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新(共11篇)
超声诊断新 篇1
摘要:目的 观察和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和下肢动脉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该院住院治疗的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血压,下肢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为HbA1c≥8%,年龄、男性因素也是相关因素。病程5年的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硬化几率更高,较发生颈动脉硬化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动脉周扬硬化检查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有效的提高检出率,尽早干预,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可以发生在糖尿病的各个时期,包括早期,最后发展为糖尿病足坏疽、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早发现早预防在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对2013年6月一2014年6月间该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37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效减少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住院治疗的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其中,76例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的患者48岁,最大的患者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为(61.69±10.32)岁,其中有86例为年龄60及以上患者占63.40%;病程最短的1年,最大病程达17年,平均病程为(9.48±7.93)年,其中有101例为病程5年及以上患者占73.72%。排除手术或动脉介入治疗患者。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要记录患者的身体、体重、体质指数、病程、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等一般情况。仪器选用GE Logiq7超声诊断仪。对患者的双侧股总、股深、股浅、足背动脉、胫后、腘动脉、颈内动脉起始部、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颈外动脉进行检测。对患者进行空腹血糖、总胆固醇、脂蛋白、空腹C肽水平、空腹血清胰岛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等参数进行测量。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级
动脉内膜未增厚,为0级;动脉内膜增厚或点状钙化,但无明显斑块形成,为1级;斑块形成但未造成明显狭窄,为2级;20%≤动脉直径狭窄率≤50%,为3级;动脉直径狭窄率>5 0%,为4级。
2 结果
该研究137例患者中,有45例吸烟患者,BMI (25.07±30.22)kg/m2,其中在≥28 kg/m2者占22.63%;合并高血压患者有95例占69.34%;血脂:TC(4.82±1.07) mmol/L,TG (1.67±1.07)mmol/L,HDL-C(1.87±0.34) mmol/L,LDL-C (2.83±0.78)mmol/L,脂蛋白(190.77±226.94) mmol/L,血脂紊乱患者76例占55.47%。HbA1c (8.46±2.55)%,≥8%者占49.64%。FBG(6.88±2.43) mmol/L,FINS (12.86±22.56) mmol/L,F-C肽(4.75±3.54)μmol/L,UA (304.87±106.14) mmol/L。纤维蛋白原(3.97±1.04) g/L,≥4.0 g/L者占40.88%。颈动脉粥样硬化者99例占72.26%,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者有92例67.15%。年龄大、高血压病程长的男性更易发生颈动脉硬化;年龄越大、HbA1c高是下肢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病程5年的患者,发生下肢动脉硬化几率更高,较发生颈动脉硬化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该研究对2型糖尿病确诊5年内患者的颈动脉、下肢动脉硬化情况进行比较发现[1],下肢动脉硬化的发生明显高于颈动脉,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有些患者在病程的早期,颈动脉硬化之前就已经发生了较严重的下肢动脉硬化。原因可能与地心引力对下肢血管作用强于身体上部血管有关[2]。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变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其引起的下肢缺血性病变与单纯动脉粥样硬化不同,以膝下血管病变为主,双侧对称发展,范围广且往往累及血管壁全层,伴有动脉内膜及中膜钙化,并多节段受累[3]。由于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多合并末梢神经病变,其所引起的下肢缺血往往比较严重,但临床症状不明显,会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在新诊断2型糖尿病动脉周扬硬化检查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有效的提高检出率,尽早干预,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高明杰,华扬,贾凌云.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颈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超声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10):1691-1698.
[2]李博,刘亚平,贺仲晨,等.2型糖尿病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医师,2012,40(7):47-49.
[3]郑敏,李春梅,贾东林.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超声检查对预防下肢坏疽发生的意义[J].中国临床康复,2004(27):5852-5853.
超声诊断新 篇2
[目的要求]
1、了解和学习超声诊断分析原理
2、识别各种声学现象在临床分析中的应用
3、学习和掌握医学超声规范化术语
[教学时数] 0.5学时
[教学内容]
1、识别不同组织的声像图特点;识别各种声学现象在临床分析中的应用;识别各种临床病理的声像图变化,由此掌握超声的基本原理及成像基础。
2、掌握医学超声规范化术语。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甲状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目的要求]
1、了解甲状腺的解剖和生理概要、检查方法。
2、掌握正常甲状腺声像图。
3、掌握甲状腺各种良恶性病变的声像图。
4、掌握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
[教学时数] 0.5学时
[教学内容]
1、了解甲状腺的位置和构造、甲状腺的血管及生理。
2、正常甲状腺的声像图表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甲状腺上动脉的血流测值。
3、甲状腺良性病变:甲状腺发育畸形(甲状舌管囊肿)、甲亢、单纯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甲减、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囊肿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4、甲状腺恶性病变:甲状腺癌、甲状腺淋巴瘤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5、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掌握甲状腺占位良、恶性超声征像比较;甲状腺腺癌与甲状腺腺瘤的鉴别诊断;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结节的鉴别诊断。
6、了解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疾病应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涎腺的超声诊断
[目的要求]
1、了解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的解剖和结构层次。
2、握正常三大涎腺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和超声结构层次图。
3、掌握涎腺各种良恶性病变的声像图。
4、掌握涎腺疾病的鉴别诊断。
[教学时数] 0.5学时
[教学内容]
1、了解三大涎腺的位置和构造、主要血管及生理,以及局部区域的结构层次。
