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功能

2024-09-09

期刊功能(共5篇)

期刊功能 篇1

科技期刊又称科学技术杂志。我国1991年发布实施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第2条对科技期刊的定义是:“科技期刊是指具有固定刊名、刊期、年卷或年月顺序编号,印刷成册,以报道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连续出版物。”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中,科技期刊作为一种承载与传播科技创新相关信息的传播媒介,在传递最新科技资讯、记录科研产出、反映科技发展水平、培养科技人才、转化高新技术成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长期以来,业内单纯强调科技期刊的学术特性,忽视了其以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普及功能。科技期刊应在保证学术权威的前提下,摆脱文章仅在作者、期刊编辑、科研工作领域读者之间流转的局限,面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推广技术技能;传播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培育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使公众能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理解科学家的工作以及政府在科研产业上的布局,为科技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1. 需求分析

科普工作是指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实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目的的全民终身科学教育和互动过程,根本任务是把人类已经掌握的科技知识和生产技能,以及从科学实践中升华出来的科学思想、方法和精神,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传播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为广大群众所了解、掌握,以增强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中国科普研究所于2007年进行了第七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为2.25%,与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1]可见,我国公众基本科学素质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亟待通过开展长期、系统、社会化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来改善。而科技期刊正是上文中所提的“科普工作中方式和途径”之一,应积极拓展科技期刊的科普功能。科技期刊可凭借其在科技传播领域所具备的专门性、深入性和系统性等优势,在坚持正确办刊方针的前提下,从专业角度出发,以国家及区域性科技发展方向为指引,针对与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科技领域,约请、采编反映重大科技发现、高新技术应用成果、民生领域科技产业最新进展的科学技术普及类文章,以普通公众易于理解的行文方式,将高深的科技知识请出殿堂,深入浅出地展现在公众面前。

2. 功能实践

《天津科技》作为一本由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管、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涵盖各科技领域、行业的科技类综合性期刊,在近年来的出版工作实践中,不断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同时秉承弘扬创新精神,传播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的办刊宗旨,积极拓展科普功能,成为天津市科普工作领域的一块重要宣传阵地。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科学技术领域始终存在着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前瞻与保守、创新与传统、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以及科学精神与科学活动、科学政策等的争论,在拓展科普功能时,科技期刊需要也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2]科技期刊应宣传、贯彻国家及地区性与科技发展相关的党政方针、各政府职能部门出台的政策,刊载本地区新技术、新成果以及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开发现状,解读其中支持项目的重点领域,使公众对本地区的科研成果、科技创新水平、资源开发现状等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为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起到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如,《天津科技》2010年第二期刊登了题为“我市新一批170项高水平大项目推出”的卷首语,向读者介绍了天津市2010年推出的新一批重大项目的所属领域、项目特点、建设进度,使公众全方位地认识到项目建设将为本市加快构筑高端产业高地,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区县经济跨越发展,提升服务业升级等方面产生的重要促进作用。

(2)普及科技前沿知识。

科技期刊的重要功能之一便是探索、积累和传播人类的科技知识、先进思想,而在面向普通读者开展科普宣传时,需要有一个对科技知识筛选、提炼和转化的过程,应在坚持科学性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围绕百姓生产、生活、学习的实际需求,选取公众乐于且易于接受的知识片段,将艰深的科技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此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例如,《天津科技》自2006年起开设“直通滨海”及“创业基地”栏目,着眼于水、土地、能源等百姓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进行深入采访,报道了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在膜技术、光伏发电、工程机械制造、盐碱地治理等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天津科技》2007年第二期,在“直通滨海”栏目刊登了题为“万亩荒滩披新绿,千顷盐渍结碧缘”一文,介绍了科研人员通过20余年的技术攻关,研究出了多项土质改善及植被绿化方面的科研成果,并实施了重盐碱地绿化工程,有效改善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壤盐渍化程度,为将滨海新区建设成宜居的生态城区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在向读者介绍相关科技知识的同时,还描绘出了科研过程的艰辛以及科技进步在天津城市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3)培育创新氛围。

