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小学生(精选12篇)
留守小学生 篇1
通过湖南省初中农村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在身体形态、饮食营养、机能发育等多项指标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其目的是, 了解湖南省初中农村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 揭示该群体留守学生发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寻求接近该群体学生体质健康的方法与途径,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留守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 增强该群体的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分别抽取湖南省湘西、湘东、湘中、湘南、湘北地区的20个乡镇的53所中学 (城镇28所, 乡村25所) 的13—15岁、1786名留守学生和非留守学生, 其中留守学生和非留守学生各占893人。男生和女生人数分别为493、400人。 (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测试法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的说明, 对1786名留守学生的 身高、体重、速度、握力、进行统一测试。
1.2.2 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1786份, 回收1709份, 其中有效问卷1680份。
1.2.3 数理统计法
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运算, 统计方法用平均数及标准差作T检验, 对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4 比较分析法
对统计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身体形态指标特征的比较分析
2.1.1 留守儿童学生与非留守儿童学生身高特征的比较分析
身高是反映骨骼生长发育的情况的重要指标。身高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身高方面的数据比较结果 (表2) 表明: 留守儿童的身高总体上低于非留守儿童学生, 由13至15岁组, 均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
总体上看, 非留守儿童男生明显高于留守儿童男生, 女生则比较接近。
注:“**”表示p<0.01, 以下相同。
2.1.2 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小学生体重特征的比较分析
体重是反映身体的发育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儿童少年时期, 体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学生体重方面的数据比较结果 (表3) 表明:在体重方面, 留守儿童男生均高于非留守儿童男生。女子方面留守儿童女生体重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女生。总的来看, 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男女生随年龄的增长, 体重差距基本没有变化。
2.2 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小学生速度素质特征的比较分析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50m跑是速度素质的有效测试手段。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学生速度素质方面的数据比较结果 (表5) 表明:在速度素质方面, 留守儿童男女50m速度跑的各组成绩均非常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男女小学生50m速度跑成绩 (p<0.01) 。比较分析的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小学生的速度素质明显差于非留守儿童学生。从发展趋势上分析, 随着年龄增加, 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男女小学生的50m速度跑的平均速度逐渐提高, 发展的趋势基本相同。
2.3 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学生力量素质特征的比较分析握力是反映人体上肢力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学生力量素质方面的数据比较结果 (表6) 显示:留守儿童男生的力量素质非常明显均低于非留守儿童男生, 只有13岁年龄组高于非留守儿童外 (未达显著性水平, p>0.05) , 其余均低于非留守儿童。在13岁男生年龄组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p>0.05) , 14、15岁年龄组都达到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留守儿童女生在13岁、14岁、15岁年龄组的握力成绩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女生。从发展趋势上看, 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男女生握力值平均成绩, 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提高, 均有明显的增长。从以上的体质测试结果来看, 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身体形态发展方面差异并不十分明显, 除了男生身高存在差异外 (有待进一步研究) 身高和体重发展水平和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在身体素质方面,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间的差异却非常显著。留守儿童小学生速度和力量素质方面均低于非留守儿童的小学生。影响留守儿童学生的身体运动素质发展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其中留守儿童的营养问题, 是影响和制约学生体质发展的重要因素。
3 结论
1.留守儿童小学男生在13岁年龄组至15岁年龄组的平均身高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男生;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学女生的身高发展的总体水平接近。
2.留守儿童男女生的体重基本一致。
3.留守儿童小学生的速度素质 (50米跑) 的发展水平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小学生。
4.留守儿童小学生的力量素质 (手臂握力) 的发展水平、留守儿童明显不及非留守儿童。
摘要:应用文献资料法、体质测试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湖南省初中13—15岁农村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身体形态进行比较与分析, 结果显示:湖南省农村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机能发育、等多项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 农村非留守儿童的各项指标优于农村留守儿童。
关键词:湖南,中学,农村,体质健康
参考文献
[1]徐叶彤, 等.2002年甘肃省7-18岁城乡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比较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27 (6) .
[2]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黄念南, 吴明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37 (6) :53-54.
[4]房建武, 周红旗, 袁卫华.华中师范大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测评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 2006, 25 (2) :542-543.
[5]耿威涛, 张金玲.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报告[J].中国乡村发现, 2007, (6) :15.
[6]戴自特.关于留守儿童家庭现状的抽样调查[J].2007, (7) :24.
留守小学生 篇2
一、我校留守学生的特点
我校留守学生比例大,达到18.5%,部分留守儿童中出现了胆怯、懦弱、孤僻、任性、偏执、抑郁等不良现象;也有的出现了情绪不稳定、自私自利、容易冲动等不良个性特征和心理特征;自控力差、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不良、厌学情绪日益加深,学习成绩普遍偏差等特征。
二、目前已经完成的工作
1、学校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机构健全;书记(校长)亲自担任关工委主任,亲自抓关爱留守儿童的各个方面工作。
2、学校认真清理了各班的留守儿童,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
3、计划安排,目标明确,措施得力。为了鼓励留守儿童努力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学校在经费非常紧缺的情况下挤出2000元建立了“爱心基金”,并每期组织一次“献爱心捐款活动”,全部用于对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残疾儿童的帮扶工作。
4、与民营企业家刘尚源先生结成帮扶对子,争取5000圆资金,对留守学生中的20名特困生进行生活帮扶。
5、邀请了退休老同志热情参与。学校积极动员退休老同志担任关工委副主任和成员,充分发挥退休老同志的工作热情,他们积极为学校出谋策划,表现出对留守学生的极大关心、帮助和爱护。
