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模式(共12篇)
博弈模式 篇1
一、雇佣关系中的企业与员工的博弈
1. 企业与员工之间的非合作博弈
在科斯看来, 企业实质上就是一个长期雇佣契约。Alchian Woodward于1988年也指出, 企业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团队生产或长期契约的集合, 而企业的团队本质又表现为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之间的长期依赖。
雇主与雇员签订的契约内容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条件、职业保障、契约期限。如果雇佣契约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以及在交易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意外事件, 使整个契约可以约束当事人完成特定任务的几乎所有行为, 那么, 雇主和雇员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完备的契约。然而,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 一些因素 (如双方的有限理性、衡量绩效的困难、信息不对称) 阻碍了雇主与雇员之间制定一个完备的契约。因此, 雇主与雇员之间就形成了一个非合作博弈, 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所承诺的责任和行动会采取毁约的行为, 从而产生冲突。非合作博弈强调的是个人理性及个人最优决策, 其结果可能是有效率的, 也可能是无效率的, 但根据博弈理论, 冲突最终应达到一个均衡点。
2. 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合作博弈
根据对策论里关于重复博弈的分析, 欺骗行为在重复交易的环境里将受到惩罚, 很难有利可图, 而合作将得到报答。因此, 合作博弈有利于解决“偷懒”或背叛行为, 雇主与雇员冲突解决的关键在于个人是否愿意选择合作。
(1) 合作博弈的有利之处
(1) 有利于解决合作对手的“信息隐匿”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雇主与雇员的矛盾, 必须尽力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 增大信息的供给。雇主与雇员在一段时间博弈关系的重复推进中, 任何一方通过各种途径暴露出来的信息会越来越多, 进而使任何一方隐匿信息的成本越来越高, 这样, 从观察、判断到了解对方行为的真实动机也就变得越来越容易。
(2) 有利于约束双方的现期行为。合作博弈是建立在重复博弈形成的“长期关系”基础上的, 使得任何一方运用报复性策略来惩罚背叛者变得可信和可行。在动态重复博弈中, 个人的任何一种行为都会得到一种回报, 通过这种未来的回报约束个人的现期行为, 这就成为长期关系形成的一种有效的约束力。
(2) 雇员与雇主的合作动机及合作实现机制
合作动机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 追求目标的一致性, 正因为雇员与雇主在目标追求上的一致性, 雇佣双方应采取合作的态度;第二, 合作收益与成本的预期。只有当双方合作的成本小于退出成本时, 人们才可能会选择合作;当双方合作的成本大于退出成本时, 人们就会选择退出。
在非合作博弈的“囚徒困境”中, 由于双方合作的收益大于背叛的收益, 所以, 双方都会有合作动机。但是, 当一方选择合作时, 对方可能选择背叛, 其结果是选择合作的一方不如选择背叛更为有利。因此, 需要有合作的实现机制。
二、基于博弈的企业长期雇佣模式选择
1. 核心型员工
核心型员工与企业的博弈特点在于, 他们掌握着企业的关键资源, 给企业所带来的战略性收益远远超出雇佣和开发他们的管理成本, 同时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同时, 核心型员工仍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并不会锁定在企业。
对于企业而言, 对这类员工应进行大量投资, 同时, 为减少交易费用, 组织应采取内部化开发战略, 进行长期的内部开发和内部雇佣, 激励他们创新。
2. 必备型员工
必备型员工与企业的博弈特点在于, 他们具有企业所需要的专用技能但其相对价值偏低。组织因为专用性创造的价值而不愿解聘这部分员工, 员工因为专用性“套牢”问题而不愿跳槽, 从而成为组织的必备型人力资本。
对于企业来说, 对必备型员工最好的雇佣策略就是基于员工与企业长期雇佣关系中的相互了解的基础上达成长期雇佣的模式。
3. 辅助型员工
辅助型员工与企业的博弈特点在于, 他们拥有通用的技能, 具有有限的战略价值。这类辅助型人力资本自愿离职意向大;由自身学习能力差而产生的辅助型人力资本, 将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的需要, 也会越来越来不适应其他组织的需要。
组织一般会通过合同用工的形式进行短期或兼职形式的雇佣, 构成和约性的雇佣模式。雇佣模式一般集中在操作性的岗位上面, 另外, 如今越来越多的组织将行政性或低层次的工作外包说明了这种雇佣模式也是雇佣发展的一种趋势。
4. 关注型员工
关注型人力资本与企业的博弈特点在于, 虽然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可以创造大量的顾客价值, 但是企业专用性程度较低。组织和员工的关系是共生的关系, 组织对员工的技能投资不多, 员工对组织的承诺较低。并且, 关注型员工因为其价值高而专用性低, 从而流动倾向较大。
企业应建立以绩效为基础的雇佣关系管理体系, 直接从市场上挑选技能熟练的员工, 同时, 对该类员工, 高价值使得企业也有动力进行内部雇佣和内部开发, 通过增加企业专用性培训或采取措施激励员工进行企业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 来增加这部分员工的专用性, 使其向核心型员工转变。
摘要:雇佣关系实质上是雇主与雇员博弈的结果。长期雇佣是基于合作博弈的雇佣关系, 短期雇佣是基于非合作博弈的雇佣关系。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博弈关系及博弈均衡决定了企业的雇佣模式选择及激励机制设计。企业需要对不同员工采取相应的雇佣模式, 建立不同的雇佣关系, 给以激励以促进雇员的努力。
关键词:博弈,雇佣模式,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杨瑞龙周业安:一个关于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含义[J].经济研究, 1997 (3) :45~46
[2]卫战胜:不对称环境下的劳动雇佣关系[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 :43~44
博弈模式 篇2
斗鸡博弈的反向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所以斗鸡博弈强调的是如何采用妥协的方式使双方都获益。双方进行换位思考,进行谈判,进的一方给退的一方一定的补偿,如果补偿等于退者的损失,谈判就可以进行下去,使两者的利益最大化。但斗鸡博弈妥协的前提是双方能进行有效的换位思考,而不是妄加蛮干,而且博弈的双方力量很多时候不对等,不知是否达到了均衡!
斗鸡博弈主要用于国家间的策略互动。因为多数情况下,国际交往持为平等互利原则,但具体事件上,大鸡啄小鸡的事情层出不穷,什么国际法、联合国形同虚设。在两国实力差别不大的时候,充分显示自己不甘示弱又有韧性的外交策略是很有必要的。你若处处让步,给人以软弱的姿态,只能被对手牵鼻子;陷入蛛网循环后,你会发现,原来力量悬殊的对手也会向你喷粪。苏美争霸,南海问题,都是一个道理;斗鸡还是懦夫,全在一念之间!
实际生活中,斗鸡博弈也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朋友之间,夫妻之间,遇到了争执,双方各执己见就会出现问题。若通过换位思考,大度者主动认错,问题就会解决。但接受者也得适当承担错误,相当于给认错者一个精神补偿,而不是认为对方认错理所当然,读后感《博弈论之《斗鸡博弈》读后感》。而且大度者不能老是承认错误,不然会给接受者以软弱的形象,不利于双方关系的长期发展。家长和孩子看似力量悬殊,其实也基本上处于均衡状态,所以教育孩子也是一样——一味的关心,允许,长了就成了无尽的迁就,溺爱。家长也应适时强硬一番,树立开明正义的家长形象,给孩子指引正确的成长方向,培养孩子应具备的良好心里素质。在当今社会,虽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似乎有了一种平等的环境,但拼爹,官僚作风,地头蛇,依然让你无所适从。抗争虽是一种大损失,但退守会让你瞬间被两极分化掉!
国内外实体书店转型模式的博弈 篇3
【关键词】实体书店;转型;台湾诚品;日本茑屋
【作者单位】刘建伟,青岛农业大学;田永江,青岛农业大学。
在过去的十年,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数字出版以及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使得图书零售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实体书店经历了令人担忧的倒闭潮。然而,近几年来,图书零售市场又发生了新变化。网络购书的缺点显现,实体书店在新的环境下纷纷积极进行转型探索,一轮实体书店的复兴潮正在兴起,尤其是亚洲地区,实体书店的复兴更为快速。在轰轰烈烈的转型复兴潮流中,中国台湾诚品、日本茑屋以及在大陆本土成功转型的西西弗书店、方所书店和著名出版人三石策划的多家书店等,都是成功转型的实体书店。然而在这场复兴潮中,国内书店与国外书店的转型模式有何不同?国内的实体书店该如何借鉴经验,从而在这场转型潮流中找到适合自身的转型发展之路?笔者欲分析国内外实体书店转型的现状,与出版同仁一同探讨国内实体书店的转型发展之路。
一、国内外实体书店的转型现状
2014年,全球的实体书店数据显示,市场已经有逆转迹象,其中美国的实体书店销售量相比2013年增加了2.4%。在中国,开卷的书业报告也显示,2014年是实体书店复苏的转折点。随之而来的是2015年、2016年大量的实体书店或转型以全新姿态重新开业,或以连锁品牌的方式纷纷在各地开业,一派兴盛景象。但由于全球各地的出版环境不同,实体书店的转型现状也各有特点。
1.欧美地区的实体书店转型现状
在欧美地区,实体书店受到网络的冲击非常大,但这一冲击大部分来自网络购书的便捷性。欧美地区为了保护独立书店,对图书的定价进行了法律保护,如法国就制定了法律,对图书的销售采取统一定价的方式,不允许随意打折销售,同时法国政府还从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独立书店支持。因此,欧美地区实体书店的倒闭形势远不如亚洲地区严峻。但即使如此,欧美地区的独立书店亦纷纷进行转型探索。总体而言,相比亚洲地区的“卖生活”转型模式,欧美地区的书店转型更注重新一代技术在出版、书店中的应用。也就是说,在欧美地区的实体书店中,由于图书的价格并未受到网络冲击,因此仍旧以卖书为主,商业模式并未发生深刻的改变,只是进一步寻找细分市场,明确自身的定位打造自身特色,或是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从购书的环节中进行体验的优化和提升。如美国丹佛市的Tattered Cover书店,引进自助出版机器Espresso book machine,并与自助出版作者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建立了透明、详细的自助出版流程。在该书店自助出版的图书销售收入,书店与作者四六分成。Tattered Cover书店的自助出版服务不仅方便了本地作家出版作品,而且也给读者提供了专属书店的特色服务。众筹是在欧美地区发祥的,书店众筹在欧美地区非常受欢迎,这一方式可以为实体书店突破财务困境,获取资金支持。在美国两家最大的众筹网站Indiegogo和Kickstarter上经常可以看到独立书店的众筹项目,众筹成功的书店案例也比比皆是。此外,在欧美地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已成为在实体书店购书最多的群体,对于实体书店的发展来说,这些都是令人欣慰的转变。
2.日本的实体书店转型现状
日本的实体书店受到互联网以及数字出版的冲击非常大,从2006年到2016年的10年时间里,其实体书店的数量从1.25万家锐减到1万家左右,倒闭的大多是小型的实体书店,可以说日本的实体书店发展形势也较为严峻。为了生存下去,日本近80%的书店都在摸索新的经营模式,试图从原本单纯的卖书模式中摆脱出来。日本的实体书店转型模式相对欧美国家的更加丰富多样,转型的方向多与衣食住行紧密相关,以提供服务为主。此外,日本书店的转型过程中,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转型方向——主题鲜明的个性化经营模式,尤其是一些深藏在社区的小型实体书店,正积极发挥实体书店的优势,进行个性化、多元化的经营,在书店转型浪潮中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如位于东京只有100平方米的B&B小型书店,存放有7000多册精挑细选的图书,每一册图书的选择标准都是是否有趣以及能否开展主题活动。书店经营的核心内容是邀请作者开展主题活动讲座,为读者和作者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并以此带动新书的销售。B&B的经营模式虽然看似简单,但从其本质来看,其已经从单纯的卖书模式转向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读者在书店除了能够购买图书,更深入了解图书,还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从另一个层面而言,书店已经不仅仅是单纯卖书的场所,而是一个生活的空间。又如2015年11月开业的,可以住的书店——Book and Bed,由于人气极高,半年后就宣布在京都开设第二家门店。在Book and Bed书店中,藏有图书3000多册,高高的书架后隐藏的是温馨的床位,Book and Bed不卖书,但读者非常乐意花钱在这里住上一宿,体验书香的味道以及店主的偏执。除了多元化的经营,日本的主题书店也越来越多。如以动漫为主题、以美食为主题,或是以人物为主题。一家以“达尔文科学”为主题的书店,就专门精选自然科学中地理与文化人类学关系的图书,并且在书店中展示这些图书所描写的矿石标本、动物模型、艺术品等,用更多的元素去刺激读者的求知欲。在这里,读者不仅可以购买图书,还可以购买书店中出售的文具、标本、放大镜等考古工具。此外,书店还不定期举办生物科学类讲座,与读者进行互动交流,加深读者对科学知识的认知。毋庸置疑,这家书店聚集了一大批喜欢自然科学、考古探秘的忠实读者。
3.我国的实体书店转型现状
和全球范围内的许多实体书店一样,我国的书店也同样经历着骇人的倒闭潮。近年来,在文化与资本的融合下,市场上涌现了一大批创新的实体书店,一些专业书店、特色书店、品牌书店也都在坚守中创新改变,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创新发展模式,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在全球实体书店的复兴潮中,中国的实体书店转型可以说是走在了前列,其中又以品牌书店的连锁经营,不断扩大规模,以及特色书店的特色经营为主。如昆明的新知书店,在国内增加了多家连锁书城,同时还走出国门,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建立了连锁书局。上海的钟书阁开设了十多家新店,北京的字里行间也在现有的基础上新开了十多家书店。可以说我国的实体书店进入了复苏和发展的新阶段。
nlc202309082039
国内的实体书店转型模式与日本的较为相似,都是朝复合型的经营模式发展,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紧密结合,进行多元化的跨界经营。在转型过程中,国内实体书店尝试得最多的转型模式主要是将书店打造成生活馆。在“书店+生活馆”的模式中,独立书店方所的运作模式被业内谈及较多。方所是在倒闭潮中成立的书店,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开了四家店。其开设在广州太古汇商场的书店,总面积达1800平方米,是一个综合场所,而非单纯的书店。该书店设置了书店空间、设计品展示和销售空间、展览空间、咖啡区域,以及最具特色的服饰馆。从其空间的规划布局就可以看出,其经营的方向不仅仅是图书,还包括生活类产品、植物、咖啡、服饰。除了“书店+生活馆”,我国书店转型的另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书店+文化体验空间”。书店除了卖书,还通过多种载体、多样化的形式来给人们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如举办展览、讲座、分享会等,同时深度融入书店所在地的文化,这其中又以著名出版人三石策划成立的一系列书店最为受同行追捧。与日本的主题书店转型方向相似,国内书店也非常重视细分领域的图书市场,为读者提供某一类型的产品,如以销售世界各地外文原版图书为主的BOOCUP现代书店,以销售俄文图书以及欧洲文学经典为主的果戈里书店,还有专门针对女性、儿童的实体书店。
二、复兴潮环境下实体书店的转型建议
在轰轰烈烈的实体书店复兴潮中,国内外实体书店转型的模式多种多样,转型浪潮中也有很多非常成功的案例,如日本的茑屋、中国台湾的诚品书店、中国大陆的方所书店等。事实上,世界各国的实体书店转型,都有相似之处,但也都各有自己的特色,那么,一些还没有发展起来的实体书店经营者是否可以直接照搬这些成功案例的经验呢?在热闹非凡的转型浪潮中,书店经营者又应该如何把握好转型的方向,才不至于迷失在潮流中?
