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通用10篇)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 篇1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 总论
1.X线的产生条件:电子源、两端有高电压、阳极靶面。
2.X线图像的特点: A.X线图像是由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组成,图像清晰,空间分辨力高
B.X线检查的特点:操作简便、检查速度快、经济
3.X线的主要用途: ○1骨关节疾病的诊断 ○2胸部疾病的诊断、心脏大血管疾病 ○3胃肠道疾病的诊断○4泌尿系统的疾病○5其他,子宫输卵管造影等 4.X线的特性:穿透作用、感光作用、荧光效应、电离作用。
5.软X线定义:管电压在40kV以下时所产生的X线能量低,穿透力较弱,故为~。
6.CR:(计算机X线摄影)是以X线成像板IP作为载体记录X线曝光后形成的信息,再由激光读出信息并经图像后处理形成数字影像的检查技术。
7.DR:(数字X线摄影)是将X线穿过人体后由平板探测器FPD探测的模拟信号直接数字化而形成数字影像的检查技术。
8.X线检查技术应用的限度:○1X线照片是2D影像,组织结构相互重叠。重叠的结构不容易辨别,易漏诊。○2X线的密度分辨力有限,密度差异较小的组织和器官、病变不容易分辨。○3造影检查时,少数患者对对比剂有不良反应,有绝对禁忌症。○4X线有辐射作用,对于剂量过大,或检查频率过多、检查时间长的项目受到严格的控制。
第二章 X线检查技术
第一节 X线成像质量影响因素
1.构成照片影像的五大要素:密度、对比度、锐利度、颗粒度、失真度
2.X线照片影像质量受X线管焦点、X线摄影条件、影像信息探测系统、被照体及图像处理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3.照片的密度:指透明性照片的暗度或不透明程度,也称黑化度。
4.X线照片的特性曲线的组成:足部、直线部、肩部、反转部。
5.最适于人眼观片的照片密度值是1.0左右,一般照片的影像密度值在0.7~1.5。
6.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是:管电压值、管电流量、摄影距离、探测器和图像处理参数。
7.影像的对比度包括:物体对比度、X线对比度、胶片对比度、光学对比度、人工对比度。
8.影响X线对比度的因素:X线的吸收系数、物体厚度和密度。
9.影响光学对比度的因素:X线质、X线量、胶片γ值、灰雾。10.X线照片密度范围一般是:0.25~2.0
11.照射野:指通过X线管窗口的X线束入射于被检体的曝光面。
12.照射野<2cm*2cm时,散射线产生很少。30cm*30cm时散射线达到最大值,严重影响照片质量。
13.除去散射线的方法:○1抑制其产生(准直器和滤过板)○2消除已产生的散射线(空气间隙法、滤线栅法)
14.滤线栅法的工作原理:在摄影时,将滤线栅(Grid)置于胶片和肢体之间,焦点至grid的距离与grid的铅条平行,一部分穿过铅条间隙到达胶片,另一部分照射到铅条上而被吸收。被检体发出的散射线因与铅条成角而不能通过铅条间隙,故而大部分被吸收掉,从而降低了胶片上接受的散射线量大大改善了照片的对比度,提高了照片的影像质量。
15.滤线栅定义:是将薄铅条(一般厚0.05~0.1mm)夹持在易透过X线的填充物(厚约0.15~0.35mm)中,使其固定在相互平行或形成一定斜率的状态,两面再附加铝板或合成树脂板起支撑和保护作用,成为有一定厚度能吸收散射线的铅栅板。
16.X线照片感光效应的影响因素: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焦-片距和一些固定因素。
17.感光效应:指在X线摄影中,X线经过身体部位不同程度地吸收后,到达X线胶片而使胶片感光的作用。照片密度值是对胶片感光效应的定量记录显示。
18.X线摄影条件的应用:○1变动管电压法○2固定管电压法○3自动曝光法○4对数率法及X线摄影条件规范化
第二节 X线摄影基础知识
1.解剖学标准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下肢并拢,足尖及掌心向前,两上肢下垂置于躯干两侧。
2.头颅体表定位线:○1听眶线:外耳孔上缘与同侧眼眶下缘的连线
○2听眦线:外耳孔中点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
3.颈部体表标志:舌骨--第4颈椎;甲状软骨--第5颈椎;环状软骨--第6颈椎 4.摄影技术操作中呼气与吸气的应用:○1平静呼吸下屏气:心脏、上臂、肩○2深吸气后屏气:肺部及膈上肋骨○3深呼气后屏气:腹部及膈下肋骨位置○4缓慢连续呼吸:胸骨斜位○5平静呼吸不屏气:躯干部位
5.拍摄部位厚度超过15cm时要用滤线器。
第三节 普通X线检查技术
1.优秀骨骼片的条件:要求对比度好,骨皮质、骨松质、骨髓腔、周围软组织等影像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关节及其间隙清楚显影;骨、关节及软组织的病变范围、程度及各种X线征象显示清楚。
2.头颅后前位中心线:枕外隆凸
3.头颅侧位中心线:瞳间线垂直台面,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
4.腰椎前后位中心线:脐上方3cm处,通过第3腰椎
5.腰椎侧位中心线:第3腰椎棘突前方约8cm处,通过第3腰椎
6.手后前位中心线:第3掌骨头(第3掌骨远端)7.手后前斜位中心线:第3掌骨头与探测器垂直
8.腕关节后前位中心线: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 9.腕关节侧位中心线:桡骨茎突
10.肘关节前后位中心线:肘关节中心(内外上髁连线中点)11.肘关节侧位中心线:肱骨外侧髁
12.肩关节中心线:喙突水平入射 13.踝关节中心线:内踝上1cm处
14.足部前后位中心线:对准第3跖骨基底部 15.足部内斜位中心线:第3跖骨基底部入射
16.膝关节前后位中心线:髌骨下缘 17.膝关节外侧位中心线:关节间隙
18.股骨前后位、侧位中心线:被检者大腿中点
19.一张合格的胸部照片:○1包括全部胸廓、肺野、肋膈角和下颈部○2清晰显示两侧肺纹理的细微结构○3双侧肩胛骨位于肺野外○4片内无伪影及异物等
20.胸部后前位中心线:T4水平入射
21.胸部侧位中心线:T4平面的侧胸壁中点
22.心脏及大血管右前斜位(第一斜位):40°~60°
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用以观察心脏后缘情况
23.心脏及大血管左前斜位(第二斜位):55°~65°
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观察食管及主动脉弓的全貌
24.腹部检查:立位查肠梗阻和穿孔,卧位查结石 25.MLO:乳腺内外侧斜位,最常用
CC:头尾位 26.乳腺的源像距多为40~50cm
第四节 数字X线检查技术
1.CR的成像过程:信息采集→信息转换→信息处理→信息的存档与输出
2.CR的参数选择:协调处理、空间频率处理、动态范围控制、能量减影
3.DR分为: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非晶硅)、间接数字化X线成像(非晶硅)、CCD X线成像、多些正比电离室(MWPC)等
4.DR一般参数的选择:脏器名称、kV自动或手动选择、固定方式或曲线方式选择、边缘增强选择、剂量选择、标记、骨的黑白显示选择、最大X线脉冲宽度选择、黑化度矫正选择等
第五节 造影检查
1.造影检查:人工将能吸收X线的物质导入体内,改变组织和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对比度,以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称为~
2.对比剂引入的方式:直接引入和间接引入法
3.普通检查的硫酸钡剂:1稠钡剂,硫酸钡与水之重量比约为3~4:1,呈糊状○2○钡餐用混悬液,硫酸钡与水之重量比约为1:1~2○3钡灌肠用混悬液,硫酸钡与水之重量比约为1:4 4.碘过敏试验方法:1静脉注射试验,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2眼结膜试验○3口○含试验○4皮内试验○5口服试验
5.胃十二指肠普通造影检查要点:○1立位观察胃泡内有无软组织肿块影○2钡剂通过食管下段和贲门的情况,有无受阻、绕流、分流和走行位置的改变○3胃底壁的厚度和柔软性,在深呼吸下可看见胃泡的均匀膨大和缩小○4右前斜位观察贲门下的连续曲线是否自然○5仰卧位时胃底充盈钡剂,可显示其充盈相的轮廓;俯卧位时,胃底充气,可显示胃底粘膜,这些位置有利于病变的显示。
6.小肠常规造影的一次服钡法:将混悬液200~300ml一次服下,先常规检查胃、十二指肠,后每隔15min检查一次小肠,1h后每隔30min检查一次,直至钡头到达盲肠为止(如服钡后6、8、12、24小时各检查一次,同时观察大肠,又称全胃肠造影)。
7.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的适应症:患者一般状况较好,体温不超过38℃,白细胞在12*109/L以下,无明显的脱水、酸中毒者。一般发病在24h以内未绝对适应症,24~48h为一般适应症,48~72h为谨慎适应症。
8.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的复位标准:可见气体进入小肠;回盲部肿块影消失;患儿症状消失,腹部柔软;安静入睡,血便消失;患儿复位后应留院观察。
9.静脉尿路造影(IVU/IVP):是利用对比剂在静脉注射后,几乎全部经肾小球滤过排入肾盏、肾盂而使之显影的方法。
10.IVP的适应症:肾、输尿管疾患,如结核、肿瘤、畸形和积水;证实尿路结石的部位,了解有无阴性结石;原因不明的血尿和脓尿;尿道狭窄不能插入导管或做好膀胱镜检查者;了解腹膜后包块与泌尿系统的关系;用于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筛选检查。
11.IVP操作步骤中注意事项:经肘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1分钟内注完;注射完毕后5~7分钟摄第一片,15min摄第二片,30min摄第三片。
第三章 CT检查技术(见陈松发的图片)
1.第四章 MRI检查技术
1.最基本的三种类型脉冲序列式:自旋回波(spin echo,SE)、翻转恢复(inversion recovery,IR)和梯度回波(gradient echo,GRE)2.常用脉冲序列分类为:SE脉冲序列、IR脉冲序列、GRE脉冲序列、EPI技术。
3.TR:SE脉冲序列中,从90°脉冲至下一次90°脉冲的时间间隔 4.TE:SE脉冲序列中,从90°脉冲至获取回波的时间间隔 5.T1加权:短TR短TE;T2加权:长TR长TE;质子密度加权:长TR短TE 6.T1WI具有较高的信噪比SNR,适于显示解剖结构;T2WI更易于显示水肿和液体,故更易于显示病变
7.在一个TR期间内由多次180°重聚相位脉冲获取的回波组成回波链,180°脉冲的次数称为回波链长度(echo train length,ETL)或快速系数(turbo factor)
8.TI(time of inversion):反转时间,在IR脉冲序列中,从180°反转至90°激励脉冲的时间间隔
9.IR的变异序列有FLAI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和STIR(短TI反转恢复)10.EPI技术是目前成像速度最快的技术,在一个TR期间内完成全部数据采集,则可达到最快的扫描速度,这一概念是EPI的基础。11.与图像质量有关的主要成像参数:○1SNR(信噪比)○2CNR(对比信噪比)○3空间分辨力○4扫描时间 12.CNR:是指图像中相邻组织、结构间SNR的差异性,即CNR=SNR(A)-SNR(B)13.空间分辨力:指图像中可辨认出相邻空间关系的最小物体的几何尺寸,即对细微结构的分辨力。
14.人体内血管的流动状态有:层流、涡流、紊流和滞流。
15.时间飞跃(time of flight,TOF)包括两种现象:高流速信号缺失和进入现象。
16.伪影:指MR图像中与实际解剖结构不符合的信号,可表现为图像变形、重叠、缺失及模糊等。
17.伪影的常见类型:运动伪影、混淆伪影或包裹伪影、化学位移伪影、化学性匹配不良伪影、截断伪影、磁敏感性伪影、拉链伪影和交叉伪影八大类。
18.常用的MRI对比剂为Gd-DTPA(马根维显,钆喷酸蒲葡胺)顺磁性 19.对比剂的分类1生物分布性:细胞内、细胞外对比剂2磁特性:顺磁性、超顺磁性、铁磁性对比剂
