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期刊

2024-08-07

科学期刊(精选11篇)

科学期刊 篇1

1 背景分析

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期刊取得了巨大成就, 期刊数从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现在的9549种, 总印数从7.62亿册增加到31.05亿册, 总的经济规模达到300亿元左右, 期刊在汇入市场经济大潮的过程中,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 期刊的发展形势却不容乐观。早在1985年期刊的总发行量已达25.6亿册, 此后20多年里始终在25亿册左右徘徊, 直到2007年才达到30亿册。目前全国9549种期刊中, 科技期刊占一半达4700多种, 高校学报占2000多种, 行业期刊有1000多种, 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期刊基本上不面向市场, 真正在市场上打拼的也就1000多种期刊, 这要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 是远远不够的。而在美国, 完全走市场的消费类期刊就有6800多种。

现阶段,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期刊运营机制的改革, 期刊界越来越重视将企业产品的营销理念和经营模式引入到整个办刊过程中。我国期刊业发展迅速, 数量众多, 但真正已经创立品牌或能够称得上品牌的期刊却凤毛麟角。在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新形势下, 市场经济对现代期刊的品牌运营提出了新的挑战, 现代期刊树立特色品牌, 进行品牌经营的道路依然非常艰巨。众所周知, 期刊在出版大环境中始终处于边缘状态, 管理粗放, 实力弱小, 以及同质化竞争, 简单抄袭, 缺乏自主创新意识, 缺乏品牌, 使期刊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步履维艰。因此, 创新思路, 构建期刊品牌, 已成为促进现代期刊科学发展的重要课题。

2 期刊品牌的内涵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价值、价格以及企业的形象、知名度、信誉度和服务水准等因素的综合体现。期刊区别于一般的企业产品, 其品牌定义具有特殊性。期刊专家张伯海对期刊的品牌定义为:期刊媒体里面那些由内在的丰富底蕴与外在的完美风采结合而成的高智力产品。结合品牌的一般定义和期刊的特殊性, 期刊品牌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2.1 先进文化的标志

期刊品牌是在参差不齐的期刊市场上, 判断期刊价值的首要标志。学术期刊所刊登的论文应处于学科领域的前沿位置, 所涉及的问题应是该学科该领域的难点、热点和重点, 所阐述的观点是前所未有的、独创的, 并且是科学的、可靠的。比如《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

2.2 过硬的期刊质量

期刊品牌是视质量、信誉如生命的信得过产品。品牌期刊是能够经得起推敲的期刊, 是内容新颖、编排规范、版式得体, 差错率低、印制精美、装帧优良的精品, 这样的期刊一定会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比如《瑞丽》、《时尚》等。

2.3 足够的知名度

期刊品牌是引领期刊内容、创意、手法、形态、风格等方面的标杆。品牌期刊应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编委会成员的学术地位、编辑的业务素质、期刊在行业界的影响, 以及读者的青睐度均处于领先地位。比如《知音》、《家庭》等。

2.4 优秀的编辑团队

期刊品牌是高素质编辑团队兢兢业业工作的最佳体现。品牌期刊拥有高水平的期刊从业人员, 主要体现在文章发表速度、文字表达能力、编排体例规范等方面。比如《特别关注》、《新周刊》等。

2.5 读者的充分信任

期刊品牌是读者阅读的必然选择, 是读者深信不疑的忠诚。品牌期刊拥有稳定的读者群, 在期刊发展过程中期刊受益人群不断增多, 广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知识的增长和身心的愉悦。比如《读者》、《故事会》等。

2.6 作者的积极向往

期刊品牌是拥有高水平的核心作者群。品牌期刊具有吸引作者的凝聚力, 作者都以站在它的旗下为荣, 这就为期刊提供了重要的稿源保证。比如《咬文嚼字》、《今古传奇》等。

林恩·阿普认为“一个品牌不只是它的名称、标志和其他可展示的标记, 在更深刻的意义里, 它包括着与消费者的契约、对消费者的承诺和给予消费者的信任。”因此, 期刊品牌不仅是为使本刊与其他同类刊物相区别, 在进入市场时更易于被读者识别和认同, 以树立本刊物的独特形象所确定的名称或标记, 更是期刊的办刊理念、市场定位、风格特色、管理策划、整体形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 是期刊文化形态的综合反映和体现。

3 期刊品牌的构建

3.1 细分市场, 准确定位

期刊定位主要包括社会定位、学术定位、读者定位和市场定位四方面的内容。学术期刊作为一种社会存在, 其社会定位是选择社会价值导向, 使期刊成为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宣传阵地;学术定位是指期刊在该学术领域所承担的角色, 是前沿理论的平台, 还可成为科普的课堂;读者定位是指选择期刊适合的读者群体, 并使其成为固定读者群;市场定位就是在竞争中寻找自己的有利位置, 其竞争的焦点是发行量与占有率。期刊定位时, 必须充分了解该期刊的办刊目的、办刊宗旨、读者对象及发展目标, 清晰地了解国内和国际范围内处于行业领域中的位置、读者群体需求、竞争对象的优劣势, 寻求发展空间。定位一旦确定, 便应精心设计发展规划, 循序渐进寻求发展, 稳扎稳打造就新品牌, 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小学生天地》创刊于1984年, 是一本面向全国小学生的综合性少儿期刊, 该刊始终坚持服务小学生、服务素质教育的办刊宗旨, 坚持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 坚持“为孩子说话, 让孩子说话, 说孩子话”, 深受广大少年儿童的欢迎和喜爱, 获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其小读者遍布全国各地, 近几年月均发行量稳定在150万册左右, 先后累计影响小读者6000万, 成为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品牌。

3.2 突出特色, 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

期刊品牌的重要标志是“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打造期刊品牌, 应当确定自己独特的受众定位、特定的读者对象和市场空间。在新形势下大众传播由大众化走向细分化, 一种期刊辐射全体受众的时代已经结束, 每一种期刊都必须有所放弃才能有所选择。期刊应根据自身的特点, 发挥独特的作者优势、编辑优势、出版资源优势、社会信息优势以至于经济优势, 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在坚守原有优势的基础上, 开垦竞争者没有发现的处女地, 至少是要寻找比较开阔的发展空间。同时, 紧随读者阅读口味的变化, 不断为期刊增添新的符合时代特征的内容, 发展出新颖有效的形式, 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 保持期刊品牌的持久性和延续性。北京卓众期刊出版集团由20世纪90年代建社初期的2种期刊发展到目前的18种期刊, 期刊内容由单一的农机行业发展为涉及农机、汽车、工程机械、机电等多个行业, 形成了四个期刊群和一个新媒体群, 经营收入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100多万元发展到现在突破亿元大关, 其核心理念就是在同一刊群内实行差异化战略, 进而实现差异化定位、内容和经营, 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种资源。

3.3 练好内功, 把好质量关

期刊的品味和技术含量是通过一篇篇文章来体现的, 而每篇文章又必须依靠文字、图表、排版等形式来展现, 期刊编辑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审稿是鉴定稿件水平, 决定稿件取舍的重要环节, 是确保期刊质量的重要关卡。编辑加工是对经过审查决定采用的稿件进行反复推敲、认真核对、精心修改、科学编排、仔细整理, 使之臻于完美, 符合正式出版要求的过程;校对是文稿发排后的一道独立工序, 对保证期刊质量起着把关的作用。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小处着手, 步步为营, 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必须把好质量关。与此同时, 还要注意对期刊封面和版式的设计, 做好期刊的外形塑造、装帧、排版、印刷等工作, 既要考虑艺术性, 更要讲究科学性, 力求美观和谐, 雅而不俗, 实现期刊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同时体现出期刊的个性和特色。《湖北农业科学》创刊于1955年, 刊物始终坚持内容为王、读者至上、突出特色的原则。经过几代编辑人员的辛勤耕耘, 该刊曾连续三届荣获国家期刊奖 (百种重点期刊) , 并同时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 在全国省级农业科学类期刊中名列前茅。

3.4 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品牌营销

在出版领域, 加大期刊的市场营销力度无疑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最有效的途径。要做好市场营销工作, 就必须从期刊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入手, 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选择针对性的目标顾客群, 强化期刊自身的质量管理, 加大期刊的宣传力度。同时通过广告、学术交流、期刊推广等多种形式, 扩大知名度, 提高影响力, 学习同行期刊的先进经验, 及时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提高期刊的品牌竞争力。最终确立期刊的品牌、期刊出版机构的品牌、作者的品牌等, 扩大该期刊在整个期刊界的知名度。《中国国家地理》通过品牌定位、品牌推广和品牌延伸, 成功实现了从“卖内容”到“卖读者”再到“卖品牌”的市场化赢利模式, 发展以期刊品牌资源为核心的延伸服务来盈利。

3.5 重视人力资源, 打造高素质团队

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也是期刊出版工作的第一资源。要构建品牌期刊必然需要一个优秀的管理、经营、编辑、广告团队作支撑, 必须保证期刊工作队伍的新陈代谢, 培养出一批合格的期刊工作者。期刊人力资源的管理必须符合出版行业的特点, 符合管理、经营、编辑、广告宣传等各岗位的要求, 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构建一个具有高素质的期刊团队, 员工培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培训要坚持学以致用、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 注重实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注重应用性知识的充实。在人力资源开发的同时, 还要注重核心人力资源的激励和保留, 防止优秀人才的流失。只有建立了一个开放型、创新型、竞争型的高素质团队, 期刊才能有效地适应市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办好一本期刊, 尤其重要的是要培养职业经理人, 选准刊物的主编。主编是一个刊物的灵魂, 有什么样的主编就有什么样的刊物, 优秀的主编能打造高素质的职业团队。可以说, 《咬文嚼字》有了郝铭鉴, 《知音》有了胡勋壁, 《家庭》有了徐春莲, 《故事会》有了何承伟, 这些期刊才有今天的辉煌。

4 讨论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 (下转P17 (上接P113) 解决制约文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关键还是要深化改革, 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我们要遵循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抓住体制创新这个关键问题, 深化改革,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期刊生产力。目前全国9500余种期刊分散在5000多个单位, 一个单位平均经营1.6种期刊, 而发达国家80%以上的期刊市场份额控制在不超过20%的传媒集团手中。因此, 集约化、品牌化经营是一种发展趋势, 我国期刊业要做强做大, 必须从体制上解决“小、散、弱”的问题, 实施集约化发展战略, 努力创造系列期刊品牌, 促进广大期刊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柳斌杰,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行业大发展[J].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8年10月14日.

