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监控发展道路

2024-06-16

视频监控发展道路(共12篇)

视频监控发展道路 篇1

视频监控发展到今天, 经历了很多技术的变革和更新。很多新技术都已经融入到视频监控领域, 不断将视频监控产品推陈出新。特别最近几年, 对于视频监控行业是很关键的几年, 就视频监控的发展浅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视频监控发展方向

个人认为, 视频监控的发展方向大体可分为高清、实时、智能、网络化等四个方面。

1) 高清

就是视频前端采集设备也就是摄像机要具备高分辨率, 传统的模拟摄像机彩色最高分辨力也就是Full D1 (720×576) 的分辨力, 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对于监控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 百万像素, 200万像素甚至更高分辨力的网络摄像机将会是视频监控的宠儿。比如, 在大场景, 人流量大的场所进行视频监控, 高分辨力将会为辨别、跟踪、分析带来便利。相信就在近期, 分辨力达到1080p的网络摄像机配合支持1080p的液晶监视器将会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应用。

2) 实时

视频实时性直接体现在帧率上。中国的用户普遍要求视频监控要尽可能实时无延迟, 这对编码能力及网络带宽提出的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视频编码方式大多采用MPEG-4标准, 已有部分厂家开始采用H.264标准。对于实时性和带宽的要求, 相信H.264慢慢将会成为主流的编码方式。

3) 智能

视频监控必须要实现智能化。目前大部分的视频监控产品, 编码器或网络摄像机都包含最移动侦测、隐私遮挡等比较基本的智能功能。用户越来越多地倾向更高级的智能分析功能来代替人的分析, 以节约时间, 提高效率, 帮助用户决策, 防止事故发生。在一些重要场合, 用户愿意投入资金在视频智能分析, 而且用户还觉得目前的智能功能还不够。目前前端设备 (编码器、网络摄像机) 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 因为分散采集点的智能化将大大降低后端软件的处理压力。智能分析也对视频清晰度提出要求, 高分辨率的图像将有利于进行智能分析。

4) 网络化

现在互联网已经基本普及了, 人们的工作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视频监控发展到现在, 也势必走向远程监控。这就对网络带宽、音视频编码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目前中国的带宽普遍较贵, 带宽质量普遍较差 (普及以ADSL为主) , 这些都限制了视频监控的发展。中国互联网接入方式的改善, 以及无线互联网3G的推出, 会将家庭、个人远程监控的市场逐渐繁荣起来。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来看, 中国高速互联网普及的路还比较落后, 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中国视频监控发展的不利因素:平台接口不统一

大家知道, 视频监控无非是前端摄像机采集图像、网络传输、后端平台软件管理这三个步骤。前端设备必须要能够接入后端管理平台才可以。而限于视频监控的技术复杂性, 往往生产前端采集设备的厂商没有好的平台来支持, 而平台软件的开发商往往没有前端硬件的开发能力。这就造成前端编码器或网络摄像机厂家要对接多个平台软件, 造成大量的人力成本的浪费。要解决这种问题, 建议应在行业内推出统一的视频监控平台接口标准, 让每个厂家努力做好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而不希望整个产有相当多的人总是在花太多时间在做同样的事情。

金联视讯的发展策略

金联视讯将继续以网络摄像机为主要产品方向。金联视讯认为传统的模式摄像机作为视频采集源的时代不久将会被以高集成的网络摄像机来取代。网络摄像机天然具有高清晰, 方便智能分析和远程访问的特性。在产品方向上, 金联视讯产品线划分成经济型网络摄像机产品线、行业级网络摄像机产品线, 视频服务器产品线、平台 (包括第三方平台) 软件产品线, 致力为安防行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金联视讯将在高清晰百万像素、智能化以及平台兼容性方面继续保持优势。同时, 在业务领域, 将开拓更多的行业客户, 为更多的行业提供专业的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

视频监控发展道路 篇2

安防视频监控行业正呈现网络化、智能化、高清化、民用化和集成化五大趋势。

从需求来看,五大趋势一方面拓展视频监控应用领域,带来巨大需求增量,另一方面加速技术变革和产品升级,加快存量产品的更新换代,刺激替换需求的爆发。从供给端来看,五大趋势对产品供应商和集成商的技术实力和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有助于行业洗牌,研发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提升。

一方面,伴随着高铁、城轨、高速公路、城市智能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峰期,行业高增长确定,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确定性高,具有较高安全边际。

另一方面,视频监控行业与热点主题密切相关,如物联网建设、3G手机视频监控,未来可拓展的空间极其广阔,进攻性十足。

目前,国内企业已经在整个系统的核心环节形成了竞争优势,在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出现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龙头企业。

数字音乐走上视频道路 篇3

早在今年3月,阿里数字娱乐事业群就宣布正在组建阿里音乐集团,将旗下的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合并,二者分别于2013年1月和12月被阿里巴巴集团收购。

“曲库打通后,用户数量和可挖掘的数据会更多,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推送。”虾米音乐创始人兼CEO王皓告诉《第一财经周刊》。阿里音乐集团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虾米和天天动听共拥有5亿的安装量。

互联网公司如今纷纷在电影、视频、出版等可以带来大量流量的内容产业中抓紧布局,音乐也成了其竞争版图的一块。

为了获得海量曲库,腾讯先后与华纳音乐、索尼音乐等200多家唱片公司达成版权合作,正版歌曲据说超过1500万首,并在虾米音乐买下《中国好声音》第三季的网络独家播出权之后,高价拿下了刚开播的第四季版权。

阿里音乐集团签下版权代理的唱片公司则有滚石音乐、华研国际等,其中拥有S.H.E等艺人的华研国际在今年2月结束和腾讯的合作后转向阿里音乐集团。

但在王皓看来,偶像歌曲所带来的流量有限。与定位大众市场的天天动听不同,虾米音乐围绕的核心是原创音乐人。

虾米的“音乐人平台”上线两年来,积累了1万多名独立音乐人。他们大多尚无名气,在这个平台上上传样曲,和用户互动,寻找合作伙伴。等出了专辑、积累了一定粉丝后,虾米开始成为其个人品牌营销的重点渠道,而阿里音乐还拥有淘宝网的资源,便于专辑和演出票务的销售。

因此,阿里音乐集团覆盖了内容生产、宣传、发行、零售等各个环节。

“音乐行业是长尾市场,大量存在的独立音乐人正是长尾部分。”宋柯去年曾对《第一财经周刊》说。这位阿里音乐集团的新CEO,一直在倡导网络音乐付费模式,他认为内容方—即唱片公司和独立音乐人,至少应分得收益的40%,“否则这个行业就会死掉。”

阿里音乐集团2015年重点推行的“寻光计划”,将选取13位独立音乐人,出资为他们制作专辑,并进行全国巡演。不过,它更多是赞助性质,商业回报前景模糊。

互联网公司开始愿意付出高额版权费和音乐人培养成本,加上专业音乐人的加入,这些是音乐内容得到重视的积极信号。但除了流量和广告,它们仍无法从音乐作品的消费本身中取得回报。

中国视频监控市场发展展望 篇4

中国市场发展前景

在最新出版的《2009中国CCTV和视频监控设备》市场研究中, IMS Research对中国视频监控市场今后几年的发展, 仍然持乐观的态度。从2009年至2012年, 市场发展的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4.4%。从应用市场的角度来看, 在金融业萎缩, 制造业减速的国际环境下, 中国政府刺激经济的一系列政策, 将毋庸置疑地成为驱动视频监控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的消息, 政府的“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将有近一半投资于铁路、公路、机场和城乡电网建设;而这几个市场又是视频监控应用非常成熟的地方。因此可以预见, 交通、机场和电站将会属于今后几年视频监控发展较为迅速的几个领域。另外, 政府的刺激经济计划中也包含相当数量的对于环境、医疗和教育的投资。这些涉及高科技的领域应用最新视频监控技术的速度也快于其他领域, 因此发展前景也将相当好。其次, 公共安全和政府办公场所的视频监控应用市场也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世博会建设带来的安防投资, 将会在短时间内拉高场馆应用市场的增长速度。

国际品牌VS本土品牌

对于中国市场上的高新技术产品, 曾有很多人迷信国外产品。在中国视频监控行业发展的进程中, 同样曾经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但随着一批本土企业的崛起, 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是实力差距正在逐渐缩小。IMS Research研究显示, 在当前的中国视频监控市场中, 国际品牌大约占有30%左右的市场份额, 双方暂时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双方有各自固守的市场, 同时在一些热点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品牌的优势市场包括金融、机场、跨国企业等高端领域。这是因为这些企业都和国际品牌有长期的合作经历, 考虑到目前的产品满意度、各分公司之间的系统兼容性以及更换品牌的风险, 他们一般不会轻易更换至本土品牌。本土品牌则在中低端价格较敏感的市场占有优势, 同时在军用、保密等敏感领域, 本土品牌也会被作为首选。高端商业楼宇和政府投资的一些中高端项目, 是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除了产品本身, 竞争的输赢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品牌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以及合作伙伴的实力。

单就产品性能而言, 本土品牌和国际品牌差距并不明显。国际品牌的优势往往体现在提供整个系统的能力和经验。IMS Research认为, 本土品牌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足, 应该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在细分应用市场发现机会, 积累经验, 从而形成自己的局部优势。对于有更强实力的本土品牌, 则应该从企业本身着眼, 努力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 全方位的提高企业实力, 从而实现更高的目标。

模拟监控VS网络监控

网络监控是视频监控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网络监控比传统的模拟监控有明显的优势, 如易升级、结构经济和可远程访问。但IMS Research的全球视频监控研究结果显示, 中国地区的监控网络化速度要慢于欧美发达地区。事实上, 目前网络监控在中国地区快速发展的外部条件已经具备, 既有大型的项目需求, 又有具备很强实力的厂商参与。网络监控的快速发展时代已经开始。然而这个市场的发展主要是由这些大型项目拉动的。

谈到网络监控的真正普及, 也就是在中小项目的广泛应用, 中国市场仍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育。这种培育包括对终端用户的培育, 更重要的是对代理商和系统集成商的培育。网络监控技术对视频监控的中间商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对已经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的中间商来说, 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就单个网络监控品牌而言, 快速建立一个符合要求的营销网络, 就能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中抢占先机。就整个网络监控市场来说, 只有大部分的中间商都成功转型, 才意味着网络监控的真正普及。

IMS Research认为,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中国视频监控还是会处在一个“模拟为主, 两者并存”的模式。并存的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 模拟摄像机和网络摄像机并存。网络摄像机价格将开始大幅度下跌, 但仍高于模拟摄像机与视频服务器的组合。而且很多模拟摄像机未到更换期, 采用视频服务器向网络监控转型更易于接受。

