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视频监控(共8篇)
医学视频监控 篇1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从分子水平探索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现象和疾病发生发展规律, 介绍医学分子生物学核心实验技术是进行科学研究和开展临床分子诊断必须具备的理论和实验基础。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通过常规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授的难度较大, 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学生反映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难以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 而尝试在医学分子生物学的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教学视频, 可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使教学质量大为提高, 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中运用教学视频的必要性
1. 教学视频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通俗化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分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致力于从分子水平阐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调控机制及人体各种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分子机制。由此可见, 医学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大分子, 这些生物大分子物质如核酸、蛋白质等的形态、结构、分子组成等均是肉眼或普通显微镜下不可见的物质。此外, 还需要介绍这些生物大分子物质在不同生命现象中的相互作用, 作用后所发生的量变或质变。若单纯用文字形容或简单的图片展示, 很难让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 对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也难以描述, 必然让学生感觉内容空泛、抽象、难理解, 学习难度大。影像的优点是可把抽象、晦涩的事物形象化、通俗化, 运用教学视频, 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及该过程产生的生理效应, 配合教师进一步讲解, 课堂上学生反应积极,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课后调查表明, 对相关知识内容已有较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 教学视频可完整展示重要的实验技术过程
医学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理论外, 还向学生介绍部分分子生物学的常用技术, 如核酸分子杂交、RNA干扰、DNA测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等。在课堂讲解这些技术时, 没有实际的实验仪器设备, 实验的具体过程不好描述, 实验过程中生物大分子的微观变化不能展示, 仅介绍各种技术的实验步骤难以使学生掌握相关实验技术。通过改进, 在介绍基本实验步骤的基础上, 播放相关实验技术完整操作过程的教学视频, 再现实验场景, 虚拟一个实验氛围, 使学生对该实验技术有一个直观全面的了解, 为他们今后的临床分子检测和科学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 教学视频是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
现代教学要求开展以理论为指导的具有多样综合教学模式, 并追求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走出“填鸭式”“满堂灌”等单一的教学模式, 采取多元化、交互式、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无疑是现在最为有效、使用最多的教学手段。而视频素材是多媒体最具特色的部分, 与静态的文字和图像相比, 它更为直观、生动、形象。心理学研究发现对于持续存在的刺激, 感觉器官做出的反应会逐渐减弱, 较长时间的课堂讲述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减弱, 课堂反应下降。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穿插图片或视频, 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生动幽默视频, 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回到课堂上来。
二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中如何合理运用教学视频
在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中, 视频素材是整个教学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视频素材不是重复图形、图像、文字或授课人已经讲明的道理, 而是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使其在有限的时间里, 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 提高教学效率, 激活学习的内因。合理运用教学视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选取视频素材应紧扣教学内容, 如果不与具体的授课内容紧密结合, 再华丽的影像、再动听的音乐都将毫无意义。 (2) 教学视频的素材可以分为两大类:实景拍摄素材、计算机模拟的虚拟影像素材。在具体的运用中, 实景素材更为直观形象, 主要适用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教学内容。虚拟影像素材大多比较生动幽默, 常用于模拟并介绍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变化。 (3) 视频素材的时间不宜过长, 在介绍基本理论时可选用3~5分钟的简短视频, 在介绍完整实验技术和实验操作时, 选用视频最好控制在10~15分钟之内。视频播放只是教学的点缀, 不能喧宾夺主, 应避免上课投机取巧、大量播放视频, 教学的主要部分还需要老师的讲解。 (4) 在上课前应对视频资料进行充分的备课, 在播放视频时需要教师对视频内容有全面的把握。时间较长、内容丰富的视频要选择合适的时间点停顿并讲解;无配音解说的视频需要教师在播放的过程中加以解说;部分视频为全英文解说或标注, 而学生的专业英语有限时, 则需要教师进行合理准确的翻译。
三问题与展望
在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教学视频可使教学更为形象生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 活跃课堂气氛, 使枯燥抽象的课程变得简单易懂, 大幅提高教学质量。但也存在部分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 如如何获得更多更好的视频资源, 如何将视频资源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结合起来;如何利用视频资源探索更多更丰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利用或制作视频资源时保障知识产权的合法性等, 这些将是医学分子生物学乃至其他课程教学改革中需要长期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药立波主编.医学分子生物学 (第三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2]徐振亚、张雅茹.谈音视频素材在医学多媒体课件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2 (4)
