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讲话风格

2024-05-23

重要讲话风格(精选11篇)

重要讲话风格 篇1

一、观察方式上的视觉逻辑

油画观察方式是什么?是一种视觉逻辑, 在艺术观察过程中透过对象内在直接的触动, 对其内在精神加以直接把握的能力, 是一种基于生活经验和艺术实践所产生的长期积累思维的艺术思维。在某种层面上, 观察方式等同于绘画写生创作的一种维方式。这种思考方式恰恰是油画创作的突破点。因此在观察上有所“放弃”。这个“放弃”不是放弃, 而是一种转变, 换位思考。在我们的脑袋里对事物的固有认识往往是观察方式的死结。我们要打破这点, 把“物非此物”思想运用到观察方式上来。常常在我们的固定思维里如树就是绿的, 球就是圆的, 瓶子是对称的等, 往往压制着观察方式的开放性, 创作思维拓展行。因此这些固定的印象, 固定的比例特征导致创作时的呆板、表面。观察方式更应该是全面的, 没有局限的, 陌生的萃取。这样油画创作风格发展会更加全面。

在众多油画大师的画面里, 我们不难看出每一个成熟的油画风格形式都有油画创作的侧重点, 这个侧重点就是在画面中最突出的也是画家最想展现的元素。在画面里无限将这个因素放大, 研究下去贯彻至终, 这就是艺术风格的体现。那观察方式跟这些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写生创作过程中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将观察到的这些侧重因素体现到我们的绘画作品中。因此观察的方式就非常重要。这种方式将是画面最直接的呈现方式。油画创作的艺术要素有很多, 其中包括有最基本的, 点、线、面到颜色再到机理等。这些要素都很重要, 但这些不可能完全融入到画面里。画面应该要有所舍弃, 要有所突出, 这样主题就很为明显。因此观察方式就是应该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探讨画面视觉重点。观察应该要有所放弃, 强调的应该是某个侧重点。在油画写生创作过程中, 诸多画家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绘画理论表面对象的模仿和再现的理念, 传统学院派的对象写实已经无法表达当代社会人精神理想。绘画创作应该从心出发, 表达画家最原始的内心感受, 这是当代绘画形式生命力所在。

二、观察方式的艺术体现

说到观察方式, 我们必先想到“现代艺术之父”塞尚, 他的艺术实践理论对现代西方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塞尚的作品中几乎完全摆脱了传统的绘画的观察方式, 他主张观察对象在视觉上要发挥自己的思维见解, 提出:画家要在描绘对象中寻找圆锥体球体和圆柱体, 打破传统表面描摹, 发觉形体内在结构的多样性。观察所有形象都应从一些点出发。塞尚运用这种独特的理论观点为现代艺术奠定了基础。如塞尚的代表作静物系列, 那些作品充分体现了他强调了塞尚对物体形象重新按照几何体的方式解构的观点。恰恰是这样的观察方式造就了塞尚艺术史上伟大的史无前例的艺术风格。

观察在贾科梅蒂看来, 就是在视觉的直观现象中, 对象一切的真实呈现都应该是被质疑的、是不固定的, 他眼前的物象是不能脱离于他所处的空间和环境。因为他认为所有的物象只有处在一个特定的环境空间情景下他才会被还原出真实的面貌, 甚至物体随时间的推移它都是处于变化之中。这种理解就恰恰有着哲学探讨的味道。因此在贾科梅蒂的画面中人物和物体常常是不确定的可变化的。贾科梅蒂一定程度上运用了塞尚的观察方式, 还把事物变与不变的矛盾哲学引入绘画。前面讲到观察方式是一种视觉逻辑, 那么绘画风格必将造就一套成熟的“视”与“思”的理论基础。在贾科梅蒂的艺术创作中, 他坚信观察对像时人的感觉的可靠性, 为了抓住现象变化的核心。他每次工作都会将将上次表现的画面不断地修改涂抹, 这样他的作品把他每次的痕迹都有所保留形成一条游离与画面不确定的线。这样只为一次次抓住一遍遍固执地抓住事物变化的真实。在科梅蒂的画面里物象就像叠加的痕迹在永无止境的变化中保留了下来。在贾科梅蒂的绘画观察方式里他强调对象的存在感着重于物体线性描绘和时空的不确定性。打破了我们常规已有的是经验, 着实与现有物体的现实变化, 还原具体环境下的真实。

与贾科梅蒂的“叠加式痕迹”不同, 英国画家尤恩.厄格罗则是用特有眼光以记号的方式去理性观测对象, 其作品重要的符号便充斥在画面中的每个记号, 在其作品中点、线、形建构了其画面强烈的在场感。在他描绘的人物身上构成的是一块块规整的颜色。这一块块颜色恰恰是由记号式测量形成结构式的色块。在厄格罗的作品中, 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是不存在的, 只存在一块块颜色构成的对比结构关系。人物的体量感是靠色彩准确的相互关系表现出来。在颜色之间有明显痕迹的测量痕迹, 颇有几分针灸点穴的味道, 为保证对象色块位置的稳定性, 色块与色块之间进行不断地调整以达再现对象的视觉真实。画家常常为此花上很长时间去观察物象变化, 建立起一种着重形体块面结构的观察方式。在观察厄格罗的每幅作品时不难发现其画面风格的主要表现技巧是通过精确的测量将形体亮灰暗面色块画, 强调画面形体转折色块精准化。每一块色块在同类色和对比色运用上衔接自然协调, 无形中让画面各块颜色与颜色之间有着很强的韵律节奏关系。这不仅强调了形体结构更是具有色彩构成般的律动。

三、总结

绘画观察是艺术创作最直接的信息来源, 方式的不同让我们得以用另一种全新的角度透过现象发现物象内涵, 整合出一套符合自己的创作意图的视觉逻辑。绘画观察需要打破常规, 不受已有经验的干扰, 主动去体会眼前事物真实面貌。观察为绘画全面提供创作灵感, 为作品的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油画创作中, 只有对客体进行有选择的、深入细致的观察、主动挖掘内心感受才能创作出佳作。只有提高对主体的主观认识才能有效发觉真实物象, 观察应注重画家内在修养和审美能力, 并且要了解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概念才能更有效地表现事物自身带来的审美价值。观察事物越是深刻就越能捕捉到对象的本质和特征和挖掘与画面有关的规律, 这样就越有利于绘画形式的表现, 促进绘画风格的诞生。

参考文献

[1] (美) E·潘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M].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

[2] (美) 普道夫·阿恩海姆, 膝守尧译.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7.

[3]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4]沈语冰译.《罗杰·弗莱.塞尚》[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5]方瑞熙.《直观尤恩_乌格罗_游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J].上海师范大学, 20120.

[6]王焕然.《绘画观察谈》[M].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8) .

重要讲话风格 篇2

你是否能回想起那些曾让你感受到学习有乐趣的老师呢?还能想起一些教学效率不高的老师吗?他们的最大差别是什么呢?也许就是他们使用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或者策略不同吧。在众多的教师技能中,讲授、讨论、独立学习是最主要的部分,被一直采用着。在这个信息时代、知识时代、经济时代,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初中数学教师讲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之一。

讲授者的风格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讲授者常常是友好的、幽默的、热情的且流畅的。它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开启学生的心智、促使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引导他们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自主地建构知识。在新课程的视野中,教师的言语讲授并不是要“宣布”某种事先存在的不容置疑的金科玉律,而是要在互动与对话中通过教师提供的自身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来促进、引导和支持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因此,言语讲授在操作上就根本不同于以往那种“灌

注”的做法。努力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的作用,是教学工作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博采众长的模拟阶段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刻苦钻研大纲、教材,大量解题,深入研究解题规律,苦练教学语言、板书、黑板画等教学基本功以外,我对自己的执教套路和风格曾作过初步设计:继承对自己有深影响的名专家、名教师的优良教风,吸取他们教学技艺、教学风格中的精华,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扬长避短,以模拟起步。这些名家高手在教学中富有特色的一招一式都有很高的示范价值。当时我的想法是:博采众长,把这些老师各自教学特色中最亮丽的“闪光点”汇聚起来,用心领悟其真谛,归纳出在数学教学中遵循的若干个“要”和“不要”,并从讲台形象、语言特点、教法技巧等方面给自己“量体裁衣”,进行总体设计,在脑海中构画出一个理想化的教学风格“样板模型”,供自己在实践中模拟,力求从“形似”升华到“神似”。

