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博弈

2024-10-02

竞争博弈(共11篇)

竞争博弈 篇1

在商业活动中, 我们经常会碰到各式各样的竞争问题, 但由于传统思维模式的局限, 我们难以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案, 寻求获得更多的利益。然而, 只要我们超越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 扩大视野, 利用博弈论的基本知识来改变博弈, 通过改变博弈的方式、规则、战术和范围, 我们就能由劣势转化为优势, 获得更大的博弈利益。通常, 为了改变博弈, 我们必须改变博弈中的一个或更多的要素。

一、改变参与人

参与人是消费者、供应商、替代者以及互补者, 没有参与人是固定的, 有时改变指定博弈的人是明智的, 当然包括我们自己。

1. 通过扶植竞争者改变博弈关系

卖方垄断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 买方在竞争中经常处于劣势, 但只要找到一个好的竞争者或替代者, 博弈双方的力量就会发生改变, 从而改变买方的博弈得益。

长期以来, 程控交换机市场被贝尔、通用电器、西门子等著名国外大公司垄断, 随着中国电信事业的飞速发展, 对程控交换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而国外大公司的垄断价格却让中国电信企业利益严重受损, 为了打破国外大型电信公司的价格垄断, 中国政府决定扶植华为、中兴等民族企业, 通过产业政策、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促使他们不断发展壮大, 从而打破了国外大公司的技术垄断, 大大降低了采购价格, 改变了中国电信企业在博弈中的不利地位和利益分配。

2. 通过资助第三者参与竞争改变博弈关系

有时候, 买方垄断也会对卖方的利益形成重大损害,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 卖方可以通过资助第三者参与买方市场, 从而改变博弈关系和利益的分配。

3. 通过廉价补充物改变博弈

有时候, 为了获得核心利益, 放弃互补性商品的某些利益反而是利大于弊。

随着近些年来旅游景点的不断涨价, 西湖景点的门票价格一度也涨到了令人却步的地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 通过门票涨价, 增加了湖区管理处的收入, 但高昂的门票却减少了游客的数量, 影响到杭州餐饮、零售、交通、住宿业的发展, 得不偿失。经过仔细权衡, 杭州市政府决定西湖门票免费, 通过免费门票吸引大批游客, 从而带动相关的餐饮、零售、交通、旅馆业的发展, 进一步确立了杭州旅游业的优势地位。

二、改变新增价值

新增价值是每一个参与人所带来的。有办法使你成为一个更有价值的参与人———换句话说, 加大你的新增价值, 同时也有办法减少其他参与人的新增价值, 从而改变自己的得益。

1. 提高自身的新增价值

要增加自己的新增价值, 最简单的方法是提高自己商品的质量, 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随着网络的兴起和家庭影院的普及, 电影院的顾客不断减少, 绝大多数电影院的空置率达到了近50%, 历史经验证明, 价格战只会导致两败俱伤。在这种情况下, 阿波罗电影院改变战略, 利用电影院的独特定位, 改变了自己的服务质量。为了吸引顾客, 阿波罗改变了电影院座位的摆放方式, 撤消了30%的座位, 提高了座位的舒服度, 使之更具休闲功能, 但价格并没有改变。由于有了更多的个人空间和更舒服的服务, 顾客获得了更大的满意度, 电影院的入座率得到了提高。随着其他电影院的模仿, 价格战并没有爆发, 整个行业的运营水平得到了提高, 利润也有了增加。

2. 大力汲取利润

有时候, 利润的创造与利润的分配太不成比例, 这其中一定出了什么问题, 只要改变博弈方式, 个人就能改变自己在价值分配中的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珍珠、钨矿石和稀土的出口国, 但由于国内无序的开发, 导致国际市场上中国商品的过度竞争, 使中国出口的珍珠、钨矿石、稀土的价格十分低廉, 利润十分微薄, 而国外厂商通过把廉价的原材料进行加工, 获得高额利润, 导致利益分配的严重失衡。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对这些产业进行规范与控制, 目的就是使中国由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垄断, 从而获得更多利益。

3. 降低他人价值

除了努力提高我们自己的新增价值之外, 我们还可以通过降低其他参与人的新增价值来提高自身的价值, 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三、改变规则

规则为博弈提供组织框架。在商业活动中, 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适用的规则, 一个规则可能来源于法律、风俗、习惯、实践活动、合同等。除了利用现有规则的优势之外, 参与人也可以修正它们或提出一套新的规则。

1. 竞争还是追随

长期以来, 各个行业把追赶与超越领头企业作为自己的目标, 很少有企业把自我约束作为最佳战略。但是, 在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 小企业进行理性的自我约束, 以避免挑战大企业的核心利益, 从而激怒大企业, 引起过度反击, 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策略, 这对于弱小企业的生存十分重要。

在中国鞋类市场上, 竞争十分激烈, 特别是在皮鞋市场上, 中外著名品牌展开了长期的营销战, 最终, 老人头、奥康、森达、富贵鸟、红蜻蜓等经过长期投资, 终于确立了自己的品牌地位和市场领导地位。作为后来者, 新厂家要打入这一比较成熟的市场并瓜分一部分市场份额需要大量的资本与时间投入, 并面临着领先品牌的强烈反击, 在这种情况下, 小皮鞋厂贸然向市场发起挑战是不明智的。作为后来的小皮鞋厂, 田宇皮鞋厂并没有向大厂家夺取市场份额, 而是把目标锁定在男士增高鞋这一细分市场上。这一市场是各大皮鞋厂的市场营销盲点, 由于市场较小, 各大皮鞋厂并不愿意分散资源在这一细分市场上, 从而避免了与大厂家的市场冲突。但依目前实力, 田宇皮鞋厂还不应该向领头地位的大皮鞋厂商的市场地位发起挑战, 否则, 引起占资源优势的大皮鞋厂的反击, 其后果将是田宇皮鞋厂被逐出男士增高鞋这一细分市场, 从而面临生存危机。因此, 明智的做法是向各大厂商做出明确的暗示, 只满足于男士增高鞋这一细分市场, 决不会向其他市场发动攻击;待确立细分市场的市场忠诚度以后, 再相机行事, 这样, 双方相安无事, 田宇皮鞋厂在获得满意的利润的同时而不必担心领头企业的攻击。

2. 竞争还是合作

在传统的寡头竞争中, 双方为争夺市场份额, 不断地进行价格战, 最终落得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那么, 有没有更好的战略达到双赢呢?

在中国电信市场上, 中国电信长期垄断市场, 造成垄断高价, 加之作为战略产业, 中国将国外电信公司的竞争拒之门外, 这样, 垄断高价导致了消费者的普遍不满。为了平息消费者的愤怒, 打破电信业的垄断及其垄断高价, 国家将中国电信拆分成联通、移动, 加之后来组建的吉通、铁通等公司, 希望能促进市场竞争, 降低价格, 提高服务。在拆分初期, 为了打破电信对市场的垄断, 中国联通也曾进行过积极的市场战略, 但当联通的市场份额占到一定比例时, 价格战已对自身利润形成损害, 维持高价对双方都有利。直至今日, 虽然政府经过了不断的努力企图促进竞争, 让消费者满意, 但由于垄断的态势并没有根本改观, 在固话市场上, 中国电信拥有62.1%的市场份额, 网通拥有37.6%;在移动市场上, 中国移动占70%的市场份额, 联通占30%的市场份额。在没有外部市场威胁的情况下, 两大市场被四大寡头瓜分, 从博弈的角度看, 双方都无意大打价格战, 而希望通过价格追随战略, 共同获取垄断利润。

因此, 相对于电器行业等高竞争的市场来说, 电信行业的垄断导致的追随战略是其最佳战略, 竞争对双方都不利, 虽然对消费者有利。

四、改变战术

战术是常常用来规划参与人观察博弈及其实施方式的方法的行动。有时, 战术被设计用于减少观察失误, 其他时间, 它们被创造或维持不确定性。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1年第9期15

1. 改变认知能力

在商务活动中, 往往双方由于认知的不一样, 或信息的不对称, 导致交易难以达成, 形成双输局面, 只要我们改变一下思维方式, 我们就能开创一个双赢的战略。

南京某拍卖行接到一辆二手宝马车标的, 从拍卖人看来, 这辆宝马车拍卖价应该在50万左右, 拍卖人希望付给拍卖行的佣金不应该超过4%即2万元。但从拍卖公司方面来看, 拍卖公司估计这辆二手宝马车的拍卖价应在30万元左右, 拍卖行希望佣金不应该低于1.5万元, 即不低于拍卖价的5%。但5%的佣金率对于拍卖人来说就意味着50万×5%=2.5万的佣金, 超过了他的预期线。由于双方的认知不同, 交易很难达到。但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 双方规定佣金率为3.5%但保证佣金不低于1.6万元的话, 那么, 对于拍卖人来说, 佣金50万×3.5%=1.75万元, 保证金1.6万元都低于他的心理价位, 可以接受;对于拍卖行来说, 佣金能够保证在1.6万元高于其最低心理价位, 也可以接受, 这样, 通过变换一下思维模式, 从而达成了双赢。

2. 改变思维方向

有时候, 逆向思维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随着中国全面进入独生子女时代, 小孩已成为家庭的生活重心, 为了孩子, 父母甘愿付出各种努力, 但对于自己父母却很苛刻, 以保证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孩子身上。近十几年来, 随着公众风险意识的加强, 保险业在中国有了很大发展, 相对于儿童保险来说, 成人人身保险比较难以开发, 因为在中国国民还不是很富裕的情况下, 年青的父母更愿意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孩子身上。这样, 那些直接向成人推销保险的保险商很难把人身保险销售出去。但那些推销儿童保险的推销员却在推销儿童保险时, 推销出了大量成人保险。他们抓住年青父母爱子心切的心理, 向他们大谈现代人的生存风险, 社会的竞争压力, 使他们深有同感, 进而话锋一转, 一旦他们发生什么不测之后, 他们的孩子怎么办, 这样就很容易抓住日益增加的核心家庭年青父母的心, 成功地推销成人保险, 因此从孩子出发来谈论成人保险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改变范围

范围描述了博弈的边界。对参与人而言, 拓展或缩小这些边界都是可能的。

1. 扩大范围

有时候, 把自己局限于某一个范围和强大的对手打阵地战是不明智的, 迟早会被消灭, 只有放大眼界, 寻找到新的战场, 攻击敌人的弱项, 才能“农村包围城市”, 实现战略的胜利。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中国的软饮料市场已几乎成了两乐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的一统天下, 八大可乐只剩下天府可乐苦苦支撑, 但最终也改变不了被兼并的命运, “东方魔水”健力宝虽勇扛民族品牌大旗, 但也汲汲可危, 中国软饮料行业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然而, 事情并没有发展到这种地步, 中国企业通过扩大饮料范围, 打破了两乐的垄断, 首先是娃哈哈、农夫山泉、乐百氏开拓了矿泉水市场, 接着旭日升、统一、康师傅开拓了茶饮料市场, 再接着汇源、露露、椰树等开辟了果汁饮料市场, 而功能饮料与奶饮料市场, 中国企业正在积极开拓。正是通过新市场的开拓, 中国企业才获得了先占优势, 抵御住了两乐的品牌优势和营销优势, 从而保护了自己的市场份额, 打破了两乐的市场垄断企图。否则, 如果苦苦地在碳酸饮料市场上与两乐相抗衡, 健力宝与非常可乐也许就是前车之鉴。

2. 缩小范围

每一个公司的资源是有限的, 把有限的资源分散在过多的业务范围上, 会妨碍公司核心业务的发展, 相反, 有时候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 反而能取得更大的优势。

