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影像诊断

2024-08-09

超声影像诊断(通用12篇)

超声影像诊断 篇1

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称异位妊娠 (ectopic pregnancy) , 习称宫外孕 (extrauterine pregnancy) , 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发病率1/100, 是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 约占95%[1]。近年来随着妇产学科发展的需要, 由经腹部超声检查盆腔脏器已拓展到腔内超声检查, 即经阴道彩色超声 (transvaginal colou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检查。经腹部超声诊断因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很难做出诊断, 而经阴道彩色超声 (transvaginal colou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由于分辨率较高, 不受患者肥胖、肠管及其气体、充盈膀胱等多种因素影响, 能清晰显示盆腔脏器的细微病变, 因而为诊断早期输卵管妊娠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了15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经阴道彩色超声检查声像图表现,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输卵管妊娠的超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我院生殖中心2011年2月-2012年1月间收住院宫外孕人数154例, 其中153例确诊为输卵管妊娠.其中壶腹部妊娠114例, 间质部妊娠8例, 峡部16例.输卵管伞部15例.年龄20-43岁, 平均30.12-5.81岁。148例有明确的停经史 (停经30-80天, 151例阴道少量出血, 147例下腹疼痛, 139例尿妊娠试血β-HCG检测阳性, 15例弱阳性。

1.2 仪器和方法

使用SIEMENS G-50、SIEMEN-Prima彩色超声诊断仪, 腔内探头频率为5.5-7MHz。检查方法:患者排空膀胱, 取膀胱截石位, , 于阴道探头表面涂上耦合剂, 覆以避孕套后, 轻放入患者阴道内。掌握好深度, 推拉并旋转探头柄, 行纵向, 横向, 采用倾斜、推拉、旋转多角度扫查。团块距探头较远时, 局部用手按压腹部相应位置以增大检测范围。

1.3 观察内容

(1) 子宫大小; (2) 内膜厚度及子宫腔内回声; (3) 附件区有无包块, 包块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边界, 有无妊娠囊结构, 胎芽、胎心管及血管搏动、滋养动脉血流情况; (4) 与周边器官关系, 调整彩色多普勒 (CDFI) 的条件, 准确显示包块周边及内部彩色血流信号, 脉冲多普勒取样, 测量3-5个周期的Vmax及Vmin, 屏幕显示阻力指数, 取其平均值; (5) 有无盆腔积液等; (6) 同时记录患者尿妊娠试验及血β-HCG数值。

2 结果

2.1 阴道超声检查能更早地确定宫内妊娠和发现异位妊娠:

本组154例患者中, 包块大小在1.0-5.5cm之间, 经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9.12%。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并作病理检查。

2.2 输卵管妊娠的超声像图特征:

2.2.1 孕囊型 (早期) 86例, 子宫较正常饱满, 内膜增厚, 回声增强, 宫腔内无胚囊, 其中8例见假孕囊。附件区能探查到肿块, 肿块呈“面圈征”即“Donut”[2]征, 壁光滑, 分三层结构, 周边是输卵管的低回声, 中间强回声是绒毛和着床部位输卵管黏膜, 中心为无回声区 (见图1) 。肿块间与卵巢可出现“相对运动征”, 此征象可排除宫内孕的妊娠黄体。彩色多普勒可在包块处探及环状血流 (见图2) , 但血流速度低, 与妊娠黄体的血流差异有显著性, 团块内可探及厚的滋养层和滋养叶血流, 其阻力指数 (RI) <0.4。

2.2.2 流产及破裂型35例, 患者多有较剧烈的腹痛及腹膜刺激征, 声像图在子宫旁见不匀性囊实性包块, 外形不规则, 呈包裹状, 内部回声不均 (见图3) , 彩色多普勒可显示黄体和包块内滋养叶血流减少, (见图4) 血流速度减慢, RI增高。2.2.3陈旧性输卵管妊娠4例, 患者多有月经紊乱病史, 妇科检查发现有盆腔肿块, 且病史较长, 血、尿HCG既往曾有阳性结果, 超声检查子宫大小多正常, 于一侧宫旁或子宫直肠陷凹见较大的强弱不等的包块, 边界不清, 内部回声紊乱 (见图5) , CDFI显示其内多无明显血流信号存在, 保守治疗肿块不见缩小, 经手术证实。

2.3 鉴别诊断

2.3.1 黄体破裂

可出现急腹症、内出血, 甚至休克症状似输卵管妊娠。但黄体破裂无停经史, 腹痛发生在月经前, 无阴道出血史。声像图:子宫直肠陷凹有不同程度的液体, 出血多时与腹水特征相同, 宫旁肿块不明显, 妊娠试验阴性。2.3.2卵巢肿瘤蒂扭转典型症状为突发一侧剧烈腹痛, 伴恶心呕吐;无停经史及不孕史, 无阴道出血, 尿妊娠试验阴性, 声像图表现为附件肿块, 外形为圆形或椭圆形, 内部回声由肿瘤性质而定, 推动肿瘤有明显疼痛。

2.3.3 流产

临床上不同过程的流产均有停经后出现程度不等的阴道出血或下腹疼痛, 阴道出血由少增多, 尿妊娠试验阳性或阴性;附件区无包块及液体暗区。

2.3.4 急性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时月经不规律, 腹痛, 混合性包块及积液, 与输卵管妊娠很相似。但盆腔炎常有发热、白细胞增高, 无阴道出血, 尿妊娠试验阴性。

2.3.5 急性阑尾炎

可有自上腹部转至右下腹的持续性疼痛, 无停经史, 无阴道出血, 尿HCG (-) , 超声可无阳性发现或在阑尾区域内见到类咖啡豆征的团块。

3 讨论

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为多见, 在输卵管妊娠中占95%, 病因多为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发育畸形或功能异常、各种节育措施之后及受精卵游走等,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高频探头对异位妊娠包块的检出率高[3,4], 已成为临床对输卵管妊娠的重要检查手段, 并作为手术指征之一, 及时准确地诊断或排除输卵管妊娠、避免不必要的腹腔手术, 对减少患者痛苦具有重要价值。

总结以上输卵管妊娠病例, 分析如下:

3.1 检查步骤应全面仔细, 尽量不要遗漏死角将探头送入阴道后, 应遵循一定的检查步骤, 子宫轮廓、宫体、宫内膜、两侧宫角、双侧卵巢的判定、卵巢周围有无团块、探头稍退或用手局部加压将远侧区域纳入检查视野、子宫周围的积液, 重点在子宫体后方及两侧髂窝, 估测积液的量和性质, 每一步骤都不能漏。

3.2 输卵管妊娠声像图特征具体特征有: (1) 子宫体积正常或稍增大, 但小于闭经月份, 边界清楚, 宫腔内回声增多, 子宫内膜增厚, 回声增强, 有时可达1cm以上, 部分病例在子宫内膜中央可见单环状假孕囊。 (2) 包块性质的判断胎囊型:包块多数体积不大, 呈类椭圆形或不规则, 其内可见一特征性的小囊性回声, 囊壁回声异常增强, 且多为偏心性, 如看到卵黄囊或胚芽及原始心导管搏动可确诊, 如小囊直径<0.5 cm, 此时用CDFI见明显滋养层血流, 配合血液HCG测定, 亦可判定;包块型:输卵管妊娠形成破口或流产后, 由于反复多量出血形成血肿包绕, 形成3种类型包块, 衰减包块型, 形成的血块不久回声衰减;混合包块型, 输卵管破裂较长时间, 已形成较大血凝块, 与流出胎囊混合;实性包块型, 多见于陈旧性输卵管妊娠, 血块机化, 血肿外可形成假包膜, 可与子宫粘连, 此时用CDFI血流特征呈怪异频谱。漂浮型:急性出血可见于间质部妊娠破裂, 子宫漂浮于大量血液中, 同时亦可见团块。团块的性质认识很重要。