经过十年的反复实践、反复磨练,我初步形成了自己教学风格的基本式样:讲台形象——朴实、镇定、自信,精神抖擞;教学思路——脉络分明,条理清晰;语言表达——严谨、生动、幽默;板书——工整,详略得当;黑板画——规范、熟练(也会徒手画图);解题指导——灵活,富有启发性,讲究多解、巧解。事实上,在这一基本式样中含有许多师从上述各位名教师的成份,它是我教学风格成型的基础。

二、形成教学特色的提高阶段

模拟达到熟练的程度之后,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就可按自己的教学思路、表达方式进行教学,进入形成某些教学特色的提高阶段。

八十年代我的教学观念更新较快,并通过带教改试点班,上公开课(十年内共计约上过60多节),等努力提高自己,形成了一些教学特色:

特色之一是: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有一定创造性。能通过对教材内容严格细致的剖析,化整为零,合理增删,然后重新组合,使其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部分到整体,由因到果的过程结构,使其成为学生容易适应的知识框架,使其化为染上鲜明的个性色彩和附加多种可感因素的具体形象。

特色之二是:教学方法比较灵活。能根据教学难度的高低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使用,确定教学方法时不是以课时为单元而是以重要知识点为单元来考虑。我采用“读、议、讲、练、问、答”的教学法提高中师数学教学质量的经验.特色之三是:教学手段较新。较早地把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引进课堂。在1986年十省市中师数学年会上,我自行设计软件,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独立重新试验》,因效果好,给人以面目一新之感而受到一致好评。

特色之四是:能力培养的策略和做法行之有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文曾发表于全国性刊物《师范教育》。

特色之五是:《代数》和《计算机算法语言》这两个科目成为我任教科目中较突出的强项。由于参编教材,对这两个科目的教材体系十分熟悉,对教法的研究也较深入。

特色之六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数学语言严谨、精练,课堂教学用语流畅、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对学生有吸引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形成教学风格的成熟阶段

将一些个性化的教学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渐稳定下来,使之成为一种在一贯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式样格调,这就是教学风格形成的标志。

关于自己教学风格的形成,我的想法是:1.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个人的教学风格中,教法并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决定教法的指导思想。2.个人的教学指导思想必须合乎时代发展的要求。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突出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系统原则。3.要全面认识数学教学的功能。它不单纯是教会学生掌握数学工具,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文化素质教育,要通过严格训练,使学生养成坚定不移、客观公正的品格,形成严格而精确的思维习惯,激发追求真理的勇气和信心,锻炼探索事理的能力。4.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理解和参与,改变学生“被教、被管、被考”的被动角色,树立学生自立、自强的“主人”意识。5.教师不应当只扮演“奉送真理”的教育者,应当成为明智的指路人、辅导员,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思考。

这些观点就是上述那些已形成的教学特色的结合点,是自己教学风格的内在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本人的综合条件和个性特点,根据风格的外在表现,我把自己的教学风格归属于“理智型”。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的这种风格已趋于稳定。

就教学形态而言,“理智型”风格体现“理”中带“智”。这里的“理”是指数学逻辑严密,想象丰富,联想开阔,教学系统内部各因素和各部分之间协调、统一,系统性强,这里的“智”是指随机应变,弃旧求新,化静为动,变直为曲,寓情于理,寓趣于理。

就课堂教学结构而言,“理智型”风格常表现为课的开头有一个发人深思的切入点,课的中间部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教学方式变化有致,教学环节与阶段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课的结尾合乎逻辑。

重要讲话风格 篇3

一、会议情境与非会议情境领导讲话稿

领导讲话中会议情境大多指:在会议上,领导落实工作、传达精神和研究汇报等,非会议情境则指在座谈会、团拜会、纪念致辞和特定场合下的演讲等。

会议情境和非会议情境,主要区别有三点:一是对象不同。会议情境下,对象一般是国家公务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的各类工作人员。非会议情境下,对象可以是本单位职工、高校师生、国内外媒体以及社会大众等。二是场所不同。会议情境一般是单位、部门或者科室内部等;非会议情境可以是礼堂、社区、工地,或者国外的某次出访等。三是公开程度不同。会议情境下,部分领导讲话稿是秘密、机密或者绝密的,不可以公开发表。非会议情境下的领导讲话,通常可以公开,没有秘密级别,大众都可知晓。

二、非会议情境下领导讲话稿的风格特点

按领导讲话稿的格式和语言风格,可分为规范式和灵活式两种。前者大体有一定的格式和相对统一的结构,语言比较庄重、书面化。如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会议上代表组织或领导个人所作的报告,语言要求严谨客观、尽量做到滴水不漏,用最精煉的语言将事情说清楚。而一些非会议性场合所作的发言,一方面需要语言平和委婉、平易近人,使人感觉娓道来而非高高在上;另一方面如外交场合所作的发言,语言要礼貌中不失强硬,不卑不亢,在保持和平的关系同时适当施加压力。

非会议情境下领导讲话稿风格表现为以下五个特点:

(一)鞭辟入“理”,情理共鸣

鞭辟入“理”是,透彻的说明问题,切中要害,并且句句在理;情理共鸣是指,摆事实讲道理时,做到情理交融、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比如,温家宝同志在剑桥大学《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讲话中提到:“我年轻时曾长期工作在中国的西北地区。那里生长着一种稀有的树种,叫胡杨。它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它是中华民族坚彻不拔精神的象征。”这样将当时情境与个人经历相结合,富有感情色彩,引起情感共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令听者信服。

(二)犀利辛辣,时代感强

非会议情境下,领导讲话稿极富个性特点,彰显了一个领导者的语言风格和领导风范,涵盖了个人的语言修辞、感情色彩和幽默特色。通常是语言犀利辛辣,严肃又不失活泼,时代感强。在某次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讲到:“证明‘你妈是你妈’!”“这怎么证明呢?简直是天大的笑话!”同时,李克强总理记者招待会上,还提到:“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不可任性”这种提法,极具时代特征,鲜活辛辣。

(三)大气凝练,感染力强

无论是会议情境还是非会议情境下,一篇优秀的领导讲话稿不应是照本宣科、打官腔,而以一种凝练的语言,只言片语间抓住人心、打动人心,具有很强感染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开幕式上致辞:“携手探索浩瀚宇宙,共创人类美好未来”。“携手”和“共创”两词语,一方面是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来探索宇宙;另一方面也点明了我方的态度即要合作共赢。寥寥数语,却大气凝练,彰显大国风范。

(四)通俗易懂,亲和力强

非会议情境下,领导讲话稿风格特征还体现了大众化、口语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通俗且接地气,与百姓和干部职工同心同德,不高高在上,不为官自居,亲和力强,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今年是农历马年。俗话说,“牛马年,好耕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俗语“牛马年,好耕田”的引入,就让该篇讲话稿不在“高冷”,更加贴近民心,让听者暖意融融。

(五)旁征博引,人文气息浓郁

领导讲话稿中引用典故名言,使讲话具有厚重感,新颖又富有人文情怀。如温家宝在英国皇家协会上的讲话,谈到我国对待文明多样性态度时引用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一段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准确地反映了当今国人对世界文明开放包容的胸怀及诉求。在讲话的结尾又引用了思想家培根的名言“智者创造机会,而不是等待机会”,更增加了讲话的人文气息。

重要讲话风格 篇4

一、作品主题的理解

演唱中, 正确的传达作品主题思想是歌唱者首先应该注意的问题。格瑞斯在《歌曲的解释》一书中这样说道“作为一位歌者, 要是自己处于有东西要说, 并知道如何去说的状态才行”。因此, 要想使歌唱的语言能够把思想感情充分的表达出来, 就必须要有发自内心的感受, 并将这种感受通过歌唱传达给听众。演唱者对作品的内容不一定亲身经历, 但要通过仔细研究和体会来把我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所要表达的内涵。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作品具有短小、精炼, 便于传唱得特点, 柔美的小调色彩增添了作品无穷的魅力。

