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利润率(共5篇)
资本利润率 篇1
摘要: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绝大多数产业的市场结构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即多为垄断竞争、完全垄断、寡头的市场结构。这种市场结构是经济社会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的主要外在动因。深圳证卷交易所、上海证卷交易所的公开经验数据表明,在最近18年时间序列上中国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最具代表意义的45家上市公司的利润率几乎都不相等。企业因为各自的资源禀赋不同,等量资本也未能获得等量利润。因此,无论是在早期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或是现代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平均利润率始终是一伪命题。由此推导得出资本平均利润也是伪命题。
关键词:平均利润率,资本平均利润,剩余价值分割,制度变量,股市经验数据
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逻辑架构的起点都是商品价值量、商品价格的决定,逻辑的终点都是收入分配。比较二者在方法论上的差异,最佳的路径就是采用平均利润率、资本收益利润平均化这两个共同命题进行逻辑证明。本文采用中国上市数据对其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平均利润率、资本平均利润是伪命题。
一、古典经济学方法论与外生制度变量
1. 短期、静态分析方法。
在分析一个经济社会的企业劳动产品的价值构成时,古典经济学理论工作者,无论是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或杜尔哥,还是英国的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等,虽然都使用了简单的数据与模型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但是大都是采用分析静态的方法:先假定企业外部制度环境与外部市场规模固定不变,再以此去推演经济问题的结论。其结论从全社会抽象(宏观角度)表面看来,推理符合逻辑规则,结论成立;但是因其逻辑假设前提是伪命题,其短期静态分析得出的结论,对长期动态运行的经济问题进行验证时,其结论不是全部成立。
2. 定性、规范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
古典经济学理论架构中,在定性、规范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这方面最经典的两个例证是:
(1)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在短期、静态条件下,商品的价值量大小即价格可以由生产其使用价值时所耗费的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与计量。但是在长期、动态条件下,商品价格在产品交换市场上受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它是以一定量的贵金属货币(主要是黄金、白银)作为价值尺度来度量的,它本身就是一种特殊商品。但是一定量的贵金属货币这种特殊商品的生产,在没有被经济社会的管理部门垄断而是有多个不同的私人生产业主进行开采时,因各自的人力资源禀赋,导致其劳动生产率不同;此时无法形成全社会生产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也无法形成全社会其他商品以生产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参照物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有贵金属货币这种特殊商品的生产被经济社会的管理部门垄断,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其他商品以生产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参照物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是自然界黄金、白银等贵金属贮量有限,无法满足人类生产技术进步导致的商品种类与数量的快速增长;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有经济社会的权威管理部门垄断货币制造与发行,在全社会的经济生活中采用一种黄金、白银等贵金属货币的替代品———纸币。为保证商品交易的公平、公正性,这种制度设定必须假定权威的管理部门不徇私情、铁面无私。
(2)平均利润率与资本平均利润。在短期、静态条件下,平均利润率假设推演出全社会不同行业中的工业企业(指专门从事工业商品制造的企业)、商业企业(指专门从事工业商品流通与销售的企业)、金融企业(商业银行)、地产企业(土地资本家)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共同分享某一工业产品的固定数量的剩余价值,并最终可推出:全社会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逻辑流程图如图2所示。但是,在长期、动态条件下,其结论不成立。
3. 经济制度架构与外生制度变量。
从上述分析可以清楚看出,古典经济学缺乏严谨的数理逻辑、以主观价值评判标准为基础的静态分析方法,对现实经济社会表层进行抽象分析,架构了静态、狭义劳动价值分配理论。因为抽象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概念是一个非常的模糊概念:在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熟练程度与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在古典经济学理论形成阶段的现实经济运行中,难以统计得出任何一种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把劳动产品价值这块蛋糕体积视为固定不变的价值体。简单地把税收这一制度变量规定为企业运营所得利润的事后扣缴,这一时期政府对资本主义企业的税收主要是对其所得利润征税,即所得税。由于人类对经济事务的认知能力的局限,这一时期只能把税收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视为社会经济运行系统的外在变量。
二、平均利润率、资本平均利润及其逻辑缺失
1. 平均利润率及其逻辑缺失。
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都对经济社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给出了相同定义:在社会现有的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与强度下,生产某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时所需要的时间。如图1所示,假设经济社会某生产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C0+V0+M0),由其生产时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t确定,并规定每一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为a货币单位,市场上交换按照∑(C0+V0+M0)=a×t货币单位的价值量进行交换。并且认为在商品市场的交换活动,交易者都应遵循这一劳动产品价值决定规则。早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处于自由竞争阶段,假定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就会自动调节经济社会资源的流向效率最高的行业与部门,最终全社会的资本都应该按照平均利润率来获得利润。
