利润分配管理

2024-07-21

利润分配管理(精选9篇)

利润分配管理 篇1

利润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任何经济活动的过程都是追求利润的过程。企业经营的状态可以由利润直接表现出来,从利润表中可以看出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企业在获得了经济利润之后势必会产生分配的问题,利润分配不合理、不科学会产生许多的问题,例如影响员工积极性、危害企业长期发展等等。企业在进行利润的分配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尽量做到科学合理的分配经济利润。笔者就企业经济利润分配管理工作提出了自身的一些看法,具体如下。

一、企业经济利润分配管理的作用

企业进行利润分配管理是现阶段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反之利润分配管理对企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此将企业进行利润分配管理的作用以及意义分为了以下几点:

1. 利润分配管理工作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从实际上来看,员工辛劳的进行工作就是为了获得相应的回报,如果员工付出的劳动与回报是成正比的,员工将更加积极的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反之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所以,科学合理的进行利润分配的管理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地作用。

2. 利润分配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形成和谐的企业文化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

政府呼吁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的企业也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建立和谐的企业是对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建立和谐社会的意义是一样的。企业的和谐体现在员工之间相处和谐、互相帮助、企业健康发展等等方面,这些和谐的现象都可以通过利润分配管理得以实现。企业拥有和谐的文化之后,势必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如何做好企业经济利润的分配管理工作

利润分配管理与对企业如此重要,如何做好企业的利润分配管理成为了讨论的热点,也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笔者在此按照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发展的不同类型提出了不同的利润分配管理方法,具体如下所示:

1. 企业起步阶段应该采用适量股利分配的政策。

企业发展的起步阶段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对于市场风险的掌握能力较低,无法准确的防御风险。例如企业无法预测市场需求量,产生了产品销路出现问题的现象等等,这就是由于企业不能实际的预算收益造成的。这个阶段的企业就应该采用适量股利分配的政策,运用这种政策进行利润分配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度过这个难关。例如,起步阶段企业获得的利润较少,可以将大部分的利润进行分红,而剩下的小部分利润可以进行投资,寻求发展的机会。这种利润分配方法强调的是小部分利润的投资,这种利润分配方法最适合企业起步阶段的实际情形,既能够保证员工的福利又能够适当的促进企业的发展,相对来说是比较完善的利润分配管理方法。

2. 企业发展阶段应该在适量股利分配政策的基础上,稍微加大员工的利润分配力度。

企业在发展阶段面临着扩大规模、扩大经营范围的问题,相对来说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撑这些经济活动,这样企业才能迅速、健康的成长。另外,企业在发展阶段经营能力得到了提升,利润会有所增加,这也是企业发展阶段的表现。面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这一阶段企业财务部门应该将利润进行集中管理,帮助企业收集资金,做到“低成本高收入”。一般来说发展阶段的企业股票价格相对较高,很多人认为这种现象不利于企业进行利润分配管理,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的。实际上现阶段的企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股利与股价之间是一种相对和谐的关系,因为国家实行了“重发展,兼顾股利”的政策,企业的发展成为了重点,发展与股利之间的关系相对和谐了许多。前面提到了发展阶段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企业必须提高保留利润的比例,这样才能阻止利润流失的现象。发展阶段的企业实现大部分利润保留的政策能够加大资金对外投资的力度,随之就能优化资本结构。发展阶段的利润分配政策虽然是剩余股利政策,但是这样的低股息不会影响股票价格,不会造成股价较大的变动。但是这样并不意味着股息对于股价完全没有影响,而是股息不能直接影响股利,影响的力度相对减小了。在企业的高速发展阶段,许多因素会导致利润分配政策的改变,比如企业之间的竞争、货币汇率的改变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企业不能采用适量股利分配政策的时候,采用其他的政策也应该考虑股利的分配,因为股利是企业的固有资产,任何时候都关系着企业的发展。

3. 平稳发展阶段的企业应该采用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

平稳发展阶段的企业相对来说比较成熟,拥有了相对成熟的经营技术,有能力把握股利的发放额度。除此之外,平稳发展阶段的企业更多的是注重现有产品的推广服务,在此基础上会一定程度的研发新产品,以此来改善经营结构,所以平稳发展阶段的企业必须保证有一笔资金来支撑各项产品研究工作。这一阶段的企业不仅仅要有充裕的资金来满足股利政策的需求,还要有充裕的资金来支持科学研究。所以,这一阶段的利润分配政策相对比较稳定,利润分配相对均匀,企业领导者应该清晰的了解利润分配的策略,实现平稳的股利分配政策。

4. 企业发展滞后阶段应该采用高现金的股利分配政策。

企业发展滞后时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实现了财务收缩政策。这是因为企业失去了竞争中的各项优势,利润大幅降低,企业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面临着随时退出的危险。这一时期企业的利润迅速降低,各项利润越来越少,风险逐步增加,面对这些问题企业不得不采取高现金的分配政策。这一时期企业资金流通比较困难,股票价格持续走低,只有现金较多,采用高现金的分配方法是唯一的选择。同时,也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挽救企业的发展。

5. 计划经济阶段企业实行的按劳分配的利润分配制度。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经历了长期的计划经济时期,在这一发展阶段内实际上是没有财务管理这一概念的。历史证明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只能依附于政府,几乎不存在独立性,任何的经营活动都是由政府规划执行的,资金也是由政府支出,收益也是必须上交政府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根本不能独立的安排资金,更不要说分配利润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计划经济时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逐步提出了按劳分配的制度,这种制度在当时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企业在经营、获得利润之后,根据按劳分配的原理进行资金分配,其次还需要抽出一部分资金进行理论教学,剩下的所有利润都是上交政府的,这就是当时的分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企业根本没有资金进行其他的经济活动,对于企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6. 市场经济阶段企业实行了按劳分配制度与多种分配制度的相结合,制定了新的利润分配管理体系。

前面提到了利润分配不仅仅关系着企业的利润问题,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市场经济时期这种影响更为强烈。因此,市场经济阶段企业在制定利润分配策略的时候要思考分配的稳定性以及企业发展的长远性,制定符合实际情形的分配制度。通常来讲企业在制定分配制度的时候,都考虑了企业发展的周期性。相关调查显示,上海、深圳两地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制度与一般企业的分配制度有着明显的区别,利润分配方案中明显的看出了周期性,这与本文之前提到的各个阶段的利润分配制度是一致的。

以上详细的分析了企业发展不同阶段不同的利润分配制度,也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探析了不同的利润分配制度,希望通过这些探讨能够引起企业对于利润分配制度的影响,制定企业的利润分配制度,做好切实的利润分配管理工作。

三、结语

企业利润分配的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做好利润分配的管理工作势在必行,是企业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应该将利润分配管理工作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考虑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形的利润分配政策,才能做好企业利润的分配管理工作,企业未来的发展才会更加的健康、顺利。

参考文献

[1]栗照霞.注重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经营科学有序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3).

[2]苏劲松.经济利益分配与和谐社会构建研究综述[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02).

[3]罗斌元.新《企业会计准则》预计对企业会计利润产生影响的分析[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06)

[4]谢诗蕾.控制权特征与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之谜——基于利益侵占假说的分析视角[J].社会科学战线,2010(01).

[5]龙新.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6]徐文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企利润分配体制的变迁特征及趋向[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7]王贤俊.公司利润分配中的利益冲突及解决途径[D].中国政法大学,2009.

