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散计划(精选9篇)
疏散计划 篇1
1 研究背景
我国是洪水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 洪涝灾害时有发生[1]。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洪水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严重, 防灾减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
在防洪抢险过程中, 首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有效的组织洪区的居民和物资快速地疏散到安全地区, 尽量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3]。疏散工作的成功与否, 关键在于事先能否制定出合理有效的疏散计划, 及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1]。
黄浦江上游所属太湖流域人口密集, 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大, 其面积仅为全国国土面积的0.4%, 但每年实现的工农业总产值则占到全国的14 %, 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同时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3], 如图1所示。
太浦河西起东太湖边的江苏省吴江市横扇镇, 东至上海市南大港, 连接西泖河入黄浦江, 跨江苏、浙江、上海3省 (市) , 全长57.6 km[5]。开通后, 太浦河成为太湖洪水的骨干排洪河道, 也是太湖向下游供水的骨干河道, 其主要功能是承泄太湖洪水和杭嘉湖涝水, 兼有防洪、排涝、供水、灌溉、航运、旅游、改善水环境等多种功能。位于太浦河与太湖连接处的太浦闸是太浦河上的重要控制建筑物, 对流域防洪和向下游地区供水起着重要作用[6]。
综上所述, 由于黄浦江上游上承太湖水域, 下接中国最大的国际大都市上海, 既受上游来水的影响又受下游潮汐的影响, 因此制定黄浦江上游流域的防洪疏散计划, 对于提高该地区的防洪能力, 从而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 防洪疏散计划的制定
防洪疏散计划的制定指的是根据不同洪水灾害情况, 充分利用现有交通路网、防洪设施制定行之有效的疏散路线, 优化应急疏散管理方案, 进一步提高区域对洪水灾害的应变能力, 从而减少洪水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7]。
黄浦江上游防洪疏散计划的主要制作步骤可分为:①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②洪水风险的分析与计算;③洪水风险图的绘制;④疏散方案的设计。
2.1 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编制黄浦江上游防洪疏散计划采用的主要资料包括基础地图资料、太浦河流域工情资料、太浦河流域运用资料。其中, 基础地图资料包括行政区划图、地形图 (比例尺为1∶50000) 和防洪工程分布图, 太浦河流域工情资料包括太浦闸设计资料、沿太浦河口门情况、太浦闸100年一遇泄洪流量和太浦河堤防易溃地段, 太浦河流域运用资料包括太浦河沿岸地区社会经济资料 (人口数、生产总值、耕地面积等) 、历史洪水资料 (次数、起止时间、运用水位、分洪形式、口门位置、宽度、最大进洪流量、最高蓄洪水位、蓄洪总量、淹没面积、特征点水深、淹没历时以及居民转移安置、财产损失等资料和数据) 和滞洪区调度运用方案。资料筛选后再经数字化处理, 以便实现与ArcGIS的良好衔接。
2.2 洪水风险的分析与计算
本项目重点研究区域是太浦河附近范围 (纵向:太浦河沿线60 km, 横向:太浦河两岸20 km左右) , 计算范围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大, 北边以沪宁铁路为边界, 东边和南边以沪杭铁路为边界, 西至东太湖沿岸, 如图2所示。网格单元尺寸大致为500 m×500 m。构造网格时, 考虑对铁路及环太湖大堤的模拟, 网格单元的边界主要沿着铁路及环湖大堤布设。
太浦河堤防有3个地段容易发生溃堤, 分别是:太浦河与京杭运河交界处 (平望段) 、汾湖段以及太浦河与泖河交接段, 如图2所示。本项目针对该3个易溃地段, 假设了北岸溃堤、南岸溃堤以及南北两岸同时溃堤3种溃堤情况, 并分别进行了计算[8,9]。
河道内采用一维水力学数学模型进行模拟。采用一维非恒定流微分方程, 即一维的圣维南 (de Saint Venant) 方程组。
连续方程:
动量方程:
式中:z为水位;Q为流量;u为断面平均流速;K为流量模数;q为单位河长旁侧入流;A为主槽过水断面面积;g为重力加速度;x为沿水流方向距离;t为时间;bs为调蓄宽度 (包括滩地范围的河宽) 。
溃堤后河道外洪水演进采用二维水力学数学模型进行模拟。
连续方程:
动量方程:
式中:u、v分别为x、y方向上的流速;ξ为自由水面至基准面的距离;d为基准面到河底距离;f为科氏力系数;Px、Py分别为x、y方向上的压力梯度;Fx、Fy分别为x、y方向上的雷诺应力;S为源汇项;ρ为水体密度。
由于洪水的到达时间、流场分布、淹没水深变化过程等信息是防汛部门组织民众疏散的重要依据[2,10,11], 所以由以上溃堤洪水风险分析所获得的洪水风险信息, 包括不同溃堤位置发生溃堤时、洪水在演进过程中不同时刻的各类上述信息。
2.3 洪水风险图的绘制
利用ArcGIS绘制洪水风险图的主要工作如下。
(1) 将行政区划图、地形图、防洪工程分布图等基础地图合成为工作底图。
(2) 在工作底图的基础上, 分别建立不同图层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管理, 以利于灵活的地理空间分析。这些图层主要包括:防洪工程分布图层、水系图层、交通干线分布图层等数字化数据以及相应的水文、人文信息。
(3) 新建一个溃堤洪水风险图层, 该图层的要素即进行洪水风险分析时所用的计算网格。将洪水风险分析计算所得的各个网格的洪水风险信息, 包括洪水演进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水深、流速等, 分别作为洪水风险图层的一个属性信息写入该图层属性表的一个字段中。溃堤洪水风险图中除了洪水风险信息外还标示了不同运用情况下的溃堤位置、宽度以及分洪水位、蓄洪水量等信息, 如图3、图4所示。
2.4 疏散方案的设计
新建一个防洪疏散系统图层, 该图层主要包括:指挥系统 (防汛指挥部、交警系统、消防系统) 、医疗救援系统 (医院、卫生站、红十字会) 、灾民安置点 (学校、公园) 及疏散路线。
疏散方案设计依据的前提条件, 是通过数值计算方法确定的淹没区的最大洪水深度、流速、洪水到达时间等信息。一般情况下, 淹没区域水深大于 0.7 m[1] 或洪水流速较快, 疏散人员难以生还。具体做法应主要根据洪水先淹到何处、后淹到何处, 选择最佳路线, 避免造成“人到洪水到”的被动局面;疏散目的地应远离洪水风险区, 远离河道、水库等, 根据具体情况, 疏散目的地应与上述危险区域保持适宜的缓冲距离, 如北江大堤避难区的设计缓冲距离为至少 1.5 km[12], 等等。
3 实例分析
本文以100年一遇洪水频率、太浦河与泖河交接段北岸溃堤这种情况为例, 如图5所示。
泖河东岸松江区有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等10几所学校, 松江县传染病医院等5个医疗救护机构, 还有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交通警察支队、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区分局水上派出所、松江区防汛指挥部等救灾指挥调度机构, 距太浦河最近距离约为8.1 km, 周边有A8公路、A30公路等交通路线, 可作为避难分区之一。泖河北岸青浦区有上海市青浦区第二中学、青浦高级中学等约9所学校,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上海市青浦区红十字会等约7个医疗救护机构, 还有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以及青浦区防汛指挥部等救灾指挥调度机构, 距淀山湖东侧最近距离约为7.4 km, 周边有A9公路、A30公路等交通路, 也是较为合适的避难分区。
由于该区域地势较平整, 某一时刻的水深大致随着离破堤点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因此, 总体上而言, 离岸越近的区域应该越早撤离;离岸较近的单位, 如天马山中学、沈巷中学、震旦中学等均有被淹的可能性, 考虑到疏散人员人数较多、逃生能力有限, 应该作为疏散的重点对象加以考虑。如天马山中学疏散到青浦区可经A9公路撤离 (撤离路线全长约14 km, 路上所需时间约21 min) , 也可经昆港公路和外青松公路 (撤离路线全长约15.3 km, 路上所需时间约36 min) ;天马山中学疏散到松江区可经思贤公路撤离 (撤离路线全长约10.1 km, 路上所需时间约20 min) , 也可经A8公路撤离 (撤离路线全长约13.4 km, 路上所需时间约18 min) 。
4 结语与建议
由于疏散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众多, 涉及自然地理、水文气象和区域经济状况以及防洪技术与公众防洪意识等, 致使对疏散有效性的度量困难重重, 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研究都还不完善。本项目在这一方面做了一些初步探索, 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 由于洪水的复杂性, 在分析过程中无法考虑影响洪水的所有因素。为了更准确地估算洪灾风险以提高疏散行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对于洪灾风险的指标体系还需作进一步的探讨。对洪灾风险分析方法的研究, 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新技术、新理论, 综合分析多种途径获得的资料, 才可能得到较准确的信息。
(2) 需要注意的是, 以上撤离路线是在洪水尚未溃堤的情况下设计的, 即其适用于洪灾发生前。由于溃堤后洪水将淹没部分公路, 可能造成疏散的不便, 如图4所示。因此, 疏散行动有效性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做出疏散决定的时机, 这涉及到建立一套完善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不属于本项目的研究范围。
(3) 由于本项目研究地域较广, 洪水计算网格单元尺寸较大 (500 m×500 m) , 计算结果在网格内的局部地区应用时, 精度无法满足。因此, 有必要对小尺度范围地域的疏散可行性做深入的研究。
(4) 疏散计划的前提是对灾害的预测, 因此, 在实际发生灾害时, 疏散计划应结合具体灾情具体分析、动态调整。
参考文献
[1]刘硕, 贾艾晨.洪灾中避难路线的选择[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08, 6 (4) :132-134.
[2]吴金塔.3S技术在防汛抗旱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4, 24:54-56.
[3]李超杰, 宫辉力, 李小娟.洪灾避难迁移模型研究与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 2007, 5 (2) :39-42.
[4]许刚.太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以无锡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2, 21 (1) :55-59.
[5]王炜.二维洪水数值模拟在太浦河洪水风险图编制中的应用[D].上海:同济大学, 2008.
[6]车越, 杨凯, 范群杰, 等.黄浦江上游水源地水环境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 2005, 20 (2) :163-171.
[7]卢兆明, 林鹏, 黄河潮.基于GIS的都市应急疏散系统[J].应急救援, 2005, 8 (2) :35-40.
[8]杨洪林, 陈思宇, 匡翠萍, 等.太浦河河道洪水演算[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8, (2) :1-4.
[9]陈思宇, 匡翠萍, 刘曙光, 等.太浦河一维、二维水流数值模拟比较研究[J].人民长江, 2008, 39 (15) :51-57.
[10]许有鹏, 李立国, 蔡国民.GIS支持下中小流域洪水风险图系统研究[J].地理科学, 2004, 24 (4) :452-457.
[11]周武光, 史培军.洪水风险管理研究进展与中国洪水风险管理模式初步探讨[J].自然灾害学报, 1999, 8 (4) :62-71
[12]陈浩, 仇劲卫, 王艳艳, 等.北江大堤保护范围洪水风险图的制作和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 2000, 31 (7) :38-43.