20.Gd-DPTA的特征:a.弛豫时间长 b.毒性小 c.安全系数大 d.细胞外分布 e.不通过正常血脑屏障 f.迅速由肾脏排出 g.在人体内结构稳定 h.具有高度溶解性 ◇◇21.MRI的绝对禁忌症:心脏起搏器、铁磁性或电子镫骨植入物、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止血夹
22.MRI的相对禁忌症:非心脏部位的起搏器如颈动脉窦起搏器、胰岛素泵和神经刺激器、导联线等,非铁磁性镫骨植入物、耳蜗植入物,怀疑在高场强MR中有可能开裂的修补后心脏瓣膜、体部止血夹以及生理依赖性监测器。还将失代偿性心衰、妊娠、幽闭恐惧症列入其中。
23.失超:超导线圈升温失去超导环境的现象。
24.MRA的主要技术包括:TOF法和PC法、CE-MRA和黑血技术。
25.MR水成像:指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液体的MR成像技术,具有信号强度高、对比度大,在暗黑背景中含液解剖结构如胆道、囊腔等呈亮白高信号的特点。
26.MR水成像技术包括:MRCP(MR胰胆管成像)、MRU(MR尿路成像)、MRM(MR脊髓成像)、MR labyrinthography(MR内耳迷路成像)、MR sialography(MR涎腺成像)、MR salpingography(MR输卵管成像)
27.MRS:是利用质子在化合物中共同振频率的化学位移现象,测定化合物组成成分及其含量的检测技术。第五章 DSA检查技术
1.DSA原理:是将采集的受检部位未注入对比剂和注入对比剂的数字图像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将两幅图像的数字信息相减,获得差值信号,再经对此度增强和D/A转换器转换成模拟信号,通过显示器显示。从而获得去除骨骼、肌肉和其他背景组织,而只留下血管影像的减影图像。
2.采像延迟:即先注射造影剂,后曝光采集图像。3.注射延迟:即先曝光采集图像,后注射对比剂。
4.注射流速:指单位时间内经导管注入对比剂的量,一般以m/s表示。5.注射剂量:指对比剂的总用量。
6.注射斜率:注射的对比剂达到预选流速所需要的时间,即注药的线性上升流速。
7.注射压力:对比剂进入血管内做稳态流动的压力,单位PSI。8.DSA检查技术分类:静脉法、动脉法和动态DSA.9.IV-DSA:经静脉注射对比剂行DSA的检查
10.IA-DSA:经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放置在靶动脉内注射对比剂来显示靶血管病变的检查。
11.颈动脉造影技术:应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送入颈动脉或椎动脉,导管顶端一般插至第4~5颈椎平面,然后从导管内注入少量对比剂,经证实确定为颈内/外动脉后即可造影。
12.右冠状动脉分支:右圆锥支、右房支、右室前/后支、左室后支等 13.左冠状动脉分支:前降支、回旋支 14.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选用Judkins导管
第六章 超声检查技术
1.超声诊断的基础:灰阶成像 2.超声的特点:无创检查(机械波)
3.超声的分级:强回声、等回声、弱回声、无回声
4.超声选择的频率:(单位为MHz)胸腹部3.0~3.5;浅表器官:5.0~7.5;婴儿心脏及胸部:5.0;颅脑及肥胖者:2.0~2.5 5.超声扫描的方式:扇形、弧形和矩形。6.超声灵敏度的调剂有:时间增益补偿 和 总增益
7.多普勒效应:当声源与接收信号之间出现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与声源反射的声波频率之间有一定的差异,这种频率的改变称为多普勒效应。
8.超声观察的基本内容:定义】大小】外形】边缘轮廓】内部回声】后壁及后方回声】周邻关系】位置】活动度】多普勒超声检查。9.正常的脾脏的长泾为小于14cm,厚度男性<4cm,女性<3.8cm 10.前列腺超声检查使用的腔内探头
11.阴道超声检查能清晰的显示子宫内膜、卵巢等结构。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 篇2
关键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网络课程,教学方法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一门集设备学、影像解剖学、摄影体位学、计算机网络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学科,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按照学校课程设置, 五年制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总学时数为50学时。按照教学大纲要求, 理论和实践学时比为1∶1。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内容多、学时少, 实习体位多、实践机会少, 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缺点, 教学效果不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将网络技术引入教学中, 研制开发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网络课程, 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连续学习的环境, 提供了一个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经过一年的使用, 取得了较好效果, 为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1 网络课程的设计
按照医学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学大纲的要求, 参考该课程相关教材, 利用教研室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积累的大量素材, 制作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网络课程。课程主要包括6个模块:课程通知、网络资源、课程学习、课程讨论、课程建设以及课程资源。其中课程学习和课程讨论2个模块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是模拟现实教学的全过程而构建的 (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个人信息、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按章、节2级结构的形式设置, 每一个教学单元包括课时安排、教案、教师授课电子教案、试题、图片以及相关的教材内容。课程建设在教师对网络课程进行构建和更新时使用。该模块有权限限制, 要输入密码和用户名才能登陆, 只有授权的教师才能使用。课程资源包含网络课程的全部内容以及教师认为与该课程相关的内容, 相当于一个素材库。而网络资源则连接校园网其他课程资源, 便于学生进行课程互换。
2 网络课程的应用
该网络课程制作完成后, 挂靠在南方医科大学校园网上, 供我校医学影像专业2005级学生 (共93人, 其中校本部64人, 南京教学点29人) 使用。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学过程中, 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进入任何一台连接在校园网上的电脑, 打开该网络课程进行异步学习。
3 评价
通过测试, 医学影像专业2005级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平均成绩为76.52分, 80~90分的学生占26.56%, 70~79分的学生占62.50%, 60~69分的学生占9.38%, 60分以下的学生占1.56%。比2004级 (平均成绩为70.58分, 80~90分的学生占1.55%, 70~79分的学生占58.14%, 60~69分的学生占40.31%) 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4 讨论
4.1 网络课程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考试结果显示, 学生平均成绩明显提高, 且相对集中。这说明网络课程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总体成绩。
4.2 网络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网络课程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不仅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课程内容和完成作业的辅助材料, 而且可以作为扩展性学习材料, 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培养独立钻研、独立学习的能力。
4.3 网络课程突破了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地域限制[1]
医学生在学习临床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临床病例。随着大学扩招, 学生人数急剧增加, 校本部附属医院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需将学生分配到其他附属医院或教学点上课。但由于各教学点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经验不同, 教学水平和教学重点难免出现差异, 这造成同一所学校学生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不平等。网络课程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真正实现跨区域学习。比如我校南京总医院教学点的学生可以在南京通过网络连接到我校校园网, 进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网络课程进行异地学习, 共享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 篇3
摘 要: 医学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是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契机。为了推进医学影像技术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本文提出了根据学院实际情况的规划框架,并提出项目责任制、校企合作制、教学体系建设制、师资队伍建设制、社会服务建设制和第三方评价制六种制度详细实施。
关键词: 重点专业建设 医学影像技术 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
一、引言
高职院校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是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高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高职院校省级重点专业建设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医学影像技术,着重于为医疗卫生单位培养医学成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和接入放射学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高等职业院校的医学影像技术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着力于加快培养与地方医学事业相适应、与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工作人员的步伐。加强医学影像技术重点专业建设,科学制订建设方案、切实整合各方力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稳步推进项目建设,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有效、出色地完成医学影像技术省级重点专业的建设。
