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禄桥镇中学留守儿童帮扶方案及措施(共2篇)
百禄桥镇中学留守儿童帮扶方案及措施 篇1
百禄桥镇中学
2016学留守儿童帮扶工作方案及措施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事关广大农村一代人的整体素质。我们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从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措施保障,务求实效与长期等三个方面推进我校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留守儿童和外出务工的家长能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抓紧抓好。为更好地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关注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让他们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健康成长,现结合我校实际,特拟订本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十八大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央公务员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若干意见》以及中组部等七部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为留守儿童的家庭幸福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二、工作目标:
1.通过调查摸底,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以及在各村的分布。
2.学校开展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使留守儿童在校能接受优质的教育,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习惯。
3.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协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教育保护的网络,为留守儿童创设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4.通过与家长联系,家校协同教育保护留守儿童。
三、工作原则
保证在三知、三多、三沟通原则下实施开展工作,即:知道留守儿童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及学习;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多到监护人家庭走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孩子、老师交流沟通,根据老师所反映的留守儿童学生学习、思想等方面困惑,与其父母多联系,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必要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气氛。
四、要求和安全保障措施
1.调查摸底,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及扶贫助学档案、成长记录档案。
学校将对我全体学生进行摸底调查,了解我校留守儿童的住址、家庭电话、是单亲外出还是双亲外出,并记录外出家长的联系方式等,建立我校留守儿童档案,并根据调查了解的留守儿童家庭的具体情况,落实我校扶贫助学。
2.构建“留守儿童”五大关护网络。
学校将积极动员,发挥各方力量,在全社会形成一张覆盖到边、监护到底、关爱到位的工作网络,即: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依法履行法定监护人的责任;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村(居)管护网络,把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关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一项重要职责;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着重对有问题苗头的留守儿童进行对口帮助;以群团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呵护网络,为留守儿童送温暖、献爱心,予以亲人般的关怀;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坚决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打击侵害留守儿童利益的犯罪行为。五条关护网络要紧密联系,互相配合,齐心协力,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尽心尽责,营造良好环境。
3.建立“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热线。
建立的五条网络通过电话、家访、召开家长会等途径,与相对应的留守儿童家长保持主动性沟通、经常性联系,让家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情况,遇到重要问题责成其回家亲自参与解决,4.协同相关部门整治“留守儿童”校园周边环境。我校将积极与镇派出所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呼吁全社会都加入到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中来,铲除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社会毒瘤,为留守儿童创设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成长环境。
5.开展与“留守儿童”结对关护系列活动。
学校将发动全校教职工都来关心和爱护留守儿童,鼓励各教师争当留守儿童特别是问题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各“代理家长”重在关心孩子学习、生活,条件允许的也可以从经济上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6.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
针对留守儿童易发性、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我校将集中组织开展了“自尊、自立、自律、自强,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主题教育,引导留守儿童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和克服身上容易出现的不良嗜好。并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学守则,争做优秀小公民”活动。
7.家校沟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成长。
学校将积极与各留守儿童在外务工的家长联系,向家长介绍了我校“留守儿童”的整体情况以及目前所做的一些工作;向家长讲述了家庭、社会、学校,特别是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劝告家长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与孩子建立稳定的通讯联系,了解、关心孩子的成长等,并号召各“留守儿童”每月给其父母写一封信或通一次电话,向父母汇报一月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以增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联系。
6.评比表彰。组织评选表彰 “ 优秀”留守儿童,优秀班主任,优秀爱心人士等。每年年终配合上级在总结督察基础上,对留守儿童做出特别贡献的帮扶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给予评选表彰,并通过当地多种媒体报道,激励更多有识之士关爱留守儿童,评选优秀留守儿童监护人、优秀留守儿童等。
五、目标任务
1.建立本学学期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库; 2.结合德育工作,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3.落实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度,代理家长承担起留守学生的监护职责,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4.开展慰问活动,给留守儿童过生日,和留守儿童过每个中国传统节日。
5.设立亲情电话,使留守儿童每周可以和父母通上一次电话,做好亲情心灵沟通。