3.3 腹腔积液的判断输卵管妊娠盆腔可伴有或不伴盆腔积液, 子宫后穹窿穿刺抽不到不凝血不能作为排除输卵管妊娠的指征, 盆腔积液可积聚于双侧髂窝而子宫直肠陷凹无液性暗区, 因为输卵管妊娠患者盆腔粘连情况多见, 血液被分隔积聚于宫体两侧或前方而未积聚于宫体最低处。渗出性积液超声图像上为无回声区或有稀疏光点, 陈旧性渗出性积液可见不均匀散在点状回声飘浮。血性积液超声图像上为均匀细密点状回声飘浮, 探头接近液性暗区可见自发声学造影征象, 即细密点状回声像流沙一样在宫体及组织间穿行。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34:115.

[2]常才.经阴道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238.

[3]李嘉, 张炽敏.经阴道与经腹超声诊断输卵管妊娠的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1, 35 (8) :624-626.

[4]Kinata P, Amai N, Benifla JL, et al, Diagnosis of ectopic pregnancy[J].Rev Prat, 2002, 52 (16) :1781-1784.

超声影像诊断 篇2

1、在科主任领导和责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内的医疗、教学、预防工作。对本岗位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负责。

2、参加门诊、急诊值班及会诊工作。做好日常医疗工作,及时对病人进行诊断及特殊诊疗操作。

3、负责门诊、急诊、病房病员超声检查,及时准确的报告检查结果。遇疑难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并与临床医师共同研究解决。

4、掌握超声仪器的原理、性能、使用等操作技术,遵守操作规程,爱护设备,严防差错事故。

5、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负责保管报告单存根,做好登记、统计工作,建立档案;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不断提高诊断水平。

6、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参加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7、担任实习、进修医师临床教学和实践工作。按时完成各项医疗数量与质量指标。

超声影像诊断 篇3

【关键词】前置胎盘;超声诊断;影像表现

胎盘的正常附着处在子宫体部的后壁、前壁、侧壁或宫底。如果妊娠晚期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覆盖在子宫颈内口处,称为前置胎盘。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妊娠期严重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则危及母儿生命[1]。对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前置胎盘患者30例超声诊断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30例患者均为本院收治的发生前置胎盘产妇,年龄22~43岁,平均37岁。初产妇10例,经产妇20例,有流產史24例。均经腹行胎儿超声常规检查,对可疑病例12小时内阴道无流血者,进一步做阴道超声检查。

1.2 方法 经腹检查腹部探头频率3.5~5 MHz,阴道探头频率5~7.5 MHz。膀胱充盈法要求患者在受检前最好排空粪便,取仰卧位暴露下腹部,以充盈之膀胱为透声窗,根据局部解剖结构及子宫体表投影多切面扫查。经阴道探查受检者无需膀胱充盈,取膀胱截石位,采用5~7MHz的高频探头。将套有安全套的阴道探头轻柔放人阴道内,可根据需要将探头进、退或旋转(可360°转动)。由于探头距子宫、附件较近,不受腹部脏器的干扰,图像更为清晰。选择子宫、附件最佳画面,记录显示各切面子宫、卵巢结构(纵、横、左、右)及异常回声。

2 结果

2.1超声表现 显示子宫颈,明确宫颈内口位置 应用TAS时,通常在适度膀胱充盈下显示子宫颈(妊娠中正常子宫颈长度约为35mm±8mm)。如膀胱充盈过度,可压迫子宫下段而产生“前置胎盘”的假象;但若膀胱排空,子宫颈与声束间显示角度不良,则又辨认困难。因此,也有人在膀胱充盈与排空时各作一次超声检查,加以对比鉴别。先在耻骨上方作纵切检查。由于子宫的真正的长轴常有轻微偏移,故可轻微移动探头上端,找出子宫颈的真正长轴。子宫颈管在矢状切面中显示为一线状回声,乃宫颈黏膜表面与黏液栓形成。其周围为等厚度的宫颈黏膜下腺体所形成的低回声[2]。阴道黏膜表面形成的断续线状强回声,也是寻找子宫颈回声的有用参考标志。然后在子宫颈管头端寻找呈“漏头状”或“V”形的宫颈内口所在。如膀胱充盈过度,子宫颈可因受压而延长,子宫颈内口也可紧闭而显示为线状回声。前壁胎盘因其下缘可显示良好,故胎盘下缘位置判断较易。后壁胎盘因常被胎体掩盖,而下缘显示模糊或不能。此时可增大仪器灵敏度观察,但这可使回声增多而声像模糊;也可利用胎动,待胎儿位置移动时,抓住时间观察胎盘下缘;再不然嘱病人作肘膝位行超声检查,或轻柔推动胎儿,使之上移。利用膀胱、胎先露与胎盘共同构成的羊水三角形暗区(称Gucial区),观察胎盘下缘位置。但当病人有活动性出血时,则不应进行此种操作。胎盘侧壁前置时,胎儿先露部有可能很靠近骶骨岬,或密接子宫前壁与充盈的膀胱,且在子宫前或后壁均不能发现胎盘声像。因这种情况很少见,故大体上可排除胎盘前置。但尚应侧动探头及斜行扫查,观察有无侧壁前置的存在。

2.2 诊断结果 30例前置胎盘患者,完全性前置胎盘10例,部分性前置胎盘11例,边缘性前置胎盘7例,低置胎盘2例,均有不同程度阴道出血。

3 讨论

前置胎盘的围产死亡率可高达40%,但在70年代后已下降至5%以下。这是由于本病的产前诊断及围产处理改进而取得的。如果超声检查在孕20周前,胎盘前置的发现率可高达20%(有报道甚至高至70%);但如在足月时检查,则胎盘前置发生率仅0.5%。这种在早孕与晚孕中不同的超声所见的原因,多认为系子宫峡部在妊娠中增长显著所致。未孕者子宫峡长约1 cm,而在妊娠中可增长至8~10 cm,再加上子宫下段增长并向侧方扩张及轻度旋转,胎盘就向上移动。至足月时,原位置较低者可变为正常,称“胎盘迁移”,但这种情况不出现在完全前置的胎盘中。前置胎盘的误诊率不低,为5%~7%。特别是假阳性率高,这多发生于早或中孕时。假阴性率虽低(<2%),但如漏诊,可造成母婴的不幸。笔者意见:胎盘定位超声检查时间最好在20孕周前,因其后可因有胎儿掩盖,而宫颈口位置显示不清。虽在20孕周前假阳性率高,但可减少漏诊[3]。对无出血症状的孕妇,不必告以阳性所见,但须嘱其晚孕期务必复查。

胎盘完全前置时常可见胎儿横位或臀位,这可能系因前置的胎盘妨碍胎头入盆之故。如子宫前壁未能发现胎盘声像,而胎先露与骶骨间距离大于1.6 cm时,则胎盘后壁前置可能很大;反之,如其间距离小于1.6 cm,则后壁前置发生机会甚小。有时子宫下段的宫缩也可造成胎盘前置假象。这时宫壁厚度多大于1.5 cm,呈半圆形向内隆起和突出。可在30~60 min后复查。通常宫缩可以消失,必要时还可延长观察时间。两者鉴别不难。在一些胎盘完全或部分前置,且有阴道出血患者中,往往在子宫颈内口上方常可发现有血凝块回声。正常子宫颈管长度一般不大于6 cm。如子宫颈外口与胎盘下缘的距离大于6 cm,则胎盘前置的可能不大。若TAS法子宫颈显示不满意,可试行经阴唇(经会阴)检查。采用凸阵或扇扫探头,在阴唇(会阴)上,循阴道方向作矢状切面扫查,对本病诊断或有帮助。若此法因直肠气体掩盖也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必要时可考虑TVS检查。这虽对胎盘前置类型鉴别很有帮助,但易致出血,当尽量避免应用。低位帆状胎盘或有副胎盘时,脐带或联结主胎盘间的血管可横越子宫颈内口,而形成血管前置。声像图中在子宫颈内口上方可显示有横越的血管的管状暗区。产时或产前破裂可引致阴道大量出血和危及胎儿。

【参考文献】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1421-1424.

