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中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2024-05-20

黄江中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共13篇)

黄江中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篇1

一、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校教师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班级内、少先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二、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经常请来专家领导来校作指导,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教育治理水平。

三、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每班推荐4—5名典型留守儿童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2—3名留守儿童,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有教师同学关爱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四、开展各项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我校的留守儿童在全校学生中占很大比例,这些孩子大多数跟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往往对孩子宠爱至极,生活中的大小事几乎全部包办,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劳动观念淡漠,劳动技能欠缺,生活处理能力低下。为了增强留守儿童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技能,我们设计了“我有一双巧巧手”劳动技能大赛。通过竞赛,展示孩子基本劳动技能,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不少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接送孩子不方便,大部分孩子中午在学校就餐,中午的这段时间除了让孩子休息好,学校组织各班同学认真阅读各种有益书籍,并争取到流动“爱心书屋”的大力支持,大大充实了各班的图书角。

红领巾广播台开播“午间书场”栏目。每天中午11:40至12:00两名播音员利用学校广播,给全校师生读名著,这学期读完了《西游记》,并读了《成长青春励志篇》中的许多优美文章。

在孩子们爱上读书时,大队部组织了一次“读书演讲”和“诗文诵读”比赛,留守儿童们个个精心准备,在比赛中一展风采。活动的开展更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读书热情。

每周五的“红领巾广播台”开设习作平台、美文欣赏、知心姐姐、生活小知识、歌曲点播等栏目,伴着轻柔的音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不仅让留守儿童们饱了耳福还懂得许多道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关爱“流动留守儿童”工程的工作机制,不断总结出新,狠抓工作落实,把关爱“流动留守儿童”工作逐步推向深入,为流动留守儿童和其他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一起和谐、健康、快乐地成长。

黄江中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篇2

一、“三高”提质效, 让校园成为留守学生温馨的家园

(一) 高品位创办寄宿制学校

2007年, 学校提出面向全乡打工家庭做点好事和实事。让留守学生“进得来, 留得住”, 学校决定高规划、高起点、高规模运作, 从校园环境、教学设施、食堂建设、寝室建设以及师资配备等方面入手, 为留守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创造优良的教育环境。

(二) 高质效改善办学条件

只有为留守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 广大家长才会放心、才会满意。几年来, 各级领导为我校筹措资金, 先后建设两栋综合楼、两栋学生宿舍楼、一栋学生食堂, 硬化操场, 建标准化运动场。同时, 为了提高我校的育人环境, 学校建设较高档次的电脑室、远程卫星接收室、实验室、阅览室等教学辅助功能用房, 每个教室配置一台电视机, 使之更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三) 高档次搞好后勤保障

生活管理是留守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提出了对留守学生的生活服务要争创“四好”目标, 即吃好、睡好、玩好、和睦相处好。围绕四好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是让学生吃好。学校请有经验的后勤人员买回好菜, 搭配好饭菜, 集体进餐。

二是睡好。学生睡觉时由老师轮流值班, 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像父母一样督促学生睡好觉。

三是玩好, 每天班主任准时督促学生做早操, 锻炼身体, 节假日还举行体育比赛活动, 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学习中感受到学校生活其乐无穷。

四是让学生和睦相处好。教师注重引导,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和睦相处, 与人为善, 以此培养留守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

教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确保“四个到位”。这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1) 卫生质量抓到位。老师指导学生做好两项卫生, 一是寝室卫生, 保持宿舍24小时干净;二是督促学生衣被要常洗;三是督促学生天天洗澡, 做干净的人, 在清洁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 各项生活秩序落实到位。良好的生活秩序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学生在校必须有良好的进餐秩序, 就寝秩序, 课外活动秩序。为保证这些工作秩序规范, 全体老师分工负责, 细致周到, 管理到位。睡觉有人督促, 进餐有人监管, 活动有人组织, 事事落实到位, 构建了良好的学生生活秩序。

(3) 安全责任落实到位。学校一方面同老师签订责任书, 落实安全责任, 一方面抓制度规范, 提高安全防范隐患排查, 深化安全措施, 杜绝一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构建了领导巡查, 负责人抽查, 班主任协同班干部督查的“三查”机制。杜绝学生随意踏出校门, 随便串走寝室, 随时更换床位等不良行为发生。

(4) 激励作用发挥到位。学生其特性是活跃, 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全部照看到位, 更主要的是创设机制, 发挥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二、“三导”育新人, 让教师成为留守学生慈爱的“父母”

(一) 强化开展心理疏导

由于大部分留守学生都存在心理障碍问题, 我校通过开设心理讲座、开展辅导谈话等形式进行心理疏导。教师在学期初对留守学生进行个别谈话, 每周不定期集中谈话, 每月组织分类谈话, 及时为学生解困, 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 扬起自信风帆。留守学生许兰妹, 进校时性格孤僻, 不与人交往, 老师问话不理不睬, 学习没劲头。经过两个多月的心理诊疗, 她变了, 见人就说话, 学习有一定的进步。其家长探亲后见到孩子的变化, 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二) 着力开展行为引导

留守学生大都是走南闯北的“高手”, 他们有许多共同的特征, 野性, 心用不到学习上来;学习怕苦, 做作业敷衍等。针对这些现象, 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及时进行辅导, 采取有效的方法矫正他们的行为。一是运用谈话法, 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及时进行沟通, 进行心灵对话, 解除思想上的障碍;二是运用行为正面引导法, 利用班会等形式, 对学生好的方面给予肯定, 对不利成长的行为指出其危害, 提高学生的鉴赏和甄别能力;三是运用点滴成功激励法, 对学生的每一个进步给予表彰、宣传, 赋予学生成就感, 以此激励学生进步。

