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层次

2024-10-09

框架层次(精选4篇)

框架层次 篇1

引言

数据仓库系统是以数据仓库技术为基础, 以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工具为手段, 是一项基于数据管理和利用的综合性技术和解决方案[1,2]。通过研究, 本文将提出多层次的数据仓库系统总体框架, 以及基于该框架的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及数据仓库平台的评测指标。

1、多层次的数据仓库系统的总体参考框架

为了实现数据仓库系统, 可以将系统的总体参考框架分解为九层, 层次结构见图1。上述九层的相互关系是:下一层是上一层的基础, 上一层是下一层的实现目标。由上而下是系统的分析过程, 而由下而上则是系统的实现过程。

用户层:用户通过可视化的应用系统界面, 利用业务层所提供的业务模块对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进行决策查询分析或知识挖掘。

业务层:是基于数据仓库的业务模型。它除了利用现有的OLAP分析工具进行随机查询和分析之外, 还可以根据系统业务, 利用开发工具开发常用的、较固定的应用程序, 实现对数据仓库中数据的查询。

功能层:其功能主要包括从数据源抽取数据, 对抽取的数据进行筛选、清理, 然后将清洁的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 同时根据用户的需求建立数据集市, 并完成对数据仓库数据的查询、决策分析和知识的挖掘等功能。

管理层:是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与元数据进行管理。数据管理与元数据管理主要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抽取、清理、加载、更新与刷新等管理。

数据层:由数据仓库的数据模型组成, 它是数据仓库系统的核心层。为了使用户能够尽可能地直接访问到数据,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按照决策分析的主题来组织的, 每个主题对应一个宏观的分析领域。数据的概念模型是多维数据模型, 常见的数据模型有:星形模型、雪花模型、星座模型、雪瀑模型等。

环境支持层:主要包括数据传输和数据仓库基础两大部分。数据传输层实现数据仓库中不同结构之间的数据传输, 其中包括数据传输和传输网络、客户/服务器代理和中间件、复制系统以及数据传输的安全保障系统。数据仓库的基础层则包含系统管理、工作流程管理、存储系统和处理系统。

工具层:由数据仓库构建工具、各种查询工具和各种应用程序开发工具组成, 它支持数据仓库的数据模型, 并使数据模型能更好地为应用程序服务。

操作系统层:一般由Windows NT、Windows 2000、Unix、Linux等网络操作系统组成。对于数据仓库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的性能应该支持内核线程、高容量内存、特大型文件系统、应用程序所用页面大小可变以及并行处理。

物理层:由网络硬件及通信设备组成, 它是网络操作系统的基础。

2、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

数据仓库是数据仓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数据基础。根据数据仓库的方法学, 数据仓库体系架构可以分为五个层次[3]。这五个层次反映了数据仓库的基本逻辑结构和数据在数据仓库的流动过程。五个应用层次是:

(1) 数据建模层:通过对现有业务系统数据源的分析, 按照数据仓库建模理论构造新的数据模型, 该层是整个分析应用系统的起点。

(2) 数据获取层:确定项目实施所需的数据清洗工具, 定义出数据从原业务系统到数据仓库系统的ETL技术方案, 最终完成数据的收集、清洗、转换、加载的工作。

(3) 数据存储层:是系统保存数据的区域, 数据来自于不同的源数据库, 数据仓库的物理设计要尽可能符合数据模型。

(4) 数据访问层:是数据仓库结构中支持一套共用的表示工具和分析工具的组成部分, 是最终用户与数据仓库交流的层次。

(5) 数据与元数据管理层:主要完成对整个数据仓库实施中的数据与元数据进行管理的功能, 包括逻辑模型到物理模型的映射、数据访问的授权以及用户安全控制等等。

3、数据仓库平台的测试指标

在测试过程中, 可以使用两个专门针对数据仓库平台的测试指标进行辅助测试:

3.1 TPC-D测试

对于数据仓库系统, 衡量其数据仓库性能的主要指标是TPC-D, 它主要从3方面对数据仓库进行测试:

QppD:描述系统的查询处理能力;

QthD:即流量测试结果, 主要描述系统在多个用户同时进行查询时的处理能力, 实际上它代表了系统的并行处理能力;

QphD:即价格性能比。

显然, 前面两个指标的数据越大越好, 而最后一个则越小越好。当然, 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能否满足业务上的需求。TPC-D给了两种测试方式的选择: (1) 直接进行多用户状态下的流量测试; (2) 或者先在单用户状态下进行测试, 然后利用测得的处理能力指标Qpp D, 并用流量指标的计算公式计算出Qth D。那么在实际的测试过程中如何区分这两种测试结果呢?只要把TPC-D的测试概要下载并打印出来, 就可以了解在做流量测试时的Stream数目。Stream数实际上代表了同时递交查询请求的用户个数。如果是单用户状态下的测试, 则只能发现一个Stream, 即Stream0。

由于TPC-D对测试的数据仓库模型、数据的加载以及所有查询都做了非常严格的规定, 因此, TPC-D的测试结果可以对数据仓库系统的加载测试提供一个初步的参考。

3.2 Data Challenge测试

除TPC-D以外, 还有一个Data Challenge的测试标准。与TPC-D不同的是, 它非常注重考察系统的动态查询能力。在测试数据仓库系统时, 应该考虑以下问题:

目前业务部门有些什么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借助传统的生产系统能解决吗?

目前有多大的数据量, 今后的扩展要求如何, 能不能做在线的升级?

系统的并行处理能力怎样?因为它将直接影响系统处理复杂查询和动态查询的能力;

充分考虑了以上各方面的问题后, 所投资建立的实际系统一般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结束语

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属于基础设施的建设, 只有稳固的数据仓库基础设施才能支撑灵活多样的数据仓库应用。而对企业来说, 数据仓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一个不断建立、发展、完善的过程, 这就要求企业以数据仓库系统的总体参考框架为基础, 逐步构建完整的、健壮的数据仓库系统。

摘要:本文提出了多层次的数据仓库系统总体框架, 以及基于该框架的数据仓库的体系结构和数据仓库平台的测试指标。以此为基础, 并结合已有的业务系统, 企业可以逐步构建完整的、健壮的数据仓库系统。

关键词:数据仓库,总体框架,体系结构,评测指标

参考文献

[1]李波.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 (OLAP) 技术.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04) .

[2]李亚丽等.基于多维数据模型的数据仓库的构建.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6 (03)

[3]张晓明等.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挖掘及联机分析技术.兵工自动化.2008 (09)

框架层次 篇2

云计算是当前IT工业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云计算服务商通过Internet提供服务, 服务的实现机制对用户透明。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 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 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 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

1 云计算

云计算是人们希望将计算作为基础设施而产生的一个概念, 是一种基于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 通过网络以按需收费的方式为用户提供IT基础设施的相关租用服务。它是基于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分布式技术、虚拟化技术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其具有许多有别于传统方式的地方, 云计算的特点可总结如下:

(1) 超大规模。云计算往往由数以百万记的服务器为用户提供服务, 利用并行计算、网格计算等成熟技术, 用户任务可被分解且有效执行, 这使得云计算能够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2) 虚拟化。目前, 服务者通过新型的虚拟计算技术来实现云计算模式, 在云计算下, 服务者利用XEN、VM-Ware等技术, 让一台高性能的物理机器运行多个虚拟机以满足用户需求, 例如Amazon公司的EC2。云用户可通过任意网络平台来使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 客户的计算任务被分布到云端处理, 而这些对于用户均是“透明的”。

(3) 安全性。云计算的用户租用模式使得用户的资源存储于云端, 虽然用户资源存储于异地, 但云服务商通常会采用虚拟化、多副本容错技术、多重备份技术和各种数据保护技术等措施来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这样使得云计算比本地计算机更加安全可靠。

