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都中学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2024-05-30

四都中学留守儿童工作计划(通用11篇)

四都中学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篇1

四都中学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为了加强学校法制管理,提高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为社会培养懂法守法的公民。我校根据上级领导批示和有关文件精神。在校内大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和学生学法活动,使教职员工和学生懂法、守法、依法办事。

一.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对校内的法制教育非常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法制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吴继怀(校长)

副组长:伍术(工会主席)

成 员:全校各行政及班主任

二.教育实施过程

1.新生入学后,首先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利用学校集会、班会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制定的有关制度。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2.学校专门安排了法制课来学习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社会生活中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3.4月20日聘请维山乡派出所所长张玉林来我校进行法律常识讲座。6月15日聘请了派出所干警到校讲授消防安全知识和交通安全法规,提高全校师生的消防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

4.学校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展览室张贴《交通法》、《消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宣传画,开设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培养学生知法、守法、护法、用法的自觉意识。

本期,我校的法制教育活动,得以有组织、有计划、有序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现了大部分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的目标。

四都中学

二〇〇九年七月

四都中学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篇2

一、开展因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力度不够且亲情缺

失的问题进行关爱, 使“留守儿童亲情服务中心”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一) 模拟家庭

为了补偿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力, 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关爱, 设计模拟家庭活动。即:每位教师认领几个留守儿童学生,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予照料和关心, 并在节假日、学生的生日等特殊日子, 把他们带回家, 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照顾他们, 让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得到亲情般的关怀。我校有的老师利用主题班队会给学生过生日;有的老师在学生生病时送学生去医院看病, 学生打吊针时守着学生;有的老师经常经常同留守学生在同一寝室睡觉, 这些无声的爱唤回了学生缺失的亲情, 同时帮助她们找回了自尊、自爱、自强。

(二) “三结对”活动

一是在学校中开展“手牵手结对”活动, 安排班干部、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学生”的邻居与其“结对子”, 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二是发挥优秀教师班主任的表率作用, 开展“当好临时父母、奉献师长爱心”结对帮扶活动;三是倡导同学之间友谊互助, 开展“雏鹰比翼, 结伴双飞”结对帮扶活动。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学生”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让他们和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一样, 幸福快乐, 茁壮成长。

(三) 亲情教育课

为了让留守儿童每月至少有一次与外出父母交流的机会, 学校可安排每班每周上一节亲情教育课, 并将亲情课的具体时间通知给家长。留守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 利用视频和亲情电话分批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等, 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和身体状况, 与家长亲切交流。

二、我“留守儿童亲情服务中心”从心理疏导、行

为引导、学业辅导的方式入手,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一) 强化开展心理疏导, 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存在心理障碍问题, 我校通过设立心理辅导室、开设心理讲座、开展辅导谈话等形式进行心理疏导。教师在学期初对留守学生进行个别谈话, 每周不定期集中谈话, 每月组织分类谈话, 及时为学生解困, 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 扬起自信风帆。

(二) 着力开展行为引导, 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留守学生大都是走南闯北的“高手”, 他们有许多共同的特征, 野性, 心用不到学习上来;学习怕苦, 做作业敷衍等。针对这些现象, 我们采取有效的方法校正他们的行为。一是运用谈话法, 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及时进行沟通, 进行心灵对话, 解除思想上的障碍。二是运用行为正面引导法, 利用班会等形式, 对学生好的方面给予肯定, 对不利成长行为指出其违害, 提高学生的鉴赏和识别能力。三是运用点滴成功激励法, 抓住学生的每一个进步给予表彰、宣传, 赋予学生成就感, 以此激励学生进步。

(三) 大力开展学业辅导, 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是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核心。由于很多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 教师采用课堂重点关照, 课外辅导, “优差结对子”等形式进行学业辅导。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心展示活动, 抒发学生博爱

的情怀。活动锻炼人, 活动造就人, 学生很多能力可以通过具体的活动表现。我校为培养留守学生的博爱情怀, 培养“仁爱”之心, 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活动。

过“五四”集体生日, 让每一位留守学生感悟师爱、同学之爱、集体的友爱。今年“五四”留守儿童中心举办了“五四我们的生日”庆祝活动, 几百名留守学生聚集在大生日蛋糕前, 唱着“生日快乐……”的歌曲, 在烛焰中相互祝福, 在老师的朴素话语中, 寄情于父母, 默默念着:“爸爸、妈妈, 你们放心, 学校就是我的家, 在这里也能过一个愉快的生日!”

中秋月夜举行篝火晚会, 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领悟“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的诗人情怀。去年八月十五日中秋夜, 学校举办了“赏月中秋, 篝火激情燃烧”晚会, 几百名留守学生对月抒怀, 尽情地唱, 尽情地跳, 把对亲人的思念表达出来, 把对老师的爱尽情地唱出来, 把对同学们的友情尽情地跳出来。他们忘不了父慈母爱, 要感恩父母, 也燃烧起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无比热爱的激情。

文化艺术节晚会上, 大型活动中, 让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培养自信力:如登台朗诵诗歌, 做主持人, 唱红歌;在去年的运动会中让他们和常规生对阵拔河赛、迎面接力、乒乓球等比赛, 使留守儿童在学习、活动质量的评价中肯定其每一个进步, 唤起学生成就感。

四都中学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篇3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务工,由于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而留在农村委托他人照顾的,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以及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由此引发的留守儿童问题成为农村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乃至整个教育体系的平衡发展。因此,我们希望社会和学校能更加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問题

1.性格孤僻

对留守儿童来说,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大多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以为别人都会带着有色眼镜看自己。在行为上,很少和其他人一起活动,常常独自行动。这种长期的矛盾心理很容易产生心理异常,进而养成孤僻的性格特点。

