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期刊论文

2024-07-31

医学期刊论文(精选12篇)

医学期刊论文 篇1

一、引言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 每年有数百万篇研究论文发表。 摘要包含了将读者注意力吸引到原文章所包含的重要信息。 摘要是科研成果走向国际、国内期刊和学术会议的通行证。 有时候论文是否发表是由编辑根据摘要决定的, 我国学者投往国际刊物的文章往往因为语言不过关而被退稿。 摘要是学术期刊论文必不可少的部分,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检索文献, 我们发现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学术论文摘要的语篇和语言进行综合研究的资料很少, 对中外医学类学术期刊论文英文摘要的对比分析的研究也很少。

二、语料选择

本文所选取的国内外论文均选自2015年权威医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国内论文摘要选自国内医学期刊核心刊物的英文摘要, 通过“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下载, 期刊选自《中华医学杂志 (英文版)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和《解放军医学杂志》, 各20篇, 共60篇, 并建立一个小型的国内医学论文摘要语料库。国外论文选择国际上全科医学杂志影响力排名前三的权威学术期刊———《柳叶刀》 (The Lancet)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和《美国医学会杂志》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我们采用随机方式, 通过网络获取上述期刊摘要各20篇, 共60篇, 并建立一个小型的国外医学期刊摘要语料库。论文的时间跨度为2015年8-10月。语料总共26280词, 平均每篇438词。以上论文均选自学术研究类论文, 不包括医学新闻、书评、社论、读者来信等非学术类文章。

三、宏观体裁分析

(一) 中外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结构比较

根据格式的不同, 信息性摘要可分为两种:非结构式和结构式摘。 非结构式摘要的特点是尽管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可能在段落中出现, 但并不明确标示出[2]。 目前, 国内外医学期刊多采用结构式摘要, 它具有内容完整、 重点突出、信息量大、观点明确、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等优点。 不同于文科类学术期刊论文的一段式摘要, 我们发现这些医学类摘要都属于结构式摘要, 明确分为几个部分, 用彩色字体或大写表示。

国内医学期刊摘要均是四部分结构。 《中华医学杂志 (英文版) 》、《解放军医学杂志》和《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的摘摇要摇结构均分为四部分:目的 (Objective) 、方法 (Methods) 、结果 (Results) 和结论 (Conclusion) 。国外医学期刊摘要也基本采用四部分结构。 《柳叶刀》摘要是四部分模式:背景 (Background) 、方法 (Methods) 、发现 (Findings) 和解读 (Interpretation)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摘要也分为四部分: 背景 (Background) 、 方法 (Methods) 、结果 (Results) 、结论 (Conclusion) 。 《美国医学会杂志》的摘要则分为七个部分, 分别为:重要性 (Importance) 、目的 (Objective) 、设计及受试 (Design, Setting and Participants) 、处理 (Interventions) 、主要发现及研究方法 (Main Outcomes and Measures) 、结果 (Results) 、结论及相关性 (Conclusions and Relevance) 。 见表一:

从摘要的篇幅看, 国外期刊摘要均长于国内期刊英文摘要。使用语料库分析工具Ant Conc 3.24, 我们得出:《柳叶刀》的摘要平均每篇长464.8单词, 《美国医学学会杂志》的摘要平均每篇长397单词,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摘要平均每篇长358单词。国外期刊总字数平均篇幅国内期刊字数平均篇柳叶刀9087 454.35中华医学杂志5324 266.解放军医学杂志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柳叶刀背景、方法、发现、解读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背景、方法、结果、结论重要性、目的、设计及受试、处理、主要发现及见表二:

(二) 中外医学论文英文摘要写作中华医学杂志170

目前, 国内外医学期刊论文多采用结构式英文摘要。因此, 我们对结构式摘要四部分的英文写作分别进行了比较和阐述。第三军医大学报0 0 0 0解放军医学杂志0 0 0 0期刊第一人称复数第一人称单数we Us our I/me/my中华医学杂志17 0 2 0

1.摘要中“目的”部分的写作柳叶刀58 1第三军医大学报00

“目的”部分写作内容应直截了当地提出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或阐述整篇论文所要说明的主要内容、范围和重要性。目的是英文摘要中提纲挈领的部分, 必须具有高度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通常用动词不定式“To do...”表示研究目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和《解放军医学杂志》均采用此结构) , 常用的动词有compare (比较) 、determine (测定) 、discuss (讨论) 、explo re (探究) 、evaluate (评估) 、examine (检查) 、assess (评价) 、investigate (调查) 、identify (识别) 、study (研究) 、understand (了解) 、observe (观察) 、demonstrate (展示) 、prove (证明) 等。此部分可以使用动词不定式, 也可以使用完整的句子, 《中华医学杂志》、《柳叶刀》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目的出现在“背景 (Background) ”部分, 采用的是完整的句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33000美国医学会杂志3 0 0 0解放军医学杂志000柳叶刀58130新英格兰医学杂志33 0 00美国医学会杂志3 0 0 0

用动词不定式表示“目的”:

例1:To survey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infection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hepatitis B virus in our hospital.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例2:To measure changes in cognitive functio摇n摇among survivors of incident stroke, controlling for their prestroke cognitive trajectories. (《美国医学会杂志 》)

用句子的形式表达“目的”:

例3: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ranscatheter occlusion of PDA with different devices. (《中华医学杂志 》)

例4:We aim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tight control on early psoriatic arthritis using a treat-to-target approach. (《柳叶刀 》)

有的摘要无“目的”部分, 那么“研究目的”可能包含在“背景”中, 如《中华医学杂志》、《柳叶刀》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目的”就来自“背景”部分:

例5:Here we assess the safety, tolerability, and efficacy of TEV-48125, a monoclonal anti-CGRP antibody, in t摇he摇preventive treatment of high-frequency episodic migraine. (《柳叶刀 》)

2.摘要中 “方法”部分的写作

“方法 (Methods) ” 部分应简要说明实验或研究是怎样做的, 其写作内容包括两大层次: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是指应说明研究对象是患者、健康人还是动物 (何种动物) 。介绍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如年龄、性别, 是否为特别群体、特别种属等, 如何分组, 分成几组, 每组的受试对象是多少。 研究方法应包括研究的设计类型, 说明是哪一类研究, 如随机分组、双盲、对照等, 以及所用的治疗、干预、处理的方法或技术名称等, 如描述治疗方法时应介绍主要疗法或药名、药量、给药途径及疗程、主要的检测项目等信息, 需包括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的名称、病例 (动物) 数和必要的分组情况。 我们发现在选取的6本刊物的摘要中均包括“研究方法”, 由此可见这部分的重要性。

例6: We randomly assigned eligible patients to either intraarterial treatment plus usual care or usual care alone.

例7:24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groups:normal control group, sham-operation group and surgery group.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3.摘要中 “结果”部分的写作

在“结果”部分, 作者应该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果或发现, 与研究结论相关的主要结果及数据、统计学意义均应列出。 “结果”部分常用P值表示统计学概率。

例8:A total of 312 HIV-1 infections occurred;the incidence of HIV-1 infection was 5.7 per 100 person-years.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例9: Compared to the 3 control groups, clone forming rate of K562/G01 cell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5) and cell cycles were arrested at S phase after being combined SH3-T79Y and IM treatment. (《解放军医学杂志 》)

4.摘要中 “结论”部分的写作及翻译

“结论” 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从研究结果中获得的新认识, 是对结果的讨论、分析和评价, 包括建议、应用和展望。 该部分高度概括和集中了论文的学术见解, 语言应简明扼要、精炼完整, 通常只有一两个句子。

例10:Brodalumab treatment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clinical improvements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to-severe psoriasis.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例11: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 gives a certain therapeutic effect on loss of body weight in uncomplicated obese population with immoderate eating by affecting the endocrines related to GM.

四、微观语言特征分析

(一) 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情况分析

英文摘要中人称问题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一般认为, 为了保持学术语篇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摘要应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们通过Ant Conc对所选语料人称代词的使用进行了统计, 包括第一人称单数及变化形式 (I、me、my) 和复数形式 (we, us) 。 其中, 国内期刊摘要共使用第一人称19次, 国外期刊摘要共使用第一人称98次, 具体分布情况见表三:

通过检索我们发现, 在抽样的国内医学期刊摘要中, “we”出现17次, “our”出现2次, “us”0次。而在国外医学期刊摘要中, “we”出现94次, “us”1次, “our”3次, 第一人称单数均没有出现。

下面举一些使用第一人称的例子:

例12:Our results support the use of AP at home as a safe and beneficial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例13:The 2 month study period also allowed us to asses Hb A1c?as one of the secondary outcomes.

为什么国内期刊第一人称使用的比率远远低于国际期刊呢? 传统科技英语认为, 使用第一人称带有主观色彩。 《解放军医学杂志》明确要求“ (英文摘要) 内容要与中文一致, 用第三人称书写”。

目前在国际学术论文界, 不少作者主张文章要清晰、自热, 不必刻意回避使用第一人称, 其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作者使用第一人称。 但第一人称单数“I”的使用频率还是要低于复数形式“we”。 在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方面, 国内作者趋向于保守。我们也注意到在表示行为主体的时候, 中英文摘要都大量使用了“本文”“本研究”和“this paper” “ this study” “ this thesis”代替人称代词。

在国内期刊语料库中, 第一人称的使用全部来自《中华医学杂志 (英文版) 》。

例14:Our objectives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esophageal functional changes in OSAHS patients and determine whether OSAHS affects LPR by affecting esophageal functions.

例15:Large -scale cohort studies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confirm our results in the future.

(二) 时态的用法

由于种种原因, 在国内一些正式出版的医学刊物的英文摘要中常常出现一些错误或不妥之处, 其中时态用法不当较为突出。

通过分析国内外医学期刊语料库, 对医学论文英文摘要中时态用法的一般规律作了探讨。 我们发现:医学期刊论文结构式摘要中所采用的时态主要有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

1.“目的 (或背景) ”部分的时态

在叙述该文的写作目的或背景时使用一般现在时; 表示实验或研究目的使用一般过去时。

例16:An artificial pancreas (AP) that can be worn at home from dinner to waking up in the morning might be safe and efficient for first routine u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表示写作的背景)

例17: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a novel method to measure RHF more accurately and objectively. (表示研究的目的)

2.“方法和结果”部分的时态

该部分叙述作者从事该项研究所使用的方法、 步骤或过程及取得的结果。 因作者在撰写论文时研究工作业已结束, 研究过程中所做的一切都已成为过去, 故一律用过去时。

例18:We included information from 12 countries participating in the Prospective Urban Rural Epidemiological (PURE) stud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individuals aged 35—70 years. (表示实验方法)

例19:Rates of recurrent venous thromboembolism, majorbleeding, and unrelated death did not differ between groups. (表示实验结果)

“结果”部分也有使用现在完成时的情况, 用于表示持续到撰写论文时的某种行为或状态, 或者表示在另一现在时动作之前就已完成的动作。

例20:The patients have been followed for 18 to 38 year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ir disease.

