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目标管理责任书

2024-05-19

农村留守儿童目标管理责任书(通用8篇)

农村留守儿童目标管理责任书 篇1

乌江镇中心学校留守儿童管理

责 任 书

为进一步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让每位留守儿童都能安全、健康、快乐成长,不让他们因缺乏关爱而辍学,特与各学校签定本责任书。

一、各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

二、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档案,学校要对在校留守儿童逐一摸排、登记,主要登记留守儿童居住地址、监护人(或托管人)姓名、关系及联系方式、父母外出务工单位及通讯方式,留守儿童个性特征等情况。

三、建立留守儿童代理家长聘任制度,学校要为每名留守儿童聘任代理家长,对重点留守儿童要“一对一”聘请。学校可选聘工作认真、富有爱心的教师担任,主要负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

四、关注留守儿童在校期间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工作,对寄宿制留守儿童要在生活上予以帮助,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应集体生活,学生独立生活。

五、每学期召开一次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座谈会、要求代理家长开展谈心活动,每周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进行零距离交心,了解他们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亲 情电话”或“亲情网络视频”为留守儿童与在外务工父母沟通提供免费服务。

六、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监管,各学校要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或代理家长对留守儿童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对留守儿童校内外的活动要相互报告,尤其是对学生上学、放学途中和午休时间段,实行跟踪管理,时间上做到无缝对接,空间上杜绝监管盲点。

七、各学校要与班主任签定关爱留守儿童责任书,明确管理范围和工作职责。对工作认真负责、成效明显的学校和个人予以奖励表彰,对因工作疏忽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乌江镇中心学校(公章):

学校(公章):

单位负责人(签字):

校长(签字):

****年**月**日

****年**月**日

农村留守儿童目标管理责任书 篇2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原因,对策及责任心

留守儿童本应和其他未成年人一样得到父母的呵护, 享受家庭的温馨, 然而, 由于与父母相隔甚远, 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 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形成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 这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正日趋严重, 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

(一) 自卑心理比较普遍

据对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 他们中绝大部分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 因此, 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 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

(二) 性格孤僻, 态度冷漠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 缺乏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 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 内心的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 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 他们胆小、懦弱、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我任教的班级就有一位留守儿童, 我问他一年给爸爸妈妈打几次电话, 他说没事打什么电话。再说爸爸妈妈也很少打电话回来。自己就和婆婆一起生活, 十几年就这样过的。当时听到他无所谓所表现出的冷漠让我很难过。家的温暖对他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试想当他有困难需要亲人的关怀却没有人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有喜悦的事想与人分享时却没有人倾听, 日子长了孩子也就关闭了自己的情感之门, 由失望变得无所谓, 本可成为优秀阳光的孩子也就让人失望得只有惋惜!

(三) 逆反心理严重

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 对抗情绪很严重。他们缺乏安全感, 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 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严重影响了孩子与他人的社会交往, 甚至感觉自己遭到社会和他人的遗弃, 对社会产生逆反心理和仇视态度。他们对家人和老师的管教都置若罔闻, 甚至在公开场合与老师和家长顶撞, 以显示他们的反抗和玩世不恭。不少留守儿童在校表现较差、人品较低、经常违纪、目中无人、不太合群、没有集体主义观念, 有的还养成了抽烟、喝酒、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 往往许多留守儿童表面上来看都比其他孩子要更独立、更坚强, 然而他们的心灵比其他孩子更脆弱、更不堪一击。他们心态极不平衡, 情绪波动很大, 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很容易受伤, 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和仇恨心理, 导致沾染上不良的习气, 有的甚至误入歧途, 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必须先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 找出他们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转化工作。

1.缺乏父慈母爱的影响。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避风港, 家庭的温暖是孩子们成长的必要条件, 缺乏家庭温暖的人, 往往缺乏集体感;父母是孩子的靠山, 父母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 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感情脆弱、性格懦弱、性情孤僻、行动粗暴, 缺乏同情心。“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温暖, 缺少父母的呵护。如果这些学生不能洁身自爱, 很容易变成一个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

