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学生管理

2024-10-02

留守学生管理(共12篇)

留守学生管理 篇1

通过湖南省初中农村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在身体形态、饮食营养、机能发育等多项指标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其目的是, 了解湖南省初中农村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 揭示该群体留守学生发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寻求接近该群体学生体质健康的方法与途径,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留守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 增强该群体的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分别抽取湖南省湘西、湘东、湘中、湘南、湘北地区的20个乡镇的53所中学 (城镇28所, 乡村25所) 的13—15岁、1786名留守学生和非留守学生, 其中留守学生和非留守学生各占893人。男生和女生人数分别为493、400人。 (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测试法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的说明, 对1786名留守学生的 身高、体重、速度、握力、进行统一测试。

1.2.2 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问卷1786份, 回收1709份, 其中有效问卷1680份。

1.2.3 数理统计法

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运算, 统计方法用平均数及标准差作T检验, 对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4 比较分析法

对统计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身体形态指标特征的比较分析

2.1.1 留守儿童学生与非留守儿童学生身高特征的比较分析

身高是反映骨骼生长发育的情况的重要指标。身高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身高方面的数据比较结果 (表2) 表明: 留守儿童的身高总体上低于非留守儿童学生, 由13至15岁组, 均出现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

总体上看, 非留守儿童男生明显高于留守儿童男生, 女生则比较接近。

注:“**”表示p<0.01, 以下相同。

2.1.2 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小学生体重特征的比较分析

体重是反映身体的发育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儿童少年时期, 体重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学生体重方面的数据比较结果 (表3) 表明:在体重方面, 留守儿童男生均高于非留守儿童男生。女子方面留守儿童女生体重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女生。总的来看, 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男女生随年龄的增长, 体重差距基本没有变化。

2.2 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小学生速度素质特征的比较分析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50m跑是速度素质的有效测试手段。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学生速度素质方面的数据比较结果 (表5) 表明:在速度素质方面, 留守儿童男女50m速度跑的各组成绩均非常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男女小学生50m速度跑成绩 (p<0.01) 。比较分析的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小学生的速度素质明显差于非留守儿童学生。从发展趋势上分析, 随着年龄增加, 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男女小学生的50m速度跑的平均速度逐渐提高, 发展的趋势基本相同。

2.3 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学生力量素质特征的比较分析握力是反映人体上肢力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学生力量素质方面的数据比较结果 (表6) 显示:留守儿童男生的力量素质非常明显均低于非留守儿童男生, 只有13岁年龄组高于非留守儿童外 (未达显著性水平, p>0.05) , 其余均低于非留守儿童。在13岁男生年龄组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p>0.05) , 14、15岁年龄组都达到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留守儿童女生在13岁、14岁、15岁年龄组的握力成绩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女生。从发展趋势上看, 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男女生握力值平均成绩, 随年龄增加而逐渐提高, 均有明显的增长。从以上的体质测试结果来看, 发现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身体形态发展方面差异并不十分明显, 除了男生身高存在差异外 (有待进一步研究) 身高和体重发展水平和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在身体素质方面,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间的差异却非常显著。留守儿童小学生速度和力量素质方面均低于非留守儿童的小学生。影响留守儿童学生的身体运动素质发展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其中留守儿童的营养问题, 是影响和制约学生体质发展的重要因素。

3 结论

1.留守儿童小学男生在13岁年龄组至15岁年龄组的平均身高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男生;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学女生的身高发展的总体水平接近。

2.留守儿童男女生的体重基本一致。

3.留守儿童小学生的速度素质 (50米跑) 的发展水平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小学生。

4.留守儿童小学生的力量素质 (手臂握力) 的发展水平、留守儿童明显不及非留守儿童。

摘要:应用文献资料法、体质测试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湖南省初中13—15岁农村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身体形态进行比较与分析, 结果显示:湖南省农村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机能发育、等多项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 农村非留守儿童的各项指标优于农村留守儿童。

关键词:湖南,中学,农村,体质健康

参考文献

[1]徐叶彤, 等.2002年甘肃省7-18岁城乡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比较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27 (6) .

[2]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黄念南, 吴明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37 (6) :53-54.

[4]房建武, 周红旗, 袁卫华.华中师范大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测评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 2006, 25 (2) :542-543.

[5]耿威涛, 张金玲.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报告[J].中国乡村发现, 2007, (6) :15.

[6]戴自特.关于留守儿童家庭现状的抽样调查[J].2007, (7) :24.

留守学生管理 篇2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乡许多农民纷纷外出打工,不少中小学生的家长长期不在家,却把未成年学生的教育、管理、监护的义务,委托给老人或亲友,有的甚至是大学生带小学生,学生留守管理办法。这些“留守学生”因缺乏亲情而引发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致使一些学生走向违法犯罪道路。所以加强“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刻不容缓,我乡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管理办理。

一、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必在性

近几年来,我乡中小学“留守学生”人数不断增多。经调查全乡有“留守学生”162人。这些“留守学生”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学生的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平时心牵挂着自己的子女,而心有余而力不足,缺少对学生的关爱、交流和引导,致使一些学生子走向犯罪的道路,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应当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二、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措施办法

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在“留守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1、重视思想道德教育。以法制副校长上法制课,不断提高广大学生的法制道德观念;通过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请退休老干部为学生讲革命传统故事,不断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以班队、共青团、少先队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关爱、责任、诚实”等基础道德品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尤其特别重视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做人做事的道理,管理办法《学生留守管理办法》。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室及配备必要的设施,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帮助指导“留守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平时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留守学生”做到精心观察,及时掌握动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给这部分学生以更多的“偏爱”。学校、班级经常举办生动有趣的竞赛,开展书法、绘画、舞蹈、乐器、球类等到课外活动,以赛促练,提高能力。