二、建设目标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自2003年经国家卫生部、教育部批准招生以来,一直为达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专业。多年以来,为地方基层医疗事业培养了上千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医务工作者。
秉承“立德、敬业、勤学、善作”的校训,坚持“植根老区、面向秦巴、对接产业、服务民生”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彰显专业特色。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办学实力和竞争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社会服务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使本专业成为我省影像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作为该专业的建设目标。
三、具体实施与成效
为了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学院制定了项目管理规划,分别从项目责任制、校企合作制、教学体系建设制、师资队伍建设制、社会服务建设制和第三方评价制六个方面完成我校省级重点专业的建设。
1.项目责任制
要求严格按照“省示范”建设标准严格执行,成立从学院到系部教研室的各级分工责任划分,实施项目责任落实制度。党政办公室负责指导建设工作;教务处、系办公室和系部专业教研室负责完成全程实施细则;信息中心负责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平台提供和保障;附属医院参与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机制的完成;成立监督处,对项目建设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国有资产处和计划财务处等小组负责项目所有招标和采购,且所有招标和采购都严格按照国家招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规定流程办理。
2.校企合作制
逐步完善和稳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扩大与企业和医院的合作,通过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和医院的实际人才需求,建设校企联动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精细化校企联动管理运营机制。在1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与川渝等多地大型医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签订了校外实习、实践基地41个。
根据校企合作,了解、分析和总结得出了人才需求模式,促进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改善了现有实践条件[2]。实践条件即为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根据办学规模和新的人才培养要求,对实践条件提出新的要求。通过与各大实习医院签约,在制度上保证学生实习顺利进行。与成都市众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该公司已向我校捐赠CT机一台,改善了实训条件,进一步的合作正在洽谈之中。与达县人民医院合作,建成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与达县人民医院共建影像实训中心[3][4],以供教学使用。学校还通过招标、采购建成相关医学实验室10余个,包括X光机室、CT检查室、心电室、B超室等。
3.教学体系建设制
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重点专业建设的坚定基石。根据医学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体系中现代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科学论证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5]。对现有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进行科学重构。要求考虑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服务面向群体三个因素。人才培养,即为本院校培养人才的定位,不能盲目提高标准,需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素质,研究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社会需求,培养现今高科技环境下高职业素养和高技术的社会需求的影像学人才;服务面向群体,现今为高服务意识社会,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培养不容忽视,要采用切实可行的办法,提高学生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对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而言,实践能力和职业意识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强调和加重实践教学的比重,改进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专业实验室课外向学生开放,并安排学生周末到签约医院进行周末见习。
邀请行业专家、专业带头人等参与制定和完善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建设等,促进专业建设,推进教学过程改革。
教育信息化发展形势下,以信息化网络资源为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库和信息化资源库,加强专业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建设,将传统的纸质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案例和媒体素材等数字化。充分发掘教师的潜能,共享教学资源。
4.师资队伍建设制
专业带头人的行业地位和学术素养对该专业的建设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具有行业气质和专业素养的专业带头人能广泛了解当前的行业形式、准确分析当前的行业现状、清晰决策行业发展方向,能在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中起到引领作用,能为专业团队的搭建合理分配和协调资源。因此,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尤为重要。
“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教师不但有理论教学的素质,还有实践操作教学的素质。对于学院的专职教师,一方面,采用定期派送老师到师资培训基地、实习、实训单位进修学习,另一方面,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
5.社会服务建设制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村镇医疗资源配备严重不足,达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川东卫生人才的培养地和聚集地,要积极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主要通过基层影像从业人员培训、对口支援和送医送药下乡支援三种方式进行社会服务。
一定程度上,影像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医院核心的诊疗辅助技术。基层医院影像工作人员的培养,仍然延续着传统以老带新的模式,缺乏对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和认识[6]。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应该服务地方,为区域内影像工作人员的“终生学习”提供帮助和条件。因此,为了提高基层从业人员的诊疗技术,医学影像系与达川区人民医院联合举办“基层影像从业人员培训班”,参训人数达20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开展社会、文化、科技“三下乡”活动,教师与学生真正走进百姓生活,进行医疗卫生知识宣讲,现场诊疗,免费送药服务,反响强烈,受到当地政府和百姓的高度赞扬。
6.第三方评价制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招生形势和生源结构发生重大的变化。采用合理的评价体系是高等职业院校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提高专业建设成效评价公信力的方法。建立学院与政府、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毕业学生、家长的沟通及反馈渠道,及时做好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工作。根据调查与反馈结果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适应岗位工作的能力,形成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变化之间的动态反馈和校正机制。为此,学院引入麦可思公司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第三方评价。
四、结语
本文针对医学高职院校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提出规划建设框架,根据规划采用六种制度推进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实施,通过几年建设,深化了校院合作体制机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方针,以服务地方为宗旨,以新的教学模式和人才需求优化整合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道德、从业人员素养、社会公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以自建、共建、合作的方式,建成了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医学影像技术实验、实训环境,稳固和扩大了实训、实习基地。通过各种努力,已基本建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专业“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培养的医学影像技术毕业生就业率显著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高,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参考文献:
[1]李振斌.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与内涵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2(4):27-29.