[2] 李 威,文玉霞,尤 丽,等.经阴道超声诊断前置胎盘[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3,4(1):61.

超声影像诊断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4月到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孕产妇1556例为研究对象, 孕产妇均采用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检查, 孕产妇年龄最小为20岁, 最大为45岁, 平均年龄为 (30.2±8.8) 岁;孕周22~36周, 平均孕周 (28.3±8.2) 周;单胎1546例, 双胎10例;初产妇1282例, 经产妇274例;所有孕产妇均为正常妊娠、有生育能力, 排除患有肝肾疾病、心肺疾病、血液病、精神病与免疫性疾病的孕产妇。

1.2 方法:

二维超声采用的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HITACHI-Avius型) , 探头频率选择3.5 MHz。孕妇采取平卧位, 暴露腹部, 然后采用探头自胎儿头部、面部、颈部、胸部、腹部、四肢、脊椎、胎盘与羊水等实施检查, 并对胎儿的胸腹围、股骨长度、双顶径等进行测量, 观察并记录数据。

四维超声诊断仪与二维超声诊断仪相同, 探头频率选择3~7.5 MHz, 首先采用二维超声进行检查, 然后切换到四维容积采样框, 选择表面光滑模式, 启动四维模式, 对X、Y、Z轴调整好后移动探头对胎儿各个部位进行检查, 采集图像, 屏幕上出现动态立体图像, 及时拍照并存储。针对无法一次确诊的患者可进行随访复查。详细分析二维、四维图像, 诊断胎儿有无畸, 与产后或者引产后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二维超声、四维超声与联合诊断的胎儿畸形、胎儿体表畸形诊断确诊率, 以及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资料采用百分[n (%) ]表示, 组间采用χ2检验, 当P<0.05时, 表明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筛查胎儿畸形情况:

1556例孕产妇中, 一共娩出胎儿1566例, 其中经临床验证的胎儿畸形21例, 所占出生胎儿总数的比例为1.34%, 包括心脏畸形2例, 面部畸形5例, 肺部畸形2例, 神经系统畸形7例, 骨折畸形1例, 颈部水囊瘤4例。21例胎儿畸形中胎儿体表畸形有6例。

2.2 胎儿畸形诊断准确率以及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

二维超声检查确诊15例 (71.43%) , 疑诊1例 (4.76%) , 漏诊5例 (23.81%) , 诊断准确率71.43%;四维超声检查确诊17例 (80.95%) , 疑诊1例 (4.76%) , 漏诊3例 (14.28%) , 诊断准确率80.95%;联合检查确诊21例 (100.0%) , 诊断准确率100.0%。联合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二维、四维超声诊断准确率 (与二维超声检查比较, χ2=7.00, P<0.05;与四维超声检查比较, χ2=4.43, P<0.05) 。联合检查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二维、四维超声诊断准确率 (P<0.05) , 见表1。

注:敏感性:与二维超声检查比较, *χ2=11.46, P<0.05;与四维超声检查比较, #χ2=5.68, P=0.017<0.05。特异性:与二维超声检查比较, *χ2=57.03, P<0.05;与四维超声检查比较, #χ2=46.69, P<0.05。

2.3 胎儿体表畸形诊断准确率以及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

胎儿体表畸形诊断:二维超声检查确诊5例 (83.33%) , 漏诊1例 (1 6.6 7%) , 诊断准确率8 3.3 3%;四维超声检查确诊5例 (83.33%) , 疑诊1例 (16.67%) , 诊断准确率83.33%;联合检查确诊21例 (100.0%) , 诊断准确率100.0%。二维超声、四维超声检查准确率与联合检查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检查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二维、四维超声诊断准确率 (P<0.05) , 见表2。

注:敏感性:与二维超声检查比较, *χ2=8.57, P<0.05;与四维超声检查比较, #χ2=4.00, P<0.05。特异性:与二维超声检查比较, *χ2=112.95, P<0.05;与四维超声检查比较, #χ2=96.92, P<0.05。

3 讨论

胎儿畸形有多种形式, 包括神经系统异常、先天性心脏病、腹部畸形或异常、肺部畸形、泌尿系统畸形、面部畸形等, 不仅对产妇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 也严重威胁胎儿身体与生命[3]。因此胎儿分娩前及时准确地判断胎儿畸形, 及早终止妊娠对减少畸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超声检查具有重复性好、无损伤等特点, 成为产前检查胎儿畸形的一种重要方法。临床上常用的超声有二维超声, 操作简单, 但是仅能够显示机体某个部位的断面, 并不能提供清晰的直观立体图像, 容易造成漏诊与误诊。本次研究中, 经临床验证的胎儿畸形有21例, 采用二维超声检查疑诊1例, 漏诊5例。采用二维超声检查不仅需要对肢体分别追踪, 耗时长, 同时需要多个切面扫查才能获得该部位的完整影像, 而面对手足、肢体曲率复杂的结构也难以将细节表现详尽、清晰[4]。

实时四维超声图像生动逼真, 可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 可对胎儿的肢体结构进行多方位与多角度的观察, 进而有效减少漏诊情况, 如缺指、多指、手足姿势异常等。高菊红等[5]在报道中指出, 二维联合四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诊断符合率达95.7%, 胎儿体表畸形的诊断符合率为92.4%, 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诊断结果。本次研究显示, 联合检查胎儿畸形、胎儿体表畸形准确率均达到100%, 其中胎儿畸形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二维、四维超声;研究结果还显示, 联合检查胎儿畸形、胎儿体表畸形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二维、四维超声诊断准确率 (P<0.05) 。结果提示, 利用实时四维超声诊断对胎儿肢体形态学观察的优越性, 可弥补二维超声的不足, 用于更早期胎儿畸形的诊断具有优势, 可显著提高胎儿畸形诊断率和准确率[5]。

综上所述,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应用于产前胎儿畸形诊断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减少漏诊情况的发生, 为胎儿畸形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检查手段。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应用于产前胎儿畸形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4月到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孕产妇1556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孕产妇行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检查, 分析其诊断准确率。结果 确诊胎儿畸形21例 (1.34%) , 联合检查胎儿畸形准确率明显高于二维、四维超声诊断准确率 (P<0.05) 。联合检查胎儿畸形、胎儿体表畸形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二维、四维超声诊断准确率 (P<0.05) 。结论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应用于产前胎儿畸形诊断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减少漏诊情况的发生, 为胎儿畸形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检查手段。

关键词:胎儿畸形,产前诊断,二维超声,四维超声

参考文献

[1]周威广, 王黎明, 孙海英.实时四维超声对产前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 2015, 27 (6) :765-766.