六、启示

通过改变博弈的对象、方式与范围, 我们对竞争战略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通过对竞争战略的分析, 我们认识到, 要取得在博弈中的较好结果, 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不要认为自己必须接受现已置身于其中的博弈, 其实认识到我们可以改变博弈是非常关键的。 (2) 不要认为改变博弈策略必须以牺牲其他参与人的利益为代价, 这种想法会导致错过双赢机会。 (3) 不要认为必须找到其他人不能做的事情去做, 其实, 有时相互的模仿也能促成双赢。 (4) 不要认为自己必须创造最大价值。其实, 有时候价值的分割与价值的创造关联不大。 (5) 要综观整个博弈, 并作有条理的思考。

竞争博弈 篇2

论文关键词:经纪韭务 竟争行为 博赛分析

论文摘要:证券经纪业务是证券公司主要业务之一。交易佣盒舶浮动耐使得雾商生存环境发生巨变。本文透过产韭经济掌曩圣l}推导证雾,厶、葡的竟争行为摸jc及箕冀效,从中扰出证雾韭生存发展的策麝方法。

一、我国证券经纪业务市场结构及演化趋势分析

(一)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市场结构现状

市场结构是指对市场内竞争状况和价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市场结构的描述指标主要是厂商的数量和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通常用处于行业前n位的厂商资产、销售收入等占全行业的比率来表示公式如

一般情况下,行业内厂商数量越少、集中度(CR)越大.说明该行业垄断性越强;行业内厂商数量越多、集.中度越小,说明竞争程度越高。这里代表厂商.代表厂商数量,Ⅳ代表全部厂商数,这里我们取值为5、1O.分别统计计算。

由于精确数据取得较为困难.根据2000—2003年经纪业务的券商排名看.从2000年至今.总成交额排名前5位券商的经纪业务总体市场份额在25ji;一27ji;之间波动.前1O位券商的市场份额保持在35ji;一40%之间.中小券商占据相当份额。根据贝恩对美国产业垄断和竞争类型的划分标准(值在30%一35ji;为低集中寡占型,30%以下为原子型),我国证券经纪业务属于低集中度市场.竞争程度很高。由于证券公司营业部在经纪业务中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排名前5位券商的营业部总数看,大约在560家左右.营业部的绝对数量占我国证券营业部总数量的22ji;.略低于前5名券商市场份额.也就是说前5位券商所属营业部的平均市场占有率只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并没有规模优势。如果从证券公司数量上分析.更能说明问题.截止2003年底,我国证券公司共有12O多家,总资产约5。7OO亿元,营业网点达2.9OO多个.和国外相比.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结构

因此.我国证券市场经纪业务中证券公司的竞争行为特征具有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为特点.从全国范围来看.证券公司是一个价格接受者.市场势力应该十分有限

(二)结构演变趋势

以上我们从其描述性指标的数据分析了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市场结构现状,并且推出其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行为.但这还不是全部.下面我们从影响市场结构的几个主要决定性指标因素人手.分析未来证券市场经纪业务市场结构的演变趋势.对于证券公司未来竞争行为作一个前瞻

1.进入障碍。证券行业属于三大金融行业之一.相对于其他一般行业,其进入障碍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策壁垒、必要资本量和绝对费用壁垒、规模经济壁垒。政策壁垒主要指进入证券行业需要相关部门审批许可,进入后从事各种业务受到相关法律的严格管制.大多数业务资格要得到中国证监会审批不过自去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已经对行业进入和业务许可逐步放松了管制.政策壁垒在逐渐降低.但目前看政策壁垒仍然是影响最大的因素。此外.兴办证券公司从事经纪业务需要大量资本投入.除了法律

规定的最低注册资本外.一个证券公司要想吸引客户,起码要有营业网点的网络优势.这需要较多的房地产储备和电脑机器设备以及高素质人才.绝对费用还是很高的.但随着股份制的发展.对于有实力、讲信誉的发起人.募集证券公司所需资金并非特别困难。但最后一条规模经济壁垒是难以克服的障碍.下面再详细说明

2.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规模经济指的是随着证券公司净投入或者营业部以一定比例增加.其业务量和利润以更高的比例增加这一事实,或者说随着产出的增加.平均成本在下降。从理论上讲.由于经纪业务投入大多属于沉淀成本.在场所、机器设备和人员等可变成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无限满足新增客户服务要求,因此其边际成本近乎为零.从而规模经济是理论上成立的:历史数据也基本证明了这一点范围经济是指证券公司从事多项业务具备互补优势,比单纯开展某项业务更具事半功倍效果,诸如投资银行、证券投资、资产管理以及投资咨询业务之间都具有相互支持的功能.虽然有业务上资金、人员分立的原则,但信息是可以共享的.而且品牌优势和无形资产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规模较大的综合类券商比经纪类券商更有发展潜力和抗风险能力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决定了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成本弱增性(Subaddjt1Vity),使得该行业具有很强的自然垄断趋向.这要求证券公司规模越大越好.从事的业务越多越好.这给中小券商造成相当大的竞争劣势和生存压力。

3.产品差别。一般来讲,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服务产品主要是交易通道提供.从投资者的角度讲.证券公司营业部只是一个进行证券交易的场所.除了地理位置(网上交易也消除了这一差别)外.其差别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在经纪业务中.证券公司的产品是同质的或者说无差别的这也是目前经纪业务竞争如此激烈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证券公司要做大做强,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要做出特色来.树立自己的业务品牌。

结论:从上面券商经纪业务的三个特点综合分析,券商经纪业务市场目前接近完全竞争.但其具有自然垄断行业的共性.因此其发展演变趋势是垄断竞争前期,理论上均衡结构是寡头垄断

二证券经纪业务竞争行为博弈分析模型

(一)短期竞争模式

根据以上证券市场结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短期内经纪业务目前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就目前的券商服务内容和水平所限.产品的同质化使得竞争主要局限于价格竞争策略.特别是去年佣金改为浮动制后.价格竞争由暗地里返俑打折演变为公开杀价。而产品竞争策略还未大规模开展

经纪业务短期竞争具有如下特点:(1)券商(供给者)、投资者(消费者)是理性的,对于价格是敏感的虽然投资者整体证券交易行为对于交易佣金总体上.也就是说全国范围看弹性很小或者说无弹性(从历史数据看.交易量并不随佣金水平相关变动).但个体投资者对于某家证券公司的无差别的交易通道服务来讲是具有选择空间的.因而对于价格(佣金水平)是富有弹性的。(2)通道及交易场所服务是同质无差别的。竞争主要是价格的竞争。(3)券商可以提供任意数量的产品(服务),实际上远程委托(电话、网络)的飞速发展在技术上已经不是问题。(4)市场是完全的而不是分割的,提供服务的券商数量众多。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经纪业务竞争行为博弈的短期均衡基本符合伯川德(Bertrand)模型。理论上谁出价最低谁会得到整个市场.谁的出价高就会失去客户,均衡就是所有券商都以边际成本报价进行竞争这

一均衡的博弈过程是这样的:每一厂商都假定其他竞争对手的价格是固定的.通过轻微削价,该厂商可以赢取对手所有客户.经过多次轮番降价.最后达到自己价格底线——边际成本,这时厂商赚取的经济利润为零.并且没有厂商可以通过降价或提价来增加利润.外部资金也不愿进入该行业。但理论上我们从上面的分析结合实际来看.券商的经纪业务的边际成本接近零,那么短期的均衡价格就是零。从实际情况看.实施佣金浮动后.在短期内通过价格抢占地盘的竞争战术屡见不鲜.某些券商更是打出了零佣金的招牌。特别是一些新券商和新营业部.由于没有客户和业务.所谓光脚不怕穿鞋的.因为固定成本都是沉淀成本.在不增加可变成本的情况下只要有新增客户就会减少亏损:还有一些小公司,由于客户稀少,降价损失相对较小.考虑到大券商不敢轻易降价.因此也敢于打零佣金。这种降价方式很明显并不是掠夺性定价.因为降价公司的目的是为了活命而不是排挤对手.并且价格有向下的刚性.一旦降下来再回升的可能性很小从实行零佣金的券商实际效果看.在佣金降为零后,客户并没有想象中的大规模增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二级市场行情低迷的情况下.大部分投资者处于深度套牢状态.交易意愿很小.交易次数很少甚至并不交易,所以佣金水平不是最为关心的因素:二是营业部的设立和网络服务部的增加仍然存在一定的政策壁垒.影响了一些低价策略券商开拓市场的努力但这两个因素不是长期存在的,随着它们的消除,零佣金的效应必将慢慢显现。

(二)长期竞争模式

上面我们从长期市场结构演变趋势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得出结论:证券市场经纪业务长期均衡状态应该是寡头垄断目前市场只是具有某种苗头,真正完成这一趋势的演变还需时间

我们已经得出结论.券商在短期的竞争中遵从非合作博弈的伯川德模型,但券商和其他公司一样.也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自己的一个目标.但伯川I德模型的竞争行为却把自己和整个行业逼入绝境.从长期来看.短期的博弈过程演变为一种重复博弈.结果会出现某种程度的变化.这也是券商理性行为的结果从囚徒困境这一博弈过程我们也可以看出.短期博弈和长期重复博弈结果不同.特别是对于一些正合博弈过程。在博弈方理性的前提下.产生合作博弈的结果是非常大的。从证券公司的角度讲.合作博弈的结果就是合谋或卡特尔(或者某种默契).主要是价格卡特尔。

券商的卡特尔串谋往往以失败而告终.主要有以下原因:

1.证券业市场结构集中度低.券商数量众多.协调成本巨大一般来说.券商数量越多,各券商经营能力、技术水平、地理位置差异就越多,需要协调的方面越复杂,单个企业采取独立行动的可能性越大.卡特尔越容易失败:集中度越高.大企业越多越容易形成价格领导和卡特尔.反之亦然卡特尔的每一成员同时也有着欺骗卡特尔的动机:每家券商都希望通过轻微削价来赢得对手大量客户,结果是价格同盟不攻自破

2.监管及法律方面的限制价格卡特尔违反了现行法律法规。根据《价格法》,企业不能为了竞争或利润的需要,制定倾销价格或结成价格同盟。《价格法》第十四条(一)款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价格管理条例》规定,企业之间或行业组织商定垄断价格的.属于价格违反行为。原国家经贸委在《关于选择若干城市进行行业协会试点的方案的通知》中也明确规定:行业协会有权进行行业内部的价格协调.但要防止行业价格垄断.保护商业竞争.维护企业合法利益即使行业协会出面协调.也存在法律约束。

3.在进入壁垒逐渐打破的情况下.新加入者由于降价损失小敢于低价竞争对于证券公司这种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比例较大的企业.其沉淀成本也较大.而边际成本又为零.在行业销售额下降的情况下.企业为了收回固定成本.往往不计后果地降价而打破卡特尔

长期来看.证券公司虽然有进行合作博弈产生卡特尔串谋的可能性.但其制约因素也是相当大的.这种利润也是不会长久的.并且冒着法律风险.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而券商要生存发展.还需认真寻求其他出路

三、我国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竞争行为的策略选择——创新性竞争

(一)推动业务创新与差异化竞争策略.减轻竞争手段单一化的不利影响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知道券商经纪业务之所以竞争如此激烈.主要原因在于其产品(服务)的无差别化,使得投资者在选择时形不成什么偏好.一样的产品服务当然选择价格最低的:在伯川I德竞争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出现相互杀价的一个前提假设是产品或服务的无差别化或同质化.如果加强产品服务的差别化.竞争的结果就不会如此残酷。所以创新的重点首先是服务产品的创新有实力的券商可以提供全方位服务模式.打造其它券商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在加大技术开发力度、为投资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易手段基础上.对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不同客户的资金状况、投资目标、交易习惯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市场开拓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产品.特别是以投资咨询为核心的个性化服务.可以借助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数据库(CRH)和智能检索技术.向投资者提供符合其要求的信息定制服务.推动公司经纪服务品牌和服务质量客户个性化增值服务是决定证券公司在未来市场竞争格局中地位的关键.因此证券公司应高度重视研究咨询体系的建设和整合.通过收取研究报告费和咨询顾问费来补偿经纪业务部门手续费的损失。券商应该及时地将证券营业部由交易中心转化为投资顾问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实现营业部经营模式的顺利转型操作上可以对营业部的人员和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增加投资咨询和市场开发人员比重.突出服务和营销功能.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科学的考评机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广经纪人制度.实行全员经纪人和经纪人社会聘用制.经纪人的薪酬和客户资金数量或者交易量直接挂钩。设立客户服务中心.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公司内部研究资源整合.完善公司内部研究和信息支持网络.加强综合研究所对各营业部信息咨询工作的支撑和指导.提高公司整体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金融证券属于虚拟经济.投资者信心十分重要.客户对证券公司品牌的信任程度不一或对某一家证券公司具有偏好也是其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因此证券公司应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利用可能的机会和途径进行广告宣传,提高自己的品牌和无形资产的价值让客户感觉到不同的特色服务.从而认为该服务物有所值。

