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坝中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2024-06-22

坪坝中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通用15篇)

坪坝中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1

中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校区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成立留守学生管理领导小组,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建立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与留守儿童监护人定期联系制度。

建立“三知、三多”机制(对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留守学生监护人情况、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学生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家访、校访相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或“代替家长”沟通交流,指导留守学生监护人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共同解决“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留守儿童每年人员在变、情况也在变。家访了解情况成为关注留守儿童必不可少的环节。组织教师走近“留守儿童”,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直面了解孩子们在家庭中的生活、学习以及情感世界,或成长过程遇到的烦恼。本学年,全校就有30多位教师家访100多次,与30多位“代理家长”进行了访谈。

二、充分发挥团队组织作用,培养留守儿童自主、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

融入大集体,学做小主人。我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深入开展“拉手关爱留守少年儿童行动”,采取三对一方式帮助留守儿童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在团队主题活动中感受集体温暖,在手拉手活动中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本期,团队都组织了有留守学生参与的美化社区活动。让他们在集体大环境中受教育,有感悟。

三、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今年开设了学生心理辅导室,安排专任教师兼职辅导。增加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加大疏导力度,创造条件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创设咨询信箱、亲情热线电话等,及时发现“留守学生”的显性、隐性的心理压力,并进行合理的疏导,跟踪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使留守学生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在一个时间段内逐步得到矫正。

四、认真办好留守儿童之家,开设有意义的群体性活动,为“留守孩子”的发展提供平台。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留守儿童之家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个家。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是学校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学校还要求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给予留守学生特殊的关爱,要针对留守学生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并融入到班集体中去,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留守儿童之家每周定期安排集体活动,诸如读书、下棋、打球、说故事等,在管理员和带队老师的指导下,我校30多名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之家找到快乐,找到进步。通过活动,许多“留守学生”的性格发生了良好的变化,他们活泼开朗、善解人意、热爱集体、关心体贴同学,团结合作、乐于助人,充分展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五、创新家长学校机制,争当留守儿童教育的宣传员。

两年来,学校邀请镇妇联、镇关工委领导共开设留守学生监护人家庭教育培训班三期。将爷爷奶奶们等“代理家长”请进学校,依托“家长学校”这个载体,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专家,同“代理家长”面对面地访谈,了解“代理家长”在教育管理“留守孩子”过程中所面临的现象与问题,给予家庭教育的科学指导,提高监护人的家教水平和监护能力,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充分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之机,举办留守学生家长培训班,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帮助留守学生家长更新家教观念,学习掌握家教知识和方法。要求家长逢年过节应尽量回家看望孩子,增进亲情。暑期若有条件,一定要安排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去“陪工”,加强了解,培养感情。每个星期至少与孩子通一次电话,与孩子保持经常性联系,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沟通、交流、解决孩子的情感需求。共同处理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出现的焦点问题。

通过以上教育和管理活动,我校留守学生在校表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好转,校园学习风气也日渐浓厚。今年暑期,学校集中评选表彰了一批优秀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学校是这个链条上一个重要而特殊的一环,时代在发展,情况在变化,学校教育工作要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探索更好的教育方式,让我们大手牵小手,共筑一片蓝天。

坪坝中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2

一、开展因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力度不够且亲情缺

失的问题进行关爱, 使“留守儿童亲情服务中心”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一) 模拟家庭

为了补偿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力, 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关爱, 设计模拟家庭活动。即:每位教师认领几个留守儿童学生,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予照料和关心, 并在节假日、学生的生日等特殊日子, 把他们带回家, 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照顾他们, 让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得到亲情般的关怀。我校有的老师利用主题班队会给学生过生日;有的老师在学生生病时送学生去医院看病, 学生打吊针时守着学生;有的老师经常经常同留守学生在同一寝室睡觉, 这些无声的爱唤回了学生缺失的亲情, 同时帮助她们找回了自尊、自爱、自强。

(二) “三结对”活动

一是在学校中开展“手牵手结对”活动, 安排班干部、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学生”的邻居与其“结对子”, 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二是发挥优秀教师班主任的表率作用, 开展“当好临时父母、奉献师长爱心”结对帮扶活动;三是倡导同学之间友谊互助, 开展“雏鹰比翼, 结伴双飞”结对帮扶活动。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学生”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让他们和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一样, 幸福快乐, 茁壮成长。

(三) 亲情教育课

为了让留守儿童每月至少有一次与外出父母交流的机会, 学校可安排每班每周上一节亲情教育课, 并将亲情课的具体时间通知给家长。留守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 利用视频和亲情电话分批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等, 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和身体状况, 与家长亲切交流。

