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经营

2024-09-14

期刊经营(共10篇)

期刊经营 篇1

一、期刊广告市场分析

(一) 期刊业务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 使人们对精神食粮的需求日益增长。阅读期刊、旅游、看电视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消遣方式, 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期刊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以齐全的种类、丰富的内容,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仍存在着相当的差距。据统计, 目前我国期刊总印数29.51亿。人年均占有量为两册。用发达国家人均10册的水平衡量, 我国的期刊市场有100亿册的潜在空间。

(二) 广告是期刊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期刊实力的增长必须依靠广告的支持, 这是业内人士都深有感触的。期刊依靠广告收入壮大自身, 扩大发行, 而大的发行市场又可以吸引广告客户, 丰富的广告收入又反过来成为期刊发展的支柱, 使期刊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这是期刊的市场经营策略。

发达国家的期刊已经广告化, “欧洲国家的期刊经营总收入60%来自广告, 发行占40%。美国期刊经营总收入的70%来自广告, 发行占30%, ”广告收入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 被称为期刊发展的血液。

期刊广告发展的空间远远大于发行空间, 广告化能使期刊成长壮大, 使得售价下降, 使广大读者受益。西方发达国家期刊中的广告页码占到页码的一半, 我国能占到1/3的不过二十多种, 这些期刊就已是广告收入达几千万的盈利大户。

二、期刊广告的优势分析

(一) 期刊的专业性使其具有准确的广告目标市场

社科类期刊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因而在所属专业领域具有权威性, 信息传播市场定位准确, 期刊应认真分析读者群的消费需求信息, 确定本刊读者群的消费水准, 从而确定本刊广告客户的目标市场。明确的广告目标市场, 使期刊广告开发潜力巨大。

(二) 具有较强的确实性与持久性

期刊广告作为一种形象直观的广告载体, 以静态传播广告信息, 使读者容易通过感观获取广告信息, 已成为最佳的广告载体, 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1. 期刊是可以确实把握读者层的媒体。

期刊的读者比较固定, 而且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准和收入水准, 其诉求对象的质和量较为明确, 广告商可以按商品的顾客层选择合适的期刊刊登广告, 准确传递商品信息。

2. 期刊广告的静态性使其具有很强的持久性。

期刊使读者容易传阅、重复翻阅又便于收藏保存, 一本好的期刊往往被读者广为传阅, 反复传阅并收藏, 这就将会使刊载的广告信息随之扩散, 辐射到广阔的空间, 使广告效果加倍, 广告寿命持久。

(三) 期刊广告的重复性可以加强广告的印象

期刊广告可以以同一主题与形式连续刊登, 也可以在同一期刊内刊登数页, 使广告的印象得以加深。

(四) 期刊广告的审美价值使广告信息穿透力强

期刊广告以其精美的印刷、新颖的设计、夺目的色彩、动人的形象使广告信息得到充分展现, 广告受众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得到美得享受, 因而加深对广告信息的美好印象。

三、期刊广告的经营战略

(一) 期刊广告经营中的策划方案

期刊广告经营中的广告策划, 使期刊具有多种广告产品系列, 以使杂志才能获得更多的广告。目前, 期刊广告的产品同质化程度很高, 一本期刊与另一本期刊的区别并不大, 只是开本的不同、纸张的不同、价格的不同, 可策划开发一些特殊开版的广告产品, 如光盘广告产品、目录广告产品。根据不同企业产品特点, 给它不同的版面、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形式。让版面也会说话, 让每一个空白都变现。科学合理的广告价格, 是广告经营中的重要环节。期刊的销量为一个无限增量, 但广告费却不能无限上升, 这就需要经营者巧妙运用价格战略, 参照本刊发行量、同类刊物广告价格、期刊所在市场的广告总量等多方面因素合理制定广告价格。

(二) 树立期刊品牌形象

期刊是一个资讯中心, 期刊对自身的宣传是期刊树立形象, 吸引广告客户的基础, 宣传要有准确的定位宣传语, 以便于品牌形象的树立。从宣传期刊的功能性、内容性主张到宣传期刊的思想和追求。让期刊给人的感觉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传递, 二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理念的展现, 成为生活习惯的一部分。期刊在满足人们对信息追求的同时, 建立起人们的期待欲, 从而建立品牌。宣传不是短暂的, 而是长期的;从创刊到发展的几年, 每一年都可以有新的广告语, 让期刊同信念一同成长。每一个重大的选题, 就像实体产品的每一个新产品推出一样, 需要宣传, 需要这种不断的积累。锁定目标, 针对受众, 进行长期不断的宣传, 这样首先带来的是广告的收益, 其次才是广泛的影响。

(三) 开展理事会和联谊会营销

开展理事会营销, 是在期刊社拿出一定的版面给企业做形象。让企业形象广告与杂志紧紧联系在一起。理事会是一种荣誉性组织, 但以商业化运作方式, 同样达到了销售广告的目的, 而企业形象又可以产生倍数效果。可以根据自身杂志社的定位, 举一反三, 相机而变。

开读者联谊会是广告营销一个有效的方法。可以开展行业广告专业论坛, 议题一定是高端的, 对客户的广告营销有帮助的, 不同的行业杂志可以开不同行业的论坛, 有交叉也没有关系, 可以变通内容, 目的是与广告客户进行情感沟通, 提升行业的专业水准。读者联谊会需要投入, 但对广告商与广告代理商都是一大支持, 他们在以后的媒体计划书上会写上期刊的名字, 从而收到巨大回报。

(四) 委托广告公司经营

由专业广告公司全权经营期刊广告, 是一条可以做强做大的好方法, 因为他们有专业的力量来经营广告, 对广告的运做方法也是专业的, 对客户的服务就会更到位。专业公司处在一个与客户和期刊社的食物链中间, 可以整合许多资源, 借助别人的力量使广告达到一个高频度投放。目前, 通过专业公司的操作, 专业期刊销售商已与专业的电视销售商形成了市场上的两股主要广告力量。

期刊的广告经营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作, 经营者要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 把握全局, 迎接挑战, 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 努力开拓, 大胆创新, 在积累财富的同时积累经验, 为办好期刊, 更好地服务读者,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努力奋斗。

期刊经营发展应与时俱进 篇2

期刊发展目前主要的问题是经营问题,而经营面临着“狼来了”的严峻形势。

前不久,我国政府承诺对外开放报刊分销,这对于期刊社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风险同在。

加入WTO之后,发达国家的强势媒体凭借其强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模式、市场化信息化的运作方式,源源不断地将其文化产品转运我国。“狼”的到来,给每个期刊的经营带来了生存的危机,将迫使我们期刊界认清形势,与时俱进,加快改革办刊的步伐,增强出精品的竞争意识。这其中最紧要的是改变期刊的经营思想,迅速改变一成不变的经营模式为因时而变的经营模式,提高期刊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应对激烈的竞争。

中国传统文化之根《周易》讲的一是不易,一个就是变易。什么是“变易”,变易就是讲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目前我们不少期刊的经营管理思想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和粗放的状态,刊社出版物与市场需求脱节,不少刊社陷入发行难、广告难、回款难等困境而难于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

其实,期刊的生存困境表面上看是出版物及服务质量的竞争,而实质上是期刊社的经营战略管理水平即能力的竞争。期刊社看到的往往是,期刊是满足读者需求的一种形式的手段,其本质只是为读者解决问题或实现读者的购买利益。因而习惯于透过期刊的表现去认识期刊社的竞争内容。实际上从出版物期刊的本身来看待竞争,是一种静态的、局部的、策略的思维;而从应变能力来看待竞争,才是一种动态的、整体的、战略的思维。期刊静态的竞争注意的是质量、价格、成本的较量,而应变能力的较量则是品位、素质、价值、速度的较量,而这种较量则是根据形势的发展而不断改变与发展的。

期刊的经营管理不仅是期刊社降低成本与提高竞争能力的手段,更是刊社开展经营管理的基础。然而这种管理不是僵化的,而应该是一种因时而变的动态管理。动态管理始终应该坚持把期刊经营中的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因此它始终从变化发展的角度,用历史的动态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动态管理不是绝对不变地去追求某种固定的目标,而是注意把握事物发展的可能性、机遇性和几率性,在多种可能中选择较为有利的可能性,在变与不变的统一中把握管理目标和指向。同时,动态管理的管理程序和管理方法也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调整之中,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一言以蔽之:实事求是,待时而变。

比如,期刊的经营计划与选题计划,是刊社年度工作的总纲,纲举才能目张,而我们当前面临的形势又是激烈与多变的市场,因此,既要遵循计划,又不能迷信计划。由于计划是在一定时空内的人为产物,因而难免存在着局限性,包括认识上的局限性,信息工作的局限性,观察问题角度的局限性等等,这些都是不可能避免的,一个好的选题在计划时往往是热门话题,而实施时也许就会成了“昨日黄花”。如果死板地去实施不能完全符合目前实际情况的计划,就会造成失误。作为期刊社的领导班子,其能力的高低不仅要看其能否解决当今的现实问题,更要看其有没有前瞻性的洞察与决策能力,能不能预测今后三五年乃至十年期刊市场和本刊社产品的发展营销趋势,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竞争环境、消费模式和技术动态,从而把握未来,设定方向,并能预见将来的发展机会,以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在出版发行上亦是如此。目前,我国期刊的发行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在美国,发行量超过100万册的有23种,超过500万册的有1种,我国虽然人口众多,但是没有多少刊社能达到这种规模。期刊过去发行依靠的是邮局发行,有的期刊出版了近20年但县一级单位都没有听说过。还有一个国民素质问题,有的人不惜在酒店一掷千金,但不愿花几十元钱订一年的杂志。再者,期刊的广告是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而我国期刊的广告与国外的期刊广告相比却相形见绌。我国16家报业集团年广告收入61.5亿元人民币,美国《时代周刊》年广告收入8亿美元(约折合65亿元人民币),而全国8000多家期刊的广告收入才9亿元人民币。

