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思维能力

2024-09-28

高层次思维能力(精选9篇)

高层次思维能力 篇1

在现代护理理念中, 护理教育不仅仅是促进护生知识积累的过程, 还要求护理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护生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1]。评判性思维是个体在复杂情境中, 能灵活的应用已有的经验及知识, 对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 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 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 能正确进行取舍[2]。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 护理的工作范围也在逐步扩大, 护理环境越来越复杂, 护理人员需要面对各种复杂的选择, 而评判性思维能力是面临复杂抉择进行正确选择的重要思维及判断方法[3]。笔者对2008年7月—2009年3月在该院临床实习8个月的实习护生进行了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测评与对比, 为了解临床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 提高临床带教工作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7月—2009年3月在该院实习满8个月的临床实习护生共157人, 中专实习生87人, 大专实习生70人, 护生的年龄18~21岁, 均为女生。

1.2 研究工具

研究所用工具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 (CTDI-CV) [4]。此量表在中国不同地区学生中进行测试及两岸四地护理教育家的评定, 显示了较高的信、效度, 是目前常用的有中文版本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工具[5]。量表的70个条目包括7个方面的子条目: (1) 寻找真相:即对寻找知识抱着真诚和客观的态度; (2) 开放思想:对不同的意见采取宽容的态度, 防止个人偏见的可能; (3) 分析能力:能鉴定问题所在, 以理由和证据去理解症结和预计后果; (4) 系统化能力:由组织、有目的的去努力去处理问题; (5) 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对自己的理性分析能力有把握; (6) 求知欲:对知识好奇和热衷, 并尝试学习和理解; (7) 认知成熟度:对知识好奇和热衷, 并尝试学习和理解。

量表的判断及评分标准为:每个条目的回答从“非常赞同”到“非常不赞同”分别赋值, 正性条目的赋值为“6、5、4、3、2、1”, 负性条目反向赋值。根据各条目计算结果总分在70~420之间, 如果总得分在210分以下表示负性评判性思维能力, 210~280分之间表示评判性思维中等, 280及以上表示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 350分以上表示具有很强的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 每个子条目的综合分在10~60分之间, 如果得分在10~30分之间表示负性评判性思维;30~40分以下表示评判性思维能力中等;40分及以上表示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50~60分表示有很强的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此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90, 各子条目的信度系数为0.54~0.77。

资料收集方法:2009年4月, 157名实习生自愿参加问卷测试, 老师讲清楚调查目的后, 临床实习生按照问卷要求匿名填写, 时间20 min, 并由调查者当场收回, 共发放问卷157份, 收回157份, 回收率100%。结果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

2 结果

2.1 不同层次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测评结果均值比较见表1。

2.1.1该院临床实习护生CTDI-CV总平均分为 (283.95±29.01) 分, >280分, 说明该院临床实习护生有正性评判性思维倾向, 专科组 (291.80±26.46) 分, 说明专科组有正性评判性思维倾向;中专组 (277.63±29.57) 分, 说明中专组有中等评判性思维倾向;结果显示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1.2 各个维度总均值≥40分有开放思想、分析能力、求知欲、认知成熟度, 说明该院临床实习护生在这方面有正性评判性思维倾向, 其中求知欲得分最高;寻找真相、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自信心得分在30~40分之间, 说明评判性思维在中等水平。

2.1.3两组临床实习护生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自信心、求知欲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在寻找真相均<40分, 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C T D I-C V总分及各维度频数分布比较

见表2、表3。表2显示该院仅有59%临床实习护生有正性批判性思维能力性格, 1%的临床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强;专科临床实习护生有正性批判性思维能力占69%, 中专组临床实习护生有正性批判性思维能力占51%, 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各维度中<40分的以寻找真相、评判性思维自信心所占比例最高, 均超过50%;>50分的以求知欲为最高, 达20%。

3 讨论

该院临床实习护生CTDI-CV总平均分为 (283.95±29.01) 分, >280分, 说明该院临床实习护生有正性评判性思维倾向。专科组 (291.80±26.46) 分, 说明专科组有正性评判性思维倾向, 比蒋小平等[6]对专科在校护生的调查得分高, 可能是临床实习促进了临床实习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中专组 (277.63±29.57) 分, 说明中专组有中等评判性思维倾向, 低于李丹[1]等的研究结果。结果显示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中专临床实习护生与专科临床实习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还有一定的差别, 可能与中专护生入学时不需要参加高考, 入学水平偏低及参加高等教育的程度有关。

各个维度总均值≥40分有开放思想、分析能力、求知欲、认知成熟度, 说明该院临床实习护生在这方面有正性评判性思维倾向, 其中求知欲得分最高, 说明护生从学校到临床后激发了护生的求知欲, 提示临床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获得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潜力很大, 我们应当在这一阶段为临床实习护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寻找真相、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自信心得分在30~40分之间, 说明评判性思维能力在中等水平, 提示临床实习护生寻求真知的诚实度和客观性不够, 系统地再组织知识的能力较差及对自己理性分析能力缺乏信心, 其原因可能与实习护生长期接受“填鸭式”的教学, 被动接受知识的成分较重,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有关, 与刘素珍[7]等研究结果相似。因此作为临床带教老师要为临床实习护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采用护生参与性强的教学方法, 多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培养学生主动寻求信息及寻找真相的能力, 促进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何使临床实习护生在实习阶段能够主动地寻求信息而不是等待, 是我们临床带教老师需要反思的问题。

两组临床实习护生在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自信心、求知欲方面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中专临床实习护生与专科临床实习护生在这几个方面存在差别, 可能与两组护生在校的课程设置不同、培养目标不同以及进入临床后师资力量配备不同有关, 提示要想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的能力, 不但要提高专业知识的基础, 临床实践更是创新性思维的基石, 临床带教老师不但要将自己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学生,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所以临床带教老师的能力及教学方法对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中专组在寻找真相、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自信心方面得分<40分, 与李丹[1]等的研究结果相似, 但两组在寻找真相方面均<40分, 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中专临床实习护生与专科临床实习护生在这方面存在同样的问题, 说明两组临床实习护生同样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缺乏对学习的主动性, 也提示我们临床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表2显示该院有58.6%临床实习护生有正性批判性思维能力;有41.4%临床实习护生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处于中等, 表3显示50%以上的临床实习护生表现出开放思想, 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求知欲、认知成熟度, 但仅有47.1%的临床实习护生有寻找真相的意向, 41.4%的实习护生有评判性思维自信心的意向;提示我们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应该改变以往临床带教方法, 为护生创造参与的空间, 培养护生主动寻找信息, 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出判断。充分调动每名临床实习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使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4 结语

评判性思维自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护理领域以后日益受到重视, 被认为是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临床实习是护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 也是培养和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本研究结果显示, 该院临床实习护生有正性评判性思维倾向, 中专组评判性思维能力处于中等, 明显低于专科组。研究者建议, 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一方面要大力的发展高层次的护理教育, 提高专业知识基础, 另一方面要求我们在临床带教中重视不同层次临床实习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护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提高实习护生的评判性思维及实际工作的能力, 使其成为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并能在复杂的临床环境中作出正确选择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丹, 张琳, 蔡小红, 等.高职护理专业护生评判性思维的测量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1) :68-70.

[2]Ennis RH.A logical basis for measur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J].Educ Leadersh, 1985, 43 (2) :44.

[3]Noreen CF.Critical thinking and critical judgment:Goals2000for Nurs-ing Science.Available form http://www.calpress.com/nurse2000.

[4]Pang MCS, Wong TKS, Ho SCJ changing economics and health worker training in modem China The Yale-China Health Joumal2002, 1:61-84.

[5]彭美慈, 汪国成, 陈基乐, 等.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9) :644-647.

[6]蒋小平, 郑显兰, 何英, 等.不同层次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对比研究.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 (4) :687-689.

[7]刘素珍, 李继平, 张玉芳, 等.本科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分析.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5) :53-54.