[2]苏晓杰.构建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医学检验实验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5):90-92.
[3]曾庆仁,张顺科,孙科柱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J],2011,11(23):4736-4738.
[4]冯文莉,尹一兵,翁亚光等.临床检验诊断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2008,7(5):480-481.
[5]李继龙,张宏斌,马爱红等.浅谈基层医院现代临床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0):2-3.
[6]林雷,陈蓉蓉.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服务社会的思考和实践[J].医学与社会,2009,22(1):64-70.
全科医学-重点总结 篇4
第一章 医学应以促进人类的健康为目标
1、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包括:
①健康促进;②预防保健;③合理治疗;④社区康复。
2、全科医学的服务内容:
①预防;②治疗;③康复;④保健;⑤健康教育;⑥计划生育。
第二章 全科医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1、全科医学的定义: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涉及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
2、WONCA的含义:
世界家庭医生学会(World Organization of National Colleges,Academies,and Academic Association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Family Physicians,简称WONCA;又名World Organization of Family Doctors)于1972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成立,它是全世界全科/家庭医师的学术组织,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社区卫生方面的高级顾问与工作伙伴。总会每三年召开一次世界大会,为全科/家庭医师提供学术交流和知识更新的讲坛。中国于1994年成为WONCA的正式成员国。
3、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与特点:
①基础医疗保健;②人性化照顾;③综合性照顾;④持续性照顾;⑤协调性照顾;⑥可及性照顾;⑦个体-群体一体化的照顾;⑧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诊治理论基础;⑨以预防为导向的照顾;⑩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要求每条能用一句话解释)
4、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和联系:书P21~22(了解,可能会有选择题)
第三章 全科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1、全科医学发展简史:
通科医生诞生于18世纪的美洲,而命名于19世纪的欧洲。
2、全科医学的产生基础:
①人口迅速增长与老龄化;②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③医学模式的转变; ④医疗费用的高涨与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⑤医疗保健机构功能分化与对基层卫生的重视。
3、人口老龄化定义:
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4、新的医学目的:①预防疾病损伤,促进维持健康;②解除疾病引起的痛苦;③治疗照顾患病与无法治愈者;④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
第五章 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
1、两个不同的关注中心:
①生物医学模式-以疾病为中心;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人为中心。
2、“疾病”、“病患”、和“患病”的不同概念:(了解,可能出选择题)
①disease译为“疾病”,是医学术语,指可以判明的人体生物学上的异常状况,可以从体格检查、化验或其他特殊检查加以确定。
②illness译为“病患”(有病的感觉),指一个人的自我感觉和判断,认为自己有病,可能确实有病,也可仅仅是一种心理或社会方面的失调。
③sickness译为“患病”,指一种社会地位,即他人(社会)知道此人现处于不健康状态。
3、全科医师应诊中的四项主要任务:
①确认和处理现患问题;②连续性问题的管理;③预防性照顾;④改善求医遵医行为。
4、遵医行为的影响要素4“M”:①misunderstanding;②motivation;③medication;④
money。
第六章 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
1、家庭的类型:
(1)核心家庭;(2)扩展家庭:①主干家庭;②联合家庭;③其他类型家庭。
2、家庭的内在结构(了解):
①家庭的权力结构;②家庭角色;③家庭沟通;④家庭的价值观。
3、家庭生活周期的定义、阶段:
家庭遵循社会与自然的规律所经历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即为家庭生活周期(family life cycle)。
根据家庭的功能将家庭分为8个阶段:
新婚期、第一个孩子出生期(0~2.5岁)、学龄前幼儿期(2.5~6岁)、学龄儿童期(6~13岁)、青少年期(13~20岁)、孩子离家期(中年期)、空巢期和退休期。
4、家庭评估的基本资料(了解):
①家庭基本资料;②家庭结构(家系图);③家庭圈;④家庭功能;⑤家庭资源。
第七章 以社区为范围的健康照顾
1、社区(community)的定义: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区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
2、以社区为导向的基层医疗定义、内容:
以社区为导向的基层医疗(Community Oriented Primary Care,COPC):是基层照顾的一种模式,它是把以个人为单位、诊疗为目的的基层医疗与以社区为单位,重视预防保健的社区医疗相结合的基层照顾工作。
COPC实践内容:
①确定社区及社区人群;②评价社区人群健康状况;③确定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并制定社区干预计划;④计划实施;⑤计划评价;⑥②~⑤的循环。
3、社区诊断的定义:
社区诊断(community diagnosis)是一个通过客观的科学方法对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以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社区内的组织、结构、政策、资源现状进行确定的过程。
第八章 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照顾
1、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照顾定义、原因:
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照顾是以发现和解决个人、家庭、社区的疾病与健康问题为导向,综合运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等学科方法,对各种问题进行诊断、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确定健康需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诊疗措施,以实现对各种疾病与健康问题的有效治疗和照顾。
原因:
①大部分健康问题处于早期或未分化阶段;②很多持续的或一过性的症状来就诊,无法立即做出诊断;③有些健康问题不属于疾病范畴;④家庭和社区群体中也存在健康问题;⑤并不排除对疾病的诊断。
第九章 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
1、临床预防医学的定义、主要内容:
临床医学(clinical preventative medicine)是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它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在临床场所对疾病发病和损伤危险因素的评价和预防干预来实施的,是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采取的个体化预防措施,是在临床环境下第一级预防和第二级预防的结合。
临床预防医学的主要内容:
①健康咨询;②免疫接种;③疾病筛检;④化学预防;⑤病人教育。
2、周期性健康检查的定义、优点:
周期性健康检查(periodic health examination)是针对来就诊的病人而由医生根据其年龄、性别、职业等健康危险因素为个体设计的健康检查计划。
周期性健康检查的优点:
①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设计,效率高、效果好;②利用病人就诊时实施、省时、省力,还可节约医疗费用;③可普及性强,能应用到社区的每一位居民;④问题处理及时,全科医生对发现的问题可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恰当的方式与病人联络;⑤健康检查的结果可以丰富病人的病史资料,特别适用于慢性病的防治。
第十章 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1、问题描述及进展记录的SOAP形式:
S(subjective data)代表病人的主观资料,是由病人提供的主诉、症状、患病史、家族史、社会生活史等,尽量按病人的陈述来记录。
O(objective data)代表客观资料,记录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所观察到的数据,包括体征、实验室检查、X线诊断以及病人的心理、行为测试结果等。
A(assessment)代表评估,是问题描述的关键部分,完整的评估应包括诊断、鉴别、与其他问题的关系、问题的轻重程度及预后等。
P(plan)代表对问题的处理计划,是针对问题提出的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计划。
第十一章 全科医学中的医患关系与沟通
1、医患关系的定义: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
狭义的医患关系是指行医者与患者的关系。这是一种个体关系,属于
传统医学道德研究的内容,也是最古老的医疗人际关系;
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以医务人员为一方的群体与以患者及其家属等为
一方的群体之间的医疗人际关系。这是一种群体关系,属于现代医学伦
理学研究的内容。
2、医患关系的三种模式:
①医师权威式;②病人自主式;③医师与病人的道德模式。
第十二章 全科医疗质量与全科医疗资源管理
1、全科医疗质量的定义:
全科医疗质量(quality of general practice)指全科医师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全科医疗服务效果的优劣。
2、全科医疗质量的要素:
①全科医疗基础质量;②全科医疗环节质量;③全科医疗终末质量。
3、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
管理循环充分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TQC)的核心思想,它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Deming)提出,由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所构成,简称PDCA循环。
第十三章 全科医学教育
医学统计学重点总结 篇5
标准差和标准误都是变异指标,但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区别: ①概念不同;标准差是描述观察值(个体值)之间的变异程度;标准误是描述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②用途不同;标准差常用于表示变量值对均数波动的大小,与均数结合估计参考值范围,计算变异系数,计算标准误等。标准误常用于表示样本统计量(样本均数,样本率)对总体参数(总体均数,总体率)的波动情况,用于估计参数的可信区间,进行假设检验等。③它们与样本含量的关系不同: 当样本含量 n 足够大时,标准差趋向稳定;而标准误随n的增大而减小,甚至趋于0。联系: 标准差,标准误均为变异指标,如果把样本均数看作一个变量值,则样本均数的标准误可称为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当样本含量不变时,标准误与标准差成正比;两者均可与均数结合运用,但描述的内容各不相同。