二、我“留守儿童亲情服务中心”从心理疏导、行

为引导、学业辅导的方式入手,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一) 强化开展心理疏导, 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存在心理障碍问题, 我校通过设立心理辅导室、开设心理讲座、开展辅导谈话等形式进行心理疏导。教师在学期初对留守学生进行个别谈话, 每周不定期集中谈话, 每月组织分类谈话, 及时为学生解困, 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 扬起自信风帆。

(二) 着力开展行为引导, 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留守学生大都是走南闯北的“高手”, 他们有许多共同的特征, 野性, 心用不到学习上来;学习怕苦, 做作业敷衍等。针对这些现象, 我们采取有效的方法校正他们的行为。一是运用谈话法, 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及时进行沟通, 进行心灵对话, 解除思想上的障碍。二是运用行为正面引导法, 利用班会等形式, 对学生好的方面给予肯定, 对不利成长行为指出其违害, 提高学生的鉴赏和识别能力。三是运用点滴成功激励法, 抓住学生的每一个进步给予表彰、宣传, 赋予学生成就感, 以此激励学生进步。

(三) 大力开展学业辅导, 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是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核心。由于很多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 教师采用课堂重点关照, 课外辅导, “优差结对子”等形式进行学业辅导。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心展示活动, 抒发学生博爱

的情怀。活动锻炼人, 活动造就人, 学生很多能力可以通过具体的活动表现。我校为培养留守学生的博爱情怀, 培养“仁爱”之心, 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活动。

过“五四”集体生日, 让每一位留守学生感悟师爱、同学之爱、集体的友爱。今年“五四”留守儿童中心举办了“五四我们的生日”庆祝活动, 几百名留守学生聚集在大生日蛋糕前, 唱着“生日快乐……”的歌曲, 在烛焰中相互祝福, 在老师的朴素话语中, 寄情于父母, 默默念着:“爸爸、妈妈, 你们放心, 学校就是我的家, 在这里也能过一个愉快的生日!”

中秋月夜举行篝火晚会, 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领悟“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的诗人情怀。去年八月十五日中秋夜, 学校举办了“赏月中秋, 篝火激情燃烧”晚会, 几百名留守学生对月抒怀, 尽情地唱, 尽情地跳, 把对亲人的思念表达出来, 把对老师的爱尽情地唱出来, 把对同学们的友情尽情地跳出来。他们忘不了父慈母爱, 要感恩父母, 也燃烧起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无比热爱的激情。

文化艺术节晚会上, 大型活动中, 让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培养自信力:如登台朗诵诗歌, 做主持人, 唱红歌;在去年的运动会中让他们和常规生对阵拔河赛、迎面接力、乒乓球等比赛, 使留守儿童在学习、活动质量的评价中肯定其每一个进步, 唤起学生成就感。

靖安县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举措 篇3

一是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副书记、关工委主任担任组长,进一步做好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制度,我县每年都会进行摸底、登记造册,全面掌握和了解留守儿童信息情况,据统计全县今年有留守儿童1786人,两年时间增加了41%。

三是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县级领导、县直机关科级干部,乡、村干部、党员、“五老”以及老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建立了一对一的帮扶机制。

四是建立留守儿童联系制度,定期向监护人询问孩子们在校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印发了留守儿童连心卡,上面印有联系人的电话、职务等,以便随时联系沟通,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五是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教育制度,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结合靖安县委提出的“我与群众交朋友”的活动,对全县的留守儿童开展了一次全面大走访,并送去了学习用品和慰问金;县关工委组织医务人员到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安全教育;县关工委、妇联、团县委共同印制了关爱留守儿童亲情名信片……

(文/靖安县关工委办公室)

坪坝中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4

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主要通过主题班会活动、黑板报、法制教育以及中学生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教育等活动。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校区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

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在学校少先大队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大门中学留守儿童关爱机制 篇5

对留守儿童及贫困生的关爱机制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及相关文件要求,着力实施“爱心”工程,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父母进城务工的留守儿童、贫困生为对象,以“三育”即德育、智育、情育为中心,以“六心”为重点,即献爱心、多关心、换真心、给决心、树信心、真情无限暖人心,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营造和谐浓郁的教育新环境。

二、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领导小组: 组长: 闫祎(校长)

副组长:袁清选(副校长)、陈闯(副校长)、田成武(教务主任)成员:

张雄(工会主席)、黄文通(团支部书记)、杨旭(办公室主任),王晶晶及各班班主任,杨旭负责关爱日常工作,王晶晶具体负责材料归类,档案归类工作。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理清具体工作思路,实施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教育具体措施,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领导机构健全,明确职责分工。

学校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领导小组,加强对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学校工会、团委、办公室、政教处等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工作。