2.逆反心理

由于留守儿童对家庭教育的长时间缺失,对身边的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缺乏信任感,容易造成逆反心理。常常表现为不听别人的劝说,总是站在别人的对立面。

3.以自我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是指在生活中凡事都以自我为主,所有人都应该为自己服务,这种心理突出表现在独生子女身上。但是由于留守儿童生长环境所致,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留守儿童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4.网络成瘾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监护,在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所在,得不到这个阶段应有的关注,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容易沉迷于网络,在网络游戏里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在网络里才能找回自己,才能得到更多的关注。沉迷网络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影响学习。

二、改善留守儿童现状的教育对策

孤僻、自卑、渴望亲情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这些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缺少家庭的关爱。他们渴望被爱,也渴望爱别人。作为农村中学班主任,应该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面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1.建立档案,做好家访工作

作为班主任要充分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比如,家长姓名、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联系方式,班主任要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做专项档案,充分关注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和个性需求,把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段的变化情况记录下来,并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个别教育和补偿教育。主动与学生的监护人联系,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平时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帮扶学生家长,成为“代理家长”。

2.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心理的快乐和委屈都无人分享,更加剧了学生的孤独感。留守儿童来到学校,班主任既要做老师又要做家长,对学生的生活起居给予更多的关注。如,在天气降温时,多关注学生的穿着是否合适,早上多关心一下学生是不是吃了早饭,作为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冷暖和哀乐,和学生做朋友,这样留守儿童才能感觉到温暖,感觉到他不是一个人,才更愿意和别人交流。

3.充当爱的桥梁,让留守儿童感知被爱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和自己的父母分享,作为教师要充当留守儿童和他们家长之间的桥梁,成为他和父母感情的传递者。教师要把留守儿童的阶段表现记录下来,通过电话的形式反映给他们的父母,介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将家长对孩子的爱传达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这样,教师更容易和学生之间产生信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才愿意向教师倾诉,渐渐建立起他们之间的信任感,为学生打开心结,更加热情地面对生活。

4.组织活动,给予留守儿童更多表扬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教师一句赞扬和肯定会成为他们进步的巨大动力,使他们对学习更有信心,再加上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因此在集体活动中,班主任要鼓励留守儿童参加活动,并对他们获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评价,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是被关爱的对象,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班主任要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特质,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的精神。

总之,关爱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作为班主任要更加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让他们在同样的天空下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

中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4

据学校调查,留守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自觉性不强。行为习惯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部分留守学生心理出现偏差,亲情失落,心理失衡。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学校坚持做到管理上不盲目,教育上不松懈,把“留守学生”的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常规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走近“留守学生”,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防止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儿童”。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强化措施。

一、学校成立留守学生管理领导小组,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建立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与留守儿童监护人定期联系制度。

建立“三知、三多”机制(对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留守学生监护人情况、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学生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家访、校访相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或“代替家长”沟通交流,指导留守学生监护人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共同解决“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留守儿童每年人员在变、情况也在变。家访了解情况成为关注留守儿童必不可少的环节。组织教师走近“留守儿童”,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直面了解孩子们在家庭中的生活、学习以及情感世界,或成长过程遇到的烦恼。本学年,全校就有70位教师家访350多次,与90多位“代理家长”进行了访谈。

二、充分发挥团队组织作用,培养留守儿童自主、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

融入大集体,学做小主人。我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深入开展“拉手关爱留守少年儿童行动”,采取三对一方式帮助留守儿童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在团队主题活动中感受集体温暖,在手拉手活动中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少先队组织留守学生事迹报告会、“我和妈妈说说心里话”写信活动,吸引了全校60多位留守学生参与。每月,各少先队中队都组织有留守学生参与的给敬老院老人送温暖活动。让他们在集体大环境中受教育,有感悟。今年,学校还将进一步开展少年儿童雏鹰争章活动,有序组织留守儿童培养自强不息、发奋学习的意识。

三、积极开展暑期留守儿童关爱行动。

暑假期间,农村留守儿童基本脱离了学校、老师的有效监管,亲情上缺乏沟通、生活上缺乏照顾、行为上缺乏管教的“三缺”问题更加突出。我校教师采取下村蹲点、上门服务等方式点对点地为留守儿童进行作业和生活辅导。20xx年暑假,我校两次安排30多名业务骨干分头前往全镇5个村小学所在地驻点辅导,有计划、有目的地对60位留守学生学业和心理状态重点给予辅导。科目涉及文、数学、英语、心理教育等。每年开学前,学校党支部还组织党员开展留守儿童慰问行动,捐款捐物资助家庭困难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今年开设了学生心理辅导室,安排专任教师兼职辅导。增加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加大疏导力度,创造条件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创设咨询信箱、亲情热线电话等,及时发现“留守学生”的显性、隐性的心理压力,并进行合理的疏导,跟踪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使留守学生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在一个时间段内逐步得到矫正。

五、认真办好留守儿童之家,开设有意义的群体性活动,为“留守孩子”的发展提供平台。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留守儿童之家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个家。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是学校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学校还要求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给予留守学生特殊的关爱,要针对留守学生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并融入到班集体中去,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留守儿童之家每周定期安排集体活动,诸如读书、下棋、打球、说故事等,在管理员和带队老师的指导下,我校30多名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之家找到快乐,找到进步。除了日常活动,学校留守儿童工作组还在留守儿童之家每月安排一次主题教育,有心理辅导讲座,法制教育报告会、留守儿童读书节等。一月一主题,一月一项目。我校是黄山区体育运动项目传统校,学校的文化体育十分丰富,学校文艺汇演、田径运动会,各项读书演讲比赛、科普活动都为“留守儿童”留足了展示的空间,留下了他们欢快、矫健、活泼的身影。新成立的好少年鼓乐队队员大部分都是“留守学生”。特别是在区老干局大力支持下,成立的少年男子门球队,挑选的10名队员中有6位是“留守学生”,球场上球员们个个神采奕奕,稳健专注。通过活动,许多“留守学生”的性格发生了良好的变化,他们活泼开朗、善解人意、热爱集体、关心体贴同学,团结合作、乐于助人,充分展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六、创新家长学校机制,争当留守儿童教育的宣传员。

