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业务

2024-09-19

利润分配业务(共9篇)

利润分配业务 篇1

企业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转入“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科目。同时,将“利润分配”科目所属的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虽然这种结转每年只进行一次,但其会计凭证手工编制起来比较麻烦,一是计算麻烦,二是会计分录多,容易错误。但该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也有一定的规律:一是其编制的会计凭证日期相同即为每年年末;二是该凭证会计科目基本相同;三是其金额的计算公式相同。基于以上特点,结合财务软件期末业务自定义转账的功能,自然联想到用财务软件期末自动转账功能来实现其每年年末自动编制凭证的作用,所以为了让企业财务人员更好地处理年末利润分配业务,本文以一个具体的案例结合用友U8.72 财务软件来说明其操作过程,希望能对大家提供一定帮助。

例1:某企业2013 年本年利润为890224.10 元,年末进行利润分配,按本年利润10%提取法定公积金,按本年利润5%提取任意公积金,按本年利润20%向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用自动转账的功能进行年末利润的分配和结转工作并生成相应的凭证。

一、先进行本年利润分配

根据例1,进行本年利润分配时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利润分配/计提法定公积金89022.41

利润分配/计提任意公积金44511.21

利润分配/应付利润178044.83

贷:盈余公积133533.62

应付股利178044.83

在这里采用自定转账自动生成凭证,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设置自定义凭证选择总账/ 期末/ 转账定义/ 自定义结转,进入自定义结转设置窗口,点击增行,在第一行中,科目编码栏输入“410401 计提法定公积金”,方向栏选择“借”,金额栏输入公式“FS(410404,月,贷)*0.1”,再增行,在第二行中,科目编码栏输入“410402 计提任意公积金”,方向栏选择“借”,金额栏输入公式“FS(410404,月,贷)*0.05”,再增行,在第三行中,科目编码栏输入“410403 应付利润”,方向栏选择“借”,金额栏输入公式“FS(410404,月,贷)*0.2”,再增行,在第四行中,科目编码栏输入“4101 盈余公积”,方向栏选择“贷”,金额栏输入公式“FS(410404,月,贷)*0.15”,再增行,在第五行中,科目编码栏输入“2232”,方向栏选择“贷”,金额栏输入公式“FS(410404,月,贷)*0.2”,如图1 所示。

第二,生成自定义凭证。自定义结转凭证只需要设置一次,设置好了后,以后每个月,只需要点转账生成即可。具体操作如下:进入总账/ 期末/ 转账生成,在结转月份中选择“2013 年12 月”,再点击“自定义转账”单选按钮,选择右边对话框中分配本年利润所在行,双击“是否结转”栏,在是否结转栏出现“Y”标志,如图2 所示,再单击“是”按钮,即可生成相应凭证,如图3 所示。

注意:生成凭证之前,一定要把本年利润结转到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中,并将其生成凭证审核记账,否则会出现错误。

二、再进行利润分配的结转

根据例1,进行利润分配的结转时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11578.45

贷:利润分配/ 计提法定公积金89022.41

利润分配/计提任意公积金44511.21

利润分配/应付利润178044.83

在这里采用自定转账自动生成凭证,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设置自定义凭证。选择总账/ 期末/ 转账定义/自定义结转,进入自定义结转设置窗口,再点击增行,在第一行中,科目编码栏输入“410404 未分配利润”,方向栏选择“借”,金额栏输入公式“JG(),再增行,在第二行中,科目编码栏输入“410401 计提法定公积金”,方向栏选择“贷”,金额栏输入公式“FS(410401,月,借)”,再增行,在第三行中,科目编码栏输入“410402 提取任意公积金”,方向栏选择“贷”,金额栏输入公式“FS(410402,月,贷)”,再增行,在第四行中,科目编码栏输入“410403 应付利润”,方向栏选择“贷”,金额栏输入公式“FS(410403,月,借)”,如图4 所示。

第二,生成自定义凭证。进入总账/ 期末/ 转账生成,在结转月份中选择“2013 年12 月”,再点击“自定义转账”单选按钮,选择右边对话框中结转本年利润所在行,双击“是否结转”栏,在是否结转栏出现“Y”标志,如图5 所示,再单击“是”按钮,即可生成相应凭证,如图6 所示。

注意:生成凭证之前,一定要把进行利润分配的凭证审核记账,否则会出现错误。

(备注:4101 为盈余公积科目代码,410401 为利润分配- 计提法定公积金科目代码,410402 为利润分配- 计提任意公积金科目代码,410403 为利润分配- 应付利润科目代码,410404 为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科目代码。JG()表示取对方科目计算结果函数,功能取对方某个科目或所有科目数据之和。FS()表示借(贷)方发生额函数,功能取某科目结转月份的借(贷)方发生额。)

参考文献

[1]王珠强:会计电算化与ERP应用研究——用友U8.72[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2]王忠孝:会计电算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3]刘洋:会计电算化实务——用友ERP-U8(V8.72)[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4]李宏伟:会计电算化——用友ERP-U8[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5]孙伟力:会计电算化——用友ERP-U8(V8.72)[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6]张新华:会计电算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7]武新华:会计电算化系统实务操作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8]陈福军:会计信息系统实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利润分配业务 篇2

收入分配问题成为2会期间的热点问题。

全民关心,垄断企业利润何去何从?本文将从高管薪酬、职工成本、利润分配和垄断福利四方面对垄断利润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引起相关人士对垄断利润分配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垄断利润 高管薪酬 分配

一、国企利润何处去

4月15日,一篇人民w的评论《谁来回答“国企赚的钱”都哪儿去了?》使得国企的利润分配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文章中称,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三家最赚钱的公司年利润都过千亿,却只上缴10%的利润,其余90%的利润跑哪儿去了?文章以一位上世纪50年代知识分子的疑问,反映出目前普通民众对于由特殊利益群体瓜分改革成果、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引发的社会不满情绪,已较为普遍,而且呈快速蔓延、强化之势。

引起母亲新疑问的那篇报道,提供了这种社情民意的鲜活例证:对于金融危机下,涌现出众多“全球最赚钱”中资企业,人们不仅没高兴和振奋,在网上看到和实际中听到的反而是一片嘘声――“靠垄断最赚钱,还好意思拿出来说”,“中国消费者可以入围被赚钱最多的群体”,“最赚钱,干老百姓何事?”