科技创新活动需要一个和谐、稳定、健康的社会环境做依托,需要得到懂得科技进步规律、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公众的理解,需要科技产业从业人员能够获得足够的社会尊重,即需要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做依托。科技期刊在履行科普功能时,应立足于服务提升国家、区域科技创新竞争力,支持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天津科技》自2006年第一期开设“科技百年”专栏,面向读者群,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结合历史资料并进行实地采访,从电话机、电视机、手表、汽车、无轨电车、自行车、纺织业、造船业、制药业、油漆制造业等领域入手,回顾了天津市多项在科技进步支撑下取得的历史性科技研发成果,以及在其带动下相关产业在中国近代史上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专栏从科技进步的角度描写了天津的沧海桑田,在写实的基础上突出历史的厚重感,加深了读者对天津科技进步、科技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的了解,使公众认识到科技进步在推动城市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于潜移默化中为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形成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求真务实的创新文化进行了媒介支持。

(4)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科普。

近年来,在面对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时候,需要传媒在有效时间段内,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开展科普工作,以权威和科学的解释,减少信息的不确定性,消除公众困惑,缓解紧张情绪。科技期刊应凭借其在学术导向性上具有的优势,从科技角度出发,采编或约请深度性报道稿件为读者服务,为公众能够以科学的方法面对大灾大难提供科技保障。

如,2003年在SARS突发期间,《天津科技》2003年第三期刊登了时任天津市卫生局科教处处长苑淑玲同志“防治非典科技是关键”一文,介绍了天津市SARS防治攻关专家组专业人才的基本情况、所具备的技术优势;SARS防治存在的关键问题、急需采取的措施,以及紧急启动的SARS防护及紧急救治实用项目的具体内容等。2008年发生汶川地震,《天津科技》2008年第二期刊登了采编的稿件“抗震救灾,天津科技界在行动”,从科技角度描述了5.12汶川地震之后天津市地震局、天津市科委、天津市救灾医疗队、天津大学、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做出的贡献,以及天津市高新技术领域最新成果在抗争救灾工作中的应用。

3. 建议

(1)调整编辑角色。

为拓展科普功能,编辑应从读者的需求出发,转变以往的角色定位,有目的性地约请或采编稿件并向社会借智。明确科技期刊在科普工作中的桥梁作用,进行双向沟通与交流,依靠科技领域政府主管部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科技创新企业等,寻求知识传播源、扩大受众范围。将前沿科技中最重要的观点、最正确的认识、最社会化的成果以最快的速度,用最生动的语言传递到公众身边,切实肩负起其传播科学、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重任。

(2)保证科学性。

科技期刊拓展科普功能,刊登的文章必须具备科学性。文章要与期刊的办刊宗旨及科学属性相符,邀请相关学科领域的资深专家,从“真实、准确、成熟”等方面指导稿件内容,保证稿件的科学性;正确执行有关保密、版权、专利、国界等规定,在秉持科学理性的基础上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此外,稿件内容还应全面反映时代面貌,应贴近科普工作的实际情况、符合科技进步的规律,重点反映科技创新领域能产生引领意义的政策、重大举措及项目等。稿件内容只有符合时代精神,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能够理性、科学地展现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科技进步取得的成就,这样的科普宣传内容才会具有生命力,具有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鼓励科技创新、支持科技创新、体验科技创新的氛围,并能够有效提升公民的科学素质。

(3)增加可读性。

稿件内容应做到吸引读者。在开展科普工作时,科技期刊的读者群必然从科技领域相关从业者扩展到普通公众,因此传播内容就必须要考虑到普通公众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点。期刊编辑应针对农民、职工、干部以及社区居民等科普工作重点人群的实际需求,在卫生保健、减灾防灾与公共安全、气候变化、节能环保、科技创新等与日常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领域,确定科学原理已经经过证实无误的,适合并易于用文字表达的内容组织稿件。科普稿件数量应占期刊文章总数的10%以上。

总之,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应充分拓展科技期刊的科学技术普及功能,在科学与公众之间搭建一座知识的桥梁,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任福君.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报告[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010:4-5.

