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

2024-06-12

小学生(共12篇)

小学生 篇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积极主动地获取音乐知识,形成良好的音乐技能,发展良好的音乐能力,提高学生的优良素质,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要完成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生为本,从教学实际出发,以学定教。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把握住小学生的特点,把握住小学生音乐教学的特点,把握住小学生的音乐基本能力特点,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这自然而然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从教师的备课、选择教学内容、上课、课后辅导、各种音乐艺术活动、考核等教育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音乐课堂教学自然应该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应该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主阵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主动自觉地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奠定良好的理论素养对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他们进入丰富多彩的音乐天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发展小学生的个性,完善他们完美独立的人格,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具有独特的发展规律,可塑性强,所以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让小学生能够在生动活泼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与表现力。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以学定教。小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不长,天生活泼好动,也极容易被有兴趣的事物所吸引,教师就应该善于创设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和音乐氛围,以便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比如,《幸福在哪里》一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设置与幸福相关的场景,将这些场景与歌词中的情节联系起来,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音乐声中很容易地感受到音乐情感,加深了感受理解,提高他们的音乐能力。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想象力。在教学《小动物走路》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优美的舞蹈动作。这首歌的歌词是:“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一组学生模仿小鸭走路时,有一个小孩翘起屁股,左右扭动,嘴里模拟小鸭子“嘎-嘎-嘎”的叫声。一组学生在学习小花猫轻轻走路的动作时,孩子们个个猫着腰,脚步很轻巧地走着,模仿猫的动作。一组学生模仿小白兔走路时,头戴兔耳帽,两手在胸前抱起一蹦一跳的真是惟妙惟肖。他们的神态是那么认真,动作是那么优美,节奏是那么整齐。音乐不再是抽象的、虚幻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的,与生活息息相关。

在音乐课堂上,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既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又能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解放。在这种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通过歌唱、表演、创作,达到对歌曲的体验,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他们完全沐浴在优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乐的趣、音乐的美,使学生深深地受到音乐美的熏陶,同时极大地培养学生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想象力。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其想象力不可低估。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为他们创造机会、搭建平台,深入挖掘,营造想象的空间。想要培养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想象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音乐课堂上,多做一些有关音乐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趣味游戏或具有想象的创作的表演或实际进行简易乐器进课堂。在此过程中辅助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乐器给人带来的喜悦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上课的同时能对音乐这一课程充满兴趣,使他们的创造热情高涨,从而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音乐教育是一门基础学科,教师要领会新课标的理念,教学过程要建立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基础上。转变以往的传统音乐教学观,尽管音乐教学不像语文、数学、外语等主科那样占有大量时间、人力、物力、精力等方面的比重,但是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通过音乐这门听觉艺术可以反映人们的生活、情感以及思想,是一种基本素质的教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让小学生对音乐能够产生浓厚的兴趣,对音乐具有一定的感受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表现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能够健康个性地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生本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转换思维方式,以积极切实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发展和求知。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给小学生展示一个和谐与充满浓厚人情味的音乐学习的空间。

摘要:<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积极主动地获取音乐知识,形成良好的音乐技能,发展良好的音乐能力,提高学生的优良素质,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要完成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生为本,从教学实际出发,以学定教。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把握住小学生的特点,把握住小学生音乐教学的特点,把握住小学生的音乐基本能力特点,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

小学生 篇2

看着被我捏成一团的考卷,心里没有半点舒服,反而更加烦恼了,就算我把这张考卷撕掉,分数仍然存在,更何况明天还要交订正,无奈之下,我重新抚平考卷,看了一遍上面的作物,觉得只有脚踏实地的去订正过,做过,才会有更好的分数,我重新去订正这道题,每一笔都去好好的写,每一做题的过程都十分仔仔细细的去做

我订正的十分慢,一个小时过去了,几乎只剩下一些难题了,发现这些错题大多数都是自己算错了而已,“唉,要是自己当初仔细一点就好了!”剩下一些难题,我想着要不要去等着明天老师讲了在订正,“等老师讲了就晚了!”莫名的一句话在我脑海中,让我开始写解题过程,考卷上密密麻麻的一片全是我订正

小学生 篇3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把握住小学生的特点,把握住小学生音乐教学的特点,把握住小学生的音乐基本能力特点,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品质。这自然而然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从教师的备课、选择教学内容、上课、课后辅导、各种音乐艺术活动、考核等教育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音乐课堂教学自然应该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应该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主阵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主动自觉地掌握音乐理论知识和技能。奠定良好的理论素养对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他们进入丰富多彩的音乐天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发展小学生的个性,完善他们完美独立的人格,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具有独特的发展规律,可塑性强,所以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让小学生能够在生动活泼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与表现力。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以学定教。小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不长,天生活泼好动,也极容易被有兴趣的事物所吸引,教师就应该善于创设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和音乐氛围,以便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比如,《幸福在哪里》一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设置与幸福相关的场景,将这些场景与歌词中的情节联系起来,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音乐声中很容易地感受到音乐情感,加深了感受理解,提高他们的音乐能力。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想象力。在教学《小动物走路》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优美的舞蹈动作。这首歌的歌词是:“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學。一组学生模仿小鸭走路时,有一个小孩翘起屁股,左右扭动,嘴里模拟小鸭子“嘎-嘎-嘎”的叫声。一组学生在学习小花猫轻轻走路的动作时,孩子们个个猫着腰,脚步很轻巧地走着,模仿猫的动作。一组学生模仿小白兔走路时,头戴兔耳帽,两手在胸前抱起一蹦一跳的真是惟妙惟肖。他们的神态是那么认真,动作是那么优美,节奏是那么整齐。音乐不再是抽象的、虚幻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的,与生活息息相关。