(三) 大力开展学业辅导

提高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核心。我们通过抓教师考核、过程督办检查、评比竞赛等形式加强教师管理, 让教师扎实开展留守学生的学业辅导。由于很多留守学生学习成绩差, 教师采用课堂重点关照, 课外辅导, “优差结对子”等形式进行学业辅导。

三、“三抓”激活力, 让学校成为留守学生成长的摇篮

(一) 抓学习兴趣的培养

(1) 为留守学生创设提高学习兴趣的环境。如在课堂或大型活动中, 让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培养自信力;在对学生学习、活动质量的评价中肯定学生的每一个进步, 唤起学生成就感;在平时的谈话交流中, 表现出师生之间的平等, 增强学生人格意识。我校为了激发留守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推出了“人人参与, 个个成才、全面开花”的参与式教学模式。

(2) 为提高留守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一个最佳平台。如:诗歌朗诵比赛晚会中, 我们让留守学生自己主持节目, 上台朗诵古诗, 唱怀念亲人的歌曲。让学生讲自己知道的故事。拔河比赛中, 让留守学生对阵常规生。这些看似平常的作法, 实则为学生兴趣的培养开发了空间。

(二) 抓特长培训

就读上映中学, 很多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并且我校对留守学生的特长训练抓得非常紧。一是时间有保证, 每天下午的第四节课外活动时间是学生根据自己特长选择活动的时间。二是项目任学生选择, 学校开设了书画、书法等特长项目, 学生凭爱好任选一种训练。三是训练有力度, 负责老师既抓辅导, 又抓过关评比。四是有效果。留守学生在表演《环保使者》中获天等县第二届文艺会演一等奖。

(三) 抓“仁爱”品质的升华

(1) 开通亲情电话, 实现孩子与父母的亲情沟通

留守学生离开了父母, 失去了亲情的爱抚, 心理上无比压抑, 经常处在思念之中, 如果长时间不能与亲人联系, 有可能招至心理损伤, 产生孤僻任性的特质, 对学校的教育产生抵制态度, 对父母产生怨恨, 影响学生的成才。作为留守学生的教育机构, 决不能忽视这个问题。

(2) 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心展示活动, 抒发学生博爱的情怀

(1) 开展各种游园活动, 让每一位留守学生感悟师爱、同学之爱、集体的友爱。今年三月, 我校举办了跳竹竿舞, 跳绳等游园活动, 491名留守学生聚集在操场上快乐举行各种游园活动, 很多学生心里默念着:“爸爸、妈妈, 你们放心, 学校就是我的家, 在这里也能过上快乐的每一天”。

(2) 在学校举行文艺晚会时, 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各种文艺节目领悟“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情怀。156演绎的《家国之思》, 把对亲人的思念, 祖国的赞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把对老师的爱尽情地唱出来, 把对同学们的友情尽情地跳出来。他们忘不了父慈母爱, 要感恩父母, 也燃烧起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无比热爱的激情。

四、“三助”暖人心, 让教育成为留守学生人生起航的基石

(一) 专家助力

我校为了加强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和研究, 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先后邀请县教研室赵朝辉主任等县级专家来校讲座。他们为我校留守学生教育工作作了大量的业务指导, 从理论、实践两个方面构建留守学生教育模式。在他们的指导下, 我校留守学生教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 爱心助困

有不少留守学生家庭贫困, 生活艰苦。为此, 学校积极向社会呼吁, 先后得到了广西艺术学院团委、南国早报、县妇联、共青团、教育局、民政局等多家单位的支持和援助。去年四月, 在广西艺术学院团委、南国早报的帮助下, 在我校举行“和你在一起”艺术作品拍卖支助贫困生捐赠仪式上, 我校22名留守学生得到3.3万元生活支助。这项活动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 受到各级领导、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赞誉。

(三) 教师助学

为了做好留守学生教育, 学校要求教师对留守学生大力开展助学活动。一是每名教师与联系对象进行一次“亲子”家庭体验活动, 让留守学生找到家的温馨;二是家长与“留守学生”互动, 开展书信比赛活动, 给学生和家长相互写一封信进行沟通;三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一次感恩教育行动;四是在各科任教师的指导下, 创建留守学生活动室, 成立兴趣小组, 课外活动小组, 开展文体活动;五是让留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 合理消费, 倡导节约意识。

浅谈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管理 篇3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流动在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只能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姨、姑等亲属的适龄儿童。

作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给学校和班级的管理施加很大的压力。对新时期农村班主任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困惑,关注留守儿童成长是社会、学校、家庭的一大课题。据我对本班学生调查,全班共有63名学生,其中有28名学生家长在外地打工。召开一次家长会,父母能来的只有十多人。其中隔代监护的近80%,也就是说这些留守儿童由老人监护的占大多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留守儿童呈上升趋势。

一、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大多数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内心孤独。老人们只能管孙辈的衣食,而对他们的教育却无能为力。

2.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向学。我在平时测试中做了统计发现,留守儿童的平均成绩比班上其他学生的平均成绩低20至30分。

3.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行为上我行我素。

二、对留守儿童管理的几点做法

1.留意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

农村中学大部分都是住宿生,班主任要经常去学生宿舍走走,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和某些生活方式。

从细微处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及时矫正他们不正常的行为。征求学生对班干部及老师工作的看法,请学生就如何抓好班风出谋划策,与学生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历,甚至与学生聊天说笑话。这些做法无形中拉近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这样,他们就乐于接近我,心中有话敢对我说;犯了错误,敢在我面前承认,班上不管出了什么大小事情,随时有人向我汇报,这不仅有利于我及时了解到班上同学的思想动态、行为举止,喜怒哀乐,而且对班内情况也能做到了如指掌,在开展班级工作时,让我感到得心应手。

