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的优势(共9篇)
医学影像技术的优势 篇1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在医学解剖的教学中, 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渐暴露出了不足之处。在教学改革的大浪潮中, 多媒体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本文分析了传统的医学解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医学解剖中的优势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 医学解剖; 教学改革;
1 传统医学解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形式单一
在传统的医学解剖教学中, 教师大多是利用一些教学辅助的工具, 比如挂图、标本等, 通过在课堂上的板书来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法形式过于单一, 且这些辅助用具都是重复的使用, 很多教具都已经十分老旧, 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1]。学生们对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感到枯燥甚至厌烦, 在课堂上提不起任何兴趣, 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大班制的医学解剖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对一些标本或者挂图进行讲解时, 所传达的范围较近, 后排的学生因为看不清教具的展示而不乏理解课堂的内容。且这些标本或者挂图每次讲课之前, 都需要教师随身携带, 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1.2 课程内容抽象, 理解力不深
医学解剖教学的内容比较抽象, 有些问题和知识点无法用语言来进行表达。且医学解剖课程的实践很强, 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 也是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 理论知识为辅的。传统的医学解剖教学中, 主要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 受到尸源的影响, 大部分医学院的实践解剖课程直接对真正的尸体进行解剖操作的机会很少, 多数的内容还是要在理论课堂上进行的。在进行医学解剖理论课的学习中, 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教具进行讲解的。学生通过对一些图片和人体模型的认识, 来尽量对解剖的过程进行理解。这个思维过程变得抽象, 需要对学生的思路活跃,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行。尤其是人体内的复杂的血管神经, 学生很难通过平面的图形进行理解和想象。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增加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难度, 最终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不深。
1.3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医学解剖教学课程, 教学手法单一。在课堂上, 教师只是利用教具和板书进行单纯的讲解, 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课堂上的互动, 导致课堂的氛围不高,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积极性。教师对课堂的教学情况把握不足, 没有很好的掌握课堂的节凑, 学生对课堂内容无法有效的理解。甚至有些学生失去了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课下的自学上, 这样就完全丧失了课堂教学的意义。
医学影像技术的优势 篇2
关键词:多媒体,医学影像,优势
一、多媒体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优势
1. 教学方便、高效快捷
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利用计算机存储大量信息, 并可按不同的信息分类建立多种数据库。例如:按教学所需的影像图片、教材、模拟习题、参考文献等建造数据库。利用多媒体教学时, 教师仅仅需要坐在多媒体机前, 就可以快速检索信息及资料, 这样就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资料方便集中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随时发问, 这种教学手段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传统医学影像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方法是广播式讲解、提问式反馈, 学生缺少直观的影像资料或只是获得很少的医学影像资料, 不利于对各种病变的影像图像形成系统的理解, 教师也无法确定是重复讲解还是结束教学。现代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控制教学速度, 而且可以与学生直接构成反馈, 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图像可以直接提问, 教师也可以直接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或读书式学习, 能将抽象、难以理解的医学影像知识系统化、直观化、形象化,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影像资料, 可以是医院常见疾病影像, 也可以利用网上资源自制教学资料。另外,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展现一些传统教学不易表现的教学内容, 如用直方图等各种图像展示患病概率、年龄与疾病的发生关系, 用动画展现各种疾病的影像动态变化, 从而加深学生对影像图像与对应病变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3. 个性化教育, 因材施教
教师可设定任意一组影像资料给某一个同学或全体同学学习, 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展现不同的教学内容。这种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多媒体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不灵活, 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多知识, 真正达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帮助其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 可以根据其不足, 有针对性地讲解, 使学生真正受益。
4. 分组讨论, 共同提高
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 不仅使师生间可以面对面直接交流, 也可以与教学软件直接交互, 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组织实施直接地协作学习。根据教学需要, 协作学习规模可大、可小随机分配, 进入协作学习模式后, 同组学生可以对某一图像提出个人见解, 并可以请求其他组员帮助解决。也可以开展各种影像诊断竞赛, 采取问与答等方式,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 学生之间的协作可以提供丰富的语言、图形、图像, 这样就为启发式教学提供了共同交流探讨的途径。这是多媒体教学最吸引人的特点及长处。
5. 培养学生主动终身式学习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学生自动参与、自主控制的教学方法。它活跃了课堂气氛, 加深巩固了教学内容,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 寓学于乐, 因此, 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教师利用多媒体创造性地为学生搭建多途径、多方法的学习环境, 学生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进行自主学习。引领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知识, 从而提高影像诊断技能,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影像知识, 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概念, 这对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很有影响与帮助。这种得益于多媒体网络环境的自主教学方法, 是主动教学与主动学习的教学形式, 满足了学习者的个性需求, 兼顾了不同学生的差异, 是真正意义上个别化教学的具体表现。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首先, 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 要与传统手段密切结合, 注重教学设计, 精心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在最佳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切不可牵强附会地搞形式上的多样化, 而滥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其次, 在应用多媒体进行医学影像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克服重教轻学、以教代学的教学思想, 教学过程中要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要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促进师生间的交流。
再次, 应用多媒体进行医学影像教学, 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 力求做到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有时教学中穿插几幅生动图片也未尝不可, 但过多的不必要的文字及图片最好避免出现, 以免干扰教学难点、重点及占用大量课堂时间。