二、作品的形象特征

作品的形象, 是通过分析、理解词曲的内涵, 来感受作品所提示的内心视觉, 通过语言及感情、语调等结合旋律让听者通过想象形成内心视觉, 从而圆满的完成歌唱语言的塑造任务。

1、叙事性作品。

一般讲, 叙事性作品的篇幅较长, 具有史诗性质, 主要通过一个事件的侧面来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叙事性作品主要通过确定的具体人物来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 人物一般都有自己的姓名, 如《白毛女》选段中的喜儿、《木兰从军》里的木兰等等。

2、抒情性作品。

抒情作品主要靠演唱者对作品进行充分的歌唱, 直接或间接的表达一个人的内心中的愿望、喜悦、悲伤等。抒情性作品一般不会确定人物, 只是泛指“我、我们、咱们、你、你们”等, 如作品《我爱你, 中国》、《我和我的祖国》等, 这里所指出的“我”是一个群体形象而不是具体的某个人;抒情性作品还可以对具体对象进行直接颂扬如《党啊亲爱的妈妈》、《红旗颂》、《祖国, 慈祥的母亲》等。无论是哪一种抒情方式, 都需要演唱者对作品进行合理化的歌唱处理, 抒情性作品包括进行曲、劳动歌曲、摇篮曲、影视歌曲、小夜曲等等, 这些作品在演唱时都需要展示出不同的形象特点:1、颂扬性作品。主要针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领袖、国家、人民等, 歌曲的旋律大都宽广壮阔、宏伟庄严、激昂奔放, 曲式结构有繁有简, 如《我的祖国》、《黄河颂》等;2、进行曲作品。一般这样的作品都是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直接表达主题, 以写实的手法出现, 作品结构整齐鲜明, 节奏铿锵有力如《运动员进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等;3、劳动性作品。这种歌曲的歌词、旋律形象都是劳动人民的生活的生动反映, 有的作品铿锵有力, 有的作品委婉悠长, 要抓住这样的作品就需要演唱者对所唱的歌曲有所了解 (作品的年代、民族、场景、风土人情等) , 《黄河》大合唱中的选段《黄河船夫号子》、《乌苏里船歌》等;4、影视性作品。影视主题歌或插曲往往会体现出片中的人物形象, 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 如《生死相依我苦恋着你》、《难忘今宵》等;5、摇篮曲。这是一种典型的抒情性歌曲, 常为女高音演唱, 音乐形象亲切、柔美、安详。舒伯特的《摇篮曲》、东北民歌《摇篮曲》等都是人们传唱的经典作品。6、小夜曲。小夜曲源于欧洲, 作品的风格有着鲜明的抒情性, 大部分作品都是适合在在黄昏或清晨演唱, 因此而得名小夜曲。小夜曲的旋律优美婉转、细腻, 特别富有诗情画意, 为此比较受人喜爱, 如《草原之夜》、《半个月亮爬上来》等, 都是在我国流传较为广泛的典型的小夜曲;7、讽刺性作品。讽刺性作品一般都具有戏剧风格, 歌词较为幽默、夸张, 常采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 旋律多变, 如《跳蚤之歌》、《天堂和地狱》等作品, 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三、感受作品的意境

作品演唱中语言形象的塑造和展示, 是根据歌词大意和旋律所提供的情景所创造出有声形态情感的意境, 通过演唱着的表达来传达作品的思想。演唱者需要在生活中日积月累, 不断扩大知识面, 经过细心的分析, 才有可能挖掘出歌词背后的更深一层的情景和意境。而歌唱语言的形象塑造, 只有通过演唱者的真实感受和体验才能真切的表达出歌曲的涵义, 听者才会在歌声中产生所想, 达到演唱者的最终目的--用歌声来传情达意。《孟姜女》这首作品是比较典型用声音来感染人的一首作品, 演唱者要做到的是让听者入境, 真正感受到孟姜女的艰辛与愁苦, 作品《江河水》同样也是这种风格。

结语

一首作品的涵义, 是用歌唱语言来表达的, 演唱者通过对作品的风格、主题思想、形象特征、意境的正确理解和表达, 抓住作品的关键环节, 突出主题, 使作品发挥出其它乐器所不能完成的一种声音效果。歌唱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意境和感受, 是用声音来传达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 对于演唱者来说, 要打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

摘要:一首作品能否被听者所认可, 不完全是扎实的基本功, 更重要的是演唱者对作品要有正确的理解, 掌握作品的形象特征、感受作品的意境, 这样唱出来的声音才会感动听众。

关键词:声乐作品,风格特点,形象特征,演唱者,意境,感受

参考文献

[1]顾雪珍编著:《中国声乐演唱教程》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2001年1月。

浅谈学习风格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篇5

(吉首市光明小学湖南省吉首市 416000)

在教育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风格,直接影响学生如何获得知识。何谓“学习风格”?学习风格就是指一??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接收信息、保留信息、处理信息的主观方式。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教师必须了解他们拥有的不同学习风格。有了这个理解,教师将能够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传统上,有四种不同类型的学习风格:

一、视觉学习风格

视觉学习风格是教学环境中,占三分之二数量的学生最常用的学习风格。在普遍遇到的教学环境里,学生容易接受视觉信息,学生让学习的内容在脑海中形成可视化,把学到的东西组成图像、符号、颜色、片段,体现出较高的效率;这在更高的等级尤其如此。视觉学习风格与听觉或动觉学习不同,视觉学习风格依赖于查看信息,无论它是写在书中,显示在插图上还是投影在屏幕上。依赖阅读作业,工作表或其他传统课程元素的教师通常只吸引那些依赖视觉学习风格的学生。一些最常见的教学技术允许学习这种学习风格的学生取得成功。视觉学习风格的学生比较喜欢理科。喜欢从事画家、设计师、技术员等工作,可以采用看电影、电视、幻灯、计算机、展览会等视觉呈现方式进行辅助学习。

依靠视觉学习风格的学生通常称之为视觉学习者,我们应经常努力使他们的头脑中的内容可视化;当学习测试时,例如,许多人承认能够准确地看到答案在页面上的哪里,使用这得出正确的响应。视觉学习者经常沿着教科书走,或训练自己保持他们的眼睛在插图或地图上;这种做法可使他们能够专注于提供的教训。教练应该注意减少视觉学习者的注意力。通过将它们安置在远离窗户或教室前面的位置,他们不会因为他们在外面看到的东西或他们面前的人正在做什么而分心。颜色编码笔记,在书的边缘书写笔记或突出相关信息也是视觉学习者可以并入以增加其成功的可能性的成功策略。

二、听觉学习风格

听觉学习风格是三种学习风格之一,它允许学生通过听觉信息学习,而不是看到或行动。

在听觉学习风格中,个体在接触到他们可以听的东西时学得最好;无论是歌曲,一段音乐还是录音演讲,表现出听觉学习风格特征的个体都需要听到某些东西来保留信息。读书或表演场景并不能帮助有这种学习风格的人;听到读出的故事或说话人物的对话是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学习内容经过教学者的讲解后,他们容易理解记住。听觉学习风格的学生,比较喜欢文科。

依靠听觉学习风格的学生通常称之为听觉学习者,听觉学习风格对于教师来说,吸引具有听觉学习风格的学生可以很简单。为学生提供录音的副本或允许他们下载播客是一种策略,可以使教学更有意义。通常,依赖于听觉学习风格的学生,可能看起来好像是盯着空间;如果他们被布置了阅读任务的作业,他们很容易变得无聊或分心。教他们如何在自己的头脑中朗读一些东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允许学生形成小组完成作业任务,他们可以互相阅读。几乎任何课程都可以适应依靠听觉学习风格的学生,只是由教师根据需要做出这样的改动。

