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医学影像(精选12篇)
超声医学影像 篇1
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医学影像科门诊患者就医的心理特点,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门诊就医的患者,针对性的给予心理护理措施。结果 就医患者减轻或消除了焦虑、紧张、烦躁的心理,提高了就诊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结论 通过营造良好就医环境,正确指导合理安排患者就诊择医,针对不同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轻或消除了不良就诊心理,提高了就诊工作效率,使患者就诊心情愉悦,从而推动下一步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门诊患者,心理特点,护理
超声医学影像科是医院接待患者及对外的窗口单位,如何安排好患者就诊及护理,关系到医院的服务质量、社会形象和社会效益,由于患者受个人素质、经济状况、病情轻重、就医环境等因素影响,心理反应也各不相同,也使超声医学影像成为医患矛盾的多发地。患者来医院就诊,面对就医环境、各项治疗检查、疾病能否治愈、医疗费用等多方面的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烦躁等情绪,影响疾病治疗效果。为了提高超声医学影像科的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及诊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病痛,促进康复,我们针对门诊患者的各种不同心理特点,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正确指导合理安排患者就诊择医,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超声检查,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患者心理特点观察
1.1 急切心理
患者都希望早就诊,尽快得到诊疗。由于就诊需经挂号、诊查、缴费、检查、治疗等程序,患者心切得不到及时诊治,产生烦躁、焦急、易怒的心理,并不断询问就诊号码,远道而来的患者,希望抓紧时间看病便于当日返程,重症患者因病情危重,要求提前就诊等。
1.2 关注心理
患者希望在就诊过程中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能多交流,得到安慰、尊重、帮助和全面详细的检查治疗,初诊患者或病情较重患者,因对疾病不了解,担心疾病能否治愈,常常是来回踱步、烦躁忧虑、坐卧不安,迫切想知道病情信息,得到医师重视,以便明确诊断治疗。
1.3 名医心理
患者都希望能得到经验丰富、医术高的资深名医给予迅速、准确的诊治,见到名医精神上似乎有了依靠。初诊患者对病情了解少,喜欢围观医师诊查,探听医生的医术高低,喜欢挑选态度和蔼、年长、有经验的医师诊查,以便尽早明确诊治。复诊患者对病情了解较多,诊疗过程较熟悉,还是希望知名医师继续给予诊查。有的为了请名医诊查,不惜托人找关系,造成专家诊查数量与患者需求的不平衡。
1.4 疑虑心理
初诊患者对医院环境和就诊程序陌生,加上对自己疾病缺乏正确了解,不知疾病的严重程度,医师要采取哪种治疗措施,医院的特殊环境和抢救的紧张气氛,还有诊断不明确或长期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疑难病、慢性病等,都会给患者带来忧虑、紧张、悲观心理。
1.5 熟悉心理
由于患者的差异性。经济条件好、文化程度高的患者选择资历较高的医生就诊,根据自己对疾病的理解,希望得到医生的认可,积极参与诊断病情。中老年及慢性病复诊患者,就医时间长,了解掌握所患疾病程度,对医疗条件、技术水平、诊治过程都比较熟悉,就诊时会选择知名度较高的专家或多次给自己看过病的熟悉医生治疗。
1.6 消费心理
由于患者经济收入、消费观念的差异,对医院诊疗水平、服务质量要求各不相同。患者既希望得到医术高明的医生诊查,又担心医生开具的检查存在不合理现象。
2 护理体会
2.1 就医环境
要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我们医院为超声医学影像科候诊患者设置宽敞、阳光充足的候诊区,配备了舒适的候诊椅,清晰的LED电子呼叫系统,便捷的一卡通系统等,经常更换清新的空气,保持窗明地净,并打造无烟医院环境,禁止在院人员吸烟。创造良好候诊环境,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在轻松、舒适的氛围中候诊。医务人员仪表要整洁、美观,配带工作牌,面带微笑,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2.2 就诊流程
要在诊区设置鲜明的指示标志,为初诊患者就诊、挂号、交费、取药指明方向,缓解患者陌生感,合理安排就诊,告知患者超声检查时应注意的事项、医师专长以及疾病相关知识等,按先后顺序、重患、老、幼等做好导诊和分诊,减少患者候诊、就诊过程的焦虑、恐惧、烦躁的心理,缩小医患间的心理距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3 就医质量
要提高超声医学影像科医、护的技术水平,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自主学习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掌握超声医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赢得患者的信任。增设专家出诊人次,实行专家挂牌出诊,让患者了解专家出诊时间,确保出诊医师的数量和质量,以优质的服务使患者满意而归。
2.4 心理护量
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给予患者亲切的微笑,积极主动提供热情、耐心的服务,解决患者疑问时讲究语言技巧,针对不同患者、病情、心态,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消除患者焦虑、紧张、烦躁心理。
超声医学影像 篇2
三、医学影像(超声)质量管理考核标准(100分)
考核项目考核标准分值考核方法扣分及原因得分
1、科室质
1、科室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1、无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扣3分;量管理
2、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有质控方案及
2、无质控方案扣4分;12质控计划;
3、无质控工作计划扣3分;
3、按质控计划开展质控检查工作。
4、质控计划未落实扣2分。
1、如实记录差错事故与整改记录,并
1、差错事故漏记一次扣1分,每月未总结未记录
2、医疗安每月总结一次;扣3分;全管理
32、无《差错记录》本扣3分。严格执行人员准入制度,技术人员持检查科室排班表,无执业资格单独值班一例扣1分。
3、依法执5有执业许可证、上岗合格证。业管理
1、有《紧急危重意外抢救预案》(含
1、科室无抢救预案扣3分,无与临床科室紧急呼
4、紧急意药物过敏、突发病情等意外),有与临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程,分别扣1分;外管理床科室紧急呼救与支援的机制与流
2、缺少抢救设备或药品分别扣1分;程;
3、帐物不符扣1分;62、科室有必要的紧急意外抢救药品器
4、无交接检查记录扣2分。材,抢救设备齐备并处于应急状态,抢救药品齐备处于有效期,基数固定,有交接、有记录。
1、有专人负责对设备进行定期校正及
5、设备校
1、无《保养维护记录》扣3分,无记录每次扣1维护;正维护管分;
2、每月对仪器设备进行一次检查调理72、设备运行完好率<95%,扣1分;试,做好完整的保养及维护并记录于《保养维护记录》中。
1、科室建立危急值报告和登记制度;
6、危急值111、科室未建立危急值报告和登记制度扣3分;
管理
2、科室建立相关危急值项目与标准;
2、科室未建立相关危急值项目与标准扣3分;
3、按操作程序复查、及时通报临床并
3、未及时通报扣2分;未登记扣1分,登记项目登记;不全扣0.5分;
4、及时、准确记录危急值,有月统计
4、无《危急值报告本》扣5分,无统计总结分析总结分析。扣2分。