疏散计划 篇2
紧急疏散消防演习计划
一、目的:为确保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全体员工能竟然有序地安全疏散,并使紧急应变小组能正常开展工作,特组织本次紧急疏散消防演习。
二、时间:2011年7月26日下午14:00
三、参加人员:工厂全体员工
四、集合场地:操场
五、紧急应变小组成员:
参见公司《紧急应变小组架构图》
六、准备工具:
消防警铃(用口哨)、药箱1个、灭火器2个、废空桶1个、柴油1升、废纸、木材、抹布若干、数码相机1部。
七、摄影人员及摄影内容安排:卢华国
摄影内容主要包括:
1)吹响警哨;2)打报警电话场景;3)通知疏散场景;
4)疏散撤离场景;5)救护场景;6)集合场景;
7)培训场景等。
八、演习计划:1、2、3、4、5、6、总指挥凌副总准时宣布紧急疏散消防演习开始,假设仓库起火了,吹响警哨,演习正由通讯组组员****跑向办公室通知员工发生火警,同时通讯组组长****负责拨打电话警戒组****安排组员迅速到办公室、大门口担任警戒,防止员工返回工作场所,并确救护组组员在组长*****带领下救治伤员,并将伤员带往安全集合地点。全体员工有序撤离到安全地点,按部门排队,由通讯组*****负责点名,并将人数报告人员清点汇报完毕后,开始由战斗组组长******讲解消防栓和灭火器的操作使用方法;式开始。报火警(119)和急救(120)<实际未拔通>。全体员工开始有序按消防通道撤离现场。保大门口畅通。总指挥凌副总。讲解过程中由战斗组组员演练消防栓、灭火器的实际使用,将火源扑灭;讲解结束后重复点燃火源,再由部分员工代表实际操作,将火源扑灭。
疏散计划 篇3
目前, 作为弥补复杂建筑疏散设计不足的增强性消防设施配置, 智能疏散指示系统的应用逐渐广泛。这种系统将以往传统疏散指示系统与火灾发生位置无关的固定方向引导理念, 提升为远离火灾的安全方向引导、合理快速疏散理念, 使火灾现场人员疏散更加科学合理。这种疏散指示系统都是集中控制型疏散指示系统, 它可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实现协同联动, 对提高我国复杂建筑消防安全疏散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迄今为止, 国内已有数十家企业开发出智能疏散指示系统, 这些系统虽然都满足了国家标准GB 17945-2010《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的基本要求, 但在工程应用中的性能表现不一。有的缺乏疏散路线优化算法的支持, 仅在系统硬件上实现了改变指示方向的功能, 疏散路线缺乏全路径安全性;有的没有和建筑空间布局紧密关联, 不能实现科学合理的疏散路线动态全局优化。因此, 目前在复杂建筑工程应用中的部分集中控制型疏散指示系统, 虽然自称为智能疏散指示系统, 但在火灾发生时并非一定能发挥安全、合理、高效的引导作用, 甚至可能将疏散路线错误地指向火灾危险区域, 进而形成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
如何依据安全疏散的基本原则及疏散路线指示的要求, 结合典型火灾场景和建筑空间结构, 建立智能疏散指示系统的疏散路线生成算法, 是开发智能疏散指示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
1 智能疏散指示系统的疏散路线设计原则及依据
(1) 疏散路线安全原则。当火灾发生时, 火灾区域内人员要迅速判断火势的来源, 朝与火势趋向相反的方向逃生, 避免盲目做出错误的疏散方向选择。该疏散原则要求智能疏散指示系统在火灾发生时疏散路线指示方向正确, 从而保证疏散行动的安全、快速、顺利。
(2) 有序疏散原则。确认火灾后, 火灾警报装置和消防应急广播启动, 人员经预动作时间开始疏散, 这时同一疏散路线上人员的疏散行动应保证方向一致, 否则可能产生逆流而导致拥堵。该原则要求智能疏散指示系统应急指示应及时联动, 且任何一条疏散路线上各类疏散指示标志灯具应协同指示, 不应存在矛盾指向。
(3) 整体快速原则 (就近与均衡兼顾) 。复杂建筑的防火分区一般情况下有多个安全出口, 应急疏散时应综合考虑疏散距离、出口宽度、路线通行难易程度以及人员属性与分布等影响因素, 合理引导人员向各个安全出口均衡疏散, 避免一味就近疏散导致选择同一出口的人员过多而引发等待排队时间延长。该原则要求智能疏散指示系统应合理设置和指示, 以引导人流缩短整体疏散时间, 提高整体疏散效率。
智能疏散指示系统的疏散路线设计还应该考虑建筑空间布局信息和典型场景信息。建筑空间布局信息包括:安全出口的位置、数量;疏散走道类型 (袋形走道、双向走道、环形走道、交叉路口等) ;疏散宽度;部分建筑占地面积较大, 在疏散设计中, 部分疏散楼梯首层出口为直通室外;疏散宽度可能存在不足或者分布不均衡, 出现防火分区相互借用安全出口的情况;防烟分区设计, 如挡烟垂壁和建筑横梁的设计等。
典型场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火灾位置, 包括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开敞式营业区、亚安全区、防火分区分隔处等;二是烟气蔓延速度, 烟气蔓延速度较烟气温度上升速度快, 水平方向扩散对人员安全疏散的威胁最大, 烟气的水平扩散速度约为0.3~0.8m/s;三是人员受限疏散速度, 当人群密度ρ=1.0人/m2左右时, 水平疏散速度为v=1.3m/s;当ρ=2.0人/m2左右时, 水平疏散速度为v=0.7m/s;当ρ=5.38人/m2左右时, 人流迁移流动完全处于停滞状态, 水平疏散速度为v=0.0m/s。
2 智能疏散指示系统的疏散路线指示要求
根据疏散路线设计的基本原则, 结合目前智能疏散指示系统的工程应用现状, 研究不同场景的实际情况, 笔者提出了智能疏散指示系统的疏散路线指示要求。
2.1 常态指示 (未发生火灾时) 要求
同一防火分区内, 疏散路线一般应按照就近疏散的原则确定, 当各安全出口的位置、宽度 (或人员密度) 分布明显不均衡时, 可按照以下方式计算得出。
计算从灯具所在位置到可能利用的安全出口或者疏散楼梯的当量距离, 选择当量距离小的方向指示。如图1所示, 灯具距离安全出口E1、E2的当量距离按式 (1) 、式 (2) 计算。
式中:Li为某段疏散通道的实际长度;W1、W6为安全出口E1、E2的净宽度;W2~W4、W5分别为疏散通道的最小净宽度;ζ1~ζ4分别为疏散通道的通行难易程度系数, 通行难易程度系数依据平直通道、上楼梯、下楼梯、上坡、下坡等情况取不同值。
若δ1≤δ2, 则灯具的指示方向为安全出口E1方向;若δ1>δ2, 则灯具的指示方向为安全出口E2方向。
计算某灯具所在位置到安全出口时, 若经过通道的路况, 即通行难易程度系数发生变化, 则应分别取相邻通道的实际长度和通行难易程度系数进行计算。
2.2 应急指示 (发生火灾时) 要求
火灾发生时, 根据不同场景和建筑结构, 疏散路线的确定应按照安全快速的原则设计, 以下要求针对不同具体情况, 给出一般要求, 若出现其他特殊情况, 应综合考虑, 保证整体的安全性和疏散效率。
(1) 首警防火分区内, 当首警探测区域位于或邻近疏散走道、安全出口时, 相关疏散路线的疏散方向指示应远离火灾, 避免疏散行动受烟气蔓延过程影响。
(2) 当首警探测区域位于首层未直通室外疏散楼梯间出口, 且该疏散楼梯间无其他安全出口时, 各楼层相关疏散路线不应通往该疏散楼梯间。
(3) 着火防火分区内, 后续火灾报警不应改变已完成的疏散路线应急指示, 避免出现人员按应急疏散路线撤离时, 突然改变疏散路线方向, 造成人员恐慌或逆流。
(4) 当相邻防火分区存在安全出口相互借用的情况时, 所有相邻防火分区的相关疏散路线不应指示通往首警防火分区。
(5)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报警不应改变着火防火分区内疏散路线, 因为手动报警按钮的位置不一定是火灾实际发生的位置, 而且往往位于疏散通道内。
3 疏散路线生成算法
建筑物火灾中最优疏散路线的计算, 实质上就是计算安全的最短疏散时间, 即每个疏散人员尽量选择最短的疏散路线, 但要考虑整体疏散效率, 实现全局优化。最短路径问题是图论中的经典问题, 计算算法有几十种, 它们在空间复杂度、时间复杂度、易实现性及应用范围等方面各具特色。为实现智能疏散指示系统的疏散路线生成, 笔者采用了改进的Floyd (弗洛伊德) 算法进行计算。
Floyd算法是一种用于寻找给定的加权图中顶点间最短路径的算法, 通过一个图的权值矩阵计算出其每两点间的最短路径矩阵。Floyd算法与其他图的最短路径生成算法 (Dijkstra、SPFA、Bellman-ford等) 相比, 其优点是:可计算出任意两个节点间的最短距离和路径, 代码编写较简单, 对于稠密图计算效率较高, 实用性较强。
笔者将安全出口、消防应急标志灯具抽象为Floyd算法中图的节点;疏散通道抽象为图的路径;通过疏散距离、疏散宽度、通行难易程度计算灯具到安全出口的当量距离, 从而确定疏散路线上灯具的指示方向, 采用邻接矩阵作为存储的数据结构。
图2和图3分别为智能疏散指示系统在常态和应急时生成的疏散路线。
4 疏散路线合理性验证
为验证软件生成的疏散路线的合理性, 笔者通过Building EXODUS软件进行模拟验证。
通过Building EXODUS软件计算, 此软件生成的疏散路线能够比现有疏散路线缩短疏散时间10%~20%。以某购物中心的一个防火分区为例, 此防火分区共有5个安全出口, 分布在防火分区的四角。Building EXO-DUS软件未优化前平均分配各个安全出口的吸引度, 正常计算疏散时间为173s, 评测软件生成的疏散路线指示如图4所示, Building EXODUS软件按此调整后, 各个安全出口的吸引度如图5所示, 计算的疏散时间为148s, 疏散时间缩短14.45%。采用均衡疏散的设计原则能够缩短整体的疏散时间, 从而提高疏散效率。
另外, 通过若干性能化设计工程实例、20余处特定火灾场景计算, 未发现计算的疏散路线指向火灾危险区域的情况, 即未出现软件计算错误的情况。
5 结束语
笔者开发了智能疏散指示系统的疏散路线生成算法, 将安全疏散的基本原则、智能疏散指示系统的指示要求、建筑空间结构及典型火灾场景有机结合, 通过工程模拟验证, 疏散路线计算准确, 使用效果良好, 进一步发挥了智能疏散指示系统安全、合理、高效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GB 17945-2010, 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S].
[2]刘博, 刘玉宝, 吴小川.浅谈智能疏散指示系统软件的设计原则[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2, 31 (3) :303-305.