2.关注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

首先,学校可以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休息时间。除白天按教学计划上课以外,晚上也安排适当时间进行自学、心理辅导等。在相对自由的学习时间内,学生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不仅可以更好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白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巩固,而且后进生也有了更多接受辅导的时间。

其次,能够开展更为多样的学习活动。留守儿童的寄宿制学校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成立学科兴趣小组,安排课外活动和晚上时间进行活动,让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学科知识竞赛和知识讲座等等。这些活动在非寄宿制学校,特别是规模小、教师少的学校则很难开展。

再次,能提供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留守儿童的寄宿制学校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开设有利于学生自由发展的课程,提供时间和一定的物质条件,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自由发展。如开放阅览室,播映节目,开展棋类等益智活动,开设“故事小院”“美术走廊”等素质教育场所,让学生自愿选择参加。

3.细化管理,填补“真空”

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寄宿学生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项目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家长或监护人姓名、是否留守学生、留守学生家长务工地、家长或监护人联系电话。学生寝室内务统一要求,规范床上用品、洗漱用具、鞋等物品的摆放。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同时,多关爱学生。学生有好的表现时,班主任多表扬。有较大意外事件时,班主任及时联系家长或监护人联系,互通情况。

各科任教师参与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增进师生相互了解,发挥管理效能。安排老师值班,监管中午午休、下午放学后到晚自习前一段自由时间的学生活动。老师和学生接触多了,更了解情况,更有利于教师教育学生。有老师在学生身边活动,不良行为必然收敛。以上两个方案都要制定值勤记载表,由值勤老师填写,发现学生不良行为一定要教育,不能轻视,学生的处理严格记档案,不能走过场,失去威慑力。

4.培养留守儿童特长

学校经常有计划地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如书写评比、读书活动、作业展评、美术作品展览等,进一步激发留守儿童的活动兴趣,增强他们的活动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思维,陶冶了他们的品格,全面提高了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周六、日坚持组织读书活动,学校图书室坚持为留守儿童开放,为具有特长的学生配备特长教师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其长处,学校语音室、网络教室、科技制作室、音乐室、美术室等为他们定期开放。此外,还特别设立了寄宿生活动室,配备乒乓球、中国象棋、跳棋活动器材,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他们课外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特长,又增进了留守儿童的寄宿生之间的交流。

5.教会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城关中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4

关爱“留守儿童”,就是要让他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

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这就是我校关爱

“留守儿童”的主题,现将本校留守儿童工作总结如下:

一、利用主题班会,加强关爱。

我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班会,各班主任老师根据本班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确立一个主题,策

划活动方案,组织同学举行一次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以正

面、反面的事例教育留守儿童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合理安排自

己的学习与娱乐。通过活动,让留守儿童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

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通过组织“送微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

帮助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

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

二、利用活动,加强关爱。

我校开展了“同在蓝天下茁壮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座谈

会,为每个留守儿童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儿童”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三、利用资料,加强关爱。

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联系卡、统计表、基本情况登况表、手拉手好朋友结对子登计卡。每一位老师都与留守孩子结对子,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

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

3、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

4、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四、利用“爱心天地”,加强关爱。

每个“留守孩子”都有一个以上的手拉手好朋友,在学习、生活上帮助他,与他一起成长进步。并在“留守孩子”生日期间,全班同学为“留守孩子”献上一声生日祝福送上自己制作的小贺卡、小礼物等。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

我校虽然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离要求还很远,下一步争取在各班开辟关爱留守孩子“爱心天地”,发表“爱心宣言”,制作“爱心牌图”,精办“爱心宣传栏”。挑选创意新颖,主题鲜明,版面精美的作品为宣传栏的内容。努力做到使一个个品学兼优的爱的使者,一句句感人至深的爱心宣言,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爱心画面,给留守孩子阳光般的温暖,阳光般的热情。

金沙县城关中学

中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总结 篇5

中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总结

文 章来源

课件 w w 5 k J.Om 9 中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总结

社会中地区的不平衡的发展,许多的农民到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去打工,但孩子又无法跟着走,就留下了一部分孩子在家中.这部分孩子我们称为留守儿童.学校要求对这部分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先就将我们近期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总结如下:

一、校内留守儿童现状

我校入学适龄儿童502人,其中留守儿童54人,这些孩子都有隔代监护或者寄居在亲戚家中,这些儿童整年甚至几年见上父母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这些孩子大部分都具有以下特征:

1、营养不良,性格孤僻。

2、成绩落后、厌学,甚至逃学。

3、身心发育不健康。

为了外出务工的家长放心,全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上,同时也让留守儿童感到社会的关爱,让这些孩子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校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在校委的领导下,成立“寸草心”留守了儿童关爱小组,并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

二、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情况

1、成立关爱小组。

对全校的留守儿童进行摸底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德育处左少冲主任的指导下,成立的关爱小组,巾帼自愿者,成立“寸草心”留守儿童之家,建立了留守儿童“一帮一”帮扶委员会。

2、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

(1)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我校学生通过主题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等一系列活动,孩子们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启迪,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让学生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更加主动、勤奋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2)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活动。留守儿童之家为儿童购买篮球、乒乓球、军旗、象棋、羽毛球、五子棋、跳绳等体育器材,让儿童随时能到家园借器材参与体育锻炼。家园还适时开展一些比赛活动,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让所有的儿童在学校中能锻炼出健康的体魄。