6、动员全体教师认真负责。对于“留守学生、贫困学生、残疾儿童”表册的摸底工作扎实,老师们付出辛勤的劳动,表册填写清楚,了解情况真实;具体帮扶措施明确,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帮扶救助。
三、今后的帮扶措施
1、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帮扶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校留守学生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寻找影响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行留守学生“关爱工程”,为他们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留守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成立了以胡戈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学生”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留守学生学知识,提高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学生建档和联系卡制度。我校将对所有留守学生进一步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建立教师与留守学生的谈心制度。
学校规定班主任、科任教师、行政人员每月与帮扶的留守学生见一次面。
一是主动与学生交心,和他们做朋友,拉近师生距离,增强信任感,减少和消除教育情感障碍。二是能及时、多方面了解学生在思想、生活及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困难和需要,以便及时调整教育、帮助措施,达到阶段性教育效果。
4、检查考核机制。
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纳入班主任、科任教师考核内容,对取得突出成绩的班主任、科任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对留守孩子中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表彰。
5、关爱留守学生的应急机制。
学校将建立留守学生、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6、建立关爱留守学生经验交流制度。
学校每期开校进行一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安排期,期末进行总结,并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水平。
7、建立学校“留守儿童之家”。
在社会和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建立留守学生之家。配备有电脑、电话、电视机、VCD、饮水机、图书、体育、文娱活动器材等相关设施。管理人员(老师两名,学生两名)佩证上岗每周星期
三、星期天下午4点到6点对留守学生开放。让全校留守学生能感觉到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不再孤单,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
8、开展特色活动,提升留守学生素质。
(1)设立留守学生“咨询室”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与学生进行心语交流;学校通过班队会、主题讲座等方式多渠道加强对留守孩子的心理辅导和安全教育。
(2)设置“亲情电话”。向留守学生及家长、临时监护人公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电话号码,加强学生、家长、临时监护人、老师四者之间的联系,互相及时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指导督促家长承担起应有的家庭教育责任。
(3)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定期举行主题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雏鹰才智大赛、参加课外活动。
(4)给父母的一封信。学校将安排所有的留守学生每期给父母写一封信,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等向父母进行汇报。并开展留守学生书信比赛活动。
9、组建一支爱心队伍,大力开展“手牵手”活动。
(1)建立党员、教师与留守学生“一帮一”结对,开展手牵手结对活动。学校要求班主任、科任老师、党员同志与留守学生建立“一帮一”、“一帮二”、“一帮多”帮扶对子。目前学校以结成“一帮一”33对,“一帮二”47对,„“一帮多”168对,共计561位留守学生正在他们的呵护下健康成长。(2)大力开展
非留守学生与留守学生“手拉手”活动。
(2)学校以班队会、黑板报、“未来之星”红领巾广播站等形式广泛进行学习宣传,倡导、组织本校少年儿童奉献自己的爱心,伸出温暖的手,寻找身边的“留守学生”小伙伴,主动与他们拉起手来,结成学习、生活的帮扶对子。
(3)少先队将开展“让我们手拉手,用我们的爱共同关心留守伙伴”主题活动。学校少先队积极组织全校学生开展“让我们手拉手,用我们的爱共同关心留守伙伴”主题活动。让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来自学生、老师、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爱,让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10、对学习或行为习惯有“特质”表现的留守学生进行教育跟踪,矫正其不良行为习惯。
11、加强寄宿制的建设和管理。
不断完善学校住宿部的基础设施,配备专职保育员,尽量为入住学生公寓的留守学生提供良好成长环境和住宿条件,让他们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还对他们实施特殊关爱,如:指导生活自理,指导其定期与父母电话联系等等。
12、定期召开家长会,做好家教指导,深入家访。
(1)按我校惯例,每学期开校或期中都召开一次家长会。家长会上将完成以下任务:一是专题讲座,二是各科教师总结汇报本班的情况,三是同家长交流家庭教育情况。
(2)坚持家访,加强双向联系。
班主任为了掌握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坚持每期家访达到20人次,要求教师尤其做到“五必访”,即情绪不好必访,身体不佳必访,成绩下降必访,迟到早退必访,与同学争吵必访,通过家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知识引导孩子,用爱心温暖孩子。
如何关爱留守学生 篇3
一、确保家庭的教育力量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由此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需要有人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里的其他亲属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学生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对于留守学生的心理非常不利。
1.尽量留一人与孩子一起生活,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同时还要注意家庭教育方式,不要溺爱孩子。当孩子做错了事要及时管教,一般情况下,不要满足孩子正常需要之外的要求,以养成孩子自我克制的习惯。
2.注重与学校、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鉴于孩子年龄逐年变大,可建议家长鼓励、督促孩子尽量独立完成能力可及的家务活,不要什么事都包办。提示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多采取示范、鼓励、说明和纠正等教育方式,要一以贯之、循序渐进地进行。
3.在孩子的训练过程中要注意监护,必要时适当采用陪读辅导的学习措施。在孩子已经能够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后再逐步放手,让他独立完成学习。
4.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务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讲给孩子听。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外出务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经历的痛苦与磨难,或者如何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教育。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因此,以父母外出务工的种种正面经历为教育素材,加强留守学生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是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留守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应当引起学校和教师的特别关注。
1.组织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学校通过组织多姿多彩的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的校内生活,促进留守学生兴趣的多样化和高尚化,激发其学习动力,培养其积极的人生态度。
2.学习上耐心指导。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个人意识的增强,留守学生要学好的苗头会逐渐显露。教师要帮助他找到人生中重要的动力——自信,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其获得成功。
3.指导好课外阅读。选取适合留守学生的童话故事,引起他的兴趣,再让他自己去看,逐步提高他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他阅读过程中经常询问他看懂了什么,和他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
4.同伴的关注。留守学生在校的时间较长,同伴的关注和关心,可以使留守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团结和向上,这对于留守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