[3]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家庭逃生疏散计划一汇总(模版) 篇4
1.家用灭火器。2.小型水龙、水枪。3.家用石棉毯。4.可燃气体报警器。5.滑绳逃生自救装置。6.家用应急防烟面具。
此外,民用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家用电热器具温控断路自动保护装置、阻燃型家庭装饰材料、防火隔热服等也都是家庭消防装备领域中有待填补的空白。
如遇火灾时的逃生步骤
第一诀:熟悉环境,暗记出口。当你处在陌生的环境时,为了自身安全,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
请记住:在安全无事时,一定要居安思危,给自己预留一条通路。
第二诀:通道出口,畅通无阻。楼梯、通道、安全出口等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之路,应保证畅通无阻,切不可堆放杂物或设闸上锁,以便紧急时能安全迅速地通过。请记住:自断后路,必死无疑。
第三诀:扑灭小火,惠及他人。当发生火灾时,如果发现火势并不大,且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当周围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应奋力将小火控制、扑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
请记住:争分夺秒,扑灭“初期火灾”。第四诀: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千万不要盲目地跟从人流和相互拥挤、乱冲乱窜。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
请记住:人只有沉着镇静,才能想出好办法。
第五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身处险境,应尽快撤离,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而把逃生时间浪费在寻找、搬离贵重物品上。已经逃离险境的人员,切莫重返险地,自投罗网。请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第六诀:简易防护,蒙鼻匍匐。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要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入,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的办法。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撤离是避免烟气吸入、滤去毒气的最佳方法。穿过烟火封锁区,应配戴防毒面具、头盔、阻燃隔热服等护具,如果没有这些护具,那么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再冲出去。
请记住:多件防护工具在手,总比赤手空拳好。
第七诀:善用通道,莫入电梯。按规范标准设计建造的建筑物,都会有两条以上逃生楼梯、通道或安全出日。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除可以利用楼梯外,还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阳台、窗台、天面屋顶等攀到周围的安全地点沿着落水管、避雷线等建筑结构中凸出物滑下楼也可脱险。在高层建筑中,电梯的供电系统在火灾时随时会断电或因热的作用电梯变形而使人被困在电梯内同时由于电梯井犹如贯通的烟囱般直通各楼层,何毒的烟雾直接威胁被困人员的生命。
请记住:逃生的时候,乘电梯极危险。
家庭逃生疏散计划二:制作家庭逃生计划(4906字)、应先熟悉所住楼层的各逃生路线,并随时做好迅速撤离的准备。
2、平日应与家人预先模拟火灾预案,设想逃生途径及到约定会合地点。
3、应熟悉所住楼层内的消防设备及其使用方法。1。发生火灾时你应注意的事项?
1、切忌慌乱,判断火势来源,采取与火源相反方向逃生。
2、切勿使用升降设备(电梯)逃生。
3、切勿返入屋内取回贵重物品。
4、夜间发生火灾时,应先叫醒熟睡的人,不要只顾自己逃生,并且尽量大声喊叫,以提醒其他人逃生。
2.灾害发生后应如何报案?
1、应保持镇定,拨打119电话。
2、述明详细灾害地点或附近目标。
3、简述灾情状况。
4、留下电话及地址以便进一步联系。3.火灾时无法逃离房间怎么办?
首先,应阻断明火和烟的侵入。关闭来火方向的门窗,并打开背火方向的门窗,但是不能打碎门窗的玻璃,因为如有烟气从外面进来,还要关窗防止窒息。其次,弄湿室内一切东西。如在宾馆中,要打开浴室的排风扇,把床单、毛巾浸湿塞住门缝。用水将门窗、地面打湿,以降低温度。设法把门顶住,因为门外的热气流压力较大,可能把门顶开。如火在窗外燃烧就要扯下窗帘,移开一切易燃品,再向窗户上泼水。总之,要运用一切灭火器材与火搏斗,直到消防员赶到。
再次,利用阳台或扒住窗台翻出窗外,避开烟火的熏烤。混凝土的阳台耐火性很高,靠在阳台一角就可以避开楼内冲出的烟、火和热气流。阳台在室外,空气流通,烟很容易被吹散,也更便于呼救。
4.逃生中如何避免火、烟之危害?
1、以湿毛巾掩口鼻呼吸,降低姿势,以减少吸入浓烟。
2、于无浓烟的地方,将透明塑料袋充满空气套住头,以避免吸入有毒烟雾或气体。
3、若逃生途中经过火焰区,应先弄湿衣物或以湿棉被、毛毯裹住身体,迅速通过以免身体著火。
4、烟雾弥漫中,一般离地面三十公分仍有残存空气可以利用,可采低姿势逃生,爬行时将手心、手肘、膝盖紧靠地面,并延墙壁边幽缘逃生,以免错失方向。
5、火场逃生过程中,要一路关闭所有你背后的门,它能减低火和浓烟的蔓延速度。
5.火灾发生后如何防止烟流从门缝进来? 利用胶布或沾湿毛巾、床单、衣服等塞住门缝。6.当衣物著火时如何处置?
最好脱下或就地卧倒,用手覆盖住脸部并翻滚压熄火焰,或跳入就近的水池,将火熄灭。以前出书留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作文肯定没有!1)一旦身受火灾危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身处平房的,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反之,则必须另行选择出口脱身(如从窗口跳出),或者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水淋湿衣服、用温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身等)以后再离开火场。
3)身处楼房的,发现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4)身处楼房的,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可以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有条件的,可以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温,以延缓火势蔓延。
家庭火灾逃生、疏散演练内容 火灾, 家庭, 演练
一、参与人员:家庭全体成员。
二、假想火灾:七层楼房,住五楼,三楼着火了。凌晨3点着的火。
三、模拟现场:
1、浓烟从门缝里不停地进来了,怎么办?如何隔阻门外的浓烟?
2、不小心打开了门,或者浓烟入侵窗户,整个房间都是浓烟了,怎么办?如何躲避浓烟?用什么工具?
3、再不跑就会被浓烟毒倒了,怎么办?从窗口逃生?强冲楼道?找个房间躲起来?怎么办?
4、没有逃生绳怎么办?用窗帘、床单?爬落水管?万一摔下去怎么办?爷爷、奶奶、小弟、小组妹怎么办?
5、逃生工具平时没有准备,现在也来不及做了,怎么办?跳窗吗?浓烟实在忍受不住了,怎么办啊?
6、真要命,怎么停电了?手电筒在哪里啊?躲在房间里呼喊外面听得见吗?本来手电筒可以在窗口向外求救的啊,真要命!
7、对了,爸爸上次听消防课的时候买来个防烟面罩,但只有一个。给谁戴好呢?早知道全家每人配一个就好了!呜呜!
8、糟糕,这窗帘、床单怎么打结啊?平时学校里的老师也没教过啊?哭!早知道爸爸为什么不去买根逃生绳放在家里备用呢?看来火灾真的没有早知道!
9、听老师说,灭火器里的干粉喷到湿棉被上可以捂住身子穿过火海的(阻燃的),但我家没有灭火器啊!怎么办?爸爸救救我!
10、楼下着火我到底应该往天台跑还是往楼下跑啊?我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呢? 哈哈!这些模拟知识你要是懂了,相信真着火了会比别人冷静一点,反应敏捷一点,多一份逃离火场的机率。
在国外如美国,家庭逃生演练每年会举行一到二次。而我们国人呢?感谢你能想到家庭火灾逃生、疏散演练。真不容易。
家庭灭火疏散预案
假设室内厨房因燃气灶漏气而未察觉,开灯或打火做饭时爆炸起火。这种情况,因为燃气已经泄露一段时间,使得燃气可能已经笼罩在了许多可燃物品表面,所以,爆炸同时会使诸如家具、门窗等可燃物燃烧,同时泄漏点处稳定燃烧,去开灯或做饭的人也会被烧伤。
无论火势大小,都要首先拨打119报警。求助专业消防队。起初,火势不大,要充分利用打湿的棉被、衣服等物品,唔盖着火表面,使其窒息灭火。燃气灶的泄露火,要顶着湿被进入厨房关阀灭火。
抢救被烧伤的人员,不宜用手大力去抓、拽等,以免脱皮。要尽量引导仍有行动能力的人,自行离开危险区域。
疏散时,要尽量打湿毛巾捂住口鼻,锚低身躯或匍匐逃离现场。违法逃脱时,撤至阳台呼喊或摇曳醒目的床单、毛巾、围巾等求救。4. 火灾发生后逃生注意事项 逃生需要让孩子们明白以下内容: * 寻找合适的安全出口
睡觉的时候一定记得把房门关上,一旦夜间听到火警,先不要急着打开房门,要先用手触摸一下房门,如果发现房门发热,千万不要打开房门,而应尽快从另外的出口(比如窗户)退出。那些没有能力从窗户安全退出的孩子,可以尝试将毛毯或者被子或者其他比较明显的物品放到窗户上,给消防人员一个信号,方便他们营救。在做好这些事情之后,一定记得不要在房间里乱跑,而要呆在窗户旁等候营救人员到来,这样会比较安全。
* 衣服着火后怎么办?
衣服着火后要遵循“停”、“卧”、“滚”的原则,即:一旦衣服着火要赶紧停止奔跑,在没有火的地方就地倒下,然后双手捂住脸部滚动身子将衣服上的火苗扑灭,这样可以防止脸部被衣服上的火苗烧伤。如果袖子着火,在地上打滚的时候一定要将胳臂伸得尽可能离头部远一些,以免火苗燎伤脸部。
* 着火后怎样躲避烟雾 着火后产生的烟雾有毒,非常危险,因此,一旦家里着火,不要到处乱跑,因为烟雾会往上走,并且很快充满整个房间,因此一旦发现着火,烟雾扩散,就要尽快趴在地面上爬行到没有烟雾的安全出口,逃离火灾现场,或者躲到比较安全的位置。
* 确定一个安全的会合地点
父母可以召开一个家庭会议,和孩子们一道商量一个安全的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合的地点,比如大街上的某棵树,邻居家前门廊,或者在家附近的其他安全地带。一旦家里发生火灾,尽快逃到约定的安全地点,千万不要再跑回家拿取任何物品。
* 拨打火警电话
给孩子们展示火警电话119,并向他们讲解,一旦逃离火灾现场,一般情况下,父母会及时拨打119,寻求消防人员的帮助。但是,当只有孩子一个人在家时,他就需要承担拨打火警电话的责任了。特别提醒孩子不要回家拨打电话,而要尽快跑到邻居家,借用邻居的电话或者请求邻居帮助拨打119火警电话,并且告诉宝贝在拨通电话之后一定记得在对方没有要求挂机之前一定不要先挂电话,直到对方问完所有的问题,并且道了再见才可以挂断电话。
通常拨通电话之后,对方会询问以下问题: 名字?地点?电话号码?
让孩子们牢记这三个问题,练习拨打119,尝试回答以下的问题: 问:你想接通火警、警察还是医生? 答:火警。问:你的名字?
答:(正确说出自己的名字)问:你的地点?