2. 资本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分割及其逻辑缺失。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商业资本、银行借贷资本、土地资本与产业资本一起共同参与商品的生产与销售,按照平均利润率进行分配。经济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假设条件,是按照法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架构的:商品(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不可能发生增殖,只有在实物商品(农业产品)生产中,才能产生价值增殖部分———剩余价值。上述四类资本中,商业资本、银行借贷资本处于流通领域,土地资本只是实物商品生产的空间载体,这三类非生产职能资本都不影响实物商品生产活动的价值总量。只有农业产业资本才对商品生产活动的价值总量增加起作用。因此,这一逻辑过程假定农业产业预付资本(C0+V0)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C0+V0+M0)固定不变。剩余价值总量M0在商业资本、银行借贷资本、土地资本三者参与分配时,因为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C1+C2+C3+V1+V2+V3),并且(C0+C1+C2+C3+V0+V1+V2+V3)>(C0+V0),所以,最终平均利润率P=M0/(C0+C1+C2+C3+V0+V1+V2+V3)<P0=M0/(C0+V0)。显然,P较商业资本、银行借贷资本、土地资本三者未参与商品生产前的平均利润率P0要低。因此,平均利润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其逻辑流程图如图2所示。
在上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中,它没有遵循“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这一逻辑前提,视商业资本、银行借贷资本、土地资本这些职能资本是资本所有权人与生俱来的。事实上,只有前一生产周期中剩余价值的不断积累,达到一定数量值后才转化为后一生产周期所投入的预付资本。因此,非生产职能资本对“假想固定剩余价值”按平均利润率进行分割的这种互为因果的逻辑推理结论就自然是片面的。逻辑结论错误的根源就在于平均利润率、资本平均利润都是伪命题。
三、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与内生制度变量
1. 长期、相对静态、动态分析方法。
新古典经济学采用长期、相对静态及动态的微观与宏观综合分析方法,发现在时间连续延展与人类认知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必定导致经济社会的科学技术进步,科技成果不断转化为经济社会的现实生产力,从而导致经济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在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会因为各自拥有的人力资本的禀赋不同,从而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与经营方式,这就会导致企业最终的经营效益不同。市场力量的另一方需求,除了消费者自发需求外,还有政府制度诱导的“引致需求”。因此,在时间序列上,商品市场的均衡价格(商品价值量)是不断变化的。因为所有经济问题都具备历史性,短期、静态分析只能解决局部经济问题;所以只有在长期、相对静态、动态分析方法基础上构建经济学理论,它才具有生命力。
2. 数理、实证分析为主,定性、规范分析为辅。
这体现在以下两点:(1)对商品价值量决定与价值规律这一古典经济学理论,新古典经济学考虑到时间具有经济价值,在边际数量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现商品价值量大小即价格是由市场体系中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决定。采用用边际数理方法架构了供需函数:Qd=a-bp,Qs=-c+dp。(2)因为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转化的源泉,所以社会利润率趋于上升。因此,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及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都是伪命题。由此,在边际数量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架构了动态时间序列的储蓄—投资理论:上一生产周期中未被消费的收入,以货币计量值作为储蓄,该储蓄全部转化为下一生产周期的投资。再考虑到人力资本禀赋的不同,进而就可以论证等量资本不一定获得等量利润;等量劳动不一定获得等量价值。查阅最近200年中世界各国的经济年鉴资料与二战后建立的世界银行的权威经济年鉴资料,就可以发现世界500强企业的利润率大都不相同。最有说服力的是,中国36年的市场经济建设中,数千家上市公司的利润率几乎没有相同的,最有可能实现平均利润率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公开信息表明,其年度利润率都不相同。
3. 经济制度变迁与内生制度变量。
上述分析表明,新古典经济学在边际数理方法基础上,用长期、动态的分析方法考察商品市场的价格变化、市场规模变化;通过对现实经济社会的本质进行深入分析、科学归纳演绎,在大量实证分析基础上架构了动态的生产要素价值分配理论。它遵循经济社会的客观规律,把劳动产品价值这块蛋糕的体积视为不断增大的价值体。
四、平均利润率、资本平均利润实证分析
在商品价值量决定规则与市场结构假定这两个前提下得出平均利润率命题。在现实经济社会结果究竟如何?在每一经济社会中,它的三次产业结构中的上市公司经验数据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中国是最近35年中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其经验数据被IMF认为是最有代表性、最具可信度的经验数据。表2中的数据来源于最近18年中国股市的公开经验数据。
表1、表2中的经验数据,是由中国深圳证卷交易所、中国上海证卷交易所公开发布的。这就充分证明,在最近18年时间序列上,中国三次产业结构中的分别最具代表意义的15家上市公司共计45家上市公司的利润率几乎都不相等。从而,因为企业各自的资源禀赋不同,其中最主要的是人力资源禀赋不同,等量资本也未能获得等量利润。课题组成员查阅世界银行在二战后的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目前排位在世界500强名单中的企业,最近70年中的利润率几乎都不相等(因篇幅所限此部分数据略去)。
因此,上述实证分析,充分表明在全球范围内,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
五、结论
国内外大量文献研究发现,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垄断竞争、完全垄断、寡头的市场结构理论就是对平均利润率是伪命题的最佳逻辑证明。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证表明,在现实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如果市场结构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时,在短期存在企业可能存在赢利、盈亏平衡、亏损三种利润水平状态;但是,长期均衡时,只能处于盈亏平衡状态。如果市场结构为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即垄断竞争、完全垄断、寡头的市场结构时,在短期,企业同样可能存在赢利、盈亏平衡、亏损三种利润水平状态;但是,长期均衡时,只能处于赢利状态。这种赢利是垄断利润所形成。在现实的市场经济社会中,绝大多数产业的市场结构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即多为垄断竞争、完全垄断、寡头的市场结构。这种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经济社会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的结果。因此,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才能不断扩大规模,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不断增加。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西方早期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或是现代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还是在中国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平均利润率始终是一伪命题。由此,推导得出资本平均利润也是伪命题。