(二)降低经营成本

如果研究能力有限制.券商还可以侧重于折扣经纪模式和网上交易手段前面提到券商经纪业务竞争的底线就是自己的边际成本.谁的边际成本低谁就可以通过低价甚至零佣金吸引新增客户.而谁的平均成本低.谁就可以相同条件下盈利多一些或亏损少一些特别是在证券业寒冬时期.谁的忍耐力更强一些.谁活的更长一些.谁就可以等到春天的到来

佣金标准的下调将直接减少券商的佣金收入.直接挑战券商的成本控制能力.因此降低经纪业务营运成本和其他可减费用显得十分重要。作为传统营业部.应该减少无效经营面积.节省人工成本.通过调整营业部内部业务流程.实行成本分解.强化成本核算和管理.努力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实行经纪人社会化聘任制度,工资和业绩挂钩对没有能力提供增值服务的营业部.咨询服务可以包给研究部门.自己只提供基本的交易通道功能.突出成本优势运用集中交易技术手段.通过同城集中、区域集中进而大集中的方式来逐步降低经营成本。利用信息时代的网络优势,大力发展网上交易,扩大非现场交易份

额。由于技术特点和成本优势.网上交易已经成为经纪业务的一个优势和发展方向.为实现低成本运作做出了贡献。据测算,支持同等数量客户.网上交易投资仅占实体营业部的30%至5O名.日常运营费用更是只有20%至25名之间。

(三)兼并重组

提高行业或者区域集中度可以降低竞争激烈程度和提高达成串谋或卡特尔的可能性,而兼并重组是提高集中度最为有效的方式在证券业低迷、资金回报率不高的情况下.依靠外部新增资金加入行业不太现实,一般券商增资扩股较难.而兼并重组是盘活业内存量资产的快捷方式。从历史经验看.出现行业亏损是进行兼并重组的最好时期.如2000年彩电行业价格战引起行业亏损后的厂商策略联盟.而策略联盟是不同的厂商之间为达到生存发展目的而形成的策略上的联盟对于券商来讲策略联盟可以发挥各自资源优势.重新整合业务.一方面使券商之间的竞争形成有序和理智.同时也将为国内券商今后的相互吸收合并创造条件。

从国外的情况看.佣金下调会加快券商的合并进程。如2OOO年中期由于全美证券交易量的下降.以低佣金定位的网上经纪商之间出现合并:香港在2OO2年4月改最低佣金制为佣金协商制.全港5OO余家证券商被认为至少有1/3(特别是家庭证券行)将消失。在马来西亚,证券委员会调低证券交易佣金.发布了证券商合并指南,要求国内64家证券商在2000年底以前合并到15家,并要求合并后的证券商实收资本达到2.5亿马元(约6600万美元)虽然目前应证券商的要求取消了合并期的规定,让证券商有足够时间寻找合并伙伴.但证券商合并计划仍在积极落实中美国、台湾等地的经验证明:任何一次大的市场调整和金融危机,都会引发券商间的兼并重组。只有在多次的市场危机之后才会形成数家巨头对峙、共同分割市场的格局

因此.有专家预测在近年市场出现剧烈震荡后,两三年内将会出现第一次大规模的市场整合.券商竞争将从群雄并起的春秋时代通过兼并重组步人霸主对峙的战国时代。随着加入WTO后缓冲期的消失.国内券商做大做强的迫切性愈加明显

(四)推进其他业务发展,利用范围经济优势

对于纯粹的经纪类券商来讲.除了苦苦挣扎于经纪业务外良方不多.对于综合类券商来说,在“农业”(经纪业务)歉收的情况下.可以大力发展其他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中的首次公开上市(IPO)项目竞争越来越激烈,但资产重组和兼并等财务顾问项目是可以不断发掘的,并且可以配合其他业务的开展:而资产管理业务是众多综合类券商新的利润增长点.不少实力券商做出了特色,规模做的很大.取得了可观收益。并且有了一定的市场口碑。从国外的经验看.投资银行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理论上是可以无穷开拓的,虽然风险较高.但确实是可以利用的不多的手段之一。券商还可以利用网点优势.在基金代销和保险推广上有所作为

(五)观察和研究管理层后续政策的出台情况,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实施新的佣金收取标准后.券商盼望可能出台的政策措施有:增添新的上市交易品种,如增加指数期货、恢复权证交易、发展企业债券和可转债等。又如,进一步给券商松绑.放开券商业务创新的限制,如信用交易等。佣金制度改革后.券商之间联合、重组现象必然增多,管理层对券商的重组和上市方面可能有相应的政策予以推动。各证券公司应当密切注意后续政策措施的出台,加大政策研发力度,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竞争博弈 篇3

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的转折点,工业生产的核心特征是“标准化基础上的规模经济”,而后工业生产是“个性竞争基础上的规模经济”。回顾2006年中国空调业竞争的局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家用空调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单纯追求规模经济的时代已终结,曲线市场整合、科技创新、策略调整、渠道深耕已经成为后工业时代最引人关注的博弈焦点。

博弈焦点一:曲线市场整合

2006年,中国家用空调市场竞争发展最明显的趋势之一就是整体销售规模增长的止步,市场垄断力量趋势进一步加强,品牌竞争逐渐进人寡头竞争的格局。各大品牌不是通过购并等传统方式实现市场的整合,而是通过提高研发速度、创新推广方式加速对行业的冼牌,从而实现曲线市场整合的结果。

整体销售规模增长止步最为明显的是在一级市场。长期以来海尔的主战场在一级市场,这对海尔来说要比其他品牌承担更大的压力。而海尔仍然能够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其自主品牌的巨大影响力、领先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优质完善的市场服务是主要原因。由于保持市场份额的压力,2006年度海尔空调在高、中、低端三线同时出击,凭借着海尔品牌的市场拉力,许多中小品牌受到巨大的冲击。

虽然中国空调业的过度竞争使LG等外资品牌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外资品牌凭借强大的品牌实力和资金实力,逆势发力市场。2006年以来,LG全面推行蓝海战略,推出融合了空调和家居装饰品的万元左右的高端空调,这些空调尽管售价不菲,但依然畅销,并且在“家居化”空调这一细分市场占据了绝对优势。LG在高端空调领域上的出色品牌力表现,使得LG在某一细分市场上形成了强大的市场整合能力,并牢牢占据住这一细分市场的领导地位。

而以营销见长的美的,对行业认识和判断则领先于其他品牌。2006年度美的决策层把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品牌溢价作为策略重点,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完善了产品组合。并从下半年开始,加速技术研发速度,陆续推出“清润星”、“清净星”等多款具有技术前瞻性的产品,成功引领消费的趋势,从而达到强化自己市场势力的目的。

博弈焦点二:科技创新点燃消费引擎

当行业发展进入成熟期之后,一般性能的技术功能已无法承担起引领行业消费趋势发展的动力,消费者对行业的关注度开始不断降低,行业需要革新性的科技创新来重新点燃消费引擎。

2006年是美的空调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一年,美的在“315”发起“深度清冼”,在环保事业中引入清洗保养节能的新思路,给整个空调行业都带来巨大的影响。

在业界充斥着“泛标准化”的迷雾时,美的率先推出“标准集中化、白电3 C化”的创新理论。07冷年刚刚开局,美的连环推出的新品“三剑客”,将“3C化”理论付诸实践。“无水加湿”的“清润星”上市标志着空调产业进入“3C化”时代。

在06年空调行业举步维艰的逆境下,创新精神不仅让美的逆市飘红,一举成为内外销量的冠军,更迎来以服务和技术竞争代替粗放规模竞争的行业新时代。

作为大力推广健康空调的企业,海尔的健康节能产品近年来一直引领着行业的潮流。在倡导科技创新的2006年,海尔继续在健康空调的研发上下功夫,推出的高效直流双新风空调和“鲜风宝”受到了市场的欢迎,销量十分可观。海尔新品销售比例的大幅提升也直接带动了其赢利水平的提升。

在市场对节能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海信空调的变频优势更加明显。在2006年,海信继续秉承其多年来诉求的变频领先理念,从这个角度进入科技革新的尝试。海信借助社会节能意识的提高,加大了以变频为核心的节能产品的推广力度,获得了不俗的发展势头。

博弈焦点三:策略调整

市场销售增长的放缓必然导致竞争的加剧。而空调行业的寡头垄断趋势已经初步形成,消费形态与市场发展的快速变化,使得各大厂商只能不断根据形式进行相应策略调整,以最佳的资源调整去应对竞争。

2006年对于松下来说是市场运作最为艰苦的一年,因为2005年度结束时,由于市场变化以及自身策略的因素,松下在市场上遗留了比较大的库存。好在松下进入中国市场较早,其营销战略最为本土化,其操作也是最为贴近市场。因此,松下很快依靠自身的策略调整,提高分支机构对区域市场的管理能力,提高与代理商之间的市场协调能力,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实现对市场的强有力控制。

2006年是美的成功收购荣事达、华凌以来,进行内部整合的一年。通过组织架构调整,美的已经初步理顺了旗下各个品牌之间的纵向、横向关系。通过“横向矩阵式的管理结构”的实施,按照产品为纽带整合现有资源,可以增强同一产品线的协同作战能力,最大限度的加速各个产品在各自细分市场中的扩张速度。同时,美的通过“经营转型,管理提升”变革运动,重点加强了在千万产能规模基础上的上下游产业链的纵深协同,保证美的空调超大规模下的成本优势,增强了盈利能力。

博弈焦点之四:创新渠道管理

得渠道者得天下。在家电流通领域中,渠道永远是最强有力的市场扩张势力。对渠道进行创新式的管理,继续加强渠道深耕力量,是2006年中国家用空调的明显趋势之一。

2006年格力销量的逆势增长再次表明,稳定的渠道网络是其市场不断扩张的重要保证。格力独创的区域销售公司模式,大大的调动了渠道经销商与之合作的积极性,巩固了其在二、三级市场的优势地位。在2006年一级市场萎缩,二、三级市场增长的环境下,格力的销售量出现逆势增长就在情理之中。另外,2006年格力除了继续强化与五星的全面合作外,又与永乐实现了正常合作。同时在区域市场还通过代理商进人了苏宁、国美的卖场,曲线实现了与家电连锁的合作。格力的这种务实态度,对格力销售量的上升亦有一定的贡献。

长虹在2006年将渠道网络深挖作为品牌发展的策略重点之一。2006年开盘伊始,就显示出长虹空调强化渠道力量的决心。长虹在全国主要区域都召开了以“虹跃”为主题的经销商峰会,以品牌实力实施区域突破。同时,与苏宁、国美等家电大连锁签订全国销售协议,利用连锁渠道提升长虹在大中城市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再次,重点巩固长虹在二、三、四级市场的强势地位,快速建立起长虹空调立体多元化的渠道体系。长虹在短短一年之间形成强大的区域优势,并把经销网络延伸到乡镇,这不是每个品牌都能轻易做到的。