1.考证损益分歧点,实现书店转型良性经营
在科学的经营管理上,任何一个项目都应该有一个损益分歧点。损益分歧点就是全部销售收入等全部投入成本的交点,当销售收入高于损益分歧点时则盈利,当销售收入低于损益分歧点时则亏损。如果项目长期处于低于损益分歧点的状态,那么最终就会陷入负载经营。分析经营数据就如同医生在手术之前进行严密的诊断一样,只有确诊了才能进治疗。而经营一家书店也是同样的道理,要进行转型就必须从经营的角度上研究书店的损益分歧点,合理地处理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的关系,而不是寄希望于空间的装修改善,或是盲目地增加新的图书品类,拓展新的业务模块。对于书店来说,围绕损益分歧点可以做如下思考:对书店进行合理的管理,降低固定费用的投入;调整销售商品的构成以及改善商品的流通来制约会变动的费用;通过复合型的商品销售来提高和稳定书店的销售额。如果单纯卖书已经不能获取足够的利润,那么转向复合型经营就成了书店发展的必然之路。书店除了可以销售图书,还可以综合销售文创用品、咖啡、日用杂货等来补充主营业务,在同样的空间、同样的投入成本之下,扩充销售额的来源渠道。选择复合型的产品时,尽量选择趋于买断性的单向流通的商品,这样能够非常有效地降低书店经营的损益分歧点。譬如文创用品的进货渠道和条件都对销售方有利,销售利润相对图书更高,在现有的营业环境中经营这类产品,固定费用没有增加,收入却会提高,损益分歧点就会降低。但是,补充主营业务、扩充营业额并不能盲目跟风,而是应该充分结合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等来选择项目,进而加强书店的资金流通并提高书店的收益,维系书店的经营。在日本,很多书店会结合自身的地理位置销售特色的商品。譬如一些处于郊县的书店,会合理地利用空间进行蔬菜的售卖等。在东京、大阪等大城市,人口比较密集,可经营的资源相对多样化,书店一般会挤出一些空间来经营咖啡、文创用品等。成功的转型必须要进行理性和综合性的判断,清晰地分析原有的经营数据,明确目标,还要测算损益分歧点。
2.转型复合经营,坚持以图书销售为主营业务
实体书店在转型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销售图书为主业的原则。如果不坚持以卖书为主业,那么书店就很有可能会变成杂货店,最终把卖书这一亮点给丢失了。纵观国内外成功转型的实体书店,虽然他们进行多样化的复合经营,但图书文化的氛围依然非常浓厚,始终是以卖书为主业。首先购书的环境设计要能够刺激用户的购书欲望,且方便他们进行购买,而不是被咖啡区、服装区等抢占了图书区域的重要地位。这点可以借鉴欧美书店的经验,他们利用高新技术等为读者提供更多更便捷的购书体验,如在店内设置便捷的扫码找书、购书等设备。其次,一般爱书的用户都比较喜欢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因此,书店可以围绕图书销售这一主营业务,开展书画展、舞台剧、讲座等文化氛围浓郁的活动,吸引不同层次的读者,在打造书店文化氛围的同时,达到以销售图书为中心,各业态之间营销关联统一、整合策划、相互渗透,最终实现“文化营销”的目的。以台湾诚品书店为例,无论是图书、饮食还是文创,都散发出统一的“诚品文化”气质。诚品书店会对进驻的业态经营者进行严格的挑选,所进驻的商品都必须贴合诚品气质,这样做的就是为了在读者心目中树立了诚品文化的概念。
书店的转型与所在地区的图书市场环境息息相关。各地书店在转型浪潮中,不能盲目地模仿,而是应该结合自身特点,摸索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转型之路。在转型过程中,要考证损益分歧点,实现书店转型良性经营,并且始终坚持以图书销售为主营业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经营实体书店亦是如此。
参考文献
[1]刘晔.关于出版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几点思考[J].出版广角,2015(6).
[2]程秀花.新形势下我国实体书店的转型研究[J].传媒与教育, 2015(1).
[3]程秀花,陈建华.我国实体书店的转型研究[J].出版广角,2015(1).
[4]陈含章.转型中的实体书店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J].出版发行研究,2016(3).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博弈分析 篇4
一、供应链金融及其融资模式分析
供应链金融是一个新兴的融资方式,目前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和论述尚不多见,甚至可以说至今对于供应链金融都没有较为全面、完整的定义。所谓的供应链金融就是基于供应链所开展的一系列的融资活动。商业银行会从整个的产业链的角度进行出发,对这条产业链中设计到的每一个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从而有效的促进该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以及上、下游的中小型企业链条的顺畅和稳固,构建科学、合理的金融机构,这样供应链上所涉及的企业和物流公司就会相互并存,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供应链的金融融资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集体理性的特点;根据博弈的理论来看,供应链金融系统下的企业的决策行为直接的影响了整个金融供应链,因此每个企业在进行决策时都必须进行长远、全方面的考虑。因为企业的效益不仅取决于自身企业的选择,还依赖于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选择,因此可以说企业的最优选择同时也取决于其他企业的选择,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下,体现了供应链上企业金融融资的集体性。二是具有系统性,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目的性、整体性和相关性是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系统三原则,供应链金融融资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企业相互间具有紧密联系的完整系统,该金融融资系统有较为明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功能,该金融融资系统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供应链上企业价值的提升,有效的提高供应链上整体企业的竞争力。三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供应链金融融资系统的成员哟金融机构、较为核心的大型企业和上、下游的中小型企业以及第三方的物流企业,实行供应链金融融资还需要应用到各种必须的应用软件,所以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成员还包括相关信息关键的供应商。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包括了金融流以及物流流和信息流,并且供应链金融融资的方法具有信息共享与组织写作等特性,因此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较大的不稳定性。
二、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博弈分析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产生,在很大程度善帮助了中小型企业摆脱了融资困难的局面,自1999年供应链金融问世以来,供应链金融业务在我国发展至今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在这十几年期间,供应链金融的到了迅猛的发展,帮助无数的中小型企业走出了融资困难的困境。
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银行最主要的是擅长资金的管理,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具有良好的信息优势,所以银行、中小型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三者在供应链金融融资中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主要的成分。在实际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运作中,金融融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借款的中小型企业与仓储企业签订相应的仓储合同。二是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金实力和信誉程度以及经营状况等,让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借贷资金进行担保,提供相应的信用额度,这时就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掌握相关的资料,第三方物流企业有权了决定贷款的对象以及贷款的金额。根据相关研究表明,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借款的中小型企业的销售情况以及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和行业的信息等掌握的更为全面,更加清晰,因此为了有效的拓展业务的范围,降低融资的风险,现在各中小型企业普遍采用第二种融资方式进行融资。
第三方物流公司也就是人们所称的物流金融公司,其中UPS就是最为典型的物流自然融资公司。一般来说物流金融融资公司出了基本的包裹快递、运输代理以及货运业务以外,公司还会通过金融的平台为客户办理多种增值业务,例如:小额贷款、商业金融、宝箱以及信用卡服务等等,从而实现了物流与金融行业的集成,为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最为基本的实施条件。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获缺的一种物质,随着网络的普及,银行领域的网贷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网贷是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一种新兴的方法,具有手续简洁、门槛低、审批快等特点,网贷主要针对的客服主要是小型或者微型的企业。根据相关研究表明,目前市面上的网贷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的网贷起源与电商企业,这一类型网贷的主要客服是电商网店经营客户,例如:淘宝经营户、天猫经营户以及阿里巴巴经营户等等,为这一类型的小型企业进行融资。另一类型的网贷是较为纯粹的贷款企业,目前我国对这一类型的贷款公司还没有较为全面、完整的数据统计,对于这一类的网贷公司而言,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很难获取到有效的征信信息。
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第三方的物流公司占有非常主要的位置。目前第三方物流公司主要有两种存在的形式:传统的物流仓储公司和新兴的一站式物流供应链公司。传统的物流公司的利润普遍较低,因此存货质押是该类型物流最主要的开展形式,该类型物流公司不具备跟踪货物和监管货物的能力,因此,该类型的物流公司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的应用并不多见。一站式供应链类型的物流公司,该类型物流公司除了为客户提供核心的业务以外,还提供了其他的链管服务,例如:采购,结算配套等等。服务商只需要在一站式服务链的各个节点上寻找机会,实现资金的滚动利用,便可以从中获得高额的利润。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金融服务融汇于该一站式供应链物流的各个业务之中,能够有效的实现公司业务的正常运作,保证公司的效益。
根据发达国家的相关实践经验我们可以知道,商业银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型企业,因为大型企业能够通过企业债券以及股票的发现实现自身企业的融资。在商业银行进行融资时,公开、透明以及详细的征信体系能够有效的帮助贷款的发放企业全面的掌握被融资企业的真实运行情况,并且还应该具备具有相应的保险体系和具有公信力的专业评估机构。但是近几年来,我国市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各大企业的信用情况在激烈的竞争中急剧恶化,我国行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相比以往有所提高,因为为解决我国商业银行这一现象,确保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高效顺利的进行,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大银行安全性、流动性以及效益性的监管力度,还可以建立适当的配套体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不论是商业银行还是第三方物流的目的都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二者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二者共同承担相应的风险,共同获得应有的利益,可以说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商业银行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形式,二者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的竞争与配合促进了供应链金融高效、互赢融资模式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郁俊莉.金融融资中信用体系建设及运行机制的理论研究——以我国开发性金融城市建设融资实践为例[N].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2):210-216
[2]沈连祥.刍议商贸企业如何有效利用供应链金融融资服务--一个基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视角[J].中国商贸,2014,(15):149-150
博弈模式 篇5
学院:理学院 专业:数学091 姓名:李军
学号:0907010170
2010年12月21日
一、背景:
目前能源行业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最终似乎都可以归结为能源价格问题。能源价格是能源市场最重要的要素。如果能源价格包含了外部因素,竞争性定价机制将是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最有效途径。分析目前我国的能源价格结构现状,研究我国能源价格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从博弈论的角度讨论如何形成合理的价格体系,为我国完善能源价格体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引言:
能源是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转化的物质(矿物质能源,核物理能源,大气环流能源,地理性能源)。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能源价格包括煤炭、石油、电力等产品的价格。能源的价格政策可促进生产,鼓励节约,使能源尽可能地获得充分合理、最有效的利用。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安全。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价格体系的合理性。
中国能源发展现状:能源资源是能源发展的基础。中国能源资源有以下特点:
(1)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2)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
(3)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
