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龋齿

2024-09-17

小学生龋齿(精选12篇)

小学生龋齿 篇1

龋病是儿童口腔主要的常见病, 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我国卫生部规定龋齿为中小学校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为了解南京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 笔者对南京市5所小学1 937名6~12岁小学生进行了龋齿患病情况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以南京市鼓楼区、玄武区5所小学1 937名6~12岁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获得有效样本1 846名 (男生878名, 女生968名) 。

1.2 方法

根据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要求[1]检查, 结果按上、下、左、右颌位在牙列式上进行登记。

本次调查小学生处于替牙期, 乳牙的自然脱落对龋失牙数统计有影响, 由于不能确定因龋而失和自然脱落而失, 因此在统计龋齿数时未将“失”牙数计入, 儿童龋齿数是龋牙数和龋补数之和。即:龋均=龋、补牙之和/受检人数;患龋率= (有龋、补牙的人数/受检人数) ×100%。

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 双份输入, 核对、纠错后形成数据库。采用Stata 7.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的患龋率、龋均以及性别差异

见表1。患龋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66, P=0.545) , 总龋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675, P=0.411) 。

2.2 各年龄组儿童的患龋率与龋均

见表2。随着年龄增长, 患龋率和龋均都逐渐降低, 各年龄组间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65.273 5, P=0.000) , 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73.585 7, P=0.000) 。

2.3 儿童患龋牙的分布情况

2.3.1 乳龋牙的分布

乳龋以第二乳磨牙患龋最多, 其次为第一乳磨牙和乳尖牙, 中切牙患龋齿最少, 上下颌牙列患龋牙出现频率都呈中间低两侧高的现象。见表3。

注: () 内数字为百分率/%。

将上牙列左右两侧对应牙位、下牙列左右两侧对应牙位、右侧上下颌对应牙位、左侧上下颌对应牙位的龋、补牙率进行比较, 左右两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而上下颌牙位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 可见在乳牙中, 中切牙、侧切牙和乳尖牙是上颌比下颌好发龋齿;而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是下颌比上颌好发。

2.3.2 恒牙患龋牙的分布

恒牙中第一磨牙患龋齿最多, 其次为第二前磨牙, 中切牙和侧切牙患龋齿最少。见表4。

左右、上下对应牙位的龋患牙数比较, 右上7与左上7, 右上7与右下7, 右上6与右下6, 左上5与左下5, 左上6与左下6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5.990, 4.993, 43.895, 3.895和44.346, P值均<0.05) 。

2.4 各年龄组龋齿充填情况

各年龄组儿童均是乳龋充填率高于恒龋充填率。见表5。

注: () 内数字为百分率/%。

3 讨论

在龋齿的流行病学调查中, 龋齿数的计算是龋、失、补之和。本次调查样本是6~12岁儿童, 处于替牙期, 由于现场条件限制, 调查中无法准确追溯失牙是因龋而失还是替牙期自然脱落而失;同时由于临床上儿童因龋而致使残冠、残根都不存在的情况十分罕见;因此在统计龋齿数时未将“失”牙数计入, 龋齿数是龋牙数与龋补数之和。这使得本次调查计算的患龋率和龋均比实际情况偏低, 影响本次调查结果与其他资料的可比性, 但这种单向性的系统误差是可以估计的。另一方面, 未计入“失”, 去除了不确定因素, 把握度会提高。

本次调查儿童总患龋率为59.2%, 龋均为1.9。为了能够与其他资料比较, 按照“小学生龋齿”为检索词,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出1995年至今96篇文章, 大致按东北、西北、北方、南方分地区, 从中选择样本年龄与本调查一致、患龋率在同类地区最高的10个资料[2,3,4,5,6,7,8,9,10,11], 与本调查结果比较。结果是南京市小学生的患龋率高于其中6个资料[2,3,4,5,9,1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次调查12岁年龄组儿童患龋率为37.2%, 高于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 (28.9%) ;龋均为0.7, 龋患严重程度等级为“很低”, 但还是高于国内一些地区调查结果[12,13]。说明南京市小学生的龋齿患病率较高, 而且在没有计算“失”的情况下。

患龋率和龋均的性别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有调查发现, 男女患龋率存在差异[14,15], 可能与男女学生的饮食生活习惯不同有关。总龋均和患龋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减小, 这与国内调查结果[2,5,7,9,11]一致。

对患龋牙位进行分析显示, 乳牙以第二乳磨牙患龋最多, 其次为第一乳磨牙和乳尖牙, 中切牙患龋最少, 考虑原因是牙齿形态结构不同。上下颌比较, 第一、第二乳磨牙下颌比上颌好发, 原因是下颌牙承重负荷大、自洁作用差、食物沉积多于上颌牙;中切牙、侧切牙、尖牙是上颌比下颌好发, 考虑是“奶瓶龋”特点的原因。左、右侧牙患龋未见有差异。恒牙以第一磨牙患龋最多, 其次为第二前磨牙, 中切牙和侧切牙患龋齿最少, 其原因同乳牙。上下颌比较, 左、右第一磨牙, 右侧第二磨牙, 左侧第二前磨牙都是下颌比上颌好发, 原因也同乳牙, 其中第一磨牙于6岁左右萌出, 在口腔中存留时间最长, 使用频率高, 因此患龋齿最多。左右侧比较, 左上第二磨牙患龋多于右上第二磨牙, 这种现象没有查到同类结果, 原因不清。

儿童龋患引起的牙体缺损应尽早修复, 以减少由于咀嚼效能下降引起的消化和吸收障碍。6~12岁年龄组儿童的混合龋齿充填率在30.31~55.69%, 12岁组儿童的龋齿充填率为34.17%, 乳龋充填率平均47.95%, 恒龋更低, 说明大部分龋齿都没有得到治疗。

本次调查结果与WHO提出的2010年的全球口腔健康目标 (5~6岁儿童90%无龋, 12岁龋均不高于1) 相比, 患龋率较高。因此, 要加强幼儿园、小学校龋齿的防治工作。

小学生龋齿 篇2

为加强我校学生龋齿防治工作,有效降低龋齿患病率,根据上级有关文件指示精神要求,和有关龋齿防治工作要求,特制定我校龋齿防治工作方案。

一、目的意义

龋齿是幼儿及小学生的常见病,据统计12岁以下的儿童龋齿率高达60~80%,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把龋齿排列于心脏病和癌症之后影响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龋齿防治是儿童口腔保健最主要内容。

二、工作目标

龋齿患病率控制在≤5%以内。

三、防治对象 全体学生。

四、防治策略与措施

(一)防治策略

从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入手,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针对学生群体,采取改正不良饮食习惯、正确的刷牙方法和滴涂氟保护漆防龋等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口腔预防保健服务。