试述正态分布的特征?
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的频数分布由υ、σ 完全决定。
(1)υ 是正态分布的位置参数,描述正态分布的集中趋势位置。正态分布以 x =υ为对
称轴,左右完全对称。正态分布的均数、中位数、众数相同,均等于υ。
(2)σ描述正态分布资料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σ越大,数据分布越分散,σ越小,数
据分布越集中。σ也称为是正态分布的形状参数,σ越大,曲线越扁平,反之,σ越小,曲
线越瘦高。
简述直线相关与直线回归的联系与区别?
答:
1、区别: ①在资料要求上,回归要求因变量y 服从正态分布,自变量x是可以精确测量和严格控制的变量,一般称为Ⅰ型回归;相关要求两个变量x、y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这种资料若进行回归分析称为Ⅱ型回归。②在应用上,说明两变量间依存变化的数量关系用回归,说明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用相关。
2、联系: ①对一组数据若同时计算r与b,则它们的正负号是一致的;②r与b的假设检验是等价的,即对同一样本,二者的t值相等。③可用回归解释相关。
.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及其两类错误
① 建立假设:包括: H0,称无效假设;H1: 称备择假设;② 确定检验水准:检验水准用α表示,α一般取0.05;③ 计算检验统计量:根据不同的检验方法,使用特定的公式计算;④确定P值:通过统计量及相应的界值表来确定P值;⑤推断结论:如P>α,则接受H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如P≤α,则拒绝H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Ⅰ型错误又称第一类错误(type Ⅰ error):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的错误,其概率通常用,为“弃真”,表示。Ⅱ型错误又称第二类错误(type Ⅱ error):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表示。为“存伪”的错误,其概率通常用
3.简述标准差的意义和用途?
标准差是描述变量值离散程度常用的指标,主要用途如下: ①描述变量值的离散程度。两组同类资料(总体或样本)均数相近,标准差大,说明变量值的变异度较大,即各变量值较分散,因而均数代表性较差;反之,标准差较小,说明变量异度较小,各变量值较集中在均数周围,因而均数的代表性较好。②结合均数描述正态分布特征;③结合均数计算变异系数CV;④结合样本含量计算标准误。
抽样误差:由于总体中存在个体变异,随机抽样所得样本仅仅是总体的一部分,从而造成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称抽样误差。
第一类错误:拒绝了实际上是成立的H0所产生的错误,即“弃真”,其概率大小为α。
第二类错误: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0所产生的错误,即“存伪”,其概率大小用β表示,一般β是未知的,其大小与α有关。
构成比: 又称构成指标。它说明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构成比=(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同一事物各组成的观察单位总数)×100%。
率:又称频率指标。它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率=(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观察单位总数)×K。
率的标准化法: 采用一个共同的内部构成标准,把两个或多个样本的不同内部构成调整为共同的内部构成标准, 以消除因内部构成不同对总率产生的影响,使算得的标准化率具有可比性
计量资料: 用定量方法对每个观察对象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
计数资料: 先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然后清点各组的观察单位数所得资料,称为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
小概率事件:我们把概率很接近于0(即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低)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P值:P 值即概率,反映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统计学根据显著性检验方法所得到的P 值反应结果真实程度,一般以P ≤ 0.05 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 ≤0.01 认为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其含义是样本间的差异由抽样误差所致的概率等于或小于0.05 或0.01。
描述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指标 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
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指标 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
同质:影响研究指标的主要因素易控制的因素基本上相同。
可信区间:在参数估计时,按一定可信度估计所得的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
率:又称频率指标。它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非参数检验:在统计推断中,不依赖于总体的分布形式, 直接对总体分布位置是否相同进行检验的方法相关系数: 说明两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指标,用r表示。
回归系数b: 即回归直线的斜率,它表示当X变动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个单位。
偏回归系数bi: 在其它自变量保持恒定时,Xi每增(减)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i个单位。
决定系数: 相关系数或复相关系数的平方,即r或R。它表明由于引入有显著性相关的自变量,使总平方和减少的部分,r或R越接近1, 说明引入相关变量的效果越好
影像学考试重点总结 篇6
1脊柱结核的X线表现:脊柱结核主要引起骨松质的破坏,其表现主要有:1.锥体塌陷变扁或呈契形2.较早引起软骨板破坏,侵入椎间盘,使锥间隙变窄。甚至消失,使锥体相互嵌入融合而难于分辨3.受累的脊柱节段常出现后突变形4.病变在破坏骨质时可产生大量干酪样物质流入脊柱周围软组织中而形成冷性脓肿,且时间较长的冷性脓肿可有不规则形钙化。2简述房间隔缺损的主要X线表现(ASD):1.肺血增多,表现为肺A段突出,肺门A扩张,外周分支增多增粗2.心影增大,呈“二尖瓣”心形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 篇7
一、实施PBL教学法的必要性
从小学到大学,我国传统的教育一直遵循“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沿用了几个世纪,它的特色是“以老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老师怎么讲,学生怎么记,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索性被抹杀,培养的学生最终只能成为书本知识型“人才”,而现在的大学生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及能力逐步增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在的大学生,尤其对于医科类大学生的大容量、多层次、更新快的新知识体系的学习要求,教育方式的革新已成为必然,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去适应现在大学生的学习需求。PBL教学法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本位”,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查资料和教师互动等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这就使得学生由学习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学习,由盲从变为有目的地探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问题的探索、解决,不但获得了知识,同时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出适合临床工作需要的实用性人才。
二、PBL教学法的具体步骤
(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实施PBL教学法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教师应当以教学大纲为基础,设计出每一章、每一节适合学生自学、研究解决问题的提纲,问题的设计既要符合教学实验内容,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探讨兴趣,把学习寓于兴趣之中。例如,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材中“胸部摄影”一节,运用PBL教学时,在一周前布置任务,要求班上学生自行熟悉胸部解剖、X线摄影基本知识等相关内容,后分组设计胸部前后位摄影位置并回答以下问题:(1)胸部后前位的X线摄影目的;(2)胸部后前位为什么是站立位摄片;(3)胸部后前位的屏气方式为什么是深吸气后屏气;(4)心像与肺像在胸部后前位摄影的区别;(5)小儿胸部后前位摄影条件有什么特殊要求等,学生自己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渠道获得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法。
(二)课堂讨论
首先,简要地和学生交流胸部摄影中的基本概念、术语,然后班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实行组长负责制,分组讨论课程设计和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和收集到的资料参与讨论,组长记录每个学生的发言并汇总。对某个问题意见分歧较大的可辩论,最终意见不能统一的问题,请老师讲解。讨论结束后,由小组长陈述自己小组讨论结果和存在的分歧问题。
(三)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各组讨论的结果,并予以归纳。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分歧较大的问题,以达到思想认识的统一。对某些学生仍不能理解的问题,留给学生课后继续探讨,但老师要给予学生相关的提示和指导。
三、教学成效
通过与往年实施传统教学法的学生综合考核成绩的对比,PBL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学生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验操作合格率提高了8.31%、优秀率提高了18.96%;实验报告书写合格率提高了7.52%、优秀率提高了19.21%;理论考核优秀率提高了21.53%。
通过PBL教学法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影像检查技术操作能力的掌握,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使得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参考文献
[1]黄亚玲,刘亚玲,彭义香,等.中国学生应用PBL学习方法可行性论证[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3-4.