教育期刊编辑经营意识分析 篇3

关键词:教育期刊,期刊编辑,经营意识

2003年, 中央文化体制改革使教育期刊发生显著变化, 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主办模式逐渐分离。由于教育期刊具有鲜明的教育主导性、地域特征和行业依赖性等特征, 过去根本不需要经营, 全靠行政命令摊派发行。而随着教育收费实行“一费制”和禁止报刊订阅乱摊派, 这种高枕无忧的发行盈利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再加上数字化浪潮已经兴起, 网络越来越成为主流媒体, 教育期刊的生存空间日益压缩, 迫使教育期刊经营者必须转变观念, 改变经营思路, 才能保持原有的发行利润。“互联网+”时代正在召唤既懂文案编辑又会经营的复合型、创新型编辑人才。为此, 教育期刊编辑五种意识必不可少。

一、编辑对编读关系要有重构意识

周国清认为, “应树立读者第一, 作者至上, 编辑主体不断超越和创新的新编辑观”。可见, 读者对一个期刊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重视读者和作者就赢得了期刊发展的未来。传统的教育期刊编辑只是坐在办公室进行编辑校对稿件, 从不用考虑发行的事情。在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今天, 一个优秀的教育期刊编辑必须进行角色转换, 重构新型的编读关系, 多站在读者和作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首先, 将以“读者为中心”的办刊理念贯彻到底。读者就是上帝, 迎合读者的正常合理的阅读需求应该成为办刊的第一诉求。经常征求读者的建议去改变杂志, 应该成为每一个编辑工作中的必要内容。

其次, 搭建新型传播互动平台, 让信息传播及时有效地得到沟通。如在教书育人杂志网站的论坛上, 笔者设立了“提前公布目录制度”和“提前公布用稿制度”, 只要提前将稿件审完并确定发表, 就将文章题目和作者姓名第一时间发布到网站论坛上, 以便让作者尽快知道稿件是否录用。时刻为读者着想, 笔者不仅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布样刊未收到专帖, 还去国内比较知名的成长论坛建立长期赠阅期刊专帖, 及时寄送期刊。

通过建立QQ群、博客、网站、微信公众账号等形式与作者和读者形成第一时间的互动沟通, 这些平台上发布的文章必须是本刊精选优质文章, 可以是被其他杂志转载过的重量级精华文章, 也可以是社会上关注的热点教育文章, 同时要保证回复速度, 及时更新页面。

想办法拉近杂志与读者的距离。时时刻刻为作者和读者着想, 经常调查和搜集读者的意见。通过平台让读者提出办刊建议, 将杂志办成读者的杂志。不定期地进行读者意见调查, 根据读者的合理建议, 改进编辑工作中的不足, 实现在动态调整中办刊, 办成读者需要的杂志。

最后, 建立新媒体时代的编读往来关系。利用大数据和云技术创新经营模式。根据每位读者在互联网上搜索的痕迹, 对读者浏览过的痕迹进行深度挖掘分析。比如:有的网站根据你平时点击某些感兴趣的主题, 开辟出“猜你喜欢”“猜你感兴趣”等栏目, 精准地分析出读者的所需, 然后向读者推荐付费的个性化营销模式。

二、编辑对选题策划要有评估意识

一个好的选题策划对一本杂志非常重要, 优秀的教育期刊策划一个良好的选题, 不仅为杂志带来有影响的社会效益, 而且还为杂志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 教育期刊编辑要对选题有评估意识, 能充分评估选题的经济价值。选题的经济价值是指教育期刊的预期销售量增长价值。可以从以下渠道去寻找有经济价值的选题:

一是从投稿信箱中经营来稿。从来稿中选择有可能会购买单期较多的稿件, 即使这类稿件质量不高, 也要与作者沟通, 指导文章能发表为止。这类稿件大多数都是学校宣传类稿件。

二是从社会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发现有争议性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稿件, 进行深度报道或拟定话题组织作者讨论。如《教书育人》 (校长参考版) 单期都要开设“话题讨论”栏目, 这个栏目的设立影响和培养了一大批作者, 推动了期刊的品牌和影响力建设。

三是从读者直接发往杂志的建议中选取。有的热心读者会直接提供一些有经济价值的选题, 期刊编辑不要错过这种选题的机会。

编辑在工作中要时刻保持对选题策划的评估意识, 不错过任何一个有经济价值的选题, 这不仅是编辑能力的体现, 而且还是期刊经营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三、编辑对宣传推广要有参与意识

教育期刊编辑不能片面地认为杂志的宣传推广与自己毫无任何关系, 认为那是别人的事情。教育期刊编辑要参与杂志打造品牌的过程中来, 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 深度报道强势媒体的新闻信息, 为更好地宣传推广杂志制造影响力。做好强势媒体信息的深度报道。电视、网络等强势媒体的崛起, 已经让教育期刊从业者刮目相看,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要善于从强势媒体上捕捉新闻信息点, 利用教育报刊深度报道的优势, 做好强势媒体中新闻信息的深度采写与报道, 将信息从少到多的做好, 吸引更多的受众来关注。

其次, 建立服务平台, 延伸品牌推广。经常举办会议, 在提升教育期刊的影响力的同时, 也塑造了教育期刊的品牌, 经济效益也随之提高了。还可以和电信部门联合进行手机短信订阅, 搭建手机阅读杂志的信息服务平台, 开展订阅一定数量的杂志送手机等活动。

再次, 永远不要忽视自我宣传的作用。“酒香不怕巷子深”早已成为过去, 最好的产品也需要宣传, 因为仅凭邮局发行就能上来可观订数的时代早已过去。要提高教育期刊的销售量和在读者心目中的知名度, 必须下大力气做好宣传工作。可以在自己的期刊上或者和其他期刊互换广告位置做期刊推介、稿件征集。

最后, 收费宣传变免费宣传。全面实施一费制等问题, 将教育期刊的生存发展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传统意义的收费进行宣传已经不能立足现行的办刊主旨, 要将这样的收费宣传转为免费的宣传, 并将当期的或过期的杂志免费发放给学校所有教师, 供他们免费阅读, 为将来潜在的订阅读者奠定基础。

四、编辑对广告销售要有经营意识

编辑对期刊的编辑和办刊理念是最了解的, 所以编辑要对期刊广告销售具有经营意识。虽然在期刊收入来源中订阅和零售是主要的, 但为了盈利, 广告销售也非常重要。

第一, 广告销售目标。教育期刊广告可以说寥寥无几, 所以本文提出编辑也要参与广告销售。编辑提高教育期刊广告的销售意识可以从电脑、办公用品、打印机、扫描仪、文具等与教育有关的产品入手, 向这类的广告主发起销售。

第二, 广告销售的困境。编辑在向广告主销售广告时, 要有被拒绝的心理准备, 并在工作中及时调整营销方案。要坚信一万次的拒绝一定能换回一次成功的合作。

第三, 如何销售广告。广告销售实际上卖的是读者和杂志之间的关系, 编辑对广告客户销售前, 要学会运用复杂的调查手段, 并且对广告客户的产品和经营状况有深入彻底的了解。在销售广告的过程中,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谈话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并且要学会倾听广告商的谈话。

(2) 一定要带着杂志去谈判。

(3) 对杂志的发行量要如实说明。因为发行量是广告商是否投放广告的决定性因素, 让广告商相信你才是谈判成功的关键。

(4) 对广告价格的谈判要一视同仁, 不要因广告客户的经济实力而擅自改变谈判价格。

(5) 介绍成功的销售案例, 让即将投入的广告客户有更多的理由认为在你的杂志投入广告是值得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新的传播环境下, 广告主需要期刊广告人提供除了投放广告版面之外的更多的服务。这种全方位的服务包括过年过节给广告主派发礼品, 通过增进感情的方式留住广告主投放广告。

五、编辑对发行观念要有创新意识

从一定的意义上讲, 报刊业的竞争就是发行的竞争。编辑要会发行, 发行要懂编辑。传统的教育期刊编辑不用考虑发行事宜, 编好自己的杂志就会有订阅者主动找上门来订阅。现在的编辑要像发行人一样思考, 规划, 作决策;相反, 发行人也必须能像编辑一样思考。编辑与发行人的关系互为一体, 单纯的文案编辑岗位已经消亡。基于以上理解, 编辑对发行观念要有创新意识, 不能只顾埋头拉车而不抬头望路。而且要做到每一年中的每一次发行方式都要有所不同, 不要用单调重复的观念去对待发行工作。

发行模式的转变。大多数的报刊发行完全依靠邮局发行, 但有些邮局杂志的邮发经常出现分发错误和丢失等现象, 服务意识不浓, 样刊无法准确及时地到达读者手中, 依靠汽运和火车的邮局发行模式远远比不上崛起的顺丰等快递飞机运输的发行模式。如果邮局还不改变这样的发行模式, 那么我们必须探索报刊发行新体制, 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被动的发行模式必须改变为主动的发行模式, 编辑具备发行人员的素质, 并且在发行观念中有所创新, 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采取发行订阅的创新策略包括通过活动策划去现场征订、网络征订、与一些渠道商和发行公司开展合作、通过E-mail行销征订和对潜在的用户直邮信函征求订阅等。

发行订阅形式的转变。现在的发行订阅形式表现在从经营期刊到经营读者。这种经营观念的转变, 主要体现在对读者的服务上, 满足读者的订阅需求。可以建设网站, 开辟自己的网上书店, 或者按照读者喜欢的文章按需印刷, 或者为读者需要的过刊低价折扣售卖, 通过快递及时地送到读者手中。

此外, 还可以创建多元营销模式。选取一些过期杂志的优秀精华部分, 或者本刊剩余刊发不了的稿件, 制作成光盘版或纸质版, 利用自己的杂志封二、封三和封底, 进行长期的宣传售卖, 进行重新出版。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要求教育期刊编辑具备经营意识, 才能在“互联网+”博弈中实现最佳融合。

参考文献

[1]万明华.整合营销传播:教育期刊经营的有效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 2008 (2) :21-24.

[2]郑叶琳, 王向民.编辑要有经营意识[J].出版参考, 2006 (30) :29-29.