[3]舒晖、龚显卿、蒲实.医学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07 (2)
医学视频监控 篇2
一、临床医学儿科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儿科作为一个急症较多的科室,疾病的内容多、范围广,床位周转率很快,加上患儿有别于成人,医学生在儿科的临床实习中存在许多特殊的问题。
1、实习难度较大,产生畏惧心理
儿科涉及病种多、知识面广、专业性强,需要掌握更多、更广的医学知识;儿科用药特殊而复杂,每种药物几乎都需要按体表面积或公斤体重计算药量,难以掌握并且易出差错;患儿常常不能自己叙述病情,而家长叙述的病史通常是由观察和主观推测而来,如家长观察不够仔细,则可能使年轻实习医师的诊断思路发生偏差。这些均使得医学生在儿科实习期间感到特别紧张,无所适从,产生畏惧和退缩心理,甚至不把儿科学作为择业的方向。
2、儿科病人具有特殊性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众多长辈的掌上明珠,家长对实习医生有强烈的排斥心理,一般不接受实习同学的问诊查体,更不用说侵入性操作;小孩身体标志没成人明显,操作时经常哭闹,体位很难固定,很多操作难度加大;再加上来自患儿家长的压力,带教老师不愿将动手操作的机会让给实习同学;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男生,缺乏与患儿接触、交流的经验,因此在诊疗中遇到阻力,从而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影响学习主动性。
3、思想上缺乏重视
儿科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包括较多的分支学科,如小儿心脏、小儿血液肿瘤、小儿肾脏等,从字面上看,分类方法与成人内科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有的同学就盲目地认为在儿科实习所学到的东西在内科实习时基本上都能学到,从而忽略了儿科实习的重要性。
4、学习热情不高
儿科医生是个辛苦的职业,临床工作繁忙,经济回报低,风险高,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一部分实习生决定将来不做儿科医生,因此在儿科实习期间得过且过。
5、教师因素
儿科临床工作繁忙,带教老师仅能专注于临床医疗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关心临床教学工作,把实习同学看作是写病历开检查单的帮手,有的甚至忽视实习同学的存在。
除此以外,诸如就业考研压力、师资队伍质量下降、教学管理不完善等内外科临床实习生面临的问题也不可避免。这些都限制了儿科临床实习质量的提高。教高[]4号文件提出要加强教学评价方法改革,逐步建立科学的教学监控评价制度,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构建儿科临床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已刻不容缓。
二、临床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美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着手临床实习质量考试的标准化和客观性研究,到目前为止,建立了客观考试、论述题和口试、床边考核、计算机模拟、标准化病人与客观结构临床考试、等级量表、直接观察评价、出勤考核、病案记录评价、实习手册评价、视听录像评价、客观结构化或临床多站考试评价和改进型问答题等多种临床实习质量评价方法。曰本对医学生实习质量的评价方法和内容有:对医学生的行为(技能、态度、礼仪)评分、对低年级评价有关诊疗的基本实际技术、对高年级评价较客观临床能力考试(OSCE)评价为高的能力。
我国医学院校临床实习质量的评价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走过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对如何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质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全面开展医学教育的评价工作积累了经验。黄秀云对临床科室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及学生自身知识培养三方面实施质量监控,证明对提高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和临床教学质量,效果显着;季红,蒋犁,陈洪等对临床实习量化管理和考核进行研究与探讨,制定实习管理量化指标和临床综合能力量化考核指标;王慧萍,谢波,庄冬云认为,健全质量监控体系、量化管理实践全程可以实现对实习医生能力素质的全面评价。但从我国已经开展的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监控评价的现状来看,这一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医学院校及附属教学医院进行了相关研究。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构建了临床实习三维及三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儿科实习的特殊性,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及构建针对性强的儿科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三、儿科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构建
通过对处在临床实习阶段的?2009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可以看出,需要构建用于评价儿科实习质量的三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其用于专家评价医学生儿科实习质量的指标系统从综合素养、基本技能、医学知识、理论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用于专家评价带教老师带教质量的指标系统从临床教学能力、临床教学内容、临床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用于专家评价教学管理的指标系统从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再根据各级评价指标拟定出细化指标群。
其二,筛选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设计咨询、选择专家、定性修改和筛选指标等步骤。
其三,各级指标权重的确定。即在第一轮专家咨询的基础上,选择对本方面较熟悉的专家(不属于第一轮咨询的专家之列),进行第二轮专家咨询,设计第二轮专家咨询表,汇总咨询结果,利用专家咨询法使判断定量化,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其四,对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
其五,在确立专家对指标因素的综合评判权重基础之上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原理建立儿科实习质量监控系统模型,从而将定性评价结果量化,使评价结果具有较大的客观性。
四、儿科实习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