[2]崔炳权,李春梅,何震宇,等.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7-8.
[3]杨海莲.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基础生物化学研究性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6(2):35-36.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篇8
普通检查取常规正位。
1:外伤病人:
(1)肋骨骨折:常规正,斜位(左,右斜位);必要时取正,侧,斜位。膈下肋骨(第8-12肋)取仰卧位。请临床医生仔细查体,特别是肇事及斗殴等涉及纠纷病人。
(2)血气胸:正侧位。
如有必要亦可行CT检查。
2:一般肺和支气管病变:正侧位,特别是占位病变,或者大片病灶。
3:中叶肺不张:正侧位,必要时加拍前弓位。
4:胸腔积液:
(1):游离性胸腔积液:正侧位,必要时加照患侧侧卧水平位,或斜位。
(2):包裹性积液:正侧位,必要时加照切线位(无法透视下点片,不能执行)5:膈疝:胸部正位片+上消化道造影。6:心脏疾病:取正,侧(左侧),斜(左前斜,右前斜)位,斜位必要时吞钡,以观
察心房情况。
胸部病变可选择性行CT检查。
【四肢X线摄影体位选择】
常规正侧位(手指,腕关节,尺桡骨,肘关节,股骨,膝关节,胫腓骨,踝关节,头颅)常规正位(肩关节,髋关节,骨盆)
特殊部位摄影的体位选择:
1:手掌与足的骨折及骨病:正,斜(内斜)位。了解掌骨骨折移位及成角情况,可以取正侧位。
1:舟骨骨折:舟骨外展正位+腕关节后前斜位。
2:髌骨骨折:侧,轴位。
3:跟骨骨折:侧,轴位,必要时加照内,外斜位。
4:肩胛骨骨折:前后正位+侧位。
5:肱骨外科颈骨折:正位+穿胸侧位。6:股骨颈骨折:髋关节正位,必要时加照水平侧位。
7:第一掌骨,第一跖骨骨折:正位+外斜位。
8:鹰嘴病变或骨折,取常规正侧位外加肘
关节轴位。
9: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双髋关节正位(骨盆正位)
10:痛风:双侧手足正位。
11:腕关节轴位:观察腕骨掌面情况。
12:钩状与头状骨关节病变,取内展正位。13:豆骨与三角骨骨折,取外旋斜位。14:大多角骨与舟状骨关节病变,取内旋斜位。
15:胸骨:后前位(正位),侧位。
16:(1):髋关节和股骨颈仰卧水平侧位:观察股骨头,股骨颈和大小转子病变。
(2):髋关节和股骨颈侧卧侧位:观察股骨头,颈和股骨上端及髋关节病变,尤其适用于观察髋关节脱位时股骨头前后移位及转位情况。
(3): 髋关节和股骨颈后前斜位(谢氏位):了解股骨头向后脱位情况。
(4): 双侧髋关节和股骨颈侧位(蛙形位):观察双侧髋臼和股骨头。
17:前臂骨折:取全长功能位。
【脊柱X线摄影体位选择】
常规正侧位。(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1:第1,2颈椎(寰枢椎):开口位,看是否寰枢关节脱位。
2:颈椎病:(1)看椎间孔是否狭窄,即神经根型颈椎病,双斜位为主,侧位为辅。
(2):脊髓型:正侧(斜)位。
(3):椎动脉型:正侧位。
3: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正侧位片(包骶髂关节)。
4:脊椎滑脱:正侧位,必要时加照双斜位。
【腹部X线摄影体位选择】
腹部立位(站立):看是否有肠梗阻;消化道穿孔(必要时加照侧卧水平位)。
腹部平片(仰卧位):看是否有泌尿系结石。腹部倒立正,侧位:先天性肛管直肠畸形,如新生儿肛管闭锁。
腹部实质脏器应行CT检查。
【消化道造影】
上消化道造影(适应症):
全消化道造影(适应症):
钡灌肠(适应症):
【五官及颜面部X线摄影体位选择】
1:副鼻窦:柯,瓦氏位(柯氏位+瓦氏位)。2:颞颌关节:双侧开,闭口侧位。
3:下颌骨:双侧下颌骨正位+患侧下颌骨侧位。
4:鼻骨:侧,轴位。
5:颧骨弓:顶颏斜位。
6:乳突:劳氏位,许氏位,伦氏位。
7:颞骨岩部:梅氏位,斯氏位,汤氏位。8:蝶鞍:
9:视神经管(孔):
10;内听道:
11:茎突:前后位,侧位。
12:颈静脉孔: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 篇9
一.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学校高度重视,一把手亲自部署,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成立由学校负责人牵头的安全检查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实施。切实抓紧、抓实、抓好,有效地防范和遏制学校安全事故。
二.落实责任,全面检查,排查隐患,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学校对照检查内容进行拉网式检查,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空挡、不走过场,做到认真、全面、彻底和底数清、情况明。认真贯彻文件精神,落实开学初、暑假前、节假日前、每天上下午放学最后一节课3分钟进行各方面的安全教育。学校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认真分析,立即整改,并逐一登记造册。
1.在交通安全工作方面做到了:
(1)学生上下学无私自使用学生接送车,无学生搭乘残疾车、三轮车等无牌无照车辆上下学;(2)校园交通安全制度健全;(3)定期开展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教育;(4)门口有车辆停放的相关规定,校内车辆在指定区域内存放;(5)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隐患,如交通警示牌、减速带、减速板及时向当地相关部门报告要求进行整治;
2.学生防溺水和自身防护安全工作方面:
(1)暑期期间班主任定期对本班学生进行家访或电访,保证学生暑期安全
(2)通过学校印发《暑假致家长的信》,把相关安全知识告知每一位学生和家长,提醒孩子牢记“六不一会”;(3)对容易发生问题的新居民学生家长和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学校分片划定责任区,通过家访、电话等多种形式,逐一上门面对面将防溺水要求告知到位,要求其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情况;(4)加强对学校周边易发生溺水事故重点水域的安全管理,开展学生经常活动区域及周边安全隐患的排查,对在建工地、人工开挖或自然形成水潭周边的隐患进行排查,在危险路段及水域设置安全警示标牌,设立安全隔离带、防护栏,做到及时发现隐情,及时消除隐患情况。(5)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对“安全生产重点整治百日行动”的宣传发动力度,增强教职员工和学生做好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3.学校治安管理方面:(1)校园安全管理机构、安全保卫人员落实到位,校园重点部位技防(监控系统、报警系统)、物防(专用警械等)设施齐全(2)门卫制度健全,外来人员管理规范,上下学高峰时段学校门口有值勤人员,保安和值日教师站岗值勤等情况。(3)宿舍、电脑室及其他重点部位、场所安全保卫制度建立健全,学生宿舍管理规范,定期开展值班和巡逻活动。(4)学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无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乱补课、乱办班、进行有偿带生等现象;严格执行教学常规,无出现教学安全事故;(5)学校组织大型活动有安全预案,无出现随意调整上课时间现象;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重点整治百日行动”暨安全工作大检查的工作,切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学校安全落到实处,使学校各项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切实保护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营造良好舒适的育人环境,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北团电力希望小学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 篇10
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
四个方面:1健康促进2预防保健3合理治疗4社区康复
九个要点:1针对主要健康问题的预防和控制的健康教育2改善食品供应与合理营养3供应卫生的饮水和有基本环境卫生措施4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5针对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6预防和控制地方病7对常见病与外伤给予合理的治疗8提供基本药物9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和促进精神卫生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容,即六位一体1.预防2.治疗3.康复4.保健5.健康教育6.计划生育------第二章
全科医学即家庭医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大陆,1993年11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标志着我国大陆全科医学学科的诞生。
全科医学概念: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和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是一个临床二级学科;其范围涉及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疾病。