(二)防治措施

1、将学生口腔保健纳入我校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向学生传授龋病的危害和预防等口腔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2、提高学生的有效刷牙率,有效刷牙率包括正确的刷牙方法、含氟的牙膏和保健牙刷。每天必须坚持早、晚两次刷牙,饭后要漱口。饮用水(冷、热水)对牙齿不良的刺激作用。吃糖果后要刷牙,漱口。做好牙齿口腔卫生板报宣传。坚持每学期一次各班级口腔卫生班会。做好每年九月二十日全国爱牙日的宣传工作。做好爱牙口腔致家长一封信,及时同家长沟通。每学期定期检查一次牙齿。(卫生院来校器械检查)。注:正确的刷牙方法指:将牙刷刷毛与牙齿表面成45度角斜放并轻压在牙齿和牙龈的交界处,轻轻地做小圆弧的旋转,上排的牙齿从牙龈处往下刷,下排的牙齿从牙龈处往上刷。刷前牙内侧时,要把牙刷竖起来,牙齿的咬合面要用适中的力度前后方向刷。每次刷牙2—3分钟。

含氟牙膏:含氟牙膏一般以1000mg/L为标准,500mg/L以下没有防龋效果。但要注意,6岁以下儿童使用含氟牙膏浓度不超过600mg/L,限每次用量为0.48g(黄豆粒大小),家长及幼儿园老师应监督学龄前儿童刷牙和控制含氟牙膏的浓度及用量,以防止摄入过量氟。

龋齿的危害 篇3

龋病给孩子带来的最大危害除牙髓炎外,还可继续向更深的部位发展蔓延。牙神经在发炎的过程中,可以被细菌烂死,并深入到牙根(尖)周围,演变成更严重、更复杂的根尖周围炎。急性发作时,会成为急性根尖周炎或根尖周脓肿。这时,孩子的牙齿松动,牙龈红肿热痛,不少孩子会发烧,所属颌下淋巴结也会肿大。除炎症疼痛外,龋齿也有可能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全身性疾病。因为根尖周围的病变,尤其是反复发作的病例,医学上称为病灶感染。在孩子抵抗力低下时,细菌可以向全身扩展蔓延,其表现有短时间的菌血症,甚至发生意想不到的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心肌炎、关节炎等。

所以,千万不可忽视孩子的乳牙龋齿。小小的龋齿蛀洞若不及时预防治疗,将会产生很多的继发病变,不仅影响孩子的进食咀嚼功能,还将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龋齿是如何形成的呢?龋齿是由三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牙体疾病。专家研究发现,孩子的乳牙牙冠和6岁以后陆续萌出的年轻恒牙的牙冠,它们在解剖结构上有很多的薄弱处,如:大小磨牙的窝凹、沟缝及裂隙,牙齿拥挤排列不齐的相互重叠处都属内因。

除解剖结构上的弱点外,也有的是因为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疾病、喂养过程中缺钙、缺乏维生素D、阳光照射不足、营养吸收障碍等等原因,使一些孩子的乳牙及年轻恒牙的成分改变,变成了有机成分相对多,牙体表层的釉质及牙本质构造上的排列疏松,组织结构不紧密等。这些都给致病的牙菌斑、细菌、酸性物质等外因以可乘之机,成为细菌等侵入的寄宿地,医学上称为“宿主”。牙菌斑和细菌是发生龋齿的重要外因。牙菌斑是一种由唾液中来的糖蛋白膜和链球菌等成分构成的一种经常不断地附着在牙齿表面的膜性物,菌斑的成分和厚度又随进食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

通常,后面乳大小磨牙的窝沟及裂隙中,除菌斑外又有变形链球菌和乳酸菌、溶牙放线菌的活动。经常吃糖和甜食的孩子,细菌的活动增多,产生的酸性物质也多,导致牙菌斑增多加厚,细菌的活动频繁。牙菌斑和细菌会乘虚而入,寄宿在牙齿结构的薄弱处,繁殖生长并侵蚀、蛀食孩子的20颗乳牙和年轻恒牙。尤其是那些不注意刷牙,口腔自洁功能差的孩子,在他们的牙齿上,就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小蛀洞,小小的蛀洞就是始发阶段的龋齿。菌斑内的致龋细菌积极活动,使糖酵解、产酸,当菌斑的酸碱度(PH值)下降到5.0以下时,牙齿表面,尤其是窝、沟、缝隙处的牙齿硬组织(釉质、牙本质)就会脱钙、崩解。有资料报道,柠檬、苹果等水果汁类软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碳酸和磷酸,当酸碱度(PH值)在3.0~3.5时,有促进釉质脱钙的作用,孩子不宜经常饮用果汁类饮料。

某区滨江街小学生龋齿状况调查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 抽取广州市海珠区滨江街4所小学1~6年级2122名小学生为调查对象, 其中男生1107名, 女生1015名, 年龄7~12岁。

1.2 方法

1.2.1 按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的龋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诊断标准, 采用室内自然光线, 由专业预防保健医生使用口腔常规检查器械进行口内视诊和探针检查并记录。

1.2.2 数据录入计算机, 应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 以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龋齿患病情况

本次调查的2122名小学生, 总龋患人数为414名, 患龋牙数为969颗, 龋患率为19.5%, 龋均为0.46, 患者龋均为2.3。

2.2 不同性别龋齿患病情况比较

男生的龋齿患病率为20.2%, 龋均为0.49, 患者龋均为2.4;女生的龋齿患病率为18.7%, 龋均为0.42, 患者龋均为2.2;男女生龋齿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775, P>0.05) , 男生龋均和患者龋均均高于女生, 男女生补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4, P>0.05) , 见表1。

2.3 不同年龄龋齿患病情况

7~12岁学生龋齿患病率中最高为7岁组, 龋齿患病率为28.7%, 最低为12岁组, 龋齿患病率为5.5%。结果显示, 随着年龄的增加, 龋齿患病率逐渐降低, 不同年龄组间龋齿患病率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95.61, P<0.01) , 见表2。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 滨江街小学生龋齿患病率为19.3%, 高于广东省小学生龋齿患病率 (10.55%) [2], 说明龋齿是危害本辖区小学生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同时本次调查数据显示补牙率低, 仅为10.1%, 说明学生及学生家对龋齿的危害性认识不够, 患龋后未能得到及时治疗, 加重龋齿的发展, 因此, 本辖区的龋齿防治形势是非常严峻的, 要做好学生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学生及学生家长口腔卫生意识, 降低辖区儿童患龋率。