1、有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
1、无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扣3分;
7、重点病
2、开展临床随访,对住院的超声诊断
2、无《重点病例随访记录》本扣5分,记录不详例随访管报告重点阳性病例进行随访。进行阳扣0.5分/例;理性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出院诊断
3、科室无质量评价自查分析总结资料扣3分。对照或根据临床科室及患者反馈情况进行认定,统计诊断相符、漏诊、误11诊情况,并记录于《重点病例随访记录》本中;
3、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定期进行检查质量评价,对诊断的相符、漏诊、误诊情况进行自查、总结评价、分析整改。每月应进行疑难病例、误诊病例、典
8、疑难病无《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或未讨论扣6分,记录型病历讨论,并记录于《疑难病例讨例讨论管6不详扣1分。论记录》本中。理
1、对错误的诊断报告有上级医师的更
9、医学影
1、对错误的诊断报告无上级医师的更正、重新报正、重新报告制度;像报告与告制度扣2分;
42、有报告审核制度。审核制度
2、无报告审核制度扣2分。管理各种检查均有登记,资料(申请单、10、资料管
1、无相应检查登记本一项扣2分,登记不全扣17报告单、图片等)保管完好,便于查理分,资料丢失每份扣1分。
询。
11、医学影
1、要求书写规范,内容准确、表达清
1、检查报告单书写情况不达标每张扣1分;像诊断报楚,无非专业用语,图像描述与诊断
2、无资格的人员审核签发报告每张扣1分;告管理结论符合,检查报告能为临床提供有
3、检查出具报告的时限不达标每例扣0.5分。效信息;82、报告必须由具备资格的人员审核签发;
3、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时限:超声检查报告时间≤30分钟。每月对上月质控中发现的问题项目进
12、质控督行再次质控检查,了解整改情况及效5无质控督办记录扣5分。查记录果并记录。
1、未按规定每月召开质控分析会议扣15分;
2、会议记录项目不全(上月问题整改成效、本月每月召开质控会议进行质控分析、评问题通报、讨论及原因分析、整改意见),每项扣
213、质控会价及整改并记录。质控分析以本月开分;15议记录展的各项质控检查记录发现的问题为
3、缺记录人/主持人签字,每项扣1分;依据。
4、质量与安全小组成员未全体参加,扣1分;
超声医学影像 篇3
关键词:超声影像学;教学;改革
R-4
超声影像学是一门以影像为主的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是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对超声影像图像的独立分析与判断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胜任超声临床诊断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近二十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日迅猛,新技术层出不穷,超声影像学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已不能满足目前教学的需要。因此,如何高质量地完成现代超声影像学的教学,是业内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超声影像学的特征
1.超声影像学发展日趋强劲,使其教学内涵在不断丰富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诊断已从显示宏观结构发展到反应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功能变化;从单纯诊断向治疗方面发展[1]。在现代医学四大影像诊断技术(超声医学、CCT ,、同位素扫描、MRI)中,超声医学发展尤为迅速,目前,介入超声、三维、四维超声已取得或正在取得惊人的进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其临床地位日趋重要,专职从事超声影像学诊断的医疗工作者、技术人员人数不断增多。
2.超声影像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学科知识面较广
超声影像学涉及多门学科、多个专业,这就要求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有很宽的医学知识面。想要很好掌握超声影像学,我们应有好的基础,一个好的超声诊断医师必须熟悉内、外、妇、儿等多方面知识,了解各科疾病的临床表现,这样才有可能更全面地分析由临床医师提出的主要诊断问题,从而避免出现误诊、漏诊。
二、传统的超声影像学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1.教材、教學模式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
《超声影像学》教学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但它的学时数较少,同时医学高校附属医院中的医生平时既要给病人做检查,又要承担教学任务,较为繁忙,这是超声影像学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很多医学高校中,在课程设置上,一般超声医学与CT、核磁共振、X线是融合在一起的,然而,超声诊断学尽管属于影像诊断学体系,但有着其自身的特点,超声诊断学尤其超声心动图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超声影像学教学具有其特殊性,正因为该学科这一特点,才使得超声的诊断是靠动态和实时做出的。因此,超声诊断必须是医生亲自操作,而不是仅靠读几张片子就做出诊断。此外,尽管超声医学近年来发展很快,导致超声诊断学在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上不尽合理,课时较少,导致学生对这个学科掌握的不够好。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的滞后,不能满足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要求
由于超声影像学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下而的分支学科,教师均为医学高校附属医院临床医师,在很多高校,针对超声诊断的超声诊断学教学研究较少,目前主要还是传统的讲授模式,超声诊断学教学方法仍然处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较少涉及CBL(Case-based Learning,以案例为基础)教学法,更不涉及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2],所以,目前的教学方法己经明显落后于当今飞速发展的医学院校高等教育,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医学高校附属医院中超声影像学教学的一些教学改革措施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培养面基础好、知识面宽、技能高的高层次超声影像学专业人才,超声影像学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改革超声影像学课程体系
我们医学高校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基础宽厚、临床实践能力强的医学影像学高素质人才,所以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发挥医学高校附属医院的实践平台较多这一优势,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使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课程体系的实践性、先进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调整和优化,更新教学内容.