最后, 课件制作应依据学生获得知识的规律, 进行科学设计, 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特征, 因材施教, 使课件通用性与差异性有机结合,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智能发展差异性及个性心理特征, 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得到帮助, 有所提高。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多媒体教学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可以做到因材施教, 图文并茂, 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 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 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因此, 广大医学影像学教师应重视多媒体教学, 使它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有其不足之处, 所以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 应与传统教学手段互相配合, 扬长避短, 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春洞, 戴忠信.英语阅读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
[2]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医学影像技术的优势 篇3
摘 要:多媒体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呆板的缺点,对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因此,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使广大医学影像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和交流,获取相关知识,促进我国医学影像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
关键词:多媒体;医学影像;优势
一、多媒体在医学影像教学中的优势
1.教学方便、高效快捷
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利用计算机存储大量信息,并可按不同的信息分类建立多种数据库。例如:按教学所需的影像图片、教材、模拟习题、参考文献等建造数据库。利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仅仅需要坐在多媒体机前,就可以快速检索信息及资料,这样就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资料方便集中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随时发问,这种教学手段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传统医学影像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方法是广播式讲解、提问式反馈, 学生缺少直观的影像资料或只是获得很少的医学影像资料,不利于对各种病变的影像图像形成系统的理解,教师也无法确定是重复讲解还是结束教学。现代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控制教学速度,而且可以与学生直接构成反馈,学生遇到不理解的图像可以直接提问,教师也可以直接解答学生的疑问。
2.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或读书式学习,能将抽象、难以理解的医学影像知识系统化、直观化、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丰富多彩、图文并茂的影像资料,可以是医院常见疾病影像,也可以利用网上资源自制教学资料。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地展现一些传统教学不易表现的教学内容,如用直方图等各种图像展示患病概率、年龄与疾病的发生关系,用动画展现各种疾病的影像动态变化,从而加深学生对影像图像与对应病变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3.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
教师可设定任意一组影像资料给某一个同学或全体同学学习,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学生展现不同的教学内容。这种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多媒体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不灵活,可以使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真正达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其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可以根据其不足,有针对性地讲解,使学生真正受益。
4.分组讨论,共同提高
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不仅使师生间可以面对面直接交流,也可以与教学软件直接交互,学生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组织实施直接地协作学习。根据教学需要,协作学习规模可大、可小随机分配,进入协作学习模式后,同组学生可以对某一图像提出个人见解,并可以请求其他组员帮助解决。也可以开展各种影像诊断竞赛,采取问与答等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学生之间的协作可以提供丰富的语言、图形、图像,这样就为启发式教学提供了共同交流探讨的途径。这是多媒体教学最吸引人的特点及长处。
5.培养学生主动终身式学习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学生自动参与、自主控制的教学方法。它活跃了课堂气氛,加深巩固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因此,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教师利用多媒体创造性地为学生搭建多途径、多方法的学习环境,学生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进行自主学习。引领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影像诊断技能,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影像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概念,这对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很有影响与帮助。这种得益于多媒体网络环境的自主教学方法,是主动教学与主动学习的教学形式,满足了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兼顾了不同学生的差异,是真正意义上个别化教学的具体表现。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首先,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要与传统手段密切结合,注重教学设计,精心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最佳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切不可牵强附会地搞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滥用现代化教学媒体。
其次,在应用多媒体进行医学影像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克服重教轻学、以教代学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中要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促进师生间的交流。
再次,应用多媒体进行医学影像教学,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力求做到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有时教学中穿插几幅生动图片也未尝不可,但过多的不必要的文字及图片最好避免出现,以免干扰教学难点、重点及占用大量课堂时间。
最后,课件制作应依据学生获得知识的规律,进行科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特征,因材施教,使课件通用性与差异性有机结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智能发展差异性及个性心理特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得到帮助,有所提高。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多媒体教学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图文并茂,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因此,广大医学影像学教师应重视多媒体教学,使它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多媒体教学也有其不足之处,所以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应与传统教学手段互相配合,扬长避短,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春洞,戴忠信.英语阅读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2]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王磊.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其合理利用[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医学影像技术的优势 篇4
【摘要】随着医学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多媒体广泛应用在医学教学领域,结合声音、图片等多种素材,提高医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相对常规教学手段而言,多媒体教学拥有直观生动、信息量大、提高教学效率等优势,然而,在医学教学实践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也存在问题。本文探究医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达到提高医学教学质量的目的,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医学教学;多媒体;优势;问题 1.前言