利润分配管理 篇2

一、单项选择题

1.股利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不包括:

A.MM 理论

B.一鸟在手论

C.信息传播论

D.假设排除论

【正确答案】:A股利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信息传播论,假设排除论,一鸟在手论。

2.企业利润分配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规范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效率性原则

D.平衡性原则

【正确答案】:D D不是企业利润分配应遵循的原则。参考教材P183。

3.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不包括:

A.法律因素

B.债务契约因素

C.股东因素

D.公司治理结构因素

【正确答案】:D D不是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应当考虑到以下因素的形响:

(1)法律因素;(2)债务契约因素;(3)公司自身因素;(4)股东因素P187。

4.下列各项属于企业管理费用的`是:

A.销售人员工资

B.董事会费

C.银行借款利息费用

D.汇兑损失

【正确答案】:B董事会费属于企业管理费用,A属于销售费用,CD属于财务费用。

5.下列各项的变动不会影响企业营业利润的是:

A.主营业务收入增加

B.其他业务成本增加

C.营业外支出减少

D.财务费用增加

【正确答案】:C A B D的变动会影响企业营业利润。

6.股利决策涉及面很广,其中最主要的是确定( ),它会影响公司的报酬率的风险。

A.股利支付方式

B.股利支付日期

C.股利支付比率

D.股利政策确定

【正确答案】:C股利决策涉及面很广,其中最主要的是确定股利支付比率。参考教材P190。

7.容易造成股利支付额与本期净利相脱节的股利分配政策是:

A.剩余股利政策

B.固定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正确答案】:B固定股利政策的股利恒定,它与收益的多少无直接关系。

8.制定利润分配政策时,应该考虑的股东因素是:

A.投资机会

B.资金成本

C.现金流量

D.担心控制权的稀释

【正确答案】:D ABC是影响股利政策的公司自身因素。

9.经计算有本年盈利的,提取盈余公积金的基数为:

A.累积盈余

B.本年的税后利润

C.递减年初累计亏损后的本年净利润

D.加计年初未分配利润的本年净利润

【正确答案】:C提取盈余公积金的基数为递减年初累计亏损后的本年净利润。

10.关于股票股利,说法正确的是:

A.股票股利会导致股东财富的增加

B.股票股利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结构发生变化

C.股票股利会导致公司资产的流出

D.股票股利会引起负债的增加

浅议企业利润分配问题 篇3

一、利润的概念和意义

(一) 利润是销售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后的余额, 由于成本费用包括的内容和形式不同, 利润所包好的内容和形式也有区别, 如果成本不包括利息和所得税。则利润表现为税前利润, 如果成本包括了利息不包括所得税, 则利润变现为利润总额, 如果成本费用包括了所得税, 则利润表现为净利润。

(二) 利润的重要意义。1、利润是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的核心指标。2、利润是企业相关利益者进行利益分配的基础。3、利润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源泉。

(三) 利润分配的意义。利润分配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利润分配, 国家财政能动员集中一部分利润, 有国家有计划的进行分配使用, 实现国家政治职能和经济宏观调控职能。发展高新技术、能源交通和原材料工业基础工业, 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条件。其次, 通过利润分配, 企业由此而形成了一部分自行安排使用的积累性资金, 增强企业生产经营的财力, 有利于企业适应发展生产。改善职工生活福利。第三, 通过利润分配, 投资者能实现预期的收益。从而提高企业的信誉程度, 有利于增强企业继续融资的能力, 有利于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

二、利润分配的项目

根据我过《公司法》的规定, 公司利润分配的项目如下:

(一) 盈余公积金。

盈余公积金是从净利润中提取形成的, 用于弥补公司亏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或转赠公司资本金。盈余公积金氛围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根据《公司法》和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 企业应从当年税后可分配利润 (税后利润扣除弥补亏损后的净利润) 中按10%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当盈余公积金累计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50%时, 可不再继续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的提取及其比例有股东大会根据需要决定。

(二) 股利。

公司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在提取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之后, 将向股东支付股利。公司以股东持有总股份 (资本总额) 为依据, 按照股东大会决定来分配股利, 每个股东一期持有的股份数取得相应的股利, 分得股利与其持有的股份数成正比。公司原则处于稳定投资者信心和防止股价波动幅度过大, 经股东大会决定, 可用弥补亏损后的盈余公积金来支付股利, 但支付股利留存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地狱注册资本的25%。

(三) 未分配利润。

公司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在提取盈余公积金和向投资者分配股利后的余额, 就是为分配利润。公司保留一定量的未分配利润, 是企业实行内部筹资的重要措施, 其特点是筹资手续简便。

三、利润分配的顺序

公司向股东 (投资者) 分派股利 (分配利润) , 根据《公司法》和《公司财务通则》的有关规定, 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税后净利, 一般按一下顺序进行分配。

1.弥补被查没收的财物损失, 支付违反税法规定的滞纳金和罚款。企业因违反法律法规而被没收的财物损失, 因违反《税收征管条例》而被税务部门除以的滞纳金和罚款。只能在企业的税后利润中列支, 不能在税前列支。

2.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企业以前的年度亏损, 如果不能在5年内用税前利润弥补完, 要用税后利润继续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弥补前, 企业不能提取盈余公积金, 通常也不影响投资者分配利润。

3.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企业的税后利润在扣除第一、二项支出后, 可按其余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但积累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50%时, 可不再提取。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的目的在于保障企业的后续发挥能力。因此该项目资金提取后的用途主要用于弥补亏损和转增股本, 此外, 在特殊情况下法定盈余公积金可用于股利的分配。该特殊情况为:股利有限公司的股利政策上应从税后利润中分配, 无盈利不得分配股利, 但是如果企业当年无利润, 或累计未分配利润不足以派发股利, 公司为了维护企业的市场信誉或稳定股票价格, 经股东大会特别决议, 也可以用盈余公积金派发股利, 但最高限额不得超过股票面值的6%, 而且派发完股利后的盈余公积金应不少于注册资本的25%。

4.支付优先股利。

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使企业为了平衡利润和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 在提取了法定盈余公积金后, 按照公司长成或股东大会决议提取的公积金, 如果公司有优先股, 则应在分派万优先股股利后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的提取比例有股东大会确定。

6.向股东 (投资者) 致富普通股股利 (未分配利润) 。投资者投资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收益, 因此公司应当合理制定利润分配方案。如果公司当年无利润。一般不分配, 但是前面第三项中提到的特殊情况例外。公司在进行了上述分配程序后的剩余利润为公司的为分配利润, 可转入以后年度中进行分配。

四、有关企业利润分配的财务处理如下

(1) 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时, 应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提取储备基金、提取企业发展基金”科目, 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科目。对于企业应当分配给股东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应借记“利润分配——应付优先股股利、应付普通股股利”科目, 贷记“应付股利”科目。企业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分派股票股利的, 应当于实际分派股票股利时, 借记“利润分配——转作资本 (或股本) 的普通股股利”科目, 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

(2) 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用利润归还的投资, 应借记“利润分配——利润归还投资”科目, 贷记“盈余公积——利润归还投资”科目;外商投资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则应借记“利润分配——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 贷记“应付福利费”科目。

(3) 对于企业按规定允许用税前利润归还的各种借款, 应当在“利润分配”科目下设置“归还借款的利润”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根据企业按规定用税前利润归还的各种借款, 借记“利润分配——归还借款的利润”贷记“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科目。

(4) 对于企业按照规定治理“三废”盈利净额、技术转让净收入以及国外来料加工装配业务利润等仍然可以单项留给企业的, 则应在“利润分配”科目下设置“单项留用的利润”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企业按规定计算出单项留用的利润, 借记“利润分配——单项留用的利润”科目, 贷记“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科目。

(5) 对于按规定实行补充流动资本的国有工业企业, 则应在“利润分配”科目下设置“补充流动资本”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企业按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计提用于补充流动资本的部分, 借记“利润分配——补充流动资本”科目, 贷记“盈余公积——补充流动资本”科目。当企业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 则应借记“盈余公积”科目, 贷记“利润分配——其他转入”科目。

(6) 企业在年度终了实施利润分配并作相应的账务处理后, 应将“利润分配”科目下的各有关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借方, 这样结转后, 除“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外, “利润分配”科目的其他明细科目在年末应当无余额。

摘要:利润分配, 是将企业实现的净利润, 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分配形式和分配顺序, 在国家、企业和投资者之间进行的分配。利润分配的过程与结果, 是关系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 企业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此, 企业必须加强利润分配的管理和核算。本文针对利润分配的意义、项目和利润财务处理的相关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利润分配,分配顺序,财务处理