2.抓住超声影像学教学重点,转变教学理念
现代超声影像学已经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一类多分支的综合学科,依据现在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本科生的课程设置状况,教师要想系统、全面地讲授全部超声影像学内容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超声科教师必须走出传统的单技术、单病种的教学模式
3.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更新教学手段,实现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的现代化
大数据时代的发达的互联网为我们的超声诊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样,就促使学生们和老师们建立了新的资源观,大数据时代资源的获取方法,避免了医学高校附属医院超声科教师因其不同的的个性化特征导致的同题异构。但是,目前超声诊断学的教学,并没有恨充分地、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大部分的教学仍然是医学高校附属医院超声科教师将自己个人的经验通过传统的PPT的形式进行讲授。
总之,教学改革是个比较庞大的课题,涉及到很多方面,我们调查了其它一些医学高校附属医院超声影像学的教学现状,结合学科特点以及我们科室积累的教学经验和一些比较前沿的、优秀的专家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关于超声影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见解,我们要瞄准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总结、探索好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用新的内容与知识充实自己,充实学生,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加优秀的超声影像学专业技术人才。
总之,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教育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旧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面对21世纪医学影像的发展,我们要顺应时代,推陈出新,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一些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用新的内容与知识充实学生,以培养更多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发金,谢鹏,罗天友.分子影像学及其对医学影像学的影响 [fl.重庆医学,2005, 34 (5 ): 771-776
3D/4D超声影像:走向成熟 篇4
直到最近,由于缺乏临床证据,以及缺少具备必要性能又经济实惠的硬件配置,3D/4D升级技术的临床需求仍然较低。临床医师因怀疑其临床效果而尚未对3D技术产生需求,因此硬件也并未随着软件升级。
内科医师需要超声影像提供更确切的信息,而3D/4D超声影像能够发挥这一重要作用,因为2D检查可能无法获得较为完整的解剖数据,而3D/4D超声影像则降低了这一风险。通过3D技术仅需一次扫描即可为多种临床应用提供完整的解剖数据。随着临床证据逐步证明3D/4D技术的质量可靠,临床医师将更加有可能采用该技术。
1. 更多的临床证据
一般而言,放射学利益相关者都趋向保守,需要大量的研究后才会广泛接受新的临床实践。多年以来,3D/4D技术一直在进行临床试验,最近开始获得临床证明,立体扫描不会遗漏任何信息的事实,确保了全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并最终实现更加快速和准确的诊断。
例如,当3D图像增强应用到立体扫描时,3D胎儿超声检查展现出对细微胎儿脑缺陷和其他胎儿畸形的优秀诊断能力。特别是,根据Anders Selbing教授研究表明[1],通过3D影像可以更好地观察胎儿脑部颅骨后近场的结构。
上一行图像是A、B、C平面中未经过处理的3 D采集图像。下一行图像是A、B、C平面中经过3 D图像增强的3 D采集图像。注意颅骨后近场的结构变得清晰,因此具备了新的诊断能力。(由Selbing教授提供1)
此外,在今年的国际妇产科超声协会(ISUOG)年会上,Boris Tutschek教授也提出了将立体超声应用于胎脑研究的优势和先决条件。[2]Tutschek教授总结道:“立体3D技术可以实现理想的检查设置,实现大脑中的每个点在两个或三个(正交)平面中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并且“可以实现断层显像(与MR和CT相媲美)。”[2]此外,通过分析相邻的体素的特性,在3D采集基础上实现了3D图像增强。
在今年的国际妇产科超声协会年会上,医师不仅介绍了3D技术的积极影响,而且还使用了临床证据作为他们的论据。尤其是,来自哈佛医学院的Beryl Benacerraf博士展示了3D冠状面图像是定位子宫内避孕器(IUD)臂的盆腔超声扫描的必要组成部分,并且“通过3D技术,可以区分纵隔子宫和双角子宫,因为三个正交平面足以评价体腔的形状。”[3]Valentina Chiappa博士总结道:“3D超声是宫旁浸润评价中的精确诊断工具,在所有明显浸润病例中,其结果可以媲美MR。”[4]
2. 真正的风险
由于二维技术到目前为止已经非常成功,放射线学者总体上满足于2D超声技术,此外他们不确定应用3D/4D技术是否利大于弊。目前,3D技术已经可以用于日常实验,真正的风险则是临床医师在使用2D技术可能会遗漏某些信息。托马斯杰弗逊大学的Goldberg、Forsberg和LevToaff等人的研究表明3D采集以及3D图像增强已经在统计学上取得了显著进步。[5]
3D/4D技术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器官和病灶的大小、位置、形状和形态,勾勒出它们的轮廓,从而改善诊断和治疗。Benacerraf博士谈到:“立体超声包含所有可用的信息,我们可以显示任何平面中的图像。”[3]配合自适应3D图像增强,我们可以进一步增强立体超声中的信息。3D超声的识别、定位和立体定量提高了诊断质量和测量精度,这是2D超声望尘莫及的。正如Benacerraf博士所说:“在探索信息显示途径的道路上,我们才刚刚起步。”[3]
通过3D超声影像,可以看到器官和深层嵌入结构的真正位置和方向。显著的临床收益使临床医师能够更快地获取更准确的信息。Tutschek教授谈到:“立体3D技术可以实现理想的检查环境,实现每个点在两个或三个正交平面中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和研究。”[2]
左侧是未处理的脊柱原始图像,中间是3D增强的脊柱图像,右侧是2 D增强的脊柱图像。请注意3D增强图像中胎儿脊柱的清晰轮廓。(由Selbing教授提供1)
大部分放射学医师已经接受过2D技术培训,并且由于过去缺乏3D/4D的临床证据,这使临床医师产生偏见,导致对技术改进的需求较低。但是,通过3D采集,通过一次扫描能够获得整个解剖数据,且能满足大多数的临床应用。从而帮助实现更快速的诊断,激发了应用的需求。
Benacerraf博士展示了快速采集足以重建三个正交平面,并显示每个所需方向的体腔。[3]此外,3D扫描也可以访问与探头垂直的C平面;而2D扫描技术则无法实现。正如Tutschek教授所述:“可以在矢状面内的重建平面中看到小脑蚓部。”2Selbing教授同时指出:“只需提供3D扫描技术的基本培训,经验较少的放射线技师也能有效地获取准确的解剖立体结构。”[1]
3. 硬件升级
图形处理器(又称为GPU)不仅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电子游戏业,而且还可以取代CPU或与CPU协作进行通用计算。随着GPU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标准程序设计语言的涌现,可以充分发挥3D/4D采集和3D图像增强软件的潜力。
功能强大且廉价的硬件的快速发展以及临床医师日益增加的需求将成为OEM厂商投资强大3D技术的强劲驱动因素。OEM厂商可以轻松地升级到3D/4D超声探头,使其与3D/4D超声影像软件配套。