三、触觉学习风格

触觉学习风格,允许学生通过移动,触摸和做,而不是看或听的学习。触觉学习风格需要有学习者的积极的信息被提出以有效保留。使用这种学习风格取得成功的学生通常依赖于身体运动和所呈现内容之间的关联;允许他们以某种方式活跃,可以帮助增强学习体验,并提高他们的整体保持率和成功率。

依靠触觉学习风格的学生通常称之为触觉学习者,对于一些触觉学习者或具有触觉智力的人来说,简单的动手示范可能是有效的。允许学生在学习诸如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时操纵对象比标准讲座或工作表更有效。有时,使用地球仪而不是纸张地图也可以有效。对于其他运动学习者,行动必须更加重要;一些触觉学习者需要身体活动来有效保留信息。在故事中演出一个场景是结合这种类型的学习风格的一种方式;使用学生自己作为模型时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也可以工作。当然,随着学生达到更高的等级,这种体育活动变得更加困难。然而,通过在众所周知的框架之外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建立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的动手或体育活动,允许包括依赖动觉学习风格的那些学生。

四、动觉学习风格

动觉学习风格是指身体位置和运动。这个词的根源来自希腊语的运动。具有动觉学习风格的人能够控制他们的肌肉和巧妙地处理对象。这些人被认为是运动员,舞蹈家和演员,以及警察和士兵。

动觉学习风格通过触觉刺激和运动促进学习。这样的个人也被认为在运动或舞蹈中很好,或者甚至在物体的物理操纵中。精细运动技能和手眼协调是动觉能力。具有动觉学习风格的人将被认为善于骑自行车、游泳、滑冰等。

依靠动觉学习风格的学生通常称之为动觉学习者。当应用于教育教学环境时,教育者认为动觉学习风格体现在通过亲身体验最好地学习的学生的不断运动中。动觉学习者通常协调良好,并且与他们的手工作良好,并且经常被标记为心灵手巧学习者。学习变得印记在身体的特定肌肉运动。

个人发展独特的学习风格作为继承性状的组合,影响我们的学习方式和其他在我们的生命发展的性状。“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圣约翰大学的Rita Dunn教授,一个学习风格的专家说,“但是你必须学会真正学习,集中精力和专注于自己的方式。”问题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倾向于,教我们学习的方式。”但是,大多数环境不适合一对一的教学,而是人数较多的教学。只是太容易忘记每个学生是不同的,对有些群体有用的东西,而不会成为他自己个体学习的需要。结果,这类中的人几乎总是落后。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学习失败,教师必须制定符合以上四种风格学习方式的课程,并解决听觉、视觉、触觉和动觉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没有哪一个学习风格比另一个更好。通常,学生利用多种风格学习。但将有一个主导风格,通常决定他们的学习效率。当教师强调自己的个人风格的学习,因为他们自然倾向于自己认为学习效率高,除非他们有意识地采取行动以不同的方式教学,与有共同的主导学习风格的学生强烈的和弦,否则可能会发现,一部分学生学习不足或一些学生未能完全学习。

谈谈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的关系 篇6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而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这种相互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其自身的学习风格之间,在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其学生的学习风格之间体现得更复杂、更具多层面性。通过研究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的关系,能够更深刻地了解教学过程的内在规律性,为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一、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其自身学习风格的相互作用

1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以其自身的学习风格为基础

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在教学上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及其表现,与其知识结构、思维特征、品德修养和个人性格息息相关,同时又受到社会文化环境、教育科学发展水平、教学对象和学科教材等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然而,从本质上讲,教学风格是教师认知活动外化的个性化体现。教师在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之前,已将自己的认知方法和个性特征应用和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实践中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教师在开发自己教学风格的初级阶段,几乎总是很自然的以本人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经验为首选参考。因此,从认知学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其自身学习风格直接相关,“形”异而“神”似。

以自身的学习风格为基础开发教学风格有其利也有其弊。青年教师工作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理论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参照自己的学习风格进行教学不失为一种简捷、易行的方法;但是,一个教师持有某种学习风格,如果他在教学中总习惯于用相对应的方法、策略来传授知识和组织教学。具有不同学习认知风格的学生会很不习惯,甚至吃不消。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都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个体的学习风格不同,应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风格,教学活动才能和谐有力的行进。

2教师教学风格的实践和改进能充实和升华其自身的学习风格

教师教学风格的改进和发展有两条途径:一是在自身学习风格的发展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启发;二是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无论出于哪一途径,经过改进的教学风格首先影响的是教师本人,这里就包括教师本人的学习风格。教师站在较高的角度审视自己以往的学习风格,能更容易、更清楚地看到其积极向上的本质和日益落伍的瑕疵,从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事实上,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其自身的学习风格是建立在同一认知前结构基础之上的。两者之间是互相促进、螺旋上升的关系。学习风格为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基础支持,又在教学风格的实践中得到检验,从而得到进一步的理论化和科学化。这样就丰富了认知主体(教师)的前结构准备,使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建立在更高的认知前结构基础之上,成就真正的实质意义上的进步和发展。

二、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其学生的学习风格的相互作用

1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其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其学生的学习风格起指导和支配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

(1)教师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2)对学生已有的学习风格的丰富和发展起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3)对学生已有的学习风格的丰富和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学习风格的形成受到包括生理要素及个性发展水平的诸多内在因素的影响,但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而教师的教学风格是这些外部环境因素的重中之重。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所起作用是非常关键的,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师传授文化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展现魅力、张杨个性的过程。教学风格是教师人格和个性特征在教学上的全面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地举手投足、一言一行、无疑对学生的学风和人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而言,严谨风格的教师会培养出一丝不苟的学生。导演型风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会有一大批独立型学习风格的学生伴随左右。这些学生自主性强,思维活跃,任务指向型的教学风格会造就依赖型的学习风格等等。持有一定教学风格的教师总是调教出与之相匹配的学习风格的学生。

如上所述,在学习风格的形成过程中,教学风格起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而如果学生在师从某一教学风格之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稳定的学习风格,教学风格又能对学习风格起到怎样的影响呢?探讨这一问题须着眼于学习风格和教学风格是否匹配、学生的适应能力如何以及教师对教学风格的驾驭能力等三个方面。

教学过程是教学双方以和谐发展为共同目标,不断调整自我以相互适应的过程。和谐发展的教学过程是以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为前提的。回避型的学习风格在严谨型的教学风格下无法生存,却有可能在幽默型、艺术型、情感型的教学风格下开花结果;情感型的教学风格能感染持有回避型学习风格的学生,而持有逻辑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却有可能对之大为不齿;主导型的教学风格适合于依赖性的学习风格,却让独立型的学习风格倍感不适,如此等等。和谐发展的教学目标要求师生双方都不能固守于自己即成的单一的教和学的风格。如果学生在师从某一教学风格之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稳定的学习风格,并且和该教师的教学风格相配,他的学习风格必然得到发挥和发展;反之,教师的教学风格将阻碍学生学习风格的发挥。这时教师和学生总要有一方来调整自己的风格,以使教学归于和谐。这是考验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及教师对多种教学风格的驾驭能力的时候。

将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相互作用的这一规律应用于教学实践,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1)应教育学生注意发展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认知风格,使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教师的教学风格相匹配。

(2)教师应提高对教学风格的调控意识水平,塑造多样化的教学风格,以满足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风格的需要。

(3)校方应重视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正确评价和解释学生的学业成绩。不能轻易或武断地仅评考试成绩判定学生学业能力的优劣。相同的努力程度、相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在相同的教学条件下,因学习认知风格不同,学业成绩会有所不同。这种情况下的学业成绩差异是正常的。

(4)校方应重视教师教学风格的差异,一方面应遵循教学风格与学习风格相匹配的原则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应鼓励教师掌握丰富多样的教学风格,根据教学情境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推进教师评价多元化,不应把某种单一的教学风格作为样板硬性推广。

2学生多样的学习风格是教师改进教学风格的源泉和动力

教学艺术的理想境界在于形成个人独特的卓有成效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教师自身的自觉追求和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然而,促使教师改进自身教学风格的直接动力却来自其学生。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多样性总是迫使有工作热情的教师深刻研究每位学生的具体特点,统筹考虑学生的总体特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风格是否适合、得当。教师要想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好,就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给学生提供更满意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所以,学生多样的学习风格是教师改进教学风格直接动力。