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医学教学当中,通过对多种教学材料进行合理编排,比如声音、文字、动画、图像等素材,构建一个完整的直观生动的结合体,使得医学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生动性,增强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解决常规教学手段时间受到约束以及表现手法枯燥等问题[1]。然而,多媒体教学在实践教学中也存在诸多不足,本文探究多媒体在医学教学应用的优势以及问题,目的在于正确认识多媒体的作用,充分利用其提高医学教学质量。
2.多媒体应用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多媒体使用不当
在常规课堂上,教师能够通过提问或者观察表情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提高课堂质量。然而应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关注课件,并且课件通常设计为提纲式,一片一律讲解概论、发病机理、病原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等内容。在这样的框架下再填充不同疾病的相关内容,建立层层连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需要返回上一级大纲才可以进行下一步教学。这不仅给教师教学带来不便,而且与学生循序渐进的思维方式不符合,极易打断学生思维,同时也影响学生记笔记。笔者认为,这种提纲式教学更加适用于讨论病例、复习、自学等的指导性资料,依据自身水平确定演示的内容,发挥其快速查询、简洁的优势。2.2多媒体使用目的不明确
多媒体在医学教学应用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有时候教师可以用语言陈述让学生掌握知识,然而却利用复杂的录像,反而干扰学生学习。表面上,教师是为了吸引学生,但是却取得相反效果,分散学生注意力。因此,笔者认为,多媒体需要考虑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是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多媒体一般应用在教学抽象以及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知识。2.3医学课件文字较多,内容枯燥
医学教学重要的环节是呈现各种疾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在学生的面前。多媒体教学正是为医学教学解决这一难题,倘若不可以充分发挥这一特长,无疑是浪费教学资源。然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多媒体仍然以文字为主,插入少数的表格和静态图片在其中,但是缺少视频、音频,导致这种现象产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硬件制约。视频素材有的数兆,有的数十兆,教师单纯凭借小容量的磁盘,较难将其导致课堂,只好压缩课件;二是素材积累不足。由于素材积累不足,很难丰富课件,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强化物力和财力投入,转变观念。2.4忽视师生交流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表情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及时解决课堂上的问题,有效接收学生的信息。然而,多媒体教学中,医学课件信息量大且复杂,包括概论、发病机理、病原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等内容,而教师关注多媒体放映,眼镜盯着屏幕,从而缺乏师生间的沟通交流,进而降低教学的灵活性,不利于提高医学教学质量。
3.多媒体应用医学教学中的优势
3.1便于学生对医学的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教学融合图像、文本、动画、声音等多种素材,将教材中枯燥的文字生动形象呈现在眼前,对学生带来视觉冲击,认真思考,并且调动学生脑、听、手、说等,深化学生的印象,进而增加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多媒体教学取代了传统的挂图和模具,以图文并茂的直观表现方式,增强医学教学效果。例如传统教学利用挂图讲解心脏解剖,学生较难进行准确的定位。学生可以通过三维演示正确掌握心脏各结构。此外,各种疾病在面部呈现的症状在教材中很难得到直观认识,借助多媒体可以形象展示,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多媒体教学生动直观,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大大增强医学教学的效果。
3.2提高医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医学教学中常常需要讲解各种临床症状,常规教学往往采用较长篇幅花费较多时间讲解,而且学生较难得到深入理解,教学效率不高。例如教学心内科过程中,当教学心脏舒张、收缩和心音的联系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把心音与动态收缩图呈现在学生眼前,方便学生理解。再例如,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借助语言和挂图显然是不够生动的,但是利用多媒体就可以生动展现出来,可见,多媒体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大大提高教学效率。3.3补充临床示教
近年来,患者自我保护观念日渐增强,临床示教越来越难展开。但是多媒体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充临床示教。例如在教学叩诊和触诊的过程中,教师单纯依靠文字讲述是较难让学生理解的,但是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的真是录像,有利于学生学习,激发学生模仿录像中检体的动作,从而达到临床示教的效果。
3.4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需求
多媒体具有人机交互性,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情况确定学习内容、速度与进程,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常规教学基于班级,教学形式较单一。然而多媒体教学突破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基于自身学习,制定符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利用自己空余时间,不受任何约束,随时随地可以学习。这样不但可以实现协同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而且可以实现教学质量提高。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观看模拟动画,进行手术虚拟操作,更加了解临床的特点。
4.结束语
多媒体是医学教学的有效手段,具有提高医学教学效果和效率、补充临床示教等多方面的优势,认识多媒体在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2]。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其存在的不足,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扬长避短,发挥多媒体教学最大功效,重视优化课件,提高医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更多知识。
参考文献:
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势 篇5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是企业科技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属于企业无形资产,是企业冲击创业板上市的先决条件,在税收等诸多政策方面受到重点扶植的国家级高成长性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将以无比崇高的影响力,固化、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品牌知名度,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如何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采用评分制,在知识产权数量、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成长性指标等四个方面,来评价企业利用科技资源进行创新、经营创新和取得创新成果等方面的情况。该四项指标采取加权计分方式,须达到71分(含71分)以上,才能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附图: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证书)
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税收优惠;2)资本价值;3)市场价值;4)品牌价值…… 1)税收优惠
企业所得税减免40%;
对企业研发费用,按50%加计扣除或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一个纳税内,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定资产加速折旧,减少所得税缴纳;
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外税;
直接用于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和教学的进口仪器、设备、免征关税;
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按50-75%征收。
2)资本价值
企业在创业板融资上市的必要条件;
吸引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对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的必要条件;
有利于吸引风险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的介入,推动企业进入产业化扩张。
3)市场价值
有利于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证明企业在技术水平至少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