2、正常涎腺的声像图表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3、涎腺炎症性疾病:急慢性涎腺炎、涎腺淋巴结炎、涎石症、鳃裂瘘道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4、涎腺囊性病变:舌下腺囊肿、腮腺淋巴上皮囊肿、腮腺表皮样囊肿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5、涎腺良性病变:良性淋巴上皮病、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涎腺血管瘤、基底细胞腺瘤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6、涎腺恶性病变:腺泡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鳞状细胞癌、恶性混合瘤、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上皮癌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7、涎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掌握涎腺占位良、恶性超声征像比较;涎腺混合瘤与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良性淋巴上皮病与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结节的鉴别诊断。
8、了解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在涎腺疾病应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颌面颈部的超声诊断
[目的要求]
1、了解颌面部及颈部的解剖和分区。
5、掌握颌面及颈部软组织的正常超声声像图特点和超声结构层次图。
6、掌握颌面、颈部各种良恶性病变的声像图。
7、掌握颌面、颈部疾病的鉴别诊断。
[教学时数] 0.5学时
[教学内容]
2、了解颌面、颈部的解剖位置和主要构造及了解各区域的主要好发病变。
3、正常颌面、颈部的软组织声像图表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4、颌面、颈部炎症性疾病:颌面部间隙感染、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5、颌面、颈部囊性病变:血肿、鳃裂囊肿、(表)皮样囊肿、皮脂腺囊肿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6、颌面、颈部良性病变: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经鞘瘤、颈动脉体瘤、脂肪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成釉细胞瘤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7、颌面、颈部恶性病变:鳞状细胞癌、恶性淋巴瘤、转移性癌癌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8、颌面、颈部疾病的鉴别诊断:掌握不同淋巴结病变超声征像比较;神经鞘瘤与颈动脉体瘤的鉴别诊断;团块型炎性包块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9、了解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在涎腺疾病应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目的要求]
1、了解乳腺的解剖和生理。
2、掌握乳腺的正常超声声像图特点。
3、掌握乳腺各种疾病的超声声像图。
4、掌握乳腺其它疾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教学时数] 0.5学时
[教学内容]
1、了解乳腺的解剖(位置与结构、血管、淋巴结和淋巴引流)和生理。
2、正常涎腺的声像图表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3、乳腺炎症性疾病:急慢性乳腺炎、乳腺脓肿、乳腺结核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4、乳腺肥大增生性病变:生理性乳腺肥大、病理性乳腺肥大、乳腺增生症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5、乳腺囊性病变:单纯性囊肿、乳汁潴留性囊肿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6、乳腺良性病变: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脂肪瘤、分叶状囊性肉瘤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7、乳腺恶性病变:典型乳腺癌的声像图、非典型乳腺癌声像图。
8、其它乳腺疾病:副乳、乳腺区血管瘤、乳腺整形术后声像图。
9、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掌握良性、恶性乳腺肿瘤超声征像比较。
10、了解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在乳腺疾病应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阴囊疾病的超声诊断
[目的要求]
1、了解阴囊的解剖。
2、熟悉检查阴囊的检查前准备、仪器的选用及调节、检查方法及检查的内容。
3、掌握阴囊及其内容物的正常超声图像。
4、掌握阴囊及其内容物的异常超声图像
[教学时数] 0.5学时
[教学内容]
1、了解阴囊、精索、睾丸和附睾的正常解剖(位置与结构、血管和淋巴引流)。
2、熟悉检查阴囊的检查前准备、仪器的选用及调节、检查方法及检查的内容。
3、阴囊及其内容物的正常超声图像:阴囊壁、睾丸、附睾、精索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CDFI显像。
4、阴囊及其内容物的异常超声图像:先天性畸形(隐睾症、睾丸囊肿、附睾囊肿、睾丸扭转、睾丸附件扭转、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创伤(阴囊血肿、睾丸损伤、睾丸脱位);阴囊、睾丸肿瘤(典型的声像图、不同肿瘤的特异性声像图);炎症(睾丸炎、附睾炎、附睾结核);精索静脉曲张;精液淤积症;阴囊内钙化;阴囊壁水肿等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
5、了解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在乳腺疾病应用。[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颈动脉疾病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目的要求]
1、了解颈动脉的解剖。
2、熟悉检查颈动脉的彩超探测方法。
3、掌握正常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4、掌握颈动脉疾病的超声诊断。
5、了解颈动脉超声检查新进展。
[教学时数] 0.5学时
[教学内容]
1、了解颈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概要。
2、熟悉探查颈动脉时的注意事项。
3、正常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脉冲多普勒超声表现、测量颈动脉频谱的正常值。
4、颈动脉疾病的超声诊断:颈动脉硬化、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方法及分级标准、大动脉炎、颈动脉瘤、颈动脉体瘤、颈动脉海绵窦瘘。
5、了解颈动脉的三维超声重建的应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下肢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目的要求]
1、了解下肢血管的解剖。
2、熟悉下肢血管的彩超检查方法。
3、掌握正常下肢血管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4、掌握周围血管疾病的多普勒超声诊断。
5、了解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新进展。
[教学时数] 0.5学时
[教学内容]
1、了解下肢动脉及静脉的解剖概要。
2、熟悉探查下肢血管的检查方法,检查内容及注意事项。
3、正常下肢动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二维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脉冲多普勒超声表现、测量下肢动脉频谱的正常血流参数范围。
4、周围血管疾病的多普勒超声诊断:动脉狭窄和动静脉闭塞性疾病、动脉瘤(真性、假性、动静脉瘘)、深静脉阻塞(急性血栓、亚急性血栓、慢性血栓的声像图变化)、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5、了解下肢血管的三维超声重建及超声造影的应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骨骼、关节、肌肉疾病超声诊断
[目的要求]
1、了解骨骼、关节、肌肉的解剖和结构层次。
2、了解超声诊断的解剖、病理基础
3、超声检查软组织适应症及检查方法
4、掌握骨骼、关节、肌肉的正常声像图
5、掌握软组织病理声像图表现。
6、熟悉肌肉、肌腱疾病。
7、熟悉滑囊、腱鞘疾病,膝关节病变的超声诊断。
[教学时数] 0.5学时
[教学内容]
1、了解骨骼、关节、肌肉的解剖和结构层次。
2、了解超声诊断的解剖、病理基础
3、超声检查软组织适应症及检查方法
4、骨骼、关节、肌肉的正常声像图:皮肤和皮下组织,肌肉,肌腱,滑囊和滑膜,血管和神经。
5、软组织病理声像图表现:软组织包块(血肿),囊性肿块,冷脓肿,浅表脂肪组织内淋巴结,良性肿瘤(脂肪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经鞘瘤、纤维瘤),恶性肿瘤等。
6、肌肉、肌腱疾病:肌肉疾病(肌肉炎症,肌肉损伤血肿,横纹肌溶解症,骨筋膜间隙综合症等),肌腱疾病(肌腱撕裂或断裂,肌腱炎,韧带损伤等)。
