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方法论文

2024-11-01

发声方法论文(精选12篇)

发声方法论文 篇1

所谓“冬练三九, 夏练三伏”, 没有日常的练习作功底, 没有人可以在舞台上表现得成功。几乎每一个从事歌唱事业或者学习歌唱的人都知道, 一定要用一定的时间对发声和歌唱进行练习。然而, 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在练习中要“练什么”和“怎么练”。本文就歌唱练习中“练什么” (发声技术) 和“怎么练” (练习的方法) 谈几点个人意见和看法。

首先要协调歌唱状态, 我们的人体就是一个绝妙的人体乐器, 能够演奏出美妙的歌曲。学习歌唱, 不能只注重练习方法, 更要注重歌唱的整体协调性。作为歌者只有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 才能够得到整体、统一、松驰、通畅的声音。作为演唱者或学习歌唱的人, 每天练习的目的就是寻找歌唱的最佳状态。

再者, 歌唱技术主要由身体姿势、气息、歌唱腔体、声音位置、咬字吐字技术等五个方面构成。下面主要针对每个部分进行具体地阐述。

(一) 身体姿势

正确的姿势在表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姿势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声音是否畅通、舞台姿势是否优美。正确的歌唱姿势应该是:歌唱者身体自然挺立, 两脚稍分开站稳, 两肩放松放平, 颈椎、胸椎、腰椎在一条垂直线上;全身重力均匀分布在脚上, 身体重心稍向前, 胸部舒展, 小腹微收;面部表情自然、头正、双目平视而略仰, 使自我有一种挺拔、兴奋、自信的感觉。如果在站姿上不注意, 养成一些诸如低头、伸脖子、眨眼等不良的习惯, 不仅使得歌唱姿势不雅观, 更为重要的是使得歌唱气息控制失调。

(二) 气息

有人说:“掌握了正确的歌唱呼吸, 也就基本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方法。”在歌唱中, 气息是其根本, 掌握了气息的调整, 歌唱也会变得容易。既然气息的掌握如此重要, 那么在气息当中遇到的一些个别问题可能会有哪些, 我们又该如何解决呢?

正确的吸气状态:用口鼻将气息快速吸入, 两肋向外扩展。把气吸到什么部位呢?笔者认为, 应该吸到后腰的双肾处 (只是意念和感觉) , 歌唱者的后腰部及整个腰部有明显扩张。这样一来是吸得深, 二来是使上胸部处于放松状态, 这样就有大量的气体, 供歌唱时发声使用。但在气息运用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 吸气时间掌握在开唱前的一瞬间; (2) 在用气之前, 不能主观上作出腰围的扩展状态; (3) 吸气不能有声。

正确的呼气状态:两肋有弹性也保持扩展, 使气息经过相反过程, 从口鼻呼出, 气吸进去后, 马上开口唱, 横膈膜有弹性地将气息向胸腔推进, 使胸部稍有扩张动作。此时注意: (1) 挺胸、收腹、两肋扩展; (2) 要控制气息平缓呼出。

呼吸方法的正确与否, 直接影响着音量的大小、音域的宽窄和音色的好坏等, 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 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把气息控制得平稳才能使声音饱满圆润。

(三) 歌唱腔体

声带本身发出的声音叫基音, 基音在共鸣腔内引起共振作用, 在歌唱上称为“共鸣”。

人体的共鸣主要有三大部分:头腔、口腔、胸腔。共鸣的调节, 可以让声音的色彩、音量的大小得到改变, 同时也可以促进声区的统一。

口腔共鸣, 在歌唱的发声中, 占有最重要影响的器官是口腔。在进行歌唱时, 一定要让口腔保持自然打开的状态, 微提笑肌, 自然放下下颚, 感觉到上颚有一种向上提的感觉, 整体呈现半打哈欠的状态, 下巴放松, 喉头的位置处在最低位, 竖起后咽壁。

头腔共鸣是把声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稍向后面移动一些, 把下腭放下来。同时, 软腭和小舌也随之上提, 舌根有放下一些的感觉, 这样口、鼻、咽喉之间的通道和空间就会更宽广些, 声波便沿上腭骨传递给鼻咽腔、鼻腔和渚窦, 引起声波的回荡。这样做不仅可以丰富头腔共鸣, 而且也使歌唱者发出来的声音多彩、清脆、铿锵有力。

胸腔共鸣, 在进行发声时, 自然放松下颚, 适当地张开, 呈现一种半打哈欠的状态。当获得共鸣时, 好像是把声音唱到胸部去一样。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不要有意地把声音下压, 以免咽喉部的肌肉紧张, 造成喉音的出现。

(四) 声音位置

声音的位置一般放在高位置, 即头腔位置,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面罩部分, 这种声音出来后集中、明亮、松驰且具穿透力, 获得高位置声音的办法一般采用哼鸣的方法。

哼鸣时, 首先要感觉到所有腔体已全部打开, 然后哼出高位置的声音。哼鸣的感觉是:头部的鼻窦、蝶窦、额窦都从里面撑开, 鼻根或眉心有一种向里“绷”的感觉, 舌头轻轻堵上后鼻道出口, 形成哼鸣的状态, 哼出来的声音走向是向后、向下的。在轻轻地闭上唇哼鸣时, 上下嘴唇不应感到发麻。如果感觉到发麻, 就说明声音位置不正确。另外, 检查哼鸣正确与否, 还有其他方法, 就是嘴巴是打开或是闭上或是咀嚼, 对发出来声音的音色都没有任何影响。

(五) 咬字吐字

歌唱咬字吐字训练方法很多, 本人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松中咬、动中咬、似咬非咬”。在声音松驰、通畅, 音乐线条连贯的基础上练习咬字吐字, 咬字死、吐字死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

歌唱时要求音乐线条连贯, 也就是说要求以上五个环节中每一个都不能忽视, 要紧密联系, 连贯成自然。它要求我们每天都要正确练习, 只要脑子想清楚, 正确理解, 我们一定会更好地完成歌唱。