[2]王梅, 田原.以《国土资源》为例谈科技期刊的舆论导向与实践[J].资治文摘管理版, 2009 (2) :31.

期刊功能 篇2

在这风生水起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具有浓郁的互联网气息,曾被人们誉为“21世纪的代表性数字媒体”的电子期刊,凭借着独有的互动性和可以进行分享的优质读者体验,也掀起了一波阅读“E”风潮。近期国内外各大媒体都纷纷在苹果App Store上推出了自己的新闻阅读类产品,供iPhone或iPad用户使用,就是最好的佐证。

苹果“惹火”电子期刊

提升良好用户体验

从2002年开始,由于电子期刊的技术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多媒体元素的加入使其表现形式上有了更多可拓展的空间,电子期刊的发展逐渐进入第三代。P2P技术的应用成为电子期刊全新传播方式的基础,渐渐以flash为主要载体独立于网站而存在。

电子期刊作为一种非常好的媒体表现形式,兼具了平面与互联网两者的特点,且融入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游戏等相互动态结合来呈现给读者,在保留传统期刊沉浸式体验的基础上增加了图片库的容量和视频内容,并创造出了获取信息的新方式,如点击搜索与文章内容相关的信息、在线储存文章以及在网络社区里发表文章或与其他读者互动交流等,对于读者来说是一种很享受的阅读方式。而且电子期刊延展性强,已经可以移植到如PDA、MOBILE、MP4、PSP及 TV(数字电视、机顶盒)等多种个人终端进行阅读,自此电子期刊也进入了“全媒体时代”。

美国新媒体研究家约翰·帕夫利克曾说过:“多媒体产品的发展将会推动新媒体和传统提供商探索新的出版领域。”而电子期刊以多媒体产品作为实物载体,具有明显的丰富性和集成性,读者在欣赏电子期刊的同时,可以直接进行联网互动,随时随刻与期刊制作者和其他读者进行沟通,把自己的意见、观点反馈给期刊制作者,或者向其他用户推荐期刊内容,传播信息。依托于互联网这个发行平台,电子期刊的信息传播和反馈都得到了很好的拓展延伸。

全媒体时代的电子期刊阅读一切以读者体验为先,如果电子期刊产品可以满足读者在多媒体平台上所需要的互动与交流的自由,则可以更好的提升用户体验。

联想战略技术合作部总监宋春雨曾表示,阅读是最重要的移动用户体验之一。在他看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由于十分便携,屏幕又大,因此天生就是非常优秀的阅读工具,在闲暇时间是最佳的阅读媒体。它使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资源,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碎片化时间。

华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读览天下产品就是一款针对iPad和智能手机开发提供各种阅读应用的电子平台,将报纸、杂志、微博、博客、新闻资讯等所有信息都聚合到一起,采用似纸版杂志的翻页形式,视觉效果非常出色。

读览天下分为在线阅读和下载阅读两种方式。用户既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的便携性随时进行在线阅读,方便,好操作,更无需下载的等待,就可以获取到新鲜的第一炉资讯;也可以进行个性化下载阅读,把自己心仪的内容进行收藏,有序整理整理,便于日后的资料查找,让用户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私家图书馆。由于读览天下采用了非扫描矢量内容还原技术,将平面杂志的图文放大的清晰锐利,让读者享受到原汁原味的阅读品质。

电子期刊也有小弱点,总算不用在家砌“杂志墙”的服装设计师小伟说,“我不能跟朋友分享,只能用我的手机、电脑或iPad才能看到,这是一个弱点。”