拥有对产业和行业有影响、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关键创新产品;
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高端技术开发能力、前沿技术领域竞争力;
做为投标所需要的必要条件,以及壁垒竞争对手的合法手段。
4)品牌价值
说明企业有较好的潜在经济效益、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项目;
说明企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具有高成长性企业;
说明企业有较高创新水平和较强市场竞争力;
医学影像技术的论文 篇6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我国高端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匮乏,临床医生与设备开发者之间缺乏联系纽带,国产医学影像设备功能、质量不能满足临床应用的高端需求。
2我国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现状
自20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叶,我国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一直以中等教育(放射医士、放射技士)为主。目前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从事影像技术工作的人员普遍存在学历、职称偏低,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根据调查,目前我国在岗的影像技术人员达十几万,其中近70%接受过中等专业技术培养,20%~30%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学校的正规培训,只是师带徒式或短期进修,大专以上从事影像技术工作的凤毛麟角。与影像诊断医师的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技术水平、专业理论水平都有较大差距。我国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中影像技术人员中专以下学历者占85%,初级职称或无职称者占70%;县级以下医疗机构中则基本上无大专以上学历和高级职称影像技术人员。医学影像技术队伍学历参差不齐、高学历人员偏少、现代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医学影像知识面相对狭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的提高,严重阻碍和制约了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高端影像技术人才不仅了解医学影像诊疗的实际需要,而且熟知影像设备工作原理、系统结构,可以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医生的意见反馈给设备开发者,又可以很快地理解设备的新功能并指导医生将新功能应用于临床。
我国和欧美及亚洲的其他国家的医学教育体制不同,医学影像学高等教育在国外是以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人才为主,而我国则以医学影像诊断人才为主。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度重视医学影像诊断人才(博士、博士后)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造成当前国家急需的高级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相当缺乏。我国大陆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远远落后于国外,乃至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以台湾阳明大学为例,阳明大学自开始招收培养医学影像技术方面的博士研究生,形成了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大陆对于医学影像技术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前有泰山医学院等三所学校,目前没有开展医学影像技术方向的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少数工作在医学影像临床一线的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级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多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其本科、硕士及博士教育背景全部是理学或者是工学,临床知识体系不够完整,因此培养具有理工医相结合的知识复合型高端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对于充分发挥现代化的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功能和优势,开展医学影像成像技术创新研究,更好地为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服务,是国家提高全民医疗保障与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
3我国培养医学影像技术高端人才的思考
3.1明确培养目标
当今的医学影像学科向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人才培养的本、硕、博体系应该更加完善,高级人才应具有掌握医学图像的后处理技术(如各种重建技术、手术引导技术等)、信息技术(如PACS、远程放射学等)、综合图像技术(如功能图像与解剖图像、CT与MRI、超声与X线影像的融合)等的能力。为了适应这个更加广阔的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学的需求,必须培养具有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及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背景的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级医学影像技术人才.采取有效的人才培养战略,促进高科技技术人才与高精尖设备有机结合,形成医学影像学先进技术与高级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结合。
3.2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推进学科交叉
紧紧围绕对高层次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量身打造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解决新形势下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满足国家特殊需求的既能对高精密医学影像设备的功能进行开发又能开展医学影像成像技术创新研究的高层次人才。实现高校同国家部委、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形成鲜明的培养特色,真正实现“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创新机制。
医学影像技术高端人才培养致力于医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设计全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变课程教学内容偏重于专业知识或研究方向的局限性,在注重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体系,加强跨学科课程的学习,既有医学成像原理,又有电离辐射防护;既有图像重建算法,又有图像后处理;既有理工知识,又有医学影像学知识,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科学的培养方式.
3.3开放培养模式
指导教师在高端人才培养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对指导教师严格遴选,实行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既突出导师的作用,又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学生知识面更加拓宽,形成有利于发展交叉学科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良好学术环境。严格的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充分拓展影像技术高端人才的学术视野和实践经历。
4讨论
医学影像技术高端人才培养旨在培养我国急需的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医学影像技术人才,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水平落后的现状,符合国家重大利益需求。人才培养方案应以“服务需求、突出特色、创新模式、严格标准”为指导思想,以具有坚实宽广的医学影像成像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术,掌握本学科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富有科学思维能力,勇于在学科前沿领域探索与创新,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担任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为培养目标。根据创新型、复合型的培养定位,设计理、工、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制定课程体系及授课内容,以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参考文献:
[1]张俊祥,慰传社。高层次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亟待加强[J].现代医院管理,,2(4):30-32.JunxiangZhang,ChuansheWei.strengthenedHighlevelsofmedicalimagingtechnologypersonneltraining[J],odernHospitalManagement,2004,2(4):30-32.
[2]郑庆文,张更立。时代的呼唤-交叉学科与交叉教育[J].医学教育探索,(2):16-17.QingwenZheng,GengliZheng.Callingofthetimes-thecross-disciplinaryandcrosseducation[J].MedicalEduca-tion,2003(2):16-17.