以上是笔者从事歌唱演唱中每天练习所得经验, 愿与同行共勉。

发声方法论文 篇2

a 口大开,舌下降,嗓子用力,气流放出。

o 口半合,舌后部半升,嘴唇略圆,嗓子用力,气流放出。

e 方法同上,嘴唇不圆。

i 上下齿相对,口略闭,嘴唇篇平,舌前部上升,嗓子用力,气流放出。

u 合拢,嘴唇收缩最圆,舌后部上升,嗓子用力,气流放出。

u: 舌前部上升,和i 一样,但是口合拢,嘴唇收缩最圆。嗓子用力,气流放出。

e^ 口半开,舌前部半降,嗓子用力,气流放出。如“诶”。随i u u: 之后,构成复韵母:ie, ue。

ai 先发a 音,舌的位置稍靠前(舌尖抵下门牙背后),声音较长,较强,然后把舌向上移动,到能发接近i的音时停。

ei 先发e 音,位置向前,略高,然后把舌向前向上移动,声音较长,较强,到能发接近i 的音时停止。

ao 先发a 音,位置稍向后(舌略后缩),声音较长,较强,然后把上移动,到能发o 音时停止。

ou 先发o 音,但是嘴唇不太圆,声音较长,较强,然后把舌向上移动,到能发接近u 的音时停止。

02声母发音技巧

双唇音b 双唇紧闭,气流经口腔破唇气流而出;但不是用力送气。如“玻”字开始的发音。

p 部位方法同上,但要将气用力尽量送出。

m 鼻音。紧闭双唇,嗓子用力,气流经过鼻腔,由鼻孔透出。

唇齿音f 上门牙轻接触下嘴唇的边缘,气流从唇齿间摩擦而出。

舌尖音d 舌尖抵住门牙后的上牙床,猛把舌尖离开,气流冲出;但不是用力送气。

t 部位方法同上,但要将气流用力送出。

n 鼻音。尖抵住上门牙后的上牙床,气流经过鼻腔,由鼻孔透出。

l 舌尖抵住上门牙后的上牙床,嗓子用力,气流由舌的两边透出。

舌根音g 舌根抵住软颚,猛然离开,气流冲出;但不是用力送气。

k 部住、方法同上,但要将气流用力送出。

h 舌根接近软颚,气流从中间摩擦而出。

舌面音j 舌尖下垂,舌面前部向上隆起,贴紧硬颚前部,然后微微放松,气流从窄缝中摩擦而出;但不是用力送气。

q 部位、方法同上,但要将气流用力送出。

x 舌尖下垂,舌面前部向上隆起,接近硬颚前部,气流从窄缝中摩擦而出。

翘舌音zh 舌尖翘起抵住硬颚最前端(上牙床之后),然后微微放松,气流从窄缝中摩擦而出;但不是用力送气。

ch 部位、方法同上,但要将气流用力送出。

sh 舌尖翘起,接近硬颚最前端(上牙床之后),气流从窄缝中摩擦而出。

r 部位、方法同上,但发音时嗓子用力(浊音)。

平舌音z 舌尖向前伸,抵住上门牙背后,然后微微放松,气流从窄缝中摩擦而出;但不是用力送气。

c 部位、方法同上,但要将气流用力送出。

s 舌尖向前伸,接近上门牙背后,气流从窄缝中摩擦而出;但不是用力送气。

浅谈歌唱中科学的发声方法 篇3

歌唱中的正确姿势

歌唱时身体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务必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的最佳状态。歌唱者如果是站着唱,无论在演唱或在练习当中,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1.头部应当保持在眼睛平视的姿势上,面部表情兴奋而舒展,嘴角以下的各部分要处于非常放松的状态中。歌唱发声时,口形自然,下巴松弛且略为回收,开口演唱时要做到口形是语音母音的外形。

2.双肩、胳膊自然松垂,前胸自然挺起,放松胸肌。后背脊柱要挺拔,且略为梗直,这可以让咽腔通道更加稳定,对共鸣形成有积极作用,后颈会有微小的紧张感觉,形成“前松后紧”的姿势。

3.歌唱者站立时,两腿前后略分开,身体重心放在前脚上。演唱时,收腹提臀,找到支持深呼吸的力量。

歌唱中的呼吸

从科学角度讲,人的声音是由发声器官发生的生理现象。我国声乐艺术教育家沈湘教授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歌唱中的呼吸建立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之上,但又不同于自然呼吸。呼吸方法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歌唱发声的发音质量。

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有人使用腹式呼吸法,有人使用胸式呼吸法。在我个人的学习和教学中,体会到胸腹式呼吸是值得提倡的呼吸方法。首先,胸腹式呼吸要把气息吸得很深;其次,气息要经过肺部吸进胸腔,使胸腔底部呈扩张趋势,引起肺部空间变大,使其在借助外部大气压的压力驱使下让气息自然流入肺部。当肺部充满空气时,肺壁随着腰腹外展的横向运动力会对吸进去的气流产生反作用力后向上回升,借助这个反作用力回升的趋势而发音,便建立起歌唱的气息动力支撑点。

歌唱中的共鸣

人体共鸣器官的功能包含胸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声带发出的原始音是单纯的,共鸣给予了它们以音色、音量和响亮度。要掌握调整腔体共鸣状态的发声方法,就要弄清人体共鸣器官的共鸣作用以及腔体共鸣的调整方法,了解人体腔体的共鸣状态。

1.胸腔共鸣。胸腔共鸣不仅是低音的主要共鸣腔体,而且在整体共鸣里发挥着基础共鸣的重要作用。在我们的声乐学习中,往往忽视胸腔共鸣的重要性,从而使声乐显得单薄、肤浅。在歌唱发声时我们要确定找到自己的很低的“发声口”,不仅要把胸部当作呼吸器官来用,而且要把胸部当作共鸣腔体来用。歌唱时,不仅中、低音要用胸腔共鸣,高音区也要挂着胸腔共鸣,这样才能达到音色的统一。

2.咽腔共鸣。大家常用“打开喉咙”的办法寻找咽腔共鸣。沈湘教授指出:“‘打开喉咙’是声乐上常用的术语,‘打开喉咙’容易把前面的嗓子也打开,声门如果开的太大,声乐就容易空虚、暗淡,听起来声音靠后。有许多人犯了这个毛病。‘打开喉咙’的正确提法应该是‘打开喉腔’,不包括嗓子那部分。”咽腔共鸣体为丰富共鸣、美化歌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口腔是从咽腔通向前方的共鸣室。口咽腔越接近“圆管形”,越能为声波通过共鸣通道进入口腔创造有利条件。

4.鼻腔共鸣和头腔共鸣是密不可分的。人们把牙齿、颧骨和鼻咽协调运动而产生的艺术效果称面罩共鸣。我们练习鼻咽肌肉向上抬胀的运动调控,随着鼻咽向上抬胀和软硬腭交界处与腰腹内收向下吸的运动对抗力与腰腹部外推横膈肌向上。“回升”是相互作用力的起因,这时鼻咽腔失去了向下吸的对抗,同时鼻咽腔要完成咬字的任务,所以失去对抗力的鼻咽腔,借助抬胀消退的闭合反作用力的劲顺势咬住了字,把字和声安在高位致高集中的鼻咽腔和头腔共鸣里,这样就顺利获得了面罩共鸣。可以说获得面罩共鸣是歌唱状态正确与否的试金石。喉头是否打开稳定的问题,咬字、吐字、舌部和上下鄂的不协调运动的问题都会导致声道不畅,很难获得理想的面罩共鸣。因此我们在建立宏观运动框架链的同时,一定要精密调控形成低气息支持点的运动链;调控好形成高位置说话的运动链。只有运动链形成整体协同自动化的程度,才能提高歌唱的科学性。