两年来,学校邀请镇妇联、区关工委领导共开设留守学生监护人家庭教育培训班三期。将爷爷奶奶们等“代理家长”请进学校,依托“家长学校”这个载体,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专家,同“代理家长”面对面地访谈,了解“代理家长”在教育管理“留守孩子”过程中所面临的现象与问题,给予家庭教育的科学指导,提高监护人的家教水平和监护能力,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充分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之机,举办留守学生家长培训班,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帮助留守学生家长更新家教观念,学习掌握家教知识和方法。要求家长逢年过节应尽量回家看望孩子,增进亲情。暑期若有条件,一定要安排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去“陪工”,加强了解,培养感情。每个星期至少与孩子通一次电话,与孩子保持经常性联系,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沟通、交流、解决孩子的情感需求。共同处理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出现的焦点问题。

七、开展留守儿童课题研究,系统分析研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今年,我校申报了市级课题《乡村“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研究》,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坚持长期和阶段性转变学校现有留守儿童现状。目前在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品质培养、心理教育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秧坝中学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篇5

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总结

秧坝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建立档案

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校根据上级要求,进行留守儿建档工作,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本学期学校学生总数为499人,留守儿童192人,占学生总数38.5%,其中女92人,男生100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有89人,一方外出打工的有103人,祖辈监护的有63人,亲戚监护的有19人,无人监护的有7人。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领导高度重视,召开校务会,研究下一步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且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以钱秀民校长任组长,谢凯副校长任副组长,各办公室主任及各班主任为成员,形成了以谢校长亲自挂帅,政教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教导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等教育。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家访制度》《关爱留守儿童家校联系制度》等。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制度。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清楚留守儿童的性格爱好;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认真开展关爱活动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1)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行作文竞赛、书法竞赛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1)为使留守儿童能在校安心学习,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生活,学校开展了防火、防疾病、文明礼仪、健康、禁毒教育等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

(2)为让感恩的力量在家庭、学校之间传播的同时也必须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加快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法制教育网络,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

(3)对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学校经模清情况,开展师生结对,关心他们的生活,鼓励他们有信心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成绩回报社会。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虽然我们在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上级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以后我们将在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中不断摸索,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四都中学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篇6

塘田市镇中学是典型的乡镇学校,留守儿童占了很大的比例,在调查的1087名儿童中,留守儿童有667名,占总数的60.15%,父母亲一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185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8%,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482人,占72%。

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这些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使留守儿童失去了应有的安全保障,被拐卖、受到意外伤害、失学辍学等现象时有发生,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也容易偏离正常轨道,有的甚至作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恶性事件”来,严重影响到广大农村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我于2011年负责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上任伊始,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情况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我清醒且深刻的认识到:“留守儿童”的问题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加以重视,这是杜皮中学当前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我们通过关爱留守儿童并扎实的创造性的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系列活动等,促进了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在社会上引起良好的反应。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首先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1、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招聘爱心妈妈,代理家长组建专班,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章立制

制度是工作的保障,爱心站成立后,我们建立了“塘田市镇中学留守生管理制度”、“谈心制度”、“走访制度”等。制度建立后,爱心站工作迅速步入正轨。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政教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留守儿童做到“三个方面清楚”,及清楚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清楚留守

儿童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清楚留守儿童病史状况;清楚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清楚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通过摸底调查,学校要将调查信息分类整理建档,同时将调查统计表汇总报县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留守儿童档案要建到学生所在的学校、班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明确,并及时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对策,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困难。

4、三个针对,做到关爱工作有的放矢。

(1)针对学习问题,我校将“留守儿童”逐一步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老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基本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规定帮助时间、内容、阶段性效果。除此之外,还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不同形式的“手拉手”活动。

(2)针对生活问题,我校要求做到“三多”,即: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还开展以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内容的兴趣活动,互帮活动等,使留守少年儿童感到自已又拥有了另外一个“家”的温暖。

5、实行结对帮扶计划。

学校政教处教导处发动全校教师、党员和其他学生对“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学校制定实行“321”结对帮扶办法,学校行政干部与3名留守学生结对,党员与2名留守学生结对,教师至少与1名留守学生结对,要求对留守生家中了解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对他们生活上、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

6、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留守学生的生活是清苦的,为了丰富学生的他们的生活,在爱心站的牵头下,学校经常举行乒乓球、羽毛球比赛,书画比赛、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留守生在活动中释放压力,排遗孤寂;为了让他们应对成长,学校多次组织相关人员来校进行食品卫生、青春教育、安全防护、法律法规等专题讲座,并组织相关的知识竞赛,学校教师更是十分注重对留守生的心理咨询和个别辅导;为了让他们体会成功,增强自尊自信,学校各处室也经常利用黑板报、书画展、文学校刊等专栏专刊,展示留守生的作品,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在学校活动中,校园广播室也是学生活动的阵营,学生们经常自编自演,互相送歌,其乐融融,校园氛围也朝气蓬勃;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我校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8、建立“问题儿童”特别关爱制度。

“问题儿童”是留守儿童的特殊群体,我校特别注重“问题儿童”和没有监护人的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学校注意研究其品德、行为、学习等特殊心理现象,并针对一些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成立“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室”,配备必要的专门设施,并选配懂得心理教育的专兼职教师,大力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加强对“问题儿童”家长、监护人的联系和指导,对失去单亲或双亲的“留守儿童”各校应通过各种渠道予以资助并落实专人联系。切实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特殊困难,决不允许一个学生因生活、学习困难而辍学。

