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教育的发展研究

2024-06-25

医学影像学教育的发展研究(精选8篇)

医学影像学教育的发展研究 篇1

医学影像学教育的发展研究

维普资讯 www.cqvip.com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 0 7年 第2 8卷 第 4期 10 ? l J OURNAL OF MUDAN I JANG MEDI CAL COL EGE Vo. 8 NO. 2 0 L 12 1 07乐” 。这种学习动机是 内部学习动机 , 该动机 一旦形 成就会 对学习活动产生一种持久而稳定 的推动力 , 易受外 界的干 不扰 。经验告诉我们 , 这些 以学习为乐 的学 生常常可以带动身 边的 同学 , 由点 到线 、由线到面 。尽 管“ 以学英语 为乐” 的学 学生来 说 , 他们 的学习自觉性较 差、社会认识较肤浅 、目光不 够长远 , 直接 的近景性 的学习动机往往指 向明确清晰。易于 短时 间内实现学习目 , 标 这种学习动机 比间接 的远 景性学习更具有有效 的推动 力。但是 对于身 心发展 已经接近成熟 的 高年级学生来说 , 他们更能意识到当前 的学习与 自己未来 的 关系 、与社会的关系 , 他们 的学习活动更 能持久 地进 行下去 。 英语教师一方 面要加 强 高、年 级 的学生 的联 系 , 为“ 低 因 学 生数量不多 , 但是作用 巨大 。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 中要 把握好学生学习的脉搏 , 运用 多种方式 , 把对 英语学习感 兴 趣的学生转变 为喜 爱英 语学习, 把外部学习动机 ( : 如 期末考 试的压力 、就业 、为了过 四、六级 、考研 究生等 等均属 于外 部 学习动机 ) 转变为内部学习动机 , 让学生在快乐 中学习, 达到 学习的最 高境界 。 有 2 的扩招学生学习英语 的第一 动机是“ 现在英语 % 受兄” “ 、学姐 ” 的现身 说法 要 比老师 的说教 更令学 生信 服 ; 另 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大学 生一 种能力 或学习策略 。把 与 间接 个个前后关联 、渐进 的 、易于实现 的短期 目标 , 学生 的学习的远景性的学习动机相 联系 的学习任 务与学习目标 分解成 一老师 的影 响” 。在 其他 学生 的第二 、第三学习动机 中也有选 择“ 受现在英语 老师的影响” 的。教 师要抓住 他们学习动机 动 机 自然 而 然 会 变 得 强 烈 。 随着社会政治 经济 的发 展 , 们 的价 值体 系趋 向多元 人 化 。关 于学习的 目的 , 同时代 的大学 生 、不 同一 时代不 同 的 大学生也会 给出不 同的答 案 , 这些都使大学生 的学习动机复 杂化 。因此 , 对大学生进行学习动机 的培养 与激发是英语 教 的特征 , 充分发挥 教师对他们的影响力 , 正确引导 , 使学 生 由 喜欢老师 的授课或人格 魅力而产 生 的短暂的学习热情 转化 为持久 的学习动力 。 在对 20 0 3级 扩招学生的英语 学习动 机 的调查 中 , 我们 发现他们的学习动机与 20 级 的差距 很大。高年级 的学生 05 的学习动机更倾 向于间 接的远景 性 的。对 于低年级 学生 的 师 的一 门必修课 , 而且是必须修好 的课 。 收稿 日期 : 0 0 2 3― 3―1 0 3医学 影像 学 教 育 的发 展研 究 公 长春 ( 丹江 医学 院 牡黑龙 江牡 丹 江 17 1 ) 50 1 伴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上 的发展 , 医学影 像学 教育也在各高校越来越 受到青 睐。原 来影像 医学 主要讲 述 的是单一的 x线诊 断 学 , 在涉 及 的 内容 越 来越 来 多 , 现 如 C 、ID A、C T MR 、S E T等 , 使医学影像学教育的领域不 断扩大。 1 我国 医学影像学教育的现状 级 以上 医院的影像技术操 作 的人员 , 相对要 好 , 以投 照、T C、MR 操作人员为例 , I 专科以上就算是高学历 了。县级 以下各 级 医院的影像技术操作人员都是技 术工人。 12 我 国医学影像 学高等教 育 的.现 状 .专业设 置方 面 , 现 在 设置 的影像专业有影 像诊断 专业 、影像 技术专 业 、影像工 要了解我国医学影像学 程专业 、放射治疗专业 四个基本 专业 。1 8 9 5年前 后 , 天津 医 科 大学 、中国医科大 学 、哈尔滨 医科 大学 、山医 学院 、泰 第一 军 医大学 、牡丹 江 医学 院等 院校 相继开 办 了 医学影 像学 专 业 。天津 医科 大学和 中国医科 大学 医学影 像学专 业培 养 的 是 医学学士学位 的影像诊断 医生 , 哈尔滨 医科大学 以培养放 射 治疗 为主 , 山医学 院以培养 放射技 术为 主 , 一军 医大 泰 第 学 以影像工程为 主, 牡丹 江医学院培养 的影像诊断和影像 工 程两个专业五年制本科生 。随着时 间的延缓 , 有些院校培 养 1 1 医学影像专业师资队伍现状 . 教育 的现状 , 首先要先 了解我国从 事医学影像学专业 医师 队 伍 的现状 。在我 国从事 医学影像学诊断 的医师 队伍 , 和其他 临床小专业一 样 , 在整 体层 次上 与 临床 医师相 比有 一 定差 距 。在全 国的副高职及 以上医师队伍 , 医学影像学专 业毕业 生较少 , 大多数 高职 的影像诊 断专 家为临床医学专业 早期毕 业生 ; 中级及 以下水平的队伍 中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 生相 在 对较多 , 尤其是新 到影 像科室 的基本都 是本专 业 的毕 业生 。 在不同级别 的医院 , 从事 医学影像学专业 的医师 队伍也是 有 区别 的 , 各地三级 甲等医院 的医师队伍 中 , 在医学 影像学 现了硕士或博士生 。近年来 , 开办这一 专业 的院 校越来 越多 , 数所院校还准备开办七年制 。 2 医 学影 像 学 教 育 的发 展 专业 的毕业生相对较 高, 而且基本上是我国从事医学影像学 教育较早 的几个 高校 的毕业 生 , 如天津 医科大学 、中国 医科 大学 、泰山医学院和牡丹江医学院的毕业生居多。 在我 国, 像治疗 与影像 诊断相 比起步 相对较 晚 , 事 影 从 影像治疗 ( 含放疗 、核素治疗和介入 治疗等 ) 的专业 医师 , 医 学影 像学专业毕业 生 占的 比例也是极少的 , 大多为临床 医学 专业毕业生。 从 事影像 技术操作 的人员 , 相对素质要差很多 。在地 市 医学影像学教育是多 学科相 互交叉 的专 业 。医学 影像 学涉及 的主要 学科很多 , 中基础 医学部分 涉及数 学 、其 物理 、 电工 电子、计算机应用 、解剖、病理 、射生物学 、放 影像 设备学 等学科 ; 临床部 分涉及 影像 诊 断学 、声 诊断 学 、射肿 瘤 超 放学 、入放射学 、医学 等学科 。