大:(正确说出自己家的地点)问:你的电话?
答:(正确说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
需要注意的是,当有培训人员在场时,因为父母平时都会教育孩子不要将上述的家庭信息告诉陌生人,因此,他们可能不习惯大声地回答这些问题,没关系,让他们轻声地对自己说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可以了。
高层建筑火灾的逃生方法
在火灾中,被困人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镇静,不要惊慌,不盲目地行动,从而选 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必须注意的是,火灾现场的温度是十分惊人的,而且烟雾会挡住你的 视线。当我们在电影和电视里看到火的场面时,一切都非常清晰,那是在火场上的浓烟以 外拍摄的。当处于火灾现场时,能见度非常低,甚至在你长期居住的房间里也搞不清楚窗 户和门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保持镇静,不能惊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条 件,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逃生方法:
有些救生器材的具体使用方法后面还要作详细的介绍,这里就只顺便提一下。1.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设施
逃生利用建筑物内已有的设施进行逃生,是争取逃生时间,提高逃生率的重要办法。
(1)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逃生,但着火时普通电梯千万不能乘坐;(2)利用室内的防烟楼梯、普通楼梯、封闭楼梯进行逃生;(3)利用建筑物的阳台、通廊、避难层、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进行逃生 ;
(4)利用观光楼梯避难逃生;(5)利用墙边落水管进行逃生;
(6)利用房间床单等物连接起来进行逃生。2.不同部位、不同条件下人员的逃生方法
(1)当某一楼层某一部位起火,且火势已经开始发展时,应注意听广播通知,广播会告诉 着火的搂层,以及安全疏散的路线、方法等。不要一听有火警就惊慌失措盲目行动。
(2)当房间内起火,且门已被火封锁,室内人员不能顺利疏散时,可另寻其它通道。如通 过阳台或走廊转移到相邻未起火的房间,再利用这个房间通道疏散。
(3)如果是晚上听到报警,首先应该用手背去接触房门,试一试房门是否已变热,如果是 热的,门 不能打开,否则烟和火就会冲进卧室;如果房门不热,火势可能还不大,通过正常的途径逃离房间是可能的。离开房间以后,一定要随手关好身后的门,以防火势蔓延。如在搂梯间或过道上遇到浓烟时要马上停下来,千万不要试图从烟火里冲出,也不要躲藏 到顶楼或壁橱等地方,应选择别人易发现的地方,向消防队员求救。
(4)当某一防火区着火,如楼房中的某一单元着火,楼层的大火已将楼梯问封住,致使着 火层以上楼层的人员无法从楼梯间向下疏散时,被困人员可先疏散到屋顶,再从相邻未着 火的楼梯间往地面疏散。(5)当着火层的走廊、搂梯被烟火封锁时,被困人员要尽量靠近当街窗口或阳台等容易被 入看到的地方,向救援人员发出求救信号,如呼唤,向楼下抛掷一些小物品,用手电筒往 下照等,以便让救援人员及时发现,采取救援措施。
(6)在充满烟雾的房间和走廊内时,由于烟和热气上升的道理,在离地板近的地方,烟雾 相对少一点,呼吸可少吸些烟。逃离时最好弯腰使头部尽量接近地板,必要时应匍匐前进。
(7)如果处于楼层较低(三层以下)的被困位置,当人势危及生命又无其它方法可自救时,可将室内席梦思,被子等软物抛到楼底,人从窗口跳至软物上逃生。
3.自救、互救逃生
(1)利用各楼层的消防器材,如干粉、泡沫灭火器或水枪扑灭初期火灾是积极的逃生方法。
(2)互相帮助,共同逃生,对老、弱、病、残、孕妇、儿童及不熟悉环境的人要引导疏散,帮助逃生。
(3)自救逃生。发生火灾时,要积极行动,不能坐以待毙。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利于逃 生的东西,如把床单、窗帘、地毯等接成绳,进行滑绳自救,或将洗手间的水淋湿墙壁 和门阻止火势蔓延等。
4.火灾逃生时的注意事项
(1)不能因为惊慌而忘记报警。进入高层建筑后应注意通道,警铃、灭火器位置,一旦火 灾发生,要立即按警铃或打电话。延缓报警是很危险的。
(2)不能一见低层起火就往下跑,低楼层发生火灾后,如果上层的人都往下跑,反而会给 救援增加困难。正确的做法是应更上一层楼。(3)不能因清理行李和贵重物品而延误时间,起火后,如果发现通道被阻,则应关好房门,打开窗户,设法逃生。
(4)不能盲目从窗口往下跳,当被大火困在房内无法脱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阻挡 烟气侵袭,耐心等待救援,并想方设法报警呼救。
(5)不能乘普通电梯逃生。高楼起火后容易断电,这时候乘普通电梯就有“卡壳”的可能,使疏散失败。
(6)不能在浓烟弥漫时直立行走。大火伴着浓烟腾起后,应在地上爬行,避免呛烟和中毒。
家庭逃生疏散计划三:家庭火灾逃生计划(1748字)
湾,但火灾隐患却无时无刻不在威胁人们的安全。据统计,每人每天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家中度过,所以家庭消防安全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如果家里发生了火灾,你和家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逃生吗?逃到哪里?需要什么工具协助逃生?如何帮助需要帮助的家庭成员?逃离到户外以后,第一时间要做什么事情?如果这些问题我们在事先都做好详细的计划,相信大家在遇到火灾的时候就能安全地逃离现场了。
行动:
制定家庭火灾逃生路线
“家里每个房间是否都计划了不同的火灾逃生路线?每条逃生路线是否始终畅通无阻?”就此类问题记者采访了省消防总队的防火专家,消防专家总结出了简单实用的“家庭消防安全计划”,以指导大家掌握逃生知识。这份“火灾逃生计划制订指南”分七步。
第一步:画一幅您家的平面图
在印有网格的稿纸或者图纸背面画出您家的平面图,如果您的房子超过一层,记得每层都画一个平面图。
第二步:在图上标出所有可能的逃生出口
记得把所有房门、窗户、楼梯都标注在图上,这样能够让您和家人对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路线一目了然。同时,请别忘记标注住房周围的疏散楼梯,因为城市居民大多住在多层和高层住宅里面。
第三步:尽量为每个房间画出两条逃生路线
家里每个房间要设计两条不同的逃生路线:第一条可以经房门出去,通向阳台、楼梯等安全疏散通道;第二条可以从窗户出去,所以一定要确保家里的窗户能够自如开启。房门当然是每个房间的主要逃生出口。但是,如果房门被大火和浓烟封堵,您就需要另外一个逃生出口,例如窗户。所以,您一定要确保家里的窗户能够自如开启,并且家里的每个人都清楚知道逃生的路线。如果窗户安装了防盗锁,那么一定记得在家里准备锤子等应急工具。
第四步:重点关注火灾发生时家里其他需要帮助的成员
制订家庭火灾逃生计划一定要提前考虑到紧急情况下家里需要帮助的小朋友、老年人或者残疾人、智障人员,甚至您心爱的宠物。事先的
规划能够帮助您在紧急情况下争取到关键的几分钟,甚至几秒钟。此外,火灾逃生时,请顺便用力敲一下您邻居的房门,并关上自家的大门,以帮助邻居逃生和避免自家大火短时间殃及近邻。第五步:在户外确定一个会合点
在您的住家外面确定一个家里所有人都知道的逃生会合点,一棵树、一个路灯、一个报亭都是不错的选择。一旦火灾发生,家庭成员都直接到会合地点集中,这样能够很快确定所有家庭成员是否全部成功逃生。
第六步:在户外给消防队打电话报警
千万不要浪费宝贵的逃生时间在家里给消防队打电话报警。一旦您已安全逃生,就用手机或者公共电话给消防队报警。
第七步:一定记得演练您的火灾逃生计划
家里的每个成员都要熟悉火灾逃生计划,最好全体家庭成员试着从每个房间徒步走向逃生出口,这样可以确定所有的逃生出口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家里最好每年做一到两次这样的演练,一旦火灾真的发生,家庭成员就能够在烟、火封堵逃生路线前准确、快速疏散逃生。
必备:
家中要有四样灭火工具
消防专家提醒,家中应常备以下四样东西:一是小型家用灭火器;二是家用缓降器,有助于市民在遭遇火灾时从较高的楼层逃生;三是手电筒,可以帮助市民在遭遇火灾断电的情况下,找到逃生的方向;四是防烟、防毒面具。购买灭火器材应该到有资质的消防器材门店,并且注意识别产品标志和质量检验标志是否合格。家庭可配置二氧化碳灭火器或高效干粉灭火器,这两种灭火器具有灭火迅速、安全可靠等特点,价格也符合一般家庭的承受能力。有些孩子因为好奇,喜欢用灭火器来做游戏,这种行为是有可能发生危险的。首先,灭火器喷出的泡沫是有可能使人冻伤的;其次,灭火器是重要的消防工具,如果在玩耍中被用掉了,万一发生了火灾,那么将造成严重的后果。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正确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那么每年的火灾发生率将会减少三成!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首先拔掉保险销,然后左手握着喷管,右手提着压把,在距火焰两米的距离,将喷管对准火焰根部,右手用力压下压把进行喷射。
家用缓降器分为钢丝绳、滑轮、安全带几个部分,当人被大火困在高楼中时,可以利用它轻轻松松地逃生,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暖气片或者管道等牢固处,然后把钢丝绳抛向楼下,将安全带系在腋下,跳出窗外,钢丝绳就在滑轮的作用下,以每秒一米的速度下降,只要人双手轻扶墙面就可以顺利逃生。
家庭逃生疏散计划四:家庭火灾逃生计划(1926字)
限度避免火灾事故,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特制定家庭火灾逃生计划。
一、家庭火灾应急物资准备
4KgABC干粉灭火器、家用缓降器、灭火毯、锤子、手电筒、自救药品、干净的毛巾等
二、紧急疏散路线图与户外会和点
1、紧急疏散路线图
楼梯间 火灾家庭逃生计划示意图
2、户外会和点 金沙港湾B区正大门空场地
三、应急处理措施
1、初期火灾扑救
a、火险轻微时,发现人立即使用灭火器材(灭火器、打湿的棉被、锅盖)等对初期火灾紧急灭火(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待火险全部解除为止。b、过火面积较大时,在保证自身安全前提下,可紧急砸开楼道内的消防箱(最好2人操作)进行灭火。具体操作方法是:一人取出水带和水枪,向室内外火场方向铺设水带(注意避免扭折),然后将水带一端与消防栓连接,将连接扣准确插入滑槽,并按顺时针方向拧紧。另一人使用同样方法将水带另一端与水枪连接。连接完毕后,紧握水枪,对准水源(严禁对人,避免高压伤人)。前者缓慢打开消火栓阀门至最大,对准火源根部喷射进行灭火,直到将火完全扑灭。
2、火场逃生
如果火灾呈蔓延趋势而无法有效扑灭、出现重大险情时,紧急呼喊家里其它成员(帮扶老人)提前做好逃生准备。
a、所有室内人员必须沿事先指定的安全疏散路线从危险区撤到安全区直至逃生会和点;
b、于无浓烟的地方,将透明塑料袋充满空气套住头,以避免吸入有毒烟雾或气体。
c、若逃生途中经过火焰区,先弄湿衣物或以湿棉被、毛毯裹住身体,迅速通过以免身体著火。烟雾弥漫时,可采取匍匐姿势逃生,以湿毛巾掩口鼻呼吸,以减少吸入浓烟。低姿爬行时将手心、手肘、膝盖紧靠地面,并延墙壁边缘逃生,以免错失方向。d、火场逃生过程中,要一路关闭所有你背后的门,它能减低火和浓烟的蔓延速度。
e、逃出自家大门时,紧急敲开邻居大门,告知并帮助邻居逃生,按照楼道内指示的逃生路线迅速转移至安全区域,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3、火灾报警
家里所有成员在最短时间内逃生至较安全区域时,立即拨打火险报警电话119。火险报警电话注意事项:
a、告知发生火灾的地点—沙坪坝金沙港湾B区13号楼10-1,附近有石门大桥和肿瘤医院2座标志性建筑;
b、说清发生燃烧的物质名称和燃烧情况,以便合理调动力量; c、说清有无人员被困和被困人员的数量; d、留下联系电话及地址以便进一步联系; e、最好有人在小区大门指引消防人员进入路线。
4、火灾逃生中其他应注意事项 a、火灾时无法逃离房间怎么办?