6.举办好本学期多种有益活动,丰富留守儿童课外生活; 7.做好结对帮扶。领导成员和教师每人帮扶1-2个贫困留守儿童或心理有问题的留守儿童,从经济上、物质上、精神上给予帮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帮扶措施 篇2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教育 帮扶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0016-0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由此在农村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克井五小位于济源克井勋掌村北,距市区约有13公里,大多数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在市区周边打工的居多,早出晚归,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饮食、住、行多由爷爷奶奶负责。而在这群孩子里,有些孩子更是长期和父母分离,这些孩子的生活、学习、心里、社交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均令人担忧。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流动,其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不得不生活在结构不完整的家庭之中。留守儿童与留守的单亲生活在一起、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被寄养在别人家里等等。
通过对部分留守儿童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大多数;极个别留守儿童没有监护人,独自一人生活。这些监护人都普遍认为,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责任。甚至部分监护人,因为忙于农活,对留守儿童的生活也照料不周。同时,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权,特别是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也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使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隐患。
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特别是中小学时期,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影响极大;长辈隔代抚养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的任务,使家庭教育处于零状态。
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加之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学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就连一些年轻的农村家长也难以很好地辅导学生,更不用说老年人了。
调查显示,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二、留守儿童调查
学校三年级党浩哲出生不久母亲便离开人世,其父亲受到打击,身心受挫,慢慢养成了吸烟、酗酒的习惯,不思进取的生活态度,最终开始不务正业,长年不回家。党浩哲由姑姑、姑父抚养,而姑姑、姑父的家庭条件一般,文化程度也不高,又有自己的亲生儿女,因此对党浩哲便是疏于管理,放任其成长,甚至连最基本的吃饭、穿衣也不能完全保证,使他的生活一团糟。党浩哲长时间不洗澡,连每天都洗脸都没人管,衣服也长时间不洗,透着一股酸味儿。有次见他拿着一包方便面或一个馒头到学校,一问才知道是没有吃饭。
而他的学习情况也很糟糕,课堂上有时发愣,有时左顾右盼、东倒西歪、乱摸乱碰,唯独不学习。在班级里他也没有要好的朋友,经常独来独往,对人不表示亲密感,还有些冷漠。
五年级卫怡霏,三年前父母离异,长期和爷爷奶奶居住,至今,只见过母亲一面,爸爸在市里打工,一个月回来一次,在家呆几分钟便匆匆的离开,很明显爸爸对她已无暇顾及,只送些钱而已,爷爷奶奶都是乡下人,年龄又大,只能照顾她的生活起居。
这孩子很聪明,曾考过班里第一名,但现在沦落为倒数,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孩子心理上极为敏感,十一岁的年龄,她怨父母,每天看上去很孤独,神情有些落寞,很需要朋友,却又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因此她基本上没有朋友,同学们都对她“敬”而远之。她在经济上应该是拮据的,她总是穿着一双球鞋,一身又破又皱的运动衣,形象很糟糕,她也不在乎,她的父亲给他买过一些漂亮的衣服,但她从来没有穿过。她说那些衣服太漂亮了,穿上扎眼。可能是对父亲的怨恨还是……
她的作业总是一团糟,从来不及时的交,字写得潦草,根本看不清,虽然老师们常常劝她、批评她,但她都是左耳进去,右耳出去,或者根本不听,依然我行我素。
三、留守儿童帮扶措施
1.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终身教育,其与生俱来的天然性、亲子沟通的情感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的特点,在其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因此,建立和谐良好的亲子关系、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才能真正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学校多次进行家访,对学生在校情况及时的告知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并指导年迈的爷爷奶奶应该在哪些方面对孙儿给予更多的关注及帮助,以尽量弥补孩子们在成长中的缺失。
2.降低父母外出务工、离异的影响
父母外出务工时,最好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保持家庭的完整性和家庭教育与影响的有效存在。如果不得不双双外出,则一定要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最重要的是能见到孩子们父亲或者母亲进行沟通,让他们明白孩子是一个有思想的人,需要爱,不能简单的用钱解决一切,并协商让父母亲一星期至少回家看女儿一次,每次时间不能低于两个小时,尽量参加家长会以及学校的各种活动。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不能少了母亲或父亲的角色,随着年龄的增长,使其心理上能真正接受父母离异的事实,争取将这件事的影响降到最低。
3.学校的帮扶
(1)经济上的帮扶
学校的所有教师捐助,帮助他们买学习用品、用具及生活用品,一直持续到小学毕业。
(2)生活问题
学校生活中,老师要给予她足够的关心和爱,主要表现为生活上的照顾,言语上的表扬、赞赏,调动孩子们生活中的热情,为其创造一个轻松、快乐、愉悦的学习环境,逐渐的赶走孩子心理上的阴郁,体会到幸福的感觉。此外学校派出2-3名老师负责他们的卫生,让他们在夏天一天洗一次澡,冬天一周洗一次澡,并督促孩子们洗脸洗衣服,保证了他们的卫生问题。另外学校的小食堂为他们免除餐费,让孩子们能吃好,吃饱。
(3)学习问题
在课堂上,各位教师通过多关注、多提问、多询问的方式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必要时课下一对一辅导,逐渐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习成绩。
(4)心理及社交问题
这一类孩子往往缺乏关爱,不敢与人沟通交流,心理自卑。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有责任多关心他们,与其多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多给一点鼓励,多给一点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老师的疼爱,用爱的力量去感化、去温暖孩子们。让他明白人间有爱、社会有情,他们并不是一个没有人疼、没有人爱的孩子,逐渐的完善孩子们的性格,帮他建立正常健康的人际关系,有朋友有伙伴。
经过半年来的特殊照顾与关注,党浩哲等在生活学习性格等各方面均有了明显的改善,老师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对这些孩子们更加有信心,他们一定会长成一个阳光健康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03).
[2]朱开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究[J].学周刊,2015,(4).
[3]帅科,徐静.解决留守儿童心理、教育成长问题的对策和建议[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5,(27).
[4]罗晨曦,陈小丽,杨彩秀.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5,(09).
[5]汪如海.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5,(05).
【百禄桥镇中学留守儿童帮扶方案及措施】推荐阅读:
蔡桥镇中心小学关注弱势群体儿童显成效05-29
蒋家桥镇“红袖筒” 实施方案11-11
大桥镇建设新农村实施方案07-07
花桥镇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方案11-28
吴桥镇清理不规范用字活动方案02-02
院桥镇中心小学课外文体活动方案06-18
夏桥镇中心小学教师支教工作实施方案06-09
张桥镇合蚌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07-21
襄州区石桥镇一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