(4)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与世界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生产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基本能源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l/10,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量的急剧上升。自1993年起,中国由能源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能源总消费已大于总供给,能源需求的对外依存度迅速增大。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在中国都存在缺口,其中,石油需求量的大增以及由其引起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我国的能源价格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阶段的价格体系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能源价格偏低。价格偏低,导致了能源需求强劲,而能源供应紧张,由此产生供需矛盾。随着经济的增长这一矛盾日益加剧,从长期来看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我国正在倡导节约型社会,价格偏低也不利于能源节约和合理利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于廉价的能源的消耗。由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到2005 年底,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为21.1 亿吨标准煤,每万元GDP 所消耗能量比“十五”计划指标上升了27%,比“九五”期末上升了7%。其次,能源比价不合理。我国能源比价是很不合理的,国际上按热值计算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价格比为1:1.5:1.35,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为1:4:3。比价不合理不利于保护环境,不利于能源可持续发展,不利于调整我国能源消耗结构。如今煤炭等污染较重的不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太重。而煤炭等污染较重的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主要原因是相对于其它能源而言,它的价格偏低。因此,我们必须进行能源价格体系改革。
现从博弈论的角度探讨我国的能源定价问题,试图通过博弈形成较为合理的价格结构体系。
二、模型建立与分析
(一)建模前提假设
假设,有n 个厂商生产不同的n 种能源。Pi 为第i 个厂商的战略,它是能源i 的价格,于是第i 个厂商生产的能源i 的需求函数为:Qi=ai-biPi+n(k≠i)
k = 1 Σ λikPk(i=1,2,„,n)(1)其中0<λik<1,表示第k 种能源对第i 种能源的替代系数,ai,bi都是大于零的常数,ai,bi,λik可以从历史数据中推算出来。
假设厂商无固定成本,边际生产成本为Ci。厂商同时做出决策,于是各厂商的支付为:Ui(P1,P2,„Pn)=PiQi-CiQi(2)
(二)模型建立
Di 为用C 代替D 中的第i 列所得的行列式。
(三)纳什均衡分析
由纳什均衡的定义可知,P*i就是纳什均衡的定价决策。
(四)结论
能源i 的定价与厂商i 自身的生产成本、其它能源生产厂商的定价、其它能源对它的替代系数有关。当其它参数不变时,可以得出:(1)当其它能源价格Pk变化时,会带动能源i 的价格Pi的同方向变化。但其变化幅度比前者小。如目前我国煤炭价格的上涨带动了电价的小幅度上涨。当其它能源的定价很低时,能源的定价也会较低,于是能源整体处于廉价水平。这也符合目前我国能源价格总体水平偏低的实际情况。
(2)当能源i 的生产成本变化时也会带动能源i 的价格的同方向的变化。但是成本变化程度△Ci大于价格变化程度△Ci/2。例如目前我国进口原油价格的上涨而引起国内成品油价的上涨,但前者幅度更大。
(3)当能源i 的替代系数增大时,能源i 的价格也上升。也就是说如果扩大能源i 的应用范围,可以使得能源i 的价格上涨。由此如果着力开发新能源的应用范围,可以是新能源的价格上涨,从而使得新能源的开发及应用更具动力和活力。
三、政策分析
以上能源价格的博弈论分析,分析了能源定价的原理,为我国形成合理的能源价格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要通过采取健全储备体系等措施,增强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在价格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垄断行业改革尚未到位的情况下,为了应对价格大幅波动、供应形势偏紧等变化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和影响,应尽快建立主要初级产品的储备制度,包括国家储备、地方储备和商业储备制度,形成储备体系;同时,既要明确各级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也要明确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责任,各方面要共同应对市场变化。此外,进一步加强对国际市场的研究、增强我国在初级产品国际贸易中的议价能力、合理利用进出口贸易手段维护我国经济利益,对于增强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也很重要。
二要灵活运用财政税收手段,减轻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对国内的冲击。要研究运用特别收益金等从资源性产品获得的收入,建立相应产品的价格调节基金,当价格波动幅度过大时,启用基金用于补贴生产企业和特定群体。
三要“小步快跑”地理顺价格关系。随着高成本时代的到来,长期以来价格关系没有理顺所累积的矛盾正在集中显现。可以在不改变现行定价机制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阶段、有步骤、小幅度地进行调整、逐步向国际市场价格水平靠拢,并针对特定群体同步采取补贴措施。制定提价方案时,充分考虑提价的频率和每次提价的幅度,尽量避免引起上述问题。
四、基于模型的思考与管理对策
(一)长期建议:
(1)煤炭。要继续坚持煤炭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形成的原则,推动重点合同电煤价格逐步与市场价格接轨。要逐步提高煤炭开采的准入门槛,建立全国性煤炭交易市场,促进煤炭企业间有效竞争。要建立探矿权、采矿权交易市场,确保企业通过公开竞争获得资源。要逐步提高煤炭资源税标准,最终实现煤炭资源超额利润全额上缴。
(2)原油。要放开原油进口,允许国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进口原油。要积极参与国际原油价格的形成,通过建设国内石油期货市场,增强在国际石油市场的话语权。
(3)成品油。要尽快放开成品油进口、生产、流通和销售领域,将国内原油开采和成品油加工销售环节分开,允许符合产业政策和标准的企业和个人参与成品油的进口、生产、流通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尽快研究从消费端开征燃油税,通过制定差别税率,调节消费结构;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针对特定用户进行补贴。参照别国成功经验,探索建立以税收调节成品油价格的机制。
(4)天然气。要尽快放开天然气特别是液化天然气进口,允许符合政策和标准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天然气的进口贸易。参考沿海地区LNG到岸价格,计入LNG的储存、管输等成本,作为城市门站价格;
(5)电力。要按照发电和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和配电价格实行政府按照成本定价的改革目标,稳步推进电价改革。要全面落实差别电价、小火电降价、可再生电力加价,严格清理取消对高耗电产业的优惠电价。要继续推行分时电价等电力需求侧管理制度。要严格执行煤电价格联动。要改革销售电价分类结构,逐步将按用电用途分类改为按电压等级和负荷特性分类,使各类用户价格合理反映供电成本,减少交叉补贴。
总的来讲,能源价格和税收改革的目标是,无论上游价格还是终端价格,均应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二)价格改革
关于能源价格和税收改革的时机问题,改革目前已经刻不容缓。目前矛盾已经发展到政府的价格政策处在两难境地、十分被动的局面,若再不改革、政府继续保持制定价格的权利,在高价格时代,不仅政府要承担通过干预价格缓解通货膨胀压力、要承担为能源生产企业补贴的义务,而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正处在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通过健全的市场机制推动企业从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型,则很可能错过转型的历史机遇;再者,从价格改革自身来讲,如果未来国际能源价格进一步攀升,改革本身的难度也会更大。从以上几方面来讲,长痛不如短痛,当前亟待启动价格改革。
(1)要按照市场导向原则的要求,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逐步放松政府对价格的直接管制,引入竞争机制,让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对部分不能形成竞争的领域,政府制定价格时也要充分考虑市场供求状况。
(2)要落实污染者和使用者付费的原则,还原真实成本。无论是能源生产者还是能源消费者,无论是企业还是居民,在能源生产和利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要缴纳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排污等各种费用。
(3)要合理设定资源税费标准,真正体现资源稀缺性。国家作为资源所有者,应当通过资源税费代表全体人民获得相应收益,并以资源税费作为调节资源配置、维护企业公平竞争的手段。要调整完善现行资源税政策,将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使资源税征收额度与能源资源市场价格、进而和资源开采收益联系起来。要逐步提高资源税征收标准,最终使得因资源开发而获得的超额利润、即资源性产品价格中的资源价格部分全部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保证全体人民作为所有者的权益。
在具体推进改革的进程中,为解决能源价格改革可能给低收入群体带来冲击、以及可能给高耗能产业带来冲击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问题,在能源价格市场化的大前提下,一方面能源价格改革要和财税改革相配套,不再以直接干预价格、而以财税政策作为主要手段进行能源价格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被高耗能产业主导有复杂的原因,单靠推动能源价格和税收改革不能解决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的问题,而且可能导致经济减速等新问题
因此,从解决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问题的角度来看,要毫不犹豫地推进能源价格改革,要与财税、金融、垄断行业、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等其他领域改革相互配套,只有相关措施综合配套加以推动,才能保证经济发展方式平稳地向期望的方向转变。
五、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周志明, 陈敏《博弈论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杨志勇, 林勇《统计数据失真蔓延的进化博弈论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胡洁 高俊 费立明《客户经理开展信贷业务的博弈论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顾巧论《基于博弈论的逆向供应链定价策略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张伟《电信业价格竞争行为的博弈论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钟师鹏 谢霖铨《基于博弈论的能源价格研究》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陈其安《基于博弈论的发电厂商竞价策略研究》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魏震波《博弈论在上网竞价中的应用》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廖虎昌《基于博弈论的云南省水量定价模型》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崔萍《博弈论在企业薪酬决策中的应用》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刘艳琨《基于博弈论的会计信息失真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杨辉《从博弈论看统计数据质量》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张永胜《互利共赢的博弈论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房正义《无线网络中的博弈论应用研究》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刘昶伶《中小企业融资的博弈论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过琥岗《“固定薪酬”的博弈论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邹宇《国际商务谈判的博弈论议价模型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刘艳婷《对“最低价格承诺”现象的博弈论分析》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徐品锋《博弈论在薪酬体系的运用》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叶德磊《日常生活中丰富生动的“博弈论”》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于皓瑾《博弈论在电力市场中的应用》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岳华《国际汇率制度选择的博弈论分析》 书籍:姜启源 谢金星 叶俊《数学建模》 书籍:谢识予《经济博弈论》
博弈模式 篇6
关键词:互动;博弈;科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6-0174-02
目前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培训,但是这些培训,缺乏较为系统的博弈理论指导,导致学生在求职创业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外部环境和挑战,没有真正的系统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有必要改革现有培训模式,构建“互动博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力。
一、“互动博弈”教学模式的含义及内容
“互动博弈”教学模式就是指就业创业培训的过程中,通过制造一些竞争环节,如面试、集体小组讨论、对抗性辩论等方式,培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之在决策之前,通过对对手的分析,尽可能预测事态发展可能出现的一切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比选择最佳方案,从而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学生在竞争性对抗中的博弈能力。
具体来说,“互动博弈”教学模式包括两个环节,即理论教学和实践培训的环节。前期的理论培训主要是博弈竞争方面的理论培训,这个环节,可以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对于上课的人数,可以允许数百学生集中上课,教学方式上要以尽可能达到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掌握为目标。这个理论培训的时间,应当以大学生第二学期开始后就要进行安排,时间点安排的原因最主要是考虑到大学新生刚进校,必须要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时间。持续时间可以直到大学第二年的学习结束。在理论培训后,则进入实践的训练环节,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上课人数必须要有一定的限制,不能再像原来的集中上课,而是要以班为单位,进行班级内部的实践训练,通过实际模拟和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参与人、行为、信息、战略等博弈论基本概念,实现博弈理论和实际经验的结合,提高学生决策分析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博弈运筹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互动博弈”教学模式的现实需要和源起