高层次思维能力 篇2

2014-02-12订阅请戳☞EMBA

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经常广泛的运用于企业的各个层面,但是在各个层面使用的情况不一致,导致互联网的层面不一样,所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一)运营创新:最底层的将互联网思维运用于企业运营。在互联网的时代,如果企业运营层都不使用互联网工具的话,那么根本无法谈及互联网思维;如果仅仅依靠在企业运营层面使用互联网思维的话,很难产生长久的经营优势。

但是仅仅停留在沟通用微信、营销用微博、软文用微信、办公用OA,是远远不够的。

案例:将互联网思维运用于企业运营层面创新的O2O

在北京建外SOHO西区的10号楼,有一家叫黄太吉的煎饼铺,在这个只有16个座位面积不超过20平米的店铺外面经常排起长队。有不少人是从朋友、微博、媒体上听说了黄太吉,特意赶过来尝尝到底是个什么味,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为什么大家喜欢到黄太吉买煎饼?因为这里的煎饼是用心做的。何谓用心?就是将自己全身心投入进去,变为产品和服务的一部分。煎饼哪里都有卖,黄太吉的味道也不会比其他地方的好吃太多。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的服务很棒,这里很好玩,经常会有一些新鲜有趣的玩意儿,消费者都是奔着黄太吉的用户体验来的,都愿意为超出自己预期的体验买单。

黄太吉哪些事情超出了用户预期?比如黄太吉门前不允许停车,赫畅就做了个停车攻略。你走近店里的收银台,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菜单而是如何停车不会被罚款。如果不幸被罚老板会送上南瓜羹以表安慰。光棍节,这里的油条买一送一,不过你得先拍照证明自己是光棍。六一儿童节,会有“超人”、“蜘蛛侠”给大家送煎饼。戴着红领巾来这里还会送你煎饼果子。

黄太吉的微博都是赫畅本人在管理,通过微博来实现品牌与消费者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直接沟通,正是这些互动让消费者更好的了解了黄太吉,由此带来了知名度、口碑和销售上的提升。

淘宝平台上已做到化妆品第一的阿芙精油的创始人雕爷却杀入了餐饮行业,创办了一家名为雕爷牛腩的餐厅,开始了他的二次创业。作为一个毫无餐饮行业经验的外行,雕爷牛腩开业仅两个月就实现了所在商场餐厅单位平效第一名。而

且,仅凭两家店,雕爷牛腩就已获投资6000万元,风投给出的估值高达4亿元。

雕爷称之为:优术,如何令顾客“尖叫”。将“优术”分内外两个层面,对外层面是营销,比如请来苍井空,并让留几手“偶遇”她。营销的核心是保持敏感、保持警惕——比如每周都要求开选题会,看看目前有啥热点,可以去“营销”一番的。比特币被大肆热炒,雕爷牛腩餐厅顺便宣布可以接受比特币付款——这把电视台都招来了,比非洲神肉还便宜,一分钱没花,获得大量曝光。

雕爷也认为:这些营销,固然效果不错,但如果菜品不佳,只会加剧负面口碑。所以,雕爷真正大量时间,是花在菜品部分的。

(二)产品创新:互联网思维创新的第二个层次在于去改变产品、服务或者体验。在产品上的创新能够快速成为闪亮的新星,但是如果单单靠产品、体验或者服务,创造持久的产业领先地位,却是已经比较为难的事情。

案例:将互联网思维运用于产品层面创新的O2O

雕爷牛腩的雕爷认为:雕爷牛腩的目标客群,在开业前就想好了,是那些月收入较高,但又没高到可以每周去五星级酒店或米其林星级餐厅的优质白领。

这些人,早就解决了温饱问题,肯为“赏心悦目”付费。他们会自费看场芭蕾,歌剧、或者小剧场。所以说,雕爷牛腩短时间内,只去一线城市„„因为二三线城市连个合格的歌剧院都没有啊——没有培养出优质白领客群,去了也是自取其辱。

解决了目标人群,产品创新就是如何令消费群体“尖叫”了。这时,雕爷牛腩的四位顶级大厨就发挥威力了。比如“生如夏花”这道甜品,就是一位大厨几年前,和他老外同事一块发明的,目前全中国会做这道甜品的也不超过5个人。

最终,雕爷牛腩依靠美轮美奂的菜品外形,赢得巨大声誉,每天都有顾客从千里之外慕名而来,更有N多死忠粉,每个月两次三次仿佛报道般定期前来——稍等,我们也确实是承诺“菜品每月一小换,每季度一大换”。这些顾客把吃雕爷牛腩当成一次“美食探险”。

在产品创新上,雕爷的“创新厨房”的四位顶级大厨,均来自丽思卡尔顿、铂尔曼甚至迪拜伯瓷等世界顶级酒店的厨师长,都是中西贯通的大家,普通高档餐厅请一位就很吃力了,雕爷牛腩一口气请了四个„„

在特定环境下——ShoppingMall餐饮层——雕爷牛腩将菜品之花哨,搞得无

以伦比,人人拍照分享„„但是,如果仅仅这样,恐怕很快就有餐厅追上来了。

(三)战略创新:第三个层面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创新是战略创新。在互联网改变经济格局、消费习惯、消费模式、产业格局各个方面的时候,创造一种新商业模式,并且大胆的运用实践,对传统行业造成威胁。如苹果的iTuns冲击了音乐产业、余额宝袭击了金融市场、互联网侵蚀传统媒体等等。

将互联网思维用于战略层面的创新,相对于产品创新来说,已经具有较高的壁垒,但是并非难以模仿,更重要的是战略层面、商业模式领域的创新,对旧的管理体系有一定的冲击,传统的管理体系也容易成为战略创新的障碍,所以使用互联网思维在战略上的创新往往产生于新型企业,而且战略需要判断的勇气。

正如长江商学院曾鸣教授所说:所谓企业家,要有终局判断的勇气,你要敢于判断5年后你所在的市场变成什么样,然后,站在未来看今天,很多事情你会一目了然。”。

案例:将互联网思维运用于战略层面创新的O2O

如果仅仅有产品的创新,雕爷牛腩恐怕很快就有餐厅追上来了。如果仅仅是高价大厨,其他的餐厅也不缺钱。在战略层面上,雕爷用了“明道”二字——不断取舍的战略。

1、精简菜品——只有12道菜品,这么做,重点就是针对传统中餐厅一二百道菜做的变革。当菜品高达上百道时,任何后厨都不可能快速出品,因为你配菜都配不过来。而且通常是手忙脚乱——仔细回想,99%以上的中餐厅,都是胡乱上菜的,经常热菜上了N多了,凉菜还没上。或者主食比主菜都先上桌,也时常发生。我们大胆下注:只提供很少选择,但每一道都是精品,反正每月都在换菜单,也不愁你吃得厌倦。

2、标准化生产——巨资建了中央厨房,这个好处除了菜品一致性外,还有就是大量半成品送到现场厨房,除了主菜、热菜必须现场制作、保证味道最佳,沙拉和甜品其实就是现场厨房摆盘即可。极大减轻了现场厨房的出品时间。所以,不少顾客非常惊讶,那么精美的、仿佛艺术品的冒着烟儿的菜品,咋这么快就做出来了呢?如果你仔细观察,大部分餐厅里,顾客的用餐时间中有相当部分是“在等待上菜”,而雕爷牛腩的食客,一直都在“吃”,而没在等。甚至为了一直让你吃,一入座,就赠送四五道美味开胃小菜。

3、提高销售效率

——“不接待12岁以下儿童”,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翻台率。实际上,这个规定的背后,是雕爷并不主攻“家庭聚餐”。我们针对的核心用户,是2—4人的逛商场人群,这些人吃完还要接着逛呢,所以通常不恋战餐厅坐下去就不走。

——控制酒水的销售。Mall吃饭的客群,首先酒腻子并不多。而且,两个酒腻子一旦开始没完没了,一张桌子可能今晚就被他们霸占了,提高管理的效率就是每张桌子每晚最好三次翻台„„所以雕爷只售卖死贵死贵的比利时顶级修道院啤酒(和菜头睡觉都要抱着的“罗斯福六号”),以及《教父》导演科波拉在纳帕谷酿造的红酒——只单杯的卖,整瓶不卖。

——法餐的“分餐制”上菜方法,你吃完一道,再上一道。这一点对顾客的好处显而易见:每道菜,你都能吃到最鲜美的初始瞬间。对餐厅的好处是:下一道菜上来时,上一道就撤了,吃完甜品,你也就该走了。不会类似中餐那样,吃到最后,凉菜、热菜、热汤、主食、水果、甜品摆满整个桌子,味道也是乱的,且毫无用餐效率可言。

——保持适当的规模。雕爷牛腩理想面积是300平米上下,这个面积,不大不小,优点首先是我们能保证用餐节奏,太大的时候,前厅和后厨完全没办法有效沟通,一定会造成胡乱上菜的混乱后果。而且过大之后,晚上七点能坐满——因为这个时间刚好是大部分人都要用餐——但是九点钟时,来用餐的人就很少了,你就做不满。而我们300平米这种较小面积,就算很晚,就算人少,仍然有机会再翻一台。所以能把“坪效”做上来。

以互联网思维构建的好的战略,一定是不断取舍的结果。也是根据互联网时代特性而以变应变。基于顾客获得的价值链之加加减减,会产生“新的用户获得价值”就是打乱原有的顾客价值链构成,重组重塑。

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而确定的战略——使用品类补贴品类。原来的Mall,以零售为主,每个品类,都能盈利,无非是多赚少赚。现今不行了,电子商务的崛起,把传统零售摧枯拉朽,几年工夫就面目全非——怎么办呢?人们想“购物”时,首选逐渐变成了网购,而非去Mall逛——客流量,成了商场老总们心头最大的痛。