浅谈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 篇2
一、案例介绍
2002年甲 (公司) 和乙 (自然人) 共同出资成立A公司, 注册资本2 000万元。其中甲出资1 500万元, 持股75%, 乙出资500万元, 持股25%。2008年12月31日, 公司未分配利润1 500万元, 盈余公积零。A公司拟增加注册资本到3 000万元, 需增资1 000万元。
利润分配方案: (1) 提取10%盈余公积150万元; (2) 以未分配利润1 000万元转增企业注册资本; (3) 现金分红250万元。上述利润分配方案通过股东会批准。
二、上述方案实际在操作时受到相关各方质疑
1.未分配利润能否直接转增资本
由于《公司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可以用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 似乎没有法律依据。未分配利润可以直接用于转增资本的原因如下:
(1) 《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 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由此可见, 公司法并没有限定注册资本的来源, 仅就出资的形式予以划分。因此, 不能以此作为未分配利润不能直接转增资本依据。
(2) 《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第十九条第五款: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的, 应当说明转增数额、公司实施转增的基准日期、财务报表的调整情况、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转增前后财务报表相关科目的实际情况、转增后股东的出资额。此项规定是用于规范验资证明应当载明的内容, 但从另一个角度对未分配利润可以转增注册资本予以佐证。
(3) 可供股东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是股东可以自由支配的部分。既然股东可以将未分配利润采用现金分红, 将这种分红转增企业注册资本对债权人及相关各方没有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 A公司股东会决议, 用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是符合规定的。
2.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是否应遵循法定公积不得低于原注册资本25%的限定
(1) 接上例, 公司有关主管部门提出, 本次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后留存的该项公积金应不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25%, 应提足公积金2 000×25%=500万, 才能使用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 最后公司按10%仅提取公积金150万元。
公司的处理方式不符合《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第十九条第五款规定:“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实务中有人以此为依据认为, 用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 首先应将盈余公积提足, 即:达到原注册资本的25%, 这显然违背了《公司法》对法定盈余公积提取的规定。法定盈余公积提取的依据是《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条: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 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如果因为将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而多提盈余公积是不符合公司章程及《公司法》等相关规定的。另外, 《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公积金转为资本时, 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公司法》的规定从另一方面说明只有公积金转为资本, 才有25%的比例限制。显然, 《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及《公司法》均强调是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留存的该项公积金的前提是公积金转为资本, 只有公积金转增资本才有留存, 如果是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就不存在留存公积金。
(2) 法定公积金是国家为了约束公司过量分配, 从法律上要求公司必须留有一定积累, 以利公司持续经营, 维护债权人利益。因此《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七条要求: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 按利润的10%提取法定公积金。而法定公积金累计额达到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 可以不再提取。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企业进行利润分配是按照下列顺序进行的: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益金——应付优先股股利——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普通股股利——转作资本 (或股本) 的普通股股利——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经过上述分配后, 剩余的为未分配利润 (或未弥补亏损) 。未分配利润可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由此可见, 未分配利润是股东可以自由支配的部分。
由于法定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存在的意义不同, 因此在转增资本时《公司法》对盈余公积有限定, 而对未分配利润没有限定。
3.增资中是否涉及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盈余公积金转增注册资本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 (国税函[1998]333号) 精神, 有限责任公司用税后利润转增注册资本, 实际上是该公司将税后利润向股东分配了股息、红利, 股东再以分得的股息、红利增加注册资本。因此, 对属于个人股东分得并再投入公司 (转增注册资本) 的部分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因此, A公司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未分配利润是投资者的收益, 将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 实质上是投资收益分配的一种变形。自然人股东在取得收益时应该按个人所得税条例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上述规定, 乙应当由A公司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因此, A公司在转增资本时, 应考虑分配现金股利, 用于满足乙缴交个人所得税的需要。