现 在设 置 的影像专 业有 影 介 核 像诊断专业 、像技术专 业 、影 影像工程专业 、放射治疗 专业 四 个基本专业之间也是相互影 响, 相互交叉的。将 来随着科学 维普资讯 www.cqvip.com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 0 7年 第2 8卷 第 4期 ? 1 ? 1 1J U A O MU AN I G ME IA C L E E V 12 N 1 2 0 O RN L F D JAN DC L O L G 0.8 O. 0 7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 , 医学影像学 内涵 的很多 学科将 发展成 为单独的研究 方 向 , T MR 、S E T以及 放射 药 剂 和放 C 、I D A、C 射剂量 、放射 防护 学 , 又都涉及很 多相关 的学科 , 已经 成为 都 独立 的研究方 向, 也将 越来 越引起人们 的重视 。 2 1 医学影像学各专业分 支教 育的形成成为可能性 随着 .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 多的医学影像学分支都将成 为医学 更 教育研究的重点 。在现 有影像诊 断 、影像 工程 的基 础上 , 我 们 再开设影像技术专业 ( 年制 ) 影像 治疗专业 ( 三 、先开设 五 年制 , 再发展 七年制 ) 医学 影像 物理 学专业 ( 、七年 制 ) 。影 学影像 学教育涉及各 学科 。在 影像诊 断和放 射治 疗 中对 机 器 的性 能有充分的 了解 , 于对机 器进 行改进 和研发 , 便 与大 的影像设备仪 器公 司合作 办学 是 医学影像 学教育发 展 的有 效途径 . 。合作是互利互 惠的 , 于校方来说 , 司可 以提供 对 公 发展资金 , 还可 以提供影像 工程专业和影像技术专业学生 实习基地 ; 而对于公 司来 说 , 学校 的毕业 生将会 是公 司的后 天 大市场 , 因为他们 熟 悉 和 了解该 公 司 的产品 性能 和技 术 状 况, 引进该公 司仪器在使用 和维修 方面有优势 。 以泰 山医学 院为例 ,9 5年 , 19 日本 公 司赠 给 当时较先进 的 C 遥控 胃肠 机 、片 x线机 , 头 X线机 、T、摄 床 彩色超 声 、 自像技术专业主要培养投照 、T MR、S X刀 、刀 、C 、C、D A、 E T 超 声聚焦刀 、远红外诊 断治疗 仪机器 的技术操 作人 员 ; 影像 治 疗专业主要培养从事放 射治 疗 , x刀 、如 刀 、声 聚焦刀 、超 远红外诊断治疗等治疗 工作 。医学影像 物理 学专业 培养 的 动洗片机等 价值 70万 元 的医 学影 像设 备 。20 0 0 3年 , 与北 京万东公 司签定 了联合举 办泰山医学 院万东分 院的协议 , 双 方 出资 60 00万元建立 万东学院 。万东公 司投资 3 0 0 0万元 , 其放射系将更名为放 射学 院 , 射楼 同时挂 三块牌 子 : 放 放射 学院 、东学 院 、万 放射技 术研 究所 。泰 山医学 院的经 验值得 我们借鉴 。 医学影像学专业是个蓬 勃向上的专业 , 随着计 算机等技 是, 借助 医学影像学与物理学相结合 , 来进一步维护 、开发研 究、利用新型 医学影像 学 设备 仪器 为 人类 造福 的 复合 型 人 才。医学影像 各专业分支 , 特别是影像 物理学的形成具 有必 要性。医学与物理学的结合 是现 代医学科 技 飞速发 展 的前 提和基础 , 尤其是现代 医学影像学 的发展更是 医学与物理 学 术的发展 , 医学影像 学各 专业 分支越来 越来 细 , 有更 多 的 会 研 究方向 , 形成更 多的小 专业学科 , 它会迎来 更加 迅速 的飞 跃 。充 分发挥医学影像学教育 的优势 , 为现代 医学 做出更大 的贡献 。 的结合 的产物。现在 医学中应用的一系列器械――体 温计 、 听诊器 、血压计 、吸引器 、电图、电 图、疗器 、心 脑 理 放射 性核 素、S D A下介入 、远红外诊断治疗仪 、x光机 、显微镜 、超声诊 断仪 、声聚焦刀 , 超 以至现代数 字化 的 C MR 、P C 、R、T、IS E T D PC、A S X刀 、、6 刀 钴 0机 、直线 加速器等等大 、、中 小型诊疗 参 考 文 献 1 公长春. 医学影像专业 的现 状与 发展探 索 [ ] 牡丹 江医学 院学 J.报 ,04,5 4 :9―8 . 20 2 ( ) 7 0 仪器 , 无一不是物理学家 与医学 家合作 研制 、合作 使用 的治 疗救人 的医疗器械 。现代医学 的进一 步发展 和进 步更 加需 要 医学 与物 理 学 的深 入 合 作 , 学 影 像 学 的 发 展 更 是 如 医此 。 22 医学影像学教育应走 产 、、一体化的办学方 式 医 . 学 研收 稿 日期 :07― 3―1 20 0 5教 学 观 察思 考 录 刘 晶夫 ( 丹 江 医学院卫 生经 济 管理 学 院 黑龙 江 牡岁月流逝 , 眼几年对卫生 经济管理学院 的教学督 导工 转牡 丹 江 17 1 ) 50 1胞 内在 的物质 , 潜 能 ” “ 是生 物 体外 在 的表 现 形式 。而 “ 潜 能” 与通 常的“ 潜力 ” 应是同一概 念 , 可作 为 同义 词使用 。虽 然, 目前对人 的“ 潜质 ” 尚待 进 一步 深入 研究 , 我认 为 , 还 但 一作, 让我感受颇深 。养成 了“ 教学 观摩 ” 的喜好 , 观察 与思 在考 中获益匪浅 。现择录其 中比较感兴趣 的 , 就教于大家 。 1 教 学 潜 质 与 教 学 方 法 个人 的创造性 的思维应 该是潜 质 的主要体 现 。创 造性思 在听课过程 中, 常会看 到 : 的老师举重若 轻 , 经 有 课讲 得 非常轻松 , 教学质量还不低 , 很受学生 的欢迎 ; 而有 的老 师无 论 是备 课 , 还是授课过 程都非 常认真 , 但教 学效 果却 不甚 理 想 。 比较一 下 , 了个人 学识水平及 努力 因素 以外 , 除 是否 还 维, 应是 一个 由意识转变为物质 的过 程。其实质就在于它能 将人头脑 中“ 象 ” 者 “ 测”的想法 变 为现 实存 在 的东 想 或 预西 。对于潜质这个概 念而言 , 际上是 一个 核心要 素 , 实 是否 可 以这样说 , 因为人有潜质 , 才有创造性思维 , 因为有创造性 有其它因素呢?回答 应该 是肯定的 。我觉得 , 其中教师 的教 学潜质是一个重 要因素 。 教 学潜 质是教师潜在的素质 , 与教学 方法的选择与运 用 共 同构 成了成功教学两个方面 。“ 潜质 ” “ 与 潜能 ” 虽然是 两 思维 , 有可能将潜质具体发挥 出来 , 才 成为一种能力 , 工作事 业才能成为成功者 。但 是 , 创造 性思维 并不 是潜 质 的全 部。 因为 , 质是 潜藏在事物 内部 尚未显 现出来 的属性 素质 。只 潜有通过必要 的途径 , 在适 当时机 、精神状态和动机背景下 , 人 的潜质才能 以创造性思维 的途径 , 产生 “ 灵感 ” 以“ 得 顿悟 ” ,个 不同的概 念 ,但关联 性极 强 , 相互 统一 的。从哲 学 的观 是点看 , 它们之 间应是 因果关 系 。从 生理学 分析 , 潜质 ” “ 是细 从而产生行 为意识 , 成为一种帮 助人们 高效工 作的能力 。