[2]石峰, 我国期刊业30年的改革发展与展望[J].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8年12月11日.

[3]《小学生天地》编辑部, 《小学生天地》创刊25年影响小学生6000万[J].湖北省期刊协会通讯, 2009年第2期 (总第23期) .

[4]刘泽林, 探索刊群模式促进规模发展[J].中国科普期刊创新与发展研讨会, 江西:南昌, 2010年4月.

科学期刊 篇2

计算机科学的publication最大特点在于:极度重视会议,而期刊则通常只用来做re-publication。大部分期刊文章都是会议论文的扩展版,首发就在期刊上的相对较少。国内计算机类三大中文学报《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投稿的实际体会。共同点:

 都是EI核心来源期刊;

 中国计算机学会参与主办是会刊;

 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 可接受8000-10000字左右的长文;

 稿量大,处理流程大多缓慢,应早投

1.《计算机学报》 http://cjc.ict.ac.cn/,月刊,中国计算机学会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主办。投稿方式: 网页登记然后Email投稿,中英文均可;初审后通知编号,邮寄打印稿二份及投稿声明等;审稿周期:6个月左右。被拒的或录用的文章给出的意见都比较中肯,感觉审稿人专业啊。(感觉被拒的稿件处理快,可接受的稿件审理较慢)。

2.《软件学报》http://,内容:建模,仿真,计算机技术,网络,评估等,录用率不高20%左右,审稿周期2个月。

6.《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xwjxt@sict.ac.cn,内容: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先投打印稿投送,初审通过再投电子稿。审稿2~3个月,录用率为20%左右。

7.《计算机仿真》http:///,中国核心期刊。电子投稿。审稿1~2个月,录用率为70%左右。较容易,基本上有仿真结果就能发表。

8.《自动化学报》术,计算机技术等。网上投稿。审稿2~4个月,录用率为10%左右。

9.《微计算机信息》http://.cn//magazine,专业:自动化为主,计算机其余方向少量。投稿极容易接受,录用通知时间短(一周)、发表大概10个月。

10.《计算机工程》,投稿方式:网站投稿,审稿周期:两个月

11.《计算机工程与应用》http://,在线投稿,主要栏目有: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工程与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图形图像处理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

科学期刊 篇3

[关键词]期刊研究;科学学研究;被引;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21(2010)05-0159-04

Analysis on the Journals of Cited Literature From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During 2000-2009Ma Ning1 Tang Yonglin1 Zhang Hongluo2

(1.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China;

2.Luoyang 613 Institute,Luoyang 471009,China)

[Abstract]Utilizing the database of CNKI,this paper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domestic cited literature from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in China over the last 10 years with the method of bibliometrics.It objectively aimed at revealing the condition on journals of cited literature.The journals of informatic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than the latter to the former ones.

[Keywords]periodical research;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cited;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科学学研究》是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于1983年创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科学学研究》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为“科学、科学研究”类的“中文核心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被国家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认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A级重要期刊”。鉴于此本文拟就该刊载文近10年(2000-2009年12月)被国内期刊引用情况进行一次系统调查,并对有关数据进行必要的定量研究与分析。本文通过对引用《科学学研究》的相关期刊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对相关期刊的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引用《科学学研究》期刊之统计分析

利用CNKI可以统计参考文献的功能,数据采集于2009年12月12日,共采集5 989条记录,录入excel中,统计出1 762种期刊引用,10年引用《科学学研究》前10名的期刊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同学科内高频引用《科学学研究》的期刊反应反映了学科内领域的“近亲”关系,信息的易用性原则得到了体现。《情报杂志》等其他学科的期刊高频引用则表明了学科交叉渗透的迹象。学科的交叉引用旨在促进学科之间的互补、吸附与融合。在类型上,学科交叉可以是双向交融或多科杂交;在内涵上,学科交叉可能是学科思想的交融、学科功能的互补或者学科层次的交错,具体表现为学科概念、理论法则、测试方法、结构功能等方面的交叉。学科交叉产生了交叉学科,也就是具有交叉性质的学科,它是学科之间发生质的变化后而生成的新的学科类型。例如,二元交叉产生的制度经济学、法经济学、环境伦理学、空间与海洋科学,多元交叉产生的能源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材料及环境矿物学、资源环境生物技术等,这些学科在我国都得到了大力支持。

表1 引用《科学学研究》前10名的期刊

刊名被引频次(次)期刊类别大类科学学研究415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G3(除G35)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371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G3(除G35)科技管理研究363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G3(除G35)科技进步与对策274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G3(除G35)科研管理128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G3(除G35)中国科技论坛126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G3(除G35)科学管理研究117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G3(除G35)情报杂志95图书馆学,情报学G25,G35研究与发展管理88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G3(除G35)中国软科学75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G3(除G35)

2010年5月第30卷第5期2000-2009年《科学学研究》被引期刊情况分析May,22 每年引用《科学学研究》超过10次的期刊之分析

2000年引用《科学学研究》超过10次的期刊1种;2001年1种;2002年2种;2003年6种;2004年5种;2005年8种;而且期刊都是属于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G3(除G35),没有出现学科期刊交叉引用情况,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当时学科横向渗透还不是那么广。

表2 2000-2005年每年引用《科学学研究》超过10次的期刊统计

年份科学学与科

学技术管理科学学

研究科技管理

研究科学管理

研究中国科技

论坛科技进步

与对策科研管理研究与

发展管理高频引用

期刊数高频引用期刊

数/期刊数(%)2000131128200117111520021014226720031826101013106405200441281416105258200543393518151513108325

2006年引用《科学学研究》超过10次的期刊10种;2007年15种;2008年19种;2009年19种。引用《科学学研究》的期刊呈逐年递增趋势,就2008年和2009年比较,虽然都是19种,但是具体的期刊不尽完全相同,以图书情报领域为例,2008年引用《科学学研究》10次的《情报理论与实践》在2009年的引用情况明显偏少,但《情报科学》《图书情报工作》在2009年引用次数明显增多,说明学科交叉引用并不会因为一种期刊引用的减少而变化,相反,会有同学科其他期刊的替代而更加交叉。

表3 2006-2009年每年引用《科学学研究》超过10次的期刊统计

年份科技管理

研究科技进步

与对策科学学与科

学技术管理科学学研究中国科技

论坛情报杂志科研管理软科学研究与

发展管理中国软科学2006324163121310200761515363281821161320084882872422231114182009115907865332823171716年份管理学报技术经济现代管理

科学科学管理

研究情报科学商场

现代化商业研究图书情报

工作自然辩证

法研究科技管理

研究2006151145200718191220081815251310812009151212111111101010 续表3

年份工业技术

经济中国青年

科技科技情报

开发与经济统计

与决策工业技术

经济价值工程情报理论

与实践高频引用

期刊数高频引用

期刊数/

期刊数(%)2006111027120071511111534820081712111019420200919406

从以上两个时间段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2006-2009年高频引用《科学学研究》的期刊,在绝对数量(高频引用期刊数)和相对数量(高频引用期刊数/期刊数)方面都呈稳定增长态势,且跨越学科范畴,向图书馆学、情报学(《情报杂志》),经济管理(《技术经济》)及统计学(《统计与决策》)等学科渗透。

以情报学为例,笔者探讨《科学学研究》与情报学期刊的互引情况。需要指出的是,图书馆学情报学两栖类期刊,以《图书情报工作》为例,其发表的学术论文有一半以上是情报学领域的;《中国图书馆学报》本是图书馆学方面的期刊,因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之间的渊源而融合,根据邱均平教授的研究,见参考文献[7],同时笔者以《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年第1期为例,经统计发现,16篇文献中有9篇是图书馆方面的,即也有一半左右的文章为情报学方面的研究论文,具体应根据论文的主题进行判断。

对《情报科学》《情报学报》《情报杂志》等引用《科学学研究》的文献全部作为数据来源,对两栖类期刊,如《中国图书馆学报》和《图书情报工作》等刊载的论文做出甄别:结合学术论文标题专指性强的特点,从标题做出判断,凡是涉及图书馆学领域的论文一律剔除,剩余的论文则为数据来源论文。

根据CNKI期刊导航的统计数据,图书、情报与档案共有81种,其中档案学期刊26种,即有55种图情方面的期刊,29种是图书馆方面的,13种两栖类的期刊,13种情报学的期刊。经统计发现,引用《科学学研究》的图书情报学期刊为26种,占图情期刊总数的4727%,频次为377次,依据上述数据处理原则,有24种涉及情报学内容的期刊引用《科学学研究》,占总数的7059%,频次为321次。情报学期刊的文献引用了《科学学研究》,《科学学研究》是否也引用情报学的文献呢?经统计,《科学学研究》引用了21种图书情报学的期刊,占图情期刊总数的3818%,引用频次为189次,依据上述数据处理原则,有18种涉及情报学内容的期刊被《科学学研究》引用,占总数的5294%,频次为146次,说明情报学借鉴《科学学研究》的力度大于《科学学研究》借鉴情报学的力度,这与情报学本身的学科性质有关。

