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博弈(精选8篇)
联盟博弈 篇1
一、引言
在多方博弈中如果存在明显强者, 实力相对弱方为了自身利益常常会自发结成联盟来改变竞争中的劣势地位。然而联盟并非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由于集体利益和自身利益并不完全一致, 有时甚至相互矛盾, 因此联盟成员常常会面临着处理联盟内部关系的决策。在多方博弈的弱方联盟中, 联盟成员间的内部关系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正是从现代博弈论的角度, 通过分析三国时期的蜀吴联盟来探讨弱方联盟中内部关系的处理问题。
二、三国时期竞争格局的假设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 在这个三方博弈中存在一个明显的强者——魏国, 它占据了当时中国长江以北的半壁江山, 实力远甚蜀、吴。蜀国和吴国则实力相近, 分割了南方中国。根据三方既得利益, 从实力上可大致假设魏国为1 0, 蜀国和吴国都为5。
各博弈方实力的差距倒致了竞争地位的不平等, 倘若魏国起兵南下, 如果蜀、吴各自为战, 那么他们博弈的得益必然远远小于其既得利益5, 长远来看其结果必然是被逐个吞并, 即最终得益为0;但是如果蜀、吴结成联盟, 那么通过资源共享并进行整合, 联盟实力就完全可以提升到可以与魏国抗衡的水平, 从而保证两国的既得利益5。在这里联盟实力的具体值除受联盟成员原有实力的影响外, 还会受到联盟资源整合程度的影响, 整合程度越高则联盟实力越强。对于蜀吴联盟, 当整合状况最差时, 即无效联盟, 各个成员国间表现为完全不协调, 此时联盟实力面对外敌会表现为单个国家的实力5;当整合状况非常好时, 此时联盟实力则有可能因为成员的高度协调使得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即大于1 0。
正是因此, 吴、蜀都不约而同的选择联盟。由于蜀吴联盟是一个典型的多方博弈中的弱方联盟, 并且这两个国家都不乏出色的智囊来帮助其做出正确决策, 因此其对内部关系的处理就具有格外的研究价值。
三、蜀吴联盟的内部关系处理
由于合作是联盟成员间的常态表现, 所以联盟内部的关系处理便主要体现在斗争决策上 (包括对盟约的违规行为) 。在蜀吴联盟中, 蜀、吴虽为盟国, 但斗争却一直在或明或暗的进行着, 两国的矛盾小到针对个人, 大至举国交兵, 然而有趣的是在每次冲突中, 他们总能做到够适时而止、重归于好。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能够长久保持着这种矛盾不断, 却又不离不弃的联盟关系呢?下文将分别从斗争的根源以及斗争的抉择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 斗争的根源
有道是“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 而合的结果必然是弱肉强食。所以从领土角度来看, 三国时期魏、蜀、吴同处于一个常和博弈之中, 这种严格竞争的博弈关系决定了其对手本质, 所以进行联盟不过是为了抗衡魏国所采取的被动措施。在常和博弈中一方的获益必须以其他方的损失为代价, 所以当弱小的蜀、吴没有能力从魏国那里虎口夺食时, 为了增加自身利益而相互争斗也就在所难免了, 这就造成蜀吴联盟具有不稳定性。需要指出, 这种不稳定性在面对魏国的威胁时会趋于淡化, 表现为合作收益大于斗争收益;在远离魏国威胁时则会变得强烈, 表现为斗争收益大于合作收益, 这便是斗争的直接原因。
在斗争可能获得较高收益的情况下, 双方的关系将变得类似囚徒困境。这里仍旧沿用上文的实力假设, 另设在合作状态下联盟可以维护蜀、吴的既得利益5;违约方可从合作方摄取利益2, 得益变为7;合作方不仅失掉利益, 而且最易招致魏国攻击, 故设损失为3, 得益变为2;如果双方都违约, 那么谁也无法占到对方便宜, 彼此空耗1, 得益都变为4。可利用纳什矩阵表示如下:
由上可知, 这一博弈的纳什均衡解是双方都选择违约, 得益为 (4.4) 。这意味着, 当蜀、吴远离魏国的威胁并且违约可能获得较高收益的情况下, 双方都会倾向于的选择内斗。史实印证了我们的判断, 赤壁之战后魏国的威胁暂时得到了缓解, 蜀、吴为了自身利益便纷纷将斗争的矛头指向对方。
2. 斗争的抉择
蜀吴联盟虽然是不稳定的, 但同时又非常牢固。这种牢固性体现在二者的联盟关系甚至无法被纷争所撼动, 即便是举国交兵也往往是打完就“忘”、迅速合好。是什么在促使双方坚定地维系这份联盟关系呢?如果进行内部斗争, 时机又会怎样选择?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1) 正如上文分析, 蜀、吴双方都非常明白他们之间的囚徒博弈是一种相对状态, 需要一定的条件方可成立, 这里的参照物就是魏国。当魏国的威胁淡化时, 二者间的囚徒博弈就会凸现出来成为主要矛盾;但是当魏国的威胁加剧时, 魏、蜀、吴三国之间的群博弈则成为主要矛盾, 蜀、吴如果不结盟, 那么等待他们的将注定是灭亡。
(2) 蜀吴联盟内针对囚徒困境实际上存在一个“胡萝卜加大棒”式的触发策略。正是这一触发策略使双方在一次次的较量中不断深刻合作的价值, 并作为斗争决策参考。
蜀、吴实力接近, 谁也不能轻易吞并对方, 因此他们之间可认为是无限次重复博弈, 其中基本博弈G即是上文的囚徒博弈。根据民间定理, 当时间贴水δ足够接近1时, 一定存在一个子博弈完美的纳什均衡使二者能够持续合作并得到帕累托最优得益 (5.5) 。
这个触发策略如下:
双方第一阶段选则合作;在第n阶段, 如果第n-1阶段的结果为 (5.5) , 则继续选择合作, 如果第n阶段的结果为 (4.4) , 也选择合作, 否则选择违约。为了体现惩罚性, 这里稍后违约的程度会较首先违约的严重。即在这个触发策略中双方开始都选择合作, 如果有一方违约, 那么另一方便会采取更为激烈的方式来对其进行惩罚, 而当双方都违约进行对抗时, 那么下一阶段他们将重新合作。
推论再次与历史吻合。赤壁之战后吴国意识到魏国的威胁暂时远离, 蜀吴间囚徒博弈的矛盾开始凸现。他们下一次的合作还相对遥远, 所以时间贴水较小;趁此良机消灭蜀国这个未来的劲敌, 一方面具有较大的收益, 另一方面蜀国羽翼未丰, 即使遭遇反击吴国仍旧能获得较大的得益。因此, 周瑜便立刻实施了一系列针对蜀国的阴谋:先图孔明、再赚刘备。对吴国的首先违约, 蜀国立刻还以“大棒”:智夺荆州、气死周郎, 给予了吴国严厉的惩罚。当冲突即将升级为大战的时候, 孔明仅凭一篇悼词, 几滴眼泪就使化解了吴国的仇恨, 与蜀国重修旧好。表面看来似乎是孔明哭丧之诚打动了吴国, 但深层原因则是由于触发策略的作用。吴国没有取得预期得益, 并不是由于决策思路有误, 而在于严重低估了拥有孔明的蜀国实力, 结果蜀国反击时获得的得益大大低于预期。
蜀、吴将触发策略演绎得最为精彩的当属荆州之争。赤壁之战后, 魏国被逼出荆州, 蜀、吴都敏锐的发现当增加荆州这个筹码后它们之间的囚徒博弈发生了变化:首先违约的得益x大大提高。由于此时δ较小, 所以只要受惩后的得益y稍大, 便会成立。敏锐的孔明首先发难, 智夺荆州。吴国立刻施加惩罚, 但无奈周瑜智逊, 荆州回天乏术, 触发策略引导双方在第一次较量中重归于好。然而荆州始终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吴国一直都在暗中等待时机。当守荆州的关羽北上攻魏之时, y相对较大, 因此吴国选择在这时攻取荆州。紧接着便是蜀国伐吴, 双方举国大战, 继而触发策略再次作用, 蜀、吴重归合作。
四、结论及意义
在存在明显强者的多方博弈中, 弱方联盟成员之间由于往往存在着竞争关系, 为了追求自身利益他们会根据环境的变化决定内部关系的处理问题, 决策的判断依据便是。其中δ为时间贴水, x和y分别为首先违约的得益及为此遭受惩罚后的得益, l为双方保持合作的常态得益, 该式成立时选择斗争, 否则保持合作。联系实际, 在政坛或商场的多方博弈中常常可以见到类似的弱方联盟, 例如东盟和中小企业联盟等。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使相关决策者在这种复杂的关系制衡中, 尤其处理联盟内部关系方面带来启发和帮助。
参考文献
[1]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2]罗贯中:三国演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联盟博弈 篇2
关键词:职业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联盟博弈;利益分配
电视转播在职业体育赛事的创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今年NBA总决赛收视率创下历史最高,电视转播合约金额也不断暴涨,巨额电视转播收入成为职业体育赛事的重要基石[1]。与此同时电视转播权所带来的高额收益的分配矛盾也开始困扰着职业联盟的发展,如何在这种利益分配的博弈中找到平衡,既能保证各个俱乐部在收益分配上的公平性又能促使联盟的平衡发展是摆在体育赛事职业联盟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我国职业体育赛事的电视转播权市场萎靡做进一步的分析,拟通过采用联盟博弈的方法对职业体育赛事联盟电视转播费的分配进行研究,并在收益分配方面,分别从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的角度讨论了联盟的收益分配问题,使分配更为合理、公平。