医学影像学教育的发展研究 篇2

1 循证医学及循证医学影像学的概念

EMB是临床医学与日益完善并走向实用化的信息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传输技术、网络技术等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是全面系统收集相关的临床研究,并逐个进行严格评价和分析,必要时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的统计学处理,得出综合结论的过程,可为我们提供最佳的、科学的建议[1];从医学教育的角度看,EMB的实质是一个新式高效的终身学习的临床医学教育模式[2]。

循证医学影像学(evidence-based medical imaging)是循证医学在医学影像学领域的具体实践,即根据EBM的理念进行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性、介入治疗性试验设计和文献评估[3]。将现代科研成果迅速应用于影像学实践,使科研与医疗同步,科研证据直接进入临床实践,解决医疗中存在的问题[4]。

2 EBM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

目前,循证医学的应用主要包括治疗性试验和诊断性试验,前者开展的较早,方法较成熟,后者起步较晚,且在方法学方面尚存在一些需解决的问题,例如评价指标,统计学方法等。诊断是治疗的前提,选择合理的诊断方法也符合医学经济学的要求。因此,完善与发展诊断性试验是当前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循证医学影像学属于诊断性试验的范畴。即通过将个人知识、经验与所能获得的最新研究证据相结合,综合分析后做出判断,更科学、更合理地选择影像学检查设备和方法。常见的研究形式是以“金标准”为参考,对某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做出评价,或对几种不同影像学方法进行比较。对诊断性试验的评价包括三方面:①科学性。有关诊断试验准确性的证据是否可靠?②有效性。这些可靠的证据有无能力来正确鉴别病人有无此病?③实用性。是否可以应用这种可靠而又重要的诊断试验去诊断我的病人?目前已发表的循证影像学文章主要是针对影像学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例如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似然比等[5,6]。对其他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3 研究生阶段开展EBM训练的必要性

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后,指导教师不仅要注重其基本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其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我国的高等学校教学工作长期存在教学内容陈旧、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2]。传统的影像教学模式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强调以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为目的。而对影像学方法的真实性、可靠性及科学性缺少合理的评估,对临床上一些难以理解和解释的影像学结果很少做出正面回答,往往更注重个人经验和权威的意见。采用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可能对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较好,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自我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对于影像教学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终身教育思想认为,教育不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促进人的发展。在终身教育制度下,教师的作用不应是单纯传递知识,而应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掘学生的特长、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7]。

EBM是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方式,为研究生医学影像学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它打破了传统的学习观念,使研究生教育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教会研究生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可不断获得新的有价值的信息,以适应医学影像的发展成为终身的自我教育者,另一方面它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及时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和前沿信息,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及学术水平[8]。

4 研究生阶段开展EBM训练的必然性

EBM思想注重科学证据,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促进医学教育的全面改革,为培养开拓型的医学创新人才提供动力,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研究生医学影像学教学中让学生实践EBM,是现代医学影像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将EBM应用于研究生医学影像学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的改革,不仅能使教学形式更新颖灵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文献检索和进行文献分析的能力,扩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临床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科研态度,因为EBM中的系统评价收集了世界范围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并且是严格按照统计学标准筛选、分析而得到的结论,是论证强度最高的证据。以上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

5 研究生阶段开展EBM训练的可行性

首先,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经过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前期的临床实习,自身具有了以下的学习优势:①有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际的愿望和渴求,即主观能动性;②已经初步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循证医学的根基[9];③具有较扎实的相关理论课知识;④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化。其次,EBM的具体实践主要需要两部分资源的支持:①EBM相关专业知识,包括EBM基本概念、实施步骤、实施途径、方法学等;②文献资源,包括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已发表的系统回顾、meta分析文章,及应用关键词所检索到的相关研究。而Internet具有丰富、便捷的EBM资源;且现代化大学先进的电子检索系统及多种形式的循证医学课程的开展,使得在研究生中开展EBM训练成为可能。因此,研究生阶段,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

6 EBM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实践

EBM的实施包括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应用证据三个步骤。将EBM应用于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训练学生如何在临床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教学过程包括前期基础知识的传授及之后的具体实践。

前期的基础知识传授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内容一般包括:①循证医学的相关知识:EBM、EBM基本知识、EBM资源的重要数据库、网络检索EBM资源的方法、EBM文献的评价方法和如何辨析EBM的结论。本部分内容不仅要注重理论的传授,更要注意通过实例的讲解(如已发表的循证医学文章)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和便于理解;②诊断性试验的相关知识:诊断性试验的设计标准、评价指标、统计学方法等;③相关的影像学知识及临床知识:此部分内容常常针对研究生遇到的具体问题开展,且应鼓励研究生尽量通过自身的学习解决此方面问题。

后期的实践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0,11,12]:①结合临床实践,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如:CTA与DSA——金标准,相比较,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效能如何?);②针对具体问题,充分利用互联网的EBM资源,检索所需要文献(如Mediline、中国期刊网等);③根据EBM评价标准,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严格评价,最后得出最佳证据(可按照STARD、CDSR和QUADAS等诊断性试验的设计标准进行,对纳入文献的信息进行提取,综合定量分析得出结论——CTA可代替DSA诊断严重的颈动脉狭窄,但对于轻、中度狭窄的诊断仍不理想。);④根据最佳证据,将选定的诊断实验方法和应用指南用于临床决策(对于颈动脉严重狭窄的病人,CTA的结果可作为接受治疗的证据);⑤通过评价实践后的效果和效应,总结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不仅包括医疗诊治的效果,还应包括经济学方面的收益)。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传授和讲解EBM知识、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检索策略和检索途径、全面查询研究证据,正确评价文献的真实性和临床价值,以及将文献结果与具体病人的情况相结合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对于循证影像学的教学,比较难掌握的是:①纳入标准的制定与文献筛选过程;②对最佳证据的评价,以往的研究更为注重的是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而新近的研究往往加强了对于证据本身局限性的解释;③不同的影像学技术总是在不停地发展,无论是在图像采集还是在后处理方面。但目前循证医学还缺少用来评价技术发展的方法,因此,很难去评价这些或小或重大的发展对于诊断准确性的影响。

7 需要注意的问题

将循证医学应用到研究生医学影像学教育是一种新的尝试,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选择比较普遍的临床问题进行研究,避免过多浪费时间与精力;②教师要灵活掌握基础知识的传授及具体实践两部分教学内容,两者常常需要穿插进行;③教学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研究生循证医学思想的建立和方法学的学习;④要注意向学生介绍循证医学的局限性,使用循证医学方法只能得到接近“正确”的结论,不一定是唯一正确结论或肯定就是正确结论。此外,Meta分析也具有时效性,必须随时和定期更新。⑤要积极尝试与探索,并及时归纳与总结,不断丰富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Zhang MM,Li YP.A brief history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J].Zhonghua Yi Shi Za Zhi,2002,32(4):230-233.