首先,应阻断明火和烟的侵入。关闭来火方向的门窗,并打开背火方向的门窗,但是不能打碎门窗的玻璃,因为如有烟气从外面进来,还要关窗防止窒息。
其次,弄湿室内一切东西。把床单、毛巾浸湿塞住门缝。用水将门窗、地面打湿,以降低温度。设法把门顶住,因为门外的热气流压力较大,可能把门顶开。如火在窗外燃烧就要扯下窗帘,移开一切易燃品,再向窗户上泼水。总之,要运用一切灭火器材与火搏斗,直到消防员赶到。再次,利用阳台或扒住窗台翻出窗外,避开烟火的熏烤。混凝土的阳台耐火性很高,靠在阳台一角就可以避开楼内冲出的烟、火和热气流。阳台在室外,空气流通,烟很容易被吹散,也更便于呼救。
在白天,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或外抛轻型晃眼的东西;在晚上即可以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者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在被烟气窒息失去自救能力时,应尽量滚到墙边或门边,便于消防人员寻找、营救。
b、躲避在室内或阳台时,可通过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安全地离开危险的楼层。如果无法拿到这些救生设施,而安全通道又已被堵,救援人员不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必须迅速利用身边的绳索或床单、窗帘、衣服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或阳台沿绳缓滑到下面楼层或地面,进行安全逃生。
c、当衣物著火时如何处置?
脱下衣服或就地卧倒,用手覆盖住脸部并翻滚压熄火焰,或跳入就近的水池,将火熄灭。
d、火灾发生时切忌慌乱,判断火势来源,采取与火源相反方向逃生;切勿使用升降设备(电梯)逃生;切勿返入屋内取回贵重物品;夜间发生火灾时,应先 叫醒熟睡的人,不要只顾自己逃生,并且尽量大声喊叫,以提醒其他人逃生。
四、紧急救治
家庭成员成功逃生后如有人员受伤,立即拨打医疗急救中心电话120,如情况紧急,需进行现场急救,现场急救的关键是气道开放、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包扎止血、抗休克、骨折固定及安全将伤者运送到医院。
五、各类应急救援电话(1)火警 119(2)急救中心 120(3)肿瘤医院急救电话 023-65305442
六、逃生计划演练
每年全体家庭成员进行2次演练,演练完毕后及时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火灾逃生计划的可操作性和时效性。
人员疏散模型综述 篇5
一、人员安全疏散的评价标准
安全疏散是指当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 在危险来临之前, 建筑物内的所有人员都安全地转移到安全区域的行为。而危险来临指的是火灾产生的烟气、毒气、高温等环境的变化已经威胁到了人员的生命安全, 将危险来临的时间定义为可用安全疏散时间 (ASET, Availiable Safety Egress Time火灾发展到危险状态的时间) 。通常还可用以下数学表达式表达ASET:ASET=min{t1, t2, t3, t4, t5}。其中t1表示毒性气体 (通常指CO) 达到危险浓度的来临时间;t2表示烟气层达到危险高度的来临时间;t3表示热辐射通量或烟气的温度达到危险程度的来临时间;t4表示能见度影响到人员步行速度的来临时间;t5表示对流热达到危险程度的时间。通常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通过FDS、CFAST等软件模拟计算得出。
相对地, 将人员实际疏散所需的时间定义为必需疏散时间 (RSET, Required Safety Egress Time起火时刻人员到达安全区域的时间) , 通常情况下, RSET取为以下5个时间的和:火灾探测时间、报警时间、人的火灾确认时间、响应时间以及疏散行动时间。很明显, 要达到人员的安全疏散, 就是所有人员疏散完毕所需的时间小于火灾发展到危险状态的时间, 即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基本准则是:ASET>RSET。通常研究建筑内人员必需疏散时间RSET的计算方法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根据出口容量和人员在通过出口的速度计算, 我们把它称为出口容量计算方法。这类方法主要考虑的是建筑物的出口容量, 或根据建筑物的人口负荷确定出口数量和宽度, 我国目前的建筑设计也主要采用此方法。笫二类是网络优化计算方法, 它是将建筑物各功能单元当作网络中的一个个节点, 利用节点之间存在一定的流量限制原理来计算建筑物总体疏散时间。笫三类是网格计算方法。该方法将建筑物划分成一个个比较细小的网格, 人员可当作一个个移动的质点, 质点在移动到相应的网格时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各自的移动速度和方向, 并因此可以跟踪人员移动的轨迹, 从而得到建筑物的人员疏散时间, 所取得的结果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动态显示。但由于人员疏散涉及的心理、生理因素复杂, 特别是烟气笼罩下人员拥挤时行为的描述十分复杂、不确定性也十分强。因此, 目前我们还很难说哪一种模型比较成功, 加上人们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建筑物的本身地域特性, 所以各国仍在大力开发自己的疏散模型。
二、疏散模型研究综述
(一) 格子气模型。
格子气模型是元胞自动机在统计物理学和流体动力学中具体应用的一种形式, 是以流体的分子运动为背景发展起来的离散的非线性动力体系, 与传统基于流体连续介质描述的计算流体力学数值离散化的方法截然不同。
(二) Agent模型。
Agent模型是计算型模型, 通过虚拟的agent仿真疏散个体, 以支配agent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则来仿真人员疏散, 从而从个别到整体构建社会结构, 进行群体疏散仿真。Bonabeau认为:agent模型可以应用于人员疏散, 因为集体恐慌行为是紧急现象, 起源于极其复杂的个体层次行为以及个体间的相互作用, 该模型适合对因不合作而引起的拥挤和恐慌、疏散个体差异效应等现象进行机制研究。
(三) 社会力模型。
社会力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K.Lewin提出的, 20世纪90年代开始, D.Helbing等人研究了行人在运动过程中受各种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分子动力论和K.Lewin的“心理场论”基础上提出了支配行人运动的“社会力”概念, 把促使行人在运动过程中改变运动状态的各种因素统称为“社会力”, 提出了社会力模型。
Dirk Helbing等人系统地对恐慌状态下的人员疏散行为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恐慌状态下的人员疏散仿真模型, 该模型仅针对于恐慌情况下的人员疏散运动, 基于粒子系统, 研究和分析每个疏散个体的受力情况, 从而计算疏散人员的移动速度, 模拟恐慌状态下人员疏散的行为特征, 计算人员通过狭隘通道时的疏散速度, 并计算疏散过程中可能的受伤人数。
疏散模拟中人员行为是最关键的因素, 也是最主要的研究对象。模型按照其考虑人员运动的方式又可以分为2类:一是只考虑人的运动的模型:仅考虑建筑及其各部分的疏散能力, 通常称为环境决定因素模型或“滚珠”模型, 它将每个人都当作只对外部信号产生自动响应的无意识的客体, 疏散方向和疏散速度仅仅由物理因素决定, 如人群密度, 出口疏散能力等, 将人群的疏散作为一种整体运动。如EVACNET+, TAKAHASHI’S MODEL等模型。二是综合考虑人的运动与行为相互关系的模型:模型不仅考虑了建筑物的物理特性, 而且将每个人当作一个主动因素, 考虑人对各种火灾信号的响应及其个体行为:个体响应时间, 如何选择出口等, 如EGRESS ESCAPE, EXIT89, EXODUS等模型。
总之, 疏散中对人员的行为模拟是最复杂最困难的,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模型能够完全解决疏散行为的各个方面。但是可以预见的是, 未来的疏散模型将包含更多行为细节, 朝着能预测个体行为, 能模拟大规模人群和复杂行为特性, 能处理建筑结构、环境和人的行为之间复杂相互关系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对疏散模型进行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优化建筑设计、减少人员伤亡, 使人员能迅速安全地撤离事故发生地。总之, 逐步将人员疏散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 优化建筑疏散设计;并进一步对人群管理、安全疏散应急管理对策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从而确保人群疏散的安全性, 以达到控制和减少人员伤亡事件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涛.火灾情况下人员疏散的模型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4
[2] .PREDTECHENSKII V M, MILINSKI A I.Planning for foot traffic flow in building[M].Moscow:Stroiizdat Publishers, 1969
[3] .K.Togawa.Study on fire escape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of multitude current s, Report No.4, 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Japan, 1955
[4] .Lo S M, Fang Z, Lin P, etal.An Evacuation Model:the SGEM Package[J].Fire Safety Journal, 2004 (39) :169~190
[5] .Frish U, Hasslacher B, Pomeau Y.Lattice-gas automata for Novier-Stokes equation[J].Phys, Rev.Lett, 1986, 56:1694~1696
人员疏散响应情况调查 篇6
由英国电子设备供应商实施的对英国2 000名成年人进行的紧急疏散响应调查显示, 8%的被访者表示他们会跟随其他人逃离紧急情况, 17%的人选择等待救援帮助。
在大型公共建筑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 通过扬声器播放的有针对性的出口逃生指示可以帮助人们避免无序疏散或者危险疏散。实际上, 35%的人认为音频疏散指示会帮助他们感到镇定。然而令人担忧的是, 11%的人不知道他们所在的工作或学习场合如何进行危险情况警示。
浅析地铁火灾安全疏散 篇7
1 地铁火灾危险性
地铁是封闭空间, 并深埋于地下。建筑结构包括地下铁路、列车、控制中心、站台、主变电室、调度室、各种机房等。区间隧道中设置了各种专用设备, 如通信、信号系统、空调机组、照明系统、消防设施、电缆及电气线路。如此复杂的建筑结构内一旦发生火灾极易使被困人员在通风照明条件差、出入口少的情况下迷失在长距离的疏散中, 从而导致重大伤亡。因此, 要有效地预防和扑救火灾, 保证人员疏散畅通, 就必须对地铁火灾危险性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