医学X光视频的数字转换设计 篇3
X光透视下的视频属于高分辨的非标医学视频。因此,只有其生产厂家提供的专用视频监视器才可以正常显示透视图像。由于各生产厂家之间的技术相互保密,其监视器互不兼容且价格昂贵,这对以X光透视为代表的临床医学影像学的研究和教学的开展非常不利。
本文采用VHDL(Very High Speed Integrated Circuit,超高速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硬件描述语言程序的设计方法,应用高速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大规模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现场集成技术,内嵌非标准视频信号特征转换算法库,完成了高分辨X光非标医学视频的实时数字转换,实现了将标准数字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数字视频接口)、XVGA(Extended Video Graphics Array,扩展显示图形阵列,分辨率是1280像素×960像素)作为输出的接口功能,达到了直接接驳VGA接口的监视器、投影机、大屏幕电视等通用显示设备的目的。
1 现状分析
目前各医院使用的X光设备提供的输出为模拟信号,其行频、场频都大不相同,行频最大8kHz,场频最大120Hz,是普通电视信号的几倍[1]。在信号输出的提取上,现在流行的方式是在现场通过示波器观察模拟视频信号的特征,确定行频、场频、行消隐、场消隐等参数,然后设计专用的转换设备,通过转换设备输出可用信号。这种过程不仅十分烦琐,而且要针对每一种型号的设备进行设计,不具通用性,使用非常不便。
大规模可编程器件FPGA具有设计灵活、校验速度快、扩展功能较强等特点;ARM7微控制器具有运算能力强,外围接口丰富,支持IIC、UART、SPI等接口协议特点[2,3],对外围器件配置十分方便。例如IIC协议接口能够方便的对外围器件进行配置,UART接口能够实现与上位机的通讯[4,5,6,7],给产品的调试,使用带来很大的方便。同时,FPGA具有现场编程功能特点,是一种多功能、高密度的可重复编程逻辑门阵列,能够取代分离的数字IC,使系统的结构紧凑,有利实现产品体积的小型化。
鉴于上述情况,为实现不同X光视频信号特征的自适应转换,我们尝试采用以FPGA为核心的转换模块,借助ARM7内核强大的运算能力,实现了不同X光视频信号的自适应实时数码转换。
2 算法设计
通过对标准视频信号与X光设备的模拟视频信号的比较,发现两者除了行频、场频上的区别。在波形及行场同步信号都有共同特征:例如行场同步头、开槽脉冲、以及行场同步头后的行场消隐等。
图1所示是一个典型的X光设备输出的非标准视频信号,以一行为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间段:T1为行同步期,T2为行消隐期,T3为有效信号期,T4为无效信号期。
因此只要通过FPGA计算出这些特征参量的时间宽度,再根据需要转换的VGA视频输出格式参数,经ARM7进一步计算出适合当前信号源的配置参数给FPGA内部寄存器,用于控制后面的FIFO(first in,first out,先进先出)数据读写就可以实现转换。
假定需要输出的VGA视频分辨率为800×600、刷新率60,将相关的信号参数定义为:
Hums:每场的行数,在一个场周期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期间计算行同步上升沿的个数。
N1:行消隐采样点数,从行上升沿开始,在每个基准时钟的上升沿判断AD采样的数据,如果大于零则计数停止(对应图1的行消隐期T2),此时的计数值就是行消隐数。
N2:行无效信号数,在行周期信号的上升沿到下降沿期间(对应图1的行消隐期T2以及无效信号期T4),在每个基准时钟的上升沿判断AD采样的数据,如果等于零,则计数加1,最后所得就是行无效数。
N3:行有效信号数,在行周期信号的上升沿到下降沿期间(对应图1的行有效信号期T3),在每个基准时钟的上升沿判断AD采样的数据,如大于零,则计数加1,最后所得就是行有效数。
N4:行同步前沿离有效信号后沿的间隔宽(对应图1的行消隐期T4)。
Cxy:场消隐数,从场周期得上升沿开始,每检测到一个行上升沿,计数加1,一直到AD采样数据大于0。
则输出的标准VGA信号各参数如表1所示。
由输出参数表1可知:行总点数约为1052,1052-800=252,即每行消隐点数为252个,同理可得其它输出点数如表2所示。
由于算法的核心是通过控制FIFO的读写时序,所以为了保证输出正确的VGA信号,关键在于正确采集完整的有效数据,使得在每行的T3有效信号时间段内,输出800个数字采样数据,由输出模块将这800个数字数据与行、场同步信号一起组合成标准的VGA信号。
3 参数计算
为了控制FIFO的读写时序,首先要计算出X光非标准视频信号的各种参数,通过分析数字化视频信号与行场同步信号的关系,可以发现在行同步头或者场同步头的后面都有一段AD转换后的数据为全0(即消隐信息),可以利用这个特征以行场同步头为计数开始信号,通过累加20MHz基准时钟(该时钟也是当前AD采样的时钟)的上升沿,就能完成各参数的计算。在已知有效信号数时,可以由如下公式计算采样频率:
例如,以800×600的点数为例,为得到实际的每场的有效信号为800个数字采样数据,采样频率可以计算为20MHz。
4 数据输出
视频输出包括行、场同步输出以及有效数据输出,数据输出期间AD采样频率为上一步对应800×600输出分辩率所计算出的采样频率f。
4.1 行同步输出
由表2得,N1+N2+N3=800+252+37=1089。
以采样时钟f为基准时钟,在前1089个时钟f期间行同步为高,然后接下来的90个时钟f期间行同步为低,如此循环,就得到输出的行同步。
4.2 场同步输出
由表2得,有效场宽+消隐场宽=600+36=636。
以4.1得到的输出行同步为基准时钟,在前636个行同步期间,场同步输出高,接下来的4个行同步期间场同步输出低,如此循环就得到输出的场同步。
4.3 有效数据输出
由于采样频率为f,所以非标视频的有效信号采样点数肯定为800,以第一步得到的输出行同步上升沿为开始,经过232采样时钟后(标准消隐信号长度),开始从FIFO读取数据(读取时钟为采样时钟f),读取800个数据后结束。这样就得到有效信号的数据输出。
5 FIFO读写时序控制
为了达到1280×1024的SXGA高分辨率对视频专用的帧存FIFO在读取速度和容量上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主流帧存FIFO最大工作频率为80MHz,而对于1280×1024的高分辨率至少要有108MHz的读写时钟,因此在软件设计上,必须在FPGA内部把FIFO的工作频率降下来。在设计中,通过增加FPGA与FIFO间的总线宽度从而使FIFO的读写频率大大降低,使设计容易实现。软件上对于FIFO本身的时序控制比较简单,帧存FIFO的控制信号大都有以下信号:
(1)读写时钟信号(W/R_CLK);
(2)读写数据信号(W/R_EN);
(3)读写复位信号(W/R_RST)。
以同步分离得到的行场同步信号为基准,再加以FPGA内部的消隐寄存器参数的约束,生成控制FIFO的读写使能,读写复位信号,使一帧的全部有效象素数据存入FIFO中。FIFO写时序图如图2(FIFO读时序类似):
6 样机研制
根据上述分析,研制了样机,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按照框图在对各模块电路进行反复仿真测试后,制作了一台试验样机。
7 应用实验与结论
为了验证样机的自适应能力,2008年6月样机先后在广州军区总医院的多种X光设备中进行了应用试验,试验情况如表3所示:
试验结果表明,本转换装置能够适应目前国内主要流行的X光设备,对于更多型号的X光设备还有待于进一步实验证明。
8 结束语
本文是MPEG4视频压缩算法以及JPEG2000静态图像压缩算法在医疗领域成熟应用的一个尝试,随着H.264,以X光为代表的医学影像模拟信号的适时数字化越来越重要。但在X光信号源的传输噪声,ADC数字化过程中的量化噪声等都会降低压缩算法的效率、影响显示的清晰度,本文在这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将引入相应的数字图像信号去噪算法,改善数字图像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彭朋,王宏远.用FPGA实现图像采集的控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26(11):14-15.