遥想中国平安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明哲拿下6500万元的天价年薪说遭受的一片质疑之声,马明哲针对质疑之声明确对媒体表示,平安的薪酬制度合法合规,其贡献和表现对得起这份薪酬。

但仅仅相隔一年,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马明哲便以零年薪的方式与全体职工共同度过企业的危机,但这一决定再次引起大众的关注。

这位打工皇帝连续两年分别打破企业老总最高和最低年薪的举动却被外界解读为炒作。

不少网友评论“想拿天价年薪就拿,想拿零年薪就拿零年薪,如此随意,何谈机制、体制?何谈董事会和薪酬管理委员会的决定。”

二、我国目前国企利润分配的规定

(一)税利分流制度

我国国企利润分配主要经过建国初期的统收统支制度,改革开放初期的利润留成制度,80年代初的利改税制度,到90年代初的承包制度,再到现在税利分流制度。

所谓“税利分流”,就是国家在参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过程中,开征一道所得税,这一道所得税对所有经济成分的企业都是一样的,而后再以适当的形式参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

目前,国家参与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主要形式有:股份制与国有股分红;承包制与税后承包上交利润;租赁经营与租金等。

20财政部和国资委联合发布了财企业[]309号――印发《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其中

第九条:国有独资企业上交年度净利润的比例,区别不同行业,分以下三类执行:(一)第一类10%;(二)第二类5%;(三)第三类暂缓3年上交或者免交。

第十条: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应付国有投资者的股利、股息,按照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通过的利润分配方案执行。

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应当依法分配年度净利润。

当年不予分配的,应当说明暂不分配的理由和依据,并出具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的决议。

根据该《通知》的有关规定,上述三大最赚钱企业每年仅仅需向国家上缴200多亿的收入,而剩下的3000亿收入却被企业所截留。

面对贫富分化不断加深的社会现实,许多专家和民众呼吁,应该加大垄断企业的利润上缴的比例,并以一定形式反馈于全民所有制企业真正的所有者――人民。

(二)垄断企业利润流向的实证分析

1.企业高管年薪

209月5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杭州称,去年央企有1500亿元的年增长利润,1500多位央企副总以上的高管总薪酬每年增长4600万元左右。

专家核算了一笔账,这4600万元是高管的总薪酬增长额,1500多位央企高管均摊,每人平均年增长30667元。

而央企1500亿的年增长利润,是1500多位央企高管一年成绩单,平均每人带领企业创造了1亿元的年增长利润。

从1亿元的年增长利润中拿出30667元来给高管加薪,也就是万分之三的比例。

国资委专家也向《世界经济周刊》宣称说央企老总年薪千万其实是社会的误解。

我听说过一个地方的民营钢厂聘请一个总经理,年薪就有几百万;而中央企业,我知道的,年薪没有超过百万的。

我们来看看国内上市的工商银行和中国石油的高管薪酬:

工商银行高管的薪酬,从工商银行年11月30日公布的最近一年高管列表中董事长姜建清年薪为161万元,副董事长兼行长杨凯生年薪为153.5万元,董事兼副行长张福荣、牛锡明年薪为138.1万元,副行长李晓鹏、王丽丽和易会满年薪分别为138.1万元、137.5万元和135万元,董事会秘书谷澍年薪为119.9万元,独立董事梁锦松、许善达和钱颖一年薪分别为49万元、20.5万元和47万元,监事会主席赵林伟84.3万元,此外大部分监事和非执行董事的薪酬并未公布,在公布的高管薪酬中合计为1327万元。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董事长蒋的年薪并未公布,总裁兼非执行董事周吉平年薪为51.5万元,副总裁段文德、孙龙德、胡文瑞、贾承造年薪分别为82.4万元、49.3万元、66.7万元和66.7万元,监事会主席陈明年薪并未公布,其余公布高管年薪均在50万元以下,在以公布的高管年薪合计758.7万元。

2.垄断企业人力资本过高

2009年9月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曾表示,我国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已超过4.88倍,并呈现出进一步拉大的趋势,而国际上公认的合理水平在3倍左右。

在公开资料中我们并无法得知垄断行业内部员工工资薪金的数额,而且在垄断企业内存在着大量的福利等隐性收入,民众往往质疑,垄断企业内职工的收入要远远高于一般行业的职工。

3月一名自称中石油员工的网友在天涯论坛晒出自己202月和3月的工资条,自称月工资仅为多元,并且该贴得到了许多自称中石油员工的声援。

但此贴一出,跟帖者众,但怀疑者居多。

根据2007年2月5日《经济观察报》报道:中石油行职工中有三分之二以上年收入超过12万元。

2007年中石油职工的平均年收入为97996.34元,为2007年全国城镇在职职工平均工资(24932元)的近4倍。

来看看中国移动的职工薪酬,2009年根据移动公司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移动共雇用员工141206名,人均月收入为5975.9元。

有更为激进的学者则对中国移动的人工成本有着更加恐怖的估计,中石油集团将675.8亿元用于了人工成本,同比增长22.2%。

这一数字比中部大省河南一年的地方财政收入还要多(同年度河南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37.5亿元)。

以中石油职工114.01万人(数据)计,人工成本人均5.92万元/年。

不过,这在中国移动集团那里只能甘拜下风。

夺得了“十二豪门”人工成本头把交椅的中国移动,11.2万人花掉了136.7亿元的人工成本,人均12.36万(此处职工人数仍然用的`是度的数据)。

相比之下,工商银行的职工收入则相对较低,并没有石油系统和通信系统如此高的人力成本。

3.利润分配

2009年3月19日,中国移动公布了分红方案,年度股息为1.404港元(人民币1.238元)(截止日期为年12月31日),除净日为2009年5月25日。

股息派付日为2009年6月12日。

中移动表示,将对其H股股东每股派发0.922港元现金,并预计把全年利润的43%用于分红。

不言而喻,中国移动亦然。

07年上半年利润379亿,下半年按以保守率90%计算即3790%= 341,08年全年利润1128亿,09年上半年利润553亿,这两年半的期间总计利润2401亿,按43%的海外分红比率,总计为1032亿(以前免计)。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接受采访时道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四大海外分红超过1000亿美元。

令人吃惊的是,中国全部上市公司在里给全体股民的分红总额刚刚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海外投资者的好事,却没有轮到内地股民,2007年中国石油向纽约股民等股民分红600多亿。