格兰仕能够在2006年国内市场疲软的环境下,实现销售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对渠道的创新式管理:一是实现渠道的深度分销;二是在“为你而变”的主导思想下采取多样的营销模式,既保持原有的区域代理制,又有新型的区域销售公司,还与家电连锁进行的深度合作。这些都是令格兰仕空调在2006年有较好表现的重要原因。

产业集群企业间竞争合作博弈研究 篇4

一、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

(一) 产业集群企业间的竞争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虽然共同分享市场、技术、劳动力以及各种信息, 但同时也具有竞争的关系。在产业集群内, 企业面对的是就近的、众多的原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 因而能货比三家, 能以更低的成本, 更高的要求, 更快的速度购买各种投入品, 包括原材料、零部件、机器设备、各种服务, 以及各种人力资源, 因而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就非常低。同时, 由于同种产品不是由一家企业生产, 而是由众多的企业生产, 这些企业相互之间自然就会形成竞争。

一个低层次的 (指产业链短, 产品附加值低, 且在某个或者某几个产业链环节企业积聚扎堆) 集群内同类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明显且激烈的。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以相互之间的合作为主导, 但从长期来看, 由于其产品的同质性所决定, 激烈竞争将是无法避免的。对同一集群中的同质企业来说, 如果长期停留在低下的竞争水平上, 相互就会形成近似的完全竞争市场, 因为它刚好能够满足完全竞争模型的五个假设:原子性假设、产品同质性假设、充分信息假设、机会均等假设、自由进入假设。那么, 集群内企业最终产品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企业缺乏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和增强竞争实力的能力, 集群最终将趋于消亡。产业链较长并且产品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集群才较有可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并获得较高的竞争力。

(二) 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合作

在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一方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但同时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直接或问接的合作关系,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合作关系。

1. 基于分工的合作

由于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把所有的生产过程放在本企业内部进行, 而是有选择地保留本企业的最核心部分, 如核心技术、关键生产环节、品牌、高效的营销渠道、发达的信息中心或强大的科研机构等, 而把其它竞争转让给更具效率的企业进行, 从而在企业之间形成一个动态的合作系统。虽然这种合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不一定要在同一地域内进行, 但地理位置邻近的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所带来的外部经济、信用关系及其制造安排、知识的创新与扩散等使得这种合作在产业集群中更加普及, 让集群中的企业更具竞争力。

2. 基于资源使用的合作

这里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公用没施、人力资源、市场条件等。如教育培训机构对集群内企业的人员进行相关教育培训而进行的相互合作, 或若干中小企业为了拓展市场空间集聚在一起以形成合力与区域外企业之间进行竞争。

3. 基于知识关系的合作

企业之间集中在某一特定地域可能更多的是源于相互集中产生的知识技术外溢, 可以缩短企业的学习过程、增强创新能力。人们拥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种: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是编码化的文档知识, 而隐性知识是无法进行编码的。显性知识的传播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杂志等, 而隐性知识无法通过这类方法进行传播。但人类拥有的更多的则是隐性知识。因此, 特定地域内的企业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获取更多的隐性知识, 提高企业进行创新的能力。

二、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博弈分析

当产业集群形成后, 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能力, 并形成一种集群竞争力。在集群内部, 企业之间既存在着竞争, 同时也存在着合作。集群内企业之间到底是采取竞争还是合作方式, 一般来说与所处情境有关, 企业之间的合作如果成为一种合谋或者企业之间的竞争成为一种无序竞争, 对整个集群而言都是很危险的。

(一) 假设条件

1. 竞争合作双方要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

在竞争合作当中, 不能够一方受到来自政府或者其他相关部门的特殊优惠政策待遇, 而另一方没有;或者其中一方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迷惑或欺骗另一方;或者一方能够得到“内部信息”而另一方不能。

2. 参与者是理性的

每一个竞争与合作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的, 即每个参与者都有着足够的聪明, 能够理性地分析其他参与者在理性分析下将要采取的行为。

(二) 基于同质产品的竞争博弈分析

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主要以一般性竞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进入门槛较低, 集群内的大多数中小企业资本规模较小, 主要靠中低档产品的标准装配线和传统工艺来组织生产, 以低成本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由于产业集群相对狭小的地理范围内存在着众多生产同类或相似产品的中小企业, 因此竞争非常激烈。近年来我国浙江及广东地区的一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内部所出现的激烈的价格竞争, 不但损害了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 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也损害了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似乎陷进了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囚徒困境”的基本情形如下。

两个同案犯罪嫌疑人被警方拘捕, 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之间相互串供, 警方采取了对犯罪嫌疑人分别拘押和审理的策略。两个犯罪嫌疑人面临坦白或者抵赖两种选择。然而, 警察分别告诉犯罪嫌疑人:如果两个人都坦白, 各判刑7年;如果两个都抵赖, 各判2年;如果其中一人坦白另一人抵赖, 坦白的放出去, 抵赖的判刑12年。囚徒陷入选择的困境, 囚徒的最优选择就是。因为在B坦白的情况下, A的最优策略是坦白;同样在A坦白的情况下, B的最优策略也是坦白。实际上, 就是占优策略, 无论对方如何选择, 个人的最优选择都是坦白, 结果每个人都选择坦白, 各判刑7年。

囚徒困境反映的是一个理性问题, 这就是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从集体理性的角度看, 两个人都抵赖, 各判刑2年比各被判7年合算, 但是这不满足个体理性的要求, 即使在被捕前两囚徒建立了攻守同盟也难以抵御这种囚徒困境问题。但是如果存在外部环境的影响, 或许情况就会发生改变。比如某犯罪团伙威胁了两个犯罪嫌疑人, 如果坦白, 即使被放出来也性命不保, 还要影响其家人的性命, 这时的犯罪嫌疑人很有可能都会选择 (抵赖, 抵赖) 。

集群内各个企业之间业务的争夺与“囚徒困境”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我们假设集群内的为竞争对手的两个企业A企业和B企业, 可以列出一个分析表格。

可以看出, 如果两个企业的产品都不降价, 则他们分别可以获得5500万元的业务收入;如果同时降价, 则只能获得3000万元的业务收入;如果一方降价另一方不降价, 则降价方可以得到7300万元的业务收入。这样, 给定在B降价的条件下, A降价会得到3000万元业务收入, A如果不降价则只能得到1000万元的业务收入, 所以A的占优策略是降价;如果B不降价, A要降价, 能得到7300万元的业务收入, 而A要是不降价的话, 会得到5500万元的业务收入, A的占优策略同样是降价。反之B的占优策略也同样是降价。重复博弈的结果就是价格竞争越来越激烈, 目前国内很多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所进行的激烈的价格战, 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就是陷入了“囚徒困境”。“囚徒困境”的现象不仅扰乱了集群内的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而且会使集群内的同质企业在竞争中两败俱伤, 并减弱双方的竞争能力, 进而使之缺乏持续发展的可能。

运用以上“囚徒困境”的博弈理论分析集群内企业同质产品的竞争, 可以得到以下启示:集群内生产相同或者类似产品的同质企业如果不降价, 而是通过其他方面如改善服务和产品质量等来进行正当竞争的话, 至少可以得到相对均衡的平均利润, 但是由于没有一个共同的协议或者是一个比较强制性的约束规定, 个体理性或者说是互相之间的不信任导致了恶意竞争和两败俱伤, 并进而损害整个集群的发展。

(三) 合作博弈分析

产业集群内同质产品的中小企业, 如果仅仅通过价格的竞争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从长期来看其结果一定是得不偿失。如果竞争各方有共同的利益, 在一定的条件下, 为了追求共同的利益, 合作会使得各自的利益达到最大或者得到满足。下面以夫妻博弈为例来进行分析。

两夫妻如何决定周末一起外出的消闲活动。他们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一种是去看足球比赛, 一种是听音乐会。假设丈夫偏好足球, 妻子欣赏音乐会, 但是他们更想待在一起。由此构建以下收益矩阵。

在这个博弈表中, 两夫妻虽然对对方的爱好的满意度都不高, 但是为了能够周末一起外出消闲, 最优选择只能是 (看足球比赛, 看足球比赛) 和 (听音乐会, 听音乐会) , 也就是说如果给定了一方去看足球, 另一方的占优决策便是和其一同去看足球, 如果给定一方去听音乐会, 那另一方的占优决策就是和其一起去听音乐会, 但是最后是去看足球还是听音乐会还是一个非确定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 双方往往会形成一种默契, 这次看足球, 下次就去听音乐会, 这样双方利益都会得到满足。

夫妻博弈说明, 博弈双方如果有共同的利益, 在一定的条件下, 合作会使得各自的利益达到最大或者得到满足, 博弈双方将对立转化为合作是精明的决策人理性的表现。

以集群内的同质企业A和B为例, 假设一个收益矩阵。A企业在产品开发阶段具有优势, B企业希望借助A企业在产品开发阶段的优势, 而A企业将从B企业那里收取费用。B企业在装配阶段的优势, A企业希望借助B企业在装配阶段的优势, 而B企业将从A企业那里收取费用。这样的话, 在A企业要求借助B企业在装配阶段的优势的时候, B企业的最优策略是接受, 同样, 在B企业要求借助A企业在产品开发阶段优势的时候, A企业的最优策略也是接受, 这里博弈双方类似夫妻博弈的方式, 双方在相互获得由于合作带来的利益以后, 随后将会是双方的效率的提高、产品的改善、竞争力的增强, 共同实现双赢。

三、结语

我国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主要以低成本、低价格作为竞争手段, 而并非以产品和服务差异化来获取竞争优势, 由于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竞争差异很小, 因此从长期来看, 这种竞争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 引导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正常、有序竞争, 并且利用各自优势进行理性的合作就成了一个集群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摘要: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之间既存在着竞争关系, 也存在着合作关系。通过“囚徒困境”和“夫妻博弈”分析发现, “囚徒困境”现象扰乱了集群内的正常市场竞争秩序, 使集群内的同质企业在竞争中两败俱伤, 而“夫妻博弈”现象使合作双方获得利益, 并带来双方效率的提高、产品的改善、竞争力的增强, 共同实现双赢。

关键词:产业集群,竞争合作,差异化

参考文献

[1]徐敏燕, 左和平.资源型产业集群内企业协同演化博弈分析[J].企业经济, 2012 (10) :73-75.

[2]尉雪波, 张仲燕.区域品牌形成和管理过程中的博弈模型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07 (22) :136-138.