[2]樊祥民.关于医学影像数字化方法的探讨[J].医疗设备信息,2006(12):39-41.
[3]郑理华,丁效军,等.基于FPGA的非标准视频转换算法[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9):14-15.
[4]陈郁韩.FPGA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1):62-64.
[5]冯永茂,丁铁夫,王瑞光,等.数字视频接口DVI1.0[J].电子技术应用,2003(9):51-54.
[6]王志远,等.医学图像通讯标准DICOM原理与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2(2):134-137.
医学视频监控 篇4
关键词:医学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构建
独立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虽然出现时间较短, 但其发展迅速, 它的诞生对于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合理化、人才培养结构的多元化以及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都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医学独立学院作为医药类本科教育的一部分, 要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并得到长远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提升社会声誉十分必要。
一、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是一个综合性指标, 是国家、社会、学校对教育目的完成情况的一种考核, 除了社会环境和教育资源等客观因素外, 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能力和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均是影响因素。教学质量的监控是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教学环节及教学过程的监控, 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教学质量管理。独立学院现存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多方面组成, 主要包括外部监控和内部监控两大方面。
1、外部监控主要由独立学院之外的部门、组织或个人对独立学院的总体办学情况进行的监督和评价, 其中主要是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及母体高校等。
政府的政策因素对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乃至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的督导来自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进行的教学检查和年度考核。社会对独立学院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发展, 其中包括家长和毕业生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
2、内部监控是独立学院实施的自我监控, 是对教学全过程、各要素进行的监控, 是一个既包括教学过程监控也包括教学效果反馈的完整闭环系统。
教学督导组负责学院教学工作的督导工作, 包括由学院领导、各系 (专业) 主任、教授、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组成的院系听评课督导组, 由学生组成的学评教督导组和由教师组成的师评学督导组。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是独立学院的生存基础, 是强化自我约束能力的保障, 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保障。
二、医学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构建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适合医学独立学院发展的教学督导体系能够促使教学质量得到稳步且长足的发展, 但目前对医学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评估机制尚缺乏针对性, 评估方案基本雷同于母体高校。此外医学独立学院构建以自我监控为基础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还必须处理好与母体学校的关系, 原因有二:第一, 医学独立学院本身缺乏学科建设基础, 面对市场需求, 如何开设专业并保障其培养质量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第二, 医药类独立学院在师资方面更加依赖母体学校, 对母体学校师资的依赖及培养方案的照搬, 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独具特色的人才也难以培养出来。
1、教学质量标准的制定。
教学质量的保障始于质量标准的制定, 质量监控也必须围绕合适的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的缺失或不健全会导致无法评判教学质量, 最终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 独立学院一般定位为“立足地方, 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 这就决定了独立学院在发展方向、办学模式、人才培养规格等方面都要定位准确, 教学质量指标与教学标准的制定要符合定位的需要, 监控体系也要满足这一要求。
2、师资队伍结构。
教师是一所学校的脊梁, 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独立学院的师资一般由专任教师、母体学校委派教师和社会外聘教师三部分组成。独立学院的专任师资录用一般为人事代理形式, 教师的社会保障与企业员工一样, 使得教师们存在后顾之忧, 不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不强, 教师的流动性大, 教学不稳定等, 由此对独立学院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医学类独立学院的专业课师资更加依赖母体学校委派和社会外聘, 由于母体学校教师和相关附属医院的教师们日常工作繁重, 如果缺乏相应的监控和激励措施, 很容易导致教学质量滑坡甚至引发教学事故。
3、教学管理队伍。
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 部分教学管理人员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或本科生, 大多没有系统地接受过管理学和教育学课程的培训。这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人, 一上来就要处理极其繁重的教学管理事务, 缺乏有效的“传帮带”, 很容易导致他们在工作中走弯路。同时,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 许多独立学院对教学管理队伍没有相应的重视。教学管理工作平凡、繁琐、无味, 且工作压力大, 业绩不明显, 容易使得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工作产生厌倦情绪, 造成教学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 思想波动大。
4、教学方法。
独立学院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 所以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制定、教师聘用、教材选用、教学方法等方面不能照搬母体学校。医学院校的基础知识教学是教学质量的基础, 实践能力教学是教学质量的补充和保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体系, 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教学中展现其在实践中的作用, 实践教学中体现理论教学的需要。同时, 要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 拓展充实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 为新形势下人才的需要打下基础。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才能够培养产、学、研相结合的高质量医药人才。
5、教学硬件设施水平。
独立学院依附母体学校建立, 办学时间短, 其硬件教学设施往往达不到教学需求, 为了保证办学条件和质量, 独立学院应该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独立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以及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建设力度, 加大经费投入, 保证主要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逐年增加, 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 选择高质量的学生见习、实习基地, 对提高医药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为关键。
6、全面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监控不仅是监督教学系部的教学工作, 还涉及教学辅助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由于当前独立学院办学思想观念上缺乏全面监控的质量观, 导致涉及的相关部门各自为政, 从而割裂了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各环节应有的密切关系, 使得信息反馈和处理结果不衔接, 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实践对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依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构建独立学院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并加以实践, 能够更好地解决独立学院存在的教学质量问题, 从而保障独立学院健康快速发展。
三、构建医学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的原则
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时, 要准确把握教学质量的概念, 按照实际发展需要, 正确反映教学质量的客观实际, 为医药类高校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及时准确的资料。
1、坚持特色办学, 紧贴客观实际。
医学独立学院作为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 既有别于普通高校, 也不同于一般的独立学院。教育部明确规定: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急需的短线专业。凭借母体高校的办学优势, 形成自身独特的办学模式是医学独立学院努力的方向。特色反映了质量, 特色体现着水平, 特色是一所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2、注重以人为本, 深化教育创新。
以人为本, 就是要把人的因素当作管理之本, 强化人的特征, 抓住医学独立学院的师资和学生的特点,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与教师的需求与人格, 并通过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机制来鼓励他们的工作和学习热情。发挥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服务于学生和教师的作用。关于深化教育创新, 国家教育部提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采用新机制和模式、切实加强管理、不断规范独立学院的办学行为。
3、引入现代理念, 规范全面管理。
医学独立学院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大胆吸取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 实行现代管理。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进一步确立高校主体地位, 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 实行全员民主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就是对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与各个环节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 也是全体师生员工参与并接受教学质量监控, 形成教学质量保障团队, 通力合作、相互联系、相互配合。
4、强调以评促建, 重在自身发展。
质量控制, 目标是质量保障。监控和评价是手段, 建设和完善是目的。监控体系的设定, 不仅要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更重要的是为教学修正和改革提供优质的情报及意见。教学督导工作, “督”是发现问题, “导”是解决问题, “督”是手段, “导”是目的, 以“导”为主, 以“督”为辅。
5、秉承优势理念, 提高社会声誉。
医学独立学院在构建监控机制时应充分借鉴母体学校或合作方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成功的管理理念和做法, 同时挖掘并扩大一切可以被利用的管理资源。独立学院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 把握社会需求、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完善自我是提高其社会声誉的必要手段。
四、结语
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 是强化管理的初衷。通过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 及时获取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各环节工作状态的信息反馈, 对教学过程进行准确客观的监控、评估和调整, 以有效的手段约束和激励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实现医学独立学院健康、持续发展, 并有效地进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凌, 邢淑华, 高殿帅等.关于加强和完善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7.27.3.
[2]刘心廉, 汪向.对构建独立学院教学质量自我监控体系的几点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 2005.4.