参考文献

[1]财务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王振华主编

利润分配概述 篇4

利润分配概述

1、利润构成

利润的确认和计量,简单说就是利润的确定。根据我国现行《财务通则》规定,企业的利润总额主要由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构成,其关系为:

企业的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此公式只是一个基本的规范。行业财务会计制度对企业利润总额的构成有着具体的规定: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等于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商业企业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经营费用-财务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商品销售加代购代销收入

商品销售利润=商品销售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的商品销售收入净额-商品销售成本-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施工企业的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工程结算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工程结算利润=工程结算收入-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

由此可见,企业的利润构成分为三个层次:

先是主营业务收入

其次是营业利润

最后是利润总额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其关系是: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成本一期间费用-进货费用(商业)-营业税金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企业决算后实现的利润总额,要在国家、企业的所有者和企业之间进行分配。利润分配关系着国家、企业、职工及所有者各方面的利益,是一项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法规和制度执行。利润分配的结果,形成了国家的所得税收入,投资者的投资报酬和企业的留用利润等不同的项目,其中企业的留用利润是指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由于税法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缴纳税款是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从这个意义上看,财务管理中的利润分配,主要指企业的净利润分配,利润分配的实质就是确定给投资者分红与企业留用利润的比例。

公司法法律常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赢了网建议大家遇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必要时可寻求法律咨询电话的帮助。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来源:(利润分配概述http://s.yingle.com/y/gs/346358.html)

精彩推荐:

福布斯50家亚洲最佳上市公司:中国内地占三分之一http://s.yingle.com/y/gs/580435.html 有限公司董事会及职权http://s.yingle.com/y/gs/580434.html 监事会主席的权力http://s.yingle.com/y/gs/580427.html 在公司合并时债权人享有的权利的咨询http://s.yingle.com/y/gs/580423.html [上市公司信用]阳光发展透出阴影http://s.yingle.com/y/gs/580422.html 吉林证监局举办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培训班http://s.yingle.com/y/gs/580421.html 国有股权管理办法http://s.yingle.com/y/gs/580419.html 外国公司分支机构人员如何参保http://s.yingle.com/y/gs/580413.html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6号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http://s.yingle.com/y/gs/580409.html 国有股上市流通问题研究http://s.yingle.com/y/gs/580407.html 浅谈美国有限合伙法中合伙人之信义义务http://s.yingle.com/y/gs/580405.html 组建国有控股公司应注意的问题http://s.yingle.com/y/gs/580404.html 国有独资公司的法律问题研究http://s.yingle.com/y/gs/580396.html 上市公司的股票在什么情况下而可以终止http://s.yingle.com/y/gs/580392.html 公司上市律师谈到那纳斯达克上市http://s.yingle.com/y/gs/580391.html 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法律特征http://s.yingle.com/y/gs/580389.html 国有资产评估的原则http://s.yingle.com/y/gs/580388.html 国有独资公司http://s.yingle.com/y/gs/580380.html 股份转让的基本要求有哪些http://s.yingle.com/y/gs/580377.html 上市公司中的独立董事制度建设http://s.yingle.com/y/gs/580376.html 国有独资公司分析http://s.yingle.com/y/gs/580375.html 律师办理国有企业改制与公司治理业务操作指引http://s.yingle.com/y/gs/580374.html 在意大利设立外国公司分支机构所需文件http://s.yingle.com/y/gs/580367.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上市公司股权转让的法律规定http://s.yingle.com/y/gs/580362.html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有关上市公司股权分布问题的补充通知http://s.yingle.com/y/gs/580360.html 首家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将运作http://s.yingle.com/y/gs/580359.html 《公司法(2017最新)》国有独资公司的特别规定http://s.yingle.com/y/gs/580358.html 国有企业公司改制的观念转变http://s.yingle.com/y/gs/580351.html 上市公司自治监督制度的比较研究――兼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http://s.yingle.com/y/gs/580348.html 当上市公司遇到恶意收购http://s.yingle.com/y/gs/580347.html 国有企业http://s.yingle.com/y/gs/580345.html 国有独资公司的法律特征与组织机构http://s.yingle.com/y/gs/580344.html 什么是国有独资公司的资产转让http://s.yingle.com/y/gs/580337.html 境外证券市场上市公司退市的批准权限http://s.yingle.com/y/gs/580332.html 一级半市场,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刑事犯罪案http://s.yingle.com/y/gs/580331.html 国有公司的组织机构http://s.yingle.com/y/gs/580330.html 论我国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的法律机制http://s.yingle.com/y/gs/580329.html 国有企业股权转让的现实探讨http://s.yingle.com/y/gs/580322.html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http://s.yingle.com/y/gs/580317.html 公司合并法律规定http://s.yingle.com/y/gs/580315.html 外国公司分支机构在意大利设立的手续http://s.yingle.com/y/gs/580314.html 办理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需报送的材料http://s.yingle.com/y/gs/580313.html 外国公司设立分支机构的步骤http://s.yingle.com/y/gs/580306.html 如何解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http://s.yingle.com/y/gs/580302.html 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税收策略研究http://s.yingle.com/y/gs/580301.html 组建国有独资公司应把握的问题http://s.yingle.com/y/gs/580300.html 什么叫国有独资企业http://s.yingle.com/y/gs/58029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国有独资公司登记步骤http://s.yingle.com/y/gs/580291.html 上市公司同业竞争法律分析http://s.yingle.com/y/gs/580287.html OTCBB-美国融资上市的新通道http://s.yingle.com/y/gs/580286.html 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企业职工董事管理办法(试行)http://s.yingle.com/y/gs/580284.html 国有企业产权转让http://s.yingle.com/y/gs/580282.html 国有企业股权转让http://s.yingle.com/y/gs/580274.html 企业选择上市地点的考虑因素http://s.yingle.com/y/gs/580269.html 上市公司的股票在什么情况下而终止上市http://s.yingle.com/y/gs/580268.html 国有企业http://s.yingle.com/y/gs/580267.html 国有资产股权转让的审批http://s.yingle.com/y/gs/580265.html 国有股权转让步骤http://s.yingle.com/y/gs/580257.html 公司如何在香港上市http://s.yingle.com/y/gs/580254.html 上市公司章程指引(5)董事会http://s.yingle.com/y/gs/580253.html 国有企业改制后的隐名股东问题探析http://s.yingle.com/y/gs/580252.html 国有独资http://s.yingle.com/y/gs/580250.html 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债务如何清偿http://s.yingle.com/y/gs/580242.html 新《上市公司章程指引》颁布http://s.yingle.com/y/gs/580238.html 浅议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http://s.yingle.com/y/gs/580237.html 高度重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法律意见书http://s.yingle.com/y/gs/580236.html 外国公司分支机构的设立申请与许可http://s.yingle.com/y/gs/580234.html 国有公司的组织机构http://s.yingle.com/y/gs/580227.html 公司合并公司债权的处理方法http://s.yingle.com/y/gs/580224.html 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纠纷案分析http://s.yingle.com/y/gs/580222.html 国有企业股权转让http://s.yingle.com/y/gs/580221.html 外国公司分支机构清算的最新规定(2017)http://s.yingle.com/y/gs/580220.html 跨国关联企业避税与反避税问题研究http://s.yingle.com/y/gs/58021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股票上市的暂停与终止的情形http://s.yingle.com/y/gs/580208.html 上市公司财务欺诈及其法律规制http://s.yingle.com/y/gs/580207.html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规定http://s.yingle.com/y/gs/580206.html 外国公司在中国申办分支机构http://s.yingle.com/y/gs/580205.html 国有独资公司的资产应当如何转让http://s.yingle.com/y/gs/580198.html 公司境外上市外资股的特点http://s.yingle.com/y/gs/580194.html 企业合并、分立涉及注销登记的注意事项http://s.yingle.com/y/gs/580192.html 制定国有独资公司章程应注意的问题http://s.yingle.com/y/gs/580191.html 外合资经营企业出资方式http://s.yingle.com/y/gs/580190.html 建立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工作http://s.yingle.com/y/gs/580183.html 公司合并后会产生哪些效果http://s.yingle.com/y/gs/580178.html 《上市公司章程指引》解读(一)http://s.yingle.com/y/gs/580176.html 外国公司擅自设立分支机构法律责任的最新规定(2017)http://s.yingle.com/y/gs/580175.html 浅谈国有独资公司的资产转让问题http://s.yingle.com/y/gs/580174.html 国有资产评估的原则http://s.yingle.com/y/gs/580165.html [公司合并]公司合并与股权收购的区别http://s.yingle.com/y/gs/580161.html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2017)http://s.yingle.com/y/gs/580160.html 浅论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出资转让制度之完善http://s.yingle.com/y/gs/580159.html 对外国公司分支机构营业活动监管的主要内容http://s.yingle.com/y/gs/580158.html 国有股权转让步骤http://s.yingle.com/y/gs/580150.html 成败皆诚信 上市公司品尝不同滋味http://s.yingle.com/y/gs/580146.html [上市公司信用]德隆系蒸发70亿http://s.yingle.com/y/gs/580145.html 有限合伙价值论http://s.yingle.com/y/gs/580144.html 国有股权转让步骤http://s.yingle.com/y/gs/580143.html 外国公司在中国申办分支机构有何要求http://s.yingle.com/y/gs/580135.html 对我国上市公司内幕交易法律规制的思考http://s.yingle.com/y/gs/580131.html