[2]陶军,杨天德,刘禹莲.循证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9):549-551.

[3]高培毅,薛爱华.重视和发展循证医学影像学[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8):565-566.

[4]于甬华,罗立民,于金明.循证医学及其在放射学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8):750-753.

[5]Wardlaw JM,Chappell FM,Best JJK,et al.Non-invasive imaging com-pared with intra-arterial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a meta-analysis[J].Lancet,2006,367(9521):1503-1512.

[6]van Randen A,Bipat S,Zwinderman AH,et al.Acute appendicitis:meta-analysis of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CTand graded compression USrelated to prevalence of disease[J].Radiology,2008,249(1):97-106.

[7]李静,王家良.循证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J].华西医学,1999,14(3):272-273.

[8]肖影,张健,魏文娟,等.循证检验医学在检验实习带教中的实践[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3400-3402.

[9]苏伟,赵劲民,刘军廷.应用循证医学理念培养医学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S1):51-52.

[10]Staunton M.Evidence-based radiology:steps1 and 2-asking answerablequestions and searching for evidence[J].Radiology,2007,242(1):23-31.

[11]Dodd JD.Evidence-based practice in radiology:steps 3 and 4-appraiseand apply diagnostic radiology literature[J].Radiology,2007,242(2):342-354.

医学影像学教育的发展研究 篇3

【关键词】成人教育 医学影像学 实践教学 PBL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148-02

影像诊断是临床医师需要兼备的基本功,成教学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带教教师需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培养其缜密的影像诊断思维能力,对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经过不断摸索,我们基于成人教育学生的学情,在实践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培养学生的影像诊断思维能力,提高了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质量,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成教1、2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践课授课分14组,共135人,小组分组按学号顺序分配。随机抽取7组为对照组,共68人,男生人数35人,女生人数33人,采用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授课,另7组为实验组,共67人,男生人数 35人,女生人数32人,采用PBL教学方法授课。上述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组间各项参数均衡性良好,具有较好的可比性(P>0.05)。

2.研究方法

对两组学生进行相同内容实验,一次4学时,每次实践1~2个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实践教学法,阅读普通影像片结合多媒体阅片,老师先讲解各张影像胶片,学生自行阅片,老师答疑。各组由同等资历的老师带教。

实验组采取PBL教学法,方式为把每一组学生约9-10人,分为三个学习小组,每小组约3-4人,每个小组分配3~4个典型病例,每个病例都附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及同一病人的x线、CT及(或)MRI胶片,每个病例设置4个问题。每个小组拥有一台阅片灯,一块小黑板,选择一位经验较丰富的学生作为主持人,随着设置的问题,步步深入分析病例,形成完整的诊断思路,得出合理的诊断意见。

如,周围型肺癌阅片,提供临床资料,周围性肺癌的X线、CT片各一套。第一步:提供临床资料:老年,男性,多年吸烟史,声嘶,咳嗽,咯痰,痰中带血丝,无胸痛。问题一:根据临床症状,我们可以考虑哪些疾病?可以选择哪些影像学检查方法?首选是哪种?得出结论后,进入第二步:提供X线片,问题二:该片的异常在哪里?分别描述其位置、大小、数目、形态、边缘、密度、周围结构变化,总结后,提出第三个问题:进一步可以选择什么方法?为什么?进入第三步:提供CT片,描述病灶的位置、大小、数目、形态、边缘、密度、周围结构变化并进行总结。第四步:梳理诊断思路,形成诊断意见。问题四:结合临床、影像表现,可以形成哪些诊断意见?进一步检查的优势在哪里?最后总结诊断思路,回答问题,形成实验报告。

3.评价指标

(1)实践考核:考核内容为影像阅片。共2个病例,提供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每个病例50分,总分100分。考核内容包括临床资料分析(20分)、影像描述(20分)和诊断意见(10分),要求影像描述简洁、客观,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思路清晰合理,诊断要求准确、全面。

(2)该学期实践课结束后,组织组长开展座谈会,反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4.统计学处理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践考核各项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1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实践考核成绩

两组实践考核成绩比较,实验组的总成绩、临床资料分析、影像描述和诊断意见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临床资料分析实验组为32.99±4.83,对照组为27.81±3.20,影像描述分别为33.93±3.26和25.96±3.03,诊断意见分别为18.85±1.25和13.96±3.03,总成绩分别为85.76±4.83和67.72±7.45,各项成绩两组之间比较t值分别=16.713、9.461、14.710、12.292,P值均<0.01),说明新的实践教学方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好。

2.座谈会反馈结果

实践课程结束后,组织小组长进行座谈会,结果表明PBL教学模式更受学生欢迎,表示教学形式新颖,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影像诊断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效果好。

三、讨论

1.成教学生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学情

成教学生年龄普遍偏大,其知识层次、结构参差不齐。其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薄弱,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效果欠佳。在实践教学环节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仍沿袭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缺乏成人教育的针对性,在短时间内集中形成影像诊断思维是比较困难的。

2.PBL教学法及教学效果

经典的PBL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代颇具影响的教学模式。目前PBL教学法已经在国内的临床医学教育中得到较广泛应用,其优势已报道很多,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1-3] PBL 教学法的最大优势在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通过在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学生积极查找与问题相关的资料,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进而通过相互交流讨论,使学生对问题的答案获得统一认识,通过这一过程,不仅能有效的掌握理论知识,更能培养学生临床逆向思维能力。

3.PBL教学法在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1)培养学生影像诊断思维能力:成教学生通常有一定的临床诊断能力,工作中过于依赖影像科医生的诊断报告,自身缺乏影像分析能力,PBL教学模式以典型案例为载体,以问题为引导,结合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图像,巩固知识点并灵活应用于实践,辅以教师点评,触类旁通,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影像诊断思维。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PBL教学法以问题导学法加以典型图片,将实践教学变成了病例大讨论,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就被长时间地吸引到寻找答案的学习活动上来,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在读片的学习、讨论和分析过程中,对临床各学科相关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将被动接受知识点变为主动学习,明显活跃了教学课堂的气氛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PBL教学中学生以发现者、探索者面对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学习和思考来解决问题,提高其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另外,课堂讨论还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与他人沟通、团结合作的能力等。

(4)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授课教师对每一次实践课都要有严谨、详实的课堂设计,挑选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案例,设计课堂问题。另外,如何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的意识,需具备一定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可锻炼教师的教学能力。

(5)不足:在对病例选择、问题设置方面需进一步探讨、论证;成教学生的理论知识参差不齐,在进行交流讨论时,理论知识较强的学生占主导地位,久而久之,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会失去兴趣,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低,造成教学效果两极分化。

目前,PBL教学在成教学生的医学影像实践教学中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们将致力于更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解决教学效果两级分化的问题,研究如何结合网络教学平台,增加与学生在课余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精神,将这一科学的教学模式发扬光大,为医学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周荣琼,周作勇,胡世君,等.PBL教学模式在动物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1) :127-130.

[2]邓波,谭群友,王如文,等. PBL教学模式在胸外科进修生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2012,41( 21) : 2226-2227.

[3]张海涛,钟秋玲. PBL与LBL教学法结合在血液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尝试[J]. 西北医学教育,2010,18( 3) : 616-618.