通过与合适的软件相结合,目前的软件可以高性价比地提供先进功能,而此前获取这些功能需要购置昂贵的专用硬件。例如,超声扫描转换最初是完全通过硬件完成的过程。现在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先进的图像处理软件完成。
妇产科学是3D/4D技术最擅长的临床应用,可以带来最可靠的临床效益。但是,其他临床应用,如普通放射科和泌尿科的诊断,对3D采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3D技术的应用也随之增长。只要临床医师的需求保持增长,OEM厂商将必须投资能够支持3D/4D影像的硬件。
随着临床医师需求的增长、多年临床证据的积累以及硬件升级需求/进步的提升,3D/4D技术将无疑会在2013年获得长足发展,成为业界标准,帮助实现更为准确、有效的实时诊断。
参考文献
[1]Anders Selbing,瑞典林雪平大学医学院临床与实验医学部,3D产科学访谈,2012年10月。
[2]Boris Tutschek,瑞士伯恩大学医学院产科部,通过3D超声途径评价中枢神经系统,ISUOG2012。
[3]Beryl Benacerraf,哈佛大学医学院,妇科学中的3D技术,ISUOG2012。
[4]Valentina Chiappa,意大利蒙扎市米兰博科尼大学圣杰勒德医院的妇产科门诊部,探讨3D超声在评价宫颈癌的宫旁浸润中的作用,ISUOG2012。
超声医学影像 篇5
系别:
年级:
姓名:
成绩:
考试时间:
一、声阻抗:某种介质的密度与声波在这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的乘积称为声阻抗。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总分10分)
1.关于肝血管瘤的下列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d)A.肝血管瘤是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B.肝血管瘤声像图特点为肝内稍强回声区,圆形或不规则形,内有点线状无回声
C.肝血管瘤周边没有暗环
D.肝血管瘤彩色多普勒探测易发现血流信号 E.能量多普勒在体积较大的血管瘤内可探及血流信号 2.胆囊结石超声表现:(abcd)A.胆囊腔内探及强回声 B.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
C.随着体位的改变,强回声有运动 D.胆囊壁可以增厚 E.患者有腹痛的症状
3.胰腺癌最常发生的部位:(d)A.胰体 B.胰尾 C.胰颈 D.胰头 E.以上都可以
4.正常肾脏声像图表现,哪项不正确: b 名词解释(每题3分,总分6分)
超声波:频率超过人耳听阈最高限度(>2万Hz)的机械波简称超声波。A.肾锥体呈放射状排列在肾窦的周围 B.肾锥体的回声高于肾皮质回声 C.肾窦呈强回声 D.肾皮质与肾柱回声一致 E.肾门处有肾动静脉出入
5.胆总管依行程可分为几段:(c)A.二段 B.三段 C.四段 D.五段E.六段
三、填空(每题1分,总分5分)
1.肝动脉、门静脉、肝管为纤维包裹,称Glisson氏系统,其出入肝脏处称为第 1 肝门。
2.输尿管行程中,有三个生理狭窄,其分别位于__输尿管与肾盂连接处、_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_输尿管壁内段___。
四、读图(描述声像图特征,拟出初步诊断意见)(每题5分,总分10分)图1
1、图1的超声诊断 肝脏血管瘤
诊断依据:肝脏占位性病变,边界清楚 形态规则 内部呈回声筛网状。
图2
2、超声诊断
胆囊结石伴急性炎症
眼外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特征 篇6
【关键词】 眼外伤;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特征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56-01
眼外伤是常见眼病之一,一般可通过眼科常规检查明确诊断,但在屈光间质混浊时,超声检查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对眼外伤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查对象 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龙华医院门诊或病房收治的眼外伤患者56例(58只眼),其中男性45例,女性11例,年龄5-38岁,平均27岁。就诊时间为发病1-183天,所有患者均先行眼科常规检查,多因白内障,玻璃体出血等导致屈光间质混浊,不易观察眼内病变,而申请超声检查。
1.2 仪器 美国Acuson128和ATL5000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5-12MHz,注意适当调高增益,采用橙红色伪彩观察二维图像。观察血流时,注意不要将壁滤波调整过大,以免滤除低速血流。
1.3 检查方法 直接探查法:首先将探头置眼睑中央皮肤上,行3-9点钟的水平轴位扫查,然后移动探头位置,同时转动入射角度,使超声束指向眼球,眼眶各部位,仔细观察眼球内、眼眶图像,发现异物时逐步降低增益,观察图像变化,以确定异物大小及部位,并可行双眼对比探查和运动试验。
2 结果
58只眼外伤高频超声影像表现如下:
2.1 前房积血 13只眼显示前房积血,前房内充填细小均匀弱回声点。
2.2 璃体出血及机化物形成 36只眼玻璃体内显示絮状回声及走行不规则的枝状回声带,转动眼球,后运动活跃,其中8例病史在二月以上患眼玻璃体内见强回声带,部分与球壁相连,见轻度后运动,详细结果,见图1-2。
2.3 眼部异物 9只眼发现异物回声,8只眼异物位于球内,1只眼异物位于球内壁。异物均呈强回声点或斑。其大小范围0.3*0.4mm-2.9*2.1mm。6例强回声后伴彗尾征,5例为金属异物,1例為非金属异物,3例强回声后方伴声影者均为非金属异物。
2.4 球内积气 2例于眼球近场处发现强回声点,后方伴明显彗尾征,改变体位,强光点向上飘移,后位CT检查证实球内积气。
2.5 眼球破裂 4例眼球缩小,形态失常,球壁增厚不光滑,玻璃体内见散在强回声斑点,详细结果,见图3。
2.6 晶状体混浊及脱位 3例晶状体脱位,晶状体位于玻璃体内,球壁回声完整,未见明显连续中断,但眼科检查2例发现虹膜断裂,详细结果,见图4。
2.7 视网膜脱离 8例视网膜脱离,其中2例视网膜全脱离,3例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内显示带状回声,与球壁相连及视乳头相连,仅见轻微后运动,详细结果,见图5。
2.8 脉络膜脱离 3例脉络膜脱离,于赤道附近见半球形光带,无明显后运动,详细结果,见图6。
3 结论
眼外伤后在屈光间质混浊时,进行超声检查尤为重要。超声检查可详细了解伤情,明确具体病变部位,特别在玻璃体内异常回声的鉴别诊断上,因可进行眼球运动试验,实时观察后运动状态,对玻璃体内机化膜和条索,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能作出准确判断。加上彩色多普勒血流观察,从血流的有无和来源上进行鉴别,在视网膜脱离光带上,常可观察到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相连续的血流信号和相同频谱。而机化膜上血流信号很少,若有血流也与视网膜中央动脉无关。这种鉴别方法优于CT扫描和X线检查。
眼部异物中,以玻璃体异物最为常见,非常利于超声检查,目前的高频超声已能发现≥0.2mm的金属异物和≥0.5mm的非金属异物。对于嵌于球壁的异物,加做运动试验,超声检查可辨明异物具体部位,有利于临床决定治疗方案。对眼眶内异物超声灵敏性及特异性都不及玻璃体异物明显,也不及其它影像诊断。对眼球近场的强回声后伴彗尾征者一定要注意排除球内积气。
眼外伤后病情急,也是引起失明的原因之一,故应尽可能早期明确诊断,以指导治疗。超声检查简便,快捷,图像清晰,诊断可靠,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第四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293-294.
[2] 刘家琦,李凤鸣,主编.实用眼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16-223.
[3] 孔祥端,主编.眼内疾病超声图谱.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5-37.