3.“结论”部分的时态

结论部分是作者对所得结果的评语, 是作者写作时所持观点, 谓语动词多用一般现在时。

例21:The established clinical nomogram provides high accuracy in predicting the individual risk of OSA. (表示研究结果)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 我们既要注意这些规律的应用, 更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五、结语

医学学术期刊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要求准确、 简明、生动、清晰, 同时要符合英语语言特点和写作规范。 好的英文摘要对于提高论文被检索和引用的机会、吸引读者、扩大影响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目前, 绝大多数国内期刊论文都是先写出中文摘要, 然后翻译成英文摘要。 医学论文摘要的英译在技巧上与普通翻译类似, 但也有其自身特点。 论文发表者对于医学方面的翻译要尤为慎重, 要翻译好医学论文摘要, 一定要多了解这一领域国外期刊英文摘要的书写原则和规范, 要对这一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 才能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 正确地表达原文, 传播知识。

参考文献

[1]李朝品.医学论文英文摘要写作[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刘海舟, 李涛安.《中药炮制学》教材英译研究[J].老区建设, 2014 (22) :55-57.

[3]刘海舟, 李涛安, 姚晓语.中医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与翻译研究[J].考试周刊, 2014 (90) :148-149.

[4]倪传斌.中医英语语料库建库原则[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 (3) :5-7.

[5]牛桂玲.中外学术论文中英文摘要语料库的创建及应用[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3.

医学期刊论文 篇2

投稿+我用户名!

本目录为医学论文核心期刊,是根据北大核心期刊的医学论文核心期 刊分类摘取的,涵盖了全国各大医学论文发表期刊

内科学

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中华内科杂志 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5.中华血液学杂志 6.中华肝脏病杂志 7.中华消化杂志 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9.中华肾脏病杂志 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3.中华传染病杂志 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 发表论文加微信LSN2020(省级、国家级、核心)中国老年学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1.中国内镜杂志 22.肠外与肠内营养 22.肠外与肠内营养 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投稿加微信LSN2020

外科学

1.中华外科杂志2.中华骨科杂志 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4.中华创伤杂志 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7.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8.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9.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0.中华烧伤杂志 11.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2.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4.中华手外科杂志 15.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16.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发论文加微信LSN2020(省级、国家级、核心)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8.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19.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19.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

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妇产科学

1.中华妇产科杂志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3.实用妇产科杂志

4.现代妇产科进展

儿科学

1.中华儿科杂志2.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3.临床儿科杂志 4.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5.中华小儿外科杂志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肿瘤学

1.中华肿瘤杂志2.癌症 3.中国肿瘤临床4.肿瘤 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

9.实用肿瘤杂志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1.中华神经科杂志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3.中华精神科杂志 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6.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国外医学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1.中华皮肤科杂志2.临床皮肤科杂志 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发表加微信LSN2020(省级、国家级、核心)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4.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眼科学

1.中华眼科杂志 1.中华眼科杂志 2.中华眼底病杂志

3.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4.眼科研究 4.眼科研究 5.眼科新进展 5.眼科新进展

口腔科学

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4.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4.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5.口腔医学研究 5.口腔医学研究

特种医学

1.中华放射学杂志 2 临床放射学杂志 3.实用放射学杂志 4.中华核医学杂志 5.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6.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9.放射学实验 9.放射学实验 10.介入放射学杂志 10.介入放射学杂志

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6.解放军医学杂志 6.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8.吉林大学学报.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 9.四川大学学报.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 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2.复旦学报.12.复旦学报.医学版 复旦学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中南大学学报.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7.浙江大学学报.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 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广东医学 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 22.上海医学 23.郑州大学学报.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 24.江苏医药 24.江苏医药 25.山东大学学报.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山东大学学报 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7.实用医学杂志 27.实用医学杂志 28.山东医药 28.山东医药 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0.重庆医学 30.重庆医学 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2.天津医药 32.天津医药

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4.苏州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 35.武汉大学学报.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武汉大学学报 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37.医学与哲学.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医学与哲学

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卫生学

1.中国公共卫生 1.中国公共卫生 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4.卫生研究 4.卫生研究 5.营养学报 5.营养学报 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9.环境与健康杂志 9.环境与健康杂志 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11.中国卫生统计 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13.中国职业医学 14.环境与职业医学 14.环境与职业医学 15.国外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国外医学 16.中国卫生经济 16.中国卫生经济 17.毒理学杂志 17.毒理学杂志 18.中国计划

生育学杂志 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现代预防医学 20.现代预防医学 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2.中国妇幼保健 23.中国学校卫生 23.中国学校卫生 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6.生殖与避孕 6.生殖与避孕

中国医学 1.中草药 1.中草药 2.中国中药杂志 2.中国中药杂志 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4.中国针灸 4.中国针灸 5.中成药 5.中成药 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7.中药材 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9.中药药理与临床 9.中药药理与临床 10.中华中医1.针刺研究 11.针刺研究 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5.辽宁中医杂志 16.时珍国医国药 16.时珍国医国药 17.中医杂志 18.新中医 18.新中医 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中国天然药物 20.中国天然药物

基础医学

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4.解剖学报 4.解剖学报 5.中国免疫学杂志 6.免疫学杂志 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9.生理学报 9.生理学报 10.解剖学杂志 10.解剖学杂志 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 14.生理科学进展 15.中华病理学杂志 15.中华病理学杂志 16.神经解剖学杂志 16.神经解剖学杂志 17.现代免疫学 17.现代免疫学 18.病毒学报 18.病毒学报 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国外医学 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国外医学 25.基础医学与临床 25.基础医学与临床

临床医学 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期刊编辑的心理特征分析 篇3

关键词:医学期刊;编辑;心理特征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15-01

医学期刊编辑的心理特征是指医学期刊编辑主体在编辑活动中所反映出来的特有的心理现象。医学期刊编辑人员的心理与其他人员的心理相比,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并存在影響心理特征稳定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医学期刊编辑工作和实践过程中的编辑行为和编辑个性的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本文从感觉、能力、气质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医学期刊编辑的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1]。它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开端,也是人类一切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医学期刊编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审阅和编辑加工医学论文等,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医学论文表多、图多、符号多、公式多、数字多等成为医学稿件的特点。这不仅直接导致医学期刊编辑人员在视觉识别上繁杂、难辨,而且,国家和各级期刊主管单位对图表、符号、公式、数字等均有规范标准,这也给医学编辑增加了专业化上的辨别难度。因此,在对医学稿件的感觉方面,医学编辑应高于其他人员,为此我们以某高校期刊社和某医学会系列杂志的50名医学编辑为研究组,条件相似的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的45名非医学编辑为对照组1,06级医学编辑专业的19名本科生为对照组2。分别观察两个对照组与研究组人员在编辑加工同一医学稿件和非医学稿件(中文类)时所用的平均时间和平均纠错量,见表1。

表1 三组加工同一医学稿件和非医学稿件在时间和纠错量上的比较

组别 人数平均时间

(分钟)平均纠错量(处)

专业知识类图标数字类规范化类

研究组医学稿件50211598

非医学稿件 18607

对照组1医学稿件4538736

非医学稿件 15709

对照组2医学稿件19311059

非医学稿件 20407

表1可见,研究组较对照组在医学稿件的编辑加工上所用的时间短且发现的问题多,尤其是在专业知识和图表数字两部分上;而在非医学稿件的编辑加工上所用的时间和发现的问题相差无几。说明医学编辑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已形成了对医学稿件具有敏锐洞察力的感觉特征,并且这种特征明显高于非医学编辑和新入门的医学编辑。

二、医学期刊编辑的能力

医学期刊编辑的能力是指直接影响医学期刊编辑活动的效率,使医学期刊编辑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编辑人员的个性心理特征[2]。它通过编辑实践发挥和体现出来。

结合文献,我们认为医学期刊编辑的能力由公共知识+专业知识构成。但医学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科学,对编辑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应该要求更高。目前存在大量医学期刊编辑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严重影响了医学稿件的质量及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我们以某医学会系列杂志下的275名医学编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专业背景构成,临床、医技和护理分别为28人、36人、77人),文科52人,理工科33人,其他49人。可见,目前的医学期刊编辑队伍中,临床及相关专业的人员虽占据了一定的比例,但比重仍偏低,而且主要以护理专业居多,这可能与护理工作脏、累、回报小等工作性质有关。而理工科及其他专业的人员占据了较高的比重,他们存在知识结构单一、不合理的问题。当然这种说法可能有其片面性、不客观。因为一部分医学编辑在工作中通过实践和自修等多种方法弥补了一些知识的空缺,但这只是一小部分人,大多数人的现有知识结构还不完善,如对英文的掌握程度、对操作的熟练程度、对新知识的更新情况等。

在知情同意原则的基础上,对15名医学期刊编辑进行不记名个人深度访谈,访谈时间为20~40分钟,平均31.2分钟。为保证资料真实可靠,进行现场记录和录音记录,访谈结束后进行归纳、整理,并根据各种能力出现的频数,分析出主、次能力的要求。根据访谈情况结合自身的编辑经验,总结、归纳出医学期刊编辑应具备的几点能力。第一鉴赏审核能力。第二语言文字能力。第三人际交往能力。此外,还需具备高度的职业敏感能力、学习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等。

三、医学期刊编辑的气质[3]

医学期刊编辑的气质是指医学期刊编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方面的动力特征。通过深入编辑部进行实地观察发现,不同气质类型的人有不同特点,对编辑工作的影响也不同,具体表现为:多血质的人开朗好动,反应敏捷,可塑性强,意志易变。这类人在编辑工作中比较热情,组稿、公关能力比较强,然而在编校方面则缺少耐心与韧性;胆汁质的人直率热情,精力充沛,主动性强、可塑性差,易激动,易受外界影响。这类人比较擅长与作者沟通、组稿、策划,在面对人情稿、关系稿时易受影响,意志不坚定;粘液质的人以安静为主,稳重,有耐心。他们能静下心来钻研每一篇稿子,校对的差错率也低。即使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下,也能自己调整编辑节奏,不为外界的不稳定因素所影响,这种气质在编校工作中是最难得的。但应注意克服和防止懈怠懒惰、固执守旧、消极不振的弱点;抑郁型的人性情孤僻,行动迟缓,多愁善感。虽然他们在编辑工作中也比较认真、负责,但由于敏感、多疑,容易受到伤害和挫折,因此应该多用积极的情绪鼓励他们。

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学期刊编辑粘液质所占的比重居多(68%)、抑郁质次之(37%)。认为这可能与医学稿件艰涩、难懂、枯燥乏味有关,因为要想使其坐得住、钻得进,对其气质类型是有严格要求的,而粘液质的人是最适合做编辑的人选。目前的医学期刊编辑部满足了编校人员对粘液质气质类型的需求,但在其他工作的开展方面仍需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因此,期刊社应注意调整气质结构单一的情况。

以上是在结合编辑实践的基础上,对医学期刊编辑链条上的几个显著心理特征进行的简要分析,主要是为了解医学期刊编辑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及不足,以更好的指导今后的编辑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编.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20-25