而A股股民,反而折掉了60%的老本。

面对如此的利润分配,我们是否应该去质疑,中央企业改革的成果,是由海外的投资者先享受到了。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央企在是在内地上市圈钱然后给美国股民分红。

内地股市成为了垄断央企的提款机,而这些央企又成为海外投资者的提款机。

4.变相福利分发

中石油“购房门”事件,公开资料显示,中石油太阳星城团购成交的1480套房子,折合成交均价为8170元/平方米。

而目前,太阳星城正在建设中的这批房子,预计售价已经达到了23000元/平方米;周边的二手房价也达到16000元/平方米的水平。

接近中石油的一名知情人士向记者报料,中石油曾经贷款6亿元给太阳星城的开发商冠城,而贷款利率只有2.63%,此利率仅为当时市场利率的一半,尽管中石油以团购行为。

开始,只是合同在2009年签订,且公司并未对购房出资为由进行辩解,但公众依然对这种解释无法接受,“购房门”事件仍然被质疑是变相发放垄断福利。

关于垄断福利的发放,以电力行业为例,专家透露,国网公司的处级干部年薪在未调整之前约为30万~40万元,司局级干部的约为50万~60万元。

而在上述收入中,工资占其中不到50%的比例,更多的收入以各种“额外奖金”的形式发放,“比如完成任务奖啊,超收电量奖啊。”他说,部分员工每月住房补贴达数千元。

电力、燃气、公交、电信等部门,在其他一些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内,“福利腐b”也大量存在。

这些行业内的职工购买商品所享受的往往不是市场价格,而是内部价格。

在一些地方银行内部职工、特别是管理层,在贷款买房时,享受利息全免或者低息的福利。

三、结语

在第二部分本文对于垄断央企的利润流向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以高管薪酬为例,事实上,一些垄断央企的高管持有企业的股票期权,所以高管的收入远远大于文中所列,以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为例,其所持有的股票期权价值约为1.5亿港元,虽然国资委宣称许多国企高管将此收入上缴上级公司,但并没有公布相应的数据。

而在职工薪酬、垄断福利发放只有从相当有限的材料进行分析,对于垄断企业的职工待遇仅仅是一种比较浅层次的分析,而且不免有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是否真正代表垄断企业的现实有待以后国企改革完善后的检验。

但笔者认为,目前垄断行业所引起的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已然相当严重,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国企利润分配的改革势在必行,2009年2会期间,国资委专家表示,希望立法界界定国企利润分配,因此笔者希望,无论是“暴利税”或者提高垄断国企利润上缴比例,都能早日提上议程,以真正反映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性质,以真正的还利于民。

浅议企业利润分配问题 篇3

一、利润的概念和意义

(一) 利润是销售收入扣除成本费用后的余额, 由于成本费用包括的内容和形式不同, 利润所包好的内容和形式也有区别, 如果成本不包括利息和所得税。则利润表现为税前利润, 如果成本包括了利息不包括所得税, 则利润变现为利润总额, 如果成本费用包括了所得税, 则利润表现为净利润。

(二) 利润的重要意义。1、利润是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的核心指标。2、利润是企业相关利益者进行利益分配的基础。3、利润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源泉。

(三) 利润分配的意义。利润分配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利润分配, 国家财政能动员集中一部分利润, 有国家有计划的进行分配使用, 实现国家政治职能和经济宏观调控职能。发展高新技术、能源交通和原材料工业基础工业, 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条件。其次, 通过利润分配, 企业由此而形成了一部分自行安排使用的积累性资金, 增强企业生产经营的财力, 有利于企业适应发展生产。改善职工生活福利。第三, 通过利润分配, 投资者能实现预期的收益。从而提高企业的信誉程度, 有利于增强企业继续融资的能力, 有利于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

二、利润分配的项目

根据我过《公司法》的规定, 公司利润分配的项目如下:

(一) 盈余公积金。

盈余公积金是从净利润中提取形成的, 用于弥补公司亏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或转赠公司资本金。盈余公积金氛围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根据《公司法》和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 企业应从当年税后可分配利润 (税后利润扣除弥补亏损后的净利润) 中按10%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当盈余公积金累计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50%时, 可不再继续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的提取及其比例有股东大会根据需要决定。

(二) 股利。

公司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在提取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之后, 将向股东支付股利。公司以股东持有总股份 (资本总额) 为依据, 按照股东大会决定来分配股利, 每个股东一期持有的股份数取得相应的股利, 分得股利与其持有的股份数成正比。公司原则处于稳定投资者信心和防止股价波动幅度过大, 经股东大会决定, 可用弥补亏损后的盈余公积金来支付股利, 但支付股利留存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地狱注册资本的25%。

(三) 未分配利润。

公司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在提取盈余公积金和向投资者分配股利后的余额, 就是为分配利润。公司保留一定量的未分配利润, 是企业实行内部筹资的重要措施, 其特点是筹资手续简便。

三、利润分配的顺序

公司向股东 (投资者) 分派股利 (分配利润) , 根据《公司法》和《公司财务通则》的有关规定, 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税后净利, 一般按一下顺序进行分配。

1.弥补被查没收的财物损失, 支付违反税法规定的滞纳金和罚款。企业因违反法律法规而被没收的财物损失, 因违反《税收征管条例》而被税务部门除以的滞纳金和罚款。只能在企业的税后利润中列支, 不能在税前列支。

2.弥补企业以前年度亏损。企业以前的年度亏损, 如果不能在5年内用税前利润弥补完, 要用税后利润继续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弥补前, 企业不能提取盈余公积金, 通常也不影响投资者分配利润。

3.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企业的税后利润在扣除第一、二项支出后, 可按其余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但积累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50%时, 可不再提取。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的目的在于保障企业的后续发挥能力。因此该项目资金提取后的用途主要用于弥补亏损和转增股本, 此外, 在特殊情况下法定盈余公积金可用于股利的分配。该特殊情况为:股利有限公司的股利政策上应从税后利润中分配, 无盈利不得分配股利, 但是如果企业当年无利润, 或累计未分配利润不足以派发股利, 公司为了维护企业的市场信誉或稳定股票价格, 经股东大会特别决议, 也可以用盈余公积金派发股利, 但最高限额不得超过股票面值的6%, 而且派发完股利后的盈余公积金应不少于注册资本的25%。

4.支付优先股利。

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使企业为了平衡利润和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 在提取了法定盈余公积金后, 按照公司长成或股东大会决议提取的公积金, 如果公司有优先股, 则应在分派万优先股股利后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的提取比例有股东大会确定。