全科医学主旨: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融为一体。
全科医疗概念:是将全科/家庭医学理论应用于病人、家庭和社区照顾的一种基层医疗保健的专业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主要医疗形式。
全科医生概念:是执行全科医疗的卫生服务提供者。通俗定义:全科医生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础性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学术组织:世界家庭医生学会(wonca)全科医学的基本原则与特点:
1基础医疗保健:包括疾病的首次医学诊断与治疗;心理诊断与治疗;个性化的支持;交流有关信息;对慢性病人提供连续性照顾;预防疾病和功能丧失。
2人性化照顾:将病人看做有个性有情感的人,而不仅是疾病的载体,其照顾目标不仅是要寻找有病器官,更要维护服务对象的整体健康。3综合性照顾:是全科医学的“全方位”的体现。
4持续性照顾:是从生到死的全过程服务:1人生的各个阶段2健康-疾病-康复的各个阶段3任何时间地点,的持续性责任。
5协调性照顾:为动员各级各类资源服务与病人及其家庭的枢纽。6可及性照顾:是可及的、方便的基层医疗照顾。
7个体-群体一体化的照顾:重视家庭、社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1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个人与其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家庭的结构与功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健康。家庭生活周期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重要事件和压力。2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全科医学服务内容与形式都应适合当地人群的需求,并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将个体和群体健康照顾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8以物理-心理-社会模式为诊治理论基础:强调把病人看做社会和自然大系统中的一部分。9以预防为导向的照顾:在人健康时或亚健康状态下主动提供关注。
10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全科医疗团队以全科医生为核心,有大批辅助人员配合,一起为服务对象提供立体网络式健康照顾。
全科医学与中医学的共同之处:1天人合一整体观2阴平阳秘的健康观3内外相应的疾病观4辩证施治的诊疗观5未病先防的预见观6药食并重的营养观7形神并调的养生观 全科医疗和专科意料的区别及联系:
1服务宗旨和职责上的区别:专科医生负责疾病形成以后一段时期的诊治,其工作遵循“科学”的模式,集中体现了医学的科学性方面。全科医疗负责健康时期、疾病早期乃至无法治愈的各种病患的长期照顾,其工作遵循“照顾”的模式,最高价值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和公益性。
2服务内容和方式上的区别:专科医生所处理的多为生物医学上的重病,往往需要动摇昂贵的医疗资源,以解决少数人的疑难问题。全科医疗处理的多为常见健康问题,利用低廉的成本维护大多数命中的健康。
3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联系:他们是一种互补互助的关系1各司其职2互补互利3“接力棒”式服务
------第三章全科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人口老龄化: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全科医学产生的基础:
1人口迅速增长与老龄化:人口迅速老龄化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劳动人口比例下降,老年人赡养系数增加,种种变化是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下降,而生物医学模式的高度专科化使医疗服务狭窄性、片段性和费用昂贵。
2疾病谱与死因谱的变化:以“治愈疾病”为价值取向的专科医疗服务,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很多疾病不仅无法治愈,甚至连现状也很难缓解。
3医学模式的转变:应根据新的模式进行调整,使之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物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概念:是一种多因多果、立体网络式的系统论思维方式。它认为人的生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内部的调控能力决定健康状况。
4医疗费用的高涨与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高技术医学的发展与其效益相距甚远,令公众不满而迫切要求改变现行卫生资源分配方式。
5医疗保健机构功能分化与对基层卫生的重视:根据居民患病就医的需求,医疗资源重心应向基层倾斜。
-------第四章全科医学的人文精神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和医疗服务实践中人们在某一时期形成的医学观,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金额认识生命自身的过程中得出的对医学总体的认识。这种高度的概括和抽象的思维观念既表达了人们对医学总体特征的认识水平,又是指导医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观点。
-------第五章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
疾病:disease 可以判明的人体生物学生的异常情况,可以从体格检查、化验或其他特殊检查加以确定。
病患:illness 只一个人的自我感觉和判断,认为自己有病,可能确定有病,也可仅仅是一种心理或社会方面的失调。
患病:sickness 指一种社会地位,即他人(社会)知道此人现处于不健康状态。
以人为中心的病人照顾基本点:医生要进入病人的世界,用病人的眼光看待疾病,了解人的性格。
全科医师应诊中的四项主要任务:
1确认和处理现患问题:确认和处理现患问题是全科医师在应诊时的主要核心任务,而且应从多角度多层面的剖析病人就诊原因。2连续性问题的管理:持续性的医疗照顾涵盖人生的各个时期、疾病的各个阶段及健康问题。
3预防性照顾:利用每一次应诊机会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解说与科学指导。4改善求医遵医行为:教育启发病人何时求医,寻求何种层次及类型的医疗机构,如何加强自我管理也是全科医师的重要任务。
健康信念模型:健康信念模型(HBM)正是一个通过干预人们的知觉、态度和信念等心理活动,从而改变人们的行为的健康教育模型,已成为人们开展健康行为干预项目和活动的重要工作模式。
1对该疾病的严重程度的认识2针对上述疾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的利弊得失3病人采取行动的可能性4将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触发因素 第-------六章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
家庭的定义:是指通过情感关系、法律关系和生物学关系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团体。三大要素:法律婚姻,血缘和情感
家庭的功能:基本功能是满足成员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基本需求:
1感情需求:以血缘和情感为纽带,通过彼此的关爱和支持满足爱和被爱的需要。
2性和生殖的需求:除繁衍种族外,家庭满足夫妻性的需要,具有调节家庭功能的作用,且控制家庭以外的性侵犯。
3抚养和赡养:满足成员衣、食、住的基本生理需要。
4社会化功能:家庭培养儿童精神成长,是成员社会化无可替代的场所。5经济功能:家庭是一个经济联合体,成员离不开家庭的经济支持和帮助。6赋予成员的地位:合法的婚姻,给予子女合法地位。
家庭的结构:即家庭的外在结构和内在结构,外在结构即家庭的类型,内在结构包括家庭的角色、权力结构、沟通形式和家庭的价值观。家庭的类型:
1核心家庭:使之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具有亲密和脆弱两重性。2扩展家庭:指有两对、或两对以上夫妇与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主干家庭:时有一对一婚夫妇与未婚子女及父母组成的家庭,为核心家庭的扩大,有一个权力中心,或还有一个次中心 联合家庭:指至少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同代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权力中心和次中心。
3其他类型家庭:指同性恋、单亲、丁克、同居、独身、群居体等特殊团体。家庭生活周期的照顾
1、新婚期: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性生活与家庭计划、怀孕相关问题;
2、第一个孩子出生期(介于0~2.5岁之间):喂养问题、先天畸形及异常提问、防止意外事故;
3、学龄前幼儿期(介于2.5~6岁之间):促进小儿的成长发育;
4、学龄儿童期(6~13岁):鼓励儿童学习,促进儿童精神成长、视力视听障碍等;
