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服务工作留守儿童(共12篇)
管理服务工作留守儿童 篇1
关键词:留守儿童,原因,问题,对策
一、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青州经济开发区的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好的只占9%。调查中发现, 由于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两免一补政策, 父母外出务工期间, 其子女的教育、生活基本都由长辈负责, 学龄留守儿童都能就近上学, 无失学、辍学现象。
二、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
1.社会原因。
近年来, 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对劳务工作的引导和支持力度, 全县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 留守子女越来越多。
2.家庭原因。
农民工在经济收入与子女之间取舍失衡, 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 往往选择前者。
3.学校原因。
由于城乡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差别, 一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 选择在市区租房或买房让孩子上学, 由年老的长辈照顾饮食起居, 孩子的父母则留守在农村务农。
三、存在的问题
(1)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理想; (2) 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 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 祖辈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 教育孩子力不从心; (3) 行为习惯不良。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 容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4) 负担过重。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不仅自身得不到有效监护, 而且还过早地承担起照顾爷爷、奶奶的责任。
四、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 家长自身因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不注重孩子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导致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 对学习、生活和生理变化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 (2) 监护人自身因素。一是责任意识不强;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 (3) 其他因素。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 留守儿童在心理成长上存在更多的困惑和问题。
五、对策及建议
(1) 加大支持力度, 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 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 使无人照看, 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 到寄宿学校读书, 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 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 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中的主导作用。农村学校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委托监护人情况及联系电话、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点及联系方式等。学校可将班主任及授课老师的联系电话交给留守儿童, 主动和监护人联系。同时, 学校要多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组织留守儿童参加, 使其感受集体的温暖, 增强学习、生活乐趣; (3) 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农村中小学校寄宿条件普遍很差, 有些甚至不具备寄宿条件, 使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 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应加大农村寄宿学校的基础设施条件, 使学校和教师能及时填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空白; (4) 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学校应开设心理教育课, 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增加留守儿童与老师接触的机会, 使留守儿童能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同时, 教师要加大对走读留守学生的家访, 更加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 引导和帮助学生锻炼自立能力, 树立起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态度, 让留守儿童的身心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管理服务工作留守儿童 篇2
当前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大多数留在农村,于是出现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留守儿童”。根据《人民日报》(2008年2月28日)报道,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初中阶段学龄(12─14周岁)占20.84%。受农村经济、文化及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等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不尽人意,问题愈发凸显,令人堪忧。2008年2月27日,全国妇联发布《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儿童时期是人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由于生活环境不稳定,缺乏父母的关爱,部分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受到一定影响,出现了一些需要关注值得关爱的情况。”
从总体上看,部分“留守儿童”在身体发育、智力水平、学习成绩、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明显差于其他儿童,主要表现在:
(1)父母“关爱缺失”情感缺乏沟通,导致思想道德滑坡。
由于长期外出务工,一些父母无法关注留守子女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造成了“留守儿童”家庭道德教育上的真空。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挫折、过失、偏差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很容易染上一些不良习惯,甚至出现越轨行为等。
(2)监护失控,生活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大多数“留守儿童”是由祖辈抚养监护的,由于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等多种因素,无法完全行使对“留守儿童”的有效监护,安全意识不强,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或受到意外伤害等事件时有发生。
(3)过分溺爱、放纵,导致学习观念淡薄,学习成绩下降。
祖辈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在精神上、道德上的引导和管束,无法尽到对孩子教育的责任,故“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成绩大都不太理想,出现了学习观念淡薄,从不想学到厌学、逃学,甚至发生辍学现象。
面对诸多的“留守儿童”问题,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将他们引导好,使他们能够做到自治自理自强自律,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摆在班主任面前的要务。
一、用“师爱”把班级打造成温暖的“家”
爱护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这是很有见地的思想,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沟通师生思想和情感的纽带。
父母对子女的深爱是一种有血缘关系的最亲切、最无私的爱,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健康成长,成龙成凤,成为社会的佼佼者,成为国家的栋梁。父母的愿望和情感跟班主任的愿望和情感是一致的,有所不同的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爱除了父母亲情之外,还有建立在为祖国育才这个大目标之下广泛而深沉的爱。只有对学生的爱,把“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当作自己的儿女,才能够爱得深、爱得真。
2006年,我担任初二(6)班的班主任时,小覃同学在体检中发现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因为他对这种病没有足够的认识,又害怕同学的歧视,加上父母远在外地打工,缺少父母的关爱。于是他整天忧心重重,闷闷不乐,学习情绪异常低落,期中考试时成绩由班上的第2名下降到第20名。我了解情况后,对小覃同学的境遇十分同情。我从书店卖来《乙肝防治》等书籍,在班上进行一次有关乙肝防疫的知识讲座,介绍了乙肝的发病情况,传染的途径,中医辨证分型及常用的辅助检查等基础知识,让同学们知道乙肝病毒是可以防预的。通过讲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消除了他们的歧视心理。我两次带小覃同学到中医院检查治疗,按时给他煮药服药。在班主任的感召之下,全班同学都关心小覃同学的病情,他们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小覃同学体验到班集体的温暖,心情好转起来,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在参加县理科知识竞赛中数学科和物理科均获得了特等奖,中考时取得物理科满分100分,以总分678分的成绩考入市重点高中。
温暖的班集体是学生心灵的家园,他们在这里找到了慰籍,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班集体,热爱学校,得到健康的成长。
二、用“师表”去感化幼小的心灵
2005年我担任初一年级(6)班的班主任时,班上有26名“留守儿童”,为了更好的有针对性的管理,我建立了本班“留守儿童”的档案,利用双休日进行家访,和学生的监护人交谈,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将其各方面的表现记入档案。这些学生当中,有不少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家庭教育缺失,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如经常说慌,不服从管教,常有迟到、早退现象,在家好吃懒做,不情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出现其他行为偏差的现象。其中有一位同学,学习成绩明显退步,段考时由初一入学成绩班上第1名下降到第15名。通过了解和家访,我了解到她学习退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家庭问题造成的。她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成为“留守儿童”的这位同学缺乏父母的关爱,为此她十分烦恼,又无人交谈,于是常对一位男同学谈论家事,逐渐发展到早恋。面对这种情况,我不能看着她继续退步。为此我每周抽空与她谈心,互相交谈,听她讲述自己的苦恼,同她谈理想、责任,讲如何处理好家庭、婚恋问题。在学习上尽严师之责管教她,发现进步及时表扬鼓励,让她树立信心。我用自己的言行对她进行潜移默化,改变她的人生态度。三年来,我坚持不懈地反复做思想教育工作,对她的关心始终未变,管教始终未松,最后她的学习成绩跃为全班第四名,三次代表学校参加县思想品德知识竞赛都拿到特等奖,中考时取得总分656分的好成绩,考上市重点高中线。
对于家庭教育缺失,缺乏亲情关爱,行为习惯不良的“留守儿童”,他们任性、放纵、随意,自律能力很弱。如果听之任之,缺乏有效的约束管教和引导,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班主任,我非常重视自身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感化作用。只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
几年来,我坚持三读两操都到位,风雨不改,寒冬酷暑,始终如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真情的付出总有回报,在老师的表率作用下,那些不求上进、纪律散漫的学生被深深的感动,渐渐的变为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热爱学习、奋发向上的学生。
三、以“师情”为动力去鼓舞斗志,激励上进
近代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们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现代的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情感丰富,感应能力强。他们不喜欢冷冰冰的面孔,麻木冷漠的态度,简单生硬的说教,居高临下的管理。