(一)目前高校教学内容与现实发展情况的相脱节
目前,很多高校片面追求学术研究型的大学,在这样的背景下,专业教育过度重视概念原理讲授、忽视了实践锻炼,教学脱离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导致大学生理论脱离实际。更为严重的是,教学的专业设置与实践脱节、师资缺乏实践经验、教材知识陈旧落后且不注重趋势更新,导致毕业生在面临毕业的时候会发现自身具有的素质真正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以及无法克服面临的困境。具体说来,如图一所示,如以Y线表示学生所被传授到的知识,X线表示现实要求,假设学生在被传授的时间点在B点(这是学校知识传授所能达到的最优,事实往往不可能)。但当学生毕业时,就会面临他所学的知识落后于现实要求的困境(比如C点,而且时间越往后,这种差距会越大),这种困境的出现是知识传授无法加以克服或解决的,因此,必须从思维训练的角度来加以弥补。
(二)就业创业培训忽视了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很多高校的就业创业培训老师,并未特别明晰和清楚作为一个求职者或者是创业者的大学毕业生,究竟应当具有什么素质和能力。因此,在对学生培训的过程中,往往过度专注于技巧传授,重具体轻抽象、重结论轻推理,造成学生常常孤立、片面、静止地看问题,相当多的学生不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尤其是从博弈双方互动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人的一切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就业创业教学指导中的根本任务,可以说,就业创业培训本身就是大学生毕业后参与社会竞争和社会博弈的有效载体,因此,就业创业培训必须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导向。
(三)大学生本身缺乏对“非认知”技能培养的方法
作为大学生,由于一直生活环境相对简单,所要处理的问题往往会有家人、师长进行帮助处理,真正自己要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很少。因此,环境导致了在校的大学生往往过度投资以知识积累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但人际互动博弈的“非认知”能力却非常欠缺。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指出,在个人素质中,调查结果显示,在候选的16项素质中,排在前三位的三项素质依次是:“沟通能力、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其中可见“非认知”技能的重要性,但是这种“非认知”技能的基础是来源于大学生能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
三、“互动博弈”教学模式在就业创业培训课中的具体设计
在就业创业培训中,作为学校教育,必须要培养学生面对博弈竞争的科学思维,但“思维模式的改造,达到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取决于认识态度和方法问题。”[1]147,因此,必须运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互动博弈的科学思维。
(一)改革教学内容,导入包含竞争博弈的教程
博弈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实践中,拍卖、谈判、政府政策制定等都蕴含着博弈的思想,而行为金融学则是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就业创业培训是培训教师指导大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逐步完善自我的过程。因此,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博弈论等理论的培训,将会使他们在就业创业竞争中形成互动博弈理论基础。
(二)开展实践教学,在培训中设计博弈互动的真实任务
在开展互动博弈实践教学时,设计一些实践性强的互动性任务,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尽量设计真实的任务。比如,开课伊始就将每个班首先编为4组或6组,然后设置如拍卖、谈判、面试等都蕴涵着博弈的真实任务,要求每组学生必须都承担一定的工作量,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与其他组进行互动博弈。同时,提供一种方法,使成员能够获取和记录有用的想法、资源和观点。要安排学生做好现场的记录,可以录制视频,或通过手机等进行录音,老师要有意识地通过点评等方式,引导学生获取有用的想法。在竞争项目结束后,要及时进行课堂总结,将录制的视频回放,由教师、全体同学进行现场评判,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形成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
(三)改革教学环境,模拟就业创业任务的真实环境
必须要建立一个清晰的、导向学习目标的竞争性、博弈性的学习环境。首先,在校园校道、校园宣传栏中,可以经常宣传一些就业创业成功的典型事迹,同时经常开展一些就业创业大赛、商务谈判比赛等活动,形成强大的文化心理暗示,营造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思维形成和发展的人文环境。其次,建立专门的面试环境,或者模拟的工作环境,通过直接的环境融入,使学生能够对以后的就业创业环境有一个感观认识,从而减少面试的心理压力。
(四)注重培训反馈,实现持续教学与学生思维改进的正循环
第一,鼓励和支持学生通过反思日记、自我报告等方法有目的地进行自我反思。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吸取经验,形成更好的科学模式,必须支持学生要不断进行总结和改进,因此,可以在培训开始前,就给每个学生准备必需的材料,可以有目的设计一些反思内容,如对手的心理,事物发展的预测、失败的系统性原因,偶然性失利的克服等。第二,借鉴和采用德菲尔法鼓励小组内的反思性对话。先由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和必要的背景材料,用邮件等方式向有关学生提出,然后把他们答复的意见进行综合,再反馈给他们,如此反复多次,直到认为合适的意见为止。第三,实施持续改进。可以通过技术或非技术手段在初期建立数据库,如果受条件所限,可以先采用档案管理的方式,将相关的资料进行记录储存,以便比较前后之间的知识差异,为后面的培训者提供经验借鉴。
(五)实行有效考核,促进学生不断地完善自身
将理论学习分占30%,实践环节占70%。在实践环节中,可以设计必要的评分环节,具体包括信息收集分析能力、风险防范应对能力等。评分形式由三维组成,即由教师评分占40%、组内同学评分占40%和自评占20%。这种评判形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创业就业课程呈现出你追我赶、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针对性,可以将实践环节的考核表格给学生。最后,根据工作人员性质进行分类,算出平均分,再按不同评分分值比例,由考核小组经过计算得到实践的总分数。
四、结束语
“互动博弈”教学模式把博弈论等理论用到高校就业创业培训实践中来,它通过重新设计高校就业创业课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充分发挥就业创业教学具有激烈竞争和互动博弈的特点,把就业创业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之间的互动博弈实践过程,使大学生毕业后在就业创业过程中,更好地应对不断地竞争所带来的挑战,为学生毕业后获得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博弈模式 篇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以及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竞争已经由资本、资源、劳动力的力量变为科技创新力量的竞争,因此科技创新能力逐渐发展成为当今各主体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当前类似于中小企业的一些创新主体在从事技术创新时都面临着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如无法负担昂贵的研发所需要的创新资源(人才、设备、物资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创新主体进行独立研发的风险非常高,一旦无法持续提供研发资源,很容易导致整个创新链断裂,以失败而告终。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策略来保证创新过程的持续进行,即利用RJVs模式整合区域创新资源。RJVs(Research Joint Ventures)即研究联合体,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联合创新模式,也称为研究合资企业、研究联合组织,是多家企业在R&D阶段共同投资、共同研发、共享成果,在产品生产和市场开发阶段进行竞争的一种组织形式。区域创新资源是指中小企业及其他创新的行为主体在空间上聚集成一定的范围,在这一范围存在着与创新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所有物质和非物质的创新资源,如创新人力资源、创新物力资源、创新财力资源、创新信息资源等。将多个创新主体建立成研究联合体,相互之间进行技术联盟,提高创新主体之间资源整合的效率,提升技术创新,实现利润最大化。
1博弈模型建立及分析
创新主体之间建立研究联合体进行资源整合、优化配置、联合研发的主要目标就是希望相互之间发挥技术协作与技术创新优势,实现自主创新,获得竞争优势,取得最大化的利润。
1.1模型假设
首先,从建立RJVs模式,到整合区域创新资源进行研发以及到最终研发结束这个过程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假设:
1.1.1假设某区域内,存在着同一产业的m家创新主体,其中参与RJVs模式整合区域创新资源的创新主体有n个;
1.1.2在该区域内的任何一个创新主体都有两种可选策略,创新主体可以自主决定进行独立研发或者与其他创新主体建立RJVs模式整合区域创新资源;
1.1.3假设在本模型中,研发所投入的成本为创新主体所投入区域创新资源的总价值,设某创新主体i进行独立研发的成本为Ii,若参与到RJVs模式整合区域创新资源时投入的成本为IRi。包括创新人力资源即科学技术人员、R&D人员、科学家与工程师、普通劳动力等,用赋予的报酬计算其价值;创新财力资源即投入的科研经费总数额;创新物力资源即投入的原材料、科研仪器、设备、物质资源等科研基础设施,计算其总价值;创新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科技文献、期刊、专利、光盘数据库、科技规范和标准等各种软硬件为载体的科技产出,用购买的费用衡量其价值;
1.1.4各创新主体对所有参与方创新资源整合的效率θRi(也可称为努力程度),所有参与方在建立了RJVs的联盟模式后,充分有效地整合各方的创新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在研发过程中,各方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可预测性的收益,确定自己以何种努力程度θRi来整合资源,随着θRi的增大,创新主体最终得到的回报的比例也相应地增多,但同时成本也相应地增加了;
1.1.5在RJVs模式下整合区域创新资源的技术开发中存在着多方面的风险,在研发过程中存在多方面难以预料的不确定性,包括企业文化冲突风险、技术溢出风险、市场风险、合作信任风险和财务风险以及一些外部的不可控因素等,研发成功的概率代表了创新主体的研究实力。假设创新主体i独立研发成功的概率为pi,而建立RJVs进行R&D研发的综合成功率pR,每个创新主体在这样一种特殊的技术联盟中的研发实力为pRi。Loury(1979)曾研究过创新主体自身的研究实力与其所投入的创新资源IRi呈一定的函数关系,而创新主体各自的研发实力pRi、所投入的创新资源IRi以及其对资源的整合效率都对项目技术研发的综合成功率pR有很大的影响,一般在研发初期各创新主体的研发实力越强,效率越高,研发项目的成功率就越高,所以综合可表示为
pR=pR[pRi(IRi),θRi,IRi]=pR(θRi,IRi)
1.1.6假设创新主体无论是独立研发还是建立RJVs模式进行的是同一科研项目,若研发成功则该技术的价值为V(为已知常数);
1.1.7在RJVs中的n个创新主体,在技术研发成功后创新主体i所获得的利益分配比例为,利用成本型目标法对μi进行规范化处理,即将所有的μi转化为0至1之间的数,转化公式为:由此可得到每个RJVs成员的利益分配比例。
1.2模型分析
由上述假设可得创新主体i建立RJVs模式整合区域创新资源时的预期期望收益为:πRi=ωipR(pRi,θRi,IRi)V-IRi,ωi、pRi都与θRi和IRi成一定的函数关系,则可简写为πRi=π(θRi,IRi),所有成员的期望收益表示为,而创新主体i进行独立研发的预期期望收益为:πi=piV-Ii。
上述πRi表达式很明显地说明了创新主体参与RJVs进行资源整合创新最终得到的利益主要由投入的资源以及创新主体对资源的整合效率决定的。从创新主体所提供的创新资源IRi角度来看,某一创新主体i可能并不具备研发所需的所有的创新资源,但是n个创新主体可以组成研究联合体,以该组织为核心集中研发资金、人员和设备等,弥补独立创新资源不足的缺陷,同时还可以避免相同资源的重复使用,为创新主体节约其他成员已经能够提供的创新资源,以用于其他的研发活动;从创新主体对创新资源的整合效率来看,可以通过RJVs的在整合资源方面的努力程度θRi发挥乘数效应,以尽量小的θRi发挥尽量大的利润,提高最终的利润与投入的比率。
下面将提出采用两阶段模型来分析RJVs模式整合区域创新资源的利益博弈。第一阶段,在建立RJVs形成阶段决定投资创新资源的水平IRi,第二阶段决定创新主体对资源的整合效率θRi。
若n个创新主体以RJVs模式整合区域创新资源,那么可通过以下的逆推归纳法来实现其最大利润:
i决定创新主体对资源的整合效率θRi———阶段二;
求解上述方程组的解得到:
ii在建立RJVs形成阶段决定投资创新资源的水平IRi——阶段一;将得到的以上的n个数值代入到中得到,建立的RJVs这个组织所得到的利润总和,即π(IR1…IRn),分别对IR1…IRn求偏导,就可以得到每一个创新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下最适合的投入,由此便可以计算出每一个创新主体在RJVs模式下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得到的最大利益πRi。将各个创新主体独立研发时得到的πi与πRi比较,则可以给创新主体是否建立RJVs模式下整合区域创新资源提供很好的决策依据。
2结论
本文就从建立RJVs组织到以该模式进行技术研发再到最后研发成功这个过程提出合理的假设,建立了RJVs模式整合区域创新资源的利益博弈模型,得出建立利用该模式进行资源整合进而研发最终各成员得到的期望收益,并给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具体方法,可为促进创新主体之间进行研发联盟,对有效整合区域创新资源提供有效的参考。总之,研究联合体这样特殊研发联盟的持续与高效运行依赖于创新主体之间的共同努力,所以,每个RJVs参与者都必须充分了解其形成机理的基础,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可以保证RJVs成员各方相互之间进行资源整合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的效率,降低企业的风险和成本,发挥技术协作、技术创新优势,塑造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实现自主创新,从而迅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能力逐渐发展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处于劣势地位的创新主体必须寻求新的出路来使自己得到更大的生存和发展。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策略——利用RJVs模式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建立创新主体形成RJVs后的博弈模型,并提出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的方法,在弥补创新资源在创新主体之间失衡的同时,优化研发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的整合效率。
关键词:RJVs,创新资源,博弈
参考文献
[1]王丽,武博.研究联合体的形成机理[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9).
[2]孙红侠,李仕明.并行研发联盟中合作伙伴资源投入决策分析[J].预测,2005(2).