(3)认真开展家园序列活动。让检察院辅导员为他们讲法律知识、安全常识、社会规则等;我校内的辅导员胡老师也经常给孩子们讲解卫生知识,或让儿童们自由讨论活动的内容,自己主持活动;或让儿童在辅导员的陪伴下借书看书;或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等,让每一次活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动的丰富多彩,让儿童参与其中,快乐其中。让留守儿童通过给父母的一封信活动,给在外务工的家长,送去节日祝福,还有世界读书日、植树节、学雷锋日等活动。让孩子在节日庆祝中明白节日的意义,同时鼓励孩子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4)认真开展“一帮一”帮扶活动。“寸草心”家园成立爱现帮扶小组,简历服务职责,落实了具体服务项目,成员由学校教师等担任爱心辅导员。每位爱心辅导员负责一至两名儿童的帮扶,通过与儿童一起活动、交流、走访儿童家庭等形式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及心理状况,及时为需要帮组的孩子提供帮组。爱心辅导员必须一个月走访儿童两次,并及时填写走访记录。

(5)积极开展校内志愿者----环保小分队活动。我校通过儿童自愿者报名的原则,成立了环保小分队,小分队定期、定时、有组织地到校内、外捡拾各类垃圾、枯枝烂叶,为全校师生宣传环保知识,在校内产生良好的影响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由于我们才深入开展留守儿童之家活动,还缺乏经验,我们管理还不够完善,所以造成许多工作上的不足和不到位。但是基于儿童需要大家的共同关心,我们家园会一如既往地做好这项工作,努力探索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家园中每一位儿童快乐成长、健康进步。

文 章来源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黄江中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篇6

“留守学生”档案和登记制度

各班主任对本班在校的“留守学生”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登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联系,对“留守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留守学生”帮扶制度

为促进留守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经研究,我校决定开展“大手拉小手”爱心结队活动,每一名教职工结队帮扶一两名留守学生。为切实提高帮扶成效,特制定此帮扶制度,希遵照执行。

一、每名教职工要详细了解帮扶对象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深入家庭了解家庭经济、人口、留守学生父母和第二监护人的详细资料。

二、每周至少要和留守学生谈心一次,了解留守学生在学习、生活上是否有困难,并要积极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三、帮扶人员要熟记自己帮扶的留守学生家长、现监护人的联系电话,保证随时能联系帮扶对象的家人,每周要为留守学生提供条件,和其父母通话一次。每月帮扶人员至少要和帮扶对象的父母通话一次,向其通报其子女在校学习、生活情况。

四、谈心、通话情况要有记录,每周上交政教处备查。

五、帮扶人员有切实负起责任,要从学习、生活、情感上帮扶,确保自己所帮扶的留守学生生活上有人照料、行为上有人管教、学习上有人辅导、心灵上有人抚慰,学习安心,生活舒心,情感温馨。

留守学生谈心制度

一、谈话便于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便于及时全面了解每位学生.二、教师要主动,积极,热情的找每一位学生,每学期要谈话两次.三、谈话要重视后进生,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爱,树立”|我能行,我不比别人差”的信心.四、找优生谈话,要使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一定能把班中的学习风气树立起来,让全班同学共同进步.”

五、代理家长和学生的谈话面,须100%.六、学期中,代理家长应及时把握,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行为有偏差等现象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七、谈话后要求谈话教师做好谈话记录,关注重要信息.八、谈话记录要求每学期开学后上交教导处,情况分析后存档

“留守学生”家长联系制度

一、定期召开“留守学生”监护人会议,每学期一次,并向监护人汇报学校工作计划和工作情况,通报儿

童在校的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共同探讨“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措施。

二、留守学生之家设立、开通“亲情热线”,建立留守学生父母与孩子、留守学生监护人与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的电话联系制度,及时与家长交换意见,同步教育好“留守学生”。

三、在学期结束时,要求留守学生给在外的爸爸(妈妈)写一封信,汇报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情况。

四、要求代理家长至少每学期对所监管的留守学生进行一次家访。

“留守学生”的应急机制

一、“留守学生”在校期间遇突发事件,必须要在30分钟内告知委托监护人,1小时内告知在外务工家长,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2小时内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层层签定留守学生安全责任书,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二、加强与“留守学生”的监护人或代理监护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向“留守学生”及其家长公布了班主任的联系电话和详细通讯地址。

三、加强班主任的责任。学校常常专门组织交流关爱“留守学生”的经验,增强对“留守学生”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策略性。

乡中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倾向探析 篇7

小时侯,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 周围的孩子也和我一样——朴实、憨厚, 在父母的爱中成长, 像一只快乐的小鸟。

现在, 我已经是一名农村乡中学的教师, 在这里我为我的理想努力的工作着, 那就是, 我要把每一个学生培养为祖国有用的人才。然而,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我发现, 很多学生并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而且近两年来情况越来越突出。

经过调查:我校学生来源全部是农村孩子。留守儿童比例高达87%, 其中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56%, 父亲一方外出务工的学生占27%, 母亲一方外出务工的学生占4%, 除了留守儿童, 还有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父母中其中一个死亡的孩子。在这些学生中有的自卑、孤僻、不诚实;有的虚荣心强, 好攀比, 不知节约;孤独、寂寞、焦虑、抑郁、苦闷、烦恼等消极情绪困扰着他们, 学习成绩, 行为习惯, 道德素养普遍差, 致使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不听话, 很多教师抱怨这些学生越来越不好教。