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要不断的创新自己的工作方法,在学生面前应该成为既是一名严师,又是一名益友。用远大的理想来激励学生,用高尚的情操来塑造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来感化学生,用渊博的知识来提高学生。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把你当成良师益友,才会爱你、敬你、听你。
大多数“留守儿童”是托付于祖辈或叔、伯、姑、姨、舅等亲戚监护的。因为监护对象并非己生,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只管在物质上和生活上的满足,很少在精神上、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这种管教的方式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容易养成任性的心理行为,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自控能力差,无法抵制社会不良诱惑,学习观念淡薄,厌学、逃学,有的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而不能自拔。
为了扭转这些被动局面,我从初一年级开始下大力气抓班干部和班里骨干队伍建设,要求他们首先带头刻苦学习,并热情主动地带动和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我按照好差混合划分学习小组,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竞争。同时开展“一帮一”“一帮二”一同走上新台阶的活动,全班形成了浓厚的“奋力拼搏、力争上游”的学习风气。不少“留守儿童”一改过去不思进取、作风懒散的思想行为,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一下课,他们争先恐后地向老师提问,放学后,他们三三两两的在一起互相讨论,互相切磋。每当他们取得一点点进步,我都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使他们的心胸开阔起来。平时我自觉的接近他们,自觉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生活上给他们指点迷津,用理想、志向去鼓舞他们的斗志,激发他们上进。只有真心的当他们的良师益友,这些学生才会由于你的真情而感动,进而“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一种内部的驱动力,激励他们自强不息,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克服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四、收获与体会
经过三年不懈的努力,良好的班风和学风逐渐形成。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形成了奋发向上、和谐发展的班集体,好人好事不断涌现。黄杏梅、农惠萍两位“留守儿童”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被评为百色市三好学生。
2008年中考,我们班有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获县中考质量评比一等奖,物理、化学、英语获县中考质量评比二等奖。有9位同学成绩总分上市重点高中线,其中7位是“留守儿童”。
管理服务工作留守儿童 篇3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 班主任 管理 措施
目前,留守儿童已经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也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村学校里的留守儿童年龄都很小,又很少见到父母,缺乏父母的教育,从而使老师的教育重担更加沉重,为了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班主任应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首先应该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制定正确有效的解决方案,最后进行教育和管理。
1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要想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就应该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多观察他们的行为,并且走进他们的生活,找出他们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目前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心理素质差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他们身边,因此缺少家庭教育,很容易造成他们心理上的缺陷,比如,有的孩子表现出心理素质差,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谈,缺乏安全感,没有自信,顽皮淘气,情绪不稳定,甚至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心理素质对留守儿童的行为是有很大影响的,也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如果他们继续保持这种心理素质差的状态,必然会阻碍他们的今后的发展,他们会遭受失败,并且对生活失去信心,所以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刻不容缓。
1.2学习成绩差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欠缺,很多儿童不爱学习,对学习缺乏积极性,上课不好好听课,放学回家不好好完成作业,抄作业,考试作弊。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要想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考出好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大多数留守儿童做不到这一点。甚至很多留守儿童因为厌倦了学习就辍学回家,或者跟父母去打工,早早地离开了校园不再接受教育。
1.3存在较多的思想品行问题
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太少,以至于子女形成了一种想要补偿的心态,父母在子女生活、学习、心理方面缺少關心,导致很多留守儿童养成了懒惰,拜金,盲目攀比等毛病。而孩子的监护人并不认为这是孩子犯了什么大错,所以一般不会过问。留守儿童缺乏及时的管教和约束很容易过于放纵,他们可能目无尊长,纪律涣散,不遵守规章制度,甚至会沾染一些恶习,泡网吧、抽烟、喝酒、打架,甚至把在社会上沾染的歪风邪气带到学校。这些恶习都不利于留守儿童未来的发展,他们必须接受管教,否则会走上弯路。
1.4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安全事故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学校更是给予高度重视。由于留守儿童缺少家庭安全教育,而学校的教育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多数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意识,而安全隐患是无处不在的,这就难以避免留守儿童的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些安全事故对留守儿童的精神和身体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学校和监护人必须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防护工作,更要注重对留守儿童安全意识的培养。
2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
对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来说,班主任对他们的教育管理至关重要,在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之后,班主任应当认真分析,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下面是针对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几项解决措施:
2.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班主任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有助于对留守儿童具体情况的了解,便于和留守儿童沟通。档案的内容应包括留守儿童的家庭住址、父母打工所在地、电话、委托监护人、家庭情况等,还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发生的变化进行详细的记录。档案的建立,方便老师对留守儿童的了解进而因材施教,从每个留守儿童的实际出发,给予合理的教育,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和毛病,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这在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
2.2做好心理辅导
留守儿童因为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所以内心觉得孤单,渴望有人关心他,因此班主任应当配合心理教师,充分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及时进行心理辅导。人人都有感情,人人都渴望被关心,如果班主任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留守儿童,那么他们的一些心理阴影一定会消失。老师还应该鼓励同学们团结友爱,这样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当留守儿童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时,他们就会专心学习,这对他们的以后的生活是非常有帮助的。心理的教育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个人要是心理出现问题,那就很难专心,尽自己的全力去做一件事,这样更容易遭受失败,从而丧失信心,失去前进的动力。因此,做好心理辅导是必要的。
2.3充分发挥同学间的帮助
班主任应当根据留守儿童的性格特征,为留守儿童选择合适的班干部,让他们和班干部结成一组,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相互关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友情的力量,这样可使留守儿童的内心变得开朗,不再惧怕和人交往,最终帮他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可以使他们在温馨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2.4加强学校与家的沟通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而他们的委托监护人在家庭教育方面做的普遍不到位。因此班主任应该配合他们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家访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方式。班主任可以跟监护人交流留守儿童在学校的表现,而监护人也可以和班主任交流留守儿童在家里的表现,这样就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了解,便于对他们的教育。可能由于班主任工作和家庭的原因家访有时不能落实到位,但是也要和监护人保持电话沟通,及时交流留守儿童的情况,表现好的,提出表扬,表现不好的,要及时给予教育和批评。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一定会进展得越来越好。
2.5开展多种活动
开展活动,不但可以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还可以加强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丰富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有利于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乐观开朗的心态。开展的活动可以是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儿童节表演,运动会等等,留守儿童会从这些活动中学到很多东西,他们会明白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友情,什么是温暖,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爱,这对于长期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6引起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
班主任必须意识到,留守儿童问题单单依靠他们的力量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因此,班主任在做好学校工作的同时,应该积极和社会取得联系,发挥社会的力量去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班主任可以利用网络呼吁社会关注留守儿童,并对他们提供帮助,也可以发挥身边的老干部,老党员,从他们这里给予留守儿童帮助,争取营造一个良好的关注留守儿童的氛围。
3总结
班主任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对于学生的管理在教育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他们必须承担起责任,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管理工作当中,只有持续不断地关注留守儿童,才能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只有不断探索,分析,总结,坚持努力,大胆创新才能把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工作做好,才能端正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价值观,才能帮他们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最终让他们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帮琴.农村学校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J].科学咨询,2013(8):14-16.