(4) 丰富性。在云平台上可以构造丰富多彩的应用, 云计算可以同时支持不同的应用, 在云环境下用户可以较以前体验更多的软件应用。

(5) 高扩展性。云计算本身的结构决定了其具有极好的可扩展性, 云计算资源的规模巨大, 结构极其复杂, 内容十分丰富, 可以自我动态调整以满足用户应用服务增长的需要。

(6) 低成本性。云计算资源的通用性使得资源的利用率较传统独立数据中心系统大幅提升, 并节省了独立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维费用。用户通过租用云服务既能提高自身计算任务处理的效率, 又能极大地减少相应的费用开支。

(7) 储存服务性。用户应用“云”资源中的存储服务, 不再是对某一对具体存储设备的直接访问, 而是使用整个“云”资源中由众多存储设备和存储服务器构成的存储系统提供的数据存储服务。用户可以实现跨地域、跨平台、跨应用程序的数据访问。

2 云计算服务模式

云计算为用户提供了透明的、集成化的综合性服务, 其服务也因具体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 主要的云服务模式有如下几种[1]:

(1) IaaS (Infrastructure-as-a-Service) ,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通过为用户提供计算机基础设施来向用户收取相应的费用。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便是为用户提供基于Internet的诸如存储和数据库等的服务。用户消费者通过租赁费相对低廉但使用性能更好的计算机群获得服务。

(2) SaaS (Software-as-a-Service) , 软件即服务。SaaS是基于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软件应用模式, 企业可以购买SaaS提供商搭载的信息化所需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平台, 并可以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将所有相关的前期工作和后期维护全部外包给服务提供商。企业在整个过程中无需再另外购买软硬件, 无需建设机房及招聘相关技术人员, 只要通过有选择性地租赁其所需的服务便可享受到更加快捷和丰富的信息化系统。SaaS的解决方案相对于传统的软件方案, 对于企业从人力成本、资源消耗成本和时间成本等多个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3) PaaS (Platform-as-a-Service) , 平台即服务。PaaS是将服务器平台作为一种资源向用户提供的模式。PaaS提供商通过将服务器平台或开发环境平台作为服务提供给特定用户, 在云平台上, 用户通常能享受更多便捷, 用户仅需要关注自身的操作而无需再操心其它维护、软件环境等问题。PaaS的出现加快了SaaS应用的发展。

(4) MSP (Management Service Provider) :管理服务提供商。MSP为IT部门提供应用, 如电子邮件病毒扫描服务、应用监测服务、桌面管理服务等。

(5) 效用计算 (Utility computing) 。该模型中, 服务提供商产生客户需要的计算资源和基础设施管理, 并根据某个应用, 而不是仅仅按照速率进行收费。效用计算的具体目标是结合分散于各地的服务器、存储系统以及应用程序来立即提供需求数据的技术, 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使用计算机资源。

3 云计算安全问题

云计算作为面向大众的服务平台, 云端存储了用户各种各样的数据与信息, 用户在云计算平台上进行着多种操作, 体验着云带来的方便、快捷与高效。但近几年云计算安全事故频发, 总结云计算中的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2,3]:

(1) 非法用户。 云计算的数据储存中心为用户提供服务, 允许各种各样的用户在其平台上进行操作。这时如果云计算平台出现某些漏洞, 则可能造成数据被非法用户获得, 进而导致其他用户的个人隐私、商业机密等重要信息与数据发生泄漏, 使数据安全受到威胁。