“留守学生”盼关爱 篇3

核心内容:建立一个以基层政府、学校、社区、家庭、邻里为中心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代偿这个群体缺失的亲情。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人城市或沿海打工赚钱,将年迈双亲和幼小子女留在家中,形成了“留守一族”。

以我的家乡四川省大竹县姚市乡为例,全乡共有学生4600余人,其中留守孩子1857人,占全乡学生总人数的40%,双亲都外出打工的1565人,占总人数的34%。

一个个“空巢”家庭和随之而来的子女教育问题,正引发越来越多的家庭危机,逐渐成为社会焦点。

“留守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多数“留守学生”因缺乏亲情和家庭管教,自控能力较差,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问题。

学习成绩较差。“留守学生”学习由于缺少有效的督促和辅导,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普遍居于中等及以下水平,能够进入优等生行列的少之又少。

行为道德失范。“留守学生”由于家庭教育主体缺位,绝大多数代理监管人又无力对孩子履行到位的家庭监护和管教责任,致使许多“留守学生”成了无拘无束的“野马”,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如组织纪律性差,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卫生习惯差、生活习惯差,等等。沉溺于网吧是“留守学生”常见的一种生活方式。许多“留守学生”上网有了瘾,钱花完了就回家偷,有些甚至沾染了小偷小摸恶习。另外,“留守学生”早恋的比例也明显高于正常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这些学生可以“自由”地接触一些淫秽印刷品或音像制品,幼小的心灵无法抵御诱惑,往往走上歧路,致使身心遭受严重伤害。

心理性格畸形发展。“留守学生”所受到的更深的伤害,还在性格和心理方面。许多“留守学生”的心理和性格呈现出了一些病态和畸形的趋向。普遍表现为:自我封闭,遇事不与人说;自卑感强,总觉得低人一等;缺乏爱心,有暴力倾向。

容易遭受伤害。“留守学生”作为社会上的一个弱势群体,在失去父母保护的情况下,往往最容易成为伤害和攻击的对象。

除上述情况以外,“留守”的女学生遭受性侵害的情况各地也有发生。此外,“留守学生”遭受车祸等意外伤害的几率也明显高于正常家庭的学生。

对策建议

1,采取党政主导、团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加大农村“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力度。要加快“留守学生之家”电视、DVD、电脑(上网)、亲情电话、爱心信箱、图书及文体用品等的投入配备,使“留守学生”可以与父母通电话并进行网络视频聊天,提升他们在“留守学生之家”开展活动的兴趣,增强“留守学生之家”的凝聚力。

2,进一步加强专职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志愿者帮扶机制。选拔和任用心理健康专职辅导员,及时有效地化解留守学生心理上的问题,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和习惯。积极争取组织部门的支持,通过任命“一村一名大学生”为村团支部书记的方式,把他们纳入到“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志愿者队伍中来,共同对“留守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思想沟通,情感交流,使留守学生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爱。

3,强化家长的责任意识,改善家长同孩子的沟通方式。团委、妇联、教育局、司法局等部门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建立农村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站等。特别是强化农村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责任意识,对违反《义务教育法》者要严厉惩处,父母外出打工经商最好留一个人在家,或者把孩子带在身边,就地入学。

4,建立净化留守学生成长环境的长效机制。尤其是学校周边的环境治理,要依托相关部门坚决打击和取缔违规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查禁各类非法出版物,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为留守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留守学生管理 篇4

从政教处处理违纪纪录看, 2009年度上学期共发生重大违纪事件9起, 受纪律处分共38人, 其中有8人重大违纪两次, 留守学生为35起, 政教处、团委利用心理咨询室平台, 针对留守学生问题突出的实际, 就留守学生管理进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探索:

一、密切家校联系, 形成良性互动

学校开学伊始, 即建全做实档案资料, 通过学生简明登记表, 摸清学生家庭基本状况, 随即建立留守学生档案。起始年级更侧重于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家长引导, 高二侧重于学习心理的家长引导, 高三侧重于高考期望值与学生自身努力能达到的水准的家长引导。

二、建立同伴互助制度, 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其一, 留守学生心理不稳定因素远远超过非留守学生, 但留守学生同样也有非留守学生的优点, 懂事、吃苦、有耐力、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视野相对开阔。因此, 本课题组尝试, 利用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 激发学生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兴趣, 从而树立留守学生的自信心。

其二, 通过心理咨询室对高一年级学习状况调查得知, 高一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了问题, 留守学生选择的第一求助对象是同伴, 比例为60.9%;第二为父母比例为20.7%;选择老师的比例为巧14.1%;选择亲戚的比例为4.3%。数据显示,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 更愿意从同伴中获取支持的力量, 更信任同伴的信息传递。

因此, 在实际纪律处理中, 政教处有意识借助心理咨询室平台, 从高一年级有意识运用同伴互助的方式帮助教育违纪学生, 首先, 心理咨询建立特殊学生记录表, 重点跟踪, 其次, 要求相关班主任提供详细资料, 在开学一个月后对结成帮扶小组, 从寝室和座位给予一定的倾斜, 有意识让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交叉, 同时班会课做大力宣传。实践表明, 同伴的提醒和帮助往往能够成为部分行为不良学生渡过难关的关键所在。

当然小组互助制度, 同样还存在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何大面积推广, 并保持质量, 是我们课题组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三、有意识利用陪读家长资源, 强化留守学生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普遍发展, 家长们的文化素养也在不断提高, 同时多年的打工生涯, 让他们迫切需要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因此学校周边不同程度地出现专职陪读家长的现象。政教处总结归纳出这样几种类型:

1.为高三学生服务, 父母担心学生体质不够好, 难以应付高三高强度的复习迎考工作, 同时为弥补多年成长不在身边的缺憾, 母亲从打工地返乡, 在学校周边租房, 以孩子的日常生活料理为主, 同时兼职打点零工。

2.家居偏远山区, 父母双方在外打工, 不放心老人与孩子, 干脆举家搬迁到本集镇, 或买房或租房, 老人主要以照顾孙辈生活为主;本部分各年级都较普遍, 以高一居多。

3.由于孩子长期离开父母照顾, 养成诸多不良习惯, 或是青春期叛逆严重, 在校多调皮不听管教, 父母担心学坏, 因此, 父母一方不得不选择在校外附近租房陪读, 多以专职为主, 常与校方联系。

针对以上现实情况, 课题组成员建议, 政教处、团委用足用好陪读家长资源, 因此, 本学期进行了以下几点工作:

其一, 以班级为单位, 建立陪读家长联系表, 同时召开陪读家长联谊会, 让家长之间互相熟悉, 彼此了解互相孩子的特点, 互相监督, 及时交换相关学生动向信息, 尤其是双休日孩子的去向, 堵住学生撒谎隐瞒家长的盲区。

其二, 政教处在每学期的班会课的安排上, 要求班主任适时请经历丰富、有口才的家长来班级做座谈, 祖辈重在谈两个年代的差异, 告诫学生要珍惜当今优越的读书生活环境, 父辈重在谈大城市生活的不易, 通过家长的亲身经历的演讲, 让学生理解生活艰辛, 理解父母在外的无奈, 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这种形式的班会课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普遍欢迎。

其三, 在组织学校大型德育活动中, 积极邀请陪读家长参加。

上学期, 我校大型德育活动“感恩励志”专题教育活动中, 有几大环节请陪读家长参与, 如每周五下午活动课的全校性的才艺展示;邀请家长观看, 全校性的学生演讲比赛, 邀请家长旁听;最为感人的是青年演说家杨青松老师做感恩教育演讲, 让家长和自己的孩子坐在一起聆听, 这种活动密切了家校联系, 对调皮难以管教的学生身上有积极正向的作用。

留守学生调查问卷 篇5

同学,你好!我们是乐山师范学院大二的学生,现在正在做一项关于乐山某乡镇小学小学生父母外出务工情况的调查,需要花你几分钟的时间填写一份调查问卷。调查采用无名制。在此,我们向你郑重承诺:我们收集到的信息绝对不会用于任何非法事项,希望大家放心!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

1、你的性别是:

A、男B、女

2、你是独生子女吗?

A、是B、不是

3、你的父母是双方还是一方外出务工不在家?

A、双方B、一方

4、你在外地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大约隔多久回家一次?

A、半年B、一年C、两年D、两年以上

5、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不在家的时候,你与谁生活在一起?

A、爸爸B、妈妈C、爷爷奶奶D、外公外婆E、其他亲戚F、自己生活

6、你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多在哪里务工?

A、省内B、省外C、国外D、不知道

7、你在外地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多在什么时候回家?

A、春节B、暑假C、其他节日D、不定期

8、你和你在外地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大约多久联系一次?

A、一天B、一周C、一月D超过一月或不固定联系

9、你和你在外地的父母(双方或一方)联系的方式是什么?

A、电话B、书信C、网络D、其他

10、你和你在外地的父母(双方或一方)交流的主要内容通常是什么?

A、学习情况B、生活情况C、家庭情况D、其他

11、通常你会因为什么主动和你在外地的父母(双方或一方)联系?

A、汇报学习成绩B、说自己很想他们C、叫他们拿钱D、其他

12、你认为你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对自己有什么影响?

A、可以提高家里的生活水平B、可以使自己的零用钱增加

C、会对自己的学习有影响D、管的人少了,玩的时间多了

13、你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后,你会想念他们吗?

A、经常想念B、偶尔想念C、不想念

14、对于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务工这一现象,你的看法是?

A、希望他们外出务工,这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B、希望他们不要外出务工,这对自己的成长不利

C、无所谓他们是否外出务工,这对自己的没有影响

D、其他

15、你的课外时间通常会用来干什么?

A、看书B、做家务C、干农活D、和小伙伴一起玩

16、在没有父母督促的情况下,你会完成学习任务吗?

A、能自觉完成B、大多数情况下能完成C、偶尔会完成D、不会完成17、在嬉戏玩耍的时候,你通常有多少个好伙伴?

A、很多B、5到10个C、2到3个D、1个

18、你觉得自己的学习效率怎么样?

A、学习轻松B、学习困难C、学习一般

19、在遇到困难时,你通常会找谁帮忙?

A、父母B、同学C、老师D、监护人E、不找人

20、你通常会用你的零用钱干什麽?

A、买学习用品B、买玩具C、买零食D、其他

21、你与你同学的关系怎么样?

A、很好B、一般C、不好D、不清楚

22、你与你监护人的关系怎么样?