情报学是一门新兴的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学科。比如情报学利用文献计量对以记录形式进行交流的各个方面进行计量统计,如对于某国、某学科的论文数量、年度增长率、利用状况、对文献中所附参考文献种类、数量等进行计量统计。从中找出变化规律,建立相应数学模型,从定性与定量分析中达到掌握过去与现在的变化脉络,进而预测未来可能的变化。科学学研究可以借用这种研究方法进行科学评价。引用《科学学研究》超过10次的期刊及被《科学学研究》引用超过10次的期刊见表4:表4 引用《科学学研究》超过10次的期刊

及被《科学学研究》引用超过10次的期刊

编号引用《科》期刊频次被《科》引用期刊频次1情报杂志95情报科学322情报科学40情报学报243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35情报杂志214情报理论与实践28图书馆165现代情报25情报理论与实践166情报学报237图书情报工作208情报探索113 高被引频次的论文统计

学术论文的被引用情况,反映论文与已有研究成果的相关性、连续性和继承性,是科学研究严谨性的体现,同时还是尊重前人的科学发现权和著作权的致谢行为。如果一篇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论文在本学科研究领域的作用和影响。引用《科学学研究》的期刊分布如此之广,究竟是哪些文献是高频被引文献呢?笔者利用CNKI下的中国引文数据库进行统计,被引频次前10名的文献统计结果如表5:

表5 《科学学研究》高频被引论文

作 者论 文 名 称发表时间被引频次柳卸林,胡志坚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分布与成因2002,05122朱晓妹,王重鸣中国背景下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结构研究2005,01114郭 斌,陈 劲,许庆瑞界面管理:企业创新管理的新趋向2005,01113 续表5

作 者论 文 名 称发表时间被引频次许庆瑞,刘景江,周赵丹21世纪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2002,01103张 钢人力资本、组织资本与组织创新2000,0198杜义飞,李仕明产业价值链:价值战略的创新形式2004,0596许志晋,凌奕杰,宋凤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判1997,0194魏 江,叶 波文化视野内的小企业集群技术学习研究2001,0492陈 劲,李飞宇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社会学诠释2001,0391刘常勇,谢洪明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2003,0389

4 结 语

引用《科学学研究》的期刊学科种类之多,分布之广,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引用《科学学研究》的期刊比较集中于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G3(除G35),同时图书馆学,情报学G25,G35,自然科学总论N,工业经济F4/F6(含F27,除F59)也引用了《科学学研究》大量的研究成果;与《科学学研究》相关的经济、统计、一些偏远学科等也引用了部分研究成果,揭示出《科学学研究》自身的研究特点。学科交叉是一种趋势,各个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引用《科学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然而毕竟《科学学研究》是科学、科学研究(除情报学)的重要刊物,大量引用《科学学研究》的刊物集中于G3(除G35),体现出期刊本身的学科特点。

参考文献

[1]唐志红,苏万鹏,刘建国.文献信息分类法研究进展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9):89-92.

[2]房宝金,吉久明.2000-2006年我国知识转移研究论文文献计量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16-218.

[3]王文,王惠翔.《中国图书馆学报》被引文献作者调查分析[J].现代情报,2008,(7):160-162.

[4]王崇德.文献计量学引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233-234.

[5]陈何芳.学科演进与大学学科的融合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6.

[6]尹方屏,张大为,刘静伟.中国服装学科论文著者的洛特卡分布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2):141-144.

[7]邱均平,谭春辉,任全娥.基于四类数据源的情报学发展动向之计量分析[J].情报学报,2007,(10):677-683.

科学期刊 篇4

1 科学技术期刊编辑人员应当具备的综合素质

政治敏锐、职业道德高尚、专业水平高、业务技能强、综合素质优的编辑队伍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科学技术期刊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灵魂。一篇稿件从文章作者投稿到正式出版发行,编辑人员起着无法代替的核心作用。政治思想素质、文化及业务素质和编辑职业道德素质都是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是从事编辑工作人员的首要素质,业务素质是从事编辑工作人员的核心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则是从事编辑工作人员的基础素质。

1.1 政治思想素质

个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技能是人们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政治思想素质的高低是社会政治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编辑队伍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编辑工作的实质就是通过刊物的出版,贯彻宣传党和国家建设中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具有很强的宣传和导向作用。因为编辑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编辑应该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认真、自觉地培养自己的政治敏锐性、政治洞察力、政治鉴别力,学习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不断提升政治敏锐性、遵守政治纪律和编辑纪律。期刊编辑人员在文章的编辑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法律法规问题,这就需要编辑人员同时具备基本的法律常识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1.2 文化及业务素质

编辑工作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个行业,文化及业务素质是科学技术期刊编辑人员的核心素质。一名合格的期刊编辑人员要具备较强的选题策划能力;具有联系作者、组织稿件审核专家的能力;具有对稿件的选择、修改、加工、组织排版等多项能力。

第一,具备较强的选题策划能力,有能力判断稿件质量的高低。目前,大部分科学技术期刊的稿件来源仍然是自由投稿,科学技术期刊编辑人员对于主动策划、选题以及组织高质量稿件来源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第二,联系作者、组织稿件专家审核考验的是期刊编辑人员的沟通能力。编辑人员进行稿件初审大致上是审查稿件是否符合本刊物的基本录用要求,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还要从专业角度对稿件的学术水平进行初步评判。只有符合初审要求的,才能向对口专业方向的专家送审稿件。与作者及审稿专家的良好、有效沟通,既充分肯定和尊重作者的智慧与劳动,又给评审专家真正的尊重,有利于建立稳定的作者群,也有利于科学技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具备对稿件的选择、修改、加工、组织排版等能力。主动向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学术和学科带头人、课题项目主持人、国家或省市级基金项目主持人等约稿。同时,也应该争取更多的机会参与科学技术期刊相关活动,进行学术交流,加强期刊工作各个方面的业务联系。

第四,具备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科学技术期刊要具备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色,才能吸引固定的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这需要编辑人员具有不断创新意识和能力,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出色的决断力,一名优秀的期刊编辑人员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并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第五,具备多项编辑工作实务技能的能力。期刊出版要符合标准化和规范化,在期刊的编辑过程中,编辑人员要熟悉相关专业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数字及法定计量单位的用法、论文标题的拟定、论文中英文摘要的编写、作者署名、关键词的标引、图表的设计和编辑、引文和注释的标注、参考文献、法定计量单位等内容,合理应用国家知识产权法规以保护科学技术期刊和作者的知识产权。

1.3 编辑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道德素质也可以称为职业精神,是期刊编辑人员的基础素质。科学技术期刊编辑人员也应当将爱岗敬业作为最基础的职业精神。由于科学技术期刊是为文章作者、期刊读者服务的软性载体,而编辑工作的性质是“为他人服务”。从接受文章作者投稿开始,在期刊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编辑人员付出大量的劳动,这就要求期刊编辑人员要有对文章作者和期刊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有淡泊名利的良好心态,不辜负文章作者对期刊编辑的信任、对期刊的信任。

2 提高科学技术期刊编辑综合素质有利于科学技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2.1 编辑人员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引导科学技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技术期刊通过发表创新性论文、支持创新性学科、创办具有本刊物特色的栏目等工作方法可以不断促进科学技术期刊的内容、形式创新,提高科学技术期刊的专业学术水平,逐渐扩大刊物的影响力,进而实现期刊的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期刊需要依据相关作者群的特点,借助学科优势,结合社会和文章作者、文章读者以及科研工作者的共同需要,对科学技术期刊未来发展进行科学定位,抓期刊重点、创建期刊自身特色。为此,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应主动从各种渠道获取创新信息,通过浏览相关业务领域的主要科学技术期刊,了解本领域专业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及研究的热点;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了解国家、省市级基金项目以及重大科研攻关项目。

总之,科学技术期刊编辑人员应当不断提高对“创新”的敏感度,不断提高、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紧密跟进学科前沿领域,要通过抓时效、抓特色等手段来不断丰富科学技术期刊的内涵和影响力,发挥科学技术期刊传播科技成果的基本职能,引导科学技术期刊的发展。

2.2 编辑人员的职业素质有效保证科学技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在科学技术期刊领域中,不乏责任编辑人员编校稿件质量较差,为大量出刊而办刊的不良现象,对科技文化的长远发展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追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有些科学技术期刊编辑人员职业素养不高,滥用权利、滥用办刊条件和滥用出刊环境,忽视了期刊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因此,科学技术期刊编辑人员应当将“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职业精神贯穿于期刊出版发行工作的各个环节,开展编辑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始终将期刊编辑人员应有的职业素质作为维护科学技术期刊的品牌形象的有力保障,为科学技术期刊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对于期刊社会职能的实现与彰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需要编辑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强化自身综合素质、修养,努力提高编辑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加强科学素养及选题组稿的能力,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来应对新形势下科学技术期刊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期刊编辑工作者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将使科学技术期刊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使科学技术期刊充分实现其社会价值并获得可持续发展。

摘要:高质量、高素质的编辑人员队伍是科学技术期刊生存的基础、质量的保证,对科学技术期刊行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研究论述了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综合素质,阐释了爱岗敬业、尽忠职守、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职业精神对科学技术期刊发展的重要作用。编辑应从自身出发,不断提高编校水平及创新意识,以引导科学技术期刊健康高质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期刊 篇5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简介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是苏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科学学术期刊。创刊于2013年12月,却可以溯源于中国第一份大学学报——1906年东吴大学创办之《学桴》。承接历史遗训,本刊以“慎思教育历史,创新教育理论,繁荣教育科学,助力教育实践”为宗旨,以“开放、创新、特色”为理念,立志于将自身打造成一份高起点、高品位、高质量的教育类学术期刊,成为业界专家学者发表新理论、新思想、新成果的学术园地与高端平台。

本刊开设的主要栏目包括“高端访谈”“理论前沿”“实证研究”“史海钩沉”“域外比较”“政策分析”“学术争鸣”“热点评论”“经典译介”等,欢迎教育科学各领域(包括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史、比较教育、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与历史、教育心理学等)能够反映学科发展前沿、具有敏锐问题意识、运用严谨研究方法、体现学术思想深度的理论研究论文和实证研究报告,也欢迎关于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讨论与争鸣系列论文。“百家争鸣”“和而不同”,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科学期刊 篇6

