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期刊发展问题(精选5篇)
医学类期刊发展问题 篇1
目前, 网络化和数字化越来越渗透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而且影响力在不断增强。作为学术科研信息及成果发布、传播、交流和推广平台的科技期刊, 同样也进入到数字化发展的新阶段。 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成熟发展和急速扩张, 整个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模式和流程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1]。 目前, 科技期刊的出版虽然仍是传统模式占据主流, 但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2]。 2014 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2013—2014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 2014 年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收入为3387.7 亿元, 比2013 年增长了33.36%;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在新闻出版产业收入中的占比由2013 年的13.9%提升到了17.1%[3]。
医学期刊是医学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同时也是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期刊登载内容专业性强, 信息更新及时, 受众群众教育程度较高, 能更好地适应医学期刊的数字化出版, 数字化出版是医学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医学期刊数字出版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版权保护难度大
数字技术使作品的复制、整合、传播更加简便, 导致版权保护较为困难。 目前, 我国保护数字化出版产权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导致作者、期刊的利益无法保障, 知识产权的纠纷日益增多, 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
1.2 期刊数字化破坏了期刊的特色
期刊数字化后, 读者应用网络对文献进行浏览、下载的是单篇、零散的文章, 期刊特色不能得到体现。 而期刊的学术特色是期刊编辑工作的创造性所在, 是期刊的生命所在。
1.3 期刊出版网络化程度参差不齐
国内各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的程度各不相同。大多数医学期刊数字出版的主要方式是将纸质期刊的内容简单地数字化后以PDF等文件格式进行网上的陈列与阅读, 缺乏对其内容的深度加工及延伸开发。 目前, 大部分期刊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信息服务商合作, 进行期刊的二次出版发行;部分期刊自建网站, 采用开放存取的方式将纸质期刊内容网络化, 供读者阅读下载;仅极少数期刊自创网络杂志, 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期刊出版网络化[4]。
1.4 网站建设不完善
国内医学期刊自建网站日益增多, 但有不少网站疏于管理和维护, 内容不能及时的更新。网站功能也较局限, 缺乏对作者和读者的个性化服务, 无法进行读者—编辑—作者间的实时交流和信息反馈。
1.5 复合型人才短缺
医学期刊数字出版对编辑部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既要拥有传统出版技能, 又要拥有数字技术, 同时还要懂得经营和市场运作。而大多数医学期刊编辑部人员学习的是医学专业或生物学专业毕业, 缺乏相关的信息化知识, 未能完全实现无纸化编辑出版, 不能满足期刊数字出版的要求, 阻碍了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的进程。
2 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对策及建议
2.1 健全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目前, 数字版权保护标准的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2014 年9 月开始实施的《使用文字作品支付报酬办法》提高了原创作品的基本稿酬, 并将适用范围从出版领域扩大到了数字网络等领域[5]。 只有保护好了数字版权, 才能兼顾作者、医学期刊和数字出版商的合法利益, 建议签订授权许可或转让协议合同, 以此来协调三方的数字出版利益, 保证数字版权不受侵犯。
2.2 加快医学期刊数字化出版的进程
积极加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等技术提供商的数据库, 努力做到优先数字出版, 有研究[6]表明, 优先数字出版能将期刊影响因子提高15%。目前, 大部分医学期刊建设有自己的网站, 并多与采编系统相结合。自建网站可以保留并突出期刊的特色, 能与读者、作者及时互动, 但需要一定的物力、财力的支持, 并由专人维护管理。 期刊社应加大力度, 完善网站建设, 加快期刊的数字化出版的进程。 开放获取 (OA) 是上个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出版发行模式, 目前我国已有5个开放存取数据库[7]。 这种模式促进了资源共享, 扩大了期刊影响力, 有利于期刊的发展, 应积极加入。
有研究[8]显示, 全媒体出版是医学期刊出版的发展趋势。移动出版是全媒体出版的形式之一, 读者可以通过手机、平板随时查询需要的文献。 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罕见或棘手的病例, 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查询相关文献, 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 同时, 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宣传期刊, 目前仅个别医学期刊有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9]。
2.3 注重培养、引进适应期刊网络化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医学期刊的数字出版对编辑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急需熟悉或精通传统出版流程、数字技术及经营管理的应用型、实践型、复合型人才。 一方面可以建立有计划的培训机制, 安排编辑人员参加短期培训学习数字出版技术, 提高业务能力;另一方面, 可以引进相关的复合型人才, 使期刊能满足网络数字化出版的要求[10]。
综上所述, 作为综合性医学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者, 要有开阔的视野, 抓住数字出版的新趋势, 自觉学习数字出版化技术知识, 提高数字化出版专业技能, 一定能做出高质量的精品期刊。
参考文献
[1]龙玲.网络时代期刊数字出版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传播, 2013, 5:17-18.