(2) 非法数据操作。 用户在云计算平台上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操作, 这种情况下可能造成用户数据被非法操作, 有些会引起用户数据被修改或删除, 进而造成用户数据丢失, 而这些非法的数据操作可能是不可逆或是毁灭性的, 这可能对个人或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 数据存储的透明度。云计算用户将数据存储于云端, 但数据存储对用来说是透明的, 云用户的数据会被存于云端的某个位置, 而这个位置可能在地球的某个地方, 如果发生事故, 则可能因为各地的法规差异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4) 数据加密。云计算数据中存储着大量的用户数据, 由于数据中心面向所有公众, 其中不乏涉密信息。甚至可能因为某些漏洞使得数据被非法获取。如果数据得不到严格加密, 一旦丢失, 将会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5) 数据高可靠性。数据中心可能因为某些人为攻击或者不可抗力量造成存储数据的破坏。因此, 要充分考虑数据中心的数据是否具备足够的可靠性, 这主要体现在数据是否具有良好的备份、数据的容错能力如何以及出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的响应时间。

(6) 操作信息记录。云平台应该提供响应的信息记录机制, 确保在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操作信息记录追踪错误的操作。

(7) 行政干预。企业在面对政府行为时通常显得比较无力, 对于云计算服务供应商来说也不例外, 有时会面临政府或公安机关的强制数据调查行为, 云计算供应商可能不会通知用户, 但这种情况不应导致数据受损或被非法使用, 应保证数据安全。

(8) 持久服务。是否能为用户提供持久安全的服务是云计算面临的又一个问题, 云计算平台的建立、维护与发展需要巨大的投入, 云计算供应商需要综合考虑商业模式实现自身云平台的盈利, 这样才能为用户提供优质、持久、安全的云服务, 但是云计算供应商如果出现倒闭的情况, 这对于用户将是一场灾难, 因为用户无法获得自己的数据, 更无法对其进行操作。

4 基于云计算层次架构的安全问题分析

美国公司Gartner于2008年发布了一份关于云计算的安全风险分析, 其中列举七项安全风险 (特权管理、数据位置、数据隔离、数据恢复、审计与法律调查、服务延续性) , 云计算的体系架构分为5个层次 (物理层、核心层、资源架构层、开发平台层、应用层) , 下面将讨论云计算层次架构下的具体问题, 进而建立相关安全框架。

云计算层次架构如表1所示, 其中有五层服务, 均可以将Web Services的接口提供给用户, 所有服务具有可靠、安全、可扩展、按需服务、经济等特点。表1中同时列出了五层服务的主要安全问题[4,5]。

针对各层安全问题的相应安全防御机制有:

(1) HaaS的安全。可以利用一些传统的安全机制来进行相应的安全防范, 这些机制包括备用电源、故障处理、设备访问控制、环境保护、电磁干扰、杀毒软件、防火墙等。

(2) KaaS的安全。解决方案为分布式管理软件升级、分布式管理软件补丁、分布式资源管理方案改进、分布式抽象技术。

(3) CaaS的安全。可以采用的安全机制包括通信加密、通信时延、带宽控制、通信安全、工作流完善、协议和网络入侵检测等。

(4) DaaS的安全。相应的安全机制有数据隔离、数据加密、数据摘要、数据备份、数据校验、灾难恢复等。

(5) IaaS的安全。IaaS主要通过虚拟技术实现, 在虚拟环境中常采用并行计算间的性能隔离机制来解决并行计算间的干扰问题。

(6) PaaS的安全。相应的解决方案有平台升级和Parley-X保护。

(7) SaaS的安全。常用解决方案采用软件补丁、软件版本升级。其中版权问题属于非技术性安全机制。

(8) Web Services的安全机制。主要包括WS-Securi-ty、WS-Secure Conversation、WS-Reliability、WS-Trust等。

(9) 非技术性对策。主要包括法律、管理、教育培训等方面。

5 云计算安全框架

从云计算层次架构出发, 提出云计算安全框架, 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严明.云计算中的云安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20) :274-274.

[2]张云勇, 陈清金, 潘松柏, 等.云计算安全关键技术分析[J].电信科学, 2010 (9) :64-69.

[3]陈丹伟, 黄秀丽, 任勋益.云计算及安全分析[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0, 20 (2) :99-102.

[4]陈珍珍.云计算及安全性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 6 (22) :6160-6162.