[2]严桂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学生之友(初中版)上,2010(7):9-10.
管理服务工作留守儿童 篇4
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 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呢?以下途径是我校几年来探索的成果。
一、建立留守学生档案, 摸清留守状况, 让教育有的放矢
学期伊始, 要求班主任对本班留守学生进行摸底调查, 对留守学生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登记和归档, 实行动态化管理。逐一将“留守学生”的家庭、家长、其他监护人、学生个人等基本情况登记备案, 全面掌握他们现状和动态发展情况, 并将留守孩子的性格特点、学习态度、思想状况逐一登记, 建立健全详实的成长档案。每学期, 对原来就读的留守儿童通过教育后发生了变化的信息进行重新登记, 并进行跟踪调查。这样, 就为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工作提供详实的资料, 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提供管理依据。
二、让班级成为留守儿童生活之家, 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
班级一方面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另一方面积极为留守儿童营造出“家”的氛围。以班级成为学生生活之家, 在这里, 不仅为留守儿童提供大量文化、体育、娱乐等方面的器材和设备, 开通家长热线电话, 学校还要设立留守学生心理咨询处。我校专门安排了工作热情的心理辅导老师负责接待咨询的留守学生, 随时随地倾听他们的心声, 有针对地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引导, 用真情开启他们幼小的心门, 解开他们的心结, 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对留守学生研究是最有力的支撑。这样, 不仅对留守儿童进行了个别心理疏导, 而且还为那些遇事拿不定主意的留守儿童出谋划策。另外, 我们根据留守生的特殊性, 开展了充满关怀的集体活动。优秀留守学生评选活动;给在外务工的父母写一封信活动;留守学生庆六一文艺汇演, 留守学生过生日等。通过这些活动, 把留守学生融入班级, 学校生活中, 留守学生在参与式、互动式活动中, 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增强了学习、生活的信心, 促进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加强教师教育管理方法学习, 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实践
为了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学校组织课题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培训。主要采用了理论学习、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方式, 让课题组成员从各个层面吸收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优秀的、有价值、可借鉴、可学习的东西。在教学实践中结合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不断尝试, 不断反思, 不断总结, 不断创新网络环境下对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作用。课题组成员经常组织留守学生教育工作的经验交流, 在活动中让教师互相借鉴, 取长补短。交流的内容包括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方法、经验、体会、感悟等多方面的内容, 使每位教师深受启发, 同时也做到了全校范围内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经验资源的共享。
四、开展“手拉手帮扶”活动, 促进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
为了探讨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途径, 我们认真分析了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后, 进行因材施教, 并积极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教育活动。一方面, 把行为良好的学生与行为较差的留守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结对帮扶。通过相互监督、制约、帮扶和潜移默化使留守儿童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 还为学习能力差、监护人教育能力弱的留守儿童担任代理家长。代理家长关心留守儿童生活起居, 辅导学习, 平时或周末还把留守儿童带回家中, 不仅代理家长的教育职责, 而且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其中, 我们课题组成员都担任了班上的六七个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通过半年来的悉心关爱, 使他们不仅养成了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而且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每个留守儿童都有专人负责, 教育的对象更加明确, 教育的时间更加充足, 教育的效果也有了保障。重要的是留守儿童能切实感受到人间真情的温暖, 并在老师和优秀同学的潜移默化中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篇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这一年多来的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定工作目标
留守儿童是新时期教育的特殊对象,为了做到有效管理,我们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与研究。调查表明,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严重断层或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出现以下问题: 首先,失去了父母的监管和教育,许多儿童会形成很多不良的行为:打牌赌博、饮酒抽烟、说谎骗人;不懂得尊重他人,不会与人相处。因为在家无人约束,孩子又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导致学习成绩不好,有的甚至沦为“双差”生。
其次,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关心与爱护,会形成不良个性品质。青少年时期是人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孩子缺乏正确的家庭引导,就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导致心理畸形发展,严重的会危害社会。
第三,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会形成心理阴
培养了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4、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建立健全座谈会制度。
学校每期最少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切实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倾听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对学校的意见,帮助教师做好帮扶工作。
6、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应急机制。
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之间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学校与帮扶教师、班主任、家长(监护人)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三、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了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对委托监护人进行培训与教育。
3.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四、实施多项举措,营造关爱环境
浅谈留守儿童的班级管理 篇6
【关键词】 农村;班级管理;二胎教育理念及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5-0-01
作为一个好的老师、好的班主任,首先大家认为自然离不开好的教学。尤其是在农村,许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就行了,其他什么都不重要。殊不知,教育并不是说老师的职责就只是单纯的传播知识,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是做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是会在孩子们心里撒播下梦想的种子,而这枚种子的力量是强大的。尤其是在农村学校,老师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由于地方资源的匮乏以及大多数孩子家庭环境情况不好,因此孩子眼中的老师是那个唯一能带领他们走向外面世界的那个人。作为老师更要做好孩子心中的这个领路人。要让他们找到人生的方向和目标,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带他们一起慢慢探寻这个世界,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
就农村教育问题,我在此有针对性的与大家进行探讨。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放宽后,我们班上的二胎很多,他们的哥哥姐姐有的在读大学,有的在外面打工,有的都结婚了,有的当了小舅子或小姑子。然而许多的家长都是老来得子,由于许多父母不懂得如何教育,对待家中最小的宝贝也大多是溺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面对孩子们所身处的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是很值得深思的。如何解决学生的教育问题是每个家长的难题,同时也是我们每个老师面前最重要的问题。