这时,网购无法解决的餐饮、美发等体验式消费,就成了救命稻草。马云再

厉害,也没办法从电脑屏幕里端出一碗热腾腾面条给你吃,想吃美食,还得去餐厅。陌陌再狠,你网友见面,也得约在咖啡厅假装坐一会不是?总之,想救零售,救化妆品、服装的售卖,就得依靠餐饮等项目赚客流量。

所以雕爷判断:这时你会发现,是整个品类对品类的补贴。以“链条”对“链条”,把不同项目契合进商场的大循环里,在不同层面的补贴里,我们都有话语权。最终,依靠的绝不仅仅是雕爷牛腩本身的竞争力,很可能最后有人发现,雕爷牛腩永远不需要赚钱!但我们的薛蟠烤串和阿芙精油,变成了利润的发动机。这个看透商场“循环补贴”、读懂“消费者的消费链”后所产生的企业战略选择,我称之为“核心竞争链”。

(四)管理创新: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的最高层面是将变革和创新的精神深深植入到管理系统中,让竞争对手很难复制。

ZARA难以超越——新品推出和库存控制就充分运用了迭代的思想,是一家典型的互联网化的企业

丰田难以模仿——吸收了每一位员工的智慧,让所有的员工都拥有不停追求效率和质量的能力;

海尔难以学习——通过8年的时间建立了“人单合一”的管理体系。海尔8万多员工自我组织成了2000多个“自主经营体”,其中最大的有数百人,最小的只有7人。其战略经营体的体系难以学习和复制。

解放军难以战胜——小米加步枪的解放军能战胜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在于将精神、文化注入到管理的体系,形成强大的领导力,转化为战斗力的优势。

一个菜品能够模仿、一个秘方能够研究、一个装修能够抄袭,但是如果竞争对手独到的、深入企业每一个环节、深入企业骨髓的管理系统实践只有有限的、片面的、皮毛的观察,哈默所说的:正如很难用几根线指出一块美丽的波斯地毯。

高层次思维能力 篇3

一、高层次思维能力和项目化教学的概念及内涵

什么样的思维才属于高层次思维呢?对于人类思维的问题, 教育学与心理学领域的学者们做了很多研究, 其中,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姆 (Benjamin Bloom) 提出了一个“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他将思维能力分为知道、理解、应用、分析、评判、创造六个层级, 后三层的思维能力被认为是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心理学家斯腾伯格 (Robert J.Sternberg) 在他的三元理论基础上, 提出思维应包括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情境性思维。分析性思维用于解决熟悉的问题;创造性思维用于解决相对新奇的问题;情境性思维应用于解决日常问题。马卡诺 (Robert Marzano) 针对布鲁姆 (Benjamin Bloom) 教育分类模型, 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目标分理方法, 他的分类中包括自我系统、元认知系统和认知系统以及知识领域。在面临选择开始一个新任务时, 自我系统决定是否继续当前的行为或另辟蹊径;元认知系统用于确立目标, 并跟踪目标的达成情况;认知系统加工所有必要的信息, 而知识领域则提供内容。

在上面的概述中, 我们发现, 学者对思维的研究主要从思维的层次、思维的类别、思维的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前面学者研究内容的理解和整合, 本文的高层次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的高层次阶段, 即学习者在学习或思考过程中, 运用已知的知识系统进行分析、评价、应用、创造的思维活动, 同时也包括学习者自我决策、自我评估和诊断的过程。高层次思维并非是简单知识的记识和理解, 而是建构在已有知识系统基础上的对知识和技能的深层次运用, 并附加了学习者自我的判断和分析, 是具有创造性的、综合性的思维。

什么是项目化教学?首先要从项目课程谈起, 徐国庆教授在他的《职业教育课程论》指出:项目课程是任务和项目有机结合的, 做、学一起的,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课程模式。项目和任务有联系也有区别, 项目是指具体的产品、服务或决策, 是职业活动中的一个实例, 任务是指工作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一个项目可以包含多个工作任务。项目化教学即为项目化课程的教学实施环节。

项目化教学模式不同于传授的讲授式教学, 它以项目为载体, 以工作任务为引领, 具有明确的目标性, 同时提出教学上要做学一体, 要让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做, 这种教学模式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项目化课程中虽然有基础知识的学习, 但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 鼓励学生分析问题, 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而这些思维活动正属于本文所定义的高层次思维能力的范畴。项目化教学是以完整的项目开展教学话动, 一个项目的开展通常包含项目的启动、组织策划、方案制定、项目实施等一系列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接触到的任务更多样化, 更具系统性和综合性, 这也为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培养创造了条件, 所以项目化教学为中职高层次思维能力培养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环境, 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提升与思维习惯的养成也对项目化教学起到了促进行用。

二、中职计算机项目化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虽然项目化教学理念从提出到现在也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 但是这种教学思想和理念并没有完全在计算机课堂上得到落实, 这其中有一些客观原因, 也有教师的主观因素, 下面笔者以我校计算机专业为例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 中职计算机的课程只有少数课程属于项目课程

目前, 在大部分中职计算机课堂上, 教师们通常给出任务样例, 再根据样例进行讲练教学, 这些任务通常体量不大, 一节课可以完成多个任务, 但任务与任务之间仅仅在知识点方面存在共性, 并不存在项目意义上的联系, 这种课程仍属于CBE课程 (能力本位课程) , 不属于完全意义上的项目课程。中职课程未普及项目教学与其课程的框架结构有很大关系, 中职的课程框架仍是依学科课程形式为主, 即按学科组织课程, 但项目化课程却大不相同, 要求多学科的整合, 涉及的技术范围跨学科的情况也比较多。比如中职计算机中的网页制作, 涉及美工基础、photoshop技术、dreamweaver布局、网页动画等多项技能, 再比如多媒体作品项目, 涉及平面构图、色彩构成、图形图像处理、矢量图形绘制、声音处理、影视后期等多项技能, 所以传统的课程框架下项目课程受到一定的制约。尽管如此, 在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中, 项目化课程还是有一些的。比如, 网页设计与制作综合实训、多媒体技术综合实训、网络技术综合实训, 这类课程通常是在相关基础课程完成以后开设的综合实践性课程, 具备项目课程的属性和特征, 属于项目课程。

(二) 教师的项目化教学经验不足

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的项目化教学水平是推进项目化课程至关重要的因素。在我校计算机项目化课程推进的过程中, 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比如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如何编制项目、如何组织和引领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评价与考核等很多问题都仍有待研究和解决, 总之, 中职教师在驾驭项目教学的能力和经验方面, 还存在不足, 这也导致一些项目化的课程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三) 缺少项目课程资源

项目教学, 应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形式组织教学, 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除了学生自身的知识系统和教师资源外, 还应为学生提供完成项目学习的各类学习资源, 比如微课程或其他图文资料。但是开发优秀的课程资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已经超出一名教师个人的精力, 所以项目课程资源的匮乏, 也是项目课程难以落地的主要原因。

三、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状及分析

(一) 中职计算机课堂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层次偏低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通常围绕知识与技能进行教学, 仅仅是达到了知道、理解和初步应用的程度, 对学生的分析、创造、决策、批判等高层次思维的训练较少。我们的课程并不是不适合进行高层次思维的训练, 而是过度强调了技能的熟练程度, 忽视了深度思维的训练。

(二) 中职教师低估了中职生的思维能力

在当前中职教育吸引力不足的现实情况下, 中职生入学门槛较低, 他们的文化课水平也的确不够好, 但不能就此否定他们的思维能力。我们常常发现, 大部分学生虽然文化课成绩不好, 但头脑的反应能力却一点也不比别人差, 他们头脑灵活, 思维敏捷, 完全具备挖掘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可能, 但我们一部分中职教师没有完全意识到他们的思维潜能或低估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中并没有完全放开手让他们施展思维, 更没有重视对他们高层次思维的培养。

四、中职教师缺少对思维训练方法的研究

思维确实很抽象, 但思维也是能够被训练的。比如, 在数学学科中, 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数学题训练, 逻辑思维能力就会有所提升;在语文学科中, 通过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概括、抽象、类比等多种思维能力。这些文化基础课中, 一些命题专家已经开发了大量的、成熟的用于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素材和资源, 但是, 在中职专业课程中, 能够用于思维训练的资源却要少得多, 所以中职专业教师有必要对思维训练进行深入研究, 并设计开发一些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素材或资源, 在这方面, 中职教师存在明显不足。

五、中职计算机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策略

项目化教学在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但中职计算机在项目化教学和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培养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 提出以下对策。

(一) 优化课程结构, 增大项目课程比例

虽然项目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但开展项目课程的确是当前职业教育的趋势, 这一点已经在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中得到充分的论证, 并且在实践教学中, 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 所以有必要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 增大项目课程的比例。