[2]李禧娜, 何以平, 郑巧玲.期刊网络化的现状分析[J].编辑学报, 2011, 23 (Sup.1) :12-14.
[3]龙亮, 郭建秀, 冷怀明.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及相关问题的思考[J].2014, 26 (6) :517-520.
[4]陈华, 巩倩.医学期刊文献优先数字出版模式[J].中国出版, 2010, 10:69-71.
[5]朱佩玲, 邬加佳, 吴秋玲, 等.国内外医学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现状分析[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3 (4) :95-97.
[6]陈志贤.期刊数字化版权问题[J].编辑之友, 2011 (7) :99-101.
[7]高美凤, 李谦, 王研.我国科技期刊的网络化运营方式探讨[J].出版科学, 2010, 18 (1) :57-59.
[8]马英, 胡永成.国内医学期刊的全媒体出版任重而道远[J].编辑之窗, 2011, 38 (1) :94-96.
[9]王华生.数字网络环境下学术期刊传播方式的变革及因应策略[J].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51 (6) :144-151.
[10]高荣慧, 樊红雨.数字出版环境下医学期刊编辑职能转变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4, 38 (1) :53-54, 58.
医学类期刊发展问题 篇2
目前,国家对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在即,期刊市场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农牧3刊的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期刊的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找出农业期刊生存发展的新出路,是当前农业期刊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农业类期刊存在的问题
受体制、地域、市场环境影响。内蒙古地处边疆,经济落后,文化氛围较差,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一味延续“等、靠、要”的老一套办刊思路,仅靠国家财政拨款来维持生存,依赖性过强,且经费紧张,没有积累。受制于国家对报刊政策的调整,在期刊细分市场上经不起风浪,不能以不变应万变。
领导班子不健全,缺乏创新精神。几经期刊改革,农业期刊生存环境恶化,逐渐淡化为“三农三牧”服务宗旨,成为主办单位的累赘。《现代农业》等3本杂志划归农牧业科学院主办以来,一直在等待改革中原地踱步。6年来,杂志社班子不健全,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在改革中继续观望,从而坐失了市场发展的最佳时机。
办刊经费紧张,职工素质有待提高。多年来,办刊经费不足一直是农业期刊面临的最大难题。没有经费,刊物质量难以提高,发行量跟不上,广告自然难以承揽,创收渠道狭窄,办刊陷入了难以维持的恶性循环之中。因为经费紧张,编辑人员除了继续教育培训外,几乎很少有出去参加学习培训、交流办刊经验、更新知识的机会,造成了编辑人员闭目塞听,专业知识贫乏。不能学习到先进的办刊理念,也不能及时领会国家行业指导性政策精神,自然也跟不上办刊形势,办刊理念陈旧,难以突破陈规,谋求发展。
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农业期刊是公益性杂志,其行业性质决定了其发展空间有限,除了同类期刊间竞争激烈,还要受网络、电子出版物及多媒体的冲击,如果不是专业技术人员评定职称及学术交流的需要,农业期刊可能真的要被淘汰。
上述这些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影响期刊生存的重要因素。
发展思路及对策
农业期刊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但在这些主客观难题的背后如何突破办刊颈瓶,才是农业期刊适应市场,以不变应万变的生存发展之道。
加强班子建设,打造合力团队。 在生产关系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根据杂志社办刊工作需要尽快完成单位的合并整合,成立社务会,建立健全班子工作职能,使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各部门间要互相支持,团结协作,才能形成合力,最大效率发挥班子潜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
加强内部管理,引入竞争机制。传统的“大锅饭”显然已经不适合杂志社的健康发展,应该适应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逐步引入竞争机制,对外竞争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这就要求办刊工作者要学习和理解市场大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懂得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对内也要有竞争,部门间、同事间既要互相支持,也要在工作技能、业务学习以及经济创收等方面相互竞争,这样才能培养职工的竞争意识,形成积极进取,紧张有序的工作氛围,才能进一步增强杂志社期刊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努力提高办刊质量,打造期刊精品。杂志社最根本的任务是办好杂志,其它各项工作也要围绕杂志的出版发行而展开,所以,刊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杂志社能否生存和发展。现在我们办刊还存诸多问题,说明我们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还不够强,还存在着得过且过的惰性思想。因此,杂志社要注重学习,紧跟形势,学习各家期刊之长,补已之短,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努力找出且实可行的办刊新路子。