[2]李建新,郭立群.编辑能力研究[J].编辑之友,1994,(1):31-32

医学期刊的数字出版 篇4

医学期刊是科技期刊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出版有自身的特点, 第一医学期刊登载内容专业性强;第二医学信息的更新具有时效性, 需要信息的及时更新;第三医学期刊的受众群体具有特殊性, 主要为医药研究者和医务工作者, 这些群体通常教育程度较高, 能更好地适应医学期刊的数字化出版。数字化出版能更好地满足医学期刊专业性、时效性要求, 另一方面医学期刊用户的高教育程度也推动了期刊的数字化进程。

1 医学期刊数字出版的形式

期刊的数字出版形式多样, 包括光盘出版、建设网站、加入数据库、微博出版、手机出版等。目前国内医学期刊的数字化出版主要形式为网站出版和数据库出版。

1.1 网站出版

程维红等调查表明, 2011年国内741种学术类期刊中有544种期刊自建了网站, 其中239种为医学类期刊[2]。这些网站的内容和功能主要包括:期刊介绍及信息发布;将期刊内容数字化并在网络出版;使用在线采编系统实现期刊在线办公;为作者提供检索、链接等服务及其他扩展功能[2]。期刊网站通过网络对期刊进行宣传, 提高了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线采编系统的使用实现了从投稿、审稿、编辑校对、期刊出版等整个过程无纸化操作, 提高了稿件处理效率, 缩短了期刊发表周期, 方便快捷;网站的服务平台以及如博客、论坛等扩展功能则促进了编辑、作者、读者间的交流。

1.2 数据库出版

医学期刊数字出版的另一种主要形式就是依托专业数据库进行出版。目前国内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数据库主要有清华同方的中国期刊全文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的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以及重庆维普资讯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这些期刊数据库免费为期刊开通了网页模板, 期刊则可在数据库中自行修改期刊的信息。数据库配备专业人员负责数据库的维护和开发, 期刊只需将每期杂志邮寄给数据库。此外, 数据库检索途径多样, 不仅能通过数据库进行库内检索, 还能通过谷歌、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推动了期刊的传播。

2 医学期刊数字出版存在的问题

我国医学期刊数字出版发展迅速,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2.1 数字化方式单一

国内大部分医学期刊数字出版的主要方式还是将纸质期刊的内容数字化后以PDF等格式在网上发布, 且为不影响纸质期刊的销售发行, 网络出版常常滞后, 其内容也缺乏深度加工, 很少有期刊能利用数字出版的平台, 开发出适合网络媒体发行的产品, 真正实现数字化期刊出版的。

2.2 网站建设不完善

国内医学期刊自建网站虽多, 但不少网站疏于管理和维护, 内容无法及时更新, 完全流于形式。网站功能也非常有限, 缺乏个性化服务, 互动性不强, 作者、读者大多只能利用网站检索站内文章进行阅读, 或查询稿件的进程, 对信息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也无法进行实时交流和信息反馈。

2.3 资源共享性弱

虽然作者可以通过医学期刊的网站阅读论文并进行全文下载, 但是门户网站的影响力有限, 大多作者还是通过数据库平台进行检索。而为了赢利, 数据库上论文的下载都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的共享。

2.4 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

目前我国关于数字化出版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网络的便捷使得期刊论文的传播范围更广、时间更长, 导致了重复发表、剽窃、擅自转载等各种版权问题。而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 无法采取相应措施, 给作者、期刊都带来了损失。

3 医学期刊数字出版的对策及建议

3.1 与新技术、新媒体相融合, 创新出版模式

数字化出版不是纸质期刊出版后的电子出版, 而是要将数字出版手段运用于期刊出版之前。2010年10月中国知网正式启动了中国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 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方式提前出版印刷版期刊的内容。目前国内已有1123种期刊加入了这个数字平台[3]。单篇文章的优先出版极大地缩短了论文的发表周期, 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除了门户网站和数据库, 互联网的发展也为医学期刊数字出版提供了多种模式选择。3G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使得手机出版成为出版业的新生力量。手机出版具有多媒体性, 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交互性强, 受众信息精确等特点, 是将传统出版、数字出版服务、增值服务等相结合的新型数字出版方式;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3年12月, 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2.81亿, 网民中微博使用率为45.5%[4]。微博是快捷的沟通平台, 期刊可借助微博平台进行组稿、约稿, 与读者、作者以及审稿者进行及时的互动交流, 同时微博还可为期刊发布即时信息的途径。据统计, 截止2012年2月。在新浪微博上开通官方微博的期刊已经达到1500多家[5];医学期刊还可开设博客空间作为门户网站的补充, 发布最前沿的医学信息, 转载优秀的医学论文, 同时还可以开发增值服务功能, 促进学术交流以及编辑、作者、读者间的交流;此外手机二维码的应用能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访问通道, 读者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 访问二维码中存储的网址, 便可直接查看全文。

3.2 重视个性化服务, 完善门户网站的建设

门户网站是期刊的一张名片。医学期刊网站的建设一方面需及时更新信息, 丰富网站的内容, 增强期刊的学术性;另一方面要根据期刊的特色、风格设计编排网站, 以突出期刊的特色, 增强期刊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期刊的网站是编辑与作者、读者及专家交流、沟通的平台, 期刊可建立留言版块或论坛, 增强网站的互动性, 通过反馈信息更好的了解受众群体的需求, 从而针对性的对期刊进行调整。此外期刊可根据用户的需求推出个性化的服务, 如根据会员订阅的专题、检索等情况, 定期将最新资源推送到用户邮箱;检索历史保存服务;提供云存储空间;提供站内交友平台等[6]。

信息检索是网站的一项重要功能。除了提供站内文章的检索, 期刊网站可建立参考文献链接, 自动关联至相应的数据库, 同时也可利用搜索引擎从引文数据库中自动加载论文的引文数据[7]。此外, 与其他专业网站建立链接, 能扩展网站的信息量, 方便作者了解专业领域最前沿信息的动态。

3.3 发展OA期刊, 促进资源共享

开放获取 (OA) 是一种学术信息共享的出版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 用户通过公共网可以免费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和检索作品, 或者实现对作品全文的链接、为作品建立索引和将作品作为数据传递给相应软件, 或者进行任何其他出于合法目的的使用, 唯一的限制就是要求保证作者拥有保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 同时在使用作者作品时注明相应的引用信息[8]。OA期刊采取版面付费、读者免费的方式, 通过门户网站的网络平台或加入OA数据库, 免费开放全文, 以供用户阅读、下载。目前, 我国已有5个开放存取知识库[9]。程维红等调查表明, 截至2011年6月中国科协所属1050种科技期刊中共有308种OA期刊[10]。这种模式促进了资源的共享, 提高了论文的点击率, 同时扩大了期刊的影响, 为期刊争取了更多的读者和作者, 有利于期刊的发展。

3.4 建立版权保护机制, 保护知识产权

与所有期刊一样, 版权问题是医学期刊在数字出版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著作权法规定, 医学期刊为汇编作品, 出版者只享有半独立的著作权以及独立的版式设计权[11]。当医学期刊进行数字化出版时, 必须做好版权保护工作, 先与论文作者签订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许可使用或转让书面合同, 取得所有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严格遵守先授权后传播的原则, 合理合法地使用数字版权。而国家上层也需要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加强评估标准及行业规范的建设, 以保障数字化期刊出版单位和作者的合法权益。

医学论文期刊都有哪些 篇5

医学论文期刊《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于1988年创刊,是由河北省卫生厅预防医学会、河北省医药管理局河北省药学会共同主办囊括医、药、护、管、卫于一体国内外发行的大型综合性专业期刊内容丰富,适合科研人员,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各级医科院校广大师生阅读。《医学理论与实践》自创刊以来,在广大读者、作者和编者的共同努力下,刊物质量不断提高,多次获得上级有关部门的褒奖,发行量逐年递增,已成为广大医务人员不可或缺、深深钟爱的专业刊物,一定会成为医药产品宣传启动销售市场、树立产品形象的最佳专业媒体。

医学论文期刊《医学理论与实践》栏目设置:专家论坛、医学最新进展、综述、临床研究、临床实践、社会卫生调查、护理、临床药学、卫生管理、医学讲座等栏目。

医学电子期刊的办刊实践及探索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基层医疗操作;视频资源;技术手段;电子刊

【作者单位】原宝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医学教育技术杂志编辑部;高淑红,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社;屈婷,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其中乡村医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问题备受关注。截至2009年底,全国有村卫生室63.3万个,在村卫生室从业的乡村医师99.5万人,执业(助理)医师17.9万人,共117.4万人。从学历上看,乡村医师以中专学历为主,约占73.7%。基层医师工作繁重,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医学知识的更新和学习;而医学知识和技术发展又是日新月异的,这与基层医师培训实际形成鲜明的矛盾。基层医师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提升与提高基层医疗质量有直接的关系,也维系着广大百姓的健康质量。

由于基层医师很难离开工作岗位去继续学习,加之他们人数多、分布广,因此,建立适合基层医师继续学习的平台势在必行。同时,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医学教育资源开发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支撑和保障。一些临床医学知识尤其是技术操作很难用文字表述清楚,特别适合用多媒体形式进行展现。为此,《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社、《中国医学教育技术》编辑部联合多家单位,策划并制作了基于基层医师培训的电子刊物,旨在为基层医生的学习提供便利。经过几年的努力,电子刊在基层医护人员中有了一定的影响力,推进了基层医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为提高他们的医疗业务水平,缩小城乡医疗差距,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一、创办的目的和思路

制作基于基层医师培训需求的电子刊是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探索期刊数字化转型,更好地为基层卫生人员服务,提高其实用技术水平。电子刊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采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视频、动画等),建立多学科医学专家参与的专业团队,制作满足基层医务人员学习需要的常用医疗技术内容,方便他们继续学习和提高临床能力。

电子刊内容呈现方式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设计原则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为指导,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各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紧密。界面可以翻页,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让所有内容都能够动起来,包括版权页、编委信息、栏目内容等;设有背景音乐,声音有控制按钮,可任意调控,给人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二、实施过程

1.栏目设置

以基层医护人员感兴趣、能够达到实效的内容来设定(即按需设置)。主要栏目包括急症急救 、儿科诊室、临床诊室、疾病图谱、护理操作技术、读片会、画说疾病等,且随着培训的需求和应用后的反馈不断改进,以适应基层医护人员的需要。

2.技术要求(符合出版上线要求)