对于当今的学生而言,成绩的好坏并不是决定他们成功成才的关键,因此教学可能不仅仅是教会他们知识技能,更多的则是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农村儿童中,可能孩子们除了学习面临的问题更多,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时时留心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表现,发现孩子们身上所存在的问题时我们就要及时的帮他们纠正和解决矛盾。老师在孩子们心中的形象是最伟大的,也是平时生活中接触的最多的人,因此,老师对学生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对孩子这一生造成重要的影响。所以对待孩子们的教育,一定要有情感上的激励,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力量上支持,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更是一种方向指引。下面我针对以下几种情况说说我的看法。
一、老师对孩子的引导问题
在农村中,有不少儿童是留守儿童。许多家长都是“夫妻档”一起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家中的老人抚养,只留给孩子生活费,由于这样家庭的孩子,缺少最基本的教育,孩子便出现了不愿意完成作业,缺少对学习的兴趣,做事情没有进取心,以及缺少自信等表现,有的孩子甚至是染上了恶习,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有的孩子比较小,家中较大的孩子就会欺负甚至殴打小的那个,对待这样的孩子,是我们每个老师的难题,我们心里一定要引起重视。尤其要重视对孩子心理上的关怀,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们走上正确的成长轨迹,只有孩子的心里健康了,他们日后才能在社会走上更好的发展。
我觉得解决孩子心里问题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打开他们的心结,这就要求我们要和孩子们多多交流,了解到他们的心结所在,从而对症下药,帮助他们从困境中走出来,或者在生活上给他们一定的帮助。对待不同的孩子,交流的方式也不同。有些孩子在你和他交流的时候,他很乐意说出他的心里话。而有些内向的孩子是不善于表达的,这就要求我们换一种方式进行交流,比如“交心卡”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卡片的形式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发现他们的问题,帮他们舒展心结。
当然,要想真正解决孩子们的问题,还要从根本入手,不光要做到与孩子们沟通,更要沟通好孩子们的父母,及时把孩子的问题反应给家长,双管齐下才能真正解决孩子们的心结。
二、特殊问题,特殊对待
然而班级中还有一部分孩子的哥哥、姐姐可能并不是很优秀的榜样,由于家庭环境的因素,有些家庭并不能供两个孩子同时上学。因此这部分孩子的哥哥或者姐姐早早就走上了社会,由于走上社会的年纪比较小,社会经验也不丰富,就很容易误入歧途,在班级上给这部分孩子树立了一个坏榜样的形象,由于小孩子还没有独立的三观,很多事情都容易模仿,因此孩子们也很可能模仿他们的哥哥姐姐,走上一条不好的道路,作为老师,我们要及时了解,及时阻止,加以正确的引导,以免一颗小树苗就此长歪了。
要明确的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要能分辨得了是非黑白。并让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家长配合双向引导
有的家长由于老来得子、重男轻女,因此对家中这个最小的孩子尤为爱护,甚至是溺爱有加,孩子不想写作业就不写,不想来上学就请假,什么事都百依百顺。许多家长由于没有教育理念,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其实他们是在一步步毁了孩子。作为老师,要想真正的爱护他们,就要从家长身上找根源,由于孩子本身还小,并没有什么自控力,来上学的目的就上让老师监督他们学会自控,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家长总是这样一味地护着孩子,便达不到教育的意义,因此要与家长建立起良好的沟通,让他们意识到这样做会造成怎样的结果,从而让家长们配合老师的教学,在家辅助老师的教学,而不是一味地溺爱。
而有的家长对待孩子缺少关心,由于家中女孩多的缘故,加之下面又有个弟弟,这种情况下父母重男轻女的心里,和忙碌的原因,就会冷淡这个孩子,女孩承担的家务多,学习好差父母也都无所谓,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出现自卑心里,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从而也不再喜欢学习,由于没人在乎,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兴趣,这时就需要我们老师进行积极地引导,并且鼓励,告诉她做的很棒,要一直坚持下去。
我一直坚信,人才是教育出来的,不是天生的。其实农村中有很多家长都是重视教育问题的,希望孩子以后的人生不要像自己一样,认为孩子成功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读书,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考上大学,考上大学就可以有好工作,以后就不用像自己一样了。所以,家长就只是把孩子当做了读书的工具,殊不知,这样孩子在读书的道路上并不能走多远。他们始终是有缺陷的,他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活,还有就是他们没有自信。因此,面对多种多样的教育问题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村教育的改革不是靠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我们每位老师的作用是重要的,所以老师一定要秉承一颗有责任的心,认真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参考文献:
【1】江洪春《中小学教育论文写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版.
【2】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管理服务工作留守儿童 篇7
一、开展因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力度不够且亲情缺
失的问题进行关爱, 使“留守儿童亲情服务中心”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一) 模拟家庭
为了补偿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力, 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关爱, 设计模拟家庭活动。即:每位教师认领几个留守儿童学生,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予照料和关心, 并在节假日、学生的生日等特殊日子, 把他们带回家, 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照顾他们, 让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得到亲情般的关怀。我校有的老师利用主题班队会给学生过生日;有的老师在学生生病时送学生去医院看病, 学生打吊针时守着学生;有的老师经常经常同留守学生在同一寝室睡觉, 这些无声的爱唤回了学生缺失的亲情, 同时帮助她们找回了自尊、自爱、自强。
(二) “三结对”活动
一是在学校中开展“手牵手结对”活动, 安排班干部、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学生”的邻居与其“结对子”, 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二是发挥优秀教师班主任的表率作用, 开展“当好临时父母、奉献师长爱心”结对帮扶活动;三是倡导同学之间友谊互助, 开展“雏鹰比翼, 结伴双飞”结对帮扶活动。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学生”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让他们和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一样, 幸福快乐, 茁壮成长。
(三) 亲情教育课
为了让留守儿童每月至少有一次与外出父母交流的机会, 学校可安排每班每周上一节亲情教育课, 并将亲情课的具体时间通知给家长。留守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 利用视频和亲情电话分批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等, 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和身体状况, 与家长亲切交流。
二、我“留守儿童亲情服务中心”从心理疏导、行
为引导、学业辅导的方式入手,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一) 强化开展心理疏导, 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存在心理障碍问题, 我校通过设立心理辅导室、开设心理讲座、开展辅导谈话等形式进行心理疏导。教师在学期初对留守学生进行个别谈话, 每周不定期集中谈话, 每月组织分类谈话, 及时为学生解困, 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 扬起自信风帆。
(二) 着力开展行为引导, 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留守学生大都是走南闯北的“高手”, 他们有许多共同的特征, 野性, 心用不到学习上来;学习怕苦, 做作业敷衍等。针对这些现象, 我们采取有效的方法校正他们的行为。一是运用谈话法, 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及时进行沟通, 进行心灵对话, 解除思想上的障碍。二是运用行为正面引导法, 利用班会等形式, 对学生好的方面给予肯定, 对不利成长行为指出其违害, 提高学生的鉴赏和识别能力。三是运用点滴成功激励法, 抓住学生的每一个进步给予表彰、宣传, 赋予学生成就感, 以此激励学生进步。
(三) 大力开展学业辅导, 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是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核心。由于很多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 教师采用课堂重点关照, 课外辅导, “优差结对子”等形式进行学业辅导。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心展示活动, 抒发学生博爱
的情怀。活动锻炼人, 活动造就人, 学生很多能力可以通过具体的活动表现。我校为培养留守学生的博爱情怀, 培养“仁爱”之心, 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活动。
过“五四”集体生日, 让每一位留守学生感悟师爱、同学之爱、集体的友爱。今年“五四”留守儿童中心举办了“五四我们的生日”庆祝活动, 几百名留守学生聚集在大生日蛋糕前, 唱着“生日快乐……”的歌曲, 在烛焰中相互祝福, 在老师的朴素话语中, 寄情于父母, 默默念着:“爸爸、妈妈, 你们放心, 学校就是我的家, 在这里也能过一个愉快的生日!”