一、我国职业体育联赛电视转播市场的萎靡分析
(一)大众喜爱的职业联赛水平不高,水平较高的又缺乏观赏性,跟国外的职业体育联赛相比缺乏竞争力
比如CBA和NBA以及中超和英超等联赛水平相比都有着天壤之别,这样导致电视转播收视率不高,造成联盟在与媒体进行议价过程中底气不足。
(二)我国电视转播媒体存在严重的垄断现象
由于其他电视台电视覆盖面远不及中央电视台导致中央电视台一枝独秀问题严重,缺乏媒体竞争机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海文广集团买断了中超联赛近三年的电视转播权,但由于文厂集团的电视覆盖面不及中央电视台,加之央视受利益驱使等甚至连中超联赛的新闻报道都几乎没有,因此中超联赛的商业开发受到很大影响,许多观众也看不到中超比赛。
(三)联赛缺乏必要的平衡机制,比赛缺乏悬念,目前我国的职业联赛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现象严重
以CBA联赛来说,近几年广东队和新疆队一直是联赛的顶尖强队,早几年八一队六连冠,近六年广东队五次夺冠,这些现象的出现导致联赛竞争实力的严重不平衡,导致联盟比赛缺乏悬念性,失去了竞技体育的魅力。
二、电视转播权出售的非合作博弈分析
(一)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
模型假设:假设1:某个职业联赛中有三个俱乐部,分别为甲、乙、丙,其俱乐部的竞技水平依次递减,假设某媒体将对甲、乙和甲、丙两场比赛进行转播,根据竞技体育的观赏性和平衡性可知,甲、乙的比赛悬念较大,对观众的吸引力也更大,而甲、丙的比赛的激烈程度明显不如甲、乙,观赏性和对观众的吸引力也比甲、乙的比赛弱。现在就这两场比赛电视转播价格与媒体进行洽谈
假设2:这三个俱乐部不通过相互结盟的方式出售电视转播权,显然在乙、丙之间存在丧失转播费风险的问题,在与媒体进行谈判过程中乙、丙展开竞价,力争将自己的竞技表演服务产品出售的同时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
假设3:在这次博弈中,乙、丙两俱乐部之间不存在信息沟通和合作,且媒体在与乙、丙俱乐部的赛事组织者进行谈判时分别被告知,如果一方以低价出售而另一方以正常价销售则只对低价者进行转播而放弃以正常价出售的赛事转播权,其得益矩阵
如表1:
表1 乙、丙得益矩阵表
模型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基于理性人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对于乙,不论丙选择什么方式竞价,低价都是占优策略:当丙以正常价出售时10m〉8m,当丙选择低价出售时,6m〉0。同样的理性分析,也可以得出低价也是丙的占优策略,这样乙、丙最终都将以低价出售电视转播权。
(二)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显然,在现实生活中,职业体育联盟中各体育俱乐部之间进行的并不是一场比赛,赛事电视转播权的出售所产生的博弈问题将一直存在,正如我们所知,在多次重复博弈后,各个俱乐部都发现如果采取合作博弈的方式将有利于自身的利益的增加。如表1所示,在赛事组织者理性假设下,(低价,低价)是最终的博弈均衡,但如果两个俱乐部采取合作的方式与媒体谈判,显然(正常价,正常价)能够达到两者的最大效益,增加各个俱乐部的个体效益,从(低价,低价)到(正常价,正常价)是一个帕累托改进,但很明显,在有限次的重复博弈中,(正常价,正常价)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每个俱乐部都会认为其他的俱乐部将会在下一回合中选择背叛而获得超额的电视转播费,这使我们洞察到各个俱乐部重复相互作用时的行为结构,要想维持共同想要的结果就必须要有一个团体规范来“惩罚”背叛者,并且这种惩罚威胁必须是可信的,这就需要赛事联盟对每个俱乐部制定强制性的合作协议,保证合作博弈的重复进行,以保证联盟福利的最大化,这不仅保证了联盟和各个俱乐部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增强了联盟对整个赛事电视转播权的议价能力。
三、赛事电视转播费的分配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为了达到联盟赛事转播效益的最大化的最好方式是实行合作博弈,合作博弈使参与者能够联合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且可强制执行博弈类型,但合作博弈强调的是效率、公平、公正,联盟收益分配的公平、公正则是维持联盟存在的关键制度,如果某俱乐部在利益分配上感觉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那么它维持在这个联盟的动力就将消失。因此联盟电视转播费如何分配是能否保持联盟存在的关键,联盟博弈的核心问题是各个俱乐部应以什么方式结盟以及如何分配结盟所带来的收益。
基于Shapley值法的联盟利益分配:
联盟利益分配的第一部分显然应该是由联盟制度规定的,根据2015年各大职业联盟电视转播费统计发现,英超的电视转播费几乎是3个西甲,5个意甲,10个德甲,这首先是源于联盟对赛事电视转播权的整体出售,其次英超转播费的分配制度非常公平、公正,为了提高联赛的观赏水平和整体竞争力,英超一直致力于转播费的公平分配。在欧洲各国的联赛体系中,英超的转播费分配是最公平的,冠军与排名最后球队之间的转播费收益差距最小,大约只有1.6倍。而在西甲,皇马、巴萨的转播费分成,就是西甲最弱球队的19倍[4]。在我国中超联赛电视转播费分配制度中,转播费本身的收入不高,分配制度不完善,几乎是典型的“一刀切”的分配方式,影响了联赛的竞技水平,同时滋生了诸如“黑哨”、“假球”“赌球”等腐败现象。
联盟利益分配的第二部分采用Shapley值法进行分配,Shapley值法是基于合作博弈中局中人的效用和边际贡献率的一种分配方式[5],对于联盟电视转播权出售的议价能力主要是赛事的影响力,而赛事的影响力主要是因为各个俱乐部的竞技体育水平和赛事的观赏性,反映在各俱乐部的比赛成绩上,Shapley值法是合作博弈求解法之一,它通过公理化方法描述解的性状,进而得到唯一的解,即博弈中各局中人的效用分配。Shapley值法的出发点是根据联盟中每个成员对联盟的边际贡献分配联盟的总收益,更能体现合作各方对联盟的贡献,保证了分配的公平性,因而更合理、更科学。对每个博弈,存在唯一的Shapley值,且
其中表示博弈方i应得的效用分配,n表示博弈中局中人的数量,表示联盟中所含局中人的个数,表示i加入联盟S后,新联盟的合作剩余,因此i的贡献是, 运用Shapley值法对三个俱乐部的利益分配进行定量化的计算,得出结论如下:俱乐部甲–收益12m,乙– 8m,丙– 6m,甲+乙– 30m,甲+丙– 26m,乙+丙– 20m,甲+乙+丙– 40m。由数据分析发现,两家俱乐部合作比单独与媒体进行谈判所带来的收益高,三家合作要比两家合作或单独行动带来的收益高,利用Shapley值法对甲乙丙三个俱乐部的电视转播收益分配计算结果为:就是一个根据俱乐部比赛成绩进行分配的一个方案,运用Shapley值法的好处是既避免了完全平均分配中由于联盟中各俱乐部竞技水平高低的差异所带来的不公平性,同时又可以通过各个俱乐部在电视转播权的出售议价能力上的贡献有定量化的衡量标准。
为保证联盟转播费分配的公正,必须要将赛事转播的次数考虑在内,通常职业体育比赛的激烈程度和观赏性决定着赛事转播的次数,而赛事的激烈程度和高观赏性需要有高水平的运动员作保证。
四、结论
(一)通过对职业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的非合作博弈分析
得出各个俱乐部在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容易陷入“囚徒困境”损失了联盟利益的同时也无形中放弃了联赛电视转播权整体出售带来的效益,因此基于联盟博弈的角度,联盟赛事的电视转播权应选择整体出售的方式来保证联盟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二) 基于职业体育赛事电视转播费分配的特殊性分析
职业体育赛事电视转播费的分配应该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基于职业体育联盟分配的平衡性和有效性,用于平均分配的部分;第二部分是根据Shapley值法计算出的根据各俱乐部竞技成绩排序的部分,依据是每个成员对联盟的边际贡献分配的部分,更能体现合作各方对联盟的贡献,保证了分配的公平性,有利于赛事观赏性和激烈程度的提高;第三部分是根据球队比赛转播的次数进行分配,这样能够保证分配的合理性和公正性,保证联盟成员管理运作的积极性,提高俱乐部的影响力,从而提高联盟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王晓东.美国职业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2.
[2]李帮义,王玉燕.博弈论及其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4.