三、A公司相关的会计处理
1.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 400
贷: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250
——转做资本的普通股股利 1 000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150
2.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250
贷:应付股利——甲 200
应付股利——乙 50
3.借:利润分配——转做资本的普通股股利1 000
贷:实收资本——甲 750
实收资本——乙 250
4.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5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150
5.借:应付股利——甲 200
贷:银行存款 200
6.借:应付股利——乙 50
资本利润率 篇3
一、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理论基础
1.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背景
有研究认为, 现代股份公司可以看作是能力与财力之间的一种合作, 企业本质上是一种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特别的市场契约, 契约是通过契约双方重复博弈形成的, 而每个所有权主体所占的产权份额也是所有者之间讨价还价的结果。以人力资本投入企业从而有权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对人力资本所有者来说是得到了他们应该得到的利益, 对于物质资本所有者来说, 通过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反复博弈制定的这种契约, 能够起到激励和约束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作用。
2.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来源
在知识经济时代, 并非所有的人力资源都具有稀缺性, 根据一般能力、完成特定工作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资源配置能力的不对称分布, 可将企业人力资源所有者分为两类:普通劳动者、企业经营者团队及核心技术人员。普通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一般是趋同的, 只能从事通常意义的简单劳动;企业经营者团队及核心技术人员虽然具有非凡的潜质, 但如果其只发挥出平均的管理水平和开发能力的时候, 可以认为他们和普通劳动者一样只重复通常意义的劳动。这时的两者劳动能力可认为是同质的、非稀缺的。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高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的特点决定了单单只拥有物力资本和行业平均能力的人力资源的企业至多只能获得行业平均利润, 这部分利润是由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源共同带来的, 人力资源所有者消耗的劳动力已通过工资、福利等得到补偿, 物力资本所有者和工业经济时代一样拥有对这部分利润的支配权。只有当企业经营者团队和核心技术人员发挥出自己的实际能力时, 他们才会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 这部分超额利润与物力资本无关, 完全是由这部分人力资源带来的。
3.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各种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分支:
(1) 人力资本财富论:由于集中研究整个生命周期中个人技能和获利能力的发展, 人力资本理论实际上已经演化为持久收入和财富的理论。因此, 在“人力资本财富论”这样的标题下, 包括了几乎全部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人力资本与个人财富和收入的关系。这个问题最早的模型是由统计学家和科学家艾尔弗雷德·洛特卡与达布林给出的, 赫尔曼·米勒对此作了修正。他们反复证实, 人力资本与个人的收入之间存在着紧密的有规则的联系。后定, 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框架就建立在这一前提基础上。
(2) 人力资本产权论:对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做出开拓性研究的是少数几位中国学者, 他们是在对现代企业理论的探究过程中阐发的。现代企业理论把企业看作是由许多独立的拥有明确财产所有权的要素所有者构成的契约组合。因此, 现代企业的最优企业所有权的安排应授予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 从而提出对“资本雇他劳动”的质疑, 得出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分享企业所有权的逻辑结论。
(3) 人力资本增长论。确切地讲, 人力资本理论起初是以经济发展理论的面目出现的。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概念的初衷是用来解释一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而由他开创的人力资本增长理论, 现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主流。人力资本增长论的主要分析模型有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模型、阿罗的“干中学”模型、罗默的知识推动模型和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模型。
4.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形式
(1) 员工的工资、福利费。但是员工的工资、福利费等部分仅是劳动者补偿劳动消耗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或者说是人力资产的补偿价值, 是让渡劳动力使用权的价格, 只是劳动者权益的一个部分。这只能说明劳动者权益被强迫、无理地转化成了“所有者权益”, 而不是不存在“劳动者权益”。
(2) 劳力股。经营者不需要向企业投资, 只要参与企业的生产, 就可成为企业的股东。劳力股在具体实施叫, 需要考虑经营者对企业贡献大小.经营者的工资及企业经营状况等。
二、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促进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要实现从成本到利润的变革, 必须强化企业对人力资本的认识, 在企业评估资产时应考虑人力资本的保值与增值。对人力资源的投资, 一方面给企业的发展与创新带来了活力, 给企业带来效益或利润;另一方面使企业的人力资源提高了价值, 使人力资本增值, 人力资产得到增长。因此,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将人力资源作为一种产业来考虑。
1. 明确人力资本的收益权
尽管理论界已经肯定了人力资本的收益权, 并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但是我国很多国有企业在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却很难将人力资本的收益权落到实处。缺乏明确的法律和政策依据是一个根本原因。我国经营者股票期权是在现行《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的制度框架下推行的, 股票期权的实施既与现行部分法律相冲突, 又出现了一些法律空白。必须尽快完善《公司法》、《证券法》、《税法》等基本的法规框架, 制定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和有效的监控体系, 规范中介评价市场, 从而促进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规范运行。