竞争博弈 篇5

[关键词] 竞争企业合作创新博弈

竞争企业之间是否进行合作创新,以什么形式进行合作创新,除了与企业规模、交易成本、机会主义倾向等因素有关外,还与技术的通用性、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创新中介的存在与否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文试图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影响合作创新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合作关系的影响。

一、合作创新的理论概述

1.合作创新的概念

1912年,美藉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了“创新理论”,他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

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傅家骥, 1998)。合作创新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 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 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 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 共同参与, 共享成果, 共担风险。狭义的合作创新是指以合作开发为主的一种基于创新的技术合作契约关系,是企业、大学、政府机构,以及实验室为了共同的研发目标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而形成的合作契约安排。国外学者较少采用合作创新这一概念, 而是使用研发合作(R&D Cooperation)、合作研究(Cooperative Research)、共同研究开发等概念。

合作创新的一般网络关系如图1所示,包括企业与竞争企业的合作、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企业与客户的合作、企业与研发机构的合作以企业与创新中介的合作。

竞争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独立企业之间出于战略的考虑,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在研究开发阶段采取某种具体的合作方式,分摊研发投入、共担风险并分享研发成果。根据参与合作的企业的市场关系可分为企业之间的合作和非竞争企业之间的合作。合作企业之间在产品市场上仍保持竞争关系。

2.影响竞争企业参与合作创新的因素

综合众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促使合作创新的主要动机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分摊创新成本和分散创新风险;第二,实现资源共享,获取互补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第三,使研究开发中的“外部性”内部化,增加创新投入,加速创新进程;第四,加速产业技术扩散与转移,提高区内产业的竞争力。影响合作创新的障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各主体投入的知识产权的评价、保护和首要归属问题;第二,合作企业的机会主义倾向影响合作目标的达成;第三,合作组织的协调成本过高。其中交易成本和机会主义倾向是影响竞争企业合作创新的主要因素。

(1)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是指交易双方用于寻找交易对象、簽约及履约等方面的一种资源支出,包括金钱的、时间的、精力的支出等。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行为,合作创新与自主创新相比存在着特殊的交易成本。

沟通成本。为了利用外部资源完成企业的技术创新计划,企业必须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能力和优势,而企业对潜在合作伙伴的能力往往并不了解,因此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只有那些技术研究方向相投,又在资源和能力上具有一定互补性的组织才可能达成合作意向。同时,沟通的成功与否还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潜在合作伙伴之间价值观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常常给合作各方的沟通带来一定困难。

谈判签约成本。合作协议的达成需要经历合作各方讨价还价的过程,企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需要通过谈判得到一个令各方都满意的结果,这一过程常常是艰难而费时费力的。创新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合作又是一个涉及多主体的重复交易过程,很难达到一个均衡状态,为了保障未来合作的平稳发展,抑制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必须预先制定道德风险防范措施,在契约中明确界定合作各方的责任义务,这也增加了交易成本。

履约成本。履约成本包括合作创新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成本,包括监督成本、契约修订成本和信息交流成本。为了减少合作伙伴的机会主义行为,企业必须花费额外的精力监督对方是否按照约定投入了足够的资源和努力;当外界环境变化时,原先制定的契约可能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重新谈判协商,继续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联盟中不同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效率直接影响到合作效率,由于不同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 这种信息交流不可能像企业内部那样流畅有序,促进信息交流渠道的通畅需要企业投入额外的成本。

合作失败的风险成本。合作创新的复杂性使技术联盟面临着巨大的失败风险。一旦合作失败,企业的许多专用性资产投资,以及在此之前为合作而做的各项努力将付之东流。

从交易成本的角度对合作创新动机进行讨论的有Robertson和Gatignon(1998)、郭晓川(1998)等。他们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可分为三种模式:内部开发、市场交易和合作开发。技术商品与其他一般商品相比有以下差异:(1)技术是一种无形产品, 购买者由于有限理性存在, 很难对它的质量作评价;(2)技术所带来的绩效存在着高度的不确定性;(3)技术交易是一种专用知识的交易, 参加交易的人数有限;(4)在技术交易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强的机会主义倾向。技术商品的上述特殊性决定了它是那种存在高额交易费用的商品, 因此市场交易方式尽管有较强的灵活性和优化配置能力,但是在面临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增加的情况下,交易成本比较高,并不是技术创新的最佳途径。内部开发则又面临着资源不足的无奈,因此合作开发是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的有效战略选择。

裴学敏和陈金贤(1999)则分析了知识资产对企业间合作创新过程的影响,认为由合作关系形成的组织内部存在过高管理协调的成本,从而不利于合作创新。

(2)机会主义倾向的威胁

合作创新要求成员之间分享具有敏感性的知识和信息, 而通常合作成员之间是一种协作性竞争关系。由于合作中各方投入的资产主要是知识资产,且各方在合作中的贡献难以计量,合作过程涉及技术秘密及个人经验等不可言传的知识技能,为防止在合作中丧失竞争优势,合作企业存在明显的机会主义倾向,会隐瞒一些重要的技术信息,影响合作预期目标的达成,也可能由于独占研究开发成果而引起争端和冲突等。

二、合作创新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1.技术创新的基本条件

假设A企业是企业集群中的一个主导企业,用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来分析A企业的创新行为(张维迎,1996)。

假设:(1)A企业的供给为QA,集群的总供给为所有企业的供给之和;

(2)每个企业独立地决定创新或不创新;

(3)企业决定创新战略取决于战略的利润∏;企业创新的边际利润等于创新收益减去创新成本;

(4)创新收益为单位成本下降,创新的投入为固定值F,创新没有风险。

则企业创新的纳什均衡的条件是:

说明:在同一产业集群中,由于创新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大企业得到的创新回报大,创新的动力强。

2.合作创新的条件

假设A企业决定进行创新,则需要进一步决定自主创新或合作创新,用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来分析A企业的创新行为。假设:

(1)合作创新按两种方式分摊创新成本:按企业产量规模或参与企业平均分摊;

(2)合作创新的投入不变;

自主创新的利润

合作创新的利润

则企业合作创新的纳什均衡的条件是:

因为或所以<F

说明:规模较小的企业在没有足够的实力进行自主創新,则可通过合作参与创新。单个企业由于产量的限制,创新动力不足,但如果有合作创新组织,由于多家企业共同分担了固定成本,企业的创新成本下降,则企业会选择创新。

3.创新的合作规模分析

假设A企业决定进行合作创新,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条件下,合作规模越大,每个企业分摊的创新投入越少。但合作创新存在交易成本。假设:交易成本与关系数正相关,合作参与人的增加使交易成本增加αn2,其中α为关系因子,n2为关系数。

则企业合作创新的纳什均衡的条件是:

说明:交易成本的存在降低了企业合作创新的动力。合作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存在最适合作规模。

4.技术外溢对合作创新的影响

假设:集群内企业的创新会通过产品模仿、员工流动、信息交流等途径流入其他企业。模仿企业的成本下降为

则企业合作创新的纳什均衡的条件是:

说明:创新对产业集群有溢出,技术外溢减少了创新供给;溢出的大小决定了其对创新供给的影响。由于共性技术的溢出大于专用技术,根据科斯定理的结论,为使外部性内部化,共性技术更应该在竞争企业间进行合作。

5.产业供给增加的影响

由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会引起全行业供给增加,引起产品价格下降ΔP,产量增加ΔQ,如图2所示:

则纳什均衡的条件改变为

说明:只有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时,技术创新才使创新企业的利润提高。垄断性强的集群,对创新产品的需求弹性小,集群的创新动力不足。

6.机会主义倾向对合作行为的影响

假设:A、B两企业在合作创新过程中有可能存在机会主义倾向,企业可能的战略是合作或背叛,如果A企业合作,B企业背叛,则A企业的创新投入没有回报,B企业可在短期内得到更大的市场份额,但由于B企业是在集群这种特殊环境下经营的,其在合作中不好的信誉会导致其在集群中的生存环境质量下降,论企业集群对信誉差的企业的惩罚系数为γ,则B企业的背叛行为的损失为γ·QB。如果B企业合作,A企业背叛,结果同理可得;如A企业与B企业在合作中都不合作,则两企业的创新将不成功,同时还会给两家企业都带来信誉的损失。

设A企业采取合作行为的概率为p,采取背叛行为的概率为1-p;B企业采取合作行为的概率为q,采取背叛行为的概率为1-q

根据以上假设,可以构建出A、B两企业合作创新博弈支付矩阵如下:

根据不完全信息博弈均衡条件,选择合作时的期望支付:

选择不合作时的期望支付:

则A选择合作创新的条件为:

说明:背叛带来的短期诱惑越大,合作中越有可能产生机会主义倾向;区域内产业对背叛行为的惩罚系数越大,则机会主义倾向越小。

三、结论

1.创新动力与企业规模相关,大企业的创新动力比小企业强。

2.规模较小的企业单独创新的创新动力不足,可通过合作参与创新,合作创新组织的存在有利于小企业集群的创新。

3.交易成本的存在降低了企业合作创新的动力。交易成本低的环境有利于合作创新的开展。

4.存在最适合作规模。

5.技术外溢减少创新供给,共性技术应该在竞争企业间进行合作。

6.需求价格弹性大的产品,创新动力强。高垄断性的集群创新动力不足。

7.对背叛行为的严厉惩罚有利于合作创新。

参考文献:

[1]Andersson, Karlsson.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in small & medium-sized regions: a critical & assessment. JIBS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2(2)

[2]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5-6

[3]郭晓川:企业网络合作化技术创新及其模式比较[J].科学管理研究,1998(10)

[4]李纪珍:产业共性技术供给体系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2001

[5]Robertson, T. S. and Gatigmon, H. (1998) Technology development mode. A Transaction Cost Conceptualiz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 515-531

[6]Buckey, P. (1988) A Theory of Cooperation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 F.Contractor and P.Lorange (ed.) Co-operation Strategy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w York: Lexinton Books, 31-53

[7]Axelrod, R. and Hamilton, W. (1981) The Evolutionary of Cooperation. Science, 211, 1390-1396

[8]裴学敏陈金贤:知识资产对合作创新过程的影响分析[J].科研管理,1999(1)

[9]Cyert, Richard M and Goodman, Paul S. Creating Effictive University-Industry Alliances: A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erspectiv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Spring1997, 20-25

[10]Katz, Michael L. and Carl Shapiro. How to License Intangible Property.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August 1986,567-589

[11][美] Henry Etzkowitz. 周春彦译:三螺旋—大学-产业-政府三元一体的创新战略[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59-88

[1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1-115

企业竞争中的博弈问题研究 篇6

博弈理论假设游戏的双方都是“理性的人”:在一定的预期和条件下, 每个人都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每个人的决策都可能影响到其他人并同时受到其他人的影响。证券市场涨跌即是这种“博弈”的鲜明体现, 市场参与各方正是在这里为了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勾心斗角。博弈论根据其所采用的假设不同而分为合作博弈理论和非合作博弈理论。前者主要强调的是团体理性;而后者主要研究人们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选择策略使得自己的收益最大, 即策略选择问题, 强调的是个人理性。目前经济学家谈到博弈论主要指的是非合作博弈, 也就是各方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如何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 最后达到力量均衡。在这一点上, 博弈论和经济学家的研究模式是完全一样的。经济学越来越转向人与人关系的研究, 特别是人与人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人与人之间利益和冲突、竞争与合作, 而这正是博弈论的研究对象。

二、企业竞争中的博弈

我们将例举出许多类似于“囚徒的两难处境”这样的例子。如价格战、军备竞赛、污染等等。一般的博弈问题由三个要素所构成:即局中人 (players) 又称当事人、参与者、策略等等的集合, 策略 (strategies) 集合, 以及每一对局中人所做的选择和赢得 (payoffs) 集合。其中所谓赢得是指如果一个特定的策略关系被选择, 每一局中人所得到的效用。所有的博弈问题都会遇到这三个要素。

1. 零和博弈

“零和博弈”即一方所得必定意味另一方的等量损失。如青岛啤酒对中小啤酒企业的兼并与收购, 一方面借以消灭竞争者, 另一方面又壮大了青啤的规模, 这采取的就是一种零和博弈的策略。在目前中国啤酒市场集中度不高的背景下, 青啤采取这种战略是正确的。青啤在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燕京啤酒, 按照市场竞争的法则, 青啤当前应当采用竞合统一战略, 即在竞争的背景下保持合作, 以防两败俱伤。燕京非常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其总经理李福成放出话来, 不想和青岛啤酒发生直接冲突, 并提出只要青岛啤酒不抢占他的北京市场, 燕京也不会抢占他的山东市场。

2. 价格博弈

在价格博弈中, 只要以对方为敌手, 那么不管对方的决策怎样, 自己总是采取低价策略会占便宜。这就促使双方都采取低价策略。现在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家电价格大战, 彩电大战、冰箱大战、空调大战、微波炉大战……这些大战的受益者首先是消费者。在这里, 我们可以解释厂家价格大战的结局也是一个“纳什均衡”, 而且价格战的结果是谁都没钱赚。因为博弈双方的利润正好是零。竞争的结果是稳定的, 即是一个“纳什均衡”。这个结果可能对消费者是有利的, 但对厂商而言是灾难性的。

3.“绿色成本”博弈

企业今天的商务环境包含着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 在这个广泛范围内所发生的一切成本 (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废旧物品的管理、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土壤和水污染的处理等) 都必须作为内部成本来加以考虑。如:如果考虑自然生态的约束并自觉地选择适应自然环境, 就要将这部分成本内部化;反之, 如果考虑选择等待政府施加压力并受到公众运动的谴责, 则要冒生态法规成本和惩罚成本之险。很多管理人员与财务分析人员由于觉得这种“绿色成本”难以量化,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把造成这种成本的原因归结于他人的问题, 因此时常在某种程度上回避“绿色成本”这样一个事实。