医学视频监控 篇5
1 教学监控能力概述
教学监控能力, 指教师为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不断对教学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它主要包括3方面: (1) 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 (2) 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 (3) 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控制。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学能力中最高级的部分, 它不仅控制教学活动, 而且是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在机制[1]。教学监控能力只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出来, 因此, 在不同阶段教师会有不同教学方式。采用辛涛等制定的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结构量表, 认为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包括:计划与准备、课堂组织与管理、教材呈现、言语和非言语沟通、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反省与评价。
2 医学生理学青年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现状
医学生理学教师都毕业于医学院校, 经过岗前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短期培训, 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和相关课程考试, 就可拿到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成为专职教师。显然, 这些教师未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 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匮乏。在实际工作中, 采用跟带的方式对其进行培养。这种培养模式缺乏系统的、基础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 所以, 青年教师专业拓展能力受到局限。在教学中, 不能灵活掌握教学规律和方法, 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加强这些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 对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申继亮、辛涛[1]对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并结合医学生理学教学特点, 生理学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可划分为3个阶段 (见表1) 。
3 提高医学生理学青年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措施
3.1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 建立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学院每学期组织各教学部门进行教学质量检查, 主要从教学精力投入、课堂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检查。其方式以教研室、实验室为单位, 组织教师相互听课、评课, 组织召开学生、教师代表座谈会, 实事求是地对任课教师作出评价。通过教学常规检查, 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将检查结果和建议反馈给青年教师, 促进青年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
(2) 建立教学督导制度。目前, 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教学督导制度, 聘请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督导专家, 对教学活动及教学管理进行检查、监督, 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分析指导, 达到保障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教学督导专家定期或不定期随堂听课, 了解生理学青年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 提出教学指导建议, 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建立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教研室坚持集体备课, 使其制度化, 有利于生理学青年教师获取更多的教学经验。在交流过程中, 教师可阐述自身对教学过程的理解, 并根据其他教师的意见, 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 从而为今后教学的改进找到切入点。通过同事间的交流, 可使教师对教学评价认识更透彻, 促使教学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3.2 增强医学生理学青年教师教学动力
(1) 增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是一种积极的教育信念, 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高低的主观判断, 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动机。教学效能感越强的教师, 越能深刻理解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主导力量, 越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充满信心, 所表现出来的教学监控能力就越高, 责任心就越强。在教学中, 敢于正视问题和困难, 并通过努力去克服, 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因此, 增强教学效能感是医学生理学青年教师提高教学监控能力的动力因素。
(2) 增强努力归因。研究表明, 教师教学监控能力与其对教学成败的努力归因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如果教师把自己的教学成败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 就会促进教师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从而使教学监控能力得到提高。青年教师可通过进行“积极归因训练”来增强努力归因。如邀请生理学教师和专家来共同分析自己教学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当青年教师自觉不够努力时, 可用暗自鼓励等方式来激励自己, 促使自己形成积极稳定的归因倾向。总之, 教师要不断努力, 要有信心, 才会不断持续下去, 并取得成功。
3.3 在生理学教学实践中, 提高教学策略运用能力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为帮助学生以自己的努力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教学策略由外化的规律性教学方法和内化的反省性思维两部分组成, 教学策略运用是否得当, 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将教学理念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选择和组合。医学生理学青年教师获取教学策略知识的途径, 可通过专家讲座、同行交流及观摩优秀教师示范教学等方式进行。青年教师在具备相关教学策略知识后, 不一定能将这些方法有效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这是一个需要内化的过程。因此, 青年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采用的教学策略进行揣摩、分析, 通过不断反思和实践, 使这些教学策略内化为自身教学策略。青年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策略, 并针对具体教学情境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 才能对教学活动实施有效监控。
3.4 加强教学反思