《超声医学(第6版)》隆重出版 篇7
由周永昌教授担任名誉主编, 郭万学教授担任总主编, 燕山、杨浣宜、伍于添和王志刚教授担任副主编的《超声医学 (第6版) 》, 已于2011年10月底正式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并向全国公开发行。该书继承了前几版的内容经典务实、编排系统全面、编著者权威性高等特点, 并将近年来超声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设备等新知识融入其中, 且图文并茂。是极具参考价值的超声医师工作指导书和高级参考书, 可作为每个超声医师必备的工具书。全书分上、下两册, 共计340余万字, 书中采用了部分彩色印刷, 上、下册总定价298元。
全书共分为三篇, 分别为超声医学基础篇、超声诊断篇和超声治疗篇。基础篇阐述了超声医学概论、超声声学基础、超声生物物理学、超声测量和安全性、超声诊断原理及诊断基础、超声诊断仪、超声治疗仪、超声造影、介入性超声和超声组织定征;诊断篇按照解剖部位论述了颅脑疾病、眼部疾病、颌面部疾病、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疾病、乳腺疾病、浅表淋巴结疾病、心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胸腔疾病、肝疾病、胆道系疾病、脾疾病、胰腺疾病、肾上腺疾病、肾和输尿管疾病、膀胱疾病、尿道疾病、前列腺和精囊疾病、阴囊疾病、子宫及附件疾病、正常妊娠子宫、异常妊娠子宫、肌肉骨骼疾病、腹膜后器官疾病和小儿疾病;治疗篇讲述了各种超声疗法、超声碎石、超声节育、颅面部超声疗法、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I) 治疗、超声微泡造影剂治疗研究和其他超声疗法。
读者购书可于2011年11月起, 在当地医药书店和新华书店购买。如需邮购, 可致电人民军医出版社邮购部, 电话:010-51927252,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22号人民军医出版社219室, 联系人:王兰。免邮费。
3D/4D影像技术推动超声发展 篇8
与上一代超声影像技术相比较,体素数据的使用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影像信息。这使我们在多种情况下可用3D/4D方式对组织结构进行分析, 并在传统2D成像有局限的领域中引发了许多新的应用。
如今,3D/4D技术不仅用于妇产科,还扩展至许多其他细分领域,比如介入心脏科、一般成像以及图像导引应用。同样,通过与可视化技术相结合,3D/4D超声影像技术将可以帮助完成更加强大的心血管成像应用、虚拟结肠镜检查、神经系统成像、乳腺成像、图像融合与多模态成像以及完整器官成像。
在3D/4D超声中,病理现象和功能运转的可视化,将使其中的信息变得更易理解,也提供了实现真实体素测量的能力。3D/4D超声影像极有可能在众多应用领域中,最终成为不同影像方式的黄金标准。
超声专家短缺加之诊断和治疗更贴近患者(床旁检测)的发展趋势导致新的市场需求。结果之一是越来越多的检查由缺乏经验和非专业用户进行。采用3D/4D技术可更轻松地获得清晰图像,显示更多图像细节。目前,超声设备制造商将系统做得更易操作,缺少超声设备操作经验的临床医生也可更加容易地进行超声检查和做出精确诊断。
2.改善图像质量,实现更准确的诊断
超声影像是一项极具挑战的技术,由于超声图像非常难于解读,因此对图像质量的要求很高。
与此同时,超声市场是一个变化很快的市场,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卓越的图像质量对于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至关重要。因此,影像增强技术在获取高质量超声图像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更强大的成像平台可以促成更大的图像质量改进。
对于共享服务而言,图像质量不仅要适应图像信号,还要适应临床应用,以满足临床医师和专家的需求。而对于床旁检测系统而言,图像应当易于解读,甚至是对于超声经验有限的临床医师更应如此。由于检查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多次诊断,进行实时图像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3D超声检查可提供大量信息,要生成与这一大量信息相匹配的良好图像质量,图像增强处理技术必须非常先进完备,在4D(即在实时条件下)中使用时尤其如此。适应性处理技术将对每个立体像素进行分析,以对真实信息与伪影进行辨别,比如噪声和斑点。还可对真实信息进行增强,以使界限和结构的可视化更加精确。在实时条件下处理所有这些信息需要非常先进完备的软件和硬件。
实时自适应3D体素增强结合先进渲染技术, 为整个图像,乃至深层组织结构,提供了卓越的图像质量,这对于体素测量,以及帮助医师做出快速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而对于近场和远场的图像质量增强,可以帮助非专业的超声用户实现更好的判断。
例如,当3D图像增强应用到立体扫描时,3D胎儿超声检查展现出对细微胎儿脑缺陷和其他胎儿畸形的优秀诊断能力。通过3D影像可以更好地观察胎儿脑部颅骨后近场的结构。此外, 3D/4D图像结合可视化技术为临床医生和父母们提供极其逼真的胎儿图像。
康泰瑞影(Context Vision)的3D/4D图像增强“GOPi CE®”技术是典范之一,因为该技术可使诊断更轻松、快捷而且准确。GOPi CE®产品系列为超声系统制造商提供了最先进、最可靠的图像增强处理解决方案。GOPi CE 2.0是市场上唯一应用于3D超声影像的实时体素影像增强系统, 并且可对包括MPR视图和渲染视图在内的不同可视化技术进行优化。通过GOPi CE 2.0提升的图像质量可以获得更清晰的组织结构可视化,更高的处理能力,以及更好的诊断价值。
同时,通过将GOPi CE自适应3D/4D体素增强产品与新的利用底层扫描数据的物理属性获得的全真数据(true-to-data)渲染技术相结合,康泰瑞影新推出的多功能可视化软件REALi CE可以提供如照片般逼真的影像效果,用于早期胎儿诊断。
3.超声技术未来趋势
预计2014-2019年亚太区超声市场将以5.5% 的最高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这种高增长率归因于以下因素:人口快速老龄化、跨国公司日益将重点放在新兴市场上、不断改善的现代化医疗基础设施、政府为公共医疗设施配备更加先进的成像系统的计划,以及该地区癌症发病率较高。[1]
我们看到,患者需求推动了妇产科3D成像,而医生的需求则推动了心脏3D成像。在过去3年中,3D和4D超声设备在全球各地日益普及,尤其在心脏和妇产科超声成像领域,因为这项技术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图像输出,让成像技师提供更加快速的治疗和更高的诊断 / 治疗成功率。目前,3D和4D超声设备大多安装在大型医院和妇女保健诊所当中。然而,研究显示,未来, 这项技术最终将会被普及到中等和小型医疗设施。
硬件开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为软件执行提供越来越强大的芯片。由于3D/4D超声成像可以提供更多信息,因此,该技术迟早会被装配到较小的系统中,为床边或现场护理用户提供更强大的便携式 / 手提式超声设备。这也会使得3D/4D超声技术更加普及,为更多的医师和患者提供帮助。
超声医学影像 篇9
1. 超声影像人员素质的内涵
1.1 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的提高是不断提高超声影像工作水平的重要方面, 要做好超声影像技术工作, 医技人员必须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是影像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和水平提高的根本保证。要有制度来约束医技人员的言行, 更要有激励机制来管理超声影像技术工作。
1.2 专业素质
高水平的超声影像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意识, 积极参加学术交流, 提高学术水平, 了解国内外超声影像医学新进展、新技术及超声诊断新方法等, 能同其他相关专业的专家一起促进本学科的发展[1]。
2 超声影像人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2.1 要有扎实的理工科基础知识和医学专业知识
超声影像设备的科技含量非常高, 多是非常复杂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每台设备都应用了多个科技领域的技术成果, 有机械、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高压强电技术、光学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众多的领域, 要有较深的了解, 特别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要很好的掌握。在专业知识方面, 要熟悉各种超声影像设备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 大到系统原理, 小到某个器件原理, 都要有所了解。对于一台新的设备或设备的某一功能模块, 要能够根据设备的功能、结构特点判断分析它的工作原理。