[3] 李章龙.博弈论在我国竞赛表演业中的研究[D].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5
[5]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6] 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关于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博弈分析 篇3
一、模型假设
1. 参与人:
本模型假设只有两个参与人:一个为物流企业A;另一个为物流企业B。
2. 行动:
本模型中物流企业可以选择的行动为组建联盟和不组建联盟。则企业A的可选择行动集合假设为M={联盟,不联盟};企业B的可选择行动集合假设为S={联盟,不联盟}。
3. 信息:
本模型中假设每个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行动选择都有准确的了解,即模型中参与人的信息是完全信息。
4. 支付:
本模型中,假设企业A的支付为:当A联盟,企业B联盟,企业A将盈利;当不联盟时,企业A无收益也无损失,其支付为零;企业B的支付假设为:当企业A不联盟而企业B联盟时,企业B将产生损失,当企业A不联盟而企业B也不联盟时,企业B无损失也无收益,其支付为零。
二、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物流企业双方是否能成功组建战略联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的合作收益。
1. 模型1:
企业A与企业B的纯策略博弈情形首先考虑一种简单的博弈情形。假设当开始一次博弈时,企业B有联盟和不联盟两种选择,企业A也有两种选择,即合作收益达到一定点后,企业A有联盟和不联盟两种选择,因为如果企业A没有盈利他肯定不会亏本联盟。企业A与企业B的博弈矩阵可表述如下:
其中,当企业A联盟,企业B联盟时,企业A将盈利M,企业B盈利为N;当企业A联盟而企业B不联盟时,企业A损失为K。企业B无损失也无收益;当企业A不联盟而企业B联盟时,企业A无收益也无损失,企业B没有满足需求将损失P;当企业A不联盟而企业B不联盟时,双方既无损失也无收益。可以看到在该博弈中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
2. 模型2:
考虑该博弈的混合策略模型。假设企业A的混合战略是以国α的概率选择联盟,以1-α的概率选择不联盟;企业B的混合战略是以β的概率选择联盟,以1-β的概率选择不联盟。那么企业A的期望效用函数是:
对上述效用函数求微分,得到企业A的最优化的的一阶条件:
解得所以在混合均衡策略中,企业B以概率选择联盟,以的概率选择不联盟。
企业B的期望效用函数是:
最优化的一阶条件为:解得:所以在混合战略均衡中,企业A以的概率选择提出联盟,以概率选择不提出联盟。
可见,在该博弈中,是惟一的纳什均衡。从中可以看到企业A和企业B在该博弈中达到了一个均衡,即处于这情况时,双方的满意程度达到最好。但是随着收益的变化,这个纳什均衡会随着变化。
三、结论
从上面的博弈分析表明物流企业B与物流企业A双方之间存在着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即二者之间存在着最优的战略联盟方案。在这个最优的战略联盟方案下,物流企业B与物流企业A双方的满意度达到最好。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2]罗伯特·吉本斯:博弈论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3]颜士梅王重鸣:战略联盟与并购:两种企业组织方式的比较分析[J].科学学研究, 2002 (3) :27~29
跨国公司参与战略联盟的博弈分析 篇4
目前关于战略联盟的学术观点有两类:第一类:参与战略联盟会给跨国公司带来有利影响。Axelrod (1981, 1984) 提出跨国公司与其联盟通过相互合作可以获得比单方背叛或相互竞争更高的经济利益, 有利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张永安、张盟, 2008) , 有利于联盟成员间资源共享 (谢海, 2005) , 还可以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 (陈宏志, 2006) , 甚至是使企业获得制度上的合法化, 合法化反过来又促进了战略联盟的发展 (王作军、任浩, 2008) 。第二类:参与战略联盟会给跨国公司带来不利的影响。跨国公司战略联盟能带来新理念和核心技术的溢出 (杨云生, 2006) , 为了遏制竞争对手, 甚至不折手段不顾商业道德 (卢现祥, 2003) , 因为投机行为, 30%的战略联盟寿命不超过3年 (KOGUT, 1989) , 虽然目前强强联合联盟逐渐增多, 由于联盟各方的学习能力不同, 优势也会此消彼长 (辛思, 2005) 。
从以上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参与战略联盟的研究大都从理论上进行阐述, 并没有就跨国公司如何参与战略联盟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主要通过一定的博弈论模型, 量化跨国公司参与战略联盟的利得和损失, 为跨国公司参与战略联盟提供确实的依据。
二、跨国公司参与战略联盟的优劣势分析
跨国公司在参与战略联盟的同时, 对于其本身来说, 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但不可否认的是, 相当一部分跨国公司还是能从跨国战略联盟中获益。
(一) 跨国公司参与战略联盟的优势
1.利用组织化的优势, 降低市场交易费用
基于交易费用理论, 战略联盟从企业双方在市场领域的战略性合作中能节约纯粹市场交易中的各种相关费用。如有利于减少搜寻信息的成本, 降低交易中讨价还价的成本, 有效地节约交易中监督执行成本, 一定程度上抑制各自的机会主义行为, 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双方对不确定性环境的应变能力。
2.利用资源互补的优势, 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战略联盟可以通过相互学习从而降低新产品和新工艺开发成本, 减少开发时间, 加强企业之间联系和合作。企业通过互补资源的分享而降低成本, 通过风险有效评估和分担, 提高决策水平, 减少未来风险, 提高信用和社会内聚力。
(二) 跨国公司参与战略联盟的劣势
1.使跨国公司失去核心竞争优势
加入战略联盟后, 由于自身核心技术或市场知识外泄, 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将会弱化甚至消失, 当企业的竞争优势完全丧失后, 联盟也将会解体, 而且当联盟解体后, 企业将同以前联盟成员展开新一轮的剧烈竞争, 但此时由于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丧失, 企业极有可能在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位置。
2.使跨国公司产生文化冲突
结成联盟企业时, 如果彼此之间文化差异较大, 且不能有效整和沟通时, 便会导致企业组织、员工在理念和行为上的意见分歧和冲突。当这种文化冲突无法协调时, 有的跨国公司将可能退出联盟, 最终以联盟的失败和解体而告终。
三、跨国公司是否参与战略联盟的博弈分析
在战略联盟实践中不乏有失败的先例, 同时也有不参与战略联盟保持竞争优势的成功案例。为此, 本文采用博弈论方法, 分析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下跨国公司是否会参与战略联盟。
(一) 基本假定
采用Stack berg动态博弈模型来刻画跨国公司是否参与战略联盟 (假定战略联盟是一个已经存在, 并且包含两家跨国公司以上的组织) , 这是一个讨价还价博弈。战略联盟将提出希望跨国公司参与到自己的组织, 成为自己的成员的建议, 跨国公司可以选择同意或不同意。假定跨国公司先行动, 并做出了自己的最优战略选择, 战略联盟在跨国公司做出的最优战略选择之后做出自己的最优战略选择。然后, 跨国公司再根据战略联盟的反应函数确定最优的均衡选择, 最后达到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1.假定跨国公司参与战略联盟后, 从长远来看, 有逐年为正递增的利润, 这里不考虑跨国公司参与战略联盟后短期产生的内部不经济。