一、留守儿童的主要心理倾向

(一) 渴望亲情性情孤苦

乡中学的老师上课的时候常常会发现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下课后问, 很多学生会回答在想父母, 特别是每年秋期放假前几天, 学生的注意力会更不集中, 因为要过年了, 他们父母也该回来了, 他们想父母的程度比自己能考100分还要渴望, 前几天, 2008级有位男生, 上了半节课竟然在教室里哭了起来, 老师问原因, 原来是想父母了, 因为他父亲早上打电话在学校来 (学生家长找学生, 都是打到老师这来, 然后让学生接) , 说今年又不能回来了, 学生对老师说“五年零130天了, 我都快记不住他的样子了…”十四五岁人了, 还有此举动, 这表明孩子受到了当前多大的亲情伤害。根据我们的调查, 留守儿童父母回家次数普遍比较少, 其中一年回来一次的占48%, 一年以上才回来一次的占12%, 甚至还有七八年未回来的例子;从留守儿童对家庭生活期望上看, 92%的留守孩子都希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希望自己有一个快乐幸福的家庭。另外, 还有部分学生是因为父母的离异或者父母的去世, 长期缺乏亲情温暖。这些学生表面胆小, 实则性情孤僻而固执, 缺乏热情与合作意识;在处理事情上不能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 受了气, 也只能以不吭声或是极端的方式来解决, 有的由于与父母感情的疏远, 甚至产生怨恨。比如有位学生, 每次家长会都是他的外婆来, 问他父母的电话, 他说“死了”, 接电话也会和父母吵架。

(二) 性格放纵丧失自信

留守儿童早熟现象较多, 由于没有合理的监护人, 学生我行我素, 初中留守儿童中有60%以上是自己一个人生活, 电话成了他们的专线, 没事就打电话找同学聊, 特别是星期天, 三五成群的窜门。学校、老师本已强调不许窜门, 但他们就是不听, 由于他们年龄小, 涉事未深, 明辨是非能力不强, 很容易受到坏人的唆使, 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 因为没有监护人。留守儿童的烦恼常“憋着不说”, 由于情感不能得到合理的发泄, 长期处于一个比较压抑的状态, 形成了焦虑、孤独的扭曲心理和冲动、放纵的性格特点, 老师的开导也难以凑效。

面对父母外出务工的现实, “留守儿童”最羡慕同龄孩子朝夕与父母相处、有人关心和疼爱, 相比之下必然感到失落, 这种内心的感受又很难向外倾诉, 久而久之, 就会产生自卑感, 有的甚至自暴自弃, 丧失信心, 学习上降低要求, 缺乏上进心。调查显示, 留守儿童的自信心方面明显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儿童。遇到困难和挫折缺乏毅力, 往往是放弃, 所以多数留守儿童没有学习动力, 学习成绩差, 有的主学科平均分才20几分。留守儿童在学习中由于缺少父母亲的督促、教导, 多数人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方法不科学, 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 回家只看电视, 不写作业, 返回学校后抄作业应付老师检查, 久而久之, 养成了偷懒取巧习惯;老师严格要求, 学生就滋生了厌学、逃学情绪。

二、产生心理倾向的主要原因

(一) 家庭教育意识淡薄

为了“养家糊口”, 学生家长们离开了家, 离开了孩子, 却不知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 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有的父母平时也缺少和子女的沟通, 疏于管教, 造成亲情淡漠, 孩子缺乏安全感;有的父母则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 他们把钱寄回家, 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算尽到了责任, 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更有的家长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实行一句话教育“读书不行, 长大了就出去打工!”本意是要孩子好好学习, 想告诉孩子打工辛苦, 不要象父母一样, 却不知无形中给孩子留下了一条后路:读书不行还可以出去打工。

(二) 隔代教育力不从心

“长大了, 翅膀硬了, 不听话了…”是绝大多数隔代教育中老人们的心声, 老人们的教育有两种, 一种是溺爱教育, 他们害怕孩子的父母责怪, 说没有带好孩子, 于是对孩子百般呵护, 娇生惯养;另一种则是硬性教育, 要求孩子成为自己一样的人, 且不知道年代的隔膜, 自己又在知识、能力上是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随着孩子知识、身体的长大, 他们的逆反心理也就越来越强, 于是就有了开始那句话, 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家庭“暴乱”, 使家庭的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三) 亲情的缺失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直接因素

父母的爱是这一代留守儿童最需要的。学校教育始终不能代替家庭教育。直接的血缘联系, 使得父母成为子女最亲近的人, 父母的亲情和爱, 是世界上最无私的, 父母严格的管教和细心的关照, 对于子女能否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父母是子女最初、最好的老师, 无论从性格、做人、处事、学业等方面莫不如此。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孩子与父母之间缺乏良性沟通, 子女的性格和生理发展就容易畸形, 给以后的成长埋下祸根, 智力得不到充分发掘, 学业大多受到了消极影响, 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 逐步演变成不良习惯, 以至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增多。

(四) 家长的攀比加重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阴影

“择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习成绩好一点的学生家长希望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哪怕家庭条件再艰苦, 他们也有可能选择了择校;另一种则成为了有钱人家的家长, 为弥补自己对留守儿童爱的“心理补贴”, 他们也择校, 主要是为了好在人前攀比、炫耀自己, 于是, 乡中学留下的就是连家长都放弃了的——差生, 于是他们更加自卑, 常“以烂为烂”。

另外, 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学校教育中专门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不力, 社会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等因素

三、解决留守儿童心理疾病的主要措施

首先, 强化政府统筹力度,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

主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增加农民收入, 多创造就业岗位, 缩短城乡的差距, 让农民就近务工, 从而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也解决了“空巢老人”问题。其实农民们丢不下的是他们的那块土地, 政府应该鼓励农民们实行土地流转, 提高土地流转后农民的生活保障, 让他们安心的带着老人和孩子“迁徙”, 去寻找幸福的生活。

然后, 把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纳入政府整体规划, 制定并落实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就近就读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取消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读的“门槛”, 使留守儿童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

最后, 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 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让寄宿在学校的留守儿童们住在学校里, 让他们感觉到学校的温暖, 他们才会忘却烦恼, 好好学习。