2) 硬盘录像机 (DVR) 和网络录像机 (NVR) 以及网络存储的并存。模拟摄像机的存在必将导致价格便宜的DVR的大量应用。混合式硬盘录像机 (Hybrid DVR) 也比NVR价格便宜, 与DVR配合完全可以解决前端存储的问题。NVR的价格预计将在一两年后大幅下降, 从而真正被大批量采用。

智能化视频监控的发展

视频监控智能化必将伴随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被反复提及, 因为这是视频监控的最终目的。在理想的智能化监控系统中, 只有被判断为有用的信息才会被存储, 而不是不管内容的重要性全部录下来, 从而节约存储空间。智能设备可以判断在必要的时候有效地传输视频, 从而节省带宽。同时智能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监控效率, 可以从复杂的数据中辨认行为和类型, 可提供操作命令、数据和信息, 实现报警、提醒关注、智能检索等功能。

更重要的是, 智能化技术通过智能视频分析现场或记录的视频流, 从而检测出可疑的活动、事件或者行为模式, 可以使视频监控系统从事后搜寻犯罪嫌疑人的手段, 转换为一种阻止犯罪发生的辅助手段。当视频监控规模越来越大, 收集到的信息量越来越大, 单纯靠人工分析已经不能满足监控的需求时, 智能化视频监控技术将必须被采用。

2009年, 很多厂商在中国市场推出了智能化视频监控产品, 包括一些视频分析软件和集成了视频分析模块的硬件设备, 如DVR和视频服务器等。但不得不说, 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智能化视频监控设备还远没有达到大家所想象的水平。更多的情况下, 智能化监控系统只能发挥一些最基本的判断作用, 从而给监控人员提供帮助。要真正依靠智能监控系统进行复杂独立的行为判断,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本土企业发展智能化监控的主要阻碍因素在于, 中国市场对软件产品的附加值认可度不高。在国外市场软件属于高利润行业, 而在国内, 很多厂家投入50%或者更高进行软件方面的开发, 而软件带来的收益可能只占10%。就目前的智能化视频监控软件来讲, 国外厂商的平均水平要高于本土企业。但本土软件产业也并非没有优势, 由于不同终端用户的工作环境和对安防的要求都有较大差异, 本土软件产业在客户化软件定制方面的优势是国外软件厂商无法比拟的。

民用视频监控的发展

视频监控在民用市场的发展也是被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一旦视频监控产品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 带来的市场必将是巨大的。已经有一些厂商将家庭和个人作为目标客户推出相应的产品, 产品价格也已经降到家庭用户可以接受的范围。中国电信的“全球眼”和中国网通的“宽视界”也已经推行了几年。然而当前民用市场上并没有显现出期盼中的火爆现象。

究其原因, IMS Research认为主要因为以下几点。首先, 终端用户接受度不高。视频监控产品对民用市场首先针对的客户是中高端收入的人群, 这些人文化教育程度较高, 对新技术更易于接受, 而这些人群一般居住在物业成熟的住宅小区中。这类小区一般安防设施齐全, 管理较为严格, 安全系数较高。因此独户加装视频监控系统对家庭安全提高不大。其次, 系统安装维护不便。目前家庭装修时考虑安装视频监控设备的用户很少, 一旦装修完成后加装监控系统, 就为布线增加了难度。而且一旦系统需要维护, 也会给用户造成不便。另外, 网络提供商还未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应对于民用监控市场。例如目前全球眼和宽视界的主要客户还是商业用户。如能针对个人用户的特点, 多推出一些适合家庭客户的业务模式, 将会对民用市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总的来说, 随着家庭视频监控系统观念的普及, 用户安全意识的提高以及各种相关技术的成熟, 民用视频监控市场有可能在3~5年内爆发。

总结

视频监控发展道路 篇5

2013-2018年中国视频监控软件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 世界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第一节 世界视频监控软件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一、世界视频监控软件行业特点分析

二、世界视频监控软件市场需求分析 第二节 世界视频监控软件市场分析

一、世界视频监控软件需求分析

二、世界视频监控软件产销分析

三、中外视频监控软件市场对比

四、世界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市场规模现状

五、世界视频监控软件行业需求结构分析

六、世界视频监控软件行业下游行业剖析

七、视频监控软件行业世界重点需求客户

八、2013-2018年世界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市场前景展望 第三节 世界视频监控软件行业供给分析

一、世界视频监控软件行业生产规模现状

二、世界视频监控软件行业产能规模分布

三、世界视频监控软件行业技术现状剖析

四、世界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市场价格走势

五、视频监控软件行业世界重点厂商分布

第二章 国内外视频监控软件生产工艺及技术趋势研究 第一节 当前我国视频监控软件技术发展现状 第二节 我国视频监控软件产品技术成熟度分析

第三节 中外视频监控软件技术差距及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分析 第四节 提高我国视频监控软件技术的对策

第三章

我国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我国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发展现状

一、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品牌发展现状

二、视频监控软件行业需求市场现状

三、视频监控软件市场需求层次分析

四、我国视频监控软件市场走向分析

第二节 2008-2013年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三节 视频监控软件行业运行分析

一、视频监控软件行业产销运行分析

二、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利润情况分析

三、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四、2013-2018年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五、2013-2018年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利润增速预测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四节 对中国视频监控软件市场的分析及思考

一、视频监控软件市场特点

二、视频监控软件市场分析

三、视频监控软件市场变化的方向

四、中国视频监控软件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五、对中国视频监控软件产业发展的思考

第四章

中国视频监控软件市场运行态势剖析 第一节 中国视频监控软件市场动态分析

一、视频监控软件行业新动态

二、视频监控软件主要品牌动态

三、视频监控软件行业需求新动态

第二节 中国视频监控软件市场运营格局分析

一、市场供给情况分析

二、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三、影响市场供需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 中国视频监控软件市场进出口形式综述 第四节 中国视频监控软件市场价格分析

一、热销品牌产品价格走势分析

二、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分析

第五章

2013-2018年中国各地区视频监控软件行业运行状况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 华北地区视频监控软件行业运行情况

一、2011-2012年华北地区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1-2013年华北地区视频监控软件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3-2018年华北地区视频监控软件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3-2018年华北地区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3-2018年华北地区视频监控软件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二节 2013-2018年华东地区视频监控软件行业运行情况(同上下略)第三节 2013-2018年华南地区视频监控软件行业运行情况 第四节 2013-2018年华中地区视频监控软件行业运行情况 第五节 2013-2018年西南地区视频监控软件行业运行情况 第六节 2013-2018年西北地区视频监控软件行业运行情况 第七节 2013-2018年东北地区视频监控软件行业运行情况

第六章 2011-2012年中国视频监控软件进出口状况及预测分析 第一节 2009-2012年中国视频监控软件进口情况分析

一、2009-2012年中国视频监控软件进口量分析

二、2009-2012年中国视频监控软件进口金额分析

第二节 2009-2012年中国视频监控软件出口情况分析

一、2009-2012年中国视频监控软件出口量分析

二、2009-2012年中国视频监控软件出口金额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三节 2009-2012年中国视频监控软件主要进出口国家和地区分析 第四节 2013-2018年中国视频监控软件进出口预测分析

一、2013-2018年中国视频监控软件进口预测分析

二、2013-2018年中国视频监控软件出口预测分析

第七章

中国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市场分析 第一节 视频监控软件市场需求分析

一、视频监控软件市场的需求变化

二、视频监控软件行业的需求情况分析

三、视频监控软件品牌市场需求分析 第二节 视频监控软件需求市场状况分析

一、视频监控软件市场需求特点

二、视频监控软件市场需求分析

三、视频监控软件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四、视频监控软件市场存在的问题

五、视频监控软件市场的需求方向 第三节 主要应用的发展趋势

第八章

我国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市场调查分析

第一节 2011-2012年我国视频监控软件市场调查分析

一、主要观点

二、市场结构分析

三、价格走势分析

四、厂商分析

第二节 2011-2012年中国视频监控软件用户调查分析

一、整体市场关注度

二、品牌关注度格局

三、产品关注度调查

四、不同价位关注度

第九章

视频监控软件行业上下游产业分析 第一节 上游产业分析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趋势预测

三、行业新动态及其对视频监控软件行业的影响

四、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视频监控软件行业的意义 第二节 下游产业分析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趋势预测

三、市场现状分析

四、行业新动态及其对视频监控软件行业的影响

五、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视频监控软件行业的意义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十章

视频监控软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五、客户议价能力分析 第二节 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企业集中度分析

三、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中国视频监控软件行业竞争格局综述

一、2011-2013年视频监控软件行业集中度

二、2011-2013年视频监控软件行业竞争程度

三、2011-2013年视频监控软件企业与品牌数量

四、2011-2013年视频监控软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四节 视频监控软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国内外视频监控软件行业竞争分析

二、我国视频监控软件市场竞争分析

第十一章

视频监控软件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 视频监控软件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视频监控软件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视频监控软件主要潜力品种分析

三、现有视频监控软件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四、潜力视频监控软件竞争策略选择

五、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第二节 视频监控软件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后危机对视频监控软件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二、后危机后视频监控软件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三、2013-2018年我国视频监控软件市场竞争趋势

四、2013-2018年视频监控软件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五、2013-2018年视频监控软件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三节 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发展机会分析 第四节 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发展风险分析

第十二章

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我国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前景与机遇分析

一、我国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发展前景

二、我国视频监控软件发展机遇分析

三、视频监控软件的发展机遇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二节 2013-2018年中国视频监控软件市场趋势分析

一、视频监控软件市场趋势总结

二、2013-2018年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三、2013-2018年视频监控软件市场发展空间

四、2013-2018年视频监控软件产业政策趋向

五、2013-2018年视频监控软件行业技术革新趋势

六、2013-2018年视频监控软件价格走势分析

七、2013-2018年国际环境对视频监控软件行业的影响

第十三章

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 视频监控软件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一、市场空间广阔

二、竞争格局变化

三、高科技应用带来新生机

第二节 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品牌格局趋势

二、渠道分布趋势

三、需求趋势分析

第三节 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四节 对我国视频监控软件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视频监控软件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视频监控软件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我国视频监控软件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视频监控软件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十四章

2013-2018年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发展预测 第一节 未来视频监控软件需求与需求预测

一、2013-2018年视频监控软件产品需求预测

二、2013-2018年视频监控软件市场规模预测

三、2013-2018年视频监控软件行业总产值预测

四、2013-2018年视频监控软件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五、2013-2018年视频监控软件行业总资产预测

第二节 2013-2018年中国视频监控软件行业供需预测

一、2008-2012年中国视频监控软件供给预测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二、2013-2018年中国视频监控软件产量预测