医学影像技术的优势 篇7
一、构建PACS-RIS教学系统的意义
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CS) 和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 (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 RIS) 主要应用在医院的影像科, 它以计算机设备存储式硬盘为基础, 保存医院影像资料, 通过DICOM、网络等多种接口将影像设备连接起来, 以高速网络传输并显示影像设备产生的数字化图像[1]。传统的影像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讲解基本病变的原理、概念, 通过附加图片、图像、文字说明等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 促使学生有效的学习。但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图像存在分辨率低、窗宽/窗位不可调、单个病例图像数量少、图像畸变和无图像后处理功能等缺点, 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我院医学影像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等方面工作, 具备临床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达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 使本科毕业生在毕业时具备良好的医学影像学理论与实践能力, 在就业以后很快能适应临床工作, 潍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构建了PACS-RIS教学系统, 并在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中应用,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PACS-RIS进行影像学教学的优势
1. 缩小学生在学校学习和临床工作之间的差距。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 学生都是学习教科书和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病例缺少系统的影像资料, 学生很难具备系统知识, 很多的知识依靠死记硬背来掌握, 而现在的二级以上医院一般都具有局域网或各种类型的PACS系统, 影像学诊断都是通过PACS系统阅读分析图像、书写报告, 这就造成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临床工作之间具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学生开始实习或毕业工作之后, 很长时间不能适应临床工作方式, 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学习[2,3]。PACS-RIS系统恰恰就是模拟临床工作模式, 学生在实验课学习中就学习在系统中调取图像, 可以进行图像的窗宽窗位的调节, 可以进行病灶的测量和图像的后处理;学生能在电脑上模拟书写诊断报告, 其程序和模式与临床工作一致, 这样就可以体现学生“早接触临床, 多接触临床”的目的, 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通过模拟临床工作,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他们开始实习或者毕业工作之后, 很快就可以熟悉临床工作程序, 尽快融入临床实际工作中, 实现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的顺利转变。
2.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理论课一般是教师提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从某种疾病的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等方面去讲述, 再附上疾病的几幅典型影像表现, 内容都是这种疾病最典型、最普遍的东西, 内容较为枯燥, 学生很难对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有共性的认识。实验课一般是教师提前准备典型病例的胶片, 学生分组轮换使用观片灯读片。这样的实验课, 一是教师要反复讲解费时;二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片量少;三是环境差, 学生容易相互干扰, 影响实验课的质量。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 其在校期间阅读分析病例的数量和能力直接影响到今后的临床工作能力, 要培养具有较高临床能力的应用型医学影像学人才, 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阅读大量、系统的医学影像学图像, 这样他们才能积累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 工作后很快适应临床工作。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受课时的限制, 课堂上学生只能看到为数不多的图像, 课后为了避免胶片污损或丢失, 一般都要求胶片入库, 这样学生实际接触胶片的时间很少, 很难把疾病的图像读懂读透。PACS-RIS系统的建立, 所有的影像资料都储存于服务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 尽可能的多阅读图像, 遇有问题可以随时咨询带教教师, 课后利用课余时间访问服务器, 调阅图像反复阅读, 更好的消化教师所授的知识, 还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到有关的解剖、病理、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知识, 使学生对某种疾病从临床表现到影像诊断有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概念,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4,5]。
3. 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由于某些疾病表现复杂, 且存在“同病异影, 异病同影”的现象, 单纯使用一种影像检查方法很难做出较为明确的诊断, 这就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影像学检查互相验证, 提高影像诊断的正确率。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检查图像上表现各异, 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困难。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采用多媒体授课, 幻片灯教学, 先由教师逐一讲解, 学生再轮换读片, 分组讨论, 由于课时和胶片数量的限制, 学生实际读片数少, 且由于读片环境影响, 使很多人不能看清图像, 不能认识和完全理解图片, 造成学生一知半解或糊涂, 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学习质量不高, 效率低下[6]。应用PACS-RIS系统之后, 教师把提前准备好的病例发给学生, 教师只需对典型病例稍加讲解, 学生就可以在各自的终端电脑前进行阅片, 还可以利用PACS系统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进行图像的处理, 如调节窗宽/窗位、分辨率与对比度、缩放、旋转、测量、二维及三维重建等, 学生可将图像调整至最佳状态, 还可以分屏显示, 亲自感受并书写诊断报告[7], 并且输入一次检查号, 该患者所做的所有影像学检查图像都可以显示出来。学生一方面可以比较同一种疾病在不同检查方法图像上的特点, 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另一方面可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优劣, 从而有助于学生了解比较影像学。如果对图像理解不充分, 可以查阅高年资医师审核后的诊断报告, 包括图像描述和诊断结果, 与自己书写的报告相对比, 不仅能够学到相应的专业知识, 而且能够熟悉诊断报告的书写规律, 提高自己的临床工作能力[8]。利用PACS-RIS系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疾病的异同点, 也可以观察某种疾病的影像学动态变化, 还可以了解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变化, 这样就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为今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 为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提供良好资源。
在PACS-RIS系统建立之前, 教师在讲课中所需要的图像资源都是在工作中通过不断及时的积累所获得的, 所以记录、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漫长而烦琐。而在应用PACS-RIS系统之后, 教师只要输入关键词, 就可以轻松检索到相关的病例资料, 而且包括相关的病史、病理、各种影像检查的结果等。PACS-RIS系统图片存储量大、种类全且及时更新, 为医学影像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不但可以在PACS-RIS系统中直接对学生进行讲解和分析、演示影像图像, 还可以把典型的图像进行编辑, 输出到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中, 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制作成优美的多媒体课件, 供学生拷贝, 让他们随时随地学习。
总之,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影像专业的学生需要反复大量的阅读相关的病例图像, 才能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PACS-RIS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有助于构建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较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 从而为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玉梅.PACS系统及构建医院PACS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20) :271.