9、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学校关爱帮教留守儿童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我校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过程跟踪和结果的评选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我校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通过电话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办好留守儿童家长学校, 加强对监护人和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虽然代理家长能大部分解决我校留守儿童的困难,但我们深知代理家长的作用永远替代不了真正的家庭教育作用,所以我校十分注重办好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加强对监护人和委托监护人及代理家长的培训工作。

(1)、完善“六项落实”,夯实家校基础

留守儿童家长学校是是引导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家长育儿教子水平的重要平台。我校牢牢抓住这一重要平台,不断完善,不断夯实,通过完善“六项落实”,有效稳固了家校的基础。

1)、机构落实

学校始终坚持“建立两个机构,落实一个目标”做法。即由党支部书记、校长、主管德育工作副校长、政教主任和各年级组长组成的家长学校领导小组,负责每年计划的制订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落实;由各年级各班推荐出来的年级家长委员会代表组成学校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问题。

2)、制度落实

为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落到实处。我们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家长学校管理的各种制度,形成了教育教学、日常管理、评估激励等制度管理网络,确保了家长学校管理规范,运转有序。

3)、时间落实

家长学校的上课时间规定每学期上两次课(一般为邻近年末,外出打工的家长回家过年时),每课时为四十分钟以上,每次上课前事先通知家长,使家长心中有数,以便安排好工作按时参加。

4)、师资落实

家长学校的教员来自四个方面,一是聘任了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离退休教育工作者任教;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由家长学校领导小组的成员或学校骨干教师讲课;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已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热情高、责任强、素质好的家教师资队伍。

5)、经费落实

为了保证家长学校的正常运行,学校把它与教学工作一样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大经费的投入,在师资的培训上、教学条件的改善上、教学环境的创设上等等一些方面,调拨专门的经费,从不把它与学校的工作分隔开来,做到物尽其用,财尽其用。

(2)、依托督导机制,促进家校成长

为检测家长学校办学水平,及时掌握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我们注重评估导向,加强督导。在具体操作中,主要依托三个手段,建立督导机制。

1)、教员反思。家长学校定期开展教育教学阶段小结、反思活动,组织教员对本人的教学效果、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考核指标进行回顾、自评和反思,通过自我剖析,达到调控教学的目的。

2)、家长反馈。我们每学期期末向家长学员发放家长学校教育教学意见反馈表,恳请家长对教员的教学、家长学校的管理、活动的组织、孩子的发展等进行评价,家长学校组织专人对家长反馈意见进行统计分析,将统计结果作为考核教员、调整教学的重要依据。

3)、学生反映。我们通过访谈、抽样问卷、查阅档案等途径,了解学生对自己各方面的评价,同时了解学生对家长教子态度、教子方法、教子艺术的意见性评估,从而检测家长学校的教学效果,了解家长家教水平现状。同时,我们将学生反映的统计结果作为家长学员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职责在心,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寄宿制中小学的建设与管理。

我校尽最大努力尽可能多的安排留守儿童在托管中心寄宿,“托管中心”的工作人员负责留守生的学习、饮食生活及医疗保障等日常工作,用真情温暖留守学生。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我校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确保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等方式,保证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每年开学,我们都会协同派出所集中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

4、建立留守儿童利益维护平台。开通热线电话,听取留守儿童倾诉、投诉和建议。畅通法律援助渠道,依托现有的司法和妇联法律援助渠道,为有需要的留守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在关爱留守生的活动中,塘田市镇中学的每一位老师都倾注着满腔爱心,都珍藏着一份感人的情素,爱心站凝聚着全体教职员工的爱心,收获着全体学生的童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换得了留守学生父母在外打工的安心。校园中教师的训斥少了,上网的学生少了,违规违纪的事件少了,逃课的学生没了;校园的笑声多了,歌声多了,书声多了,师生的心灵通了。

四都中学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篇7

为了能够及时地挽救这样的学生, 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不仅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注他们的生活, 同时我们也要找到更好的方法, 去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可能就会改变他们的一生。

农村留守儿童校外寄宿生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它不仅是单纯的亲子分离, 也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失调。这些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只有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才能对症下药, 进行有效管理。

一、校外寄宿生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内因

指学生自身原因, 能独立在校外寄宿的初中学生年龄大多都在13~15岁左右, 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期, 模仿能力较强, 好奇心和实践欲望强烈, 贪玩好动, 但独立生活和辨别是非、自我调控能力却很差。同时, 这一阶段的孩子正步入青春期, 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会出现青春期独有的特征, 情绪、性格等方面极为敏感, 需要成人的引导和帮助。如果在这些校外寄宿生的管理上不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 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2.外因

(1) 家庭教育的缺失

为了改善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 到城市务工, 但由于他们收入普遍不高, 居无定所, 加上城镇教育费用较高, 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 导致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之间的沟通减少, 父母外出打工造成对孩子的关爱缺失。另外, 由于受“读书无用论”思想观念的影响, 很多家长对送子女读书并不积极, 一些学生甚至把读书当作一种约束和负担。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地助长了留守儿童的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观念的萌发。

(2) 学校教育的无奈

受经费的影响, 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很多教学活动无法开展, 更没有办法为远离学校的学生和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提供寄宿。农村学校根本没有条件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心理教师, 也很少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由此导致这些学生在人格发展、身心健康以及道德素质等方面发展的不完善。同时, 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 放松了对部分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学校没有相应的校外寄宿生管理教育机制, 缺乏关心和帮助, 在教育上使校外寄宿生的成长处于无监管状态。

二、农村留守儿童校外寄宿生的现状不容乐观

1.人格发展不健全

这些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 他们特别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与引导。但是他们的父母远在异乡, 无法及时提供他们的心理需求, 致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容易出现扭曲和变形, 从而引发种种心理病症, 也容易养成孤僻、任性和自私自利的性格。