视频格式:wmv格式,分辨率为720x576,2000码流。

图片:包括X光片、CT片、DM片等,插入文本中,用word传输。

矢量图:用coredraw12或coredrawx4、Illustrator12绘制。

3.制作过程

首先,收集素材。根据选题进行编辑策划,选择适合基层医护人员的题材,使其具有针对性(以执业医师及助理执业医师考纲、护士资格考纲等为依据),包括文字内容和其他方式呈现的内容,然后进行约稿。约稿方式与传统的出版方式不同,传统的约稿是文字内容,而电子刊约稿主要是电子版素材,包括视频、音频、动画等。因为电子刊素材制作需要一定的编辑制作技术,不同于文字内容,向作者征集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组建固定的资源制作中心,形成专业的资源制作团队,利用他们多年制作医学多媒体教材的经验,以保证电子素材的科学性、准确性。由资源制作中心来撰写脚本、拍摄素材,格式是WAV格式,2000码流。各栏目内容如下:临床诊室包括胸腔穿刺、包扎、脓肿切开引流、骨髓穿刺、口腔护理技术、外周静脉穿刺、胆囊炎的手术操作等;疾病图谱包括尖锐湿疣、软下疳(腹股沟肉芽肿)、阴虱病等;读片会包括肺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等;画说疾病包括婴幼儿腹泻、青光眼、消化性溃疡、骨关节炎、视网膜脱离等;护理操作技术包括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抽线翻身法、光照疗法、口服给药法等。

其次,遴选视频素材、图片素材及文字内容。遴选素材的过程相当于纸质版期刊的审稿过程,所不同的是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多媒体形式。数字出版使出版信息由文字和静态图片扩展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编辑流程不能仅局限于审读和校对,还要包括软件的测试和评价、多媒体信息的审核等。在对素材的审阅过程中要注意其是否科学、准确、真实。经临床专家审核,看得懂,用得上,有一定知识含量的素材入选,鼓励原创和创新。尽可能地利用各种静态图像(如肉眼观察到体征照片、X射线片、CT、MR、心电图、血涂片、病理标本和切片等)、动态图像(如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过程、手术演示、彩色多普勒等)、声音(如心音、胎心音、呼吸音等)来表现主题。图像演示注重解决教与学过程中文字不易表达的重点、难点、疑点,兼顾科学性、全面性,使之有积累价值。对临床实用技术类选题既要考虑简便易行,也要注意先进性,并附加相关的基础知识。

为了避免素材格式五花八门,方便最后的集成整合,电子刊制定了统一的素材格式标准和要求。素材要求:多媒体素材的适用性、完整性、丰裕度良好,对主题表现的支撑能达到较好效果;图片要求清晰、剪裁合理、色彩还原准确,放大时不得出现马赛克,照片最好用数码相机拍摄;视音频播放连贯、流畅,画面稳定,色彩还原好(如下图所示)。

图1 画说疾病

图2 儿科诊室

图3 急症急救

最后,脚本制作包括内容层次设计、Flash画面表现要求等。这一过程是由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策划完成,脚本经主编审核通过后进行制作。未通过审核的脚本要进行修改,或补充内容,或调整表现形式。通过审核的脚本,由制作人员设计制作;所有素材制作完成,经审查符合技术标准才能刊用。

4.集成上线

将符合刊登标准的各种资源(包括文字、视频、音频、图片等)进行整合。根据电子版制作特点,将资源按需要导入相应连接点,用相关软件进行视频转换,并将矢量图导入,转换成Flash文件。转换后的各种资源按照需要应播放流畅,链接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逻辑思路清晰。最后,专家对所有的内容(包括科学性、艺术性等)进行审核,通过后即可集成上线。

三、应用效果

《中国乡村医药》电子刊于2012年正式上线(乡村医药网www. crmp. cn),网站由环球医学网校帮助搭建,月平均点击量超过15000次,发放赠阅光盘7000多张,共做了5期试刊70多个课件。电子刊2014年上半年改版,改版后栏目位置突出,读者阅读更方便,课件既可以网上阅读,还可以下载后反复学习。电子刊形式和内容都受到读者的好评,读者认为课件将常用技术用最短的时间进行详细介绍,重点突出,实用性强,一改教科书的冗长和枯燥,提高了学习效率,使人耳目一新。

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素材征集困难

某些医学资源获取受限,素材征集困难。电子刊需要资源提供者具备一定的资源开发能力,才能保证素材的质量,而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比较繁忙,无暇顾及;另外,只有一个专业的资源提供单位,使得医学资源的种类受到限制,资源获取时限也受影响。

2.投入的人力比较多

与传统的纸质刊物出版流程不同,电子刊作为医学教育资源,需要大量的临床视频、动画以及多媒体展示环境,需要编辑、技术人员、医生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才能使电子刊如期完成。

3. 解决办法和思路

第一, 扩大合作渠道,广集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中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的制作和应用能力,如举办多媒体制作、微课制作、微视频录制等学习活动,调动医护人员制作、收集资源的积极性,把日常工作中典型的病例资料收集起来,可以在很大层面上提高素材的广度和丰富度;另外,医院管理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医护人员学习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积极性。

第二,建立多个资源制作中心。为了广集资源,可与多个医学教育技术中心或医院合作,形成不同地域的资源制作中心,提高素材量,使资源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化。比如视频实验期刊(JoVE)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视频形式出版的同行评议期刊。JoVE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视频联络处(即视频资源提供),视频来源既有专业机构提供的,也有作者自行提供的视频文件。JoVE为自行制作视频文件的作者提供了详尽的质量标准,这些标准对视频文件的格式、长度、分辨率和形式给出了详细的指示。

第三,引进社会力量和技术进行资源的征集。引进社会资源(包括一些传媒公司等),利用他们的制作技术和资金来丰富医学资源的创作。

五、总结

医学电子刊作为医学教育资源应用于基层医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扩展了医学资源的种类,丰富了基层医师学习的方式和途径,契合现代数字化环境下人们的学习习惯,适应基层医师的学习需求。通过《中国乡村医药》电子刊的制作,我们积累了一定的出版经验,证实了电子出版的可能性。实践证明,电子出版比传统出版更有价值和实用性,使学习内容生动形象,一目了然,特别适合临床医学知识形象化地展现,消除不易用语言表达的弊端。

同时,电子刊内容中的一些微视频可让读者利用移动终端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多次观看、学习,尤其是当其遇到没有见过的病例时可及时参考。但是,电子刊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出版流程尚需进一步完善,资源征集渠道还需要多样化;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加入到素材创作中来;电子素材的版权认可问题、技术标准还需统一规范等。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改进,使刊物办得越来越好。

[1]陈竺. 乡村医师队伍将长期为农民群众服务[EB/OL].http://med. 39. net/ a/2011221/1616426. htm l2011-02-18.

[2]郑杨剑. 浅谈基层医师的培养和培训[J]. 中国现代医生,2010(36) .

[3]闻德亮,陈金宝,刘强等.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基层医师系统化培训模式的研究[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3).

[4]山丹. 在基层妇产科医师临床培训中的教学研究[J]. 中国性科学,2012(3).

[5]李红敏,拜争刚,曹晓源等. 甘肃省农村基层医师培训模式的循证研究[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4).

[6]李苑. 视频实验期刊(JoVE)——视频出版的启示[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

论医学科普期刊的创新 篇7

医学科普期刊的宗旨是面向大众以普及、传播和推广医学科技成果, 介绍和宣传医学知识, 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因为“医学”有较强的专业性, “科普”有广阔的读者层面, 医学科普期刊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它既有学术期刊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也有一般科普期刊的实用性和知识性, 还有休闲类期刊的新闻性和趣味性, 也就是说, 医学科普期刊是一种寓教于乐型的大众类期刊。医学科普期刊因为面向大众、面向市场, 因而市场化就成了医学科普期刊的最大特点。但目前市场上医学科普期刊有200多种, 竞争异常激烈, 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就必须推陈出新, 只有这样才能办出“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精”的特色科普期刊。医学科普期刊的创新, 主要是期刊编辑工作创新。医学科普期刊的编辑工作创新包括编辑理念创新、选题策划创新、编辑技术创新。

编辑理念创新

编辑工作创新首先体现在编辑的理念创新上, 理念创新是医学科普期刊编辑工作创新的前提。期刊编辑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念创新:

摆脱传统思想理念束缚, 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要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 不断学习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提高业务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开阔的文化视野, 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找准最佳的创新结合点, 以新制胜。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 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人们开始关注如何能使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社会上与健康有关的行业, 如医疗保健、美容整形、健美健身等, 相继诞生并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就要求期刊编辑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加强学习, 才能把大众最想知道的信息及时、科学、有效地传播出去。

科普期刊编辑在编辑过程中要加强主体思想理念创新, 要有自觉的市场意识。医学科普期刊是面向大众的, 读者是其最根本的生命源泉, 而期刊质量的好坏, 将决定其市场占有率。因此, 编辑应牢牢把握市场这个概念, 以市场为导向, 办出符合市场要求的期刊;应突出医学科普期刊的思想性、科学性、文艺性、通俗性、趣味性, 办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期刊。

科普期刊编辑树立先进的现代文化建构理念至关重要。当前正在向现代成熟市场社会转轨, 而这将导致文化转型, 作为期刊编辑不仅要完成文化选择与文化传播的任务, 更需要肩负起文化创新和文化建构的重任。

要求编辑的知识理念实现从积累向创新的转变。理念创新是要以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为基础, 是一个知识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不断丰富的过程。这就要求编辑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编辑只有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法, 才能有足够的能力来判断稿件内容是否处于学术前沿、是否具有创新内容, 以鉴别其学术水平和发表价值。《婚育与健康》杂志的宗旨是向大众普及医学生殖健康知识, 为了实现编辑的知识理念从积累向创新的转变, 杂志社要求编辑轮流到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等科室进修, 这样编辑在编审稿件过程中就能把医学临床上最新的信息和知识及时运用, 传达给读者。

编辑要树立起办精品期刊的理念。期刊的质量决定期刊的市场命运, 医学科普期刊的大众性特点要求其必须实施精品战略, 这就要求期刊编辑增强精品意识, 要善于捕捉全新信息, 选择新颖的题材, 用崭新的角度去表现主题, 同中求异, 异中求新, 从而办出“篇篇可读, 期期精彩”的特色科普期刊。

期刊编辑只有实现上述理念的创新, 才能站在知识创新的前列, 策划出具有创新意义的选题, 编辑出有新内容、新观点、新方法的科普文章。

选题策划创新

选题策划是医学科普期刊的起点, 它也是期刊编辑工作的重点, 编辑的策划工作不仅仅表现为编辑对版面内容及其形式的谋划, 而在更深层次上, 反映了期刊的价值取向和观念定位, 它最能体现期刊编辑工作的创新。有高质量的选题策划, 是提高期刊质量的关键, 医学科普期刊也不例外。

选题要有预见性。医学科普期刊以提高大众健康素质为宗旨, 而疾病、疫情、健康素质等都存在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因而编辑的选题要有预见性, 具有引导作用, 把读者尚未意识或明确的健康问题提出来供读者参考和讨论, 这样才能使读者产生共鸣。例如秋冬季节人们注重进补, 但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科学进补, 南方人和北方人的进补方式也存在差异, 《婚育与健康》针对这个话题, 策划了《秋冬进补, 南方北方不一样》、《科学进补, 秋冬季节给男人一点“春药”》等文章, 标题科学诙谐, 内容实用可读, 深受读者欢迎。