歌唱是全身心都要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歌唱的科学发声方法是歌者获得美妙歌声和音乐的坚实基础。在我们不断地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对发声技巧,而且对音乐表现和情感表达等各方面都需要更深层次的学习、研究和探索。俗话说“艺无止境”、“学海无涯”,每一位歌者都要保持谦逊、务实的态度,用严谨的科学精神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才能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把自己最美妙的歌声奉献给人们,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探讨大学声乐发声技巧的练习方法 篇4

众所周知的是, 许多著名歌唱家常常可以出色完成各类声乐表演活动, 为了像前辈一样熟练掌握演唱技巧, 音乐系学生需要锻炼对音乐的感知力。与此同时学生们也要用心感悟学习声乐发生技巧的过程, 并懂得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学生的进步离不开学校教育和教师指导, 高等院校声乐的发声技巧教育主要应该注重呼吸训练法、记忆训练法、共鸣训练法、吐字训练法。以上这几种训练方法是建立在大量积累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形成的。

二、练习声乐发声技巧的四种常用方法

1、声乐发声技巧之呼吸训练法

呼吸是人类生存本能, 换言之, 任何一名歌者都能进行呼吸和气息的转换, 只是在真正歌唱的时候, 需要将正常吸气、呼气的方式转换为适合于唱歌的特殊换气方式。简言之, 就是填充一定的思想意识到歌曲的情感表达中, 并间歇性刻意的安排换气的最佳位置。一般而言, 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是声乐表演之中比较基本的转换气息方式。使用快吸慢呼与快呼慢吸的方式可以锻炼横膈膜的伸缩, 从而使得音色更圆润、底气更足。

2、声乐发声技巧之记忆训练法

由于声带存在于人体内部不易被直观的研究, 所以对声乐的学习会抽象一些, 为了让学习声乐的人能够掌握高效的练习方式并且长存于头脑之中, 学生应该自己建立起良好的记忆框架、具备识记能力, 从而能够在无论多大的场面歌唱也不会紧张忘词、大脑空白, 而这些紧张问题的实质一般是因为歌者的不自信, 或者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识记方法帮助自己稳定情绪、发挥出正常的歌唱水平。如果歌者可以系统建立起记忆框架, 并坚持长久训练, 这样由于过于慌张而形成的失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记忆的实质是“记得住”、“忆得出”。人的头脑对于一件事情的第一印象、印象的留存以及最后的回想过程, 都可能因为时间长短的改变而产生识记效果的差异。我们应该将记忆规律好好掌握, 进而科学的运用到我们自身的音乐学习之中, 这样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3、声乐发声技巧之共鸣训练法

作为一名歌者, 了解人体各共鸣腔体的作用是必要的。曾经有一则实验是实验者将若干排节拍器整齐摆好并依顺序拨乱, 开始时各个节拍器都凌乱的挥动, 但是最终, 它们会在一定时间后奇迹般的保持同一个频率摆动。这桩实验告诉我们, 共鸣的力量十分强大。如果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共鸣腔体可以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 在每一小节音乐的表述上更注重音乐美感, 那么演唱的歌曲不仅会包含丰富的感情, 且音色更为润泽、丰满、感动人心。[1]歌者应该在平时的训练之中了解并掌握各个腔体的自身特点, 不仅仅是片面的只注重某一个腔体的共鸣。否则将无法达到像某些著名歌唱家那样好的共鸣效果。

4、声乐发声技巧之吐字训练法

歌声的优劣跟歌唱者的音色好坏有一定的关系, 不过先天不足的同学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来改善这个状况。一些有口音的歌唱家在使用很小的声音唱歌的时候, 观众有的时候可能会听不清歌词的内容, 虽然歌者声情并茂、满腔热情, 但是吐字不清的弊病还是会影响到整体的演唱效果。有一些歌者比较受生活当中说话习惯的影响, 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不习惯使用正常的发声方式, 只会像自己平时说话一样吐字不清地哼唱。这样虽然颇有自身特点, 却也是不够专业的。

吐字的清晰与否, 关系到歌者的演艺事业的发展, 也决定了他可以站上怎样的舞台。为了能够在唱歌时做到字字清楚、能够被观众听懂, 在平时的训练之中, 学生应该更加注重说普通话、练习绕口令。对于自己可能演唱的歌曲要充分的熟悉, 搞懂每个字的正确发音, 在演唱练习时反复磨合不顺的歌词。这样才能做到符合标准。

三、各声乐发声技巧的综合应用

在训练的过程之中, 我们不但要做到咬文嚼字、吐字清晰, 还需要注意共鸣与呼吸换气的妥善配合。想要取得长足进步的学生, 要对自己进行高标准的要求, 在正确气息转换的基础之上, 做到灵活调节共鸣腔体的配合以及清晰的吐字, 才能呈现出不空乏的表演, 进而感动听众, 这样歌唱者才能够得到观众的赞扬与欣赏。[2]使用单一的练习方法未必能成就一位优秀的歌者, 只有综合素质高、善于熟练掌握技巧的歌者才有可能成为大师。

四、结语

如果一名歌者想要达到合乎业界标准的演唱功力, 就需要常常用功练习各种歌唱技巧, 才能使自己具备咬字清楚、记忆超群、气息稳定、能够引发完美体腔共鸣的专业素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提升个人的专业知识的素养, 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与人格修养。作为一名严格要求自己的歌者, 应该在各个方面朝着一名优秀的歌唱家看齐。相信在后天勤奋的练习与积极进取的同时, 量变终将积累为辉煌的质变。

参考文献

[1]邹丹丹:《声乐初学者的声乐发声训练》《考试周刊》, 2012, (16) :26—27。

唱歌技巧和发声方法 篇5

2、其次控制气息。气息间隙性冲击声带,就有了让声带休息的时间,所以保持的时值反而更长。

3、掌握喉部的震动感。喉部震动不是口/唇的震动。初学时可用手指轻触唇部,避免错误的摇动,抖动是束紧喉咙发声,用压力强迫咽喉肌肉抖震,这对声带的伤害很大,故练习时应以轻松自然为大原则。

4、旋律视唱练习。所谓单旋律训练,就是每个声部分开来训练,等各个声部的旋律熟悉以后再合在一起训练,这样有助于避免声部间出现旋律互跑的问题。

发声东北亚 篇6

在大连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社会各界对本届展会寄予了厚望。展会以政府主导、行业协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依托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深度拓展各项功能,力求将大连服博会打造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具时尚与潮流引领力的风向标、创新与科技带动品牌经营的倡导者、国内外服装品牌市场拓展的助推器、城市形象和文化品味的承载体。