加强学习,紧跟形势。要充分调动编辑人员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努力创造一个学习气氛浓厚的学习型集体,还要积极筹措经费走出去参加各种与业务相关的培训班及研讨会,使员工能在学习中拓宽工作思路,开阔眼界,学习到中国乃至世界上先进的办刊模式和经营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在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不至于落伍,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才能进一步发挥个人的潜能和智慧,为杂志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依托现有资源,内联外挂,实行多种经营。当前,农业杂志社的根本出路就是改革创新,自强自立,实现自养,也就是保生存、求发展。首先,要利用自身资源,不断寻求新的发展渠道。既要遵守国家的办刊政策,适应形势的需要,提高刊物质量,又要开放搞活,找出適合杂志社生存发展的新路子。
其次,农牧业杂志社有3本杂志,要适应形势,不断巩固扩大作者、读者群。想方设法提高刊物质量,扩大影响力,打造精品期刊,单位要给政策、给机会,不断扶持使其发展壮大。对有一定影响,市场前景较好的杂志,要采取相对灵活的经营方式,比如:联合办刊,挂靠办刊,或成为行业专刊,根据需要发展合作,实现自养,这样既可以降低办刊成本,也实现刊物价值。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刊物,要充分利用其特点,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在经济上给予资助,不仅杂志要办,还要办出特色。
再次,办刊工作还要处理好三个关系:杂志和读者的关系,编辑和作者的关系,杂志社和主办单位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关系。处理好前两者的关系,就是要办好刊物,满足读者的需要;编辑工作就是要加强和作者的联系和沟通,全心全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第三个关系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杂志社既要接受他们的领导,又要在上级主管单位的领导下做好工作,加强与有关领导的沟通,理顺各层面的关系,为杂志社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杂志社)
责任编辑:邰山虎
医学类期刊发展问题 篇3
1 网络化医学期刊发展的优势和缺点
1.1 网络化医学期刊发展的优势
传统媒体对信息的传播在速度上和时间上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很多的环节, 所以往往不能及时传播。网络化医学期刊和传统的期刊相比, 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加快捷, 传播的内容也更加丰富。随着微博、互联网以及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 打破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充分体现了信息传播的及时性, 并且传播的内容和方式都更加开放。只要接入互联网, 医学人员即使相隔很远的距离也可以相互交流, 进行医学信息资源的分享, 医学科研人员在任何时间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医学信息, 使信息的传递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1]。传统的期刊通过单一的模式进行信息的传播, 受到版面的限制通常只能通过文字的形式来表述, 而网络化的医学期刊除了包含最基本的文字信息之外, 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和音频等方式进行信息的分享, 让医学期刊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
1.2 网路化医学期刊发展的缺点
在新媒体时代, 由于各种软件的开发和利用, 现代各种图像处理软件对摄影图片的编辑和加工都更加简单, 图像处理软件破坏了图片的真实性, 新技术可以利用不同的照片对其进行修改整合形成一张全新的照片。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新闻摄影照片处理更加简便, 此外, 对声音和影像也能无痕迹的修改, 从而制作出逼真的虚拟信息。在新媒体时代, 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 新媒体对信息的来源并没有限制, 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源, 这就使得新媒体的信息内容更加复杂, 真实性得不到保障, 具有虚拟性的特点[2]。除此之外, 医学期刊的读者在阅读网络化的期刊的时候要比阅读传统的医学期刊支付更多的费用, 在期刊的数据库中浏览和下载全文需要另外支付费用。最后, 网络化的期刊由于发表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对发表的期刊的审核不高完善, 导致网络化的医学期刊权威性不高。
2 应对新媒体时代挑战的医学期刊发展策略
2.1 加强网络化的管理