(二) 要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 中职计算机教师需增强项目教学的驾驭能力

中职教师在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与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经历有很大关系。由于缺少真实的企业工作经历, 导致了课程上模拟出来的项目缺少真实感, 很多细节上的问题考虑不够细致, 教师本身对项目的体验也不够深刻, 在教学中无法与工作情景相结合, 所以教师应增加企业实践, 积累一定的项目资源, 在项目设计时, 教师可将自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综合到项目中去, 只有教师亲自经历过的项目, 教师在教学中才会有更深的体会, 讲解也会更加生动真实, 也能够进一步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项目化教学水平的提升也能进一步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 要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 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模式和转变教学观念

培养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 不仅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模式, 更重要的是改变观念。中职学生的基础虽然薄弱, 但他们的思维能力并不差, 教师要相信学生思维的能力, 要敢于放手, 转变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式, 利用微课、学习单等各种资源, 将课堂翻转给学生, 在翻转的教学模式下, 教师要努力探索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更利于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

(四) 教师要加强高层次思维培养的理论学习, 开发教学资源

前面的论述中提到, 中职计算机专业缺乏高层次思维训练的素材和资源, 如何获取资源, 除了搜集利用现在资源外, 还需要中职教师加理理论学习, 并根据自己的学科, 设计开发一些用于高层次思维训练的素材和资源。

六、结语

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 更要“授之以渔”, 职业教育也是如此。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以及生产方式不断变革的今天, 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是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永恒法则, 是推动中国创新和中国创造的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徐国庆.从任务到项目: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发展的逻辑[J].机械职业教育, 2016 (3) :1-7.

中高层需要具备的能力 篇4

高层管理者应有的能力和素质【1】

企业根据自己组织结构和相关情况的异同,高层管理者所包含的对象也不相同。

一般来说,高层管理者包含企业决策圈所有的成员,以总经理为首,其他成员有副总经理、总监以及总经理助理。

另外一种解释是,直接负责一个部门以上的工作的经理属于高层管理者。

实行“首席制”的企业,也可将“首席执行官”直接领导下的“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首席技术官”等列入高层管理班子,尽管很多企业的这些首席官只是享有部门经理的待遇,因为这些称呼只是生产部、财务部和技术部经理的另类时髦替代词。

现在,我们来介绍一些高层管理者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和技巧,以便帮助高层管理者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履行好公司交付给自己的职责,同时这些能力和技巧也可为中层管理者培养挖掘自己的潜能作为有益的参照物。

1、指导方向的能力

由于公司的各种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经不起随意的折腾和失误。

在投资决策中,如果判断失误,导致把资源投错方向,企业将会遭受挫折,有时还会从此一蹶不振,从而面临倒闭危机。

因此,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为公司指引正确的方向,永远是公司高层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职责。

那么,高层经理如何培养自己指引方向的能力呢?

——把握公司的外部环境

公司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取决于外部环境是否有利。

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经济走向、政府政策、市场需求、竞争者状况、供应商状况等因素。

高层管理者应该时刻把握这些外界因素的变化,为公司的决策掌握好各种背景信息。

——了解公司的内部条件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毛泽东说:事物变化的决定因素在于内部。

不管外部环境是否对企业的运作有利,如果企业本身条件有限或者非常缺乏,要在市场上打拼取胜也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高层管理者应该十分了解自己的家底,不断改善和加强企业的内部资源供给,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创造相关条件,培养或维持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明白公司到底最适合做什么以及做得如何

了解了外部和内部情况之后,高层管理者还应对各种事实做出分析判断,得出企业在这些条件下能够做什么以及能够做到什么程度的结论,也就是说,找到企业进入市场的最佳切入点,在最有利的时机投入市场竞争。

2、综合判断力

综合判断能力是指能从公司内外部环境条件的整体视野出发,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做出最有利的决策,同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行动纲领。

高层管理者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综合判断能力呢?

首先,高层管理者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交流,获取尽可能全面的信息,听取各有关方包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保持全局观念,培养广角视野。

同时,还需要不间断地进行学习充电,不仅要领悟企业运作的原理和企业管理的原则,而且要知晓企业管理方面的最新动态,从中吸取各种有益的营养。

3、培养发现和把握关键因素的能力

企业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每天都要遇到许多问题。

但并不是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重要的,而真正能够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不会很多,而且它们也不容易被人所识别。

高层管理者与众人的不同之处,应该是能够从千头万绪中找出关键性的因素,克服最有威胁的困难,把握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

4、发挥领导影响力

最有效的领导不是职务权力,也不是行政命令,而是管理者通过个人的为人、品格、能力、魅力等综合形成的影响力,在企业成员中产生鼓舞、示范、推动、凝聚作用。

因此,高层管理者应该不断地完善自己,在企业内部树立威信,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

5、培养创新和权变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组织保持活力的源泉。

因为客观事物是不管变化的,所以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也应不断地变化,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这就要求高层管理者具备创新和权变的理念,在实践中探索适应企业更好发展的各种方式。

6、善于制订游戏规则

企业是由多个成员组成的团队,每个人的思想、个性、水平、能力、追求又是不同的,因此在行动上不可能都是一致的。

高层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订立各种规章制度,做到在企业内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使每个成员都能够照章办事,为了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而协调统一地工作。

7、运用期望法激活整个团队

如果说订立游戏规则是对企业成员行动的最低要求和规范,那么对大家提出各种期望则是激励员工向上的一种领导艺术。

高层管理者要善于了解自己的团队,把企业的目标告诉员工,让他们参与目标的制订,对他们表示信任并提出实现目标的期望,促使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企业目标的实现自觉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8、遵守职业道德

表率的力量是无穷的。

高层次思维能力 篇5

关键词:高层管理团队,决策过程,心理动力学,群体思维

群体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群体决策[1],Simon认为管理即决策,可见决策在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决策作为高层管理团队(top management teams,TMTs)最关键的职能之一,对企业的生死存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层管理团队的决策失误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全局性和难以估量的损失[2]。群体思维作为影响群体决策的有效理论,对现在越来越多的团队,包括极其普通的、暂时的甚至人数极少的团队[3]决策都有显著影响,它不仅会导致群体决策不能够按照理性的程序进行而产生决策失误,更严重的是它会使群体决策失去相对于个体决策在效果方面的优势[4]。由于高层管理团队的团队特质不同于其他团队,更容易受到群体思维的影响。如果不能将群体思维在高层管理团队决策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清楚,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决策方式来避免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也无法发挥群体决策带来的优势,对于企业的生存和长远发展都是致命的打击。目前国内对于群体思维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没有将其与高层管理团队联系起来。因此本文将群体思维引入高层管理团队的决策中,分析高层管理团队的团队特质与群体思维前提条件之间的关系,并从心理动力学角度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对于减少由于群体思维造成的决策失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将为高层管理团队决策失误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1 高层管理团队决策失误与群体思维的相关研究

Salas 等[5,6]指出,工作群体包含了团队,并且在学术文献中“团队”和“群体”是2个常可以交换使用的词,并且在描述团队的某种特性或过程时,常使用“群体”,如群体凝聚力、群体动力和群体效能感等。因此用群体思维来研究高层管理团队是适用的。

1984 年,Hambrick 等[7]开启了国内外学术界对TMT的研究,提出“高层梯队理论” (upper echelon theory),重点研究整个高层管理团队, 而非仅仅是管理者个人。叶佳佳等[8]提出高层管理团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核心决策群体。因此高层管理团队决策是群体决策的特殊形式。由于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复杂性,TMT决策过程是一个综合的动态交互过程,要受到决策环境、决策组织体系、决策模式、制度规范与复杂的群体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9]。Hambrick等[10]认为高层管理团队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制定出组织决策和个人重要的相关决策, 进而提升团队效能。根据团队运作的模型(team performance model) 输入—过程—输出(I-P-O)的结构,决策作为影响团队绩效的重要过程变量,对于企业的绩效起着关键作用,而群体思维作为影响群体决策的重要过程变量,将直接影响决策的成败。

目前有关高层管理团队决策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有关决策失误的研究不多。戴伟辉等结合“三因素情境理论”建立了高层管理团队的决策过程影响因素的风险模型。叶佳佳基于多Agent系统(MAS)高层管理团队的决策过程和决策失误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对于提高高层管理者的决策质量有一定的意义,但都是集中在决策过程本身,没有考虑高层管理团队作为一个整体的团队特质,也没有将决策过程中团队成员的心理因素,特别是群体思维(groupthink)考虑进去。