2、建立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表册和联系制度

学校要认真调查,摸清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的底数,我校根据现有学生真实可靠的摸底资料,在已经掌握的贫困生摸底表上,确认了290名建档立卡户的学生人数。再通过学生、家长的反复核实,确认了144名留守儿童人数。对此都进行了造册登记,并及时能联系到户,具体到人。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要优先辅导。实行领导包级,教师包学生,教师要定期给这些学生多加辅导,解答疑难。

(2)生活上要优先照顾。学校对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要优先安排。学校或班级举办一些文体娱乐活动时,要让这些学生多参与,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制度

在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中,确立 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随时掌握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教师要不时与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互相交流、沟通,掌握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的思想、生活情况;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留守儿童的思想工作。让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对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课余娱乐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建立留守儿童、贫困生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及时内告知监护人或在外务工家长,以保证留守儿童的安全第一为要求,不得拖延推诿。与教职工 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

7、注重对留守儿童、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贫困生,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积极探索,引导留守儿童、贫困生走过人生发展时期。学校将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 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让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在欢乐和睦、积 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8、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加强对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的教育和管理,要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工作目标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班级、教师进行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如因工作不力和失职而造成影响的,考核定为不合格。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学校 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办好家长座谈会

学校 通过举行家长座谈会,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3、加强同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校要主动与村组联系,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重视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长采取多种形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努力形成村组、学校、家庭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 境。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对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的资助工作

学校要对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2、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集中整治学校周边环境,特别加大寄宿学生中留守儿童、贫困生的管理与检查力度,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引导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不良行为,快乐健康成长。

(四)建立“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服务机制

1.开展关爱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的社会帮扶活动。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开展针对关爱留守儿童、贫困生的各种帮扶活动。开展心手相连结对帮扶活动。

2.搭建留守儿童活动和交流的新平台。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活动室”等,为留守儿童、贫困生提供课外活动场所。

秦州区大门中学

2018年9月

秦州区大门中学

对留守儿童及贫困生的关爱机制

秦州区大门中学

“关爱老人,关爱留守儿童”总结 篇6

活动总结

一、活动主题:关爱老人、关注留守儿童

二、活动对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研究会全体成员与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三、活动时间:2012年5月5日—18日

四、活动地点:桂林市叠彩社区敬老院、桂林市飞凤小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青春广场

五、活动总结:

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益意识,了解老人晚年生活及留守儿童现状的同时,带给他们一些欢乐,给他们的精神世界送上一点温暖。2012年5月5日,我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学习研究会与青年志愿者联合会自发组织学生会员们到叠彩社区进行探望老人,传递爱心,后在社区周边进行义务劳动,尽我们力所能及的力量来帮助这些老年人。同时,5月11号我们去了桂林市飞凤小学进行工益支教活动,给予大学生自我锻炼的机会,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亲身体会到了劳动奉献的光荣感,并且希望吸引社会各界更多地人来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经过两个活动以后,两个社团制作了调查问卷,并在14-16号期间向各个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形式,回来汇总后进行总结并制作报告书。活动后期5月18号我们在广场进行了横幅的签名活动与活动期间的照片图片展。通过海报宣传,报道现今“留守儿童与孤寡老人”生活的真实状况,发动跟多的同学参与到献爱心的活动中来,使其得到社会以及大学生的关爱,促进他们的生活更加和谐完善。

通过此次“关爱老人,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引导当代大学生接触、了解、感受社会,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健康成长 篇7

随着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向城市, 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 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 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 心不在焉, 应付了事;部分孩子纪律散漫, 不遵守规章制度, 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这些不良习气的存在给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 也给班级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学校是教育管理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阵地。因此, 我们认为, 必须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摸清情况, 分析实情

(一)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通过多次调查总结得出我校“留守儿童”大致分为四类:一是祖辈监护型;二是父母单方监护型;三是亲朋监护型;四是单亲或孤儿。

(二)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分析

“留守儿童”在成长中确实面临一些问题, 如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学习、品行、情绪、交往等等方面。

1、安全隐患多。

“留守儿童”在生活安排方面一般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人来照顾。但是, 他们精力有限, 年老体弱, 或者自己生活还困难, 而“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 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在身边, 缺少直接的关爱与监护, 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

2、学习成绩滑坡, 导致厌学辍学。

孩子是生性好动, 自制力差的一个群体。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 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 使得这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 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 没人辅导, 加之作业本上不断出现的错误, 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有的“留守儿童”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这不, 自己的父母没有文化, 照样天南海北到处做生意、挣钱, 这就使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 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3、道德意志薄弱。