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许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很不合理, 股东大会基本由大股东控制, 强烈体现大股东的意志;董事会成员基本上由国有股股东提出的候选人担任, 普遍缺乏独立董事;部分监事也有大股东推荐。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因此, 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 建立有效的国有股权行使制度, 健全董事会, 使董事会能勤勉的完成其受托责任, 董事会成员中经理人员兼任的比例应予以限制, 禁止董事与总经理身份重叠, 在上市公司中应提高独立董事的比重。
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人员的合理组织和配置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个基本途径。某一部门如果人力不足, 就会影响到其他各部门的产出而导致整个企业生产率下降。例如, 目前我国一些企业有的生产部门人手不足, 而后勤及管理部门却人浮于事;有的研究开发部门力量单薄, 销售机构也不发达, 生产车间却处于半停产状态, 这就是生产力失衡的表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就要通过调剂人力解决生产力平衡问题。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能力和特长不同, 在不同部门及岗位上的生产力也不同, 因此,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根据企业目标和任务, 按照量才录用, 用人所长的原则, 对员工进行合理配置和组合, 努力发挥他们的专长和才能, 做到事得其人, 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4. 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的目的在于约束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 避免其工作行为的随意性和做出决定的冲动性, 使全体员工的行为都统一到预期的目标上, 让每名员工都知道自己所承担的成本指标、费用指标、工作目标。一般来说, 企业对员工的考核一般包含下列指标:安全指标的考核;综合电流效率指标的考核;产量指标的考核;质量指标的考核等等, 上述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在各单位奖金发放中均得到充分体现, 大大的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5. 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企业的发展应该关注员工的培训, 不断为员工创造学习的机会, 重视员工的个体成长和事业发展。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应注意对员工的人力资源投入,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 从而使其具备一种终身就业的能力;其次, 建立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制度, 对培训过的员工, 要给予报酬上的激励和职位升迁的机会。只有当员工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前途时, 他才有动力为企业尽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才会使他形成对企业的绝对忠诚, 与企业结成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伙伴关系。
总之,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的趋势下, 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取得和维系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 已经广泛地参与到企业利润的分配。但是, 要将人力资源从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进而转化为人力资本, 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摘要:人力资本的财务含义是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人力资源的价值, 据此人力资本所有者应参与企业超额利润的分配。本文首先阐释了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理论基础, 为此进一步探讨了促进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人力资本,利润分配,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易庭源:怎样开创人力资源价值会计[J].会计研究, 2001, (1) :50~51
[2]杜兴强李文: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确认与计量[J].会计研究, 2000, (6) :30~36
资本利润率 篇4
2014年3月财政部颁布财会[2014]14号文 (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通知) , 对2006年版《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进行了相应修订。
但此次修订主要从长期股权投资的适用范围、基本概念、初始和后续计量、整合各项准则解释的相关内容、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
修订后的2号准则明确“投资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并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处理。
规定投资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时, 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 取消了现行准则中以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为限的规定;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应确认被投资单位净损益和其他原因导致净资产变动的份额;投资企业因增加投资或减少投资等原因导致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发生变化的会计处理, 以及改按22号准则核算的衔接规定。修订后的2号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会计处理进行了有效规范, 借鉴修订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 (IAS28) , 保持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
但对于企业会计准则2号 (2006版) 中原第七条即企业会计准则2号 (2014版) 第八条仅按2009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将“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 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部分予以删除。而被投资企业以利润转增资本后投资企业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并未有新的修订或规定。因此目前现行会计核算对此处理的方法有待商榷。