男女生龋齿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 与以往文献[3]不同。笔者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患龋齿的学生主要集中在7~10岁, 男女生这一年龄段均属于儿童期, 均未进入青春期, 生长发育对钙的需求差别不大。 (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物质生活越来越好, 男女生吃零食的机会都很多, 加上现今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 男女吃零食区别不大。

龋齿患病率以7岁组为高峰,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 龋患率逐渐下降, 至12岁组降到低峰。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 乳牙和年轻恒牙的结构和钙化程度逐渐成熟, 釉质和牙本质的致密度增高, 抗龋性增强[4]。儿童接受各方面有关口腔保健等的卫生知识, 逐渐养成早晚刷牙, 饭后漱口良好的卫生习惯。另一方面, 乳牙的脱落也是龋患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4 建议

根据龋病的三级预防措施[5]、本次龋齿调查结果和辖区的实际情况, 笔者总结出以下几方面防治措施: (1) 辖区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中, 通过宣传栏、讲座、录像、广告等宣传口腔卫生保健知识。使学生及家长了解龋齿对健康和学习的危害, 家长应督促学生养成早晚刷牙、培养正确的刷牙方法、饭后漱口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2) 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增加钙、磷、维生素A、D等的供给, 同时限制精制糖摄入, 多吃粗糙食物, 少吃零食。还应加强体育锻炼和户外运动, 接受足够的日光, 促进身体和牙齿发育, 增强抗龋能力[1]。 (3) 倡导使用含氟牙膏, 是局部加氟法最简便易行的方法, 可以增强牙齿的防龋作用。 (4) 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窝沟封闭, 或者用预防性树脂填充来预防龋齿的发生[6]。尤其是那些牙面深、窝沟窄的牙齿、已患早期龋或可疑龋的点隙裂沟及时进行封闭、填充。 (5) 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对学生进行专业口腔检查, 每年至少保证一次, 学生患龋后可以及时地得到治疗, 防止病变发展, 从而减轻龋齿对人体的危害。

摘要:目的 了解海珠区滨江街小学生龋齿的患病情况, 为今后制订辖区内防治龋病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辖区内四所小学, 由预防保健医生对四所小学2122名在校学生进行龋齿检查。结果 总龋患率为19.5%, 龋均为0.46, 患者龋均为2.3;男女生龋齿患病率、补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男生龋均和患者龋均均高于女生;随着年龄的增加, 龋齿患病率逐渐降低 (P<0.01) 。结论 滨江街小学生龋齿患病率较高, 补牙率较低, 应加强辖区内小学生的龋齿防治工作。

关键词:龋齿,学生

参考文献

[1]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01.

[2]李海康, 聂少萍, 马文军, 等.2004年广东省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状况[J].华南预防医学, 2007, 33 (5) :77-78.

[3]倪莉红, 陈兆荣, 麦锦城.2000年广州市中小学生龋病患病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 2002, 23 (6) :558.

[4]石彩芳.左权县县城小学生龋齿情况调查[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 19 (10) :60-61.

[5]谢保勤, 陕闪.重庆市南岸区中小学生恒牙龋病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7, 28 (4) :318-323.

龋齿预防保健 篇5

学院:秦时明月

专业:道家

姓名:晓梦大师

时间:2016年5月23日

摘要:儿童龋齿是严重危害儿童口腔健康的常见多发疾病,然而许多家庭却没有很好的正视这种疾病。本文通过分析儿童龋齿病因,阐述儿童龋齿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儿童龋齿发生,旨在让更多的家庭了解儿童龋齿及对儿童龋齿引起重视。

关键词:儿童龋齿;危害;病因;预防保健对策

引言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有机质分解,牙齿解剖形态溶解破坏引起的一种 口腔疾病,为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 6 % 在世界处于较高水平,而1 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也高达29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儿童患龋率居高不下。如何预防儿童患龋齿成为了我国口腔流行病预防的重要课题。

一、儿童龋齿的危害儿童龋齿危害

由于儿童乳牙龋坏早失和患牙疼痛,导致咀嚼功能下降,食物咀嚼不充分,影响儿童的消化吸收能力和加重胃的负担,从而使患龋齿儿童出现营养不良及胃痛,影响儿童的生长和发育。儿童乳牙龋齿会有食物残渣在龋洞内滞留,细菌聚集,使口腔环境恶化,将大大增加恒牙的患龋率。龋齿是细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继发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领骨炎症。并且,龋齿在继发根尖周炎后会影 响恒牙牙胚导致恒牙牙釉质发育障碍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儿童乳牙还可因龋齿缺失,造成恒牙间隙缩小,容易发生错领畸形导致恒牙牙列不齐。如果多个牙齿发 生龋齿时,可影响牙领系统的发育,造成后天畸形,并且婴幼儿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时期,完整的乳牙有助于孩子掌握正确的发音,乳牙龋坏和早失会使孩子发音不清,乳前牙区严重的龋蚀,使有些孩子羞于开口,给儿童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

二、儿童龋齿的病因

儿童龋齿是多因素疾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细菌、饮食、牙和唾液,三者相互关联造成儿童龋齿。

1、细菌细菌是儿童龋齿发生的必要条件,而致龋菌主要是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酸杆菌。这些细菌与唾液中的勃蛋白和食物残渣混合在一起,牢固粘附于牙齿表面和窝沟中,形成菌斑。牙齿的窝沟是牙齿发育和矿化过程中遗留的一种缺陷,极其容易滞留 食物残渣而致细菌积,形成菌斑。再加上口腔适宜的生长环境,这些细菌大量繁殖,产酸,当酸的p日低于临界范 围(ph5.0一5.5)时就会严重造成菌斑下面的牙釉质脱钙溶解。起初釉质表面呈现白呈色外观,继而硬组织变软,最后崩解形成龋洞,龋洞更易导致食物堆积、菌斑滞留进一步破坏牙 体组织。

2、饮食在龋齿的形成过程中欢食是细菌的重要作用物。一方面,食物能为细菌 供给生活和活动的能量,保证了细菌在口腔中生活繁殖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细菌利用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代谢产生酸,并合成多糖。酸长期滞留于牙齿表面和窝沟中,造成牙釉质的破坏,某细菌还会分泌蛋白酶来溶解牙齿,形成龋洞。而多糖能促进细菌在牙齿表面粘附和积聚。牙齿发育时期,营养决定了牙齿组织的生化结构,钙化良好的牙齿抗龋性高。如果食物中含有的矿物盐类庄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钙磷,维生素B 1和氟等不足时,牙齿的抗龋性低,儿童乳牙就容易患龋齿。乳牙在胎儿期即已发生、发育和钙化,母新乳期的营养,对胎儿乳牙的发育虽然没有决定性影响,但是母体在孕期没有充足的营养,也不利于乳牙的钙化。