[3]伦纳德·孟格尔.期刊经营[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

期刊经营 篇4

[关键词]学术期刊集约化经营动因问题

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学术期刊在诸多方面的差距,结合我国学术期刊的现存问题来看,集约化经营是必由之路。我国在新闻出版业的“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了这一思路,但我国学术期刊要实现集约化经营,关键不在于是否有国家层面的宏观目标,也不能依靠相关研究中大量属于无效话语的臆想性对策,而在于我国学术期刊本身是否具有走集约化经营的内在动因。因此,我国学术期刊走集约化之路,首先要明晰集约化过程中存在哪些动因不足的问题。

集约化经营: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路径

对于我国学术期刊存在的问题,有研究者归纳为“六多六少”:数量多,有影响、有代表性的少;同类刊物多,有分量的文章少;发行量小的期刊多,发行量大的少;经营亏损的多,赢利的少;国家财政拨款、补贴的多,自身有造血功能的少;一般编辑人员多,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少[1]。这一归纳客观全面地指出了我国学术期刊存在的问题。

在办刊规模上,我国学术期刊呈现出遍地开花的状态:规模小、数量多,且各自为政,小作坊经营特征明显。我国学术期刊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只要是大学、科研院所和专门行业,都会有自己的学术期刊。并且在市场经济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学术期刊没有顺应市场进行组合转型,在媒介融合趋势下,很多学术期刊还没有组建自己的网站,更不要说组建自己的数字平台。

在内容质量上,我国的学术期刊普遍是“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同质化严重,学术水准有限。学术期刊的栏目设置以及内容分类基本与同类刊物相差无几,如“各省社会科学院或者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刊名一般都是《XX社会科学》,各大高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刊名一般都是《XX大学(学院)学报》,刊名的同质化倾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在内容、市场定位和取向等方面的同质化”[2]。同质化造成了学术研究的浪费和期刊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加之我国学术期刊版面费、关系稿和刊物级别及评奖“分蛋糕”的普遍做法等,导致了学术期刊整体学术水平有限的现状。

在人力资源与现代化管理方式上,我国绝大多数学术期刊既缺人才,又谈不上科学管理。由于学术期刊基本都属于主办单位的边缘部门(一些权威学术期刊也许例外),一般不受主办单位的重视,其往往成为安排冗员的地方。而且刊物一般只有三五个编辑人员,人力资源严重缺乏,难以建立起集约化的科学分工和管理。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学术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反观国际,其有影响的学术期刊基本走集约化经营之路。如全球最大的科学与医药信息出版商励德·爱思唯尔集团旗下有7000名期刊编辑、200000名审稿人监控期刊的内容和学术方向,并负責同行评审过程的运行[3]。集约化的核心内涵就是靠规模经济实现高效管理,从而节约成本,并实现整体效益和效率的最大化。集约化经营在资金、规模、人才、管理、品牌以及市场化和精耕细作等方面皆具有小作坊经营无法比拟的优势,有利于改变我国学术期刊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通过集约化方式,可以把同类学术期刊进行整合或者把一个城市范围内的学术期刊进行重组,形成一个分工明确、管理科学、编辑专业化的学术期刊集团。如此,集约化带来的质量把关和规模效应可以很好地改变以前各自为政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特别是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还可以直接打造数字化学术期刊交流平台,通过集群化的形式实现相关期刊的学术成果在交流平台上的及时传播。

我国“十二五”期间将重点支持代表我国学术水平、具备国际办刊能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术期刊发展。从我国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来看,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学术期刊应走集约化经营之路。

动因不足:学术期刊集约化经营的制约瓶颈

我国学术期刊走集约化经营之路,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外因,就是外部因素逼迫其走集约化之路;二是内因,就是其内部具有走这条路的意愿。因此,走集约化之路,首先要分析是否存在动因不足的问题。

从外部动因来看,我国学术期刊基本都属于相关单位的附属部门,对其定位基本是非营利性刊物,不指望其能形成品牌走向市场。因此,学术期刊走市场的意愿不浓。同时,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少,单位虽不能对其提供大量经费,但也不存在办刊负担过重的问题,这也致使主办单位对其没有大力改革的动因。从资源占有带来的利益来看,各自为政的学术期刊也难以进行整合,因为只要是有公开刊号的期刊都是一笔无形的资产,为本单位职工发表论文提供了方便,也能与同行的学术期刊互相进行权力寻租。所以,走集约化道路必然要削弱甚至合并一些刊物。

再从维护学术期刊的学术声誉的动因来看,我国学术期刊的声誉基本与挂靠单位的属性或级别成正比。以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为例,能够进入“名刊工程”的只有20~30家,也就是说,竞争范围不会超过50家,只能激起不到10%的高校社科学报的竞争欲望,其余绝大多数学报升高无望,就必定冷眼旁观,照旧在学术的山脚下徘徊[4]。因此,大多数学术期刊的主办单位在这方面也失去了让学术期刊走集约化经营的动力。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起主要作用。但从内因来看,我国学术期刊走集约化之路的动因同样缺乏。在内部因素上,首先,从学术期刊编辑部来看,学术期刊基本都有挂靠单位,有办刊经费,还可以有伸缩性很大的版面费收入,整个编辑队伍有正式编制和稳定工资,因此,经济角度和编辑的工作岗位这两个方面皆没有生存之忧。这种旱涝保收不会受到外界市场冲击的办刊环境必然导致整个刊物没有走集约化之路的动因。其次,学术期刊的发行量如果增加一倍,没有版面费的收入,经济收益也没有多大变化,集约化能扩大发行量等诱饵也难以激起编辑部变革的动力。同时,学术期刊也像我国的“三级办报、四级办台”一样,不同等级的媒体存在严格的等级固化,例如地方电视台再努力都难以撼动中央电视台的影响力。以此类推,低级别的学术期刊就算编辑再努力,其刊物的学术影响力也难以超过那些得天独厚的学术期刊,这也打消了编辑维护或增强刊物声誉度的动力,也就自然缺乏拥护集约化改革的思想基础。

综上所述,从内外动因来看,我国学术期刊走集约化经营之路都严重缺乏动力。因此,解决我国学术期刊生存发展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改革的原动力问题。如果不分析清楚这种原动力,就大谈学术期刊的集约化运营,则是纸上谈兵,其思路与对策没有现实可操作性。

体制变革:产生动因的必备前提

从上述分析来看,我国学术期刊要走集约化发展之路,缺乏动因的关键就在于旧体制带来的障碍,因此,必须要变革这种体制,这也是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但变革这种体制不能寄希望于学术期刊本身和主办主管单位,而应该是来自强有力的外来行政手段和政策。

古语云:“成亦萧何,败亦萧何。”首先,应让学术期刊的主管主办部门认识到体制改革的必要性,认识到这种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状态对我国学术期刊难以做大以及形成高学术品质的危害性,使这些部门先有观念上的正确认识,从而减少体制改革时的思想惰性与抵触。其次,下达政策性文件进行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实际行动。真转实改是学术期刊体制改革的关键,不能因为被改革对象的特殊性而出现各种变相的折中做法。最后,做到内联外合,共同营造学术期刊改制后如何走出一条真正适应市场和国际学术期刊竞争的经营模式,以达到改革的目的。

我国学术期刊数量和论文数量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旧体制带来的问题使论文质量整体低劣。因此,走集约化之路改变我国学术期刊存在的“六多六少”这些硬件方面的问题以及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发表的不正之风就尤为必要。从现今状况来看,我国虽还没有走上成熟的集约化经营之路的学术期刊,但一些期刊群在合作经营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国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国抗癌协会系列杂志等,它们在集约化前阶段的经验积累为进一步的集约化运营提供了变革基础,为其他期刊走集约化之路提供了参考。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本文系华中科技大學自主创新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纸质媒体的转型与升级”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批号为2011WB026)

参考文献

[1]邱源,刘亚民.学术期刊的市场化运作[J].青年记者,2002(12).

[2]叶利荣.期刊同质化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方卿,王清越.关于数字出版模式的思考(一)——内容资源主导模式[J].中国出版,2011(9).

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经营战略 篇5

我国现行学术期刊存在的问题

品牌力量薄弱, 技术落后

学术期刊在市场营销中的经营法则应该是追求“品牌”, 即学术质量、品牌影响带来的学术交流活动、版权合作贸易等。目前学术刊物上大量充斥着“论坛型”论文, 没有经过研究和实验, 只是总结或报告就当作学术论文, 学术期刊社靠收取版面费来实现经营。将“品牌”做成“低劣品”, 更加谈不上学术了。

目前, 我国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报告等科技信息中, 85%以上发表于传统印刷型学术期刊。传统印刷型学术期刊是我国期刊出版的主流。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 传统纸质学术期刊日益显露出很多不足与缺陷, 例如:发行量下降, 经费短缺, 某些学术期刊的行政化、“趋同化”等现象, 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学术期刊的办刊质量和我国科研学术水平的提高。

经营观念落后, 缺少现代运营手段

我国期刊多数长期由国家补贴, 市场观念薄弱, 学术期刊的发展已经落后于市场与学术期刊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术期刊的滞后, 是期刊体制、机制创新的滞后。2007年年底, 我国学术期刊达9100多种, 但整体水平不高, 经营不容乐观, 资源散、影响小、精品少、互动弱, 缺少现代经营手段来强化学术品质。

目前, 我国学术期刊经营缺少现代运营手段, 大部分是“游击型”, 即拉广告、收版面费、出专集和搞增刊、套刊等一系列为市场所摒弃的小商贩式经营手段。缺少现代经营理念和手段, 形成不了高品质、全方位、科技与学术、商业与效益双赢的运营手段。

国外学术优秀期刊经营的启示

国外期刊在长期市场化的运营过程中, 形成了一些较好的经验与做法, 比如规模化和专门化的运作模式。

国外学术期刊的规模化

许多国际著名的期刊出版集团, 均通过资源共享、规模经营、集团化发展的模式、集团化经营的方式促进品牌优势, 使得期刊品牌价值延伸向最大化的方向发展, 保证出版者资源配置最优化、投资能力最大化。期刊不仅成为知识的集散地, 也成为创造物质财富的机器。比如荷兰的爱思维尔出版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期刊出版集团, 其出版的科技期刊总数达2000多种;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是世界最大的私营科学出版社之一。

国外学术期刊的专业化

如著名的《科学》杂志累计有10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刊物上发表过文章, 而审稿人队伍曾达到万人之多。《自然》杂志在创刊后的40余年中, 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刊物上发表过1200多篇论文, 读者遍及许多国家与地区, 并拥有一支多达数千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队伍随时为该刊审稿。他们的专业化程度令人称道。

我国学术期刊经营战略的构想

品牌化战略

新媒体时代, 更加注重品牌化战略。好的品牌才会有好的竞争力, 才会有好的市场。我国的期刊业也需要向品牌化战略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有少数学术期刊品牌化战略已经初显。

网络化战略 (即编辑网络化、出版网络化、交互网络化战略)