中秋月夜举行篝火晚会, 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领悟“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的诗人情怀。去年八月十五日中秋夜, 学校举办了“赏月中秋, 篝火激情燃烧”晚会, 几百名留守学生对月抒怀, 尽情地唱, 尽情地跳, 把对亲人的思念表达出来, 把对老师的爱尽情地唱出来, 把对同学们的友情尽情地跳出来。他们忘不了父慈母爱, 要感恩父母, 也燃烧起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无比热爱的激情。
文化艺术节晚会上, 大型活动中, 让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培养自信力:如登台朗诵诗歌, 做主持人, 唱红歌;在去年的运动会中让他们和常规生对阵拔河赛、迎面接力、乒乓球等比赛, 使留守儿童在学习、活动质量的评价中肯定其每一个进步, 唤起学生成就感。
管理服务工作留守儿童 篇8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然而, 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 这些农民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 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顾, 最终造成了农民工和子女分割两地的局面。于是, 形成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然而更令国人关注的是留守儿童的教育。留守儿教育问题应该是当今教育的新问题, 也是当今教育面临的难点问题。
通过农村中学的大量问卷调查, 资料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了严峻的问题。
一、家庭、社会教育缺失。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 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 到城市里务工谋生, 但由于他们收入普遍不高, 居无定所, 加上城镇教育费用较高, 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 电话、手机这些现代的通讯工具架起了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之间沟通的桥梁, 但由于诸多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的限制, 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之间真正意义上的联系却很有限。短暂而次数较少的通话, 无法真正弥补因父母外出打工而造成的对孩子关爱的缺失。
二、是学校教育的无奈。
受城乡教育不均衡的影响, 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极差。很多教学活动他们根本无法开展, 也没有办法为远处的学生和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提供寄宿条件。农村学校根本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和配备心理教师, 也很少有组织或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由此导致留守儿童在人格发展、身心健康以及道德素质等方面发展的不完善。这些因素无疑给学校和班级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作为农村中学的学校和教师, 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 又要采取哪些有力的措施呢?笔者通过长期的班级管理, 特别是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 总结以下几点:
一、建立专门档案。从我们的调查看, 现在的这些孩子除了极个别经济十分困难的以外, 最缺的不是财物, 而是情感, 尤其是留守儿童。因此, 不论是一个班级, 还是一所学校, 我们都应把他们作为我们教育的重点, 在教育活动中, 多关心他们的生活, 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多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他们。但从现有状况来看, 很多学校与我们调查情况相似, 对其关注不够, 有的甚至漠视了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 我们认为, 不管是班级还是学校, 必须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 要跟踪他们的成长过程, 从而保障对他们生活上的必要帮助、心理上的及时疏导。
二、设立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的问题并不全是共性问题, 不同儿童的问题往往有着本质的不同, 如果从组织的角度, 以集体的活动形式去解决个性问题, 实际上是不现实的。因而, 针对留守儿童的个别问题和个性问题, 学校还要设立相应的咨询机构, 一是便于作个别心理疏导, 二是便于为遇事拿不定主意的孩子出谋划策, 三是保证了专门途经, 如:设立“学生心理教室”、“爱心妈妈屋”、“亲情爸爸屋”, 委派热心且懂心理的老师负责接待。
三、设立亲情聊天室。
在学校的领导下, 以年级为单位, 由班主任照看, 担任爱心妈妈或亲情爸爸。主要让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父母通过电话或者网络聊天, 尽量还原其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情感。
四、设立情绪发泄室。
留守儿童大部分学习成绩差, 而且他们往往心理保守、封闭、沉闷, 不愿意与别人交流, 心里有大量的怨气。在学校的支持下, 我们建立了“学生发泄室”, 在班主任的带领和指导下, 他们满脸怒气进去, 微笑着出来。
五、师生互结对子。
按笔者的调查统计, 留守儿童、单亲、孤儿一共为15%, 班额以60人计算, 每班不超过9名。因此, 要保证对这些儿童的关怀真正落实, 我们不妨通过师生一对一的互结对子, 实施帮扶。以班级为单位把留守儿童分摊给代课老师, 以班主任为核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 照顾他们的衣、食、住、行等。
六、生生互结对子。
在班主任的正确指导下, 以班长为核心, 所有班干部和小组组长与留守儿童结对, 不仅帮助他们的学习、照顾生活, 而且与他们经常沟通思想、交流感情。
浅析留守儿童的班级管理 篇9
一、建立档案, 了解留守儿童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各有不同, 只有深入了解, 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作为班主任需要全面了解学生, 就要建立学生档案, 并进行整理。学生档案不仅要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等常用信息, 还需要包括他们是否是留守儿童, 监护人是谁, 父母在哪里打工, 本人兴趣爱好是什么, 本人有什么特长, 本人的愿望是什么。班主任要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 以便及时联系, 同时, 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留守儿童进行分类。
二、关注细节, 留意生活的点点滴滴
虽然绝大多数农民外出打工后, 家庭经济能力比以前大大增强, 但是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由于父母不在身边, 监抚人爷爷奶奶年老体弱, 照顾不周, 加上学生年龄偏小, 他们多数不懂照顾自己的生活, 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知识, 而这些却是保证其身体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
三、行为上多指导, 道德上常引领
首先, 在班级中为留守儿童树立道德行为的榜样, 对于班级中好的行为要大加表扬, 并以此为学生的行为准则, 对于不良行为, 要严厉批评。让留守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分清是与非, 对与错, 明白什么该做, 什么不应做, 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其次, 对待留守儿童不良行为的反复现象, 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 多鼓励, 少批评, 不能挖苦讽刺。由于成长环境特殊, 留守儿童不良的道德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改正过来。所以, 班主任要区别对待, 因材施教。
四、加强班级建设, 发挥集体作用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 往往感到焦虑、紧张, 缺乏安全感, 人际交往能力差, 长期与父母分离, 他们的性格会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教师可通过加强班级建设来消除留守儿童的异常心理, 从而达到约束行为、道德引领的效果。首先, 应加强日常管理, 强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划》和《中学生守则》, 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做好自己的事, 管好自己的语言行为, 关心周围人的事, 多为别人、为集体作贡献。其次, 在班级中广泛开展各种活动, 发挥集体作用。比如拔河、接力、篮球比赛等体育活动, 培养学生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的精神, 形成团结奋发的集体气氛, 拉进留守儿童与同学之间的距离, 消除他们的孤独感, 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还可在班级中多开展一些有趣的比赛, 如跳绳、讲故事、下棋、手抄报等比赛, 让留守儿童在这些比赛中各展所长, 从而树立其自信心, 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五、从家长联系入手, 做留守儿童情感的呵护人
(1) 班主任应通过各种渠道与外出务工的父母取得联系, 让他们能随时了解自己子女的情况, 要求父母多与孩子联系。除了不定时打电话外, 还可以多给孩子写信, 让孩子在思念父母时读读父母的来信, 班主任也可在班上组织学生给远在外地的父母写信, 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甚至可以利用网络, 让留守儿童与父母面对面地聊天, 拉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情感距离, 消除其不良的心理因素。