3、牙和睡液牙齿的形态、结构和位置以及矿化程度与龋齿发生有直接的关系。牙齿咬面的窝沟以及过大的牙缝,十分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并且很难清除掉,易诱发龋齿。

三、儿童龋齿的预防保健对策

儿童龋齿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疾病,其发生是致龋菌,食物,牙齿形态结构以及唾液量质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儿童能在家长的督促下从小形成良好的口腔防护意 识和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就能很好地预防龋齿的发生。

1、增强人们的口腔预防保健意识,提高口腔卫生知识水平为促进口腔健康,做好口腔健康教育,加强人们的口腔预防保健意识,提高口腔卫生知识水平,制 定和实施完善的营养摄取计划,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摒弃错误的口腔健康观念,走出对儿童龋齿认识的误区,让儿童从小形成对牙齿的养护意识,养成良好的 口腔卫生习惯。

2、从小养成良好的喂养习惯和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每次给孩子喂养后,家长可用纱布或者柔软毛巾为孩子擦洗牙齿清除食物残渣,按摩牙跟,并睡前喂奶不要加糖,只给凉白开水。家长也不要让孩 子含着奶瓶睡觉。这是因为奶嘴上的糖分会粘在孩子牙齿上造成口腔细菌积聚繁殖,并产生酸性物质,大大提高了孩子的致龋率。如果孩子有含奶瓶睡觉的习惯,奶嘴最好冲洗干净。奶瓶中只倒凉白开水。此外,孩子小,自律性差,有的会不自觉地咬手指,吮唇、舌氏舌,张口呼吸,偏侧咀嚼等。这些习惯会造成孩子的牙领畸形。一旦发现,家长应给予及时纠正。孩子两岁时就应该告别奶嘴。1岁的孩子含 奶嘴有助于防止婴儿碎死综合征,但长期使用奶嘴会危害牙齿健康。用力吮吸奶嘴会影响孩子上下牙排列的整齐性,乃至影响嘴形。

四、结语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但是许多人的防龋意识和知识却没有像生活水平那样提高。甚至有的家长还天真的认为儿童乳牙终究要换掉,就算患了龋病也没多大危害,使儿童龋齿没有得到及时地治疗,导致龋病的加重而继发各种口腔疾病。因此,国家卫生部应该高度重视口腔卫生工作,广泛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只有家长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儿童口腔健康,督促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合理饮食,定期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才能有效的预防儿童龋齿。

参考文献

【1】祝焕明.乳牙龋齿防治金科玉律[J].幼儿教育.2004(18)

【2】林建琴,田富明.氟化泡沫对儿童龋齿的预防效果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08)

【3】 全民口腔健康推广行动启动[J].牙膏工业.2005(04)

让宝宝远离龋齿 篇6

调查显示,近些年婴幼儿的龋病出现了“一早二多”的现象,即出现龋齿的年龄早、出现龋齿的比率高、每名患者龋齿的数量有所增加。为了让宝宝远离龋齿,家长可通过以下3个方面搞好婴幼儿的口腔保健:

☆要认识到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母乳含有较高的热量。它所含有的各种营养素、酶以及抗体不仅适合婴儿的需要,而且还可提高婴儿的消化、吸收和抵抗疾病的能力。此外,直接哺乳还具有方便、卫生又经济的优点。但女性应注意喂奶的方法和时间。一般对于出生后3个月内的婴儿,要每隔3小时喂奶一次,以后可每隔4小时再喂一次。许多妈妈一见婴儿哭闹,就将奶头或者空的橡皮奶头塞进婴儿口内。其实,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婴儿连续吮吸,既消耗体力,又因口部肌肉不断收缩,使颌骨发育受限。另外,儿童在吮吸时会不断地吸入大量空气,还会压迫上腭,使上腭变得过窄,甚至会引起牙龈发炎。此外,女性的哺乳姿势也很重要。最好要左右轮换着喂奶,以免影响婴儿颌面部的生长发育。同时,也不要让婴儿含着奶嘴睡觉,以免使其乳切牙和第一乳牙出现龋齿,也就是平时常说的“奶瓶龋”。

☆要做到“一早、二帮、三教育”:“早”是指在婴儿乳牙未萌出前家长就应注意其口腔的卫生。一般在哺乳后和每天晚上,由母亲用手指缠上消毒纱布轻轻擦洗婴儿的牙龈和腭部;“帮”是指在儿童进食后要给其喝少量的温开水,以帮助其清洁口腔;“教育”是指在儿童3岁时就要教会其自己刷牙,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监督,以培养其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小学生龋齿 篇7

龋齿是影响中小学生口腔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 发病率很高, 也是威胁身体健康的危险因素。龋齿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中, 乳牙龋病以患龋率高、发病早、龋齿多发、龋蚀范围广、发展迅速等特点, 严重危害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了解我县中小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 加强学生的口腔保健工作, 制订防治措施, 更好地开展学校卫生工作, 现将2012年11月1日至25日我县6所中小学校 (5所小学及1所中学) 的4470名学生的龋齿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对象是博湖县6所中小学校的4470名学生。其中:小学生3198名, 初中学生1272名。方法是按照全国统一制订的龋齿、牙周病诊断标准, 由口腔科医务人员负责检查。

2 结果

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从表中数据可见共检查中小学生4470人, 检出龋齿的患病人数为697人, 龋患率为15.59%。其中初中学生受检1272人, 患龋病者72人, 龋患率为5.66%。小学生受检3198人, 患龋病者625人, 龋患率为19.54%, 小学生高于初中学生。小学生龋患率基本是1~4年级随着年级升高而升高, 5年级以后开始下降, 六年级后迅速下降。学生患龋的性别分布情况:中、小学生中, 女生的龋患率都明显高于男生。

3 讨论

龋齿是中小学生六大常见疾病之一, 是中小学生常见的口腔疾病。直接影响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近几年发病呈上升趋势, 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普遍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第3种非传染性疾病。本次调查显示我县中小学生的龋患率为15.59%, 小学生高于初中学生。小学生龋患率基本是1~4年级随着年级升高而升高, 5年级以后开始下降, 六年级后迅速下降。小学生乳牙的龋患率比较高, 尤以4年级达高峰, 以后随着乳牙的脱落, 其龋患率逐渐减低。