2.受祖辈溺爱的影响。留守儿童又过多地受祖辈的溺爱, 走上另一个极端。由于父母不在家, 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 教育的责任便落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身上, 在我国, 这种隔代抚养现象已相当普遍, 尤其在农村特别突出, 这些被父母留守在农村的孩子, 有的跟爷爷奶奶过, 有的跟外公外婆过, 有的寄宿在亲友家里, 老人疼爱, 亲友疏于管教, 使得这些孩子普遍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 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状态。事实证明, 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 其子女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良好的家庭教育, 容易形成任性自私, 性情孤僻, 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 这类孩子, 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 逆反心理重, 进取心、上进心不强, 道德品行较差, 常有违规、违纪、违法现象。

3.受不成熟“自我认定”的影响。“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正确引导, 往往会产生不成熟的“自我认定”。例如, 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 便认为自己脑子笨;有些学生一开口说话就面红耳赤, 结结巴巴, 便认为自己表达能力差, 等等。因苦恼、困惑, 造成了自信心的丧失, 甚至自暴自弃。

4.受社会偏见的影响。由于“留守家庭子女”的特殊性, 他们往往会遇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 认为他们缺乏家教, 从而受到一些孩子的恶意歧视、教师的冷落等。这些社会偏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 加强家庭教育, 给予留守儿童更多关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 是父母和监护人的责任。父母尤其是出外打工的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交流和沟通, 现在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身体和学习外, 更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 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这样不但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心理, 也可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 使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 明白生活的来之不易, 理解尊重父母,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 负责抚养监护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应民主、平等地对孩子, 真正担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不能过分溺爱和放任, 给孩子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 从而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和高尚人格。

(二) 以学校教育为主导, 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 要完善健康教育观念, 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开展各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如设立“谈心室”等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 及时主动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 以便及时疏导教育, 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教育缺失;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 细化留守儿童的寄宿管理, 充实孩子的业余生活, 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建立留守儿童的跟踪管理档案, 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 分类区别对待,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 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 (监护人) 联系, 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 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儿童。

(三) 建议社会上应该加大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广泛关注

充分利用电视、报刊、互联网那个等传播媒介的传载功能, 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以及宣传国家保护留守儿童的各项法规及政策。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 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儿童, 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良好风气和社会环境。建立“爱心手拉手”活动, 动员全社会力量, 对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的帮助, 让留守儿童感觉到家庭的温暖, 让整个社会都能参与到帮助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来。妇联、教育、关工委等家庭教育工作责任部门要积极作为, 切实加强对父母和临时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 整合镇、村的资源建立农村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站, 发动家教志愿者担当“代理家长”、义务辅导员, 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和行为习惯, 让每一个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四) 留守儿童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外因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 我认为留守儿童本身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 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 学会正确应对挫折和逆境, 培养坚强意志, 为自己树立目标, 培养各种兴趣, 端正学习态度, 多与老师、同学接触, 主动与父母沟通, 提高自己的独立性, 坚定性和自制力, 从而使自己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联系, 大爱无声, 让全社会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研究》 (谢妮, 申健强, 陈华聪) 2010-09-01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监护责任的探析 篇3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监护;职责;权利和义务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00-02

一、留守儿童监护现状概述

(一)留守儿童产生的缘由及概念的界定。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最早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而产生留守儿童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分离的“二元结构”使得发展水平差距大,大量的农民夫妇流入城市。受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就业制度最主要的是经济水平的限制,农民工只能处于城市的边缘,处于长期的流动状态,迫于无奈只能将未成年子女留在老家。父母虽将儿女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对其子女的学习和生活作了一定的安排,但对于这一群体的教育和管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造成了留守儿童的产生。

目前,学界对留守儿童的界定可谓见仁见智。有学者认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一

方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①也有学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离开老家农村半年以上,致使其不能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②本文从法律的监护意义出发,笔者认为可将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长期流动在其他地区务工,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子女。

(二)现行留守儿童监护的特点。

1.监护问题的长期性。

留守儿童是和农民工相伴而生的,只有解决了农民工的问题,留守儿童的监护问题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而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是艰巨的长期的,这就决定了留守儿童监护问题的解决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农民工的出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加剧和行业地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结果。而要彻底打破这种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近就业,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真正在我国完成城市化的,我国的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时候,农民不再大批向城市流动时,不再有农民工,也不再有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法定监护才能得到实现。