7、滑囊、腱鞘疾病,膝关节超声诊断:滑囊疾病(滑囊炎、滑囊囊肿,腘窝囊肿),腱鞘疾病(腱鞘炎、腱鞘囊肿、腱鞘肿瘤),膝关节病变的超声诊断。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经直肠检查前列腺的超声诊断
[目的要求]
1、了解前列腺及阴囊的解剖和分叶、分区。
2、了解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的方法和体位。
3、掌握经直肠前列腺和精囊的正常声像图
4、掌握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超声表现。
[教学时数] 0.5学时
[教学内容]
1、了解前列腺及阴囊的解剖和分叶、分区(内腺和外腺)。
2、了解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的方法和体位。
3、掌握经直肠前列腺的正常声像图(形态大小、内部回声、柔和度和毗邻关系)。
4、掌握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超声表现:良性病变(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囊肿);恶性病变(前列腺癌)。
5、前列腺增生症结节与前列腺癌鉴别诊断
超声伪像在超声诊断中识别与应用 篇3
1 超聲伪像概念
超声伪像亦称超声伪差,是指超声显示的断层图像与其相应解剖面图像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声像图中信息回声的增添、减少或失真。
2 超声伪像产生的原因
2.1 超声波为物体的机械振动波,属于声波范畴,它具有声的共同物理特性。这些物理特性使得超声在传播过程中与人体介质之间相互作用,包括反射、折射、散射、声衰减等。还有超声场本身的复杂性及其影响。
2.2 为了满足声像图显示和诊断方便将超声成像的条件人为假设为理想状态。人为假设包括:1.声束呈理想的直线发射,由反射体直接返回,方位不变;2.人体不同组织声速相同(均设定为1540m/s);3.假设人体任何不同组织的声衰减相同。
这些物理特性和和这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假设就是超声伪像产生的根本原因。
3 超声伪像的种类及如何识别并且避免
3.1 混响伪像是由于超声束垂直照射到平整的大界面如胸壁、腹壁上,部分超声能量返回探头表面之后,又从探头的平滑面再次反射,又第二次进入人体内。如此这样,超声波在探头表面和大界面之间来回反射,从而形成多次反射。混响的形态呈等距离多条回声,回声强度随着深度加深而依次递减。强烈的混响多见于含气体较多的肺和肠管表面,产生强烈的多次反射并伴有后方声影。较弱的混响,可使膀胱,肝、肾、胆囊的表面出现假回声。容易误诊为脏器壁的增厚或肿瘤等。操作者可以适当的侧动探头,使声束不要垂直于大界面,可以减少这种伪像;另外可以给探头加压,使反射的间距缩小,再给探头减压间距就可加大,从而来识别混响伪像。
3.2 多次内部混响和振铃效应:内部混响是指超声束在组织器官异物内来回反射直至衰减,形成特征性的彗星尾征。常见的有宫腔内的节育环、胆囊内的胆固醇结晶。
振铃效应是指超声束在若干微气泡包裹的极少量液体中强烈的来回反射,产生很长的条状图像干扰。此种伪像常在胃肠道及肺部产生。
3.3 部分容积效应是指病灶的尺寸小于声束束宽或者虽然大于束宽,但是部分处于声束内时,则病灶回声与周围组织回声重叠所产生。例如肝脏内的小囊肿,可用组织谐波成像减少或消除这种伪像。
3.4 旁瓣伪像是由于主声束以外的旁瓣反射所产生的。在胆囊和膀胱壁的低位,常见模糊的低回声;在结石和肠气等强回声两侧出现的“披纱征”和“狗耳征”等,都属于旁瓣伪像。在一些低档的超声仪器和探头会比较严重,图像的清晰度较差,从而影响诊断。采用组织谐波成像基本可以消除这种伪像。
3.5 声影是指常规的DGC正补偿调节后,在超声扫描成像中,当声束遇到强反射或声衰减程度很高的物质声束完全被遮挡时,在其后方出现的条带状无回声区。边界清晰地声影常用来识别瘢痕、结石、钙化和骨骼等。边界模糊的声影伴随气体反射或出现彗星尾征 。
3.6 后方回声增强是指在超声扫描成像中,当声束通过声衰减甚小的器官或病变时,与同深度的临近组织相比,其后方回声增强。是由于距离增益补偿(DCG)对于超声衰减甚少的液体仍起作用的原因。此种伪像常常用来鉴别病变是实性还是液性的。
3.7 侧边声影和“回声失落”:大界面回声具有明显的角度依赖性。入射角较大时回声转向他侧不复回探头,则产生回声失落。常见于囊肿边缘或肾脏上下极;边缘声影还可见于细小的血管和主胰管的横切面,呈小等号“=”样而非是小圆形。超声引导穿刺时,我们经常遇到穿刺针干或导管显示不清的困扰,都是因为超声束斜行而非垂直入射针管或导管的管壁,而产生的回声失落现象。改变扫查角度可以识别该伪像。
3.8 镜面伪像是当肋缘下向上扫查右肝和横隔时,若声束斜射到大而光滑的声阻差较大的膈—肺界面是全反射,而发生的镜面伪像。在工作中经常遇到膈下出现肝实质回声(实像),膈上出现对称性的“肝实质回声“(虚像或伪像)。虚像或伪像总是位于实像深方。若膈—肺界面(全反射条件)消失如右侧胸腔积液时,只能显示膈下肝实质和隔上的胸水,镜面伪像将消失。
3.9 棱镜伪像是仅在腹部靠近正中线横切面时(腹直肌横断)才出现。常见于早孕期横断面扫查子宫时,宫内的单胎囊可能出现重复胎囊伪像,从而误认为“双胎妊娠。”此时将探头改为矢状面扫查,该伪像消失。
3.10 声速失真是因为超声诊断仪显示屏上的厘米标志(电子尺),是按人体平均软组织声速1540m/s来设定的。通常对肝、脾、子宫等测量不会产生明显的误差。但对声速过低的组织(如大的脂肪瘤)就会测值过大;对于声速很高的组织(如胎儿股骨测量),就要使声束垂直于胎儿股骨,不可平行穿过股骨,否则会测值过小。
3.11 散射体伪像是由于肥胖者腹壁脂肪层作为“散射体”很厚,常造成腹部和盆腔超声检查困难。由于腹壁深方出现大量迷雾般的细点状回声,使得腹部和盆腔内的脏器和血管显示不清,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可采用组织谐波成像适当改善。对于盆腔检查可通过阴式或肛式超声来完成,可完全避免该伪像。
4 讨论
超声伪像在工作中是十分常见的。理论讲几乎任何声像图都存在着伪像。不论多么先进的仪器均不例外,只是伪像的表现形式和程度有差别而已。所以只有了解伪像产生的原因,我们才能避免伪像引起的误诊或漏诊,才能利用一些伪像的特性来帮助我们诊断,从而提高我们对一些特殊病变的成分或结构的识别能力。真正的做到综合分析、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全面思考,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超声波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
超声诊断新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我院生殖中心2011年2月-2012年1月间收住院宫外孕人数154例, 其中153例确诊为输卵管妊娠.其中壶腹部妊娠114例, 间质部妊娠8例, 峡部16例.输卵管伞部15例.年龄20-43岁, 平均30.12-5.81岁。148例有明确的停经史 (停经30-80天, 151例阴道少量出血, 147例下腹疼痛, 139例尿妊娠试血β-HCG检测阳性, 15例弱阳性。
1.2 仪器和方法
使用SIEMENS G-50、SIEMEN-Prima彩色超声诊断仪, 腔内探头频率为5.5-7MHz。检查方法:患者排空膀胱, 取膀胱截石位, , 于阴道探头表面涂上耦合剂, 覆以避孕套后, 轻放入患者阴道内。掌握好深度, 推拉并旋转探头柄, 行纵向, 横向, 采用倾斜、推拉、旋转多角度扫查。团块距探头较远时, 局部用手按压腹部相应位置以增大检测范围。
1.3 观察内容
(1) 子宫大小; (2) 内膜厚度及子宫腔内回声; (3) 附件区有无包块, 包块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边界, 有无妊娠囊结构, 胎芽、胎心管及血管搏动、滋养动脉血流情况; (4) 与周边器官关系, 调整彩色多普勒 (CDFI) 的条件, 准确显示包块周边及内部彩色血流信号, 脉冲多普勒取样, 测量3-5个周期的Vmax及Vmin, 屏幕显示阻力指数, 取其平均值; (5) 有无盆腔积液等; (6) 同时记录患者尿妊娠试验及血β-HCG数值。
2 结果
2.1 阴道超声检查能更早地确定宫内妊娠和发现异位妊娠:
本组154例患者中, 包块大小在1.0-5.5cm之间, 经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9.12%。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并作病理检查。
2.2 输卵管妊娠的超声像图特征:
2.2.1 孕囊型 (早期) 86例, 子宫较正常饱满, 内膜增厚, 回声增强, 宫腔内无胚囊, 其中8例见假孕囊。附件区能探查到肿块, 肿块呈“面圈征”即“Donut”[2]征, 壁光滑, 分三层结构, 周边是输卵管的低回声, 中间强回声是绒毛和着床部位输卵管黏膜, 中心为无回声区 (见图1) 。肿块间与卵巢可出现“相对运动征”, 此征象可排除宫内孕的妊娠黄体。彩色多普勒可在包块处探及环状血流 (见图2) , 但血流速度低, 与妊娠黄体的血流差异有显著性, 团块内可探及厚的滋养层和滋养叶血流, 其阻力指数 (RI) <0.4。
2.2.2 流产及破裂型35例, 患者多有较剧烈的腹痛及腹膜刺激征, 声像图在子宫旁见不匀性囊实性包块, 外形不规则, 呈包裹状, 内部回声不均 (见图3) , 彩色多普勒可显示黄体和包块内滋养叶血流减少, (见图4) 血流速度减慢, RI增高。2.2.3陈旧性输卵管妊娠4例, 患者多有月经紊乱病史, 妇科检查发现有盆腔肿块, 且病史较长, 血、尿HCG既往曾有阳性结果, 超声检查子宫大小多正常, 于一侧宫旁或子宫直肠陷凹见较大的强弱不等的包块, 边界不清, 内部回声紊乱 (见图5) , CDFI显示其内多无明显血流信号存在, 保守治疗肿块不见缩小, 经手术证实。
2.3 鉴别诊断
2.3.1 黄体破裂
可出现急腹症、内出血, 甚至休克症状似输卵管妊娠。但黄体破裂无停经史, 腹痛发生在月经前, 无阴道出血史。声像图:子宫直肠陷凹有不同程度的液体, 出血多时与腹水特征相同, 宫旁肿块不明显, 妊娠试验阴性。2.3.2卵巢肿瘤蒂扭转典型症状为突发一侧剧烈腹痛, 伴恶心呕吐;无停经史及不孕史, 无阴道出血, 尿妊娠试验阴性, 声像图表现为附件肿块, 外形为圆形或椭圆形, 内部回声由肿瘤性质而定, 推动肿瘤有明显疼痛。
2.3.3 流产
临床上不同过程的流产均有停经后出现程度不等的阴道出血或下腹疼痛, 阴道出血由少增多, 尿妊娠试验阳性或阴性;附件区无包块及液体暗区。