在新媒体时代下, 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源, 所以著作权的保护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为了保护科研人员的著作权, 必须加强网络化的管理。在新媒体时代下, 编辑可以通过稿件数据库、审稿人数据库以及作者数据库等对医学期刊进行科学化和自动化的管理, 使所有的稿件在送审、签发和排版的时候都在网络上进行。这个过程虽然非常快捷和方便, 但是由于网络的信息的海量性, 读者很难鉴别媒介的方法和正规, 容易出现非法转载等现象, 这实际上就是市场环境的不完善导致的。加强网络化的管理可以通过制定一些原则性的法律法规对出版的著作权进行保护, 建立组织管理机制, 不断完善文化经济政策。
2.2 建立完善的审核制度
网络化的医学期刊的稿件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因为网络化医学期刊的发表受到的审核和传统医学期刊相比还具有一定的差距, 审核制度没有传统的期刊发表审核制度严格, 在互联网上医学科研人员可以发表各种信息, 包括一些没有被期刊医学社采用的, 从而导致网络医学期刊质量得不到保障[3]。为了改变这种情况, 网络编辑部可以聘请国内外的知名专家来对需要发表的稿件进行审核, 提高发表稿件的整体学术水平。
2.3 缩短发表周期
网络医学期刊的出版需要较长的时间, 主要是因为审稿的时间太长、稿件回修的时间较长以及期刊期太少, 为了缩短发表周期, 期刊编辑部以及研究人员、审稿人员都需要作出较大的努力, 建立规范、科学的稿件处理流程, 并在审稿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以及规范的原则, 保障有价值的稿件能够发表, 对于不能发表的稿件需要将审稿意见及时反馈给作者, 提供稿件的有效解决方案, 有效的缩短期刊的出版周期。
3 结束语
新媒体的出现对医学期刊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但是传统医学期刊和新媒体时代的医学期刊都具有自身的优势, 医学期刊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综合传统期刊和网络期刊的优势, 将二者有效融合在一起, 使具有权威的传统医学期刊借助互联网的跨时空性和传播性走向更加广阔的平台。
摘要:由于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各种例如手机、电视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 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新媒体的冲击下, 传统医学期刊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时代为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多元的传播媒介, 但同时也为医学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医学期刊,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钱欣平.开放存取及其为中国医学期刊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医学期刊研究, 2014, 17 (4) :664-666.
[2]李小凡.论新媒体时代文学期刊的发展——基于《收获》《小说月报》微信公众号的案例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25 (35) :67-69.
医学类期刊发展问题 篇4
一、微传播的特点
微传播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微传播是指以微博作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而广义的微传播则包括以微博、微信、手机短信、彩信等作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微传播的核心特征是“微”, 首先, 这个“微”体现在它所传播的内容上, 无论是微博、微信或是彩信, 这些传播方式所传播的内容大都短小, 阅读快速省时;其次, 微传播的传播载体主要是手机、平板电脑等小巧的移动设备终端, 传播介质的微小和便携, 使微传播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获取信息;此外, 微传播获取信息只需“微动作”, 打开客户端通过简单地点击可以完成阅读、转发、评价等操作, 方便灵活;与传统的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相比, 微传播的受众同样具有“微”的特点, 趋向于“微受众”传播, 其传播对象更加精确, 传播内容更加有针对性, 受众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 有目的、有选择地接受信息, 传播者也可以在所要发展的领域建立起自己的“圈”。微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 集合了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特点, 在互联网平等、去中心化和反权威精神的基础上, 融入了个人性、即时性、互动性, 成为重要的信息交流的平台。对于传统的传播媒介来说, 微传播时代的到来无疑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医学科技期刊作为传统的传播媒介, 身处微传播时代其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医学科技期刊如何在微传播时代主动出击, 变挑战为机遇, 利用微传播的优势, 结合自身特点, 使传统传播与微传播相融合, 获得更大的发展,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二、医学科技期刊利用微传播的自身条件