不过,不久之后读者就不会有这样的疑惑了,读览天下已经准备推广一种“邀请阅读”的模式。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将杂志或文章跟朋友分享,只要向朋友发出邀请就可以了,受邀朋友无论用电脑、手机或iPad等哪种终端,都能获得这个权限,不过邀请的朋友不建议超过三名。除了可以邀请朋友一起分享好杂志,还能实时跟朋友分享阅读感受,今后通过电子阅读平台将可以实现社区式的交流。也就是说读者在看一本杂志或图书时,就能实时知道有哪些朋友也在读这本书,或者已经读过这本书,还能看到他们的点评。如果大家同时在线,还能实现及时交流。

技术光芒下的好契机

电子期刊实现多终端编发一体化

电子期刊之所以也被称为多媒体互动电子期刊,就是指完全以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而编辑、出版和发行的数字化杂志类型,不仅可以为读者提供互动式的阅读体验,也实现了期刊的电子平台化制作。

在这个领域中,方正电子也曾第一时间推出了基于iPhone和iPad的完整解决方案——方正移动新闻发布系统。这一系统是方正全媒体解决方案针对新媒体编辑和发布推出的产品,更多的是体现方正电子在新媒体领域为媒体实现业务的发展思想,并将随着媒体的业务不断扩展新的应用。

方正移动新闻发布系统的系统前端可与刊社现有业务系统实现衔接,系统本身可完成写稿、编辑、审核、发布和模板定制的生产流程,后端可发布到不同的终端设备上,为今后的“一次加工、多次发布”做好准备。

在开放系统的基础上,新闻内容管理发布系统能快速将版面内容通过反解入库,快速发布到iPhone新闻阅读器,也可以通过人工写稿、编辑、发布的流程发布新闻,具有高效的编辑功能和简化的发布流程。随着移动终端平台的发展,方正移动新闻发布系统还充分考虑到终端的多样性,采用后台发布系统加外部标准接口的方式,方便扩展到其他终端设备上,可以实现终端的灵活扩展。

方正移动iPhone/iPad新闻阅读器通过标准数据接口与新闻内容管理发布系统进行数据交换,采用客户端技术、html相关技术和数据缓存技术提高系统访问速度和用户体验,通过后端的新闻内容管理和发布系统及iPhone/iPad新闻阅读器提供一整套完善的移动阅读产品,让读者可以在第一时间享受到海量的期刊信息获取。

不仅如此,方正前端iPhone新闻阅读器的展示,在视觉设计和界面设计上都充分考虑用户的阅读和交互体验,设计出的新闻浏览、影像浏览以及评论、报料等应用,并支持按刊期出版,在保持版式的成品内容上实现动态更新、列表形式的资讯内容两种阅读方式,读者可以分期、分页进行阅读。

读者还可通过电子期刊的互动设置,只选择和订阅自己喜欢的杂志内容,杂志制作者也可以就读者的反馈信息进行沟通和完善,推出满足目标受众口味的制作精良的电子杂志,从而尽可能达成读者个性化的阅读需求。

……

精品科技期刊的三层功能 篇3

本文通过对科技期刊的功能进行剖析, 分解出逐层递进的三层功能, 并以此为基础来探索成就精品科技期刊的必要条件, 同时对科技期刊如何实现精品化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科技期刊的第一层功能是提供信息和观点。信息和观点以一定形式表现出来, 使读者可以获知。

提供信息和观点的功能是科技期刊的首要功能, 是其存在的前提条件。科技期刊为读者提供信息或观点的形式一般是以科研文章为主。优秀的科技期刊载文的内容应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创新性、科学性和时代特点。或启迪、或推广、或借鉴、或警示, 以推动国内、国际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起到对科研工作的导向作用。正因为科技期刊的专业性强、学术水平高, 其刊载内容往往要求精而专, 这对于稿源和编辑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 科技期刊需根据刊物性质、读者对象、办刊方针对科技期刊的信息进行选取、综合、安排、规范等各项编辑工作。在这个过程中, 力求准确明了地传播新思想, 阐释新见解, 交流新信息, 发布新成果。