三、博弈的启示

我们在生活中, 还经常会看到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的例子。要想取胜, 关键在于集中优势兵力攻打敌人薄弱环节。这对指导我们的经营决策不无启示。企业要在力量悬殊情况下获胜, 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 强强联合寻求突破

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 我们必须集中兵力歼灭敌人, 否则我们将被敌人消灭, 这种理念在我们的企业经营策略中同样适用。资源整合, 强强联手在如今的商业社会已是惯例的经营策略, 而IT行业在近几年更有与传统行业“牵手”的成功探索。在今年, 借助于传统行业的资源寻求市场的新突破也是一种新的气象。

2. 把握时机, 当机立断

我方要获得胜利, 主要是要集中全部兵力攻击敌方薄弱环节, 但是我们的一举一动也极有可能被敌人发现。因此, 当我们掌握有利时机时, 应有壮士断腕的气魄, 采取迅速行动, 而不应优柔寡断, 否则一旦敌人改变策略, 我们将坐失良机。特别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 当今世界产品周期不断缩短, 面对急剧的信息革命, 犹豫将会使你丧失良机。在当今“快鱼吃慢鱼”的时代, 市场上的需求已出现, 只要你比对手更快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你就是赢家。

3. 重视信息

这是竞争取胜的又一关键因素。企业的发展也与战争一样, 应依据对市场变化的把握、对未来的判断和对自身状况的分析, 适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 迅速整合自己的资源, 努力降低成本, 提供市场所追捧的产品。在博弈的基本组成中有一项是信息集 (或信息结构) , 竞争情报将改变参与人的信息结构, 从而使博弈的均衡结果发生迁移。

四、结束语

从“纳什均衡”的普遍意义中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司空见惯的经济、社会、政治、国防、管理和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现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 博弈的思想经常被应用到例如投资、消费和雇用关系分析, 生产、库存和维修关系分析, 标价、拍卖和谈判策略制定, 自然资源和污染关系分析, 委托与代理关系分析等各种经济活动中去。只有充分了解并掌握博弈思想的精髓, 才能在企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博弈论的起源和概念, 然后通过具体的事例阐述了博弈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总结了运用博弈在竞争中取胜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博弈,纳什均衡,竞争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社, 1996

竞争博弈 篇7

1 企业内部竞争知识共享与保护博弈

企业内部竞争知识共享与保护是指企业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与保护。从企业整体利益考察, 企业高层管理者 (或决策者) 总是希望员工的知识能实现完全的交流与共享, 但员工之间因晋升职务或职称等因素存在潜在的竞争, 部门之间有时也因利益关系发生知识的竞争, 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知识保护主义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为激励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知识共享, 往往制定一些知识激励政策或措施, 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部门或员工究竟实施知识共享还是知识保护, 主要取决于哪种方式能为他们带来更大的收益。

假定企业员工都是理性的决策主体, 他们都追求收益的最大化, 他们的策略都是知识共享或知识保护。在博弈过程中, 第一阶段是员工根据知识的相对性, 选择合适的对象并决定是否将知识与对方共享, 或者也可以是知识需求者选择知识的拥有者, 再由知识拥有者决定是否将知识与对方共享。在这个过程中, 知识需求者认为知识对自己有用时才去寻找知识拥有者, 而知识拥有者会通过与需求者分享收益的某种约定, 或按照企业相关知识政策、友情、亲情等因素决定是否与对方共享其经验、技巧和知识。第二阶段, 其他员工在先前员工采取行动后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反应, 选择自己的行动。第三阶段与第二阶段相同, 其他阶段依此类推。为简便起见, 本文只考虑企业内两名员工之间的博弈, 其博弈模型如图1所示。

在知识共享与保护博弈模型中, 员工可能通过自己对知识共享流程的了解, 获取知识, 但自己不能利用这项知识创造价值, 只有根据知识的相对性, 在企业中使用这项知识去创造价值, 然后与企业分享知识创新价值的回报。

第一阶段:员工a有两种选择, 即知识共享和知识保护。首先, 员工a有权选择是否与员工b共享知识, 但是, 一旦知识进行了共享, 员工a便失去了对所拥有知识的专有权, 而这种专有权往往又使得员工a出于对自己在企业中价值的体现和职业安全的保障等自身利益的考虑, 不愿意让自己掌握的知识转移给他人。其次, 员工a如果选择知识保护, 则需要考虑自主创新带来的收益能否抵消或超过他掌握这项知识时花费的学习成本。

第二阶段:员工b对第一阶段中员工a的决策具有完全信息, 根据员工a的决策做出符合自身最大利益的选择, 有以下两种情况。

(1) 员工a如果选择不与员工b共享知识 (即选择知识保护) , 员工b有两种策略:学习或不学习。员工b的学习行为主要取决于自身的需要以及学习知识给他带来的效用。如果选择不学习, 该项知识没有创造价值, 各自的效用函数都为0 (这个决策会给公司带来负面效应, 暂不考虑) ;如果b愿意花费学习成本C0, 获得这项知识, 并利用此知识创造价值V, 则其效用是V-C0, 这时知识有可能被企业内其他的竞争对手获得, 员工a也会因此丧失机会收益P0。

(2) 如果员工a选择与员工b共享知识, 同时提出要按α比例 (取值范围为0<α<1, 当考虑友情、亲情等因素时, α取值较小, 但不能太小) 获取知识创新价值的回报。此时员工b有两种策略:同意共享或知识保护。如果选择同意共享, 并按α比例与员工a分享收益, 那么, 员工a与员工b共享知识过程中, 消耗本身的共享成本为Ca, 员工b从员工a处学习知识的成本为Cb, 则员工b的效用函数为 (1-α) V-Cb, 员工a的效用函数为αV-Ca。员工b的另一种决策是知识保护, 此时, 员工b又有两种选择:学习或不学习。如果员工b选择不学习这项知识, 员工a、b的效用函数值都为0;如果员工b学习这项知识, 并利用此知识创造价值V, 则员工b的效用是V-C0, 如果这项知识被企业内其他的竞争对手获得, 员工a将丧失机会收益P0。

第三阶段类似于第二阶段, 其他阶段依此类推。

由上面的分析不难发现, 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博弈是多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对于这类博弈问题, 通常采用逆向分析的方法来寻求合理的均衡点。首先, 不论员工b选择自学或者不自学, 只要员工a选择知识保护, 两员工的收益就无法最大化。这违背了效益最大化原则, 不予考虑。其次, 当员工a选择与员工b知识共享, 且按α比例与员工b分享收益时, 员工a、b的收益分别为αV-Ca, (1-α) V-Cb。根据收益最大化原则, 员工a、b的收益函数必须都大于零, 即αV-Ca>0且 (1-α) V-Cb>0。由此得出Ca<αVCa+Cb。又根据成本理论, 当员工b自学的学习成本高于知识所创造的价值, 且知识所创造的价值也高于双方共享知识花费的总成本, 或者知识所创造的价值比员工b自学的学习成本大且员工b自学的学习成本又大于双方共享知识所花费的总成本时, 员工b会选择与员工a共享知识。综上所述, 员工知识共享与保护博弈模型有两个纳什均衡解: (1) 当C0>V>Ca+Cb且Ca<αVC0>Ca+Cb且Ca<αV

2 企业之间竞争知识共享与保护博弈

全球化和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的竞争规则, 推动企业由对抗性竞争提升到协作性竞争。与竞争对手共同生存、共同发展, 通过构建战略联盟来战胜更强的对手, 成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重要特征之一。企业既需要保护自身的知识, 又需要与某个或某些联盟企业共享和交流知识, 并最终在更大的竞争环境中实现“双赢”。

为简便起见, 本文仅对两个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与保护行为进行博弈分析, 如图2所示, 多个企业之间的博弈依此类推。假设两个企业A和B, 他们都是理性决策主体, 都有自我学习的能力, 也都有利用自己的知识创造价值的能力。它们之间的博弈是多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第一阶段, 企业A有两个策略:知识共享或者知识保护。一方面, 企业A可以与企业B共享知识, 但共享成本可能比共享收益大;另一方面, 企业A可以自主学习创新 (知识保护) , 但由于创新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所以可能会丧失知识创新的机会收益。第二阶段, 企业B根据企业A的决策做出符合自身最大利益的选择。如果企业A选择知识保护, 则企业B根据自身需要做出是否学习这项知识的选择;如果企业A愿意与企业B共享知识, 则企业B根据企业A提出的知识共享收益分配比例选择知识共享还是自身学习。第三阶段, 企业A根据企业B的决策做出进一步的选择, 后面的阶段依此类推。

在博弈过程中, 假定A和B的知识共享的收益为l, A通过自己学习获得的收益为lA, B通过学习获得的收益为lB;A的学习成本为cA, B的学习成本为cB;A的共享成本为uA, B的共享成本为uB;A放弃知识创新损失的机会收益为pA, B放弃知识创新损失的机会收益为pB;A的收益分配比例为α (取值范围为0<α<1) , B的收益分配比例为1-α;则A的学习净收益为lA-cA, B的学习净收益为lB-cB;A的共享净收益为αl-uA, B的共享净收益为 (1-α) l-uB;-pA为A放弃知识创新的机会收益 (负值表示损失) , -pB为B放弃知识创新的机会收益 (负值表示损失) 。

不难看出, 若A、B一方选择知识保护, 则另一方必定不会选择知识共享。而且, 若A选择知识保护且B选择不学习, B的效用函数为-pB, 不满足效用最大化原则, 不予采纳。若B选择知识保护且A选择不学习, A的效用函数为-pA, 同样不满足效用最大化原则, 也不采纳。

若A、B都选择知识保护和学习, 则两者的效用函数 (即学习净收益) 分别为lA-cA和lB-cB, 且需要各自的学习净收益大于其共享净收益, 即lA-cA>αl-uA和lB-cB> (1-α) l-uB同时成立, 将不等式两端相加可知 (lA-cA) + (lB-cB) >l-uA-uB, 表示双方学习净收益之和大于共享净收益之和。同理, 若A、B都选择知识共享且B同意A提出以α比例提取知识共享收益, 则两者的效用函数 (即共享净收益) 分别为αl-uA, (1-α) luB, 这时要求各自的共享净收益大于学习净收益, 即αluA>lA-cA和 (1-α) l-uB>lB-cB, 将此两个不等式两边相加, 可得出l-uA-uB> (lA-cA) + (lB-cB) 。据这些条件, 可求出A、B都选择知识共享或都选择知识保护时应满足的条件及α的取值范围, 如表1所示。

综上所述, 当A、B双方都选择知识保护或知识共享时, 该博弈模型取得纳什均衡解。由表1可知, 当知识共享净收益之和小于学习净收益之和, 且1- (lB-cB+uB) /l<α< (lA-cA+uA) /l时, 两者都选择知识保护的可能性较大;同样, 当知识共享净收益之和大于学习净收益之和, 且 (lA-cA+uA) /l<α<1- (lB-cB+uB) /l时, 知识共享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胡延平, 刘晓敏.知识联盟中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7) :143-145.