学习成绩仅仅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方面, 更让人担忧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培养问题。“留守儿童”有违纪现象 (指打架、旷课、小偷小摸行为) 。这个问题很让人担忧, 绝大多数父母之所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 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 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 读好书, 日后有出息。但大部分人的希望最后都是事与愿违, 结果是“挣了票子误了孩子”。因为这些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打工, 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 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有心, 限于经济条件, 他们也很少给孩子打电话或经常回家看孩子, 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的真空。而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儿童, 缺乏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能力, 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教育, 孩子很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取。一些同龄人的不良习惯, 越轨行为很容易钻空子。有些孩子因此变得自私、任性或性格孤僻。也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常年在外, 对子女心生愧疚, 于是通过给孩子寄钱来补偿自己对孩子的照顾不周, 这本是人之常情, 但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容易误入歧途。如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用父母的血汗钱请吃请喝, 出入于网吧、游戏厅, 养成了凡事都以我为中心, 专横跋扈的恶习, 有的还因为花钱无节制而欠债。

4、心理问题突出。

“留守儿童”常表现两种倾向:一是内向、孤僻、不自信、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二是脾气暴躁、易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据不少任课教师反映, “留守儿童”个别存在着性格孤僻, 感情脆弱, 自暴自弃, 上进观念淡薄, 或者过分淘气, 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种天然的和谐的亲子氛围。母爱给孩子是稳定和温暖, 父爱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权威、崇拜、勇敢和坚强等, 留守儿童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会使留守儿童成了有父母的孤儿, 因此, 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害。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有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和自卑心理等。性格孤僻、脆弱, 渴望亲情成了“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

5、表达能力发展滞后。

“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发展情况不尽相同。有些在父母外出打工后, 变得更加坚强、自信、自理能力增强, 把对父母的思念变为动力, 自觉上进, 自觉寻求发展;更多的则表现为学习成绩滑坡, 厌学情绪滋生, 各方面能力明显落后于同年龄段孩子。孩子的表达能力很大一部分是在家庭生活中得到锻炼发展, 可留守儿童却缺少这样的锻炼机会, 他们有话无处、无人可说。时间一长, 言语表达能力自然就开始退化了。

二、几点策略

(一) 组织保障, 构建网络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 具体工作由德育处牵头负责。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全员参与, 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全校80多名任课教师人人都成了“代理家长”, 共同承担起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老师们成了孩子生活的贴心人、成长的守护者。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 确保“留守儿童”管理工作能落到实处。

(二) 拓宽思路, 活动育人

为了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我校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 认真落实“十个一”活动, 具体内容如下:

1、建好一个亲情活动室。

2011年, 我校在县政协的支持下, 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留守儿童亲情活动室, 配备了四台电脑, 安装了三部亲情电话, 配有一定数量的图书、报刊等, 还有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跳绳等活动器材。我们每逢节假日都会开展以“亲情”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 并落实教师专门负责这项工作。

2、开通一部亲情电话。

每月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通一次亲情电话, 及时向留守儿童父母反映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 并计入成长记录袋。

3、落实一名代理家长。

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 每位老师必须作一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4、开展一次谈心。

每周与留守儿童谈话一次以上, 倾听他们的心声, 了解他们学习、生活、情绪、身体上存在的问题,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缓解他们对亲情的心理饥渴, 力争把父母缺少他们的亲情补偿回来, 让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让他们感受到爱就在身边。

5、写一封亲情书信。

代理家长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美德。

6、指导读一本好书。

老师或代理家长每期指导学生读一本好书, 增进学生阅读面, 留守儿童亲情活动室定期开放, 把读书活动与教育活动相衔接, 引导孩子爱读书、读好书。我校通过积极动员, 教师帮扶的方式让留守儿童主动参与读书竞赛活动中来, 并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 陶冶学生的情操。

7、开展一次节日关怀。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充分理解留守孩子在节假日对亲情的思念和渴望。因此每逢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 我们总是想在孩子前面, 老早地准备好节日礼品。一个粽子、一块月饼、一粒糖果都备含着关怀和情谊。

8、实施一项能力提升。

我们还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拔河、乒乓球、书画、文艺汇演, 组织公益活动、联欢活动等, 要求“留守儿童”必须参加一项活动,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自己, 着力培养留守学生的体艺特长和兴趣爱好, 促进能力提升, 积极培养孩子自主生活能力。我们始终把培养留守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放在重要位置。辅导老师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教给孩子们做饭、叠被、洗衣等一系列家务活动的能力。比如端午节教孩子包粽子, 过年教包饺子。孩子们参与兴趣浓厚, 自主生活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9、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对留守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人格品质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 树立自信心。我校抓住“六一”、“一二·九”这两个个重大节日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 让留守儿童既在心灵上得到净化和美化, 又感受到节日的快乐。同时, 我们利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开展“五好小公民”征文和演讲比赛活动。各班举行了《学习雷锋好榜样》主题班会, 组织留守学生观看专题片, 这样不仅让中华美德深入留守儿童的心理, 还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 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另外还邀请有关专家到我校为全体学生上“励志教育”课, 课后学生懂得了如何感恩, 从而学风、班风、校风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1 0、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各班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 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三) 学校课程设置, 应适应“留守儿童”身心发展