(一) 内容相对独立
医学科技期刊的内容大多由单篇的论文集合而成, 每篇论文都具有完整性, 可以独立传播, 独立阅读。论文的摘要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单元被抽离出来, 能够基本展现文章的目的、方法、结果以及结论。论文的摘要大都精炼短小, 字数在200~300字, 正好符合微传播内容上“微”的特点, 所以论文摘要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微博、微信等形式进行独立传播。同时, 论文中的参考文献、典型病例、病理图片等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单元进行传播。
(二) 受众群体固定
医学科技期刊专业性强, 读者大多为临床医生或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 受众群大都有相同的专业和相似的关注点, 很容易建立起自己的固定受众“圈”, 符合“微受众”传播的特点。同时, 传统的医学科技期刊在以往的办刊过程中, 长期为读者提供准确、公正与客观的科研信息, 已经在业内具有一定的公信力,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社会信誉度以及公众影响力, 拥有较为固定的读者、作者群体。这样, 医学科技期刊可以利用原先打造的品牌效应, 通过官方认证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等微传播媒介发展微传播对象, 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活动。
(三) 受众群的诉求
医学科技期刊的主要受众群为临床医生, 医生高节奏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很难抽出一整块的时间来阅读杂志, 特别是传统的纸质杂志。然而, 现如今医学发展日新月异, 医生不仅要完成高强度的临床任务, 而且还面临着巨大的科研压力。他们需要大量地阅读文献不断充实自己, 以避免在工作中被快速更新的知识淘汰。因此, 通过便于携带的设备终端、利用日常的碎片时间, 阅读文献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青睐。
三、微传播在医学科技期刊发展中的应用
(一) 提高文献被知晓度
提高影响力是医学科技期刊始终不移的任务之一, 而其关键就是要让刊登的文献被更多的受众所知晓并引起共鸣。传统数据库的文献查阅方式主要为关键词检索, 作为被检索对象要在数以千计的相关文献中脱颖而出, 被检索者关注并引用存在一定的被动性和机会性。而微传播的主要阅读方式为指导性阅读, 传播者可以通过发布微博或是微信消息推送的方式, 将论文经过拆分的碎片化信息定向地传递给受众。这些微传播受众可以通过快速的阅读发现感兴趣和对自己有用的内容。一旦这些内容获得共鸣, 通过简单的转发功能, 论文信息就可以被层层传递下去, 被更多的人所知晓。每一位转发者都是期刊的推广者。以《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为例, 在每期刊物出版前一个月左右, 编辑部会将当期目录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推送;同时还将该期重点文章进行编号, 并设置关键词规则, 关注者只需回复简单的文章编号就能实现对详尽信息的选择性阅读, 是一种依托微传播的“微优先出版”。除了下期预告外, 往期回顾也是提高文献知晓度的重要手段, 对于已刊登过的稿件也会不定期地进行分类总结, 如将同一病种的相关稿件进行汇总, 把它们以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罗列制作成图文消息进行推送。
(二) 延伸期刊品牌宣传途径
医学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主要依靠期刊的质量、特色、权威性等因素, 然而在如今“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环境中, 期刊品牌形象的建立除了提升期刊整体水平外, 扩大期刊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科技期刊传统的品牌宣传形式包括参加期刊展、学术会议、网络、广告等, 这些传统的宣传形式存在机会少、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费用高、宣传效果难以统计等问题。如今, 利用微传播手段进行期刊的品牌宣传是对传统宣传模式很好的补充和延伸。首先, 微传播属于自我传播, 这种宣传形式具有自主可控性强、形式灵活多变的特点, 一方面发布期刊动态、征稿通知等消息可作为宣传的直接手段;另一方面, 通过微传播手段发布学科动态、前沿进展、新技术、新疗法等资料, 建立起学科从业者的交流平台, 也可成为期刊品牌宣传有效的间接手段。其次, 利用微传播形式的宣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传播受众多为主动关注者, 群体比较稳定, 宣传有的放矢。同时, 利用微传播手段进行宣传可以大幅减少广告费用支出。此外, 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统计分析功能, 能够很容易了解到受众群的地域、性别分布等一般情况;所发出的每条消息均可进行送达人数、图文页阅读人数、原文页阅读人数、转发/收藏人数等较为细致的数据分析。因此, 其宣传效果可以根据具体数据进行简单的评估, 分析了解受众喜好, 调整宣传内容。
(三) 加深交流互动
互动是传播的重要特征, 医学科技期刊因其学术性、读者和作者的同源性等特征, 其传播效益的实现更有赖于读者、作者、编者的互动。三者间的传统互动主要以期刊编辑部为纽带, 通过信件、E-mail的转发等方式进行, 缺乏直接性、透明性和及时性。利用微传播方式, 三者的交流互动可变得更加畅通无阻。读者、作者、编者三方均可以通过评论的方式进行直接交流;另外, 这种方式的交流还打破了传统信件和E-mail单点对话的局限, 针对同一问题大家可以各抒己见, 形成更大范围的讨论。