三、2013-2018年中国视频监控软件需求预测

四、2013-2018年中国视频监控软件供需平衡预测

五、2013-2018年中国视频监控软件产品价格预测

六、2013-2018年主要视频监控软件产品进出口预测 第三节 影响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2013-2018年影响视频监控软件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分析

二、2013-2018年影响视频监控软件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分析

三、2013-2018年影响视频监控软件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分析

四、2013-2018年我国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

五、2013-2018年我国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 第四节 视频监控软件行业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分析

一、2013-2018年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市场风险及控制策略

二、2013-2018年视频监控软件行业政策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2013-2018年视频监控软件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

四、2013-2018年视频监控软件行业技术风险及控制策略

五、2013-2018年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

六、2013-2018年视频监控软件行业其他风险及控制策略

附表略……

网 址:

大视频时代的媒体融合发展 篇6

2014全国电视覆盖及收视状况调研成果

美兰德公司董事长周江

第一,我国电视传输通路仍然呈现多种方式,数字化电视产业规模加速倍增,全国观众接收电视节目的方式,主要以有线电视公共网为主,包括数字网和模拟网,合计占比超过74%。居民接收电视节目数字化时代继续深入,有线数字电视、直播卫星数字电视用户比例持续增长,有线模拟电视自备普通天线用户比例持续下降。

第二,卫星电视覆盖水平持续走高,数字频道、购物频道覆盖规模上扬。卫星电视频道覆盖人数增长,1999年-2014年年均增长率10.6%,中央级卫视累计覆盖193亿人次,年均增长8.6%,省级卫视累计覆盖335亿人次,年均增长12.2%。2014年中央电视台排名前五的频道全国覆盖人口均超过12.6亿,2014年排名前五的省级卫视频道全国覆盖人口均超过10.2亿。

第三,居民户均接收卫视频道数量稳定增加,新闻、时事类节目喜爱率高居榜首。全国每户居民家庭接收卫视频道数量呈持续增加趋势,2014年达到40个,比上年增加2个。2014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全国喜爱人数接近4.5亿,2014年省级卫视频道中湖南卫视全国喜爱人数达到4.3亿。新闻、时事类节目全国观众喜爱率达70.9%,比位居第二的电视剧类高0.8个百分点。

第四,有线数字电视与IPTV用户满意度显著提升。互联网电视用户满意度近八成,全国居民使用数字电视的主要功能,首先是看电视直播,居第二至五位的功能是电视节目回看,视频点播,生活服务,还有付费频道。2014年用户对IPTV总体满意度为78.6%,比上年增加5.3分。全国互联网电视用户满意度79.2%,每天使用用户占比将近60%。

第五,电视继续领跑接触率最高的媒体,电视广告的信任率位居首位。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媒体中,全国观众各时段对电视接触率均最高,在17点-23点呈现持续性高接触。在19-20点时段接触率高达全天最高的73.6%。全国观众对家庭电视媒体广告的信任率最高,其次是楼宇电视广告。

第六,网络视频用户使用优酷、爱奇艺最频繁,经常使用的人数分别达到3.3亿和2.2亿,网络购物成为最主要新兴渠道。最近一个月内至少进行过一次网络购物的网民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超过22%,约2.9亿。用户对手机购物和网络购物的满意度较高,均达到78%以上,电视购物的满意度超过70%。

互联网主导的大视频时代

美兰德媒体公司总经理崔燕振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互联网时代,2014年将开启中国媒体融合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我们可能已经习惯以传统收视率为代表的二次销售价值链和传媒产业链方面的建构,但今天互联网改变了这一生态格局。在我们把观众从传统的受众,变成用户,再变成粉丝的过程中,忠实观众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和传统电视线性单向和鼓励的传播模式不同,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传播模式和广告模式、商业模式,都是基于互联网人与人的连接,人与物的连接,它们会形成巨大的粉丝经济、分享经济和体验经济。

具体到电视和视频行业,我们相信已经从传统电视时代,电视屏时代,进入一个由互联网主导的大视频时代。各个视频端,各个屏幕传播终端都在交互发挥作用,电视节目互联网思维的践行,将“O2O模式”发展成为“T2O模式”,进行跨界营销。将电视节目打造成一个平台,然后将平台、产品以及用户进行连接,成为把电视节目内容转化为电商的有效途径。

大数据时代不在于它自身的规模和体量有多大,在于它对消费主体的行为过程和关系地深刻洞察。我们今天处于一个多屏幕包围时代,多屏时代为电视节目多维度、多方式、多形态的传播提供了新渠道和终端。社交媒体兴起和移动终端飞速发展,带动了移动媒体社交化和网络化。基于分享、即时传播和通讯等手段,让原来单向、孤立的受众变为一个个被激活的信息消费主体,以及拥有自主选择能力、自主分享能力的活跃个体。

媒介融合是一场革命

在此次会议的主题演讲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喻国明表示,互联网思维对传媒运作的重要性应该理解为一场革命,革命就是过去发展逻辑的一种中断,而不是简单在过去的发展逻辑上按照惯性画延长线。在互联网的作用之下,整个社会资源呈现出一种重新组合、重新配置和形成新游戏规则的过程,因此应该对这种新格局、新规则、新运作逻辑要有足够的把握,电视人对与互联网融合应该具有紧迫感。

星空传媒首席运营官曹志高在本次会议上首次宣布了灿星制作2015年的节目规划。不仅有《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出彩中国人》《完美星开幕》等品牌季播栏目新一季,同时还有《与星共舞》《金星脱口秀》等新综艺栏目。另外明年灿星制作还计划推出神秘巨作《直通格莱美》以及《生命中国》等关于人文思考类的真人秀纪录片节目。

最后的两个圆桌会议分别围绕“传播渠道变革与全媒体传播通路建设”以及“电视转型新方向及节目营销价值重构”两个议题从通路到内容全面阐释电视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

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产业与新媒体研究部主任黎斌表示,现在传统电视面临着三个方面需要关注的词,渠道、内容、运营。渠道方面,现在仅在电视上传播不够,需要向其它渠道扩展,PC、平板,智能手机等,融合就是融合全媒体传播。内容方面,现在很多传统电视台把内容简单编辑以后放在互联网上去,但内容没有向互联网转型,在网络上照样不会被关注。运营方面,现在很多电视机构以事业体制进行运营,公司体制也是金字塔式的,而互联网运行完全是另外一种模式,是矩阵式的自主运营方式,应该生产适合互联网的内容产品。

爱奇艺数据研究院院长葛承志认为,大数据只能做到锦上添花,不可能做到雪中送炭,“现在的热词不是节目和模式,而是IP。核心的IP包括综艺节目模式、电视剧剧本、小说、舞台剧等,IP是技术创作,艺术创造本身不可能用大数据推导。”

有线电视网视频监控发展探析 篇7

视频监控经历了模拟系统、数字系统到网络化系统的演进, 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在全球占据着巨大的市场。视频监控技术是集光学技术、传感技术、芯片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存储技术、编码技术、传感技术等为一体的技术, 任何相关行业的技术突破和变革都可能给视频监控带来新的思路和新的模式。

近几年, SaaS (Soft as a Service, 软件即服务) 和云计算由于其成本低、易于管理和按需使用等优势而席卷全球, 视频监控产业也随之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基于云架构的VSaaS (Video Surveillance as a Service, 视频监控即服务) 成为视频监控产业的新兴模式。业内著名的SecurityPark在2010年安防行业的第一条预测, 就是VSaaS解决方案将大行其道。

本文深入研究了视频监控的行业领域的变化及技术发展现状, 分析了基于有线电视网开展视频监控的服务模式。

2 视频监控发展概述

2.1 视频监控发展现状

从国内外的应用领域来看, 视频监控广泛应用于平安城市、公安、交警、银行等安全防护, 同时也成为各行各业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管理资源甚至是宣传渠道。在最新的国内调研中, 视频监控的应用已经扩展到城市、景区或企业的宣传展示窗口, 还包括食品安全、环境、检验检疫、车辆定损等多种行业, 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在国外, 以AT&T、英国电信、法国电信、西班牙电信等为代表的运营商, 通过固网和无线网络提供视频监控业务。在中国, 电信企业都有运营的视频监控网络。中国电信的“全球眼”业务, 利用ChinaNet, 将分散、独立的采集点联网, 实现跨区域、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监控、存储和管理, 拥有目前最大的运营级视频监控网络。中国联通的“神眼”业务依托其固网资源和WCDMA3G网络, 提供随时随地的视频监控服务, 主要定位于移动监控。中国移动的“千里眼”业务主要面向行业和家庭客户, 推出以3G视频监控为特色的安防产品, 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提供图像和各种报警信号的远程采集、传输、储存和处理的服务, 重点发展平安城市/平安农村、中小企业安防等项目, 目前还不具规模。

由于国内电信运营商正处于拓展新业务的业务转型的关键期, 视频类业务也已经成为各大运营商目前的工作重心。伴随着技术进步与市场拓展, 大规模、集中式的网络视频监控也逐渐成为了视频监控市场的主流。

在广电行业, 部分网络公司基于有线电视网为企业、城市、村庄等建立区域性的视频监控系统, 提供安防业务。视频监控模式仅限于传统的区域监控模式。

2.2 视频监控标准现状

视频监控产业链覆盖面较广, 随着IP视频的发展, 设备间的互操作性需求不断增加, 迫切需要行业提供标准化的接口平台。在这种大背景下, 产生了两大国际视频监控标准化组织:ONVIF (Open Network Video Interface Forum, 开放式网络视频接口论坛) 、PSIA (Physical Security Interoperability Alliance, 实体安防互通联盟) 。

ONVIF是一个提供开放网络视频接口的论坛组织, 于2008年5月, 由Axis联合Bosch、Sony公司三方成立, 以公开的原则共同制定开放性行业标准。截止2011年3月, 已有279个公司加入ONVIF成为会员。2008年11月, 正式发布了第一版规范;2010年11月, 发布了第二版规范, 规范涉及设备发现、实时音视频、摄像头控制、录像控制、视频分析等方面。

PSIA是一个全球性的行业协会, 2008年2月, 主要由Cisco Systems、IBM、Pa-nasonic等公司成立实体安全互通联盟 (PSIA) , 主要目标是推动网络型安全设备间的可互通性。2008年9月, 该协会首度公开发布了其行业标准, 涉及设备管理、录像内容存储和资源管理等。

在中国, 从事视频监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定的标准化组织主要是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CCSA) 和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简称全国安防标委会, TC100) , 此外教育部、质检总局等政府部门以及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等大型企业也提出了本行业、本企业的标准。