三、加强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
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外界的各种影响使留守学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外界的各种影响是教育的外因,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在其成长中有着巨大的作用,是其思想和行为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因素,它有利于个体角色的内化,也有利于自我心理矛盾的疏解。
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的内部动机。广大家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有目的地培养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使其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逐步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进行自我教育的习惯。
四、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
近年来,寄宿制学校受到家长的普遍欢迎,中小学寄宿制教育模式趋于流行。优点是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留守学生进行有效监管,解决管理监护不力、管理不到位的实际问题。寄宿制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生活和安全责任实行全方位管理,教师既做到教书育人又扮演“父母”的角色,为留守学生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学生缺少父母直接关心和临时监护人而导致的一些问题。
五、做好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教会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于留守学生,教师要教会他们以书信、电话的方式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
2.做好留守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要对留守学生有充分的了解,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力和态度。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留守学生普遍缺少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较差,内心孤独。心理辅导教师要深入到留守学生中,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我坚信,只要教师对留守学生不放弃,用积极的行动鼓励他,用温暖的话语激励他,用朋友的视角关心他,就会使留守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他们才会有信心、有决心和同学们一起共创美好的明天。
留守小学生 篇4
从政教处处理违纪纪录看, 2009年度上学期共发生重大违纪事件9起, 受纪律处分共38人, 其中有8人重大违纪两次, 留守学生为35起, 政教处、团委利用心理咨询室平台, 针对留守学生问题突出的实际, 就留守学生管理进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探索:
一、密切家校联系, 形成良性互动
学校开学伊始, 即建全做实档案资料, 通过学生简明登记表, 摸清学生家庭基本状况, 随即建立留守学生档案。起始年级更侧重于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家长引导, 高二侧重于学习心理的家长引导, 高三侧重于高考期望值与学生自身努力能达到的水准的家长引导。
二、建立同伴互助制度, 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其一, 留守学生心理不稳定因素远远超过非留守学生, 但留守学生同样也有非留守学生的优点, 懂事、吃苦、有耐力、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视野相对开阔。因此, 本课题组尝试, 利用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 激发学生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兴趣, 从而树立留守学生的自信心。
其二, 通过心理咨询室对高一年级学习状况调查得知, 高一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了问题, 留守学生选择的第一求助对象是同伴, 比例为60.9%;第二为父母比例为20.7%;选择老师的比例为巧14.1%;选择亲戚的比例为4.3%。数据显示,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 更愿意从同伴中获取支持的力量, 更信任同伴的信息传递。
因此, 在实际纪律处理中, 政教处有意识借助心理咨询室平台, 从高一年级有意识运用同伴互助的方式帮助教育违纪学生, 首先, 心理咨询建立特殊学生记录表, 重点跟踪, 其次, 要求相关班主任提供详细资料, 在开学一个月后对结成帮扶小组, 从寝室和座位给予一定的倾斜, 有意识让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交叉, 同时班会课做大力宣传。实践表明, 同伴的提醒和帮助往往能够成为部分行为不良学生渡过难关的关键所在。
当然小组互助制度, 同样还存在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何大面积推广, 并保持质量, 是我们课题组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三、有意识利用陪读家长资源, 强化留守学生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普遍发展, 家长们的文化素养也在不断提高, 同时多年的打工生涯, 让他们迫切需要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因此学校周边不同程度地出现专职陪读家长的现象。政教处总结归纳出这样几种类型:
1.为高三学生服务, 父母担心学生体质不够好, 难以应付高三高强度的复习迎考工作, 同时为弥补多年成长不在身边的缺憾, 母亲从打工地返乡, 在学校周边租房, 以孩子的日常生活料理为主, 同时兼职打点零工。
2.家居偏远山区, 父母双方在外打工, 不放心老人与孩子, 干脆举家搬迁到本集镇, 或买房或租房, 老人主要以照顾孙辈生活为主;本部分各年级都较普遍, 以高一居多。
3.由于孩子长期离开父母照顾, 养成诸多不良习惯, 或是青春期叛逆严重, 在校多调皮不听管教, 父母担心学坏, 因此, 父母一方不得不选择在校外附近租房陪读, 多以专职为主, 常与校方联系。
针对以上现实情况, 课题组成员建议, 政教处、团委用足用好陪读家长资源, 因此, 本学期进行了以下几点工作:
其一, 以班级为单位, 建立陪读家长联系表, 同时召开陪读家长联谊会, 让家长之间互相熟悉, 彼此了解互相孩子的特点, 互相监督, 及时交换相关学生动向信息, 尤其是双休日孩子的去向, 堵住学生撒谎隐瞒家长的盲区。
其二, 政教处在每学期的班会课的安排上, 要求班主任适时请经历丰富、有口才的家长来班级做座谈, 祖辈重在谈两个年代的差异, 告诫学生要珍惜当今优越的读书生活环境, 父辈重在谈大城市生活的不易, 通过家长的亲身经历的演讲, 让学生理解生活艰辛, 理解父母在外的无奈, 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这种形式的班会课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普遍欢迎。
其三, 在组织学校大型德育活动中, 积极邀请陪读家长参加。
上学期, 我校大型德育活动“感恩励志”专题教育活动中, 有几大环节请陪读家长参与, 如每周五下午活动课的全校性的才艺展示;邀请家长观看, 全校性的学生演讲比赛, 邀请家长旁听;最为感人的是青年演说家杨青松老师做感恩教育演讲, 让家长和自己的孩子坐在一起聆听, 这种活动密切了家校联系, 对调皮难以管教的学生身上有积极正向的作用。
小学留守儿童征文 篇5
您好吗?我和哥哥好想您!虽然您经常给我们打电话,但我还是想亲眼看到您。自从正月十六到现在,我只有八月十五见过您一面。真想吃您烧的饭呀,买的饭我都吃腻了!
我们怀远今天下雨了,天气也变得阴冷阴冷的。妈妈,温州冷不冷?您上次回来,我看您瘦了,我知道您为供我和哥哥读书,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整个家都靠您一个人!您别对自己那么小气,您身体垮了,我和哥哥还能靠谁呢!我多想爸爸还活着,我不敢在您面前提爸爸,我怕您您伤心,爸爸从查出癌症到去世就一个多月。太突然了,我觉得天都塌下来了,我常常情不自禁地哭。哥哥表现的.比我坚强,他从没在我面前流过泪,但我知道哥哥内心也很脆弱。有几次我半夜醒来,我看到哥哥一边抹眼泪一边写字。哥哥他一定是想天堂里的爸爸,想远方打工的您了。我也偷偷地蒙上头躲在被窝里哭……
妈,听了您别难过。说些让您高兴的吧,哥哥在怀远一中很争气!高三了,哥哥学习很刻苦,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您放心吧,他准能考上理想大学,而且哥哥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把我照顾得很好。今天中午,哥哥和我还买了贴画,打扮我们的小出租屋呢。春节您回来看看,保证会夸我和哥哥的。
妈,我和哥哥一定会像您一样坚强,乐观的。您听,我正在给您唱《隐形的翅膀》:每一次都在孤独徘徊中坚强,每一次就算是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伴我飞,给我希望……
听到了吗?妈妈,这是您最喜欢听,我最喜欢唱的歌,每天写完作业我都要唱几分钟。现在我可开心了,告诉您我期中考试考了班里第二名,班主任王老师天天鼓励我,关心我,奖励我本子和钢笔。有时还买零食让我带回家吃,我从心底感激她。前几天我感冒发烧了,是王老师带我去医院挂的吊水。说到生病,我想到城关小学的王荣老师得了重病,新校长还号召同学们为她捐款呢。平日里都是老师们关爱我们,教育我们。现在老师需要帮助,我们也应该献出自己的一点爱,去帮帮我们敬爱的老师。我只捐了两块钱,钱不多,但表达了我对老师满满的爱。将来我有能力了,我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妈妈,您说我说的对吗?