6.向股东 (投资者) 致富普通股股利 (未分配利润) 。投资者投资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收益, 因此公司应当合理制定利润分配方案。如果公司当年无利润。一般不分配, 但是前面第三项中提到的特殊情况例外。公司在进行了上述分配程序后的剩余利润为公司的为分配利润, 可转入以后年度中进行分配。

四、有关企业利润分配的财务处理如下

(1) 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时, 应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提取储备基金、提取企业发展基金”科目, 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科目。对于企业应当分配给股东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应借记“利润分配——应付优先股股利、应付普通股股利”科目, 贷记“应付股利”科目。企业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分派股票股利的, 应当于实际分派股票股利时, 借记“利润分配——转作资本 (或股本) 的普通股股利”科目, 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

(2) 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用利润归还的投资, 应借记“利润分配——利润归还投资”科目, 贷记“盈余公积——利润归还投资”科目;外商投资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则应借记“利润分配——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 贷记“应付福利费”科目。

(3) 对于企业按规定允许用税前利润归还的各种借款, 应当在“利润分配”科目下设置“归还借款的利润”明细科目进行核算。根据企业按规定用税前利润归还的各种借款, 借记“利润分配——归还借款的利润”贷记“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科目。

(4) 对于企业按照规定治理“三废”盈利净额、技术转让净收入以及国外来料加工装配业务利润等仍然可以单项留给企业的, 则应在“利润分配”科目下设置“单项留用的利润”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企业按规定计算出单项留用的利润, 借记“利润分配——单项留用的利润”科目, 贷记“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科目。

(5) 对于按规定实行补充流动资本的国有工业企业, 则应在“利润分配”科目下设置“补充流动资本”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企业按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计提用于补充流动资本的部分, 借记“利润分配——补充流动资本”科目, 贷记“盈余公积——补充流动资本”科目。当企业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 则应借记“盈余公积”科目, 贷记“利润分配——其他转入”科目。

(6) 企业在年度终了实施利润分配并作相应的账务处理后, 应将“利润分配”科目下的各有关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借方, 这样结转后, 除“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外, “利润分配”科目的其他明细科目在年末应当无余额。

摘要:利润分配, 是将企业实现的净利润, 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分配形式和分配顺序, 在国家、企业和投资者之间进行的分配。利润分配的过程与结果, 是关系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 企业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此, 企业必须加强利润分配的管理和核算。本文针对利润分配的意义、项目和利润财务处理的相关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利润分配,分配顺序,财务处理

参考文献

[1]财务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王振华主编

利润分配方案通用 篇4

______事务所(北京)有限公司审计,______公司(母公司)(以下简称“公司”)20__年度实现净利润______元,提取10%法定公积金______元,加上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______元,减去已分配20__年度利润______元,本次可供股东分配利润为______元。 董事会建议利润分配方案如下:

以公司总股本______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______元(含税),合计共派发现金红利______元。

公司20__年度不实施公积金转增股本。

以上议案,请各位股东审议。

______公司董事会

利润分配制度改进思考 篇5

《公司法》第167条规定: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 应当提取利润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对于税后利润, 法学界一致认为税后利润为公司当年利润扣除应纳所得税后的余额。会计界认为, 税后利润是企业当年利润总额扣除当年所得税费用后的净利润。法学界与会计界对税后利润的分歧点是减应纳所得税额, 还是减所得税费用。应纳所得税额是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确定, 所得税费用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确定, 二者确定的依据不同, 包含的内容有差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为:

所得税费用=应纳所得税额+递延所得税负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递延所得税资产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根据公司资本制度的“资本确定原则、资本维持原则、资本不变原则”, 以资产负债观为基础确定的利润, 与公司资本原则具有一致性。因此, 会计界认定的以利润总额减所得税费用后的净利润作为计提盈余公积的基数是准确的。

《企业财务通则》第50条规定:企业年度净利润应首先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据此, 盈余公积计提基数可用公式表示为:

盈余公积计提基数=当年净利润-以前年度亏损额

《公司法》第167条规定: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 在依照前款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 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依照其规定, 企业应当首先用法定公积金 (盈余公积) 弥补, 不足部分再用当年利润弥补。据此, 盈余公积计提基数可用公式表示为:

盈余公积计提基数=当年净利润- (以前年度亏损额-法定盈余公积)

《企业财务通则》与《公司法》在企业存在以前年度经营亏损时对盈余公积计提的规定是不一致的。

假定某企业2010年发生经营亏损120万元, 2011年实现净利润200万元。

按《企业财务通则》规定, 2011年实现净利润200万元, 补亏120万元, 按10%计提盈余公积为8万元 (80×10%) 。

按《公司法》规定, 假定2011年企业先用100万元盈余公积弥补, 再用净利润20万元弥补, 按10%计提盈余公积18万元 (180×10%) 。

我们认为, 《企业财务通则》的规定更符合资本维持原则和保护债权人利益, 《公司法》的规定意味着将本年利润更多地用于向投资者分配。

《企业财务通则》和《公司法》在规定企业经营亏损弥补时, 均未考虑企业以前年度盈利时所留存的未分配利润。从会计原理讲, 当企业有留存的未分配利润, 发生经营亏损时, 会计账务处理会自动补亏。

二、企业经营亏损弥补来源与顺序的确定

企业经营亏损是指企业根据会计准则确认的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即利润总额减所得税费用小于零。对于企业经营亏损的弥补, 我国《公司法》和《企业财务通则》有一些规定, 但不够全面清晰。《公司法》有关企业经营亏损弥补的相关规定有:第167条, 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 在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 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第169条, 公司的公积金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但是, 资本公积金不得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企业财务通则》有关企业经营亏损弥补的相关规定有:第18条, 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 可以用于弥补亏损。第49条, 企业发生的年度亏损, 依照税法的规定弥补。税法规定年限内的税前利润不足弥补的, 用以后年度的税后利润弥补, 或者经投资者审议后用盈余公积弥补。第50条, 企业年度净利润, 第一分配顺序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企业发生经营亏损, 从会计技术处理来看, 不管企业是用未分配利润还是用盈余公积金或其他来补亏, 都只是“所有者权益”内部各项目之间所进行的金额调整, 不会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即使亏损留存账面, 所有者权益总额仍不变。