重要讲话风格 篇7

1. 建筑设计风格的含义及特点

从意大利文艺复兴起,建筑演变为凝固的音乐,永不落幕的史诗。其表现的主题往往是某一著名人物,或某一历史场景,最华彩的瞬间。建筑设计早已经不是单纯解决人类遮风挡雨的需求,而是重在体现以人为本,对人体自身的膜拜,最大限度满足人类身心双重需求为目的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

2. 建筑设计风格的复杂性与研究意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古老东方的建筑设计风格与西方有着很大的不同,认识世界的理念不同,那么体现在建筑设计风格上更是迥然不同,西方更注重科学理性,一切都是建立在剖析和数据基础上,而东方更注重哲学,追求的是天地人三位一体,“天人合一”,在建筑风格上体现着大象无形,大巧若拙的深邃内涵。

古老东方(主要是中国)在遥远的年代就开始探索自身和宇宙万物的相互关系,认为宇宙万物与人类是和谐一体,即天人合一,后世学者将这一理念又概括为“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的哲学思想。其实这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只不过西方强调的是人的个体,东方强调的是宇宙这一大背景下的个体的“人”。

事实证明,东西方两种建筑设计理念各有千秋,两者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应该中西合璧,兼收并蓄的。

3. 建筑设计风格的认识

这些年建筑设计大兴欧式风格,那么欧式风格又是什么呢?大家可以用西方油画来做比较,那是一种热情奔放,表达情感更直接的一种绘画形式,浓郁的色彩,严谨精准的刻画是它的特色。而欧式建筑设计正是遵循此风格。

那么老祖宗传下来的中式风格呢,这些年似乎显得势微。这是因为经过改革开放,大量的西方的经济,文化元素涌入中国,再加上多年来中国的自我封闭,使这些舶来品大行其道,但中国的问题归根到底要以中国的方式来解决,于是五千多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又被重新提起,并且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比如说中式风格的典型代表——苏州园林,其中的拙政园,虎丘,狮子林等,将太湖的奇石巧妙点缀在亭台楼榭之间,曲径回廊,飞檐斗拱,小桥流水,配以四季不败之花木,整个建筑设计风格优雅,含蓄,仿佛将大自然浓缩在园林中,打造一个闹市中的世外桃源的胜境。这就是中国传统人文理念——不管风吹雨打,我似闲庭信步,以及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的品格。

4. 当代建筑设计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融合

以当代的建筑设计方法来打造中式的建筑,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中式建筑不象西式建筑,有相对可量化的指标可循,有科学严谨的方法可供参考。中式建筑则不然,凡事都讲一个度字,过一分则繁,少一分则简,就象《道德经》里所讲的,是玄而又玄的,每一个细节都要体现客户的文化品味以及个性风格,惟其难,所以才更有意义,因为对于中式建筑风格的需求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将会有着庞大的客户群体。从世界各国的汉语热及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中都可见一斑。

借用毛主席的一句名言:“装饰设计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要融合这个目标一定要达到,这个目标也一定能够达到。”

5. 建筑设计与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大量应用,装饰设计也因为量化的微机写入而变得更加轻松,简单,但是其弊端也同时产生,那就是越来越同质化,越来越平庸化,千人一面,失去了建筑作为凝固的艺术这一特性,以人为本这一建筑设计的初衷再次被束之高阁,这不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方针,也不符合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建筑也是一种文化,对人们的思想有某种熏陶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小视。

比如传统建筑艺术中的榫卯工艺,就是一种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符号,山西应县古老木塔整个建筑没有用一根钉子,全是利用榫卯的相互咬合这一结构,所谓“勾心斗角”,将中国古老哲学思想运用在建筑设计中,以至历经几千年仍然坚固挺拔,如果由当代建筑设计师来设计这样一座木塔,前提是不准用一根钉子,那恐怕运用最先进的计算机程序也是无法达成的。在这里笔者并不想厚古薄今,而是想引起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因为这的确是一个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宝库。

另外,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对环境资源的掠夺式攫取,各种贵重建筑材料的运用也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奢华之风,攀比之风,时有所闻,这完全与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背道而驰,传统建筑设计理念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正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线,当思物力惟艰”,这种歪风邪气更不符合习总书记所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集约生产,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国策。

这里我想举个例子,到过湘西土家族地区的人都见过一种独特的建筑——土家吊脚楼,建材就是附近的竹木,上层住人,下层养家禽或家畜,上层呈悬空,楼板与地面脱离接触,阻断了地表潮气的对人的侵蚀,同时也避免了大型猛兽的袭扰,人住在里面非常的舒适,完全符合建筑美学的标准,这是当地艰苦的自然气候环境使然,也是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

最近一个阶段,国家领导层不断释放出制造业要具有工匠精神的论述,何谓“工匠精神”,笔者理解那便是淡化功名心,强化质量意识,制造业从业者要以打造一件艺术品的态度去苛求自己经手的每一件产品。同样的,建筑设计者也应以这样的理念去创新,让人们以一种优雅的方式在建筑物内工作,生活,起居。真正把“建设百年工程”这句话落到实处。

摘要:本文简要探讨了建筑设计风格的含义及特点、复杂性、研究意义等,分析了建筑设计风格,从而提供了探索当代建筑设计风格与古今中外传统建筑风格相融合的新视角。建筑设计应创造一个既具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既能满足功能要求,又有文化内涵,以人为本,亦情亦理的人文载体,也是建筑风格文化的集中体现。当代世界是一个经济、信息、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兴旺时期,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达到一个新高度,相应地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生产活动环境的质量,也必将在安全、健康、舒适、美观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室内装饰设计业应推陈出新,勃勃发展,建筑风格文化走向新时代。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第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406

重要讲话风格 篇8

之所以如此重视换把, 是因为这并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手段, 而是一种很有特点的音乐表现手段。换把的滑音能够准确地把演奏者对作品的个人理解和感受表现出来, 同时它也代表了演奏者自身的艺术欣赏水平和趣味认同。毫不夸张地说, 换把的应用直接决定了演奏者对中国民族音乐演奏风格的把握, 对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根据民歌改编的小提琴的演奏手法, 要模拟原曲滑音的应用

为了保持二胡原曲的演奏风格, 改编而来的小提琴独奏曲中的换把的应用也必须按照原来二胡独奏曲的演奏手法进行。如果完全不遵照原曲, 把其中的滑音部分完全去掉或者改掉的话, 演奏起来就会失去原曲的音色效果, 变得面目全非。在中国既有的先例中有不少正面例子, 比如说丁芷若、何占豪的《二泉映月》就是根据前人的二胡独奏曲改编而成, 而其中大多数换把的应用手法也是出自原曲。

二、根据创作歌曲改编的小提琴独奏曲, 滑音要尽可能保持原样

小提琴具有歌唱性的功能, 所以在根据创作歌曲进行改编的时候要注意对其这一功能的发挥, 尤其不能对那些具有鲜明特色的滑音进行改变, 其指法的选定和换把的安排都应该围绕小提琴的这一功能进行, 这样才能保证其民族风格和特点的原汁原味。滑音的应用具有显著的表现效果, 如果丝毫不用的话, 对整体的演奏表演产生极大影响。

1. 同指滑音指的是一种能够带来巨大感染力的富有戏剧化风格的歌唱模拟滑指。

这种滑音的强烈感能造成一种与民歌歌唱家感人肺腑的演唱相似的效果, 要掌握也必须有足够的实践和练习。如果对这种滑音好好加以运用的话, 其感染力的强大, 即使用上最具有轰动性的词语也形容不了;如果不会运用这种滑音, 轻则逊色三分, 重则适得其反;倘若对这种滑音丝毫不用, 那就表示音乐演奏家所演奏的某些乐曲将会丧失我们所有深刻的民族化与戏剧化风格与特点, 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种毫无生机和感染力。