小议上市公司利润分配基础 篇5

财政部在《关于编制合并会计报告中利润分配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财会函[2000]7号) 中指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公司, 其利润分配以母公司的可供分配的利润为依据。合并会计报表中可供分配利润不能作为母公司实际分配利润的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也规定, 长期股权投资中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主要是为了避免企业在不能取得或不能全额取得投资收益的情况下出现虚增利润和超前分配, 从而避免短期行为。可以看出, 财政部主张以母公司财务报表中可供分配的利润作为利润分配的依据。利润分配实际上是法人行为, 合并财务报表并非法人报表, 而且由于抵销了内部未实现利润和剔除了子公司计提的盈余公积, 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未分配利润不是母公司真正可供分配的利润, 所以上市公司利润分配应该以母公司报表中的可供分配利润为依据。

二、再融资的主要条件——现金分红比例的计算基础

2008年10月9日, 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 (简称《决定》) , 规定再融资的主要条件是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对这项规定的理解, 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其发布的《上市公司2008年报披露中的有关问题及注意事项》中给出了明确的答复:最近三年分配的现金股利总额÷三年净利润的年均数≥30%。而净利润究竟是指母公司的净利润还是指归属于母公司的合并净利润, 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上市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工作备忘录第三号》中明确规定:“净利润以公司当年调整后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准”。

三、现金分红的前提条件——以宁夏恒力为例

1. 宁夏恒力的不分红理由。

宁夏恒力2008年母公司报表显示, 2008年度母公司实现净利润426万元, 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1 350万元, 2008年度公司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为-924万元。所以公司在2008年年报中披露:“本年度公司不实施利润分配亦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2009年2月20日, 《证券日报》中的《宁夏恒力不分红秘密只因母公司利润报表为负值》指出:宁夏恒力自2001年到2008年, 八年皆没有实施现金分红。然而, 宁夏恒力2008年的合并财务报表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14.74亿元, 营业利润为-528万元, 净利润为567万元, 未分配利润为1 735万元。

2. 对《决定》中有关分红信息披露条款的解读。

《决定》第四条规定:“对于本报告期内盈利但未提出现金利润分配预案的公司, 应详细说明未分红的原因、未用于分红的资金留存公司的用途。”对于这项规定, 笔者有以下两个困惑:一是“本报告期内盈利”是指归属于母公司的合并净利润为正值还是指母公司净利润为正值;二是现金分红的前提究竟是本报告期内盈利还是本报告期末有未分配利润。结合宁夏恒力的案例, 宁夏恒力2008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合并净利润、母公司的净利润以及2008年末合并财务报表的未分配利润均为正值, 但是宁夏恒力2008年末母公司的未分配利润为负数, 因此宁夏恒力决定2008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那么, 宁夏恒力是否属于本报告期内盈利但未提出现金利润分配预案的公司, 是否应详细说明未分红的原因、未用于分红的资金留存公司的用途?

四、政策建议

1. 统一利润分配的基础和分红比例的计算基础。

根据以上论述, 上市公司利润分配以母公司可供分配的利润为依据, 而计算分红比例则以归属于母公司的合并净利润为依据, 分子、分母的计算口径不一致, 特别是在子公司没有及时分配现金股利的情况下, 母公司的净利润远远低于归属于母公司的合并净利润, 造成分红比例偏低, 对投资者造成误导。建议监管部门对利润分配的基础和分红比例的计算基础进行统一, 以防止各上市公司的做法不一致。

2. 进一步出台细则, 对《决定》的有关条款进行解释。

浅谈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 篇6

一、案例介绍

2002年甲 (公司) 和乙 (自然人) 共同出资成立A公司, 注册资本2 000万元。其中甲出资1 500万元, 持股75%, 乙出资500万元, 持股25%。2008年12月31日, 公司未分配利润1 500万元, 盈余公积零。A公司拟增加注册资本到3 000万元, 需增资1 000万元。

利润分配方案: (1) 提取10%盈余公积150万元; (2) 以未分配利润1 000万元转增企业注册资本; (3) 现金分红250万元。上述利润分配方案通过股东会批准。

二、上述方案实际在操作时受到相关各方质疑

1.未分配利润能否直接转增资本

由于《公司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可以用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 似乎没有法律依据。未分配利润可以直接用于转增资本的原因如下:

(1) 《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 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由此可见, 公司法并没有限定注册资本的来源, 仅就出资的形式予以划分。因此, 不能以此作为未分配利润不能直接转增资本依据。

(2) 《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第十九条第五款: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的, 应当说明转增数额、公司实施转增的基准日期、财务报表的调整情况、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转增前后财务报表相关科目的实际情况、转增后股东的出资额。此项规定是用于规范验资证明应当载明的内容, 但从另一个角度对未分配利润可以转增注册资本予以佐证。

(3) 可供股东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是股东可以自由支配的部分。既然股东可以将未分配利润采用现金分红, 将这种分红转增企业注册资本对债权人及相关各方没有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 A公司股东会决议, 用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是符合规定的。

2.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是否应遵循法定公积不得低于原注册资本25%的限定

(1) 接上例, 公司有关主管部门提出, 本次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后留存的该项公积金应不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25%, 应提足公积金2 000×25%=500万, 才能使用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 最后公司按10%仅提取公积金150万元。

公司的处理方式不符合《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第十九条第五款规定:“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实务中有人以此为依据认为, 用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 首先应将盈余公积提足, 即:达到原注册资本的25%, 这显然违背了《公司法》对法定盈余公积提取的规定。法定盈余公积提取的依据是《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条: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 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如果因为将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而多提盈余公积是不符合公司章程及《公司法》等相关规定的。另外, 《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 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公司法》的规定从另一方面说明只有公积金转为资本, 才有25%的比例限制。显然, 《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及《公司法》均强调是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留存的该项公积金的前提是公积金转为资本, 只有公积金转增资本才有留存, 如果是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就不存在留存公积金。

(2) 法定公积金是国家为了约束公司过量分配, 从法律上要求公司必须留有一定积累, 以利公司持续经营, 维护债权人利益。因此《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条要求: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 按利润的10%提取法定公积金。而法定公积金累计额达到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 可以不再提取。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企业进行利润分配是按照下列顺序进行的: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益金——应付优先股股利——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普通股股利——转作资本 (或股本) 的普通股股利——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经过上述分配后, 剩余的为未分配利润 (或未弥补亏损) 。未分配利润可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由此可见, 未分配利润是股东可以自由支配的部分。

由于法定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存在的意义不同, 因此在转增资本时《公司法》对盈余公积有限定, 而对未分配利润没有限定。