Gunnarsson[11]指出现在许多决策都是由小组、团队制定,因为这样的小群体会产生更多的新观点和新思路,并且制定的决策更容易被接受[12]。但是在群体决策的过程中,由于人思维和心理状态的复杂性,往往导致群体决策的效率更低,即使团队水平很高并且有很出色的领导者[13]也会做出严重失误的决策,Janis总结导致“水门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群体思维,美国政界及军事上几次重大的决策失误(美国的猪湾战争、朝鲜战争、珍珠港事件、挑战者号等)也都与群体思维有关系[14]。群体思维是群体决策研究文献中一个非常普遍的概念[15],最初是由是由Janis在1972 年通过对一些执行问题解决任务的小群体行为的观察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设,并将这些假设综合提出的[16]。 自从Janis提出群体思维的概念之后,关于群体思维的研究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Janis、Longley和Pruitt、Whyte、Fuller 和 Alday、Brownstein一直到Schafer都做过相关的研究。Baron[17]统计过从1974—2011年,仅仅在在心理资料库中,就有99篇相关的研究。在我国,毕鹏程等人[18]对群体思维的研究做了文献综述。在2002年从群体思维的本质、表现、对决策过程的影响以及如何防范方面做了阐述[4]。2005年从决策失误过程角度阐述了群体思维的影响,并且指出在对群体决策过程失误的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群体思维[19]。这些研究对于系统的理解群体思维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没有将其应用到社会中的特定团体。Finkelstein等[20,21]指出Janis对于群体思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军事中,但是对其他任何组织或者团体都有可能发生,特别是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和专业人员也受到警惕群体思维的劝告。因此高层管理团队的特质更容易产生群体思维。下面就根据高层管理团队的特质进行详细的阐释。

2 高层管理团队决策中群体思维出现的条件及表现形式

一直以来针对群体思维的概念界定就比较模糊,在后来的研究中,很多学者都对Janis 的概念进行了修正和补充,但基本还是围绕他提出的理论模型。根据Janis在1982年提出的理论,群体思维主要是指群体内外的压力导致思维效率、实施分辨能力以及道德判断能力的退化,倾向于发生在高凝聚力的团体中,此时人们寻求一致的需要超过了合理评估问题和备选方案的要求。其他学者也将其定义为未成熟的一致性思维,即发生在所有备选方案被现实地考察之前的一致性(unanimity)寻求[22]。群体思维会导致群体出现这样的情形:对决策目标调查不充分、信息搜集不完善、备选方案极少讨论、不能衡量偏好方案的成本和风险。根据Janis在1972年提出的理论框架,群体思维出现的前提条件主要有8个:① 群体凝聚力;② 群体与外界的隔绝;③ 命令式的领导方式;④ 缺乏有条理的决策方法程序;⑤ 群体成员背景和价值观的相似性;⑥ 外部压力;⑦ 现有的方案被有影响力的领导所接受而使群体没有信心去寻找更好的方案;⑧ 由于刚刚经历的失败使得群体处于一种很低的自尊水平。

无论是从群体思维的概念还是从群体思维出现的前提条件,高层管理团队都是极易受到群体思维影响的群体。

近年来对于高层管理团队凝聚力、领导方式、同质性与异质性的研究越来越多。下面就从几个与高层管理团队密切相关的特质入手,解释群体思维对于高层管理团队决策过程的影响。

2.1高层管理团队的凝聚力与群体思维

关于凝聚力的概念不同的学者都给出了不同的概念,最核心的观点是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依存以及人际吸引力。在高层管理团中,公司重大决策的制定都需要与团队成员一起合作完成,这就会导致较高的凝聚力。根据Janis的理论模型,凝聚力是导致群体思维的首要原因。并且从群体思维的角度,凝聚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决策质量。Zarraro等[23]指出,在考虑群体思维和群体凝聚力的关系时,不仅要考虑凝聚力的强度还要考虑凝聚力的种类。研究结果表明, 低水平的社会情感凝聚力和高水平的任务凝聚力相结合会导致最低的群体思维出现概率,而具有高社会情感凝聚力的群体比具有高任务凝聚力的群体更有可能表现出群体思维现象。因为在凝聚力很高的小决策群体中,群体成员为了保持群体内的和谐与一致,无意识地削弱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基本使命,即在群体中人际维持的需要超过了任务执行的需要,此时群体内部成员为了寻求表面的一致而忽略不同的意见以及对其他方案的思考。因此在高层管理团队中,高人际导向的凝聚力更容易导致群体思维,并且如果每一位队员都对决策高度负责,极有可能同时出现工作导向与人际导向的凝聚力,很难区别哪一种凝聚力占上风, 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出现群体思维。

2.2高层管理团队中的领导风格与群体思维

领导总是包含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服从[24],并且最重要的是在决策过程中对团队施加的影响。在高层管理团队中,领导者即企业的CEO,他控制着整个团队的资源和权利,并拥有最高的影响力。因此高层管理团队领导者的领导风格深刻影响整个团队的行为和决策。对领导风格的分类有很多种,比较常见有独裁型与民主型、交易型与变革型、封闭型与开放型、参与型与命令型等。Flowers[25]发现与“封闭的领导风格”相比,“开放的领导风格”引发了更多的观点交流,从而促进了更高的信息利用率,产生了更多的决策方案。在高层管理团队中,如果领导者不鼓励成员参与讨论,在决策刚开始制定阶段就表明自己的观点,不鼓励成员发表不同的观点,那么这种类型的领导风格就会导致其他成员不愿意冒违背领导者意愿的风险而发表不同的观点[26],因此不鼓励参与的封闭型领导风格比鼓励参与的开放的领导分格更容易导致群体思维。一些研究发现命令型的领导风格与群体思维的出现正相关。王国峰等[27]通过元分析(meta-analysis) 发现只要出现命令式的领导. 凝聚的群体就会做出低质量的决策。因此,在高层管理团队中,CEO的领导风格对于决策失误及群体思维的出现有密切的联系。

2.3高层管理团队与外界的隔绝

高层管理团队处于公司的最高层,一方面地位的特殊性,使得团队成员与公司内部其他员工的接触非常有限,在决策的过程中很少能考虑到来其他员工的意见。另一方面,高层管理团队的决策一般都涉及公司核心机密以及重大战略,在决策过程中很少会请外部专家介入。在这种情况就造成高层管理团队与外界有一定程度的隔绝。团队相对隔绝的环境中会在无形中增加群体的凝聚力,并且更容易导致团队成员产生群体极化(group polarization),即群体表现出从最开始的观点转向更极端的态度倾向。同时根据Hornsey和Imani的研究,在隔绝的情形中,成员会将整个团队看成一个整体,而拒绝来自群体外成员的批评。正如2003年美国发射Columbia,即使火箭专家执意反对,还是没能改变NASA的决策,并最终导致火箭爆炸。Katz[28]指出存在时间越长的团队,越容易出现与外界信息隔绝的现象。这对高层管理的决策有消极的影响,因为,从长期来看,团队会更加依赖自己,并更少咨询外界的信息。

2.4高层管理团队的同质性(homogeneity)、异质性(heterogeneity)与群体思维

在Janis群体思维的理论框架中,同质性这个因素是指群体成员的社会背景和思维方式的相似性。关于高管团队同质性与异质性的讨论主要集中于高层管理团队的年龄、任职期限、所受高等教育的专业、职能路径、其他职业经历、社会背景以及职能背景(functional background) 等方面[29]。这与群体思维中的同质性因素有很大的重叠。国外学者认为高层管理团队的异质性与其绩效正相关,主要是因为异质性的高层管理团队具有较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30]。因为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异质性意味着他们认知基础存在差异, 这使团队能够得到成员从不同的来源收集的信息以及团队成员对问题的见。而团队成员之间的同质性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成员寻求一致的压力,增进高层管理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并且人口统计学方面的相似性(demographic similarity)会在长时间内增加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并且建立坚实的感情纽带[31]。这种感情纽带会导致群体形成高人际导向的凝聚力,进而增加高层管理团队产生群体思维的可能性。

2.5外部压力

外部压力是造成群体思维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由于高层管理团队掌握着整个公司的核心资源,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的核心管理层。因此,高层管理团队承受着来自公司内外的各种压力,特别是在团队的成长阶段。一方面,公司会对高层管理者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他们快速提高企业的业绩,高层管理团队对企业的股东高度负责,这对高层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高层管理团队的成长,不论是能力的积累、对公司的适应还是团队内人际关系的经营和维持,都需要一定的时间[32],这与公司快速提高业绩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也会对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这时高层管理人员为了分散自身的压力,寻求一致的倾向会迅速强化,在决策过程中极容易出现群体思维。

3 高层管理团队群体思维的心理动力学解释

群体思维与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自从群体思维的概念一出现就引起了心理学领域的广泛关注。但是大部分都是针对Janis提出的群体思维框架,或者在实例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提出修改。单纯从心理学角度进行解释的文献不多,但是对于理解决策过程中无所不在的群体思维现象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3.1集体无意识