再者, 乡中学的教育应实施亲情教育和快乐学习法。

对待乡中学的学生, 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目标, 因为他们中大多数的人不是升学, 而是马上进入社会, 所以我们应优先考虑学生的快乐, 健康成长、以及进入社会后的一些基本技能。另外, 学校还应特别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心理咨询理疗室, 指导学生自我调适, 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是一两个人的问题, 它是摆在我们全社会面前的一个大问题。它涉及到一代农村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是关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民族发展的大事。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 他们将会对祖国的建设拖后腿, 甚至于成为社会的毒瘤, 这个群体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黄江中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篇8

一、农村“留守孩”的现状分析

农村“留守孩"3E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大多开始步入青春期,这个年龄阶段的中学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危险期和动荡期,具有不成熟和不稳定的心理特征。但由于“留守孩”的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孩”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对于“留守孩”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缺乏情感关爱,影响健康成长。“留守孩”普遍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围,大多数承担监护孙子(女)的祖辈文化水平低,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培养教育等,家庭教育十分薄弱,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导致家庭关系失调,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在这种缺乏父母情感关爱和正常家庭氛围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留守孩”,往往缺乏爱心,对社会很冷淡,缺乏安全感,从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大多数“留守孩”存在厌学情绪,成绩不理想。尽管有许多“留守孩”也表现出强烈的求学愿望,但是不可否认,绝大多数农村“留守孩”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不容乐观。没有父母的有效监督和及时沟通指导,他们中大多数人学习态度消极,厌学情绪严重,成绩普遍不理想,长此以往,极易导致他们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3.“真空时段”不易监管,影响“留守孩”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孩”自我支配的时间较多,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不用上学,客观存在“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的“真空时段”,不易监管,加之与祖辈间因认知代沟、心理代沟而缺少沟通,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加之其警惕性、自觉性和自控力不强,容易出现早恋、赌博、拉帮结派、吸烟、无心向学等不良行为,严重影响“留守孩”的健康成长。

4.“留守孩”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健全人格。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关爱,始终生活在一个不健全的家庭生活氛围当中,极易使农村“留守孩”产生自卑、孤僻、自我封闭等严重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厌世情绪。当其他同龄人与父母享受天伦之乐,得到体贴关心关爱之时,“留守孩”就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和低人一等的自卑感,严重者甚至发展为“自闭症”儿童,健全人格不易形成。

二、农村“留守孩”形成的背景探析

一般认为,“留守孩”产生的原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了体现更多价值,并且为家庭积累更多财富,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环境,远离家乡,来到城市,因负担不起流人地昂贵的生活成本,而且进城后一般工作紧张,流动性强,没有精力照顾孩子,导致孩子在外没法稳定就学,所以自觉与不自觉地把孩子留在家乡,交给老人或亲朋照顾,直接产生了“隔代抚养”或“亲朋代管”这一问题,这是当前农村“留守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农村“留守孩”产生的更深层次原因是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保障体系、教育服务体制不健全导致的。长期客观存在的城乡差异,导致农民工进城后不能够直接享受城市居民待遇,他们的孩子也不能像城市的小孩一样接受正常的国民教育,农民工的小孩进城后难以保证能够顺利入学入托,导致农民工不能也不敢带孩子进城,虽然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有一些农民工子弟学校,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工兄弟的现实大量需求,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现实原因。

三、农村“留守孩”现象对中学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1.自觉更新教育理念。“留守孩”身上呈现的种种不端现象,如果不加以及时、有效的教育,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势必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留守孩”家长所不愿看到的,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容忍”的,这就势必要求中学教师对“留守孩”现象的深层次原因进行科学探析,对“留守孩”本质进行科学归因,正确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知识对当代儿童成长与教育改革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自觉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挥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功能,引导“留守孩”形成健全人格,帮助农村“留守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不断增强班级管理工作能力。长期以来,“留守孩”都是班级教育管理的重点对象,一方面是因为家长教育管理的长期“缺位”,另一方面是因为不少农村“留守孩”身上存在的或多或少的不良习性,极易导致班级的班风学风不正。因此,不少农村“留守孩”自然或者不自然地就成为班级“监控管理”的重点对象,这对正处在心理发育关键时期的农村“留守孩”是极端不利的,也是不符合教育本质要求的。这就要求中学教师不断增强班级管理工作能力,树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给“留守孩”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切实发挥“留守孩”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翁”作用,而不是班级管理的“遗忘角落”,充分发挥“留守孩”在班级管理中的“自律”功能,而不是班级管理的“他律对象”,让“留守孩”在班级里找到“家”的温暖,而不是“弃儿”的感觉。

3.正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虽然“留守孩”身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中学教师还是要善于多找“留守孩”身上的优势加以教育,正视个体差异,从有利于“留守孩”的成长、成才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育教学管理,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中学教师完全可以帮助“留守孩”早日自强自立,消除对父母的过度依赖性,帮助“留守孩”将劣势转变为优势。

四、农村“留守孩”现象引发的中学教师素质培养机制思考

1.进一步完善中学教师在职培训机制。教育系统安排中学教师参加培训,是学校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比较重视和比较普遍的一条途径,取得了一定实效。但离中学教师的实际需要还不够,离学生的成长需求还不够,还需进一步完善,要在当前普遍采用的在职培训机制中完善轮训机制,扩大教师参加培训的力度和受益面,要紧密依托各地的教师进修学校做好在职培训学习计划,要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培训考核等方面进行整体统筹,并切实做好组织落实,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努力提高培训效益。

2.进一步加强中学教师专题进修学习研究机制。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和不同人员的工作性质,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在职或离职进行专题进修学习研究,从事理论学习或专题研究,也是提高中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如专门安排班主任教师进行中学生心理疾病预防与辅导专题进修学习,就是提高班主任教师应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这种专题进修学习研究机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有基本条件的保障,要着重于提高实效,要有利于促进实际工作,要能培养和锻炼出一支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际工作能力的教师队伍。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篇9