[摘 要] 指出在当前期刊数字出版的大趋势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办刊资源分散、重复建设严重、数字化发展缓慢,因此构建分学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势在必行。探讨分学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的功能定位、构建思路、构成模块和盈利模式,并对其保障机制进行分析,试图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以推动其数字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 高校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数字平台 分学科

[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6) 06-0094-04

[Abstract] Published in the current issue of the digital trend, university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 academic journals publishing resources scattered, repeated construction is serious,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slow disadvantage behave more prominent, construction is imperative to the discipline of the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academic journals digital platform. Specifically discusses the function positioning of sub disciplines of the university academic periodicals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in the digital platform, process, elements and profit model are built, and the safeguard mechanism analysis, try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use for reference for the digital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in university academic journals, promote the university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 academic journals digitalization, special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Key words] University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 academic journals Digital publishing Public platform

当今全球出版业的形态正在发生巨大而迅速的变化,数字化和集约化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1]。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在数字化大潮面前也在积极寻求对策。但目前各高校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绝大多数仍然处于各自为政的阶段:或将期刊的数字版本全数交给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这样的专门数字机构,自己只负责纸质版本的出版;或自己建设网站和微信平台等。但目前这种情况不仅会造成办刊资源上的浪费,也势必导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在数字化道路上无法走得更远。数字化时代,学术期刊应实现集约化数字出版。作为内容提供方的学术期刊,仍然应该专注于内容生产,确保自己的内容产品在整个数字出版产业链中占有优势地位,这样才有利于保证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全、散、小、弱”的代表,办刊资源分散,内容同质化严重,精品期刊数量不多,急需进行资源整合,分工合作实现专业化、集约化发展,以进一步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整体质量。从数字出版的角度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程度较之其他类型学术期刊更加缓慢,更加不适应数字化出版的要求,急需通过数字化平台提升整体数字出版水平,实现数字化集约出版及产业化发展。

分学科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以下简称“分学科期刊平台”)通过整合现有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资源,在按学科对期刊进行分类后通过构建的统一的数字出版平台进行出版,并且通过数字平台的统一运作最终实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市场化运营。

1 分学科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分学科的学术期刊数字平台大致可分为两种: 一是由各专业学会主办的专业期刊数字化平台,如中国地学期刊门户网、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网站等;二是由同时主办多种期刊的主办单位发起组建的专业化、数字化平台,例如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光学期刊网、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命科学期刊网、兰州文献情报中心资源环境科技期刊集群等[2]。此外,清华大学等10 所高校也都各自建立了独立的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3]。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依托于中国知网的“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它突破了传统的一校一刊、各自为政的高校办刊模式,集中各高校的名刊资源,通过网络手段强化传播效果,实现建设高校权威专业期刊的目标,成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的典范[4]。

以上这些数字化平台大多实现了期刊编辑部的协同合作、出版资源整合、编辑人员交流学习、出版内容深度挖掘等。虽然目前大多数数字化平台还处在发展的探索期,但是代表了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当然,现有专业化学术期刊数字平台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1)汇聚的资源量不够多。大多数数字化平台的加盟期刊数量有限,行业特色不鲜明,影响力较小。以最有影响力的高校系列专业期刊为例,它目前只集中了几十家名刊的资源。这也制约了它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没有实现真正的网络协同采编。上述各数字化平台中,绝大多数只提供各期刊的链接,作者在投稿时,只能选择一种期刊网站进行注册之后投稿,如要投向其他刊物,还需要重新登录平台连接至新的刊物网站再次注册投稿,未能体现专业数字化出版平台的便捷优势。对于加盟期刊来说也作用有限,因为除基本的展示宣传外,具体的出版工作各期刊的编辑还需要使用各个刊物自己的网站来实现[5]。(3)功能单一,技术不够先进。现有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大多仅仅是期刊网站汇总,并未在后台将各刊资源集成为专业数据库,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检索和更为丰富的资源。(4)未建立有效的经营机制。现有专业化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中只有中国光学期刊网、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网站建立了经营机制,通过广告、宣传、会议等形式获取利润,其他数字化平台均没有考虑盈利性问题[6]。

因此,整合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出版资源,建立分学科期刊平台,对于实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数字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分学科期刊平台功能定位

2.1 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为核心的学术资源汇集平台

数字出版时代,期刊出版仍然是“内容为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作为内容资源的提供者,在数字化平台中将始终处于最重要的地位。数字化平台应该把学术期刊作为核心资源之一,围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组稿、审稿、发行等环节展开工作。

2.2 提供多元化的数字产品

分学科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实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产业化运营。因此,数字化平台应努力为终端用户提供多元化的数字产品。除为用户提供学术期刊和论文产品外,数字化平台还可以增加图书、会议报告、工作论文等形式的信息产品。此外,通过数字化平台的社交网络功能,可以深度挖掘用户潜在的需求信息,并针对需求打造新的产品形态。

2.3 学术期刊和用户合作共赢的开放式平台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的最根本任务是沟通期刊出版者和用户,使双方都能在平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共赢。分学科期刊平台是一个开放系统,平台内各利益相关者通过契约建立相互合作的关系,集中优势资源,实现各方的分工和合作。

2.4 服务于科学研究全过程的信息平台

分学科期刊平台由3类主体合作运营:期刊出版方,期刊经营方,数字出版平台。其中数字化平台应该是独立的第三方,通过提供合作的网络平台和相应的服务运营实现价值增值。其核心价值应该是:通过服务集聚资源,实现价值整合和再造。

3 分学科期刊平台构建思路

在分学科期刊平台的构建中,上述3类主体可以再归并为两个基本部分:作为内容提供方的各专业学术期刊编辑部,作为技术提供方、最终产品发布方和最终产品营销方的数字化平台。

其中学术期刊编辑部是数字化平台的核心部分。它提供的优质作品是平台成功运营的基础和保证。基于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现状,简单地把各家学术期刊论文的电子版集结到数字平台进行统一出版这种方式对于提高期刊的总体质量和竞争力没有太大意义。要使数字化平台真正能达到整合资源、提升总体竞争力的目标,作为内容提供者的各专业期刊编辑部所提供的必须是经过筛选之后重新整合的各学科优质论文资源。因此,分学科期刊平台构建的第一步,应该是成立或调整各专业学术期刊编辑部。这些编辑部一般由各专业领域的学科领导者发起和主导,可以是实体的或虚拟的,职能是把专业领域内各高校的论文重新组合,淡化文章来源,以专业期刊编辑部的名义统一出版专业期刊的电子版。这样集结起来的专业学术期刊编辑部应该涵盖各个学科专业,最终目标是在各个学科专业领域通过的市场化运作把学术期刊做专、做强。

各学科专业编辑部的组成可有以下两种方式:(1)加盟分学科期刊平台的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辑部都保持原有体制不变,依托于各自的主管和主办单位,各编辑部自行负责期刊纸质版的编辑和出版。每期定稿后,由各专业期刊编辑部择优选择该学科专业的论文电子版整合后通过数字平台进行发布。(2)各专业期刊编辑部统一进行文章的采集和编辑,完全以一个期刊编辑部的模式运行。编辑部内部制定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系统评价制度、专家审读制度、差错处罚制度等。各专业期刊编辑部采集加工后的稿件统一交由数字化平台进行数字发布。

在数字化平台内,作为内容提供方的各专业学术期刊编辑部和数字出版平台是一种契约上的合作关系。数字化平台负责将各专业学术期刊编辑部的文章统一数字出版,并努力拓展终端客户需求,实现期刊数字产品的多渠道发布。同时,数字平台还可承接专业化学术期刊的广告业务。

4 分学科期刊平台的构成模块

分学科期刊平台的功能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服务于各专业期刊编辑部,实现对编辑部发布资源的统计分析,帮助其了解自身学术能力的数据接口; 另一个层面是服务于数字终端用户,采用分布式设置,不仅汇聚平台内部资源,同时也方便编辑部及其他合作者对互联网资源进行再加工或转载至其他开放的数字化平台。具体来说,平台应由3个功能模块构成。

4.1 学术内容资源模块

学术内容资源模块除了要为编辑部提供对少量资源的浏览和检索之外,还应该针对特定编辑部对数据进行个性化地再组织与分析,对资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使之转化成结构化的知识数据库,从而为编辑部形成优势内容方向提供高质量的参考依据,从而增加平台价值,吸引更多编辑部加盟。最终就有可能将该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锁定在这个平台上,促成平台的良性循环。

具体地,学术内容资源模块应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投审稿系统模块、作者和专家库的共享模块、生产流程的整合和标准化模块、期刊出版元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模块、期刊论文的语义挖掘模块、学术搜索引擎的集成与应用模块等。

4.2 数字技术模块

分学科期刊平台是依赖于数字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借助数字化平台,作为内容提供者的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可以更深地挖掘学术资源的多重价值,发现不同用户对内容资源的需求,从而与用户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有利于形成具有良好竞争力的数字出版发展模式。

分学科期刊平台的支撑技术主要包含系统架构、硬件设施以及软件实施3个层面。目前,平台的系统体系架构主要有B/S 和C/S 两种方式。硬件设施主要是指服务器,其结构主要分为机架式、塔式和刀片式3种[7]。每种结构又适用于不同环境,需要按照平台的需要自主选择。支持平台的软件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软件、编辑出版应用软件等。还可以根据期刊数字编辑、发行等的特殊需求,自行开发或委托第三方开发一些新的应用软件,以完善和优化系统性能。

4.3 整合营销模块

整合营销模块主要是通过将内容资源按照市场需求整合包装,交由终端营销商进行统一营销。它将改变以往数字出版商与编辑部直接单一的合作模式,不仅在数字资源方面实现合作,也实现渠道合作、品牌合作和战略合作。整合营销模式的特点是以终端用户互动和分享数字内容为主。在这种模式下,无论是编辑部还是终端用户都将成为数字化平台的传播者和宣传者,在保证用户获得更个性化服务的同时,可以使平台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平台的资源数量和品牌影响力也会得到快速增长。