首先, “被投资企业以利润转增资本”的行为实质是什么?该事项实际反映了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两项企业行为。一是被投资企业向投资企业发放股利;二是投资企业用收到的股利对被投资单位进行新的投资即增资。由于上述过程中双方之间无现金流发生, 其最终实质就是股票股利。
那么按照现行的会计实务处理将对企业产生什么影响?可以以下面这个案例为例进行分析。
【例】甲公司20X1年出资600万元, 乙公司出资400万元, 共同设立丙公司, 丙公司20X3年1月1日根据股东会决议将未分配利润1 000万元中乙公司享有的400万元向乙公司发放现金红利, 甲公司享有的600万元转增资本, 20X7年丙公司清算关闭。假设甲、丙公司不提取盈余公积, 甲、丙公司年末利润总额即为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甲、丙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都为25%;丙公司在存续期间除了20X3年1月1日进行利润分配, 未再进行过利润分配;甲、丙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见下表。
单位:万元
单位:万元
注:4 125=1 600*75%+1 500*60%+3 500*75%-600
从例中甲、丙公司简要资产负债及利润数据可以发现存在如下3个问题:
问题一, 转增后丙公司的实收资本变为1 600万元, 甲公司的实际出资额增加至1 200万元, 而其账面投资余额为600万元。甲公司对丙公司实际投资额与账面投资额不一致, 未能反映出甲公司对丙公司追加投资的这一事实。
问题二, 当丙公司转增资本后, 股东结构发生不同比例的增减变动, 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账面余额也未能真实反映丙公司增资后持股比例由60%增加到75%这一事实。
问题三, 转增资本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与计税投资成本不一致, 导致重复纳税。《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60号) 中第五条规定“被清算企业的股东分得的剩余资产的金额, 其中相当于被清算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按该股东所占股份比例计算的部分, 应确认为股息所得;剩余资产减除股息所得后的余额, 超过或低于股东投资成本的部分, 应确认为股东的投资转让所得或损失”。根据上述规定甲公司因丙公司清算关闭收回的投资中未分配利润部分3 525万元 (1 500×60%+3 500×75%) 可确认为免税股息、红利;甲公司在丙公司实收资本中持有的份额1 200万元减去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成本600万元, 超过部分600万元甲公司应确认为投资转让所得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甲公司实际投资成本为1 200万元, 而计税投资成本仍为初始时的600万元, 追加投资的600万元如何才能得到税务部门的认可呢?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10]79号) 解答了这个问题。通知中第四条关于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收入确认问题中明确规定“企业权益性投资取得股息、红利等收入, 应以被投资企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作出利润分配或转股决定的日期, 确认收入的实现”。国家税务总局在该通知中明确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转增资本要确认收入。实际上就是认同将转股看做两个事项, 第一个事项被投资企业先分红, 第二个事项投资企业用分红对被投资企业再投资。对于用于转增资本的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国家税务总局认可其为投资企业的免税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收入;同时通过确认分红再投资, 调整了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成本, 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例中甲公司按现行会计处理规定在20X3年丙公司股东会作出转股决定时对转增资本的未分配利润600万元不进行会计处理未确认投资收益, 所以也无法对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进行调整。因此甲公司无法在20X7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 将这600万元确认为免税收入。
如果甲公司在20X3年度对转增资本的600万元未分配利润确认投资收益将如何影响报表?见表3:
单位:万元
注:3525=1600*75%+1500*60%+3500*75%
将表2和表3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表3中甲公司在20X3年将对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目余额调整至1 200万元, 与其在丙公司实收资本中的出资额及所占份额完全一致。同时甲公司在对丙公司整个投资期间实际支付现金600万元, 确认投资收益4 125万元, 但丙公司清算后最终收到的现金在表2中总计4 575万元;表3中为4 725万元, 现金差异150万元即为转增资本的未分配利润600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所致。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两种处理方法对投资收益确认金额毫无影响, 只是现行会计处理中转增资本的未分配利润被递延至20X7年确认投资收益, 但对甲公司的计税投资成本及企业所得税产生的影响巨大, 多纳税150万元。会计准则与税法对这一事项的不同规定及处理造成了永久性差异。
因此改变现行会计实务中投资企业对利润转增股本不进行会计处理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最佳方案。投资企业应在被投资企业以利润转增资本时, 按其所占比例确认投资收益的实现。当投资企业按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时, 应首先借记“应收股利”, 贷记“投资收益”, 然后再借记“长期股权投资”, 贷记“应收股利”;当投资企业按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时, 应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投资调整”。针对案例中甲公司20X3年1月1日具体会计处理分录如下:
借:应收股利-丙公司600万元
贷:投资收益-丙公司6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丙公司600万元
贷:应收股利-丙公司600万元
通过上述会计处理, 投资企业解决了转增资本的利润在投资企业重复纳税的问题;真实准确的反映了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出资状况;充分体现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的要求。
摘要:本文介绍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2006版) 及 (2014版) 对被投资企业以利润转增资本后投资企业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通过案例分析指出了现行准则与企业实务中存在差异产生的问题及对企业的影响, 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股票股利,投资收益,企业所得税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2006.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2014.