3.增资中是否涉及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盈余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 (国税函[1998]333号) 精神, 有限责任公司用税后利润转增注册资本, 实际上是该公司将税后利润向股东分配了股息、红利, 股东再以分得的股息、红利增加注册资本。因此, 对属于个人股东分得并再投入公司 (转增注册资本) 的部分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因此, A公司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未分配利润是投资者的收益, 将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 实质上是投资收益分配的一种变形。自然人股东在取得收益时应该按个人所得税条例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上述规定, 乙应当由A公司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因此, A公司在转增资本时, 应考虑分配现金股利, 用于满足乙缴交个人所得税的需要。

三、A公司相关的会计处理

1.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 400

贷: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250

——转做资本的普通股股利 1 000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150

2.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250

贷:应付股利——甲 200

应付股利——乙 50

3.借:利润分配——转做资本的普通股股利1 000

贷:实收资本——甲 750

实收资本——乙 250

4.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5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150

5.借:应付股利——甲 200

贷:银行存款 200

6.借:应付股利——乙 50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研究 篇7

1.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现状

1.1 国有企业的扣税后留存利润增加

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国有企业在国家的重点扶植下飞速发展并逐步成长为社会经济的支撑力量。2012年, 国家再次加大了对国有企业的特殊照顾, 国家不仅把原来国企上交的利润比例又做了新的下调, 而且颁布了相关文件规定央企每年按比例上缴利润总额。但是人们渐渐发现, 国企上交的利润与其获得的巨大收益明显是不成正比的, 这使得广大群众不满的意见日渐高涨, 对国企利润分配的关注也越来越关注。

1.2 国有企业在国家的重点扶植下飞速发展

国企虽然获利颇丰但是真正上交国家的利润却不多, 导致企业自身可供分配的留存的收益过多, 国企的相关股东年利分红数额巨大。同时国企行业竞争对手少, 员工缺少忧患意识。值得关注的是, 近几年来人们对高管高薪这样的词汇越来越熟悉, 这也恰恰证明了国企对人们的吸引力。

1.3 国企员工待遇优厚

大多数国有企业兼具垄断性质, 这使得国有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在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下, 国有企业的员工往往承受着较小的工作压力拿到很高的薪酬, 除此之外他们工作时间也是标准的朝九晚五, 同时享受标准的节假日休息。所以进入国企工作俨然成为时下的一种成功的标志, 受到众人的追捧。

2.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存在的问题

2.1 国有资本投入与回报比例失衡

2007年以后国家改变了以前只要求国企缴税而不对其不征收利润的经济政策。这一改变, 使国有资本的投资回报率相较以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样的利润分配仍然称不上十分合理, 在国有企业中还有一些更为特殊的企业——垄断国企, 垄断国企作为国企中的“大熊猫”, 不但拥有国家财政的扶持, 而且其独特的垄断性质具有任何企业都无法比拟的绝佳优势, 让垄断国企成为国有企业中获利指数最高的霸主行业, 企业获得巨额利润的同时只用将其中的一小部分上交国家。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 国家对垄断行业的投资与所收取的回报形成了很大的出入。

2.2 国企向国家上交的再分配失准

经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 从国企上交的利润的使用渠道来看, 国有企业的利润一部分是用在了国家对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对国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上, 但是再次流回企业进行再投资的资金比重却是占有主要部分。纳税人所缴纳的税金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福利保障制度完善的主要经济来源, 而国有企业运营上交的部分利润却不能为人民群众带来切实的利益。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家财政部对其所管理的国有资本的定位模糊, 同时也没有明确公共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才是其主要任务。财政部将大量的资金重新投入国企, 那么其对公共事业建设的投入就必然会减少, 公众的利益在无形中遭到了损害。

2.3 行业差距大、高管高薪不合理

近年来,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在全社会的关注下不断提升, 国企的盈利水平也迈上了更高的台阶, 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对于国企高管年薪过高的社会争议近年来越炒越热, 国企的飞速发展造成的行业间收入水平形成了一条貌似难以跨越的鸿沟。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1.国家对各行业的劳务报酬标准没有成型的规定依据, 对工资过高或者过低并没有做出限制规范。2.利用法律规范的疏漏, 国企账务并没有对外公开, 而且对相关监察部门公开国企的账本的要求并没有法律文件有明确的指示。这让国企账本始终处于一种隐秘的状态, 使得社会公众对国企的运营情况、盈利情况和利润分配情况都不了解, 无形中为这些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契机。

3. 解决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措施

3.1 政府准确定位

政府在社会经济中承担着管理者和组织者的责任, 当国家在参与国企利润分配时, 首先要明确的是管理者的身份, 其次才是股东身份。作为社会的管理者, 对所有行业一视同仁, 按规定和比例对各个行业的企业征收税款, 是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的第一要务, 同时在财政资金的分配问题上, 在追求资金利用效率和社会综合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也不应该因企业性质不同而产生差异。身为国企, 要把追求社会公共大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在保证前者的基础上才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按照这样的标准才能实现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合理化。

3.2 调整国企利润分配政策

提高国企的利润计提比例是众望所归, 减少企业自留资金, 解决行业收入差距大、高管年薪过高等的问题也将是缓解这种现状的主要任务。在财政投资中, 资本投入的回报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的同时也要把提高资本的回报率放在心上。

3.3 完善行业工资管理制度

坚决规范行业工资制度, 用实体政策来避免国有企业为职工发放过多的福利, 避免国有运营资本的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去为企业内部谋私是现实可行的。减少企业内部的过多利润, 上交的利润可以用于社会公共福利事业, 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才是整个社会的民心所热切盼望的结果。

3.4 加大对国企收益分配的监管

国企收益属于国有资产, 政府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因此建立监察机制是很有必要的。对各种行业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管, 并加大监管力度, 明确各行各业国有资产的经营范围, 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氛围。通过加强和完善监督制度, 使国企在公众的视野下呈现透明化。

3.5 减弱对国企垄断行业关照

国家应积极完善对于垄断性质企业的监管制度, 从高额的投资中相应的获取高回报, 从而利用垄断行业的优势创造出更大的利润回报社会, 使得垄断行业在社会市场经济中发挥正能量。

结论

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地发展, 社会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完善, 因此这一问题也需要我们联合各个方面的力量去不断努力, 纵观我国国企的发展历程, 国家是在不断探索一条适合国企利润分配发展的一种分配方式。今后, 国家更应促使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更倾向于民生的问题, 将获取的利润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谋福利, 这需要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分配制度, 做老百姓心中满意的国企。

参考文献

[1]Morduch, J.and Sicular, T.Rethink Inequlily Decomposition, with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J].The Economic Journal, 2012 (11) :46-50.

[2]Athinson, Anthory B.Acritique-of the transatlantic consensus on rising incom inequality Word Economic, 2011:101-124.

[3]郝云宏.公司治理内在逻辑关系冲突[J].中国工业经济, 2012 (09) :13-16.

[4]薛红, 张娟.郝臣.国企改革之路[J].经济师, 2010 (04) :12-16.

[5]庄序莹.财经论丛[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2012:132-138.

[6]宋文阁, 孔玉生, 赵璐.现代管理科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79-85.

[7]姜欣.财务与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164-172.

[8]张冬生.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存在的问题[J].广西工业学院学报, 2013 (05) :5-6.

[9]李文.浅析国企理论分配制度[J].经济师, 2012 (06) :15-17.