在小群体中,成员往往会出现一种“大脑死亡”(brain dead)或者功能障碍,导致成员不能明确表达或者公开讨论个体在思维以及情绪方面的不同意见[33]。这种情形往往称为群体无意识(group mindlessness),最初是由Langer等[34]提出,在这种状态下,群体成员倾向于固守僵化的观念,并且会否认和扭曲关于自身和外界客观存在的事实。这是解释群体思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角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群体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无意识(unconscious)和有意识(conscious)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无意识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结起来形成较强凝聚力的时候,诸如嫉妒或者愤怒等负面的情绪都会被放大。个体一旦卷入到群体的情绪中,就会失去批判的能力[35]。这也是高人际导向的凝聚力会造成群体思维的主要原因。根据Asch在1951年做的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群体中的成员往往会压抑(depression,无意识的过程)和抑制(suppression,有意识的过程)不同于其他成员的想法和意见。在Asch的实验中,即使对于不存在任何歧义的非常明显的判断,比如判断两端明显不一样长度的绳子,也会有三分之一的被试者改变自己的观点,以保持与大多数人错误的选择保持一致(选择错误的人是为了完成实验专门雇佣过来的)。由此可见,即使是在一个暂时的非正式的群体中,从众及寻求一致的程度都远远超乎想象。而这与群体思维中即使非常明智并且做出过非凡业绩的人,也会做出严重失误决策的原因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寻求一致的压力超过了合理评估问题及现实的需要。下面主要从退行的角度进行分析:

退行(regression)——团队成员对于权威的依赖:在心理学中,个体在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情景,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在高层管理团队中,领导者—CEO是团队的核心人物,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组织的权威,如果领导者领导风格过于强势,如上文提到的命令型领导风格,就会导致成员对于领导者的过分依恋。根据Michael B E的理论,团队中很多人依然保留着对于童年期的依赖感和不安全感,极容易形成感情上的退行,在领导魅力的影响下,团队成员会表现出对领导者孩子般的依赖,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婴儿时代,在潜意识中认为领导者考虑到了所有的事情,产生一种“领导者是无所不能”的错觉(illusion),通过设想一种被领导者保护的假象来获取一种安全感,此时成员会表现的一无所知以及明显的无助感和无力感。这一方面造成了成员停止思考,失去判断的能力,为了迎合领导者的观点而在无意识中忽视和扭曲客观存在的事实。 另一方面,成员认为领导者无所不能,通过与领导者保持一致,使个体与领导者融为一体,认为整个团队也是无所不能的,进而造成团队过分乐观(over-optimism)并做出极度冒险的决策。

3.2社会防御——一种防止负面情绪的防御机制

在群体中,成员会形成一种防御机制来避开和抑制来自自身和外界的压力所造成的恐慌、混乱、焦虑及不稳定等负面情绪[35]。社会防御机制会使成员形成一种错觉,即任何事情都是可控的和稳定不变的。这种错觉掩盖了个体由于不能控制外界压力而导致的无助感和无力感。在高层管理团队中,由于成员都是组织的高层管者,因此都面临来自内外环境的巨大压力。特别是在面临重大决策的时候,高层管理团队成员都会面临空前的压力,这时候群体成员会形成很强的凝聚力,这时团队成员极有可能形成对于决策环境的粗略认识,不能对备选方案慎重考虑以及忽略不同意见,潜意识中为了逃避压力及分散责任,盲目寻求一致,最终造成决策失误。这对于承担企业重任的高层管理团队来说,往往承受这比普通团队更大的压力,更容易出现社会防御机制,最终会增加高层管理团队在决策过程中出现群体思维的可能性。

3.3社会身份维持(social identity maintenance)

群体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个人的特征,有时候会表现的像一个人的思维一样。因此,群体成员会在把正面的形象赋予自己所在的群体。群体思维产生很多情况下就是为了维护和强化群体的正面形象[36]。特别是对于高层管理团队而言,成员本身的社会地位就很高,对于团队往往有更加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此时往往有更加强烈的动机去维护团队的正面形象。形成条件主要有两个:对群体形成的正面形象和外界的威胁。首先,群体成员会把自己看成整体的一员,而不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即把群体当作自己社会身份的标志。这时成员会进行自我分类(categorization),促使其为群体寻找正面的积极的形象。这个时候,群体成员就会形成一种动机性偏见(motivational bias),认为自己的群体独特,从而建立起一种强烈的身份认同。在这种情形下,如果遇到外在的威胁,高层管理团队成员会倾向于关注那些能维护群体形象的正面信息,忽略不利于群体形象的信息和潜在的威胁。这样在决策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就变成了一个形象维护甚至强化的过程,而忽略了团队的最终目的的是制定正确的决策。同时,对于群体强烈的认同,也会导致群体将群体外成员的意见看作是一种对于群体形象的一种质疑,因而产生对于外界意见的强烈抵制和忽略,并且进一步强化了组织与外界的隔绝。这些都是导致群体思维的重要因素。

4 防范策略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群体思维在决策过程的任意一个环节都可能发生,而且群体思维发生的普遍性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决策失误。特别是对于高层管理团队,决策决定了整个公司的战略和发展,如何有效避免高层管理团队决策中群体思维的不良作用,减少重要决策的决策失误,无论是对企业还是整个社会利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高层管理团队决策的特殊性,本文主要提出以下防范策略。

4.1CEO-Adviser模型

首先改进的CEO-Adviser这个框架主要是由Lucy A A等提出的。CEO-Adviser模型的主要思路是:选取公司各个层次的工员,甚至可以公司外部的相关专家组成公司的决策小组[37]。根据Roberto’s“稳定的核心与动态的外围”(stable core and dynamic periphery)原则,决策小组内核心的成员保持不变,但是不是核心的成员可以根据每次决策内容的不同而变化。在高层管理团队中,借鉴CEO-Adviser模式,主要是建立一个高层管理团队的决策建议小组,高层管理团队的成员作为每次决策的核心人员,对于其余的建议小组可以由高层管理团队自己挑选,并且根据每次决策内容及具体背景的不同,适当调整小组人员。这样做主要有2个要点:首先,群体思维产生的原理以及前提条件,采取改进的CEO-Adviser的模式对于群体思维的防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这样一种形式保持了团队的一种相对动态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群体与外界环境的隔绝,同时也会降低团队成员人际导向的凝聚力。由于建议小组的人员并不属于高层管理团队这个群体,因此可以大胆提出关于决策的不同意见和对偏好方案的批判,这对于刺激高层管理团队的思维、打破盲目寻求一致的格局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由高层管理团队成员自己挑选建议小组的人员,可以增加成员对于其提出批评意见的接受程度,对于减少高层管理团队中的群体极化及风险转移都有很好的防范作用。

4.2TMT 成员特质筛选

如果群体中持不同意见的人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且能长时间承受来自其他群体成员由于意见不一致而施加的压力,就极有可能影响群体认知[38],改变他们的态度增加思维的活跃度,引导形成一种鼓励批判的环境,并能有效预防群体思维,最终提高组织的决策质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在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筛选时,可以优先考虑具有“敢于直谏”的品质并且能承受“不一致”压力的人员。在现代的管理实践中,人才选拔越来越多的用到人才测评工具,特别是对于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筛选就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预防群体思维的角度,运用人才测评工具可以注意选取能够发表不同意见,并且对于团体内部不一致的承受力较强的成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效的预防群体思维在高层管理团队决策过程中群体思维的出现。

关于群体凝聚力、领导风格以及与外界隔绝等方面的防范,Janis提出了8种主要的对策,对于防范群体决策过程中的群体思维都有普遍的适用性。在高层管理团队实际的决策过程中,可以专门对成员进行培训,比如在实际应用中,已经有专门针对群体思维模型而开发的管理培训录像教程。这些教程不仅帮助受训者认识组织中的群体思维现象,评价其群体思维倾向,而且还提供各种关于如何防范群体思维的培训。目前针对高层管理团队群体思维的研究比较少,在以后的过程中会有进一步的研究。

5 结论与展望

高层次思维能力 篇6

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逐步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呢?

一、思维的起点——问题的提出

“问题意识”的缺失成了学生主体时代发展和创新需求的“软伤”,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不能提出问题或者是不善于提出问题,问题意识较少或没有;有的具有问题意识,但需要激发,由读生疑、解疑悟读的阅读境界急需营造。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例如《伟人细胞》教学片断:

师:你们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生1:伟人的细胞和我们能有什么不同?追星、作秀罢了。

生2:我看与其叫《伟人细胞》,还不如叫“伟人精神”更好些。

师:同学们能够说出心里话,老师很欣赏。现在请大家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看一看你提问题的角度会有什么变化。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初期的思维未必“入规”,我们教师要有宽容的心态、民主的作风,让学生敢说,敢于挑战权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斗志和思维。教师要采取各种适当的手段,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的答案;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沟通和交流机会,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才是阅读活动中的主体,不是回答问题的机器;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不仅敢于发问,而且还要会发问,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思维的展开——问题的准备

问题的准备是思维活动的主要阶段,要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比较充分的了解,让学生在研读文本中获得思想和知识,把握精神,体验自我,使生命更加充实、完善。选入教材的文章的立足点常常较高,而初中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又相对较低,因此,他们读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在问题的准备上,要常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每一个段落的内容,在感悟性品读中进行深化,通过对教师和其他同学观点的思辨,在情感上达到与作者及文本的深刻而全面的交融。例如《伟人细胞》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读全文,思考:①贾里认为一个伟人应该具有哪些细胞?②贾里追求伟人细胞经历了哪几件事情?