科技期刊编辑应该为刊物量身定做一些栏目和主题内容, 并根据自身独特的知识结构和敏锐的信息洞察能力, 主动制定选题, 通过组稿实施选题计划, 确定刊物选择什么样的作品, 发展动态, 了解最新进展, 及时为读者提供最新信息。

第二层功能是科技期刊提供的信息或观点同特定群体的人相关并易于接近, 能够被他们所理解。

科技期刊也有基本读者群, 也就是编辑出版的科技期刊是给谁看的, 它的主要读者是谁, 是为哪些层次的读者服务的。培养并稳定读者群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根本。科技期刊的特色不是自我定义的, 而是来自期刊界和科技界的认同, 更是广大读者的认同。科技期刊被引频次、影响因子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刊物的质量水平, 也能反映刊物读者群建设的好坏。科技期刊要抓稿源、抓质量, 同样要重视读者群的建设。

期刊的发展离不开读者的支持, 了解与研究读者、服务读者、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 形成固定的读者群是期刊生存的前提。科技期刊的读者对象相对特殊, 一般都是本行业、本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高校教师及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科技期刊要主动贴近读者。刊物内容要与读者靠得拢, 贴得近, 在遵循学科发展内在规律的同时, 要想读者之所想, 急读者之所急, 把他们需求的、关注的、有切身利益和直接关联的东西及时反映出来, 使他们感到可信、有用。

要培养和稳定读者群, 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召开读者、作者、编委座谈会, 倾听其所思所想。要建立编辑部与读者的信息沟通渠道, 如建立读者群网络, 加强信息反馈, 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期刊网站或网页, 及时向读者发布最新信息和动态, 同时开通读者信箱, 收集反馈信息, 获取他们对期刊评价的第一手资料, 从而不断地反思和改进编辑出版工作, 使刊物更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更好地被读者所接受。

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已经开始重视第三层功能, 即通过视觉感受向读者传达情感、联想的或者文化的解释。

尽管第一、二两层功能是编辑考虑的首要因素, 在以不同程度展现第三层功能方面的理念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个理念的表达形式包括图片、插图、列表、图表、说明或其他视觉展示。可以用一种形式展现出来, 也可以把集中形式组合在一起, 营造一个特定的内容形式。这就要求编辑在设计过程开始之前已经理解了信息的主题、文化内涵、目标读者以及它的内部结构和各个部分。保证内客质量和科技含量的同时, 让读者引起阅读的兴趣并客易接受。

一本科技期刊从封面设计、版式设计到图标设计, 经过精心的艺术处理后, 会使形式和内容相得益彰, 对读者产生更大的感染力。封面设计上既要考虑艺术性又要讲究科学性, 力求庄重、雅致、朴实、大方、协调;版面设计上要通过不同的字体、字号和版式安排, 使文章层次分明, 便于阅读;图标设计上要与文字相照应, 科学性强, 位置适宜, 大小恰当, 绘制精美, 以取得图文并茂的效果。对科技期刊的整体设计, 既要充分展示刊物的办刊主题定位, 又要表示出刊物将要表达的知识与信息, 还要用一种艺术的方式来完成它的统一, 使阅读科技期刊既是增长知识文化又得到一种精神享受。

科技期刊是科学知识、科技信息、科学文化的传播平台和交流园地, 在传播过程中还承担整合科学知识资源甚至是构建和生产智慧的重任。通过充分运用科技期刊的三层功能来实现其社会价值, 最终转化为期刊的效益。这是科技期刊的功能与其效益之间的一种基本关系, 精品科技期刊将是这两者互相体现后的必然结果。

摘要:本文从剖析科技期刊基本功能的角度入手, 提供了科技期刊精品发展的思路。试将科技期刊的基本功能分成三层:第一层功能是提供信息和观点;第二层功能是科技期刊提供的信息或观点同特定群体的人相关并易于接近, 能够被他们所理解;第三层功能是通过视觉感受向读者传达情感、联想的或者文化的解释。科技期刊只有通过充分实现自身的三层功能, 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

关键词:科技期刊,精品,三层功能

参考文献

[1]杨文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工作报告[R].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总结交流会, 2008, 6.