(1) 火势蔓延快, 逃生条件差。地铁隧道内存在大量可燃物, 特殊的建筑结构和运行中的列车会增加空气流速, 一旦发生火灾, 火势将顺着气流的运动方向迅速蔓延。运营环境的特定性又决定了乘客疏散途径的单一性。地铁建筑内的垂直电梯和消防电梯不能用作人员疏散, 主要的疏散设施包括人行楼梯、自动扶梯和疏散通道。逃生途径的局限性、加之检票机、防护栏杆等设施的阻挡, 使得乘客逃生过程困难重重, 无法及时疏散到安全地带, 造成无辜伤亡。如:2003年2月18日, 韩国大邱地铁中央路因人为放火发生火灾, 在极短的时间里火势迅速蔓延到整个列车的6节车厢, 4min后又蔓延到反向站台的另一列车的6节车厢。火灾共造成了196人死亡、146人受伤, 财产损失合人民币3 200万元之多。
(2) 浓烟、高温、毒气危害严重、容易导致重大伤亡。相对于地上建筑, 地铁建筑内的可燃物较少, 但隧道及站台内的电缆、电气设备、车厢内的座椅和装饰材料、站台内的报亭、商铺、广告牌等均是可燃物, 乘客随身携带的物品也多为可燃, 甚至会有少数乘客违反规定擅自携带违禁的易燃易爆物品进入车站。这些都无疑会增加火灾发生的几率。地铁封闭于地下, 不能自然通风, 完全依赖空调通风系统保证通风换气。火灾时燃烧反应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 会发生阴燃或形成不完全燃烧, 产生大量浓烟, 并释放出有毒气体, 对乘客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其中, 火灾时最具有危害性的有毒气体为一氧化碳。人在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0%的空间内呼吸几次便会失去知觉, 12min内便会死亡。如:1969年11月, 北京地铁因电气故障发生火灾, 因排烟设备不完善, 导致浓烟聚集, 无法排散, 使许多人被烟气熏倒, 200多人中毒受伤。除了烟雾和有毒气体,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也会对人造成极大的威胁。如:人在120℃高温时只能忍受15min, 在140℃高温时能忍受5min, 在175℃高温时忍受时间不超过1min。
(3) 火情勘察难以开展, 火灾扑救难度大。相对于地面建筑, 地下建筑火灾扑救要困难得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扑救人员与疏散人员相向而行, 人流交叉, 不能及时进入建筑内;二是烟雾充斥, 可见度低, 难以确定着火点, 无法第一时间确定救援突破口, 顺利展开施救;三是地铁建筑出入口少, 消防力量无法全面进入;四是地下建筑固有的屏蔽效应, 对地面通信设备造成干扰, 致使通信不畅, 火场指挥受阻。
2 地铁火灾的安全疏散设施的配备
通过对地铁火灾危险性和地铁安全疏散不利因素的分析可知, 地铁内部必须配置充足的应急救援设备和安全疏散设施, 才能使救援人员和涉险群众在毒气、浓烟、高温的危险环境中得到有效的保护,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铁内应在疏散走道的拐弯处、出入口、过道上布置一些移动式照明灯具, 供被困人员使用。按照GB 50157《地铁设计规范》的要求, 在车站、隧道和疏散通道等处设置功率不小3W的扬声器, 及时播报火警, 方便消防队员对话, 引导疏散、寻找被困人员;在列车车厢内、候车大厅等人员密集处设置防毒防烟面具、逃生头盔、毛巾和口罩等装备, 保证疏散人员在逃生时获得防护工具, 提高逃生能力, 争取逃生时间;为地铁内部工作人员配备隔热服、空气呼吸器、避火服, 使他们在火灾初期阶段能接近着火点, 实施灭火自救;另外, 在列车车厢内应放置锤子、斧头等破拆工具, 使车内的被困人员能在紧急情况下砸开车厢玻璃, 逃离险境。
3 地铁安全疏散应急处置程序
3.1 区间隧道内发生火灾
当列车行至区间隧道时发生火灾, 列车驾驶员必须先做好判断, 确定是否需要停车或继续行驶。继续行驶时, 为避免过度搅动气流、扩大火势、要控制好车速, 以合理的速度平稳行驶到前方车站或消防安全标准高、人员少的车站, 并在驶进车站前通过车载通信设备及时向前方车站通知火情, 保证前方车站的工作人员能及早做好灭火救援的准备, 组织站台上的乘客疏散, 防止其他乘客进入。对于发生险情的列车, 如果火灾是发生在列车的中间部位, 工作人员应指挥乘客向列车的两端车厢疏散;如果火情发现于列车的后部, 则应组织乘客向列车前部车厢疏散;反之, 则应向后部车厢疏散。当列车无法行驶时, 工作人员应及时打开车门, 乘客必须迅速从列车上逃离, 沿轨道步行至最近的车站。目前, 大部分城市的地铁都在区间隧道内设置了侧向疏散平台, 乘客可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利用隧道疏散平台紧急逃生。在整个疏散过程中, 地铁内的工作人员除了组织引导疏散外, 还要利用车上配备的灭火器材和设备积极灭火, 最大可能地延缓火势进一步发展, 并指导乘客正确使用车上配置的防毒面具、口罩、毛巾等装备, 做好防护措施。地铁控制中心在得到火情报告后应迅速启动通风系统, 向隧道内送风排烟, 为乘客提供新鲜的空气, 保证氧气的供给。
3.2 车站内火灾应急疏散程序
车站应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 并定期组织车站工作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发生火灾时要在第一时间报警, 在组织疏散的同时要向乘客发放毛巾、口罩、头盔、防毒防烟面具等防护工具, 指导乘客正确使用。控制中心在接到火警后要立即关闭车站空调通风系统, 启动事故通风系统;或在空调通风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合用时, 迅速进行切换。车站调度中心应将火灾情况通知到其他运营列车。途经起火车站的列车要继续前行, 不得停靠, 并禁止乘客下车。列车驾驶员要控制车速, 以免引起强气流、风助火势。工作人员还要利用车站安装的消火栓等固定消防设施扑救初期火灾, 尽量控制火势, 为乘客疏散和消防救援创造时间。
4 提高地铁火灾疏散效率的对策
4.1 控制可燃物的数量
可燃物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之一, 控制可燃物的数量可以减少火灾的发生或防止火灾蔓延。地铁的可燃物主要包括车厢、车站内的装饰装修材料以及乘客随身携带的物品等。为预防火灾、减少火灾荷载, 地铁应减少可燃装修装饰材料的使用。车厢内部的扶手、座位、顶棚、车站的广告牌、墙壁、天花板等应采用不燃或经阻燃处理的材料。电器设备应安装在不燃材料上, 做好隔热措施。电气线路的敷设应符合规范要求, 并采用阻燃材料做好防护。疏散通道、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等部位的装修要符合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顶棚、墙面的装修都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为人员疏散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同时, 地铁内要禁止使用有毒材料进行装修, 以防在火灾时释放出大量的有毒气体, 对被困人员造成危害。
4.2 车站出入口的设置
车站出入口的设置不得少于2个, 出入口的宽度应按设计客流量乘以1.1~1.25系数计算确定。当出入口数量多时, 取上限值;当数量少时, 取下限值。如果由于地面因素无法以上述方式达到出入口标准宽度, 可通过加宽其他出入口宽度的方式, 提高车站出入口的总体能力, 满足远期设计客流量。
车站出入口布置应与主客流方向一致, 并应与过街地道、过街天桥等相结合, 统一规划设计, 同步或分期实施建设。设置在道路两侧的出入口应与道路沿线平行或垂直, 当与主干道相连时, 应设置一定面积的集散场地。
车站安全出口要有明显的标志, 清晰明确, 易于混淆的其他出口处要有清楚的标志, 防止人员在紧急情况误入死角。
4.3 安全疏散时间的计算
根据GB 50157《地铁设计规范》的8.3.10条规定, 站台的疏散时间可通过式 (1) 计算。
式中:Q1为列车乘客数, 人;Q2为站台上候车乘客和站台上工作人员, 人;A1为自动扶梯通过能力, 人/ (min·m) ;A2为人行楼梯通过能力, 人/ (min·m) ;N为自动扶梯台数;B为人行楼梯总宽度, m。
同时, 规范要求地铁疏散时间必须小于6min。要更快地疏散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一是减少Q1、Q2的值, 但这种方式会削弱地铁的运载能力, 不利于发挥地铁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二是加大N的数量, 但这样无疑会增加建筑成本, 或受建筑环境限制;三是增加A1、A2、B的值。笔者认为, 相对于前两种方式, 提高人行楼梯、自动扶梯的通过能力或增加楼梯宽度的方式是相对可行的措施, 可以有效缩短疏散时间, 提高人员疏散效率。
4.4 疏散走道的设置
疏散走道是发生火灾时的生命通道, 疏散走道设计不合理、曲折反复等都会造成阻滞, 增加伤亡。所以, 地铁疏散通道设计要满足以下要求:
(1) 疏散通道设置简洁, 避免反转弯曲。火灾时, 烟雾弥漫, 能见度低, 人员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慌不择路, 疏散通道过于复杂很容易使人迷失方向, 失去逃生机会。
(2) 疏散通道的宽度要符合要求。根据GB 50157的要求, 疏散通道应达到表1的要求。
(3) 疏散通道内不能设置台阶、门槛或其他突出物, 地面装修要做好防滑处理, 不得放置垃圾桶或堆放其他障碍物。工作人员要定期维护清洁, 以确保火灾紧急情况时能完全投入使用。
5 地铁人员疏散仿真模拟
目前, 国际上发展比较成熟的计算机模型已有20多种, 但只有BuildingEXODUS是针对大空间以及空间内的大量人群疏散逃生设计的, 主要适用于危险建筑物、车站、医院及地下隧道等场所的人员疏散模拟。BuildingEXODUS充分考虑了疏散人员之间、疏散人员与火灾、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它可以相对真实地模拟人员、场景的属性和行为状况, 追踪诸多的细节, 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详尽地预测出疏散结果。
以大连市即将建成的1号线和3号线为背景, 1号线为地下3层岛式车站;3号线为地下2层岛式车站。1号线地下疏散通道要宽于3号线。
(1) 场景设定。地铁车站的疏散过程是分阶段进行的, 第一阶段为列车车厢至站台至站厅;第二阶段为站厅至地面。笔者主要针对第一阶段进行模拟。
(2) 人员确定。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特性影响着疏散的速度。人员构成如表2所示。
(3) 人员密度。大连地铁远期预测客流, 最大断面客流人数为33 566人, 站台层乘客人数和工作人员数量取值为465人, 车厢内人员数量按座位数加上站立人数之和计算。车厢站立人员密度为6、7、8、9人/m2, 参照列车相关的技术规格资料, 4种密度下乘客的数量分别为1 482人、1 630人、1 830人、1 956人。
根据确定的4种人员密度, 模拟出的8种疏散场景如表3所示。
(4) 模拟结果。通过软件模拟得出结果如表4所示。
从模拟结果可看出, 列车内的人员在90s左右都可以疏散到站台上, 大部分的疏散时间都花费在从站台到站厅的过程。由此可知, 随着人员密度的不断增加, 疏散时间也在不断的增多。由于1号线站台的宽度大于3号线, 1号线的疏散速度也比3号线快。
6 结论及建议
以大连地铁为研究对象, 通过BuildingEXODUS软件对车站进行了人员疏散仿真模拟, 认识到《地铁设计规范》中人员疏散时间的传统计算公式存在一定不足之处, 没有充分考虑疏散宽度、人员密度、人员特征等对疏散时间的影响。另外, BuildingEXODUS软件只是通过模拟设定来进行测试, 在地铁真正运行后还会有更多客观因素影响着疏散效率, 所以在地铁规划建设中要科学规划车站的空间布局, 特别要考虑楼梯及自动扶梯的疏散能力。在地铁运营以后, 要提高管理人员的引导能力和应急能力, 从而为乘客争取更多的安全疏散时间, 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参考文献
[1]罗一新.关于地下铁道火灾防治措施的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 14 (7) :70-73.