[2]田芳, 祝乐群, 鲍虹, 等.基于RIS/PACS的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3) :85-86.
[3]张松, 张镭, 丁毅, 等.PACS/RI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优势[J].中国病案, 2011, 12 (6) :65-66.
[4]中宝忠, 王可铮, 赵东亮, 等.PACS辅助教学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 15 (3) :523-525.
[5]李浩, 李睿, 袁远.PACS系统在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4, 30 (4) :697-698.
[6]龙金凤, 蹇兆成, 董鹏, 等.基于PACS的PBL自主学习模式对影像研究生专业知识学习促进作用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3, (2) :130-131.
[7]李拔森, 朱涤朝, 邓明.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优势[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 27 (2) :77-79.
医学影像技术的优势 篇8
关键词 PBL教学法 预防医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Advantage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Pedagogy in Preventive Medicine Teaching
LIN Qi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78)
Abstract PBL is a new mode of teaching, problem-centered, student-protagonist, and the ability to train students through situational simul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PBL advantage in preventive medicine teaching expounded.
Key words PBL teaching methods; preventive medicine; teaching methods
1 以问题为核心来推动预防医学的学习过程
知识结构非常重要,知识不仅仅包括掌握理论知识,还应包括学习的态度与方法。懂得基本的理论可使知识更容易理解,而有探索问题的态度可激发学习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PBL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提出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PBL更多的是关注经验而不仅仅是理论的记忆,它是围绕在现实生活与工作中会真实遇到的某些不明确的问题来寻求解决方案。这些问题的分析与解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可能会衍生出一系列的子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不固定结构的,在教材上无法找到固定答案,需要学生主动学习新知识并能将知识进行综合。PBL通过抛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寻求答案的学习态度,来有效地推动学习过程。在预防医学的学习中,往往以小组协作学习、小班讨论和教师点评来实施PBL教学法。老师给出的问题往往是根据真实病例或案例编排的教学案,针对每个案例提出有层次的问题,问题是PBL教学中的核心,贯穿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框架。例如在学习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给出食物中毒的案例,案例后的问题涉及食物中毒的诊断、报告制度、调查及处理工作等知识点,通过对对案例抽丝剥茧,每一个问题的逐步讨论与学习,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
2 PBL以学生为主角,代入医学角色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往往是由教师直接讲授知识,学生聆听和记忆。学生把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把学习的目的视为好的考试成绩,而只去简单地记忆知识点,失去了最初的对新知识的好奇心。PBL教学法中,则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获取新的知识,这具有一定的挑战和成就感,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新知识。①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提出问题、提供学习资源(如教材和参考文献等)、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归纳与总结。在预防医学的PBL教学中,往往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作为不同职业的卫生或医务工作人员,应如何解决问题,应如何制定方案。例如在上述食物中毒的案例学习中,学生作为发现食物中毒的医生或作为收到食物中毒报告的卫生机构等不同单位从业人员,应如何及时实施食物中毒的报告与处理?又如在职业卫生的学习中,作为临床医生在怀疑腹绞痛患者为职业中毒时,病史调查应包括哪些资料?如作为职业病医院,应如何制定工人体检方案与制度?学生将自身代入不同角色,作为问题解决的实施者,来给出每个问题的答案,这可促使学生更主动寻求问题解决的相关知识与信息。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而且通过文献的查找、信息的整理与分析,学生的独立学习与分析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3 PBL通过情景模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教学中,往往是以记忆为主,即学生机械地记忆书本上的知识点。而作为医学生,往往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不是一成不变的病例,也没有定式的处理方案。PBL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架,以案例或病例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参与真实生活中、与医学职业密切相关的问题讨论与解决,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缩短了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使得学习过程更有意义。在PBL教学法中,情境提供了一个虚拟平台,包括了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成分,问题则隐含在情境之中,这一方式非常适用于预防医学。而另一方面,作为一名预防医学执业医师或医生,人际交往能力及(下转第144页)(上接第99页)表达能力非常重要。②预防医学相关的健康问题往往不是一个人可独立解决的,需要各级卫生部门、医院及政府部门共同协作完成。PBL教学法给出的问题往往具有开放性,设定小组讨论是一种模拟日常预防医学工作的合作过程,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与合作共事过程。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作为一个团队来考虑问题的解决,团队中的成员又各有分工,分别收集问题相关的资料与信息,通过讨论来分享知识,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精神,最终实现高效率地解决问题。PBL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对于自己今后的工作性质及工作角色定位也能更为清楚。
4 PBL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应用中面临的挑战
在预防医学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首先对教师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教师从传统的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身份,如何构建合理的问题、如何把握好对学生的引导,这些转变都需要教师适应。另一方面,问题的开放性,使得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查找文献和资料,这对于功课繁重的预防医学生而言,无疑增加了学习负担。有部分学生习惯讲授式教学,不能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也会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PBL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在宣传PBL教学法的同时,应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掌握PBL教学法的技巧。教师在设置情景和提出问题时,要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或健康密切相关的,例如以学生主要的营养缺乏问题或学校周围常见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例,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有研究显示,接受PBL教学法的学生其在处理临床问题和在高级训练(阶段)中做得更好,学生在学习积极性、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及问题解决能力上较传统教学的学生表现更佳。③与临床医学相似,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核心指导思想,研究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来实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要是记忆式学习,缺乏主观能动的思考,对预防医学知识虽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广度与深度。采用PBL教学法,将疾病或案例作为问题提出,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和学习新知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予以引导教学,将问题与预防医学专业知识联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自学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作等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④P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效果显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适合在现阶段预防医学教学中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注释
① 刘晓艳.在大专层次生理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的可行性[J].当代教育论坛,2011(3).