博弈模式 篇8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流通解释为商品的运动过程, 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流通是指商品买卖行为及相关联系、交错的各种商品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循环的总过程;狭义的流通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运动过程, 包括出售和购买过程。本文的流通主要是指狭义的流通, 也就是商品流通。农产品流通是指农产品中的商品部分以货币为媒介, 采取交换的方式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运动的过程。农产品流通其实质是农产品的一个生命周期, 从农产品的初次交换为起点到消费终端的过程。
蔬菜直销作为农产品流通的一个分支, 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通过原料基地的建立, 蔬菜生产者 (农户) 按照规划化、标准化、专业化的方式进行生产, 对蔬菜进行加工、整理、分级、包装、贮藏、运送等环节后, 将蔬菜直销配送到相应的蔬菜销售地的整个销售过程。蔬菜直销模式是指在蔬菜直销的过程中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相互作用下, 由直销主体、直销客体、直销机制、直销方式组合而成的, 实现蔬菜直销价值的, 具有一定的直销组织体系的蔬菜流通生命周期的抽象形式。
二、经典的豪泰林博弈分析
(一) 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
豪泰林模型是分析在产品差异情况下厂商竞争的博弈模型。库诺特模型、伯川模型以及豪泰林模型都是厂商竞争的博弈模型, 但只有豪泰林模式将产品的差异性引入到模型中, 其主要考虑产品空间上的差异, 具体到蔬菜直销模型的基本假设如下:
1. 模型的参与主体为蔬菜直销商、传统蔬菜销售商和消费者, 没有政府的参与, 并且这三者都是理性的。假设主要考虑到分析的简便可行。
2. 蔬菜直销商和传统蔬菜销售商只存在空间上的差异, 其所销售的蔬菜没有任何物质性能和安全程度的差异。
3. 消费者只关心购买蔬菜的总支出, 即蔬菜的价格P以及由于空间差异产生的成本差异, 主要包括运输和时间成本。显然, 蔬菜销售地与消费者的空间距离越远, 其时间和运输成本就越高。为简化, 将时间和运输成本作为整体核算, 假设每单位距离的采购成本为α。
4. 假设消费者所在的城市是一个长度为1的线性城市, 消费者均匀地分布在区间[0, 1]内, 分布密度为1。
5. 假设两个销售商分别位于哈尔滨的两端, 即蔬菜直销商在x=0处, 而传统蔬菜批发商在x=1处。消费者居住在这个区间的x处。由此可知, 居住在x处的消费者在蔬菜直销购买蔬菜的采购费用为αx, 在传统蔬菜销售商购买蔬菜的费用为α (1-x) 。
6. 假设蔬菜直销商和传统蔬菜销售商销售的蔬菜价格分别为p1, p2, 每单位蔬菜的成本分别为c1, c2, 此时c1=c2=c, 即蔬菜直销商和传统蔬菜销售商的蔬菜销售量等于蔬菜的需求量。
以上这些假设的一部分只是暂时的, 在下文的分析中将根据需要修改某些假设, 如假设 (2) 将添加一项蔬菜安全因素的假设。
(二) 模型的纳什均衡
根据模型的基本假设, 住在x的消费者在蔬菜直销市场与传统蔬菜销售市场之间是无差异的, 则在x左边的所有消费者都在蔬菜直销市场购买, 而在x右边的消费者都在传统蔬菜销售市场购买。因此, 蔬菜直销市场与传统蔬菜销售市场的蔬菜需求分别为D1=x和D2=1-x。由于居住在x的消费者在蔬菜直销市场与传统蔬菜销售市场之间是无差异的, 因此x满足:
从而得到为:
因此, 蔬菜直销市场与传统蔬菜销售市场的蔬菜需求分别为: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性厂商, 其总利润为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其中, 总收益为蔬菜价格与销售量的乘积, 总成本为单位成本与销售量的乘积, 在上文得出的总需求量的基础上, 蔬菜直销市场与传统蔬菜销售市场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蔬菜直销市场与传统蔬菜销售市场的纳什均衡要求给定对方价格, 选择自己的价格策略, 使得自己的利润最大化。分别对 (4) 、 (5) 求一阶导数并令其一阶导数为零, 则可得到蔬菜直销市场与传统蔬菜销售市场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分别为:
蔬菜直销市场与传统蔬菜销售市场利润最大化的二阶条件分别为:
解 (6) 、 (7) 分别得到蔬菜直销市场和传统蔬菜销售市场博弈的最优解:
此时, 均衡利润为:
三、基于消费者支付蔬菜安全费用的豪泰林博弈
(一) 模型假设条件的扩展
我们将经典豪泰林模型的假设 (3) 进行变更, 假设每单位的蔬菜从生产到销售过程中的整个安全成本为k, 其中主要包括农民种植期间的蔬菜安全成本以及运输、储存中的安全成本;只有蔬菜直销市场关注蔬菜安全问题, 而传统蔬菜市场销售一般蔬菜。因此, 蔬菜直销市场中每单位蔬菜的成本为c+k, 而传统蔬菜市场中每单位蔬菜的成为仍为c。与此同时, 假设消费者不仅关心蔬菜的价格和费用, 还关心蔬菜的安全性, 消费者对于每单位的安全蔬菜愿意支付λ, 而对于普通蔬菜, 消费者不愿意进行额外支付。
(二) 扩展的纳什均衡模型
若居住在x处的消费者在蔬菜直销市场和传统蔬菜市场之间购买的蔬菜是无差异的, 考虑到消费者相信蔬菜直销市场的蔬菜比传统蔬菜市场的蔬菜更有安全, 并且愿意支付λ, 所以x必须满足:
从而得到x为:
此时, 蔬菜直销市场和传统蔬菜市场的蔬菜需求分别为:
蔬菜直销市场和传统蔬菜市场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对 (20) 、 (21) 求一阶导数并令其一阶导数为零, 则可得到在蔬菜直销商考虑安全因素的同时, 消费者既关心蔬菜价格又关心蔬菜安全情况下的蔬菜直销市场和传统蔬菜市场的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
蔬菜直销市场与传统蔬菜销售市场利润最大化的二条件分别为:
纳什均衡存在
从而可以得到蔬菜直销市场和传统蔬菜市场在消费者既关心价格又关心蔬菜安全情况下的最优解:
蔬菜直销模式和传统蔬菜销售模式下的最大利润分别为: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经典的和扩展的豪泰林模型对蔬菜直销市场和传统蔬菜销售市场以及消费的行为进行分析, 得到以下的结论的建议。
首先, 在不考虑蔬菜安全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下, 蔬菜直销市场与传统蔬菜销售市场的蔬菜需求量主要取决于他们所销售的蔬菜价格差和消费者的采购成本, 而不仅取决于其各自的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若直销市场的采购费用越高, 蔬菜直销市场的需求量就越小, 则传统蔬菜销售市场的需求量越高;蔬菜直销市场的价格p1越低或传统蔬菜销售市场的价格p2越高, 则x越大, 即蔬菜直销市场的需求量越高, 相反传统蔬菜市场的蔬需求量就越高。
其次, 等式 (8) 、 (9) 表明, 蔬菜的单位采购成本越高产品的差异性就越大, 均衡价格越高, 同时均衡利润高。因为随着采购成本的升高, 不同销售市场的产品之存在着的产品替代性随之下降。 (18) 、 (19) 相比, 蔬菜直商的最优价格比传统蔬菜市场的最优价格高出与 (8) 相比, 说明在消费者愿意支付蔬菜安全时的菜直销市场的最优价格比没考虑的最优价格高出而在此情况下传统蔬菜销售市场比没有考虑时差
3.将 (8) 的均衡价格代入 (2) 中, 可得到x=1/2。在线性城市 (哈尔滨) 的中点处的消费者在蔬菜直销市场和传统蔬菜市场之间购买的蔬菜是无差异的, 说明消费者在关心价格的同时对于采购成本也是十分关心的。
将 (18) 、 (19) 代入到 (11) 中, 可以得到在这种情况下, 以蔬菜直销市场为起点, 向传统蔬菜销售市场方向处的左边的消费者会去蔬菜直销市场购买蔬菜, 而右边的消费者会去传统蔬菜销售市场购买。虽然处于右边的消费者在关心蔬菜价格和费用的同时也关心蔬菜的安全, 但是他们到蔬菜直销市场购买安全蔬菜的成本太高, 所以他们放弃购买安全蔬菜而去购买普通蔬菜。
总之, 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在现实中, 居民的蔬菜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较小, 而在顾及到蔬菜安全而蔬菜价格和费用差异较小时, 即便是安全蔬菜较普通蔬菜稍贵一些, 人们也会选择购买安全性高的蔬菜。蔬菜直销市场对于蔬菜安全成本的控制和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消费者对于蔬菜安全的重视程度对于消费者的选择和蔬菜直销商的经营的影响还是较大的。与传统蔬菜销售市场相比, 蔬菜直销市场一般规模较大, 采用直接、批量采购可以节省蔬菜直销商的采购成本, 但是他没有传统的蔬菜销售商灵活。
参考文献
[1]Hotelling H.Stability in competition[J].Economic Journal, 1929 (39)
[2]冯.诺依曼, 摩根斯坦恩.博弈论和经济行为[M].上海:三联书店, 2005-06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博弈模式 篇9
关键词:利益博弈,技术创新模式,企业创新,创新主体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针, 研究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和模式是技术创新研究的关键。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多, 如郭晓曦 (2004) 从双寡头市场的角度探讨了厂商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合作与不合作行为[1];陈抗 (2006) 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中可能出现的博弈模型[2];年志远 (2004) 从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抗风险能力差等方面出发重点研究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 认为中小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不具备自主创新能力, 应该以模仿创新为主[3];李新功 (2006) 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 探讨了社会资本环境下企业作为主体与社会资本充分结合的重要性, 认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应该利用社会资本环境, 在企业技术创新网络下进行[4];梅姝娥 (2008) 分析了影响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的因素, 研究了大量企业选择合作技术创新模式的原因, 认为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保障[5]。但是这些研究在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具体应该采取何种创新模式方面缺乏系统的分析。本文利用不同规模企业间的利益博弈分析, 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博弈过程, 提出了化解企业技术创新博弈的基本对策, 给出了我国以企业为主体建设技术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1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6,7]。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最小单位, 是新技术转化和应用的载体。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关键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国家的相关政策, 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来源, 技术创新的基础设施及知识和智力支持, 技术创新能否成功, 技术创新的成果能否归企业自身有效利用等。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 必然要考虑上述影响因素, 选择适合自身的创新模式。
创新模式指的是创新实现的路径选择。技术创新学将创新模式分为三种: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8], 也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选择的模式。经过建国后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就, 但与技术发达国家差距仍很大。在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过程中, 我国企业在总体上应采取以模仿创新为主的发展战略[9], 但具体来说不同的企业应有不同的策略选择。
2 不同规模企业间的创新博弈分析
由于技术创新是一项充满着风险的活动, 而对技术创新的投资行为本身又会增加这种风险[10], 这就使得技术创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大企业更有实力承担技术创新的风险, 消化技术创新的成本, 也因其较强的偿债能力而更有可能获得资金支持;而中小企业则不具备上述优势。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分析, 可以利用博弈论中的“智猪博弈”。据此, 我们可以做如下假定。
假定1:企业可以根据其规模划分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 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其规模正相关。
假定2: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的时候, 对其对手以往的创新行为和现在的技术现状都有充分的信息。
假定3:企业一般是风险厌恶, 或至少是风险中性。
根据假定1、2, 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 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都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并理性判断对手的实际情况, 就自己的技术创新行为进行选择, 通常都有两种策略选择, 即创新和等待对手创新成功后自己模仿创新 (简称等待模仿) 。
假设在同时进行一项创新时, 大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本为c1, 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为c2, 由于二者上述的差异, c1
从收益矩阵图中可以看出, 对大企业来说, 当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时, 由于 (r1-c1) > r12, 故创新是大企业的上策选择;而当中小企业不创新时, 大企业知道若自己不进行技术创新, 除非自己能有效控制市场并防止拥有新技术的企业进入, 否则自己有可能面临损失全部市场份额的危险, 故创新仍是大企业的上策选择。所以, 对大企业来说, 创新是自己的一个绝对上策。对中小企业来说, 当大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时候, (r2-c2) < r22, 故等待模仿是自己的上策选择;当大企业不进行技术创新的时候, 虽然r24< (r23-c2) , 即创新获得的收益大于等待模仿的收益, 但这个利润差额是极小的, 这对一个风险厌恶者是无法承受的, 且中小企业能意识到无论自己策略如何, 大企业都会选择技术创新, 自己即使不创新也同样能享受到大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外部性, 故等待模仿是中小企业的绝对上策。
根据以上分析, 我们可以知道, 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是否进行技术创新的这场博弈中, (创新, 等待模仿) 构成了一个纳什均衡, 其中大企业更倾向于自主创新, 中小企业则能够在大企业进行创新后选择模仿创新。
3 相同规模企业之间的创新博弈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否完善决定着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能否被企业自身有效享有, 影响到企业是否会进行技术创新。规模实力相差比较大的企业之间的创新博弈可以参考上面的分析, 而规模相当的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可以存在两个企业的寡头市场为例进行分析。
3.1 理想状态的博弈
对一个存在两个寡头企业的市场, 作如下假定。
假定1:初始情况下, 两企业生产同质的产品且技术水平相当, 平分市场, 二者沿着同样的路径进行创新。
假定2:市场上存在着类似的替代产品, 但替代产品不如原产品好, 需要花一定的费用加以改进才能很好取代现有的产品。
假定3:两家寡头企业之间、两家寡头企业与潜在的替代者之间信息充分, 对彼此的历史创新行为和现状能做出理性准确判断。
假定4:所处社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且严格。
两家企业在技术创新时有相同的选择, 即创新或不创新。若二者技术创新同时成功, 则依旧平分市场, 此时二者的净收益都为r;一旦其中一家技术创新失败或是未进行技术创新, 则面临一个负的收益, 假设为r1 (r1<0) , 而创新成功者则获得一个新的净收益, 假设为r2 (r2>r) ;当两家企业都不进行技术创新或是创新失败时, 潜在替代者能迅速获得相关信息, 并能及时对替代产品加以改进, 进入该市场, 则原来的两家寡头企业则面临着丧失相当大市场份额的危险, 假设此时两者的净收益均为r3, r1
可以看出, 在理想情况下, 一旦不进行技术创新或是创新行为失败, 则面临着要么被对手夺去市场份额或被潜在替代者替代的危险, 所以两家企业的最优选择都是创新, 且力图避免失败。由于一旦对方创新成功, 而自己不创新或是创新不成功, 在对手占领市场之前很难再去模仿对手创新并取得成功, 故二者此时都会积极选择自主创新, 这样社会上就形成了一种积极创新的良好氛围。
3.2 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情况下的博弈
假设上述两企业所处的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技术创新的成果极易通过技术外溢而使得企业无法有效享受技术创新的成果, 这样去掉理想状态下的假定4, 同时对原假定2、3放松修订为下述新的假定。
假定2:两家寡头企业对市场有一定控制, 潜在的替代企业很难在短期进入市场。
假定3:两家寡头企业之间信息充分, 对彼此的历史创新行为和现状能做出理性准确判断。
假定2可以具体阐述为:除去寡头企业原来对市场的控制外, 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虽然潜在替代者能通过技术改造进入该市场, 但却无法保证新技术成果能有效归自己所有, 甚至无法弥补前期的投资, 这对一个风险厌恶者来说是无法承担的, 所以说潜在的替代者进入该行业面临着相当的难度。