[2]李艳辉.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10) :1618-1620.

[3]王海玉.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不同孕周胎儿畸形诊断的价值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5, 23 (1) :38-40.

[4]彭怡.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7) :83-84.

超声诊断科工作制度 篇5

1、凡需做超声诊断检查的病人,主治医师须严格掌握适应症,认真填写申请单,本室根据病情预约检查时间,住院病人及年老、重症者优先照顾,急诊抢救病人随来随做。

2、本室工作人员每日应提前十分钟到岗,做好诊前卫生和准备工作。

3、工作中要坚守岗位,严肃认真。检查病人时不得闲聊,要详细询问病情,耐心听取病人主诉,细致检查,确保超声诊断质量。

4、遇疑难、重症抢救病人,超声诊断不明确,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

5、要认真书写诊断报告,内容要全面、文字要确切、字迹工整、不得涂改。

6、严格执行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做到不多收不漏收。

7、严格遵守仪器操作规程,经常检查仪器的使用运转情况,如有异常及时记录并请有关科室人员检修。

8、爱护仪器设备,仪器使用后要注意清洁探头上的油垢,轻拿轻放,并盖好罩布。

9、科内贵重物品设专人妥善保管,防盗防火,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超声影像诊断 篇6

【关键词】阴道超声;腹部超声;早期妊娠;诊断率

早期妊娠,又称早孕,是受精卵向胚胎、胎儿剧烈分化的重要时期,也可以说是胎儿“分化组装成形”的时期[1]。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早期妊娠的确诊也非常的明确,为患者的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院对收治的早期妊娠患者采用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对患者进行诊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间本科室早期妊娠患者5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34岁,平均27岁,所有患者均有停经史,停经时间33~56天,平均44.5天。血β-HCG均增高,尿HCG均阳性,其中伴阴道不规则出血的4例,阴道出血伴腹痛的1例,无症状者45例。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腹部超声检查,仪器:LOGIQ5PRO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检查时需充盈膀胱,将探头放置在患者下腹部处,对患者进行横切和纵切以及斜切等多方位的检查[2]。阴道超声检查时患者需将膀胱排空,并且在探头的头部抹少量的一次性耦合剂,将探头轻轻地送入到患者的阴道穹囊部位,对患者的子宫和附件以及盆腔进行横切和纵切以及斜切等多方位的扫查。对患者的子宫大小和子宫内膜厚度进行测量,同时观察患者的卵巢和附件区是否存在包块,在包块内是否有孕囊和胚芽以及原始心管搏动等[3]。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着性差异。

2 结果

经腹部超声检出43例,诊断符合率86%,经阴道超声检出46例,诊断符合率92%,其中,经腹超声误诊3例,漏診1例为未破裂型宫外妊娠,3例可确诊早孕。两种方法对比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本文主要有以下类型:①宫内早孕46例。能清晰显示孕囊回声,内见胚胎,可显示心管搏动及胎动,胎儿内可见彩色血流信号。腹部超声清晰显示43例,腔内超声显示46例。②孕卵枯萎2例。腹部超声显示2例均为孕囊形态不规则,大小符合停经月份,内未见明显胚芽。腔内超声显示其中一例孕囊形态不规则,内可见卵黄囊及胚芽,未见明显心管搏动。另一例孕囊形态不规则,内可见增大卵黄囊,未见明显胚芽。③混合性包块1例。出现在流产或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中,包块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匀,以实性、嚢实性多见,盆腔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经腹超声检出混合性包块1例,腔内超声1例。④未破裂型异位妊娠1例,患者无腹痛、阴道出血。超声表现为:经腹超声见子宫内膜增厚,宫腔内未见孕囊回声,左侧卵巢显示良好,右侧附件显示欠清晰。经腔内超声显示右侧附件区见类孕囊样回声,内见卵黄囊及点状胚芽。

随着近年来早孕期孕卵枯萎、先兆流产、胚胎停育及宫外孕等一系列疾病发病趋势的增高,早期及时正确地判断宫内早孕对越来越多晚婚晚育且只能孕育一个孩子的妇女及家庭来说就非常的重要。超声诊断具有无创、准确、可重复检查的优势,是目前早期妊娠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宫内早孕的超声诊断准确率与宫外孕包块显示情况及超声诊断仪的分辨率有关,对于早期妊娠,经腹部超声难以与卵巢分清,易导致漏诊[4-5]。尤其对不易或不宜膀胱充盈以及肥胖者,有腹壁瘢痕限制腹壁超声检查时,腔内超声是一个更为理想的检查方法。可是经阴道超声检查也有它的局限性:虽然腔内超声有着诸多优点,但操作中可能会让病人有一些不适感尤其是早孕期的患者会出现心理上拒绝和排斥的现象,甚至对于个别有先兆流产的患者会引发医疗纠纷问题,在临床工作中要增加人文因素的考虑,做到患者身体和心理上都满意,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自主选择权,灵活选择检查方式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也为病人创造更满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爱兰,张增芳.经腹超声与经阴道超声双向检查在早期妊娠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9):1445-1447.

[2]赵春平.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妊娠诊断中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3,(6):153.

[3] Wang Y, Wang W, Wang L, et al. Ultrasound-guided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treatment for 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 preliminary results[J].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1,79(1):56-59.[4]李红梅. 经阴道B超与腹部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9:1581-1582.

一例犬多囊肾的超声影像诊断 篇7

1 仪器

深圳维尔德公司生产的FDC 6000超声多普勒仪器;爱得士vetest 8008生化分析仪;LQ 06-Abacas junior vet血常规分析仪。

2 病例资料

德国牧羊犬、雌性、10月龄、体重8 kg。2012年10月18日就诊于郑州郑东新区博学宠物医院。主诉该犬经过完整的免疫程序, 最近一段时间食欲下降, 精神萎靡不振, 饮水增加。

临床检查:体型发育正常, 被毛无光泽, 鼻头状态湿润, 无鼻涕, 呼吸急促, 心率80次/min, 无杂音, 胃肠蠕动音正常, 腹部触诊, 双侧肾脏肿大。

3 诊断方法

3.1 生化检查

从犬前肢臂头静脉取血1 m L, 注入到非抗凝的采血管内, 10 000 r/min的离心, 取血清测试生化指标。

3.2 血常规检查

从犬前肢臂头静脉取2 m L血液注入含有EDTA抗凝的管中, 放入血球分析仪中进行检测。

3.3 超声检查

仰卧保定, 腹部剃毛。选用7.5 MHz线阵探头 (遇特大病变肾脏时, 为增大探查面改用相控阵心脏探头) , 涂布超声耦合剂, 常规探查。找到肾脏后, 调整扫查深度和焦点位置, 分别扫查肾头、肾门部横切面、纵切面, 保存声像图, 测量肾脏的长度、宽度、纵切面面积、皮质和髓质厚度。在不同切面转换成能量多普勒观察血流情况, 重点观察病变部位, 记录保存典型切面声像图, 并与正常犬的声像、进行对比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超声检查结果