学术问题科普化、朴素化。从事医学领域科研的专家学者们所研究的问题 (如基因工程等) 带有很强的专业性, 其所探讨的问题也充满学术性, 这一点作为普通大众是很难明白的, 但是人们热衷于他们的研究结果将给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 并且希望能弄明白这种结果将带来什么好处, 在这里编辑的工作就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编辑可以从成果报告、学术期刊、学术研讨会等信息来源渠道获得科技前沿信息, 从中抽取与大众直接相关的内容, 以朴素化的语言转化为科普知识。例如现在不孕不育人群越来越多, 试管婴儿技术成为重要的辅助生育技术之一, 《婚育与健康》策划了《天使落入凡间, 我的宝宝来自“广寒宫”》, 文章用“广寒宫”巧妙比喻冷冻胚胎技术, 把深奥难懂的医学知识科普化、朴素化。

“旧题”出“新意”。现如今, 医学科普期刊那么多, 报道的内容难免会出现重复现象, 但是随着医学知识的发展, 很多以前不很相关的问题如今联系紧密, 因此, 编辑在选题时就应考虑从“旧题”里面策划出“新意”。如每年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 每到这个时间各个媒体都会宣传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而《婚育与健康》曾策划出一个专题:《多彩的诱惑与陷阱, 少女和女人远离艾滋病魔》, 刊发有三篇典型案例, 每篇都有近800字的“医生点评”, 全面涉及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因为文章可读实用, 后被多家媒体转载。

编辑技术创新

计算机的发展和信息网络化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使社会的经济生活、文化交往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样,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 给期刊编辑工作带来了一次技术性的革命, 实现了编辑工作的现代化。在传统的编辑作业方式中, 由作者通过邮局将手写稿或打印稿邮寄给编辑部, 而编辑部也主要通过信函或电话与作者联系, 这样就会浪费很多的时间。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就彻底地改变了这种局面, 作者通过网络投稿系统进行电子投稿, 编辑部可以在瞬间就收到作者的来稿, 通过组织专家在线审稿、编辑加工、排版、校对, 从而大大缩短了出版周期。这样可以将编辑从繁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 更多地将精力用在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中, 从而大大提高期刊的质量。因此, 医学科普期刊的编辑技术创新势在必行。

利用网络投稿系统投稿、组稿。例如当一个新的选题出现时, 编辑可以在线组织专家和大众参与谈论。能及时把最新的医学科普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给大众。

利用音频、视频、在线聊天软件组稿、审稿、编辑、校对、电子签付印等。例如对一些工作比较忙的医学专家利用音频或视频采访的方式记录他们的观点和临床工作经验, 然后整理成文字。

电子期刊、手机报、3G技术的运用。把纸质期刊做成电子版本, 通过网络、手机、3G技术传播, 能有效地扩大受众面, 提高市场占有率。

在目前全球经济危机的情况下, 医学科普期刊只有确立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以质量为生命, 紧紧抓住大众的需求, 才能抓住期刊生存的市场和命运, 更好地向大众普及医学健康知识。

摘要:医学科普期刊的创新, 主要是期刊编辑工作创新。医学科普期刊作为医学研究过程中最新成果的重要载体, 承担着启迪后人和普及科学知识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期刊的编辑工作要不断地推陈出新, 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 尤其是在高度信息化、知识化、专业化和技术化的时代, 医学科普期刊编辑工作必须整体创新。医学科普期刊的编辑工作创新包括编辑理念创新、选题策划创新、编辑技术创新。

医学期刊论文 篇8

一、医学科普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2002年颁布, 以下简称“科普法”) 的第三章“社会责任”中明确指出:科普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科普的内容有很多, 而医学科普事关国计民生, 是科普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各界都应该积极组织参与。

“科普法”明确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机构在科普宣传工作中的责任, 强调应当发挥各自优势, 积极做好科普工作。同时,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社会团体, 也应当积极组织参与科普活动。“科普法”以法律的形式强化了社会各界的科普责任。医学科技期刊作为出版单位, 是医务工作者、医学研究者以及医学专业学生交流科研成果的平台, 毫无疑问也是应该参与科普工作的重要成员。

医学科普的专业性非常强, 非医学从业人员不宜随意发布医学相关的知识。这是因为医学知识新陈代谢非常迅速, 同时医学分科极其细化, 某个专科的医务工作者对其他专科的医学知识都未必能够充分理解, 而错误或者表述不清的医学知识, 容易被普通老百姓误解、误用, 有害健康, 甚至由于先入为主, 反而使患者对医生正确的诊疗产生怀疑。

医务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已经履行了医学科普的责任。除此之外, 他们在业余参与公益性科普活动、撰写科普文章等, 也是参加科普工作的较好方式。而医学科普期刊作为他们学术交流的平台, 拥有更多各个专科的医学专家资源, 有责任组织引导他们发挥更大的科普影响力。

二、严峻的医患关系形势亟须权威的医学科普平台

近年来, 我国的医患关系形势不容乐观, 尤其是在新媒体涌现的当下, 日益频发的医患冲突信息充斥各种媒体。医患矛盾的产生, 信息不对称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部分患者及其家属由于对医学知识不理解, 从而对医护人员的工作产生不信任, 此不信任是医患冲突的最大隐患之一。同时, 作为新闻事件的重要传播者, 部分记者以及新媒体从业者缺乏足够的医学科学素养, 对医患冲突难以做到客观真实的报道, 有时甚至导致煽风点火的后果。

如今网络上的医学科普知识众多, 普通老百姓难辨真假, 真正靠谱的医学科普知识其实屈指可数。在微博、微信上有一些权威的专家, 他们利用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 以及个人的影响力, 开辟了很好的医学科普发布平台。然而, 那些毕竟是单打独斗, 而且由于医学分科太细, 每个医生只能在他所在的专科领域有话语权, 难以一一回应全社会大多数人的医学困惑。

由于医务人员日常工作繁忙, 且开始参与科普活动时可能得到的反响不是很大, 如果纯粹靠医务人员的自觉意识, 可能难以在医学界形成人人参与医学科普的潮流。这种困局呼唤权威的医学科普平台, 通过专业的编辑、专业的引导, 去发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 让他们充分意识到科普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一个医生毕其一生, 服务的病患都是有限的;而一篇优秀的科普文章、一场精彩的科普讲座, 可能让医生的专业价值充分展示, 而且影响力是无限的, 可能在网络上流传很久、很广, 给有医学困惑的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

因此, 笔者认为, 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打造权威的医学科普发布平台, 积极动员他们参与其中, 是当前刻不容缓的工作。

三、医学科技期刊是提高全民医学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 医学从业者单纯强调医学科技期刊的学术性, 而没有重视其作为提高全民医学科学素质重要途径的科普性。医学科技期刊在保证学术性的前提下, 有必要跳出医学科研工作者、编辑和医务工作者的小圈子, 面向广大社会群众普及医学知识, 展示医学技术发展现状。

首先, 医学科技期刊拥有充分的医学资源。医学科技期刊的读者和作者主要包括医学科研工作者、临床医务工作者以及医学院校学生, 他们汇聚在一起就是巨量的医学知识数据库。在他们当中, 不乏文笔优美、行文流畅的作者, 如果请这些作者将自己的医学知识或者研究成果以科普作品或者科技新闻的形式撰写出来, 他们应该是乐意的, 因为这样可以进一步传播他们的学术成果和提高个人影响力。对于期刊本身, 宣传了作者, 也就是宣传了期刊本身的内容价值, 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其次, 医学科技期刊可以传播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 摒弃日常陋习。比如, 在口腔医学科技期刊上发表关于孕产期口腔保健的学术论文, 如果能够通过网络渠道传播出去, 就能够传授广大民众科学的孕期口腔保健知识, 消除孕产妇有牙病不敢治疗、迷信月子里不能刷牙等错误思想和恐慌。再如, 口腔医学科技期刊上发表关于牙周炎与糖尿病的相互促进关系, 以权威的研究结果告诉大家:糖尿病会促进牙周炎发生, 而牙周炎又会反过来促进糖尿病的进展, 因此治疗时要两者兼顾, 不能顾此失彼。

最后, 医学科技期刊可以缓解目前严峻的医患关系。医患矛盾产生之后, 在双方难以调解时, 权威的资料就成为佐证孰是孰非的重要参考。医学科技期刊发表的文章, 经过科学严谨的设计、严格的实验操作以及谨慎的论文撰写, 比起双方的口舌之争具有“白纸黑字”的证据水平。如果医患纠纷可以从证据出发, 而不是通过“医闹”、医院息事宁人来解决, 这样就有利于在社会形成理性、和谐的氛围。从这个角度来看, 医学科技期刊同时在医务工作者、患者以及司法部门之间发挥了“科普”的功能。

四、医学科技期刊开展医学科普工作的可能方式

医学科技期刊发挥普及医学知识的社会功能, 并非新的观点, 只是在我国期刊界尚未达成共识。国外著名的医学科技期刊除了刊登学术性很强的专业论文之外, 还设有一些带有科普性质的栏目, 如《英国医学期刊 (BMJ) 》作为英国医学会会刊, 是世界著名的四大主流医学期刊之一, 创刊至今已有160年历史, 文化积淀深厚、内容风格独特, 综合性很强, SCI影响因子在医学期刊中名列前茅, 设有“医海拾贝”栏目;《美国医学会杂志》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也是与BMJ比肩的全球著名医学期刊, 1883年在美国芝加哥市创刊, 连续出版历史非常悠久, 设有“诗与医学”栏目[2]。这些栏目在增加杂志人文气息的同时, 还给非医学工作者以科普知识, 很有意义, 值得我国医学科技期刊学习。

目前, 国内较少见在医学科技期刊上刊登科普性质的文章, 目前笔者仅发现《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有此方面的实践[3], 故在此重点介绍如下。该杂志是我国听力语言康复领域唯一一本国家级科技期刊, 充分认识到科技期刊在担负普及科学知识的社会责任, 利用主办、主管部门的专业优势, 在杂志创办之初就对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学科特点、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及读者群体进行深入研究, 确定了自己的办刊方向为“立足学术, 兼顾科普”。这表明, 该杂志的办刊理念比较超前, 早就意识到科技期刊在科普科技知识传播上的社会责任。

该杂志通过出版专刊的形式, 开展普及医学科普知识活动, 值得其他医学科技期刊参考学习。它每年出版一期科普专刊, 出版形式为增刊, 开设的栏目与普通刊期不同, 新栏目包括康复新概念、家长学校、技术前沿、政策解读等, 而原来的“研究”类栏目均取消;行文不以科技论文的形式, 而是采用灵活多变、通俗易懂的方式;主要内容囊括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各个领域, 包括医学、听力学、教育学等, 与普通出版的期刊一样。栏目的设计充分反映读者调查中的反馈信息, 并采用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问题。根据栏目内容策划专刊的选题, 并根据选题考虑组稿任务, 每个话题包含的具体文章拟要求两到三位专家作者, 作者以该杂志的专家委员会、常务编辑委员会中的专家为主。同时, 由于是科普内容, 需要给普通读者传达业界已形成共识的观点, 因此选题内容不能涉及尚处于争议阶段的观点。该杂志的组稿方法为“普遍约请, 重点保证”, 也就是向目标作者普遍寄送“专刊约稿函”, 约稿函需要阐明科普专刊的社会意义、作用以及约稿的主题内容。编辑应当主动向目标作者联系, 对某个选题的具体一篇文章进行深入细致的交流, 以保证稿件的质量。该杂志的组稿实践显示此方法具有较高的成功率。稿件收集回来后, 编辑在加工处理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其科学性、实用性, 更要关注其普及性、可读性。由于不是每位专家学者都是优秀的科普作者, 编辑为了使文章的每句话都能让普通读者阅读理解, 必须对文章做大量的通俗化处理, 也就是让艰涩的专业术语转化为普罗大众能够理解的科普知识。

笔者认为,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的科普实践非常值得我国医学科技期刊参考学习。

五、结语

综上所述, 医学科技期刊应当担负起普及医学知识的社会责任。由于拥有较多的医学资源, 可以充分动员作者、读者中的积极分子, 通过搭建权威的科普知识发布平台, 为全民医学科学素质的提高贡献更多力量。

摘要: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 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0%, 与发达国家相比, 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医学科普作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作刻不容缓。医学科技期刊作为权威的医学知识发布平台, 有责任、有义务担当起医学科普的社会责任;可以充分动员作者、读者中的积极分子, 通过搭建权威的科普知识发布平台, 为全民医学科学素质的提高贡献更多力量。

关键词:医学科技期刊,科普,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张凡, 于月洋.科技期刊借助“微博”履行科普责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5) :534-536.