A、很好B、一般C、不好D、不清楚

学校如何加强留守学生周末管理 篇6

【关键词】留守学生 周末管理

一、学校对留守学生周末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有效结合

在农村学校中,学校很少组织家长会,老师进行家访更是少之又少,若学生出了问题,老师就只是简单的进行批评教育,很少向学生家长反映,以致家长对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知之甚少,无法做出正确及时的评价。学校和家长缺少沟通和联系,就不能保证教育的一致性,也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力量。

(二)教师教育管理的失误

留守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不平衡的阶段,他们渴望独立,期望和社会接触,但老师没能及时的教育预防和有效的监控,学生很容易受到校外不良因素的影响,成为问题少年。另外,学校周围各种店铺较多,难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导致一些留守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品行问题。学校也很少对留守学生在成长发育中存在的疑惑和问题进行疏导,导致了留守学生产生许多心理问题。

(三)教育措施与孩子成长需求之间的落差

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没有配备专门的生活老师,并且由于班额比较大,大多数科任老师不能很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尤其对留守学生等特殊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更是顾及不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四)社会教育难以配合学校教育

彻底解决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相互协作才能完成,但是,从我国实际状况来看,这一目标很难完成。首先,农村地区的教育观念较为落后,难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新资源、新动力。其次,农村地区法制观念较为落后,治安状况令人担忧,一些不良影响对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反叛期的留守青少年学生有极大的诱惑力。第三,农村地区经济状况较为落后,而农村政府的精力一般也花在怎样提高经济增长上,很少有余钱及时间精力花在教育上。

二、学校对留守学生周末管理的措施

(一)学校是留守学生管理的前提

1.完善德育管理体系。

当下学校进行德育管理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明确各自在德育管理中的职责。由校长牵头,中层领导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使德育管理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联系密切,上下步调一致,信息及时畅通,最大限度的发挥德育管理的作用,从而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创造条件联系社会,共同管理留守学生。

只有学校管理,留守学生的问题是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所以在搞好学校内部管理的同时应主动创造条件争取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如邀请公安人员做安全外辅导,邀请政法人员做法治辅导等。同时构建农村留守学生周末管理和监护机制,让全社会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形成政府、社区、家庭、学校四维一体的教育机制,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班主任是留守学生管理的重中之重

1.班主任要健全机制,细化管理。

班主任应摸底留守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和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拟定具体详细的班级工作方案,为留守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出事、学会交往、学会做人提供保障。比如班主任建立“留守学生”档案,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利用校讯通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准确的得到留守学生的情况,为管理学生提供依据。另外,要求家长采取各种形式增强亲情,让学生在爱的浇灌下快乐成长。

2.让留守学生找到“家”的感觉。

留守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与父母接触较少,缺少亲情,因此老师的关爱对他们而言非常重要。班主任要经常找留守学生进行谈心,从而了解他们学习生活交往等的困难,对他们投以真情实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父母般的关心体贴和爱,体会到“学校是我家”,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接受老师的教育,服从学校的管理。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只是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学生各有各的优缺点,老师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从而在各自的领域里活出自己的精彩。

4.班主任要增强责任感,提高服务质量。

班主任不但要抓好日常事物管理,还要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量化管理。班主任要主动承担起留守学生教育管理问题。一是要深入了解留守学生内心世界,对他们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及时处理。二是要对留守学生问题行为给予正确指导。三是要注意与留守学生的家长和监护人保持联系,及时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科任老师是留守学生管理的补给

各科任老师也要充分发挥其作用,用爱点亮留守学生的心灵。各科任老师要给留守学生送去父母般的关心和体贴。问问他们的学习有没有不懂的问题,聊聊他们的生活有没有照顾好身体,唠唠他们的交往有没有处理好烦心事,倾听他们的故事有没有与大家分享的快乐,让他们主动接受老师,信任老师,把自己变成这个师生组成的大家庭中的一员,尽享家的温暖。

(四)班集体是留守学生管理巩固

1.关注共性更关注个体。

由于班集体成员情況各不相同,所以大部分老师和同学只关注到班集共性,忽视了留守学生等特殊群体或个体的情况,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好多麻烦。比如大家都大谈特谈自己的父母今天做什么了,对自己怎么好,使留守学生深深的陷入思亲的烦恼中。所以老师和同学要给这些留守学生细致入微的关爱,体贴入母的关心,从言谈举止走进他们,支持他们,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创设一个温暖、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让留守学生生活在一个没有亲情胜过亲情的大家庭中。

2.以班集体活动为载体,促进留守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班委会要经常组织开展一些集体活动,要求全班同学共同参与活动。通过活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支持,不但体会到生活的乐趣,而且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谊,师生之间的关怀,还体验到助人为乐的幸福,团队协作的精神。使留守学生真正融入到班集体中,心理有所归属,使他们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得以增强,使他们收获成功,让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留守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3.把爱心之火传给每一位同学。

留守学生管理 篇7

关键词: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所谓留守学生, 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 这些学生留在户籍所在地就读, 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学龄儿童。在农村, 留守现象非常普遍。据有关数据显示, 目前,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为7800万, 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为5000多万, 比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的数量翻了一番。在全国农村儿童中, 留守儿童比例高达28%, 部分省市已超过40%, 这意味着每三个农村儿童中至少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中, 主要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随着农民工数量的增加, 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还将继续攀升。

一、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性格柔弱内向;

2.自卑心理障碍;

3.寂寞无聊心理;

4.逆反心理;

5.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二、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危害

大多数承担监护责任的祖父母辈文化水平较低, 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辅导。更有不少家庭的老人迷信、打牌、饮酒等, 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 学生与祖辈因代沟而缺少沟通, 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 形成“家庭管不好, 学校管不到”的真空。由此产生的不良品行危害孩子发展:少数“留守学生”成为“问题学生”, 甚至打架斗殴, 寻衅滋事, 做出违法犯罪事件, 影响社会安定。

三、留守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家庭原因

1.由于父母外出务工, 孩子无法享受正常的亲情关爱。学生与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相处时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难, 可见长期分离使亲子关系出现障碍, 甚至出现“亲生后母现象”, 这无论对父母还是子女来说, 都是巨大的心理创伤。

2.虽然父母和监护人对子女读书和接受教育的态度比较积极, 大多数留守学生也都表示喜欢读书, 但是留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不容乐观。老年人文化知识有限, 有些还是文盲, 很难辅导留守学生的学习, 也不能监督他们的学习, 造成留守学生对学习的自律性差。很多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 没有父母的鼓励, 出现成绩滑坡现象。