框架层次 篇3

虽然语文界内专家学者们在其学术研究中都会接触到一些特定的概念术语并对之进行思考从而形成某种认识理解, 有的从心理学角度, 有的从语言学角度, 有的从文化学角度, 有的从发生学角度, 还有的从哲学角度, 等等。但正因如此, 一个特定的概念术语往往会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理解阐释, 这也就给非理论研究者, 主要是一线语文教师形成某种错乱。针对某一概念术语, 脑海中不能形成一个详细的、明确的认识, 以致在教学中出现误用、错用甚至误教、错教的现象。尤其是关乎语文课程目的或价值的概念术语, 对之若没有清醒的认识, 将直接影响教师的行为选择和教学方向。就如一线教师若对“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性质”、“语文教学内容”等概念术语没有个正确明了的认识, 往往会出现把《看云识天气》《死海不死》上成地理课, 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上成生物课, 把《景泰蓝的制作》上成手工指导课, 把《巍巍中山陵》上成导游培训课, 等等, 类似案例还有很多。

从逻辑学角度来说, 每一种思想体系都是在理论与实践的汇流中运生和演进的, 而且往往是先有理论后有实践, 然后再在实践过程中去重新审视和丰富理论。若从一开始, 理论就是错乱繁复的, 那么自然也就不可能很好地指导实践, 而且之后对理论的修改审定也必然是更加的错乱。显然, 目前语文教育术语研究的尴尬窘境既拖累了语文教育理论的完善, 也不利于语文教学实践的开展。

“术语是一门学科体系是否完整规范的重要标志, 术语的精确程度、使用情况, 能清楚地反映这门学科所处的发展阶段。”[1]并且英国学者赫斯特认为, 任何一种充分发展的学科都应该具有如下两个特征:其一, 具有在性质上属于学科特有的某些中心概念;其二, 具有蕴含逻辑结构的有关概念关系网。可见术语及其体系研究对一门学科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从百余年语文教育研究整体来看, 语文教育并没有形成一套专有的、完整而又规范的学科术语体系 (“专有”主要指该术语是独属于语文教育的, “完整”主要指术语内容要尽量的全面, “规范”则是指结构尽量要合乎逻辑) 。即使有前辈们做过此类工作 (如朱绍禹主编《语文教育辞典》 (1991) 、张鸿苓主编《简明语文教育辞典》 (1992) ) , 但这些编著距今已久, 期间随着语文教育的发展演进以及思想理念的更新, 又增添了许多新的概念术语, 这些概念术语定是以上编著所不会涉及的 (如“语文素养”) 。虽然界内有很多学者已对语文教育内相关核心概念术语做了阐释, 但大多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 而且往往是基于自己的理论话语来进行表述的, 没有从一个科学规范的角度或者说是一个逻辑化的标准去界说。我们说理论指导实践, 如若我们对相关概念术语在理论认识层面就是模糊不清、语焉不详的, 那么何以保证一线语文教师对其会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就如有人说的那样, 一个“比喻”从小学教到高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是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但又因母语教育的独特性和民族性, 也就决定了语文教育术语研究这项工作不能期于他人, 只能由我国语文界的专家学者们来承担。鉴于此我们有理由去号召语文界从整体去重新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与时俱进的、符合逻辑规范并能够被大部分人所共识的学科术语体系, 这不仅具有丰富语文教育理论的意义, 方便语文教育研究者以后进行有效的学术交流与对话,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语文教育研究中那些各持己端、难以达成一致甚至悬置起来的问题, 其更能给一线语文教师最直观的专业指导, 而且也利于一些教学问题的解决和相应实践的改善。

但因语文教育体系之大、内容之丰、术语之多, 所以对其内部术语进行梳理及研究往往无从下手, 找不到方向。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合理规范的、能大致将这些概念术语囊括其中的分析框架, 这不仅有利于研究者确认自己研究的术语所处的层次或位置, 而且这样也方便更好地去梳理和界说这些概念术语。