[2]高雪山, 钟紫.国际著名四大医学周刊栏目设置及对我国医学期刊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5 (8) :846-850.

新时期医学期刊编辑的素质要求 篇9

1 伦理道德素质

1.1 初审中的伦理道德

一般来说,文章的题目是对全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也是作者撰写该篇论文的核心所在。但是有许多论文经常会出现文题不符现象,有些文章内容丰富、层次清楚,但题目却不甚妥当;有些论文虽然题目新颖,而内容却空泛平常。对于前者,编辑人员可以拟出一个合适的标题,而对后者,则不可一退了事,应当根据自己的能力,与作者多加联系,使之完善充实,从而达到能够发表的水平。再则,即使对一些从选题到内容都不太成熟的稿件,也不应笑而弃之,编辑人员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重点地指出该篇文稿之所以落选的主要原因及相应的修稿意见。由于这类作者大多是基层医务人员或初次撰稿者,如果处理态度和方法过于简单和不屑,则很容易挫伤他们的写作积极性,于作者和刊物均为不利。最后,对抄写不工整、字迹潦草的文稿,应给作者一个明确的要求,否则必致其一错再错[2]。

1.2 复审中的伦理道德

作者在接到编辑部工作人员所寄来的初审修稿意见之后,一般心情都是非常感激和兴奋的,所以在修改稿件过程中,态度都是非常认真的,字迹通常也非常工整,与初稿迥然不同,至于电子版,那就更不用说了。然则,尽管如此,他们在文章中肯定还有一些论述不深,言辞欠妥的地方,甚至文中各段有关标题与文章内容不一致,或出现所谈论的医学知识有明显的错误。所有这些,都是医学编辑人员在复审中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千万不可掉以轻心,自以为在初审中已经进行过详细修改,修回文稿中就不会出现原则性错误,若是这样,那往往就会出现工作失误。作者自己在编辑工作中经常能遇到这样的情况,如一篇介绍某名老中医治疗经验的文章,在初稿中就存在不少“口头语”,虽然在修改过程中均改为书面语言,然而文章修回之后,却仍然看到与上次措辞不同的口头语,令人啼笑皆非,自然应当予以改正。由此可见,编辑人员在文稿复审中同样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坚决防止修改稿中原则性错误的再现。

1.3 终审中的伦理道德

英国文豪卡莱尔曾经说过:“每一位能干的编辑,不正是一位文字世界的统治者么?”确实不假,编辑人员所面对的每一篇稿件,既有标题设定之类的大事情,也有反复斟酌标点符号之类的复杂小事,而在这些众多的繁杂环节中,稍有不慎,便可使某一方面出现错误,直接影响杂志的质量。因此,编辑人员,尤其是主编在终审过程中,仍应做到一丝不苟,耐心细致,切忌粗枝大叶。

1.4 修稿中的伦理道德

编辑人员原则上应充分尊重作者的言论自由,维护他们的创作权,除对文句进行适当的加工修改外,应当尽可能地保留作者文章原貌,尤其是文中的重要观点,更应注意保持原汁原味,这是修稿中编辑人员应当遵守的重要编辑伦理道德之一。进行科学思维训练,包括分析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方法等,都是十分重要的,但综合思维、模糊思维、形象思维等思维方式同样不能忽视。而后者的训练和养成,则主要通过人文学科为载体来实施。特别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后,现代医学的目标已经从单纯解除病痛、拯救生命转向着力追求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确保人们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适应达到完善的状态。如果医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视角仍局限于与传统医学模式相适应的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势必不能很好地解决新时代的医学问题。

2 循证医学意识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20世纪90年代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临床学科。2000年,EBM创始人之一David Sackett定义EBM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同时结合医生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循证医学不仅仅体现一种方法学,更体现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科学服务的精神。作为一种方法,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和掌握,但作为一种理念和精神,医药工作者特别是医学编辑都可以且应该掌握。

在新的社会历史时期,科技期刊编辑树立循证意识就是要让一切编辑活动遵循最佳的、充足的研究证据,结合编辑自身的技能和经验,考虑读者的愿望,产生高效、准确、公正的工作作风,改变由传统的经验权威模式引起的读者、作者、编者信息不对等,工作效率低,稿件处理不够客观、准确等状况。科技期刊的直接服务对象是读者和作者,因此在编辑工作中加强循证意识就要树立“一切为了读者和作者”的行为准则,在这里读者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在保证读者利益的前提下充分满足作者的权益[3]。

2.1 在初审时要有循证意识

对论文的初审是保证期刊学术水平的“第一道关口”,其操控效果直接影响到外审、终审、出版等一系列后续工作。初审准确率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稿件处理周期,也节省了编辑部的财力和物力。初审编辑树立了循证意识,收到作者来稿,对其论文内容是否属于本刊刊出范围、论文格式是否规范作出评判之后,分析提炼论文的主题,或提出其他核心问题,然后选择相应的国内外有关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将检索到的文献(即研究证据)与稿件进行对比分析,再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及经验对稿件的质量作出判断,并据此对稿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这样即便初审就被退稿的作者也会心服口服。

2.2 在撰写稿件处理意见中体现循证意识

加强循证意识需要科技期刊编辑在撰写稿件处理意见时尤其在撰写退稿意见时不流于简单,而是证据确凿、理由充分。撰写稿件处理意见既是概括、归纳、总结的过程,也是循证的过程。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每个编辑部都有自己的稿件处理意见工作单(一般为退稿和退改两种)。树立循证意识,编辑就不能根据经验简单地在上面圈圈改改,而是建立在确凿证据的基础上,退稿时告诉作者为何缺乏创新性,为何断定不能采用等;退改时告诉作者需要进行哪些修改和补充,理由是什么,不能模棱两可,让作者无所适从。如果作者为了发表文章而委曲求全,则可能助长编辑的经验主义,从而使编辑在工作中出现更多的不当。不同专家对同一篇稿件意见不一致时,甚至截然相反时,通常以哪种意见居多、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稿件的取舍。树立循证意识就不能这样简单地处理了。它要求编辑对稿件的审理意见综合分析,对论文的关键环节逐一检索,对不同意见逐一查证,找出问题的焦点,然后提出相对客观公正的稿件处理意见。

2.3 培养有循证意识的审稿专家

一般情况下,期刊遴选的审稿专家要求专业对口、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学术品格,还应该在专业研究领域中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超出作者。尽管如此要求,在实际审稿工作中专家的审稿质量仍然参差不齐。有的专家审稿意见只言片语,只有结论而无论据和建设性的意见。有循证意识的审稿专家审稿意见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如果论文的结论创新性强,审稿专家则会简明扼要写明国内外前人都做了哪些相关内容的工作,本文的新颖之处在哪里;如果论文的结论缺乏创新性,审稿专家则会写出国内外本课题的进展,甚至注明参考文献。编辑一方面可以据此得出一个准确、公正、全面的稿件处理意见,让作者从中受益;另一方面丰富了自身的专业知识,有利于提高初审的准确性。有循证意识的审稿专家需要培养,医学期刊编辑可以在首次约请审稿专家时附上审稿意见范例或审稿的标准与规范,或在以后的合作中加强交流,提出要求。

3 市场意识素质

目前,中国医学学术期刊的办刊经费,绝大多数由主办方拨款,编辑只重视刊物的编辑出版过程,无需考虑发行问题,发行量在6 000份以上的学术期刊微乎其微,大多数的印数在1000~2 000册,主要用于交流和馈赠,真正意义的发行大多在几十本到几百本之间。在“旱涝保收”的情况下,编辑的市场意识非常淡漠,甚至没有这个意识。

现在,学术期刊要走国际化道路,不仅要扩大国内市场,还要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编辑只有强化市场意识,重视市场调研,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国外科技期刊长期处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其编辑们的市场意识非常强烈。世界著名的科技期刊《Nature》(自然)、《KBMJ》(英国医学杂志)等都专门设置市场部。负责市场调查,了解读者需要,把握作者群体的研究动态、学科研究热点和学科发展趋势,为稿件组织、栏目设置的科学决策提供精确的依据。《KBMJ》杂志的市场部每年要进行几十项与自己期刊有关的市场调研,通过向读者寄送调查问卷、在本刊物上刊登调查问题和通过网络调查,获取大量有价值的市场信息,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为决策部门提供精确的市场依据,决策部门则以满足市场需要为目标,以自身的优势为基点,作出能够取得最大市场效益和最大社会效益、促进期刊健康发展的决策。中国发行量比较大的期刊,如《读者》、《家庭》、《知音》、《女友》,这些期刊的编辑也有很强的市场意识,他们迎合读者的需要和口味,策划出许多好的选题,发表的文章深受读者的欢迎。相比之下,中国的医学学术期刊,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编辑的市场意识较弱,只关注作者,而忽视了读者,不了解读者的需要,千刊一面,变成了纯粹的论文集,根本没办法扩大发行量[4]。

虽然学术期刊的发行量很难与娱乐消遣性期刊的发行量相比,但是学术期刊不能没有一定数量的读者群,发行量是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之一,发行量与期刊的质量和效益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5]。学术期刊国际化要求学术期刊发行国际化,试想,一种学术期刊在国外没有一本订数,怎能算是国际化期刊呢?