同指滑音的演奏技巧应用到二胡中就叫做抹音, 而抹音又分为快抹音和慢抹音两种。快抹音的演奏方法是从某音很下滑半音后再回复到某音的原位, 这种滑音方式最擅长的表达方式就是用优美的旋律来表达富有青春活力的情绪;慢抹音尽管在演奏方法上与快抹音手法相同, 但是它的表现方法却不一样, 慢抹音是比快抹音滑动更慢的滑音, 而且常常都是表达一种悲伤沮丧的情绪。

2. 同指半音上行滑指的演奏也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演奏手法,

这种演奏手法受到我国一些地方戏曲的音乐语言的影响, 其艺术感染力也不容小觑, 尤其在对悲痛情绪的调动上, 演奏好了, 必会达到感人至深的效果。

3. 大距离滑指, 是一种在我国坠胡和二胡当中应用比较多的一种民间乐器常用演奏手法。

这种手法与戏曲唱腔有密切联系, 时常出现在小提琴协奏曲中, 如何占豪、陈钢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就有使用。

4. 另外在民族器乐演奏中还有一种也是比较常见的感情表现方法, 就是用同一手指从高音向低音的滑指。

这种手法经常被应用到二胡和板胡的演奏中, 只是换了一个称号叫做抹弦罢了。这种手法在唢呐演奏中也得到了应用, 而且是根据这种手法由高到低的特点来命名的, 叫做下滑音。这种滑音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比如说在全曲的高潮部分就能使用,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 在演奏这种滑音的时候, 手指的滑行速度一定较其它滑指稍慢一些。

例如陈又新的小提琴演奏《良宵》就是根据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改编而来的。它的演奏要领是用3指从E滑到升C, 滑指的滑行速度要比一般滑指稍慢一点, 这样才达到更为强烈的演奏效果。

再例如何占豪和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 在第二小节的时候从E音换把下滑到升D音。这是我国民族演奏的特有风格, 只要有一定水平程度的小提琴演奏者都知道这在西洋音乐中是一种禁用的换把原则, 所以在西洋音乐中绝对不会出现从E音的上方滑向下方的升D音的情况。然而在上例中对于这种换把的应用却恰到好处, 这不得不说是对我国小提琴演奏特有的民族风格的表现。

三、总结

根据以上所说, 换把的应用对于小提琴中国民族演奏风格的意义某一些要得益于西洋音乐, 但是有一些滑音应用却是只有在中国的民族音乐中才能使用的一种演奏手法, 这类滑音在西洋音乐中及其少见甚至一般不允许使用。所以在演奏中国传统民族风格的小提琴乐曲的时候既要严格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则, 又不能因为太拘泥于西洋音乐的戒律, 而使我民族风格的演奏丧失个性。总之只要根据原曲的内容和风格来处理具体的问题就会达到行之有效的效果。由上可知, 换把的应用对小提琴中国民族演奏风格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要注重西洋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正面影响, 切不可一概而论。

参考文献

[1]梁瑾.中国民族风格小提琴音乐中的滑音演奏技巧[J].枣庄学院学报, 2009 (4)

重要讲话风格 篇9

自从视觉暂留原理发现至今, 在短短不到200年的时间里, 动画作为动态视觉艺术的核心门类, 无论在制作技术、 创作手段、表现方式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跳跃性的发展, 人们在追求更加完美的视觉效果上不断创新, 而美术风格却支撑着动画的灵魂。不同动画的美术风格来源于各个国家不同的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地域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动画的发展过程中, 这些不同的美术风格元素深深地影响着这个新兴的美术载体, 譬如美式动画的灵动, 日式动画的细腻、法式动画的浪漫、德式动画的严谨、中式动画的宽厚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 世界的距离在缩短, 各种多元的动画美术风格在碰撞中进行融合, 在信息爆炸的今日, 更加多元的动画美术风格应运而生, 国界地域的限制在消失, 思想文化在互补, 我们也在惊喜中发现“造梦人”与“造梦工厂”在不断为我们输送着前所未有的多元美术风格的“梦”。

中国动画艺术家对于如何使国产动画重回世界动画之林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在经历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辉煌的作品洗礼之后, 开放的环境给我们带来了更加多元的作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传统日本动画片与美国动画片的冲击, 到现今三维动画与传统动画并进的多种动画形式的普及, 各种带有鲜明个性的动画艺术形式推陈出新, 而国内的动画创作越来越陷入到借鉴模仿的尴尬境地。

以迪斯尼动画公司为代表的美国动画片在保持着原有的美术设计风格的前提下, 在技术上不断创新, 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动画作品, 在与皮克斯公司合作后更是将其三维动画技术与自身美术风格充分结合, 创作出《汽车总动员》、《怪物公司》等叫好又叫座的动画作品。而其他的多家影业公司如梦工厂也推出了极富个性的《怪物史莱克》《马达加斯加》 等动画作品, 其中一部《功夫熊猫》更是席卷全球票房, 而在中国人看来, 一部美国制作的以中国美术元素为基础而又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动画的动画作品, 一样的不乏赞美之词。

我们的邻国日本, 在动画成为其国民支柱型产业的今天, 各种商业动画片、实验型动画片等多元作品, 通过各种媒介大量的涌入国内, 呈现在国人眼前。无论是早期的《花仙子》《圣斗士星矢》, 还是正在热播的《火影忍者》《海贼王》, 日本的电视动画自从进入中国就没有离开过国人的视线。而享有世界动画大师之称的宫崎骏的动画作品, 如《龙猫》《千与千寻》更是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日式动画以其精致的美术画面, 电影式的分镜表现, 多元的剧本情节, 给世界动画界带来了启示。

回顾国内近期的动画作品, 在学习国外先进的动画制作技术的同时, 为了迎合市场的接受度, 在美术设计风格上丢失了原有的中国特色, 大量的模仿美式、日式动画的美术设计风格, 原有的优秀美术底蕴没有得到更好的传承与改进, 致使国内动画行业停滞不前。随着《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一系列受小朋友喜爱的动画作品的诞生, 中国动画业在逐步找回自己的信心。但是, 我们依然看到国内的动画依然面向的是低龄观众, 并没有达到大手牵小手的观看效果, 而且在美术风格上还多是模仿日美风格模式居多, 远没有达到日美动画作品的高水平制作。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 动画片的美术风格是整部动画作品的灵魂所在, 美术风格缺乏特色会使动画作品失去自己的面孔, 尤其是在特立独行的今天, 个性的张扬使每一个个体闪烁着独特的光环, 而美术风格就是动画作品的个性, 美术风格的定位将直接决定动画作品的优劣。在动画作品创作的过程中, 从前期策划到后期效果, 从造型设定到分镜设计, 每一个环节都透露出美术风格的支撑作用, 没有美术风格的动画作品将失去创作的根源, 模糊了美术风格的动画作品会变的千篇一律, 流于平淡。

通过深层次的挖掘美术风格实例体现动画艺术的美学价值、社会价值, 通过各种动画美术风格的对比, 总结出其对表现不同类型的动画形式体现的指导作用, 纠正国内很多人认为“动画只是给儿童看的低级艺术形式”的偏激观点。 只有不断提升美术风格对动画作品的影响, 灵活使用并融会贯通多元美术风格对开发多种类型动画创作的促进作用, 我们的“造梦人”才能够秉承“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的发展思路, 创作出更适合现代观众的动画作品, 才能使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画艺术作品在世界动画中占有一席之地。

摘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显示出他的重要性。人们在努力工作之余也在寻找着多种多样的娱乐形式来缓解工作压力, 调整心态, 同时人们也希望在娱乐的过程中得到在工作中所没有接触的多元文化体验与多样知识结构。在经历了读书时代与读图时代的洗礼, 科技的进步使影视文化以其简便直观, 易于接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动画艺术作为影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以其无拘无束的表现手法, 绚丽多彩画面效果, 精巧夸张的故事结构受到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动画

参考文献

[1]余为政编著, 《动画笔记》京华出版社, 2010年

[2]李彦、曹小卉著, 《日本动画类型分析》, 海洋出版社, 2009年

重要讲话风格 篇10

关键词:喜剧类真人秀,《欢乐喜剧人》,表演风格

随着现代人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受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 更倾向于选择娱乐消遣、放松心情的节目。基于此, 喜剧类节目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最早的喜剧类节目, 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创办的《曲苑杂坛》, 其是央视长寿栏目之一, 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并没有出现影响力较大的喜剧类节目。