调出国际化色彩

据组委会介绍,本届服博会展览面积为5万平方米、拥有1500个标准展位,展品包括各类服装、面辅料、服饰配件、纺织机械和高科技创意成果等。展会邀请了国内外参展企业1000余家,其中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德国、英国、丹麦、芬兰、波兰、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印度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展商占25%,大杨、桑扶兰、福山、欣万代、皮尔蒙特、一生一纱、宏洋等本地著名品牌和黑龙江、浙江、上海等地的国内企业展商占60%,纺织品和服饰配件等品类展商占15%。

为充分挖掘东北亚区域服装产业的优势潜能,推动东北亚服装产业经贸交流与合作,大连服博会首次与中国服装产业经济研究所联合举办了高层次、开放式、地缘性、有影响力的区域纺织服装产业对话论坛——“首届中国服装产业国际合作(东北亚)论坛”及其分论坛。在该论坛上,来自中、日、韩等国的纺织服装行业领导者、专家及媒体代表300余人各抒己见,共商东北亚地区服装产业的发展大计。

诸多活动撑起展会新形象

除首届中国服装产业国际合作(东北亚)论坛的主、分论坛外,本届服博会还设立了“海外买家不会告诉你的十大供应商筛选要素”、“从OEM转型ODM:服饰企业该如何起步”、“电商与供应链国际峰会”、“西班牙时尚品牌运营模式”、“穿越时空的时尚——中法名师对话”等高端论坛。

上述论坛分别邀请了法国、西班牙、韩国、日本等国的政商代表、行业学者和顶尖设计师,以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莉、国际毛皮协会亚洲区荣誉主席邓晓兰、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等业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嘉宾,共同为大连服装产业发展及产业国际合作把脉。

在本届服博会期间,组委会还力邀海内外著名品牌和设计师,举办了西班牙知名设计师2015时尚发布会、第23届中国真维斯杯休闲装设计大赛、波兰COCCODRILLO新品发布会、2014中国大连·首届大学生时装模特邀请赛、2014/2015秋冬皮草时尚发布会、韩国顶级设计师2015新品发布会等高规格的时装展演及流行趋势发布活动,力求将大连服博会打造成东北亚地区服装产业中最具时尚气质和最受业界关注的展示平台。

展现科技的变革力量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第一服装纺织品消费大国和出口大国,但大多数服装企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生产设备和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所以,本届服博会首次设置了科技体验馆和机械设备展区。

在展会期间,美国胜家工业、日本森本、重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派吉姆、东莞至成、大连西戈科技等近三十家国内外纺织服装设备生产和科技研发企业,现场展示了在服装产业领域的国际最新科技创意成果,使参展企业和专业观众能够亲身感受高新技术在服装生产领域的开发应用,直观体验服装产业在席卷全球的科技创新大潮中所面临的巨大变革和产业升级带来的冲击。

搭桥梁 天堑变通途

为着力提升展会的贸易性和实效性,大连服博会组委会与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环球资源采购网、格莱美文化发展公司等联合打造的系列交易会主要包括:2014(全国)服装品牌企业与采购商对接会、西班牙参展商与东北地区品牌代理商对接会、德国参展商与东北地区品牌代理商对接会、毛皮行业采购对接会、环球资源全球买家专场采购会、面辅料配饰企业与采购商(全国)对接会、韩国设计师与代理商及贸易商对接会等七大贸易对接会。

发声方法论文 篇7

一、播音发声训练需要加强的几个方面

(一)扩大音域

人们平常说话基本处于自如声区,在这个区域内,我们说话不吃力,控制起来比较容易。但是作为播音员或主持人,我们会播报各种稿件,而有的稿件需要我们用更宽的音域播报,如果经常用声嘶力竭的状态播报,不仅自己难受,观众也会感觉刺耳,所以我们要适度扩大音域。

(二)声音的响度

每个人说话的响度都不同,作为播音员或主持人,当我们在演播室主持的时候,一般来说影响不是很大。但是当我们面临比较嘈杂的环境,比如新闻现场的出镜播音,或者大型演出的主持时,就需要声音的响度和亮度足够,否则会影响传播的效果。

(三)字音的清晰度

在节目中,要求播音员或主持人的声音要吐字清晰,声音充满感染力。如果吐字不清,就会影响受众接收信息的传递。

二、播音发声训练的基本方法

白龙老师在《播音发声技巧》中,指出播音发声的“声”是指规范化、艺术化的有声语言。播音员或主持人在使用有声语言时,应该掌握有声语言发声技巧。在我们每天的练声训练中,要遵循由低到高,由弱到强的原则,逐渐加强练习的力度。不要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就用力过猛。特别是早上练声,我们身体的苏醒需要一个过程,嗓音达到最佳状态也需要循序渐进。具体来说,播音发声训练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一)掌握胸腹联合呼吸方式

气息是人们的发声动力。气息是否到位也会影响人们声音的稳定性,所以要把气息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很多学生在学习初期,都不能很好掌握科学的呼吸方式,使用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的比较多。而播音主持实践中,只有掌握胸腹联合呼吸方式才能获得足够的发声动力,满足播音工作的需要。胸腹联合呼吸方式要求我们吸气要深入,而且丹田要有合适的控制。在练习中,可以通过慢吸快呼、快吸慢呼的练习,找到丹田控制的感觉。然后再通过一些绕口令来练习扩大吸气量。补气的方法也要熟练掌握,很多时候换气的时机并不好找,需要进行临时补气,所以“偷气”“抢气”“就气”这几种补气的方法要灵活运用。

(二)加强唇舌力量的训练

可以通过口部操来练习,口部操包括唇的运动和舌的运动。具体有双唇打响、绕唇、撇唇、顶舌、绕舌、捣舌等多种训练方法。唇舌的训练可以通过练习绕口令,来加强其力度和灵活性。

(三)掌握获得声音弹性的方法

声音高低、快慢、强弱的变化,就是声音弹性的体现。声音弹性是增强有声语言魅力的重要方法。只有加强对比,才能更好地体现语言的层次和张力。在练习的时候,要注意情声气结合,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在练声的时候,可以练习一些包含多种对比和变化的诗歌或者影视剧台词。

(四)掌握正确的共鸣方式

播音发声的共鸣方式是以口腔共鸣为主,胸腔共鸣为基础。所以我们共鸣的训练主要是加强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口腔共鸣的调节主要通过提颧肌、打牙关、挺软腭、松下巴以及声挂硬腭的方法来加强。在练习的时候,可以练习一些含有韵母a的词语和打开口腔的短文,比如把歌词《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大声朗读出来。胸腔共鸣的调节,可以发一些夸张的上声,也可以结合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变化,找到胸部支点的感觉,加强胸腔共鸣。