编辑的市场意识表现在编辑的市场调研上,就是要了解读者的需要,了解该医学期刊的市场份额,了解读者对该刊的要求和建议,了解本刊读者群的分布规律,然后根据社会需要策划出符合读者需要的医学选题,一旦抓住了热点医药问题,就可以连续不断地发表研究此类问题的文章,形成轰动效应,引起医药界及媒体的注意,这样发行量就自然会上去。

4 编辑技能素质

4.1 文字功力

谈到编辑的能力,首先最基本的能力是语言文字能力。可以设想,如果一个编辑的语言文字功底不足,怎能修改作者的文章?怎能发现作者的语病?因此,医学期刊编辑应具有较高的文字修养[6]。

4.2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编辑出版流程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投稿已经电子化,作者通过E-mail可以把稿件直接发送至编辑部,编辑部收到作者的电子版本文稿后可直接发给审稿专家,审稿专家审后的可用稿件返回编辑部后,编辑就可在计算机上修改、编辑、排版后发送印刷厂出版,这一切都需要在计算机上处理。所以,现代化医学期刊编辑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4.3外语知识目前英语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语言,同时也成为国际性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用语;因此,编辑尤其是青年编辑必须加强英语学习,不仅要学习公共英语,而且更要提高对科技英语的运用能力,尤其是科技英语的写作与翻译水平,掌握科技英语在学科专业中的表达习惯。这样才能发现并纠正英文摘要、英文题目等处的错误,还可发现外文文献引用是否恰当。此外,编辑还要翻阅大量外文资料,以掌握相关的科技动态,这也要求有较高的外语水平[7]。

总之,在新时期激烈的卫生市场竞争中,医学编辑各方面的素质必须进一步提高,才能促进医学期刊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在国际、国内医学期刊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摘要:高素质的医学编辑创造高品质的医学期刊,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是医学期刊生存的基础。在新时期,医学编辑只有不断加强本身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包括伦理道德素质、循证医学素质、市场意识素质和编辑技能素质等,才能更好地适应面临的新形势,并有可能在国际、国内医学期刊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关键词:医学期刊,期刊编辑,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1]益西巴珍.质量是医学期刊的生命[J].西藏医药杂志,2006,27(2):67.

[2]郭教礼.医学编辑人员的伦理道德问题[J].Chinese Med- ical Ethics,2006,4(Gen.108).

[3]王叶青,徐丽娟,董文革.在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树立和体现循证意识[J].中国编辑,2007,5:25.

[4]韦光华.学术期刊国际化与编辑意识的更新[J].中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5):181.

[5]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11.

[6]邓传祥,张万仙.医学期刊编辑素质刍议[J].医学信息,2006,19(9).

编辑素质对医学期刊质量的影响 篇10

1 医学编辑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编辑职业道德的高低及其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期刊的质量。当前一些期刊大量刊登"职称稿"、"人情稿"、"关系稿", 或以登稿为交换条件刊出广告等, 所有这些均对期刊的质量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与某些编辑人员的价值观念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以及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有关。作为1名医学编辑尤其要注意坚拒临床医生为了晋升职称而对我们的种种利益诱惑。此外, 有的编辑借口"文责自负"而对原稿中的错误"视而不见", 错误地认为文字加工是"雕虫小技", 不必费时费力, 如抱持这种观点, 一个编辑无论知识多么丰富, 都是无法办好刊物的。总之, 高尚的职业道德是编辑编好刊物的基础。编辑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淡泊名利, 甘于清贫, 乐于奉献;做到稿件质量面前人人平等, 不迷信权威和专家, 不轻视新作者和年轻作者;严格自律, 不以人选文, 不以文谋私, 不以期刊质量做人情;始终把学术自身的价值和尊严放在最优先的地位, 自觉做优良学风、文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以高度的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对待编辑工作, 做到干一行, 爱一行, 专一行, 尽心尽力, 脚踏实地搞好本职工作, 以科学的态度严谨地对待来稿, 对待读者。

2 医学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和知识结构

职业道德是编辑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但是要办好杂志仅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是远远不够的, 作为新时期的医学编辑还必须具备基本的编辑知识、广博的医学专业知识、较高的英语水平以及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

2.1 基本的编辑知识

作为一名编辑, 首先要具备一定的编辑知识, 这是不言而喻的, 但有哪些是编辑必备的基础呢, 由于没有权威的编辑专业教材, 所以见仁见智, 人们常说编辑是杂家, 笔者从多年的编辑工作中体会到文字功底、逻辑思维及国家标准是编辑必备的基本知识。 (1) 文字功底。是驾驭语言文字的重要支撑, 是文化素养的重中之重。打牢文字功底需要熟知现代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字学、音韵学等, 这些是编辑的必修课。从事医学期刊编辑工作, 最起码要掌握一些医学文章的语法特点, 这些语法特点往往通过词、词组、句子等语法单位表现出来, 要善于摸索医学术语言中这些词、词组、句子的使用规范。此外, 还要掌握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 是文章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 标点符号的误用往往会造成文字表达上的含混或颠倒。因而, 透彻了解国家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并能正确使用也同样显得重要; (2) 逻辑思维。写文章要有条理, 即通顺、达意, 这离不开逻辑思维, 如果编辑不具备颇丰的逻辑学知识, 则更难对作者来稿进行正确的文字加工。因而, 编辑要熟知逻辑学知识体系, 包括形式推理、论证推理、分析推理等, 并且学以致用, 把日常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与编辑工作紧密结合, 灵活运用于稿件的文字加工中来。娴于逻辑思维, 既能在编稿时修整不当的用语, 改正不通的句子, 删去芜杂, 克服重复, 调整句子乃至段落的次序;还能在遇到不熟悉的学术内容时, 通过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找出文中的差错[2]。笔者就经常在审稿中发现前后矛盾的情况, 如结果中的数据与讨论中的不统一等, 这是很常见的逻辑错误; (3) 国家标准是做好编辑工作的准则, 编辑对所有涉及出版领域的国家标准, 不仅要了解, 而且要精通, 要彰显自身之专长。学术文章有着特有的格式标准, 比如, 文章的章、节、条的划分、编号和排列就均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写, 不能标新立异;再如, 关键词的选取就应首先考虑《汉语主题词表》、《MesH》中的主题词, 然后考虑那些反映新学科、新技术而尚未被主题词表录入的新名词, 规定十分严格。除了精通科技论文编写格式外, 还要精通摘要编写规则,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量和单位名称、符号及书写规则, 图表的使用规则, 数学符号与数学式、化学符号与化学式的编写规则, 外文字符的使用规则等等。对医学编辑来讲, 掌握好国家标准显得犹为重要, 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医学学术交流。

2.2 广博的医学知识

作为医学期刊的编辑, 医学知识是最基本的知识要求。试想一名医学期刊编辑, 如果没有医学知识的背景, 怎能理解那些医学术语、读懂那些专业稿件?又如何去修改、加工这些稿件?他怎么能和医学领域的读者、作者及专家进行沟通?显然医学知识是从事医学期刊编辑必需的专业背景知识。医学基础知识的好坏不仅涉及文稿的文字把关, 而且涉及整个期刊的综合质量把关, 必须要引起重视[3]。医学期刊编辑应熟悉医学研究的方法、设计和评价, 特别要熟练掌握医学统计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知识, 这是对医学编辑的特殊要求。医学编辑加工稿件的第一步就是通读全文, 了解文章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方法是否可行、统计学处理方法是否正确, 因为这些是论文是否具有刊用价值的重要评价标准。如果说一篇文章只是文字不通或语言表达不准确, 还可以通过推敲后去修改, 但如果是实验设计、实验方法错误或统计学处理错误, 这篇文章则应被全部否定。如果编辑不掌握医学统计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知识, 就无法把好关。笔者在审稿过程中遇到的最多的问题也是实验设计和统计学方面的问题。

2.3 较高的英语水平

医学编辑应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 是因为医学的发展早已没有国界和语言的分别, 而许多最新的医学信息本来就出自于不同的文字, 其中又以英语为主渠道;此外, 还有不少专业名词也源于不同的语言文字;尤其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 如果没有一定的外语基础, 阅读、交流会有很大障碍。提高编辑的外语水平, 有利于学术文稿中外文部分的表达, 有利于对外文参考文献的审查和校对及对英文摘要的审阅[4]。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与国外的医学交流不断深入。为了扩大影响, 加强交流, 我们必须争取让自己的期刊被一些国际著名的检索机构收录, 同时研究国外的期刊文化, 吸收国外先进的办刊经验和管理经验。这些都要求医学编辑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 其中以英语尤为重要。而编辑人员要与国外读者、专家、作者交流, 还应具备一定的公共英语水平;同时为了使期刊走向国际市场, 所刊论文的英语表达应尽量符合国际及专业的习惯, 这就要求编辑具备相当的科技英语 (主要是医学英语) 的写作水平。单纯依靠英文编辑是不够的。

2.4 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

由于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 今天的编辑工作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工作, 已经取代了一支笔、一把剪刀、一瓶糨糊的传统编辑办公手段。因此, 如果一名医学编辑不掌握这些数字技术, 就很难胜任工作。21世纪是一个网络经济时代, 编辑人员应改变传统的办刊理念, 加大编辑过程中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应用力度。编辑在审稿、文字加工中要与作者在网上对接, 在传递信息、校对中要快速高效运作, 都需要编辑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网络素质[5]。总之, 医学编辑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改变编辑部传统的工作方式, 实现编辑部工作全程计算机网络化。因此, 可以说现在的医学编辑已经是网络编辑了。而且为了缩短出版周期, 期刊的网络版亦将是大势所趋, 这就对我们医学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上述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外, 医学编辑还应有一定的社交能力, 以便于与读者、作者及专家沟通, 加强交流;另外, 还要刻意培养创新能力。总之, 医学编辑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上述各种素质的培养, 以提高医学期刊质量, 为医学信息的传播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蔡鸿程.作者编辑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65-68.

[2]胡传焯.现代科技期刊编辑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3]肖利宏.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具有学术洞察力.编辑之友, 2004, (6) :53-54.

[4]刘根林, 孙体如.论科技期刊编辑必备的素质.编辑学报, 2006, 18 (5) :384-386.