新媒体时代, 学术期刊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 充分发挥网络战略来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深度创造更加广泛的学术影响。学术期刊的品牌战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建设:

编辑网络化是品牌学术期刊的一个特征。由于网上编辑系统具有快速、透明等特点, 大大节省编辑的时间, 缩短了论文的发表周期, 运用网上编审系统对编辑部常规事务的管理也非常方便, 如期刊各种数据的实时统计、期刊的征订、专家数据库的建立。

将学术成果以网络化的速度呈现在读者面前是品牌学术期刊重要的特征之一。由于受印刷等诸多因素限制, 纸质版的出版周期较长, 现在许多刊物有了电子格式的网络版 (数字化出版) , 它可以按“篇”出版, 突破传统印刷出版中“期”的限制, 网络版一般比纸质版快上几个月, 数字化出版的论文非常便于复制、传播和传输, 有利于学术成果扩大影响力。

国际上很多刊物实现了网刊交互, 如美国《科学》杂志就与时俱进, 实现了上网, 即“科学在线”, 它提供《科学》杂志全文、摘要和检索服务。因此, 学术类网站还应设置有博客栏目, 读者和作者可以在这里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 介绍自己科研生活和宣传自己的科学成果, 阐述对科研的观点和见解。另外, 期刊网站也可开办有论坛 (BBS) 栏目, 读者和作者也同样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学术就是要通过互相的交流才能取得进步。

集团化战略

国外很多期刊是集团化运作, 许多学术期刊属于同一出版集团。如德国施普林格 (springer—Verlag) 出版社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出版社之一, 它的在线数据库springer Link出版约500种各个学科的科技期刊。集团化运作的优势显而易见, 它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各刊的共同发展和品牌化的形成。目前, 我国尚无如施普林格那般实力的大型出版集团, 国内许多期刊进行的是集群化运作, 如中国科学杂志社、中国国家地理等期刊出版集团已经建立, 不仅扩大了刊物学术影响, 而且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守荣:《解析国外期刊运作的“规模化”与“专门化”》, 《中国编辑》, 2009 (1) 。

期刊经营 篇6

一、教育类期刊经营的基本模式

(一) 以纸质实体刊物为主的传统经营模式

纸质实体刊物是期刊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形式, 是期刊传统经营模式的最基本载体。对于教育类纸质期刊来说, 由于其自身的牢固性、权威性、独立性特征, 一直成为人们获取教育信息、共享教育资源的主要途径。教育类纸质期刊的牢固性主要是指其拥有成熟的创作团队、稳固的信息资源、既有的品牌效应和稳定的读者队伍, 这些往往是在长时间积累中形成的, 其他形式的期刊媒体很难在短时间将其超越。权威性主要是指其发布者、发布渠道相对于纷繁复杂的网络媒体更专业和权威。独立性主要是指纸质期刊不受电源、网络、阅读器 (含相应的软件) 等外部设备的限制, 只要拥有纸质材料便可实现阅读活动。期刊是通过生产流程产生的可以交换的劳动产品, 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 因此, 最传统的盈利方式是销售期刊这一物质实体, [1]这也是所有期刊最基本的发行方式, 教育类期刊也概莫能外。在发行方面, 教育类期刊的发行主要由邮发和自发两种形式构成, 其中邮发是其最主要的发行渠道。在办刊经费来源方面, 主要由政府经费拨款、审稿费、版面费、专栏费、赞助费和广告费等组成, 而后四种特别是广告费是支撑期刊逐渐走向市场化运作的重要收入来源。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和期刊业面临改制转型的今天, 做好自身定位并多渠道筹措办刊经费是包括教育类期刊在内整个期刊业面临的重要难题。

(二) 以网络电子期刊为主的新型经营模式

电子期刊又称互动期刊、网络期刊, 它兼具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双重特质, 包括期刊电子版和电子期刊两种类型。期刊电子版通常是指将已发行和印刷出版的纸质杂志制作成电子版形式, 内容基本相同;电子期刊则完全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而进行编辑、出版和发行的杂志。[2]作为应用日益广泛的新媒体, 教育类电子期刊逐渐打破了传统期刊媒体的发行和传播形式, 更加贴近生活的同时, 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教育生活的更高要求。教育类电子期刊摒弃了传统纸质期刊存储不便、阅读有限的局限, 使用者可以借助网络技术进行存储和即时阅读, 并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快速查询, 这也使得电子期刊成为现代人阅读的最佳选择。另外, 电子期刊也有节约资源和复制、传播速度快等传统期刊所不具备的优点。教育类电子期刊的发行主要由出版社自行发行和中介服务机构或代理商发行。自行发行主要是由出版社通过纸质文档上传网络或单纯利用网络技术制作电子期刊, 不需任何中介组织;中介服务机构或代理商发行主要是将来自不同机构、出版社的刊物进行统一汇总, 建立庞大的电子期刊网络平台, 用户一般通过支付费用进行阅读。在办刊经费方面, 主要由广告费和用户阅读费用组成。广告费一般是指由出版机构在期刊页面或所在网站登载广告向企业收取的费用, 阅读费一般是指通过有偿浏览形式向读者收取的费用。

二、教育类期刊经营体制的现实困境

教育类期刊具有鲜明的教育特性, 既包括专业性期刊, 又涵盖综合性期刊, 其受众主要包括广大教师、学生、家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及教育理论研究人员。目前, 我国公开出版的9400多种期刊中, 49%是教育类期刊, 每年全国杂志总印数的40%以上是教育类期刊, 承担着指导教育工作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舆论引导职能。[3]然而,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在期刊业面临转制和改制的大背景下, 教育类期刊还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市场化经营体制, 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 办刊理念陈旧, 期刊定位不准确

办刊理念是教育类期刊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是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前提。目前, 我国教育期刊普遍存在办刊理念陈旧、竞争意识不强的现象, 出版机构往往跟随社会现有热点而变化不定, 没有形成明确的办刊取向。由于有些出版机构不重视出版规律的探索, 使得整个刊物人云亦云, 办刊宗旨不明确, 缺少个性和特色。同时, 由于出版机构缺乏统筹意识和全局观念, 未能对刊物整体发展进行科学分析, 不能推出一批精品化的专题和栏目, 加上教育期刊采编人员素质不高, 专业性欠缺, 致使期刊整体质量不高, 甚至出现错误。这些因素的存在, 都使得教育类期刊很难在短时间走出经营低谷。

办刊理念的陈旧直接导致了期刊定位的不准确, 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部分刊物没有明确期刊定位, 内容存在大量交叉部分, 缺少新意;一部分刊物随意更改期刊定位, 没有长远目标。教育期刊的定位包含很多方面, 其中受众群体的定位则是其最重要的环节, 因为它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期刊的编辑取向或发展方向, 决定了期刊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也就决定了期刊的竞争力。[4]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出版机构未能将按不同读者的年龄特征、文化程度等外在因素, 以及自身兴趣、求知需求等内在因素进行市场需求划分, 从而得不到读者的充分认可, 失去了市场竞争中的基点。

(二) 品牌效应不强, 规模经营不明显

目前, 我国教育类期刊无论是在外在包装上, 还是在具体内容上都存在很大程度的相似和雷同, 缺少鲜明个性和品牌效应越来越成为教育类期刊向前发展的瓶颈, 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 期刊的名称缺少独创性。大多数教育类期刊名称缺少新颖性, 针对性不强, 不能较明显地反映其市场定位和读者定位。其次, 期刊的内容缺少实效性。无论是理论研究类期刊, 还是实践应用型期刊均存在内容陈旧、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使读者不能最大程度上从刊物上获取有用信息。最后, 期刊的包装缺少创意。在封面设计上, 大多数教育类期刊设计古板, 不能在短时间内吸引读者注意, 在装帧设计上, 有的刊物制作粗糙, 不仅不能彰显刊物自身特色, 而且有时达不到刊物应有的基本水平。

在期刊管理方面,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行政手段为主, 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辅的宏观调控管理模式。虽然政府对期刊业实行一些财税优惠政策, 如增值税先征后返来支持期刊业发展, 但是整个教育类期刊业还没有完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靠政府支持和补贴的出版机构还占相当比重。我国是出版业大国, 期刊出版总量仅次于美国和英国, 但是其产业规模却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 我国的教育类期刊出版机构还处在单兵作战的状态, 期刊基本被分割在不同的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 造成教育类期刊业的各自为政。尽管我国开始逐渐出现集团化的运作模式, 但是达到教育类期刊的规模化经营尚需要走很长一段路。

(三) 发行体制僵化, 市场运作不规范

发行是期刊走向市场的主要通道, 也是期刊经营的基本环节, 对期刊市场培育和规模化经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 我国教育类期刊的发行主要是邮局发行为主、自办发行为辅, 其他形式如网络发行、提前预定和市场零售只占有很少份额, 其发行模式单一、呆板, 并具有垄断性和封闭性等特点。在具体发行过程中, 由于受中间环节的影响, 发行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在邮局发行中, 由于邮局发行费过高, 使得诸如学术性等原本利润微薄的期刊, 在整个期刊经营中更显得捉襟见肘;在网络发行中, 网络出版集团利用教育类期刊的资源优势获取超额利润, 对纸质期刊的网络发行积极性造成严重打击。教育类期刊发行体制的僵化和不完善, 不仅不利于先进教育知识和思想的传播, 对期刊业自身发展也是个重要障碍。

长期以来, 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发行模式, 一方面对教育类期刊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 另一方面也为教育类期刊滞后于社会和市场发展埋下隐患, 使得出版业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比较不完善的产业之一, 其主要表现主要包括广告经营意识淡薄和设计落后两方面。在经营意识方面, 很多出版机构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对整个出版业的冲击, 未能正确认识到广告经营在期刊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作用, 缺少专业技术人才;在广告设计方面, 图案色彩单调、缺少创意, 对广告受众群体缺少了解, 致使整体设计不能起到良好的宣传和引导目的。此外, 由于出版机构对产品市场缺少了解、对广告效果不进行追踪回访, 不能制定出一套具有针对性强、专业化高的广告设计方案, 严重影响了期刊的盈利和生存空间。

三、教育类期刊经营体制的创新策略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教育类期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 没有形成较有影响的主流媒体, 市场化运营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全国期刊业面临转制或改制的冲击下, 教育类期刊能否成功转型完全取决于期刊自身是否能够抓住机遇, 融入期刊市场而有所作为。建设专业化、尖端化和多元化的教育类期刊不能一蹴而就, 是多种内外部因素共同融合的过程, 需要精心运作、整体协同, 并提出有效的创新策略。