2.3.4 急性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时月经不规律, 腹痛, 混合性包块及积液, 与输卵管妊娠很相似。但盆腔炎常有发热、白细胞增高, 无阴道出血, 尿妊娠试验阴性。
2.3.5 急性阑尾炎
可有自上腹部转至右下腹的持续性疼痛, 无停经史, 无阴道出血, 尿HCG (-) , 超声可无阳性发现或在阑尾区域内见到类咖啡豆征的团块。
3 讨论
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为多见, 在输卵管妊娠中占95%, 病因多为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发育畸形或功能异常、各种节育措施之后及受精卵游走等,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高频探头对异位妊娠包块的检出率高[3,4], 已成为临床对输卵管妊娠的重要检查手段, 并作为手术指征之一, 及时准确地诊断或排除输卵管妊娠、避免不必要的腹腔手术, 对减少患者痛苦具有重要价值。
总结以上输卵管妊娠病例, 分析如下:
3.1 检查步骤应全面仔细, 尽量不要遗漏死角将探头送入阴道后, 应遵循一定的检查步骤, 子宫轮廓、宫体、宫内膜、两侧宫角、双侧卵巢的判定、卵巢周围有无团块、探头稍退或用手局部加压将远侧区域纳入检查视野、子宫周围的积液, 重点在子宫体后方及两侧髂窝, 估测积液的量和性质, 每一步骤都不能漏。
3.2 输卵管妊娠声像图特征具体特征有: (1) 子宫体积正常或稍增大, 但小于闭经月份, 边界清楚, 宫腔内回声增多, 子宫内膜增厚, 回声增强, 有时可达1cm以上, 部分病例在子宫内膜中央可见单环状假孕囊。 (2) 包块性质的判断胎囊型:包块多数体积不大, 呈类椭圆形或不规则, 其内可见一特征性的小囊性回声, 囊壁回声异常增强, 且多为偏心性, 如看到卵黄囊或胚芽及原始心导管搏动可确诊, 如小囊直径<0.5 cm, 此时用CDFI见明显滋养层血流, 配合血液HCG测定, 亦可判定;包块型:输卵管妊娠形成破口或流产后, 由于反复多量出血形成血肿包绕, 形成3种类型包块, 衰减包块型, 形成的血块不久回声衰减;混合包块型, 输卵管破裂较长时间, 已形成较大血凝块, 与流出胎囊混合;实性包块型, 多见于陈旧性输卵管妊娠, 血块机化, 血肿外可形成假包膜, 可与子宫粘连, 此时用CDFI血流特征呈怪异频谱。漂浮型:急性出血可见于间质部妊娠破裂, 子宫漂浮于大量血液中, 同时亦可见团块。团块的性质认识很重要。
3.3 腹腔积液的判断输卵管妊娠盆腔可伴有或不伴盆腔积液, 子宫后穹窿穿刺抽不到不凝血不能作为排除输卵管妊娠的指征, 盆腔积液可积聚于双侧髂窝而子宫直肠陷凹无液性暗区, 因为输卵管妊娠患者盆腔粘连情况多见, 血液被分隔积聚于宫体两侧或前方而未积聚于宫体最低处。渗出性积液超声图像上为无回声区或有稀疏光点, 陈旧性渗出性积液可见不均匀散在点状回声飘浮。血性积液超声图像上为均匀细密点状回声飘浮, 探头接近液性暗区可见自发声学造影征象, 即细密点状回声像流沙一样在宫体及组织间穿行。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34:115.
[2]常才.经阴道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238.
[3]李嘉, 张炽敏.经阴道与经腹超声诊断输卵管妊娠的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1, 35 (8) :624-626.
超声诊断新 篇5
【关键词】 超声诊断;早期肾癌;应用效果
由于患有早期肾癌的患者缺少典型的临床症状,导致临床上发现后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实际, 超声检查技术对肾癌患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相对较高, 且具有无创, 操作简单, 可反复检查等特点。为了对采用超声诊断技术对患有早期肾癌的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找到对该类患者进行诊断的更好方法,使该类患者的临床诊断的准确率进一步提高,有效减少或避免出现误诊和漏诊现象,为进行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有效时间,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66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早期肾癌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采用随机超声诊断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对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在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这四年时间里,抽取来我院就诊的66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早期肾癌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患者中年龄最大者74岁,年龄最小者27岁,平均年龄51.9岁;患者中有31例男性患者和 35例女性患者;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在抽样中的66例患者接受临床手术治疗之前,采用随机超声诊断技术对其进行诊断,对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66例患者中有62例经超声诊断后确诊为早期肾癌患者,其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3.9%。
表1 超声诊断与病理学检查的符合率情况
3 讨论
当患者为肾癌疑似患者时, 为排除有向其他的部位发生转移而要扩大扫查的实际范围的时后, 尽量时患者空腹12h左右, 以便能够对肾门、肾静脉及下腔静脉进行比较清晰的显示。对患者的肾脏进行探测时以凸弧形探头为宜, 频率应该控制在3.5-5.0MHz之间, 临床上比较常用的切面为经侧腰部冠状切面, 常用的辅助探测切面有经背部横、纵切面, 右肋缘下经肝纵向切面、右肋缘下斜行切面、左腹部横向切面及左腹部纵向切面。对患者的肾动、静脉进行探测时,以经侧腰部肾脏横切面最为适合, 其显示的实际长度和角度都比较理想。主肾动脉的频谱一般情况下应于患者在肾门部进行检测, 段动脉于患者的肾窦部进行检测, 叶间动脉于患者的肾柱内进行检测, 小叶间动脉于患者的皮质内进行检测。
由于临床患者的肾脏的实际形态不是十分规则, 包膜的局部发生隆起, 实质的内部出现一种类圆形团块, 可以肾的任何部位发生。肾细胞癌病变的癌灶之内大多数呈现出等回声或者是强弱的混杂回声的现象, 体积相对大些的癌灶内部会存在特征性的液化坏死而表现出无回声区;存在增强的光点回声会有散在分布的情况,该现象成为钙化回声。部分瘤体会呈现出“结中结”的症状。在其周围经常会见到较弱的回声声晕,并且其周围的边界基本上都很清楚,存在球体感, 会向内对肾窦造成挤压,以至于造成其局部出现凹形,一些小肾癌在进行多个切面的扫查时会出现假包膜, 严重者包膜区会出现钙化强回声呈弧状,瘤体的后方回声有所衰减。病情发展到晚期的时候,会形成肾的静脉以及下腔静脉的癌栓,呈现患侧肾的静脉、下腔静脉的增宽, 其内的充填呈现实性的强回声,能够看见其肾周围的静脉曲张;右肾静脉疲累的时候, 会随着心脏的搏动以及呼吸运动的扑动而出现消失的现象。肿瘤的内部会看见比较丰富的血供, 但是其血流信号密度要比周边正常肾组织略低些,呈现出“负性充盈缺损”, 在进行超声造影的时候会特别的明显。大部分的瘤体的周边血管走行呈现环形;内部的血流信号呈现出树枝形或者是迂曲线形的分布。
总而言之,采用超声技术对疑似患有早期肾癌的患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比较高,但是没有达到完全无误诊的程度,因此出于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在对该类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建议使用多种诊断方法联合的方式进行诊断,可以使确诊率进一步提高,为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
参考文献
[1] 洪延仕,袁树森.肾脏实质性肿瘤的超声诊断和鉴别[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5(01)
[2] 刘军,付庆国,邓尚廉,岳林先,蒋幼华,潘静,安绍宇.小肾癌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4(03)
超声诊断新 篇6
1大数据的定义以及特点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数据、海量数据、大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2013年,世界上存储的数据预计能达到约1.2泽字节(1泽 =270字节,约十万亿亿字节)。人类为存储信息的增长速度比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快4倍,而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增长速度比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快9倍[2]。尽管大数据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基于大数据的特点,行业内普遍认为,大数据能够帮助对现有事物的准确感知;通过数据,整理、提炼出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能够对未来发展起到预测作用;利用大数据,能提高社会服务的效率[3]。大数据导致三大转变,第一,大数据时代,可以分析更多的数据,有时甚至可以处理和某个特别现象相关的所有数据,而不再依赖于随机抽样;第二,数据如此之多, 以至于我们不再热衷于追求精确度;第三,大数据导致人们的思想发生转变,不再热衷于寻找因果关系,转而关注事物的相互关系[2]。