3.留守学生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 无论是隔代监护还是亲戚监护, 在监护上都存在很大的盲区。小学升入初中后, 学习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 学习负担日益加重, 学习压力不断增加, 这些问题若得不到解决, 便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遇到学习生活上的问题时, 存在沟通障碍, 无人倾诉。中学阶段是身体发育关键期, 女生碰到月经初潮、男生首次遗精一类的事情, 不好意思和长辈、亲戚说, 造成心理上的阴影, 也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二) 学校原因

1.尽管学校是直接面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实施单位, 但是多数农村学校注重应试教育, 片面强调升学率, 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及心理健康的教育。

2.学校教育的无奈和放任。据调查, 留守学生中48.4%的学生成绩较差, 39.6%中等偏下, 10%成绩较好, 仅有2%成绩优秀, 还有的学生辍学。虽然教师的关注、关爱、集体的温暖可以抵消留守学生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 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缺乏专职的心理教师, 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问题学生学校通常施以惩罚性的教育, 当教师知道他是“难以管理的”, 就听之任之, 难以真正走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三) 社会原因

1.留守学生处于弱势的地位, 在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极端强化时, 就形成孤僻、焦虑、自私等心理, 进而不愿和人交往, 对人不信任, 对自己不自信, 如果缺乏正当和及时的引导, 就会产生各种心理上的问题。

2.留守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但社会环境复杂, 特别需要父母和社会的关爱与引导。由于父母远在他乡, 得不到关爱和正确引导;同时, 学校周围的网吧、游戏厅对于那些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快乐的天堂”。内部疏于防范, 外部诱惑多多, 长此以往, 留守学生就极易出现心理失范和越轨行为。

3.农村社会教育薄弱, 教育资源缺乏, 教育观念陈旧, 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相关部门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 也使一些留守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四) 自身心理特点

1.个性特征倾向。

大多数留守学生都是隔代抚养, 代沟影响明显, 留守学生不能同祖辈有效沟通, 久而久之就形成孤僻、暴躁的性格, 甚至对祖辈产生逆反情绪, 不听教导。他们不愿与人交往, 生活在自我空间里, 对外界的一切漠不关心, 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留守学生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或者过分淘气, 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

2.依赖心理较强。

留守学生多由祖辈抚养, 祖辈由于思想观念较陈旧等因素影响, 会对留守学生过分地照顾与保护, 对他们百依百顺, 让他们除了学习什么都别管。父母由于常年有外, 总觉得有愧于孩子便给钱以补偿, 宁愿自己节衣缩食, 也要尽量满足学生的所有要求。

3.越轨现象严重。

农村留守学生家庭环境的不完整和教育的弱化, 对其心理和精神状况都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这些影响在社会条件的影响下, 会产生一些极端的后果。一些学生逃学、不交作业, 甚至参与小团体, 沾染不良习气;还有的学生因得不到家庭温暖而离家出走。

四、如何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 学校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

完善学校相关功能, 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 关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 弥补亲情缺失;提供必要的帮助, 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事件;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 看到他们的闪光点, 树立信心, 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

(二) 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健全亲子关系, 满足子女亲情需求。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通过宣传使学生家长转变观念, 改变那种“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 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育, 就是对孩子负责”的错误观念, 充分重视子女情感需求和人格的健康发展。首先, 提高沟通频率, 最好做到每个星期或至少半个月交流一次;其次, 在沟通内容上不仅仅学习, 还要关注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 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 并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

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反思 篇8

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这恰好是农村初中班主任的写照。农村初中班主任确实是“忧家长之忧, 乐学生之乐”, 我是其中的一员, 体会颇深。

我深知班主任工作琐细而繁重, 因为学生大部分是住宿生, 且大都是留守学生, 他们的衣食住行、安全问题、思想动向、学习倾向, 甚至吃喝拉撒, 事无巨细, 点点滴滴, 班主任都得操心。每天工作一般都在十一二个小时左右。繁重的工作虽然很累, 但是我认识到:对家长, 班主任代表着学校, 肩上扛着责任;对学生, 班主任代表着家长, 双手履行义务。我虽然不可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 但我可以为学生付出一颗爱心, 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作出我的奉献。那么, 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应该从那些方面着手呢?下面是我近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反思, 特记录下来与老师们探讨。

一、重视留守学生的培养, 相信他们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 重视对留守学生的培养, 充分相信他们的能力。有的留守学生看起来很顽皮, 但却较聪明, 有威信, 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果把他们选拔在班干里, 放手让他们开展工作, 悉心指导, 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他们的坚强后盾, 他们发挥出来的能量是不可忽视的。例如本班的班长龙倩同学, 就是一名留守学生, 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每当组织一些大型的活动, 如主题班会、运动会、墙报等, 她都要把班干部召集起来, 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定方案, 周密布置, 仔细分工, 明确自己的职责, 各负其责, 带领同学们有序开展各项活动。活动后进行总结, 谈一谈得失, 为以后再搞活动积累经验。龙倩同学因为班级管理能力较高, 多次受到学校表彰。今年中考后以总分565的优异成绩和突出的管理能力被都匀二中破格录取。喜讯传到省外打工 的父母耳里, 我收到了一条致谢与赞美的短信。