[2]胡忠日.安全疏散研究的国内外动态和发展趋势[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1, 20 (6) :7-10.
[3]卢兆明, 马莉莉, 方正.人员安全疏散模型及其在性能化消防设计中的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02, 21 (6) :3-6.
消防疏散设计浅议 篇8
近年来,随着各地城镇化步伐的迈进,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长。随着大量人口聚集到城市,为应对城市人口密度的攀升,并获得土地开发中的利益最大化,各类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同时公共娱乐场所、会展及商场餐饮等人员密集性场所大量出现,致使火灾危险性不断增大。然而,在这些引发火灾因素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仅单单依靠城市消防力量已显力不从心。从近期上海发生的11.15特大火灾及现场扑救情况,即已暴露出城市消防设施和手段的局限。作为“自主”防火的对策,即避免火势的蔓延,合理设计安全疏散路线,确保建筑中人员在火灾情况中的安全疏散可能,是每个建筑师必须重视的设计要素。
2 消防疏散设计的基本要素
2.1 最短时间要素
消防技术标准从始至终贯穿着时间的概念,从确定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开始到核算疏散宽度、疏散距离都是以火灾时人员从室内逃生到室外安全地带的时间来规定的。因此,计算好人员的安全疏散时间可以解决好有关的疏散问题。
根据消防性能化设计的理论,安全疏散计算时间Td<建筑允许疏散时间Tr,即可认为建筑内人员在建筑允许的安全疏散时间内疏散至室外安全区域。
Tr涉及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建筑物的火灾危险等级,建筑消防设施配备情况,公共建筑的物业消防管理水平等。建筑耐火等级设定越高、建筑物内可燃物越少,火灾蔓延时间越长,即可认为允许人员疏散的时间越长。烟感、温感等建筑消防设施配备越齐全,火灾发现的时间越早,争取的疏散时间就多,发现得迟,所剩的疏散时间就少,所以设有火灾自动报警设施的建筑物,可以早期探测火灾,其允许疏散时间就可能相对多些。
Td涉及安全疏散的人员数量、密集程度、身体情况、疏散通道的宽度、疏散通道的防排烟能力、疏散指示设计的合理性等。通过合理布置疏散楼梯位置,避免袋形走道及单向疏散空间,即可减少人员在火灾情况下的疏散时间。
总之,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平衡计算时间和允许时间的关系。延长建筑允许疏散时间,会一定程度放宽疏散时间要求,但会相应增加消防投资。若通过合理的平面安排布置,尽量利用自然排烟、天然采光等低成本手段,减少安全疏散计算时间,将会达到安全疏散和合理造价的平衡,避免现阶段设计人员过分依赖规范,盲目增加消防设施或因疏漏规范条文而造成消防设计漏洞等的被动局面。
关于疏散时间的具体计算,现阶段规范除对体育馆等人员密集场所有具体要求外,其余类型的建筑仅在疏散距离和疏散宽度上做了初步定性控制,对防火分区内的疏散均匀程度没有详细的控制。通过消防性能化设计,并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可以对疏散设计时间作出更量化的分析。
2.2 双向疏散的原则
除人员少、房间小、楼层低外,所有类型的建筑的疏散通道设计都应满足双向疏散的要求。确定双向的原则主要基于如下考虑:(1)由于有两个不同疏散方向的安全出口,就可以避免将两个疏散出口(主要是楼梯)布置在建筑物同一层平面相距很近的一侧,在发生火灾时就可避免人群拥挤而出现混乱的情况,也可避免个别情况下两个出口全被烟火封住,失去两个出口的作用,造成不应有的损失。(2)可为人们迅速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由许多火灾实例和试验得知,人们常常寻着平时的行动习惯进行紧急情况下的行动。例如,在火灾情况下,首先向熟悉的疏散路线冲去,但由于争相逃命,惊慌异常,有可能奔向窄狭地点,以致不能很快脱险;再次失去理智控制的人,往往追逐别人盲目行动等。若有了不同疏散方向的安全出口,就能较好地与平时疏散活动结合起来,火灾紧急疏散就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总之,只设有一个疏散方向的安全疏散出口是不够安全的,而在建筑物或其每个防火分区的走道端部或走道端部的附近,设置楼梯,形成不同方向的安全疏散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现代建筑中越来越多的大空间的出现,规范对大空间双向疏散没有明确的定义,在这里参考国外相关规范及上海市的地方标准,作大致介绍。
关于大空间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建规》《高规》及《办公建筑设计规范》都有相关条文限制,室内最远点到安全疏散出口的距离不宜大于30m。上海市关于大空间的疏散距离控制有更细致的限制条件,即满足双向疏散条件,才可套用30m的控制距离。经笔者查阅,英国建筑规范也有相关规定,即如果房间内某点至两个安全疏散出口的连线间的夹角小于45°,那么必须另外增设安全疏散出口,或疏散距离按照单向疏散控制距离控制(见图1)。
丁字型空间或走道计算疏散出口(房门)至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时,袋形部分可以折算成两倍的距离计算成双向疏散的距离。如丁字型袋形走道部分疏散的距离为5m,双向部分疏散的距离为10m,则可以计算为20m的双向疏散距离。
2.3 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
根据历次火灾的经验和教训,消防照明和疏散指示是保证建筑物内人员顺利疏散的重要保证。但在一般土建设计中,由于以上工作均由电气专业工程师完成,建筑师往往没有很重视,也没有很好的执行对电气专业的控制。特别是在装修设计上,普通的设计公司根本不理解这两种设施的重要性及设计方法,能省则省,能方便则方便,能偷工减料则偷工减料,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两种消防设施在疏散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消防审查人员也往往会轻视这个环节的审查,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在设计时,对疏散指示标志及应急照明的设计应注意以下问题。
1)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应有连续性,指示方向应按就近原则,尽量少用双向疏散指示标志,以免产生误导,增加疏散距离,影响人员逃生时间。双向疏散走道设置间距不应超过20m,袋形走道不应超过10m,转弯处及安全出口处均应在明显的位置设置。
2)疏散指示标志在墙面上应采用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地面上宜采用自发光的疏散指示标志,其它不发光的疏散指示标志应禁用。
3)大开间的室内疏散指示标志宜设置在地面上或挂在吊顶上,因为在柱子上或墙面上设置时容易被遮挡。大开间应尽量在通道的地面上设置自发光的疏散指示标志,此种效果最好。
4)应急照明设置高度建议在2.2m左右,太高将影响对地面的照明度,太低将影响人员通行,具体设置间距、高度等指标按照光度的计算得出。
5)应急照明、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建议采用自带蓄电池的产品,因为这类产品已经比较成熟,设计、使用较方便。
3 更主动的消防设计策略
3.1 现行规范在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建筑物所采取的消防措施,主要是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制订的消防技术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审查监督的。这些技术规范对于我国的建筑物防火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现行规范在执行中出现不少问题。
1)由于规范是明细条款式的规定,设计人员在确定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后,只能根据消防规范逐条对照落实消防措施,限制了设计构思的自由,建筑功能、建筑风格、建筑艺术等方面的设计受到限制。另外,许多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只依照规范条款进行设计,少于思考,甚至生搬硬套,出现僵化设计,不利于消防设计的发展;
2)由于规范的强制性和局限性,许多设计的新思路、生产的新工艺、建筑新结构、使用的新材料都难于发挥运用;
3)由于规范针对的是普遍问题,少于考虑建筑的特殊性,从而出现规范对一些建筑要求过分严格,造成消防投资上的浪费,而对另一些建筑要求又过于宽松,不能满足消防安全需要的现象;
4)由于规范制订的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无法包含新类别的建筑功能和构造,出现规范真空,尽管经常修订,还是不能适应实际发展需要。
5)规范对施工过程中的消防控制没有考虑,由于法规没有要求,设计人员自然也不会考虑。从2009年央视大楼在建工地火灾和本次上海11.15特大火灾,均暴露出建造过程中消防监管缺失的问题。根据国内施工安装人员的职业素质及建筑企业的管理管理水平,规范应加强建造及使用全过程的消防控制。
3.2 性能化消防设计
现行的消防技术规范在科学性、合理性、协调性以及经济性等方面都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因而,近年来在大型及超大型项目中已经引进了“性能化消防设计”这一全新概念,为消防设计开拓了一个新的天空。消防性能化设计的主要核心是综合建筑物(如建筑耐火等级、火灾危险性、消防报警与自动灭火设施、安全疏散设施、防火分隔设施、防排烟设施以及建筑物的使用人群、使用功能和管理等)各方面因素,在保证消防安全的前提下,以尽量少的投资,使建筑的安全性能与空间造型、使用功能等各方面达到最大的和谐统一。参考国外及国内超大型项目,消防性能化设计因综合了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它除了比现行规范更科学、更合理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该模型容易添加参数,便于不断完善和补充;
2)由于该模型属于定量评价的方法,在以后的运用中,可以实现计算机程序化,符合社会的发展的需要;
3)适用范围广,不论建筑结构形式如何变化,这种方法都可以适用,不会出现规范真空和经常修改规范等现象;
4)这种方法不但可以用于对建筑设计安全与否进行评价,还可以对已建建筑物进行安全性评价,特别是对扩建、改建和改变使用功能的建筑进行评价,也可用来进行火灾隐患认定,解决火灾隐患性质评定无法可依的问题。
摘要:通过对疏散设计的要素分析,探讨在性能化设计和量化分析基础上,更主动地进行建筑消防设计的技术与策略。
关键词:性能化设计,双向疏散,疏散指示设计
参考文献
[1]沪消发[2004]352号,上海市大中型商场防火设计规定[Z].
[2]陈保胜.2010年上海世博会安全疏散设计浅析[J].科技咨询导报,2007(1):62-64.