根据上述假定, 这种情况下两家企业的策略选择与在理想状态下有所不同, 其新的策略选择为:创新和等待别人创新后模仿 (简称模仿创新) 。这是因为, 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在对手进行过技术创新后自己可以进行模仿而不必担心受到严厉的制裁, 模仿创新取代不创新成为企业新的选择, 即相对于自主创新的高额成本和风险来说, 模仿创新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情况下两家企业的收益矩阵如图3所示。
当两家企业都进行技术创新并取得成功时, 假设市场格局不变, 两家的净收益相同均为正的r11;当一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而另一家企业进行模仿创新时, 进行创新的企业支付了高额的创新成本, 却被未支付成本的对手分享了技术创新的成果, 假设此时创新企业的净收益为r12, 而模仿创新的企业的净收益为r22, 且r12
在多次重复进行这样的博弈之后, 博弈双方都会习惯性地选择等待创新, 进入一种类似串谋的“默契”状态, 双方最终都不进行技术创新, 或是约定进行有限度的局部性创新, 这样就能在有效规避技术创新风险的同时仍然享受一定的高额利润, 结果技术创新就陷入一个停滞状态。
3.3 两企业间的动态博弈
前面的分析一直是以静态博弈为主, 但现实中不同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 而是有先有后的动态博弈。仍然以上述实力相当的两家企业之间的博弈为例, 下面进行动态博弈分析。
假定1:初始情况下, 两企业生产同质的产品, 二者沿着同样的路径进行创新。
假定2:产品由于技术问题, 很难被模仿。
假定3:两家企业之间信息充分, 对彼此的历史创新行为和现状能作出理性准确判断。
从假定2可以知道, 企业一旦要进行技术创新则只能选择自主创新, 很难模仿对手。假设企业A、B决定开发一个新市场, 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尚犹豫不决。若企业A率先行动, 而企业B在发现A行动后会做出反应, 最终的博弈结果有四种可能, 其动态博弈的决策树如图4所示。
在决策树的四个结点上是双方的收益向量, 左边为企业A的净收益, 右边为企业B的净收益, 最终均衡解取决于市场的容量;而无论市场容量如何, 只要一方创新而另一方选择不创新, 不创新方的最终收益都最多为零。上述博弈的最终结果取决于市场容量大小。
当市场容量足够大, B在A创新后选择技术创新仍然能够盈利, 即r11>0、r21>0时, 最终均衡解为 (创新, 创新) 。这种情形可以宝洁公司和联合利华公司间的博弈为例说明。针对中国去屑洗化市场, 宝洁公司率先推出了“海飞丝”品牌, 并在十多年的时间内达到了去屑产品市场80%的占有率, 而联合利华公司除了“力士”、“夏士莲”品牌产品外一直没有推出其他的相关去屑产品。去屑洗化市场是一个长久的高利润市场, 容量较大, 不是一家企业产品就能使之达到饱和的, 联合利华公司最终在2007年推出了“清扬”品牌产品。在这场博弈中, 由于市场容量大, 后行动者最终选择了创新, 而 (创新, 创新) 成为均衡策略解。
当市场容量有限, 即只要一家企业提供新产品就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时候, 两家企业同时创新反而对双方都不利, 这表现在决策树的四个结点上为:r11、r21为负, 即A创新后, 若B仍然选择创新, 双方的净收益r11、r21均为负。此时博弈双方应该避开与对方同时进行技术创新行动, 这样率先创新者将获得市场, 均衡策略集为 (创新, 不创新) 或 (不创新, 创新) 。
但是, 在有限市场容量的情况下, 假设B发出一个威胁:“无论A是否进行技术创新, 自己都肯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 若A相信了B的威胁而不进行技术创新, 则B将会获得这个市场;而若A根本不理会B的威胁并果断进行技术创新, B其实是不会进行技术创新的, 因为理性的B知道A采取行动后自己的最优策略是不创新而非创新, 此时企业B的威胁为“不可信威胁”。
在另一种情况下, 假设率先行动者A发出了一个“承诺行动”:只要B不行动, 自己会给B一笔好处, 如在新产品的使用上给予B极大的优惠。这种情形我国也普遍存在, 尤其是在外国和本土企业之间博弈中。在这种情形下, 一般是本土企业B握有市场准入权但在技术上落后, 而国外企业技术领先, 为打开新市场, 主动向B许诺产品优惠或是技术转让。这种承诺与上面的威胁信号有很大不同, 由于B在市场上有主动权, 企业A的承诺一般都是可信的;但是, 这种可信与技术转让时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 且可能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出现变故。下面以我国大飞机发展项目为例进行分析。
上世纪70年代, 我国出台了大飞机项目, 并于1985年造出了运10。但是由于大飞机涉及的技术和未来市场的问题, 加上当时麦道公司为打开中国市场, 承诺与中国合作上大飞机项目, 甚至免费转让技术, 导致运10最终遭下马, 中航与麦道合作组建公司, 计划组装M90;然而, 随着后来麦道和波音合并, 美国国内的M90生产线停产, 而中航与空客、新加坡科技接触并合作, 原本与麦道的合作计划最终失败。在这个例子中, 由于麦道公司的变动 (相当于博弈模型中的企业A) , 多方博弈利益体的出现 (波音、空客、新加坡科技) 及80年代末的政治因素, 最终使得原本企业A的“承诺行动”无法实现, 博弈企业B遭受获得负收益。
4 我国以企业为主体建设创新体系的基本策略
企业是否进行创新、以何种模式创新, 是企业根据自身和对手情况, 结合所处社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作出的综合选择。在创新活动资金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不理想情况下, 企业的最优选择可能是“不创新”, 这对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福利都是不利的。因而有必要设计一种机制, 改善企业的创新环境, 激发企业创新的主动性, 使得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能促进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加大对技术创新企业的政策优惠和奖励。
如政府可以对积极创新的企业给予政策、资金、土地使用、税收甚至产品推广方面等的优惠, 给予创新所需的基本设施、设备等的支持, 召开表彰大会给予名誉方面的奖励等。这些优惠措施一方面能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 另一方面能增加企业的收益, 也就是说人为地改变前述收益矩阵中的创新收益, 使得创新永远成为企业的最优策略, 这样不仅有效规避了不创新串谋, 还有可能使社会形成积极创新的氛围。
(2) 加强法制建设, 保护知识产权, 创造良好的社会创新环境。
技术专利是企业创新的成果, 也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是政府职能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能否做好企业专利权的保护工作关系到整个企业集群的最终创新发展。政府应当严厉打击非法盗版并加大惩处力度, 使得企业能在一定的时期内专享技术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 这样才能使企业一直保持技术创新的动力。
(3) 加强研发机构建设, 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
有关统计显示,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企业内设的专职研发机构数量不断减少, 2003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机构数与1995年相比减少近一半, 拥有专门研究开发机构的企业所占比重已经从1993年的63.4%下降为2003年的24.9%[11]。研究机构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竞争能力, 所以一定要加强企业的研发机构建设, 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4) 加大对技术创新决策主体和研发主体的激励力度[12]。
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 而研究人员则是企业研发主体, 企业家承担着连接企业投资者和企业研发人员以及为研发人员提供良好的研发环境的作用, 是决定是否进行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 因此必须加大对企业家和研发人员的激励力度。
(5) 提高模仿创新的层次, 即重在模仿基础上的创新, 而非简单的模仿。
模仿创新不是简单的模仿, 是在原有技术基础上的二次开发, 企业只有不断地对原有技术发展和完善, 缩小与先进技术的差距, 积累技术创新的经验, 壮大自己的技术创新团队, 最终由模仿创新过渡到自主创新, 这样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创新体系, 享受到技术创新带来的高额利润。
(6) 加强产学研结合, 为企业自主创新积聚力量。
要努力建立一种长期稳定和制度化的产学研利益共同体, 使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研究成果能在企业中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带来企业技术的进步;而企业在此基础上要增强自身的吸收消化能力, 并积累壮大自身的创新经验。
参考文献
[1]郭晓曦.技术创新的博弈分析[J].上海管理科学, 2004 (1) :8-10.
[2]陈抗.基于博弈论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06 (1) :31-33.
[3]年志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选择——模仿创新[J].科学管理研究, 2004 (6) :19-21.
[4]李新功.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06 (5) :9-12.
[5]梅姝娥.技术创新模式选择问题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5) :20-24.
[6]ROMOR.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Political E-conomy, 1986, 36 (6) :1002-1037.
[7]ROBERT L E.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8, 42 (3) :3-42.
[8]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9]彭纪生.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的博弈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 2003 (6) :18-22.
[10]PETER DEMARZO.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real investmentbooms and bust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7, 85 (8) :735-754.
[11]李建民.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形成的对策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 2007 (3) :34-39.
博弈模式 篇10
目前交通基础设施公私合作研究多集中在双方合作的可能性和合作模式方面, 一些学者总结了交通基础设施PPP失败因素以期促进双方良好合作。本文从演化博弈视角对公私双方合作行为进行分析, 探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行为策略的演化, 为促进双方良好合作提供思路。
1 演化博弈论对PPP收费公路合作分析的适用性
PPP模式收费公路公私双方通过契约规范双方的责任和权利, 是平等合作伙伴关系。合作过程中公共部门追求公共效益最大化; 而私人部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由于人的有限理性, 契约具有天然不完全性[3], 两者追求目标的差异化, 合作过程中双方往往一开始不能找到最优策略。而且收费公路双方往往具有较长的合作期限, 双方合作过程中不断博弈, 相互模仿学习和改进, 逐渐找到最佳策略。
2 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 1) 私人部门策略: 积极合作T1; 消极合作T2。公共部门策略: 积极合作S1; 消极合作S2; ( 2) 双方消极合作获得效用Gi, 双方积极合作增加的效用为Li, 单方积极合作损失效用Bi, 单方消极合作获的效用Ci ( i = 1, 2) , i = 1 时表示私人部门, i = 2 表示公共部门。
3 演化博弈分析
假设初始时公共部门采用s1 比例为y, 采用s2 比例为1 - y; 私人部门采用T1 比例为x, 采取T2 比例为1 - x。则私人部门T1、T2 的适应度与平均适应度分别为: ( 1) 私人部门复制动态方程为: = x ( UT1-U) = x ( 1 - x) [y ( L1 + B1 - C1 ) - B1 ]; ( 2 ) 同理公共部门复制动态方程: = y ( 1 - y) [x ( L2 + B2 - C2) - B2]。
根据演化稳定策略性质, 当f‘ ( x) < 0、f’ ( y) < 0 时, 策略 ( x, y) 为演化稳定策略。即: 令= 0, = 0, 在平面s = { ( x, y) |0≤x, y≤1} 上得演化博弈均衡点为A ( 0, 0) 、B ( 1, 0) 、C ( 0, 1) 、D ( 1, 1) 、E ( , ) 。令X0= , Y0= 当0≤X0, Y0≤1 时E5 才存在。
下面对不同情况下双方合作策略眼花啊博弈稳定性分析: ( 1) 当均衡点E5 不存在时, 此时Ci> Li。根据微分方程的稳定性定理可知, D ( 0, 0) 为稳定点, 即单方消极合作取得的效用大于双方积极合作取得的效用时, 双方都采取消极合作是演化稳定策略。在合作过程中公共部门的消极行为主要表现在: 公共部门在合作中履约失信。收费公路运营期内可能出现公共部门领导换届、机构职能调整使得原来的承诺难以兑现, 公共部门不履行或者拒绝履行合约所承诺的责任时往往造成收费公路项目私人方受损。公共部门政策稳定性差, 由于缺少国家层面的PPP法规制度, 更是缺少符合交通技术经济特点的法律, 有的只是一些地方性或者行业性法规或者政策。往往法律法规在颁布之后面临修订或者重新诠释, 影响到收费公路项目市场需求和服务收费, 影响合同的有效性, 导致项目正常建设、运营受到影响。私人部门的消极行为主要表现在: 私人资本往往具有短期机会主义和资本逐利性[4]。合作中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建设阶段节省开支, 偷工减料, 降低道路建设标准, 配套交通设施不完善。运营期采取自利行为现象更为普遍, 例如减少对道路的日常养护, 降低服务质量。由于信息的不对称, 私人部门掌握着真实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 私人部门上报的数据往往夸大投资额、运营费用, 提高收费价格; ( 2) 当均衡点E5 存在, 此时Ci <Li。点E, f‘ ( x) = 0, f’ ( y) = 0, 为鞍点。根据微分方程稳定性定理A ( 0, 0) 和D ( 1, 1) 为稳定点, E2 和E3 是不稳定点。双方合作行为演化博弈相位图如图1 所示。此时演化博弈存在两个稳定解A ( 0, 0) 即双方积极合作, D ( 1, 1) 即双方消极合作。演化结果受初始状态所在区域影响。公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都采取积极合作是明智选择, 但任何一方采取消极策略都会使对方效用受损, 此时积极合作方受损, 为了减少自身损失也逐渐采取消极策略, 导致双方不信任, 不努力, 最后使收费公路整体亏损。上述两种情况演化说明了在市场自发演化下, 双方合作策略会以更大的概率趋向双方都消极合作。
4 对策建议
为了避免公私合作朝向消极合作, 对于第一种情况, 在合作中应避免, 采取保障措施使单方消极合作效用小于双方积极合作取得的效用是必要的。对于公共部门, 在现有法律法规不完善情况下, 公共部门作为合作伙伴应加强契约精神和重视履行规则, 要有严格的信用。双方通过谈判达成合作, 签订契约, 规范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明确纷争解决途径, 双方形成实际的平等信任的合作关系。如果公共部门出现违约, 私人部门可以起诉或撤出资金。对于私人部门, 公共部门作为监督者, 建设阶段要保障道路的质量; 运营阶段, 对收费进行监管, 包括是否按照特许经营协议中的标准进行收费, 收费站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 对收费公路服务水平、相关配套设施是否完善、交通安全状况进行规范和监管; 对收费公路日常的维护和保养进行监管, 确保收费公路运行的质量良好。
第二种情况下Ci < Li, 双方积极合作获得的效用比单方消极合作获得的效用高。说明随着法律制度的完善, 公共部门契约意识增强, 公共部门可以为私人部门提供良好投资环境, 而且私人部门在公共部门监管下有效运行, 有效制止了单方消极合作行为, 双方长期合作才能顺利开展。但系统仍然存在两个演化稳定解, 双方合作长期演化结果受初始状态影响。如果E ( x0, yo) 坐标比较小, 即E坐标左移, 区域BECD变大, 才能使双方以较大几率向积极合作发展。从演化结果分析, 只有E点无限趋于A点时, 系统才有唯一满意演化稳定策略 ( 积极合作, 积极合作) 。减少单方积极合作损失, 增加双方积极合作获益均可使E点左移, 即在双方合作中引入激励措施。对于收费公路可以采取1) 减免税收措施, 初始运营时期还贷和现金流压力巨大, 初始运营阶段减免税收可以缓解压力, 激励私人部门积极合作。2) 公共部门担保; 当收费公路私人部门利益难以保障时, 公共部门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转移支付措施进行补贴或者按照合同约定进行价格调整; 当收费公路运营标准达到合同中公共部门要求标准时, 对于客流量不足, 达不到预测客流量时, 公共部门应给与一定补贴; 对于收费公路特许经营期内, 新建或者改建类似项目, 合理规划路线, 避免对该收费公路的运营形成实质性商业上的竞争而影响私人部门收益, 如果必须修建, 考虑补偿私人部门损失。
5 结语
本文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PPP收费公路模式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行为动态演化过程。发现: ( 1) 完善的法律约束、公共部门良好的契约意识, 公共部门对私人部门的有效监管可以减少单方消极合作获益, 使项目避免演化为双方消极合作状态, 使项目有可能朝向双方积极合作方向演化, 是双方良好合作的关键。 ( 2) 引入激励机制, 可以促使双方朝着积极合作演化, 是双方积极合作的有效手段。因此在以后收费公路公私双方合作中, 公共部门既要注重契约精神和有效监管手段, 而且合作过程中引入合理的激励措施可以促使项目以最大概率朝向积极合作演化。
参考文献
[1]叶晓甦, 徐春梅.我国公共项目公私合作 (PPP) 模式研究述评[J].软科学, 2013 (06) :6-9.