生1:贾里有爱有恨,恨邱士力,结果“却成了朋友”。

生2:贾里参加健美班训练,结果却被人认为他的体型符合新潮观念。

生3:贾里想“一鸣惊人”,结果却成了朋友的笑柄。

生4:贾里先人后己,区区小事引起轰动,却得到了意外的惊喜。

以上问题的设计,更多地是在梳理课文段落的内容,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作准备。在此基础之上,可以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贾里的“伟人计划”前三次都没有成功,不经意间使他的“伟人计划”得以实现的原因何在?开头贾里的一段日记能否删去?为什么?

在设计问题时,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难度适宜的问题,这样的分层是隐性的、动态的,不是给学生贴标签、下结论,而是适度地根据学生的现状帮他搭架子、分梯度。

三、思维的高峰——问题的解决

注重内、外因素的结合去设计教学目标,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做到既不增加学生过重负担,又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让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不断发展新能力,不断丰富情感,不断完善人格、端正态度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确定了具有发展性的课时教学目标,再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那么,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最终会实现。

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能够通过对字、词的理解推敲出它们在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和深层次信息。例如:《孔乙己》中鲁迅先生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站着”、“穿长衫”、“唯一”三个词学生很容易理解,然而,这暗示了什么深层次的含义?那就是主人公孔乙己的迂腐和穷酸。睿智的教师通常在认知性阅读教学阶段并不会要求学生长时间停留在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上,而是训练学生透过字、词的表面含义去挖掘内在本质的思维能力。

思维的高峰,也是深化、升华,把感悟到的情感、教师讲授的知识点通过理性的分析、阅读印证,积累成经验,形成自己阅读学习的技法。

四、思维的延伸——问题的思考

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是一篇文章学习的结束,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学生练手的好材料。思维的延伸,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把握知识维度、语言维度,在加深对文本理解的同时,强化对语言知识的灵活应用。例如:教学《孔乙己》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另一作品《祝福》,并通过比较其异同点,拓展学生的思维维度。如:①导致两位主角悲剧命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②在《祝福》中,作者交代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死,但在《孔乙己》中,结尾对孔乙己的死却未作明确交代。你认为孔乙己的最后结局是什么?通过联想、比较,既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又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的深层涵义。

高层次思维能力 篇7

当前对课程网站的设计方法、技术应用、平台搭建、资源建设、课程评价方面的研究比较多, 这些主要是从教育者或网站建设者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 没有将课程网站做为一种特殊的网络传媒形式进行研究。另一方面, 课程网站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 教育者和学习者是课程网站的两大应用主体, 两大主体的思维方式不同也导致了他们对待课程网站的方式不同。教育者是课程网站的建设者和管理者, 教学思维的不同, 影响了课程网站的呈现形式;学习者是课程网站的使用者, 学习思维的不同, 影响了学习者对课程网站的认同程度。因此有必要从网络媒体的双主体因素的角度对影响课程网站应用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构建出新的课程网站系统应用因素评价层次结构模型, 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得出影响课程网站构建及应用的主要因素, 构建出新的评价体系。

2 影响课程网站应用因素评价层次结构

从教育者的教育思维产生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行为影响因素有建设目标、网站搭建、教学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监控五个方面。其中建设目标主要分析的是网络传媒的传播特性, 网站搭建分析的是网站的技术特性, 其余是教育特性的分析。从学习者学习思维产生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影响因素有学习选择、学习评价、学习工具、学习方式四个方面, 其中学习选择是从传播特性和技术特性两方面进行分析, 其余的主要是从学习特性进行分析。由于课程网站做为网络传媒的一种特殊形式, 因此在从教育者的教育思维和学习者学习思维产生的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均要考虑网络传媒的传播特性、网站的技术特性和教育特性 (学习特性) 。这三种特性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相互交织在一起。每个因素下面又各有影响因素, 各种因素不仅受到传播特性、技术特性和教育特性的影响和作用, 而且因素与因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 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对其评价是一个多目标, 多属性的问题。如果我们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指标权, 能够从影响课程网站应用行为因素中总结为5个维度、107个因素指标, 并由此可建立影响课程网站应用行为因素的层次结构模型 (如图1所示) 以及影响课程网站应用行为因素的思维树模型 (如图2所示) 。

3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3.1 建立判断矩阵

为了比较定量化, 应用1-9表度法 (见表1) , 通过逐对两两比较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生成判断矩阵, 表2为B1判断矩阵。

3.2 各层因素的权重计算

根据判断矩阵给出的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值, 计算每个指标在其所在判断矩阵中的权重。以判断矩阵B1为例, 计算C1~C5的权重, 即可判断出准则层中的传播、技术和教学对于目标层—“影响课程网站应用因素”的权重。具体计算步骤为:

可算出MC1=0.125, MC2=0.125, MC3=1, MC4=8, MC5=8

可算出WBC1=0.123, WBC2=0.123, WBC3=0.187, WBC4=0.283, WBC5=0.283

将判断矩阵B1中的权重向量WB1=[WBC1, WBC2, WBC3, WBC4, WCB5]T填入表2中, 得到五个准则指标的对于目标层的重要排序, 如表2所示。

3.3 进行一致性检验

得到判断矩阵的权重向量后, 需要对其有效性进行一致性检验, 确保该判断矩阵的有效性, 进而科学地反映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以B1矩阵为例, 具体检验步骤为:

(1) 将判断矩阵与其对应权重向量相乘。如计算AW。

(3) 计算一致性指标CI和选定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其中;RI见表3中的对应值。

(4) 计算一致性指标比率:。

通常当CR=0时为完全满意的一致性;当CR<0.1时, 判断矩阵的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该判断矩阵是可以用来做层次分析, 否则重新做出相对重要度评价, 直到判断矩阵满意为止。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λmax=5.077, CI=0.019, CR=0.017<0.1具有完全满意的一致性, 判断矩阵B1为有效矩阵。

影响课程网站应用因素评价体系A~C层次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及权重如表4~5所示。

3.4 层次总排序与检验

总排序是指每一个判断矩阵各因素针对目标层 (最上层) 的相对权重。这一权重的计算采用从上而下的方法, 逐层合成。如C1的总排序值为0.5×0.123=0.0615同理可计算出C~E层所有因素的的总排序值, 因篇幅所限不一一罗列。根据各因素的总排序值选出各层最主要因素的分布情况 (如表6所示) 。

4 结果分析

4.1

从结果可以看出, 利用层次分析法能得到影响课程网站建设与应用因素的量化值, 可以从整体上对课程网站的建设进行直观的评价。在课程网站建设前可根据各影响因素进行选择并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改进, 使课程网站更符合学习者的实际学习需求, 让教育者更好地利用课程网站进行教学。

4.2

由表6结合图2影响课程网站应用因素的思维树模型, 在C层影响课程网站建设与应用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选择, 其次是学习评价, 然后才是教学内容、教学监控、教学分析分析等因素。在D层影响课程网站建设与应用的主要因素有网站使用目的、学习检测、教学资源、教育者能力、学习者控制等因素。在E层影响课程网站建设与应用的主要因素有强制学习、信息教育能力、测试反馈、教学内容控制、自制资源、资源扩展、内容质量、教学模式选择、检测手段、反馈工具等因素。因此在进行课程网站建设时要多从以上所列出这些因素出发进行设计和改进。

注: () 内的数值为该元素在该层总排序中的名次.

4.3

从各层最主要因素统计情况来看, 教学思维产生的影响的因素总数比学习思维产生的影响的因素总数稍高, 学习思维产生的影响的因素名次比较靠前, 因此从总体上看两种思维产生的影响基本持平, 说明影响课程网站的传播应用、技术选择、内容表达等方面是教育者的教育思维与学习者的学习思维相互作用的结果。

摘要:本文应用系统思维对影响课程网站应用行为因素进行整体性分析, 应用层次分析法将影响课程网站应用行为因素总结为5个维度、107个因素指标, 建立新的课程网站评价体系。并对这些指标进行定性分析, 构建并应用到新一轮课程网站建设当中。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课程网站,教学思维,学习思维

参考文献

[1]董肇君, 系统工程与运筹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3.

[2]孙宏才、田平、王莲芬, 网络层次分析法与决策科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1.

[3]郑方辉、熊红轶, 网络媒体频道影响力评价的实证研究[J].市场研究, 2007 (8) .

[4]陈艳, 廖文杰.网站评价方法研究现状综述[J].情报杂志, 2008 (3) .