亲爱的妈妈,您辛苦了!请您相信,我和哥哥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您过上好日子的!因为我和哥哥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们会乐观坚强地面对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天堂里的爸爸也会为他的两个儿子感到骄傲的!
妈,今天就聊到这吧。祝您身体健康,天天快乐!
儿:周拯
留守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篇6
案例主题:如何促进留守问题学生的转化,使问题学生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公民,是学校的责任与义务。本案例就如何转化留守问题学生,提出了几点看法,以供大家讨论。
问题由来:我们班有个叫洋洋(化名)的学生,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常年不归,把洋洋托付给爷爷、奶奶监管照看,这就成了一个留守学生。从事教育的人都知道,对孩子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学校、与家庭三个方面,如果有一方教育不能及时跟上,就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从现实情况来看,孩子都是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特别是儿子儿媳把孙子交到自己手上之后,就更不得了。百依百顺,溺爱有加。唯恐“小祖宗”来个一哭二闹三上吊。小孩都是最聪明的,一次得逞就掌握了你的规律,能次次得逞,只要一使出“杀手锏”,他们就投降了。长此以往,孩子的娇气也就惯出来了,再想笼住他的心就难了。因此,爱也是需要有节度的,一味的溺爱到头来就不是爱,而成了害。洋洋的爷爷、奶奶也不例外,对小洋洋往往只负责照顾吃饭、穿衣等生活事项,而在洋洋的思想、品行、习惯、学业等方面教育简单,甚至放任不管,同时由于网吧与成绩不理想诸多因素的影响;洋洋变成了留守问题学生。作为洋洋的班主任我深感忧虑。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建设者,怎么教育、帮助洋洋进步呢?便是我思考的问题。
情景再现:怎么帮助洋洋进步,我从四个方面入手:
1、我与洋洋的父母取得电话联系,对他们说:作为父母,谁都想为自己的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衣食无忧。于是你们背井离乡,含辛茹苦,到外面打工赚钱。可是你们的良苦用心,孩子又是否知道?孩子又是否理解?可能你们重视物质供给的同时却忽略了孩子的精神教育。要知道育人更是育心!与孩子相隔千山万水,但并不代表你们不能心心相应。如今社会交通和通讯都非常发达,一个电话,一句嘘寒问暖,抓住一两天的假期来看看孩子,这都是举手之劳,可这却是你们和孩子沟通的桥梁。问问孩子的生活学习,思想状态,发现孩子有不对的苗头适时地教育,或者和孩子说说你们打工的辛酸,钱来得多么不容易,读书有多么重要。只要和孩子能经常这样交交心,聊聊天,我相信你们父母也能够做到“远程教育”的。于是他们答应每星期与洋洋电话联系至少一次,通过亲情电话热线,让他觉得父母就在自己的身边,时刻“看”着自己、关心自己、鼓励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也生活在父母的关爱之中,这样他便不再感到孤独、寂寞,从而正常地学习、生活。
2、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就是天职。让学生知道,除了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爱以外,还可以从老师这里获得爱,父母不在身边,他们一样可以健康成长。班主任是一班的代理家长,尤其是留守问题学生的代理父母,我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除了做好教学教育本职工作外,还充当第二角色——代理家长。对洋洋我除了在物质上帮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帮助,通过交流沟通,进入他的内心世界,就像他父母一样关心他的成长。
3、我引导班级其他同学争做洋洋的朋友,同辈之间更容易亲近交流更容易相处。在学习上多帮助,在生活上多关心,在思想上多交流,使真挚的友情变成汩汩流淌的“亲情”,让洋洋有在“家”里的感觉,甚至比在家里更温暖。
4、情感的沟通仅仅是第一步,这还不够,要转化洋洋还需要实施第二步:教会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是陪养认真听课的习惯;洋洋平时放纵惯了,上课老是不能够专心听讲。针对情况,我就着重培养洋洋认真听课的习惯,安排一位品学兼优的同桌,一方面是给洋洋做示范成为他最直接的榜样,另一方面是时刻提醒洋洋注意听课成为他最好帮手。
二是培养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洋洋是个聪明的孩子,可就是有一个毛病——学习“磨蹭”得很,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果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养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针对这种情况,我就着重训练洋洋在一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学习任务。并逐渐增加。每次按要求完成了一定数量的学习任务后,我都给一定的自由时间,让他玩个开心,使他懂得“学要学个踏实,玩要玩个痛快”的道理。要求他一坐到书桌边,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当天的作业必須在当天完成。这样坚持训练了一段时间后,洋洋逐渐形成了专时专用的习惯。
留守小学生 篇7
关键词: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留守学生, 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 这些学生留在户籍所在地就读, 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学龄儿童。在农村, 留守现象非常普遍。据有关数据显示, 目前,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为7800万, 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为5000多万, 比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的数量翻了一番。在全国农村儿童中, 留守儿童比例高达28%, 部分省市已超过40%, 这意味着每三个农村儿童中至少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中, 主要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随着农民工数量的增加, 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将继续攀升。
一、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性格柔弱内向;
2.自卑心理障碍;
3.寂寞无聊心理;
4.逆反心理;
5.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二、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危害
大多数承担监护责任的祖父母辈文化水平较低, 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辅导。更有不少家庭的老人迷信、打牌、饮酒等, 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 学生与祖辈因代沟而缺少沟通, 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 形成“家庭管不好, 学校管不到”的真空。由此产生的不良品行危害孩子发展:少数“留守学生”成为“问题学生”, 甚至打架斗殴, 寻衅滋事, 做出违法犯罪事件, 影响社会安定。
三、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家庭原因
1.由于父母外出务工, 孩子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学生与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 可见长期分离使亲子关系出现障碍, 甚至出现“亲生后母现象”, 这无论对父母还是子女来说, 都是巨大的心理创伤。
2.虽然父母和监护人对子女读书和接受教育的态度比较积极, 大多数留守学生也都表示喜欢读书, 但是留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不容乐观。老年人文化知识有限, 有些还是文盲, 很难辅导留守学生的学习, 也不能监督他们的学习, 造成留守学生对学习的自律性差。很多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 没有父母的鼓励, 出现成绩滑坡现象。