在音乐课堂上,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既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又能让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解放。在这种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通过歌唱、表演、创作,达到对歌曲的体验,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他们完全沐浴在优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乐的趣、音乐的美,使学生深深地受到音乐美的熏陶,同时极大地培养学生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想象力。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其想象力不可低估。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为他们创造机会、搭建平台,深入挖掘,营造想象的空间。想要培养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想象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音乐课堂上,多做一些有关音乐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趣味游戏或具有想象的创作的表演或实际进行简易乐器进课堂。在此过程中辅助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感受音乐节奏和旋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乐器给人带来的喜悦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上课的同时能对音乐这一课程充满兴趣,使他们的创造热情高涨,从而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小学生 篇4

识字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 也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基础。识字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但是, 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低下, 识字量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已成为许多乡村小学不争的事实。为此, 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发现, 我校只有41%的学生喜欢语文。究其原因, 主要是学生怕识字, 遗忘快, 没兴趣。学生识字费时低效日益成为学校语文教学的新困惑。

二、识字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1. 主观原因

调查发现, 大多数学生识字能力低下, 并非智力因素, 而是对识字不感兴趣, 在识字方面存在许多不良行为。比如: (1) 懒惰, 贪玩。这些学生经常迟到, 做作业敷衍了事, 字迹潦草, 不按要求学习。一问原因, 不是忘了, 就是没听清。 (2) 随意性强。一部分学生识字, 不看规律、要求,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无笔顺可循, 缺胳膊少腿是家常事, 即使写正确了, 也不规范, 让人看不清、认不出。 (3) 贪图享受, 怕吃苦。现在条件好了, 孩子少了, 大多数小学生在家娇生惯养, 他们从小依赖大人, 养尊处优, 贪图享受, 怕吃苦。步入校门以后, 一切都得自己去做, 于是就会产生厌学、逃避、偷懒心理。识字难, 写字更难, 再加上多数孩子没上过幼儿园, 学习基础为零, 短时期内让他们大量识字, 真是难上加难。

2. 客观原因

(1) 社会因素

小学生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 容易受外界影响。有错别字的招商广告、宣传标语, 再加上电视网络上的错别字, 使那些还未牢记的汉字, 一下子在学生脑海中变得面目全非。

(2) 学校因素

尽管国家提倡、推行的是素质教育, 但许多学校始终没有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考核仍然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这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重担, 导致教师将自己的重担转加给学生。学生只好不求质量, 应付了事, 只为完成任务, 结果导致书写不规范, 错别字连篇, 正确率低。

(3) 教师因素

大多数教师识字教学方式以记, 读, 背, 写为主, 教学方法单一, 缺少情节, 缺乏情趣, 内容枯燥, 学生只能机械记忆, 采用读、认、写这三种方法去接触汉字。完成识字任务长时高耗, 需极大的耐心, 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 因此学生不感兴趣, 参与教学的兴趣不高。经过调查了解,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教师思想上对识字重视不够, 喜欢花大量时间去分析理解课文, 课堂上不舍得花时间、花工夫识字;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学生与生字经常见面的机会不多, 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这些字。

(4) 其他因素

识字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矛盾。识字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学龄初期的儿童, 他们只有6-7岁。心理学研究证明,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爱玩, 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 喜欢接触形象的、有趣的、具体的东西, 记忆力比较强, 但易记也易忘。根据小学生思维记忆特点, 他们对汉字的识记属于机械记忆:通常通过字形的分析, 或对汉字进行整体记忆, 虽记得快, 但汉字之间很难形成有效的联系, 因而也容易忘却。

三、对策研究

1. 创造条件, 加强沟通, 形成学校、教师、家庭三维一体的教育

学校要创造便利条件, 使学校与家庭, 教师与家长之间信息畅通, 便于学校、教师、家长之间互动联系, 形成学校、教师、家庭三维一体的教育合力,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识字难题。

2. 加强感恩教育, 用爱心滋润心田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 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近年来, 党和国家为了让每个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因此, 学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使学生不忘国之恩、党之恩, 懂得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燃起学生的求知火花。爱心是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 也是教师工作的主旋律, 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能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 教师要关爱学生, 主动去了解他们的心理, 关心他们的生活, 用爱心滋润他们的心田。

3. 加强管理, 转变观念, 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要加强教学管理, 大胆进行教育改革, 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和角色观, 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学定教”的教学观念。教师的课堂教学, 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 让每个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 创设情境, 激发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识字教学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 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情境教学作为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 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是拨动学生情感的情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顺应学生的心理,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精心制作学生熟识的图画、卡片, 色彩明亮的多媒体课件, 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 把枯燥的识字课堂变成学生的兴趣学习课堂, 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当中去。