从法律层面看, 用什么补亏, 补亏顺序如何安排就不仅仅是一个会计技术处理程序问题, 而是一个涉及公司资本维持、债权人利益保护、企业财权的安排问题。资本保全和保护债权人利益是《公司法》的立法宗旨。1993年制发、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对此未引起高度重视, 一直未明确规定企业经营亏损弥补的来源和顺序。当股东会具有经营亏损弥补的决定权, 而《公司法》又未规定经营亏损弥补的来源以及亏损弥补的顺序时, 股东损害债权人利益不可避免。“无盈利不分配”原则是《公司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我们认为也可作为确定公司亏损弥补的来源与顺序的标准。

这样, 企业经营亏损弥补的来源与顺序为未分配利润、以后年度净利润、任意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和资本公积。前四项属于企业留存收益, 按顺序补亏即可。资本公积从法律视角看, “资本公积”科目有三大功能:一是为处理公司股东间的关系, 即通过股本和资本公积的划分, 在保证公司股权关系的清晰度的同时, 维系股东之间、特别是在不同时期加入公司的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二是为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限制公司对股东的分配。三是确保企业经营者的财权。

三、会计法律概念与会计专业概念规范的统一

《公司法》设专章规范公司财务会计, 是企业会计准则的母法。为切实有针对性执行《公司法》, 其会计法律概念应与会计专业概念内涵保持一致。《公司法》在会计法律概念使用上不够清晰准确。

1. 公积金层次问题。

《公司法》有三处提及公积金, 一是按税后利润的10%计提法定公积金;二是经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 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三是用公积金补亏或转增资本, 但资本公积金不得补亏。会计上将从利润中提取的称盈余公积, 按《公司法》规定10%计提的称法定盈余公积金, 根据股东 (大) 会决议从利润中提取的称任意盈余公积金。来源于利润以外的投资者出资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称资本公积。会计公积金, 基于公积金来源不同分盈余公积和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基于其决定权不同分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公司法》在公积金概念使用上不如会计准则简单明了。

2. 利润概念问题。

《公司法》中出现税后利润、当年利润。税后利润与所得税有关, 2007年发布的《企业所得税法》中无税前利润、税后利润之说, 只有应纳税所得额。从历史视角来看, 1994年以前会计制度与所得税法保持一致, 会计所得 (利润总额) 与应纳税所得额相同, 企业向国家缴纳的所得税是作为企业的一项利润分配。利润总额 (应纳税所得额) 称税前利润, 税前利润扣除所得税称税后利润。自1994年财政部颁布《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 特别是2006年发布新所得税会计准则以来, 企业按会计准则确认计量的利润总额与按所得税法确认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便完全不同;同时会计按资产负债观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与按税法计算的应纳所得税也不相同。税后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 还是减应纳所得税, 这已引起法律界与会计界对税后利润认识上的分歧。其实, 会计界早已不再使用税前、税后利润概念, 而是根据利润构成分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可供分配利润等概念。当年利润也是一个模糊概念, 是指利润总额, 还是指净利润, 表述上欠准确。因此, 《公司法》涉及的会计法律概念有必要与会计专业概念规范一致。

参考文献

[1].王金柱.双产权制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小议上市公司利润分配基础 篇6

财政部在《关于编制合并会计报告中利润分配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财会函[2000]7号) 中指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公司, 其利润分配以母公司的可供分配的利润为依据。合并会计报表中可供分配利润不能作为母公司实际分配利润的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也规定, 长期股权投资中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主要是为了避免企业在不能取得或不能全额取得投资收益的情况下出现虚增利润和超前分配, 从而避免短期行为。可以看出, 财政部主张以母公司财务报表中可供分配的利润作为利润分配的依据。利润分配实际上是法人行为, 合并财务报表并非法人报表, 而且由于抵销了内部未实现利润和剔除了子公司计提的盈余公积, 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未分配利润不是母公司真正可供分配的利润, 所以上市公司利润分配应该以母公司报表中的可供分配利润为依据。

二、再融资的主要条件——现金分红比例的计算基础

2008年10月9日, 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 (简称《决定》) , 规定再融资的主要条件是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对这项规定的理解, 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其发布的《上市公司2008年报披露中的有关问题及注意事项》中给出了明确的答复:最近三年分配的现金股利总额÷三年净利润的年均数≥30%。而净利润究竟是指母公司的净利润还是指归属于母公司的合并净利润, 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上市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工作备忘录第三号》中明确规定:“净利润以公司当年调整后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准”。

三、现金分红的前提条件——以宁夏恒力为例

1. 宁夏恒力的不分红理由。

宁夏恒力2008年母公司报表显示, 2008年度母公司实现净利润426万元, 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1 350万元, 2008年度公司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为-924万元。所以公司在2008年年报中披露:“本年度公司不实施利润分配亦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2009年2月20日, 《证券日报》中的《宁夏恒力不分红秘密只因母公司利润报表为负值》指出:宁夏恒力自2001年到2008年, 八年皆没有实施现金分红。然而, 宁夏恒力2008年的合并财务报表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14.74亿元, 营业利润为-528万元, 净利润为567万元, 未分配利润为1 735万元。

2. 对《决定》中有关分红信息披露条款的解读。

《决定》第四条规定:“对于本报告期内盈利但未提出现金利润分配预案的公司, 应详细说明未分红的原因、未用于分红的资金留存公司的用途。”对于这项规定, 笔者有以下两个困惑:一是“本报告期内盈利”是指归属于母公司的合并净利润为正值还是指母公司净利润为正值;二是现金分红的前提究竟是本报告期内盈利还是本报告期末有未分配利润。结合宁夏恒力的案例, 宁夏恒力2008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合并净利润、母公司的净利润以及2008年末合并财务报表的未分配利润均为正值, 但是宁夏恒力2008年末母公司的未分配利润为负数, 因此宁夏恒力决定2008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那么, 宁夏恒力是否属于本报告期内盈利但未提出现金利润分配预案的公司, 是否应详细说明未分红的原因、未用于分红的资金留存公司的用途?