5、青少年期(13~20岁):在合适范围内沟通,施以心理咨询,纠正其偏离行为;
6、孩子离家期(中年期)癌症好发年龄、男女更年期到来。注意家长的慢性病及危险因素;
7、空巢期:心理社会障碍;
8、退休期:照顾老人的安全及疾病。家庭访视的范围和种类:
范围:1紧急事件2行动不便3心理社会及从医性问题:查明心理社会问题的症结4慢病老人5临终家庭6产褥期:对母婴的照顾和护理。7家庭治疗 种类:1评估性家访2连续性家访3急诊性家访4随机性随访 家庭评估
基本资料:1家庭基本资料2家庭结构3家庭圈4家庭功能5家庭资源
目的:1了解患者的家庭环境及特点2家庭成员间的关系3家庭的重大事件及可能解决的程度4病人可能得到的帮助5找出家庭问题的根源6家庭内外资源的可利用性7家庭的功能等 家庭压力事件概念:地位的改变,失落,家庭负担加重,道德行为问题造成成员强烈的心理刺激和伤害,严重影响家庭的内动力。
家庭危机概念:指家庭成员关系的矛盾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导致家庭关系、生活状态不正常,影响关系与生活。
家庭压力事件:家庭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威胁家庭完整性、家庭发展甚至生存的因素。家庭生活事件:特为异常事件,家庭资源丰富功能良好,可以积极的调整恢复平衡状态。若家庭资源不足、缺乏或生活事件长期作用,家庭没有应付能力、适应不良,即产生家庭危机,家庭危机破坏家庭功能,打破平静的生活状态。---------第七章以社区为范围的健康照顾
社区的概念: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家庭、氏族)或社会组织(机关、团体),聚集在某一地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以社区为导向的基层医疗(COPC)
COPC的基本要素:COPC超越了医疗为病人的模式,以积极的健康观防治为一体的过程,提供以社区导向的综合医疗,其三个要素为:基层医疗、社区人群、解决问题的过程。COPC的基本步骤(1)确定社区与社区人群(2)社区诊断(3)目标确定(4)计划实施(5)计划评价
影响社区人群健康的因素: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生活方式和健康照顾系统)
社区诊断概念:一个通过客观的科学方法对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以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社区内的组织结构、政策和资源现状进行确定的过程。------第八章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照顾
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照顾是以发现和解决个人、家庭、社区的疾病与健康问题为导向,综合运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等学科方法,对各种问题进行诊断,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确定健康需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诊疗措施,以实现对各种疾病与健康问题的有效治疗和照顾。社区常见健康问题的特点:(为什么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健康教育)1多数健康问题出与疾病的早期和未分化阶段 ○2健康问题具有很大的变异性和隐蔽性 ○3健康问题具有多维性和多层次性 ○4健康问题的系统性和联系性 ○5健康问题的广泛性 ○全科医生需关注的健康问题范围:要求其不仅要熟悉和掌握疾病的诊疗技能,还应熟悉和掌握非疾病状态健康问题的发现和处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及时发现并实施针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亚临床人群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学会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基本技能;以及学会对高危人群进行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等方面的技能。第九章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或发病前期预防。系采取各种措施以控制或消除致病因素对健康的危害,是最积极的预防。
第二级预防:即临床前期预防或发病期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使疾病能够得到早治愈而不知加重和发展。
第三级预防:即临床预防或发病后期预防。对患者采取及时治疗措施,防止疾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病残。
临床预防医学:是通过在临床场所对疾病发病和损伤危险因素的评价和预防干预来实施的,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实施的个体化预防措施,是在临床环境条件下第一级预防和第二级预防的结合。
临床预防医学服务的主要内容:
1健康咨询通过健康咨询的技术与方法,为求助者解除健康问题提供咨询服务。2免疫接种3疾病筛检
4化学预防是指对无症状的使用药物、营养素(包括无机盐)、生物制剂或其他天然物质作为一级、二级预防为主的措施,提高人群抵抗疾病的能力,以防止某些疾病。
5.周期性健康检查,是针对来就诊的病人而由医生根据其年龄、性别、职业等健康危险因素为个体设计的健康检查计划
--------第十章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个体健康档案: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记录方式
SOAP药历,S(Subjective):即主观性资料,包括患者的主诉、病史、药物过敏史、药品不良反应史、既往用药史等;O(Objective):即客观性资料,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临床各种生化检验值、影像学检查结果、血、尿及粪培养结果、血药浓度监测值等;A(Assessment):即临床诊断以及对药物治疗过程的分析与评价;P(Plan):即治疗方案,包括选择具体的药品名称、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间隔、疗程以及用药指导的相关建议。---第十一章全科医学中的医患关系与沟通 医患关系:以医生为主的群体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在治疗或缓解患者疾病过程中所建立的相互关系。医患关系模式:1医师权威式:在医疗过程中医师作出权威性的决定,病人只能被动的服从。2病人自主式:病人成为顾客,医师及其医疗行为受病人的意见左右。3医师及病人道德模式:要求医师尽其道义上的职责,在作出医疗决策时充分考虑患者的利益,给予患者较多的决定权;患者则应该对医生充分尊重,信任。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主要途径
沟通的基础是医生对病人的同情心、关心;交谈是医患沟通的主要形式。沟通的评估:1治疗的顺从性2关系的持续性 第十二章
全科医疗质量的含义:指全科医师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全科医疗服务效果的优劣。这种优劣反映在全科医疗服务是否全面、准确
全科医疗质量的要素:1全科医疗基础质量:人力,技术,资金,设备和设施,时间,制度标准2全科医疗环节质量:是全科医师从事全科医疗活动中各个阶段、工作节点、有关步骤所表现出来的服务效果3全科医疗终末质量:反映整个全科医疗活动终结后的质量 全科医疗质量管理办法:1全面质量管理:管理循环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 由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所构成。第十三章全科医学教育 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现有医学教育和卫生资源,构建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以高等医学院校教育为基础,以毕业后教育为核心,以师资培训和岗位培训为重点,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全科医学教育,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加快在全国社区建立以全科医学为主体,包括全科医生、公共卫生、护理、药学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社区卫生管理人员的社区卫生人才队伍。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推荐阅读: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10-18
医学影像本科《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复习题11-23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件09-16
医学影像科检查室工作制度10-03
医学影像技术学08-02
医学影像技术学试题08-14
医学影像技术简历08-27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10-11
医学影像技术人员11-01
医学影像技术概论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