上市公司利润分配问题探析 篇8

一、我国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现状

相对于国外成熟资本市场, 在我国A股市场上, 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体水平逐步提高, 但现金红利支付率高低起伏

近年来, 进行现金股利分配的公司数量逐年增加, 且各年分配现金股利的公司占所有上市公司的比重也不断上升。统计数据显示, 随着业绩增长, A股公司整体分红金额不断增加, 但是现金分红所占净利润的比例存在高低起伏。具体见表1和表2所示:

从现金股利支付率来看, 总体仍然不高。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率将近60%, 是历年来的新高, 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 一是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 经济整体不是非常景气, 可供分配利润相对有所下降;二是受2008年分红新规的影响, 尽管净利润不多, 上市公司在政策的引导下仍对分红是重视的。其他年份的现金股利支付率一般在30%-40%之间, 而国际成熟市场这一指标水平一般在40%-50%之间, 且上市公司一年两次分红是非常普遍的, 相比较而言, 我国的分红力度还是不够。

此外, 从表中可知,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体水平还是有较大的提高, 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宏观经济繁荣所带来的企业整体业绩的提升, 也受到监管部门对于再融资的强制性分配等政策压力。

(二) 高送转低分红, 不派现或少派现现象仍较为明显

据统计, 截至2011年底, 在2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 有261家从未有过现金分红, 剔除2011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 仍有79家一毛不拔。其中上市三年以上、累计净利润过亿元、但仍未有过现金分红的上市公司就有11家。

分红时大都也采用高转送的方式, 并非是实实在在的现金。现金分红和送转股是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最常用的两种形式, 但是送转股不等于分红, 更不等于投资回报, 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数字游戏, 通过送转股, 投资者的股票多了, 但价格除权后, 股票市值不变。虽然送转股不会给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变化, 也不会给投资者带来额外的回报, 但是, 送转股在中国股市非常流行, 2009年和2010年, 送转股的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比例分别为17%和24%。2011年上市公司公布的利润分配预案中, 有将近二成的公司推出10股转增10股以上的方案, 其中, 朗源股份 (300175) 、东方电热 (300217) 、光线传媒 (300251) 三家公司甚至推出了10股转增12股的分配方案。

(三) 分红持续性偏弱, 可预期性差, 存在超派现

不少公司缺乏对分红的具体规划, 决策程序不够严密, 可预期性差。有的公司分红比例时高时低, 完全根据大股东意愿和需求决定分红比例, 让人琢磨不定, 如:深发展A (000001) 在2005年至2011年期间, 只有在2007年6月实施10送1股派0.09元 (含税) 的方案以及在2008年10月实施10送3股派0.335元 (含税) 的方案, 其他年份则没有分红。有的公司分红金额超过当年利润, 如:创兴资源 (600193) 虽然去年全年每股亏损0.16元, 但还是推出了10送5股派0.6元 (含税) 的分红方案。再如, 海鸥卫浴 (002084) 和高德红外 (002414) 尽管去年净利润下降, 但计划分红总额仍然超过当年实现的净利润。超派现行为并不可取, 它容易导致公司营运资金紧张, 势必影响公司的持续经营, 也会侵害中小股民的投资利益。

(四) 现金分红集中化明显

我国的现金分红集中度比较高,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 我国A股市场分红最多的50家公司的分红额度占全部上市公司分红额的比重, 从2000年的40.5%提高到了2010年的77.2%, 2008年该比重最高达到83.2%。前100家公司的占比则从55.3%提高到84.2%, 其中2008年达到88.8%。我国上市公司的红利集中化很大程度是受盈利集中化的影响, 2010年分红最多的50家上市公司, 利润额占全部上市公司的69.1%。另外, 长期派现的所谓“现金奶牛”上市公司, 大股东持股比例一般都在60%以上, 也就是说, 超过一半的现金股利流入了大股东腰包, 而拿到小部分分红的中小投资者还要承担10%的股息税。

二、我国上市公司利润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对上市公司来说, 稳定的股利支付率可以客观反映公司的价值。而我国上市公司却普遍存在高转送、低分红以及超派现等现象, 利润分配政策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究其原因,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观念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方面。成熟的证券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 以长期投资理念为主, 倾向于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研究分析, 持股收益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稳定增长的现金股利。但在我国股市中, 个人投资者占据主体地位, 缺乏全面的投资知识和分析技能, 热衷于炒作, 追求短期投资收益, 因此, 普遍偏好股票股利。他们缺乏对公司财务状况和发展潜能的分析, 并不太关注现金股利的多少。

(二) 利润质量问题

利润是股东取得投资收益的基础, 是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 是公司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 可供分配的利润越多, 发放股利的可能性越大。因此, 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利润质量是股东获得长期、稳定的现金股利的经济基础。在我国, 企业间相互拖欠款项的现象十分普遍, 很多企业虽然实现了账面上的收入, 但却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一些上市公司账面上盈利, 但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却捉襟见肘, 现金不足是上市公司不派现或少派现的直接原因。除此之外, 有些运营不理想的上市公司为了稳定公司股价或是从市场上融资, 会通过一定手段粉饰报表, 但是这种人为的利润操纵行为却让公司在制定利润分配政策时颇为被动, 导致公司利润分配不稳定、不连续。

(三) 资本结构问题

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业绩以至其长远发展。资本结构对上市公司利润分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融资需求。多数上市公司的经营现金并不充裕, 而我国宏观管制较多, 筹资渠道受到较多限制, 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现金流的紧张。而由于“留存收益”这一内部融资成本低且方便快捷, 于是便成了公司融资的首选, 直接造成公司不分配或少分配现金股利。二是财务风险压力。若公司借款较多, 到期偿债压力较大, 财务风险也会加大, 这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为了应付可能的财务风险, 负债率较高的公司通常不愿意将利润分配出去, 而是选择保留较多的留存收益以偿还债务。此外, 债权人为了保护自身资产的安全性, 通常会在借款合同中设置一些限制性条款, 如要求公司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则不得分配股利。这也会影响上市公司利润分配倾向。

(四) 外部环境问题

外部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导向。政策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有着很大的导向作用。2008年l0月9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 其中规定:公司应当在章程中明确现金分红政策;发行新股的上市公司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于是2008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金额占净利润的比例明显相较于2007年大幅上升。但同时, 新规也导致部分公司为取得再融资而进行“超派现”。二是监管缺失。这主要体现在我国上市公司退出机制不到位, 亏损严重甚至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可以迟迟不被退市。根据现行规定, 公司连续3年亏损, 才会“暂停上市”;连续4年亏损, 才终止上市, 但终止上市后, 仍不会直接退市, 而是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 可以继续“存活”。部分上司公司盈利不佳, 但是踩准了不被退市的规则, 即使资不抵债也不会被直接退市, 自然对于现金分红不够重视。

三、相关建议

(一) 健全现金分红机制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异常派现行为及现金分红政策缺乏原则性、持续性和透明度的现状,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应予以制度化。首先, 要不断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 强化少数股东的行权意识和行权保障, 努力形成兼顾“控股股东利益与少数股东利益”, 兼顾“当期回报与长远回报”的分红决策机制。其次, 应积极探索设立上市公司股价与现金分红挂钩机制、高管薪酬与现金分红挂钩机制、长期不分红公司约谈制度和退市机制等。重点建立科学的现金分红决策程序和相应的问责机制。再次, 应建立中小股东参与分红决策的监督约束机制, 对于满足分红条件的公司, 应提供网络投票平台征询中小投资者的意见。

(二)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提高公司经营效益

利润是公司推出现金分红的前提和保证, 这意味着企业若想要为股民提供稳定的分红就必须保证企业长期、良性的发展。有很多实证研究证明, 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影响现金分红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国现金分红存在的异常现象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公司盈利水平。因此, 努力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改善我国现金分红现状的重要手段。

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提高公司经营效益的基础上, 还要完善公司规章制度, 制定具有明确、具体、可操作的现金分红政策和回报股东规划。这就要求公司管理层综合分析企业经营发展实际、股东要求和意愿、社会资金成本、外部融资环境等因素, 科学制定公司分红政策。同时, 要切实做好分红相关信息披露, 增强分红政策和执行情况的透明度, 不得随意调整已确定的分红政策。

(三) 加强政策引导和落实, 加大监管力度

首先, 监管部门可以明确限定上市公司分红比例的下限。在新股上市时, 证监会可以要求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细化回报规划、分红政策和分红计划, 并作为重大事项加以提示, 以提升分红事项的透明度。其次, 对监管部门来说, 要加强政策的落实和监管, 重在监督上市公司红利分配是否科学决策、是否有足够的透明度、是否充分体现小股东和独立董事的意见。既要引导上市公司提高分红水平, 也要防止大股东利用分红政策进行恶意套现和超额分配。对于恶意套现行为应当予以严惩, 以起到警示作用, 规范现金分红制度。