四、政策建议

1. 统一利润分配的基础和分红比例的计算基础。

根据以上论述, 上市公司利润分配以母公司可供分配的利润为依据, 而计算分红比例则以归属于母公司的合并净利润为依据, 分子、分母的计算口径不一致, 特别是在子公司没有及时分配现金股利的情况下, 母公司的净利润远远低于归属于母公司的合并净利润, 造成分红比例偏低, 对投资者造成误导。建议监管部门对利润分配的基础和分红比例的计算基础进行统一, 以防止各上市公司的做法不一致。

2. 进一步出台细则, 对《决定》的有关条款进行解释。

我国中央企业利润分配政策研究 篇7

一、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政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大致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统收统支制度, 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企业基金制度、利润留成制度、利改税制度和含税承包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利税分流制度,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制度。1994-2007年间国有企业只是向政府缴纳税款, 税后利润则全部归企业所有。直到2007年, 《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 以及《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 (财企[2007]309号) 和《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报试行办法》 (财企[2007]304号) , 规定了中央企业上交年度净利润的比例, 区别不同行业, 分三类执行:第一类为烟草、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等资源型特征的企业, 上交净利润比例为10%;第二类为钢铁、运输、电子、贸易、施工等一般竞争性企业, 上交净利润比例为5%;第三类为军工企业、转制科研院所企业, 暂缓3年上交或者免交。至此, 国家才以国有企业股东身份获取企业利润。目前, 国有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给国家的形式主要包括:国企上缴利润、权益转让、股息分红和租金等。

根据财政部《关于完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关事项的通知》 (财企[2010]392号) , 从2011年起扩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 同时, 从2011年起, 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具体收取比例分四类执行:第一类为企业税后利润的15%;第二类为企业税后利润的10%;第三类为企业税后利润的5%;第四类免交国有资本收益, 其中第四类包括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和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与2007年财政部和国资委联合下发的《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暂行管理办法》 (财企[2007]309号) 的有关规定相比, 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大致上调了5%。

二、对中央企业进行利润分配的必要性

(一) 央企的性质决定了其应当向国家分红

按照政府的管理权限划分, 我国的国有企业可以分为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其中中央企业是指由中央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 地方企业是指由地方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而作为国有企业关键部分的中央企业的性质无疑也应是全民所有的, 中央企业的资金来源于国家和全体人民, 理应该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同时, 将分散的红利集中起来由国家统一调配, 有助于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将央企的利润集中起来由政府统一调配更能体现我国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所在。

(二) 央企的盈利水平决定了其应当向国家分红

财政部2011年1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0年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为19 870.6亿元, 同比增长了37.9%, 主要效益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国资委管理的124家中央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1 301.9亿元, 同比增长了37.8%, 央企利润至此首次超过1万亿元。由此可见, 近几年来, 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央企自身的努力, 央企的盈利水平不断提高, 企业留存利润额巨大。从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变迁规律总结来看, 每次进行国家出资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改革时都会充分考虑当时的经济环境及国有企业当时的发展水平, 以目前我国中央企业的赢利水平, 中央企业完全有能力承担起向国家分红的任务, 并且央企是全民所有的企业, 其取得的巨额利润理应向国家分红。

(三) 国家社保资金短缺, 需要央企红利的补充

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一直面临着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够广、城乡差距悬殊、社会保障基金严重不足、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滞后等问题, 多年来我国也一直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 希望通过努力整体上提高全国的社会保障水平, 但是目前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首先, 我国社保现状因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现象而变得更为严峻。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 按照我国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与人口结构演变趋势, 2001-2075年间,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缺口将会达到9.15万亿元人民币。其次,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农民、农民工以及一些传统产业的工人遇到了多方面的外部挑战, 其间最大的问题在于城乡二元制经济结构下的社会保障的极端缺乏。造成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建立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快速推进社会保障建设, 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扩大;另一方面, 经济增长的规律在各国都是周期性的波动, 而社会保障的增长也就是福利增长则是刚性的、直线上升的。因此, 任何情况下, 甚至包括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 要降低社会保障水平, 在政治上和社会方面都会遇到很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保障低水平、广覆盖的政策, 积极稳妥的推进, 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 以保证社会保障体系运行的安全性。

央企上缴红利比例过低, 不能有效地补给社会保障资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面临的状况是, 一方面许多社会事业投入不足, 如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仅仅占国家GDP的6%左右, 不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而且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 使得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成为我国解决民生问题的三大难题;而另一方面, 一些央企依靠垄断地位赚得暴利之后将利润占为己有, 企业高管的巨额年薪、职工变相的高福利待遇, 使社会分配不公的现象愈演愈烈。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全国七个垄断行业有职工2 833万人, 不到全国职工总数的8%, 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却占全国职工年工资总额的55%。这种收入水平两极分化的状况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此背景下, 国务院决定提高央企红利上缴比例确实是十分必要的。

三、央企在制定利润分配政策时应考虑的问题

(一) 关于纳入红利分配范围的央企分类的合理性问题

虽然纳入分红范围的央企数量只有121家, 但是企业所处的行业及其自身的情况有所不同, 每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背景、负担等也不相同, 为了使政策的制定更加合理, 适当地对这些企业进行分类是必然的。根据相关规定, 第一类为烟草、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等资源型特征的企业;第二类为钢铁、运输、电子、贸易、施工等一般竞争性企业;第三类为军工企业、转制科研院所企业;第四类为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和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 以上四类企业分别采用四档分红比例, 这是考虑了不同行业的企业所处的行业背景不同的结果, 但是并没有考虑到央企是否为上市公司的问题。而目前纳入红利分配范围的这些央企大部分为上市公司, 因此, 在确定分红比例时, 笔者认为也应考虑到除国家外其他股东在公司红利分配问题上的合法权益, 以及上市公司在进行利润分配时的一些法定程序。根据规定, 首先上市公司在公布定期报告的同时, 董事会根据公司的盈利情况和股利政策, 制定一个“分红预案”并在董事会决议公告及定期报告中公布。然后上市公司召开股东大会, 对该“预案”进行审议决定是否通过, 随即公布股东大会决议, 确定分红派息方案。最后上市公司在召开股东大会后两个月内, 刊登分红派息实施公告, 该公告列明分红派息的具体程序和时间安排, 包括利润分配方案、股利分配对象、股利发放方法等。由此可以看出, 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在确定分红比例的程序和决定权上存在着一些差异, 鉴于此, 笔者认为, 应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 针对该公司是否为上市公司做进一步区分。

(二) 关于制定利润分配政策理论基础的问题

在考虑中央企业分红制度的理论基础上, 我们把企业的理财目标定为股东价值最大化, 以此来规范中央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行为, 确立股东与中央企业之间的权利关系。股东将其所投资企业的收益率与股东的期望报酬率相比较, 如果该企业的收益率高于或等于股东的期望报酬率, 则可以继续投资该企业, 否则, 就要考虑改投其他企业。