高层次思维能力 篇8

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世界各国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无论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与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The Progress of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PIRLS),还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阅读评估,都体现了对学生阅读过程中不同能力层次的要求。例如PISA将学生阅读过程分为提取与检索、整合与解释、反思与评价三个层次[1]。PIRSL将阅读过程分为寻找与提取信息、推论、解释与整合、评价四个层次[2]。我国语文新课程对学生不同层次的阅读能力也提出了要求,如 “理清文本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3]。同时,香港新课程文件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要求学生理解文本的表层文意,了解言外之意,综合内容、创作等层次[4]。

从以往研究来看,研究者们通常运用Bloom认知教育目标分类(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鉴等)来划分学生对所有学科的认知能力,而缺少专门针对阅读学习与评估的分类标准。2011年,香港学者罗燕琴基于国际上对阅读认知过程的前沿研究以及国际阅读评估项目的评估框架,提出了《学生阅读能力评估框架》[5](见表1)。此评估框架特别针对学生阅读理解的不同层次,从语意与语言表达的两个维度,系统建构了评估学生阅读能力的9个指标,为我们语文阅读教学与评估提供了新的专业化视角。

另一方面,课堂提问是阅读教学中教师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学生的思维层次会受到教师课堂提问的影响,教师提问层次预示了学生作答的认知层次[6]。有不少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具有挑战性、有难度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其反思课文,能有效促进学生内在阅读动机、高层次阅读能力与阅读元认知能力的发展。[7,8]但是,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提问的数量太多、 随意性大、针对性不强、认知层次低,不利于激发学生高层次思维等问题。[9]

卓越教师们在课堂上如何运用提问策略来发展学生不同层次的阅读能力,尤其是高层次阅读能力, 是本研究的焦点。基于以往研究空白,研究者将国际上关于阅读评估的前沿研究结合中国新课程背景下阅读课堂提问的现状,聚焦于卓越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研究者精心选择了中国广东省与香港两地获得教学最高荣誉的卓越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来深入探究卓越教师课堂提问的特征。

(资料来源:罗燕琴.阅读评估与学习[A].岑绍基,罗燕琴, 林伟, 钟嶺崇(编).香港中国语文课程新路向:学习与评估[C].香港:香,2011:43.)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粤港卓越教师阅读课堂提问的不同层次的比例;二是粤港卓越教师阅读课堂提问的内容分析。

研究采取个案研究的方法,依据最大信息量、典型性与自愿参加的原则[10],研究者选择具有典型特征的卓越教师[11,12]参与本研究。同时,在选择个案的过程中,研究者综合考虑了专家与同行的推荐、教师的背景、学生的表现与评价四个方面因素[13]。本研究共选择了六名卓越高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三名来自广东省(化名为A老师、B老师、C老师),三名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 (化名为X老师、Y老师、Z老师)。这些卓越教师获得了当地教学的最高荣誉(例如,香港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教学名师等),教龄在6~26年之间,所有老师的学历都在本科以上,其中一人获得博士学位,三人获得硕士学位。

依据本研究目的与问题,研究者主要采用课堂观察与教学资料收集的方法来收集本研究的资料。研究者依据卓越教师的教学安排,选择香港与广东两地高中语文阅读课程的共同教学重点———现代散文的教学课堂,作为本研究教师提问分析的重点。本研究收集的课堂教学实录的散文篇章包含《囚绿记》(陆蠡著)、《秦腔》(贾平凹著)、《听听那冷雨》(余秋雨著)、 《书》(梁实秋著)、《请客》(梁实秋著),共7篇次。

研究者将卓越教师的课堂教学转录成逐字稿, 并依据《学生阅读能力评估框架》(见表1)分析卓越教师课堂提问所体现的阅读能力的不同层次,并统计每个层次所占的比例,再对这些课堂提问进行内容分析。

三、研究发现

(一)卓越教师课堂提问层次的比例分析

本研究分析了两地卓越教师的教学时长为14课时(每课时40分钟),教师课堂提问的总数为221个,平均每课时教师提问数量约为15.8个。需要说明的是,本研究统计的教师提问数量指的是教师的实质性提问,不包括教师的自问自答、与阅读理解无关的问题以及同一个问题的重复提问。本研究统计的卓越教师提问层次比例如下图1:

上图中“低阶问题”对应《学生阅读能力评估框架》(见表1)指的是关于“理解基本或表层文意”的问题;“中阶问题”指的是关于“理解篇章深层意义” 的问题;“高阶问题”指的是关于“建构个人新知识及看法”的问题。

从以往的相关研究来看,非卓越教师的课堂提问数量约为每节课20个以上,其中事实性或记忆性问题约占六成以上,涉及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问题仅占两成左右[14,15]。本研究发现,两地卓越教师每节课的平均提问数量远远低于非卓越教师的提问数。而且,两地卓越教师提出的中阶与高阶问题的比例高达60%~94%,远远高于非卓越教师同类型提问的比例。相应地,绝大多数卓越教师提出的低阶问题低于20%,有些教师仅有6%,也远远低于非卓越教师同类型提问的比例。有学者指出,教师提问的数量多,问题层次则低;问题层次高,提问的数量少。这是因为高层次问题需要较长的思考时间,而且学生很难一步到位把问题答好。因此,教师在一堂课内不可能提出很多高层次的问题。[16]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点,卓越教师的课堂提问大都充满着“少而精”的高层次问题,以促进学生高层次阅读能力的发展。而且,有些教师提问是来自于学生小组讨论后,学生提出的未能解决的高层次问题,然后由教师提出来在全班讨论。还有些高层次问题是卓越教师在提问后依据学生的答案,进行的追问。正是这种追问促进了学生对深层文意的理解,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建构个人的新知识与看法。

(二)卓越教师提问的内容分析

研究者以《学生阅读能力评估框架》为标准,选择了部分卓越教师的课堂典型提问作为示例,以体现其不同层次课堂提问的特征,详见下表2:

从以上示例可以看到,粤港卓越教师们依据不同教学阶段与目标,层层深入地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问题,以促进学生不同层次的阅读能力,尤其是高层次阅读能力的发展。以X老师(曾获得香港教学最高奖———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的课堂提问为例,他在教学《书》时,在教学初期提出了一些低阶问题,以帮助学生掌握文本的基本信息。例如:“为什么说古书有香味,同什么有关系?”。随后,他又重点分析了文本中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几个中等层次的问题。例如:“梁实秋劝人说‘我们要钻书窟,也要从书窟里钻出来’,试阐述作者的意思”,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篇章的深层含义。最后,X老师又为学生提供了课外阅读材料———《书斋趣味》《书痴》与《读书的艺术》,要求学生分析比较不同文本的内容与艺术手法。例如:“《书》和《书痴》都对某些爱书人和藏书家有所批评,试分述之,并分析其批评手法”。由此来看,粤港卓越教师们正是通过这些高层次的提问,激发学生联系自身关于文本内容与艺术鉴赏的背景知识,扩展文本的内容,以提出个人的观念,最终建构新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高层次阅读能力的发展。

四、研究启示

本研究为我国语文教师透过课堂提问促进学生不同层次的阅读能力,尤其是高层次阅读能力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一)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在教学设计时,语文教师需要依据文本特征与学生的学习基础,预设不同层次的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以促进学生思考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与深层涵义。尤其是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扩展阅读,运用文本的信息,联系学生的背景知识,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并进一步评鉴文本内容,提出新的主张与看法,最终实现高层次阅读能力的发展。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教学活动,探讨高层次问题

教师可在阅读课堂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师生问答、学生自学、小组讨论、课堂展示、测试等来探讨高层次问题。例如,教师布置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随后进行小组讨论, 并在全班范围内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讨论小组无法解决的高层次问题。教师还可为学生提供课外延伸阅读材料,促进其通过比较分析,鉴赏及评价文本内容与艺术手法,以发展学生高层次阅读能力。

(三)照顾差异,透过提问实施促进学习的评估

教师的课堂提问需要兼顾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即向阅读能力较低的学生提出中低层次的问题, 促进其掌握文本的基本信息,积极思考文本的深层涵义;同时,向能力较高的学生提出批判性、应用性等高层次的问题,激发其将文本信息与个人背景知识结合起来,进而建构新知识。另一方面,教师依据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应答情况,在课堂上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随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

国家语言能力内涵高层论坛召开 篇9

教育部语信司副司长田立新指出,探讨国家语言能力的内涵,有助于国家语言文字事业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需求,可以指导国家语委“十三五”规划研究重点,从而建设与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家语言能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作了题为“国家语言能力新认识”的报告,从行为主体、行为范围、处理事务的性质等方面,重新界定国家语言能力,认为国家语言能力可分为内在能力和外化能力。内在能力指国家语言能力的定义、评价指标等; 外化能力指国家语言应用能力,如国家话语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等。

上一篇:有效教育途径下一篇:消费特点与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