2.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监护关系不稳定性。

从实践中的监护类型,我们可以看出除了寄宿学校具有较长的监护期限外,大多数的监护类型都存在监护时间短的问题。在隔代监护中,由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他们多是年老体弱的老人,他们一旦生病,就没有能力来照顾留守儿童,反而会让留守儿童来照顾,在上代监护中,如果长时间的由一个家庭来监护,亲戚朋友也会感觉负担较重,长期下来就会对留守儿童的家长有意见,对留守儿童产生厌倦的情绪,家长也考虑到这种情况就不愿让孩子长时间的在一个家庭生活而是经常让孩子在不同的家庭中生活。留守儿童在留守期间经常在不同的家庭生活,受到不同的监护人监护。

3.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素质总体不高。

现行监护类型中,居主导的是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而无论是隔代监护还是上代监护的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总体都不高。特别是隔代监护中的监护人,他们大多是文盲或小学水平,在对孩子学习辅导方面显得束手无策,也很少意识到监督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能问问留守儿童“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上课有没有听讲?”等。由于监护人的自身文化素质偏低,他们认为体罚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当留守儿童做错事时,通常是通过打骂解决,很少耐心的跟孩子说服讲理。

(三)法律上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

我国针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在《民法通则》《民通意见》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了未成年人监护的设立、监护人的资格和职责等,在《民通意见》22条还确立了委托监护“监护人可以就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他人”。监护人的侵权行为是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另有约定的除外),被委托人确有过错的,负连带责任。从法律规定的监护内容上可以看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未成年人人身、财产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的保护;第二,对未成年人财产的管理,不得随意处分;第三,承担被监护人造成他人损害的民事责任;第四,作为法定代理人代理未成年人进行诉讼活动;第五,照顾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身理状况;第六,对未成年人的行为进行管教监督,并教育纠正不良行为;第七,特定的家庭监护人的抚养义务。

留守儿童作为未成年人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监护问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规定,只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第16条“父母因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委托其他有监护能力的成年人代为监护”对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做了简单的规定。

二、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的不足及原因

(一)关于留守儿童监护立法的缺失。

我国在关于未成年人监护的立法上主要体现在《民法通则》《民通意见》《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婚姻法》中,没有专门意义上的监护法的存在。并且,现行监护立法的规定概括性和原则性很强,对于监护人的职责、监护人的监护能力以及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委托监护等都没有做详细的规定,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在未成年人监护中重家庭和亲属责任,轻社会和国家的责任。使监护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私域性、家庭性、亲属性和自治性的水平,国家和社会的职责处于相当后位甚至没有的状态,承担监护公益职责的政府专门机构和社会公益保障组织的责任甚微。③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在法律意义上,他们的父母仍然是其法定监护人,而履行监护职责的往往是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戚朋友甚至是留守儿童自己。④对于农村最常见的委托监护,国家没有立法对被委托监护人的范围、权利、资格、义务和职责做明确规定。

(二)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不足。

我国关于委托监护的规定非常少且规定简单,在民通意见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只提及到了当父母不能履行监护职责时,可将监护责任部分或全部委托给有监护能力的人。可关于委托监护的法律性质、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关系、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父母与其他监护人在监护中的权责、以及监护人违反监护职责是否承担责任,尤其没有对监护人的报酬问题做明确的规定。农村的委托监护都是口头上的,委托的期限较长,父母与临时监护人的权责、分工不明确,导致监护人不能全面履行其职责,最终损害的还是留守儿童的利益。这主要体现在: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不平衡、被委托监护人的监护能力欠缺以及被委托人缺乏有效的监督未全面履行其监护职责等方面。

(三)少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缺位。

农村有些留守儿童自己独立生活或者和未成年的兄姐生活,年长的未成年人自己本身就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自觉性和自制能力不强,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往往会惊慌失措,更谈不上能很好的监护留守儿童了,他们基本处于无人监护的状态。而国家只对父母丧失监护能力或死亡的未成年人指定了监护人,而针对这种父母既没有死亡也没有丧失监护能力的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而言,他们与那些父母死亡或丧失监护能力的未成年人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即他们得不到监护。在现实中,民政部门也往往是对孤儿、流浪儿童、残疾儿童提供帮助和进行监护,对留守儿童是无暇顾及,导致他们在法定监护的缺失下,国家作为最后的监护人也缺位。