2.假定战略联盟要求跨国公司参与后必须从大局利益出发, 履行一定的义务, 开展一些能带来联盟利益最大化的业务。为简化分析, 假设将开展的业务量化为Dt, t=1, 2…, 用D1, D2…等数字来表示。
(二) 模型构建
参与人Ⅰ——跨国公司;参与人Ⅱ——战略联盟。博弈的行动顺序如图1。
假设参与后跨国公司的努力程度用参与后第一个生产经营周期 (如1年) 内的利润Y1表示, 随后各个生产经营周期内的跨国公司努力程度不变 (仍为Y1, 但因随后的各个生产经营周期内的投资不同, 故随后各生产经营周期内的利润将不同于努力程度) 。在图1中, 若跨国公司选择不参与战略联盟, 则跨国公司的支付较低, 用“0”来表示, 此时战略联盟也偏离了其目标任务, 故支付也较低, 用“0”表示。若跨国公司选择参与战略联盟, 则战略联盟所规定的业务1 (即D1) 业务2 (即D2) ……将得到履行。若战略联盟选择业务1, 则跨国公司可选择多种努力程度, 如Y′1, Y″1……, 如图1 (Y′1即为图中Y1, Y″1即为图中Y2) 。
我们用参与后跨国公司在第一年中获得的利润Y1表示企业的努力程度, 而履行战略联盟所规定的业务为D1, D2……, 假设剩余Y1-D1用于跨国公司在第二年的投资, 则跨国公司在第二年的利润增加额是Y1-D1的函数, 记跨国公司在第二年的利润为Y2=Y1+f (Y1-D1) , 类似有Y3=Y2+f (Y2-D2) , Y4=Y3+f (Y3-D3) , …… (Yt为t年的利润, t=1, 2, ……) 因为不考虑技术进步, 故f与时间变量无关, 假设f (0) =0, f′>0, f″<0, 当x→0时, limf′ (x) =+∞。实际上, 跨国公司在参与联盟后履行每一项义务时每一年中都要支出一个成本C-C (Yt) , 我们把时间因素考虑进去, 则这个总成本现值为TC=∑IundefinedC (Yt) , 其中, I1为跨国公司的贴现因子, 假定倒数C′>0, C″>0 (边际成本递增) 。我们假定跨国公司在谈判是否参与战略联盟中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最大化, 成本最小化。于是, 我们可得参与人Ⅰ——跨国公司的支付函数为:E1=∑Iundefined (Yt-Dt) +∑IundefinedYt-TC, 其中从t=1求和至N, N为跨国公司加入联盟的年限, t为跨国公司关注的收益年限。
假定在战略联盟的支付函数中, 追求的也是联盟内部利益最大化, 所以不妨设战略联盟的内部利益与跨国公司所开展的业务成正比 (因为战略联盟之所以要求履行义务按照其意愿开展一定的业务目的也就是要求跨国公司能给其带来利益) , 则参与人Ⅱ——战略联盟的支付函数为:E2=∑IundefinedDt, 其中从t=1求和至N, 且I2为战略联盟的贴现因子。约束条件:0≤Dt≤Yt, ∑Dt≤D, Yt=Yt-1+f (Yt-1-Dt-1) t≥1。
跨国公司的战略空间为S1={ (参与, 不参与) , Y1, Y1∈[0, ∞]}
战略联盟的战略空间为S2={ (Dt) , Dt∈[0, Yt], ∑Dt≤D, t=1, 2, ……, N}
跨国公司若在参与后选择了努力程度Y1, 则战略联盟的最优选择满足:
MaxE2=∑IundefinedDt 0≤Dt≤Yt, ∑Dt≤D, t=1, 2, ……, N (1)
设 (1) 的解为{D*}, 则因:
故据 (1) 必有:
D*t=D*t (Yt) (2)
(2) 给出了战略联盟对于跨国公司选择了Y1后的反应函数。给定该反应函数, 参与人Ⅰ选择最优Y1后:
MaxE1=∑Iundefined[Yt-D*t]+∑IundefinedYt-∑IundefinedC (Yt) Yt≥0 (3)
记 (3) 的解为Y*,
若E1 (Y*1) >0, 则均衡为:{ (参与, Y*t) , (D*t) , t=1, 2, ……N}
若E1 (Y*1) <0, 则均衡为:{ (不参与, *) , (*) }, 其中*表示相应行动空间中的任意元素。
(三) 模型求解
解此模型需要使用复杂的非线性动态规划方法。所以不妨将C (Y1) 的形式具体化, 设N=3, 模仿信息经济学中通常的处理, 设C (Y1) =Yundefined/2b, 其中b>0为常数 (张维迎, 1996) 。
此时, 参与人Ⅰ的支付函数为:E1=Y1-D1+IundefinedY2-Yundefined (1+I1+Iundefined) /2b (4)
E2=D1+I2D2
下面求解 (D*t) ,
Max (D1+I2D2) 0≤D1≤Y1, 0≤D2≤Y2=Y1+f (Y1-D1) , D1+D2≤D
参与人Ⅱ的无差异曲线为:D2= (E2/I2) - (D1/I2) , 一般有0≤I2≤1, 为了避免复杂, 我们取最优解是参与人Ⅱ的无差异曲线与曲线D2=Y1+f (Y1-D1) 的切点, 故有:
D2=Y1+f (Y1-D1) =Y2 (5)
可设:Y1-D1=M>0为常数, Y2-D2=0, 由 (4) 式得:
E1=Y1-D1+IundefinedY2-[Yundefined (1+I1+Iundefined) /2b
令:dE1/dY1=Iundefined-b (1+I1+Iundefined) Y1=0, 可得Y1=Iundefined/b (1+I1+Iundefined)
故最优解为:
D*1=Iundefined/b (1+I1+Iundefined) -M, D*2=Iundefined/b (1+I1+Iundefined) +f (Y1-D1)
故均衡时, 参与人Ⅰ——跨国公司会选择参与,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为:{ (参与, Y1=Iundefined/b (1+I1+Iundefined) ) , (D*1=Iundefined/b (1+I1+Iundefined) -M, D*2=Iundefined/b (1+I1+Iundefined) +f (Y1-D1) ) }
(四) 结论分析
1.由D1+D2≤D可知, 若D*1越大, 则D*2就越小, 说明战略联盟对跨国公司一开始只要求尽很少义务, 也即一开始对跨国公司的待遇很好, 等跨国公司一旦加入后, 要求尽的义务会越来越多, 即付出的会越来越多。
2.根据Y1=Iundefined/b (1+I1+Iundefined) , 可知I1越大, Y1就越大, 说明从长期来看, 跨国公司参与战略联盟还是能带来利益的, 如果跨国公司注重长远利益, 那么参与战略联盟的努力程度就会越高。而此时, 战略联盟也能达到其目的。
总之, 跨国公司与战略联盟的非合作性博弈中, 其是否参与联盟以及其努力参与联盟的程度取决于博弈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合作式竞争将是有关各方最优的策略选择。
四、跨国公司参与战略联盟的政策建议
根据博弈分析, 从长期来看, 当战略联盟采取积极的政策来对待跨国公司的加入时, 跨国公司的最优选择是积极参与, 这时双方处于博弈均衡状态, 其结果也是双方都受益。因此, 为了鼓励跨国公司参与战略联盟, 战略联盟可以采取以下政策建议:首先, 制定跨文化风险管理策略, 消除文化差异;其次, 跨国公司积极创新, 永保竞争优势;第三, 政府要加强对跨国战略联盟的研究和指导;第四, 跨国公司转变企业经营理念, 树立竞合意识。
摘要:通过使用Stack berg动态博弈模型来分析跨国战略联盟及其成员间的运作, 最后得出跨国公司在与战略联盟的非合作性博弈中, 其是否参与联盟以及其努力参与联盟的程度取决于博弈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 合作式竞争将是有关各方最优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博弈
参考文献
[1]杨云生.跨国战略联盟集群效应对中国企业的影响[J].国际经济合作期刊, 2004 (2) :85-87.
[2]张永安, 张盟.企业能力的跨国战略联盟选择[J].企业活力——跨国经营, 2007 (5) .
[3]辛思.关于跨国战略联盟研究的进展[J].经济纵刊, 2005 (2) .
[4]彭其渊.企业战略联盟竞争作用机制[J].企业战略, 2008 (8) .
[5]吴丹.如何应对跨国战略联盟的文化风险[J].知识经济, 2010 (13) .