(四) 加大司法协助, 为少数股东提供行权便利

首先, 扩大少数股东的参与途径。继续推行委托投票制度, 小股东共同委托代理人出席股东大会行使表决权, 不仅降低了小股东参加股东大会的门槛和成本, 也在一定程度上凝聚小股东力量, 对大股东施加一定压力, 防止“一股独大”。但同时也要注意代理人的独立性, 防止代理人被大股东收买而不顾小股东利益进行恶意投票。另外, 可以推行电子投票制度, 小股东可以经济有效地实行自己的投票权利, 并且不必担心投票人为更改。其次, 可以考虑完善投资者法律援助体系, 政府应给予一定人力财力物力支持, 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适当的经济赔偿分享机制, 调动商业性律师事务所和其他性质的法律援助机构积极性, 为少数股东维权提供服务。少数股东自身可以组成联盟, 以独立第三方的组织形式进行相关活动, 不断强化主体意识, 依法投资, 积极行使股东权利, 树立良好的法治观念, 明确自己的权利及权利受侵害时的救济措施。

参考文献

[1]孙玉婷.中美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比较研究 (D) .辽宁:大连海事大学, 2009.

[2]李洋.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研究 (D) .辽宁:东北财经大学, 2007.

[3]梅路瑶.中国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新特点及前景探析——基于2010年度上市公司利润分配数据研究 (J) .企业技术开发, 2011 (5) .

[4]张孝梅, 王勇.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 (J) .财会学习, 2011 (4) .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研究 篇9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制度经历了多次变迁。改革开放以前, 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采用的基本上是利润全额上缴的方式。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曾先后采用“利润留成制”、“利改税”、“承包制”等方式, 直到80年代末逐步推行“税利分流”制度, 沿用至今。实行“税利分流”制度后, 由于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了暂停上缴税后利润的政策, 绝大部分国有企业实际未向国家上缴税后利润, 大量的国有企业利润被保留在企业中, 引发了社会各方关于公众不能分享国有资本投资回报以及国有企业是否存在投资过度和薪酬福利过高等问题的质疑。2007年12月, 财政部、国资委颁布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 明确了部分中央国有企业的税后利润上缴问题。2010年12月, 财政部又颁发了《关于完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关事项的通知》, 对中央国有企业的分类和利润上缴比例做出了新的规定, 但是社会各方对于国有企业利润的分配问题仍有很多的议论和质疑, 尤其是对现行制度的制定依据和科学性存在争议。

国内众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邓子基 (2006) 、文宗瑜 (2008) 等学者从预算角度讨论了建立国有资本预算的设想, 对于国有资本预算与原有财政预算的关系衔接等提出了建议;张涛 (2008) 从国有资本收益的收缴和预算支配两个方向对国有资本收益相关制度进行讨论, 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汪平 (2008) 从现代财务理论出发提出了以资本成本估算为基础的利润分红制度;张荭 (2008) 从国有资本收益收取对企业行为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李丛笑 (2010) 则从公平与发展之间权衡的角度对国有资本收益分配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方法进行了讨论。这些学者的研究为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思路, 本文拟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从理论上进一步剖析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性质、特征和目标等基本问题, 结合经济学的一般原理, 提出一种既符合国有企业资本特征, 又满足经济学一般原理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制度安排。

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理论分析

1. 营利性是经营性国有资本的主要特征。

资本是追逐盈利的, 这是共识, 投资于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也不例外。一些人可能会认为, 由于国有企业的国有所有权性质, 国有企业可能会承担许多其他的功能, 如提供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 调节资源配置等, 不宜把盈利作为国有资本追逐的目标。这样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但是, 这里必须厘清的概念是, 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不同于国家投入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本。行政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性质的, 投入到这些领域的资本不追逐盈利是正确的, 但国有企业既然是企业, 投入其中的国有资本就是经营性的资本, 这些国有资本就应该有营利性的要求, 否则这些国有企业也就不能称之为“企业”了。如果撇开“国有企业是营利性的”这一基本判断, 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问题也就失去了研究的基础。事实上,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 国家也一直对国有企业有营利性的要求, 只是对于国有企业的利润如何考核、如何分配等进行过多次的调整和变革。实际上, 从合理进行职能分工的角度来说, 国有企业并不应该承担非经营性的责任, 即使因为特殊的原因政府将一部分社会责任放到了国有企业, 这也不应改变国有企业营利性的特征。这样的特殊问题可以通过专门的方法来处理, 如通过财政补贴弥补国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成本, 但不可以因此放弃对国有企业营利性的要求。

2.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应遵循非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一般原理。

国有企业是国家出资组建的, 国有企业理应向出资人分配利润, 这一点无可非议。但是, 在实践中如何实现国有企业对国家的利润分配却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 如果国家对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做出较为强硬的规定 (如“利改税”时期) , 企业会抱怨利润上缴负担过重, 缺乏经营自主权, 从而企业经营积极性下降, 企业效益下滑;反之, 如果国家对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做出较为宽松的规定 (如“税利分流”后, 暂停上缴国有企业利润) , 则企业虽然经营积极性提高, 但国家却无法获得相应的利润回报。这一问题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 为尽可能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是要设计一个既能保护企业的积极性, 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又能保障国家获得合理投资收益的制度。

应该注意的是, 不仅仅是国有企业会遇到利润分配的问题, 非国有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财务领域已经有较为丰富的关于企业股利分配的理论, 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问题可以借鉴这些理论来解决。实际上, 只要国有企业是企业, 不是非营利性的行政或事业性机构, 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就应该适用关于企业经营的一般性理论。

3.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与非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差异。

理论界普遍认同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从投入到国有企业的经营性国有资本的性质来说, 其管理目标也应该如此, 但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资本出资的企业还是存在明显不同。非国有资本出资的企业的出资人是具体的自然人和法人, 是实在的主体, 因此这些出资人可以较好地履行出资人的职能, 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出资人的意愿较为灵活地调整利润分配政策;而国有企业的出资人是国家, 虽然由国资委等部门代为履行出资人的职能, 但是国资委毕竟是一个行政部门, 其关联的国有资本投资企业众多, 客观上难以做到对每个企业都充分进行调研论证, 确定企业的利润分配方案。这就意味着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不宜过于个性化, 也不宜频繁调整, 一项相对规范、固定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更能保障国家的利益, 也更具备可操作性。所以, 一项科学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必须协调处理好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灵活性要求和为保证现实可操作性的固定性要求。

灵活性和固定性是一对矛盾:为保证国有资本投资收益的实现, 必须强调经营性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的规范性和固定性, 但是强化制度的固定性又势必会限制企业对利润分配的自由度, 可能影响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对此, 可以从两个方面克服制度固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是设计制度时不是简单地“一刀切”, 而是将企业上缴利润的水平与经营成果建立关联, 从而奖优罚劣, 促进企业提高效益, 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二是建立配套政策, 如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财政投资和补贴政策, 弥补因为收益分配制度固定性带来的企业好的发展计划缺乏资金支持的不足之处。