[3]国家税务总局.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
资本利润率 篇5
目前国内对于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包括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和资本结构所引起的经济效果研究。第一种研究结果表明获利能力等通常是影响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 如陆正飞、辛宇研究得出获利能力与资本结构 (长期负债的比率) 负相关的结论。第二种对于资本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资本结构是否影响公司绩效或公司价值等。获利能力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的选择, 而资本结构选择的结果会影响公司的短期或长期利益, 那么利用资本结构调整究竟是影响全行业的利润还是只影响部分行业, 本文将对此进行实证研究。
一、文献综述和研究假设
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对公司的经营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 资本结构与公司利润的研究以及如何设计最优的资本结构以提高公司财务绩效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在完善的资本市场假设下Modigliani和Miller (1958) 通过严密的数学推导证明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无关。但实践中资本结构和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财务杠杆与公司利润呈正相关关系。如根据权衡理论, 企业的盈利能力应该与其负债比率应该呈正相关关系。Lys和Sivamakrislhman Comet和Travlos、Dann等和Israel等的实证研究表明, 财务杠杆与企业价值正相关。Frank和Goyal (2003) 使用了美国的非金融企业从1950年到2000年包括近20万个观测变量的庞大数据库进行了研究而得出, 绩效与账面价值财务杠杆比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而与市场价值财务杠杆比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另一类是财务杠杆与公司利润呈负相关关系。Qian Sun和Wilson H.STong (2003) 对我国沪深股市从1994年到2000年634家公司进行研究, 发现杠杆比率与ROS、每股净收益、EBIT/营业收入均负相关。冯根福、吴林江和刘世彦 (2000) 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证明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与其资产负债率和短期负债率均表现出极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这一方面表明内源融资是企业的首选目标, 另一方面也表明业绩差的企业由于得不到股权融资的机会, 所以只得举借大量短期债务解决资金需求。Bradley等 (1984) 认为行业对资本结构有着巨大影响, 在不同企业资本结构比例中54%以上的差异可由行业变异性来解释。行业因素对资本结构有着显著影响, 在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时, 应该尽量控制行业因素。因此, 我们将行业因素作为自变量, 研究其对公司利润的影响。
此外, 利润也受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公司债权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公司规模作为控制变量, 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我国上市公司的账面财务杠杆与公司利润呈正相关关系。
H2:我国上市公司的市值资本结构与公司利润呈正相关关系。
H3:我国上市公司长期资本结构比率与公司利润呈负相关关系, 短期资本结构比率与公司利润呈正相关关系。
二、实证模型和分析
1. 实证模型的建立。
依据上述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果, 分别探讨权益净利率和账面资本结构比率、市值资本结构比率、长期负债率和短期负债率的关系, 所选取的样本都通过了K-S检验, 所有的变量都服从正态分布, 因此, 我们建立以下多元回归模型:
2. 研究变量定义。
公司利润评价指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财务指标的绩效衡量”, 另一类是“非财务指标的绩效衡量”。其中财务评价指标一直是也将继续是使用最广泛的指标。财务指标的衡量有两种计量基础:一是以账面价值为基础, 即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的企业资产价值;二是以市场价值为基础, 即公司利用其资产创造的未来收益的现值来计量资产价值。文中将权益净利率作为账面价值考量绩效的标准。变量的选取和定义参见表1。
3. 样本数据。
本文所用的数据来自上市公司各年年报, 收集自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与巨潮资讯网。并选取了2008年以前上市的所有A股股票作为样本总体,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2008~2010年三年的516家上市公司, 共1 548个数据样本。选取样本数据的原则为: (1) 剔除所有金融类上市公司 (I类) 样本, 其资产负债率有其独特性, 一般无法与其他行业的相同特征相比较。 (2) 公司的上市时间至少要达到三年, 以保证上市公司经营的连续性和成熟性, 由于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所有公司都未达到三年持续经营的条件, 所以全部剔除。 (3) 剔除所有财务状况异常的ST和PT类上市公司, 异常变动的数据会影响分析的结果。 (4) 所有公司至少是从2008年1月1日前上市的, 包含从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完整年度的上市公司信息。 (5) 《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以下简称《指引》) 总共13个行业大类, 其中制造业又细分为10个小门类, 经过以上原则对所有行业样本进行筛选后, 若某个行业的样本总数小于20家, 剔除该行业的所有数据, 因其样本数据太少会使分析不具普遍性和显著性。最后剩余了18个行业的分类样本。本文使用EXCEL2003、SPSS16.0分析数据样本。表2是对样本的描述性统计表。