2.3 VSaaS模式

VSaaS是基于云架构的视频监控模式。用户无需购买和维护存储设备和网络传输设备, 只需将摄像头接入网络, 就可以使用多类型终端, 登录统一的平台, 实现监控的目的。相应的, 运营商需要建立一套接口开放的、完善的平台, 具备海量的存储空间、灵活的传输机制、面向不同用户的服务、可信任的安全机制以及专业的维护管理团队。对于用户而言, 前期投资少、部署简单、无需维护;对于运营商而言, 一次建设, 统一维护, 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设备及存储空间。

VSaaS模式还衍生出MVaaS (Managed Video as a Service, 管理视频即服务) 和HVaaS (Hosted Video as a Service, 托管视频及服务) 等多种商业模式。2010年7月, MVaaS供应商Envysion在科罗拉多州Boulder市召开第一届托管视频峰会, 为托管视频及服务提供合作论坛, 旨在讨论市场快速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推动产业发展。2011年6月, 第二届托管视频峰召开, 旨在推动MVaaS的阶段增长和部署速度, 以及托管视频解决方案的完善。峰会聚集了托管视频供应商、产业合作伙伴、技术人员和调研人员等, 共同规范市场、推动产业成功发展。

近两年来, VSaaS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美国, 主要应用于餐馆、便利店和服务店等连锁机构的安防, 欧洲运营商也积极制定解决方案, 大幅度采用VSaaS技术实现零售店、住宅、城市监控等。在国内, 中国电信的“全球眼”业务利用ChinaNet, 将分散、独立的采集点联网, 实现跨区域、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监控、存储、和管理, 类似于VSaaS模式。此外, “感知网”基于VSaaS架构的网络视频监控服务平台, 通过互联网实现用户的接入, 主要应用于宝宝在线、连锁企业、交通路况等, 用户不受地域限制, 使用手机或电脑通过互联网即时观看幼儿园、商铺、交通情况等视频图像, 目前已运营5年, 但用户访问流量很低。

3 基于有线电视网发展视频监控

3.1 广电开展视频监控的需求分析

在三网融合的博弈中, 广电赢得了内容层面的主导权, 但是网络层面在双向化程度、传输带宽、网络管理水平等方面尚处于劣势, 需要开展良好的业务形态, 以驱动网络的有序发展和运营。

有线电视网开展视频监控业务具有优势。首先, 广电在视频业务方面具有深厚的运营经验。第二, 有线电视网具有广覆盖和专网传输的特点, 有利于视频内容的安全传输。第三, 广电具备社会公益的属性, 在有线电视网上开展环境监控、检验检疫等监控业务, 符合广电的公益属性。因此, 开展具有广电特色的视频监控业务, 充分利用机顶盒开展广电特色的视频监控服务, 有利于广电业务的创新和网络的发展。

3.2 有线电视网视频监控服务模式

有线电视网对于视频监控的业务仅限于区域性的安防类业务, VSaaS改变了传统的视频监控模式, 从用户需求、应用场景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可以充分结合视频监控的新模式和广电的特色开展有线电视网视频监控业务。

传统的视频监控主要应用于安防, 用户包括政府管理部门、城市、企业、社区等, 实现对交通、城市、矿山、学校等场所的安全监控。视频即服务的理念扩展了用户类型和应用场景, 如图1所示, 左侧为传统的视频监控模式, 以安全监控为主要需求;右侧为衍生的服务模式, 随着应用场景的改变, 用户需求也发生变化。传统方式下, 视频监控用户具备“被监控”和“执行监控”的双重身份, 新的服务模式下, 这两种身份明显分离, 大众用户或个人用户成为新服务模式下的使用者。

为了满足新的用户需求, 有线电视网的视频监控服务模式有多种分类角度。从用户类型的角度, 可以分为政企用户、个人用户、有线电视用户等;从产品主体的角度, 可以分为视频内容、传输渠道、存储空间、维护管理等;从范围的角度, 可以分为本地业务、跨域业务等;从传播方式的角度, 可以分为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等。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服务模式。以下列举几项主要的服务模式:

(1) 政企安防监控服务

为政府、企业、院校等提供安全的视频监控服务, 支持多级管理人员的企业内部监控及其他接入点监控, 并为上级管理机构提供监控接口, 如图2所示。该服务模式需支持扩展为互联网接入, 发生事故时进行实时报警推送, 采用专网进行传输, 提供高优先级。

(2) 广电特色的业务

如图3所示, 基于视频监控网络, 开展新的业务类型, 如景点、庙会、实时天气、展示平台等节目形式, 部署自有摄像设备, 将视频内容以实时或录制的形式, 采用广播或点播的方式提供给有线电视用户;同时有线电视用户也可以通过摄像头上传视频内容或进行视频聊天。

(3) 基于云服务的存储托管

VSaaS的一种重要的服务模式是托管服务, IMS预计, 2013年网络存储将占全球视频监控存储市场销售收入的30%, 总额将超过56亿美元。视频托管根据内容的不同, 分为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线下存储视频。客户视频通过网络传输到运营商的安全数据中心, 由运营商定期进行状态查询及更新等维护管理, 这种模式适用于没有时间或资源进行维护和放置设备的小型企业或本地客户, 客户只需要维护网络摄像机, 并支持高速上网。第二种模式是在线录制视频, 视频存储在客户端。由运营商远程管理, 包括软件升级、操作系统升级、系统健康状态检查、视频存储设备及摄像头的监控, 这种模式适用于客户只希望将管理工作外包的情况。第三种模式是以上两者的结合, 视频流传输到运营商的数据中心, 同时也在客户端进行存储, 客户端可以选择多种方式进行存储。

有线运营商可以在网络双向化改造的过程中适时规划和开展视频托管类服务, 为企业用户提供方便的个性定制的托管服务。

3.3 广电视频监控模式展望

以上分析可得, 视频监控服务模式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在保持传统的政企安防业务的基础上, 可以开展创新的广电特色业务, 更大的发挥广播电视网的社会公益属性。

因此, 在NGB建设初期, 可以规划建设国家级的视频监控服务系统。如图4所示, 由国家级运营公司建立一套接口开放的面向各行业、各级别用户的平台, 融合传统业务和VSaaS模式, 以广电MCC (Media Content Center, 媒体内容中心) 为基础维护视频存储空间, 以NGB骨干网为依托构造灵活的跨域传输分发机制, 制定可信任的安全机制和专业的维护管理机制。既可以支持机顶盒终端、电脑终端, 也可以通过无线网扩展支持手机终端, 提供跨网络、跨终端的业务, 满足各类型用户需求和各行业应用场景, 无缝接入所有的业务提供者的视频资源。

4 总结

随着技术的发展, 视频监控产业已经过了巨大的革新。视频监控不再是工程, 而成为一种服务;视频监控的目的不再是单一的安防, 而是面临各行业多样的需求;视频监控的服务不再是区域性的, 而是国家级乃至全球的服务网络。到目前为止, 视频监控已发展成为融合云存储、云服务在内的物联网的重要形式之一。因此, 在有线运营商完成双向化改造后的今天, 抓住整合的契机, 开展视频监控业务不仅有利于业务的创新, 也有利于有线网络生命力的提升。

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探讨 篇8

1 视频监控系统

1.1 视频监控系统发展现状

根据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特点可将其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 传统模拟视频监控时期 (模拟摄、录像机、多路切换器等) , 可以基本实现信号的采集、处理和传输。 (2) 采用模数混合的视频处理与传输技术的视频监控时期, 开发了高性能的服务器。 (3) 全数字化的多媒体监控时期, 一体化网络摄像机 (包括CMOS图像传感器、嵌入式处理器) 开始使用。传统模拟视频监控时期存在着诸多缺点, 如:信号传输距离受限、录像视频质量差, 难以完成对较大资料的检索和查询、监控效率低, 难以实现大规模的远程视频监控。视频监控技术的第二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数字化视频信号, 不仅增加了数据保存时间, 大大增强了数据的稳定性、方便数据索引, 简化操作流程、使视频流远程传输和分层管理的权限设置更容易实现。全数字化的多媒体监控时期的代表是基于D1图像分辨率的一体化网络摄像机, 采用新的视频编码标准, 有效的节约资源和存储空间, 实现远程监控, 实现了存储、传输、回放、检索等功能的简单化和人性化发展。

目前市场上广为推广的视频监控产品有数字控制的模拟视频监控和数字视频监控两种, 与后者相比, 数字控制的模拟视频监控技术较为成熟, 已经广泛应用于当前的大、中型视频监控工程中。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弥补了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的一部分弊端且逐渐走向完善和深入发展, 当前的视频监控系统正处在数控模拟系统与数字系统混合应用并将逐渐向数字系统过渡的阶段。

1.2 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

根据视频监控系统特点分析, 要实现监控系统的网络化, 数字化前提条件, 同时网络化是系统集成化的基础, 所以在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方面, 应重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深入研究。

21世纪对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电子技术的发展尤为看重, 数字化环境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 视频监控系统中的数字化主要体现在系统中视频、音频、控制等信息流从模拟状态到数字状态的转化, 结合其他系统技术的实施, 实现视频监控系统与建筑安防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 高效实现一体化控制盒管理, 实现系统集成化。

视频监控系统的网络化的实现, 是完成系统结构转型的必要条件, 增强系统设备配置的通用性、开放性, 使系统运行中的调试和维护更加简单方便, 且增强了整个系统的容错能力。

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对突破布控区域和设备扩展区域和数量界限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新型传输技术的发展, 结合监控系统的趋势化设计思路, 能够更为有效地使数据处理更加便捷, 却能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和人性化的服务, 使系统安装和维护检修更加简单快捷。

当前视频监控技术正处于转型期, 在不同时期会涌现出各种新技术和新的产品应用, 在产品的选择上不能简单地依据新旧交替的思维, 而要在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的基础上, 总结新的技术产品优势, 对新技术和新产品性能进行综合考察, 以谨慎合理的选择, 为安保事业负责。

2 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和应用

高清视频监控技术从是新的概念出发, 通过适当的技术路线来实现新技术的应用。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能够获取和传递更为丰富的监控信息, 在缓解资源占用等系统开销问题上能发挥较大优势, 这一切都归根于其数字化系统的本质, 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与模拟系统相比, 对图像的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 因此, 模数转换问题关系到系统能否获得高质量图像, 在视频系统数字化进程中尤为重要。

当前的数字高清视频监控系统适用于新建监控系统的招投标中心, 通过在评标室内前端监控点中统一配置高清网络摄像机, 结合外围和等候区的其他摄像机, 组成高、标清混合组网的配置, 不仅可以保证客户对监控安全性的基本要求, 还能有效节约设备成本, 提高了系统整体的实用性。后端管理和存储采用嵌入式NVR, 同时录像文件可选录像备份主机根据项目监控点数不同, 可选嵌入式NVR本地高清显示或者解码器高清显示。

3 结语

随着用户对建筑监控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 高清视频监控技术的优势将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逐渐体现出来, 高清图像的价值在对局部图像的实际观察时才能体现出来。当前视频监控技术同时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高清视频监控技术与智能化监控技术的结合将在今后的视频监控系统中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希清.安防标准化回顾与展望[Z].广州, 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009.