教师如果不具备反思意识, 就不可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更谈不上对教学进行监控。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因此, 对教学的反思是教学监控能力的重要部分。美国教育家舒尔曼认为, 反思就是一种教育推理的过程, 是一个检验教学目的、手段、内容与教育思想、理念之间关系的过程[2]。在这个过程中, 生理学教师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 从教学观念、教学兴趣、教学动机、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层面和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教学技术上去思考、质疑、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 挖掘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 从而进行调整, 使教学过程趋于科学化、合理化。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 可按照“我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我做的有效合理吗─我还应该怎么做”这一思路进行。通过这4个问题的反思, 增强了教师的反思意识。教学反思一旦产生积极效果, 教师内心就会产生积极情感, 自我效能感提高, 教师的教学兴趣和信心也会增强, 在日后教学过程中, 自然会逐渐提高其课堂教学监控能力。
摘要:医学生理学青年教师因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培训等, 教学监控能力不强, 影响教学效果。因此, 从教学监控能力结构出发, 通过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增强教学动力、提高教学策略运用能力、进行教学反思, 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医学生理学,青年教师,教学监控能力
参考文献
[1]申继亮, 辛涛.论教师教学的监控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 (1) :67~75.
医学视频监控 篇6
1. 高职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现状
1.1 高职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范围较窄
至今, 部分高等医学院校注重对教学过程的监控, 而对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学风建设、对学生素质和技能的考核方面监控不足。
1.2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不完善
目前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多注重学生主体的评价、同行评价和督导评价等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价。评估过程中人为成分较重, 没有注重吸收行业和用人单位的参与, 忽视了社会化质量评价。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难以达到真正的科学化、客观化, 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制约高职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有效运行的原因分析
2.1 缺少与时俱进的科学的理念指导
超前的办学理念、科学的质量观是建立有效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的前提。
2.2 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度不健全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必须有合理的组织机构承担监控的主体职能, 有完备的制度保障监控系统的有效运行, 部分高校组织机构职责不明确、制度不健全, 监督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严重阻碍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贯彻落实工作。
3. 完善医学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对策
3.1 构建高职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架构
我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系统、教学信息采集系统、教学信息分析与评估系统、教学质量的反馈与调控系统组成。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医学教学质量管理运行机制。教学信息的采集可通过教学督导、教学检查、教学评价、教育测量、教学评估等多种渠道快捷地全方位地收集各教学环节的相关信息, 由教学管理和督导人员进行严格筛选、分析、整理和评估, 形成反馈信息定期或不定期通过文件、督导简报、教学例会、座谈会、网络反馈等方式及时反馈给相应的部门和个人, 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及各个教学环节正常运行。
3.2 健全教学质量监控规章制度
建立期初、期中以及期末定期检查和常规的教学检查、巡查等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教学检查制度。制定完善的督导工作条例、听评课制度、评教评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制度。教学过程中院级督导对学校的教与学以及教学运行情况进行督促、评价、引导。毕业后通过对医疗单位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 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反映与评价, 并听取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教学等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贴近行业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3.3 科学制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可根据我院的教学原则及目标, 通过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 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方法和细则, 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规范教学评价行为, 每个学期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价等不同方式, 给予客观、公正、公平地评价, 并以此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评优和晋升的依据。
3.4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建设学院成立教学质量监控中心, 按照“专兼职结合, 老中青结合”的原则, 聘任教学经验丰富、具有教学管理经历和能力的专职督导员、企业行业专家、同行等, 为确保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5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
构建以学院为主导、以院系为主体、重心在教研室的教学质量管理体制和机制, 充分调动教研室进行教学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评估工作常态化, 确保整个教学秩序的有效运行。
通过多年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与探索, 我院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充分利用仙桃职业学院CRP管理系统, 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效果, 有效地保证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使院系两级领导、教师和管理人员对教学工作的投入明显增强, 谈教学、比教学、研究教学、服务教学已成为全院教职工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极大鼓舞了广大教师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 促进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引领教学改革, 促进学院内涵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子强, 赵晓辉, 赵颖, 等.加强教学监控, 提高医学教育质量[L].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7) :73-74
[2]吴晓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人民论坛, 2009年第14期
[3]王明芳.关于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8 (8) :21-22
[4]曹海英.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D].南宁:广西大学, 2008
[5]赵菊珊, 漆玲.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 2009 (3) :65-66
[6]訾兴建, 姬兴华, 何玉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8 (6) :64.