调查结果还表明, 小学女生和初中女生的龋患率均明显高于男生。这可能是女生喜欢吃零食和甜食容易引发龋齿有关。

引起龋齿的原因

1) 糖类是产生龋齿的必要条件。吃糖后没能及时刷牙、漱口, 糖残存在牙齿上, 特别是牙齿的小窝、小沟、牙缝处, 细菌可以把残留的糖变成酸性物质腐蚀牙齿。

2) 口腔细菌的作用。细菌使牙齿被腐蚀, 软化, 脱钙。牙齿脱钙后, 便慢慢形成龋洞。

3) 牙齿的形态、结构、位置、口腔卫生、唾液的量及性质, 营养、内分泌、遗传因素系统疾病, 免疫状态等, 都对龋齿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

4) 肌体的抵抗力对龋齿发生有明显影响

以上原因表明, 龋齿是后天因素造成的, 是可以预防的。中小学生龋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既有自身因素的影响, 又有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 龋齿的发生会危害健康成长。所以, 针对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和生活特点, 应采取以下措施, 以减少龋齿的发生。

1) 彻底的口腔清洁, 改变口腔环境, 创造清洁条件是防龋的重要环节:积极开展学生口腔健康宣教, 使学生了解龋齿防治知识及重要性, 从小养成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使用含氟牙膏, 有利于龋齿的预防。

2)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多吃粗糙、硬质和含纤维质的食物, 对牙面有磨擦洁净的作用, 减少食物残屑堆积。不挑食、偏食, 少吃含糖量高的食品。注意补充营养, 尤其是钙质的补充, 多吃蔬菜水果, 饮食中粗细纤维搭配, 增强牙齿的抵抗力。

3) 增强牙齿的抗龋性, 主要是通过使用一些氟化物增强牙齿抗酸性, 如牙面涂氟、含氟牙膏刷牙、氟溶液漱口等方法。有条件的可给予窝沟封闭, 预防窝沟龋的发生, 同时龋齿的发生率可下降85%左右。

4)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对龋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定期口腔检查应该从一、两岁就开始进行, 一直持续到恒牙完全萌出, 年龄大约14岁左右, 以后可以每半年到一年检查一次牙齿, 不仅仅针对龋齿, 还可以及早发现牙齿不齐、地包天等影响颜面发育的畸形, 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5) 对已经患有的龋齿要到正规医院进行及时治疗, 防止加重。

4 结语

总之, 拥有好的牙齿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因此, 龋齿的预防应该从小做起。卫生、教育部门和家长都应该高度重视、积极配合, 加强对孩子的宣传教育, 引导、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消除不利因素, 才能有效地防止学生龋齿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冯明芳.中小学生龋齿发病情况调查分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 5 (5) 06:836.

[2]刘荷洁.四川省荥经县2010年1-9年级学生龋齿发病情况分析.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48) 35-38.

某区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的调查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10年东川区城乡监测点校7~18岁学生11601名为监测对象。其中城市8230名,农村3371名;男生5860名,女生5741名。

1.2 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按照《云南省中小学生龋齿体检规范》进行检查,活动龋齿(D),龋失牙 (M) 、龋补牙 (F) 均按龋齿计算。

2 结果

2.1 龋患率与龋均

在11601名学生中,患龋人数1903人,龋患率为16.40%,龋齿3245颗,龋均为0.28。其中男生患病率为12.5%(732/5860),龋均为0.24;女生患病率为20.4%(1171/5741),龋均为0.64,男女生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χ2=83.17, P<0.05)。城市和农村学生患病率分别为15.26%(1256/8230)和19.19%(647/3371),差异有显著性 (χ2=26.96, P<0.05) 。

2.2 不同年龄学生患病率的变化

在乳牙和混合牙列中,患病率以7、9岁为最高,分别为65.12%(252/387)和71.83%(278/387)。14岁降到最低,17岁以后又开始升高。

2.3 龋齿充填情况

城市学生充填率为32.98%,农村学生为11.95%差异有显著性(χ2=114.20, P<0.05)。恒牙充填率为35.20%,乳牙充填率为8.52%,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东川区中小学生龋患率为16.40%,龋均为0.28。龋患率以7、9岁为高峰(65.12%,71.83%)以后随年龄的增长及乳牙的脱落呈逐渐下降趋势,14岁降到最低水平,17岁于又开始上升。东川区龋齿患病率显示龋齿防治工作应抓早,抓小。

女生恒牙龋齿患病率和龋均均高于男生,主要是女生的青春期早于男生,其乳牙脱落和恒牙萌出比男生要早,即女生恒牙受龋蚀要早于男生,加上女生比男生更喜欢吃甜食等有关。

龋齿患病率城乡之间差异存在有显著性,表现为农村高于城市,这与城市家庭从小教育孩子养成早晚刷牙的卫生习惯有关,再加上城区中小学校比较注重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对学生口腔保健意识的提高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龋齿充填率城市学生高于乡村学生,这反应出城市家庭对龋齿带给学生的危害较农村家庭要知晓得多,经济条件也相对农村要好。乳牙充填率显示低于恒牙充填率,这反映出恒牙龋病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对乳牙龋病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些家长还认为乳牙迟早会更换,没必要去补。因此,我们目前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中小学生龋病的防治任务重,工作量大,若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口腔专科医院合作进行,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走防治结合的道路。学校应该大力开展口腔卫生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对已患龋病的学生,应进行充填治疗,防止龋病的进一步发展。要确实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小学生龋齿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实施方案》, 共调研太原市城乡15所学校, 年龄分别为7, 9, 12, 14, 17岁的学生为调查对象, 每个检测点校以年龄为单位随机整群抽取2个班, 去掉不合格卡片, 最后统计人数。1991年为2 000人, 2005年为2 067人。

1.2 方法 依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测细则》要求进行龋齿检查,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 检验方法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2005年与1991年太原市学生龋患率比较 2005年城市学生龋患率为52.12%, 乡村学生为61.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1991年城市学生龋患率为81.20%, 乡村学生为48.9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15 a间城市学生龋患率下降, 而乡村学生龋患率上升并超过了城市学生的龋齿患病率。2005年男、女学生龋患率分别为53.33%和60.3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1991年男、女学生的龋患率分别为63.00%和67.1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005年学生总龋患率为56.89%, 1991年为65.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2.2 2005年与1991年太原市学生龋齿充填率比较 2005年城市学生充填率为21.45%, 乡村学生充填率为2.9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1991年城市学生充填率为9.72%, 乡村学生充填率为0.41%, 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提示15 a间城乡学生充填率均上升, 且城市学生充填率高于乡村学生。2005年男、女学生充填率分别为13.19%和10.57%;1991年男、女学生充填率分别为5.08%和7.29%,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2005年学生总充填率为11.79%, 1991年为6.2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注:城市与农村、男生与女生的两两比较, **P<0.01;1991与2005年的两两比较, ΔΔP<0.01。 () 内数字为龋患率/%。