[2]GB50348-2004 (第五章)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浅析视频监控系统发展 篇9

关键词: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MPEG-4

0、引言

近年来, 视频监控系统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和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从安全防范的角度讲, 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应用于国防、安全保安、银行、交通医疗等领域, 为各种事故责任提供直观的线索和非常重要的证据;从控制角度讲, 利用视频图像监控系统智能化特殊控制设备, 可深入人类无法进入的场所完成特殊使命;从日常管理角度看, 视频监控系统可以用于远程实时会议、授课、指挥等应用场合。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 视频监控技术有了很大提高。视频编码标准的使用逐步从H.263、MPEG1、MPEG2过渡到MPEG-4、H264, 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视频图像质量。视频监控正朝着图像高清化、信息数字化、结构网络化、监控智能化、系统微型化方向发展。

1、视频监控系统发展过程

视频监控系统以其方便、直观、内容丰富、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效率而被广泛应用于安防控制等众多领域。视频监控由早期的模拟时代逐步进入到了数字化网络时代。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即模拟图像监控, 基于PC机的多媒体监控, 基于嵌入式的网络视频监控[1]。

1.1 第一阶段:模拟图像监控

该阶段视频监控是由前端设备, 即图像摄影部分 (模拟摄像机、云台、镜头、麦克风、解码器等) ;信号传输介质, 即图像传输部分 (光缆、电缆、射频、控制线等) ;终端控制设备, 即视频控制部分 (操作键盘、视频矩阵切换器、视频分配器、云台控制器、字符叠加器等) 和显示记录部分 (视频矩阵, 录像机、监控器等组成) 组成[2], 称为模拟闭路视频监控系统 (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 CCTV) 。模拟图像监控利用视频电缆, 通过模拟的方式对图像信息进行传输, 在图像摄影、视频矩阵控制及成像系统的配合下能够较好地还原图像质量。一般在控制中心进行监测, 信息传输的距离不能过远, 比较适用于较小范围内的视频监控。

此种方式直观方便, 投资较少, 但由于视频信号是模拟视频信号, 没有能从根本上改变单一集总的网络结构及抗干扰性差的缺点。同时, 该阶段视频监控控制功能少, 存在大量局限性, 如受到模拟视频线缆传输长度和缆放大器的限制, 只支持本地监控的有限监控, 可扩展性不高, 录像质量不高并且负载重。

1.2 第二阶段: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

九十年代中期, 随着视频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 人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对数据高速处理的能力进行视频的采集和处理, 通过显示器的高分辨率实现图像的多画面显示, 以此大幅度提高了图像的质量, 这种基于PC机的多媒体主控台系统称为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3]。数字化视频矩阵替代了模拟视频矩阵, 简化系统结构;大容量的光盘存储器和数字磁盘阵列存储器取代了模拟录像机[4], 对多媒体信息查询提供了便利。同时,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可以基于PC机或嵌入式设备构成系统, 进行多媒体管理[3]。数字监控系统可对目标范围进行实时监控, 从图像质量和保存时间及可靠性上均有显著改善, 大大提高整个系统反应的效率和速度。另一方面, 引入模块化管理, 如:对视频信息的采集、视频信息的压缩编码、信息传输、摄像镜头、云台的控制、报警采集和联动处理等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模块与模块之间相互关联, 统一协调工作。

同时, 数字化设备具有失真小、精度高、传输特性好、抗干扰性能强等特点和易于大规模生产的优势。为用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方案而成为市场主导力量。但其直接通过数据线连接视频监控端和信息接收端, 扩展性差, 较难满足大型视频监控系统的需求。

1.3 第三阶段:数字化远程网络视频监控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芯片技术的发展、存储容量的提高、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增强以及各种视频处理技术的出现, 视频监控逐渐从本地向远程监控发展, 进入了第三阶段, 即数字化的远程网络时代。这一阶段, 视频流在网络上的传输问题由网络视频服务器解决。图像信息采集、传输均进行数字化处理, 传输线路具备多样性。高级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交互, 在监控视频的同时实现对网络摄像机所在环境的信息接收、分析与控制[5]。

远程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不但要求有适合多媒体信息传输的通信网络作为基础, 而且还要有高性能的多媒体监控终端提供支持。多媒体通信网络主要以实时传输和宽带化为重点, 对各种视音频信息和数据信息进行实时传输, 多媒体监控终端主要以数字视频压缩编码技术为核心[3]。从H.263、MPEG1到MPEG2, 再到现在的MPEG4、MPEG7、H.264, 标准越来越成熟。发展最迅速的是MPEG-4, 其采用基于对象的编码原理, 提高了多媒体通信的交互能力和编码效率, 为多媒体数据压缩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其压缩率非常高, 数据量很小, 容量与图像质量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适用范围更为宽广。

网络视频监控利用TCP/IP网络, 实现了远程监控和低成本扩展监控范围, 使得视频监控可以向很多领域渗透。

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对视频处理芯片的要求普遍很高, 主要体现在分辨率、压缩格式和ASIC (专用集成电路) /DSP (数字信号处理器) 上。越来越多的设备厂商支持MPEG-4/H.264的双模芯片。在分辨率上, CIF (352×288) 是主流的分辨率, 但随着存储技术的发展, D1 (704×576) 将成为首选。另外, 对于视频监控专用设备, 一般采用ASIC芯片;而对于一些高端设备, 尤其是具备自动识别分析的智能监控设备或与智能控制相结合的设备, 可采用软件编程的DSP芯片。

在“平安城市”、“平安校园”工程技术和成本的改善以及奥运会、世博会等的推动下, 中国视频监控市场快速发展, 传统的模拟监控市场逐步由数字监控替代, 网络视频监控持续稳步增长。

2、视频监控发展方向

视频数字化、前端一体化、监控网络化、系统集成化、微型化及智能化是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向。视频信息经过采集及统一压缩编码, 可为网络化提供基础, 使得视频监控系统与各个子系统之间信息完美连接, 统一操纵, 实现集成化管理。微型化是嵌入式计算机平台的必然趋势。

数字化, 是将模拟信息转变成计算机技术或嵌入式技术能够处理的数字信息。从根本上改变了视频监控系统对信息的采集、数据压缩编码处理、数据传输、系统控制等形式结构。

网络化, 使得系统结构逐步向集散式方式过渡, 改变了以往的集总式方式。视频监控系统的各个部件要配合网络传输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 可以有效扩充布控地域和数量, 使网络系统软硬件资源共享。实现多任务分布式管理控制, 使系统具有通用性强, 开放性好的优势。再有, 由于在网络中需要传输大量的音视频数据, 这势必会促进视频高压缩技术、编解码技术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IPv6是下一代Internet协议, 将现在正在使用的功能 (IPv4) 都保留下来, 提供了更强的Qo S保证功能, 更适合多媒体通信和分布式多媒体应用。

智能化,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的发展, 智能化是必然趋势。数据监控获得信息量很大, 而往往只要获取其中极少部分有价值的信息, 智能监控系统要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到有用的信息, 让机器自动识别并加以解释, 为人类提供最为及时有效的反应机制。同时, 可以将静态监控, 事后调取信息再进行分析处理的方式, 通过增加自适应侦测报警等智能化功能, 转变为实时自动监控预防、联动报警。第一时间让用户获取关键信息, 快速有效的采取应急措施。这是视频监控技术向智能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3、总结

视频监控从早前的模拟视频监控发展到数字视频监控, 从在监控中心查看到现在的分散式远程监控, 从基本还原图像到高清图像质量的画面显示, 从有人值守到无人值守监控, 视频监控正在快速稳步发展。当然, 视频监控相对于其他通信业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相信在各大厂商的通力合作下, 视频监控将进一步发展, 从而积极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吴建华, 基于MPEG-4的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和实现, [硕士学位论文], 西南交通大学, 2006

[2]钟玉琢、王琪、贺玉文, 基于对象的多媒体压缩编码国际标准—MPEG4及其校验模型, 科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第1版

[3]张秀玲, 视频监控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科技信息 (学术研究) , 2008 (12) :341-343

[4]吴建华, 基于Darwin Streaming Server与MPEG4IP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

铁路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 篇10

铁路视频监控系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全模拟监控, 也叫闭路电视监控, 其特点是全部通过模拟方式将摄像机的视频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通过视频分配和合成设备将一部分视频信号在电视机等模拟显示设备上输出, 并通过磁带录像设备进行录像或保存, 其系统构成见图1。这种方式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铁路建设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但由于技术本身存在使用范围小、信息共享性差、应用灵活性较差等局限性, 目前已经基本被淘汰。

第二阶段为准数字监控,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 表现为以数字硬盘录像 (DVR, Digital Video Recorder) 替代原来的长时延模拟录像机, 将原来的磁带存储模式转变成数字存储录像, 并集合了录像机、画面分割器等功能。这种方式初步进入数字监控, 由于系统既具有模拟监控的技术成熟、图像画质较清晰的特点, 又具有部分第三阶段全数字监控的信息交互能力强、灵活性好的特点, 所以在铁路上曾得到广泛应用, 至今仍在铁路部分领域如局界站安全监控系统及小型站点监控中使用。

第三阶段为全数字监控, 视频从前端图像采集设备输出时即为数字信号, 以网络为传输媒介, 基于国际通用的TCP/IP协议, 采用流媒体技术实现视频在网上的多路复用传输, 并通过控制设备实现对整个监控系统的指挥、调度、存储、授权控制等功能, 系统构成见图2。目前这种方式是我国铁路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建设模式, 并且根据行业特点及应用需求, 在此阶段基础上延伸出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概念。

2 铁路视频监控系统现状

目前, 我国铁路内部已建或拟建视频监控系统的部门包括机务、车务、工务、电务、防灾与救援、公安等, 已应用的视频监控系统根据功能可分为:机房监控系统、线路监控系统、客/货运监控系统、CIPS或SAM视频监控系统、车务远程监控系统、客技站视频监控系统、牵引变电所视频监控系统、配电所视频监控系统、站车监控系统、分界站列车监控系统、编组站视频监控系统等, 由于建设目的不同, 造成这些系统应用范围或分散、或重叠、功能单一, 产生了许多重复投资, 而且不能满足系统后期发展的需要, 尤其是形成许多监控系统“孤岛”, 资源利用率低, 并且各级领导不能实时掌握基层工作情况, 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及工作进度。