联盟博弈 篇5
目前在企业联盟的博弈研究中, 大多研究企业战略联盟博弈, 战略联盟是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 在市场机制主导下建立的联盟;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存在着政府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 并在政府主导下建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 如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 Magnard和Magnard、Price对演化博弈论发展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他们提出的演化稳定策略 (ESS) 成为演化博弈论的基本概念。许肖瑜和周德群通过基于非对称主体的进化博弈方法, 分析新兴产业的进入问题并提出对策, 得出了新兴产业进入的ESS。阮爱清和刘思峰运用进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种子、核和集群三种状态及不同阶段的收益情况, 建立了产业集群成长的演化模型。李细建和廖进球运用进化博弈分析地方政府行为特征, 并建立模型进行分析, 提出了优化我国地方政府行为思路和对策。张洪潮和何任建立了非对称企业合作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 分析了非对称企业间进行合作创新的策略选择和稳定性。纵观已有的演化博弈研究成果虽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运用, 但该理论在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稳定性上却运用较少。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 运用该理论构造演化博弈模型, 建立复制动态方程, 寻求联盟成员的演化稳定策略 (ESS) , 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若干建议。
二、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演化博弈分析
2.1基本假设
(1) 为了分析简单, 假设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中的所有成员都参与博弈并人为地把它们分成两个群体:群体Ⅰ和群体Ⅱ, 博弈仅在两个群体间进行, 所有成员都只有两种选择:合作与背叛; (2) 参与博弈成员都是有限理性和自私的, 因此, (合作, 合作) 的最佳策略, 是成员在博弈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模仿达到的; (3) 投入决定产出, 假设合作一次的总成本为C, 那么总收益为δC, 其中δ为合作溢出效应系数, δ>1;总成本和总收益在成员中按一定比例γ分配, 设群体Ⅰ成员的比例为γ, 群体Ⅱ成员的比例为1-γ, 则群体Ⅰ成员的收益和成本分别为γδC和γC, 群体Ⅱ成员的收益和成本分别为 (1-γ) δC和 (1-γ) C, c为背叛时的违约成本; (4) 假设每个群体内的成员支付函数相同, 群体Ⅰ中合作的成员比重为α, 背叛的成员比重为1-α;群体Ⅱ中的合作的成员比重为β, 背叛的成员比重为1-β。其中C, c>0;α, β, γ∈[0, 1]。
根据以上假设, 构造群体Ⅰ和群体Ⅱ中各成员进行博弈时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2.2群体Ⅰ和群体Ⅱ的演化稳定策略
群体Ⅰ成员选择合作时的期望收益:
群体Ⅰ成员选择背叛时的期望收益:
群体Ⅰ成员的平均收益:
将分别代入中, 可得
同理可得
令F (α) =0, F (β) =0得:O (0, 0) , A (1, 0) , B (1, 1) , C (0, 1) , D
群体Ⅰ策略的演化稳定策略如下:
若恒有F (α) =0, 这表明外界的任何干扰都不能使状态发生波动。[0, 1]上所有的α都是稳定状态。
⑴当δC-c>γδC时, 则。这符合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初期的现实情况, 在收益分配不合理和政策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 联盟成员之间的合作所获得的收益和违约成本相对较小, 导致联盟成员采取背叛策略下所获得的净收益大于合作策略下所获得的收益。此时, 若是该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博弈结果为, 当群体Ⅱ中选择“合作”成员的比例大于某一定值时, 有限理性的群体Ⅰ成员会考虑自身利益而选择“合作”成员的比例会趋近于0, 即群体Ⅰ中所有成员最终会选择“背叛”策略。
若所以是该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博弈结果为, 当群体Ⅱ中选择“合作”成员的比例大于某一定值时, 有限理性的群体Ⅰ成员会考虑自身利益而选择“合作”成员的比例会趋近于1, 即群体Ⅰ中所有成员最终会选择“合作”策略。
⑵当δC-c<γδC时, 即因违约成本增加到导致群体Ⅰ成员采取背叛策略下所获得的净收益小于合作策略下所获得的收益时, 此时不需要考虑D点的稳定性, 恒有是该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以上结果也可由单独加大成员间收益分配系数γ或增加违约成本c或两者同时变动而得出。博弈的结果为, 当违约成本增加带导致群体Ⅰ成员采取背叛策略下所获得的净收益小于合作下所获得的收益时, 无论群体Ⅱ成员采取何种策略, 有限理性的群体Ⅰ中的所有成员最终会选择“合作”策略。
同理可得群体Ⅱ的演化稳定策略如下:
把群体Ⅰ和群体Ⅱ的演化稳定策略在一个坐标平面中表示, 如图1所示:
2.3系统局部稳定策略分析
根据Friedman (1991) 提出的方法, 演化系统均衡点的稳定性可由该系统的雅可比矩阵的局部稳定性分析得到。
(见表2)
若c<γδC, c< (1-γ) δC, 可作出图2, 该博弈中的5个平衡点中, 点O和点B为不稳定源发点, 点D为鞍点, 点A和点C为演化稳定状态。即在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初期, 如成员企业背叛策略下所获得的净收益大于合作策略下所获得的收益时, 成员企业可能采取合作策略, 也可能采取背叛策略, 采取哪种策略要看对方企业采取合作策略的概率。由于成员企业合作中违约所获得的净收益大于继续合作所获的收益, 所以两群体成员合作长期最终演化结果为一方采取合作策略, 而另一方采取背叛策略, 即有成员企业会在合作过程中出现违约进而破坏联盟成员间合作关系。这也正是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达不到预期效果的原因之一。 (图2、图3)
若c>γδC, c> (1-γ) δC, 分析的结果可作出图3, 其实图3也可以由时的相位图得出。由图3可知, 点O为不稳定源出发点, 点A和点C为鞍点, 点B为演化稳定状态。即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发展的初期, 尽管双方成员采取背叛策略下所获得收益大于合作策略下所获得的收益, 但违约成本增加或合作所分配到的收益增加导致双方成员采取背叛策略下所获得的净收益小于合作策略下所获得的收益时, 成员间合作长期最终演化结果为双方均采取合作策略, 从而联盟会得到稳定的发展。
若违约成本c处在双方成员的收益之间时, 收益大于违约成本c的一方最终将演化为合作策略, 收益小于违约成本的一方最终将演化为背叛策略。
三、结论
通过上述演化博弈模型的分析, 我们发现联盟运行稳定的关键因素是惩罚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 (合作, 合作) 的纳什均衡是联盟稳定的基础, 而产生 (合作, 合作) 的纳什均衡必须满足博弈双方采用合作策略带来的收益大于背叛策略带来的收益, 即合作策略为占有策略时, 博弈双方才会自主选择合作策略。因此, 在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中要引入惩罚机制来保证合作策略为占有策略。博弈的稳定均衡解也取决于合作的收益及其分配效率。如果收益分配不当, 将会影响成员合作的积极性、联盟目标的实现质量和联盟的稳定运行。因此要引入收益分配机制来消除这个影响。此外, 信任机制、共享机制和协调机制等对联盟的稳定运行也很重要。一般来说, 信任机制是联盟稳定性的基础, 收益分配机制是联盟稳定性的动力, 约束机制则是联盟稳定性的保障。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稳定发展需要建立健全正式制度的信任机制、收益分配机制、约束机制, 比如健全企业信用体系, 加快信息化建设, 完善违约惩罚机制等。只有完善制度保障, 并充分发挥各行为主体的积极性, 才能保证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稳定发展。
摘要:本文针对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稳定性构造了演化博弈模型, 建立了复制动态方程, 得出了联盟达到演化稳定状态的条件。依据联盟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的结果对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演化博弈,演化稳定策略
参考文献
[1]M a y n a r d S J.T h e t h e o r y o f g a m e s a n d t h e evolution of animal conflict[J].Journal of Theory Biology, 1973, (47) , 209-221.
[2]Maynard S J, Price G R.The logic of animal conflicts[J].Nature, 1974, (246) :15-18.
[3]许肖瑜, 周德群.基于进化博弈的新兴产业进入问题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8, (11) :600-606.
[4]阮爱清, 刘思峰.基于进化博弈模型的产业集群成长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 (2) :91-95.
[5]李细建, 廖进球.有限理性视角下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J].社会科学家, 2009, (10) :44-48.
[6]张洪潮, 任何.非对称企业合作创新的进化博弈模型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 2010, (12) :163-170.