5 分学科期刊平台盈利模式

分学科期刊平台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产业化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平台的盈利模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般说来,数字化平台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对内容提供方提供的内容资源进行专业的数字化,形成具有特色的电子书、数据库和其他形式的产品。其中,最终产出的数据库产品既可整库销售,又可借助在线平台通过有偿查询或按需印刷等方式获取多种销售收益[8]。具体来说,分学科期刊平台的盈利模式可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内容盈利阶段。内容盈利模式是指数字化平台将内容提供者的内容资源进行加工后形成数字产品进行出售,从中获取利润的一种盈利模式[9]。这种模式是大多数数字平台的初期盈利模式,盈利方式包括内容收入分成、版权转让、产品销售等。

(2)广告盈利阶段。是指依靠免费或低价数字内容吸引受众,通过第三方广告主获取利润。它是数字化平台发展到一定时期开始出现的盈利模式[10]。这种模式与传统报刊的盈利模式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销售读者注意力来获取经营利润。与传统报刊不同的是,数字产品的广告空间更广阔,投放更加便利和精准。

(3)品牌盈利阶段。是指通过销售数字出版的相关衍生产品或服务来盈利的一种方式[11]。这种盈利方式是在平台形成品牌之后发展出来的一种更高端的模式。它以期刊品牌为依托,利用企业品牌、内容、渠道等各种资源的市场价值,延伸相关业务,拓展上下游产业链。

6 分学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数字化平台保障机制

6.1 政府的引导与支持

分学科期刊平台的建设工作涉及诸多单位和部门,且与各方利益密切关联,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并获得政府的支持。政府的作用体现在:(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数字化平台发展进行规范与扶持。(2) 通过相关政策引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方向。(3)通过相关法规政策规范和协调数字化平台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行为。

6.2 人力资源保障

人才是分学科期刊平台的重要支撑,也是平台成功运作的关键。目前,数字化平台的发展急需既精通期刊出版又通晓数字出版的复合型人才,主要包括数字产品生产加工人才、数字产品策划研发人员、平台运营维护人才等。

6.3 完善的契约机制

在分学科期刊平台内部,在由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辑部整合资源形成专业期刊编辑部的过程中,需要有完善的契约保障并约束各学术期刊编辑部及专业期刊编辑部的合作。在各专业期刊编辑部和数字平台之间,也需要通过契约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包括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利益分成方式、违约的处罚方式等[12]。完善的契约机制也是分学科期刊平台的重要保障。

注 释

[1] 吉海涛,郭雨梅,郭晓亮.数字化背景下学术期刊融合发展研究[J].编辑学报,2015(1): 75-77

[2]杨春兰,李文竹.学术论文数字发布平台: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未来?[J].中国出版,2015(3):46-49

[3] 吉海涛,郭雨梅,郭晓亮,等.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发展新模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1): 60-64

[4]刘天星.中国科技期刊集群发展之路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6): 754-759

[5]魏常友,罗维.基于云服务的科技期刊管理与发布模式[J].编辑学报,2013(4): 372-374

[6]黄敏.关于新形势下出版企业科技期刊集群发展策略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2(5): 461-465

[7]李红.我国数字化专业科技期刊集群的形成与发展[J].编辑学报,2015(4): 323-326

[8]司静辉,张秀梅,程煜华.构建开放式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3): 421-427

[9]刘肖,董子铭.内容、平台、多元总合——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研究综述与思考[J].中国出版,2012(3): 26-29

[10]畅榕,陈丹.数字化平台的建构模式与运营机制初探[J].科技与出版,2012(2): 57-60

[11] 李红,盛宇,褚丽丽.基本IDEFO模型的中国专业数字化期刊集群的出版模式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6(2): 4-12

[12]吉海涛,郭雨梅,郭晓亮.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机遇、挑战、对策[J].编辑学报,2015(5): 412-415

科学期刊 篇7

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直接影响着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与水平, 是科技期刊发展和生存的关键, 因此关于科技期刊的质量评价成为科技工作者和期刊研究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学术期刊评价可以衡量科研机构和学者的贡献, 能够为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人事决策提供依据, 指导图书馆正确订购期刊, 方便科研人员获取资料。

管理科学学术期刊的评价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的一个研究对象。Franke等人根据ISI从1977年到1987年出版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引文报告》, 统计了l7种战略管理科学期刊每年的当前文献影响 (Current article impact) 、累积期刊影响 (Cumulative journal influence) , 计算出它们的排名[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为了完善其基金项目成果评估, 开展了我国管理科学重要期刊的遴选及其认定工作。采用了以专家咨询调查的定性方法为主, 文献分析的定量方法为辅的过程遴选出了管理科学的重要期刊[2]。

随着国内几个大型文献数据库的开发成熟, 各自推出了学术期刊的引证指标, 当然也包括管理科学。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比较各数据库推出的管理科学期刊引证指标进行对比, 以期发现各数据库推出的期刊引证指标评价管理科学期刊的优缺点。

2 期刊评价方法

对学术期刊评价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专家调查法、引文分析法。

专家调查法作为一种主观研究方法, 不可避免地会受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如调查对象会给曾发表过他们文章的出版物以更多的正面评价, 并且将期刊的高质量归因于更低的论文接受率, 某些调查对象只熟悉自己感兴趣领域的期刊。显然, 专家调查方法中的个人认知偏差无法用调查设计来克服。因此, 这种方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比较少使用了。

自从美国情报学家Garfield Eugene (尤金·加菲尔德) 利用引文索引方法创建一系列引文索引工具以来, 学术期刊的评价和分级定量化研究引起了学者的极大关注。特别是ISI期刊引证报告 (JCR) 的推出, 期刊评价方法有了重要的改进, 在评价内容上转向以期刊学术质量为主。由于学术质量的难于量化评价, 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是评价科技期刊的两个重要评价指标。引文分析方法比专家调查方法更加客观, 因此, 引文分析方法成为当前评价学术期刊的主流方法。

影响因子 (Impact Factor) 这一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是E.加菲尔德1972年提出的, 是对一篇文献或文献集合获得客观响应, 反映其重要性的宏观度量。定义:期刊前2年发表论文的被引次数占前2年论文总量的比例 (相对数量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

影响因子 (ΙF) =2

期刊被引频次 (Cited Number of Journal) 可测度期刊自创刊以来的学术影响力, 是从信息反馈的角度评价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该项指标从历史的角度, 用期刊论文被引用的数量直接反映了期刊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定义:自期刊创刊以来全部论文在某一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绝对数量指标) 。

3 国内5种期刊文献引证数据库

随着国际性大型科学引文分析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全文文献数据库的推出, 比较和评价国家、研究机构、团体以及个人宏观与微观研究绩效等, 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随着大型文献数据库引文数据积累成熟, 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量化评价指标统计开始兴盛起来, 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最早研制并发布了JCR, 使其迅速成为权威性的世界期刊评价工具。

而国际性的科学引文分析数据库对分析中国科学研究状况缺乏普遍性,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部分国家级科研机构开始推出自己的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由于JCR收录中国的科学期刊量少, 不能从整体上了解中国数以万计的中文期刊的引文指标, 国内各大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开始推出自己的反映国内科技期刊引证指标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开发的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 (CSTPCD) 始建于1989年, 1990年首次对1 227种统计源期刊包括影响因子在内的7项文献计量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 并正式对外发布了统计分析结果;1994年开始了国内期刊论文的引文统计分析工作, 被其选作信息统计源的期刊包括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的重要科技期刊;1997年开始编辑出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设立了多项期刊评价指标, 主要有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引文率、即年指标、期刊被引用半衰期, 除了期刊基本引证指标外, 有独创性开展了一些期刊特性指标, 如扩散因子、地区分布数、基金论文比、他引总引比、国际论文比、平均作者数和引用刊数。有专门的管理科学学科类目, 但收录期刊较少, 2004年收录10种管理科学期刊[3]。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开发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SCD) 始建于1989年, 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期刊600多种, 扩展库期刊300多种。被其选作信息统计源的期刊包括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工程的重要科技期刊。期刊引证指标附录在印刷版《中国科学计量指标:论文与引文统计》中, 2005年开始单独印刷出版《中国科学计量指标:期刊引证报告》, 主要指标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基本相同。有专门的管理科学学科类目, 但收录期刊较少, 2004年核心库23种管理科学期刊[4]。

1989年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原中国科学院西南信息中心) 推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CQVIP) , 收录期刊2 000余种。2000年正式推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引文版) , 收录了1990年至今公开出版的科技类期刊5 000多种, 其中包括《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核心期刊1 500余种。2005年1月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增加收录文、史、哲、法等学科分类的文章、期刊, 形成社会科学专辑, 目前收录中文期刊 12 000 余种, 2004年开始期刊引证指标统计, 没有专门印刷出版期刊引证报告, 期刊引证报告可以通过网络版浏览。期刊评价报告分为即年指标评价和期刊综合统计两部分。没有专门的管理科学期刊分类, 包含在经济管理类目下[5]。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始建于1998年, 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1998年来源期刊496种, 1999年来源期刊506种,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来源期刊均为419种, 2004、2005年来源期刊均为461种, 1998年开始期刊引证指标统计, 没有专门印刷出版期刊引证报告, 期刊引证报告附录在印刷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计量指标—论文、引文与期刊引用统计》中, 主要有期刊影响因子、被引次数和当年被引指数。学科分类有专门的管理学类目[6]。

《中国学术期刊》 (CNKI) 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 始建于1999年, 收录国内6 000余种统计源期刊, 包括国内出版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科期刊。2002年出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试刊版, 按照《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对其中学术性论文的引文数据进行规范化加工处理, 经统计分析后编制的一部综合性跨学科大型科学文献计量年报。除基本的期刊引证指标外, 还开创了一些期刊网络传播指标, 如下载频次、浏览量、访问量, h指数等等。学科分类没有专门的管理学类目, 但几乎所有的管理类重要期刊都有引证指标[7]。5种期刊引证数据库的特性列于表1中。