2.2 要有较强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要有先进的超声影像设备已经由数字化向网络化发展, 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大量运用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计算机硬件要做到能识别, 知晓其工作原理, 熟知常见故障现象及排除方法。在软件和网络方面要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了解它们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能熟练进行大中型超声影像设备的安装、调试、诊断、数据备份等。
2.3 要有一定的设备维修技术
在出现设备故障时要会问、闻、听、看、摸。问就是要详细查看、询问设备出现故障的前后有何异常声音、提示信息等;闻, 电子器件过流、过压击穿或烧毁时有糊焦味, 顺着味道来源可迅速找到故障点;听, 不同的机器在正常运行时所发出的声音都有其特征, 声音的次序、大小、长短、音调高低等不同, 只要熟悉正常运行的声音, 当机器发出异常声响时, 就可很快判断出故障的性质、大致的部位;看, 就是观察操作面板上的各种指示灯如电源指示灯及电路板上的各种状态指示灯, 对这些指示灯的点亮、熄灭、闪烁等状态与机器正常时的状态进行比较, 并结合相应的资料说明进行分析, 一般可判断出大致的故障点;触摸, 对于设备的某些器件, 它的工作状态与其自身温度有一定的关联, 通过触摸可了解其状态, 发现故障及时维修[2]。
3 提高超声影像人员素质的方法
3.1 在职超声影像人员培养
在职培养是各单位可立即实施, 并对技术人员效果明显的培养方法, 对提高本单位的超声影像人员素质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1) 科技英语短期集训:英语是医科技人员必修课, 它对于有一些英语基础知识人员的专业英语水平提高有极大地帮助。当今很多进口设备的操作界面和程序选择、研究提示、错误提示、软件程序都是英文, 不掌握一定的科技英语知识, 对进口超声影像设备的应用只能肤浅于常规、普通的检查, 不能根据英语提示进行细化、专项检查; (2) 计算机知识培训: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 医学超声影像数字化已成为现实。医院影像信息的网络化、HIS、RIS的建立、PACS的应用, 这都涉及到计算机知识的应用。很难想像一个缺乏计算机知识的技术人员能在当今超声影像科开展好工作; (3) 专业知识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可以说是搞好超声影像诊断工作、提高医学影像质量、保证科室医、教、研全面发展的基础。它包括:各种超声影像设备原理、性能的培训, 如设备所具有的各种检查功能及可开发的应用程序;超声影像技术工作的质量保证 (QA) 和控制 (QC) 。QA、QC是衡量医院超声影像质量管理能力强弱的重要方面, 也能体现医院整体医疗业务水平的高低;医学知识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解剖、诊断、维修、科研能力等。解剖是各种设备开展检查的基础, 直接关系到检查水平, 相应的诊断知识培训有利于提高科室的工作质量[3]。
3.2 深化超声医学建设改革
面对医学超声影像学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予以重视: (1) 建立完善的、明确的人员培养体系, 这关乎医学超声影像学科的发展。建立适应现代医学影像学发展趋势的教学体制, 从根本上提高我院国医学影像学整体素质的必要保证, 应从战略高度予以重视。设置医学影像学科体系, 按照学科发展的需要, 配置培养课程和计划; (2) 重视推动超声影像学发展的相关基础学科教育, 如:分子生物学、医学工程学及信息科学等。提高超声影像技术类专业的培养层次, 从根本上改变医技人员即"操作手"的面貌, 培养"医、工"密切结合的高级技术系列人才。紧密跟随医学模式的转变, 加强社会学及心理学方面的教育与联系, 使超声影像学适应医学与社会的发展需要。 (3) 建立"大影像学"概念, 组建包括介入、超声和核医学在内的现代医学影像学科。超声影像学的发展要求各个学科协同合作, 优势互补。抓住贯穿各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 以线引面, 将各分支融会贯通[4]。 (4) 自我完善机制。具有规范的知识更新体制, 强化继续教育制度, 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具有主动的自我更新意识, 具有不断提高的专业技术标准, 以培养出真正合格的超声影像创新人才。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 给超声影像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抓住机遇, 深化医疗改革, 培养出高素质的超声影像学人才, 为医学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潘国强.医院超声影像创新人才培养[J].医学信息, 2008, 21 (6) :846-847.
[2]康少锋, 宫亚琳, 昝平生.影像设备工程人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J].医疗设备信息, 2006, 21 (10) :50-51.
[3]陈建新.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现状与培养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 2007, 28 (3) :63, 66.
超声医学影像 篇10
1 超声微泡的分类和发展
超声微泡又称超声对比剂、升学增强剂, 主要由大分子材料包裹无毒的惰性气体形成微小气泡, 可经静脉注射。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由气体, 无成膜材料, 不能静脉注射, 只能通过导管插入心腔内或主动脉。这种检查方式具创伤性。且由于微泡存在时间很短暂、成泡太大、无法经过肺循环, 使得左心无法显影, 极大地限制了临床应用。第二阶段出现了膜材料, 主要是脂类、白蛋白和多糖, 气体是空气。这个价段的膜材料比较稳定, 微泡直径较小, 持续时间延长, 可经静脉注射, 左右心室都可显影, 实现了向非创伤性的进一步发展。第三阶段使用的气体主要是氟碳气体和氟化气体, 分子大、溶解度低, 具有生物惰性。膜材料使用了脂质体、磷脂、生物可降解的高分子多聚物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稳定性和抗压性提高[2]。
理想的超声微泡应该具有以下特点:衰减性低, 散射性强, 体内稳定性良好, 微泡与红细胞的分布、大小、流速应一致, 静脉注射后能自由通过肺循环, 安全性好, 对血流动力学特性不会造成影响。
2 超声空化的发展
超声空化效应指的是液体中的微气泡在超声作用下产生收缩、膨胀、震荡以及内爆等一系列动力学过程, 伴有瞬态高压、高温、放电、冲击波和微射流等多种能量释放行为。这种效应作用在组织界面, 使得细胞壁、质膜击破, 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产生可逆性或非可逆性小孔, 这也就是超声空化产生的声孔效应。
1849年, 英国海军发现螺旋桨的转动会产生大量气泡, 这些气泡在水的压力下收缩内爆, 造成了螺旋桨的剧烈震动。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描述了空化现象的物理本质[3]。
3 超声微泡的治疗机制
超声微泡现已被用于溶栓治栓、药物输送、基因治疗、肿瘤治疗等医学领域, 主要利用微泡的增强作用和超声的空话效应。最近, 对超声微泡的研究开始转向对其进行表面修饰, 达到功能基化, 在靶向递药和靶向治疗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3.1 空化效应:
声波通过液体时会使声压在液体不同部位发生周期性变化, 同时液体中的微泡核会发生周期性的震荡[4]。声强较低时, 声压直接影响气泡径向震荡, 微气泡在平衡半径方向震荡数次, 每一个微气泡周围会产生微束流, 可以在气泡表面产生很高的应激力, 导致气泡变形及破碎, 同时会影响到周围的细胞和生物大分子, 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当声强较大时, 气泡的震荡变为由其周围介质惯性控制。超声场负压相半周期内, 空化核急速膨胀, 正压相半周期内, 空化核急速收缩直至内爆, 此时称为惯性空化或瞬间空化。瞬间空化在最后阶段可产生局部高压高温, 同时伴有自由基和强大的冲击波产生, 这些力量可杀死肿瘤细胞, 但对正常细胞也会有很大的杀伤力。