通过与正常犬的肾脏B超图像及多普勒图像比较可知, 该犬双侧肾脏肿大, 整个肾脏轮廓模糊, 肾脏包膜消失, 在肾脏的皮质部有数个囊状液性暗区, 皮质与髓质界限不清, 肾皮质增厚且回声增强。肾乳头和肾锥体难以辨认。左肾病变较为严重, 皮质部多数被囊肿所占据;右肾皮质上也有数个小囊肿。正常肾脏在进行超声扫描时, 呈蚕豆形, 被膜呈明亮的强回声带, 肾皮质呈均质低回声区, 肾髓质呈数个低回声区, 肾中央为肾盂, 肾盂周围脂肪囊呈放射状排列的强回声结构。同时多普勒图像在正常肾脏中显示时, 可见在肾脏的皮质部有血流流动, 血流流道清晰, 肾脏的被膜清晰可见。在患病肾脏的多普勒声像图的皮质和髓质内几乎没有可见的血液流动, 肾脏被膜模糊, 肾脏内的囊性液性暗区内的液体无流动性, 说明囊内液体为渗出液或脓性液体。通过病犬双肾的声像图与正常肾的声像图进行对比, 可以确定该犬为典型的多囊肾。

4.2 血常规检查结果

血常规检查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 WBC总数增高, GRA计数值升高, MCH和MCHC升高, LYM计数值和LY%降低, RBC总数处于低值, HCT也比正常值低。

4.3 生化检查结果

血液生化检查结果见表2。

mg·d L-1

由表2可知, 其BUN值增高, CREA值增高, GLU值增高。

5 讨论分析

超声检查发现该犬双侧肾脏有大小不等的囊性液性暗区, 且双肾肿大, 整个肾脏轮廓不清, 界限不明显, 肾脏包膜不明显, 皮质与髓质界限不清, 肾皮质增厚且回声增强, 肾乳头和肾锥体难以辨认。结合血液生化和血常规检查结果, 可判断该犬患有双侧多囊肾。

血常规结果中, WBC增加, 说明有炎症反应。LYM和LY%降低说明可能存在应激反应。GRA升高说明机体内可能存在慢性炎症。由于该病是进行性疾病, 此化验结果符合多囊肾的特点。而RBC处于低值, HCT也比正常值低, 说明该犬为轻度贫血, 肾脏发生病变会影响促红细胞生产素 (EPO) 等激素的分泌, 进而引起贫血。MCH和MCHC升高提示体内含铁量稍有偏高。

血液生化检查结果中, CREA值增高, 说明有严重肾炎或肾衰竭末期。BUN值增高, 常见于肾小球性肾炎、肾病、间质性肾炎、肾盂肾炎等, 可能是由于囊肿的压迫引起。GLU值增高说明该犬可能由酸中毒引起的内分泌紊乱进而引起血糖升高。血清中的磷和肌酐水平增高, 表明动物患有严重的肾脏疾病。一般来说肾单位损伤超过70%~75%时, 血清中的肌酐量和尿素氮才会明显增高。由此可见, 该犬发生了严重的肾脏疾病, 肾脏功能严重下降。

超声影像诊断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1 月~2014 年8 月我院收治的100 例异位妊娠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50 例。 对照组年龄20~42 (31.24±1.56) 岁;停经时间31~80 (58.28±3.59) d。 试验组年龄19~40 (29.78±1.86) 岁;停经时间33~82 (59.12±3.12) d。 两组患者均有停经史、腹痛、阴道不规则流血、恶心呕吐、头晕等临床症状出现, 且两组患者经临床及手术病理均确诊为异位妊娠。 两组患者在年龄、停经时间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仪器均为飞利浦iu-22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 对照组腹部探头频率为3MHz, 试验组阴道探头频率为7MHz。对照组采用腹部超声检查, 具体如下:患者采取仰卧体位, 保持膀胱中度充盈状态 (即充盈膀胱达子宫底部或宫底上方1~2cm处) , 方便检查时避免盆腔脏器因受到肠气的干扰不能清楚的显示, 暴露下腹部, 涂抹适量耦合剂, 将超声仪器探头放置于患者下腹耻骨联合处进行斜切面、纵向及横向等全方位检查, 观察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宫腔的变化、盆腔积液、子宫的大小及子宫内有无假孕囊、双侧附件区情况等。 试验组采用阴道超声检查, 具体如下:患者需保持膀胱排空 (无尿) 状态, 采取膀胱截石位, 在阴道探头顶端涂抹少量耦合剂, 把阴道探头用一次性避孕套包裹住, 将探头缓慢伸至患者阴道内, 探头顶端抵达阴道穹窿处进行上下、左右、斜切面及旋转等方位的全方面检查, 观察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宫腔的变化、盆腔积液、子宫的大小及子宫内有无假孕囊、双侧附件区情况等。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 χ2检验。 当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腹部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试验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异位妊娠主要是由于输卵管管腔内或输卵管周围的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等起输卵管腔不顺畅, 阻碍了孕卵的正常运行, 使得孕卵停留在输卵管内着床并发育, 最终导致输卵管破裂或妊娠流产[4]。 异位妊娠给女性带来生理及心理上的伤害,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目前诊断异位妊娠的方式有很多种, 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腹部超声检查及阴道超声检查[5]。

在妇产科中, 腹部超声检查可以探测到子宫、卵巢、盆腔及输卵管内的病变, 主要用于探测妊娠、胎儿发育情况等, 但是腹部超声检查对于异位妊娠的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 包括受腹壁厚度、膀胱充盈程度及肠道胀气等因素的影响, 且接受检查的患者需保持膀胱充盈状态, 如果等待检查时间过长会对患者的泌尿系统产生不好的影响, 且其图像清晰度较差, 不易早期发现包块内卵黄囊及胚芽情况, 不利于辨别真假孕囊[6]。 阴道超声检查是近年来妇产科超声检查中的一项突破性的技术进展, 阴道超声检查由于探头频率高, 和盆腔器官更接近, 图像分辨率更佳, 且不受肠气的干扰和腹壁声衰减的影响, 能清晰的显示出患者盆腔内部情况, 对于异位妊娠的诊断有一定的效果, 相对于腹部超声检查具有清晰度高、能有效辨别真假孕囊、且接受检查的患者不用进行膀胱充盈, 不会对患者的泌尿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阴道超声检查对于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率较高[7]。观察得出, 对照组患者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试验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采用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异位妊娠的效果明显高于采用腹部超声检查的诊断效果, 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较高, 是检查异位妊娠的首选方式, 值得在日后的临床中推广使用[8]。

摘要:选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腹部超声检查, 试验组采用阴道超声检查, 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异位妊娠的准确率。结果对照组腹部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2%, 试验组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6%。两种超声检查诊断异位妊娠的准确率存在明显差异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效果更为显著, 是检查异位妊娠的首选方式,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部超声,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婉玲.阴道与腹部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15) :78, 80.

[2]刘立群, 刘思谦.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19) :95-96.

[3]黄弋庭.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 2014, 9 (12) :1809-1811.

[4]侯颖.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诊断的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29) :4309-4310.

[5]晋娟.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9) :46-47.

[6]谢新伟.经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 2012, 7 (11) :67, 30.

[7]侯伟.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在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 (9) :24-25.