4 管理科学期刊引证指标评价比较

管理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组织管理活动客观规律及其应用, 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科学。从世界范围看, 管理科学的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得到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 单独把“管理学”作为一个学科门类, 从此开始, 管理科学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才真正纳入到整个国家的科学研究轨道中去。1996年对管理科学发展进行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管理科学组升格为管理科学部, 以及中国工程院成立工程管理学部。这也意味着管理科学地位为社会与科学技术界承认的标志。

然而, 与其它学科相比, 管理科学在我国仍然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 反映在期刊上, 管理科学缺少自己独有管理科学专业特点的管理科学期刊群, 我国的管理科学期刊大多创刊于20世纪80年代, 由于当时管理科学未成为独立的学科建制, 专业的学术期刊少之又少。在20多年的发展中管理科学学科地位逐渐确定, 管理科学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逐渐显现, 部分学术期刊慢慢向管理科学专业靠拢, 成为展示管理科学研究成果的阵地。但由于管理学科交叉的特点, 研究成果分布比较广泛, 与经济学、工学和数学期刊论文相融合在一起。管理学科的专业期刊看上去又不是那么专业。迄今尚未形成在本学科得到共识的核心期刊群, 甚至对于相对重要的期刊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与认识[2]。国内几个重要的文献数据库都将管理学作为自己的学科范围, 各自选出了自己的多少不一管理学期刊。CSSCI数据库收录管理学期刊26种, CSTPCD管理学类期刊10种, CSCD管理学类期刊22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遴选和认定的重要期刊20种。CNKI和CQVIP数据库没有专门的管理学期刊分类。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管理学科期刊, 以CSSCI数据库收录管理学期刊24种 (由于《经济管理》和《未来与发展》部分年份的影响因子缺失, 故略去) 纳入我们比较的范围。

由于每年CSSCI收录管理科学期刊影响因子未公布, 我们分为两类排序比较, 一类是CNKI与CSSCI收录期刊2001—2004年5年平均影响因子排序比较;另一类是各数据库2004年影响因子排序比较。表2给出排序结果。

注:表中空白表示该期刊未收录

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

(1) CNKI与CSSCI5年平均影响因子排序比较看, 24种期刊排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错位。错位超过4位的期刊有《中国行政管理》、《管理科学》、《中国科技论坛》、《南开管理评论》、《中国软科学》、《科学学研究》和《管理现代化》。排序完全一致的有4种期刊。

(2) 2004年4个文献数据库各期刊影响因子也不同, 整体上, CNKI的期刊影响因子大于CQVIP的期刊影响因子大于CSTPCD的期刊影响因子大于CSCD的期刊影响因子。4个文献数据库各期刊影响因子的排序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错位。CNKI与CQVIP相比较错位超过4位的期刊有9种, 分别为《中国行政管理》、《管理科学》、《软科学》、《管理工程学报》、《科学管理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科学学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和《中国软科学》。

为什么同一种管理科学期刊会出现如此的反差, 出现以上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可以从期刊影响因子的公式找到原因。决定期刊影响因子的最主要因素是某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年的被引用次数, 其次是该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的总数。而决定某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年的被引用次数的最主要因素是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的学科范围和期刊种类的多少。而管理科学发表研究成果涉及的期刊范围是相当大的,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在1997—1999年批准资助443项面上项目统计, 发表的3 320篇论文分布在901种国内外期刊中, 19%的论文发表在196种大学学报上[8]。而且管理科学文献涉及的学科跨度大, 特别是经济学、应用数学、工程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等等。正是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学科范围及收录期刊种类多少, 影响了管理科学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年的被引用次数这一重要数值, 如2004年收录期刊学科范围全和期刊种类多的CNKI的普遍大于其它类文献数据库管理科学期刊影响因子。收录期刊偏重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学科且收录期刊较少的CSCD、CSTPCD期刊影响因子小, 并且期刊排序较无序。

而期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的总数看是一个比较明确的数值, 但由于各期刊有正刊, 还有增刊、专辑、专刊和特刊, 同时期刊栏目有学术论文、研究简报、学术动态、书评和领导讲话等等。期刊来源文献量多少也严重影响期刊的影响因子。但各大文献引证数据库在确定这一数值时, 都根据自己的标准来确定来源文献收录量。我们发现造成《中国行政管理》影响因子排序错位最多的原因在于确定来源文献收录量这一数值, CNKI和CQVIP两文献数据库在计算2004年该刊影响因子时, 对该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的总数这一数值存在较大出入。由于该刊的文献规范性稍差, 对于是否属于学术论文存在分歧, 才造成了总数这一数值的出入。

5 结论

5种文献数据库都有管理科学期刊被收录, 并且都编制了其相应的期刊引证指标。但评价期刊影响力的影响因子这一指标却出现了较大差异, 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各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学科范围及收录期刊种类多少, 其次是来源文献收录量的确定。

目前利用5种文献数据库期刊影响因子评价管理科学期刊的影响力, 都存在一些缺陷。特别是CSCD、CSTPCD管理科学期刊样本量过少, 收录学科偏重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而CSSCI管理科学期刊样本量较多, 但只局限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三个文献数据库不能体现管理科学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以及管理科学文献的广泛性。近年CQVIP文献数据库在逐渐扩充学科范围, 增加文、史、哲、法等学科, 但其收录的期刊过于宽泛, 非核心期刊过多, 同时期刊引证指标编制开发较晚, 还不够成熟。CNKI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学科范围及收录期刊种类都较合适, 但在来源文献收录量上过于宽泛。

单独利用某一年份的影响因子评价管理科学期刊也可能存在问题, 随着管理科学研究队伍的扩大和研究实力的提高, 不断有管理科学期刊扩版增页。由于期刊当年发文量激增, 但被引量不会大幅变化, 会降低当年的期刊影响因子。同时由于国内的期刊引证指标开发较晚, 统计数据的稳定性不够, 部分期刊的影响因子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时有发生。合理的评价应尽可能是取多年影响因子平均排序。

在编制期刊引证指标的过程中, 应开发新的反映期刊影响力指标, 如他引影响因子, 有些期刊为了提高引影响因子, 要求论文作者大量引用该刊论文, 这失去了期刊评价的意义。

参考文献

[1]FRANKE, RICHARD H, TINNY W EDLUND, FREDERICK OS-TER III.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management:Journal qualityand article impac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ma1, 1990, ll (3) :243-253.

[2]陈晓田, 金碧辉, 杨列勋, 等.我国管理科学重要期刊的遴选及其认定[J].管理科学学报, 1999, 2 (4) :70-76.

[3]潘云涛, 马峥.200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

[4]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05年卷中国科学计量指标:期刊引证报告[R].北京, 2005.

[5]维普资讯.维普期刊评价[EB/OL].http://www.cqvip.com/qikan-pj/qkpj.asp.

[6]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中心.CSSCI来源期刊 (2006-2007) 学科分类[EB/OL].http://www.cssci.com.cn/documents/CSSCI-lyqk2006.htm.

[7]万锦堃.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 (2002、2003、2004、2005、2006年版) [R].北京: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 2002、2003、2004、2005、2006.

科学期刊 篇8

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介的出现,迅速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期刊的读者逐年减少。加之出版业市场纷繁复杂,瞬息万变,许多期刊难以适应市场变化,有的期刊的生存与发展甚至已经受到严重影响。进行期刊品牌建设,对期刊社编辑部适应新的形势、在期刊市场竞争中寻求突破及其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进行期刊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广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期刊编辑部(简称期刊编辑部)办有《农村新技术》《家庭科技》《企业科技与发展》3本期刊。多年来,《农村新技术》已经在全国打响了品牌,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农民读者、基层干部和农技人员的喜爱,因此《农村新技术》杂志品牌的推广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必要性。《家庭科技》已经连续5届被评为“广西优秀科技期刊”,为进一步提高杂志的知名度,期刊编辑部必须通过提高期刊的内容质量、增加读者急需的和喜爱的内容及出版增刊等途径创建期刊品牌,努力使《家庭科技》成为期刊编辑部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科技与发展》以刊登学术论文为主,定位为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为企业学术交流和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载体。目前,《企业科技与发展》在经营过程中未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归根结底是由于品牌知名度不高,名声不响,在行业领域内不具有不可替代性。

通过对《农村新技术》《家庭科技》《企业科技与发展》3本期刊进行品牌建设与推广,使《农村新技术》继续保持国家优秀期刊荣誉,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家庭科技》杂志的质量与知名度;使《企业科技与发展》向核心期刊转化,成为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重要载体和前沿阵地。

3 创建科技期刊品牌的主要路径和重要措施

广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期刊编辑部在创建期刊品牌的实践中,紧紧围绕创建科技期刊品牌的战略目标,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品牌的内涵、功能和定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农村新技术》《家庭科技》《企业科技与发展》创建科技期刊品牌的现状、困难及其影响因素,结合数字出版技术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期刊带来的新需求和新挑战,确定了《农村新技术》《家庭科技》《企业科技与发展》的品牌定位和发展目标,系统分析了《农村新技术》《家庭科技》《企业科技与发展》创建科技期刊品牌的主要路径和重要措施。

3.1 深入调研

期刊编辑部组织调研组到广东、湖北等办刊先进地区进行调研、取经,这对期刊社编辑部品牌建设工作的推进具有里程碑意义。《农村新技术》《家庭科技》《企业科技与发展》有各自独特的资源优势,在深入研究和借鉴广东、湖北各大刊、名刊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办刊先进地区的大视野、大思路、大胸襟、大手笔的办刊模式。通过这次考察学习,调研组成员一致认为,要想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期刊,就必须转变经营观念,科学分析、准确定位,将品牌建设意识贯穿于期刊出版的各个环节,争取办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高格调、高品位,拥有高人才、高回报的品牌期刊。