二、让留守学生在关爱中成长

在工作实践中, 我一直努力营造气氛, 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 班主任就是他们的父母。王立是一位留守学生, 平时很少说话, 也很少和 同学们交流, 整天闷闷不乐, 她在日记中多次诉说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她在七年级时就想辍学回家。我发现后, 觉得如果不挽救这个女孩, 将是我终生的遗憾。针对这个情况, 我有意安排了一次以“关爱”为主题的班会课, 把她的情况在班上作了说明, 还把她的日记在班会上朗读, 让更多的同学为她分担痛苦。当同学们听完我的朗读后, 许多同学都泪流满面。此后, 许多同学主动与她交流, 通过这次活动, 王立的变化很大, 成为班上的学习标兵, 今年的中考, 以总分636分的优异成绩考取了都匀二中。我也通过这样的活动使班级更团结, 更有凝聚力。再有, 吴世桢同学家庭经济特别困难, 零花钱几乎没有, 星期一至星期三的菜是从家里带来的。当我了解情况后, 找学校领导协商, 把她列为重点贫困生给予资助, 并向班上同学发出“献爱心”的倡议, 吴世桢深受感动, 学习努力, 表现突出, 在2010年都匀市初中英语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被评为2010年黔南州优秀学生, 今年中考, 她以总分668的优异成绩考入了都匀二中的联想班。学校张榜公布的那天, 我看到这两位同学很高兴, 我也很欣慰。

三、让留守学生在和谐与鼓励中进步

关注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 篇9

一、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

由于我平时上课任务比较重, 和学生语言交流时间较少, 我就采用了书信与谈话相结合的方法, 利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开展了《老师我想对你说》和《自我介绍》活动, 规定学生把自己的爱好、家庭成员组成、在小学的成功与失败以及自己的志向和需求告诉老师。两篇简短的笔谈交流拉近了我和同学们的距离, 我知道了学生最需要的是关爱, 最缺少的是理解。如高宇卫同学说:“老师, 你不知道, 我多可怜, 姨妈不喜欢我, 外婆常说我是累赘, 唯一理解我的母亲为了我们的生活又常年在外奔波。”这些催人泪下的语言, 使我感受到身上所承担的责任。

二、把从学生处获得的信息反馈给家长,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

我班寄宿生多, 即使没有寄宿的同学也大多“寄人篱下”, 我就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条件, 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 让家长及时地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 督促家长定期与不定期地和孩子交谈, 让孩子感受亲情, 学会理解, 也从中知道了不少学生犯错误的根源。如我班学生徐勇从小学三年级起至今, 父母双双在外打工, 由一个90岁的姥姥代管, 孩子学习怎么样, 思想有何变化, 父母一点也不知晓, 有一次, 这孩子偷喝了别人的牛奶, 一经了解, 我才知道, 他不是想偷而是想喝。父母不在家, 又没有钱, 只得去偷, 于是我就跟他父母联系, 提出要一个家长回家管理孩子的建议, 但是经过了解, 得知他父母如果不打工就断了生活来源, 于是我就请求他们回家和孩子一起过一个生日。这样一来, 徐勇变了, 懂得要为今后的幸福努力学习了。

三、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我充分利用双休日, 看一些教育管理的书籍, 提高自身修养。如最常见的《湖南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杂志, 并经常与同事交谈取经, 看一些有关学生教育的电视, 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了解现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 抓住切入口, 更好地管理好学生。

四、建立和谐班级

对于留守学生来说, 建立和谐班级容易使他们找到灵魂的依傍, 弥补他们内心缺失的爱。为此, 开学至今, 我借助学校运动会、不让爱你的人失望、诗歌背诵和诗歌创作大赛等活动, 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提高他们的集体意识, 让他们体会团结协作的快乐, 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使他们生活在快乐、和睦的氛围中, 让他们在班级里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找到回家的感觉, 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 体会到学习、成长的快乐, 使他们感受到在这个集体中谁也不能少。

五、用阳光雨露滋润学生心田,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我班学生高宇卫是一个缺少爱、心理有些偏执的孩子, 一个星期四的早晨, 不知什么原因跑到四楼走廊, 爬到扶栏上, 八年级学生问他“你要干什么?”他不出声, 八年级学生把他拉到老师办公室, 我亲自把他领了回来, 亲切地对他说:“你有什么不高兴和委屈, 就和老师说说。”他只是一个劲儿地哭。我就给他讲了《百家讲坛》中的一个小故事, 结尾的一句话是“你母亲千辛万苦、走南闯北, 就是知道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是她今后的骄傲。”听到这, 他不但没有停止哭泣, 反而哭得更大声了, 一会才从牙缝哽咽着说出一句话:“我太让我母亲失望了, 我是为了缓解压力, 才爬到扶栏上看看风景。”我知道这孩子缺少爱, 心理太压抑, 才做出如此不可理解的举动。我就撒了一个谎, 违心地说了《百家讲坛》上另一位母亲教子成功的故事, 最后一句话说:“你父母在上次和我交谈的过程中, 说给你算了一命, 先生说你今后一定是一个成功人士。”他终于笑了, 并说了一句:“我明白了, 我一定会努力的, 再也不干蠢事了, 不让您失望, 不让我母亲为我伤心。”之后, 我针对这件事情召开了一次“珍爱生命”的主题班会, 唤醒那些迷途学子, 并经常对他们嘘寒问暖, 细心诱导。

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而不仅仅是优等生, 班上的留守学生更需要关爱。首先, 我从心理上接受这些学生, 绝不歧视。平时, 我一见这些学生有了成绩就抓住机会及时表扬, 要是有点过错, 总是正面诱导, 为他们指正错误, 指明方向, 上课时经常对这些学生提问,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这些学生在我批评他们时也不会反感, 认为这是老师对他们的关心。

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初探 篇10

案例二:我校初2005年学生谭××, 父母均外出打工, 爷爷成了他们的监护人, 在校养成了大手大脚用钱的坏习惯, 父母由于自觉对孩子缺失关爱, 遂用金钱来弥补, 孩子对钱的要求, 几乎是有求必应, 该生的心思遂不放在学习上, 整天想的是如何吃好、穿好、玩好, 他的一次生日邀约了十几个同学到饭店大搓一顿, 完了还去卡拉OK, 一晚上消费近千元, 家长经过近二年的苦苦支撑后, 终于忍受不住儿子的盘剥, 只好让儿子辍学打工。