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 “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 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 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 如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 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 以开家长会的形式, 对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的培训

坪坝中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8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一是依法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对外出务工父母履行监护职责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加强家庭监护监督指导的具体措施;二是落实县、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职责,明确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责任,要求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及时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加强对家庭监护的监督、指导,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料;三是加大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明确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教育、心理健康、生活照顾、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职责任务;四是要求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发挥优势,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关爱服务;五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专业服务,支持社会组织、爱心企业举办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

《意见》建立健全了包括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环节在内的救助保护机制,规定了强制报告情形,确定了强制报告主体和受理主体,细化了应急处置措施,明确了评估帮扶主体,强化了监护干预措施。按照标本兼治的思路,提出从源头上逐步减少儿童留守现象的长远目标,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保障措施。要求各省(区、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国务院还将适时专项督查《意见》执行情况。

nlc202309091106

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篇9

1.完善留守儿童管理台账。深入开展留守儿童大排查和“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严格按照“一户一策”、“一生一案”要求完善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及时更新数据信息,落实委托监护人。

2.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X%专项用于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学习、医疗上存在的困难。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管理机构,制定留守儿童关爱基金管理使用办法,明确专人负责,广泛争取社会捐赠,拓宽筹资渠道,吸纳爱心人士、乡镇企业、干部职工积极捐助,对特困留守儿童和特困学生实施资助。

3.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落实“一对一”或“一对多”对口帮扶,积极推行帮扶教师“五个一”工程,即每天对帮扶学生进行学习辅导一次;每周对帮扶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一次;每月与帮扶学生家长(监护人)联系一次;每学期制定一份帮扶计划;每学期撰写一份帮扶工作总结或一篇研究论文。

4.完善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按照“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五有”(有活动场地、有仪器设备、有文体器材、有宣传阵地、有特色项目)“五全”(资料齐全、机构健全、队伍健全、计划周全、制度齐全)要求,不断完善“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拓展留守儿童活动空间,加强师生、生生间沟通交流,促进留守儿童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10

关爱“留守儿童”,就是要让他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

在3月这个学习雷锋的月份里,信息电子工程系的预备党员和被发展预备党员,以及学生会干部到达高桥小学关爱留守儿童。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每个人做了一次“代理家长”,关爱儿童,与孩子们心贴心交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上是有很多人关爱这他们,惦记着他们的。本次的吹气球活动,让为他们自己加油,让他们懂得努力争取的背后是有收获的。最后我们教他们唱《感恩的心》,让他们懂的在今后感恩是要用真诚的心的,虽然父母不在自己身边,但是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在努力的赚钱,他们好好读书,不受没金钱压力。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关心关爱留守学生,不单是学校的事,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总之,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为此做出积极努力,使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片蓝天,受到同样的关爱,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篇11

关键词: 留守儿童;儿童档案;心理健康教育

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呢?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把自己的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这样,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二、真情关爱,给留守留守儿童温暖

班主任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例如:我班的莫福仲在和同学戏闹中右眼损伤,我及时带他去看医生,让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定期走访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动向

班主任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帮扶学生家长成为“代理家长”。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例如:学生谢番全,父母都在广东打工,家里只有兄弟俩,没有人照顾。有一段时间他经常逃学,上课时经常睡觉。于是我对他进行了走访,发现其由于精神空虚,缺乏关爱,结交了社会一些缀学的少年,在家里抽烟搓麻将。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对其进行了针对性的教育,让其重新振作精神,免其走入歧途。让留守儿童在老师的关怀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四、对留留守儿童的错误及时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例如:我对一学生进行家访时,这位学生怎么也不让我进去。我认为定有玄机,夺门而入,一股恶臭把我冲了回头。屋里几个月的生活垃圾堆在正厅,从卫生间里漫出的臭水在厨房积了一寸多深,发出阵阵恶臭。几十用过了的碗筷随处可见,在不能再乱的房间里两位缀学的少年。地面到处都是烟蒂,桌上有一副准备开局的麻将。于是,我对其进行了教育,让其知道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在我对其的思想教育过程中发现他他两次想哭,于是我打通了他父亲的电话让他们父子进行思想工作交流。

五、注重对留守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采取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相结合心理教育工作模式。对“留守儿童”表现的共性问题,要召开专题会,有效面对他们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进行解答和疏导。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需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疏导和解决。在工作方法上,对存在问题严重和突出的,要采用多个老师共同帮扶的办法;对碍于情面,自尊心特别强的学生,要采用一对一的疏导和管理;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对学生设身处地的去做同学的疏导工作。总之,个别辅导与集体引导相结合,疏导要及时,要有耐心,帮助学生彻底解除心理障碍。