——通山县中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

(2010年6月10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外出务工,只留下孩子一个人在家,或者由祖父母或其亲戚代管的儿童。留守儿童多数依靠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戚监护。

为了给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县于2007年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几年来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工作目标

留守儿童是新时期教育的特殊对象,为了做到有效管理,我们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与研究。调查表明,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严重断层或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出现以下问题:

首先,失去了父母的监管和教育,许多儿童会形成很多不良的行为:打牌赌博、饮酒抽烟、说谎骗人;不懂得尊重他人,不会与人相处。因为在家无人约束,孩子又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导致学习成绩不好,有的甚至沦为“双差”生。

其次,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关心与爱护,会形成不良个性品质。青少年时期是人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1-

如果孩子缺乏正确的家庭引导,就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导致心理畸形发展,严重的会危害社会。

第三,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会形成心理阴影,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不要自己,没有安全感。时间久了,与父母的关系疏远事小,悲观厌世思想,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针对留守儿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我们明确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目标:即全面实施“关爱工程”,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各项工作考评制度,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健全工作机制,打造关爱阵地

关爱留守儿童,学校是中心环节。我局要求全县中小学把留守儿童的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主阵地作用。

(一)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各中小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和实施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各中小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情况,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和联系卡,登记家庭、家长联系电话号码和地址,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形成关爱网络。完小以上学校定期让留守学生给家长打电话,让学校办公电话成为学生与家长沟通的“绿色通道”,让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零距离,远隔千里同样享受父母之爱。

(三)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我们要求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让帮扶教师成为“代理家长”,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四)建立健全座谈会制度。

各中小学校每期最少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切实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倾听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对学校的意见,帮助教师做好帮扶工作。

(五)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应急机制。

各校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学校与帮扶教师、班主任、家长(监护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六)注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各中小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活动,让留守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七)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局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学校年终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通过查资料、问留守学生、咨询学生家长等方式,检查落实情况,并且将工作成效作为学校考评和教师师德师风评比的重要依据。

三、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了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

地对委托监护人进行培训与教育。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四、实施多项举措,营造关爱环境

1.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2006年起我县重点建设了40所寄宿制学校,实施“新农村卫生新校园”、“放心食堂”、“平安超市”、“菜篮子”工程。除了改善生活条件,学校还将图书室等馆室向留守学生开放,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开阔留守儿童的视野。

2.加强贫困留守学生的资助工作。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 “两免一补”范围,确保他们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3.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配合公安、工商等部门,着力整治校园周边200米以内的“三室一厅”,公安部门与游戏娱乐场所签订责任状,严禁未成年人进入“三室一厅”。

4.建立健全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我们要求城区中小学无条件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不得摊派或变相摊派任何费用,保障义务教育公平。

留守儿童管理总结 篇10

(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启动了“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这一学期来的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确定了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蒋志成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家校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每班确立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了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培养了更多的优秀的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教导处做到了每月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

5、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特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大力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积极研究了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了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了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被救助的对象中,给与资助。

2、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3、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学校每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了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三、工作中的不足与困惑

1、不足

有些教育工作还不够到位,不能关注到所有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中的细枝末节。特别是暑假与寒假中的部分仍然处于留守状态的儿童还没有真正重视他们,为他们做些什么„„

2、困惑

要想关爱留守儿童,必须牺牲部分教师的休息时间,我们该如何给与他们一些补偿,又该拿什么来补偿他们。要给留守儿童组织各种活动就必须得有活动经费,这些经费又从何而来„„

黄江中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篇11

从上表可见, 留守儿童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七年级留守儿童的总数是164人, 而三年前, 即现在的九年级留守儿童的总数是60人;留守儿童中女孩的总数要少于男孩的总数, 这个特点体现在各年级中。本文试结合我校语文学科的考试成绩, 分析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 力求真实、客观, 为制定和改革相关管理制度提供依据。

一、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及原因分析

1. 七年级。

以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成绩的统计数据为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本次语文考试试卷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满分为100分, 试题的难易比例严格规定为7:2:1。七年级参加考试的总人数为750人, 语文总得分为60013分, 年级平均分为80.2分, 年级总及格人数为539人 , 及格率为72%, 优秀人数为50人, 优秀率为7%。七年级参加考试的留守儿童人数为164人, 总得分为12300分, 年级平均分为75分, 年级总及格人数为106人 , 及格率为65% , 优秀人数为9人, 优秀率为5.5%。

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看出:首先, 留守儿童的语文成绩在总体上低于其他学生, 无论是及格率还是优秀率;其次, 留守儿童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其优秀率仅为5.5%, 远低于年级优秀率的7%。

2. 九年级。

我们把九年级学生的入学成绩和上学期期末成绩进行对比, 分析出留守儿童在学校接受相关教育后所呈现出的变化。两次语文考试成绩仍然以120分钟为标准时间, 卷面满分100分, 其中试题的难易比例仍然为7:2:1。

九年级学生在入学时 (即七年级上学期期末) 参加考试的总人数为639人, 语文总得分为46647分, 年级平均分为73分, 年级总及格人数为524人 , 及格率为82%, 优秀人数为123人, 优秀率为19.25%;而留守儿童的平均分为69分, 及格人数为36人, 及格率为60%, 优秀人数为6人, 优秀率为10%。到了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学生的语文考试情况为:九年级参加考试的总人数为639人, 语文总得分为47995分, 其中, 年级平均分为75.1分, 年级总及格人数为576人, 及格率为90.14%, 优秀人数为183人, 优秀率为28.64%;而留守儿童的平均分为69分, 及格人数为45人, 及格率为75%, 优秀人数为15人, 优秀率为25%。