试论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独立性保障 篇11

[关键词]编辑独立医学期刊制约因素解决办法

编辑独立的原则自形成以来受到众多编辑的肯定,但在学术期刊界尤其是专业性强的医学科技期刊界却极少真正实现编辑独立。医学科技期刊是医学学术成果传播的载体,是进行医学学术交流的平台。医学科技期刊的编辑需要选择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稿件,且要求稿件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以提升期刊的质量,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保证编辑的独立性。

1.独立性的定义与意义

世界医学编辑学会对编辑独立性的定义为:主编对期刊的编辑内容拥有全部的权力[1],编辑有权决定“出版什么,不出版什么;发表时,优先发表什么”[2]。但是社会、法律和道德框架限制了编辑的工作自由。医学编辑在遵循国家政策和法规的前提下,有自由和权利对医学的各个方面发表批评性意见。主编和编辑部有义务支持编辑行使他的独立性权力,只有这样,编辑的独立性权力才能充分发挥,期刊才能良性发展。

真正的编辑独立性需要孤立和保持一定的距离,最后决定期刊内容的编辑必须没有任何个人因素、专业因素或经济因素等影响他们的判断[3]。这种自我强加的分离才能去除偏见,确保评价的准确。有了这种脱离,编辑才不会听命个人、权力、官员,才会产生真正的自由。无论是在众目睽睽的公共审议,还是在无人的私下商议,这种自由都需要道德和诚信来坚持。在医疗卫生、公众保健、医疗资源分配、医疗道德标准和卫生职业行为等领域,编辑必须是值得信赖的,这是信息舆论监督的责任。为了保持这种信任,必须给予编辑独立性,让编辑不受制于任何特殊利益集团。

2.编辑独立性与期刊出版商经济利益的矛盾

谈到编辑的独立性就要谈到编辑与期刊出版商的关系。期刊出版商有权聘用和解雇编辑,但解聘应有正当理由,如编辑决策错误等。编辑应向期刊及其出版商负责,本着质量至上的原则,在稿件选择、稿件内容等方面拥有决定权。期刊要良好的发展,需要编辑与期刊出版商之间通力合作,在保证科学诚信的前提下,相互支持、相互监督,充分发挥编辑独立性,办出期刊的特色,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这才是正确的发展道路。

当前我国医学科技期刊界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编辑需要对读者和作者负责,传播先进的医学技术和临床效果优良的医学设备、药品信息,同时也需要报道医学设备及药品的不良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展示医疗卫生界的真实,促进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对于期刊出版商来说,其创办、经营有自己的目的,尤其是经济目的。这样,期刊编辑和期刊出版商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就会产生分歧。例如,编辑选定一篇报道某药品严重不良反应的文章,而这个药品生产商又是期刊的经济资助者,因此,会与期刊出版商所追求的经济利益相矛盾。若出版商决定不采用编辑选定的文章,那么就会损害编辑的独立性。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医学科技期刊创刊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高等院校,创刊的主要目的是为传播本校的医学科研成果,并为本校教职人员、学生服务。(2)各级学会,创刊的主要目的除了为促进本领域的学术交流、为其会员服务,也为了以此种形式获得经济收益。(3)各大医院,创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播本院科研和临床研究成果,并解决本院医务工作者评职称等问题。(4)各种商业性的出版机构,创刊的主要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尽管各机构创刊的目的不同,但杂志的编辑和期刊出版商都希望杂志取得成功。学术和商业目的之间的紧张使得他们的关系突出,也直接影响编辑的独立性。邹韬奋先生说过,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就更没有希望了[4]。出版需要一位坦诚的、真正独立的编辑,同样也需要杂志拥有者坚定地相信编辑自由是杂志维持统一和获得尊敬的唯一方式。

虽然医学科技期刊由于其专业特性,很少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敏感性问题,但有些评论、临床研究报道有可能影响某些医院、药企等单位的利益。编辑和期刊出版商在问题的处理上可能产生争议,而往往都是编辑最终妥协。这是因为编辑和期刊出版商之间缺乏监督管理机制。为了求同存异、和谐共存,美国医学会成立了督察委员会,以此来负责管理其下属的医学杂志。目前,很多国家都需要利用科学的仲裁委员会和有效的法律框架,提升整个出版物所有阶段的透明度,保护编辑独立性以及协调编辑和出版商之间的关系[5]。

3.编辑独立性的制约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期刊从属或受制于权力资源(如从属科研院所、高校和政府等系统,划分为全国性、地方性期刊等)和某种非权力资源(如“核心期刊”、专业检索系统收录、某学会会刊等)。在这种期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影响下,医学科技期刊一种最为明显的表征就是“条块分隔”和“科层制”[6]。 期刊的发展需要遵循这些“规则”,编辑的独立性就不能得到完全发挥。

医学与健康息息相关,对医疗部门与官员的管理失职,以及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负面情况,期刊本应直接、真实的报道,却受到众多因素制约。(1)医学期刊大都依托高等医学院校和医科研院所办刊,“本土主义”导致期刊有时甚至沦为发表低水平职称论文和课题论文的保护地。(2)国内医学期刊专业性强,发行量小,其生存离不开广告,甚至依赖版面费的收取。此时稿件的选取标准与经济利益存在冲突,在经济利益面前,期刊往往降低标准,编辑独立性受到忽视。所以,编辑独立声明中提出“编辑决策的主要依据是研究工作的价值与对读者的重要性,而不是期刊的商业成功与否”。

4.实现编辑独立性的办法

医学编辑的独立性关乎医学知识传播的科学性、真实性、客观性、前沿性,关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和落实编辑的独立性。保证编辑独立性的实现,需要实现以下四条解决办法:(1)科学认识编辑独立性存在的重要意义及价值定位,充分发挥编辑人员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2)建立健全医学科技期刊的监督机制,客观、公正、科学地监督期刊的学术化建设,遏制和杜绝当前期刊商业化浓重的倾向。(3)创造良好的编辑工作外部环境,在制度、经费、人事、办公环境上保证期刊的出版发行,确保办刊无所牵制、无后顾之忧。(4)加强编辑人员的 “心修”“内修”。

编辑独立性离不开编辑人员的自我克制和坚守。在利益关系面前,编辑要有淡泊明志的操守。同时,编辑需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学术水平,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编辑需要时刻站在医学发展的前端,洞察医学领域的新技术、新动向,努力办好期刊,为医疗卫生事业服务,为人民健康服务。

(作者单位:《中国临床保健杂志》编辑部)

[1]游苏宁.捍卫编辑的独立性[J].编辑学报,2006(5):321-322.

[2]Malone D. Editorial independence-essential to the integrity of the Journal[J]. Aust J Physiother, 2002 (4):314-315.

[3][4]陆泉芳.综合性学术期刊改革设想[J].科技与出版,2005(3).

[5]Desai SS,Shortell CK. Conflicts of interest for medical publishers and editors: protecting the integrity of scientific scholarship[J]. J Vasc Surg, 2011(3).

医学期刊论文 篇12

关键词:医学期刊,编辑出版,文献,情报研究

0 引言

现代医学知识正以飞快的速度更新和传播,对医学期刊编辑来说一定要正视这样的挑战。网络信息技术是这一现象的创造者。医学编辑要掌握最新医学研究的脉搏、为大众传播有价值、有益健康的医学知识。医学文献信息的研究工作正在占有医学期刊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现将医学文献信息研究在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1 来稿的信息化处理

稿件的初审和编辑修改加工是期刊编辑基本的日常工作[1]。医学期刊的来稿涉及医学研究各专业,均代表各专业领域新的医学研究和先进的科学思想。而医学编辑人员并不一定是从事医学研究的工作者,不能对稿件涉及的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对稿件进行科学评价和修改。现代专业的医学信息数据库为医学编辑全面、客观地评价大部分医学来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医学文献信息的研究在整个稿件的评价和修改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信息辅助的作用。

1.1 一般医学稿件的学术不端比对与查新工作

一般稿件的重复率比对和查新是编辑工作的开始也是根本,一名医学编辑需要掌握一篇稿件评价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后续的编辑修改工作[2]。通过网上比对,医学编辑可以充分了解已经发表的论文与该稿的重合率及相似度。从而判定来稿的创新性、新研究进展和是不是抄袭。

1.2 发挥来稿的特色

相对有创新的稿件是最得编辑青睐的。有时来稿中非同质化的稿件很少,对这种特殊稿件进行评价和编辑加工,对医学编辑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编辑加工中凸显来稿的特色,充分发掘来稿的医学学术价值。但是特色是需要比对才能明确。通过检索相关的医学信息文献,与相近、相关或相同文献的比对,明确文章的特色,在编辑修改中将其凸显和补充,可以很大地增强文章应有的学术价值,而且有理有据。

1.3 医学用语的规范

编辑加工中,规范医学稿件词语是医学编辑的重要任务,也是编辑快速查找医学文献的好帮手。CBM和Pub Med在词语控制和定义方面是比较先进和规范平台,是医学期刊编辑部首选的专业词汇规范来源。Pub Med提供主题词树状结构表,主题词注释,同义词/曾用词,参照相关等词类的服务。医学编辑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专业名词提供的工具,为编辑过程中的词语规范打下基础。

2 医学专业学科的信息追踪

医学期刊编辑的日常工作是追踪并评价所关注的医学学科或专题,特别是有广泛和深远影响的基础医学研究和应用医学技术的跟踪[3]。熟悉国内外的重要的医学专业信息数据库,熟练掌握相关的引文分析型的大型专业信息全文数据库及其文献计量技术,对医学编辑掌握医学专业学科的进展至关重要。

2.1 关注基础和临床综合的国际著名生物医学期刊

医学编辑要把握各个主要生物医学的主题及专题的发展趋势,及时搜索和浏览相关医学专业领域的期刊。形成医学编辑人员良好的捕捉医学信息的敏感性。优秀的医学期刊角度和方法独到、信息丰富,通常能让同行全面理解该研究的思想及技术线路并启发同业者进一步研究的灵感,也给期刊编辑对期刊对应栏目的策划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引导。

2.2 关注国内著名医学期刊

国内优秀医学期刊通常能比较全面、及时地反映医学领域的前言动态。医学编辑对此类杂志的跟踪,能够捕捉国内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医学编辑同时把握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研究的国际和国内新进展,对医学编辑准确评价期刊的来稿的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医学编辑可以通过CNKI或CSTPCD选出优秀的医学期刊,通过咨询相关医学专家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跟踪的医学核心期刊。

2.3 关注特色医学期刊和专业医学期刊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旧期刊在新的专题栏目中不断涌现,医学编辑要保持对对新知识的关注,及时了解同行的各种新的创意,才能更好地开拓思路,取长补短。几乎所有的大型专业数据库都能提供良好的整刊浏览的功能,这些都为医学编辑定期跟踪研究同行刊物提供良好的技术手段。

3 医学文献信息的评价

3.1 专家及著者评价

期刊编辑要综合检索到的医学信息,明确核心专家和作者,进一步阅读和分析提供的文献材料,挑选写作及科研水平高的专家和作者,作为编辑工作的重点。实际证明这些专家和作者对杂志的发展很有兴趣和有学术方面的独到见解,医学专家及学者是编辑部最重要的审稿、咨询力量。编辑部也需要借助这些人来掌握了比较优秀的医学稿源。

3.2 读者的评价

一本期刊的质量和价值最终评价和检验的是期刊的读者。加强读者研究,同时也能让编辑及时地掌握医学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引文研究、点击和下载统计等网络信息技术和情报分析功能较好的大型信息数据库让医学编辑更好、更快地了解读者使用本刊的情况。传统的方法像比不同领域专家座谈,在校博、硕士研究生调查,基层读者调查等,能调查研究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读者对医学期刊不同的需求。医学期刊可以增加和调整栏目和专题,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4 结论

医学文献信息情报分析已经渗透在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每一天的工作环节中。充分运用广泛的医学文献信息资源和各种不同医学文献信息情报分析技术,能让医学期刊编辑获取广泛和最新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支持,也能让编辑出版的医学期刊在种类和数量众多的期刊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品位和特色。

参考文献

[1]刘东信.养成能提高编辑技能的一种好习惯:文献检索与查阅[J].编辑学报,2007,19(3):231-232.

[2]朱红梅,张大志,游苏宁等.医学期刊编辑的学科专业素质及其培养[J].编辑学报,2007,19(3):228-229.

上一篇:工业设计与社会发展下一篇:高清电视数字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