(2) 创新学习方式, 培养识字习惯

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 无意注意占优势。要想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就不能只以单一方式进行, 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变换形式, 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促进学生学习。

(3) 提倡多样化识字方法, 培养识字能力

小学生思想单纯, 学习汉字的方法很单一, 往往只是教师教, 学生机械地跟着学, 这样学到的东西并不牢固。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各种识字的方法, 如形声字识字、趣味识字、部件识字、环境识字、儿歌识字等识字方法。识字教学要重视掌握识字方法, 尤其要利用汉字选字规律识字, 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4. 开拓识字渠道, 探索识字新途径

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走出课本, 利用广阔的生活空间识字, 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识字。如校园里的墙报、师生的姓名、建筑物的名称、商品标签、实物名称、各种图书、社会上的广告牌、宣传标语等, 都是学生识字的教材, 都能成为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 让学生主动跨入识字乐园。

摘要:识字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 也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基础, 识字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调查发现, 我校只有41%的学生喜欢语文, 究其原因, 主要是学生怕识字, 遗忘快, 没兴趣。学生识字费时低效日益成为学校语文教学的新困惑。提高小学生识字能力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多途径、多形式、灵活多样地识字, 从而构建开放而有操作性的识字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大量识字, 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作文教案:小学生转化教案 篇5

小学生作文教案:小学生转化教案

-07-21问题:

我想收集一下小学生作文的相关教材

没有最佳答案其他答案1:

小学作文指导思路探微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吴杏娟

[内容摘要]:小学作文指导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针对自身平时作文教学中的教学实践反思,围绕小学作文指导思路,从五个方面阐述这一主题,使学生脑海中有一条清晰的作文思路。从选材上练广度,培养思路的开阔性;从围绕中心的多角度,培养思路的多向性;从细节的深入,培养思路的细致性;从训练学生认识客观事物水平,来培养思路的深刻性;从构思谋篇限定时间,来培养思路的敏捷性;从写真事抒真情,来培养学生思路的人文性。

关键词:小学、作文、指导、思路、人文性

前言:《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主要承担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指导他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同时也要使学生受到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然而当今小学作文仍然存在着片面追求以文载道,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写作个体心灵的自由。翻开作文簿,字里行间流动的几乎是人云亦云的复制型思维,无新颖超拔之意。寻觅学生的优点,放大学生的胆量,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越雷池,信笔走马,解放学生的心灵和语言,产生“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之积极效应,促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以下谨从小学作文思路训练上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练广度,培养思路的开阔性

作文内容要丰富,选材要广泛,思路就要开阔。目前,学生常常是看着命题不知从何写起。他们的思考的心理是急于想“我写什么”,因而一下子就进入了狭窄的死胡同。针对学生这一思维特点,训练选材的广度,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即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先想可以写什么,而后想我写什么,就是花一点时间,拓开选材范围,展开思路,并借用坐标形式,注上信息点,然后再从中筛选或者说检索可供自己写作的材料。

以《令人高兴的一件事》为例,选材思路构想可以是这样的:

获奖

当好学生

春游

学校

家里

街上

事件范围

人物范围

地点范围

时间范围

高兴

上图箭头指向是一个学生最后确定的写作内容:他于六

历史上的今天:

小学数学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是新世纪的召唤,对于每一位从事教育的人来说,是新的挑战,而小学生由于对任何知识存在着强烈的好奇性,在他们身上蕴藏着强烈的创新潜能,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过程中逐渐加以培养得到,让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得到冲犯发挥。现将我在数学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阐述以下几点:

一、运用开放式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通过创新学习的实践过程来完成的。在课堂上,学生对数学 知识的接受如果是一种被动的添鸭式的教学方式下完成,学生根本就没有兴趣,如果教师将教材交给了学生,相信学生,信任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气氛,学生就会方开手脚,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師的引导下就会积极地探索知识。

二、重视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主动去学,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回答是否给予评价,由学生为其评说,教师保持中立的态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不养成从众心理,不人云亦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做法官,不当裁判长,由学生自己评说,各抒己见,形成争论的局面,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要教师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就会展开思维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三、激励成功,培育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知识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展强化功能。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营造氛围,激励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因此教师必须做到让学生发表意见、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由的相互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种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相对应的习题,让每个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思维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一定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鼓励学生课堂质疑问难,形成创新意识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有疑难杂问的时候就会开始自我思考,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质疑,因为提出质疑会使学生有一种开创意识和思维,同时能使学生轻松自如地在课堂中学习知识。

学生在课堂上开始积极的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提出自己的理论支持依据。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论依据提出自己的观点,他们在谈论探讨中就逐步培养了创新的意识。

五、培养创新意识要取决于生活实践

创新能力的内涵就是要突破原有的事实,框架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全新方式,进而获得全新的成果,在生活中,要解决问题,就要人们不断的探索和创造,才能获取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如在教学物体的形体中,学生容易把正方体和正方形,球和圆分不清,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让学生看图片,再拿出教具说一说各种物体有什么特征,初步感知物体的特征,然后让学生找一找,摸一摸各种物体的形状,最后想一想各种形状的物体应用在哪些方面,同时自己动手打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在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无数的事实证明,数学的发展离不开生活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必须从实践中来再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观察、钻研、广泛吸收多方面信息的基础上,积极的联想、想象、假设和自主尝试,用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索发现数学的规律,逐步形成积极地发现和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精神,这是我们教师应尽的义务。