有学者指出任何一种教育研究至少要有三个层次:“本体论———哲学基础层次, 实践论———教育原则层次, 工具论———教学方法层次。”[2]其中, 教育研究的“哲学基础层次”类似于一套理论的逻辑起点, 它是从“形而上”的角度去探索该种教育的本质或本体的, 寻求认识的是此种教育的特有目的或价值。“教育原则层次”涉及的是教育实施者在进入实践前需要识得与遵循的基本原则理念和条约规范, 是一种“以实践为目的的亚理论形态”。“教学方法层次”涉及的是教育者在具体的教育实施中或者说为了更好地贯彻前面的教育原则而所需掌握的一系列“手段、程序和组织形式等”[3]。不难看出“教育原则层次”是一个中心枢纽, 上承理论下启实践。其既要体现哲学基础原理, 又要反映教学要求与规律, 服务于教学实践。此种论述显然是在追求一个恰当的逻辑序列, 努力地在将教育研究各部分要素、环节有序地涵概到这个层次框架中。但将“实践论”与“教育原则”、“工具论”与“教学方法”对应起来以及从“本体论———实践论———工具论”的顺序演进, 总觉不太妥恰, 至少从字面意义上如若不详加解释的话挺让人费解。笼统的说, 无论是“哲学基础”还是“原则”亦或是“方法”, 三者都属于“认识论”范畴。当然, “本体论”不同于一般的“认识”, 较于其它种“认识”, 其具有“逻辑先在性”, 它是一切教育研究的理论源泉。

溯厘西方哲学发展史, 其大致经历了古代本体论哲学到近代认识论哲学再到实践论哲学的转型。“本体论哲学”主要是研究“包括人在内的世界万物的本源和本质规律”, 也就是探索“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那么对于语文教育来说, 其“本体论研究”探讨的自然是“语文是什么”或者“什么是语文”的问题。到了近代, “独立的认识论研究”逐渐从“本体论哲学研究”中抽离出来并成为了欧洲哲学的主要形态。“认识论始于反思, 是对于已有的哲学知识的反思性考察”, 其主要是研究“认识的可能性和通过认识所获得的知识的可靠性的问题。”[4]具体到语文教育研究, 也就是关于语文课程、语文教学等理论与实践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的问题。然而无论是“本体论”还是“认识论”, 其都是一种“知性思维”, 而这种思维形式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就成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对此,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 (费尔巴哈主张回归感性世界的哲学, 但“对对象、现实和感性, 只是从客体和直观的方面去理解, 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 当做实践去理解, 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5]) 和黑格尔的“辩证思维”的启发下提出了“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现实性”[6]的论断, 形成了“实践的感性活动”的思维方式, 也就是关于“实践论”的思维方式, 其主要是研究“人们有意识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的问题。“本体论”和“认识论”说到底都是一种思维形式, 而任何一种思维形式都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最终都将内在于人类历史性的实践活动之中。“语文教育研究”作为语文界人士有意识地认识与改善语文教育现实问题的实践性活动, 自然也不例外。何况“语文课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门关于“听说读写思”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总之, 基于实践的唯物主义立场,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将本体论、认识论以及实践论有机地统一起来。

“本体论是认识论的基础, 认识论在本体论的基础上展开, 并为本体论服务。”[7]而“实践论”又是在一定的“认识论”基础上展开的, 并为“本体论和认识论”服务。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实践论”, 而后又从“实践论”到“认识论”到“本体论”, 再从“认识论”到“本体论”再到“实践论’, 这不仅是一个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认识过程, 而且还是一个科学的、富有逻辑的理论研究框架程式。