案例三:我校高2006级女学生曾××,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 形成了封闭, 孤僻的性格, 自卑、胆小, 不愿接近同学、老师, 经受不住任何的刺激, 一次与同学为一句话而起争执, 遂赌气不上课, 辍学回家, 我作为她的任课教师, 了解到她的情况后, 去到她的家, 把她各业回学学校, 我主动找她谈心, 许诺可解决她生活上的所有学习, 生活上的问题, 并在三年中时时留心、注意, 从细节入手来感化她, 改变她。如:她的每个生日总是把她请到家中过, 按当地风俗, 给她煮红鸡蛋, 节假日班上的留守学生总能收到我的一些小礼物:如一只笔、一个本子、一包糖等, 经过三年的生活学习, 逐渐改变了以前哪些不好的性格, 变得开朗自信, 也不会因一点小挫折而自闭、赌气, 也喜欢接近同学、老师。

以上案例均呈现出一个共同点:“留守学生”因严重缺失父母关爱、管教, 而在性格、道德、学习等方面出现了畸形发展, 他们都是十几岁, 处在人生各方面成长的关键时期, 如何正确引导他们, 使他们不至迷途,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是和学生打交道最多的人, 就应在此新问题上多动脑筋, 多下功夫来研究、思考, 以下是我对“留守学生”问题的现状原因的思考, 及对农村中学校老师对“留守学生”教育的一些建议, 望能抛砖引玉, 引起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来应对“留守学生”问题。

一、留守学生的现状

1、心理方面:多表现为自闭、孤僻、嫉妒、依赖, 应对挫折能力极差, 报复脆弱, 自卑、胆小、不愿接近同学、老师。

2、道德方面:由于不能得到父母正确的引导, 加之社会上丑恶东西的熏染, 表现为传统道德缺失, 不能明辩是非, 同学间比的不是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助人为乐, 比的是谁的钱多, 吃得好, 穿得好, 玩得好。

3、生活习惯差:大多生活不能自理, 虽然身上穿的是名牌, 全身都散发出难闻的臭味, 有钱时大吃大喝, 有了上餐不管下餐, 无钱时忍饥挨饿, 只能趴在食堂窗口望着别人吃饭。

二、“留守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

1、监护、管理不力:父母外出, 监护人员通常是祖辈、年迈的祖辈大多是文盲, 既无精力又无体力, 更无教育能力, 易受“留守学生”的哄骗, 常常拿他们没有办法。

2、父母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误区:相当部分的父母素质不高, 自感对子女欠下了亲情债务, 遂用金钱来弥补亲情的缺失, 少年又没有正确的金钱绝, 遂纵容, 滋生出享乐主义等一系列恶习, 不思进取, 自由散漫。

3、学校对“留守学生”教育力度不够:由于“留守学生”问题是一个新鲜事物, 大部分学校、老师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故在针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教育上还显力度不够, 加之现今学校着重的是少数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学习, 并不注重所有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 心理问题的引导。

4、社会环境对“留守学生”教育几乎是空白:由于“留守学生”问题还刚处在研讨阶段, 社会环境对“留守学生”教育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近日从新闻报道上看到湖南某社区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 认识到社会也能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发挥重大作用。

三、农村中学校对“留守学生”教育的几点建议

1、学校要高度重视“留守学生”的教育。应专门制定出针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计划, 讲清“留守学生”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 并制订出三年或一年的阶段性计划, 制订“留守学生”挡案, 档案中应详细罗列出各项资料, 方便对他们进行管理。

2、设立“留守学生”班。我校2006年全校初中生1550人, 其中“留守学生”有698人占45%, 如此多的“留守学生”, 完全可考虑设立“留守学生”班, 选派最负责任、最具爱心的教师作班主任, 科任教师, 班内同学形成平等互助的氛围, 班间同学进行竞争, 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3、教师应更多思考调研“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教师是和“留守学生”接触生活在一起时间最多的人, 也肩负着最神圣的使命, 针对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责无旁贷。教师应在此问题上多下功夫, 多动脑筋, 给更多的关爱, 从细节入手, 把“留守学生”问题纳入学校的常规管理, 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教育活动, 最好能成为“留守学生”的“爱心爸爸”“爱心妈妈”, 以弥补他们所缺失的父母关爱, 学校应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督促“留守学生”参与进来, 以培养他们团结互助, 自信乐观的健康心理, 教师应随时随地从细节入手, 如:节假日能给予他们一些小礼物, 生日能吃到一个约鸡蛋, 能听到学校广播上点的一首歌等, 以弥补他们严重缺乏的父母关爱关, 也应在“留守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加以重视, 认真对等, 严加管教, 以弥补父母外出所缺乏的管教。

4、学校应组织“留守学生”家长进行学习、培训、沟通、建立畅通的流通机制。学校应利用春节打工者回家探亲这一契机, 召集“留守学生”家长进行培训、学习、沟通, 以纠正普通存在的“金钱弥补亲情”的做法, 引导“留守学生”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以自身的艰苦奋斗经历来激励子女的学习热情。

另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留守学生”档案, 建立起与家长进行顺畅沟通的联系机制, 随时通报“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双管直下, 共同完成对“留守学生”的教育。

5、学校应建立“爱心通讯”小屋。保证父母子女间能顺畅地沟通, 解决距离上的阻隔, 一定程度上缓解父母子女间亲情的传递。

如何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 篇11

关键词:桥梁;教学氛围;教育目的

伴随着我国改革大潮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民到城里务工,这便产生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农村学校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作为教师应如何去关爱和教育他们呢?