(一) 树立专业品牌意识, 实施期刊精品战略

虽然教育类期刊约占我国总期刊数的1/2, 但是精品且具影响力的品牌不多, 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迫切需求。打破教育类期刊传统经营模式, 使其迅速走入市场, 在尽快树立专业品牌意识的基础上, 实施期刊精品战略, 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在经营理念上, 期刊经营者既要提升办刊理念, 也要提升市场营销意识。在办刊理念方面, 要根据市场需求, 特别是期刊受众群体的需要, 在坚持期刊办刊宗旨不变的基础上求变求新。在市场营销意识方面, 经营者应根据现代企业的需求对机构进行调整和重组, 编辑人员在强化营销意识的同时, 还应不断加强期刊策划意识、宣传意识的培养。

如果说质量是期刊的生存保障, 那么精品则是期刊在市场竞争中长久不衰的关键。教育类期刊实施精品战略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 创立和保持自身的个性和风格。教育类期刊种类繁杂, 要想在同门类、同级别、同受众群体中保持竞争优势, 具有独特的期刊风格和经营特点是提升销售量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 具有独特的选题和策划。期刊能否在市场中受到读者的青睐,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期刊的内容, 而内容则主要依靠选题和策划。具有个性化的选题和策划不仅可以增加期刊的销售份额, 也可以提升期刊的整体形象。

(二) 优化经营管理体制, 建设优质人才队伍

目前, 我国教育类期刊主要依托于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经营管理, 受计划经济体制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本身固有弊端的影响, 使得期刊经营管理体制僵化沉重。打造教育类期刊精品, 除改善期刊内部建设外, 也要为期刊生存和发展提供优质的外部环境, 而高效、规范、科学的经营管理体制是期刊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因素。建立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期刊管理体制, 必须打破我国目前教育类期刊垄断经营、条块分割的市场秩序, 加强政府对教育类期刊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 为经营者创设良好的市场条件, 为读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媒体市场。[5]

高素质、高水平采编队伍的缺失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类期刊长远发展的潜在因素, 现有采编人员有相当数量出身于非编辑专业, 并且对教育问题缺少专业认识, 在具体的装帧设计、版式式样、栏目设置、选题策划、内容取舍等方面的操作水平不高, 严重限制了期刊整体质量的提升。优化教育期刊的经营管理体制, 要切实将期刊编辑工作推向市场, 打造一支市场意识过强、专业素质过硬、统筹能力过关的采编队伍。明确采编人员的工作职责, 进行分工细化, 提升期刊出版的精度和深度。同时, 不断加强对采编队伍的培训, 根据政策变化、期刊发展及市场需求调整期刊编辑和出版策略, 提升专业队伍的思想建设和技能培训。

(三) 拓展多元发行渠道, 规范期刊市场运营

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 单靠一种发行方式不仅无法满足期刊市场需求, 也严重限制了期刊的发展空间, 建立现代教育类期刊经营体制, 拓展多元化的期刊发行渠道势在必行。第一, 完善网络发行渠道。通过对出版机构专业网站的建设, 开设网络订购平台和期刊浏览权限, 以最便捷的方式满足群体和个体的不同需求;第二, 增设期刊订户系统。由出版机构通过本身广告或直投广告向读者征求订购意见, 读者通过邮局或信用卡将订费汇往出版机构账户。这种方式不受批量订购的限制, 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个人用户的阅读需求;第三, 拓展手机订购业务。随着3G手机的广泛应用, 手机也从单纯的通讯工具向移动多媒体发展。作为新兴媒体, 出版机构根据期刊自身特点向不同群体征订手机业务。

随着教育类期刊不断被推向市场, 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筹兼顾的前提下, 为实现教育期刊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道路日益明朗, 实行市场化的运营体制也是大势所趋, 培育期刊市场主体、提高期刊营销手段、实现期刊跨媒体经营是完善这一机制的重要途径。在培育市场主体方面, 教育类期刊应尽快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 逐渐积累市场影响力、增加市场占有份额, 使教育类期刊拥有真正属于自身的主体市场并逐渐扩大;在提高营销手段方面, 不仅应加大期刊广告宣传力度, 在宣传策略和宣传模式上也应更加科学高效, 以全新的广告理念、准确的广告定位、独特的广告设计提高期刊形象, 增强期刊影响力;在跨媒体经营方面, 通过与电视、网络、手机等其他媒体形式搭建期刊经营平台, 以高新技术为手段, 实现多媒体间的良好互动。

摘要:本文在介绍教育类期刊主要经营模式的基础上, 通过探讨教育类期刊在办刊理念、品牌效应、发行体制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发展的现实困境, 着重指出教育类期刊建立现代经营体制, 应在树立专业品牌意识的基础上, 实施期刊精品战略;建设优质人才队伍, 不断优化经营管理体制;拓展期刊多元发行渠道, 规范期刊市场运营机制。

关键词:教育类,期刊,经营体制,创新策略

注释

1[1][2]苏振华, 杨振和.我国期刊运营模式现状及创新分析[J].价值工程, 2011 (32) :18-19.

2[3]高静波.教育期刊的战略发展分析[J].新闻界, 2008 (6) :19-120.

3[4]古四毛.教育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要点[J].中国出版, 2008 (2) :38-39.

期刊经营 篇7

期刊广告是现代期刊经营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期刊广告品牌价值和期刊内容有着相得益彰的促进作用。

期刊广告层次是判定刊物档次的重要依据。广告客户在进行市场调研、选择媒体合作对象的时候, 期刊的读者群体、办刊风格及宗旨、社会影响力、印刷装帧等是他们必须综合考虑的因素。例如, 《时尚》、《HOW》上面经常刊登国外一些高档化妆品牌如雅诗兰黛、欧莱雅等广告, 这些广告的品位和刊物的品牌形象有着水乳交融的效果, 读者可以据此判定它们是高档刊物。

期刊广告折射着期刊的办刊思想和价值取向。企业需要在何种媒体上宣传推销自己, 其选择过程就是企业文化理念和期刊办刊理念彼此相互认同、形成默契的过程。例如, 《读者》杂志上经常刊登创维电视、戴尔笔记本电脑等先进数码、电脑等广告。这些企业基于自身的品牌价值, 与《读者》联姻的行为, 表明了企业尊重知识、崇尚科技等价值取向和社会认知。

期刊广告体现出期刊的市场价值资源。期刊的市场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发行数量。期刊风格、读者群和传阅率也是隐性的市场价值资源。以《女友》为例, 该刊物发行量只有一百多万, 但传阅率高、读者群体相对集中, 所以众多化妆品、服装企业竞相表达合作意向, 刊登广告。

期刊广告的经营策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期刊经营者必须学会发挥自身优势, 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 最大限度地吸引广告客户。

期刊广告必须首先考虑期刊的主要读者群体。成功的期刊广告必须考虑以广大读者为对象的受众性, 必须依靠内容和形式上的特色吸引广告客户, 并使广告客户意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该刊与同类型期刊相比在受众性方面所具有的优势。近年来, 由于刊物数目众多, 定位雷同的刊物不少, 我国期刊业广告竞争日趋激烈。期刊广告不仅要在同业竞争中提高自己, 更应当将自己置身于整个媒体的广告经营这个大环境中, 提高自己。例如《中学生》期刊的读者群就是一群世界观正在形成之中、思维活跃、进取心强、充满好奇心和崇尚个性化的潜在消费者, 他们热衷于知识信息、化妆品、服饰等, 这些就可以成为中学生期刊广告的主流元素。

期刊广告要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近年来, 在西方国家形形色色的商业期刊与消费类期刊中, 广告页码所占的比例超过50%的已屡见不鲜。对此, 大多数读者乐于认同。这些成功的期刊的共同特点是期刊广告创意新颖, 读者在感受商业渲染的同时, 也能体验到隽永无穷的情趣享受, 其生命力丝毫不亚于期刊正文的内容。美国著名的文艺刊物《纽约客》曾经刊登过一则海赛威衬衫创作广告:为了体现衬衫的高档设计理念, 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曾先后设想出18种穿这种衬衫的人物形象, 最终他选择了第18个人物形象, 一位戴眼罩的仪表堂堂的男子。在广告中, 这个人物不时出现在背景迥异的画面上:指挥乐团、演奏双簧管、画画、击剑等。这一广告创意的主体元素:一个英俊的男士穿着衬衣, 戴着眼罩, 多才多艺, 展现给人的是一位激情浪漫、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 也赋予了海赛威衬衫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品牌形象。这则广告刊登后立即引起了轰动, 仅数月便名噪全国。这一经典广告也成为全世界广告商竞相仿效的对象, 被誉为当代最为成功的广告之一。从这个例子中, 我们可以领悟到创意新颖独特的广告对吸引广告客户和消费者的重要性。西方很多国家在做香水广告时, 将广告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后刊登在期刊上。只要读者随手打开广告上的封条, 芳香四溢的香水味立即扑面而来。可见, 期刊广告是靠创意、技术等取胜的。我国期刊广告必须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 提高特种印刷等技术含量, 做到期刊广告美感与睿智创意的完美统一。

期刊广告必须以优质的营销服务吸引广告客户。成功的广告经营在说服客户购买刊物的广告版面的同时, 还必须为广告客户提供各种营销服务。为此, 期刊社可以从广告客户的广告支出中划出一部分经费, 列为期刊营销服务专款。期刊营销服务是全方位、立体式的服务模式, 包括寄发广告明信片、提供广告效果评估服务、提供期刊卖场、宣传卡上的搭载服务、提供期刊文章重印服务以及提供市场研究报告、读者论坛内容和读者服务。例如《新周刊》在每期的读者调查表中广泛征集对刊登广告在设计、内容等诸多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同时征询读者对广告产品价格, 购买地、购买方式等其他信息;另外还聘请专业调查公司对此期刊进行业务调查, 经筛选后, 将有用信息整理后反馈给广告客户以备决策参考。这种全方位、立体式的营销模式, 建立起从版面、内容到针对广告产品的整体服务渠道, 可以有效地帮助客户实现广告收益的最大化。