基于博弈论的图书馆联盟风险防范 篇6
图书馆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图书馆为了降低成本、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为目的而共同组织起来的、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图书馆通过有效合作,可以稳定图书馆市场秩序,提高图书馆自身利益。如果图书馆在不失其独立性的前提下有效地组织资源,寻找到资源互补、分担风险的联盟伙伴,建立完善的战略联盟体系,就可能实现双赢。尽管每个图书馆都有信息资源共享的愿望,但图书馆联盟实际运行中却存在困难。图书馆联盟合作是非强制的,各成员馆保持原有的独立性。由于对各成员馆在合作关系上缺乏强有力的行政和经济控制手段,因而极易发生成员馆违背合作协议,造成联盟破裂的风险。目前调查结果显示,图书馆联盟合作存在诸多优点和优势,但也发现许多问题和风险,如合作层次不高,合作的成功率偏低,多数图书馆共建共享的成本大于收益。图书馆联盟的不稳定性和管理中的各种风险一直困扰着联盟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影响着各成员馆参与联盟的积极性和联盟的可持续发展。
实际上,图书馆联盟作为一种合作组织,其行为是集体行为。图书馆联盟各方存在复杂的博弈关系,一方面,成员馆为了追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进行合作。另一方面,由于合作涉及多个图书馆主体,而主体具有个体理性,单个图书馆的不合作行为必然引起其他馆的不合作反应,最终导致联盟间相互信任的降低,从而影响到联盟的协同效果,甚至联盟破裂。
1 图书馆联盟合作中的“囚徒困境”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理论工具。博弈的根本特征是策略的依存性。博弈方的得益不仅取决于自己所选择的策略,还依赖其他博弈方选择的策略,因此,每个博弈方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到其他博弈方的存在和反应。“囚徒困境”是博弈论最经典的例子,其实质反映了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博弈论思想的策略依存的特点反映出博弈论与图书馆联盟战略问题有着天然的联系。下面分析图书馆联盟合作中的“囚徒困境”现象。
在图书馆联盟中,各个成员馆都会存在不合作行为,不合作行为会严重影响联盟效益和资源共享。不合作是威廉姆森关于契约人的两个行为假定之一,指的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人的损人利己行为,不充分提供有关信息,或者歪曲信息的种种行为。为分析的方便,考虑图书馆联盟中两个成员馆行为主体的博弈,即图书馆A和图书馆B之间的博弈。假设图书馆A和B的行动策略都是“合作”或“不合作”,若图书馆A选择“合作”,而图书馆B选择“不合作”,则合作的图书馆A所得到的收益是m3,不合作的图书馆B所得收益为n2。若两家图书馆都采取“不合作”策略,则两个图书馆所得收益分别为m4,n4。若两家图书馆都合作,则两个图书馆所得收益分别为m1,n1。博弈的得益矩阵如图一所示。
其中,m和n分别表示行为图书馆A和B在不同策略组合下的收益函数,且假定m2>m1>m4>m3,n2>n1>n4>n3。
可见,博弈双方的最优策略是“不合作”,很容易解得该博弈的纳什均衡为(不合作,不合作)。这是一个典型的“囚徒困境”博弈,图书馆A和B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下选择“不合作”的行为。虽然(合作,合作)带给图书馆A和B的效益比(不合作,不合作)大,但是双方理性选择的最终策略组合却是(不合作,不合作),这是一个非合作的纳什均衡。所得到的稳定均衡状态双方图书馆都没有实现最大利益,也没有实现联盟整体利益最大化。
分析表明,图书馆联盟成员馆出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会选择“不合作”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自身的个体理性出发,只要有一个图书馆选择“不合作”,其他图书馆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害,结果导致所有的图书馆都将采取“不合作”的策略。每个成员馆着眼于短期利益,只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则不可能建立合作关系。个体理性是图书馆合作的基础,个体理性的追求会导致图书馆联盟集体理性的实质性终结,图书馆联盟效益和稳定则很难得到保证。这充分说明不合作行为的风险和图书馆联盟的难处。
同理,相互信任的重要性也可通过“囚徒困境”的博弈模型来解释。为便于理解,下面用一个具体数字来构造博弈模型,具体如图二所示。
易求得此博弈的纳什均衡结果是(0,0),这显然也是“囚徒困境”的一种变种。如果图书馆A选择对B“信任”的策略行为,而图书馆B选择对A“不信任”的策略,则博弈结果是(-1,2),反之结果是(2,-1),即一方采用对另一方不信任的行为而得益,另一方则因采用信任行为而遭受损失,最后导致博弈双方都采取“不信任”的困境。如果双方选择相互“信任”行为,则博弈结果是(1,1)。显然,双方采取“信任”策略,得益之和可以达到最优。可见,相互信任是实现联盟整体利益最大化和达到双赢的重要条件。所以,有必要建立联盟成员馆的信任关系及促进信任的机制。
2 图书馆联盟合作风险控制策略
笔者认为,要走出“囚徒困境”,一方面要依靠联盟内在力量,通过长期合作的重复博弈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互相信任机制;另一方面要依靠联盟外的力量,通过以核心成员馆为主体建立联盟协调中心,或者建立第三方协调管理中心组织等,并选择合理的制度安排才能达到最佳的合作收益均衡水平。
2.1 建立联盟文化和强化合作理念
图书馆联盟是一种非正式组织,主要通过规章制度进行约束。这就需要建立统一的联盟文化,提高成员馆的资源共享意识,协调成员馆关系,加强成员馆沟通和交流,加强服务意识。联盟文化要求把联盟内各成员馆的整体利益和共同需求放在首位,强调成员馆在利益和目标方面的一致性;应当从长远的利益出发,而不应当仅考虑短期利益;联盟文化强调成员馆的同等地位,但平等并不是利益平均分配。
图书馆通过联盟,能够弥补单个图书馆的各种不足,共享技术设备、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图书馆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获取本图书馆缺乏的知识和信息,从而使联盟产生协同效应。在联盟内部,分工与协作有利于各图书馆间优势互补,形成更为有效的专业化分工,发挥规模效益,以使整体成本降低。通过有效合作能够提高成员馆的均衡利润,降低投入风险、分担运营风险。因此,各成员馆要树立互补观念和共赢理念,加强宣传,改变各自为政、共享不共建的状况,增强资源共享理念,最终实现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2.2 加强联盟的组织机构建设
图书馆之间共建共享机制的形成必须有强有力的核心馆或第三方协调管理中心组织。由于成员馆分属的系统不同、经费来源和图书资源不一,各成员馆的能力、优势和对联盟的贡献也不同,联盟组建需要依靠具有资源和技术优势的核心馆的力量。核心馆的有效性、权威性、主动性和管理能力对联盟的建设至关重要。联盟也可以设立专门的第三方协调管理中心组织,依托核心馆,对联盟的发展和日常工作进行策划和协调。其主要职能是统一制定联盟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建立联盟运行的准则,监督各成员的运作状况,严格监督联盟协议的执行,建立平等共赢的联盟关系,以维护成员间的平等互利原则。
2.3 建立联盟的利益协调机制和监督评估机制
良好的制度设计可以有效规避图书馆联盟风险。当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发生冲突时,联盟的合作行为会陷入困境,成员馆易出现资源共享但并不共建的现象和不合作行为。为克服成员馆的不合作行为,应该引入联盟以外的第三方作为监督者,监督者可以是行业协会,可以是政府,或者是具有资源优势的核心馆。让监督者成为剩余索取者以提高监督者的积极性,联盟管理者可以通过向成员馆收取保证金和违约金来防止不合作行为。所以,建立具有剩余索取权的第三方管理机构或者联盟核心馆以及设计相应的制度机制,是联盟合作运作的有效保障。通过制定相关的合作协议对联盟各方的责、权、利关系作出明确规定,对联盟成员馆履行联盟合约、协议等情况进行监管,制定对成员违规行为的具体惩罚措施。
建立科学的联盟绩效评价体系,对各成员馆的绩效作出客观的评价,合理分配联盟所得利益。通过联盟核心馆或第三方机构的常态监督和定期评价机制,对各成员馆的绩效与联盟整体绩效进行评价。对各成员馆的资源共享程度、服务水平、联盟合作、内部业务流程、用户满意、学习与成长能力等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将成员馆评价结果与利益相结合,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对利益进行合理分配,对积极合作者给予有效的奖励,对搭便车者实施强有力的惩罚,利用利益分配机制和反馈机制驱动联盟健康发展。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定期进行监测,防止联盟不稳定性给成员馆带来的风险,保障成员馆多赢目标的实现和联盟整体的高效运作。
2.4 建立联盟相互信任机制
图书馆联盟成员馆间的关系是契约式的,其固有的隶属关系不变,联盟的组织结构具有不确定性。一个成功的图书馆联盟,其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必要的前提。互相信任是联盟成功的重要因素,通过加强联盟合作项目的长期性可以培育成员馆间的信任。长期合作是重复博弈,可以有效减少甚至避免不合作行为,降低监督带来的额外成本。对联盟中各成员馆不合作行为的约束,不仅要依靠联盟协议规定的规章制度,还需要通过社会和组织的道德、责任、习惯、信仰等引导和约束成员馆的行为,促进联盟的治理和完善。
摘要:图书馆联盟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更多地关注图书馆联盟的优势和效用,缺少对图书馆联盟存在风险的研究。本文分析了图书馆联盟合作中的“囚徒困境”现象,并提出若干联盟风险防范措施,以期有利于增强联盟稳定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图书馆联盟,囚徒困境,博弈,策略
参考文献
[1]黄彦博.基于信任与绩效的图书馆联盟成员合作机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04):87-89.
[2]袁静,焦玉英.我国图书馆联盟风险的实证调查与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06):48-56.