(2) 班主任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 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 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 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 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 形成合力效应。甚至趁留守儿童父母在家时, 组织郊外野炊活动, 给他们制造感情交流的机会。
(3) 班主任同时应多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交流, 先了解其临时监护人的情况, 如年龄、与留守儿童的关系、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情况。认真倾听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情况介绍, 有针对性地向临时监护人提出科学的教育方法建议, 多与他们交换意见, 共同教育留守儿童。
爱护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作为班主任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 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 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 及时沟通。要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 创新思路, 积极探索, 注重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 力争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 健康成长。笔者相信: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只要我们用真诚去面对, 用爱心去感受, 留守儿童也一样会拥有花样年华, 在同样的天空下, 同样的阳光下, 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留守儿童”问题和工作探讨 篇10
一、“留守学生”的类型
从监护人情况划分, “留守学生”大致可分为隔代监护、寄养监护和无人监护等三种类型。
(1) 隔代监护型。即孩子的祖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替孩子的父母承担抚养、教育和监护责任的类型。在衡阳县中科实验学校, 这种类型是“留守学生”的主要监护方式。比如:该校214名“留守学生”中, 跟随祖辈生活的达197人, 占了总数的92.1%。
隔代监护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监护人与未成年人之间存在着隔代血缘关系, 且又多为独生子女, 这类孩子往往生活于溺爱和娇纵之中。由于监护人与被监护人年龄差距大多在40岁以上, 监护人大多年老体衰, 以文盲、半文盲居多, 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 难以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往往是重“养”而不重“教”, 放任孩子自由发展。
(2) 寄养监护型。即父母将孩子托付给叔婶姑舅等亲戚或邻居、朋友看管的类型。在衡阳县中科实验学校“留守学生”中, 属这种类型的共有15人, 占了总数的7%。
寄养监护类型有两个特点: (1) 是监护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以不出事为原则, 相对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 以便当委托人———孩子的父母亲回来时好交待, 但对孩子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却缺少关注。因为监护人往往担心如果对孩子管严了, 孩子会将自己的不愉快感受告诉其父母; (2) 是由于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缺乏或完全不具备血缘上的亲情关系, 因而监护人对孩子的感情难以代替亲生父母对子女的感情, 这种差别是任何一个孩子都能凭直觉切身感受到的。特别是当孩子拿监护人对自己亲生子女的态度与对自己的态度进行对比时, 感受尤为深刻。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 要么极易产生“寄人篱下”的自卑心理, 沉默孤独;要么因为心理自卫的因素, 产生强烈的敌对抵制情绪, 放纵暴戾。
(3) 无人监护型。即完全脱离父母长辈而独立生活的类型, 其中包括未成年人“以大带小”的情况。这种类型在全部“留守学生”中所占的比例极小, 在该校“留守学生”中只有2例, 但这种类型的“留守学生”却最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无人监护型孩子的特点表现为两个极端:对于自控能力较强的孩子而言, 由于生活的逼迫和锻炼, 相对于正常家庭的孩子, 往往会显得独立生活能力更强、更自信、更善于与人交往。他们中甚至有人会成为学校里的好学生、学生干部或“尖子学生”;但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 这种类型的学生也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出现逃学、迷恋网吧、夜不归宿、早恋等现象, 严重者还可能小偷小摸, 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留守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多数“留守学生”因缺乏亲情、管教和自控能力, 在学习生活及其他方面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问题。从衡阳县中科实验学校的情况来看, 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较差、行为道德失范、心理畸形发展、容易遭受伤害及对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等五个方面。
(1) 学习成绩较差。“留守学生”学习由于缺少有效的督促和辅导, 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普遍居于中等及以下水平, 能够进入优等生行列的不多。我们对衡阳县中科实验学校214名“留守学生”进行了有关学习成绩的调查, 在将总成绩分为优、较好、中等偏下、差等四组的情况下, 发现214名“留守学生”在这四组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12%、18.6%、28.2%、40.2%, 也就是说有68.4%的“留守学生”学习成绩在全校属于中等以下水平。
(2) 行为道德失常。“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的主体缺位, 而绝大多数代理监管人 (包括隔代监护和寄养监护) 无力或不肯、不愿、不便对孩子履行到位的家庭监护和管教责任, 致使许多“留守学生”成了无拘无束的“野马”, 并由此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 如组织纪性差, 经常迟到、早退、旷课, 卫生习惯差, 生活习惯差, 不懂文明礼仪, 爱说脏话, 抽烟喝酒, 等等。其中更为严重的是许多“留守学生”身上沾染了许多社会不良习气, 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据衡阳县中科实验学校教导处统计, 本学期初二年级共有12人次严重违纪行为, 其中就有8人次系“留守学生”所为。由于缺乏家庭温暖, 而且相对于一般同学, “留守学生”可以自主支配的零花钱又要多一些, 所以, 沉溺于网吧是“留守学生”常见的一种生活方式。但作为民工子女的“留守学生”手里的钱又是非常有限的, 许多“留守学生”上了网瘾, 钱花完了就回家偷, 从而沾染上小偷小摸恶习。另外, “留守学生”早恋的比例也明显高于正常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 这些学生可以“自由”地接触一些淫秽印刷品或音像制品, 幼小的心灵无法抵御诱惑, 往往走上歧路, 致使其身心遭受严重伤害。
(3) 心理性格畸形发展。“留守学生”所受到的更深的伤害还在性格和心理方面。调查中发现, 许多“留守学生”的心理和性格呈现出了一些病态和畸形的趋向。普遍表现如下: (1) 自我封闭, 遇事不与人说。如一些“留守学生”在外面受了欺侮, 却从不告诉监护人和老师。该校实验五班有个叫张友福的学生, 原来是个很听话、花钱也很节约的孩子, 但有段时间, 几个社会青年在放学路上强逼张友权索要“保护费”, 张友权只好一次次硬着头皮向爷爷要, 直到爷爷产生怀疑, 跟踪他去学校, 这才发现了他要钱的目的; (2) 自卑感强, 总觉得低人一等。自闭的性格源自于内心的自卑。一位“留守学生”说, 他最怕学校开家长会, 最怕在外面碰见自己的同学和父母亲热地在一起。为了躲避这一切, 他从来不去有父母在家的同学家玩。; (3) 缺乏爱心, 有暴力倾向。在一些“留守学生”眼里, 同学分为两种:“惹得起的”和“惹不起的”。对“惹得起的”, 他们就欺负人;对“惹不起的”, 他们就人被欺负。由于缺乏爱, 他们往往显得对人生疏冷漠, 不肯融入集体生活, 不善于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4) 容易遭受伤害。“留守学生”作为社会上的一个弱势群体, 在失去父母保护的情况下往往最容易成为伤害和攻击的对象。该校就有一些“留守学生”假期在家缺乏父母的照管保护, 加之年幼不善于保护自己, 而遭受意外伤害。
(5) “留守学生”现象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从调查中发现“留守学生”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已开始显现了。 (1) “贫困恶性循环”的承载者。如前所述, 在几乎所有地区的调查中, “留守学生”都是同龄人中相对弱势的一个群体, 这种弱势不仅体现在学习成绩上, 同时也体现在生理、心理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各个方面。“留守学生”缺乏理想, 将来不知道从事什么职业。虽然这些孩子对未来并没做好准备甚至根本就没进行过准备,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却无可选择地要踏进社会, 要自食其力。摆在“留守学生”前面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是步其父母的后尘, 进城打工, 充当城市的廉价劳动力;二是守着自家那极为有限的土地, 勉强维持生存。他们最终得到的是一个贫困代际相传、恶性循环的结果, 甚至成为社会的叛逆者; (2) “留守学生”由于有焦虑心理, 有抑郁症状, 易形成易怒性格, 以这样的心理基础, 在感到生活走投无路时, 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事实上, “留守学生”犯罪问题现在就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了。