针对这种情况, 铁道部在后续一些项目实施过程中, 采用了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模式, 如青藏铁路格拉段线路视频监控系统、京津高速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等, 有效缓解了上述矛盾, 并相继出台了有关的技术规范, 完善了系统建设过程, 尤其是《关于加强铁路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运用管理的通知》的颁布, 极大促进了铁路综合视频系统的发展。

3 铁路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随着铁路视频监控系统的飞速发展, 系统的建设思路和建设目的逐步明确, 发展方向逐步明晰, 发展趋势可归结为以下3点。

3.1 综合性

铁路视频监控系统综合性涵盖了控制管理方式、运营维护、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的内容。系统建设应结合铁路特有的运营管理机制, 将各部门需求统一在同一平台上, 利用系统灵活的组网方式、强大的管理功能, 实现多部门、多业务的管理, 努力做到一点多面、一线多面, 最终实现资源最大化、工作效率最高化。

该特点作为系统应用的基本出发点及根本立足点, 在工程建设前期就应明确, 规划管理部门、工程设计部门及设备厂商/集成商应提前针对各个部门的不同需求, 科学、客观地认识和定位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范围, 尽量达到资源利用最优化。

3.2 集中性

铁路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初衷是为了提高行车运输安全性、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及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系统构成应具有从下至上的集中性, 准确的说就是应能实现集中管理、集中控制、集中存储、集中分析处理等功能。

该趋势可简单理解为“弱化底层、加强中心”。弱化底层就是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尽量简化现场设备, 减少基层的管理控制程序, 降低工作人员的维护工作量。加强中心则是尽量将设备的管理及控制权限集中设置, 加强铁道部及铁路局的集中管理, 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系统建设时应根据4级的管理模式 (铁道部―铁路局/客运专线公司―大型站段、编组站―现场) 合理配置设备资源, 最大程度保障铁道部、铁路局 (公司) 对管辖区域内的视频监控资源的统一利用和集中调配。

3.3 兼容性

铁路视频监控系统作为一套关乎行车安全的系统, 除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外, 还必须具有向下的兼容性, 即模拟数字的兼容、设备制式的兼容、编码格式的兼容等。

目前国内铁路视频监控系统存在制式不同、规模不等、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 造成许多后续类似项目实施时无法接入既有系统, 集中表现在区域核心节点的设置上。如何最大化的利用既有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成为系统建设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因此要求新建铁路视频监控系统应能够把既有的主要视频监控系统纳入统一的体系内, 同时依托统一的标准制式, 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 最终实现不同应用系统纳入统一管理, 实现系统设备的统一维护、全网资源统一调配, 实现视频监控系统的归一化。

论微视频的现状与发展 篇11

关键词:微视频;现状;发展

一、微视频简介

微视频内容广泛,呈现方式也有许多种,不仅包括电影、纪录片、广告片等,还可以是通过手机或相关视频软件制作而成的视频短片的统称。微视频的最大特点便是短、快、精、大众化、可随时随地的进行传播。微视频起源于微电影形式,而微电影是电影的衍生物,微电影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整个微视频的发展,既微电影出现之后,微课程等接踵而来。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生活将会越来越现代化,随而带来的将是更加快节奏的生活,微文化将显得尤为重要。

二、微视频的现状

(一)影视应用

当微博,微信,微小说,微视频等微文化广泛普及,网络微视频已经成为中国未来几年的热点,传统影视耗时长,制作繁琐,消耗的人力,物力也是消耗极大的;而微视频过于短暂,极其容易忽略内容,突出不了主题,使其显得空洞。现在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提升,将微视频与传统的长篇视频进行互补,不仅能够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方式,也可以极大的吸引到大众的目光,使视频传播更加随性化;尤其在当代新鲜事物繁多,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微视频的出现极大的满足了大众的视觉享受。而微视频的短,精的特点恰好符合当代人的胃口,尤其得到年轻人的青睐,更加符合现代人的收视心理,尤其在手机端发展极快,人们更喜欢通过手机了解时事,观看微视频。这样使的微视频更加传播开来,促进了微视频的快速发展。所以说,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合作将弥补了各自的缺点,让用户得到最佳的用户体验,并获得最大的效益。

(二)广告营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得到极大的改善,人们更加注重对美的追求,传统广告已经显得无比的生硬,单调,人们已经厌倦了这些类型的广告,而以微视频来进行宣传语营销已经成为了广告届的趋势。通过广告商可以设计微视频,以微电影的形式去描述产品特性与功能,使得广告更加生动形象,吸引观众目光,增加观众对品牌的认同感。

(三)网络学习

同时微视频也被广泛运用到学习中,称为微课程。微课程现在也已经被运用到教学领域,已经不仅仅单是学校教师讲授的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考试培训和企业培训市场的微课程也已经逐渐增多。现在社会之中,智能手机应用十分广泛,使得微学习已经开始飞速蔓延,微课程内容简洁明了,分类明确,便于学生查找学习,同时也能够及时进行学习反馈,还可以与上传视频者进行学术交流。

现在大学课程之中甚至已经有了如何拍摄电视教材的课程,使微视频的教学功能更加规范正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形式下,网络视频也正开始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广泛的进入各个学校,不仅涵盖各个高中,甚至走进各个有名的高校。

(四)休闲娱乐

微视频”的“微”主要在其“短”、“精”,微视频的出现及其“普众化”,这使得微视频对于广大群众来说是触手可及的,当然,同时这也有利于促进微视频的发展,使得微视频草根化。当智能机遍布之时,人们便有了进行微视频拍摄的利器,随手拍摄生活中的奇闻乐事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具有乐趣,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方便人们可以了解到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甚至手机已经可以下载相关的软件进行拍摄并进行后期剪辑,可以对自己的拍摄作品进行设计,增加特效,增加设计感。现在,随着中国上网人数急剧增多,并且手机用户逐渐增多,尤其是智能机的普及,微视频以强有力的步伐迈进了人们的视线之中。市场上也开始出现各种与微视频相关的产品,创业者和投资人们也渐渐将目光投向了这个领域,以广告行业为例,微视频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广告已趋向于微视频的形式。

三、微视频的发展前景

(一)国内外的发展

在2011年,中国手机的微视频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并未显现出他的独特之处。据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手机微视频领域市场的规模为0.25亿元,预计在2015年之時,中国微视频市场规模预计达到7.65亿元。过去几年中,微视频市场的迅速发展导致传统影视视频市场的格局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知不觉,网络视频已将逐渐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现在只要你手中一部手机你就可以摄制,而其中微视频已经占据领导地位。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多个视频网站不仅方便观众观看视频,用户可以利用代码把视频链接到邮件或其他任何站点上,使视频广泛传播和分享。

(二)面临的问题

1.过于泛滥,产生不良影响

因为微视频低门槛,便于操作与上传分享,现在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劣质视频。

2.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微视频制作便捷简单,不需要技巧,所以存在着视频呈现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制作者通过网络进行视频上传仅仅代表个人行为,与上传的网站平台无大关联,不涉及网站的利益,因此导致视频审核度不高,视频不具有权威性。

3.发展前景

尽管微视频的发展过程中遇见了或多或少的问题与挫折,但那时没有任何新事物的发展是顺风顺水的,遇到问题,说明它还有潜在的发展前途,只要解决了问题就可以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微视频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具有无法阻挡的前进动力,已经不仅仅是个人媒体,更不局限于商业化价值,微视频极影被广泛运用在教育、政治、媒体、等多个领域中,有着重大的价值。微视频的内容经历了已经从大众娱乐逐渐走向社会监管,从零星琐碎的故事走向完整故事,从个人作为走向了事业发展,不仅仅从单独的某一方面说明微视频的发展是志在必得的,已经无法阻挡,也许过程是曲折的,但还是挡不住它前进的脚步。

四、结语

每一个新事物一旦出现,无论它传递的具体内容如何,也无论它开始之际所带来的价值如何,这个新事物本身给人类社会带来某种新信息,已经反映社会取得了某方面的进步与发展,甚至并引起社会的某种变革。微视频也不例外,作为新兴事物,微视频的发展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话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微视频的存在也给广大平民百姓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展现自我的平台,同时,现在也成为政治领域进行宣传的媒介之一,还可以为广告营销等事业提供新出路,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王觅,贺斌,祝智庭.微视频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04).

[2] 郇玉龙,梁洪瑞,焉旭光.微时代背景下有关教学微视频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6(01).

[3]夏颖. 微视频对大学生认知影响的实证研究[J]新闻知识,2015(04).

视频监控系统技术发展与设计 篇12

1 视频监控发展与设计概述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形态。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和技术也必须适应这些变化,不断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安全需求。集光学技术、传感技术、芯片技术、编解码压缩技术、网络传输技术、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于一体的安全防范视频监控技术是一个在不断进步与发展中的技术。

视频监控与安防入侵报警等技术被融入智能建筑技术之后,构建建筑物(群)的安防系统,乃至社区、城区、城市的监控报警联网系统以及各类大型活动(体育赛事、公众集会等)、各类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等,大大丰富了建筑领域应急响应与联动系统的内涵。随着社会的需求、科技的进步,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安防系统也从封闭到开放,安防从局部的生命财产的保护到全局公共安全管理与控制。目前视频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建设已成为平安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国家与行业也对安防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颁布了大量的标准与规范。相关行业组织也对这些标准语规范进行了培训与宣贯。安防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的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也应看到从事安防视频监控建设的从业者在系统设计与施工中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影响系统安全性能的发挥。

笔者在视频监控设计方案审查评审和安防工程验收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足与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结合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与GB 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等相关国家与行业标准的要求,对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

1.1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对具体项目的安全风险分析、安全需求分析不够,设计方案雷同

视频监控设计方案内容没有依据具体项目进行设计,不能对项目存在的安全风险、用户的安全需求进行了解与分析。没有对可能引起不幸、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类型损害或损失的事件或客观条件;没有结合社会人文环境、自然物理环境、系统的防范对象和可能具备的能力、可能攻击的目标(防护对象:财富、人或设施)和方法(个体、有组织,一般犯罪、暴力性质,一般盗、抢、高技术犯罪);明确威胁是来自内部、外部或内外勾结进行风险分析。设计简单化,不同安全要求的视频安防监控设计雷同,不能满足甲方的安全需求。

(2)设计中的设备选择与配置成为设备堆砌

设计没有明确防护的部位、过程及采用的技术手段;制定系统技术能力和实际效果指标体系,视频监控设计方案描述了系统由若干个摄像机、若干个探测器组合起来。设计内容粗糙,未具体地针对具体防护目标进行设计,用产品说明书代替设计。

(3)前后矛盾不协调

系统设计没有明确的防护部位、过程及采用的技术手段和制定系统技术能力和实际效果指标体系。

视频监控设计方案概念混淆、系统不匹配、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与设计方案不一致;设计的图文表不一致;设计内容粗糙。