期刊广告的行业规范

为了使期刊广告健康成长, 政府必须从内外两方面加大监管力度, 规范市场行为。对内要加强期刊广告行业的自律行为, 对外要建立对期刊广告的监督机制。

加强期刊广告的行业自律。这是广告经营者和广告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规范, 制定行业公约对自身广告行为进行约束, 包括广告团体自律、广告主自律、广告公司的自律和媒体的自律。

在广告业恢复初期, 我国广告行业自律主要是广告经营者制定内部承接广告规则以抵制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社会公共道德的广告行为。随着广告业日新月异的发展, 广告业交往渗透日益增多, 这种狭隘的行业自律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协调广告经营活动。1983年, 中国广告协会宣告成立。1987年中国广告协会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广告协会共同组成的国际广告协会中国广告分会成立。自此, 我国开始建立起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广告行业的自律规则和行业规范。但相对于西方而言, 我国目前的广告自律尚处于起步阶段, 自我管理能力薄弱。西方国家的广告自律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为纯粹型自律。这种类型的自律主要特点是广告行为完全由广告主、广告公司或广告媒体组织研究决定。有时吸收个别民众代表参与, 但这些意见只起到咨询作用。第二类为协议法规型自律。这种协议性法规是以广告业和政府机构为主导制定的。第三类为公约型自律。此类自律主要由社会对广告业提出建议或施加压力后制定的。我国目前的出版行业协会还只是依附于政府的组织, 还需要大力加强其职能。结合国内外经验和实际情况, 采取协议法规型广告自律为宜。在期刊广告自律的内容上, 我们必须努力做到:广告活动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广告内容要健康向上;广告经营单位之间的竞争应当公平、公正、合理, 严禁非正当竞争;要加强监管, 保护广告创作的版权;要规范广告收费标准, 注重完善广告价格与折扣的规范, 广告发布的价格标准应由期刊的读者范围、发行量、刊物的品牌价值以及服务水平等因素决定。

建立发行数量的认证机构。长期以来, 我国期刊界存在着一种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的虚报期刊发行量等欺诈行为。《中国新闻出版报》曾报道, 北京一家高档消费期刊社公开宣称其发行量为44万份, 而经一家广告公司私下调查, 发现其真实发行量不到4万份。虚报期刊发行量对广告客户和读者来说是一种市场欺诈行为, 是受市场利益驱动不顾职业道德的行为。因为, 广告客户在选择媒体合作伙伴时, 有权知道媒体的影响力和受众性, 刊物发行量是重要指标。虚报期刊发行量, 对客户产生了误导行为, 不仅使企业受损, 而且使广告中介机构蒙受损失。这种欺诈行为有悖于市场经济公开、公正的竞争法则。一旦暴露, 期刊行业的声誉和社会公信度就会严重受损, 对期刊自身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 对期刊发行数量的公证核检已迫在眉睫。

如何破解上述难题, 美国一些出版商、广告客户、批发商、零售商等于1914年共同成立了发行量审计局, 它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报刊发行量稽核局。发行量审计局是一个非盈利性质的第三者组织, 主要致力于建立一套科学、完整、客观、准确的报刊发行量统计标准和申报制度。其主要工作运行步骤包括:会员单位按照工业统计的标准设计具体而细致的报告, 递交发行量审计局.;发行量审计局将会员报告在网上公示;发行量审计局派出核查员或委托中介机构就会员的报表内容进行核实确认;之后, 发行量审计局公布经自己审核认可的各类报刊发行量。发行量审计局建立以后, 美国进一步完善审核制度, 并最终于1968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报刊发行数据库。现在, 美国人在选择报刊刊登广告时, 均可毫不费力地查询到有关期刊的准确发行量及发行范围。除发行量审计局以外, 美国还有其他一些期刊发行量认证机构, 如国际商业性出版物审计组织、标准评价和数据服务公司、赛蒙斯市场调研局、出版信息部等。这些认证机构和发行量审计局一起构成了美国的期刊发行量认证机构体系。美国的成功做法在西方国家很快得到了推广。英、法等欧洲国家先后效仿建立了类似组织, 并建立健全报刊稽核制度。目前, 全球共有此类机构30多个。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 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报刊稽核制度, 成立类似的发行量认证机构。在建立此类发行量认证机构时, 最好由政府机构、出版商、广告客户、批发商、零售商等多方共同创立。一方面可以增加认证机构的权威性, 增加其影响力和约束力;另一方面能够为认证机构的正常运行提供资金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1].汪涛:《现代广告学》,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2].卫军英:《广告策划创意》,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期刊经营 篇8

高效与编辑的习惯能力素质

高效是经营管理理念中的中心思想。期刊编辑的工作细小、繁乱, 所以需要编辑人员合理安排时间, 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完成各项工作。

1.积极主动

编辑工作的特殊性之一在于作者来源广泛, 素质与能力参差不齐, 在投稿及论文发表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就要求编辑人员积极主动采取各种措施, 应对和解决作者各种问题和要求, 而不是被动的等待。编辑的工作态度将会直接影响稿源和稿件质量。

2.要事第一

以期刊出版周期为例, 编辑需要精力收稿、分稿、审稿、校对、核红、送印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是编辑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 找出最重要的事情, 统一规划, 通过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数因子来掌控全局。

3.综合统效

综合统效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编辑的工作需要与作者、读者、排版人员、校对人员、印刷人员等很多相关人员沟通和配合, 有了清晰的目标、相互的信任、一致的承诺、良好的沟通, 才会有期刊不断发展的局面。

4.不断更新

不进步不仅仅是落后, 而是面临着被淘汰。编辑需要通过阅读思考完成心智更新, 通过坚持学习完成文化价值观更新, 通过关注科学前沿完成专业能力更新。

创新与编辑的信息化传播素质

创新是经营管理思想的基本要求。信息时代的到来, 丰富了信息传播形式, 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在此环境下, 编辑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学习方式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1.工作方式信息化

(1) 投稿方式信息化, 扩大稿源范围。信息化投稿与传统投稿相比, 在方式、周期和灵活性等方面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与传统方式相比, 信息化投稿采用电子邮件发送、稿件处理系统在线投稿等方式, 收发几乎同步进行, 极大地缩短了投稿周期, 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既经济又准确。

(2) 组稿与选题信息化, 优化稿件质量。期刊编辑组稿与选题工作是保证期刊学术质量的关键。通过信息化检索, 可帮助编辑了解本学科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前沿知识, 发现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选题, 提高稿件质量。

2.思维方式信息化

信息化时代, 编辑必须改变线性的思维方式, 建立开拓性、创造性和快捷性的思维方式, 编辑思维活跃并拥有独立思考能力, 是期刊实现创新发展的基本前提。

3.学习方式信息化

(1) 目标信息化。根据所在期刊杂志编辑部的实际情况, 确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目标。

(2) 内容信息化。创新是期刊的生命, 也是读者对于期刊的要求。这就要求编辑经常关注科学研究热点问题及动态, 在大量的来稿中发现有创新价值的优秀稿件, 保证期刊的新观念、新思维和新构想。

(3) 工具信息化。期刊编辑除了参加培训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外, 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期刊编辑在线交流等方式互相借鉴经验, 通过在线学习等方式培养专项技能, 既节省时间和精力, 又可自由分配学习的重点。

精化与编辑的专业学习素质

现代管理学认为, 精细化管理是科学化管理的第二层次, 是一种理念和文化, 要求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将规范化与创新性结合起来。

1.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期刊编辑除了具有基本素质之外, 还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尤其是科技期刊编辑。自然科学更新速度快, 要想跟上科学的发展速度, 编辑必须时刻关注前沿科学, 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完成审稿和校对工作, 把好稿件的质量关。

2.更新观念的文化追求

文化首先要有大众化的特点, 包括流行、时尚等, 但又不能仅停留在这个层面, 需要有深层的、博大的、宏远的内涵意蕴, 这就是文化追求的精细化。文化要高度发展需要有高雅、严肃、体现当今核心价值的高品质文化, 并充分发挥其激励、引导、向上的作用。

3.关注细节的学习习惯

托尔斯泰说:“一个人的价值不是以数量, 而是以他的深度来衡量的。”编辑的工作繁杂、变数多, 最需要的就是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的能力。编辑的校对工作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每份校对稿上都会有错误, 出色的校对需要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 更需要细心、耐心、用心。

诚信与编辑的学术不端职业素质

1.主管部门加强诚信监督

要想杜绝学术造假行为, 主管部门要态度坚决, 不包庇、不讲人情, 抓住学术不端行为典型案例, 深刻剖析, 彻底斩断学术不端的利益链。同时, 还要制定和完善科研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加强科研诚信的法制建设。

2.编辑自身加强诚信修养

(1) 编辑要对中介机构所投稿件采取坚决拒收的态度, 在作者投稿时应与作者签署版权协议, 协议中应明确规定不允许一稿多投, 对学术造假行为进行惩戒。

(2) 编辑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学术动态, 在第一时间识别论文中的编造、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同时充分利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软件, 为具体判断论文性质提供相关依据。

3.编辑部加强诚信宣传

(1) 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与学者学术规范知识匮乏、学术道德缺失密切相关。因此, 期刊编辑部可为科研人员和学生制作学术规范手册, 大力宣传学术不端行为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 也可设置一些相关栏目或者在底封等醒目位置宣传学术规范及出版法规, 时刻提醒和警示科研人员和学者, 以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2) 一稿多投等行为虽然是作者自身所为, 但与编辑部审稿周期较长也有很大关系。因此, 编辑部要提高工作效率, 缩短审稿时间, 尽快将审稿意见反馈给作者, 让一部分学术不端行为无机可乘。

服务与编辑的责任和团队素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谁能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谁就能赢得市场。从对顾客的利益来说, 服务是投资, 它能够取得丰厚的回报。期刊编辑在服务上与企业相似, 要认真地为作者和读者服务。

1.服务于作者群体与把关责任

(1) 发现作者和选择作者。期刊出版过程中有些特殊栏目需要与作者约稿, 这就要求编辑善于发现合适的作者, 并且通过对其专业知识水平、生活经验、可用于创作的时间和精力的综合评价而选择作者。

(2) 建立作者队伍数据库。作者队伍是重要的出版资源, 从长远战略考虑, 编辑需要定期与作者沟通, 与作者保持长期联系, 建立作者队伍数据库, 并定期更新整理, 保证作者资源在稳定中有发展。

(3) 维护作者权益。如尊重作者的署名权, 及时赠送样刊等。

2.服务于读者群体与社会责任

(1) 读者宣传工作与社会宣传教育。把出版物介绍给读者, 帮助读者了解出版物的内容与价值, 是编辑人员应尽的责任, 也为社会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和路径。尤其是高校学报, 在社会上流通率很低、影响很小, 因此需要编辑加大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的前沿成果和成就。

(2) 读者调查工作与社会文化教育。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兴趣爱好的人对出版物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因此深入了解读者结构、读者层次和社会分布等基本情况, 为读者提供信息和方便条件, 是编辑人员应尽的责任。

(3) 对读者的意见要认真处理, 读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编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为读者服务, 正确处理与读者的关系, 有利于提高编辑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维.知识管理:编辑专业发展的三重维度[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4) :88-89.