三、“留守儿童”工作的现状
衡阳县中科实验学校自创办以来, 就坚持科学发展观,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护和资助体系, 整合社会资源, 拓宽社会援助渠道, 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利益。优化留守儿童生存、发展和参与的社会环境, 营造了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该校办学的宗旨是:补偿缺失的家庭教育, 让留守儿童品尝愉快的“家庭式校园生活”, 使每一名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1. 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措施
对“留守学生”的管理应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2) 建立心理保健档案; (3) 建立结对帮扶体制; (4) 建立校外活动基地; (5) 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 百分之百给予法律援助; (6) 成立周末留守班, 精心呵护关爱周末无家可归的孩子。
2. 对“留守儿童”的培养实行三个优先
(1) 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上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 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 制订学习帮扶计划, 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教师牵头确立一名帮手, 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建立每个“留守儿童”进步档案。
(2) 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 多问一声, 多帮一把, 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 有益学生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 要及时诊疗, 悉心照料。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 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 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 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 既使其愉悦身心, 又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学校围绕着“留守儿童”工作开展的活动主要有:新生入学军训、学生会竞职赛、“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等各类演讲赛, “迎奥运”等各类征文赛, 手抄报和诗配画展览赛, 广播体操比赛, 班级拔河赛, 校级排球篮球等球类赛, 登山和野炊等户外活动, 中秋和元旦等节日晚会、学生家长教师联谊会, 集中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并评选观后感, 参观王船山和夏门翰故居进行情感教育, 周一举行升国旗仪式进行爱国教育, 等等。学校还成立了音乐、体育、美术、电脑课外兴趣活动小组, 每天的第八节课定期开展活动;成立了军乐队, 聘请专家定期指导;成立校学生会, 建立了“实验之声”广播站, 成为锻炼学生的平台。
三、加强“留守学生”管理的几点建议
通过调查和实践, 让人深深感到,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 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更要主动负起责任。
(1) “留守学生”问题是关系青少年健康成长,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社会问题。建议学校要向社会、家庭宣传“留守学生”的生存现状, 引起全社会、所有家长都来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各级政府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关心重视“留守学生”问题, “留守学生”家长为社会经济、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大量的贡献, 作为一级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学生”学校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 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2) 建议学校把外出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纳入工作目标之中。特别重视关爱“留守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问题。教师不仅要负责他们的校内学习, 而且要主动加强与“留守学生”监护人的联系沟通, 传授基本的家教方法, 指导监护人对“留守学生”进行校外学业辅导, 促进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3) 要动员在职教师、离退休老教师同“留守学生”中的“问题学生”结成对子, 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
浅谈农村中学留守儿童的管理 篇11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流动在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只能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姨、姑等亲属的适龄儿童。
作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给学校和班级的管理施加很大的压力。对新时期农村班主任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困惑,关注留守儿童成长是社会、学校、家庭的一大课题。据我对本班学生调查,全班共有63名学生,其中有28名学生家长在外地打工。召开一次家长会,父母能来的只有十多人。其中隔代监护的近80%,也就是说这些留守儿童由老人监护的占大多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留守儿童呈上升趋势。
一、农村中学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大多数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内心孤独。老人们只能管孙辈的衣食,而对他们的教育却无能为力。
2.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向学。我在平时测试中做了统计发现,留守儿童的平均成绩比班上其他学生的平均成绩低20至30分。
3.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行为上我行我素。
二、对留守儿童管理的几点做法
1.留意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
农村中学大部分都是住宿生,班主任要经常去学生宿舍走走,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和某些生活方式。
从细微处留意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及时矫正他们不正常的行为。征求学生对班干部及老师工作的看法,请学生就如何抓好班风出谋划策,与学生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历,甚至与学生聊天说笑话。这些做法无形中拉近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这样,他们就乐于接近我,心中有话敢对我说;犯了错误,敢在我面前承认,班上不管出了什么大小事情,随时有人向我汇报,这不仅有利于我及时了解到班上同学的思想动态、行为举止,喜怒哀乐,而且对班内情况也能做到了如指掌,在开展班级工作时,让我感到得心应手。
2.关注留守儿童的文化生活
首先,学校可以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休息时间。除白天按教学计划上课以外,晚上也安排适当时间进行自学、心理辅导等。在相对自由的学习时间内,学生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不仅可以更好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白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巩固,而且后进生也有了更多接受辅导的时间。
其次,能够开展更为多样的学习活动。留守儿童的寄宿制学校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成立学科兴趣小组,安排课外活动和晚上时间进行活动,让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获得更多更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学科知识竞赛和知识讲座等等。这些活动在非寄宿制学校,特别是规模小、教师少的学校则很难开展。
再次,能提供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留守儿童的寄宿制学校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开设有利于学生自由发展的课程,提供时间和一定的物质条件,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自由发展。如开放阅览室,播映节目,开展棋类等益智活动,开设“故事小院”“美术走廊”等素质教育场所,让学生自愿选择参加。