[2]任胜利.有关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的思考[J].编辑学报, 2005 (6) .

期刊功能 篇4

一、当前财经论文摘要翻译存在的普遍问题

摘要的语言较为凝练, 对标题进行简单的阐述之后, 指出论文所要研究的方法及策略, 表明研究的意义。摘要具有独立性, 读者可以不通读全文即可从中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 那么, 好的摘要翻译也应有等同的效用。但在实践中, 由于对论文摘要没有足够的认知, 翻译人员水平有限, 导致摘要翻译出现一系列问题。

1.被动语态运用过多

一般, 在英文摘要翻译中, 人们更愿意用被动的语态, 这会使句子更加紧凑, 也更为客观, 除此之外, 被动的语态还可以使结构更为灵活, 能够突出关键性问题。从我国已发表的期刊摘要中了解到, 被动语句较为常用, 而主动语态却十分少见, 这也凸显了英文摘要头重脚轻的弊端。

2.时态选择错误

根据规定的摘要书写要求, 摘要应包括目的、方法、结论等, 这些特征就决定了摘要的英文翻译时态的多样性, 因此, 在实际摘要翻译中常见时态错误问题, 多见一种时态翻译到底, 没有转换, 有的虽有时态间的转换, 但转换的规则却是错误的。

3.汉语翻译成英文的局限性

由于汉语和英语的表达习惯不同, 所以, 对于汉语中的一些特殊含义无法直译过来, 还需要采用更为深层次的英语表达, 但在实际翻译中, 翻译者为了节省时间, 一般只简单地将汉语摘要转换成英文表达, 而对于汉语中的特殊含义并不做过多的处理, 这就很容易造成表达上的歧义。还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有些翻译根本就不成文, 所以无法被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

二、功能论对财经期刊摘要翻译的启示

功能翻译理论是基于译文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所进行的研究, 其包括目的论, 行为论, 功能加忠诚论以及文本的功能类型学, 这四部分内容紧密相连, 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理论形式。功能论倡导自上而下的翻译, 选取的翻译策略由文本类型和文本功能决定[1]。文本类型的不同要求译者对文本翻译有一个恰当的定位, 翻译不仅限于对原文内容的理解, 同时还要注重文本的功能性, 结合适宜的环境背景和文化以实现预期的影响效果。在摘要翻译中, 原文的内容应该服从译文的翻译需要, 满足文本的实际交流功能。对论文摘要的翻译, 并不是简单的词语、句子翻译, 而是要跨越文化差异, 选择适宜的翻译策略。在译文翻译的过程中, 译者要明确翻译的功能, 采用灵活的翻译技巧, 以使译文能够明确中文摘要内容, 以达到汉英良好转换的目的。

三、功能论的方法对财经期刊摘要翻译问题的策略研究

1.句法层面的翻译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导致语言表述的不同。在对财经期刊摘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 译者首先要对两种文化的差异有所了解, 并尽量克服由文化差异带来的翻译难题, 在此基础上, 理解全文, 让译文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语序是确定语言关系的重要内容, 在汉英翻译中, 语序是确定句子结构的关键因素, 因此, 要清楚英文语序是由语法关系和关联词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一种表述方式, 各词语的搭配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2]。通常对财经期刊摘要进行翻译时, 单个形容词要放在中心词的前面, 语序不变;短语或从句作定语时, 应位于所修饰的名字之后;导言语句常用一般现在时, 有时还会与现在进行时一同使用等。