宫腔内疾病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4例, 年龄最小23岁, 最大61岁, 平均年龄38岁。临床以月经过多或阴道不规则出血就诊。

1.2 使用仪器

使用SSA-240A超声显像仪, 探头频率3.75 MHz.检查方法:患者膀胱适度充盈, 取仰卧位, 观察子宫大小、形态;子宫内膜位置、形态、厚度、回声强弱并记录结果。

2 结果

2.1 子宫内膜增生症28例。

临床表现为月经期延长, 经量多, 其中16例伴中度贫血, 4例伴重度贫血。声像图表现为子宫形态规则, 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 肌层均匀, 内膜位置居中, 呈条形或椭圆形均匀增厚, 厚度为1.1 cm~2.5 cm, 呈强回声, 回声可均匀或不均匀伴有小的囊腔, 内膜与肌层间的回声增强呈“三线征”。其中23例伴卵巢偏大, 偏大的卵巢内可见小囊泡。

2.2 子宫内膜息肉13例。

超声表现为子宫大小形态正常, 肌层均质, 正常宫腔线消失、变形, 代之为不规则的光团, 呈舌状或圆柱状, 直径为0.7 cm~2.3 cm, 光团回声稍强不均质, 周边回声增强。

2.3 子宫黏膜下肌瘤7例。

临床表现为出血多, 其中5例伴有贫血。超声表现圆或椭圆形低回声结节使宫腔增宽, 呈“宫腔分离征”;结节直径为1.0 cm~3.3 cm, 边缘清晰, 周边可见增厚的子宫内膜环绕, 其中5例同时伴肌壁间肌瘤。

2.4 子宫内膜癌6例, 均为绝经期妇女。

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 其中4例伴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超声表现为子宫均有不同程度增大, 子宫内膜增厚3例, 厚度为0.8 cm~1.3 cm, 呈规则性增厚1例、不规则性增厚2例, 且不规则增厚的子宫内膜与子宫界限不分, 宫腔线断续, 回声不均;子宫内膜增厚伴不均质光团2例, 内膜厚度1.0 cm~1.2 cm, 光团小者为1.0 cm×1.4 cm, 大者为2.0 cm×2.5 cm, 光团界限欠清晰, 无包膜;宫腔内实性不均质性光团伴不规则液性暗区1例, 光团大小为2.6 cm×1.9 cm, 与肌层界限不清。

3 讨论

宫腔内疾病在临床上均表现为月经过多, 不规则性阴道出血、贫血。正确诊断临床上存在一定困难, 但超声显示不同疾病各有不同特点和规律性, 对临床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1 子宫内膜增生症好发于绝经期或青春期, 是由于雌孕激素水平失调而引起月经异常, 经量增多而出现贫血。

本组病例中单纯性增殖型 (Ⅰ型) 9例, 腺囊扩张型 (Ⅱ型) 14例, 腺瘤样增生 (Ⅲ型) 3例, 非典型性增生2例, 均表现为内膜居中增厚大于1.0 cm, 而以腺囊扩张型及腺瘤样增生型增厚明显, 单纯性增殖型次之。其中腺囊扩张型较多占50%, 其属良性病变;腺瘤样增生、非典型增生较少占19%, 多发生于绝经期 (5例中4例为绝经期) , 其属于内膜癌的癌前病变, 因此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非常重要。鉴别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症超声可显示子宫内膜规则性增厚, 纵横断面内膜回声沿宫腔形态分布, 与肌层分界清晰, 伴卵巢单或双侧增大, 内可见小囊泡等。根据以上图像特点可初步与子宫内膜癌相鉴别, 再结合临床资料如年龄、伴随症状可明确诊断。

3.2

子宫内膜息肉是被覆单层柱状上皮的内膜腺体及纤维间质局限性过度增生而形成的, 与炎症、雌激素过高有关, 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 本组年龄28岁~45岁, 平均年龄35岁。B超常表现为高回声不均质光团, 体积小 (本组平均1.4 cm) , 边界清且周边回声增强。当宫腔内有积液时, 在液性暗区的衬托下, 较易诊断。笔者体会:较小的病灶在分泌期探查时容易漏诊, 而于月经干净3 d检查, 此时子宫内膜较薄, 结构较清晰, 易鉴别。

3.3 子宫黏膜下肌瘤为子宫平滑肌肿瘤向黏膜下生长, 多发于育龄期妇女。

B超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 以前后径增大明显;结节较大 (本组平均2.0 cm) 。其声像图及临床表现与子宫内膜息肉有相似之处, 但又各有其特点:黏膜下肌瘤表现为较大、基底较宽的圆或椭圆形低回声结节, 边缘规则, 常伴有子宫壁间肌瘤及子宫增大;子宫内膜息肉通常表现为体积小、基底窄、回声较强、形态不规则的光团, 内部有时可见扩张的腺体形成的薄壁囊腔, 子宫大小多正常。根据以上不同特点可鉴别。

3.4

子宫内膜癌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恶性肿瘤, 与长期雌激素持续刺激有关, 80%发生在50岁以上, 本组年龄47岁~61岁, 平均年龄55岁, 均为绝经期妇女。笔者体会:如声像图典型再结合临床资料、子宫内膜癌能明确诊断, 而缺乏特征性图像的病例诊断较困难, 但如出现以下表现则应警惕: (1) 绝经期不规则阴道出血是不可忽视的症状, 本组6例均为绝经期妇女, 且均以阴道不规则出血就诊。 (2) 对于绝经期子宫大小与绝经年龄不相符者, 子宫有不同程度增大应仔细检查, 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本组6例子宫均有不同程度增大。 (3) 由于绝经期随卵巢功能的减退, 雌激素水平下降, 子宫内膜逐渐萎缩, 若子宫内膜厚度大于0.5 cm, 则应进一步排除子宫内膜病变。本组1例患者, 61岁, 超声示子宫轻度增大, 内膜规则均匀, 厚度为0.8 cm.超声诊断:子宫增大, 伴内膜轻度增厚 (请结合临床进一步检查) 。病理学检查:子宫内膜腺癌。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为老年妇女, 临床表现有绝经期后的子宫出血、阴道排液、下腹或腰骶部疼痛等, 且患者多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根据声像图特点, 结合上述临床表现则可与宫腔内其他疾病相鉴别。

超声检查诊断前置胎盘 篇10

1.1 一般资料

为1999年5月至2010年6月我院共收治前置胎盘患者126例, 经临床证实符合者122例, 诊断符合率96.8%。其中初产妇39例, 经产妇83例, 单胎90例, 多胎32例。

1.2 使用仪器

GE-LOGIQа200超声诊断仪。检测探头频率为3.5MHz。

1.3 方法

常规扫查, 中孕患者大部分不需充盈膀胱, 晚孕羊水相对较少者需适度充盈膀胱以能显示宫颈内口为标准。经腹壁, 探头自耻骨联合上至剑突下连续进行纵、横、斜、冠等切面的扫查, 以观察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 临床则以术时或自行分娩后检查胎盘附着部位与超声检查相比较, 以证实前置胎盘类型。

2 结果

前置胎盘的类型[1]。

2.1 完全性前置胎盘

胎盘完全覆盖于宫颈内口18例, 占前置胎盘14.8%。

2.2 部分性前置胎盘

宫颈内口见部分被胎盘覆盖29例, 占前置胎盘23.8%。

2.3 边缘性前置胎盘

胎盘下缘达子宫颈内口, 但未遮盖宫颈内口27例, 占前置胎盘22.1%。

2.4 低置前置胎盘

胎盘的下缘附着在子宫下段, 但未到子宫颈内口, 即下缘距宫颈内口7cm以内48例, 占前置胎盘39.3%。其中初产妇39例, 占前置胎盘32.0%;经产妇83例, 占前置胎盘68.0%。单胎90例, 占前置胎盘73.8%;多胎32例, 占前置胎盘26.2%。从以上结果可知:经产妇较初产妇前置胎盘发生率高, 多胎较单胎前置胎盘发生率高。