[2]宁烨, 樊治平, 冯博.知识联盟中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9) :1046-1049.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竞争博弈分析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化,非合作博弈,全球价值链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全球产业转移的机会中我国中小企业主动通过OEM (原始设备制造) 等生产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 (GVC) 分工体系, 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成长, 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然而随着经济高度全球化的发展, 全球价值链网络覆盖全球市场, 国际竞争呈现无序化发展趋势, 经过30年国际化经营的我国中小企业基本上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的制造低端环节 (加工、组装和生产) , 附属于处于全球价值链设计和销售高端环节的国外领导企业,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遭遇潜在的危机。这个危机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来自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附属企业的激烈竞争, 并陷入“囚徒困境”;二是来自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的领导企业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刻意设置的障碍, 从而将我国中小企业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这两方面的威胁迫使我国中小企业将有限资源不得不集聚于原来的初级要素, 使资源的使用效率始终处在较低的水平。而随着国内政策的调整, 中小企业的国际商务成本不断增加, 我国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长此以往我国中小企业将陷入“贫困式增长”的模式, 即加工产品出口量不断增加, 但是企业利润却不断下降。

一、我国中小企业与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附属企业之间的博弈

处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的附属企业主要承担国际产品的制造工序, 这一劳动密集型环节的嵌入壁垒相对较低, 所以发展中国家企业大都集聚在这一加工制造环节, 分享全球价值链分工带来的机会。我国中小企业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嵌入全球价值链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然而随着进入这一环节企业数量的增加, 同处这一低端环节的企业由于彼此信息难以沟通, 为了追求各自的利益而陷入到竞争博弈的“囚徒困境”之中, 导致博弈双方的策略都不是最优的选择。

假设在全球价值链的同一个制造环节上有两家企业竞争, 一家是我国中小企业A, 另一家是其它企业B。每家企业可采取的定价策略都是低价或高价。如果双方合作采用高价, 双方都会获得比都非合作时的低价要多的收益;如果一方采用高价, 另一方采用低价, 则高价的产品无法销售而使该企业出现亏损, 而低价销售产品的企业会由于销量增加而增加利润。设a>b>0, c>0, d>0, 则可以用得益矩阵来说明每种策略组合的结果, 如图1。在矩阵中每一对数字中的前一数字表示A可获得的利润, 后一数字表示B能获得的利润。单位是元。

从图1可以看出, 如果两家企业都采取低价竞争的策略, 他们的利润状况都将不如都采取高价策略的结局。这就涉及两家企业是采用合作还是非合作博弈。高价的合作方式虽然能够产生更高的利润, 但是如果一方不合作, 而采用低价策略, 另一方将出现亏损。所以无论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还是其它发展中国家企业来说, 低价策略都是它们的上策, (低价, 低价) 最终成了纳什均衡点。我国中小企业和同处低端环节的企业陷入到“囚徒困境”之中, 从而导致企业之间的竞相压价, 恶性竞争, 使双方在全球价值链中都仅获得微薄的利润, 缺乏国际化成长所需的资金的积累。

这就是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生存状态。当前其它企业, 特别发展中国家企业与我国中小企业同处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 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甚至有取而代之的可能。因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原有优势在于“低成本”。低成本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土地、劳动力、能源、矿产资源、汇率等低价低税政策;二是随着企业产能的扩张, 规模效应的显现。但是我国目前生产要素低价低税的政策正在改变, 要素价格上升已是大势所趋;规模扩张的市场条件也随着个性化消费的发展趋势而逐步消失。因此, 构成企业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基本条件已经动摇,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生存和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威胁。

二、我国中小企业与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领导企业之间的博弈

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高端的主导企业主要是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 而在全球价值链上处于低端环节的主要来自我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在全球价值链中居于主导地位, 获得全球价值链的收益分配权;而我国中小企业凭借低成本优势, 往往只能通过制造环节嵌入全球价值链, 由于竞争激烈陷入“囚徒困境”, 完全丧失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定价权。我国中小企业脱离“贫困式增长”模式的唯一选择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营销向全球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 一个是向设计和研发延伸, 另外一个向品牌营销延伸, 以此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获取更多的利润。其博弈分析如图2。

假设在同一全球价值链上有两家企业竞争, 一家是处于低端的我国中小企业A, 另一家是处于高端的发达国家跨国企业C。每家企业可采取的策略都是进入低端或进入高端。如果两家企业都进入高端环节, 其利润将平均分配, 而且比处于低端时的利润要高;如果一方进入高端环节, 另一方进入低端, 则进入高端环节的企业获利要高。设>e>0, 则我们可以用得益矩阵来说明每种策略组合的结果。在矩阵中每一对数字中的前一数字表示A可获得的利润, 后一数字表示B能获得的利润。单位是万元。

在这一博弈中, 两家企业的上策都是选择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 (进入高端, 进入高端) 是纳什均衡点。而由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已经处于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 那么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目标就是向全球价值链“设计和营销”高端环节攀升。然而从图2可见, 如果我国中小企业攀升到高端环节, 那么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将减少一半的利润, 这是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不能接受的。只有将我国中小企业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 发达国家跨国企业才能持续获得高额利润。作为全球价值链的主导企业, 它们早就为我国中小企业进入高端环节设置了多重障碍, 从而达到提高我国中小企业进入高端环节的成本, 减少我国中小企业进入高端环节所获得的利润。如果设我国中小企业在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的成本为, 则得益矩阵就发生变化了, 如图3。当使-g

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为了将我国中小企业锁定在全球价值链低端, 增加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成本, 并减少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积累, 它们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设置了许多障碍。

1、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威胁”

对我国中小企业进行威胁的主要是国际品牌商。它是威胁是:如果你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OEM的订单就交给其它企业。这种威胁是可信的, 因为处于低端环节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激烈的, 国际品牌商可以低成本地更换自己的供应商。现有全球价值链领导企业的“威胁”成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难以逾越的鸿沟。

2、流动性壁垒

流动壁垒是一个综合性的手段, 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领导企业通过产品扩散以压制新进入企业的发展空间、可能占据行业有利领域以限制新进入企业的赢利能力等等。流动壁垒的存在是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另一个重要障碍:即使能够进入高端环节, 维持生存的机会也很小。

3、专利壁垒

发达国家法律保证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拥有出售其发明的垄断权, 专利由此通过形成长期进入壁垒获得合法的垄断。由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拥有的专利数量非常多, 因此对我国中小企业起到了进入壁垒的作用。

4、国际贸易新壁垒

全球价值链上的主导跨国公司除了通过自身来为我国中小企业的攀升设置障碍, 还要通过国家政策推动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来设置更多的障碍。其中非关税壁垒由于其非对等性和隐蔽性成为新贸易壁垒的主要工具。主要包括: (1) 技术性贸易壁垒, 通过提出非常苛刻的产品检测标准来阻碍我国中小企业产品的出口; (2) 环境壁垒, 通过IS014000等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来限制我国中小企业产品的出口; (3) 社会壁垒, 利用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等道德规范国际标准来影响我国中小企业产品的出口。这些壁垒往往着眼于商品数量和价格等商业利益以外的东西, 更多地考虑商品对于人类健康、安全以及环境的影响, 体现的是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 采取的措施不仅是边境措施, 还涉及国内政策和法规。国际贸易新壁垒对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的我国中小企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三、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对策

面对来自全球价值链同一环节和高端环节企业的竞争和障碍, 我国中小企业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采取如下对策。

1、扩大与国内外同行业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增进彼此信任。

通过行业协会、民间组织和政府外事机构与国内外同行业企业建立联系, 加强信息沟通与合作, 构筑相互信任的关系网络, 从而降低在国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避免陷入非合作博弈的“囚徒困境”, 同时还能弥补中小企业信息能力差的劣势。提高处于全球价值链附属地位的企业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话语权。

2、联合自主创新。

突破专利技术障碍的唯一方法就是自主创新。技术创新不是封闭的系统, 它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最前沿科技的运用。考虑到我国中小企业资金势力和研发能力有限的现实, 我国中小企业必须与国内外其它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进行自主技术创新。国内外其它企业能提供风险投资资金或新的市场信息, 而科研院所则能提供最前沿的科技, 这三者的结合能实现优势互补, 提高我国中小企业联合自主创新的速度和市场适应性。其合作的方式可以是相互参股、合资、战略联盟或并购等。以此打破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对先进技术的垄断地位。

3、联合创建自主品牌。

突破进入中高端国际市场壁垒的方法就是建立自主品牌。但是考虑到我国中小企业资金势力有限的现实, 我国中小企业应该与其它企业以相互参股、合资、战略联盟或并购等方式, 联合创造自主品牌开发国际中高端市场。以此打破发达国家跨国企业对高端市场的垄断地位。

4、联合提高国际市场法律维权能力。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遭遇到不公正待遇时, 我国中小企业可以联合其它同行业企业通过集体协商和法律手段积极应对。这种联合通过共同出资降低了解决争端和纠纷的成本和风险, 同时还通过增加国际商务谈判的势力来提高问题解决的成功率。以此突破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为我国中小企业设置的国际贸易新壁垒。

参考文献

[1]谢智勇.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制造业产业组织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1.

[2]于维生、朴正爱.博弈论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11.

[3]朱瑞雪, 姜冰, 韩军.经济全球化陷阱根源的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 2003, (16) .

博弈视角下的旅游市场价格竞争 篇9

1. 博弈论与旅游学。

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 (Games Theory) , 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理论和方法, 它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 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它较好地解决了对竞争等问题的可操作性分析, 近年来不仅成为经济学中激荡人心的一个研究领域, 也为其他许许多多包含竞争现象的问题提供了精细的分析技巧。随着博弈论在各学科中的普遍应用, 旅游学中的各分支学科也在不同程度上开始了应用博弈论方法进行分析的探索。

2. 旅游公司价格竞争的博弈模型。

价格竞争是行业重复建设、对行业总体市场容量过度乐观、企业数量发展过快的结果。近年来, 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旅游的产业规模急剧膨胀, 旅游公司数量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旅游人数的增长幅度, 从而造成供求失衡。旅游公司为争夺市场份额, 纷纷把降价作为争夺客源的主要手段。按照博弈论的观点, 在非合作博弈条件下, 降价是企业的合理选则。现用博弈模型分析如下, 假定在旅游市场有两家经营同类产品的旅游公司:A和B, 还假设他们同时行动, 并只有两种选择:降价和不降价。从而得到表1的旅游价格战博弈模型:

(R——对双方合作的奖励, P——对双方背叛的惩罚, S——给笨蛋的报酬, T——对背叛的诱惑)

运用画线法可求得该博弈的得益数组 (420, 420) 所对应的策略组合 (降价, 降价) 为本次博弈的纳什均衡。由于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博弈均衡, 虽然双方选择 (不降价, 不降价) 要比降价好, 但是参与博弈的双方都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每一方都不能保证对方会不降价而自己也采取不降价来共同分享利益, 为防止对方降价而自己不降价给自己带来损失的情况发生, 最终双方选择的是均采取降价的纳什均衡 (420, 420) 。于是你降我也降, 你再降我也再降, 重复博弈的结果就是价格大战越来越激烈。这从博弈角度说明了价格竞争的必然性。

实践证明, 即使公司能够签订都不降价的行业自律协议, 也是无法有效避免降价竞争的发生。因为策略组合 (不降价, 不降价) 不是纳什均衡, 行业自律协议不具强制性约束力, 即使在短期内能够维持在脆弱的自律平衡状态, 机会主义或其他因素也会很快将此不稳定均衡状态破坏掉。这在博弈理论中已有严格的证明。

二、应对旅游恶性价格竞争的对策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活力的源泉。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一种重要方式, 特别是在供需失衡的行业中, 当供大于求时, 价格竞争将更为激烈。然而过度的价格竞争对行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以下对如何避免过度价格竞争做一探讨。

1. 通过改变博弈模型的结构消除过度竞争。

据前所述博弈模型, 旅游公司之间的价格战博弈只要符合两个条件:1) T>R>P>S;2) R> (T+S) /2, 各公司的最佳选择都是该博弈唯一最优的“纳什均衡” (降价, 降价) 。要避免出现旅游恶性价格战, 可以通过改变博弈结构, 使博弈方的收益值不再符合该博弈模型的两个条件。

一种方法是博弈双方主动改变博弈策略, 将公司目标从“收入”调整为“利润”。以表1的旅游价格战博弈为基础, 根据旅游业的特点, 不妨假设选择“不降价”策略时, 旅游企业的利润率是30%, 选择降价策略时, 旅游企业的利润率是20%, 则得表2。