[2]申蔷.浅谈数字出版环境下的项目管理编辑的职责和素质[J].中国编辑, 2008 (4) :69-70.

期刊经营 篇9

[关键词]TRIZ理论;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策略

[作者简介]李鲡瑶,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科技期刊是科学知识记录、传播的主要载体,是一个国家科技成果产出的具体表现形式。科技期刊的经营分为经济经营和学术经营,分别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术经营是科技期刊经营的核心,即以期刊优良的质量和丰富的内容促进期刊的市场经营[1]。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界对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并在办刊实践中不断探索学术经营的策略,但理论研究尚不够系统,大多属于经验性探索总结。笔者认为可以引入TRIZ创新理论和工具,创新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的策略。

一、TRIZ理论的引入

1. TRIZ 理论简介

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是解决“创造性问题”的理论。TRIZ理论由苏联发明家阿利赫舒列尔(G. S. Altshuller)在1946年创立。TRIZ理论是在统计学和进化论的理论基础上研究得出的结论,即无论简单的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问题求解过程都是有规律可遵循的。TRIZ 理论是在总结大量发明专利后,得出的解决各类技术创新问题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其内容主要包括48个通用工程参数,40个创新原理、矛盾矩阵、物—场分析模型,76个标准解及标准解法流程和ARIZ算法等[2]。

TRIZ理论作为创新理论的经典之作,为解决“创造性问题”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可操作方法。解决“创新问题”,首先分析造成问题出现的因素,然后利用理论提供的工具规划出理想的解决目标,最后通过预案消除问题的矛盾所在之处,从而得到理想的解决办法。TRIZ的优点在于最终能消除矛盾,而不是采取折中的方法暂时缓解矛盾[2]。

2. TRIZ 理论的适配性

TRIZ理论在软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基本覆盖了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其应用主要集中于工程技术、产品设计等多学科领域,注重理论自身的创新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如使用TRIZ理论改善参考咨询和商业模式等问题。不少国家成立了专门的TRIZ网站,还有国际TRIZ期刊网(www.triz-journal.com),TRIZ理论已经成为世界上一种重要的创新方法[3]。

TRIZ理论在软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其创新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策略提供了理论可行性。将TRIZ理论引入科技期刊的研究,一方面,探求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如TRIZ理论)研究期刊编辑领域问题的可行性;另一方面,TRIZ理论可以为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策略提供较为全面的启发,从而为解决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策略问题提供思路,最终提升科技期刊的学术经营能力。

二、问题情境匹配

应用TRIZ理论实现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策略的创新,首先需要分析其学术经营策略的情境,该情境揭示了当前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策略不能令人满意的方面,从而为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策略最终理想解的获得提供努力方向。应用TRIZ理论实现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策略创新的问题情境匹配环节包括分析资源、描述理想化和实现理想化。

1.资源分析

欲获取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策略最终理想解,需要对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策略创新拥有的系统资源有一个透彻了解。系统资源可以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两种。内部资源是指科技期刊学术经营自身拥有的资源,包括编辑资源、内容资源、信息资源和品牌资源。外部资源是指科技期刊学术经营外部环境拥有的资源,包括作者资源、政策资源和市场资源。这七种资源即为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的七个子要素。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这些有用资源,也就实现了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策略的成功创新。

2. 理想化描述

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的策略创新,是为科技期刊学术经营实现更多的有用功能(突出表现为科技期刊的社会效益)。达到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的最终理想解,就是要在科技期刊学术经营有用功能充分实现的同时,希望系统资源的消耗趋于零,有害功能能够自行消除。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的最终理想解仅对其需要的最突出属性做了要求:编辑业务能力强且敬业,期刊内容丰富、信息新颖有价值,形成期刊的品牌效应,作者队伍高素质化,外部政策向学术经营倾斜,市场需求易捕捉且易满足等。

3. 理想化实现

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策略创新最终理想解的实现步骤如下:(1)描述现有问题。当前的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策略可以从作者、内容、编辑、信息、市场和品牌六个要素逐一分析,进而得出一个较为粗略的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策略表。该表内容可以充实、全面,但条块分割明显,而且系统性稍差。(2)最终理想解描述。立足现有策略,继续对六个要素进行策略组合和深度挖掘,同时寻求其他途径充实创新,比如政策要素。(3)可利用资源分析。从宏观上看,七种资源(编辑资源、内容资源、信息资源、品牌资源、作者资源、政策资源和市场资源)及其细化资源;从微观上看,可以具体到TRIZ理论本身、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研究理论及实践、TRIZ理论对其他类似问题的解决。(4)得到接近最终理想解的技术方案。使用TRIZ理论及其工具对现有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策略进行发现创新。

三、 确定策略创新原理

我们可以将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策略创新问题看作是一个工程,这样就可以使用工程化的解决方法——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解决原理去解决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的策略创新问题。策略创新原理的确定分两步走:第一步,通过技术矛盾的解决确定通用工程参数;第二步,通过物理矛盾的解决确定发明创造原理。

nlc202309041125

1. 通过技术矛盾确定通用工程参数

借鉴TRIZ理论对工程领域通用参数的总结,将描述科技期刊学术经营及其策略性能的通用参数归纳如下:(1)可操作性。即要求创新策略的实施需要较少的参与者、较少的步骤以及使用尽可能简单的工具,一次操作能够产出尽可能多的效益。(2)实用性。即要求创新的策略能够实实在在发挥作用,能够改进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的能力,能够促进科技期刊通过学术经营更好地实现更多的社会效益。(3)多用性。即要求创新的策略能够具有较强的外部变化适应性和不同条件应用性,能够应对科技环境的变迁,能够满足多种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的要求。(4)协调性。即要求创新的策略能够实现科技期刊学术经营要素间的匹配,使之整合,进一步融为一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要素间通过内在联系实现良性循环。(5)抗风险性。即要求创新的策略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是一个娇气的策略花架子,而是一个在经受一定风险考验的时候,仍然对提升科技期刊学术经营能力有所效用的策略体系。(6)美观。即要求创新的策略给人舒适的直观感受,基于创新策略打造的期刊产品同样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这突出体现在策略及其产品的外观美。(7)自动化程度。即要求创新的策略能够将一部分人力从程序的操作中解放出来,而实现程序操作上的半自动化或全自动化。这既可以使策略本身的实施更加省力,也可以使策略的产品——期刊的效益更易凸显。(8)经费的损失。即要求创新的策略能尽可能节省经费,使经费花在刀刃上。这与学术经营的相邻系统——市场经营相呼应,使得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的效果更具兼容性。(9)材料的损失。即要求创新的策略能尽可能节省用材,这与对经费的要求类似,属于成本之和的范畴。(10)时间的损失。即要求创新的策略尽可能节省办刊的时间,缩短编辑和专家的审稿时间,缩短期刊的出版周期,加快期刊上网的速度等。

此外,还可结合科技期刊学术经营及其策略的自身特点描述以下性能通用参数:稿源、内容可读性、编辑工作效率、刊期、信息饱满度、市场占有率、读者满意度和品牌。

2. 通过物理矛盾确定发明创造原理

对照TRIZ理论,对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策略创新具有参考价值的发明创造原理可以根据四大分离原理分别确定。

第一,空间分离原理。(1)分割原理。将一个物体分成相互独立的部分,比如可以将科技期刊的信息划分为若干模块(学术讲座、会议通知、设备广告等)。(2)抽取原理。从物体中拆除“干扰”部分,保留需要的特性。比如建立作者诚信档案库,将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作者排除在外。(3)非对称性原理。加强物体不对称性程度,比如纸质期刊向电子期刊转变是大势所趋,加快期刊上网速度,探索多样的电子期刊传播形式。(4)嵌套原理。将第一个物体放到第二个物体中,将第二个物体放到第三个物体中。比如对于一篇来稿,编辑部可以采取层级评阅策略,先由编辑或资历浅的评委初审,然后由中等水平的评委复审,最后由专家外审,层层递进。(5)反向作用原理。将问题说明中规定的操作变为相反的操作。比如对于期刊的内容,可以绕过数量而以质量取胜;对于期刊品牌的确立,不只是直接宣传,可以开辟读者广角,用以交流读者观感,通过宣传用户来宣传自己。(6)中介物原理。使用中介物传递中间某一过程,比如让期刊加入知名数据库,借助该数据库检索、下载、引用而提升影响因子;将一个容易移动的物体与另一个物体接合,比如将期刊文章放到期刊网站往往很难实现快速获取,可以建立专用电子发布平台,提升电子期刊传播速度。

第二, 时间分离原理。(1)预先反作用原理。预先施加反作用,比如期刊要在来稿声明中提到“反对学术不端,反对剽窃、一稿多投”,以减少或杜绝不良后果;如果一个物体处于或将处于受拉伸状态,预先施加压力,比如期刊在加入知名数据库之前,要申明是否保留著作权,以提早或完全避免日后的产权纠纷。(2)预先作用原理。在操作开始前,使物体局部或全部产生所需的变化,比如主动刊载读者反馈渠道,为愿意与期刊交流的读者提供便利;预先对物体进行特殊安排,使其在时间上有准备或处于易操作的位置,比如对青年作者进行培训,以培育期刊的核心作者群。(3)预先防范原理。采取事先准备好的应急措施补偿物体相对较低的可靠性,比如期刊要留出一些备用稿或备用作者,可以在稿源不足的时候启用。(4)动态化原理。将不动的物体改为可动的,比如调动读者的积极性,让他们加入评价期刊学术经营水平高低的活动,形成读者与期刊的反向动态机制,以提高科技期刊学术经营水平。