六、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

1、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对学生中具有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 想” 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提供开放自主的探索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在《平移与平行》的教学中,注重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根据原有平移知识来平移铅笔,从中发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现平移与平行的关系。再让学生通过“移一移”“折一折”“画一画”“找一找”的实践活动,经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抽象内化平移与平行的关系和平行的特点。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的探究性和创造性,而且体验到自已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平行线的画法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讲授画法,而是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先独立尝试,发现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来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了问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加锻炼了学的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教学转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品质、技能及其它情感态度得到较大的增强。其出发点是通过科学的探索和研究,找到适合小学生进行有效创新性学习的“桥梁”,其归宿则是通过创新性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创新品质、创新技能以及良好的学习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最终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如何让小学生学好小学数学 篇7

首先整顿上课状态, 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培养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授课内容以基础为主, 先让学生有成就感, 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可以每天围绕计算和基本概念展开练习, 尽量将所讲知识让学生消化透彻, 然后与学生建立友好交往, 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优点, 并在一定的教学基础上小幅度增加难度, 逐渐挖掘出有一定潜力但基础较差的学生来重点教学。小学数学差其实没关系, 但不要放松警惕, 尽自己的力量就行了, 不能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成任务, 要慢慢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 一般情况下成绩比较好的, 就是因为他们能多做题, 做题可以训练思维, 当然还要善于总结。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思维导图, 把知识系统起来, 帮助记忆, 数学的关系性很强, 环环相扣, 所以一定要善于总结, 掌握知识间的联系, 如果单是题海战术效果也不好。刚开始的时候学生由于不清楚自己应从哪下手, 从哪做起, 如果光看书按书中的章节复习很枯燥, 基本坚持不下来, 效果也不好。所以多做相对综合的题, 做到不会的就翻书看从头学, 这样可以激发自己的兴趣, 作四五套就会对所学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然后再层层深入, 不知不觉书就翻了好几遍, 知识点和做题方法也渐渐清晰起来, 也就有能力挑战难题, 兴趣一旦浓厚, 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学习贵在坚持, 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可以自己慢慢总结毕竟适合自己才好, 数学教学是很容易出成绩的, 所以很快乐, 吃点苦也值得, 要适当增加难题的量, 这样反复做的过程有很多好处:

1.可以提高自信心, 有时考试难题做不出是因为没有信心, 或心态没调整好, 如果难题见的多了, 不会对难题有畏难情绪。

2.可以开阔数学思路, 如果只做简单题, 思路、模式、套路都固定了, 题只要稍稍一变就做不出了。

3.可以培养数学素养、数学思想, 每次做题的时候要多想、多思考, 不要仅仅注重做过多少道题, 有些好题要反复做, 反复琢磨出题者的思路, 思考数学问题的思路, 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素养, 这是学数学的核心。

做题也要看怎么做, 要正确的做题, 带着思考。做一条下来别忙着做下一条, 停几秒钟悟一下, “悟”真的很重要, 这是一个用心体会的过程。遇到不会做的别急于看答案, 虽然看答案也可以分析, 但那毕竟是没有经过思考的东西, 花哪怕一个小时去思考, 即使没想出来, 但毕竟经历了一个思考的过程, 数学就是在这样的点滴积累中提高的。此外, 提高数学要有耐心, 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分清学生是哪里不好, 如果试卷上经常出现基础性错误的话, 那应该建议学生多练, 这样可以熟练掌握计算规律或者是定律、概念, 如果解答问题和实际操作经常出现问题, 那么就是语文学习的时候出现的问题, 不理解题目的意思或者是生活中一些常识还不清楚, 缺少生活经验。

其实只要用心学了, 没有什么是学不好的。好多学生现在缺的是信心, 不妨自己找些简单的题来练, 是对自己来说简单, 不是那些高手说简单。这样多做一些不仅有助于夯实基础, 也可以培养出自己的自信。做一段时间简单题后再慢慢加深难度。其实当学生攻下一道难题之后, 那种成就感和兴奋感只有他们自己体会得到。这样他们可以做到享受数学而不是仇视数学, 态度端正便是最好的教师。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好小学数学 篇8

我们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一定要做到合理地运用一些实物的教学工具等。我们在举例子时, 要多举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 这样可以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能够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们在心情愉快的环境中感觉不到学习数学的难度, 也不至于在学习中迷失方向。例如, 老师在讲到第九册练习题时, 计算面积这一问题时, 老师要考虑到学生以前还没接触到这样的问题, 老师就要想办法来引导学生, 然后也可以通过四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了:

第一, 首先要知道这个加料斗是什么样的形状物体, 可以通过实体让学生们认识物体的形状, 加深对加料斗的深刻理解, 这样就会把抽象的问题变得非常的具体化,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第二, 让孩子们观察一下这个料斗的上下两个面是不是空的, 要求让学生亲自去看去做这件事情, 让孩子知道这个加料斗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让孩子真正看到物体的形状, 这样学生会一下子就会明白计算加料斗的面积和四周侧面的面积。