在目前的电视荧屏上, 真人秀节目成为电视剧之外最常见的电视节目形态, 而且以引进节目居多。各大卫视看到这种节目形态所具有的巨大市场, 以及喜剧类节目的缺乏, 所以在2014年迎来了“喜剧”年, 如东方卫视的《笑傲江湖》、浙江卫视的《中国喜剧星》、湖北卫视的《我为喜剧狂》等纷纷占领电视荧屏。这些节目虽然在短时间内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 但是节目并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力。究其原因, 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 表现在节目创新性不足;现象性节目的缺乏, 表现在话题度、关注度都不高。而东方卫视与欢乐传媒联合打造的《欢乐喜剧人》改变了目前喜剧竞赛类真人秀节目的尴尬处境, 使喜剧类真人秀节目真正融入了大众的生活圈。

《欢乐喜剧人》作为全国首档明星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 它将电视荧屏上现有的喜剧类真人秀节目进行了结合与创新, 借鉴《我是歌手》的投票模式, 首先在节目形式上进行了尝试与创新。所以, 《欢乐喜剧人》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思考, 引入明星真人秀的模式, 将两者结合, 增加了节目的看点, 从而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其次, 在《欢乐喜剧人》第12期节目的比拼当中, 节目内容取材较为广泛, 多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通过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 如相声、小品等, 将贴近老百姓生活、大众所关注的内容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对于社会上比较热门的事情, 如打拐、碰瓷、反腐等题材, 各位选手也通过艺术手法将其喜剧化, 更加深入观众内心, 具有针砭时弊、教化引导的作用。”[1]

第三, 《欢乐喜剧人》作为真人秀节目, 为了着重体现“人”这个核心, 节目组将“喜剧人”的幕后故事也搬上了电视荧屏, 让受众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演员的排练过程, 多层次、多渠道地了解演员本人。

除此之外, 笔者认为《欢乐喜剧人》作为明星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 最为出彩的部分为参赛代表团队的选择, 每一支表演团队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并在各自所擅长的领域内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欢乐喜剧人》第一季中, 节目组请来了沈腾、贾玲、宋小宝、吴君如等演员参赛, 由知名演员吴秀波跨界担任主持人。吴秀波作为节目主持人, 不仅会吸引他原本的“粉丝”关注《欢乐喜剧人》节目, 另一方面, 其强烈的主持反差效果也给节目增加了亮点。而在第二季中, 主持人换成了更为“专业”的相声演员郭德纲, 在参赛团队的选择上也更加多元化, 首发阵容由德云社、辽宁民间艺术团、开心麻花、大潘佳佳组合、香港“喜剧教父”詹瑞文和来自台湾的全民大剧团组成。这6支参赛团队或小有名气, 或已连续登上过“春晚”舞台, 或在真人秀节目和电视剧中频频露脸, 但他们都选择了放下平日的光环, 来到《欢乐喜剧人》的舞台, 通过竞赛的形式来展现自己, 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喜剧视听盛宴”。其中, 最吸引观众注意力的非各支参赛团队的表演风格莫属了。“表演, 是一个创作的过程, 是塑造角色的重要手段, 演员所表现的一切都是为了完整地向观众传播生动的角色形象而服务的。”[2]而表演风格的形成, 与个人的气质、修养、文化水平, 以及个人成长经历、社会环境等都密切相关。不同的地域文化对于表演风格的形成也会有重要的影响。在喜剧类节目中, 创作者通过观察现实生活来塑造一个虚构的人物形象, 虚构人物的性格特征都是创作者所赋予的, 所以也决定了不同的创作者具有不同的表演风格。

在《欢乐喜剧人》这档明星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中, 参赛团队的表演风格各具特色, 每期节目都能给电视机前的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惊喜与感受。笔者以《欢乐喜剧人》第二季首发的6支团队为例, 来看看代表团队表演风格对于喜剧类真人秀节目的重要性。

一、德云社

在《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最后拿到总决赛冠军的德云社团队, 派出了已经在圈内小有名气的岳云鹏和孙越这对搭档。对于岳云鹏的走红, 其实圈内一直存在比较大的争议。有很多“圈内人士”认为岳云鹏所说相声并非传统相声, 在他的表演中加入了很多夸张、搞笑的表情, 而传统相声主要以说为主, 靠语言的魅力吸引人。就实际情况来看, 岳云鹏师从郭德纲, 继承了大量传统段子, 除此之外, 岳云鹏将相声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今新媒体时代下大众喜欢的表演形式相结合, 符合当下网络文化环境下受众的心理需求, 夸张的表演风格给传统的喜剧形式——相声, 带来了新的变化。这种“网络化的表演模式”吸引了大量受众的关注, 给节目增加了巨大的看点, 也证明相声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正在从最初的“以说为主”逐渐演变成“以说和演为主”。

二、开心麻花

开心麻花团队的表演风格极具互联网特点。开心麻花团队成名于舞台剧, 从2003年的《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开始, 就以独特的表演形式深受观众的喜爱。如今, 他们已经不局限于舞台剧的演出, 在影视剧以及电视栏目中均大放异彩。而出身于喜剧话剧团体的王宁、艾伦, 此次代表开心麻花参赛也可谓压力与实力并重, 因为在《欢乐喜剧人》第一季的比赛中, 来自开心麻花团队的沈腾最终获得了“喜剧人”的称号。纵观此次比赛, 他们在题材选择上主要集中于底层小人物的小故事, 多为社会热点问题;在舞台设计上脱离了草根气质, 呈现出极具舞台剧专业色彩的表演;语言风格上贴近互联网, 又不限于网络的所谓“段子”。题材选择、舞台设计、语言风格等, 构成了开心麻花团队看似无厘头, 却充满无限智慧的表演风格。

三、辽宁民间艺术团

辽宁民间艺术团的表演一直是喜剧团队中的佼佼者。小品这种中国内地特有、观众喜闻乐见的喜剧形式源自春晚。“它不同于话剧、相声等其他表演形式, 它具有独特的、宽松的、自由的、民间的、大众化、戏谑化的表演特色, 使人在精神上达到愉悦和放松的状态, 是通俗文化的代表表演形式。”[3]春晚小品的内容与形式经过30多年的演变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以赵本山为代表的辽宁民间艺术团的演出一直深受广大受众的喜爱。而辽宁民间艺术团此次代表团队参赛的是小沈阳, 他的演出一如既往保持了较高的水准, 而之后接替小沈阳参赛的王小利、杨树林、文松都能够代表辽宁民间艺术团的水准。包括参加第一季《欢乐喜剧人》的宋小宝, 几人的表演风格都有类似的地方。在内容上, 辽宁民间艺术团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 如谈话、歌舞等;在人物塑造上多用“丑角”来吸引注意力;语言上, 主要以东北话“包袱”为主, 内容选择、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几方面, 综合形成了辽宁民间艺术团在喜剧小品中的“戏谑”风格。

四、大潘佳佳组合

崔志佳、潘斌龙出自黑龙江卫视《爱笑会议室》节目, 两人在影视圈也是刚刚崭露头角。潘斌龙为中央戏剧学院相声班学生, 师从著名“喜剧大师”冯巩;崔志佳曾助阵参加第一季《欢乐喜剧人》的贾玲。此次崔志佳、潘斌龙以组合形式参加《欢乐喜剧人》, 相较于其他几支首发团体, 更注重人物与观众的交流, 互动感十足。

五、台湾全民大剧团

台湾全民大剧团同样出身于舞台剧, 赵正平及唐从圣的表演使《欢乐喜剧人》的舞台刮起了“小清新”之风。赵正平、唐从圣主要是从综艺节目中为受众所熟悉, 而作为台湾地区的代表, 此次在《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他们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是, 台湾全民大剧团的表演却是极具个人特色的, 无论是表演中夸张的肢体动作, 还是题材选择、语言风格, 都极具“小清新”的气质, 让观众在这个舞台上多了一种选择。

六、“喜剧之王”詹瑞文

香港喜剧一直以夸张的肢体动作为内地观众所熟悉, 而此次香港“喜剧之王”的参赛真正让我们了解到香港喜剧的精髓。詹瑞文的表演讲究格调, 题材选择多关注现实, 深刻而细腻, 使观众在娱乐的同时也能有所反思, 煽情却不失搞笑。

《欢乐喜剧人》第二季在代表团队的选择上下足了功夫, 这6支首发团队表演风格各具特色, 无论成绩好坏, 节目中呈现出的内容、形式、题材、语言风格、舞台设计等, 都带给广大观众不同以往的视听感受。这种不同类型的表演风格带给观众多样化的选择, 可见表演风格对于喜剧类节目的重要性。多样的表演风格是《欢乐喜剧人》取得胜利的“法宝”, 也是《欢乐喜剧人》在喜剧类真人秀节目中脱颖而出的原因。同时, 《欢乐喜剧人》也给同类型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带来了新的思考与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楠.电视喜剧真人秀节目《欢乐喜剧人》热播原因探究[J].科技传播, 2016 (05) :40-41.