联盟博弈 篇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和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使得企业面临不断缩短交货期、提高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和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映等问题,单个企业仅仅依靠自己内部资源的整合已难以应付,这就迫使企业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因此物流战略以及供应链管理思想越来越成为企业总体战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本文首先对供应链和供应链联盟作一介绍,然后给出了供应链联盟的成因分析,接着对供应链联盟的局中人进行了博弈分析,最后用多级规划数学模型解决了供应链问题,并且提出了供应链上各级决策者的目标和约束,对供应链联盟的发展作了总结并提出建议。
1 供应链联盟及其成因
1.1 供应链及供应链联盟
供应链是指集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运输、信息及其他物流服务供应商为一体的组织形态,他们是信息共享的一个整体[1],如图1所示。
供应链联盟是使整个供应链从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分销配送,到商品销售给顾客的各个环节的高效协同工作,以最优的商品供应体系,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同时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当人们对供应链的认识从单个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之间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供应链联盟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的出现。供应链运作的核心问题,己经不再是产品的制造或分销,而是合适的供应链成员的选择和整个供应链相对于需求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
供应链联盟的形成,使原有的企业生产组织和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供应链联盟以及供应链管理思想,强调要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去和其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而每一个企业都集中精力去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业务,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通过技术程序的重新设计和业务流程的快速重组,做好本企业能创造特殊价值的、长期控制的、比竞争对手更擅长的关键业务,从而实现供应链合作模式的“双赢”或“多赢”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市场竞争也不再是单一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转向供应链联盟之间的竞争。
1.2 供应链联盟的成因分析
作为一种的企业组织形式模式,供应链联盟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深刻的动因。供应链联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具体而言,供应链联盟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内部观念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供应链联盟的出现与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经济全球化、客户需求的变化以及竞争态势的变化为供应链联盟的产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导致供应链联盟形成的外部原因。
由于企业外部环境的诸多变化,促使企业内部在组织与管理观念上也出现了一些重大变化,集中表现为:企业管理由追求企业内部效率转向寻求外部效率的提升,企业经营由热衷多样化经营转向强调专业化经营,竞争观念由奉行敌对竞争转向追求协同竞争。企业采取上述战略转移无非是为了使其在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获取“竞争优势”,这就为供应链联盟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实现优势互补,快速相应市场,追求规模经济,分散经营风险。环境的变化及企业管理观念的变化,只是使供应链联盟具有了产生的必要性。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促进了供应链联盟的产生,并为供应链联盟组织与管理模式的实际推广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是供应链联盟形成的技术推动。
2 供应链联盟的博弈分析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个企业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为争夺某些终端市场和某些顾客的一对一的单打独斗了,企业和其它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关系已不是简单的业务往来对象,而是结成利益共享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建立供应链合作联盟可以使合作双方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共担风险和利益,减少外部因素的影响和管理成本,通过实现规模效益降低成本,实现共同的期望和目标达到“双赢”的目的。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也就是说,当一个主体的选择受到其他主体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主体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博弈论有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之分,合作博弈论与非合作博弈论的区别主要在于决策主体的行为相互作用时,双方是否能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供应链局中人的关系跟著名的囚徒困境非常相似,例如,假设两个企业A和B,分别是原材料供应商和制造商,二者是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对于A和B,分别有两种策略可以选择,在最终企业的价格需求弹性比较大的情况下,这两种策略所对应的利润情况如表1。其中,每个括号内数值(a,b,c,d),前一个表示企业A获得的利润,后一个数字表示企业B所获得的利润。
根据经典博弈理论[2],只要满足以下条件:①a>b>c>d,②2b>a+d,则存在唯一的纳什均衡(合作,合作)。因为合作初期双方都会从自身的利益考虑,所以选择合作和不合作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假设A选择合作的概率为p,B选择合作的概率为q,则双方的期望收益分别如表2。
合作初期,由于双方对对方都不太了解,所以存在着不信任的因素;经过一次甚至是多次重复博弈,了解加深,在信任度增加的前提下,合作的概率都会有所增加,最终达到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使得总体效益达到最优。
3 供应链联盟协作及模型构建
3.1 供应链联盟协作
供应链的所有成员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供应链联盟协作关系,它可以表现为供应商——制造商,制造商——分销商,制造商——客户之间的关系,他们之间是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3],是既独立又合作的一个虚拟企业。可以用图2描述一个简单的模型来介绍供应链的运作过程。
企业的运作流程如下:首先,顾客要求企业适时的提供充足的产品。其次,企业找寻他适合的合作伙伴,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和物流供应商,企业也同时决定任意两个不同职责的合作者之间的物流。当然,适合的物流应该在低成本和高效益两方面使每一个参与者都得到满足。最后,物流是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通过制造商和物流供应商到达下游顾客的流动过程,它应该满足每一个成员的目标和约束。
构建供应链联盟协作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成功的伙伴关系[4],并反过来推动一个具有凝聚力的供应链管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成功的伙伴关系必须具备必要的构成要素,如图3所示。
3.2 供应链联盟的模型构建[5]
3.2.1 多级规划问题
供应链问题可以看作是一个多标准或分等级的组织间的多重决策者的分散计划问题,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多级规划的数学问题。它具有以下特征:
(1)在大多数的分等级的组织结构中存在交互式的决策者;
(2)决策的实施从上游到下游是连续的;
(3)每一个决策者都独立的使自己获得最大净利润,但是也受外在的其他决策者行为的影响;
(4)一个决策者的外在的影响可以通过目标函数和决策集合得到反映。多级规划问题基本的解决思路是上级的决策者设置他的目标以及决策并向他的组织的下级决策者征求他们各自预测的最佳效果。然后下级决策者把他们的最优的目标决策值反馈给上级决策者,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所有的决策者都觉得比较满意为止。多级规划问题的一般形式为在其他决策变量固定的情况下求各自的最优目标函数值。再找到一个最优的组合向量使各级决策目标都达到最大值,因此可以用线性整数变量模型来获取供应链问题的解集。
s.t.x1,x3,…,xn∈FS={x1,x2,…,xn∈Rn/gi(x1,x2,…,xn)"0;j=1,2,…,m};其中fi(x1,x2,…,xn)是第i决策层的目标函数,i=1,2,…,m。FS是可行解集;gi(x1,x2,…,xn)是不等式约束。
3.2.2 局中人的目标和约束
很明显,作为供应链的局中人都以获得最大的净利润为目标,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各级决策者的目标函数及约束。首先作以下假设:①假设实际的供应链运作为图二的情况;②不考虑不同职能的局中人之间的运输工具的问题;③在不同的阶段(除顾客需求外)对供应链目标函数和约束的假定的参数是固定的;④假定每个局中人的库存费用为零;⑤不考虑像局中人的生产安排这样的内部生产计划问题。因此,供应链模型可由下列几个综合因素系统地阐述:
式(2)为供应商的目标函数,其中:
xesm,t为决策变量,是在一段时间t内制造商m从供应商s采购的原材料e的数量;
pes为供应商s的原材料e的单位出售价格;
ces为供应商s的原材料e的平均成本价格。
式(3)是供应商要满足的库存约束,其中:
spaces为供应商s可利用的最大库存空间。
式(4)是供应商的时间约束,其中:
wtse为原材料e耗费的单位工作时间;
awts为供应商s可以利用的最大的全部工作时间。
同样,制造商和物流服务供应商也应该满足他们各自的目标函数以及库存和时间约束:
式(5)为制造商的目标函数,其中:
xmI,t为决策变量,是一段时间t内从制造商m到物流服务供应者流通的产品的数量;
pm为制造商m生产的产品流通到物流商的单位价格;
cm为制造商m生产此产品的单位平均总费用。
式(6)为制造商的库存约束。
式(7)为制造商的时间约束。
式(8)为物流供应者的目标函数,其中:
XIe,t为决策变量,是一段时间t内从物流供应者流通到顾客c中的产品的数量;
pIe为物流供应商l把产品送达顾客c手中的单位运价;
cIe为物流供应商l把产品送达顾客c手中实际的平均单位运输总成本。
式(9)是物流服务供应者的目标约束。
为了满足各级决策者,最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应该通过信息共享最大程度的使各级间流通的产品在数量上保持一致,即:
其中:dc,t为顾客在t时间段的需求数量。
4 结论及建议
要想使整个供应链联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供应链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应是长期的、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如果交易一方为了一次利润最大化而过多地损害交易另一方的利益,甚至多次损害对方的利益,这是得不偿失的事。因此,在一个高效、稳定的供应链联盟中,合作伙伴之间存在着重复博弈。而当博弈只进行一次时,每个博弈者都从自己的利益考虑,只关心一次性支付;但而当博弈重复多次时,人们往往愿意采取合作的方式,即为了长期的利益而放弃短期利益,从而存在合作均衡。当所有局中人同样地一次次博弈无限重复下去时,双方得益为纳什均衡。
摘要:伴随着供应链联盟的兴起,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代替企业间的竞争作为一种新观念正在逐渐深化。本文通过对供应链联盟的成因分析以及博弈现象分析的论述,并应用纳什均衡原理,最终提出只有当所有的成员组成联合的同盟时才能获得最高的总体效益这一论点,这是合作与竞争之间的一种能够真正实现共赢的高端结合。
关键词:供应链联盟,博弈分析,纳什(Nash)均衡
参考文献
[1]查先进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侯定丕:《博弈论导论》[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
[3]孙永军等:《基于委托——代理机制的供应链合作关系模型》[J];载《高技术通讯》2002(10)。
[4]赵林度著:《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理论与实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
联盟博弈 篇8
家庭基站 (Femtocell) 技术是一种解决无线网络容量和覆盖问题的新兴技术, 用于提升家庭或办公环境下的无线网络用户的服务质量[1]。然而, Macrocell与Femtocell共存的两层网络中, Femtocell的频谱分配和干扰管理问题会随之产生。网络中的干扰包括上下行的同层干扰和跨层干扰。
在该场景中, Macrocell和Femtocell占用彼此正交的频谱资源, 因此宏小区基站 (Macrocell Base Station, 简称MBS) 到家庭基站用户 (Femtocell User E-quipment, 简称FUE) 的下行跨层干扰可以忽略不计, 此时主要考虑家庭基站接入点 (Femtocell Access Point, 简称FAP) 到FUE的下行同层干扰。当Femtocell小区密度比较大时, 该下行同层干扰会大大影响无线通信网络的系统性能。
在Macrocell和Femtocell共存的两层网络中, 存在一些传统的解决上述资源分配和干扰管理问题的算法和机制[2]。然而, 它们大部分采用非合作方式。每个Femtocell只关心自身的资源分配问题, 不考虑其资源分配给其他Femtocell可能带来的干扰。因此, 传统的机制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即在Femtocell合作领域实现进展来减轻Femtocell之间的同层干扰。
1 系统模型
图1给出了系统模型。考虑OFDMA Femtocell下行两层网络, 其中有N个FAP和一个MBS。用N={1, …, N}来定义Macrocell与Femtocell分层网络中所有FAP的集合。每一个FAPi∈N都固定服务多个FUE。用Li={1, …, Li}来定义由一个FAP i∈N服务的一组FUE的集合。每个FAP i还会从Femtocell层拥有的全部子信道中选择Ti个彼此正交的子信道作为自己的初始资源禀赋。
一个重叠式联盟SN是全部FAP组成的集合N的一个非空子集。两个不同的重叠式联盟之间可以有交集。一个重叠式联盟S实际上是一组FAP组成的一个合作小组, 每一个FAP i∈S都会把自己拥有的一部分初始频谱资源禀赋贡献出来, 合并为一个大的正交子信道的集合作为整个重叠式联盟S的频谱资源库。一个重叠式联盟S的频谱资源库定义为:
其中, βiS∈ (0, 1]是指FAP i∈S在其所加入的重叠式联盟S中投入的频谱资源占自身总的频谱资源的比例。βiS对于所有FAP i参与的重叠式联盟S而言满足。每个FAP i∈S都会把自己拥有的全部初始频谱资源禀赋贡献出来, 合并为一个非重叠式联盟S的频谱资源库, 即βiS=1。
在一个重叠式联盟形成后, 它内部的资源分配以时分双工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简称TDD) 的方式进行。有一个联盟层面上的调度者通过调度使一个重叠式联盟内不会有多个FAP在同一时刻占用同一子信道进行数据传输, 从而降低了FUE受到的来自其他小区FAP的下行同层干扰。但是, 由于不同的重叠式联盟之间的频谱资源库不一定没有交集, 因此在不同的重叠式联盟之间依然存在着FAP到FUE的下行同层干扰。
下文考虑联盟形成的功率成本, 为了实现不同FAP之间的合作, 每个FAP都需要把自己的信息广播到它所参与的每一个重叠式联盟的每一个成员那里, 特别是到与它距离最远的那个FAP处。令每一个F AP i∈S为了把信息传输到同一个重叠式联盟S中最远的FAP j∈S处所需要的功率为Pi, j*, 那么为了形成一个重叠式联盟S所需要的功率成本PS为:
对于每一个重叠式联盟S而言, 存在最大容忍功率成本Plim。当PS≤Plim时, 该重叠式联盟S可以形成, 否则该重叠式联盟S无法形成。PS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一个重叠式联盟S的规模大小以及该重叠式联盟S内部的各个FAP的空间分布情况。
2 基于重叠式联盟形成博弈的算法
一个定义在局中人集合N={1, …, N}上的联盟结构CS为CS= (S1, …, Sl) , 使得, 其中S为重叠式联盟。重叠式联盟形成博弈 (Overlapping Coalition Formation Games) 的特点是允许不同的联盟之间存在成员上的交集。即满足。
可以把每一个FAP作为局中人。对于任意的重叠式联盟S∈CS, 定义S在联盟结构CS中得到的回报为U (S, CS) 。该回报基于一个重叠式联盟获得的总码率 (sum-rate) 来计算:
其中, Pik, i表示FAP i占用子信道l传输数据到它的一个FUE所需的传输功率, γik定义了FAP i占用子信道k服务其FUE进行数据传输时所用的时间比例, gii, i为相应的信道增益, σ2代表了噪声功率 (这里认为是常数) 。Iik (S, CS) 则表示属于FAP i的FUE在子信道k上接受的总干扰, 满足, 其中Pjk, i和gjk, i分别表示从属于CSS的FAPj那里通过子信道k到达属于FAP i的FUE的传输功率和信道增益。
定义一个重叠式联盟S∈CS的值v (S, CS) 如下:
然后, 可以依据公平原则来计算每个FAP i∈S能够从重叠式联盟S中获得的回报xi (S, CS) =βSiv (S, CS) , 其中βSi是FAPi∈S在S中投入的频谱资源占S拥有的总频谱资源的比例。由于在重叠式联盟中, 一个FAP通常可以同时加入多个重叠式联盟 (这是由于不同的重叠式联盟之间存在交集) , 所以在联盟中FAP所获得的总回报为pi (CS) =∑lj=1xi (Sj, CS) , 同时系统总回报v (CS) =∑lj=1v (Sj, CS) 。
3 基于重叠式联盟形成博弈的协作式算法
要求的解是一个稳定的重叠式联盟结构 (Overlapping coalition structure) 。稳定的含义在于该重叠式联盟结构不会改变。定义FAP资源单位λmi为包含FAP i初始拥有的某一个子信道c (λmi) 的资源单位。且。开始时所有的FAP都是非合作的关系。此时的联盟结构是定义在FAP集合N上的重叠式联盟结构。接下来, 场景中的每个FAP试图命令它的一个资源单位执行一次移动 (结合或分离) , 移动的好处在于可以提高FAP资源单位所属FAP自身、FAP资源单位新加入的联盟以及整个系统的回报。直到所有的FAP都不再需要移动时, 得到的结构就是一个稳定的重叠式联盟结构。算法目标是提高系统回报。
移动包括两种情况:切换和独立。假设联盟结构为CSP={S1, …, Sr, …, St, …, Sl}, 其中FAPi的一个资源单位λmi满足, 即Sr中含有FAP i的一个或多个资源单位。现在Sr中的一个FAP资源单位λmi寻求在FAP i的命令下进行一次移动:
①切换:FAP资源单位λmi被FAP i从重叠式联盟Sr中抽离, 而加入重叠式联盟St, 其中r≠t且r, t∈[1, l]。新的联盟结构为CSQ={S1, …, Srq, …, Stq, …Sl}, 其中, Srq=Sr{λmi}且Stq=St∪{λmi}。结合的条件为FAP i自身回报变大, FAP i新加入的重叠式联盟S'n的回报不变小, 系统的总回报变大, 并且λmi从未加入过Sr。
②独立:FAP资源单位λmi从重叠式联盟Sr中分离出去, 成为一个独立的重叠式联盟Se。新的联盟结构为CSE={S1, …, Sre, …, Se, …Sl}, 其中, Sre=Sr{λmi}且Se={λmi}。分离的条件为FAP i自身回报变大, 并且λmi系统的总回报变大, 并且从未独立过。
有了以上的定义, 给出相应分布式协作式算法。在初始状态下, 场景中所有的FAP都出于非合作状态, 即CS={{1}, …, {i}, …, {N}}。接下来对于每一个FAP资源单位λmi, 相应的FAP i开始寻找自己邻近的FAP作为潜在的合作伙伴。然后对于每一个FAP资源单位λmi, 相应的FAP i列出可能加入的重叠式联盟列表, 整个网络列表完成后FAPi判定该FAP资源单位是否能够完成切换或独立。如果在一轮中没有任何一个FAP资源单位能够被移动 (切换或者独立) , 此时收敛到稳定解CS*。最后每个重叠式联盟内部进行TDD的资源调度。
由于CS*的基础上不能完成任何FAP资源单位的移动, 因此该解是稳定解。由于FAP资源单位的每次移动都不会加入曾经加入过的重叠式联盟, 因此算法能达到收敛解。
4 仿真情况和分析
表1给出了下行OFDMA Macrocell与Femtocell共存的两层网络中的主要仿真参数。其中有一个宏小区基站位于 (1km, 1km) 处, N个FAP随机且均匀分布在MBS周围的半径为0.7km的圆形区域内。
另外路径损耗模型为PL (d B) =18.7*log10d+46.8+20*log10 (2.7/5) 。
5 仿真结果及分析
图2-4给出了本项工作的主要仿真结果。
图2显示了下行OFDMA Macrocell与Femtocell两层网络的场景概览图。有3个重叠式联盟。联盟1包括FAP 1、FAP 4和FAP 5。联盟2包括FAP 3和FAP 5。联盟3包括FAP 2。FAP 5通过同时加入两个联盟参与合作提高了系统回报, 而FAP 2与邻近FAP信道资源正交, 因此不参与合作。算法收敛得到稳定联盟结构。
图3给出了三种不同算法情况下的系统性能与FAP数量的关系。三种算法分别是基于重叠式联盟形成博弈的协作式算法, 基于非重叠式联盟形成博弈的算法[3]和非合作场景算法。系统性能用系统码率来衡量。由图3可以看出, 随着FAP数量的增加, Femtocell同层干扰也逐渐变大。此时FAP之间的合作变得有利可图。就提高系统性能而言, 重叠式联盟的算法优于非重叠式联盟的算法, 更优于非合作场景的算法。
图4给出了在N=9和N=10两种情况下为了达到重叠式联盟结构和非重叠式联盟结构的稳定解需要的迭代次数。依据给出的算法, 每个FAP都在不断寻求移动它的资源单位以期能够带来自身、合作伙伴和系统回报的提升。虽然重叠式联盟形成算法相比非重叠的情况需要更多的迭代次数, 但是计算量的提升比较有限, 而系统性能的提升比较大。因此提出的重叠式联盟形成算法优于非重叠式联盟形成算法。
以上仿真结果共同说明, 给出的基于重叠式联盟形成的算法相比于已有的其他两种算法而言, 明显降低了Femtocell同层干扰, 提高了码率衡量的系统性能。
6 结束语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重叠式联盟形成博弈的分布式协作算法来解决OFDMA Femtocell下行两层网络中的资源分配和干扰管理问题。给出的算法相比于已有合作算法和非合作算法而言, 能够提高以系统码率衡量的系统性能。
参考文献
[1]Andrews J G, Claussen H, Dohler M, et al.Femtocells:Past, pre-sent, and future[J].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Apr.2012, 30 (3) :497-508.
[2]Kang X, Zhang R, Motani M.Price-based resource allocationforspectrum-sharing femtocell networks:a Stackelberg game approach[J].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Apr.2012, 30 (3) :538-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