医学影像设备与牙科诊所的发展 篇4

方东先生,医学影像学主管技师,口腔执业医师,毕业于山东泰山医学院放射系,医学学士学位。有近10年的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临床工作经历。

相对于颌面外科、牙体牙髓、牙周医学,口腔颌面放射学起步相对较晚,其高设备投入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一专业的普及,而大多局限于专业口腔医院。很多牙科医生对口腔颌面放射学及其专业设备了解程度不深、甚至存在误区。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增加同行对某些问题的了解。

口腔颌面放射学的发展

口腔颌面放射学与牙科X线设备的发展已经历百余年的历史,其中有3大重要的里程碑:

第一个里程碑——口腔颌面放射学的前身——牙科放射学的出现及牙片机的诞生:1895年底,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2周后德国牙医Otto Walkhoff使用Braun阴极射线管对玻璃感光板曝光获得了2幅类似今天咬翼片的图像,这或许是牙科放射学的起步年。当时获得这样一幅影像,需要进行长达25分钟的X线照射;1905年,第一台牙科专用X线商品机—Pekord,诞生在德国Reiniger Gebbert & Schall(RGS)公司;1913年前后,随着制造技术的发展成熟,牙片机越来越多地进入牙科医疗领域,当时在美国的售价约为$300/台。

第二个里程碑——全景机的出现及口腔颌面放射学的完善。20世纪40年代末,芬兰的Yrji Veli Paatero博士对X线曲面体层摄影进行了系统研究,1958年首台商业化的全景机上市。其重要意义表现在:全景片成像范围较常规根尖片(即牙片)大大增加,从单纯的牙扩展至整个牙列、颌骨甚至面部,牙科放射学过渡到口腔颌面放射学阶段。直到今天,全景摄影也是唯一能清晰显示颌骨、牙列整体形态的X线成像方法。世界各知名的牙科X线设备生产厂家自20世纪中叶都争相进行曲面体层设备的研发,形成了今天全景机百花齐放、各有特色的局面。

第三个里程碑——数字化成像技术在口腔放射学领域的应用,包括数字化根尖片、数字化全景以及近4、5年间展露头脚并迅速成为热点的牙颌面专用CT,前两者一度被视为高端产品,诊所医疗行业少有问津,但现在也正逐渐被认同、逐步进入普通诊所。

医学影像设备在牙科诊所的现状以及全景机的临床使用情况

对于牙片的重要性,恐怕世界各地的牙医们早已达成了共识,香港大学牙医学院的资深牙髓病专家陈维国医生将“正确的X线影像”列为“高质量根管治疗的十个重要因素之一”,足见牙片以及牙片机的重要性。更加实际的是:牙片机相对其它影像设备便宜得多、技术要求低端得多、经济运行成本小得多、影像阅读容易得多,因此几乎所有的牙科医生对“小牙片”都有非常强烈的认同感、异乎寻常的感情,这一点从牙片机在牙科诊所的普及率可以反映出来。相对于牙片而言,全景机似乎因为整机价格、经济运行成本、影像等诸多“令人不快”的因素而倍受冷遇,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牙医认为曲面体层还是不适用于临床、不能创造效益的概念化技术,也有牙医自信地说:我们既不做正畸又不会种植,要曲面体层有什么用?那么,全景机真得只是一种不适用于临床的“赔钱设备”吗?全景片真得只是是种植与正畸的专用技术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全景摄影技术从1946年诞生起,从工作原理的研究到商品机的设计、制造工艺都发生着不断的进步与完善:从单一固定的旋转中心发展到今天的三轴连续转换,由患者旋转发展到今天机架旋转、患者不动,摄影程序由单一发展到今天的多种多样、断层域由固定发展到今天的可根据不同颌弓解剖形态进行调节、机型由粗老笨重发展到今天的简洁美观,影像质量更是从“模糊数学”发展到今天的清晰、鲜明、一目了然。总体来说,各厂家以平均每3-5年推出一款新机型的速度前进着,在20世纪后期至今,全景机机械部分的改进速度趋缓,而转向数字化方案的解决。以上情况完全说明曲面体层技术已经完全成熟、足以满足临床需要。

全景摄影是口腔临床医疗的常规检查,广泛应用于包括种植、正畸在内的广大领域:

1.全景片是观察混合牙列的最佳方法: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恒牙萌出而同名乳牙滞留”或“乳牙脱落而恒牙萌出延迟”的儿童、少年患者。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应当明确诊断恒牙胚的有无及其解剖形态、乳牙与同名恒牙胚的解剖关系、相邻恒牙胚之间的解剖关系,因为贸然拔牙、简单的切开导萌或一味的等待,对患者都会造成潜在损害。这种情况下,拍摄X线片特别是全景片变得尤为必要。因为一张牙片的观察范围仅有非常有限的2×3cm,乳牙恒牙有所重叠、相邻恒牙胚又有所重叠,如果碰巧还有多生牙(这种情况在恒牙萌出延迟的病例中决非少见),那就真得乱成了“一锅牙”,诊断难度大大增加。这时,全景片的优势显而易见:15×30cm的成像范围覆盖范围广、解剖关系准确,不管乳牙、恒牙还是多生牙、埋伏牙全部一网打尽、一览无余,只要会数1、2、3,就会准确诊断乳恒牙的个数、关系,确诊就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全景片对小朋友的牙齿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对患儿家长进行正确及时的指导,哪个牙该补、哪个牙该拔,受到如此贴切关怀的家长们无疑会对医生充满感激之情,因为今天每一个独生子女对父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又怎么会斤斤计较诊费呢?聪明人学懒,我们应该做在全景片上数1、2、3的“懒汉”,还是做费尽心思研究小牙片的“智者”?

2.全景片有助于对整个牙列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今天的牙科医疗远远尚未达到预防医疗的阶段,病人们往往是小病不治,发展到足够严重的程度才来就医,因此大部分同时合并其它问题。比如一个牙髓炎的患者可能还有其它部位的牙体、牙列缺损或牙周炎,对于这样的病人,医生们肯定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番序列性的“综合整治”,尽可能更多地解决问题,使病人达到最佳状态,留住病人当然就成了序列治疗的关键。仅仅靠三寸不烂之舌单纯地进行“说服教育”显然不够,因为这样很容易让病人产生“过度医疗”的怀疑——“凭什么俺一个牙疼,还得治其它牙?!”,这时就需要让事实说话,能准确反映全口牙齿的情况,全景片当然是首选——全口牙一次拍片全部显影。与患者交流,告诉他哪里有蛀牙、哪里有牙槽骨的发炎吸收、哪个牙根有炎症需要治疗,哪个残根有必要拔掉镶牙,病人能亲眼看到自己病情的严重程度,加上医生专业角度的讲解,对预后的科学评估。很容易使他认同医生的诊断,自然乐意接受来自医生的治疗建议。因此一张全景片的作用远比口若悬河的高谈阔论大得多。