[2]巩梦.影视动画创作中的动画表演风格比较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 2013.

重要讲话风格 篇11

本研究建立在长期从事思维科学研究的田运教授所提出的思维第三定理的理论基础上, 从信息论的角度对思维风格和教学风格偏好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纵观以往的研究这是个全新的尝试。

一、思维风格和教学风格偏好关系的理论模型

1. 四种思维风格的提出

田运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初《思维科学》一书中提出, 一个人的思维性质是由收受的信息结构形成的。列举了四种思维性质 (习惯) , 即主观性思维、客观性思维、能动性思维和惰性思维[1]。习惯是一种具有稳定倾向和独特品质的活动, 这与斯腾伯格关于思维风格的定义在一定程度上是吻合的。根据田运的观点得出, 思维中信息与模式并重但更重信息是客观性思维风格;思维中只重模式不重信息是主观性思维风格;思维中注重优化模式以弥补信息不足或尽力搜索解题所需信息达到问题获解, 是能动性思维风格;思维中不作模式优化也不尽力搜索信息, 坐等信息到来见难而退, 是惰性思维风格。

2. 教学风格偏好的四种结构形式

教学风格偏好指学生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喜好程度, 主要指学生偏好接受哪种信息输出结构。从信息学的角度如果假设信息源全部信息量为1, 信息量为1的称为饱和信息, 信息量为0的称为空壳信息, 信息量为0~1之间的称为含熵信息, 信息量为-∞的称为黑洞信息。根据学生对收受不同信息结构形式的偏好, 形成了四种教学风格偏好即饱和信息教学风格偏好、空壳信息教学风格偏好、含熵信息教学风格偏好和黑洞信息教学风格偏好[1]。

3. 基于田运思维第三定理理论构建思维风格与教学风格偏好关系的理论模型 (见图1)

(1) 个体若属于饱和信息教学风格偏好、含熵信息教学风格偏好和黑洞信息教学风格偏好, 就会形成解决问题中注重信息, 积极主动地优化脑内模式的思维习惯, 形成客观—能动型思维风格。

(2) 个体若属于空壳信息教学风格偏好、黑洞信息教学风格偏好和含熵信息教学风格偏好, 就会形成解决问题中重模式不重信息的思维习惯, 形成主观—能动型思维风格。

(3) 个体若属于空壳信息教学风格偏好、饱和信息教学风格偏好和含熵信息教学风格偏好, 就会养成消极被动地保守脑内原存模式但重信息的思维习惯, 形成客观—惰性型思维风格。

(4) 个体若属于空壳信息教学风格偏好、饱和信息教学风格偏好和黑洞信息教学风格偏好, 就会养成消极被动地保守脑内原存模式, 不重信息的思维习惯, 形成主观—惰性型思维风格。

二、思维风格和教学风格偏好问卷编制和施测

1. 问卷介绍

在上述建构的理论模型上, 运用文献综述法、个案法、观察法、测验法编制了《二维思维风格问卷》和《教学风格偏好问卷》。

(1) 《二维思维风格问卷》采用5级记分制, 正向题目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记1~5分, 反向题目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记5~1分。问卷共有50个项目, 包括主观-客观因子和能动-惰性因子两个维度, 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其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554。对样本数据的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

(2) 《教学风格偏好问卷》采用5级记分制, 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记1~5分。该问卷共有20个项目, 包括饱和信息偏好因子、含熵信息偏好因子、空壳信息偏好因子和黑洞信息偏好因子四个维度, 其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0以上。对样本数据的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

2. 具体施测步骤

步骤一:由研究者及当堂任课老师担任主试, 研究者对参与测试的任课老师事前进行训练。测试时间大约20分钟, 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 测试后当场收回;

步骤二:被试抽取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 收回问卷1100份, 剔除无效问卷后, 共获得有效问卷1057份;

步骤三:预测结果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对学生思维风格、教学风格偏好及两者关系进行分析, 验证本研究的假设。

三、思维风格和教学风格偏好的相关、回归分析

1. 思维风格与不同教学风格偏好的关系

将1057名学生的思维风格总分从低到高排序, 前33%作为低分组, 后33%作为高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比较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的教学风格偏好上的差异。结果显示F检验和T检验的伴随概率均为0.000, 小于0.001, 差异显著。说明不同思维风格的学生其教学风格偏好也不同。

采用皮尔逊积差相关对思维风格和教学风格偏好进行相关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 学生的思维风格和教学风格偏好的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

2. 教学风格偏好与不同思维风格的关系

将1057名学生的教学风格偏好各维度从低到高排序, 前33%作为低分组, 后33%作为高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比较各维度高分组和低分组学生思维风格上的差异。结果显示:在主观-客观思维风格上, 除空壳信息偏好的T检验的伴随概率为0.053, 差异不显著, 说明学生在这个维度上高低分组不存在显著差异, 其余F检验和T检验的伴随概率均为0.000, 小于0.001, 差异显著, 说明不同教学风格偏好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思维风格。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为了进一步探讨学生的教学风格偏好与思维风格的确切关系, 分别以思维风格的各个维度作为因变量, 以教学风格偏好各维度为预测变量, 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见表2) :教学风格偏好各维度是思维风格的有效预测变量。其中, 黑洞信息偏好对思维风格最具预测力, 空壳信息偏好对主观-客观维度思维风格预测力相对弱些。

3. 思维风格与教学风格偏好存在相关性

(1) 客观—能动型思维风格的学生具有饱和信息教学风格偏好、含熵信息教学风格偏好和黑洞信息教学风格偏好, 观察发现此类型学生有积极主动地优化原有思维模式和尽力搜索信息解决问题的思维风格

(2) 主观—能动型思维风格的学生具有空壳信息教学风格偏好、黑洞信息教学风格偏好和含熵信息教学风格偏好, 观察发现此类型学生有在解决问题中能主动优化原有思维模式但不重信息的思维风格。

(3) 客观—惰性型思维风格的学生具有空壳信息教学风格偏好、饱和信息教学风格偏好和含熵信息教学风格偏好, 观察发现此类型学生有对原有的思维模式过分依赖但能搜索信息解决问题的思维风格。

(4) 主观—惰性型思维风格的学生具有空壳信息教学风格偏好、饱和信息教学风格偏好和黑洞信息教学风格偏好, 观察发现此类型学生有在解决问题时对原有的思维模式过分依赖同时坐等信息到来的思维风格。

学生的思维风格和教学风格偏好存在相关性, 教学风格偏好各维度对思维风格能进行有效预测, 建构的理论模型见图1成立。从实证的角度进一步检验了田运关于思维信息论的第三定理, 研究结果将对学校各类学科的教育、教学组织及评估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田运.思维科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7 (3) .

[2]杨志良, 郭力平.认知风格的研究进展.心理科学, 2001 (3) .

[3]李如密.教学风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4]贺雯.教师教学风格和教学效能感的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2007 (2) .

上一篇:少儿声乐教学下一篇:语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