三、播音发声训练中常见的问题及矫正方法

在播音发声训练中,由于有些学生认识不到位和练习方法的偏差,经常会出现许多问题。客服这些问题的过程,也是我们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自己发声能力的过程。

(一)虚声过多

1.主要表现:声音不实在,有些无力,没有足够的亮度和响度。

2.矫正方法:虚声过多的学生,要注意锻炼唇舌的力度,练习一些响亮实在的词语和绕口令,如“百步穿杨”“中国伟大”等力度较大的词组,以及绕口令《八百标兵》《白庙和白猫》等。新闻播音当中,基本以实声为主,一般不出现虚声,而且换气声不要太大。

(二)声音过于靠后

1.主要表现:声音沉重,不明亮。发声过程中也容易疲劳和不适。

2.矫正方法:注意“两头紧中间松”,口腔和小腹加强控制,喉部保持松弛。舌根要灵活,不要太生硬。注意与口腔共鸣的调节方法相结合。

(三)鼻音偏重

1.主要表现:声音暗淡,不响亮,影响语言的清晰度。

2.矫正方法:注意软腭挺起,牙关打开,减少过多的气流经过鼻腔。克服口腔、双唇的无力状态,保持积极的播音状态,不可过于懒散。

(四)声音分散

1.主要表现:声音不集中,不饱满,冲击力不强。

2.矫正方法:在发声的时候注意嘴唇中间三分之一部分用力,力量不可过于分散。注意气流冲击硬腭前端,也就是我们说的声挂硬腭,使声音更集中,更有冲击力。

(五)缺乏弹性

1.主要表现:声音缺乏变化,没有抑扬顿挫的对比。

2.矫正方法:加强对比训练,包括高与低,快与慢的对比训练等。高与低的训练,可以练习声音的爬高与降低。比如“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这句话,可以先逐渐升高地说,然后再逐级下降地说,体会声音的高低变化,丰富声音的层次。快与慢的训练,可以用不同速度来说一句话。比如“班干部不管班干部”这句话,可以分别用快速和慢速来练习,体会快与慢的变化。声音弹性的获得还需要情感的支撑,加强情声气结合。

三、结语

发声能力的拓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河南著名豫剧大师马金凤在接受央视《艺术人生》采访时称,自己小时候练声都是在太阳出来以前进行,每天凌晨三点开始练习,坚持了三年,才有了后来扎实的嗓音基础。我们现在进行播音发声训练,虽然不用像老艺术家那样刻苦,但这种执着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因为热爱,很多同学选择了播音主持专业。但仅有热爱是不够的,在播音发声训练中,只有刻苦训练,坚持不懈,才能更好地驾驭自己的声音,做一个合格的媒体语言传播者。

参考文献

[1]白龙.播音发声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225.

[2]徐恒.播音发声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136.

发声方法论文 篇8

教师更需要拥好听的嗓音。科学的发声方法, 并不是歌唱者和播音员的专利, 应该将好的方法推广开来, 让大众所享用, 尤其是以嗓音为职业工具的教师, 更应该及早的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既省力又具亲和力的效果。据统计分析, 全国各种非专业学校到目前为止, 没有真正关注到这一群体的嗓音健康问题[2]。我们应该及早的重视起这一现象, 改善并提高自己的嗓音条件及质量, 改变不利因素, 塑造出具有特点的声音造型, 使声音具持久性。那么好听的音色造型怎样才能获得?我认为音色造型技术的获得, 主要靠实践运用合理的发声练习, 并通过不间断的训练得以巩固;再通过对咬字、吐字、音准、朗诵, 多讲多练等得以提高表达能力。但如果能在理论上认识和把握变化音色的技巧及各种关系, 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多讲多练”效率就大不一样了。因此, 我们很有必要来探讨声音的共鸣位置、用力方法、气息力度诸方面运用之间的关系, 靠前与靠后、高位置与低位置、上腔共鸣与下腔共鸣、发声用力的横竖、松紧、气息力度的强弱、大小, 由此种种而产生的明暗、刚柔、虚实、浓淡的声音色彩, 以及各种声音色彩所呈现的个性特征和大致适应范围等等。

一、声音一定要有气息的支持

好的声音都要先联系气息, 没有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一切都无从谈起。首先, 要了解人体的呼吸器管 (又叫呼吸管道) , 具体包括鼻、咽、喉、口、气管、支气管和肺;另外要懂得吸气的原理, 呼吸的正确与否, 是决定声音好坏的关键, 吸气不足, 声音就黯淡无光;用气过猛, 又损害声带且嗓音重。一般是单纯的胸式呼吸法, 声音虚而不实, 没有底气。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最为合理:身体要站正, 体会打哈欠的感觉, 口鼻同时张开吸进气息, 使得喉咙打开、下降达到稳定, 身体各处都要舒展, 尤其腰间要向外扩张, 并始终保持开的感觉。这种方法主要利用胸腔呼吸, 肺的扩张, 使横隔膜下降, 腰间扩张, 小腹微微内收有对抗;说话或歌唱时始终保持吸气, 胸腔打开的感觉, 在中声区做一些必要的发声练习。例如:数枣:“出东门, 过大桥, 大桥底下一树枣, 青的多, 红的少, 一个枣, 两个枣……”一直数下去, 练习到数50个轻松自如, 中间不能换气, 多次练习, 掌握气息的正确运用。

二、声音位置的确立

声乐教育家邹文琴教授在教学中经常提到:“声音是有位置的, 哼鸣的位置就是歌唱的位置;也就是在哼鸣的位置上说话”。这种哼的感觉容易达到高和靠前, 明亮, 集中的效果, 也称上腔共鸣位置[3]。一定要重视哼鸣训练:先开喉吸气使喉位稳定, 吸开的同时哼通鼻道, 让人上下唇自然闭合, 口腔内要打开, 好像闭口打哈欠的感觉, 感觉声音向高位, 额窦, 鼻窦出扩展, 但切勿把声音堵塞在鼻腔里, 否则会发出鼻音, 检测哼鸣正确与否, 要在哼的过程中张嘴闭嘴, 听到的声音在同一位置上就是对的, 腰间用气在眉心出声。用哼鸣“m”带出a母音, o, i, u等母音的训练, 逐步巩固母音练习后, 在位置不变的情况下, 开始朗读一些易于练习的诗, 词等好的作品, 为确立正确的声音位置打好基础。