2.语篇层面的翻译要注意衔接

对于汉英语篇层面的翻译要注意衔接, 这是保证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学术论文摘要可独立成文, 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意句子的连接和统一, 以保证摘要翻译的完整性。语篇翻译的衔接有多种方法, 如照应衔接、省略和替代衔接、连接词衔接等, 对于衔接方法的选择要依据翻译文本的类型以及翻译的策略, 确定句子的功能意义以及句子的结构, 然后再进行翻译, 以保证语篇层面翻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对于财经期刊摘要翻译, 需要译者掌握翻译的结构, 翻译的策略, 语句的结构等, 并对文化背景做以良好的掌握, 以使汉译英翻译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 使期刊成为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参照资料。功能论的方法对于财经期刊摘要翻译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并从广义上对期刊摘要翻译做出了指导, 这也充分地说明了该种方法对于期刊摘要翻译有着很强的适用性。

摘要:当前, 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为科技竞争, 能源竞争等, 其中, 以科技竞争为主。对于科研项目的成果交流主要刊登在各类期刊上, 并在互联网的支撑下实现快速传播的目的。关于经济方面的研究, 主要刊登在财经期刊上, 而学术论文的摘要翻译成英文是实现期刊走出国门, 走向国际交流平台的重要举措。本文将从功能论在财经期刊摘要翻译中所起到的作用加以研究, 以提升财经期刊摘要翻译质量, 为财经期刊摘要翻译寻找新的途径。

关键词:功能论,财经期刊摘要,翻译,研究

参考文献

[1]杜涛.媒介功能论视野中的调查性报道及其演变[J].今传媒 (学术版) , 2015, 5 (9) :12-14.

期刊功能 篇5

一、期刊对青少年社会化的教育功能

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而作为连续出版物的期刊,其连续即意味着经常、系统、反复,意味着它在发挥其教育功能的时候可以保持其长期性、稳定性、可靠性,而出版则意味着教育的具体实施和在社会大众中的广泛传播,其影响力和影响面是不言而喻的,在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

(一)德育功能

德育的质的规定性是培养人的品德,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的总称,期刊宣传新思想、新知识、新观点,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形成社会进步的意识形态。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初,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一批具有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创办了《新青年》期刊,《新青年》是中国近代史最有影响的刊物,发表了很多进步的包括苏联无产阶级革命的消息,深刻地影响了整整一代革命青年,在中国期刊史树立起一座巍峨的丰碑。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传统的保守思想意识还有一定的市场,西方不健康的文化和价值观也通过大量途径不断涌入,它们对于我国的发展和建设都是有害的。因此期刊肩负着“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重大责任。期刊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民主法制思想、社会主义思想,以充分体现期刊的宣传教育功能。

(二)智育功能

智育即发展智力的教育,有时也单指文化科学的教育,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20世纪40年代,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即认为:“目前世界上科学成果发表的方式主要是依靠33000多种科学期刊”。期刊作为信息的载体,以纸质版或网络版等形式向社会传播各种信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期刊将跟踪前沿学科、新兴学科、满足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的要求传播知识信息。期刊在普及和提高科学技术知识、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三)美育功能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期刊作为一种文化商品,既是科技成果的载体,也是美学、美育的载体,因此,它对读者具有美育功能。期刊美育的功能体现在个体塑造、社会整合、文化建构等方面。审美以美为对象,审美价值以美感为前提,与对其它事物的审美一样,期刊的审美价值主要是由其本身的美所决定的。

期刊的审美价值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它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愉悦,获得美感。期刊以它所包含的精美结构、严密的逻辑体系和崇高的真理价值,让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美的教育,提高了欣赏水平和能力,获得了创造美的方法和技能。