3 讨论

胎盘在正常情况下附着于子宫体部及后壁、前壁或侧壁, 孕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 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 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 称前置胎盘[2]。它是妊娠晚期阴道流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2]。处理不当能危及母儿生命。阴道流血是前置胎盘的主要症状, 不同类型的前置胎盘发生阴道流血的情况, 由高到低为:完全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低置性前置胎盘。因此临床医生可根据它的类型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B型超声诊断前置胎盘时须注意妊娠周数, 妊娠中期胎盘占据宫腔一半的面积。因此, 胎盘近宫颈内口或覆盖内口的机会较多, 至妊娠晚期胎盘占宫腔的面积减少到1/3或1/4;同时子宫下段形成及伸展增加了宫颈内口与胎盘边缘之间的距离, 故原似在子宫下段的胎盘可随子宫体上移而改变为正常位置胎盘。因此若妊娠中期B型超声检查发现胎盘低置者, 不要过早作前置胎盘的诊断。前置胎盘发生诱因有: (1) 子宫内膜病变与损伤; (2) 胎盘过大及胎盘异常; (3) 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经产妇较初产妇前置胎盘发生率高:经产妇因为多产、人工流产、引产、刮宫等引起子宫内膜炎或子宫内膜受损, 使子宫蜕膜生长不全, 有些受精卵着床后, 血液供给不足, 为摄取足够营养, 胎盘伸展到子宫下段;有些受精卵尚未发育到能着床的阶段而继续下移至子宫下段, 故经产妇较初产妇前置胎盘发生率高。多胎较单胎前置胎盘发生率高, 是由于多胎胎盘较单胎大而伸展到子宫下段, 故多胎较单胎前置胎盘发生率高。B超检查对胎盘的附着部位能起到确定作用, 对提早发现前置胎盘及处理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此种检查操作便利、重复性好, 可随诊动态观察。尽管超声显像诊断前置胎盘的诊断率很高, 但仍有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在辨别前置胎盘的类型方面仍有一定的误差。其原因有: (1) 操作技术不熟练; (2) 孕妇肥胖腹壁脂肪过厚; (3) 耻骨联合妨碍胎盘前置部位及宫颈内口的显像; (4) 宫颈内口定位不准确[1]。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笔者认为: (1) 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一定要在耻骨联合上纵切, 暴露宫颈内口, 显示胎先露部与胎盘下缘的关系。假如在左、右髂窝部纵切, 就易造成假像前置胎盘; (2) 晚孕羊水偏少时, 要适当充盈膀胱, 以显示宫颈内口与胎盘下缘的位置关系; (3) 要有好的仪器设备, 如分辩率高的仪器, 阴道B超等。

综上所述, 临床医生可根据超声检查、阴道流血量、妊娠周数、胎位、胎儿是否存活, 是否临产做出正确的治疗原则, 即控制出血、纠正出血、预防感染、正确选择结束分娩的时间和方法, 在母亲安全的前提下, 尽量降低早产和围生儿死亡率。随着近年的设备更新, 超声医生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以及超声医生的丰富超声诊断经验, 使前置胎盘的检出率大大提高, 为提高孕妇母子安全及临床医生及时诊断并处理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2003:1056.

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 篇11

【关键词】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5.7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32-02

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发病急,发病人群主要为4~10月大的新生儿。临床症状主要有腹痛、呕吐、哭闹以及便血,如果新生儿发生肠套叠未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发生套叠的肠管可能会发生绞窄性坏死,严重者甚至会危及新生儿的生命。本文选取2011年7月~2013年4月入住我院进行超声诊断的48例小儿肠套叠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先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2013年1月~12月一共有48例小儿肠套叠患者入住我院进行超声诊断,其中男性患儿有30例,女性患儿有18例,患儿年龄区间为4个月~5岁,患儿的患病时间为1小时~2天。有40例患儿临床表现出哭闹及呕吐的症状,38例患儿出现血便,7例患儿出现发热症状,35例患儿腹部进行触摸发现有包块。

本次研究的48例患儿进行超声诊断的医疗仪器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使用高低双频探头进行联合操作。

1.2方法

使患儿保持仰卧位体位,尽量使患儿保持平稳状态,使用探头对患儿的盆腹腔进行全面性的探查,对腹腔内各器官进行检查,对肠管进行观察,注意其是否扩张,是否存在腹腔积液。对腹腔内的肿块进行重点检查,重点检查部位为右中上腹以及右下腹。对触摸腹部发现包块的患儿使用高频探头进行探查,观察并记录患儿包块的大小、边界、形态、内部结构以及血液流通情况。

2结果

48例患儿经过超声诊断后,均探查到其腹腔内出现包块,其中有40例患儿肠套叠出现的肿块发生在右腹部位置。肠套叠类型方面,其中38例患儿发生的肠套叠为回盲型,4例患儿发生的肠套叠为回结型,2例患儿发生的肠套叠为回回结型,1例患儿发生的肠套叠为结肠型,其余3例患儿肠套叠出现位置为左上腹脾曲部。本次48例患儿的超声诊断图像均诊断为肠套叠,患儿腹腔内包块的边界清晰,包块外形较为规则,对包块进行切面检查,发现其呈现出来的长轴切面为多层中低回声相间对称的结构,类似于“套筒征”,其呈现出来的短轴切面为强弱回声交错排列的结构,类似于“靶环征”或者“同心圆征”,在斜向切面处,包块呈现出来的是“假肾征”。患儿就诊时间越迟,超声诊断显示患儿腹腔内包块的血液流通不畅,有4例患儿经过超声诊断发现,其肠套叠段血液无法流通,肠壁出现严重水肿,经过手术探查,发现其出现肠坏死。另外44例患儿在X线下,经过空气灌肠而使肠成功复位,超声诊断率为100%。

3讨论

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常见于新生儿人群。其发病原因[1] 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新生儿肠管的回盲部尚未发育完全,活动性较强;新生儿回肠末端含有丰富的淋巴滤泡,一旦发生感染,很容易导致肠套叠发生;新生儿由于免疫力不高,容易发生腹泻、发热等症状,这些症状容易使新生儿的肠蠕动发生紊乱。小儿肠套叠最常见的类型为回盲型和回结型,小儿肠套叠患者中,原发性肠套叠所占比例为95%,继发性肠套叠所占比例为5%。根据患儿的具体临床症状以及进行超声诊断后的肠套叠超声图像,临床医师可以根据其进行肠套叠的确诊。肠套叠超声图像常显示出一种低回声环套环征象,套环中间,即为强回声的黏膜表层。肠管发生套叠的部位的长轴切面呈现“套筒征”,短轴切面呈现“同心圆征”,其超声回声越低,则说明发生肠套叠部位层叠越厚,肠套叠发生部位的肠管发生严重的水肿。由于肠管发生水肿,导致肠管发生堵塞,肠管的血管发生扭曲、挤压,导致肠管静脉发生堵塞,血液回流不畅[2] ,严重影响了血液循环和对各器官的供血。发生肠套叠严重的患儿,其肠套叠发生部位的肠管出现坏死,血液无法流通。本次选取的48例小儿肠套叠患儿,其超声图像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套筒征”和“同心圆征”。 经过探查发现,其腹腔内包块的形态较为规则。

肠套叠诊断方法中,X线空气灌肠造影也常被用于诊断肠套叠。但这种诊断方法不适用于套叠严重的新生儿[3] 。而超声诊断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操作简单,对患儿的影响较小,不会对患兒的身体造成疼痛,其超声诊断图像具有典型性,诊断的准确率可以达到100%,还可用于对小儿肠套叠的反复追踪检查,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磊,佟瑞霞.新生儿小肠型肠套叠早期探讨[J].新生儿科杂志,2007,16(5):222.