基于上面的论述, 以语文教育整体为研究对象来看, 笔者认为其内部术语大致可以分划至上文的三个框架层面中。第一个层面, 即语文教育的本体论层面, 主要探讨的是语文教育的“本体存在”及其“质的规定性”, 它是语文教育术语研究的逻辑起点。主要解决的是“语文是什么”或者“什么是语文”的问题, 如“语文”、“语文课程”、“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语文课程性质”这类概念术语。第二个层面, 即是语文教育的认识论层面, 它涉及的主要是反映语文教学理念、要求、规范、原则等方面的概念术语。这类概念术语是教育实施者 (主要是一线教师) 在进入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前必需要弄清楚和搞明白的。并且这类术语往往对语文教育的实施有着指导性和规范性的作用。主要反映的是“为什么要这样”或“应该怎么样”的问题。如“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语文教学内容”、“语文知识”等概念术语。并且这类术语往往代表的是语文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知识主题, 其内部还可细分出众多具体的概念术语。第三个层面, 即是语文教育的实践论层面, 现实中它更多地体现为具体的语文教育教学活动, 涉及到的或者说可以涵概于这一层面的主要是围绕着“听说读写思”组织起来的相关概念术语。主要反映的是“师生实然或应然状态下正在做”的问题, 如“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概念术语。此处需要说明的是, 以上各层面所举术语皆是较为笼统的上位概念术语, 其下还包涵众多的“子目录”, 如“朗读”“诵读”“复读”“默读”“品读”等皆可囊括在“阅读”中, “仿写”“缩写”“扩写”“改写”等皆可囊括在“写作”中。并且语文教育的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三个层面并非彼此孤立, 而是紧密联系、交融互汇的。从语文教育的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实践论, 这不仅是一个完整有序的、螺旋上升的理性思维过程, 更是一个合宜的语文教育术语研究分析框架。并且每一层面中相关概念术语的梳理与厘定, 无疑将有助于推进语文教育的理论建构和实践完善, 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或预设语文教育的发展体势与未来走向。

尽管我国把术语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是比较迟的, 而且发展过程相对有些缓慢, 但我国却有着悠久的术语规范意识, 如先秦诸子对关于“名实”的论述:儒家的“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定而实辨”;墨家的“取实予名”;名家的“正形名”等。况且“语文”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学科 (笼统的说古代教育就是一门“大语文”教育) 之一, 不仅是过去, 即使是现在乃至将来, 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华夏民族的思维锻炼、习性养成以及以后生活、工作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和作用。所以进行语文教育术语及其体系研究既是历史性召唤, 也是现代性诉求。

参考文献

[1]陈炳哲.《毛传》、《郑笺》训诂术语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1.

[2][3]李海林.椭圆形——语文教育研究形态描述[J].语文学习, 1992 (4) .

[4]夏甄陶.关于认识的认识论研究[J].哲学动态, 1992 (2) .

[5][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58/55.

框架层次 篇4

1 构建完整系统多层次的中医药学实践教学体系

长期以来, 中医院校的实验教学多以西医学科实验为主, 中医特色的实验教学缺乏, 而且大多数实验室依附于理论课教研室, 实验内容也单纯以验证性实验和简单操作训练为主, 同时各学科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独立性, 致使实验内容重复, 规模效益不高, 形成了“小、散、少”的局面[1]。

为此我们通过实践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建设、多模块或多门课程组成的新的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组织与实施, 采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来启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不同年级的同学构建与其专业思想及知识背景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实习、教学实验、实践训练、科技活动、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活动, 融入创新思维基于实践始于问题的创新教育理念, 形成多层次的中医药学实践教学体系。将人员、实验室资源进行集中管理, 实验室与实验技术力量进行资源共享, 促进学生探索性自主设计实验, 为最终形成框架式、开放型相结合的中医特色实验教学课程提供可能。

2 整合资源, 建设金字塔框架式实践教学硬件平台

以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依据, 建成与中医药学科特色相匹配、适应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本研共享的金字塔框架式三个层次实践教学硬件平台。

(1) 通过学校基础投入方式建成的中医药基础实验教学课程实验室如:中医舌诊、中医脉诊、中药学等构成的中医药学公共基础实验平台, 对全校一二年级本科生实验教学和创新实践活动开放, 作为金字塔框架式的第一层。