二、期刊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的负面影响

传媒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将人的学习行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本人行为后果所引起的学习,一类是通过他人示范过程引起的学习。期刊的影响就属于后一类。

不可否认,期刊中具有感召力和震撼力的作品是丰富的,其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对受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影响功不可没,但与日俱增的色情、暴力和庸俗化的内容使其消极的社会影响令人担忧。

(一)对性题材的滥用

出于吸引观众的需要,一部分的期刊加入了越来越多的性题材,从原先的遮遮掩掩、欲说还休,到后来的大篇幅与性有关的细致描述。如果说在“欲说还休”阶段还讲究些许唯美色彩的话,现在对人体器官的突出描写已经将人的视觉和感官还原为蒙昧状态。这种情况不仅在以普通大众为定位对象的大众传媒中存在,而且还在向更为理性和高雅的学术期刊中蔓延。

(二)对暴力的崇拜

一些期刊,尤其是部分法制类期刊的专栏里,详细描述不同类型犯罪分子作案的详情,其细节足以使人学会类似事件的实施方案,虽然结果总是正义战胜邪恶,但青少年却可以寻到避免被警察发现的种种启发。

(三)对超自然力量的渲染

鬼魅、魔幻是当前另一主题,不仅仅是儿童文学中的“哈里·波特”现象,从《指环王》到《午夜惊魂》,再到各种情节离奇的武侠故事,其间有人鬼与共的毛骨悚然,有悬念跌宕的惊险刺激,许多观众对此能坦然面对,而且可以津津乐道,投资者从青少年那里感受到了巨大的市场商机。

(四)抗拒权威

也许现在学生要学的东西太多或自由空间太小的缘故,期刊等大众传媒中的超现实力量迎合了他们反抗的潜意识,尤其是对家长、教师所代表的权威的抗拒和嘲弄题材,特别受青少年欢迎。期刊等大众传媒还从反面开启了青少年这方面的意识,并成为大多数孩子认可的理念。

(五)反抗传统

刻意标新立异是现在青少年的又一个倾向,为了获得新意,与传统不同的标准如“怪、奇、异、丑”成为新的尺度,这与近年来某些传媒内容的设计和立意对青少年的误导是有直接关系的。

三、怎样提高刊物的教育功能

青少年读者群有其特殊性,他们需要期刊提供阅读指导。期刊的编辑在策划上应当具有导读意识,努力提高刊物内容的引导功能。

(一)坚持正面导向

编辑应以关注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己任,站在培养一代新人的高度,思考当代少年儿童需要吸收什么样的精神营养,使刊物努力贴近少儿读者的成长需要。青少年未成形的价值观和人生信念可以通过美的方式加以熏染,将每一个可能被青少年接触的文本都赋予智慧的种子,用重新诠释的美感、正义和神圣感来唤起青少年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二)体现互动原则

开展导读工作,刊物本身是蓝本。编辑在整体策划方面,都应自觉地考虑读者阅读的需求,调动广大青少年读者积极参与,达到编读互动的目的。“读者评刊表”、征文活动等,都可吸引大批的青少年读者。也可以设计一些可操作的活动,让青少年读者真正“动”起来。如推介文学名著和科普著作,为青少年读者提供课外阅读的线(下转第34页)索,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

(三)提高创作者的素养

期刊面世的背后是一群创作者,从记者、编辑、策划到具体操作,直至最后成形,是许多人共同劳动的结果。精品创作需要有精品共识,在基本价值尺度上,首先需要在这个群体的合作上取得共识。在这个价值和意识形态日趋多样性的时代,如何获得这样的一致,尚需更高层面共同理念的建构和较长时间的消化。

四、结语

尽管现代期刊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但是其在青少年求知和学习、拓宽青少年视野、促进青少年交流与沟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积极引导青少年健康地成长,以使青少年适应知识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徐柏容.期刊编辑学概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9.

上一篇:搭建载体下一篇:医学视频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