三、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

人体的共鸣腔有:胸腔, 喉咽腔, 口, 鼻, 头腔共鸣在上腭以上, 不能调节大小, 胸腔也是固定的, 而口腔在中间可以调节大小, 所以, 想要有高质量的声音, 音色就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利于口腔肌肉灵活打开的练习。抬头张嘴:训练牙关的打开, 下巴, 舌头的放松;哈欠张嘴:训练软腭的上举, 扩张:惊吓张嘴:训练口腔的活动能力, 灵活开合。三种练习方法结合在一起训练, 可大幅度的活动口腔, 喉的肌肉, 松开牙关, 抬高软腭, 收紧小舌头, 扩充呼吸通道、这对获得良好的口咽腔共鸣, 加强字音的圆润或通畅是很帮助。舌头的“舔、顶”训练舌肌的弹性力量, 想象舌头紧了、尖了、硬了、薄了, “伸”是训练舌肌的放松够力, 舌头放松了, 软了、轻了、长了, 能够灵活运用舌头, 该用力就用力, 该放松就放松, 这样的训练, 能使字音清晰, 声音圆润。喷发唇阻音“be”读完后, 嘴放松。弹法舌阻音:“de”弹完舌头立刻放松。后面两个喷弹练习不是练声, 而是练习发声习惯, 某种程度上练习发声习惯, 远远比单纯练声音更重要, 如果发声习惯养成不好, 压力越久, 就会使不良习惯巩固下来, 运用正确的发声习惯, 平时的口腔活动操也等于练声, 不够追求音量要轻巧, 集中和点到即止的放松动作, 每发出一个音时都要收紧唇舌肌, 养成良好的放松动作, 说话或唱歌就容易达到既连贯流畅又颗粒饱满的声音。

总之, 在教学中教师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 经常在中声区适当的练练声, 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使嗓音具持久性, 改变不利因素, 养成运用高位置、放松的声音习惯, 在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使嗓子有耐久性和穿透力, 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参考文献

[1]彭莉佳, 发声常识与嗓音保健.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9.

[2]沈悦, 中国歌坛三种唱法的文化解读[J].《音乐创作》, 2012.

发声方法论文 篇9

人体这件乐器是感知乐器,每人一件,件件不同。而科学地运用声音,使之优美动听是主要的。为什么有人声音优美动听,而有些人唱的歌使人难以入耳。人人开口能唱,个中门道不同。门道者,方法也。凡属正常人的发声器官,都是靠肺呼吸,靠喉咙中的两片声带发声和靠咽喉、鼻腔等产生泛音共鸣。而后才能形成歌唱。因此,唱歌的门道,正确的发声方法及面罩共鸣是歌唱者的基础。首先浅谈一下歌唱发声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的发声方法

(一)关于使劲的问题

唱歌所使的劲,完全是靠人的“意念”来指挥的。指挥这些与歌唱有关的肌肉群:发声肌肉群、咬字肌肉群和共鸣肌肉群。因为在这些肌肉群中有的是随意肌,如二腹肌前腹是可以随意指挥它活动的,但二腹肌后腹,则属于不随意肌,不经过训练你的意识便无法指挥其行动。歌唱时正好先要让二腹肌后腹使劲拉紧,同时让二腹肌前腹放松。主要方法是后脖子一梗,二腹肌后腹便可以拉紧,同时放松二腹肌前肌,才能达到正确的喉部肌肉群的歌唱状态要求。

(二)发声前正确的准备动作

发声方法是要学会指挥那些与歌唱有关的肌肉群,能为正确的发声而进行合理的紧张与松弛的运动。正确的发声状态必须贯穿于整个歌唱的始终,请注意:这一套动作只是在吸气的时间内便要求全部完成,总共不到两秒钟,这一切全要靠意念来完成。具体如下:

(1)吸气便把上腭提起(指软腭);(2)下巴放松(指二腹肌前腹,即颌部);(3)喉结站定(指相对稳定,而不是固定);(4)脖子拉紧(指拉紧二腹肌后腹);(5)吸气时用胸腹式混合呼吸(肺部与肚子略鼓起);(6)注意吸气要“三分保持”,即指一个人若能吸进十分气,只要吸进十分之三就可以,关键在于“保持”二字。

到此发音前的准备动作就已完成了。在歌唱过程中,保持状态要到整个乐句发音结束后才能“撤退”。乐曲未完,状态只可加强,不可懈劲,否则就会马上失去声音位置。发声前的准备动作做好后,便开始发音。歌唱发音是要使劲的,要求歌唱绝对放松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保持发音的基本状态不变。发音也必然要拉紧声带,拉紧声带的歌唱是符和发音卫生原理的。正确的发声,气流的冲击点绝不能放在声带上。在意念中“劲”应该往共鸣腔上使,让气息(声流)冲击点直接打在小舌头后面的软腭上,共鸣腔才是做功点。

二、面罩共鸣

面罩共鸣就是指歌者演唱时的一种感觉,是一种高位置的演唱方法。“面罩”顾名思义,其部位在面部。其中包括上口盖上面的所有腔体如鼻窦、额窦、上额窦及上额骨等。凡是歌唱方法正确的歌者,尤其是高音演唱时,歌者会感到“面罩”部分有一种轻微振动的感觉,当歌唱者获得了充分的面罩共鸣后,就会感到在前额与门齿以及两颧骨之间,似乎会有一个罩在哇哇响,首先是搁在面罩里面的声音,就会出现一种频率很高的泛音,统称之为面罩上的“颤动感”。这种高泛音的声音放声高歌时,会给人以舒展的感觉,轻声低吟时,又给人以温柔的感觉,收放自如。面罩共鸣要求在高、中、低三个声区唱任何一个字和任何一个音时,都要把声音的共鸣焦点集中在面罩共鸣中,这种声音具有强烈的致远性和穿透力。充分地利用面罩共鸣,就可以节省嗓音,利用共鸣来歌唱,并以此来增强声音的持久力,永葆嗓音的青春。