(2) 由学校重点投入的中医类、针灸类、中药类3个大类学科组建共享的专业基础实验平台, 该平台在体制管理和教学运转上实现了与基础实验教学平台的有机衔接, 每一大类学科共享的平台实验课程和平台课程实验实现了硬件资源共享。

(3) 以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以及校企合作共建的方式, 以本科生专业和研究生学科实验教学共享为原则, 结合特色学科建设, 建立本科生专业和研究生学科实验教学共享硬件平台, 为三四年级本科生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践、毕业设计 (论文) 实践、创新实践以及研究生专业技能训练服务。

以上三个层次的框架式平台建设, 通过分层使用, 重点培养, 将成为教学实验室与学科实验室集成建设的典范, 与已建成的基础实验平台、专业基础实验平台和重点学科研究实验平台共同构成完整的框架式实验室体系, 为强化中医药教育的实验教学与创新实践提供理想的硬件环境。

3 注重创新, 创建基于多层次、框架式的开放型实验教学共享平台

在新世纪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中, 实现实验教学的开放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开放有利于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特别是对于传统的中医药学实践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利用开放式实验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病症探讨及治疗方案的确立, 加强学生对传统医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利用专家与学生的交互性进行答疑解惑, 培养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运用能力, 同时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能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通常是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思路、方法、步骤去做, 得出预计的实验结果。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弊端是学生始终置于被动接受训练的地位, 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思维的发挥。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实验中变被动为主动。例如可通过开设设计性探索性实验等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 自行安装调试实验仪器设备, 自行操作得出实验结果, 写出实验报告。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更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 一般应先开基础实验, 再开综合设计性实验。在开设基础性及综合性实验的基础上可开设一些探索性的实验项目供学生选修, 以拓展实验教学空间, 在实验教学中还应根据不同的实验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可应用电视录像、软件各种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等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进行教学。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与质量。实验课要由单一的课内教学向课外教学转变, 在完成正常实验教学的同时应逐步实现实验室全方位地向学生开放, 让学生多进实验室, 多动手, 勤训练, 以提高其动手能力, 熟练掌握实验技能和思维方法。

同时将以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实验开放教学等作为支撑, 建立了实验教学网站, 在高速教学局域网内实现了网络的完全交互化和多媒体化。建立虚拟的网络医院, 进一步锻炼学生的专业知识使用能力。实验教学大量引入在科学技术研究中实际应用的先进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 使现代科技进步的成果渗透到中医药实验课程内容中去, 使中医药学的实验教学更贴近科技研究前沿。引入先进的实验技术手段对丰富实验内容, 深入探究生命现象和规律, 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和创新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另外, 实验中新技术的应用, 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中医药实验的兴趣, 并对后继专业实验课的学习也很有帮助。

4 结语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如何做好传统中医药学实验教学工作, 既是提高中医药人才质量的需要, 也是高等中医药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 高等中医药院校要加强中医实验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实现实验室管理体制、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通过构建多层次、框架式、开放型中医药实验教学平台从而推动中医院校实验教学的更大发展, 以此与现代医学的发展相适应。

摘要:中医药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中医教育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对实验教学进行多层次、框架式、开放型平台建设与改革, 以此提高中医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医药实验,教学改革,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庄剑青, 韩志芬, 邹奎昌, 等.中医专业开设"医学基本技能"实验课程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2) :89-90.

[2]杜健.优化中医育人环境培养高质量的中医药人才[J].中医教育, 2003, 22 (4) :3.

[3]邓德胜, 盛均全, 周芳.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的构想[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1) :62-64.

【框架层次】推荐阅读:

评估层次07-19

文本层次07-21

货币层次05-10

问题层次05-13

预测层次05-13

策略层次05-20

主体层次05-27

层次网络06-02

能力层次06-13

专业层次06-26

上一篇:内部审计教学改革研究下一篇:风景园林的施工与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