3.2 积极开展送书下乡活动

在深入分析农村、企业、社区、城市家庭的技术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广泛开展科技期刊下乡活动。期刊编辑部分组、分批、分步到广西农业重点示范县开展送书宣传活动,将农业科技信息送到农民手中,将家庭科技信息送进农村家庭,将企业需求信息送到不同类型的企业中。通过开展送书宣传活动,项目组广泛收集到不同创新主体对科技信息的多元化需求,同时扩大了《农村新技术》《家庭科技》《企业科技与发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效地推动了期刊编辑部的品牌建设工作。

3.3 探索期刊定位

21世纪是信息爆炸、技术飞跃的时代。网络化时代,使传统杂志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发行和广告影响着杂志的收入。面对近年来期刊市场发行量和广告量逐年下降的严峻形势,作为广西十佳科技期刊、广西优秀科普期刊的《家庭科技》必须寻找新的市场定位,以适应时代发展,在期刊市场中争取一席之地。期刊编辑部经过市场调查分析后出版了一期《家庭科技》增刊,将主要读者群体定为家居饰品生产商、渠道商及高端消费群体,主要栏目包括专题策划、区域看市、饰界万象、营销大讲堂、人物专访、行业新闻、市场资讯、样板欣赏等。通过出版增刊,探索期刊定位,并选择一定的测试市场进行试销,了解目标读者的反响。根据读者反馈,对市场定位目标作适当校正,以便使正式推出的刊物能更好地适应市场,以提高《家庭科技》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3.4 扩大宣传面和覆盖面

在学术期刊竞争异常激烈的新形势下,以往“等米下锅”,或者“有什么材料煮什么饭”的做法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目前,《企业科技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品牌知名度不高,名声不响,在该行业领域内不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期刊社编辑部加强了《企业科技与发展》的广告宣传力度,组织成员对全国范围内的科研机构及事业单位寄送征稿通知和样刊,并向这些单位约稿。通过广泛宣传,《企业科技与发展》得到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同时吸引了大量相关专业读者阅读,提高了期刊的知名度,稿源逐步增多,稿源质量明显提高,为《企业科技与发展》向核心期刊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创建科技期刊品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牌意识不强,缺乏对品牌内涵的深刻理解。期刊编辑部成员对期刊品牌建设的认识表面化,简单地将品牌与“商标”“名牌”等同起来,片面地把品牌的外部标记当作品牌本身,而忽视对品牌内涵的把握,在期刊编辑部中还未形成全员重视品牌建设的良好环境。

(2)建立品牌管理机制是实现期刊品牌运营科学化的有效途径。目前,期刊编辑部的品牌建设管理机制还不完善,未能在打造品牌期刊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5 建议

(1)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先进办刊地区在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2)强化员工素质培训,通过与其他名牌期刊或企业合作,进一步提升员工对品牌影响力和品牌价值的认识。

(3)建立系统的、完善的、规范的期刊品牌管理机制。期刊编辑部必须不断完善品牌管理体制,这种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市场调查机制(委托权威调查机构对期刊品牌的阅读率、传阅率、影响力、美誉度和从业人员素质进行客观评价)、期刊运作机制(期刊生产诸要素的整合,在人、财、物上给予有力保障)、期刊考评机制(对从业人员工作绩效进行量化分析,使真正的名牌栏目、优秀人才得到奖励)、综合调度机制(对期刊新品牌的风格设计、对稳定品牌的活力与扩张等提出决策意见等)。

摘要:随着经济一体化、贸易国际化及数字技术的发展,科技期刊在面临诸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品牌建设对期刊尤为重要,这不仅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期刊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是科技期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文章介绍了广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期刊编辑部进行期刊品牌建设的实践之路。

关键词:科技期刊,品牌建设,创建

参考文献

[1]杨柱星,杨光业,陈斌冠.《广西医学》期刊品牌创建及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12(3).

[2]袁桂清,杜杏叶,刘培一.我国科技期刊品牌建设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编辑学报,2010(5).

科学期刊 篇9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自1987年以来一直承担着中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影响的统计分析工作, 每年定期公布中国科技论文发表趋势和状况。

该统计报告包括我国发表的国际论文数量、国际论文被引用情况、国内发表论文数量、国内论文被引用情况、我国各学科领域论文分布和影响、我国各地区论文分布和影响、我国重要机构论文分布和影响、我国国际合著论文情况、我国高影响科技论文情况和我国科技期刊有关指标的统计分析。

该报告中, 《消防科学与技术》的影响因子为0.434, 在环境科学技术、安全科学技术类期刊的34种期刊中列第28位, 在核心版的全部1868种期刊中列第710位。

王万钢 供稿

科学期刊 篇10

一、跨越阶段编辑幼儿期刊内容将带来的隐患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所做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根据幼儿的成熟情况给予适当的训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适当的年龄给幼儿提供适宜的针对性的智能、体能游戏,对幼儿智能、体能的发展有着促进的作用。跨越阶段让幼儿园的幼儿接受过高难度甚至小学化的训练,将得不偿失。原因在于以下两方面:

(一)跨越阶段对幼儿提前训练,幼儿将产生畏难的拒绝态度,从而错过发展的关键期。

游戏难度超过该阶段幼儿理解与接受的范围,该阶段的幼儿将以沉默、回避甚至愤怒的情绪来应对,表示不好玩,不要再玩了。当幼儿成长到适应此游戏的年龄阶段时,幼儿对此游戏会产生心理上的排斥,因为旧有经验存在潜意识中,提醒他拒绝此项游戏。

(二)在多元智能发展的关键期中选择单个项目进行培养,限制了幼儿未来多元发展的可能。

根据幼儿生理发育显示,幼儿的大脑神经突触链正在构建当中,因此幼儿的接受能力很快,然而有很大一部分急功近利的教师、家长为了让幼儿表现出超年龄水平的一面,便将小学化的教育内容灌输性的填塞进幼儿的大脑里,殊不知如此做法恰恰适得其反。

幼儿期间通过多元的游戏与活动,在多元智能方面获得相应发展,大脑也由此构建相应的突触链接,为将来人生的多种可能性打下基础,让幼儿未来的发展随人生际遇出现多重的可能。单纯的提前训练灭杀了幼儿多元发展的可能性,又不如幼儿适龄时候学习的效率高。

(三)超前的小学化教育,将影响孩子未来学习习惯养成,容易出现上课注意力涣散的状态

已经掌握了简单识字、简单计算的幼儿,到了小学,前期显得特别轻松,幼儿上课的注意力容易由此开始涣散,玩文具、东张西望、拨弄手指等等。教师点名回答问题,幼儿都能根据旧有学习的经验回答出来,然而等他到了小学四五年级,已经养成了上课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难以改正后家长才悔之莫及。

二、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创新发展幼儿期刊内容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幼儿期刊应专注幼儿多元智能的培养与学习迁移,从五大领域对刊物内容进行栏目创新与设计,通过每月一期,持续有效的阅读、游戏,让幼儿能够达到成熟进入小学的入学的水平。即智能、自理能力、社会能力、健康方面、注意力方面等都能够达到进入小学的入学水准。

(一)多角度开办栏目,引导幼儿语言领域的发展

1. 图文结合的故事栏目。

儿童阅读多以家长讲述,幼儿读图形式进行,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幼儿倾听、理解的能力。只要教师与家长对幼儿说讲故事啦,幼儿马上会进入安静模式专注于倾听,并且喜欢重复的听同一个故事,此过程是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内化过程,幼儿在听得过程中逐渐理解故事中语言的含义。

2. 剧本与DIY场景结合的栏目。

幼儿通过长期的普通阅读过程,逐渐学会表达,但这样的表达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才能展现,为进一步提升幼儿语言能力,可以创新发展儿童剧本故事形式,以简单小剧本结合DIY场景搭建、手偶、头饰、主角形象卡形式,让幼儿在与家长互相配合记诵台词,发展语言能力。

3. 不同程度与类型的儿歌栏目。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所提供的儿歌句式长度由3字开始,逐渐增加。句子内容由接近具体生活的到更具抽象概念的,如生活类儿歌“吃饭前,要洗手”,到更具语言表演性的绕口令,及富有丰富想象力的儿歌,如颠倒歌“拾起狗来砸砖头,又被砖头咬了手。”

4. 看图说话栏目。

根据大中小班不同年龄,让幼儿根据图中内容点指、作答、编故事。如:引导小班的幼儿,在游戏设计中根据大象的长鼻子特征,让幼儿指出来大象躲在哪里。引导中班幼儿,根据图画中的内容,说一说小动物分别吃了什么食物。引导大班幼儿,根据4-6格简单连贯的图画,说一说图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5. 针对故事、儿歌栏目录音制作,引导幼儿发音,学会说标准的普通话。

编辑可以对故事等语言栏目加以录音制作,转换二维码,让家长通过扫码,让幼儿听到标准的普通话故事,以弥补家长普通话不够标准的缺陷。

(二)打破平淡阅读方式,创建互动类栏目,促进幼儿健康领域的发展

1. 手指操栏目。

以郎朗上口儿歌加动作配图,引导家长与幼儿进行亲子互动,通过运动手指与念诵儿歌,促进幼儿手眼心脑的结合,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以及动作、语言、思维的协调。

2. 亲子大运动栏目。

给出丰富的家庭亲子互动方案,引导家长陪伴幼儿进行有一定运动量的游戏,即弥补了家长不知道和孩子玩什么、怎么玩的尴尬,又促进了幼儿大运动的发展。如,在家里适当位置牵一根绳子,挂满手工制作的桃子,让幼儿站在桃子下,家长念指令:“小猴子,跳一跳,摘到一个大桃子”“小猴子,跳两下,摘到两个小桃子”,让幼儿根据指令做动作。

(三)多角度选择故事,引导幼儿社会领域的发展。

1. 开办好习惯栏目。

通过榜样作用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餐前便后洗手、见到长辈、教师要主动问好、玩完玩具要整理好、不浪费食物等等。

2. 设计安全教育栏目。

通过后果演示,警戒幼儿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了解不当行为的后果与危害,让幼儿牢记安全第一原则,学会自我保护。

3. 设计情商故事栏目。

通过情商类故事,引导幼儿学会理解他人、能够包容、谦让、合作、分享、拥有自信,有责任心,热爱集体、热爱家乡。

(四)多角度设问激起幼儿好奇心,引导幼儿科学领域的发展

1. 科普栏目。

(1)单个问题栏目设定。如小猫为什么会长胡子、人为什么要睡觉。(2)综合类问题百科设定。如:千奇百怪的动物洗澡、动物们的家是怎样的。

2. 数理逻辑栏目。

让幼儿根据图画信息,理解空间关系如前后、左右、上下、里外等等。学会简单度量:如用绿豆摆一摆,看看你要用多少颗花生把图中的圆圈平面填满、用多少颗花生把图中的三角形平面填满。理解一一对应的数、物关系。将抽象的数量与具体的物结合进行理解。如:帮助小花猫,数一数有几只老鼠正在把鸡蛋偷走?你知道图里面总共有几只老鼠吗?看看鸡妈妈的窝里还有几个鸡蛋?