2大数据时代新的教学模式变革
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具有大规模、开放和网络课程三个特点[4],注定能与大数据快速结合并改变教与学的模式。MOOC本身依赖于互联 网技术,而互联网 同时是大 数据的基 础; MOOC本身产生大量待分析的数据,本身即成为大数据的一部分;大数据分析技术被应用于MOOC产生的数据分析,大大提高MOOC对实际数据的利用能力。大数据背景下,MOOC对于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在于,它借助于大数据分析手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成果评价和教学文化四个方面为学生、教师、 学校重新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教学体系[3]。
翻转课堂(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学生通过提前观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电子书,并且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随时查阅需要的材料,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 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5]。同样,大数据背景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获得知识的途径以及丰富的知识来源,大数据分析的观念,为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估提供了保障。
微课程(Microlecture):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微课程的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特点,注定其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优势[6]。
3大数据背景下研究生超声诊断教学的思考
3.1超声诊断专业研究生超声诊断教学目前存在的不足
由于超声诊断学是二级学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下面的分支三级学科,教师均为临床医师,在全世界范围,针对超声诊断专业研究生超声诊断学教学研究极少,目前主要还是传统的讲授模式,而且新的教学模式往往很晚介绍到该学科的教学领域,导致研究生超声诊断学教学明显落后于其他的医学教学。主要存在以下的不足:第一,超声诊断学教学方法仍然处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也就是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法,较少涉及以案例为基础(CBL,Case-based Learning)的教学法,几乎不涉 及以问题 为基础的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7],教学方法 已经严重落后于目前的高等教育,必然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第二,超声诊断专业研究生教育目前没有专门的教材和课程安排,基本处于自学状态,一些新的模式比如MOOC、翻转课堂、微课程等均没有应用到该领域,导致全国超声诊断学的教学水平低下同时也导致该学科整体临床水平偏低,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第三,大数据的特点,大数据的要求,对大数据的合理应用,目前还没于应用到超声诊断学的教学,大数据的理念也还没有进入超声诊断学的学生和导师的视野。
3.2大数据时代对超声诊断专业研究生教学的可能促进
首先,大数据时代的发达的互联网,为研究生的超声诊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目前,互联网上有大量的超声影像网站,比较著名的比如我国国内丁香园超声版块(http://ultrasound.dxy.cn/),国外的超声世界(http://sonoworld.com)等,这些网站提供了大量的超声诊断学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由于汇聚了全球的精英,许多内容图文并茂,图片典型清晰,并且附有动态视频,其质量远远超过某一个医院、某一位医生超声诊断教学的PPT幻灯内容。这样,就促使研究生和导师建立新的资源观,大数据时代资源的获取, 避免了教师因鲜明的个性化色彩导致的同题异构[8]。 同时,从大数据的观点看,只有用户无限扩展的资源才是有前途的资源。在信息化教学领域,只有学生才具有这种“无限扩展”的“用户”的意义。促使人们告别传统的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资源观,代之以大力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用微课程资源的新资源观[8]。但是,目前超声诊断学研究生的教学,并没有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大部分的教学仍然是导师将自己个人的经验通过传统的PPT的形式进行讲授。此外,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关于超声诊断学教学的MOOC内容。大量的超声网站的 信息,也是零散 的信息,并不是严 格按照MOOC、翻转课堂、微课程等的设计进行设计,而且, 所有课件均缺乏教学效果的评估。因此,对大数据时代通过海量信息进行超声诊断学的研究生教学,还有很长的规范化路程需要完善。
其次,大数据的背景以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为超声诊断教学利用翻转课堂、微课程等新教学手段提供了可能,也促使产生信息化教学前移的新的教学观[8]。 翻转课堂和微课程等新型信息化教学的显著特征是 “人机一对一”,这样,就使得个性化的学习成为可能,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学习进度,对于困难的内容可以重复学习,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和同学进行讨论,然后将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带到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个性化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目前,尚没有正规的超声诊断学的翻转课堂以及微课程的内容可供研究生进行选择并进行科学的教学和评估。
第三,超声诊断学的教学特点,恰好与翻转课堂和微课程的特点相契合。研究生超声诊断学的学习内容,大体分为三部分:1超声成像基础;2各种疾病的超声影像特点;3超声新技术发展。第一部分,为成熟的理论教学,在高中以及本科的基础上,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学习进行,不纳入大课教学的环节。第二部分的内容,由于每个疾病的临床表现已经在相应学科学习, 超声诊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超声图像的特点以及超声图像的鉴别诊断,内容相对少,同时又是以图像为主要内容,这些特点正好契合了微课程的大多特点,可以将各种疾病的超声诊断按疾病进行微课程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学习,而将问题带到实习课堂,真正的通过临床患者进行学习理解,有研究发现微课程明显提高了超声诊断学的教学效果[9]。但是,目前,超声诊断学研究生的教学,无论学生还是导师,尚没有意识到这些依托互联网、在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的先进性, 通过学习进行正规的微课程的设计并推广是目前的紧迫任务。
第四,大数据的时代,将影响超声诊断的模式。以往的超声诊断思路,是先学习课本,记住某种疾病的典型超声表现,然后将患者图像与存储于医师大脑的图像进行比对,做出诊断,所以经常出现对于从来没有见过的图像无法下诊断的现象。而且,既往的超声诊断往往仅仅局限于超声图像的观察,而无法获取其它影像学的支持,诊断者甚至没有其它影像学的知识储备和诊断习惯。而在大数据时代,诊断系统内储存有海量的有关某一疾病的超声信息,这时,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调取分析以往更多的数据,包括其它医生的诊断经验进行比对,有时甚至可以处理和某个特别现象相关的所有临床数据,而不再依赖于随机抽样[2]。此外,随着PACS等影像大数据平台的临床应用,可以方便调取CT、MR、PET等影像学的资料,从而获得全面的疾病影像学的信息,做出准确的诊断。大数据时代对超声诊断专业研究生的要求是大影像的要求,而不是以往仅仅掌握超声诊断的要求[10]。
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 篇7
目前血β-HCG的测定对超声诊断异位妊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凡是血β-HCG阳性, 超声检查宫内妊娠证据不足者, 均需用各种检查方法来寻找异位妊娠的证据, 不能轻易否定异位妊娠, 必要时需短期内密切随访。
1 异位妊娠典型声像图表现
其主要声像图表现为: (1) 子宫内未见胚囊, 可见增厚的内膜。 (2) 子宫旁一侧见边界不清、回声不均的混合性包块。 (3) 盆腔有积液。 (4) 有些病例在宫旁包块内见胚囊。 如胚囊内见到胚芽及胎心搏动, 为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直接证据。
2 不同类型异位妊娠声像图表现的分析及鉴别
2.1 子宫声像图表现