(4)勘察未结合防范区域

现场勘察没有了解具体设计目标安全需求(从可能出现损失的程度、防护功能、系统的防范程度三方面考虑);可能出现损失的程度:确定可以承受的最低风险(涉及安全经济学、安全投入水平);防护功能:威慑入侵者;阻止和制止入侵活动;制止入侵活动并制服入侵者;系统的防范程度:一般性防范(防止贼偷方便);有策划的犯罪;对防护对象提供(某种意义上)绝对的安全。

勘察报告未对需设防的周界、监视、防护、禁区进行勘察与设防建议或勘察报告中有类似内容,但视频监控设计方案中未出现。

(5)概念过多

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与发展,改变了技术设计理念与思维方式。当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应用体感交互等新技术与新概念的提出,一定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安防的从业人员也在探讨新技术、新概念与安防技术的结合,并在安防产品与工程中有初步应用。视频监控设计方案中出现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一些新的概念,对高清、智能识别处理等新技术应用,我们既要跟上最新技术的发展,更要真正了解和熟悉这些技术所体现的技术融合、产品软化、开放与服务的特点。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因地制宜,积极地采用新技术,让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满足安防设计的功能性能要求。但也不产生过高的期望。在新技术成熟性、配套性未得到充分验证,实际效果与期望值还有差距的情况下慎重选择。但有视频监控设计方案与技术交流等同,有的设计对这些新技术与概念并不理解与真正熟悉,出现大量新名词,概念混淆。

(6)其他

安防标准规定了不同风险等级的设计要求,在风险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依据标准和规范结合甲方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视频监控设计方案中经常出现标准引用错误、没有采用国家与行业最新标准、对政府与管理部门的要求和国家、行业的相关标准学习了解不够等问题。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既要满足系统先进、安全、可靠要求,又要考虑系统的适用性和经济性;既要从子系统和各种手段的功能从发,又要考虑它们之间功能上的关联和技术上的集成。当今视频监控系统设计还要满足系统开放性、信息综合分析、资源共享、多功能集成的要求。有的安防工程设计人员没有认识到新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不重视技术可持续创新中思维方式和设计理念的变化,低估它的影响,觉得这些不过是概念而已。不熟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在设计方案中知识创新不够。

1.2 正确的视频监控系统设计程序

(1)风险等级确定,确定系统要求。

(2)针对场地建筑结构确定纵深防护体的防范区域。

(3)各区域的防护级别。

(4)根据应用场合选择设备。

(5)对图像声音所能监控或复核的范围进行计算。

(6)方案中明确整个系统设计参数(如视频安防系统要求的保护面积、实际保护面积、交叉复盖率,声音复核范围、系统的反应时间、联动影响时间、备用电源指标、系统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等。

1.3 视频监控设计应满足不同用户的安全需求

监控系统设计关注要点:摄像机使用环境、镜头匹配、安装方位和方式,涉及灵敏度、焦距范围、布局、预置方式、控制方式等,是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内容。

2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程序与方法

2.1 认真做好现场勘察

现场勘察:是视频监控工程设计的基础(不是简单的建筑情况的罗列和堆砌,防范风险的调查)。

2.1.1 现场勘察内容

(1)基础信息(风险等级与要求的防护等级,人防、物防、技防情况,建筑概况)。

(2)环境信息(地理人文、气候雷电、电磁)。

(3)草拟设防方案(周界区、周界内、施工现场)。

通过与甲方共同进行现场勘察达到:

1)为风险分析收集基础信息;

2)为系统设计勘察基础环境信息;

3)为设备匹配测量环境(建筑特点、地理情况、气候、光照、供电、干扰等)数据,通过勘察为设计提供信息,使得设计与现场条件相适应、协调、结合;

4)与设计匹配一致。

2.1.2 现场勘察重点

(1)周界与监视区的勘察周界形状、周界长度;周界内外地形地物状况等;提出周界警戒线的设置和基本防护形式的建议。

(2)防护区与进去的勘察防区内防护部位、防护目标;勘察防区内所有出入口位置、通道长度、门洞尺寸等;勘察防区内所有门窗(包括天窗)的位置、尺寸等。

(3)现场环境的勘察。主要项目和内容如下:室外的调查、室内的调查、热源的勘察、照度的勘察、干扰源的勘察等。

(4)现场作业面的勘察拟定前端设备安装方案,必要时应作现场模拟试验。

2.2 安防视频监控系统设计

2.2.1 系统设计原则与指导思想

(1)系统的防护级别与被防护对象的风险等级相适应,防护要求根据风险的不同及人的感受而定。

(2)技防、物防、人防相结合,探测、延迟、反应相协调。

(3)满足防护的纵深性、均衡性、抗易损性要求,层次设防、无薄弱环节、安全可靠持久运行可维护。

(4)满足系统的安全性、电磁兼容性要求。

(5)满足系统的可靠性、维修性与维护保障性要求。

(6)满足系统的先进性、兼容性、可扩展性要求。

(7)满足系统的经济性、适用性要求。

2.2.2 设计要素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及安全防范管理的要求,对必须进行视频安防监控的场所、部位、通道等进行实时、有效的视频探测、视频监视,图像显示、记录与回放,宜具有视频入侵报警功能。与入侵报警系统联合设置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有图像复核功能,宜有图像复核加声音复核功能。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应符合《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等相关标准的要求。

2.2.3 监视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原始完整性要求

图像的原始完整性是图像的重要指标。

(1)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保持原始场景特征的特性,即无论中间过程如何处理,最后显示/记录/回放的图像和声音与原始场景保持一致,即在色彩还原性、灰度级还原性、现场目标图像轮廓还原性、事件后继顺序、声音特征等方面均与现场场景保持最大相似性(主观评价)的程度。

(2)安防系统所特有的特性是严格区别于其他非安防电视应用系统的根本特点。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后续现场图像和声音分析,才有可能成为呈堂证供。进一步讲,原始完整性还应包括现场图像记录后的不可篡改的特性。

2.2.4 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目标

(1)图像的完整性设计要求——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评价

空间的完整性:与摄像机的视场有关,每个摄像机视场对所设计监控部位的充分和有效的覆盖,多个摄像机视场的组合形成对一个过程或监控区域的充分和有效的覆盖。它保证系统的有效性,关系到摄像机的布局、数量、安装方式和镜头的匹配。

时间的完整性:系统对一个连续过程或事件的监控能力,系统满足长时间工作和图像信息存贮能力,考核系统具有适应环境、存贮方式和空间能力。

当图像信息作为报警复核的手段时,图像的完整性还可以从与报警探测器的探测区的匹配性来评价。

(2)图像鉴别等级——视频监控系统防护性能的技术指标,它是系统的各技术环节(摄像、传输、信号分配、处理、显示等)性能的综合体现,也是系统适应环境条件能力的表现。以系统最终显示的图像来进行评价,通常分为三级:

1)探测:可以鉴别有无探测目标(作为报警复核手段或利用视频探测来产生报警时)。

2)分类:可以对探测目标进行分类,动态监控。

3)识别:可以对探测目标进行个体识别(利用视频进行个体识别或记录图像作为证据或机器识别)。

在实际应用中,图像鉴别等级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和探测目标的不同确定。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探测以人为例,当人面部或全身占全图像的若干比例时,即可实现探测或系统具有识别的能力。有的地方制定的高风险安防视频监控地方标准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

2.2.5 视频监控功能性能设计

(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能对需要进行监控的建筑物内(外)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通道、电梯(厅)、重要部位和区域等进行有效的视频探测与监视,图像显示、记录与回放。

(2)前端采集设备的最大视频(音频)探测范围能满足现场监视覆盖范围的要求,摄像机灵敏度与环境照度相适应,监视和记录图像效果满足有效识别目标的要求,并与环境相协调。

(3)系统的信号传输设计保证图像质量、数据的安全性和控制信号的准确性。

(4)系统控制功能——经授权(不同权限)的图像选择切换、设备控制等功能。

(5)系统保证对现场发生的图像、声音信息的及时响应,监视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具有原始完整性,并满足管理要求。

(6)图像记录功能设计要考虑记录图像的回放效果能满足资料的原始完整性,视频存储容量应满足记录时间要求,回放带宽与检索能力满足管理要求。

(7)系统监视或回放的图像应清晰、稳定,显示方式、图像帧率(回放)应满足安全管理要求。

(8)数字视频系统支持网络用户依据权限远程访问实时和历史图像,并能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管理。

(9)系统具有与其他系统联动的接口,能够响应其他系统的联动信号或向其他系统发出联动信号。

(10)具有视频移动报警的系统,能任意设置视频警戒区域和报警触发条件,并能启动录像。

2.2.6 设备选型与设置

从选择前端设备(摄像机、镜头、防护罩、云台等),到确定传输方式(铜、光等传输介质),最后选择中心设备(矩阵、存贮、显示等)。

目前,视频监控正在朝数字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联网监控成为监控系统的一个基本特性。与传统视频监控不同,数字网络监控不再是前端采集、中间传输、后端控制存储显示主要由各种硬件设备组成的模拟信号系统,而是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信息建立的综合管理平台,它以网络为依托,以视频编码压缩传输为基础,结合图像信号的数字化处理与智能应用为亮点,构建一个智能化、网络化、综合应用的视频系统。

2.2.7

安全性、电磁兼容性、电源、接地、传输等

2.2.8

施工、维保

2.2.9 设计验证

设计在满足一般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要考虑以下内容:

(1)系统功能是否满足用户的安全需求。

(2)系统和设备的性能指标能否实现设计目标。

(3)系统间功能联动(集成)的接口、通信(传输、协议)是否统一,设备间的接口是否匹配。

(4)系统方案是否成熟、可实现。

(5)是否有可靠的供应商。

验证方法有:通过分析、计算、专家系统;模拟验证;PDCA循环完善,不断完善。

2.3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设计要点

(1)不同防范对象、防范区域对防范需求(包括风险等级和管理要求)的确认。

(2)风险等级、安全防护级别对视频探测设备数量和视频显示/记录设备数量要求;对图像显示及记录和回放的图像质量要求。

(3)监视目标的环境条件和建筑格局分布对视频探测设备选型及其设置位置的要求。

(4)对控制终端设置的要求。

(5)对系统构成和视频切换、控制功能的要求。

(6)与其他安防子系统集成的要求。

(7)视频(音频)和控制信号传输的条件以及对传输方式的要求。

3 IP监控系统设计考虑

IP监控系统是基于局域网/城域网/互联网的新一代远程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由前端设备、服务器、客户端三部分组成。前端由“网络视频服务器+摄像机”或是由网络摄像机组成。安装了服务器端软件的服务器(或PC)及相应的存储设备(磁盘阵列)等组成网络视频的监控中心。连接在网络中的任何一台电脑,只需安装客户端软件,并授予合法身份和权限就可成为监控系统的终端。受益于近几年宽带网的发展,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已经陆续得到应用。图像清晰度、智能化要求压缩解决大量数据量传输存储,大数据量的应用靠计算机智能推动技术的发展。