六、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

一是采取正面引导与严管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正面引导政治教育学习,如印发疏导材料,组织不同形式的有趣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引导留守儿童保持并提升良好的心情,学会面对现实,自我调节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要帮助留守儿童克服自卑感,培养自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二是提高自我控制,增强意志力。学会正确面前挫折,敢于挑战,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三是引导“留守儿童”如何正确交往,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让留守儿童从班级集体中感受大家庭的温暖,得到爱的需求感,从而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总之,搞好调查、访谈、分析是做好“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前期准备工作;客观分析研究“留守儿童”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积极有效的解决对策,帮助“留守儿童”摆脱困扰,重建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篇12

一、倾注真情, 抚慰孩子的心灵

教师要把爱的甘露洒向每一位学生, 更要把爱的天平倾斜向留守学生, 因为他们相对于正常家庭的孩子来说, 心理复杂, 感情脆弱, 得不到家庭的关爱。平时, 我耐心地辅导孩子的作业, 亲切又严格要求孩子。我经常鼓励留守儿童融入班级体中, 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只要他们有一点出色的表现, 我都会当着同学的面表扬他们。我经常告诉他们:“老师很欣赏你, 你有许多的优点, 如果你能每天超越自己的原点进步, 你会非常出色。”“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孩子的转变确实很大, 下课时还经常主动与我谈谈自己的想法。其他的孩子看到老师“特别关爱”留守儿童, 也主动关心他们了, 并和他们交了朋友。现在, 我们整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 其乐融融、不分彼此。

可见, 向留守儿童倾注真情, 让爱心像清泉一样浇灌他们干涸的心田, 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方蓝天。这将能激励他们勇敢地直面人生, 坚强地扬起生命的风帆, 不惧惊涛骇浪, 大胆前行。

二、转变角色, 倾听孩子的心声

留守儿童常年缺乏父母关爱, 在情感发展上缺少了支持, 常表现为内向不合群, 孤僻自卑, 焦虑紧张, 缺乏安全感等现象。作为教师, 我们要及时进行角色转换, 不能只关心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 而是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换为关注和疏导他们学习、生活、情感、心里等问题的临时父母。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给与相应的关注, 经常与其交流, 给他们以精神上和知识上的解答。而且, 我们不仅要做他们的临时父母, 更要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因为祖父母或亲戚与留守儿童有着一定的距离, 使他们没有很好地进行沟通, 越来越多的心里话堆积在心里, 长期的抑郁就可能导致心理障碍。于是, 我把孩子单独叫到办公室, 倾听孩子的烦恼。小红的母亲在外打工, 父亲的腿有病, 脾气很暴躁。每次她犯了错父亲就狠很地批评她。她羡慕别的孩子, 却又无力改变自己的处境。于是就对学习失去积极性, 整个人也懒散了许多。我抚摸着孩子的头跟孩子谈我的童年、我的父母、我的苦恼, 跟孩子产生情感的共鸣, 也让孩子明白:每一个人都会有烦恼, 都不会一帆风顺……慢慢地, 我走进了孩子的心里, 成为了孩子的朋友。以后, 她一有烦恼, 就会主动找我谈心, 学习也积极了。

三、晓之以理,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许多孩子都有了来自长辈的压岁钱, 零用钱。特别是一些留守儿童的家长, 为弥补无法给孩子关爱, 从小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 孩子喜欢什么就给什么, 因此一些孩子误认为花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对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因此, 要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艰辛, 花钱也应当有节制。对于孩子的零用钱的使用应制定计划。我除了让他们劳动, 还让留守儿童管班费, 知道钱来之不易, 养成勤俭的习惯。鼓励孩子假期走入社会打工, 增强切身的感受, 明确每一元钱都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为避免孩子对于物质的过度追求, 我还让孩子进行一些有益的阅读, 并鼓励他们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让孩子知道, 人活在世上除了生活的需求外, 更高层次的追求是精神的充实。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 我教育孩子正视现实, 理解父母背井离乡、亲情分离的无奈, 放下心理包袱, 不自卑、不气馁, 努力学习, 以便将来回报社会。

四、沟通交流, 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教育孩子不仅是老师, 更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通常家庭教育良好的孩子, 就算资质一般, 品德、成绩也勿需多操心的。而费心的通常也是不重视家庭教育, 家长没有精心观察和监督的。通过摸索实践, 我认为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能事半功倍的。

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交流有代沟。而我既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也理解父母的求生之道。于是, 我一次次唤醒家长的教育观, 尽可能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安排好, 即便是外出打工也要加强与孩子沟通, 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教育功能, 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电话、信件都可以把亲情传递得更深。于是, 我建议家长经常和孩子通信、通话, 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 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关爱, 让孩子不会有孤独感, 不会对父母有怨恨。同时, 孩子有任何点滴的进步时, 都及时汇报给家长。这样, 孩子就能时时感受到他们的父母一直在身边一样。