[2]孙慧, 范志清, 石烨.PPP模式下高速公路项目最优股权结构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 2011 (01) :154-157.
[3]陈琤.有限理性、公共问责与风险分配:台湾高铁市场化的失败与启示[J].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02) :29-35.
博弈模式 篇11
关键词:农村金融;村镇银行;政府;小微企业融资;演化博弈理论
一、引言
农村、农业和农民即所谓的“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农业的发展是需要金融支持的,但从1999年金融体制改革以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基本取消了县一级分支机构的放贷权,占据大片农村金融市场的邮政储蓄也只吸储不放贷,农村资金通过银行、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等渠道反而流向城市。而由于在广大农村,农户扩大发展养殖业、个体经商都需要大量的生产资料,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农户修建房屋、婚姻、购买耐用生活用品也有大量的资金需求。此举严重阻碍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福利改善。
尽管小微企业授信户数和授信总量有所增加,但治标不治本。由于受到大型金融机构的歧视,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开始向农村金融机构转移。而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代表,摒弃了繁杂的过程,手续简洁,审核迅速,办事效率高,特别是它比大型银行更能准确有效地掌握本地的市场变化和客户信息,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金融服务,能把贷款送到田间地头,开始在农村融资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中体现出一定的竞争力与生存力。
二、综述
农村融资困境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经济欠发达国家尤其如此。有关农村金融市场的文献十分丰富,相关文献多在“非正规金融——正规金融”的二元结构框架中探讨农村融资问题。这一“二元结构框架”具有显著的(1)严重的信息非对称;(2)缺乏可抵押物;(3)特质性成本与风险和(4)非生产性借贷为主的特征(周立,2007;黄祖辉,2007)。因而,农村金融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尚有相当距离(Besley,1995)。正是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的上述原因,农村金融市场普遍存在信贷配给(Credit Rationing)现象(Stiglitz,Weiss,1981;Nakamura,1993)。同样由于上述原因,以营利为目的的正规金融机构往往不愿向农村客户提供信贷服务,而是转而将在农村筹集的资金投向非农产业(Bergeretal,1999),这正是农村融资困境的根源所在。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中小金融机构的典型代表,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秦汉峰(2008)提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有阶段性成效,却没有突破性进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村镇银行制度应运而生。截至2012年5月,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1036家,村镇银行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农村的金融服务,至2011年5月末,农户贷款与小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81%(刘海菊,2011)。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其发展的四年时间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融资问题而导致的资金来源不足已成为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瓶颈(邢文妍,2011)。具体来讲,村镇银行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村镇银行的设立偏离原有市场定位;社会认知度低及吸储能力不足;服务产品缺乏特色,信用风险控制能力有待增强;人力资源建设有待加强(刘海菊,2011;李晓健,2011)。
但是,现有成果充分注意到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却忽视对其行为特征的研究;充分注意到了建立村镇银行方案的前景,却缺乏对其理论支撑的探究,并且理论模型中引入政府角色的也是非常少,正是上述不足使得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诸多相关建议缺乏可操作性,所以,对村镇银行与小微企业贷款过程中的动态行为进行演化博弈研究将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一)理论的基本假设
在整个博弈分析模型中,有小微企业(SME)、村镇银行(R)、政府(G)三个基本经济主体,而我们要建立的村镇银行与小微企业融资演化模型是一个动态博弈系统,给出基本假设如下:
(1)村镇银行、小微企业、政府是有限理性主体,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2)在博弈中,小微企业与村镇银行是两两博弈;
(3)参与主体获得不同期望收益不仅与行动策略有关,而且与参与主体自身属性有关,即为非对称博弈;
(4)若小微企业向村镇银行贷款后进行投资,之后项目经营失败,村镇银行则决定是否对小微企业进行审查,审查的效率是100%,项目经营失败收益为零。
博弈的双方是村镇银行(R)和小微企业(SME),考虑小微企业投资于一风险项目,并拥有自有资金为L,但是还需要K的资金才能完成整个项目投资,所以得向银行(我们研究的是村镇银行)申请贷款,贷款的期限为t。我们设投资项目的成功率为θ,投资项目成功时的收益是与所投资金总额成正比的,比例系数为ρ1,当投资项目失败时其收益为零,即 (L+K)ρ1,θ0,1—θ,那么小微企业投资项目的期望收益为(L+K)ρ1θ。当然,道德风险依然存在于金融交易中,小微企业中也不乏存在着不诚信企业,它们在投资项目成功并获得巨大收益时,却隐瞒项目成功的事实,设隐瞒所需付出的成本与贷款额成正比,则隐瞒成本=ρ3,K。相应地,村镇银行也有审查这一环节,由假设知若小微企业向村镇银行贷款进行投资后宣称项目经营失败,则村镇银行决定是否对小微企业进行审查,审查也就会有审查成本,与隐瞒成本相对应,审查成本= ρ2,K。若审查出小微企业对村镇银行隐瞒,那么企业必须缴纳一定的罚金δ,而且这个罚金大于应还贷款额,我们有(1+r)tK<δ<(L+K)ρ1。另外政府作为一个对小微企业与村镇银行博弈有影响的外力,一方面作用就是征收税收(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等),显然税收与收入有一定关系,为方便分析,我们设村镇银行所缴税为TR,小微企业所缴税为TSME。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代表,小微企业作为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交易成本是相对比较小的,模型中我们假设交易成本为零。
(二)参与主体的收益矩阵
在博弈过程中,村镇银行分为审查型与不审查型,若小微企业宣布项目投资失败,审查型村镇银行就会监察其结论的真实性;而小微企业分为诚实型企业与不诚实型企业,诚实型企业在项目投资失败时不会隐瞒事实,不诚实型企业则刚好相反。那么,由以上对参与主体的各变量假设,我们可以得到整个过程双方博弈支付矩阵,如下表所示:
(三)参与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1)村镇银行的复制动态及稳定策略分析
模型分析中,我们设审查型村镇银行的比例为p,非审查型村镇银行的比例为1—p;相应地,不诚实型小微企业的比例为q,诚实型小微企业的比例为1—q。按照基因复制动态过程及演化博弈的分析要求,我们整理村镇银行的期望收益与平均收益的关系式如下:
1)采取审查策略的村镇银行期望支付水平:
(1)
2)采取不审查策略的村镇银行期望支付水平:
(2)
3)整个村镇银行群体的平均支付水平:
(3)
由式 知,若采取某一策略的参与主体的支付水平高于群体的平均支付水平,则采取该策略的参与主体的比例就会上升,将(1)(3)代入,可得如下式子:
(4)
(2)小微企业的复制动态及稳定策略分析
与前一小节的分析类似,我们首先分别得到不诚实型企业的期望支付、诚实型企业的期望支付、企业平均支付水平如下:
(3)系统稳定性分析
在分析研究动态复制系统的稳定策略时,Friedman提出,局部均衡点的稳定性可以由这个系统的雅可比(Jacobi)矩阵的局部稳定性分析得到。
由以上分析知系统有五个平衡点如下:F1(0,0)、F2(0,1)、 F3(1,0)、F4(1,1)与 (p0,q0)。根据(4)、(8)式,我们知道Jacobi矩阵为:
讨论 对于F1(0,0),即p=0,q=0代入雅克比矩阵,我们得到 , , ,
若要使系统达到(0,0)的稳定状态,即村镇银行采取不审查策略,小微企业不对项目投资成功进行隐瞒,这是我们所要期盼达到的理想状态,那么就必须使 且 ,此时要满足上面两式的要求,按照它们所包含的参数,我们作如下分析:由上一小节的研究,若村镇银行贷款给投资项目低成功率的小微企业,那么就会趋向于采取不审查策略,但是再回到小微企业,如果村镇银行不审查,有限理性的小微企业会诚实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变化项目投资成功率并不能很多好的解决问题。那么对于增加村镇银行或者小微企业的审查成本与隐瞒成本可行吗?在这个鼓励金融创新的年代,一味地增加成本是不太现实的,况且村镇银行与小微企业又是政府重点扶持的对象。综上,我们必须得借助于外力,即政府,内外共同治理会达到一个更好地效果。
(四)演化稳定策略的仿真模拟
当然,我们所期盼的是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而正因如此,(不审查、不隐瞒)这个均衡状态是我们所期望的。在仿真模拟这个阶段,就将研究的稳定点设为(不审查、不隐瞒),而后我们采用matlab中常用的ode函数,而ode45表示采用四阶、五阶Runge—Kutta单步算法,是解决数值解问题的首选方法。我们假设五个不同属性的村镇银行与小微企业比例初始点,由ode45算法经过多次模拟画出不同初始点趋向稳定点的路线。如下图:
如上图所示,横坐标为审查型村镇银行的比例p,纵坐标为不诚实型的小微企业的比例q。我们发现按照ode45算法,从拥有不同比例属性的点出发,都将趋向于演化稳定点 (0,0),并且是拥有不诚实属性的小微企业比例首先趋向于零,然后才是审查型村镇银行的比例逐渐趋向于零。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在信贷市场上,银企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企业道德风险行为确实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尽量地减少或者避免小微企业的道德风险行为,使得村镇银行与小微企业的贷款博弈过程向着最优的均衡策略发展(即村镇银行采取不审查策略,小微企业不隐瞒项目投资成功的事实),这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按演化博弈理论研究结论发现,只是改变单一参与主体的某一变量是不足以达到演化稳定策略的,必须双管齐下,比如村镇银行在选择贷给项目投资成功率低的企业的同时可以适当缩短贷款期限,并可以按照当地小微企业的贷款违约率特征来适当增加违约罚金,以此来尽量减少企业主的道德风险行为。当然在双管齐下的同时,外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模型中我们引入政府角色,以税收优惠与信用保证的方式,降低村镇银行与小微企业的成本(包括交易成本、税收成本等),再从政策上指引村镇银行与小微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政策建议
按以上的理论结论,村镇银行应当发挥自身独有的区域性与社区型特点,与当地的小微企业进行调研密切接触,收集各种软硬信息并合理利用,了解小微企业的投资成功率与信用水平。在面对贷款申请时,必须做好对小微企业“弱中取强,劣中取优”的选择准备,尽量青睐于低风险的投资项目,避免高风险,稳重求胜。当然对于罚金的设置,可根据对当地小微企业的接触而定,若信用水平比较高,则可以适当减少罚金,也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在贷款时,利率不应过高,期限不应过长,据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60.5%的中小企业是没有一至三年的中长期贷款的。
在演化博弈模型中我们知道,政府也应该合理设置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促使企业良性“进化”。政府在进行税收减免政策的同时,可以发展政策性担保机构,并给予法律法规支持,尽快完善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制度,规范担保机构的退出机制与市场准入机制,地方政府可通过税收减免政策促进担保体系健康稳定发展,从而进一步地扶持了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担保机构可为小微企业减少与村镇银行之间复杂的贷款申请手续与谈判程序,推进了良好银企关系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Mansuri,Ghazala,2007, Credit layering in informal financial market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84. 715—730.