(四) 增加期刊销售渠道
处在网络时代, 纸质刊物发行量下滑是每个期刊经营者都要面对的问题。然而, 利用好新兴媒体无疑也为期刊的经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思路。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 其所新增的微信小店功能即可实现期刊的“微销售”。微信小店基于微信支付, 包括添加商品、商品管理、订单管理、货架管理、维权等功能, 并且可以使用接口批量添加商品, 开店快速便捷。纸质杂志或是经过拆分的单篇论文都可以成为店铺商品。当读者通过阅读编辑部推送消息发现感兴趣的文献时, 就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小店, 经过简单的微信支付功能即可完成付款获取全文, 省去了再次上网查找文献的麻烦, 方便、快捷, 容易为更多的人特别是工作繁忙的医生所接受。目前, 微信小店对每个货架和已上架商品都提供不同尺寸的二维码下载服务, 客户端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进入相应的货架或商品详情页面, 使期刊的“微销售”更加快捷。
(五) 期刊广告经营新阵地
微传播作为新的传播媒介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微广告”这种新兴的广告形式也受到了广告主的认可。医学科技期刊应用“微广告”的方式进行商业广告经营, 打破了原有广告模式的束缚, 可以提供更精准、更多样的广告投放, 同时还能减少广告经营成本, 是期刊广告经营的新阵地。医学科技期刊一方面可以通过主动的微博发布或图文消息推送的方式为客户进行直接的广告宣传;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推广功能中文字链和图片广告功能, 在编辑部相关图文消息中出现客户链接或图片进行推广。目前, 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广功能又新增APP下载广告、卡片和图文广告规格, 使“微广告”的模式更加多样化。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 如何扩展微传播受众群
任何传播手段最终的目的都是能将消息传递给更多的受众并获取共鸣, 微传播也是如此。医学科技期刊能够利用微传播手段扩大期刊宣传, 提升影响力, 拓展经营渠道的先决条件是要有足够的粉丝和关注者。医学科技期刊自身作为传统的传播媒介拥有一定的读者基础和作者群体, 这些人都是杂志微传播潜在的粉丝和关注者, 利用自身资源在杂志上、投稿系统网站上刊载相关消息, 面向杂志的读者和作者进行宣传, 收效可观。此外, 杂志的编委均是在学科领域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人物, 属于微传播的高端受众群, 对于他们可以以发送邀请函的形式进行宣传, 以示重视。其次, 编辑部通过微传播手段推送的消息“料”必须要足, 要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才能引起共鸣, 才能拥有更多的粉丝和关注者。以《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为例, 平台建立之初, 由于缺乏经验, 编辑部推送的消息仅仅局限为当期杂志目录, 经过微信公众平台图文分析发现, 此类消息推送三次后其图文页阅读率就从第一次的44.34%迅速下降至24.63%, 由此说明仅仅推送目录并不能引起关注者的注意。后来, 经过改进, 编辑部在目录推送的过程中加入重点文章的摘要关键词回复阅读及全文链接, 此类消息的图文页阅读率正在逐渐上升, 目前已经恢复至38.22%, 与此同时发送文章编号关键词获取摘要信息的关注者也不断增多。
(二) 日常维护工作量大
微传播与传统传播一样, 需要不断地经营才能有收效, 所以一旦建立起微传播平台就要不断对其进行必要的日常维护, 为了获得更大的影响力还要对各种反馈数据进行定期统计分析并随时对推送内容做出调整。这些工作既琐碎又费时, 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 对于本身就事务繁忙的期刊编辑部来说无疑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编辑部可以采取专人负责, 协同合作, 发展外援的方法来解决, 首先固定专人负责图文消息的制作发送、关键词自动回复的设置及其他相关维护工作, 做好这项工作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所以将负责人员固定下来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其次要将图文消息的内容采编工作分散开来, 编辑部发挥所有成员的积极性, 主动提出好的建议, 收集学科前沿资讯, 分类整理已发表稿件;当然, 紧靠编辑部成员的力量毕竟有限, 必要时可以调动起外部力量作为人员补充。
(三) 相关新技术问题
微传播手段的应用开发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 有时有了新的点子但往往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难以实现。所以要想利用好微传播这个新兴的手段服务于医学科技期刊的发展, 攻克技术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 编辑部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或是自学的方式培养自己的相关人才;另一方面, 如果条件允许编辑部可以通过与专业公司合作的方式进行开发利用, 目前市场上存在很多专业的微博、微信营销公司, 他们具有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更丰富的营销经验, 可以使期刊微传播的影响力等得到更大的提升, 同时还可开发更多如微官网、微活动、微应用等项目。