2.学习情况另人担忧

这些校外寄宿生由于在学习中缺少父母的帮助和监管, 大多数人都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习惯不好等问题。调查显示, 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容乐观, 他们中的成绩优秀者较少, 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成绩都处于中等偏下。而他们对学习也缺乏热情、没有进取心, 有厌学情绪且成绩起伏性较大, 成绩不够稳定, 时常有不做作业、逃课等现象发生。

3.社会安全隐患

在校外寄宿的留守儿童, 由于缺少监护人的管理, 一旦放学回到住所后他们就会到网吧上网, 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 为了上网筹钱就会去偷盗甚至抢劫。或者几个人凑在一起在大街上乱转,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极易会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的诱导走上犯罪道路, 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三、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网

要真正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校外寄宿生的问题, 需要我们理性的去对待这些问题, 更需要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网, 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校外寄宿生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1.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个性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 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 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 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孩子是父母的希望, 家长自身就要充分认识到在校外寄宿的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 尽量做到父母双方有一个在家, 维持家庭功能的完备, 让这些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

2.加强学校育人功能

在家庭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 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场所, 因此学校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与帮助。

(1) 完善校外寄宿生管理制度

校外寄宿生是学生中的一个重要群体, 对其实行有效管理, 就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 再与各相关责任人或单位签订责任书。首先, 学校要与班主任、房东、学生以及家长签订各项责任书, 如安全管理责任书、监管人责任书、学生自我管理责任书等。其次, 学校与其社会职能部门签订责任书, 如社会治安管理责任书、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书、网吧等娱乐场所管理责任书等, 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2) 更多地关注校外寄宿生

在平时留心这些孩子的一言一行, 清楚的了解他们在心理上、行为上存在的问题。针对留守儿童心理、思想上的障碍, 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 使关爱深入学生的心坎。要发挥集体的作用动员全班学生都来帮助和关心他们, 与他们结成互助小组, 使这些留守儿童不在孤独消沉, 增加他们面对未来的信心。

解决校外住宿生问题最直接的办法是要加强农村学校宿舍的建设, 争取让所有校外住宿学生都住进校内, 学校对他们生活、学习和休息时间等进行统一管理, 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问题的产生, 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校外住宿生的管理与教育, 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让这些在校外寄宿的留守儿童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摘要: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逐年增多, 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和关爱, 他们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 越来越严重。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有一群更为特殊的学生, 他们就是“农村中学留守儿童中的校外寄宿生”。

四都中学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篇8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价值观扭曲。由于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家长容易产生负疚感,不断增加给孩子的零花钱和物质方面的享受,而忽视对子女的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出现“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2.道德行为差。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

3.学习成绩差。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数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的,这些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或责任心不强,没有能力或不能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督促和指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成绩较差,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4.心理不健全。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形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不少留守儿童性格内向,情感淡漠,情绪低迷,心理承受力弱,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郁自卑的思想,有较强的孤独感。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1.监护不力、管理不到位,导致留守儿童出现许多问题。由于较长时间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父辈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又缺乏教育的艺术。而有的亲戚和朋友的责任心差,许多只是口头应承而已,形成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盲区,导致留守儿童出现许多问题。

2.父母在外、缺乏亲情抚慰,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由于不在父母身边,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缺失的情感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孤独、自卑、精神压抑、性格孤僻,不愿意与老师和同学沟通,导致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

3.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孩子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对生活、学习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甚至认为“读书没用”。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实行留守儿童寄宿制,确保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孩子的有效监管,解决对留守儿童管理监护不力、管理不到位的实际问题。父母不在家,学校的作用就变得非常重要。在寄宿制学校中,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生活和安全责任实行全方位管理,教师既教书育人又扮演“父母”的角色,尽力为留守儿童创造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解决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直接关心和临时监护人无力辅导功课等问题。

2.开展“三个一活动”,即一个老师管护一个留守儿童,一个学校领导挂钩一个村庄,一个优秀学生带动一群孩子。解决留守儿童缺乏亲情抚慰,导致出现心理偏差、学习成绩差、安全等问题。(1)发动全校教师与留守儿童组成“一对一”管护对子,做他们成长保护人,要求老师要主动与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的父母、在家监护人沟通,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多开展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家访,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疏导,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2)农村社区有许多不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环境,如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等。我校要求每一个学校领导要挂钩一个村庄,与村两委领导和老年协会联系,要求社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积极创造适合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3)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群体活动对于他们影响非常大。在群体里,有和他们同龄的同伴,相似的年龄往往有相似的心理特征,孩子们可以在同伴之间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一个温暖团结向上班集体对于留守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因此,学校成立由一个优秀学生带动的活动小组,要求每周开展一次有益的集体活动。让留守儿童积极参与集体生活,既可以转移他们思念家长的注意力,又可以让他们在集体中成长进步,形成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的良好作风。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置心理辅导室,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作用,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1)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认真负责,不但要教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于留守儿童,还要教会他们以书信、电话的方式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2)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为他们建立“心理健康卡”,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3)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得他们普遍缺少和父母的沟通,缺少父母的赏识,缺少来自父母的压力,自律能力相对弱,内心孤独。心理辅导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到学生的家庭里中,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比如给他们过生日,让每一学生都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几点建议:(1)目前农村学校的生活设施比较简陋,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建议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从硬件设施方面改善学生寄宿条件,让孩子们有健康成长的居住和生活环境。(2)随着住校生的增多,管理工作量加大,建议增加寄宿制学校教师编制和管理经费。为农村中小学配备专职校医、宿舍管理员和食堂管理员,以保证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四都中学五心教育材料 篇9