[2]Giovanni Dell'Ariccia and Robert Marquez,2009, Risk and the Corporate Structure of Banks, working paper.
[3]Stiglitz, J.E. and A. Weiss, 1981,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1,383—410.
[4]Friedman D. Evolutionary Games in Economics[J]. Econometrica, 1991,59(3):637—666
[5]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 经济研究,2001,(01)
[6]王一鸣等,非正规金融市场借贷利率决定行为:一个新分析框架[J]. 金融研究,2005,(07).
[7]王性玉,张征争.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博弈论研究[J]. 管理世界,2005,(04).
[8]克里斯丁.蒙特等,博弈论与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9]乔根.W.威布尔. 演化博弈论[M].王永钦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0]秦汉峰.村镇银行制度创新、环境约束及其演进[J].武汉金融,2008(5).
[11]刘海菊.我国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9).
博弈模式 篇12
众所周知, 博弈理论研究的是理性参与人在竞争冲突中如何充分应用策略以保证各自的最大利益, 而不同的策略之间又相互作用的理论, 博弈链理论对现实社会中广泛存在的组织系统中多元主体间博弈关系的探讨及研究, 是经典博弈理论的拓展[1,2]。
利用系统科学理论, 从整体的角度把国防人才培养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来研究, 对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及其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以寻求系统的演进和优化。
本文应用博弈链与系统科学理论对国防人才培养组织系统进行分析。通过对军队院校和依托地方高校国民教育国防人才培养两种培养模式博弈链组的研究, 提出了利于系统演进和优化的可行性措施。
1 国防人才培养组织系统简介
国防人才培养组织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3], 系统涵盖了学员、学校、家庭、社会、国家培养策略等多元主体, 如图1所示。
从博弈链网的博弈主体角度分析国防人才培养组织系统的结构, 可知系统由两条博弈链组成。链网中, 博弈主体的各个构成元素相互连接、相互均衡, 又与其他博弈主体进行博弈, 依次形成博弈单元、博弈组、博弈链、博弈网络。在博弈过程中, 各博弈单元相互协调、均衡 (负) 发展, 逐步演进, 最终达到链网在波动中的相对稳定[4]。国防人才培养组织系统的博弈链如图2所示。
(A:军队院校人才培养; B:依托国民教育人才培养; C:其它国防人才培养方式)
2 国防人才培养具体培养模式博弈链
国防人才培养具体培养模式博弈链是国防人才培养组织系统博弈链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链网的进一步细化及分解[5]。培养模式是指院校以自己的教育思想为指导, 以院校发展及人才培养为目标, 构建一定的结构方式并为此采取相应措施, 形成自己的院校特色及风格的一种教育方式。国防人才培养模式博弈链由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途径等博弈分链组成, 如图3所示。将链网细化、分解, 使其呈现出博弈组链形式, 如图4所示。
(A:军队院校人才培养; B:依托国民教育人才培养)
(A:军队院校人才培养; B:依托国民教育人才培养; U:效用函数; R:博弈单元输出; F:关系函数)
3 军队院校与依托地方高校国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市场竞争博弈链分析
军队院校与依托地方高校国民教育的两种国防人才培养模式相互竞争, 彼此博弈, 旨在提高国防人才质量标准。同时, 两大博弈主体构成的博弈组链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平衡。本文仅就两大博弈主体的市场竞争博弈链进行研究, 探讨其合理竞争策略[6,7]。
3.1 国防人才培养模式组织系统 市场竞争博弈链模型
作为市场竞争的两大博弈主体, 军队院校人才培养与依托国民教育培养作为生产者, 依托各自的产品生产线 (国防人才培养模式) , 产出具有一定价格 (人才质量) 的产品, 当两大博弈主体将产品投入市场 (军队) , 两种不同的产品便形成竞争, 根据产品各自拥有的特色及优势, 拥有一定的市场占有量。而这种市场占有量客观上反映了生产者的生产效率、生产效益及规模, 是生产模式优劣与否的评价指标和模式改进的外在动力。模型如图5所示。
(A:军队院校人才培养; B:依托国民教育人才培养; U:效用函数; R:博弈单元输出; F:关系函数)
3.2 国防人才培养模式组织系统 市场竞争的价格博弈分析
对军队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依托国民教育培养模式两大生产者生产出来的产品 (即军校生和国防生) 进行分析对比及博弈, 显而易见, 两种产品各有特色, 市场价值也存在差异。我们忽略产品质量相同下两种产品市场价格的博弈, 而仅考虑产品质量相异时的市场价格博弈。由于市场的环境不同, 可将市场分为高低端产品市场 (技术人才需求市场1及指挥人才需求市场2) 。两种市场所需的产品不同, 产品的成本及市场价格也不同。因此, 在两种生产者均能生产出适应两市场的产品时, 考虑两博弈者在两个细分市场进行的产品竞争。
(1) 产品质量相异时两产品市场价格博弈分析
使用贝特兰德双寡头垄断模型, 假设两大博弈主体分别选择价格p11和p21进入竞争市场1, 选择价格p12和p22进入竞争市场2。以q1i表示市场对产品1 (军校生) 的需求, q2i表示市场对产品2 (国防生) 的需求。忽略产品的互替性, 则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函数为:
其中, a∈R;0<b<1;a, b为常数。p11, p12, p21, p22均为非负数, 其值由生产者根据市场决定。
假设不同生产模式针对同种市场花费的产品成本相当, 而市场1、市场2中产品的成本分别为c1和c2, 则市场的利润为:
同时假设两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在同一时间进入两市场, 则在两市场都可达到纳什均衡的情况下, 对问题进行最优化求解, 求出价格组合使得Q取得最大值, 即:
生产者1的利润为Q1=Q11+Q12, 生产者2的利润为Q2=Q21+Q22, 此时Q1=Q2.
(2) 博弈主体决策分析
博弈主体 (生产者) 往往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产品的生产及其在不同市场中的分配。由于不同生产模式针对不同市场需求对不同产品的投资不一样, 所以市场对不同产品的需求也会不断变化。当市场对某一博弈主体的需求为零时, 该博弈主体 (人才培养模式) 也会被淘汰。
由于针对市场1 (技术人才需求市场) 生产的产品成本一般较高。顾客认为其价值V1也将高于市场2 (指挥人才需求市场) 的产品价值V2, 即V1>V2. 假设生产者生产针对市场1的产品概率为α, 顾客接受该产品的概率为γ, 于是有:
求解得:
由此可知, 在市场1中, 生产者生产针对市场1的产品的条件为:至少有比例为γ的顾客接受产品;而顾客接受产品的条件为:生产者针对市场1的产品概率大于α. 由α、γ的解可知, α仅与产品的价格及顾客对产品的认为价值相关, 而γ则还与产品的成本相关。即生产者在产品生产和销售中会相对多考虑到成本的问题。
市场的动态变化, 产品的不断竞争, 促使着生产者 (博弈主体) 不断改变竞争策略, 依据不同市场所需生产出适合市场的产品。当这种竞争达到良性循环时, 生产者、市场、产品都将顺利运转, 整个博弈链也因此健康稳定地不断演进。
3.3 博弈链的动态演化
在国家管理环境下, 博弈链各节点单元需要寻求长期合作。一条博弈链不是一蹴而就的, 应当是一个不断吸纳能实现战略目标的新成员和舍弃危害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旧成员的复杂的组织系统。博弈双方采取的两种培养模式分别称之为决策策略1和决策策略2。
采用进化博弈链模型, 在博弈过程中, 采用策略1和策略2的博弈群体中的各个体都对当前的博弈局面做出反应, 他们相互学习, 或者模仿邻居的优势博弈策略来进行选择。若以圆圈配以策略序号1、2标注表示进化博弈策略 (即策略1和策略2) , 以箭尾表示博弈个体所采取的原策略, 箭头表示该博弈个体将采取的新策略, 用P表示博弈个体在各策略之间的相互转移比例, 用u表示采取各博弈策略时的收益, 则该进化博弈的博弈链模型如图6所示。
采用干扰决策策略时所花费的成本用C表示。采取策略1的投资者相对于采取策略2的投资者的净收益用R1表示, 采取策略1的决策者相对于采取策略1的决策者的净收益用R表示, 由于采取策略1的决策者都为了获得额外收益而相互竞争, 而采取策略2的决策者博弈时不与采取策略1的投资者争夺额外收益, 所以R1>R. 采取策略2的决策者的正常收益用r表示, 则有:
根据以上各式可得t+1时刻采用策略1的比例和采用策略2的比例及收益。根据进化博弈链结构模型, 随着时间的推进, 博弈方选择某策略保持不变, 采用策略1和策略2的比例达到均衡, 则可得其均衡 (稳定) 点。
3.4 国防人才培养模式组织系统 市场竞争博弈链总结
军队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依托国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市场竞争中, 如果仅仅从价格方面博弈, 往往将陷入博弈理论常见的囚徒困境当中。因此, 两大博弈链主体在竞争的同时, 应适当采取协调合作的态度, 促进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针对不同市场有所侧重地进行人才培养, 但务必保证适当的竞争, 控制协调产品的市场交叉区域, 而不是分食各个市场的蛋糕;要注重国防人才培养这个核心, 而不是将“经济效益”放在核心。使博弈主体达到各自的目的, 最终达到双方受益的社会帕累托最优结果[8,9]。
4 系统演进的可行性措施
基于前面的讨论, 提出如下有利于系统演进的可行性措施。
(1) 明确培养目标
在新军事变革的大背景下, 国防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养相当重要[10,11]。
在知识培养方面, 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政治理论教育, 加强人才军事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等的教育, 使人才掌握一定的战略、战役、战术知识。
在能力培养方面, 提高人才的学习创新能力、领导管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并具备未来信息化、现代化战争的实施作战、指挥和保障能力。
在素质培养方面, 培养出理想信念坚定、政治觉悟高、军事素质过硬、身心健康、作风优良, 具备携笔从戎、献身国防的使命感与自豪感的新型军事人才。
(2) 完善培养制度及培养途径
不断改进完善产品生产线 (国防人才培养模式) , 完善各项制度, 扩展人才培养的研究新领域, 特别应注重科研市场所需的人才产品类型研究。具体包括:
改进博弈主体间、博弈主体与顾客的交流协作机制。
采取岗前培训、部队见习等措施, 培养学员的军事素质养成。加强学术教育及军事教育设施建设, 建立若干军事训练基地。
完善改进管理制度。军队院校的行政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术的发展, 而依托国民教育的行政管理力度不足, 造成国防生的个人意识过于强烈。不同国妨人才培养机构可相应出台国防人才管理措施, 因材施教, 达到行政管理与学术研究的平衡。
实行产品逐步渐进淘汰制度。目前, 国防人才的培养经费由国家统包, 建议实行逐步渐进淘汰制度, 提高国防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还可节省部分培养经费。
健全国防人才培养测评制度。实行自我反馈与市场反馈双重反馈, 根据反馈信息, 采取相应措施。
在国防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讨创造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使培养人才紧跟世界军事前沿, 促进教与学。并制定适合新模式的人才培养措施, 推进教育管理的标准化。
参考文献
[1]侯光明等.组织系统科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2]侯光明.博弈链理论及其在国防科技组织创新中的应用[C]//香山会议第288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3]黄莉等.基于博弈链理论的国防人才培养组织系统分析[C]//香山会议第288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5]厉新光等.军校“4+1”透析[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8.
[6]周泉兴.我军院校初级指挥军官培养模式研究[Z].万方硕博论文数据库, 2005.
[7]任敏.对军队人才任职教育和依托培养模式的研究[Z].万方硕博论文数据库, 2007.
[8]王立丁.国防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Z].万方硕博论文数据库, 2007.
[9]陆阿坤.新军事变革中军队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Z].万方硕博论文数据库, 2004.
[10]俞政等.关于普通高等院校国防生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