加入超声微泡, 可以增加空化核, 增强空化效应。此外, 空化效应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超声的频率、强度, 液体的性质等[5]。
3.2 靶向作用:
超声微泡的靶向作用分为主动靶向和被动靶向。主动靶向是指微泡表面经过不用方式的处理, 如特异性抗原和特异性受体、配体的表面修饰, 或是通过亲和素-生物素将微泡与靶标结合, 从而可以靶向显影, 达到靶向诊断、靶向治疗的目的。被动靶向是指微泡不经表面修饰, 利用其本身的电荷及化学特性滞留于病变组织, 实现一定程度上的靶向作用。
4 超声微泡和超声空化效应的应用范围
4.1 炎症靶向诊断和治疗:
当组织发生炎症时, 血管内皮细胞会产生特定的标志物, 如E-选择素、P-选择素等, 它们可增加内皮细胞核白细胞之间的黏附作用, 促使白细胞聚集, 然后穿过血管内皮细胞, 趋化聚集在炎症处。于是利用这些黏附分子的配体或抗体, 可使微泡靶向到达炎症病灶, 从而实现血管内皮炎症的靶向显影及药物靶向递送。Villanueva等[6]将ICAM-1抗体与全氟丁烷微泡共价结合, 可靶向到达产生黏附分子的活化内皮细胞。
4.2 溶栓治疗:
目前常用的针对血栓的治疗方法有血管内超声消融、体表超声助融、静脉注射溶栓剂等。血管内超声操作复杂、无法治疗细小的血栓、易发生血管壁破损, 属于有创性治疗, 存在诸多缺点。静脉注射溶栓剂也会引起出血等各种并发症, 应用收到很大局限。有研究证实[7], 微泡可与溶栓药物结合, 然后经过表面修饰特定抗原, 即可达到靶向治疗效果。同时结合体表超声作用, 空话效应使微泡破裂, 可加快血栓的软化和溶解。该方法安全、无创伤, 疗效更快、更好, 切能够减少药量。Nishioka等[8]研究显示, DDFP超声微泡可增强超声空话效应, 有很好的溶栓效果, 切不会损伤周围组织细胞。有研究表明, 微泡可以通过肺循环, 迅速到达血栓部位, 增强血栓部位与周围组织的对比, 而且不会改变血流动力学。
超声微泡溶栓作用主要是利用空化效应产生机械损伤, 同时增强溶栓药物的靶向作用, 达到快速溶栓的目的。此外, 靶向显影可以增加诊断的灵敏度, 改善影像质量。
4.3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带给人来治疗遗传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希望。但是基因载体的缺乏以及基因转移方法的难题限制看基因治疗的发展和应用。近年来有研究显示, 超声微泡介导基因传送, 能够明显提高外源基因的转染率和表达率, 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治疗手段。有报道指出[9], 超声可使质粒脂质体转染率增加3倍, 使DNA对血光内皮转染绿增加10倍。如果超声微泡与空话效应结合使用, 可使质粒转染率增加300倍。如果用脂质体微泡与空化效应结合使用, 质粒基因的转染率则会增加3000倍。
目前, 超声微泡及空化效应增加基因转染率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 超声空化效应增加局部细胞膜的通透性, 甚至会形成可逆性小孔, 是增加转染率的一个原因[10]。另外, 微泡破碎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 加速基因的转染。还有学者认为超声可增加与细胞损伤修复的基因的表达, 从而上调了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11]。
4.4 药物递送:
利用超声微泡的靶向作用, 实现药物的靶向递送, 提高病灶部位药物浓度, 提高药效, 减少全身药量, 降低对全身器官的不良反应。在各种微泡中, 脂类微泡本身具有被动靶向性, 且安全性、稳定性高, 在药物靶向递送方面研究较多。
目前, 超声微泡作为一种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很多问题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安全性问题是个首要要解决的问题, 超声微泡对健康细胞的破坏作用一直是有关研究的难点。另有报道[12]指出, 超声微泡可能产生心腔内溶血的不良反应。
5 展望
总之, 超声微泡和空化效应作为一种高效、简单、无创伤、有靶向作用的新型治疗手段已收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很多为题亟待研究和解决。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学、超声生物物理学以及超声工程学的不断进步, 超声微泡和空化作用在生物医学领域会有长足的进步。
摘要:随着新型超声技术和超声对比剂的研究和在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超声对比剂和空化效应联合运用, 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 具有安全、高效、操作简单的优势, 在药物输送、基因治疗以及肿瘤和炎症的靶向治疗中显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参考近几年文献, 综述了超声微泡和超声空化效应的治疗机制及其应用。
超声医学影像 篇11
关键词:床旁超声 重症医学 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0.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128-01
床旁超声被急危重医生称为“看得见的听诊器” [1],正逐步走入重症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在急危重症诊断治疗监测检查等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回顾2008年3月—2013年3月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患者126例行床旁超声应用情况及提供的信息对治疗决策的影响及临床效果,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床旁超声检查在危重症患者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6例患者均为我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住院患者。其中男79例,女47例,年龄12~85岁,平均47岁。急性心肌梗死48例,主动脉夹层7例,肺栓塞8例,心包积液12例,胸腹腔积液118例,内脏损伤61例,急性胰腺炎12例,胎儿监测3例。所选病例均由超声医学科医师行床边超声检查,并在行超声检查后24小时内86例完成了X线及CT检查,68例行穿刺治疗。
1.2仪器与方法 :应用机器为mylab70xvg彩色多普勒,由我院超声医学科医师完成,病人按检查要求采取不同体位。
2 结果
本组126例超声诊断与临床诊断相符115例次,占91.27%,其中纠正了13例临床经验判断错误,占10.32%,明显提高了诊断准确率,漏诊误诊8例,占6.35%。本组126例,并在行超声检查24小时内86例完成了X线及CT检查,68例行穿刺治疗。漏诊2例次,原因为气胸量极少;诊断胸腹腔积液(血)118例次,漏诊3例次,均为少量血胸,误诊3例,2例误诊为主动脉夹层,1例误诊为疝气。
3 讨论
急危重医师一直在寻求一种快速的、有效的床旁检查手段以及时对患者的病情作出正确的评估和处理。而随着床旁超声诊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能满足全身大部分脏器评估的要求,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美国急诊医师于2011年发表专门指南,正式将急诊超声检查列为急诊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可见其重要性【2】。其临床应用价值有:1、急诊床旁超声检查应用范围广,诊断符合率高,尤其在急性疾病和创伤救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组126例心血管及腹部急危重患者均及时行超声检查,超声和临床诊断符合115例,符合率91.27%。2、急诊床旁检查缩短了患者候诊时间,减少患者搬动,并可与临时检查、复苏、或其他诊疗措施同时进行,不耽误抢救过程,为危重患者抢救赢得了时间。主动脉夹层发病急骤,病情凶险,能及时诊断和干预对决定患者生命至关重要,本组7例主动脉夹层均以胸痛收治,急诊床旁超声检查显示增宽的主动脉腔内有撕裂内膜随心动周期而搏动,确定撕裂部位、范围、识别内膜口内有无血栓,7例均及时手术,抢救成功。3、中心静脉穿刺在超声引导下会更容易更安全。急诊床旁超声检查与常规的超声检查有很大区别,主要是针对创伤的重点检查(FAST),重点判断有无胸腹腔出血、有无心脏填塞,FAST检查至少4个切面,1、右上腹:重点是胸膜内范围、膈下间隙、肝肾隐窝以及肾脏下方。2:左上腹:即胸膜区、膈下间隙区、脾肾区以及肾脏下端区。3:肋下或剑突下,显示心包。4:持股上切面,显示膀胱后或子宫后液体【3】。尽管床旁超声检查有多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1、图像质量易受环境、仪器及患者配合干扰等因素影响。2、床旁超声检查范围广,患者病情复杂,操作者技术经验也会影响检查结果,本组误诊2例,1例将血管壁间血肿误诊为主动脉夹层,1例将脓肿误诊为疝气。建议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根据需要及时完善X线及CT检查非常必要,当然超声医师应结合临床病情特点,加强责任心,多切面探查,密切结合临床,减少漏诊误诊率。