第三, 让孩子去进一步观察这个料斗的形状和大小等。

第四, 通过让学生们对这个物体的观察, 使他们遇到难题时就不会再退缩了。他们会想办法去解答这道题的, 这样让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的。在学习中遇到关于体积方面的试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觉得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 是通过在学习和实践操作中学到的。如果我们不用心地去观察的话, 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有想象的能力, 我们要一步步培养学生, 增加学生的观察力。学生如果在课堂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这样就增加了对学习数学的乐趣了。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们现在虽为教师, 但是我们也是从学生时期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都经历了学生时期的事情, 那时我们也有自己喜欢的老师, 喜欢听他的课, 才会对他讲的课程有兴趣。数学这门功课在学生们看来本身是一门很困难很枯燥的课程, 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时表情十分的严肃, 那么学生在听不明白老师讲的内容时, 也不敢向老师提问了, 有的学生在这时就会不懂装懂, 学生不仅不好好学习, 反而对数学不再感兴趣了。所以, 在平时作为人民的教师就要多关心学生、多和学生们近距离地接触, 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热情去帮助她们解决困难, 让学生感到老师既是自己的良师, 也是自己的知心朋友。还有在学习上去主动帮助那些成绩差的学生, 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并且在学习去鼓励她们, 耐心地给他们讲解每一道难题, 直到他们听懂为止。还有就是不要歧视那些差等生, 我们不仅要帮助他们的学习, 还要去发现她们的优点, 让他们觉得老师是一位可亲、可信的朋友。

三、动手操作, 激发兴趣

学习数学这门课程,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 以此来激发学习的兴趣。动手操作可以锻炼学生们主动的学习, 让他们养成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能力, 这样就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可以通过学生全面地参加各种活动来实现。这种活动需要学生多种感官来参与, 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 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动口的表达能力。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教师在讲到三角形面积时, 就可以找几名学生准备一些各不相同的三角形, 比如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等, 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拼一拼, 拼成自己学过的图形, 再和原来的图形进行比较, 然后观察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区别之处, 高低、面积有什么关系, 从中就会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就可以证明了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 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教学比总听教师说、摆、拼等学到的知识坚固得多。这样的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潜能力。

四、通过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的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在上课之前准备一些和数学有关的游戏, 好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很多的知识, 让学生自己感到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会在课堂中学不会的难题, 在游戏中可以开发学的大脑思维能力, 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去思考、理解这个问题, 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 又适用了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比如, 在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 可以设计桃子的游戏。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棵桃树, 然后又在又大又红的桃子上分别写上不同的乘法算式, 在大树旁画上不同颜色的篮子, 让学生将计算结果按照颜色分别摘到篮子里, 这样就会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五、通过鼓励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有的小学生不理解学习要做到全面的理解和学习的重要性。有的学生在学习时总是偏科, 不会的就不想去学, 就放弃了;有的和教材虽然有关系, 但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觉得非常困难, 他们就认为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了;有的教材内容比较难不容易学会, 作业也很多很难的话, 他们就会感觉有负担了, 就会产生厌烦、焦虑抵触的学习态度。所以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学生平时的学习情绪, 要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 这样他们的兴趣才能持久、浓厚。

比赛也是一种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的一种办法。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经常组织学生分成多个小组, 来开展口算等竞赛活动。在竞赛中老师要对学生有奖励, 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和一些小小的物质奖励都会给学生带来非常大的动力, 有时老师的一句话往往就会给学生带来新的希望, 有时因为一句话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我们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对他及时地帮助, 及时地鼓励, 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学习成功的快乐,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适当评价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的。在数学的练习册上有一道比较难的题目, 很多孩子都没有做对, 但是有一位平时学习成绩很一般地学生用一种很好的方法做对了, 只是在计算时做错了, 老师为了鼓励这位同学在他的练习册上写了这样的批语:“方法太好了。如果在做题时更细心些就非常的棒了。”这位平常不改作业的学生在发下练习册后主动找到我来改错。

还有一个小男孩平时写作业时字迹特别的潦草。有一次他的作业都做对了, 而且他的字迹工整, 我就在他的本子上给这位学生贴了一个小贴画来奖励他。因为他很喜欢贴画, 我就在贴画旁边写:“看到你的进步我很高兴, 希望你再接再厉, 保持下去。”他拿到作业后非常的开心, 在以后看作业时我都会以不同的方法去鼓励他, 从此以后他的作业一次比一次做得更认真了。所以说作为老师, 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会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要用不同的方法去鼓励每一个同学。我们这样对待学生让他们感到关心和爱护, 从而让他们增加了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六、课堂小结, 保持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有好的开端, 也要有好的结束。在课堂上要保持趣味感, 要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比如, 在教学“年、月、日”时, 我是这样结束本课的: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的基本知识, 大家对此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那么请同学们回答一下:“为什么二月里有的是28天, 有的是29天呢?为什么还会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呢?”我让学生放学回家后去查找一些课外的书籍, 等第二天上课时我们大家看看哪位同学回答得最准确, 这样再次激发学生们对学习积极主动的情绪, 保持了学习的浓厚兴趣。

还有就是作为学生的家长也要做到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要热爱学习, 在孩子写作业时, 作为家长也要给孩子营造学习的氛围, 让孩子耳濡目染, 孩子就会学着经常看书、学习了。