Jensen自由现金流量假说指出, 自由现金流量指满足全部具有正净现值的投资项目所需要的资金后所多余出来的那部分现金流量。所有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按相关资本成本贴现计算出来, 将自由现金流量留在本企业中不利于其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为了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有效控制企业的过度投资倾向, 提高该企业的投资融资效率, 有必要将自由现金流量全都支付给股东, 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管理当局无效使用本公司资本的危险性, 有必要将自由现金流量完全分派给投资者, 进而降低因为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存在的代理冲突所产生的代理成本。但是, 由于我国的经济情况比较特殊, 中央企业肩负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双重任务, 所以, 在制定政策时, 我们一方面要参照国外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 同时也要考虑我国自身的特殊情况, 找到既能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提高企业生产积极性, 同时又能基本符合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基本原则的平衡点。

(三) 关于央企向国家分红比例确定的问题

关于央企向国家分红比例的讨论自国有资本预算制度提出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合理的分红比例应该是政府股东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和企业可持续发展两个方向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只有这样确定的分红比例, 才能一方面保证中央企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保证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但是政府股东的必要报酬率的确定是理财学的难题之一, 虽然目前对于一般上市公司股权资本成本的估算技术和方法已经比较成熟, 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风险溢价法等等, 但是目前我国央企上市公司在性质上还是有别于一般的上市公司, 这些方法不一定适用于中央企业, 因此政府股东必要报酬率的确定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不同企业是否需要制定不同的分红比例的问题, 一些学者提出采用“一刀切”的方法, 另有一些学者认为, 由于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 应该逐家进行利润分配标准的界定。笔者认为这两种方法各有其利弊。逐家进行利润分配标准的确定能够考虑到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 但是这种方法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人力资源, 并且该方法最大的局限性是不能分别对各行业进行宏观调控, 出现不同盈利水平的企业在相同的行业中不公平竞争的局面, 可能出现强者照顾弱者的情况, 不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基于此, 笔者认为较为合理的方法是先将企业按行业分类或者是进行更加细化的分类, 再根据每一大类企业的情况来为其制定分红比例。

四、研究结论

从我国中央企业的国有性质, 目前中央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国家在社保和公共事业方面资金短缺的状况来看, 中央企业向国家分红, 利润为人民所用是十分必要的。在制定关于中央企业向国家进行利润分配的政策时, 可以将西方常用的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 将Jensen提出的自由现金流量假说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来确定分红的理论基础与分红比例。在政策制定后的实施过程中, 还应把握资金收取的有效性和资金使用范围的合理性。保证国有资金真正做到为民所用。

本文作者在充分阅读有关上市公司及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相关文献后, 总结了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 将中央企业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相比将国有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更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同时, 将我国中央企业向国家进行利润分配的必要性, 在制定利润分配政策时应考虑的问题以及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综合考虑, 更具有连贯性。但国家对中央企业或者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无论其制定还是实施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其中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因素, 同时还涉及到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财政学、审计学等众多领域, 由于作者的能力所限, 可能在研究论证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另外, 在分红比例的确定方面, 政府股东的必要报酬率的合理确定还有待于今后继续研究。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研究 篇8

1.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现状

1.1 国有企业的扣税后留存利润增加

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国有企业在国家的重点扶植下飞速发展并逐步成长为社会经济的支撑力量。2012年, 国家再次加大了对国有企业的特殊照顾, 国家不仅把原来国企上交的利润比例又做了新的下调, 而且颁布了相关文件规定央企每年按比例上缴利润总额。但是人们渐渐发现, 国企上交的利润与其获得的巨大收益明显是不成正比的, 这使得广大群众不满的意见日渐高涨, 对国企利润分配的关注也越来越关注。

1.2 国有企业在国家的重点扶植下飞速发展

国企虽然获利颇丰但是真正上交国家的利润却不多, 导致企业自身可供分配的留存的收益过多, 国企的相关股东年利分红数额巨大。同时国企行业竞争对手少, 员工缺少忧患意识。值得关注的是, 近几年来人们对高管高薪这样的词汇越来越熟悉, 这也恰恰证明了国企对人们的吸引力。

1.3 国企员工待遇优厚

大多数国有企业兼具垄断性质, 这使得国有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在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下, 国有企业的员工往往承受着较小的工作压力拿到很高的薪酬, 除此之外他们工作时间也是标准的朝九晚五, 同时享受标准的节假日休息。所以进入国企工作俨然成为时下的一种成功的标志, 受到众人的追捧。

2.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存在的问题

2.1 国有资本投入与回报比例失衡

2007年以后国家改变了以前只要求国企缴税而不对其不征收利润的经济政策。这一改变, 使国有资本的投资回报率相较以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样的利润分配仍然称不上十分合理, 在国有企业中还有一些更为特殊的企业——垄断国企, 垄断国企作为国企中的“大熊猫”, 不但拥有国家财政的扶持, 而且其独特的垄断性质具有任何企业都无法比拟的绝佳优势, 让垄断国企成为国有企业中获利指数最高的霸主行业, 企业获得巨额利润的同时只用将其中的一小部分上交国家。所以, 在这种情况下, 国家对垄断行业的投资与所收取的回报形成了很大的出入。

2.2 国企向国家上交的再分配失准

经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 从国企上交的利润的使用渠道来看, 国有企业的利润一部分是用在了国家对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对国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上, 但是再次流回企业进行再投资的资金比重却是占有主要部分。纳税人所缴纳的税金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福利保障制度完善的主要经济来源, 而国有企业运营上交的部分利润却不能为人民群众带来切实的利益。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 国家财政部对其所管理的国有资本的定位模糊, 同时也没有明确公共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才是其主要任务。财政部将大量的资金重新投入国企, 那么其对公共事业建设的投入就必然会减少, 公众的利益在无形中遭到了损害。

2.3 行业差距大、高管高薪不合理

近年来,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在全社会的关注下不断提升, 国企的盈利水平也迈上了更高的台阶, 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对于国企高管年薪过高的社会争议近年来越炒越热, 国企的飞速发展造成的行业间收入水平形成了一条貌似难以跨越的鸿沟。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1.国家对各行业的劳务报酬标准没有成型的规定依据, 对工资过高或者过低并没有做出限制规范。2.利用法律规范的疏漏, 国企账务并没有对外公开, 而且对相关监察部门公开国企的账本的要求并没有法律文件有明确的指示。这让国企账本始终处于一种隐秘的状态, 使得社会公众对国企的运营情况、盈利情况和利润分配情况都不了解, 无形中为这些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契机。