(五)发散性思维设计游戏,引导幼儿艺术领域发展

1. 音乐领域,让家长引导幼儿根据文中的旋律唱歌。

熟悉旋律后,让家长引导幼儿换有趣的歌词再来唱唱。熟悉歌词与旋律后,让家长引导幼儿三个字、三个字为节拍,五个字五个字为节拍再来试试唱这首歌。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创编舞蹈动作。

2. 美术领域,让家长引导幼儿模仿涂色与发散性思维进行设计。

如:大火龙喷火了,小火龙喷出来什么样的火呢?请你画一画。亮亮熊买了件白T恤,他想要件有条纹图案的,你来帮帮他吧!

总之,根据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幼儿期刊栏目的设定与内容的选择应是丰富多元的,幼儿期刊应是一种系统的陪伴幼儿逐步成长的刊物。不能因为科技发展迅猛,世界变化极快,成人的竞争压力转嫁到了幼儿身上,就要急功近利的去迎合某些焦虑家长的非理性要求。作为幼儿期刊编辑,应深入的加强教育与心理方面理论学习,清醒认识到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来创设栏目、编辑内容的思路应始终保持不变。

参考文献

[1]刘盾.禁了幼儿园“小学化”火了“幼小衔接班”——北京社会培训机构幼小衔接班“小学化”调查[J].中国家校合作教育,2015,(4).

[2]夏媛媛.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以新乡市A县部分幼儿园为例[J].亚太教育,2015,(27).

[3]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N].中国新闻网,2012.

科学期刊 篇11

1、高校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的科学配置

1.1 加强采访工作,提高馆藏质量

期刊采访工作的任务,是为本馆提供高质量的馆藏,是全部期刊工作的基础,是提高期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采访工作要围绕学校教学科研需要,制订正确的采购原则,加强采访工作的调研,每学年都要组织召开图书馆工作委员会议,采编人员应列席参加,了解教学专题和科研项目,并依据学校的专业设置制定采购计划,同时编制本馆核心期刊目录,围绕馆藏核心期刊目录进行采购。根据学校教学内容和专业变化及时调整修订计划,加强针对性,以实用性为原则,兼顾广泛性与系统性,建立合理的藏刊体系,体现了各校图书馆的特色。合理安排各种类型的期刊资源的比例,明确期刊资源选择的原则、标准和采访工作程序,使期刊资源的建设既有宏观的指导又有标准、规范的约束,避免信息资源建设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1.2 合理配置期刊信息资源馆藏结

构,达到良好的文化效益

1.2.1 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与非印刷型文献信息资源

资源馆藏结构与读者期刊利用有直接关系,它决定期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质量和效果。文献信息资源是指图书馆内所收藏的为用户提供信息需求服务的各类信息资源,包括印刷型与非印刷型。印刷型期刊迄今为止仍是我国期刊编辑、收藏、流通与利用的主体,不需要任何电子装置便可随时随地阅读,也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光盘期刊与网上期刊属于非印刷型期刊,它具有印刷型期刊所不具备的无可比拟的优势,譬如在节省成本、方便检索、信息更新及时、超文本链接等方面均具有优势,代表了现代期刊的发展方向。两者不能互相取代,目前及今后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两者将并存互补,使获取信息的方式呈现出多形式、多渠道、多样化等特点。

1.2.2 核心期刊与非专业期刊

在科技理论高速发展的今天,核心期刊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核心期刊信息密度大、内容质量高,能代表某学科、专业最新发展水平和趋势,同时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作为评定职称或业绩的一项重要学术指标,它对教学科研的理论推动作用日益凸显。非专业期刊即科普、娱乐类期刊,用于普及科学文化知识,陶冶情操,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因此,高校图书馆馆藏期刊应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制定大量收藏核心期刊,适度收藏非专业期刊的期刊信息资源馆藏原则。

2、加大期刊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实现期刊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

期刊信息开发是期刊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文献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2.1 开展期刊信息资源定题服务

定题信息服务是指图书馆期刊信息服务人员通过调研,在了解读者的科研课题需求的基础上,主动地、有选择地将研究课题所需的最新动态、情报资料数据,以最快的速度传递给读者,并且主动了解用户的研究方向和承担课题,了解和掌握课题的信息需求,并建立相应档案,对课题进行跟踪服务,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提供相应的期刊专题信息。同时,注重提高利用各类文献资源(包括网上资源)检索特定服务对象的能力,以电子光盘及网络资源为主,以书本式期刊为辅,借助图书馆网络,按不同读者的要求,从多种期刊文献中快速找出所需的定题文献信息。

2.2 完善期刊信息资源检索体系

健全和完善期刊信息检索体系,能有效地活化期刊信息资源,使期刊资源得到深层次的开发与利用,更好地履行文献信息保障职能。有了完善的检索工具体系,读者就可以通过各种检索工具的指引,多方位地检索到所需要的文献。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期刊自身的特点,站在读者的立场以人性化的角度编制各种检索工具。

2.3 注重深层次开发期刊信息资源

初次文献的开发是最初级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给读者最直观的认识,起到介绍、导读的作用,使读者能够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二次文献的开发是初次文献加工整理后,使其有序化、规范化,是一种多功能的文献开发。读者凭借检索工具就能准确迅速地找到所需期刊信息资源,从而大大节约时间和精力。

综合整理形成三次文献,它是在专题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期刊文献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深入学科、主题,对文献本质特征进行实质性的揭示,将分散在大量期刊文献中隐含的有用信息进行加工,形成综述评论资料。三次文献是二次文献的升华,是期刊信息加工的主体,也是期刊文献开发的方向。

2.4 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期刊资源数据库

高校图书馆既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者,又是网络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在此,高校图书馆应从本校学科特色出发,以教学需求为重点、以优势学科为中心,在注重对馆藏核心期刊积累的基础上,建立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的特色期刊数据库,为网上交流、文献资源共享提供保障。目前,我省有不少高校图书馆在数据库开发和建设上都有比较大的进展,如我校太原科技大学创立的《研究特色数据库》、《精品课件数据库》体现了我校机械工程专业特色,既为本校教学科研提供了优质高效的个性化服务,也为我省铸造设备行业交流提供了专业平台。

2.5 深入开展期刊信息咨询服务研究

信息咨询服务是图书馆一项重要的服务工作,为充分挖掘期刊信息资源,必须深入做好信息咨询服务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更新服务意识,开展主动服务,针对用户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信息需求,应有目的、有层次地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信息咨询服务。如可通过口头方式、在线答疑、建立联机帮助或使用指南等各种形式开展期刊咨询服务,使读者以最方便的方式同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保持最紧密的联系,及时获得最新的期刊信息。

2.6 侧重创建期刊信息资源导航系统

随着网络的发展,要想在浩瀚信息中快速准确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需要具备娴熟的检索技能,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要对读者进行信息检索技能辅导,另一方面对馆藏信息及可获取的电子期刊信息进行整合导航,方便读者利用和收藏。

2.6.1 检索技能辅导

随着电子期刊的发展与普及,为使读者能适应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特点,能熟练地利用电子期刊检索,高校图书馆为在校学生开设了文献检索课.如果在图书馆检索不到电子期刊全文,可通过指导用户先检索期刊题录数据库,再根据机检所提供的期刊文献出处结合本馆馆藏查找期刊原文,或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式索要原文。

2.6.2 电子期刊导航

电子期刊导航系统是将众多的电子期刊资源整合在一起,揭示馆藏电子期刊的种数、学科分布、收藏卷期等信息,形成一体化的期刊资源服务网络。这样有利于图书馆了解馆藏电子资源状况,有效地调整采购策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购置,同时提供给读者一个统一、方便、快捷的电子期刊查询及全文浏览途径。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需要对电子期刊导航系统的功能进行深层次的开发与拓展,以建立起完善的期刊信息资源导航系统。同时,还应做好期刊信息资源的个性化导引,根据读者的特定要求,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知识导航。

摘要: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加强采访工作、合理配置馆藏结构等科学手段,挖掘内在潜能,从开展定题服务、完善检索体系、深层次开发期刊信息资源、建立特色资源数据库、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研究、创建资源导航系统等方面,论述了实现对期刊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的措施与手段。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科学配置,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徐丽田.党校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与策略.图书馆学刊.2009,2:84-85

[2]王辉.论高校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的管理.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18(1):63-64

[3]林琳.论期刊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理论学习与探索.2008,5:84-85

[4]禹群英.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期刊信息资源开发的途径.现代情报.2008,5:108-111

上一篇:阿司匹林再认识下一篇:药物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