那么,怎样获得面罩共鸣呢,首先要找到“声门适度感”。声门适度感是指歌唱发声时声带的闭合。声带闭得太紧,气息就不畅通,声音色彩就不美了;反之,如果声带闭合无力,声门就会漏气,声音会空洞无力。观察自己的“声门”是否适度,可以从两个感觉上检查:一是从内在肌肉运动感觉上看自己的嗓子周围和下巴是否都很松弛,没有任何多余的劲;二是靠“听觉”,听自己的声音是否透明、清澈、连贯流畅、优美动听。其次,要多做“哼鸣”练习。要想得到声音的高位置获得面罩共鸣,最好多做哼鸣练习。“哼鸣”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作。在意大利有个说法:你能哼到哪里,就能唱到哪里。歌唱中的哼鸣和生活中的哼鸣在原则上没有什么不同。歌唱中的哼鸣要求喉咙打开,而且要把“哼”的感觉贴在叹气的深呼吸支持上,哼的感觉如果对头,带出来的声音就比较通畅,位置也高。哼鸣方法如果不对,带出来的声音则又紧又僵。检查哼鸣方法正确与否,通常采用以下办法:在哼鸣时,看嘴巴能否自由动作而又影响发声,如张着嘴哼和闭嘴哼一个样,音色不变时,就说明方法基本正确。哼鸣练习最好放在每次练声的前面做,一般先在中声区,然后逐渐向上下两头扩展。再次,模仿小声哭泣的感觉能够帮助体会面罩共鸣。比如在痛苦或呜咽的时候音色会发声变化,变宽、变暗了,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在无意之中自然的打开了喉咙,整个咽部处于一种比较激动的扩张状态,声带因此也变薄了,喉结的位置也比较低。当然,我们歌唱时,要根据歌曲的内容来决定我们的情绪和情感,而不能老带哭腔,我们借鉴的只是此时的发声状态而已。

发声方法论文 篇10

一、张口练习

此练习的雏形来自于林俊卿先生提出的“用抬头方法张口”, 适合声乐初学者。步骤如下:

(一) 放松下巴

上半身站定, 口微闭, 舌放松, 双手扶住放松的下巴, 两手食指放在下巴正面处, 拇指轻按下巴底部, 单凭手的力量按压下巴, 使嘴开合, 下巴不得主动发力, 拇指随时检测按压部位是否用力, 使下巴的运动逐渐脱离主动的状态。

(二) 固定下巴抬头

在第一步骤的基础之上, 后颈发力, 抬头看天空, 此时后颈肌肉保持收缩, 在此姿态上用手进行下巴的开合运动。

(三) 张大口

当实现了能用手自如控制下巴的状态之后, 可让下巴保持不动且放松, 用头后上部及后颈的力量将头抬起, 口自然向上张大, 总结出一条口诀就是:“前松后紧想抬头”。

二、按压下巴发声练习

此练习可视为张口练习的升级版, 适合对有一定歌唱发声基础的人进行训练, 步骤如下:

(一) 将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做成圆环状, 食指第二关节抵住放松的下巴, 轻轻下压, 缓缓松开拇指, 用拇指关节抵住胸前, 两指成字母“C”状, 此刻尽量松开下巴和舌根, 我们会发现此姿态张口很难, 须用头颈后部的力量带动口盖慢慢张开, 此动作每天进行百次以上, 假以时日, 待张口时上口盖能占主导地位, 便可按步骤往下进行练习。

(二) 去掉食指的下压动作, 松开下巴。双手扶住下巴, 用拇指轻轻按压下巴底部的肌肉, 目的是检查其是否放松, 下巴保持不动, 眼睛向上看, 后颈肌肉稍用力以带动口盖张开, 动作必须要放慢, 时刻留心下巴和舌根肌肉是否放松。如果做得正确, 会感受到一股微小的力量将舌根向口外推出, 每天重复此练习200 遍以上。

(三) 发声时下巴及舌部的肌肉 (舌骨上肌群前部肌肉) 不参与, 而且不能说任何字音, 张开口盖后仅让气流冲击一下声带, 待声带振动发声, 已与下巴、舌根肌肉无关, 便可用此法稍微低头发声, 仍然不能想着发任何字音, 更多的像是“叫唤”而非“讲话”或“唱歌”, 这是在脱离下巴和舌头的姿态下张口自然发出的介于母音“e”和“a”之间的音节, 要感觉气流从腰部往上冲击声带, 发出的声音直冲上头顶且非常响亮, 该练习所发的声响是结合了咽道共鸣的声音 (类似于婴儿啼哭) , 长期练习能使发声动作脱离下巴、舌头和颈部相关肌肉, 达到科学发声的目的。

三、嚇气练习

此练习是结合呼吸的喉外肌训练。

(一) 练习时左手食指与拇指放于舌甲间隙处, 右手放于腹部, 张口向内迅速“嚇气”, 舌部放松, 舌骨不得下降, 甲状骨向下运动, 舌甲间隙加宽。吸气时放松颈部, 舌骨下肌群不得明显收缩, 腹部隆起, 要感觉气只是经过颈部直达腰腹部。呼气的动作要依靠腰腹部来完成, 颈部不能参与。两手的作用仅为检查各部位状态, 为各部分自主调节提供参照, 不得刻意加劲。

(二) 待上一步骤的感觉成型之后, 可将双手手背置于颈部两侧 (其作用仅为检查, 为调节肌肉状态提供参照, 不得用力按压) 进行“嚇气”, 练习时颈部肌肉一定要放松。

(三) 待舌甲间隙情况及颈部肌肉状态达到要求后, 可结合发声进行训练, 但要在低声区找到发声时舌甲间隙自动保持距离的感觉后 (喉咙有效打开) , 才能逐渐向高声区过度。

文中所陈述的三种训练方法要因人而异, 可按步骤全部练习, 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一两项进行训练, 并持之以恒。

摘要:喉外肌状态与歌唱发声有着密切的关联, 对特定的肌肉进行训练, 让利于发声的肌肉着力并逐渐强大, 让不利于发声的肌肉放松, 可以使歌唱的发声能力大大提高, 让发声训练事半功倍。笔者依据嗓音科学原理并结合实践总结出几组训练方式, 希望能为广大的声乐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喉外肌,歌唱发声,张口练习,嚇气练习,舌甲间隙

参考文献

[1]黄永旺.实用临床嗓音医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12.6-9.

[2]韩德明, Robert T.Sataloff, 徐文.嗓音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16.

[3][英]梅里贝斯.邦奇.歌唱动力学[M].韩丽艳, 蒋世雄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0.88.