参考文献:
[1 ]张茂. 急危重医师“看得见的听诊器”——床旁超声应用进展(J).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第十二次年会.重庆:2008:6S-03.
[2]于学忠. 协和急诊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295-1297.
超声医学影像 篇12
1 针对发展成熟的超声医学门类, 实现课程模块整合与教学内容优化
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超声医学门类有心血管超声、腹部超声、胎儿系统超声、小器官超声等。
在教学模式上, 一个门类设一个教学专题讲座, 由该门类有专长的、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进行教学。教学时, 首先, 每个专题均以真实病例作为开场, 引导学生思考, 激发其学习兴趣。其次, 在病例的引导过程中, 注意培养学生的诊断思维和临床逻辑思维, 让学生模拟接诊医生, 经过教师的引导, 得出结论。最后, 详细阐述典型病例的发生、发展、临床特征、鉴别诊断, 总结学生的思考方向及讨论结果, 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使学生“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
通过整合课程模块, 使课程结构更紧凑, 主题更鲜明, 便于学生明晰学习思路。同时, 课目分类方法与临床工作对应, 便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将来的临床工作。开展PBL教学能实现成熟课目的教学内容优化, 一方面使教师不必照本宣科, 能以点带面、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对课目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通过病例分析, 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模式, 将传统教学的正推转变为反推, 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诊疗情景,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其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针对新兴发展的超声医学门类, 实施新理念教学, 营造研究氛围
近年来, 新兴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的超声医学门类有介入治疗超声、胎儿心脏超声、肌骨超声、分子影像等。
教学目标上, 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 还要注重树立创新意识, 培养其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品质。教学内容上, 首先, 采用PBL教学法, 通过典型病例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其次, 采用文献教学法, 在课堂上对最新文献进行讲述, 一方面使学生明白该课目的起源和现有发展及最新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和设想。最后, 鼓励学生课外查阅相关文献, 拓宽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PBL教学可实现新兴课目的研究型学习, 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 了解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与进展, 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意识。此外, 在培养学生临床诊疗思维的同时, 注重引导其形成科研思维和逻辑思维, 使其了解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多方位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真正实现PBL教学
3.1 开展医学模拟教学
医学模拟教学[3]通过建设临床技能训练实验室、医学模拟中心的方式将医学模拟设备应用于临床实践教学, 倡导以贴近临床真实环境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开展临床实践和考核;具有高度仿真、病例多样、时间随意、难易度可调节、无风险、可重复、可记录、过程可控等优势[4]。这些均使PBL教学的实现成为可能, 为各层次学生提供了学习环境。
3.2 聘请专家、学者作讲座
我们可以聘请全国知名的影像专家、学者走进课堂, 向学生讲授其临床诊疗经验、专业领域的研究进展,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加深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3.3 增加临床实践机会
每个教学阶段都分批次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与实习, 让学生有面对面与患者交流的机会。同时, 带教教师对医院实习学生进行仪器操作指导、切面手法演示、基础疾病诊断的示教等现场教学, 使PBL教学贯穿于整个临床实践过程。
作为附属医院, 我院一直承担着医学影像硕士、医学影像本科、中医及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乡村医生本科培养的各项教学任务。由于教学人数多,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 如何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 提高教学效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依据国内外的教学经验[5~7], 我们针对不同年级、专业、层次及具体授课内容, 开展了PBL教学以不断提高基层医学教育教学水平。
摘要:本文针对超声医学新进展, 探索在现代超声医学教育中开展PBL教学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医学教育,超声医学,PBL
参考文献
[1]刘义付, 刘传绍, 郑建新.超声发展历程及其典型装置[J].精密制造与自动化, 2010 (1) :51-54.
[2]Lam K H, Ji H F, Zheng F, et al.Development of lead-free single-element ultrahigh frequency (170-320MHz) ultrasonic transducers[J].Ultrasonics, 2013, 53 (5) :1033-1038.
[3]孙国超, 李连宏, 王绍武, 等.医学教育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8) :11-12.
[4]郑敏娟, 潘峰.美国超声医学教育模式特点及对我国超声专业教育的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5) :930-933.
[5]刘卫勇, 隋秀芳, 康冰飞, 等.LBL结合PBL在超声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 2013, 17 (2) :355-356.
[6]程萌, 楼江燕, 谭欣, 等.妇产科PBL教学方法的优势与挑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8) :60-61.
【超声医学影像】推荐阅读:
医学超声成像05-18
三维及四维超声在胎儿医学中的应用10-06
医学三基考试(超声诊断学)模拟试题及答案(三)(过关必做)07-06
超声影像科07-11
超声影像信息系统10-15
超声影像诊断08-09
超声分子影像论文08-11
功能科超声影像图片质量管理11-20
超声振动10-16
超声氧化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