通过七年级期末和九年级期末的语文成绩对比、分析,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 经过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 留守儿童的语文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不论是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其次, 在这种变化中, 留守儿童的语文学习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 九年级期末更为明显, 45人及格, 有15人达到了优秀。

成绩较好的留守儿童往往具有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 因而能很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 并在各科的学习中保持并发扬自己的优势;另外, 这些学生的临时监护人能够与教师及时沟通学生的情况, 使学生的成长始终处于管理之中, 这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而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 往往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学习成绩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会越来越低, 最终使其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没有学习兴趣, 学习习惯的培养便无从谈起。这样的恶性循环, 使这部分学生即便到了九年级也没能改变自己的学习状况。

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策略

1. “六步教学法 ”和“两课”。

针对留守儿童的语文学习情况, 我校调整了教学策略,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施“六步教学法”, 即课堂教学由课前展示、明确教学目标、检查预习、拓展延伸、目标回应和随堂练习6个步骤组成。所谓的“两课”即“养成教育课”和“才艺展示课”。

在“六步教学法”中, “检查预习”重在培养留守儿童的自学能力, “拓展延伸”重在培养留守儿童语文素养, 随堂练习重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留守儿童在语文学习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自学能力。通过课前预习检查环节, 不仅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还在预习检查的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语文学习的过程, 既是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的过程, 又是进行语文能力培养的过程, 而拓展延伸环节正是把知识与能力联系在一起的最佳途径。语文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一样, 学生在学习的具体过程中会表现出差异, 为了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照顾学生的差异, 我们的语文作业设计了“选做”与“必做”相结合的方式。前者稍难, 适合学习较好的学生进行拔高训练;后者较易, 适合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巩固性练习。

“两课”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养成教育课主要通过留守儿童的自查、自警、自觉学习、合作提高, 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才艺展示以“展示个性、发现自我、快乐成长、享受成功”为主旨, 通过留守儿童的个性展示, 增强自信, 发展个性, 促进其健康成长。

2. 学校和班级的日常管理。

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不仅要依靠课堂教学, 还要依靠学校和班级的日常管理来完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与留守儿童的家长经常联系与沟通, 及时把留守儿童的情况告诉学生家长;还要与临时监护人保持沟通, 共同管理留守儿童, 使其所有活动均在管控范围之内。

二是开展“手拉手”活动, 使每位留守儿童都有一个知心的朋友, 可以倾吐自己的心事, 而教师通过这些知心朋友的管控, 可间接地了解进而管理好每一位留守儿童。

三是建立留守儿童行为汇报制度。针对每一位留守儿童可能出现的问题, 班主任老师要在早发现的基础上, 及时上报学校。通过学生与其临时监护人的沟通, 通过学校与班主任的沟通, 及时解决留守儿童可能出现的问题, 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是结合课堂教学改革, 成立特长小组, 使具有不同特长的留守儿童都能发展自己的个性, 促进自己特长的发展。

3. 留守儿童管理中未能解决的问题。

留守儿童在管理上还有许多学校不能够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必然反映在各科学习、包括语文学习上。具体有:

(1) 留守儿童与家长亲情交流的缺失。虽然学校可以把留守儿童的诸多问题反映给家长或临时监护人, 但学生与家长之间却往往不能就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沟通。有些留守儿童的家长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 不能与自己的孩子进行定期交流, 这种交流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与家长的疏远, 使孩子对家长缺乏亲情, 最终导致学生逆反, 家长不能及时了解和把握孩子的变化。

(2) 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娇惯。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以隔代人为主, 爷爷奶奶的溺爱势必会使留守儿童养成不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些习惯单靠在校短短的时间是改变不了的, 学校和教师对此无能为力, 这是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最大的难题。

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12

青山乡中心学校德育处蔡长权

青山乡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从学校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孩子情况

今年期中考试结束后,我校以班为单位,于十一月中旬在各班单位召开家长会,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详细解说学校的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宣读了《致全县家长的一封信》,告知学生来回学校的交通安全问题,并与家长签订《安全承诺责任书》。登记造册有关学生乘车情况。这次家长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加深了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和联系。

二、成立帮扶人员,加强监管力度

为了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我校决定采取“一对一”的帮扶制度,让每个老师确定本班的一名帮扶对象,经常对其进行辅导、聊天、疏通心理问题。让学生有困难找帮扶老师,让那些留守孩子感觉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感觉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能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四、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在学校少先大队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学校亲情电话的设立,让每个留守儿童可以经常和在外务工的父母通话。在十二月中旬,学校聘请本部心理咨询老师曹红艳老师在留守儿童之家,为四到六年级的孩子上“健康伴我行”心理辅导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13

一、摸清基本情况,确立了工作目标

开学初,学校安排各班认真摸清在校贫困生和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各班统计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汇总,然后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对贫困、留守儿童予以帮扶。

二、主要工作开展

1、制订“关爱贫困、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计划,逐步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2、开学初,由各班班主任首先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提交给,学校,由学校统一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做统一安排部署。

3、对贫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进行优先辅导。学校要求各班班主任、学科教师要从学习方面对贫困、留守儿童要做好具体落实帮扶办法,并有相应的帮扶记载。

4、对贫困、留守儿童提供生活方便。首先,由学校拿出一定的资金购买电磁炉等为贫困、留守儿童建一个他们中午热饭的场所,使他们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怀和温暖;

5、要求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做到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

6、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人文关爱活动。即通过主题班会、团队活动、演讲比赛或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享受快乐。

7、要求班主任对少数学习不认真、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问题”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8、完成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三、成绩和困难

经过一学期以来各班班主任及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明显有了好转,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了好的养成。但是,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上一篇:商业节能减排宣传周活动的工作总结下一篇:旧居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