子宫声像图由于受内分泌的影响, 子宫轻度增大, 但小于停经月份, 子宫内膜回声增多、紊乱, 表现为不规则光块状、网状及线状回声, 这些回声来自宫内蜕膜及出血, 应注意, 囊性蜕膜结构或蜕膜量较多时, 易误认为是滞留流产, 约20%的病例在子宫腔中央可见“假孕囊”。超声医生应掌握与真假孕囊的鉴别要点:假孕囊位于宫腔中央, 周围是子宫内膜, 呈单环状, 形状随宫腔形态;真孕囊位于子宫内膜内, 呈双环状。若超声鉴别有困难时应建议随诊观察, 假孕囊不会随时间而增大, 可以区分。陈旧性宫外孕的子宫大小正常, 宫内膜回声增厚、增强。附件区改变。
2.2 输卵管妊娠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声像图示, 输卵管间质部肌层较厚, 妊娠可维持4~5个月才发生破裂。其超声声像图表现: (1) 子宫稍增大。 (2) 宫底一侧见与之相连的突出物, 内见胚囊, 胚囊内可见胚芽或胎儿, 可见胎心、胎动, 胚囊周围有薄层肌肉围绕, 但其外上方肌层不完全或消失。 (3) 仔细探查或阴道超声检查有时偶可探及子宫圆韧带, 胚囊位于圆韧带外上方。 (4) 其与宫角妊娠的鉴别在于后者胚囊周围见完整的肌层壁, 如显示圆韧带、胚囊位于其内侧方。因大部分异位妊娠发生于输卵管, 输卵管妊娠约占异位妊娠的95%, 所以寻找正常卵巢组织尤为重要。在探查到双侧正常卵巢后, 常能发现附件区增厚, 回声紊乱, 边缘不规则, 多数病例的附件区可发现包块, 因此附件区包块是诊断异位妊娠的一个重要根据。包块类型随异位妊娠发病时间长短、是否出血、出血多少、发生部位不同而异:一种是孕囊未破裂, 于附件区探及环形高回声, 其内有或无胚芽及胎心搏动, 若见胎心搏动则异位妊娠即可确诊;另一种是孕囊已破, 出血与周围组织形成血肿, 而表现为强弱不一、分布不均、形态不规则的混合型团块。
2.3 卵巢妊娠
在附件区探及一侧卵巢增大, 内见一小光环, 与卵巢组织关系密切, 彩色血流明显, 附件区未见肿块。可行卵巢部分切除并送病检, 证实为卵巢妊娠。腹盆腔积液:输卵管妊娠破裂大出血, 则腹盆腔、肝肾隐窝、脾肾隐窝见游离液性暗区;子宫直肠陷凹可及少量液性暗区。因此临床可疑异位妊娠破裂时, 应常规在上述部位进行探查, 以便及时发现异位妊娠。讨论超声检查是一种方便、无痛苦、准确率较高的诊断方法, 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因其可清楚显示子宫的大小、形态、附件的结构, 已成为诊断异位妊娠的重要方法。现根据腹痛、出血和盆腔包块三大典型临床表现, 配合超声检查诊断异位妊娠并不困难。
2.4 宫颈妊娠声像图
(1) 子宫体正常大或略大, 内有较厚蜕膜。 (2) 宫颈膨大, 内口关闭, 与宫体相连呈葫芦状。 (3) 宫颈内见回声紊乱区或内见胚囊, 可突向宫颈管内。 (4) 胚囊着床处宫颈肌层内彩色血流丰富, RI 0.4左右。与宫内妊娠流产于宫颈管鉴别, 后者宫颈内口扩张, 胚囊位于宫颈管内, 无彩色血流显示。 (5) 宫旁未见异常肿块, 见正常卵巢及妊娠黄体。
2.5 子宫峡部妊娠声像图
一般发生于剖宫产后, 胚胎种植于子宫剖宫产疤痕处。妇科检查往往不能扪及正常宫体, 而把膨大的子宫峡部误为妊娠之宫体, 而误诊为宫内妊娠。超声声像图表现: (1) 子宫呈两端小、中间大的纺锤形。 (2) 子宫体与子宫颈位于纺锤形的两端, 其中间膨大部分为子宫峡部, 内可见胚囊, 或见回声紊乱结构。
2.6 腹腔妊娠声像图
超声检查诊断价值较高、较直接。文献报道最早病例为妊娠14~15周。超声声像图表现: (1) 胎儿与孕妇腹壁甚近, 胎儿与胎盘周围未见子宫肌壁回声。 (2) 胎盘母体面的基底层界线不清、轮廓不清, 其后方找不到正常子宫肌层。 (3) 孕妇充盈之膀胱后与胎儿之间无子宫壁肌层回声。 (4) 子宫往往不在正常位置, 偏于一侧, 以宫颈为起点追踪宫体呈中等回声, 宫腔内见增厚的蜕膜回声, 一般增大至8~10周妊娠大小, 在子宫外见到胎儿。仔细寻找子宫是诊断腹腔妊娠的关键。
2.7 残角子宫妊娠声像图
(1) 正常子宫增大呈中等回声, 宫腔内见增厚的蜕膜回声。 (2) 在正常子宫上方见一包块, 内有胚囊, 内可见胎儿结构, 胚囊外有肌层组织, 且包块与子宫紧贴或有蒂相连。以上二项有别于腹腔妊娠。
3 鉴别诊断
3.1 异位妊娠应与黄体破裂、盆腔炎症、卵巢囊肿扭转、卵巢囊肿破裂等妇科急腹症相鉴别。
3.2 临床怀疑异位妊娠, 经腹部及阴道超声检查未发现宫内妊娠、但也未发现异位妊娠的直接或间接征象者, 如血β-HCG阳性或尿β-HCG多次阳性者绝不能轻易否定异位妊娠, 须短期内密切随访。可能有以下几种结果: (1) 宫内妊娠流产。 (2) 早期异位妊娠流产“自愈”。 (3) 出现异位妊娠征象。
超声诊断新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1 月~2014 年8 月我院收治的100 例异位妊娠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50 例。 对照组年龄20~42 (31.24±1.56) 岁;停经时间31~80 (58.28±3.59) d。 试验组年龄19~40 (29.78±1.86) 岁;停经时间33~82 (59.12±3.12) d。 两组患者均有停经史、腹痛、阴道不规则流血、恶心呕吐、头晕等临床症状出现, 且两组患者经临床及手术病理均确诊为异位妊娠。 两组患者在年龄、停经时间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仪器均为飞利浦iu-22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 对照组腹部探头频率为3MHz, 试验组阴道探头频率为7MHz。对照组采用腹部超声检查, 具体如下:患者采取仰卧体位, 保持膀胱中度充盈状态 (即充盈膀胱达子宫底部或宫底上方1~2cm处) , 方便检查时避免盆腔脏器因受到肠气的干扰不能清楚的显示, 暴露下腹部, 涂抹适量耦合剂, 将超声仪器探头放置于患者下腹耻骨联合处进行斜切面、纵向及横向等全方位检查, 观察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宫腔的变化、盆腔积液、子宫的大小及子宫内有无假孕囊、双侧附件区情况等。 试验组采用阴道超声检查, 具体如下:患者需保持膀胱排空 (无尿) 状态, 采取膀胱截石位, 在阴道探头顶端涂抹少量耦合剂, 把阴道探头用一次性避孕套包裹住, 将探头缓慢伸至患者阴道内, 探头顶端抵达阴道穹窿处进行上下、左右、斜切面及旋转等方位的全方面检查, 观察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宫腔的变化、盆腔积液、子宫的大小及子宫内有无假孕囊、双侧附件区情况等。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 χ2检验。 当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腹部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试验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附表。
3 讨论
异位妊娠主要是由于输卵管管腔内或输卵管周围的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等起输卵管腔不顺畅, 阻碍了孕卵的正常运行, 使得孕卵停留在输卵管内着床并发育, 最终导致输卵管破裂或妊娠流产[4]。 异位妊娠给女性带来生理及心理上的伤害,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目前诊断异位妊娠的方式有很多种, 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腹部超声检查及阴道超声检查[5]。
在妇产科中, 腹部超声检查可以探测到子宫、卵巢、盆腔及输卵管内的病变, 主要用于探测妊娠、胎儿发育情况等, 但是腹部超声检查对于异位妊娠的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 包括受腹壁厚度、膀胱充盈程度及肠道胀气等因素的影响, 且接受检查的患者需保持膀胱充盈状态, 如果等待检查时间过长会对患者的泌尿系统产生不好的影响, 且其图像清晰度较差, 不易早期发现包块内卵黄囊及胚芽情况, 不利于辨别真假孕囊[6]。 阴道超声检查是近年来妇产科超声检查中的一项突破性的技术进展, 阴道超声检查由于探头频率高, 和盆腔器官更接近, 图像分辨率更佳, 且不受肠气的干扰和腹壁声衰减的影响, 能清晰的显示出患者盆腔内部情况, 对于异位妊娠的诊断有一定的效果, 相对于腹部超声检查具有清晰度高、能有效辨别真假孕囊、且接受检查的患者不用进行膀胱充盈, 不会对患者的泌尿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阴道超声检查对于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率较高[7]。观察得出, 对照组患者异位妊娠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试验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采用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异位妊娠的效果明显高于采用腹部超声检查的诊断效果, 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较高, 是检查异位妊娠的首选方式, 值得在日后的临床中推广使用[8]。
摘要:选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腹部超声检查, 试验组采用阴道超声检查, 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异位妊娠的准确率。结果对照组腹部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72%, 试验组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6%。两种超声检查诊断异位妊娠的准确率存在明显差异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效果更为显著, 是检查异位妊娠的首选方式,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腹部超声,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婉玲.阴道与腹部B超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15) :78, 80.