我们家长也可以对孩子实施奖励的政策, 如果孩子的成绩好, 表现得也不错, 那么家长就可以用物质和赞美来奖励孩子, 不要过多地批评孩子, 因为批评过多会造成孩子心理压力, 我们要多用表扬的方法来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

总之, 我们作为孩子的培养人, 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教学的水平, 也要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 总结各种教学适用的合理的方法, 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摘要:数学这一门课程是最基础的学科, 老师要想让自己的学生学好这一门课程是非常难的。小学生的思维还是比较简单, 小学生做事, 不会用心去考虑, 注意力也不集中, 我们一般都是用我们传统的、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来给学生们讲课, 这种讲课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听老师讲课时会感到厌烦, 对学习数学这一门课程产生不了学习的兴趣。教师如果想在课堂上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兴趣, 那么就要从小培养学生们的求知欲、探索欲。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将对学生们是有很大帮助的。那么在这里我们就拿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问题, 来共同讨论、共同研究一下。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激发

参考文献

[1]王大平.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知识经济, 2010, (19) .

[2]苗瑞芳.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学周刊, 2011, (17) .

[3]刘建云.如何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J].山西青年, 2013, (20) .

小学生 篇9

IMS一、二年级版邮发代码:63-21定价:6Q.QD/年三、四年级版邮发代码:6 3-22定价:80.00/年P学生新报··) ‘学生周刊*国家新闻总署评为优秀少儿报刊*中国优秀少儿报刊奖获奖报纸*云南省教育厅向全省学生推荐报纸《学生新报.小学生周刊》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教育报刊社主办、中国教育学会指导, 是一份质量优秀、颇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学辅类少儿读物, 全国发行, 国内统一刊号CN53- () () 44。2012年9月, 《学生新报·小学生周刊》全面改版, 实现了新开本 (正16开, 48页) 、全彩色、精包装 (原新闻纸全部更换为高端铜版纸和教育部指定小学生专用书版纸) , 同时新增了专为一、二年级量身打造的全拼音注音低段版, 即由原来的低年级版、中高年级版变为低段版 (适合一、二年级学生阅读) 、中段版 (适合三、四年级学生阅读) 、高段版 (适合五、六年级学生阅读) , 实现了小学阶段全覆盖。包装更华丽5全彩色印刷、克铜版纸封面告别黑白时代, 幵启缤纷世界, 尽享色彩盛宴。版式更贴心:正16K, 放任书包里方便又小巧, 好放好拿好收藏;内页釆用教育郐指定学生教材用纸——so克书版纸, 柔和不反先, 充分保护小读者视力。内容更精彩f海量习作园地, 让你尽情展示个性与才华;名师辎导学习, 帮你轻松提高成绮;神秘採索频道, 为你搭配科技营荞;小记者俱乐郐, 全省同龄人7T艺六比拚……你需要的, 这里都有!钉阌办法本报自办发行和邮发, 各州、市、县 (市、区) 教育局办公室设有通联发行站 (组) 代办订阅。1.订户可到当地教育_云南教育报刊社发行站、组订阅, 也可到当地邮局订阅。2.学校、班级或零星订户可直接与本报发行部联系。电话:一 (0871) 65197806;传真: (0871) 65199593;联系人:尤兴标。汇款方式1.邮汇:昆明市五华区学府路61号学生新报社王蕾 (收) ;邮编:6502232.信 (电) 汇:收款单位 (银行帐户) :云南《学生新报》社有-责任, 司;开户银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市莲花池支行;银行账号:134025807673我们的目标是:办云南最好的学生椹刊1放我们的宗旨是:做学生的好朋友、^1®緘子助手、家长的好参谋, 为儿童的健康成_优质的营荞。、^感i射多年栾一SS有你, i±我们相朗:

小学生 篇10

在现实生活中, 在我们的周围存在这样的现象, 学生因一些小事而导致打架斗殴, 继而又因哥们义气引发群殴而致人死命。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学校、社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因学生在校生活时间多, 因而学校特别是学生的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显得尤其重要。为此, 班主任首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 既要研究学生的共性, 更重要的是研究学生的个性, 才能对症下药, 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二、小学生常见的发展性心理问题

1.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

数据表明, 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 学习比较吃力, 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 有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 老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 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 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还有一些优等生, 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 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人际关系失调问题

人作为社会人, 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 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 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 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 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 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 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 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要, 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 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 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 孩子常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 因此, 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中后, 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 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 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 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 也不想克服, 缺乏自信心, 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小学期间, 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 理解与爱, 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 反而横加指责, 学生则会感到失望, 会有一种压抑感, 产生消极情绪, 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淡化, 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

3.不良人格问题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 还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 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系和爱护下, 因此形成了小学生过度依赖心理。

首先, 表现为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在现今社会, 大多数家庭里都是独生子女, 父母往往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住问题, 对他们百般呵护, 甚至是溺爱。因此, 造成孩子自立能力差。当他们在日常生活或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时, 最先想到是父母, 在这一次又一次向父母求助, 得到帮助时, 他们就生成了依赖感。

其次, 表现为自责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 危及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 经常认为自己不好, 对自己所做的事报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不安。当学生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 往往形成自责倾向。