公知的发声 篇11

1.《锵锵三人行·文化圈》

主持:窦文涛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锵锵三人行》是凤凰卫视出品的谈话类节目,由主持人窦文涛与两岸三地传媒界之精英名嘴,一起针对每日热门新闻事件进行研究,并各抒己见,达至融汇信息传播,制造乐趣与辨析事理三大元素于一身的目的。这档收视率颇高的节目汇集了许多来自方方面面风趣、幽默的段子,节目容纳不了的,被收集成册,便有了这个系列的书。

推荐理由:王蒙、陈丹青、王朔、刘震云、张承志、白先勇、傅佩荣等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在本书中是中国文化圈里的文化人最真实的一次展示,甚而一些文化圈的八卦都有,趣雅十足。

2.《我所理解的生活》

作者:韩寒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在《我所理解的生活》中,韩寒讨论民主自由、针砭时弊,谈及感情、家庭、偶像,分享个人成长经历,诚恳地剖析自己。第一次向读者展示了生活中最真实的韩寒。

推荐理由:韩寒作为80年代青春文学的领军人物之一,本书的角度不是学术的,也不是社会观察家的角度,而是一个作家充满人文关怀的描述。且本书收录了著名的“韩三篇”,即被广泛讨论的“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值得一看。

3.《时代的稻草人》

作者:许知远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批判语调揭露这个体制和时代的缺失,并把中国放到百年转型历史和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中,将“中国大趋势”、“货币战争”背后的生意经凸显出来。作者的批判包含着对自我的内省,体现一个作家内在的思想成熟。

推荐理由:以“批评”作为全书主线,在整个时代沉迷于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时,一个批评的声音带来全新看待时代的角度,对精英与知识分子的批判是本书的一大看点。

4.《观念的水位》

作者:刘瑜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收录了刘瑜近年来的专栏和随笔集,主要是给《新世纪》、《南方周末》、《新周刊》等杂志的政治时评专栏,最后一部分则是一些更个体化的杂论。本书相较其它作品,更多地关注东亚、中东欧、南美洲以及非洲国家的政治与民主化,这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参差不齐,很多情况与现今中国有较强的可比性,非常生动。

推荐理由:作者作为国内公共领域最重要的声音之一,深厚的专业素养以幽默而犀利的文字呈现,进言种种社会问题,博学而公正,不同的读者都能在本书中得到思想、语言、视野上的升华。

5.

《共同的底线》

作者:秦晖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从“主义”、“文化”与“部门”的分析中,结合我们特定的“问题”来论证持守底线的意义。“共同的底线”并不是调和折中。作者不反对调和折中,切既不反对自由主义也不反对社会民主主义一样,“底线”才是最重要的。

推荐理由:这本书属于学术著作级别,作为一名思想家,作者在充盈的理性之下,几乎看不到任何常见于广场政治或泛滥于网络中的那些号召与呼吁。在一个激烈变化的时代,理性而专业的文字能起到中流砥柱般的作用。

6.《全世界人民都知道》

作者:李承鹏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中国第一博客李承鹏首部杂文集,也是他自己非常珍视的最具穿透力的文字集结。为尊严写作,智力的尊严、记忆的尊严、亲情的尊严、表达的尊严以及生育的尊严。

推荐理由:人人都会调侃中国足球,要调侃得文采飞扬、专业而幽默却不是一件容易事。转型到后期写社会评论类文字曾被封杀七次。虽说评论时事不宜带入感情,但李承鹏式的批评和反省充满情感,具有穿透力。

发声方法论文 篇12

一、合理运用科学发声方法,提高演唱水平

声乐演唱艺术作为世界艺术之林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们。随着时代的发展,声乐演唱艺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由于声乐演唱的歌曲种类丰富,这对于演唱者自身能力的要求较高,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就理论角度而言,声乐演唱科学发声方法要求演唱者具有明亮圆润、富有金属性等特点的音色,而这些都是通过科学的发声方法才能够获得的,因此科学发声方法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发声方法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歌唱训练的过程中,放松心态是演唱好坏的重要因素,若演唱者不重视发声方法与心态,不能正确地运用发声方法或者处于紧张的状态,将直接影响演唱者的发声效果,因此演唱者要在一定的科学的方法下进行演唱。声乐演唱的成功是建立在科学发声方法的基础上的,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发声方法对于声乐演唱就好比工具之于工作的成效,有了完善的工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演唱效果。只有在科学指导的基础上进行声乐演唱,才能更好地将声音发出来,提高演唱水平。

二、灵活运用声音,创造出美妙的声乐

在声乐演唱学习中,一方面要进行一些基础练习,另外还要进行中声部的练习。中声部练习作为声乐演唱的基础,对于演唱者演唱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进而还要增加对中声区的练习力度,在练习的过程中,从低音量开始,在夯实基础后,慢慢向较高的音域发展。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定不能急于求成,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慢慢提升自身的音量。声乐演唱练习是一个漫长持久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演唱水平,另外还需要保护好自身的声带,而采取科学发声方法就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

中声区练习时不要刻意追求音量,而是要灵活运用声音,演唱出美妙的音色,给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简单地说,演唱者在演唱中音时,要深呼吸,使声音富有弹性,将喉头固定在水平位上,将声音尽量外送,但是要保持音高在同一位置上。在声乐学习中,常常将声音比喻为串珍珠,强调的就是音要在同一水平上,要保持声音的连续性。综上所述,掌握科学的中声部发声方法,不仅能够保护声带,还能发出更加美妙的音色,更好地诠释声乐演唱作品。

三、演唱自然,提升演唱美感

高音往往用来表达作品的高潮部分,具有激发欣赏者情绪的效果,是声乐发声方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掌握了高音发声方法,能够赋予整个演唱过程更好的效果。实践中,演唱者应随着声音高低进行调整,同时小舌头提起,如打哈欠般吸住气,促使喉咙能够处于开放的状态,同时喉头向下调整,保持在吸气的状态。高声部是声乐演唱的重难点,视个体差异,不同的人高声部发声方法会有些许不同。

声乐演唱作为一项高级神经系统活动,演唱者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到演唱质量。因此在演唱时,演唱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在高音区时用尽全力,而是要放松身心,将演唱低音时的状态用在高音学习阶段,找到叹气真实感觉后,将音高提上来,在此基础上发出来的声音就不会让人感到僵硬,才能将歌曲的内涵表达出来。

四、结论

音乐作为世界上的通用语言,是人们交流的重要载体。随着人们对艺术文化建设的重视,他们逐渐意识到了科学发声方法在提高演唱水平、缓解声带压力等方面的重要性,开始认真调整和优化演唱者的发声方法,以培养更多专业的声乐演唱者,推进我国声乐演唱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其更好地走向世界。

摘要:声乐演唱既是音乐学习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一门艺术。美妙的歌声都是经过长久艰苦的训练才能做到的,在这当中,发声方法是声乐演唱最重要的部分,是其他乐器所无法替代的。下文,笔者将结合声乐演唱中的发声方法,深入探究科学发声方法对声乐演唱的重要性。

关键词:科学发声方法,声乐演唱,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韩刘.谈声乐演唱中的发声练习[J].大舞台,2014,(10):205-206.

[2]贺苗苗.高校声乐演唱的技巧与诀窍——评《唱歌的技巧与诀窍》[J].中国教育学刊,2015,(08):129.

[3]王亚莉.如何在声乐演唱中科学使用发声方法——评《科学练声:提高嗓音的表现力感染力(第二版)》[J].中国教育学刊,2015,(08):130.

[4]高歌.试论科学发声方法在通俗演唱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1):69.

上一篇:辅导员自身素质下一篇:博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