IP监控系统改变了硬件为主、平台是系统的核心与灵魂这一构架,其基础技术环境是通用设备(服务器、交换机等)构成的分布式网络系统。通过软件实现网络的互联、互操作及各子系统的集成,通过中间件实现硬件的兼容和软件的接口。通过融合技术实现不同系统、不同媒体间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应用。显然、集成是由软件来完成。

网络视频的协议集应包括前端和近端设备搜索、管理;图像结构;媒体结构;音视频实时流;事件处理;图像分析;PTZ控制和安全机制等。现代监控平台以软件为核心,具有充分的开放性,可通过配置、整合资源为业务(管理)工作提供按需服务,设计的目标是面向服务的,追求更高的技术附加值。

3.1 数字视频网络监控设计必须要深入了解的知识

模拟与数字系统选择设计有较大区别,模拟系统主要考虑系统布线、矩阵的方式、线缆布置、供电方式等。数字系统只是网络的接口即可,重点不在施工,而是网络与存储架构选择设计、系统配置、传输与存储的码流带宽等的设计。

传统的模拟监控只要在视频制式和控制协议两方面匹配的产品都可以搭配起来组成一套系统,而IP监控系统需要考虑到编码、解码、存储及数据流控制协议等四个层面,涉及到ISO模型中的二、四、五及七层等四个层面的协议,在模拟监控阶段,工程商可以不和网络系统打交道,到了IP监控阶段,工程商需了解ISO模型、路由交换等基本的网络知识才能选择合适的产品组成系统。

3.2 数字视频网络系统架构设计与系统选型

3.2.1 采集与编解码

(1)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前端采集方式。

1)网络摄像机(IP摄像机)、模拟+编码器方式视频设备(必须进行压缩处理);

2)SDI、HD-SDI摄像机(非压缩方式);

3)其他方式(960H、HD-CVI等)。

(2)视频压缩方式选择H264、SVAC标准(解决巨量信息的传输和存储)。

(3)视频格式与封装问题。

3.2.2 平台选择(改变硬件为主、平台是系统的核心与灵魂)

(1)视频监控系统接入方式、网络架构、系统集成与管理平台配置。

(2)平台CMS功能、视频分析VCA架构。

3.2.3 平台管理功能

平台基本功能:中心管理、监视及控制、存储、数字矩阵显示、流媒体分发、报警、电子地图。

3.2.4 网络系统架构设计

(1)数字视频传输与联网协议选择TCP/TP、UDP、SIP、RTSP、RTP、RTCP;数据信息与指令传输。

(2)满足视频传输码流、带宽、延迟、丢包等指标要求的网络设计(传输、交换、路由)。

(3)对于需要通过Internet进行远程传输、控制的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考虑以下几点:

1)接入图像数量大的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选择合适的交换设备(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

2)根据实际链路承载性能:包括视频信号的码流;后端的复合应用;数据流的弹性、突发性;链路规划的冗余度,后期的扩容等;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还应考虑25%的网络余量,用于传输网络上的其他数据,如音频、数据包中会话、握手协议的大小、包头开销等;选择相应性能的数据传输交换设备和网络设计方案。

3)应配置专用视频安全接入设备,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3.2.5 存储要求与数字视频存储架构与方式设计

(1)视频监控对存储的要求

1)海量:几千至几万个点,要求1000~1 0000TB的存储容量。

2)价格的敏感性:突破了传统的存储方式。

3)可扩充性:监控点和监控业务的不断增长。

4)可管理性:海量存储的管理瓶颈。

5)网络连接:IP存储。

(2)数字网络视频监控中存储要解决的问题:海量视频图像数据存储多长时间?如何实现海量数据的快速检索?如何保障系统数据安全?如何实现存储空间的无缝扩容与缩减?如何对存储系统进行简单的运维与管理?

(3)存储方式选择

DVR、NVR、DAS、NAS、SAN、云存储、分散、集中、前端存储方式存储系统设计(视频采集、存储、回放要求)可管理中心存储、前端存储、客户端存储。三种存储模式可以并存,也可单独使用。常见录像方式有:实时录像、自动录像、手动录像、报警录像、动态侦测录像等。

3.2.6 图像显示

与传统系统有很大差别,通常视频矩阵切换输出的是同一制式(格式)的图像信号(视频Video),而网络视频系统解码器输出的图像信号可能是不同的制式(高、标清)、格式。因此,不能简单地解码上墙(或矩阵上墙)。特别是需要图像组合时,必须进行制式、格式变换才能实现组合上墙。

3.2.7 系统安全

物理、信息与网络传输安全等问题,在网络环境中需统一规划,包括:身份认证、加密、VPN建立等;最近提出一种“可信图像源”概念,通过对图像源、系统设备、用户的身份认证来保证图像信息不被非法修改、删除和使用。

3.2.8 系统指标、标准与质量评价方法

(1) GA 669、GB/T 28181、ONVIF、PSIA、HDCCTV。

(2)码流、带宽资源、时延、抖动、丢包率等。

(3)建立新的模式、实现新的应用、新的目标,必须有新的评价体系。安防系统原来的评价体系必须加以调整。基于三防、三要素的评价体系很多场合不适用了(探测目标变了,延迟功能和反应方式不同了),如何评价系统的效果、效益非常重要,特别对于投入很大的项目。

(4)要有格式、数据率、连续性、时延、PSNR等具体指标和主观评价的要求。

(5)数字高清评价方法问题:我国传统模拟安防视频监控对图像质量的评价主要是参照广电系统对模拟电视采用的五级图像主观评价方法和对图像清晰度、灰度等级、信噪比等性能指标的客观测试方法。但数字电视的图像采集、处理压缩、传输方式完全不同于模拟电视。数字信号清晰度的表示法和处理、传输中产生的干扰及图像的缺损与模拟电视完全不同,因而所采用的评价测试方法也是有所不同的。数字图像要解决对图像全局清晰度(评估画面的清晰程度,主要从细节较多的场景进行观察,包含:分辨率、混叠、模糊程度)、运动效果(运动的连贯性,评估画面的运动时的连贯性,主要通过运动物体较快并且匀速运动时是否存在卡顿等现象)、拉丝效果(评估运动物体边缘是否存在拉丝效果)、抖动、闪烁(评估运动物体是否存在抖动或者边缘闪烁现象)、噪点(评估画面的边缘或细节处是否存在噪点现象)、亮色串扰(评估静止画面的亮色串扰现象,尤其在黑白图像时效果较明显)、边缘锯齿(评估画面的边缘是否存在锯齿及其严重程度,一般倾斜的线条或物体边缘容易产生锯齿)。色彩重现(评估画面的色度效果,包括:色彩饱和度、色调、色彩的对比度、色彩过渡的锐利程度)、颜色浸染(评估画面的浸染程度,包括:色彩浸染、运动/静止结合部分的效果、亮色对齐)。

目前,从测试图形、测试信号源到测试计量仪器都是空白。所谓高清的百万像素的视频信号经过编解码变换、通道传输、储存记录和显示以及最后效果,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评价方法。为使高清视频监控规范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尽快研究和掌握高清视频的评价方法。

3.2.9其他问题(GA 669、GB/T28181、ONVIF、PSIA、HDCCTV等)

现代视频监控系统中视频监控平台通常采用模块化的软硬件架构,数据库、核心模块、文件模块,目录模块、媒体模块、报警模块等安装在一台或者多台服务器上,之间通过网络进行连接;通信规范服务划分设备发现服务、设备管理服务、输入输出服务、图像配置服务、媒体配置服务、实时流媒体服务、事件处理服务、PTZ控制服务。在解决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的传输、交换、控制过程中,监控信令和媒体标准问题使社会治安资源社会动态防范图像或系统具有能够通过网络互联互通的基础,实现图像资源共享和统一集中监控和信息集成应用。GA 669、GB/T281 81、ONVIF、PSIA标准与规范为探索解决这类问题提供方法与协议。

现代视频监控技术除了网络视频监控,人们也在探索解决视频高清化的其他途径,如HDCCTV等技术。

4 结束语

当前正在构建的平安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以及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安防系统(银行、博物馆、军工仓库等重点单位的视频监控系统)的需求是视频监控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百闻不如一见”、“看得更清”成为人们对视频监控系统的追求。CCD、CMOS高清摄像机的出现解决了高清图像的获取,DVR、磁盘阵列等数字记录设备的出现解决了大容量的记录。但海量的图像信息的存储和传输是视频监控的难点,数字化的关键技术——图像压缩技术解决了存储开销,为高清数字视频监控提供了可能,也为网络化创造了条件,安防从局域性系统走向广域系统。1080P等百万级高清IP摄像机、H.264等高效编码技术、磁盘阵列和DAS、NAS、SAN等分布式、集中式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都推动视频监控从传统的模拟CCTV、模数结合(模拟+DVR)到现代网络高清数字转变。高清数字视频监控技术工程应用前景广阔。

为缓解传统视频监控中海量信息冗余的问题,视频智能分析处理正处于技术突破的阶段。这一技术进步和发展将会在安防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预见智能视频技术在海量视频图像数据查找和检索中将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结合发挥巨大作用。

安防视频监控系统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换过程中,要满足人们对现代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要求,每个视频系统建设从业者要关注和学习了解以下问题:

(1)解决目前安全防范监控报警联网系统中视音频编解码标准,并满足安全防范监控中特殊需求的问题。

(2)系统联网建设及图像信息整合与共享;系统结构从单功能、单向、集总式转变为综合、交互、分布式的架构;要规范视频监控联网中信息传输、交换、控制的互联结构、通信协议结构,传输、交换、控制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性要求,以及控制、传输流程和协议接口等技术要求。

(3)解决数字视频技术下高质量图像获得、构建全新的安防系统,实现新的系统功能;探索在不同条件(图像采集方式、环境条件)下图像内容的分析,探索新的图像识别方法(行为、轨迹);研究各种图像识别技术的环境适应性,各种应用对环境条件的具体要求及识别结果的准确度;掌握数字、网络、智能技术在数字视频监控中信号的获取、传输、显示、存储、处理的系统设计与应用。

参考文献

[1]GB 503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2]GB 503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3]GB/T 50331 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4]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5]GA/T 3367-20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6]GA/T 669-2008《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

[7]GB/T 28181-2011《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8]GB/T 27524-2010《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

[9]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报告

上一篇:Caspase下一篇:10千伏电力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