注:城市与农村两两比较, **P<0.01;1991与2005年两两比较, ΔΔP<0.01。 () 内数字为填充率/%。

2.3 2005年与1991年太原市城乡学生龋均比较 2005年城、乡学生龋均分别为1.58和1.77,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991年城乡学生龋均分别为2.83和1.2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提示15 a间城市学生龋均下降, 乡村学生龋均上升。2005年男、女学生龋均分别为1.62和1.72, 1991年男、女学生龋均分别为2.05和2.07, 经检验2005年、1991年男、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005年学生龋均为1.67, 1991年为2.06, 2005年比1991年学生龋均下降0.39, 提示15 a间学生龋均总体呈下降趋势。见表3。

注:城市与农村两两比较, *P<0.05。 () 内数字为龋均。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 太原市中小学生的龋齿患病率15 a间呈下降趋势。表明通过对学生进行口腔卫生的宣传教育和口腔保健工作的坚持开展, 使太原市学生的口腔卫生保健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中小学生的口腔卫生状况有了一定的好转, 但值得注意的是:太原市2005年的龋患率仍高于全国龋患率水平 (38.7%) [1]。这说明太原市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还需继续加强。

15 a间太原市城市学生龋患率下降, 乡村学生龋患率上升, 且2005年城市学生龋患率低于乡村学生龋患率, 可能与城市学生逐渐重视口腔卫生保健, 城市家长对龋齿的防治意识强于乡村有关。而乡村随着经济的改善, 食用精细食品和甜食增加, 父母的卫生意识、卫生习惯跟不上, 口腔卫生保健未受到重视[2], 导致龋患率逐年上升。

女生龋患率高于男生, 与国内很多研究结果[3,4]一致, 可能与女生牙齿较早萌出, 男女饮食习惯存在差异, 女生在日常生活中挑食、偏食、吃零食、甜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比男生更为严重有关。

太原市中小学生龋齿充填率15 a来显著上升, 且城市学生龋齿充填率高于乡村学生, 可能与城市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好, 保健意识强, 发现龋齿后处理及时等有关。但太原市学生龋齿充填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1991年为6.22%, 2005年为11.79%。说明太原市15 a来, 虽然进行了大量的口腔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但学生和家长对龋齿早期修复仍未有足够重视, 忽视了龋病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而, 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营养保健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意识的培养, 控制糖类摄入量, 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要在中小学校开展口腔健康服务和口腔健康教育, 在学校中学到的口腔保健知识和技能对于成年后的口腔健康有显著意义[5]。同时, 卫生部门也应提供及时、方便、高质量的充填治疗, 进一步推广使用含氟牙膏, 涂布氟保护漆, 实施窝沟封闭及非创伤性充填等防龋措施。

太原市中小学生2005年与1991年相比龋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龋均也有所下降, 但不可忽视, 因为龋病系牙体组织破坏性疾病, 在目前的条件下, 尚无法自行愈合, 治疗只能修复牙体缺损, 因此只有加强一级预防措施, 才能使龋均维持下降水平。

中小学生处于牙颌系统的快速增长期, 此期的口腔预防保健直接关系到牙颌关系的建立和牙列的健康, 应当引起教育、卫生部门及家长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龋齿,龋失补指数,患病率,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编.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00-102.

[2]成艳华, 蒋敏, 黄龙英, 等.永州市中小学生口腔卫生及龋患状况.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4) :356-357.

[3]张多中.某中学高中学生龋齿调查分析.现代预防医学, 2000, 27 (1) :135-136.

[4]宋宏伟.洛阳市中小学生恒牙龋病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广西预防医学, 2001, 7 (3) :144-146.

小学生龋齿 篇10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5—2009年深圳市福田区监测点中小学生健康体检资料,其中包括2所小学,2所中学,所有在校学生均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按照《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2]要求,由专业的口腔科医生在自然光线下利用平面口镜、探针对学生进行口腔诊视和探诊检查,凡龋、失、补均作为龋齿计算。

1.3 分析方法

采用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系统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龋患率的动态变化

由表1可见,2005—2009年各年度学生龋患率分别为18.31%、16.03%、23.81%、27.37%和32.65%。5年内学生龋齿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006年略有下降,见表1。

2.2 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龋患率的比较

2005—2009年共调查了32 668人,共查出龋患人数7745人,总龋患率为23.71%,其中小学生龋患率为31.09%,初中生为15.96%,高中生为17.01%,经χ2检验,三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5.85,P<0.01),小学明显高于初中(χ2=625.91,P<0.01),而初中和高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9,P>0.05)。见表2。

2.3 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龋齿填充率的比较

2005—2009年共查出龋患牙数21 035颗,已经填充的牙数为5478颗,总龋齿填充率为26.04%。其中小学、初中和高中生龋齿填充率分别为11.06%、59.30%和69.49%。经χ2检验,三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7.84,P<0.01),小学生明显低于初中生(χ2=3376.75,P<0.01),初中生明显低于高中生(χ2=64.98,P<0.01)。

2.4 龋患率的性别差异

由表3可见,男生龋患率为22.72%,女生龋患率为24.89%,女生高于男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9,P<0.01);各年度女生龋患率均高于男生。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05—2009年福田区中小学生龋患率呈上升趋势,总龋患率为23.71%,其中小学生龋患率为31.09%,初中生为15.96%,高中生为17.01%,小学生龋患率与南山区[3]报道接近,初中生和高中生龋患率均低于南山区和宝安区的报道[3,4]。

龋齿填充率方面,总龋齿填充率为26.04%。其中小学,初中和高中生龋齿填充率分别为11.06%、59.30%和69.49%。小学生龋齿填充率明显低于初中和高中生,可能是由于家长认为乳牙终究是要脱落,没有必要花钱去填充有关。初中生和高中生龋齿填充率接近,差异无显著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口腔卫生意识渐渐增强,也认识到龋齿填充的重要性。

从龋患率的性别差异来看,女生的龋患率高于男生,与南山区[3]和宝安区[4]的结果相一致,性别差异可能与女性进入青春期较早,恒牙萌出较早,受损机会增加有关,还与女生偏爱甜食、零食有关。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福田区龋患率呈上升趋势,小学生龋患率尤为严重,是今后防治的重点。龋齿防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加强学生、老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口腔健康教育,让他们都掌握龋齿防治的知识,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推广含氟牙膏的使用,通过每年对学生的口腔检查,及时发现活动龋齿并进行填充治疗,积极推广窝沟封闭,特别是6~9岁第1恒磨牙和12~14岁第2恒磨牙萌出时期,才能有效地降低中小学生的龋齿发生。

参考文献

[1]石四箴.儿童口腔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0.