一、产生背景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历经忧患并取得巨大文明成就的伟大民族。中国加入了WTO,意味着中国的经济融入全球化经济大体系中,同时,对中国的教育带来了影响,大量的外来文化制品通过各种渠道,如影视、杂志、网络等进入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冲击并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这样,学校德育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呈现出德育的国际化走向。面对中国入世对教育的挑战,学校德育如何弘扬传统美德,培养学生良好的基础道德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而良好的基础道德是推动中国历史发展、民族进步的一种无形的巨大动力。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的道德倾向。如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个人利益第一等等。这些思想在青少年中也有所反映,如不关心国家大事、学习缺乏正确的动力、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弄虚作假、追求享受、追求“名牌”用品等等。要纠正青少年思想中的错误倾向,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基础道德教育,对培养新一代合格的接班人有着重要的意义。

加强基础道德教育是深化学校德育、提高德育实效、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基础道德素养是今天学生道德素质的根,也是21世纪人才道德素质的根,是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的根。我校就以“五心教育”这一切入口落实基础道德教育。

二、主要做法

“五心”教育即 “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伙伴”、“热心献给社会”、“忠心献给祖国”、“信心留给自己”。

老有所养,老有所靠,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传统与伦理,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对于社会来说,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将来又怎能会热爱集体、热爱祖国和关爱他人?以“孝心”为“五心”的基点,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心”培养,从关心身边的伙伴、集体中的成员延伸到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热心”则体现于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实践体验。“忠心”则围绕民族精神德育纲要进行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最后,以“信心”落实于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塑造为目的开展基础道德教育。通过“五心”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胸怀大志,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1、“五心”教育走进课堂

对学生进行“五心”教育的渠道是多方面的,教育要改变原有的传统说教方法,要提倡立足于课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五心教育。我们鼓励教师充分挖掘五心教育的资源,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阵地,结合各科教学进行直接的或渗透的教育。学科不同,结合的程度和要求也不同。

如:在语文学科上,我们教会学生写好一手汉字,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知道几个爱国人士的故事,在“亲子节”里,让学生与父母比童年,发现祖国日新月异的新面貌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艺术学科上,通过画脸谱、唱好一段国剧------京剧来让学生体验我国的国粹精华,在体育学科上,组织学生开展“游戏节”活动,从长辈那儿学会他们儿时的弄堂游戏,在校园里掀起了“童年游戏乐趣多”的活动高潮;还学习中国武术操,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国粹;在活动课上,可以通过学生喜爱的“中国结”入手,让学生通过编织,了解我国的传统“结文化”,感受我国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文化国粹。还可以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切入口,树立每个学生的自信心,相信“我能行”,让学生相互找出对方身上的优点,当学生们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才发现自己原来有这么多优点,都感到惊讶,这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更有效的开展“信心留给自己”的“五心”教育活动。

作家余秋雨曾在他的《千年庭院》中说,教学,说到底是人类的精神和生命在一种文明层面上的代代递交,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体现出这种精神,那么,它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学,从这个角度上说,每个教师都应把育人教育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个学生也应把提高自己道德素养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即使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继续宣传崇高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特别是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伦理。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源泉。

2、“五心”教育走进家庭

家庭对于个体来说,它是个人生活的栖息地,是个人认识社会的窗口。家庭的影响必然作用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家长是最直接的教师,他们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的不孝不是天生的,究其根源,子不孝,父母之过也,一些家长自己本身没有以身作则,没有给孩子做出好榜样,对自己的父母缺少爱心,而孩子最善于模仿,一言一行都喜欢参照大人,父母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孩子。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家长只是一味在衣食住行上关心孩子、满足孩子,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就一好顶百好,家长自己不干家务,全由保姆代替,更不用说让孩子干家务了。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怎么可能有孝心呢?看来,孝心教育必须从根源抓起,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让广大家长首先当好孝行善心的好榜样。此外,我们还请家长一起参与学校的教育监督工作,对学生的实践进行考核,这样更能起到好的教育效果,真正体现校内、校外教育的一致性。

从德育的实效性目标出发,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生理特征开展“五心”教育活动------孝心献给父母,我们对学生提出“孝”的具体要求,每个年级提出不同的德育要求进行实施,以年级为单位制定“孝心奖章”、布置具体要求。如:低年级要求学生进行进出家门主动与父母打招呼,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中年级学生要求在家为父母盛饭,做作业不让父母陪读,自己能自觉帮父母做家务活,高年级学生要求能体验到父母的喜怒哀乐,每天与父母谈心。

在“21世纪如何做子女”的征文中,可以让学生写些心得、征文,让学生共同感受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结合少先队争章活动,开展了“写给父母的一封信”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同时,把家长请到学校来,开展亲子活动,让父母与子女在活动中建立浓厚的亲情,在“献孝心”的主题教育中,发动全校学生把在家庭中为父母尽孝的“美丽瞬间”用照相机拍摄下来,进行全校展示,互相交流。综合各类活动参与情况,并根据家长的反馈,老师的考评,每学期进行评选 “孝心天使”的表彰总结,达到宣传,提高教育的示范性作用,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一种感召力。

动物中乌鸦反哺、羊跪乳、古诗歌中花木兰大夫从军,历史上岳飞奉母“精忠报国”,这些都是尽孝尽忠的典型,我们要充分挖掘这些事例,对学生细细点拨,做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孝敬父母的情感升华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度。

3、“五心”教育走进社区

关爱社会体现在 “五心教育”中的“热心”教育。关爱社会内容相当广泛,如生活的社区、班级、学校与公共场所。我们将“我是社会小公民”教育做到在学科中渗透,在活动中实践。如:学校的生物、环保小组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区,走入家庭,把从网上、书刊上收集有关自然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开展“绿色家庭”活动,发动队员与父母一起养殖绿色植物,动手美化家庭,并在学校里认养小树苗,定期浇水、除草,定期进入社区开展服务活动,体验为社区服务的乐趣和收获。少先队大队部发动学生开展“收集废电池--------保护家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以小队为单位,先从书上、网上了解到废电池对地球的危害,在双休日里,向居民区分发倡议书,向行人宣传环保意识,又纷纷走入社区,人人戴上手套,捡起一包一包废电池,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良好行为教育了家长,也把他们身上良好的品行辐射到了社区。