② 胡冬梅,刘启贵.PBL教学法在研究生卫生统计学实验课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
③ 李怡,吴涛,肖西峰,张蓓蕾,李荣.PBL教学模式在妇产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初步实践,2009(5).
医学影像技术的优势 篇9
朱新华
(江苏省南通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1)
摘要:新课程呼唤新课堂,克服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弊端,探索信息技术新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课堂学习博客”,发挥博客的优点,让学生在博客平台上自主学习,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探索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协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实现“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关键词:博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课题研究概述
近年来,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但从总体来看,目前将博客具体应用到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和研究还刚刚起步,处于“初级阶段”。《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1]拓展视野,勇于创新,„„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为改革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模
式,探索“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的新型课堂模式,笔者通过“博客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的开展和研究,借助“课堂学习博客”这个平台,实现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积极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通过课程
[2]内容的合理延伸和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本课题采用实践研究与对比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引入“课堂学习博客”这个元素,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建立在课堂博客平台上,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探讨博客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途径,以及学生通过博客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如何更好地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课堂学习博客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课堂学习博客”实际上是一个班级的博客群,由该班的信息技术教师博客和每个学生的学习博客组成。博客服务器建立在校园网服务器上,信息技术教师对该博客群具有管理权。教师博客的主要作用是发布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和步骤、评价要求;提供学习资源和网络资源;了解和调控学生的学习进展与交流内容;解答学生学习时的共性问题;提供学生相互交流的空间;提供学生上传作业的空间等。学生学习博客的主要作用是作为课堂自主学习的平台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平台,如学生自己记录学习进展、学习体会、学习反思;记录、积累、整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协作;上传自己的作业等。
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总结,我们觉得,课堂学习博客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如下优势:
(一)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博客平台上开展学习,学生真正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性。以一堂“新授课”的学习为例:学生进入信息技术教室后,根据老师要求,对照老师发布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参照学习方法和步骤,打开教师博客中的“学习资源”栏目开展自主学习。学习资源的类型可以是文本、图片(含屏幕截图)、动画(含操作录像)、视频等单个文件,也可以是电子书、专题网站等。学习资源的内容可以汇集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相关的参考资料、知识讲解、学习心得、发展简史、相关趣闻、前沿研究等材料。它们都经过老师精心挑选和组织,针对性很强。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在“学习进展”栏目中简短地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首先在“学习帮助”栏目中寻求解答。“学习帮助”是老师课前准备的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集锦”和较详细的解决途径,学生的问题大多数能从中得到解决。如果学生还不
能理解或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他可以在“问题求解”栏目中发布请求,寻求老师、小组长或其他同学的帮助。小组长是学期开始时就安排好的,并采用“轮换制”,每个同学每学期至少会做两次小组长。因为小组长课前已进行过深入的预习,所以课堂上他们能解答同学们的一般性问题。老师、小组长或其他同学看到问题请求后,会在“问题解答”栏目中给他指明进一步寻求答案的途径,遇到相同问题的同学也可以参考,同学之间也可以在“问题解答”栏中相互讨论,如果有必要,老师或小组长也可以直接到他们面前当面指导。问题解决后,学生必须在“学习进展”栏目中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得快的学生,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后,可以进入“网络资源”栏目,通过网络资源中的链接,进入相应的网站或网页,深入地学习本节课的相关知识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完成拓展学习任务,并记录在“学习进展”栏中。
博客系统由于采用了RSS聚合器技术,学生发布的所有内容都在自己的学习博客上进行,并全部送到教师博客中,其中“问题求解”和“问题解答”还将同时发送到其他同学的博客中。
每节课结束后,教师都会及时查看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课堂作业”并进行评价,表扬和鼓励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存在问题。学生下一次上课,就可以看到老师对自己上一节课的评价结果,以激励他们更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由以上的课堂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学生可以对照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依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自主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和调适,独立或协同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还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去选择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老师除了作为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促进者外,更多地是与与其他同学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习资源扩展”。学生处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整理和整合能力
学生的个人课堂学习博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知识整理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识整理和整合能力。学生在博客平台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会在“学习进展”和“我的资源”等栏目中积累
[3]较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即“E化学习笔记”。这些“E化学习笔记”可以“反映出他们在学
[4]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关于问题的想法与思路、问题的解决过程”。老师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提醒
每位学生,要求他对这些学习笔记进行整理分类。整理过程有些在课堂中完成,有些可以在课后完成。学生在整理“E化学习笔记”的过程中,必然会对以往所学知识和当时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总结,从新的角度对自己当时的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分析,在此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理清了知识间的结构,进而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和对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能力。
(三)养成学生“边学习、边反思”的习惯