[2]卫生部卫生监督司、国家教委学校体育卫生司.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试行)[S].1993:12-21.

[3]严焱,戴传文,高小苑.2000—2005年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生常见疾病患病率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6,22(5):586-588.

切勿忽视儿童龋齿 篇11

龋齿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孩子不能嚼硬东西,怎么吃饭?而吃饭受到影响,营养吸收就成了问题。稍大一点,不美观的龋齿还可能成为同伴的笑柄,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前牙缺损还会影响到一些发音。

遗憾的是,关于乳牙,许多家长会有误区——乳牙早晚得掉,坏了不要紧。其实,乳牙龋齿对恒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与龋坏的乳牙相邻的恒牙有可能会被“传染”。其次,乳牙根尖周炎可能会影响到恒牙的牙胚。假设牙齿是一株植物,那么牙胚就是植物的种子。种子有问题,长出来的植株还会好吗?再次,如果乳牙坏得太严重,就需要拔掉,那相邻的牙齿很可能占用这颗乳牙的空间,从而导致恒牙萌出时间隙不足。

还有全身影响。咀嚼还能刺激骨骼的发育,如果咀嚼不利,会使颌面部的骨骼和肌肉发育受到影响。有些孩子一侧脸大一侧脸小,两侧面部不对称就是因为龋齿造成牙痛,长期只能用相对健康的单侧牙齿咀嚼而造成的。此外,龋齿导致的牙齿根尖周炎病灶可能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比如肾炎、关节炎等。

大部分家长保护孩子牙齿的策略之一就是少吃糖,糖为什么导致牙齿龋坏呢?龋病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我们食物中的糖分对于牙面上牢牢附着的细菌而言也是良好的食物,细菌“吃糖”之后代谢产生了酸,牙面长时间被酸腐蚀就出现了龋坏。也就是说,“酸”才是腐蚀牙齿的“罪魁祸首”。

当下的儿童饮食中含有大量的糖,其中绝大多数是藏在奶、饮料、糕点、水果和其他小零食当中的“隐形”糖。在口腔清洁方面,许多儿童根本没有形成规律的刷牙习惯;而每天刷牙的儿童其刷牙效果多数也不甚理想。小孩子吃东西零散、多糖,又不能通过刷牙等措施有效地清除掉牙齿表面的菌斑。这就导致了小朋友“源源不断”地给致龋细菌提供“养料”,而细菌却“恩将仇报”地恣意破坏小主人牙齿的尴尬局面。

龋齿的发生绝对不是孩子忘记一两次刷牙所造成的。龋齿是一个酸蚀效应长期累积,一个由浅入深的破坏过程。

首先是浅龋,破坏的是牙齿最外层的牙釉质,牙釉质被破坏的时候还没有感觉。然后是中龋、深龋,破坏到了牙本质,这个时候就对冷热酸甜的刺激有感觉了,当受到刺激时牙齿会感到酸痛不适。然后,再进一步是牙髓炎,此时牙齿就会出现自发性疼痛了。严重持续的疼痛甚至会影响到睡眠。

早期龋坏是不容易观察到的,有时候到了医院大夫需要把牙面认真清洁后才能看到龋损,所以我们强调要接受专业医师的定期检查,及早发现龋齿。

儿童易患龋病的原因

儿童期易患龋病与以下原因有关:

1、乳牙钙化程度低,抗酸性差;

2、儿童饮食多为含糖高、易发酵产酸的细软、粘性大的食物,如蛋糕、糖果、巧克力等;

3、儿童口腔保健能力差,口腔卫生不良,使食物、软垢易滞留于牙面上产酸;

4、儿童睡眠时间长,睡眠时唾液分泌减少,有利于细菌的生长、致病,增加患龋机会;

5、儿童进食含纤维性食物较少,不利于牙面清洁;

6、乳牙的形态有利于食物残留,细菌繁殖,导致龋牙发生。

针对上诉原因,为了孩子有一副健康无龋的牙齿,应注意合理搭配小孩子的食谱,适当进食一些含纤维丰富的食物,进食后应漱口,早晚应刷牙,氟化泡沫防龋齿治疗对龋齿的发生及发展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不少家长认为,小孩子的乳牙迟早都会替换,龋烂了不补也不要紧;或者要求医生把龋烂的乳牙拔掉,未到换牙期也不管它了,免得孩子闹牙痛太烦人。

以上两种做法或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在儿童期,乳牙的健全是全身营养供给的保证,也是促进牙弓、颌骨发育不可少的,假如乳牙龋烂或早失,则可能使全身发育受到影响,还会造成颌骨发育不全、牙弓过小、恒牙萌出紊乱等,进而影响成年后的咬合功能和美观。另外,乳牙龋坏不治疗,有可能并发牙根尖周炎,累及恒牙牙胚,使恒牙釉质发育不全。因此,乳牙龋烂了,应及早填补;已有牙髓炎症者,应彻底治疗后填补龋洞,以尽量使乳牙保留至替换期,儿童龋齿防止很有必要。

儿童龋齿的食疗

1、多吃:

① 高蛋白和脂肪:高蛋白能抑制龋病的发生及扩散,脂肪能有效保护牙齿。

② 矿物元素氟:氟元素有抗酸的作用,作用于牙釉质能有效防龋。补充氟的食物有:鸡肉、蛋类、莴苣、麦粉、胡萝卜、牛奶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氟元素补充过量是有危害的,过多的氟会造成氟斑牙,伤害牙齿甚至关节健康。

③ 补钙:补钙能增强牙齿的钙化,有效抗龋。含钙丰富的食物也有不少,比如牡蛎、海带、紫菜、泥鳅、鱼类、花菜、油菜、玉米、核桃、山楂等。

④ 维生素D:许多家长都知道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增强骨骼发育。各种鱼类、奶制品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

⑤ 维生素B1:维生素B1能左右蛋白质的溶解。小米、黄豆和大米等常吃的主食和许多蔬菜中就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

⑥ 纤维性食物:此类食物能增强牙齿的自我清洁功能。芹菜、韭菜、竹笋等蔬菜和粗粮是常见的食物来源。

2、慎吃:

① 糖:糖能损坏牙齿组织,软化和松散牙齿的局部,最后导致龋洞的产生。

② 碳酸饮料:碳酸饮料中的磷酸会减少牙釉质中的钙。

nlc202309090640

③ 过量的维生素C:过量的维生素C会腐蚀牙釉质。

④ 生冷和寒性食物:海鲜和桃子、山楂等生冷、寒性食物会携带较多的细菌,会对牙齿形成刺激,进而诱发龋齿。

⑤ 酸性食品:梅干、酸辣菜等酸性食品会加重病变区域的感染程度,易导致牙齿变脆,甚至掉牙。

⑥ 荠菜:荠菜质硬且粗糙,容易对牙齿造成损伤。

儿童龋齿和母亲的关系

1、家长传染:孩子牙齿还处于生长阶段,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病菌的入侵。在日常喂食或是与孩子唇齿接触等动作中,家长极有可能将细菌传给孩子,导致孩子患上龋齿。