[2]吕国荣,李伯义,李拾林,等.肠套叠超声表现与病理、可复性、缺血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4,13(7):517-520.

超声诊断胆总管结石 篇12

1 诊断率

超声诊断胆总管结石较胆囊结石困难, 资料报道超声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正确率为60%~90%。漏诊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1) 结石太小:小结石因小于声束直径而无声影且部分小结石可紧贴在胆总管壁上, B超仅显示管壁回声毛糙、增厚、增强, 易漏诊。 (2) 解剖因素及胃肠气体干扰:胆总管管腔细窄弯曲、胆汁充盈少, 并且下端位于十二指肠背侧, 受前方的胃、十二指肠、横结肠内的气体及内容物影响明显。胆总管结石缺乏胆汁对比且成分多为胆色素结石, 回声为等回声或略偏强回声时, 声影往往不明显较易漏诊。 (3) 肥胖、腹壁瘢痕和腹腔粘连:患者过度肥胖, 组织衰减严重致位于后方的胆总管及其内结石显示不清。腹腔内有粘连时可致正常解剖结构发生改变。胆囊有多量结石时, 特别是右前斜位, 可掩盖肝外胆管而导致漏诊。不排除超声检查后, 术前或术中胆囊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排入胆总管内的可能性。有专家提出, 继发于胆囊内的胆总管结石可以认为是胆囊结石的胆囊外并发症, 约15%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胆管内合并有其他病变时忽略了下段结石的扫查[1,2]。

2 扫查诊断

在基本扫查中, 重视加压扫查并适时结合旋转扫查效果较好。对于肝外胆管扩张, 用常规扫查病变未能显示的患者, 可试用饮水法、体位法、脂餐法等附加检查法以提高胆总管结石的显示率。 (1) 饮水法:对无明显呕吐的患者, 可饮水400~700mL后采用右侧卧位, 用探头推移气体达胃体、底部, 胃窦十二指充盈, 再用旋转扫查法可提高胆总管下段及其内结石的显示率。 (2) 体位法:胸膝位, 是指头低臀高位使下段胆管高于肝门部胆管, 探头挤压使结石上移至肝门部而显示;头低足高位, 是指对危重者、高龄者采用45°左侧卧位, 头低脚高位, 并推压探头, 使结石上移;也有学者提出胸膝位有不足之处:体质差的患者, 不能耐受胸膝位;采用胸膝位时对检查者来说胆总管的走行会变得十分陌生;有时向上压迫施力效果不够满意, 对这类患者可采用胸膝位的改进法, 即胸膝位停留20~30min后改为平卧位探查, 更能显著地提高胆总管下段结石的显示率, 既不需患者付出多大体力, 又适宜采用压迫扫查, 同时, 胸膝位可使胃、十二指肠等处气体向肠腔远端弥散, 以及稍有粘连的结石有相当长的移动时间随重力移动到胆总管的中、上段以利显示。 (3) 脂餐法:吃两个油煎鸡蛋, 45~60min后复查, 胆管内径增宽, 其内的结石易于显示。若同一种方法显示不满意, 可联合应用其他方法加以改善。综合以上技术能够使胆总管下段结石的显示率从49%增至84%[3]。

仪器的性能不断改进, 新近二次谐波成像技术的应用对胆总管结石的显示更提高了一步。由于传统基波方法成像时, 大部分伪像来源于浅层胸腹壁组织或肺胃肠等含气脏器的组织干扰, 但这些伪像中包含了较少的谐波能量, 因此, 选择谐波成像可以有效消除许多近场伪像, 增加深层组织或脏器的组织回声, 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 使得成像质量提高。要求检查者熟悉仪器性能并适时应用新技术[4]。

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还要求超声医师熟练检查技巧, 提高对胆总管扩张追踪扫查寻找梗阻病因的意识。超声未找到病因, 可配合其他检查, 如CT、MRCP、ERCP等进一步明确胆总管结石是否存在。

3 讨论

胆总管结石系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的结石。多数是由于肝内胆管弯曲度大, 肝细胞所生成的胆汁在肝内胆管中流动速度缓慢, 造成肝内胆管内胆汁排除不畅, 淤积而形成结石, 多数为原发性色素性结石。这些结石由于其与周围组织或胆汁的声阻抗不同, 使其形成强回声, 并易被B超所发现。据报道, 在本病例中, 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可能与运动量大小相关。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大, 胆囊排空延缓, 胆汁潴留时间延长, 胆石病的发病率随之增加。据报道, B超结合ALP对于胆总管结石诊断准确率可达95%以上, 因B超为无创性检查, 且价格便宜, 检查方便, 被认为是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在B超检查中, 一般先嘱患者仰卧位, 患者舒适, 检查方便, 效果较好;然后左侧卧位, 患者右手抬起, 此体位可使肝脏和胆囊稍向左侧移位, 使胆管从门静脉的右前方转向正前方, 借助肝脏和胆囊作为超声窗有利于肝外胆管的显示, 便于追踪肝外胆管下段病变;同时可使胆囊颈部和底部显示更清楚;胸膝卧位可使肠气向背侧移动, 对探察胆总管有帮助, 也可能使胆囊颈部或胆总管远端结石发生移动。探察胆总管时, 常需要对探头适当加压扫查饮水充盈的胃窦和十二指肠, 可以显著提高其显示率。另外, 胆道系统超声检查的体位, 需要根据检查中的声像图所见随时调整, 因患者的情况差别、病变部位不同, 依据实际情况选取最佳体位, 只要能清楚显示观察目标, 即为合适体位[5]。

B超在诊断过程中结石呈强回声光团, 与管壁间有分界, 其后出现声影, 管壁增厚。但胆总管下端常因受胃肠道气体的干扰而使检查准确率降低。所以必须对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一定要求患者查前禁食10h以上, 检查时间以上午为佳。如肠道气体较多, 给予清洁灌肠可以减少结肠肝区气体的干扰。检查中要注意手法, 要多部位、多体位、多角度检查。例如, 让患者取胸膝卧位, 用探头加压揉动上腹部, 有助于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让患者取45°角半卧位, 深呼吸后屏气, 利用下垂的肝脏左叶作为声窗, 有利于观察肝外胆管结石, 这亦是检查肝外胆管结石值得可取的一种方法。如患者有典型临床表现, 而B超检查既未见到结石, 又未发现胆管扩张, 可采取脂餐检查。有条件的, 尽量使用分辨率高的超声诊断仪, 有助于肝外胆管结石和其他肝外胆管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随着B超仪器的发展和B超医师检测水平的提高, 胆总管结石的B超诊断成为简单而又准确的方法。总之, B超不仅能提示结石的大小、形态、数量等, 并且结石的声像图特征与其成分结构有一定相关, 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能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富京山, 左文莉.全身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127.

[2]韩兴权, 万登敏, 刘玲, 等.超声在肝外胆管石定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6, 22 (8) :610-612.

[3]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4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854.

[4]岳树强, 李开宗, 窦科峰, 等.胆总管结石阴性探查原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8, 19 (5) :599-600.

上一篇:火灾科学下一篇:学习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