高中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他们除了每周两节课的课堂学习时间外,一般不会再化更多时间在这门课程上。这就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对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回顾、反思,没有一个“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完整的学习循环。因此,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能实现“学、审、思、辨、行”的统一,养成学生“边学习、边反思、边内省”的习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学习博客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学生在博客平台上学习,通过查询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探索获取并内化新知识,对遇到的学习困难和问题进行交流协作,总结借鉴自己或同学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并建构自己新的知识体系,这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另一个角度看,该学习过程是一个探索、获取、交流、借鉴、归纳、反思的完整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内省自我、审视自我、调控自我、评价自我的思维品质和学习品质的提高过程。
(四)提供学生自我学习的个性空间
课堂学习博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学习的个性空间。博客平台上有老师提供的详细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相关的学习困难的解决途径,有其他同学的示范激励,有老
师同学的在线协作帮助甚至老师的当面辅导,所有这些都营造了一个丰富多样、完整高效的学习环境。学生处在这个学习环境中,不仅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还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在学习要求许可的范围内有选择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策略,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速度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时间许可,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资源”、“网络资源”中的链接,了解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和前沿知识,深入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有可能,学生可以课后在家里登录他的学习博客,继续他的自主学习过程,或浏览了解自己的和同学的“学习困难”和“解决方法”,通过比较借鉴,再次审视自己的学习思维过程。这样的个性学习空间,能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尊重学生个性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真正亲历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自我价值的认同。
(五)构建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的网络学习共同体
以课堂学习博客平台为基础,全班同学及信息技术教师一起构成了一个课堂中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内,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也是咨询者、答疑解惑者;学生是共同体的主体,是学习的探索者、实践者,也是其他同学学习的交流者、协作者。共同体成员相互协作,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分享学习资源,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学生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有利于保持学习热情,使学习更易于持续深入,也利于从中开阔思路,取长补短,最终顺利地完成和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及任务。
(六)拓展师生、生生的交流途径
课堂博客平台拓展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途径。传统课堂中,师生交流是不充分的,且大多数交流浮于表象;生生交流很少或几乎没有,大多数学生处于交流的“沉默”状态。课堂博客平台改变了这种状况,提供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新渠道。在博客平台上,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也是交流的主人,交流的权利由教师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拥有了交流的选择权。博客平台上的交流使传统的面对面方式得以延伸,可以不再受时空的约束。学生可以选择署名交流,也可以匿名留言,这样学生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真实情况。交流的内容也丰富了,除了学习内容,还有学生的感受、体会、想法„„。交流的结果也深刻了,不仅仅停留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深入到认知层面和心理层面,如方法获取、心态调整、思维碰撞、行为转化、情感体验、价值观念,等等。交流的时间除了课堂,也可以延伸到课外。教师在交流中除了把握交流主题和学生学习问题的答疑解惑外,也作为一个平等的交流者参与交流和引导交流的方向。
(七)形成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在课堂博客学习的平台上,评价已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对学生的最终结果进行评价,而是动态的、多元化的开放性互动评价。
1、老师评价、小组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
2、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得到加强。
3、评价几乎贯穿于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并行甚至融合了。
4、评价能关注到学生个体差异。
5、评价真正起到了对学生激励、诊断和促进的作用。
当然,多元评价并不是模糊评价。实践中,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针对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标准,主要观点有:
1、完成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情况。
2、学习进展的顺利程度和提高程度。
3、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程度,包括基本学习技能、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学习反思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等。
4、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5、学习心理和情感的调适情况。
6、学习态度。
博客平台上的多元评价结果基本上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能让学生全面、客观地审视自己,分析自己。这样的评价,真正做到了“评价注重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让评价
[5]活动促进学生进步”。
三、结束语
实践表明,学习博客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能明显锻炼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加强了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调适,实现了学生个性发展,达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总目标。正如一位学生在博客留言中所说的:“原来信息技术课还可以这样上!
一年下来,我觉得自己不仅学到了很多信息技术知识,还学会了怎样更有效地学习,这对我其他功课的学习也非常有帮助。真的非常感谢您,老师!”。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都有影响其教学效果发挥的各种因素,博客也是这样。在应用学习博客作为课堂教学平台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影响课堂博客应用效果的因素和问题,如学生信息素养的差异会直接影响课堂博客应用的效率;教师的课堂调控策略决定了课堂博客应用的成败;如何更好地组织课堂学习资源,使之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保障;应用学习博客的课堂模式如何与其他课堂组织形式有效结合等问题。如何扬长避短,处理好这些问题,更好地发挥博客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还有待今后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庄秀丽.用Blog的方式学习[J].中国研究生,2003,(5):55-57.[4]陈向东,王兴辉.博客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3,(3):17-21.[5]张豪锋,梅晓卫,赵彤帆.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Blog策略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
【医学影像技术的优势】推荐阅读:
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07-15
医学影像本科《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复习题11-23
医学影像技术简历08-27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10-18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10-11
医学影像技术人员11-01
医学影像技术概论05-26
医学影像技术学08-02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10-02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课程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