一、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架设教师与留守生互通的桥梁

一名优秀称职的教师,必须迈进学生的生活,常与学生进行轻松和自然的全新对话,成为学生信任的朋友。态度和蔼、真诚可信地和他们进行沟通,才能架设师生彼此相通的桥梁,从而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1.早上与学生见面时:在每天早晨学生来到学校时,教师要特别留意这些留守生,查看孩子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寻找契机,并不失时機地说一些肯定的、鼓励的、亲切的话语,或为他们整理一下衣帽,佩戴一下红领巾等等。让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心情愉快,充满信心开始一天新的学习生活。

2.课间活动时:教师要经常参与留守生的课外活动。一旦留守生不合群,情绪发生变化时,要及时主动地去鼓励和带动他们,对学生加以引导,主动地去接近这些情绪低落的孩子,在活动中进行帮助和沟通。

3.教师利用家访和电话,常与学生多沟通:教师一有时间就可以利用电话和家访的形式和学生谈一谈班里的情况,今天讲的课是否听懂了?作业遇到困难了吗?这种方式会拉近你和学生的距离。既了解学生的情况,又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无时无刻地关心着他,学生自然而然地会贴近你。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如父母一样地爱他们。

4.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教师多给予有问题的留守生一些可亲的鼓励或委婉的批评,让他们看到老师的批语,受到鼓励和关心,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与亲切。

5.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在课堂要用特殊、敏锐的感觉来关注这些留守生,放下教师的架子,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消除这些学生自卑、低沉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与家长密切联系,提高留守生的教育管理

建立联系卡,偶尔与学生家长联系,反应家长的变化情况,要求其经常与自己的孩子联系,消除孩子的思想压力,经常性地与学生现监护人沟通,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责任心,让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变化,采用正确的方法疏导孩子,与教师达成共同的教育目的。

总之,我觉得细小之处也能见真情,可以在耐心和细心中打动学生的心弦。获得的爱和付出的爱是能成正比的。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也是一条关爱教育留守生的途径,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用关爱明亮未来,让留守儿童心中充满阳光。

参考文献:

[1]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05(14).

[2]岳元发.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甘肃联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2).

浅析留守儿童的班级管理 篇12

一、建立档案, 了解留守儿童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各有不同, 只有深入了解, 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作为班主任需要全面了解学生, 就要建立学生档案, 并进行整理。学生档案不仅要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等常用信息, 还需要包括他们是否是留守儿童, 监护人是谁, 父母在哪里打工, 本人兴趣爱好是什么, 本人有什么特长, 本人的愿望是什么。班主任要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 以便及时联系, 同时, 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留守儿童进行分类。

二、关注细节, 留意生活的点点滴滴

虽然绝大多数农民外出打工后, 家庭经济能力比以前大大增强, 但是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由于父母不在身边, 监抚人爷爷奶奶年老体弱, 照顾不周, 加上学生年龄偏小, 他们多数不懂照顾自己的生活, 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知识, 而这些却是保证其身体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

三、行为上多指导, 道德上常引领

首先, 在班级中为留守儿童树立道德行为的榜样, 对于班级中好的行为要大加表扬, 并以此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对于不良行为, 要严厉批评。让留守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分清是与非, 对与错, 明白什么该做, 什么不应做, 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其次, 对待留守儿童不良行为的反复现象, 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 多鼓励, 少批评, 不能挖苦讽刺。由于成长环境特殊, 留守儿童不良的道德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改正过来。所以, 班主任要区别对待, 因材施教。

四、加强班级建设, 发挥集体作用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 往往感到焦虑、紧张, 缺乏安全感, 人际交往能力差, 长期与父母分离, 他们的性格会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教师可通过加强班级建设来消除留守儿童的异常心理, 从而达到约束行为、道德引领的效果。首先, 应加强日常管理, 强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划》和《中学生守则》, 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做好自己的事, 管好自己的语言行为, 关心周围人的事, 多为别人、为集体作贡献。其次, 在班级中广泛开展各种活动, 发挥集体作用。比如拔河、接力、篮球比赛等体育活动, 培养学生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的精神, 形成团结奋发的集体气氛, 拉进留守儿童与同学之间的距离, 消除他们的孤独感, 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还可在班级中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比赛, 如跳绳、讲故事、下棋、手抄报等比赛, 让留守儿童在这些比赛中各展所长, 从而树立其自信心, 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五、从家长联系入手, 做留守儿童情感的呵护人

(1) 班主任应通过各种渠道与外出务工的父母取得联系, 让他们能随时了解自己子女的情况, 要求父母多与孩子联系。除了不定时打电话外, 还可以多给孩子写信, 让孩子在思念父母时读读父母的来信, 班主任也可在班上组织学生给远在外地的父母写信, 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甚至可以利用网络, 让留守儿童与父母面对面地聊天, 拉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情感距离, 消除其不良的心理因素。

(2) 班主任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 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 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 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 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 形成合力效应。甚至趁留守儿童父母在家时, 组织郊外野炊活动, 给他们制造感情交流的机会。

(3) 班主任同时应多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交流, 先了解其临时监护人的情况, 如年龄、与留守儿童的关系、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情况。认真倾听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情况介绍, 有针对性地向临时监护人提出科学的教育方法建议, 多与他们交换意见, 共同教育留守儿童。

爱护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作为班主任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 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 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 及时沟通。要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 创新思路, 积极探索, 注重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 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 健康成长。笔者相信: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只要我们用真诚去面对, 用爱心去感受, 留守儿童也一样会拥有花样年华, 在同样的天空下, 同样的阳光下, 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上一篇:设计中的人文关怀下一篇:计算机图形设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