2、习惯影响:若孩子受母亲习惯影响,刷牙漱口不到位导致口腔中留有较多的食物残渣;若孩子爱吃零食特别是糖类,让细菌利用糖产生乳酸破坏牙齿。

3、营养不良:若孩子因为母亲喂养等原因造成孩子营养补充不足、佝偻病等慢性病,牙齿较健康的孩子更易患上龋齿。

怎样预防儿童龋齿

1、孕期保健:母亲适合在孕期内适当的多吃蔬菜水果等营养价值较高或含有氟的食物,这样能降低孩子产生龋齿的几率。

2、正确刷牙:孩子的牙齿需要正确的清洗来维持清洁,即使是幼婴也要清洁口腔,这时孩子的乳牙还未完全长出,家长可以用蘸有淡盐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以达到清洗的效果。

3、健康饮食:两餐间可给孩子适量的蔬菜、水果、牛奶、果汁和一些小点心等作为加餐。

4、控制吃糖数量:孩子每天不应吃太多糖,控制在1-2次为佳。孩子含糖时间越长越利于细菌产酸,同时又给细菌继续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5、纠正不良习惯:有些孩子喜欢吮手指,这样可能将手指上的细菌带入口腔。另外,家长也要避免幼婴养成“奶瓶综合症”。

6、及时拔除乳牙:滞留的乳牙需要及时拔除,否则会影响恒牙的生长。

7、保持间隙:拔除乳牙之后,在新牙还未长出来之前,若牙间缝隙变窄会影响恒牙的正常生长,有必要时可用间隙保持器帮助操作。

8、茶水护齿:父母可将茶水当作孩子的防龋药剂使用。

9、窝沟封闭:窝沟封闭是一种比较好的保护新长出的恒牙的医疗措施。原理是在牙齿上或是窝沟处涂上树脂等材料,相当于给牙齿贴了层薄膜,它能有效隔绝细菌入侵,保护牙齿。一般6岁左右的孩子比较适合做窝沟封闭,且新长出的恒牙和前牙比较需要做窝沟封闭。

小学生龋齿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县辖学田乡中学、六户镇中学、永安镇小学、杜尔基镇小学,突泉县第二中学、突泉县三街小学共计6所学校,共调查7~16岁学生3378人。其中男1690人,女1688人;城镇1542人,乡村1836人;中学1578人,小学1800人。其中12岁组为当地出生并长期居住,凡由外地迁入或出生后在外地生活一段时间后再转回者不作为调查对象。12岁组做单独统计。

1.2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即根据各地的经济文化水平、医疗保健服务和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学校。检查方法和标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检查方法》和卫生部《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危险因素调查方案》有关技术要求进行。检查人员由从事口腔技术的业务人员和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组成。影响因素选择《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年)》中列举的有关项目,以调查表或问卷形式进行。在调查和答卷之前由专人讲解调查表及问卷的项目和要求,以便统一方法、统一尺度,避免误差。

2 结果

2.1 龋齿患病率与龋均

对3378例受检者进行检查,共检出龋齿患者1576人,总龋患率为46.65%,其中中学生41.38%,小学生51.28%;龋均1.17,其中中学生0.98,小学生1.33。患者龋均2.50。见表1。

2.2 性别、年龄与龋患的关系

统计结果看出男性龋患率43.85%(表2),低于女性49.47%(χ2=10.72,P<0.05)。从年龄上看,中学生龋患率41.38%(表1),低于小学生51.28%(χ2=33.09,P<0.05);中学生龋均0.98低于小学生1.33。12岁学生受检401人,龋患133人,龋患率33.17%,龋均1.19,患者龋均3.36。

2.3 城镇、乡村龋患的关系

城镇学生龋患率为40.24%,低于乡村学生51.91%(χ2=46.130,P<0.05)。

2.4 影响因素调查

以口腔保健知晓率、有效刷牙率、氟牙膏使用率、龋失补充填比率为评价指标。其中有效刷牙指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刷牙不少于3分钟、采用水平颤动拂刷法,属于三者之一即视为有效刷牙。具体统计结果详见表4。统计结果表明,除含氟牙膏使用率以外,其它评价指标的率,中学生全部高于小学生,城镇学生全部高于乡村学生,经统计学检验,差别有显著意义(χ2=87.74,230.17,160.99,402.92,12.74,91.03,P<0.01)。4项指标率均未达到《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年)》指标。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突泉县近年来中小学生龋病防治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纵向看,中小学生总龋患率比2005年的57.48%、龋均比2005年的1.72有明显下降[1]。但从国家要求的12岁儿童恒牙龋均达到1.1以下的指标来看,还有一定距离。

本次调查可以看出,中小学生龋患依然很高,被调查学生总龋患率达到46.65%,龋均达到1.17,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乡村学生龋患率明显高于城镇学生,小学生龋患率明显高于中学生,女性龋患率高于男性(即乡女>乡男),与全国调查结果相吻合[2]。这一结论说明城镇学生家长对龋患的重视程度和学生本人的认知程度较高,城镇学校的健康教育开课情况、口腔卫生保健措施的落实情况都好于基层乡镇学校。女性龋患率高于男性,可能与女生较男生喜吃甜食和零食有关。

从影响因素上看,口腔保健知晓率、有效刷牙率、含氟牙膏使用率、龋失补充填比率均达不到国家规划的要求指标。但龋失补充填比率明显高于2005年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3],这与当地卫生部门集中组织龋患学生填补龋齿或缺齿有关。

综上所述,被调查地中小学生龋患防治有一定成效,但目前的龋患现状仍不容乐观,要坚持开展口腔卫生宣传,把《中国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2004-2010)》落到实处,把重点放到农村和城镇小学当中。加大宣传力度,保证健康教育授课,指导学生掌握正确刷牙方法,定期开展问卷调查,以便掌握学生口腔卫生的工作重点。集中组织龋患学生进行窝沟封闭防龋或预防性树脂充填等[4]。

参考文献

[1]曹宏.城乡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5,21(增刊):51.

[2]季成叶.我国中小学生龋齿流行现状及龋患程度构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14.

[3]张博学.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年鉴社,2008:6.

上一篇:胸部创伤临床诊治分析下一篇:熟料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