[7]史艳明.医学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9 (2) :22.
医学视频监控 篇7
视频监控作为保障医患双方安全及利益的有效手段,在信息化进程中不断发展更新,医疗体系视频监控系统新一轮的网络化、高清化、智能化升级已逐步展开。近期,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采用了金三立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来提升安防水平。该系统以网络化架构为基础,前端采用高清摄像机部署在医院的重要区域,后端采用E-NVS网络监控综合管理平台管理整套系统。整套系统不仅实现了对医院环境的高清实时监控,便捷的平台搭建和系统的管理与分配提高了系统的延展性和优越性。
金三立高清网络安防解决方案在诸多医院的应用中得到了充分肯定,如河南郑州第一人民医院、江苏昆山第一人民医院及江苏南京妇幼医院,被认为是一套为医院带来更多便利,更多效率,更多贴心服务的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在保障医院安全的基础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为现代医疗远程服务及资源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改善了现代医疗环境,减轻了患者多方面的负担。
医学视频监控 篇8
1 医学院校建立课程教学质量多主体监控体系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转型的发展趋势要求高校重视教学质量的建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政界和学界极其瞩目的问题之一,教育部长周济在2005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工作会议上表示,高等教育不再搞规模扩张,重点转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十七大报告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校保持评估长效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教育部第一轮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已接近尾声,许多高校通过本科教学评估提高了学校的内涵建设,课程教学质量是专业质量的基础,又是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建立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校保持评估长效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多主体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建设和谐大学的需要。课程评估是学校管理教学的一种方式,只有在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的多主体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才能实现教师个人和学校组织目标,这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大学的现实需要。
2 医学院校课程教学质量多主体监控体系的实践
我校围绕着教育部“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二十字方针,针对医学教育的学科之间逻辑性强、知识量大、临床教师更换频繁等特点,学校专门成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来组织学校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在总结以往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经验的基础上,改变了过去单纯由学生评估的评教模式,实行了以学生、督导组、院(系)同行专家等共同参与的评估模式,构建了多主体参与、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多维度监控体系,具体运行机制如下:
学生评教。制定了学生《课堂教学评估卡》,从教学规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估。设计了新的课堂教学评估软件,增添了数字化功能,所有的教师、课程统一编码,通过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表现进行对应打分,学期末对评估卡进行机读处理,分析相关数据,得出教师的教学评估成绩。
组建了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每个本科班选举2名学生担任教学信息员,主要负责组织每月一次对本月任课教师进行评估,定期收集任课教师的教学信息, 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把教学信息分类处理,反馈给教师个人或相关部门。
督导专家组评教。教学督导员根据授课教师的表现在《授课质量评估表》(教师用)打分得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估成绩,并且写出书面评语,课后对授课教师进行指导,让教师明白自己授课的不足,及时改进。督导专家评估的优势在于他们都是返聘的退休教授或副教授,受感情因素的影响较少,评估结果相对来说更加公正。
院(系)同行专家评教。各院(系)组织本单位同行专家进行评估工作。同行评估专家主要在与自己专业相同或相近的领域内听课,既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指导,更侧重于从教学内容即专业课程的性质方面进行评估。同行评估分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对于量化的分数各学院于学期末报质量监控中心,按比例纳入教师评估总成绩。同行评估的优势在于对于听课中发现的同一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共性问题,教研室能及时进行总结处理,满足学生需要。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估最终成绩按学生评估成绩占60%,同行专家评估成绩占10%,督导员评估成绩占30%的比例,最后折算出任课教师的评估总分。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试行这种教学质量监控评估方法以来,到现在对课程教学质量监控已进行了2个学年,期间课题组设计了《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状况调查问卷(学生调查问卷)》和《课程授课质量评估状况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针对课程教学评估现状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广大学生、教师对我校当前实行的由学生、督导专家、院(系)同行专家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非常认可,认可率达到92%,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效果显著,保障了我校的课程教学质量。
3 医学院校课程教学质量多主体监控体系的特色