地铁消防安全疏散探讨 篇9
地铁是建于地下的大容量轨道交通系统, 由于运营环境的特定性等因素, 一旦突发火灾事故, 乘客紧急逃生极其困难, 群死群伤的可能性极大。如2003年2月18日韩国大邱市地铁火灾, 造成198人死亡、140余人受伤。因此, 安全疏散是地铁防灾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在深入分析地铁火灾特点及原因的基础上, 对火灾中的人员疏散问题进行探讨, 为地铁建设和管理部门保护乘客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人员伤亡提供参考。
1 地铁火灾特点
(1) 燃烧蔓延速度快。
地铁隧道由于有多个出口, 通风条件好, 燃烧速度快, 火势极易蔓延扩大。如1983年8月16日, 日本名古屋地铁发生火灾, 瞬间就扩大到3 000 m2的范围;1987年11月18日, 英国伦敦地铁君王十字车站发生火灾, 由于当时列车正在运行, 扰动气流使火势迅速扩大, 仅9 min大火就顺着自动扶梯烧到票房, 燃烧面积迅速扩大, 虽经消防队员奋力抢救, 仍造成30人死亡、180人严重烧伤。
(2) 高温、浓烟危害严重。
地铁内有大量电缆, 列车内大多采用塑料、橡胶等化学材料, 特别是内车座、顶棚等一旦起火, 由于地下供氧不足, 往往处于不完全燃烧状态, 容易产生大量有毒烟气, 加上地铁出口有限, 与地面空气对流速度缓慢, 并且地下洞口固有的“吸风”效应, 向外扩散的烟雾部分又被卷吸回去, 严重威胁人员安全。
(3) 疏散救援难度大。
地铁客流量大、人员集中, 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如果火灾报警和自动喷淋等消防设施配置不完善, 起火后电源可能会被自动切断, 通风空调系统失效, 大量有毒气体和黑暗将给人员疏散及消防救援造成极大困难。
2 影响安全疏散的因素
(1) 客流高度集中。
据统计, 北京市地铁日均客流量由2005年的186万人次增加到现在的502万人次, 增长了1.7倍;上海地铁日均客流量也突破500万, 世博期间地铁全网络客流曾突破700万。一旦发生火灾, 要确保所有人员在安全疏散时间内有序逃生, 难度很大。
(2) 疏散客观条件差。
首先, 垂直高度深。商业运营的地铁一般建在地下15~30 m, 如上海地铁9号线宜山路车站基坑深度达29.7 m, 开挖深度达62.9 m。突发火灾时, 即使乘客从站台或站厅层逃生, 由于人流拥挤、烟气浓度大、能见度低等影响, 疏散也存在一定难度, 对于老弱病残的乘客, 疏散更为困难。其次, 逃生途径少。地铁的运营环境决定了供乘客安全逃生途径的单一性, 除安全疏散通道外, 既没有垂直电梯也没有紧急避难场所。突发火灾事故时, 大量乘客同时涌向通道及楼梯, 另有检票闸机等障碍物, 严重影响乘客逃生。再次, 逃生距离长。通常保证安全逃生的时间不能超过6 min, 而目前我国很多地铁的疏散距离在100 m以上, 最远的达200 m之多, 疏散路线长也增大了火灾时逃生的难度。
(3) 乘客逃生能力差异大。
突发火灾时, 地铁站台 (厅) 或列车内浓烟和高温环境使乘客易产生恐慌心理, 对逃生自救意识较强、较熟悉通道的乘客来说, 安全逃生的可能性较大。但对自救意识较差的乘客, 从众是多数人的选择, 争先恐后拥向出口处时可能发生踩踏、挤压倒地, 造成人员伤亡。
(4) 实施救援难度大。
地铁火灾浓烟和高温使能见度大大降低, 加大了消防人员搜寻遇险乘客和自身防护的难度。救援人员只能从乘客逃生方向的通道逆向进入实施救援, 容易与逃生群体发生冲撞, 救助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受到很大影响。同时, 火灾可能烧损有线或无线通信设施, 造成通信中断, 导致地下救援人员与地面失去联系, 影响救援行动。另外, 目前对于地铁火灾事故, 国内外的救助装备都不完善, 尤其是排烟、照明及用于人员救助的装备相对匮乏。
3 地铁主要消防措施
3.1 使用功能及装饰装修材料
(1) 由于地铁的火灾特殊性, 发生火灾时扑救难度较
大, 如果不对地铁内部及周围相邻的商业等公共场所严加控制, 造成地铁与商业疏散交叉、混用, 增加地下部分的可燃物荷载, 增加火灾发生几率, 将对地铁的灭火救援造成很大困难。所以, 地下车站站厅乘客疏散区、站台及疏散通道内不得设置商业场所。
(2) 地铁的车厢、扶手、座位、设备管线、车站站台、墙壁、天花板等材料应全部为不燃或阻燃材料;车厢内要配有备用电源, 在火灾停电时要保证相当的照度;自动推拉门在停电时应能够自动开启, 以利于人员疏散。
3.2 自动控制及火灾报警设施
地铁隧道内必须采用能探测两种以上环境参数的探测器, 防止误报。接到报警信号后, 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开启并控制风机、水泵、紧急照明、气体灭火装置等各种紧急救援设备;若电路中断, 备用电源可启动救援设备。
3.3 消防灭火设施
按规范配置足够的消火栓和灭火器, 消火栓系统布置在站厅、站台层的下部以及区间、人行通道内, 在车站的出入口附近设有与外部消防车接口的消火栓, 方便外部救援力量的支援;在隧道内设置消火栓、应急照明和报警电话, 保障在紧急状态下能够使用;地铁列车车厢内设置灭火器材;重要设备房分别配置自动喷淋灭火系统和自动气体灭火系统;应设置轨道消防车, 便于火灾时消防救援力量能够迅速靠近。
3.4 防排烟系统
由于地铁空间相对封闭, 应结合规范和各线路的特点设置防排烟方式, 地铁站的站台、站厅、管理用房均应设置独立的排烟系统。
(1) 隧道防排烟方式。
火灾时, 关闭全站的通风空调系统, 打开隧道屏蔽门和排烟风机, 逆着乘客疏散方向排走烟气, 迎着乘客疏散方向送新风, 并通过排烟产生压差, 由站厅层出入口经站台层补风。
(2) 站台层防排烟方式。
火灾时, 关闭全站的通风空调系统, 打开站台层相应防烟分区的排烟风机, 打开屏蔽门和隧道风机排烟, 并通过排烟产生压差, 由站厅层出入口补风。
(3) 设备管理用房防排烟方式。
火灾时, 关闭全站的通风空调系统, 排烟风机开启, 通过合理的气流组织, 烟气从车站两端的通风井排出, 保证乘客迎着新风疏散。
3.5 紧急疏散系统
(1) 火灾时, 应保证所有闸机、车门自动向疏散方向敞开, 所有电梯朝安全方向行驶, 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宽度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保证6 min内将乘客及工作人员全部疏散到安全地带。
(2) 在乘客流动频繁的大厅、通道等部位或超过防火分区面积设置防火墙 (门) 有困难的地方, 可以采用防火卷帘代替, 防火卷帘应具有延时下降功能或设置小门。
(3) 至少应有一个无障碍出入口, 即设计成斜坡道或坡度小的自动人行道或垂直电梯, 直达站台, 供残疾人和妇幼乘客使用。
3.6 安全疏散辅助装备
(1) 移动照明灯和扬声器。
为了保证火灾时的正常照明, 在疏散走道出入口、过道、拐弯、疏散楼梯等位置布置移动照明灯具。扬声器供引导人员疏散、寻找被困人员和消防队员对话使用。
(2) 防烟防毒面具、逃生头盔、毛巾和口罩。
这些装备放置在列车和候车大厅等人员密集处, 保护疏散人员的呼吸器官, 延长人员在高温、浓烟、毒气情况下的生存时间。
(3) 空气呼吸器、隔热服和避火服。
主要供地铁管理人员使用, 便于在第一时间接近火源, 处置初期火灾。
(4) 锤子、斧头等破拆工具。
主要放置在列车内部, 便于火灾时开辟逃生通道或隔断可燃物。
3.7 灭火救援措施
(1) 在停车场和车辆段设置地铁救援基地, 成立地铁专职消防队 (站) , 配备地铁专用的抢险救援消防车辆装备。地铁火灾有其特殊性, 当火灾初期不能通过地铁内部消防设施有效扑救时, 为防止火灾扩大, 必须采用专业的地铁抢险救援消防车辆装备展开战斗, 而要能够熟练使用车辆装备进行灭火救援工作, 必须成立地铁专职消防队 (站) 。
(2) 由于地铁火灾的特殊性, 如果专业的地铁灭火救援消防车辆装备不能充分利用, 不但会浪费资源, 而且会贻误战机。所以, 应在适当位置设置路轨两用车进入轨形区的专用平台, 并且为保证灭火救援的及时性, 应对每个车站站点进行设计优化, 满足陆虎60、履带式消防车辆等特种消防装备的进入, 缩短消防队员到达火灾现场的时间。
(3) 对于一些较长的区间隧道, 仅靠车站出入地面的安全出口或路轨两用车平台, 会延误灭火救援时机, 尤其是车站出入地面的安全出口, 在火灾时既是人员疏散的出口, 又是灭火救援的进口, 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交叉人流疏散, 减缓灭火救援速度, 贻误战机, 所以应考虑设置竖直救援通道。
4 安全疏散应注意的事项
4.1 乘客疏散
(1) 站厅火灾。如乘客在站内遭遇火灾, 火势烟雾会沿通道向地上蔓延, 乘客要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 在车站工作人员的指挥下, 以最快的速度选择距地面最近的安全出口逃生。
(2) 列车火灾。车内火灾会产生大量烟雾、毒气, 从车顶向下扩散, 遮挡照明灯, 降低能见度;乘客可能吸入大量毒气, 发生中毒昏迷;同时还会造成停电。这时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是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距起火点的距离及火势大小, 选择正确的逃生路线;二是如果在烟雾中逃生, 应逆风而行, 身体成匍匐状态, 避开烟雾毒气的袭击。可用口罩、头巾、衣袖或其他织物捂住口鼻呼吸, 以减少烟尘吸入, 防止中毒或窒息;三是车门打不开时, 在未着火的部位将面向站台方向的玻璃窗砸开逃生。
(3) 区间隧道火灾。着火客车迫停在区间隧道时, 乘客自然分成两部分分别向隧道两端疏散。乘客可借助手机等光亮, 下车顺着轨道向车站站台撤离, 但须远离轨道行走, 以免慌乱中不慎触电。
4.2站台工作人员的疏散工作
准确确定起火位置、火势大小、被困人员数量;启动所有应急设备;利用事故广播系统正确引导被困人员按照疏散指示标志疏散, 不能造成站台、站厅内的乘客慌乱, 以免发生拥挤踩踏;积极采取措施控制火灾蔓延。
4.3车站运营单位的疏散工作
车站运营单位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建立应急救援组织, 配备救援器材设备, 并定期组织演练。发生火灾时, 车站运营单位和工作人员应立即报警并疏散人员, 采取相应的紧急救援措施。
参考文献
[1]蒋雅君, 杨其新.地铁防灾救援系统[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4, 7 (1) :13.
[2]GB 50157-2003, 地铁设计规范[S].
[3]谢正光.北京地铁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04, 1 (4)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