三、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设计

1. 按照责任和利益对应的原则设计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

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国家同企业之间利益的划分问题。如果利润上缴太多, 企业就不能较好地享有经营成果, 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管理者的积极性;如果利润上缴太少, 国家就不能正常享有投资的收益, 也可能助长企业的过度投资, 造成公共利益的损失。所以, 要处理好上述问题, 就需要制定一项能够科学平衡政府同企业之间利益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 而这一制度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则是企业管理者责任和利益的对应问题。从当前的情况来看, 国家放弃或过少收取国有企业的利润, 是国家承担了投资的风险, 却未能正常享有投资收益;企业则享受了国家投资的利益, 却没有尽到回报投资者的责任。这是不合理的, 更是不科学的。根据委托代理理论, 只有通过合理的监督和激励制度设计, 明确管理者的责任和利益, 使得企业管理者的利益同企业所有者的利益相对一致, 才能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而处理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的关键, 就是处理好国家同企业管理者的委托代理关系, 所以, 一项科学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必须解决好企业管理者的责任和利益的对应问题。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 管理者的责任就是取得一定的经营成果, 达到国有资产的经营目标;管理者的利益则是在工作上获得企业发展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在个人待遇上获得良好的薪酬福利。因此, 要明确管理者的责任, 就必须有一个基准收益率即最低净资产利润率的要求, 而要做到责任和利益的对应, 就应该将企业利润的上缴比例和管理人员的薪酬福利待遇与企业的盈利水平适当挂钩, 做到“净资产利润率越高、利润上缴比例越低、人员薪酬福利越高”。“净资产利润率越高、人员薪酬福利越高”这一点是容易理解的, 因为企业的净资产利润率越高, 说明管理层的工作业绩越好, 其理应得到更高的报酬。但是, 如何理解“净资产利润率越高、利润上缴比例越低”呢?其实, 这符合财务理论中有关投资的原理, 因为净资产利润率越高, 说明资金投资在企业中的回报越理想, 只要净资产利润率高于基准收益率, 资金留存于企业就是有利的;反之, 净资产利润率越低, 资金留存于企业的回报也就越不理想, 如果净资产利润率低于基准收益率, 理论上就应该收回投资。所以, “净资产利润率越高、利润上缴比例越低”是一个符合一般财务理论的科学选择。

2. 基准收益率和利润上缴比例的确定。

(1) 基准收益率的确定。国有资本的基准收益率是国有企业应该达到的最低净资产利润率水平。基准收益率的确定, 直接关系到对国有企业经营成果考核的公正性和科学性。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来看, 基准收益率应该至少不低于国有资本的资金成本。但是, 由于国有资本的特殊性, 国有资本的成本不适合以资金的获得成本来衡量, 只能以机会成本替代, 即以相似企业的平均净资产利润率作为基准收益率。由于国有资本投资的领域众多, 各个投资领域的收益率水平存在差异, 选择一个整齐划一的国有资本资金成本就不够合理, 所以对经营性国有资本投资的领域进行划分, 对各领域分别确定基准收益率是一种更为科学的做法。当然, 对于垄断性行业或缺乏同行业参照企业的国有企业, 其基准收益率应采用别的方法单独加以确定。

对经营性国有资本投资的领域进行划分, 至少应该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行业的差异。如2008年, 全国工业企业中净资产利润率最高的行业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达到59.67%, 最低的行业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为-42.89%, 所以对不同的行业确定不同的基准收益率是必要的。另一方面是地域的差异。如2008年, 同样是通用设备制造业, 净资产利润率最高的省份是黑龙江省, 达到56.70%, 最低的是辽宁省, 仅为-1.38%, 差异非常大, 所以对不同地域的同一行业企业确定不同的基准收益率也是必要的。鉴于我国的行政体制情况, 由各省份分别确定本地各行业经营性国有资本基准收益率、由国家国资委确定各中央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基准收益率水平是一个较为合适的方案。

具体来说, 一个省份可以本省某行业的平均净资产利润率作为确定该行业基准收益率的基准, 再结合本省这一行业中国有企业占有的份额多少和地位高低, 适当微调, 最终确定该省这一行业的经营性国有资本基准收益率。另外, 为了避免经济波动对基准收益率的影响, 可以考虑以当年之前3~5年的资本额作为权重计算加权平均净资产利润率作为基准收益率。

(2) 利润上缴比例的确定。根据“净资产利润率越高、利润上缴比例越低”的原则, 可以基准收益率作为基准, 以企业实际净资产收益率作为依据, 制定国有企业净利润的上缴比例。根据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是否达到或超过其适用的基准收益率, 可以把国有企业区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其适用的基准收益率。从理论上说, 如果一家国有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低于其适用的基准收益率, 国家投资这家企业就没能达到期望的净资产利润率目标。如果预计企业未来不能提高收益率, 国家就应该收回投资;反之, 如果预计收益率可以提高并达到基准收益率水平, 则可以保留对该企业的投资。现实中, 对一家企业未来收益率进行预测是存在较大困难的, 所以, 在不能获得明确的收益率提升预期的条件下, 一个简单的做法就是不再追加对该企业的投资以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 因此, 对于净资产收益率低于其适用的基准收益率的企业, 应该要求其全额上缴税后利润。至于这些企业哪些应该加以扶助, 使得它们能够改善经营并提高收益率, 达到基准收益率要求, 哪些应该进行兼并、出售、破产等特殊处理, 则应该另行单独考虑, 不应与企业的利润上缴问题混为一谈, 避免加深利润上缴工作的复杂程度。

第二种情况, 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或超过其适用的基准收益率。这类企业处于经营良好的状态, 从理论上说, 如果企业的净利润留在企业当中其收益率能够达到或超过基准收益率, 净利润就应该留在企业, 否则就应该分配给企业的投资者。对于这类企业, 同样存在预计企业未来收益水平的困难, 所以, 一个简单的处理方法是, 可以认为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越高, 其获利能力越强, 净利润留在企业实现高的收益率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样的企业就可以将更大比例的净利润留存下来, 反之, 净资产收益率低的企业则应该降低净利润留存的比例。根据这样的思路, 可以设定随净资产收益率超过基准收益率的幅度递增净利润留存比例。例如, 可以规定:净资产收益率达到基准收益率1.0~1.5倍的, 企业净利润留存比例为30%;达到1.5~2.0倍的, 企业净利润留存比例为50%;达到2.0倍以上的, 企业净利润留存比例为90%。当然, 上述企业净利润留存比例方案只是示例, 具体规定可在进行更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

(3) 配套制度的建设。投资于国有企业的经营性国有资本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 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完整的经营性国有资本管理制度最少还应包括经营性国有资本投资制度和经营性国有资本预算制度。相对于经营性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 经营性国有资本投资制度是经营性国有资本管理的另一方面, 主要解决对经营状况好的企业追加投资和对经营状况差的企业收回投资的问题, 只有收益分配制度与投资制度协调配合, 才能真正促进国家经营性国有资本的良性运转。经营性国有资本预算制度则是与国家预算配套衔接的制度, 是解决经营性国有资本管理与国家整体财政工作衔接、协调问题的重要制度保障。所以, 要使得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收到好的效果, 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

从经营性国有资本的投资制度方面来说, 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 其核心原则应该是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即以投资收益率高于基准收益率作为投资要达到的基本目标。鉴于国有企业的特点, 管理层有为了自身业绩而热衷于扩大投资的倾向, 可能导致投资的低效率甚至失败, 因此建立本文所建议的按照企业净资产收益率状况确定利润分配比例的利润分配制度是对这一问题的一个有效约束。但是, 较为固定的利润分配制度可能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对投资的需求, 这就需要在经营性国有资本的投资制度方面进行协调, 针对企业好的发展计划给予有力的资金支持, 解决因为利润分配制度造成的企业自我积累资金不足问题。另外, 对于不能达到基准收益率的企业如何进行处理也是经营性国有资本的投资制度中应该明确的问题。

从经营性国有资本预算制度方面来说, 关键是解决好经营性国有资本预算与国家预算的配套衔接问题, 一个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将经营性国有资本预算作为我国复式预算的一个子预算, 与其他子预算共同构成我国的财政预算体系。在这方面邓子基、文宗瑜等学者有较为全面的研究, 本文不再赘述。

四、结论

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理论界和实践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依据的多元化观点客观上造成了多年来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多变性。回归国有企业要求营利性这一基本特征, 兼顾国有企业资金成本和委托代理问题的特殊性, 设计一项以企业净资产利润率与基准收益率对比关系为基本依据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将是一个具备较高可操作性, 并且更加符合经济学一般原理的方案。

参考文献

[1].邓子基.略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地方财政研究, 2006;1

[2].文宗瑜, 刘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如何与公共收支预算对接.财政研究, 2008;1

[3].汪平.基于现代财务理论的中国国有企业利润分红问题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8;2

[4].张荭.国有资本收益收取与企业行为.价格月刊, 2008;11

上一篇:产品交互式展示设计下一篇:互动电视系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