(四) 传播手段自身存在的问题
目前微传播的主要方式为微博和微信, 两者各具优势又各有不足。微博的交流互动功能更胜一筹, 通过微博评论和评论回复, 不仅编辑部与粉丝之间可以直接交流, 粉丝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 而且评论内容可以长期保留, 便于进行整理分析。但是微博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消息发布后的详细数据以及粉丝的今本资料缺乏统计, 较难精准掌握消息的影响力和受众的特点。而微信在统计分析方面则要细致很多,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统计分析功能, 能够很容易了解到受众群的地域分布、性别分布等一般情况;所发出的每条消息均可进行送达人数、图文页阅读人数、原文页阅读人数、转发/收藏人数等较为细致的数据分析。但是, 微信公众平台也存在不足之处, 如经营者与关注者之间的一对一交流受到限制, 关注者之间无法实现直接交流。因此, 在微传播实践中不能仅单一地选择一种方式, 还可以同时选择多种方式使其相互补充、取长补短, 更好地为期刊发展服务。
毋庸置疑, 微传播时代的到来, 为传统医学科技期刊的发展拓宽了思路, 提供了更多、更新的平台, 注入了新的能量。在医学科技期刊今后的办刊实践中, 可以将微传播这种新兴的传播形式与传统传播相互结合, 相互依托, 相互促进, 使传统期刊在微传播时代得到更大的发展。[本文系2014年陕西省出版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4CSC10) ]
摘要: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和各种移动设备终端的普及, 微传播已成为目前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微传播时代的到来, 为传统医学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新的平台。在医学科技期刊今后的办刊实践中, 可以将微传播与传统传播相互结合, 相互依托, 相互促进, 使传统期刊在微传播时代得到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微传播,医学科技期刊,发展
参考文献
[1]薛芙蓉.“微”传播“巨”影响——网络微传播特点及效果浅析[J].今传媒, 2012 (1) .
[2]梅洁.微时代微传播[J].新闻传播, 2012 (7) .
[3]袁泽轶, 江波.微传播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路径[J].科技与出版, 2013 (11) .
[4]袁桂清, 杜杏叶, 刘培一.我国科技期刊品牌建设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编辑学报, 2010 (5) .
[5]陶范.学术期刊读者与作者互动的表现形式[J].编辑学报, 2009 (4) .
医学类期刊发展问题 篇5
中国大陆口腔医学科技期刊共有24种,但办得出色、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科技期刊可谓凤毛麟角。本研究旨在通过应用清华同方知网技术产业集团出版的CNKI数据库、PubMed及Google搜索引擎,调查国内24种口腔医学科技期刊版权页、稿约,并进行电话核实具体的网站建设情况,了解和分析国内口腔医学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现状[2],拟为《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创特色,创品牌"的数字化发展之路寻找正确的方向。
1 中国口腔医学科技期刊存在形式及内容
现有24种口腔医学科技期刊(见表1),其中14种为综合期刊,8种为专科期刊,2种为文摘类期刊,几乎涵盖了口腔医学的所有领域,其中13种已被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 数字化情况调查结果
2.1 版权页调查
对国内口腔医学科技期刊版权页的调查显示,有21本标注了电子信箱,占84%;只有9种期刊建立版权网站;标有2个网址的有1种。分布情况见图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口腔医学科技期刊的网站建设相对处于被动、落后的状态,与国外期刊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2.2 CNKI收录全文情况
除7种期刊(占总数33.33%)缺失首期或最早数期,《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更新至2007年止,其余13种期刊(占总数61.90%)收录自期刊创刊以来所有全文。
2.3 国外数据库收录
本研究以PubMed为代表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结果显示,至2008年9月止,PubMed年收录中国口腔医学科技期刊只有3种(占收录期刊总数的12%),包括《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和《上海口腔医学杂志》。其中《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共收录自1987年1月刊~2008年2月刊共2770篇论著的英文摘要,小部分早期论著的摘要暂缺;《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收录1997年2月至2008年8月共1404篇英文摘要;《上海口腔医学杂志》共收录1992年6月~2008年8月2064篇论著,其中1960篇提供全文PDF链接,2008年全部则只提供英文摘要。