3.很多疾病需要全景片为依据选择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效果:比如说,一个牙周炎患者来就诊,首先应确定是进展期还是静止期?因为治疗方法截然不同。X线片上牙槽骨吸收边缘及牙槽硬骨板的清晰程度、骨小粱结构是判断进展期与静止期的标准,假如拍牙片,不同牙位需要反复曝光,并且多张牙片难以进行统一的对比、分析,而一张全景片一次曝光即可显示全部牙齿、牙周,使分析更加准确、全面、直观。如果判断为进展期就需要先进行全身治疗,如果是静止期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进行彻底的局部治疗,而如果仅仅是牙龈炎、牙槽骨吸收不严重,一次洁治就可以解决全部问题。牙周治疗后牙槽骨有无修复表现呢?同样可以在数月后的随访时拍一张全景片,与治疗前的影像进行对比,看看牙槽骨的高度、骨头的密度、龈上龈下牙石的数量,把影像的可喜变化展示给患者,他将对您的医术深信不疑,治疗也从简单的一次性变成了系统而专业的持续过程。

4.全景片使总义齿修复的成功几率增加:总义齿修复牙列缺失是牙科诊所的常见治疗之一,修复前的全景片检查极有必要,因为残留在患者牙龈、牙槽骨内的小根片、残根甚至颌骨内病灶往往对修复效果造成不利影响——佩戴总义齿后出现局部肿痛,而不得不为了解决相关问题耽误义齿修复、甚至返工,不仅耗费医患双方的精力与时间,也难以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

5.全景片可以作为治疗前的原始记录:给每个来诊所就诊病人都建立一套治疗前后的包括临床、影像在内的详细档案并长期存档管理,无论对提高诊所工作的规范化、积累经验、提高工作水平,还是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预防某些不必要纠纷的产生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为可以清晰显示全口牙齿、牙周及颌骨的整体情况,全景片无疑是保留原始记录的最佳方法。这在牙科诊所医疗发展相对完善的欧、美、香港等国家地区已成为制度而存在。

6.全景片是阻生牙及其他形态、位置异常牙齿的重要检查手段:阻生牙拔除是很多以牙槽外科为特色的诊所的常规诊疗项目,拔牙前正确分析牙阻力及骨阻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X线片无疑是首选工具。但医生们大概都有类似的经历——如果拍局部牙片,口内放置胶片时常常引发患者无法忍受的恶心,或者根本没法拍、或者只能拍到近中部位的牙冠而看不到根尖,这样的影像根本无法提供准确的解剖信息。全景片则完全不同:阻生牙牙根的数量、形态及弯曲方向,根分叉的大小,阻生牙与邻牙的位置关系、与下颌管、上颌窦的距离,邻牙有无基础病变等情况都清晰地显示在全景片上,使术前预测更加准确、全面,成功率无疑将大大增加,各种并发症也将得到有效避免。

全景机的社会、经济效益

全景机在大多数医生想象中的高经济运行成本,无疑降低了其购买欲望,但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

以韩国威泰PaX150全景机为例,对其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简单分析:①电能消耗:这款机型功率约为1000瓦,仅仅相当于一台小型家用空调(柜机或挂机)的功率;更重要的是,其单次满负荷有效工作时间(即X线曝光时间)极短,仅有12秒,其余时间可置于关机状态,电损耗为0,也就是说在设备正常使用情况下,拍摄300张全景片仅耗电1度;②冲洗药液:按市场通用的国产显、定影夜计算:50元钱的药液(包括显及定影)可处理胶片200-400张,每张胶片的药水消耗不超过0.20元;③胶片:以日本富士感蓝胶片为例,每张胶片的成本约为2元钱,即便是高档的感绿胶片,成本也可控制在5元以下;④机房及其防护设施:全景机虽然个头比牙片机大,但其各部件处于相对固定的位置,没有伸缩运动,3-4mm2的空间足以满足装机要求,并且X线机房经简单处理后即可兼做暗室,不需额外空间;另外,因为全景机特殊的窄X线束设计,辐射剂量远远小于牙片机,因此X线防护要求不超过后者,也就是说原有的防护措施不需进行大规模的改动;⑤人工及操作难易程度:全景机操作简单,不象拍牙片一样需要特殊的投照角度及体位,只要具备认真的工作态度,不必专人负责、重拍率远远低于牙片。综上,拍摄一张全景片的经济成本一般不超过8元钱。相对于其低耗材,全景片的定价相对较高:在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定价因地而异,一般在每片30-110元之间,全景机给诊所带来的远远不止前面所述及的显著的经济效益,其社会效益更加深远:

全景机是设备先进程度的代表:诊疗设备的先进程度是牙科诊所综合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当艾迪克、安富士等中高端综合治疗台、光纤手机、喷砂洁治器、预真空消毒炉日益进入私人牙科诊所,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对于很多诊所,X线诊断设备还是七、八十年代的低端产品甚至是缺失的。当一个初诊患者来到诊所,大多数医生仅仅依靠口镜、镊子、探针进行简单的器械检查,这与数十甚至百余年前的“剃头匠牙医时代”有何区别?设想在一番认真的器械检查后,带患者去“X线检查室”拍一张全景片,因为不用往嘴巴里面放胶片、不会恶心,并且用短得出奇的时间就能拍出全口牙齿,患者感受到的无疑是巨大的“震撼”。根据我们的经验,几乎所有患者在第一次接受全景片检查后都会由衷感叹:这台仪器真先进!这时在患者的心目中,医生无疑是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其对医生的信服及认同是不言而喻的。反之一个“口镜镊子牙医”即便花了大量时间成功地完成了治疗,患者也会认为:明明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修修补补,凭什么收如此之高的诊费?这无疑使牙医们处于尴尬的境地。

诊所受众的定位无疑是经营者极为关注的问题,定位在棚户区还是别墅区?当然,后者是每个诊所经营者所努力争取的目标,因此各种形式的VIP诊室层出不穷,难道VIP仅仅是一杯茶、一份报纸或一番“恳谈”吗?当然不是。VIP服务应该定位于高端的设备、高超的技术以及细致入微的关怀,其中前者发生作用无疑更加直接、迅速而且深刻。象欧美、香港的同行一样把全景片当作正式治疗前的常规检查,现代化全景机带来的震撼力往往是其他途径无法比拟的,患者会感受到所享受的是建立在现代高科技基础上、与国际接轨的诊疗,与其身份是相称的,也就更容易对诊所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毫无疑问,这对后续治疗将大有好处,并且每一个感受到诊所先进诊疗的VIP都有机会成为诊所的宣传者、代言人,有利于对诊所创造良好的口碑、提高了诊所的知名度。

全景片图像相对复杂、繁多的解剖结构令不少医生望而却步,对此可能没有更好的“终南捷径”可循,只有靠熟能生巧——看的片子多了,自然会慢慢地熟悉、掌握影像。深圳瑞尔齿科的耿文军主任曾不无自豪的说:看全景片时“感觉”很重要。所谓“感觉”就是经验。其实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就象复杂根管治疗——绝对不会有天生的根管大师,肯定经历了数以千百次的“超充”、“欠充”,经过临床经验的积累,最后才慢慢达到“一次性恰充”的境界。读片子比根管治疗容易得多,有左右对比的观念、有阅读牙片的基础、注意经验的积累,认识全景片图像应该还是比较简单的。

医学影像学教育的发展研究 篇5

医学类在职研究生和很多在职研究生教育一样,是属于研究生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要对在职研究生教育有着较高的认识和定位。在职研究生并不是学历上的教育,而是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员基于自身业务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欠缺而进行的提升教育,是终身制教育的一种[3],是有着明确的职业导向性和实践性的。医学类在职研究生办学院校应该积极建立和完善定位明确的在职继续教育体系。[4]在专业设置上要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科研型;在教学方式上要符合在职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在教学质量上,应该以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和知识水平提升为目标,减少经济利益驱使,达到真正办学目的。