[2]刘立群, 刘思谦.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19) :95-96.
[3]黄弋庭.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 2014, 9 (12) :1809-1811.
[4]侯颖.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诊断的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29) :4309-4310.
[5]晋娟.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9) :46-47.
[6]谢新伟.经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 2012, 7 (11) :67, 30.
[7]侯伟.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在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 (9) :24-25.
胎儿脐膨出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诊治的18例胎儿脐膨出病例。门诊时所有孕妇均处于妊娠中晚期 (15~28周) , 孕妇年龄20~36岁, 平均28.5岁左右。其中17例患者在门诊经产前超声诊断出脐膨出, 1例未诊出。所有病例均经分娩后或经尸检、染色体检查证实。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笔者所在医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medison SA 8000live及medison) , 凸阵探头, 调频3.5 MHz。患者一般采取平卧位, 腹部探查胎儿情况, 包括头、面部、胸腹壁及脏器、脊柱、四肢和羊水、胎盘、脐带等。图像存档并记录有关资料。对疑似脐膨出的胎儿进行腹部多切面观察, 找出脐孔位置。并仔细观察记录脐膨出部位的包块包膜完整性、内容物周围是否液暗区以及有无其他部位畸形等。
2结果
确诊的18例脐膨出中, 超声检出17例, 1例漏诊是较小型的脐膨出, 诊出率为94.4%, 所有病例均在本院引产或分娩并确诊。胎儿脐膨出的囊内容物包括肠管和肝脏, 包块大小在11 mm×9 mm~72 mm×53 mm。见表1。
18例脐膨出胎儿中有11例并发其他畸形, 占61.1%。伴发畸形包括前脑无裂, 唇腭裂, 脐带囊肿以及脊柱裂、脊柱侧弯、足内翻和先天性心脏病, 羊水穿刺检出的18-三体综合征。18例中共有9例胎儿顺利出生, 引产9例, 各占50.0%, 详见表2。
例 (%)
3讨论
胎儿脐膨出是一种先天性的畸形, 发生的原因是腹壁先天性发育不全, 大约每4000个胎儿中就有1个胎儿脐膨出发生。胎儿脐膨出根据腹部缺口的大小可以分为小型脐膨出和巨型脐膨出, 膨出的类型影响预后。单纯小型脐膨出预后一般良好, 在并发其他畸形时, 预后较差, 尤其是巨型脐膨出并发其他畸形, 预后往往不良[3,4]。有研究表明, 如果胎儿脐膨出存在较严重的合并畸形或染色体异常或两者均存在, 则围生儿的病死率高达85.0%。除膨出类型缺损大小影响结局外, 腹压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5,6]。所以, 为了减少新生婴儿的出生缺陷, 提高优生率, 在胎儿产前就及早确诊、判断其脐膨出的类型并尽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具有很重大的意义。胎儿脐膨出缺损处直径>5 cm为巨型脐膨, 因为缺损较大, 所以腹腔内的各种脏器均可通过缺损处膨出体外,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肝脏膨出, 在膨出物的周边有一层较薄的囊膜且厚度不均匀。小型脐膨出的膨出物一般是肠管, 也覆盖有囊膜。每年我国大约出生先天性缺陷患儿100万左右, 给很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其中胎儿脐膨是需要重点监测的23种缺陷病之一[7,8]。超声检查是在胎儿脐膨出产前诊断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步骤。一旦检出胎儿有脐膨出时, 还需要逐一观察有无合并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构畸形以及进行染色体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 提早采用措施。
用超声诊断脐膨出的主要表现为前腹壁可见向外膨出的包块, 表覆一层线状的强回声膜, 腹壁中线强回声缺损或中断。小型脐膨出因为膨出物仅为肠管, 超声表现为回声强弱不等的团块, 而大型脐膨出除表现出肠管一般特征外, 还显示出其他脏器的回声, 如肝脏为较均匀的回声和血管回声, 而且有无回声区围绕。通过对确诊为脐膨出的胎儿进行腹部多切面观察, 可见脐带入口位于脐部包块的表面中央或者偏于一侧, 根据彩色多普勒的血流显像可清楚的观察到胎儿脐带的走向[9]。胎儿脐膨出往往合并有13-三体、18-三体以及三倍体等染色体异常情况, 有报道显示, 有合并唇腭裂时检查染色体为13-三体, 而合并室间隔缺损、脉络膜囊肿时检查染色体为18-三体[10]。
本文中观察的18例脐膨出病例经彩色多普勒观察到脐血管在膨出的包块外缘走行至顶部, 这18例病例中经超声诊断出17例, 检出率94.4%, 漏诊1例, 表明超声用于诊断该病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较大的应用价值, 这18例病例中包括12例小型膨出和6例巨型膨出, 其中肠管膨出12例, 肝脏膨出3例, 部分肝脏与肠管膨出3例。包块大小在11×9 mm~72×53 mm之间。其中12例胎儿在脐膨出时还合并有其他畸形, 包括前脑无裂、唇腭裂、脐带囊肿和脊柱裂、脊柱侧弯、足内翻等。肝脏膨出的3例超声诊断回声均匀, 包块内表现出血管回声;部分肝脏和肠管膨出的3例包块内表现出强弱不等的肠管回声和均匀的肝脏回声。在诊断胎儿脐膨出时, 还要注意与其他相关疾病相区别。腹裂作为一种常见的也是由腹壁缺损造成的畸形疾病, 与脐膨出不同的是, 该病在早中期时, 腹裂的发生率低于脐膨出。腹裂由于缺口较小, 内容物不会外翻到羊水内, 所以一般通过超声不易发现。在诊断时, 还应与假性脐膨出相鉴别开来。假性脐膨出是指由于羊水过少, 腹部受压, 所以观察腹部斜切面时感觉胎儿发生脐膨出的一种现象。此时应该改变孕妇体位, 变换扫查角度再次进行仔细观察。另外, 胎儿脐膨出还易与生理性中肠疝相混淆, 生理性中肠疝是由消化道生长速度过快, 而腹壁和腹腔生长速度较慢, 导致中肠被挤到脐带底部向外膨出造成。但是, 与脐膨出不同的是一般胚胎中肠疝的直径不会超过7 mm, 超声检查对胎儿脐膨出产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胎儿优生情况, 应该尽早检查确诊并根据检查结果采取合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李阳, 姚志勇, 吴云爽.腹裂和脐膨出的产前超声诊断[J].江苏医药, 2014, 40 (16) :1967-1968.
[2]杜彦霜, 孙静涛, 张金辉.胎儿脐膨出的超声及MRI诊断价值[J].河北医药, 2014, 36 (15) :2299-2300.
[3]陈明, 杨志荣, 赵欣, 等.产前超声对胎儿脐膨出和腹裂的鉴别诊断及胎儿结局的比较[J].中国产前诊断杂志 (电子版) , 2012, 4 (2) :4-7.
[4]陈燕碧, 陈瑞华, 张璇.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膨出的体会[J].广东医学, 2011, 32 (14) :1862-1864.