三、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正

1.满足合理需要

小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物质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交往和爱的需要, 尊重信任的需要等, 这些需要的合理满足是小学生形成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 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 就会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和成长, 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比如任何一个小学生, 作为班级和伙伴中的一员, 如果长期得不到认可, 不被接纳, 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 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爱, 总是受到排斥, 体验不到集体的温暖, 他就不会有安全感、自尊感, 就会感到孤独, 感到压抑, 就有可能走向自我封闭, 或者相反, 导致逆反心理, 仇恨、敌对、攻击等消极心理, 心理健康就无从谈起。

2.提供指导

根据个体心理的差异性, 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指导。如:对于自卑的孩子, 他们缺乏的是自信, 我们可以为他们创造自信的空间。

(1) 心灵的契合, 练就胆量

老师和学生进行两人的聊天, 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入手, 引导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入其他学生一起来聊,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使其能够从容面对一切。

(2) 创造机会

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 使他们用于找到自己的长处, 增强他们的进步信心和力量, 并提出“全力以赴, 不求尽善尽美, 但求尽心尽力”的口号。以激励学生放下心里包袱, 自信参与活动。

(3) 适当奖励, 鼓励上进

奖励是前进的动力。对于自卑的孩子来说, 显得尤为重要, 在他们取得成功时应该及时给予奖励, 这不仅是对已取得成绩的肯定, 有将是即先进的动力。

首先, 挖掘潜能, 亮心中的明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那些后进生也有属于自己的长处, 就看人生中是否有伯乐来发现、挖掘。因此, 老师就要注意发现后进生的潜能, 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点亮他们心中的明灯。

其次趁热打铁, 唤起学习兴趣。在学习辅导中同样需要这样。你若在点亮学生心中的明灯后, 就对他们放任不管, 等于丢掉了成功的机会, 一切将返回起点。因此要继续引导他们在学习上成功, 唤起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辅导, 安排好学生帮助它, 利用好学生自身的优点来感染他, 让他能够勇敢迈出学习的第一步, 并给予肯定、鼓励, 使他能够在自信心的激励下一步步扎实地前进。

3.营造良好班级环境, 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环节

(1) 创建良好教室环境, 陶冶学生心情

良好的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 活跃思维, 加深和拓宽课堂知识, 开发潜能, 尤其是对个性心理的充分发展, 大有稗益。

(2) 营造一个团结向上、和睦共处的人文环境

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学生的行为规范、知识的增长、审美情趣的提高, 无不受到优美、健康环境的熏陶和影响。

(3) 学生渴望赞赏、表扬——多组织活动, 让学生体验成功

小学班主任如何管理小学生 篇11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    班级管理    管理方法

小学工作是复杂的、多样的,小学各个部门的工作几乎都离不开班主任,都需要通过班主任或者在班主任的支持协调下进行。有人说:“班主任像针鼻儿,各项工作的线都要纫进这个针鼻。”的确,小学的各项事宜必须通过班主任的协调,才能把校内各项工作在本班范围内组织成为一个整体,以整体的力量对小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可见,班主任是使校内各种力量形成教育合力的纽带。下面我结合多年小学班主任经验,简单阐述小学班主任如何才能有效管理小学生。

一、用爱心教育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一个班主任是否用心爱孩子,决定了这个班主任教育工作的成功和失败。如果小学班主任用心爱每一位小学生,就能激起小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让他们产生一种精神力量,这是促进学生前进的内在动力,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在教育中,一切教学技巧和方法,离开了“爱”这一基础和前提,都会变得苍白无力。一个对学生冷漠无情的教师或班主任,是根本无法教育好学生的,更谈不上有效的教学和科学的管理。如果没有爱,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管理,没有爱,就不能掌握成功教育的管理方法。但是如果班主任能用心爱护小学生,师生感情好,那么当班主任表扬学生时,小学生们认为这是班主任对他们的鼓励,当班主任批评学生时,小学生们会认为这是班主任对他们的爱护,是为他们好。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力量最能发挥条件的是民主。”在小学班主任管理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只有班主任树立民主作风,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建立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人格和创新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达到管理班级的目的。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自己犯错误也能勇敢承认。“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一定要融入学生的生活,时而把自己当老师,时而把自己当学生,得到学生的信任,走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感受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三、小学班主任要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然要有良好的秩序,而井然有序的班级秩序是靠班级制度来保障的。刚上学的小学生,时间观念不是很强,部分小学生经常迟到,部分小学生想上学就来,不想上学就不来,等等,一切都有点乱。这就要求小学班主任严格要求小学生,如果小学生犯了一次错误,就坚决不允许有下一次错误(当然有特殊情况的班主任查明情况可以允许),他们就记住了,几点到,到了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告诉他们,逐步形成规律。

四、建立完善的班委会

班级管理是一件难事,小学班级的管理更是一件繁琐的事情,要建立完善一个小学班级的班委会,确实难度较大。因为班委会小学生自身就有贪玩,自制力差,总是管不住自己,上课期间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做小动作等缺点,要让班委会小学生管理其他小学生,就显得那么不切合实际。但是,只要班主任耐心引导,注意培养,给小班委会成员明确岗位,发放权利,使他们熟悉业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这样小班干部们就会更加容易进入“角色”。