2.2招生规模和质量的严格控制

在招生上,很多招生单位和院校本着多培养人才或者经济利益的目的,而忽视了对招收学生的条件限制和审核,导致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教学安排不能够合理。另外,用人单位在选送在职研究生人员时,也是本着提升整体水平的目的,而忽视了对人员的严格筛选,导致学生的质量得不到根本保障。招生规模应该视院校自身实际情况而定,要符合师生配比和资源配比,并且要加强对生源的数量控制,增加条件审核和限制,选拔优秀的在职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和教育质量,为社会和医疗行业培养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2.3编制专门的医学类在职研究生教材

虽然,目前也有一定数量的适用于医学类在职研究生的教材,但都不具备科学性和系统性,很多招生单位或院校还是借助本科生教材或者全日制医学类研究生教材而进行授课。在职研究生的能力、水平、时间等方面都不同于全日制学生,我国教育部门和地方行业部门应该加强对医学类在职研究生专门教材的编制和研究。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采取“讲义”性质的教材,也就是实际案例性质的教材,符合医学类在职研究生的特点。我国可以加强对医疗类行业中优秀案例和科研项目的鼓励和扶持力度,将其编写成教材应用到在职研究生教育中,既达到理论教学的目的,又达到实践经验传授的目的。用人单位也应该积极和教育部门合作,将自己的在职培训需求和要求进行阐述和反应,为教育研究部门的教材编订工作有参照和思考的地方。

3结语

当前的医学类在职研究生教育,招生单位积极扩大招生规模,学生数量增多但质量得不到保证,很多学生是为了职称晋升和学历提升而选择的,并且年龄和性别的差距很大,很多在职人员的时间分配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医学类在职研究生应该加强招生条件设置和审核,在教材和课程设置上应该更具人性化,促进医学类在职人才的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和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喻竺.在职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西南大学,:4.

[2] 王尚柏.国外继续医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新进展[J].安徽医学,,(03):195.

[3] 何红媛.关于我国医疗人员医学继续教育模式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 (05):14.

医学影像学教育的发展研究 篇6

医学影像学:本科(学制5年)

医学影像技术:专科(学制3年)

专业要求与毕业去向:掌握医学成像理论、医学设备原理,掌握一定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具有对现代医学影像设备安装、检修、放射治疗与影像诊断能力;具有对医学影像质量评价、质量保证与放射线管理的能力。本科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可在医疗单位、科研机构、医学院校从事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

本页讲述了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后能做什么工作、用人企业招聘需要的要求、就业后的工资待遇、医学影像学专业在哪些城市比较吃香以及同类专业还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工资待遇

截止到 12月24日,37812位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 3687 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304元,0-2年工资4091元,以上工资5091元,3-5年工资5026元,8-10年工资8999元。

就业方向

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和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的工作

就业岗位

b超医生、软件实施工程师、b超医师、放射科医生、放射科医师、临床医学 临床药学 医学影像学和护理学应往届毕业生、售前工程师、健管中心医生 顾问 技师、彩超医生、放射科技师、物理师、超声科等。

城市就业指数

医学影像学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常州。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51个]、广州[22个]、上海[17个]、成都[16个]、沈阳[13个]、杭州[12个]、深圳[12个]、昆明[11个]、嘉兴[10个]、南京[9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常州[12499元]、九江[8999元]、德阳[6999元]、唐山[6500元]、岳阳[5499元]、南京[5447元]、大连[5000元]、广州[4993元]、成都[4875元]、太原[4750元]、北京[4512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医学影像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医学类中的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其中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共17个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在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专业中排名第12,在整个医学大类中排名第21位。

在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临床医学,精神医学,医学技术,营养学,医学检验,卫生检验,预防医学,医学实验学,听力学等。

医学影像学教育的发展研究 篇7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毕业生,工作现状,职业发展

本研究对江苏省13个市99个县、区医院在职的徐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调研,共发放调研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0.3%。录入Excel软件进行频数和百分比的对比分析,并导入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此外,本调查还对44名毕业生进行了深度访谈,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现介绍如下。

1统计结果与分析

1.1个人基本信息

1.1.1性别比例调查对象中男性227位,女性134位,男女比1.69∶1,符合问卷调查样本和数据统计分析的要求。

1.1.2目前所在科室目前调查对象主要分布在4个科:影像科(占96.92%)、设备科(占1.40%)、放疗科(占0.84%)和介入科(占0.84%)。由调查可知,绝大部分毕业生在影像科任职。

1.1.3从徐州医学院毕业的时间调查对象从徐州医学院毕业的时间分布见图1。由调查可知,毕业于2009—2015年之间的调查对象占64.10%,毕业于2002—2008年之间的占25.64%,毕业于2001年及以前的占10.25%。

1.1.4现在的职称根据调查得知,目前调查对象中初级医师/技师占72.29%,中级医师/技师占21.69%,副高级及以上医师/技师占6.02%。根据调查对象的毕业时间及医院一般每5年晋升一次的频率,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医生的晋升之路非常漫长。

1.2工作现状

1.2.1目前的月收入(1)各个收入水平的调查对象人数分布情况:月收入在0~3 000元的占13.69%,月收入在3 001~5 000元的占40.66%,月收入在5 001~10 000元的占43.57%,月收入在10 001~20 000元的占2.07%。

(2)不同时期毕业校友的月收入情况见表1。

由调查可知,目前43.57%的校友月收入集中在5 001~10 000元之间,但需要工作近十年。高收入人群所占比重较低,仅占2.07%,且要奋斗近二十年。值得注意的是,还有13.69%的人月收入在3 000元及以下。根据《2014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2014年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是34 346元,由此可以看出,医学影像学医生这一职业代价高、收益慢。

1.2.2科研创新情况(1)工作以来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见表2(包括通讯作者)。

(2)工作以来获得的科研课题资金见表3。

由表2和表3可知,56.98%的毕业生自工作以来没有发表过任何文章,91.83%的毕业生没有获得过科研课题资金,发表5篇及以上文章的仅占17.10%,获得1万元以上课题经费的仅占3.38%。这表明工作后绝大部分毕业生把科研工作“丢掉了”。众所周知,科研能力在医生职业生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科研成果,晋升之路会难上加难。

1.2.3工作后继续教育情况56.62%的人在工作后继续攻读研究生;87.96%的人认为继续深造学习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有帮助。工作后影响继续教育的最大障碍是工作太忙(46.47%),其次是外语水平有限和科研能力较低(18.21%和17.93%)。

1.2.4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大学所学专业的相关程度(见图2)医学专业有较强的指向性和专业性,加之课业繁重、学习周期长,导致很多人不愿意放弃所学专业,所以绝大部分人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度高,能够学以致用。由此也说明医学生必须利用在校时间夯实知识基础、锻炼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1.3对医学影像学院教学与管理的评价

1.3.1对课堂教学水平的评价(见图3)由图3可知,绝大部分毕业生对母校的课堂教学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仅有2.51%的人不满意,这说明我院教师的执教能力较强。

1.3.2对所培养的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评价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1分为很好、2分为较好、3分为一般、4分为较差、5分为很差)测量毕业生对母校培养的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评价,结果见表4。