3.细化管理,填补“真空”
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寄宿学生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项目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家长或监护人姓名、是否留守学生、留守学生家长务工地、家长或监护人联系电话。学生寝室内务统一要求,规范床上用品、洗漱用具、鞋等物品的摆放。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同时,多关爱学生。学生有好的表现时,班主任多表扬。有较大意外事件时,班主任及时联系家长或监护人联系,互通情况。
各科任教师参与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增进师生相互了解,发挥管理效能。安排老师值班,监管中午午休、下午放学后到晚自习前一段自由时间的学生活动。老师和学生接触多了,更了解情况,更有利于教师教育学生。有老师在学生身边活动,不良行为必然收敛。以上两个方案都要制定值勤记载表,由值勤老师填写,发现学生不良行为一定要教育,不能轻视,学生的处理严格记档案,不能走过场,失去威慑力。
4.培养留守儿童特长
学校经常有计划地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如书写评比、读书活动、作业展评、美术作品展览等,进一步激发留守儿童的活动兴趣,增强他们的活动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思维,陶冶了他们的品格,全面提高了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周六、日坚持组织读书活动,学校图书室坚持为留守儿童开放,为具有特长的学生配备特长教师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其长处,学校语音室、网络教室、科技制作室、音乐室、美术室等为他们定期开放。此外,还特别设立了寄宿生活动室,配备乒乓球、中国象棋、跳棋活动器材,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他们课外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特长,又增进了留守儿童的寄宿生之间的交流。
5.教会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管理服务工作留守儿童 篇12
一、班级学生现状
今年我所带的班级是八年级3班, 开学初, 为了解学生, 利于更好的教学管理, 我对我班的学生基本情况作了一个统计。
1. 基本情况
2. 学习成绩状况
成绩优秀的有9人, 占23%;成绩中等的有12人, 占30%;成绩一般的有6人, 占15%;成绩特差的有12人, 占30%。通过统计我发现我班的留守学生很多, 成绩普遍不是很好, 要想管理好班级, 带好这班学生, 那么对这批学生的教育势必是关键!经过一个月的观察, 我发现我班的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很多, 而且急须解决。
二、我班留守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 学习动力不足, 成绩普遍较差
一方面, 打工父母对子女期望值不高, 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有人管就行。如吴芳同学, 长期不写作业, 我找其家长反映情况时, 她妈妈说, 老师, 没关系的, 孩子学不好, 我们不会怪你的。另一方面, 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看管不力。留守学生和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 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 身体差, 文化程度较低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 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 如罗刚同学家住板浦桥镇罗圩村, 父母长年在外打工, 爷爷奶奶只能管孩子吃住, 无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 而导致罗刚同学成绩很差, 还有卓然同学, 回到家里就无事可做, 只看电视, 星期五晚上要看到深夜才睡, 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了。
2. 生活奢侈, 价值观念扭曲
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常年在外奔波, 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 收入微薄, 生活艰苦, 空闲时间少, 因而回家次数极少, 与留守子女联系不多, 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 长期与父母分离, 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暴躁、孤僻。如毕敏同学, 七年级成绩还过得去, 但由于长期无人监管, 学习无兴趣, 花钱大手大脚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请吃请喝, 经常出入于网吧, 甚至养成了吸烟、赌博的恶习, 上网吧, 逃课成了家常便饭, 成绩是越来越差。
3. 缺乏亲情, 自信心弱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 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 往往焦虑紧张, 缺乏安全感, 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如张心洁同学, 整天不说话, 上课走神, 精神萎靡, 不和其他同学交往, 老师喊来谈谈话, 问十句, 答一句, 对自己严重不自信, 认为老师, 同学都看不起他。
4. 行为怪僻, 安全隐患趋多
我在调查中发现, 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 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 不遵守规章制度, 常有迟到、旷课、逃学, 说谎打架, 欺负同学等行为, 有的迷恋网吧和游戏厅, 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如刘超同学, 有一段时间几乎生活在学校与网吧之间。白天趴在课桌上睡觉, 晚上到网吧上网, 还敲诈同学, 威逼同学出钱给他过生日等。
三、针对上述问题实施关爱教育
如何引导这些孩子, 让他们能够安心的学习, 成为积极健康的少年。我一度几近失望, 因为留守儿童不是个别现象, 而是社会问题, 大环境很难改变, 我又有何德何能呢?但是我没有灰心, 而是慢慢观察, 针对我班留守学生情况逐步摸索, 后来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实施对他们的教育, 我认为行之有效。
1. 表扬用“喇叭”, 批评用“电话”
表扬能使学生萌发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 因此, 对留守学生应多表扬, 大张旗鼓的表扬, 而且尽量做到“小题大做”。在思想上特别注意将学生的小成绩, 小进步看“大”, 充分寻求、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习最刻苦的如张刚, 生活最简朴的如吴芳、百米速度最快的如罗刚、广播操做的最好的毕敏、最乐于助人的如刘超、字写得最漂亮的如张心洁……都是表扬的对象。
对留守学生的批评我们应把握“度”。批评时言辞要轻, 多一点侧面启发, 多一些表扬式批评。一次只谈一个问题, 而且在批评之前先说几句表扬话, 让表扬的内容重于批评的内容, 不在批评时拖泥带水, 更不能在批评时“算总帐”。
2. 开展“三优先”关爱行动
(1) 学习上优先辅导
班级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 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制定学习帮扶计划, 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 教师对结对帮扶学生进行定期检查, 建立进步档案。
(2) 生活上优先照顾
老师对留守儿童做到多看一眼, 多问一声, 多帮一把, 会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 做到及时诊治, 悉心照料。指导留守儿童学会生活自理, 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 活动上优先安排
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 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 既使其愉悦身心, 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3. 让班级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
对于每个人来说, 最温暖的就是自己的家。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班级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个家, 老师就是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我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 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 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 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
【管理服务工作留守儿童】推荐阅读:
道南小学管理留守儿童工作总结06-09
黄江中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05-20
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计划07-15
清池镇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管理工作制度07-22
留守儿童的班级管理10-05
留守儿童管理制度10-20
兰堂小学留守儿童管理制度10-22
留守儿童之家各种管理制度11-28
如何管理学校里的留守儿童11-09
农村留守儿童目标管理责任书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