3. 解决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措施

3.1 政府准确定位

政府在社会经济中承担着管理者和组织者的责任, 当国家在参与国企利润分配时, 首先要明确的是管理者的身份, 其次才是股东身份。作为社会的管理者, 对所有行业一视同仁, 按规定和比例对各个行业的企业征收税款, 是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的第一要务, 同时在财政资金的分配问题上, 在追求资金利用效率和社会综合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也不应该因企业性质不同而产生差异。身为国企, 要把追求社会公共大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在保证前者的基础上才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按照这样的标准才能实现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合理化。

3.2 调整国企利润分配政策

提高国企的利润计提比例是众望所归, 减少企业自留资金, 解决行业收入差距大、高管年薪过高等的问题也将是缓解这种现状的主要任务。在财政投资中, 资本投入的回报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的同时也要把提高资本的回报率放在心上。

3.3 完善行业工资管理制度

坚决规范行业工资制度, 用实体政策来避免国有企业为职工发放过多的福利, 避免国有运营资本的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去为企业内部谋私是现实可行的。减少企业内部的过多利润, 上交的利润可以用于社会公共福利事业, 取之于民, 用之于民, 才是整个社会的民心所热切盼望的结果。

3.4 加大对国企收益分配的监管

国企收益属于国有资产, 政府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因此建立监察机制是很有必要的。对各种行业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管, 并加大监管力度, 明确各行各业国有资产的经营范围, 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氛围。通过加强和完善监督制度, 使国企在公众的视野下呈现透明化。

3.5 减弱对国企垄断行业关照

国家应积极完善对于垄断性质企业的监管制度, 从高额的投资中相应的获取高回报, 从而利用垄断行业的优势创造出更大的利润回报社会, 使得垄断行业在社会市场经济中发挥正能量。

结论

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地发展, 社会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完善, 因此这一问题也需要我们联合各个方面的力量去不断努力, 纵观我国国企的发展历程, 国家是在不断探索一条适合国企利润分配发展的一种分配方式。今后, 国家更应促使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更倾向于民生的问题, 将获取的利润实实在在为老百姓谋福利, 这需要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分配制度, 做老百姓心中满意的国企。

参考文献

[1]Morduch, J.and Sicular, T.Rethink Inequlily Decomposition, with 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J].The Economic Journal, 2012 (11) :46-50.

[2]Athinson, Anthory B.Acritique-of the transatlantic consensus on rising incom inequality Word Economic, 2011:101-124.

[3]郝云宏.公司治理内在逻辑关系冲突[J].中国工业经济, 2012 (09) :13-16.

[4]薛红, 张娟.郝臣.国企改革之路[J].经济师, 2010 (04) :12-16.

[5]庄序莹.财经论丛[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2012:132-138.

[6]宋文阁, 孔玉生, 赵璐.现代管理科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79-85.

[7]姜欣.财务与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164-172.

[8]张冬生.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存在的问题[J].广西工业学院学报, 2013 (05) :5-6.

[9]李文.浅析国企理论分配制度[J].经济师, 2012 (06) :15-17.

企业年终利润分配节税技巧 篇9

1. 相关规定。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的, 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 可以逐年延续弥补, 但是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五年。由企业弥补亏损的方式可以把企业弥补以前的亏损分为企业内部弥补和企业外部弥补两种, 如下表所示:

2. 筹划思路。

企业可以根据税法允许的资产计价和摊销方法, 以及费用列支范围和标准的选择权, 尽量多列可以税前扣除的项目金额, 继续造成企业亏损, 从而延长税前利润补亏这一优惠政策的期限。企业在重组时, 也不妨考虑兼并账面上有亏损的企业, 以达到减少所得税的目的。

3. 案例分析。

例:某工业企业2004年开业, 当年发生亏损30万元, 2005年实现扭亏, 经济效益逐年递增, 企业准备在2009年或2010年进行新项目的投资。

方案一:2009年投资新项目。2010年预计实现利润10万元, 2004~2010年应纳税所得额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

根据税法规定, 该企业2004年亏损30万元, 可以用2005~2009年实现的利润进行弥补, 上例中2005~2009年该企业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合计为26万元, 全部用于弥补亏损, 补亏后不需要纳税, 但2010年实现利润10万元, 应缴纳企业所得税2.5万元 (10×25%) 。

方案二:推迟到2010年投资。使得2009年实现利润10万元, 2010年预计实现利润4万元, 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

因为截至2009年企业还有10万元亏损未弥补, 2009年为税前弥补利润的最后年限, 实现的10万元利润可以继续弥补2004年的亏损, 不需缴纳所得税, 则2010年因为投资使得利润减少, 仅需缴纳所得税1.5万元 (6×25%) 。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 方案二比方案一可实现节税1万元 (2.5-1.5) , 企业应选择方案二, 即推迟到2010年进行投资。

二、利用相关政策规定, 合理捐赠

1. 相关规定。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 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12%部分, 准予扣除。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年度会计利润。这里的公益性捐赠, 是指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 用于《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赠。

2. 筹划思路。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 捐赠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抵减企业的利润, 从而降低企业的税负。企业为了自身的经营与影响力, 通常会考虑一定数额的公益性捐赠, 而同样的公益性捐赠数额, 可能因选择的捐赠时机不同而对企业税负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 企业在进行对外捐赠时, 一要考虑捐赠的数额, 二要根据捐赠的数额规划对外捐赠的时机, 尽量使企业的税负降到最低。

三、利用税率转移利润, 由高及低

为了适应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变化, 企业集团可以利用转让定价进行纳税筹划。也就是说, 如果企业集团存在两个税率不同的关联企业, 税率比较高的企业就可将利润转移到税率低的关联企业中, 从而使整个企业集团的税负减轻。企业所得税法在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机遇的同时, 也加强了对企业转让定价的管理。因此, 必须保证转让价格后的关联企业的利润达到同行业平均水平。

四、利用顺序转让股权, 先分后转

1. 相关规定。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取得的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而企业在一般的股权 (包括转让股票或股份) 买卖中, 股权转让人应分享的被投资方累计未分配利润或累计盈余公积应确认为股权转让所得, 不得确认为股息性质的所得。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所得应并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 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2. 筹划思路。

上一篇:完善探究论文下一篇:英汉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