课程教学质量多主体监控体系充分体现了和谐管理、人本管理的理念,有利于被评估教师本人和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过去的评估把教师定位成孤立的被管理者,广大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而多主体评估是从教师个人、学校组织利益双重考虑出发,让教师参与学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他们有机会与学生、教学督导员、院(系)同行专家进行充分地交流,及时了解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
实现了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的有机结合。无论是学生评教、督导员评教还是院(系)同行专家评教,都是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的相互结合。定量评估可以使教学管理者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有直观的了解,定性评估可以使教师、教研室对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在解决问题时有的放矢,及时改进。
实现了监控过程的闭环化,保障了教学信息的回流,提高了教学过程中的事件处理效率。通过学生、督导员收集到的教学信息可分为两类,一是教师个人信息,它是教师个人在教学过程中关于教学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个人,由教师根据学生、督导专家、同行专家的建议和意见对教学工作进行改进;二是关于教师的共性信息,我们称为类信息,也就是关于教师群体的信息,例如青年教师多媒体教学问题。这两种信息通过学生信息员个人或教学质量监控中心的信息处理部及时反馈给教师个人或相关部门,保障了信息回流,提高了信息中关于教学问题的处理效率,实现了监控过程的闭环化。
4 对多主体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思考
4.1 充分认识质量评估的重要性,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努力营造一种质量评估文化氛围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充分认识评估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对评估效果的影响,加大宣传力度,创造浓厚的评估氛围,让广大师生认识到评估的重要性,努力保证评估的情境性。要努力营造一种人人关心评估、人人认可评估、人人重视评估的良好氛围。在学校层面上成立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组织教师教学评估工作,我校成立正处级编制的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实践证明运行高效。各级领导、各院(系)、教学主管部门都要重视教师课堂教学评估,既重视教学评估的结果,更重视评估的过程,在日常管理中要牢牢树立“质量立校”的理念,从根本做起,把教师教学评估作为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
4.2 科学地做好定量评估比例的技术处理和单项评估成绩缺失者的成绩估算
对于多主体课程评估所占比例问题,要科学地进行界定。我校按学生、学校教学督导员、学院同行专家的评估总分分别占评估总成绩的60%、30%和10%的比例进行总体评估,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十分有效的。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对课程的教学效果有更大的发言权,所以总成绩中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督导员成员来自学校退离休后的一些老教师,是校级层面上的聘用人员,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权威性比较高,所以受感情因素阻扰的相对更少,评估分数相对更客观、实际,所以占总评估成绩的30%。学院的同行专家由于属于同一学院相同或相近的教研室,大家在一起工作,低头不见抬头见,所以怕遭非议,感情的因素往往影响评估打分,所以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最低,仅为10%。
对于某项评估成绩缺失者的分数评定也要科学。有一些教师由于调课或课时少等原因,在学生评教、督导员评教中缺少一项,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影响其总成绩的换算。对这种缺失成绩者我们采取两种办法为其打分:①往年成绩参照法,根据成绩缺失者往年的同类评估成绩给出一个相对估算成绩。②同类成绩比较浮动法,根据本学期同类评估成绩的总平均成绩,按照其本人的职称在同类成绩中进行浮动。比如一个副教授没有督导评估成绩,那么我们先对本学期所有有督导评估成绩的教师计算出督导平均分,然后依据这个平均分上下进行浮动,比如说教授上浮4分,副教授上浮2分,讲师与平均分一致,助教下浮2分。
4.3 重视教师的参与性,让教师确实感受到课程评估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意义
从管理的有效性来说,参与管理更利于个体积极性的发挥。管理大师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在其“目标管理”理论中强调了自定目标的必要性,麦克雷戈(Douglas Mc.Gregor)等行为学家认为“自行控制和自定目标常常比别人进行控制和由别人控制目标来得更富成效”。“研究表明,教师是一群具有较高自尊心但又很容易为真理所说服的人。在编制评价方案的时候,要让教师参与整个过程,使他们了解评价的意义、目的和评价方案的依据所在,要尽可能的使用外显的评价指标,并对其做出充分的解释。一旦教师了解了评价方案的科学依据,他们在心理上就能接受这一方案,在以后的行动中也就能积极的配合组织者开展工作。”通过参与,让教师对自己学校的近期、远景目标都有所了解,让教师确实感受到课程评估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意义,这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
4.4 重视教学信息反馈和教学问题的及时处理,激励和保护广大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问题处理的时限性往往成为激励学生参与评估积极性的标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他们的集体归属感、集体荣誉感都很强,对所在组织的事情乐于参与,如果反馈上来的某些教学问题久拖得不到解决,那么很可能就会影响学生评估的积极性。所以要重视教学信息反馈和教学问题的及时处理,激励和保护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评估工作始终处于良性运行状态。
摘要:对课程教学质量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多主体监控体系进行了实践探索,在定量方面,将三者按照一定的比例整合起来,在定性评估方面,努力实现学生、督导员、同行专家教学信息的闭环化和反馈及时化,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12.
[2]徐学利.高等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因素的探讨[J].石油教育,2006(5):56-57.
[3]王嘉毅.教学质量及其保障与监控[J].高等教育研究,2002(1):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