第三,基于条件的分离原理。(1)组合原理。把时间上相同或类似的操作联合起来,比如期刊在开发二次文献后开发三次文献,将市场开拓战略推向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入多个知名数据库。(2)多用性原理。使一个物体能完成多项功能,这样可以减少完成单一功能物体的数量。比如在期刊里加注适量的通讯和广告信息,可以让读者在获取科技知识的同时了解最新的活动和产品信息。同时给作者做培训,既培植期刊的作者群,也做了自身宣传。(3)反馈原理。引入反馈以改善过程或动作,比如评委和编辑在审稿完成后将结果反馈给作者以告知录用、返修或退稿,读者评刊可以将读者的建议转化为科技期刊学术经营水平的提高。

第四,整体和部分的分离原理。(1)局部质量原理。将物体的均匀结构变成不均匀结构,比如期刊的封面用材质较好的纸张;使组成物体的不同部分完成不同的功能,比如细分期刊栏目板块,更加突出各个模块的特色。(2)部分超越原理。如果难以取得百分之百所要求的功效,近乎达到或稍微超过预期的效果将大大简化问题,比如当出刊时间与内容完成量冲突时,保证重要内容清晰完整即可。

此外,借鉴TRIZ理论发现发明创造原理的思路,结合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策略的自身特点而开发的独特原理还有社会效益理念原理、业务定位原理、内部价值链原理、内部竞争力原理和经营方式原理等[4]。

四、使用矛盾矩阵创新策略

矛盾矩阵是TRIZ理论中解决技术矛盾的主要工具,体现了创新的规律性。它将通用工程参数与发明创造原理建立对应关系,并将通用工程参数划分出“恶化”和“改进”两个方向,从而构成解决矛盾的可能解的集合,方便问题解决者快速给出符合客观规律的产品改进方向[5]。鉴于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策略创新问题的通用工程参数和发明创造原理较多,以下仅显示部分通用工程参数(见表1)。

针对表1的列举,我们可以举例说明表中原理对应的策略。比如“稿源”与“稿源”对应的创新原理有“分割”“抽取”和“嵌套”,分割原理中编委会将待审核的稿件细分到最小的研究方向,然后匹配该研究方向的评委审稿;抽取原理中先挑选出大家来稿或符合办刊宗旨和期刊风格的稿件进行优先评审;嵌套原理中编辑部可以采取层级评阅策略审稿。又如“稿件”与“内容可读性”对应的创新原理是“预先防范”,可以在稿件不足的情况下启用备用稿件。

五、结语

通过分析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策略创新拥有的系统资源,描述和分步骤实现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策略创新的最终理想解,可以完成应用TRIZ理论实现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策略创新的问题情境匹配环节。然后再分两步确定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的策略创新问题:第一步,通过技术矛盾的解决确定描述科技期刊学术经营及其策略性能的通用工程参数;第二步,通过物理矛盾的解决确定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策略创新问题的发明创造原理。在通用工程参数和发明创造原理确定的基础上,使用矛盾矩阵完成参数和原理的对应,为科技期刊的学术经营提出一系列新的方法和思路,从而达到创新科技期刊学术经营策略的目的。

[1]柳晓丽.试论科技期刊的学术经营[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5):262-263.

[2]孔跃凡.基于TRIZ理论的参考咨询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3]张士运,林岳.TRIZ创新理论研究与应用[M].北京:华龄出版社,2010:9.

[4]娄永海.基于TRIZ理论的企业商业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9:49.

[5]刘训涛,曹贺,陈国晶.TRIZ理论及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

公益活动在期刊品牌经营中的作用 篇10

一、举办社会活动的必要性

当前, 为了增强期刊品牌的传播效果, 举办社会活动逐渐成为一种相当流行的行销手段。

(一) 树立品牌, 扩大知名度的渠道。

期刊所举办的社会活动大部分都贴近社会、贴近读者,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因而, 人们参加的积极性高, 并且, 关注的眼球也很多。期刊自身通过举办社会活动, 大大增加了影响力, 无形中把自己的品牌形象传达出去, 在受众当中树立了品牌个性特征, 因为活动的轰动效应, 使期刊以活动为载体, 更加扩大了期刊的知名度。

(二) 自力更生、自负盈亏的需要。

媒体经济的发展, 期刊产业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在这种情况下, 期刊开始以企业的形式, 作为一个产业来运营。期刊要生存、要发展下去, 必要的经济来源是必不可少的, 是期刊正常运转的保障。在目前期刊竞争激烈, 期刊业的收入结构单一, 严重依赖广告收入的情况下, 通过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来实现品牌增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举办社会活动的理念和思路

期刊所举办的活动由于受到传媒品牌影响力的辐射和报道资源的支持, 所聚集的能量、获得的注意力与关注度, 远远高于一般企业举办的活动。根据目标指向与活动的性质不同, 主要区分为公益性活动与商业性活动。公益性活动是以传播品牌、强化公信力与增加影响力为主的活动。它不以盈利为目的, 而是通过活动的举办凝聚大量受众, 提升媒体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而彰显和增强媒体的市场价值和品牌价值。而商业性活动主要以盈利为目的, 即通过活动本身赚取一定利润, 并间接吸引增量广告, 创造价值, 为之带来商业利润。活动要想产生较好的市场效益与社会效果, 必须要有正确的理念和思路。

(一) 活动定位。

一次成功的活动必须有精准的定位。对于以影响力的最大化为追求的活动, 关键在于定位主流市场。以主流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 主流市场的目标人群是社会的强力行动人群, 消费潜力巨大, 掌控社会主流话语权和社会重要资源, 定位于这类人群的活动必然能扩大影响力, 提高经济效益。

(二) 强势策划。

活动策划包括五个基本要素, 即时间、地点、人员、主题和流程。其中, 人员包括活动主办、协办 (联办) 、承办、赞助等方面的相关机构与工作人员;主题包括该次活动的主要目的、中心任务和意义;流程则指按照日程顺序和人员分工来安排活动的分项目。一次具有轰动效应的大规模活动, 往往是先从一个不起眼的创意点逐步发散、放大累积而成的。因此, 对活动创意点子的筛选尤为重要。筛选点子的标准包括活动的可操作性分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三者必须兼顾, 才能确保活动的实际意义与成功系数。另外, 一次成功而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策划, 一定要有新闻 (专题) 策划与版面策划的通力配合, 而这两点又恰恰是期刊独有的优势所在。期刊的新闻策划是指围绕某一活动的主题而展开的专题与综合新闻报道以及准新闻性 (软文) 信息报道;版面策划则是指特别为活动的宣传而设计的版面组合与版式, 包括普通版、专版和专刊 (增刊) 三种。

(三) 效果评估。

活动结束后, 都必须做一个效果评估与总结, 这也是一次活动流程的最后一部分。期刊应该形成一套比较客观的活动策划效果衡量工具与标准, 对每次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前后比较, 这样才能看出活动究竟创造了多少利润, 带来了多大的价值!

三、公益活动在期刊品牌经营中的作用

在期刊举办社会活动时, 要注重活动的公益性, 打造品牌感召力。这是期刊贴近读者, 树立权威, 提高亲和力的重要渠道, 也是期刊在公众面前树立形象的重要保证, 只有奉献社会, 为读者服务, 才能赢得受众对自己的支持和信赖。

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积极参加各种社会福利、社会公益活动, 也是期刊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通过一系列的公益活动, 一方面扩大影响, 另一方面也使读者产生好感, 加深印象。期刊热心公益事业是奉献社会的举措, 也是为读者谋福利, 为社会谋发展的有效之道, 这样不仅会提高受众对期刊的忠诚度, 而且期刊也会提高自身的亲和力。更重要的是履行媒体所肩负的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和为公众服务的重要职能, 所以, 举办公益性的活动, 成为期刊品牌经营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期刊品牌如何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进行自身品牌的深度开发, 以求品牌综合效益最大化?对此, 《女子世界》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尝试。近年来, 《女子世界》积极参与“关爱母亲健康”系列普查活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积极主办“我爱我家”等一系列征文活动;看望孤残儿童、协同医院为妇女进行健康检查、为贫困乳腺癌患者发放特困补助……这些活动是期刊参与公益事业社会化运作的一次次成功尝试。这些活动把温暖、信息、健康送达燕赵百姓, 提高了杂志品牌影响力、增加了美誉度, 为促进社会和谐产生了积极作用。期刊在举办社会公益活动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 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注重长远的品牌规划。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工作的生命, 也是媒体存在的价值。期刊作为大众传媒的工具, 是经常在大众面前亮相的舆论阵地, 因此, 其一言一行都必须注意自身的品牌形象和自身的立场、原则。公益活动必须是以为受众服务为核心, 以增强期刊品牌亲和力为出发点的。因此, 公益活动策划并不等于期刊的多元化经营, 而是对期刊品牌的深度培植, 是对品牌的一种长期投资, 期刊所做的每一次公益活动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都要使自己的品牌有所增值, 为期刊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做保证。

(二) 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不刻意搞“炒作”。

期刊所举办的公益活动应当从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出发, 遵守党纪国法, 执行宣传纪律, 正确引导社会矛盾, 理顺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关系, 通过多种渠道, 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和要求。要倡导科学、健康、文明、道德的生活方式, 鼓励读者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公益活动要服从大局, 着眼稳定, 低调适度, 不能刻意“炒作”, 更不可为了“卖点”、发行量、点击量, 去制造不应该出现的“轰动效应”。

(三) 积极组织公益活动, 从幕后走向台前。

在以往的传统公益活动中, 期刊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 时效性差、周期长等因素, 在参与公益活动时并不是一种主动行为, 而仅仅是为一些公益组织或个人打打广告, 充当配角。现在, 一定要打破这一惯例, 实现期刊自身能力的拓展, 完成期刊在公益活动中的角色转换, 要做活动发起、组织和具体实施操作的主力军, 变期刊为公益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成为公益活动的助推器和催化剂。

四、结语

现代的期刊经营已步入品牌竞争力营销时代, 期刊品牌影响力的价值在于:品牌使杂志与众不同, 品牌决定着杂志的销量, 品牌决定着杂志的未来;品牌竞争力是指不断提升期刊公信力来开拓市场、占领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 期刊需要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公益活动来提升其品牌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公信力, 从而以品牌影响力培养读者和企业的偏好度和信赖度, 不断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乔·马尔科尼著;邱斐娟译.公益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上一篇:车辆通行费下一篇:伴奏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