五、建立公平的评价制度

因为小学生容易好动,爱接受大人或老师的表扬,所以小学班主任要建立公平的评价制度,实行奖罚制度。奖励制度可以鼓舞小学生更加优秀,让他们感受大人或老师对自己行为的认可而给他们带来的乐趣,班主任的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可以发放小红花、奖励小礼品等。当然,惩罚制度必须有,我建议小学班主任的惩罚力度要适当,做到使小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错误为佳,反对各种形式的体罚,如果惩罚力度过大,就很容易挫伤小学生的自尊心,他们将对你失去信任感。所以,小学班主任在小学班级评价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过程中要做到公平,做到重鼓励轻惩罚,做到多引导少批评,这样你将成为一个备受欢迎的老师和班主任。

六、建立家校合作机制

部分小学生的家长不关心孩子在学校的生活、表现,主要表现在有个别家长因为忙于自己打工挣钱,而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不闻不问,扔下孩子在家,甚至有的孩子连饭都没得吃;把孩子学习的全部责任都推给了学校,连孩子在哪个教室、班主任是谁都不知道,对孩子学习不了解等。为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能够在目标、内容和方法上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合力,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续和发展,小学班主任要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时向家长汇报小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

总之,小学班主任应该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探索班主任的新过程,全身心地投入到班主任工作中,用家校互动的形式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引导让小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为把小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一代新人做出积极的努力。

参考文献:

小学生 篇12

一、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刚开始训练学生阅读能力,一定要从最基础,最简单的入手,要特别重视阅读结果的评价。采取口头表扬,张贴汇报材料,互相评比等多种形式,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表演。在低年级教学童话一类性质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扮演成文中的角色进行分角色表演,中高年级可以让学生排演课本剧等方式,在编一编、演一演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又能使学生有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从而达到享受阅读的乐趣。使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

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儿童带来阅读的激情,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在学生常规的校园生活中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在我们学校“梦想教室”,有四千多册书籍,按“儿童文学”“经典励志”“国学经典”“绘本”等归类,走进我们的教室,学生就会感受到浓浓的阅读氛围,学生课余可以随时在图书角上翻阅自己喜欢的图书,享受阅读的愉悦。

教室两侧墙壁有专为读书开辟的栏目,如“我喜爱的名人名言”“本周推荐书目”“我喜欢的词句”等内容。这些内容不定期地更换,源源不断地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参考和引领,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散发着浓郁的书香的环境之中,幼小的心灵饱受书香的浸透,浩瀚的书海自然就成为了他们留恋往返的乐园。

二、合理安排多种阅读主题,让学生健康阅读

小学生模仿性强,好动多变,阅读往往是人云亦云,确实自己主观选择。教师要有目的性的确定阅读主题,如“成长励志月”“尊老爱幼月”“保护环境月”,等等,根据主题选取阅读内容,完成阅读作业。在帮助学生选择书籍时,尽量做到:

(l)思想健康。好书,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我们要教育学生读好书,使他们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而受年龄、阅历、水平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

(2)因人而异。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3)有趣味性。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诸如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炽烈欲望。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程度的课外读物。

(4)注意阅读的广度。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告诫青少年:专看文学书不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也不好。《教学大纲》要求六年制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的分量,无疑是我们要注意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

三、根据学生年龄段特点,合理设置阅读作业,提高阅读效率

要让学生的阅读真正起到实效,有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必须要有一定的检测手段,训练手段。根据学生年龄差异、知识储备差异,由易到难设置一定的训练题,帮助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训练题大致包括以下几部分:

好词佳句积累。阅读的目的,积累占很大比重。读而不记,等于没读。阅读,不要盲目的求多,要看你收获了多少。通过摘抄,记忆等方式多多积累,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增加学生词汇量。

概括阅读内容。阅读的对象,有写景、叙事、抒情,有诗歌、散文、说明文等,读完后都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锻炼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多读,美读,谈读后感受。“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的遍数多了,理解意思也就容易多了。读完以后,肯定有个感受,或者说出来,或者写出来,锻炼说话和写话能力,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在检查学生阅读效果时,既让学生当面展示读,又检查学生的读后感,双管齐下。

抓住写作特点,仿写练写。能推荐给同学们阅读的文章,肯定是语言优美的精品,在写作方法、人物描写、写景抒情等方面有一己之长。而学生说话、写作能力的提高正是在不断地模仿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仿写练写尤为重要。由开始的词句仿写到段落篇章仿写,再到自由创作,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根据阅读对象的个别差异,还可以因地制宜的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比如,写人的可以分析人物形象,看看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记事的分析事情发展的各个阶段,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明文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分析所用说明方法……

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1. 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决不可能对所有篇目详加研究。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寻找资料,对于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详加研究,其它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

2. 读思相结合。

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知识。”因此,要注意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质疑,并能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3. 读记结合。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而教师在知道学生记笔记时,大可不必统一形式,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笔记形式来记笔记。读书也是一种创作,读书笔记应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增加了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读累了,在本子上描描画画,或一朵小花,或一课小草,或高山流水,或鸟兽虫鱼,这样,给阅读增添了无限的情趣。

阅读是贯穿我们终生的学习重要学习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人身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摘要:萨克雷说过,读书能够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读书能够增长才智和陶冶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生阅读能力直接影响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上一篇:外语教师发展下一篇:超声诊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