3.留守学生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 无论是隔代监护还是亲戚监护, 在监护上都存在很大的盲区。小学升入初中后, 学习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 学习负担日益加重, 学习压力不断增加, 这些问题若得不到解决, 便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遇到学习生活上的问题时, 存在沟通障碍, 无人倾诉。中学阶段是身体发育关键期, 女生碰到月经初潮、男生首次遗精一类的事情, 不好意思和长辈、亲戚说, 造成心理上的阴影, 也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二) 学校原因
1.尽管学校是直接面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实施单位, 但是多数农村学校注重应试教育, 片面强调升学率, 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及心理健康的教育。
2.学校教育的无奈和放任。据调查, 留守学生中48.4%的学生成绩较差, 39.6%中等偏下, 10%成绩较好, 仅有2%成绩优秀, 还有的学生辍学。虽然教师的关注、关爱、集体的温暖可以抵消留守学生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 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缺乏专职的心理教师, 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问题学生学校通常施以惩罚性的教育, 当教师知道他是“难以管理的”, 就听之任之, 难以真正走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三) 社会原因
1.留守学生处于弱势的地位, 在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极端强化时, 就形成孤僻、焦虑、自私等心理, 进而不愿和人交往, 对人不信任, 对自己不自信, 如果缺乏正当和及时的引导, 就会产生各种心理上的问题。
2.留守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但社会环境复杂, 特别需要父母和社会的关爱与引导。由于父母远在他乡, 得不到关爱和正确引导;同时, 学校周围的网吧、游戏厅对于那些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快乐的天堂”。内部疏于防范, 外部诱惑多多, 长此以往, 留守学生就极易出现心理失范和越轨行为。
3.农村社会教育薄弱, 教育资源缺乏, 教育观念陈旧, 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相关部门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 也使一些留守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四) 自身心理特点
1.个性特征倾向。
大多数留守学生都是隔代抚养, 代沟影响明显, 留守学生不能同祖辈有效沟通, 久而久之就形成孤僻、暴躁的性格, 甚至对祖辈产生逆反情绪, 不听教导。他们不愿与人交往, 生活在自我空间里, 对外界的一切漠不关心, 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留守学生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或者过分淘气, 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
2.依赖心理较强。
留守学生多由祖辈抚养, 祖辈由于思想观念较陈旧等因素影响, 会对留守学生过分地照顾与保护, 对他们百依百顺, 让他们除了学习什么都别管。父母由于常年有外, 总觉得有愧于孩子便给钱以补偿, 宁愿自己节衣缩食, 也要尽量满足学生的所有要求。
3.越轨现象严重。
农村留守学生家庭环境的不完整和教育的弱化, 对其心理和精神状况都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这些影响在社会条件的影响下, 会产生一些极端的后果。一些学生逃学、不交作业, 甚至参与小团体, 沾染不良习气;还有的学生因得不到家庭温暖而离家出走。
四、如何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 学校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完善学校相关功能, 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 关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 弥补亲情缺失;提供必要的帮助, 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事件;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 看到他们的闪光点, 树立信心, 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
(二) 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健全亲子关系, 满足子女亲情需求。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通过宣传使学生家长转变观念, 改变那种“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 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育, 就是对孩子负责”的错误观念, 充分重视子女情感需求和人格的健康发展。首先, 提高沟通频率, 最好做到每个星期或至少半个月交流一次;其次, 在沟通内容上不仅仅学习, 还要关注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 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 并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反思 篇8
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这恰好是农村初中班主任的写照。农村初中班主任确实是“忧家长之忧, 乐学生之乐”, 我是其中的一员, 体会颇深。
我深知班主任工作琐细而繁重, 因为学生大部分是住宿生, 且大都是留守学生, 他们的衣食住行、安全问题、思想动向、学习倾向, 甚至吃喝拉撒, 事无巨细, 点点滴滴, 班主任都得操心。每天工作一般都在十一二个小时左右。繁重的工作虽然很累, 但是我认识到:对家长, 班主任代表着学校, 肩上扛着责任;对学生, 班主任代表着家长, 双手履行义务。我虽然不可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 但我可以为学生付出一颗爱心, 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作出我的奉献。那么, 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应该从那些方面着手呢?下面是我近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反思, 特记录下来与老师们探讨。
一、重视留守学生的培养, 相信他们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 重视对留守学生的培养, 充分相信他们的能力。有的留守学生看起来很顽皮, 但却较聪明, 有威信, 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把他们选拔在班干里, 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 悉心指导, 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他们的坚强后盾, 他们发挥出来的能量是不可忽视的。例如本班的班长龙倩同学, 就是一名留守学生, 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每当组织一些大型的活动, 如主题班会、运动会、墙报等, 她都要把班干部召集起来, 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定方案, 周密布置, 仔细分工, 明确自己的职责, 各负其责, 带领同学们有序开展各项活动。活动后进行总结, 谈一谈得失, 为以后再搞活动积累经验。龙倩同学因为班级管理能力较高, 多次受到学校表彰。今年中考后以总分565的优异成绩和突出的管理能力被都匀二中破格录取。喜讯传到省外打工 的父母耳里, 我收到了一条致谢与赞美的短信。
二、让留守学生在关爱中成长