孩子的成长并不局限在一个空间。家庭、学校、社区共同构成其成长的环境,从这一角度而言,要让学生成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单靠学校这单一的条块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社会在教育网络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地理资源还是人力资源,都有其独特的作用。整合这些有利资源为学校服务,为活动服务将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学校教育形成优势互补,使社区成为学生成长体验的另一个空间。正是由于三位一体网络的构成,才使得学生的成长体验活动更为丰富饱满,从而使其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并与生活密切相关。

基本成效

我校对学生的“五心教育”是多途径、多形式的进行。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往往更热衷于轻松的教育氛围,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一次次体验生活的社会实践、一个个有意义的仪式教育、一堂堂生动的学科教育,都能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确立了“德育过程无痕迹”的教育理念,注重挖掘身边每一个教育的资源,把握每一次教育的机会,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熏陶和多途径的德育教育中学会应具备的品质。多年来,我校坚持从对学生进行“五心”教育入手,在加强中小学生基础道德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多层次、多维度地开展有效的“五心”教育活动。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抓手,有效的开展“五心”教育活动,学校已经开设了分层“五心教育”校本课程,并落实与课堂之中,在提高学生的基础道德水平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一年级“孝心”、二年级“爱心”、三年级“热心”、四年级“忠心”、五年级“信心”),利用每周德育专题教育课进行落实。同时还编写了一本“五心教育”学生读本,借助故事诵读、图片讲解、心得交流、涂涂画画等版块让学生进行学习。学校每学年还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德育研讨。推广普及

学校自开展“五心教育”以来,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倡导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要求每一个教职员工都要在点滴细微之处对学生进行“五心教育”,使德育生活化,德育细节化,要求学生人人积极参与,分层重点落实,做到一个年级突出一个心,使每个年级、每个学生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实践、有反馈、有实效。学校还动员每个家庭也参与到“五心教育”,通过“彩虹桥”家校报、校园网等联络平台向家长不定期介绍相关“五心”教育的内容与学校的德育动态,还通过设计各种亲子活动,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类实践活动之中,和学生一起在“五心教育”中成长。

社会反响

中学留守儿童管理经验汇报材料 篇10

中学留守儿童管理经验汇报材料 中学留守儿童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地处,许多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留下了众多的“留守孩子”。

在我校16个教学班,800多名学生中,留守学生274人,占在校学生的34,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的为120人,他们最大的16岁,最小的仅12岁。这些孩子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叔叔、大伯生活,有的兄妹相依。由于家庭管理不到位,加之周边环境复杂,这些孩子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学习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为了能让这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校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独特而创新的做法。

一、加强领导,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实行“三先”、“三多”的工作方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同志为组长、政教主任同志为副组长、校团委书记辅导员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组,具体工作由团总支牵头负责。制定了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工作计划,确立了学校、班主任、教师各级责任制。首先由各班主任走访调查,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集中报送到学校具体负责留守儿童工作的贺瑞老师处。再由老师分类存档。对留守儿童,学校实行“三先”、“三多”的工作方法。

“三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三多”即: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为了把“三先”“三多”落到实处,校长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一再强调,并把关注关心留守儿童作为教师考绩考核的一项指标。在学校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全校16名班主任,50多名任课教师人人都成

了“代理家长”,共同承担了268名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老师在教学的同时还成了孩子生活的贴心人、成长的守护着。

二、建立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地推进工作稳步前进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育人问题上最怕三分钟热度,想起来就做一阵子。为了能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校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五个一”活动,具体内容是:

每日一问。每天要给每一个留守儿童一个关怀的问候,帮助他们解决切身困难和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到爱就在身边; 每周一谈。每周与留守儿童谈话一次以上,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学习、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每月一通。每月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通一次书信或通一次亲情电话,及时向留守儿童父母反映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并计入成长记录袋;

每季一会。以班级为单位,每季对留守儿童的委托家长培训一次,增强代理监护人责任意识及知识能力; 每期一评。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对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开展一次评价,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并评选先进工作者。

学校还在全校和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具体有师生结对、生生结对,社会爱心人士资助帮扶等形式,并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爱心人士、留守孩子、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大家说体会,讲心得,推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不断向前。

三、把“留守儿童之家”建成孩子真正的温馨的“家”,我校在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了互联网、亲情电话,配置了音响、图书、爱心雨伞、常用药品等,还有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象棋、跳棋等活动器材,具备了家的硬件。在“家”的经营维护上,我始终把“亲情”当做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在社会上,人就像一粒粒沙子,本来是互不依靠的,亲情就像粘合剂一样,把大家聚合在一起。为此,我们每逢节假日都会开展以“亲情”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亲情补偿:在班级内、团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跟踪,专门听取他们的倾诉,及时了解他们心理动态,通过课下一起游戏、一起学习等形式,缓解他们对亲情的心理饥渴,力争把父母缺少他们的亲情补偿回来。

节日关怀: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充分理解留守孩子在节假日对亲情的思念和渴望。因此每逢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我们总是想在孩子前面,老早地准备好节日礼品。一枝柳条、一个粽子、一只鸭蛋、一块月饼、一粒糖果都备含着关怀和情谊。能力提升:我们还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拔河、乒乓球,组织公益活动、联欢活动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