通过表2的描述性统计表可以得出, 从各个行业的角度来看, 2008年经济萧条时, 公司价值普遍偏低, 2009年以后, 经济开始复苏, 公司价值也不断提高。权益净利率、账面资本结构比率、长期负债比率和短期资本结构比率在每个行业的均值都维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 说明公司连续几年内都采取相同或相近的债务融资策略和内部融资策略。市场条件变化时, 上市公司都愿意采取稳定的财务策略保持公司业绩的稳定增长。
净资产收益率三年的平均值为9.67%, 由于证监会规定的配股资格的净资产收益率为6%, 说明我国上市公司除了避亏的动机外, 还有配股的动机, 其为使相关指标达标, 利润操纵动机就会存在。账面资本结构比率三年的均值为49.33%, 明显低于其他国家, 如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长期资本结构比率三年的均值只有10.67%, 短期资本结构比率三年的均值却达到了39%, 说明我国的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主要采取短期融资方式, 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长期投资项目一般选择长期负债, 短期投资项目选择短期负债的方法。我国出现特殊情况的原因如下:一是根据交易费用理论, 资本结构决策就是比较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的结果, 由于我国债务融资主要依靠银行信贷, 债务融资的发展慢于股票市场的发展, 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券融资成本, 就出现了违背优序融资理论的先内部融资、后股权融资、再债务融资的情形。二是我国的法律机制不健全, 债权人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更可能使企业使用短期负债作为融资方式。Demirguc Kunt等的研究表明, 一个国家法律系统越无效, 长期负债的使用就越少。
4. 回归结果分析。
(1) 关于权益净利率的回归结果。表3是权益净利率 (ROE) 与账面资本结构比、市值资本结构比率、长期负债比率和短期负债比率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从权益净利率角度分析, 采掘业、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建筑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综合类行业资本结构的变化与权益净利率呈正相关关系, 其他行业都呈负向相关关系。对权益净利率模型总体的解释度R2为10%上下, 说明资本结构因素对权益净利率变化的影响并不大, 但权益净利率可能被上市公司操纵, 以达到增资扩股的目的。那为什么许多学者研究时会选择权益净利率这个变量呢?因为依据权衡理论, 盈利能力强的上市公司财务拮据风险较低, 会选择较高的资本结构比率。ROE是衡量公司财务拮据风险较好的盈利性指标。
(2) 对模型的回归分析。从以上样本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权益净利率与市值资本结构比率的回归系数显著性和模型拟合度最高, 说明资本结构对利润有显著影响, 长期资本结构比率和利润呈负相关, 短期资本结构和利润呈正相关关系, 账面资本结构相比市值资本结构对公司利润的影响显著性略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股上市公司存在利润操纵的嫌疑。
从全行业的角度分析, A股上市公司账面资本结构比率与权益净利率呈正相关关系, 不拒绝假设H1, 即我国上市公司的账面财务杠杆与公司利润呈正相关关系;A股上市公司市值资本结构比率与权益净利率呈正相关关系, 不拒绝假设H2, 即我国上市公司的市值资本结构与公司利润呈正相关关系;其长期资本结构比率与权益净利率呈负相关关系, 短期资本结构比率与权益净利率呈正相关关系, 不拒绝假设H3。
从各个行业的角度来看, 食品饮料、造纸印刷、石化塑胶、金属、非金属、水电煤气行业账面资本结构比率、市值资本结构比率、长期负债比率和短期负债比率与权益净利率呈负相关关系, 机械设备、房地产、综合类行业账面资本结构比率、市值资本结构比率、长期负债比率和短期负债比率与权益净利率呈正相关关系。此外, 从公司规模这个控制变量来看, 公司的规模越大, 权益净利率越高。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量越大, 公司利润越大, 但市场价值会反向变化, 可能是由于我国股票市场的不完全有效造成了股票价值被错误估计。
因此, 对于财务杠杆对公司利润的影响, 大部分行业呈负相关关系, 即提高公司的负债比率, 公司利润会变小。但这并不绝对, 对于有些行业, 提高负债比率会使公司财务绩效变好。从A股市场全行业分析, 提高公司的账面资本结构比率, 公司利润会增加, 说明负债对公司利润有正向影响。
三、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 分析了不同行业资本结构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我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1) 不同行业的资本结构比率存在明显的差异, 并且每个行业的短期负债比率远远高于长期负债比率均值, 上市公司都倾向于选择短期债务融资方式。 (2) 从全行业的角度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的账面财务杠杆、市值资本结构、短期负债比率与公司利润呈正相关关系, 长期资本结构比率与公司利润呈负相关关系。 (3) 从各个行业的角度分析, 大部分行业的资本结构与公司利润呈负相关关系, 然而采掘业、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建筑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综合类行业资本结构的变化与权益净利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资本结构对经济效果的研究要控制行业因素。
摘要:本文使用沪、深两市A股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样本数据, 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研究了行业资本结构和上市公司利润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行业的资本结构比率存在明显的差异, 并且每个行业的短期负债比率远远高于长期负债比率均值;我国上市公司账面财务杠杆与公司利润呈正相关关系, 而食品饮料、造纸印刷等行业资本结构的变化与权益净利率呈负相关关系, 研究说明对于资本结构的研究要考虑行业因素。
关键词:资本结构,权益净利率,行业因素
参考文献
[1].陆正飞, 辛宇.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会计研究, 1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