2.4 国内口腔医学科技期刊网站建设情况
2.4.1 主办单位网站链接网页《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上海口腔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5种口腔医学科技期刊拥有主办单位网站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和《上海口腔医学》依托于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网站,提供一般性信息包括各期刊的简单介绍以及期刊的编辑、出版等各种相关信息,可以通过网站进行期刊订购、论文投稿、文献检索、文献阅读甚至全文PDF文件下载,相关链接较全面,构架完善,并设有中英文两个版本。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和《中国口腔医学继续教育杂志》的链接网页则仅提供版权页等一般信息,不具备文献检索、文献阅读及文献下载等功能,支持网上投稿。
2.4.2 版权网站期刊建立版权网站可借助因特网方便、快速的特点,在提供期刊文献服务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更新、更快、更广泛的医学信息服务[3]。《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和《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是国内目前拥有版权网站的口腔医学科技期刊,作为以印刷版本期刊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网站,其提供各期刊的简单介绍以及期刊的编辑、出版等各种相关信息。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站进行期刊订购、论文投稿。提供快速检索和高级检索,文献设有HTML和PDF两种链接,但全文未上传,也未见留言信息。
3 口腔医学科技期刊数字化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我国的科技期刊数字化绝大部分停留在"拷贝阶段",在形式上是单纯印刷版的重复,甚至是印刷版的简单扫描,出版时间明显滞后,且网页设计过于简单;在观念上认为网络只是给读者一个新窗口,没有对编辑流程进行调整;形式上还是一种单向传播,未通过整合内容形成跨媒体的一体化服务,不能满足编辑部及读者多方面需求[4]。这其中的原因有观念上的,也有技术和资金的问题,考虑可能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1)主要负责人对网络了解不深;(2)缺乏既懂业务又懂信息技术应用的核心人才;(3)网络技术缺乏;(4)编辑人员素质、知识结构不适应等。
4《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数字化发展目标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于2007年创刊,是由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承办的口腔医学综合性刊物,以CD-ROM光盘附导读形式出版发行。目前编辑部正着手期刊数字化建设的初期工作,基本完成了期刊网站的需求分析,并做了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引进研发工作。杂志网站已正式开通运行,设有最新目次、期刊介绍、投稿须知、期刊订阅、广告合作、通知公告、留言咨询等栏目;杂志、专家和编辑通过网站采编系统登录实现稿件采、编、审一体化。
面对科技期刊数字化趋势以及国内口腔科技期刊的数字化现状,我们认识到口腔医学科技期刊网站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需参考借鉴国外网络版口腔医学科技期刊的规范和经验;不断完善及提升网络化编辑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及时更新丰富网站内容;重视发行和经营的管理;打造自己的网站品牌。如有必要,也可采用人才引进方式以应对期刊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的需求[5]。有理由相信,在规划实施数字化建设后,口腔医学科技期刊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外口腔学科的合作交流,更大程度上发挥口腔学术期刊的作用,加大信息传播的速度、力度及广度,从而为提高期刊知名度创造条件,为我国口腔医学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辉.中国科技期刊网络化发展方向[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1):9~12.
[2]程维红,任胜利,王应宽,等.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网络化的出版现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3):359~366.
[3]孙远,朱晓红,喻伟.网络环境下科技期刊数字化建设初探[J].人民长江,2009,40(4):102~104.
[4]林有兴.关于促进科技期刊高效传播科技信息的思考[J].编辑学报,2005,17(3):165~166.
【医学类期刊发展问题】推荐阅读:
医学期刊论文07-31
特种医学期刊06-16
综合性医学期刊06-29
医学期刊的数字出版08-01
医学科普期刊的创新06-05
最新医学统计源核心期刊07-26
医学核心期刊论文发表09-24
医学问题09-24
医学伦理问题09-29
医学生临床实习的问题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