毕业生对母校所培养的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评价总分是(2.06±0.812)分,小于3分,可以看出毕业生对母校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工作有较高的认同度。同时,毕业生对母校所培养的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给予了较高评价,而在外语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方面评价不高。

此外,针对“在大学期间还需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这一问题,我们共收集了149位毕业生的答案。通过分析发现,除实践动手能力、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外,还有11.80%的人认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7.09%的人认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1.4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培养的不足和建议

共访问171位毕业生,收集190个完整而有效的句子,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这些句子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发现,有86个句子显示在校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弱,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建议学生充分利用好见习、实习的机会,提升自身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建议学院适度增加实践课程,给学生更多接触临床的机会,提高见习效率,加强对实习点的监管,让见习和实习能够真正惠及学生。有39个句子显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尤其是解剖学、影像诊断、影像读片等知识不扎实,有待提升。一方面建议学生刻苦学习,夯实基础;另一方面建议学院适当增加影像诊断和读片实验课学时,采取小班教学,多组织读片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读片能力。有20个句子显示学院教师的执教能力有待提升,建议教师增加自身知识储备,提高教学水平,上课内容避免空洞乏味、照本宣科,同时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有12个句子显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较弱,到工作岗位后难以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尤其是与病患的关系,建议学生有目的地提升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此外,还有一些句子表明医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科研素养,外语水平也有待加强,建议学院与学生双管齐下,切实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

2讨论

(1)从毕业生个人基本情况看,我院毕业生多集中在影像科工作,目前七成以上的人还是初级职称,且工资待遇一般,晋升之路漫长而艰难。

(2)从科研方面可以看出,自工作以来,绝大多数毕业生没有发表过相关论文,更没有获得过科研课题资金。一方面,这与医生这个职业的特殊性有关,工作时间长,体力、脑力消耗大;另一方面,自身的惰性、外语水平低、科研能力缺乏也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我们需要与相关用人单位协商,给科研留出空间,同时也要加强科研意识,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研究型人才。

(3)87.96%的人认为继续深造学习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有帮助,但仅有56.62%的人在工作后继续攻读研究生。由此可见,工作后再继续深造有较多障碍,很多时候力不从心。所以很多毕业生建议最好硕士毕业后再就业。

(4)通过面对面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我们了解了毕业生对学院教学与管理的诸多意见和建议。总体上说,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水平给予了较高评价,这是对我院工作的肯定,也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同时,校友也指出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个别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等,这些意见和建议对我院今后的教学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建议与对策

本次调查我们所选的地区是江苏省范围内的县级、市级医院,符合我院以往毕业生的分布情况,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代表性,能够真实反映我院毕业生的工作生活情况,有助于加强学校与毕业生的沟通与联系。因此,应逐步完善我院的校友库,为我院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实践支持。

3.1培养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夯实专业基础,强化实践能力锻炼

重视课堂学习,增加实习、见习机会,提升读片、诊断能力,培养专业的影像人才。同时,丰富课余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加强科研素养,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3.2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执教水平

一方面,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增加实践课,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影像专业学生的读片能力和诊断水平,采取小班教学模式,保证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避免空洞乏味、照本宣科,同时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3.3加强与实习点的沟通交流,强化实习期间的管理

医学影像学教育的发展研究 篇8

目前,各地方院校都面临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进一步改革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水平,形成办学特色,更好地为地方培养医学影像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各所开办了本专业的学校尤其是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医学影像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医学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落后

受传统的医学高校院系人才培养理念和教育教学惯性思维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往往是坚持人才培养模式的“三段式”,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临床实习”三个阶段。“三段式”培养模式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但是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主要原因是教学管理者和实施者的思想观念认识存在偏差。

当今世界,高校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医疗市场对医学人才的要求,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深刻理解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实践教育、技能教育和创新教育等医学教育理念的重要意义。只有转变教育理念,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达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的目标。

2.课程设置不合理,脱离“应用”

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同时开设了五年制医学影像诊断和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方向,虽然培养目标不同,但有些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没有体现出各自的培养目标,主干课程的设置和课时基本相同,笼统地把两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当成“医学影像”人才培养,这种试图培养既懂得影像诊断又熟知影像技术通识人才的方法,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既影响了诊断方面的学习,又影响了学生对影像技术方面的学习,这种课程体系也有悖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因此,要想改变这种弊端,就应该首先从课程的设置入手,把影像技术、影像诊断从传统的“医学影像”构架上剥离开来,使其分别成为两个专业,这样才能突出专业特色,突出“应用”。如何合理地分别设置医学影像技术和诊断专业课程成了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

3.医学影像诊断和技术人才结构失衡

目前医学影像诊断医生和影像技术人员在我国医疗机构中都是短缺、急需的人才,尤其是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人才在我国更为缺乏。2013年在温州召开的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影像学分会年会上秘书长张雪君教授如是说:“就影像诊断专业人才而言,多数三级医院及部分二级医院对其医师的需求以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人员为主;就影像技术专业人才而言,二、三级医院的需求主要是以本科学历人员为主。”

二、我国医学影像本科人才培养的对策

1.转变医学教学观念,改革培养模式

医学影像学教育的管理者和教师应该主动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根据医学高等教育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和经济社会对医学专业人才需求等相关规律,进行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同时掌握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和教育教学改革总体趋势的规律,提高教育质量,突出个性化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2.结合地方院校转型发展,合理设置课程

地方本科院校目前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培养大量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必须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深入分析本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和专业课程设置,及时为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各种应用型人才。地方高等医学院校要结合自身的科研优势与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社会就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等因素,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在培养人才素质上形成地方高等院校的特色,提高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课程设置作为培养目标或培养要求的一个重要体现,涵盖了对专业人才理论知识的要求、实践能力的要求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必须反映社会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各方面能力的要求。合理设置课程,才能保证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是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

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可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寻找出适合培养本地区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课程设置。四年制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应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应用基础理论、临床医学为主干课程,以医用影像物理学、解剖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诊断学等为主修课程,来培养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五年制影像诊断专业则应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诊断学为主干课程,以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外科学、内科学、医学影像技术学等为主修课程,来培养从事临床医学影像诊断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3.优化教学资源,平衡人才结构

一方面优化教学资源,教师人力资源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要合理调整现有资源,使毕业生人才结构与社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平衡。鼓励地方院校设置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应是将来国内医学影像学教育宏观调控的方向。

4.尊重个性发展,坚持以人为本

个性发展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高校培养人才应注重人才的个性化成长。大学教学过程中,人才个性发展主要体现在人才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和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培养出来的人才应是具有特色、专长的创新型人才。

5.完善监督评价体系,保证人才质量

以科学管理為保障,完善监督评价体系,如此才能很好地检验医学影像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反映培养方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质量。此外,建立与完善国家职业考试和资格认证制度是促进高等医学影像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才能保证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是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潘金云.我国医学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16-17.

[2]伍先禄.国外个性教育理念与实践对我国创新教育的借鉴意义[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23):8.

[3]袁力,刘林祥,冯圣平,等.高等医学影像(技术)教育办学模式的国际比较[J].医学与哲学,2003(4):57-59.

作者简介:王志强,男,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学影像学本科教育。

上一篇:济困助学 励志成才下一篇:卧冰求鲤-卧冰求鲤的故事-卧冰求鲤的寓意-卧冰求鲤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