在家长和孩子中间, 我成功地搭起了一座爱的桥梁。在我有效的介入后, 我看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笑脸。孩子跟父母的心理距离在缩近, 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有了可以协调的地方。我愿意做这样的“代理”, 只要我的学生能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总之,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漫长过程, 也是教师学习探索的一个过程。我们每个教师都要增强责任意识, 服务意识, 主动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积极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 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我们用爱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让每一个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快乐地成长。

摘要:随着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人数逐年增加。作为教师, 不仅要传道授业, 更应像朋友一样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随时随地与学生沟通, 想其所想、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样, 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益友。留守儿童才能在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倾注真情,转变角色,晓之以理,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2]周先利《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篇13

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中层干部和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讨论我校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制定相关的措施,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确保留守学生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1、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制度。

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学生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对留守学生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每学年末做好留守学生管理的交接工作。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旧县中心学校:留守儿童办公室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2、建立“代管家长”队伍,推行“代管家长”制度。

建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生活指导教师组成的代管家长队伍,负责对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学校通过工会,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到代管家长队伍中去,承担留守学生的监护职责,做留守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代管家长做到“四管”(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和“四掌握”(掌握家庭情况、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

(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学生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缺失;

(3)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情况等;

(4)、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队干部、、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学生”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

(5)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三、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1、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为留守学生选配了在职教师与他们结成对子,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进行心理辅导,让留守学生倾诉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们排解烦恼,恢复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实行全程跟踪教育。同时选配优秀学生和班队干部与留守学生开展生活学习互帮互助活动,让他们成为知心朋友,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品德行为上互相促进,在心灵思想上互相交流,许多学生邀请留守学生到家里做客或共度周末,感受家庭的温馨。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学校少年儿童活动中心每周定期为学生开放,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同时学校还举办各种“关爱留守学生见真情”主题班会,开展“法制报告会”及“冬季防火灾演练”等,每学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学生开展一至二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节假日期间,组织留守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在学校设置亲情电话,定期让留守学生与家长通话交流感情;学校在“留守学生之家”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专门配备了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确保不因家庭贫困而让一个留守学生失学。

四、加强社会教育与学校、家庭构建教育网络体系。

我们认为,教育工作绝对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工作,它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协调配合。为了优化“留守学生”教育环境,我校坚持以社区教育活动为支撑点,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成一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我校首先做好家长的教育帮扶工作,经常利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集中家访日、学校开放日等活动形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技巧,真正有效地履行家长的监护义务。其次尽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对外强化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对内经常邀请相关人员到校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教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学生学习风气日渐浓厚,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得到了根本抑制,“留守学生”更是受益匪浅,学科竞赛、体育比赛、升学考试捷报频传,收到实效。五、建设留守学生之家活动室。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留守学生之活动室,配备了电视、电脑、亲情电话、活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张贴了留守学生之家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家”的基本情况,使活动室充满活力,为留守学生提供了交流活动的场所,使学生感到了“家”的温馨与和谐。总之,关于“留守学生”的教育,我校虽然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也感到举步维艰,单靠学校的努力,缺少大环境的支持,“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将愈来愈难,现就我们感受较深的几个问题提出与各位教育同仁商讨:

1、由于“留守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校和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帮助、关爱显得力不从心,学校和教师无法替代也替代不了家长和社会去履行本应由家长和社会承担的教育责任。

2、家庭教育观念错误,有的甚至与学校教育相悖,家长素质亟待提高,有的家长对子女要么溺爱,要么高压,要么放任,要么简单粗暴,给学校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总结 篇14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关爱“留守儿童”,就是要让他们快乐的生活,快乐的成长,面对学习,自强不息。这就是我校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现将本学期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总结如下:

一、利用主题班会,加强关爱。

我校要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各中包班老师根据本班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活动方案,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育留守儿童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二、培养留守儿童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培养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让留守儿童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帮助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

三、利用节日,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使每一个留守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四、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帮助,改正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篇15

关键词: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 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少年的成长和教育, 牵动着每一个农民工家庭的心。由于长期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 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交往和人格上的心理问题。这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一个非常紧迫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 确保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我校在社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 充分挖掘学校教育的内在潜力, 发挥学校教育的长效优势, 创新教育管理的既有理念, 拓展教育服务的时空范围, 创建留守学生生活教育服务中心, 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全员教师代理监护人制度, 关照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 既可免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也为构建和谐校园作出贡献, 使学校真正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园地。