[5]孟然, 王燕.胎儿脐膨出和腹裂的发生情况及胎儿结局比较[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 18 (7) :104-105.
[6]詹林, 林毅, 高嵩, 等.12例胎儿脐膨出产前超声诊断分析[J].广西医学, 2009, 31 (7) :1008-1009.
[7]张玉珍, 冯赟, 刘明, 等.MR在胎儿脐膨出与腹裂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7, 26 (3) :294-297.
[8]陈明, 杨志荣, 赵欣, 等.产前超声对胎儿脐膨出和腹裂的鉴别诊断及胎儿结局的比较[J].中国产前诊断杂志, 2012, 4 (2) :4-7.
[9]唐英, 杨太珠, 朱琦, 等.孕11~14周胎儿脐膨出与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4, 30 (12) :930-933.
早期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 篇10
[关键词] 异位妊娠;早期;超声;诊断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高,发病大多凶险,早期表现多样,可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如不早期治疗常引起异位妊娠破裂,后果严重,因而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2年5月至8月在我院行腔内超声检查的可疑异位妊娠患者,共78例,年龄21-37岁,平均27岁,其中43例有明显的腹痛症状,35例无腹痛症状,停经小于45天15例,大于45天53例。
1.2仪器 应用LOGLQ9超声诊断仪,探头8MHz。
1.3方法 患者排尿后,取仰卧位,行腔内超声检查。
2.结果
本组病例56例由手术和病理证实,54例为异位妊娠,2例误诊,余22例经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包块消失。超声影像中本组中的78例中,27例仅为附件区的混合性包块,内未见孕囊及胚芽,41例混合包块内可见无回声区,6例混合包块内可见胚芽,4例发生破裂大出血,见不规则混合包块。诊断符合率为96%。不典型的早期异位妊娠包块超声表现为附件区混合性包块回声,周边及内部可探及血流,血流频谱为高速低阻型,部分病例(43例)混合型包块周边可见半环状血流信号回声,少数病例(9例)可探及怪异型血流信号频谱。
3.讨论
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称之为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1」,分为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和宫颈妊娠,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腹部超声在诊断异位妊娠时,约6周可见妊娠囊,且较易被肠气影响,早期表现不明显。而腔内超声比腹部超声提前约一周可见明显的包块回声,停经5周多数可见妊娠囊,时可见卵黄囊,对于早期发现异位妊娠包块的敏感性更高。对于异位妊娠,腔内超声可发现早期不典型包块,以及无明显临床症状者,减少了误诊和漏诊率。腔内超声可显示腹部超声难以观察到的细微结构的变化,对于早期异位妊娠的内膜蜕膜改变也可清晰显示,减少了异位妊娠的漏诊。但早期完整包块型的异位妊娠需与附件区的炎性包块相鉴别,需紧密结合病史,以减少误诊。腔内超声的应用,可早期发现异位妊娠包块,为病人争取时间,从而可以选择更安全无创的方法进行治疗,减少破裂大出血的可能,减少手术的几率,真正做到为病人着想。总之,腔内超声对于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极为重要,对于发现早期不典型异位妊娠包块是理想的无创检查方法,为临床提供极高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超声检查诊断前置胎盘 篇11
1.1 一般资料
为1999年5月至2010年6月我院共收治前置胎盘患者126例, 经临床证实符合者122例, 诊断符合率96.8%。其中初产妇39例, 经产妇83例, 单胎90例, 多胎32例。
1.2 使用仪器
GE-LOGIQа200超声诊断仪。检测探头频率为3.5MHz。
1.3 方法
常规扫查, 中孕患者大部分不需充盈膀胱, 晚孕羊水相对较少者需适度充盈膀胱以能显示宫颈内口为标准。经腹壁, 探头自耻骨联合上至剑突下连续进行纵、横、斜、冠等切面的扫查, 以观察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 临床则以术时或自行分娩后检查胎盘附着部位与超声检查相比较, 以证实前置胎盘类型。
2 结果
前置胎盘的类型[1]。
2.1 完全性前置胎盘
胎盘完全覆盖于宫颈内口18例, 占前置胎盘14.8%。
2.2 部分性前置胎盘
宫颈内口见部分被胎盘覆盖29例, 占前置胎盘23.8%。
2.3 边缘性前置胎盘
胎盘下缘达子宫颈内口, 但未遮盖宫颈内口27例, 占前置胎盘22.1%。
2.4 低置前置胎盘
胎盘的下缘附着在子宫下段, 但未到子宫颈内口, 即下缘距宫颈内口7cm以内48例, 占前置胎盘39.3%。其中初产妇39例, 占前置胎盘32.0%;经产妇83例, 占前置胎盘68.0%。单胎90例, 占前置胎盘73.8%;多胎32例, 占前置胎盘26.2%。从以上结果可知:经产妇较初产妇前置胎盘发生率高, 多胎较单胎前置胎盘发生率高。
3 讨论
胎盘在正常情况下附着于子宫体部及后壁、前壁或侧壁, 孕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 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 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 称前置胎盘[2]。它是妊娠晚期阴道流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2]。处理不当能危及母儿生命。阴道流血是前置胎盘的主要症状, 不同类型的前置胎盘发生阴道流血的情况, 由高到低为:完全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低置性前置胎盘。因此临床医生可根据它的类型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B型超声诊断前置胎盘时须注意妊娠周数, 妊娠中期胎盘占据宫腔一半的面积。因此, 胎盘近宫颈内口或覆盖内口的机会较多, 至妊娠晚期胎盘占宫腔的面积减少到1/3或1/4;同时子宫下段形成及伸展增加了宫颈内口与胎盘边缘之间的距离, 故原似在子宫下段的胎盘可随子宫体上移而改变为正常位置胎盘。因此若妊娠中期B型超声检查发现胎盘低置者, 不要过早作前置胎盘的诊断。前置胎盘发生诱因有: (1) 子宫内膜病变与损伤; (2) 胎盘过大及胎盘异常; (3) 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经产妇较初产妇前置胎盘发生率高:经产妇因为多产、人工流产、引产、刮宫等引起子宫内膜炎或子宫内膜受损, 使子宫蜕膜生长不全, 有些受精卵着床后, 血液供给不足, 为摄取足够营养, 胎盘伸展到子宫下段;有些受精卵尚未发育到能着床的阶段而继续下移至子宫下段, 故经产妇较初产妇前置胎盘发生率高。多胎较单胎前置胎盘发生率高, 是由于多胎胎盘较单胎大而伸展到子宫下段, 故多胎较单胎前置胎盘发生率高。B超检查对胎盘的附着部位能起到确定作用, 对提早发现前置胎盘及处理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此种检查操作便利、重复性好, 可随诊动态观察。尽管超声显像诊断前置胎盘的诊断率很高, 但仍有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在辨别前置胎盘的类型方面仍有一定的误差。其原因有: (1) 操作技术不熟练; (2) 孕妇肥胖腹壁脂肪过厚; (3) 耻骨联合妨碍胎盘前置部位及宫颈内口的显像; (4) 宫颈内口定位不准确[1]。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笔者认为: (1) 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一定要在耻骨联合上纵切, 暴露宫颈内口, 显示胎先露部与胎盘下缘的关系。假如在左、右髂窝部纵切, 就易造成假像前置胎盘; (2) 晚孕羊水偏少时, 要适当充盈膀胱, 以显示宫颈内口与胎盘下缘的位置关系; (3) 要有好的仪器设备, 如分辩率高的仪器, 阴道B超等。
综上所述, 临床医生可根据超声检查、阴道流血量、妊娠周数、胎位、胎儿是否存活, 是否临产做出正确的治疗原则, 即控制出血、纠正出血、预防感染、正确选择结束分娩的时间和方法, 在母亲安全的前提下, 尽量降低早产和围生儿死亡率。随着近年的设备更新, 超声医生操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以及超声医生的丰富超声诊断经验, 使前置胎盘的检出率大大提高, 为提高孕妇母子安全及临床医生及时诊断并处理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2003: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