在工作实践中, 我一直努力营造气氛, 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 班主任就是他们的父母。王立是一位留守学生, 平时很少说话, 也很少和 同学们交流, 整天闷闷不乐, 她在日记中多次诉说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她在七年级时就想辍学回家。我发现后, 觉得如果不挽救这个女孩, 将是我终生的遗憾。针对这个情况, 我有意安排了一次以“关爱”为主题的班会课, 把她的情况在班上作了说明, 还把她的日记在班会上朗读, 让更多的同学为她分担痛苦。当同学们听完我的朗读后, 许多同学都泪流满面。此后, 许多同学主动与她交流, 通过这次活动, 王立的变化很大, 成为班上的学习标兵, 今年的中考, 以总分636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都匀二中。我也通过这样的活动使班级更团结, 更有凝聚力。再有, 吴世桢同学家庭经济特别困难, 零花钱几乎没有, 星期一至星期三的菜是从家里带来的。当我了解情况后, 找学校领导协商, 把她列为重点贫困生给予资助, 并向班上同学发出“献爱心”的倡议, 吴世桢深受感动, 学习努力, 表现突出, 在2010年都匀市初中英语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被评为2010年黔南州优秀学生, 今年中考, 她以总分668的优异成绩考入了都匀二中的联想班。学校张榜公布的那天, 我看到这两位同学很高兴, 我也很欣慰。
三、让留守学生在和谐与鼓励中进步
关注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 篇9
一、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
由于我平时上课任务比较重, 和学生语言交流时间较少, 我就采用了书信与谈话相结合的方法, 利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开展了《老师我想对你说》和《自我介绍》活动, 规定学生把自己的爱好、家庭成员组成、在小学的成功与失败以及自己的志向和需求告诉老师。两篇简短的笔谈交流拉近了我和同学们的距离, 我知道了学生最需要的是关爱, 最缺少的是理解。如高宇卫同学说:“老师, 你不知道, 我多可怜, 姨妈不喜欢我, 外婆常说我是累赘, 唯一理解我的母亲为了我们的生活又常年在外奔波。”这些催人泪下的语言, 使我感受到身上所承担的责任。
二、把从学生处获得的信息反馈给家长,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
我班寄宿生多, 即使没有寄宿的同学也大多“寄人篱下”, 我就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条件, 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 让家长及时地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 督促家长定期与不定期地和孩子交谈, 让孩子感受亲情, 学会理解, 也从中知道了不少学生犯错误的根源。如我班学生徐勇从小学三年级起至今, 父母双双在外打工, 由一个90岁的姥姥代管, 孩子学习怎么样, 思想有何变化, 父母一点也不知晓, 有一次, 这孩子偷喝了别人的牛奶, 一经了解, 我才知道, 他不是想偷而是想喝。父母不在家, 又没有钱, 只得去偷, 于是我就跟他父母联系, 提出要一个家长回家管理孩子的建议, 但是经过了解, 得知他父母如果不打工就断了生活来源, 于是我就请求他们回家和孩子一起过一个生日。这样一来, 徐勇变了, 懂得要为今后的幸福努力学习了。
三、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我充分利用双休日, 看一些教育管理的书籍, 提高自身修养。如最常见的《湖南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杂志, 并经常与同事交谈取经, 看一些有关学生教育的电视, 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了解现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 抓住切入口, 更好地管理好学生。
四、建立和谐班级
对于留守学生来说, 建立和谐班级容易使他们找到灵魂的依傍, 弥补他们内心缺失的爱。为此, 开学至今, 我借助学校运动会、不让爱你的人失望、诗歌背诵和诗歌创作大赛等活动, 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提高他们的集体意识, 让他们体会团结协作的快乐, 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使他们生活在快乐、和睦的氛围中, 让他们在班级里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找到回家的感觉, 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 体会到学习、成长的快乐, 使他们感受到在这个集体中谁也不能少。
五、用阳光雨露滋润学生心田,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我班学生高宇卫是一个缺少爱、心理有些偏执的孩子, 一个星期四的早晨, 不知什么原因跑到四楼走廊, 爬到扶栏上, 八年级学生问他“你要干什么?”他不出声, 八年级学生把他拉到老师办公室, 我亲自把他领了回来, 亲切地对他说:“你有什么不高兴和委屈, 就和老师说说。”他只是一个劲儿地哭。我就给他讲了《百家讲坛》中的一个小故事, 结尾的一句话是“你母亲千辛万苦、走南闯北, 就是知道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是她今后的骄傲。”听到这, 他不但没有停止哭泣, 反而哭得更大声了, 一会才从牙缝哽咽着说出一句话:“我太让我母亲失望了, 我是为了缓解压力, 才爬到扶栏上看看风景。”我知道这孩子缺少爱, 心理太压抑, 才做出如此不可理解的举动。我就撒了一个谎, 违心地说了《百家讲坛》上另一位母亲教子成功的故事, 最后一句话说:“你父母在上次和我交谈的过程中, 说给你算了一命, 先生说你今后一定是一个成功人士。”他终于笑了, 并说了一句:“我明白了, 我一定会努力的, 再也不干蠢事了, 不让您失望, 不让我母亲为我伤心。”之后, 我针对这件事情召开了一次“珍爱生命”的主题班会, 唤醒那些迷途学子, 并经常对他们嘘寒问暖, 细心诱导。
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而不仅仅是优等生, 班上的留守学生更需要关爱。首先, 我从心理上接受这些学生, 绝不歧视。平时, 我一见这些学生有了成绩就抓住机会及时表扬, 要是有点过错, 总是正面诱导, 为他们指正错误, 指明方向, 上课时经常对这些学生提问,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这些学生在我批评他们时也不会反感, 认为这是老师对他们的关心。
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初探 篇10
案例二:我校初2005年学生谭××, 父母均外出打工, 爷爷成了他们的监护人, 在校养成了大手大脚用钱的坏习惯, 父母由于自觉对孩子缺失关爱, 遂用金钱来弥补, 孩子对钱的要求, 几乎是有求必应, 该生的心思遂不放在学习上, 整天想的是如何吃好、穿好、玩好, 他的一次生日邀约了十几个同学到饭店大搓一顿, 完了还去卡拉OK, 一晚上消费近千元, 家长经过近二年的苦苦支撑后, 终于忍受不住儿子的盘剥, 只好让儿子辍学打工。
案例三:我校高2006级女学生曾××,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形成了封闭, 孤僻的性格, 自卑、胆小, 不愿接近同学、老师, 经受不住任何的刺激, 一次与同学为一句话而起争执, 遂赌气不上课, 辍学回家, 我作为她的任课教师, 了解到她的情况后, 去到她的家, 把她各业回学学校, 我主动找她谈心, 许诺可解决她生活上的所有学习, 生活上的问题, 并在三年中时时留心、注意, 从细节入手来感化她, 改变她。如:她的每个生日总是把她请到家中过, 按当地风俗, 给她煮红鸡蛋, 节假日班上的留守学生总能收到我的一些小礼物:如一只笔、一个本子、一包糖等, 经过三年的生活学习, 逐渐改变了以前哪些不好的性格, 变得开朗自信, 也不会因一点小挫折而自闭、赌气, 也喜欢接近同学、老师。
以上案例均呈现出一个共同点:“留守学生”因严重缺失父母关爱、管教, 而在性格、道德、学习等方面出现了畸形发展, 他们都是十几岁, 处在人生各方面成长的关键时期, 如何正确引导他们, 使他们不至迷途,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是和学生打交道最多的人, 就应在此新问题上多动脑筋, 多下功夫来研究、思考, 以下是我对“留守学生”问题的现状原因的思考, 及对农村中学校老师对“留守学生”教育的一些建议, 望能抛砖引玉, 引起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来应对“留守学生”问题。
一、留守学生的现状
1、心理方面:多表现为自闭、孤僻、嫉妒、依赖, 应对挫折能力极差, 报复脆弱, 自卑、胆小、不愿接近同学、老师。