锻炼自己,提高独立自主能力。

四、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我校地处农村集市,周边环境十分复杂,对孩子的成长有负面影响。为了营造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我校加强和地方乡、村及派出所的联系,达到齐抓共管的目的。比如,5月至10月,我校多次积极配合派出所铲除了学校周边的游戏室、录像厅,台球室,净化了周边环境。另外,针对孩子道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学校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并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帮助孩子消除不良情感,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树立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用活动增强“家”的吸引力,以活动激发孩子学习动力和生命的热情,开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新天地

我们坚持以德育为先导,以亲情为核

心,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来为留守儿童的生活赋予别样的风采。

1、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和团组织活动,成立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小组。如:书法小组、足球队、篮球队、舞蹈小组、故事演讲赛等。每周都有活动,具体由学校团组织辅导员贺瑞负责,保证每一次活动的落到实处。

2、充分发挥团组织、少先队组织的凝聚作用,引导孩子乐学上进。开展“崇尚科学,拒绝邪教”、“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读好书、唱好歌”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引领孩子固守心灵净土,健康快乐地生活。

3、将读书竞赛活动常规化。把读书活动与教育活动相衔接,引导孩子爱读书、读好书。通过即兴回答、书面答题等形式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培养孩子主动阅读、健康阅读的兴趣,并能学有所用。

4、充分利用元旦、植树节、清明、五.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对留守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让留守

儿童既在心灵上得到净化和美化,又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5、积极培养孩子自主生活能力。我们始终把培养留守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放在重要位置。辅导老师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教给孩子们做饭、叠被、洗衣等一系列家务活动的能力。孩子们参与兴趣浓厚,自主生活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6、寻找契机,一切为了孩子。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机会或事例很多,只要注意寻找,就不难发现可用来因材施教的材料。例如:以某个人的生日为契机,大家一起送上祝福,让他心存感动;再如,在班级开展“为留守学生献爱心”、“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等活动。人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班级就是温暖的集体。总之,在各级领导关怀和帮助下,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曾多次受到社会和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表扬。,我校被授予“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先进单位”,贺瑞老师被授予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浅探 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

0006-01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让我非常揪心。在农村,父母外出打工的情况非常多,留守儿童多是以“自理式”“隔代式”“寄居式”三种方式生活。他们之间往往存在一些相同的特征:行为习惯较差、学习普遍较差、心理出现偏差、监护管理不够强等。要想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各种问题,班主任应该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深入调查研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是搞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基础。因此,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首先得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例如,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家庭基本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教育,及时处理在班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怎样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呢?我的做法是: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向村民、老乡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对班级留守儿童逐一进行调查,建立档案。留守儿童的档案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郾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性格、特长爱好、身体状况、同伴关系、心理需求、学习成绩等。2?郾留守儿童的父母情况:父母姓名、外出务工的地址、联系方式、对孩子的关心程度等。3?郾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情况:与留守儿童的关系、住址、文化程度、联系方式等。

二、抓住留守儿童的共性,实施群体教育

留守儿童之间存在一些相同的特征。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抓住留守儿童的这些共性,实施群体教育。

一是学习缺乏有力的监督。“自理式”留守儿童学习无人监督,而“隔代式”和“寄居式”留守儿童,由于代理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和忙于生计等原因,一般只保证孩子“吃饱、穿暖和少生病”,对孩子的学习管理力不从心。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可以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学习互助活动。例如,班主任让一些品学兼优、认真负责的学生担任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小组长,每天检查组员的学习和作业情况,而班主任负责全盘监督,定期进行常规检查。我班学习互助活动的开展不仅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爱、老师的关怀,而且和谐的学习氛围减轻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压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生活缺乏周全的照顾。“自理式”留守儿童在生病时得不到科学的照顾,乱吃药、吃错药的情况时有发生。而“隔代式”或“寄居式”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对孩子不会管、不好管、不好说、不好问等原因,导致留守儿童的需求无处诉说,生活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为解决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实际和留守学生的情况,采取召开主题班会、讨论会等方式,进行全面教育。

三是情感缺乏正确的疏导。需要亲情呵护是孩童的本能,由于远离父母,“受到委屈无处可诉”是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留守儿童如果总处于孤独状态之中,就很容易产生悲观、自卑等消极情绪,久而久之会养成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或叛逆等不良性格。为解决留守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问题,我采取了搭建交流平台,解除留守儿童困惑的方法,除了采取开展班级活动、邀请专家讲课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还设立了班级“知音信箱”,让留守儿童把平时不愿直接向别人诉说的话写下来投入信箱,每周三由班长负责开箱,收集学生的各种意见、建议和心里话。属于个别现象和个人隐私问题的,就由班主任单独疏导或以书面形式答复,对于普遍性问题则给予公开回答。

三、根据个体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

留守学生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有时需要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帮扶。如对于缺少关爱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应该用真情感化他们,使他们没有孤独失落感。

四、做好家、校沟通,搭建爱心桥梁

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因此,做好家、校沟通,搭建爱心桥梁,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日常工作中,我通常采取家访,用电话或QQ和家长联系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

五、寻求多方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班主任,我们应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寻求多方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1?郾寻求学校支持

班主任要经常与学校领导沟通,把自己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一些思考、准备组织的一些活动方案向学校领导汇报,争取获得他们的支持。如2011年11月25日,我校成立了玉林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基地,这让全体教师认识到教育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加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郾寻求社会支持

班主任应积极争取社会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支持。比如:为班级特困留守儿童争取乡镇政府的物资资助;联系企事业单位帮扶品学兼优的困难留守儿童;联合综治、司法、公安、交警等部门开展法制宣传进校园活动等,尽量呼吁社会各界、各单位发挥自身的优势,从不同侧面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行动,为留守儿童解决成长中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能够在祖国大家庭中感受温暖,健康快乐成长。

总之,只要我们遵循教育规律,关爱留守儿童,定能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上一篇:快和慢作文下一篇:1作文教学五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