以利润为目标的旅游价格战博弈不再符合原博弈模型的两个条件, 博弈的最终结果发生了改变, 不再是唯一的 (降价, 降价) 。其中纯策略纳什均衡通过划线法容易找到为两个, 即 (150, 150) 和 (84, 84) 。目前博弈论界正在研究表2所示的 (不降价, 不降价) 这样的最优纳什均衡出现的条件和机制, 一旦找到, 就可以为避免恶性的价格竞争提供一条途径。由于其中的研究颇为复杂, 此处不再赘述。

另一种改变改变博弈结构的方法是旅游监管部门作为新的当事人参与博弈, 也有可能会使旅游公司避免出现恶性价格战。但这需要旅游监管部门加强执法力度, 对降价的公司给予足够大的惩罚才能奏效。

2. 持续创新同样是旅游行业获得较高利润, 避免过度竞争的有效途径。

旅游企业可通过开发特色旅游新产品而避免产品雷同。比如近几年的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以高中学生为对象, 在假期举行的高校游;以各种兴趣为对象的摄影游、徒步游、探险游等。

3. 除此以外, 政府还可通过深化体制改革, 硬化企业投资约束, 从而消除产业过度进入, 达到供求平衡, 避免过度竞争。

总之, 这些策略需要旅游企业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自身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创新、调整和选择。

参考文献

[1]曹建海:过度竞争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竞争博弈 篇10

关键词:多寡头;库诺特;斯坦克尔伯格;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重复博弈;触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2-21669-01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the Cournot and Stackelberg Competition Model of Multioligopolies

FENG Zeng-zhe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aishan Medical College, Taian 271016,China)

Abstract:In this thesis, the cournot and stackelbergyield competition model of more oligopolies is developed and analyzed respectively from static and dynamic,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quilibrium of model and the numbers of oligopoly is obtained. Especially, the stackelberg model is popularized to the infinite repeated game which conforms to the facts, and we get the condition

Key words:multioligopolies;cournot;stackelberg;Nash equilibrium;subgame perfect Nash equilibrium; repeated game;trigger strategy.

1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实生活中,生产同种产品的厂商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而博弈论在经济学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显著。利用博弈理论分析经济现象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中库诺特模型是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经典例子,而斯坦克尔伯格模型是该模型向动态博弈的推广。再将斯坦克尔伯格模型推广到重复博弈,将更符合实际。本文将对n个寡头的竞争模型,从静态到动态再到无限次重复博弈的均衡结果做一综合讨论,得到一系列结论。

3 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以上我们讨论了产量竞争的库诺特模型,该模型是针对众寡头同时采取策略的静态博弈情况,而更为现实的情况是企业的行动是有先后的,并且,一般的,在众多寡头中都有一个领头企业首先选择产量,其余企業(称为追随企业)在观测到领头企业的产量后再同时选择产量。它是一个完全且完美信息动态博弈,这就是斯坦克尔伯格模型。下面我们来计算该模型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企业的需求函数等同上。不妨设领头企业为1,其余为追随企业。由递推归纳法,我们先分析第二阶段企业2,3,……n的决策。令它们的利润函数对各自的产量的偏导数为0得:

4 产量竞争的无限次重复博弈

在第三部分,我们讨论了多寡头之间的一次性产量动态博弈,然而,现实生活中,企业竞争并非就这样结束,而是在不断地进行下去,并且不知何时结束,这就是所谓的无限次重复博弈。下面我们来分析这种情况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以及求出垄断产量可以作为精炼均衡结果出现的条件。

所谓触发策略是指:(1)开始选择合作;(2)选择合作直到有一方选择不合作,然后永远选择不合作。即一旦一个局中人在某个阶段博弈中选择了不合作,将触发永远选择不合作。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如果多个企业在市场中只相遇一次,库诺特均衡是唯一的纳什均衡。但如果博弈重复武贤祠,某种形式的默契合作就可能作为均衡结果出现。因此若给定企业1坚持触发策略,如果企业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胡日东,王志江.寡占厂商产量决策模型比较[J]. 运筹与管理,2000,9(3):87-91.

[3]吉缅周.多边贸易谈判机制的逻辑:一种新贸易理论的解释[J].商业研究,2005,10:4-7.

[4]吕志勇,陈宏民.我国彩电产业三阶段结构演化的博弈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3, 12(2): 97-101.

[5]施锡铨.博弈论[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6]谢识予.经济博弈论(第二版)[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7]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8]Pearce, D..Repeated Games: Cooperation and Rationality. In advances in Economic Theory: Sixth World Congres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9]Fudenberg, D. and Maskin ,E., The folk theorem in repeated games with discounting or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Econometrica, 1986(54),3:533–554.

[10] Luo Z.Q. , Pang J.S. and Ralph, D., Mathematical Programs with Equilibrium Constraint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96.

竞争博弈 篇11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时, 融资方式首选股权融资, 较少选择债权融资, 与Myers的“啄食”顺序相悖, 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国内很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形成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一些学者从成本角度研究融资成本对融资方式的影响, 认为股权资本成本远小于债务资本成本。一些学者认为, 是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主要是国有股、法人股占控股地位导致公司治理结构缺陷。还有一些学者从内部人控制角度分析股权融资偏好的产生。另有学者从制度、政策方面找寻股权融资偏好形成的原因。周瑛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说明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现象。但是它把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全部归为股权融资, 本文认为在以外源融资为主的我国上市公司中, 融资行为应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基于这一考虑, 本文通过分析说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 融资总额增加, 伴随着这个过程, 上市公司会呈现出股权融资偏好的特征。

二、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融资行为及资本结构的影响

1. 不同竞争程度的产品市场结构类型

产品市场结构反映了市场中的垄断和竞争关系。它规定了市场的卖方 (企业) 之间、买方之间以及卖方和买方之间各种相互关系的影响因素及特征。产品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有:市场对产品的需求程度、需求增长率、市场的多元化程度、纵向一体化程度、产品的市场集中度、产品的差别化程度、产品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产品的中长期成本结构及短期成本结构, 还有企业制度、政府介入程度等。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 一个因素改变时, 会使其他一个因素或多个因素发生变化, 从而作用于整个产品市场, 使市场结构特征发生改变。根据市场竞争和垄断的程度, 可将产品市场结构划分为三种形式: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和不完全竞争 (寡头) 的市场结构。

2. 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融资行为及资本结构的影响

产品市场竞争可以促使企业优胜劣汰, 推动企业产品不断升级、进步。在我国由于市场进入门槛较低, 使得部分产业过于集中和竞争过度, 甚至处于无序的状态。这些特点增加了企业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也增加了对产品市场预测的难度, 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为了确保自己的生存和在竞争中能不断壮大, 就必须对总风险有所控制, 特别是财务风险, 为了规避风险, 企业必须要选择一个合适的融资方式的资本结构。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和垄断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融资方式和资本机构决策。在一般情况下, 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增加, 企业在选择融资策略时会倾向于股权融资, 并且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增加这一倾向也增加, 因为股权融资使得企业的财务资源增加却没有添加任何债务负担。这一倾向越大, 企业所承受的债务负担就越小, 这无疑增强了企业的财务承受能力, 使其更有竞争力。对企业的后续融资也非常有利, 企业在后续竞争中能继续占有优势, 并且此优势会随着市场竞争的持续走强而更加明显, 从而降低甚至规避由产品市场竞争强度的加剧给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的风险。此外, 企业所在的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的变化, 企业对国家产业政策的适应性以及企业产品市场竞争战略的选择等各种因素也会对企业的融资策略产生影响。

三、模型的建立

1. 垄断市场的最优融资额分析

(1) 假设前提。 (1) 假设上市公司的融资边际成本不变。 (2) 假设不考虑上市公司融资资金的的闲置。 (2) 假设市场中只有一家公司。

(2) 模型设定。由于市场上只有一家上市公司, 则该市场为垄断市场。设上市公司融资的边际成本为c, 上市公司的平均融资收益为a-bq, q为融资额, a、b为参数。上市公司的利润为。

结论1:当市场上只有一家公司时, 最优融资额是:, 最大利润为:。

2. 市场竞争的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

(1) 假设前提。 (1) 假设上市公司的融资边际成本不变。 (2) 假设不考虑上市公司融资资金的的闲置。 (3) 假设市场中有二家公司, 市场结构和各自的利润、成本函数为共同知识。 (4) 假设二家上市公司的边际成本与边际利润函数相同。

(2) 模型设定。当市场上有二家上市公司, 该市场可以被看成寡头市场。设上市公司融资的边际成本为c, 上市公司的平均融资收益为a-bq, q为融资额, a、b为参数。上市公司的利润为。

模型的参与人为:二家上市公司。

各参与人同时选定融资额, 力图使各自的利润最大。

各参与人的支付函数为:, 支付函数也即各参与人的利润函数。

(3) 博弈均衡分析。在博弈开始, 参与人同时选择融资额q1、q2使其利润额最大。

结论.2:当竞争程度增加, 上市公司最优融资额也随之增加, 而总利润却减少。当市场上有两家上市公司时, 最优融资总额为, 最大总利润为:。

3. 市场竞争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1) 假设前提。 (1) 假设上市公司的融资边际成本不变。 (2) 假设不考虑上市公司融资资金的的闲置。 (3) 假设市场中有二家公司, 市场结构和各自的利润、成本函数为共同知识。 (4) 假设二家上市公司的边际成本与边际利润函数相同。

(2) 模型设定。当市场上有二家上市公司, 该市场可以被看成寡头市场。设上市公司融资的边际成本为c, 上市公司的平均融资收益为a-bq, q为融资额, a、b为参数。上市公司的利润为。

模型的参与人为:二家上市公司。

设该模型有两个阶段, 博弈中各参与人的行动顺序为:第一阶段, 公司1先选择融资额q1, 第二阶段, 公司2观察到公司1选择q1后, 选择自己的融资额q2。各参与人的支付函数依然是其利润函数。

(3) 博弈均衡分析。用逆向归纳法求解该博弈。在博弈第二阶段, 公司2选择自己的融资额q2使其利润最大。即:

在博弈第一阶段, 公司1会预测到公司2必然会根据公司1选择的融资额q1来选择, 所以对于公司1, 它会选择q1最大化其利润。

由于动态模型比静态模型更接近现实的经济活动, 因为在现实经济社会中, 很少有两家公司同时共同融资。在动态模型中, 公司1和公司2的融资总额与静态模型相比增加了, 且最先融资的公司的利润额高于后来融资的公司 () , 即先融资的公司具有“先动优势”。在我国很多上市公司都希望尽早实现自己的融资计划以获得“先动优势”。而抢先获得融资资格的上市公司会尽量用足自己的额度, 力争募集尽可能多的资金。在动态模型中, 公司融资有先后, 但总利润额与静态模型相比呈现出减少。

结论3:随着竞争程度的增加, 在动态模型中, 公司总的融资额进一步增加, 而总利润进一步减少。两家公司总融资额为:总利润为:。且先融资的公司获得“先动优势”。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随着竞争程度的增加, 上市公司的融资总额在增加。当融资总额增加时, 在竞争越激烈的行业, 由于股权融资可以使公司的资金能够应对目前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状况, 同时又使企业拥有了后续投资能力以赢得竞争优势。公司就越倾向于选择股权融资。同时由于很多时候股权融资的成本低于债权融资的成本, 且上市公司大股东和经理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上市公司也倾向于选择股权融资而不是债权融资。

参考文献

[1]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偏好分析.经济研究, 200l:12-18.

[2]沈艺峰田静:我国上市公司资本成本的定量研究.经济研究, 1999 (11) ;62-68.

[3]章卫东王乔:论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下的股权再融资问题.会计研究, 2003 (11) 44-46.

[4]文宏: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资本市场杂志.1999 (10) :29-31.

上一篇:老年晚期癌症下一篇:创新研究型实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