2、道德方面:由于不能得到父母正确的引导, 加之社会上丑恶东西的熏染, 表现为传统道德缺失, 不能明辩是非, 同学间比的不是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助人为乐, 比的是谁的钱多, 吃得好, 穿得好, 玩得好。
3、生活习惯差:大多生活不能自理, 虽然身上穿的是名牌, 全身都散发出难闻的臭味, 有钱时大吃大喝, 有了上餐不管下餐, 无钱时忍饥挨饿, 只能趴在食堂窗口望着别人吃饭。
二、“留守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
1、监护、管理不力:父母外出, 监护人员通常是祖辈、年迈的祖辈大多是文盲, 既无精力又无体力, 更无教育能力, 易受“留守学生”的哄骗, 常常拿他们没有办法。
2、父母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误区:相当部分的父母素质不高, 自感对子女欠下了亲情债务, 遂用金钱来弥补亲情的缺失, 少年又没有正确的金钱绝, 遂纵容, 滋生出享乐主义等一系列恶习, 不思进取, 自由散漫。
3、学校对“留守学生”教育力度不够:由于“留守学生”问题是一个新鲜事物, 大部分学校、老师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故在针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教育上还显力度不够, 加之现今学校着重的是少数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学习, 并不注重所有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 心理问题的引导。
4、社会环境对“留守学生”教育几乎是空白:由于“留守学生”问题还刚处在研讨阶段, 社会环境对“留守学生”教育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近日从新闻报道上看到湖南某社区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 认识到社会也能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发挥重大作用。
三、农村中学校对“留守学生”教育的几点建议
1、学校要高度重视“留守学生”的教育。应专门制定出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计划, 讲清“留守学生”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 并制订出三年或一年的阶段性计划, 制订“留守学生”挡案, 档案中应详细罗列出各项资料, 方便对他们进行管理。
2、设立“留守学生”班。我校2006年全校初中生1550人, 其中“留守学生”有698人占45%, 如此多的“留守学生”, 完全可考虑设立“留守学生”班, 选派最负责任、最具爱心的教师作班主任, 科任教师, 班内同学形成平等互助的氛围, 班间同学进行竞争, 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3、教师应更多思考调研“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教师是和“留守学生”接触生活在一起时间最多的人, 也肩负着最神圣的使命, 针对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责无旁贷。教师应在此问题上多下功夫, 多动脑筋, 给更多的关爱, 从细节入手, 把“留守学生”问题纳入学校的常规管理, 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教育活动, 最好能成为“留守学生”的“爱心爸爸”“爱心妈妈”, 以弥补他们所缺失的父母关爱, 学校应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督促“留守学生”参与进来, 以培养他们团结互助, 自信乐观的健康心理, 教师应随时随地从细节入手, 如:节假日能给予他们一些小礼物, 生日能吃到一个约鸡蛋, 能听到学校广播上点的一首歌等, 以弥补他们严重缺乏的父母关爱关, 也应在“留守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加以重视, 认真对等, 严加管教, 以弥补父母外出所缺乏的管教。
4、学校应组织“留守学生”家长进行学习、培训、沟通、建立畅通的流通机制。学校应利用春节打工者回家探亲这一契机, 召集“留守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学习、沟通, 以纠正普通存在的“金钱弥补亲情”的做法, 引导“留守学生”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以自身的艰苦奋斗经历来激励子女的学习热情。
另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留守学生”档案, 建立起与家长进行顺畅沟通的联系机制, 随时通报“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双管直下, 共同完成对“留守学生”的教育。
5、学校应建立“爱心通讯”小屋。保证父母子女间能顺畅地沟通, 解决距离上的阻隔, 一定程度上缓解父母子女间亲情的传递。
浅谈“留守学生”的学习教育 篇11
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一个特殊学生群体,他们面临着许多诸如生活、家庭、安全、心理和学习等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在学业,心理教育上隐忧极大,如果教育引导不好,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成材成长,还将影响他们的未来生活,甚至还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还会带来较多的社会问题。尤其是中学阶段的留守学生,他们的思想是波动极大的,容易冲动,对人生的方向辨认不清,容易走向极端走向犯罪道路。因此,根据农村中小学“留守学生”学习面临的主要问题,加强对其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分析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学习面临的主要问题
1、由于父母双亲长期不在身边,孩子远离亲情,缺少温暖,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因而,他们的性情变得较冷淡、消极、贪玩,学习观念淡薄,不知读书是为了什么,也不知怎样读书。因此,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2、因为缺乏亲情,家庭教育也少了,学习基础差,课外学习无人辅导,学习自觉性差。大多数“留守学生”的家庭学习教育基本是处于无人管教状态,在家里学习无人督教,家庭作业无人辅导,学习缺乏动力、缺乏热情,课外自觉学习者就更少了。加之有些“留守学生”农活和家务活,没有时间学习,从而厌学,逃学。
3、上课思想不集中,易开小差,学习效率低,没有进取精神,因而,这些“留守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很差。
4、具有逆反心理,个性强,学习缺乏灵活性,易厌学,他们情感脆弱,性格内向,任性顽皮,甚至出现迟到早退,缺课,逃学等厌学现象。
二、根据农村中小学生“留守学生”学习遇到的主要问题,在抓好对他们全面教育的同时,对“留守学生”的学习教育还应重点抓好如下几个方面:
学校方面
1).高度重视,爱心浇灌。
作为学校要担负起教育留守儿童的重任,教育孩子端正思想,正视现实,不要因为缺少父母关爱和管教,就表现出孤独、痛苦等不正常心理。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教育留守儿童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的真正原因,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用意和辛苦,将此作为自己努力学习,健康成长的动力。教育孩子振作精神,奋发向上,树立长大后为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做贡献的远大志向。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关爱留守儿童是全体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教师要寓爱的教育于各学科之中,做到“教文予爱”,或“借文予爱”,使留守儿童处在爱的教育之中,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爱,并且使自己在享受爱的同时,也爱他人。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和留守儿童可以结成“帮扶对子”,实行“一帮一”、“一帮多”或“多帮一”等形式,给留守儿童在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安慰和行动上指导。学生之间要互帮互助,尤其使留守儿童之间要在生活上给予帮衬,思想上给予慰籍,行动上给予指导。
2).开拓创新,注重实效