一、摸清现状, 及时开展疏导干预

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态与一般儿童具有明显的区别, 尤其是对于高年级阶段的孩子而言。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 留守儿童因为自己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 无法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交流, 加上父爱、母爱的阶段性缺失, 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自我封闭心理, 不愿意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也有的学生因为看到其他学生受到父母的关心, 而自己的父母远离自己, 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这样的心理状态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有明显的消极影响, 必须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干预, 帮助学生走出心理“沼泽”, 迅速融入到集体的学习与生活之中。

记得有一次作文练习, 写“我的妈妈”, 邵铖同学写好题目后, 望着教室外面, 两行眼泪唰唰的滴在作业本上。我马上走过去给他擦干眼泪, 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 轻轻的安慰他, 让他感到妈妈的温暖。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 我非常留意他的一举一动, 发现他情绪低落时就找他聊天, 或者让别的学生跟他玩, 让他感受集体的温暖。这种例子, 班上还很多。所以, 在教学之余, 经常开展和留守儿童谈心的活动, 让他们明白, 自己的父母远离自己外出务工, 目的是给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 父母也在无时无刻的想念自己, 自己拥有的爱并不残缺。还引导留守儿童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在百里、千里之外辛勤工作的父母, 理解他们, 感恩他们。

二、结合实际,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根据我所任教班级实际情况调查, 我们班外出打工的家长有15人, 其中父亲外出打工有14人, 母亲外出打工有4人。在留守儿童中, 由父亲在家照顾的有1人, 母亲在家照顾的有11人, 由爷爷奶奶照顾的有1人, 由其他亲人照顾的有2人。从调查情况看, 父母外出打工,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 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 利于留守儿童自立自强性格的培养。同时, 也使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面临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 自制力差, 脾气暴躁, 往往因为一点小事就与同学发生矛盾。李讯同学也和其他留守儿童一样, 从小养成了任性、自私的习惯。刚转到我们班时, 有同学惹他, 他要么不做声要么拣起石头就打。针对这种情况, 每当他与同学发生矛盾时, 我就把他叫到身边来, 问他为什么这样对待同学。他先是不回答, 问了几遍后就冒出一句“谁让他惹我了。”我弄清楚了原因, 于是, 耐心地对她说:“你的牙齿咬过舌头没有?”他说:“咬过。”“这就对了, 我们同学间就像牙齿和舌头一样, 有时不小心牙齿会咬一下舌头, 我们没有把咬舌头的那颗牙齿拔了。过一会就好了。同学间要相互原谅, 要是你一石头把别人打伤了怎么办?要是别人把你打伤了又怎么办?你想过这些吗?”听了我的话, 李讯说:“我错了。”这个回答是简单了, 我在他的行动中却看到了他的变化, 我又趁此机会给他讲了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互相帮助, 和睦相处。在以后的学习中, 老师的提醒和鼓励, 李讯同学的品行在发生着变化, 没有再和同学发生矛盾了。老师既要做学生思想道路的引路人, 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 生活的保护者。因此, 我认为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很重要。“三多”, 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 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多和家长联系, 了解孩子在家活动和学习情况;“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时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联系, 保持电话交流沟通, 并采取针对措施, 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和学习环境。

三、建立长效机制, 关爱从我做起

(一) 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制度

通过调查研究, 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 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 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 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 每学年末做好留守儿童管理的交接工作。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 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 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二) 建立“代管家长”队伍, 推行“代管家长”制度

建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师、退休教师组成的代管家长队伍, 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学校通过工会, 发动全体退休教师, 积极参加到代管家长队伍中去, 承担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 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 学习的引路人, 成长的保护人。代管家长做到“四管” (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 和“四掌握” (掌握家庭情况、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 , 当好“五员” (思想品德辅导员、情感交流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健康成长指导员) , 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做到“三个一”, 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 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 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 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 注重留守儿童心理生活, 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 与学生沟通情感, 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提供必要的帮助, 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 处理突发情况等;开展“结对子”帮扶, 安排班干部、团员、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儿童”邻居与其“结对子”, 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矫正不良行为习惯, 转化“问题孩子”。

(三) 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 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 建立家校定期联系制度, 代管家长每月进行一次家访, 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 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同时, 为加强代管家长的管理, 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举办一次代管家长论坛活动, 交流经验, 探索新路, 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还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 经常深入学生家庭, 进行学习辅导, 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

(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 并侧重于“留守儿童”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举办“关爱留守儿童见真情”主题班会, 开展“为留守儿童献爱心”募捐活动, 举行“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演讲比赛等。每学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儿童开展一至二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 增强他们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节假日期间, 组织留守儿童开展集体活动, 在学校设置亲情电话, 定期让留守儿童与家长通话交流感情;学校在“留守儿童之家”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 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 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 专门配备了专业教师, 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确保不因家庭贫困而让一个留守儿童失学。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

上一篇: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下一篇:弱电简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