(1)建设"寄宿制学校"。农村学校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措施,爭取建设"寄宿制学校"。并建立专人专职管理制度,对留守儿童进行各方面教育。
(2)开通亲情热线电话。学校专门设立热线电话,让留守儿童能及时与父母或专门教师(家长角色)进行交流,让孩子感到亲情在身边,有心灵上的温暖。留守儿童长期离开父母,学校应成立"家庭"俱乐部,让留守儿童在家庭俱乐部中生活、学习、交流,让他们时刻感到似家的温暖。
(3)丰富课余生活。学校要建立阅览室和图书馆,班级要设立"班级图书角",多订阅一些报刊杂志,供留守儿童课余阅读。学校要为留守儿童举办,或者指导留守儿童自办文学社、书法兴趣小组、绘画兴趣小组;学校要举行学科竞赛、演讲大赛、主持人大赛、歌手比赛、体育运动会、国庆和元旦晚会等,为留守儿童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使他们在各自的特长方面各展其能。
(4)齐抓共管,形成制度。首先,学校专门成立监护人培训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培训,让他们理解监护人的责任,如何教育留守儿童,让他们健康向上成长。其次,专门设立留守儿童家长接待站,专人接待外地打工学生家长,与其交流,及时传递留守儿童在校的表现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促进对留守儿童的互相教育。最后,学校、村委会(居委会),家庭三者建立留守儿童监管教育制度,签订监管教育协议书,成立留守儿童教育委员会,三者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了解,及时沟通,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有效管理。
老师方面
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全面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习、生活情况。还要登记清楚外出父母联系电话、托管人姓名、住址及联系方式等。
2、提高教师的亲和力,用师爱去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缺憾。教师在教学中年,更要注重提高亲和力,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多表扬少批评,充分尊重学生的地位,把“留守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用爱心去感染、温暖“留守学生”让师爱的阳光源源不断照射“留守学生”的心田。
3、培养学习兴趣,讲究教学技巧,注重教学实效。教师对“留守学生”的学习要关怀体贴,理解尊重,淳淳诱导,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对“留守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查缺补漏,指明学习方法,做到不让他们学习掉队。
4、利用作业批改巧写评语鼓励“留守学生”。
5、营造生动活泼的班级氛围,多关照、鼓舞“留守学生”,让其融入班级集体。
6、建立亲情电话,加强家访,与托管监护人共管“留守学生”
关注留守学生构建和谐教育 篇12
一、农村留守学生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家庭教育缺失。
思想道德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 如果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 又没有其他办法来填补这个空缺, 仅由临时监护人照顾孩子, 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首先是家庭监护力量分散或监护能力欠缺, 难以形成教育合力, 这些家庭的子女缺少约束和教育, 许多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矫正, 时间一长就形成了恶习。其次是教育方法简单, 临时监护人往往只注重孩子的生活和安全, 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正常人格教育, 有的甚至干脆放任不管。
2. 学校未实施特殊教育或力不从心。
目前在很多农村地区, 学校办学条件较差, 教学设施较为简陋, 师资力量薄弱。一些农村学校除了讲授文化课的教师之外, 英语、思想品德、美术、音乐、体育等方面的教师比较缺乏, 基本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生活指导教师, 不能为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提供悉心的关怀和照顾。同时, 由于农村学校教师教学负担过重, 一些教师几乎没有时间与学生进行课外交流和谈心活动。这种缺少特殊性、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
3. 社会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职责不明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已明确指出:当今社会 (包括各级政府、政法机关、民政机关、社区、群众团体等等) 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注力度不够, 而且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消极因素, 诸如不健康的影视、广告, 不规范的电子游戏室、网吧, 赌博风气盛行、混乱的校园周边环境得不到有效治理等, 把一部分学生引向了不健康的道路, 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职责更是不明确。
二、解决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基本对策
1. 建立健全留守学生档案, 增强学校、教师对留守学生的关爱责任。
大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帮助留守学生建立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学校可举办元旦晚会、体育运动会、歌咏比赛、作文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 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 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班主任应做好留守学生的摸底工作, 并建立好档案, 将其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及时记录, 并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 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更多责任, 多与留守学生交流、谈心, 提高亲和力, 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摒弃留守学生等于“双差生”的错误认识。加强与家长的直接联系, 为教育留守学生提供方便, 班主任可定期或不定期地与家长电话沟通, 形成教育合力。学校应坚持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 (监护人) 会, 共同探讨教育问题。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广泛开展各种活动。
学校可设立“心语信箱”或“校长信箱”, 为留守学生搭建起交流思想的平台, 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 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咨询工作, 及时帮助留守学生解除心理困惑和压力。
广泛开展有助于留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 如庆国庆文艺汇演、普通话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或英语周、书画展、班级体育比赛等等。班级可开展主题班会、联谊会、道德法制讲座等, 使每项活动都以留守学生为关注对象, 引导学生互助互爱, 让留守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
聘请工作责任心强、乐于奉献的教师担任留守学生的爱心教师, 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对留守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 帮助留守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全面健康成长。
3. 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