三、留守儿童监护制度完善的建议

留守儿童监护缺失问题在未来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将继续存在,现在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在采取一些措施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如建立寄宿学校接管留守儿童、在农村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并寻找“代理家长”。⑤这对改善留守儿童的现状有一定的作用,但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在于打破各种制度壁垒,破除“二元经济”体制结构,强化社会责任,完善我国的监护法律体系,根据留守儿童的特殊性,设立适合留守儿童监护的法律。按照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责任机制,建立一个完整监护制度。⑥

(一)进一步完善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

1.严格受托人应具备的条件。

父母外出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在选择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时,不仅要考虑监护人的身体状况以及经济能力,还要考虑监护人的监护能力、品德习惯和教育能力。比如受托人作为监护人应具备以下条件:(1)未患医学上被认为不应进行监护的疾病,身体健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有抚养教育被监护人的能力;(3)有经济支付能力等。一些人员不得作为监护受托人,如:曾有过对未成年人进行严重暴力侵犯或性侵犯包括猥亵类罪,受到刑罚处罚的人或者有显著劣跡,如酗酒、赌博、吸毒成瘾的人等。

2.规范对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行为。

首先,应明确委托监护适用的条件:父母必须是迫于生计外出打工,没有条件和能力将子女带在身边,或者因为其他原因而不得不与子女长期分离。其次,农村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的期限一般都较长,因此除了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监护外,留守儿童的父母应与其他受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协议,并向村民委员会登记备案。最后,由相关协议解决所出现的问题。

(二)构建国家监护体系,建立和强化监护监督体制。

监护不仅是家庭的事,也是国家和社会的事,事关着社会公益。对于农村留守儿童中处于无人监护或者事实上无人监护的情形,国家应设立专门的监护机构,委派专门的人员,提供固定的场所,对这些留守儿童履行监护职责。当然,国家可以要求留守儿童的家长向监护组织缴纳一定的费用,并督促家长与留守儿童的沟通。现阶段我们不能对国家组织的监护能力做过高要求,只能以为未成年人提供最基本的监护作为目标。

由于我国一直是由民政部门儿童福利院的组建和管理工作,所以可沿用此体制,来建立留守儿童的监护体系。在民政部门设立青少年事务局,由青少年事务局直接在农村设立儿童福利机构或儿童教育中心。在国家财政中设立专项资金来维持此机构的操作。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有质进行,由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设立监护监督办公室对其监督。当父母将儿童送入儿童福利机构时,儿童福利机构向该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村委会了解情况后,决定是否监护照顾该儿童。当儿童进入机构时,对该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登记,包括年龄、家庭住址、身体状况、父母的详细情况并登记监护的期限。该机构对儿童的生活教育花费列具清单,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支付该费用。当然,儿童福利机构可要求留守儿童父母每月支付一定的监护费用。

(三)强化学校的监护功能。

1.构建学校监护网。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更多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学校要争取配置心理老师,或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以便及时疏导教育,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庭教育缺失。要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吸引留守儿童参加文明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可多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或临时监护人多沟通,指导他们开展正确的教育方式,构建学校监护网。

2.推进农村寄宿学校建设。

在有条件的农村推广建立全日制寄宿学校,有学校专职的管理人员,负责对住校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日常生活的集中管理。这些学校可为留守儿童建立学习和生活档案,开设亲情热线电话。外出打工的家长可以经常与学校和自己的子女保持联系,经常了解和掌握孩子的所思所想。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注释:

①叶敬忠、潘璐著.别样童年——中国留守儿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47.

②赵兴龙.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制度的案例分析.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兰州大学,2011:12.

③曹诗权.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277.

④胡海媛,闫倩倩.我国留守儿童监护制度探析.法制与社会,2013,4(下):217.

⑤余月嵘.留守儿童监护委托制度研究.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湘潭:湘潭大学,2008:20.

⑥曹诗权.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7.

参考文献:

[1]朱庆育.民法总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8.

[2] 赵俊超.中国留守儿童调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

[3] 竹青,杨科.监护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4.

[4] 孙林编著.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实用全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5.

[5] 张理义.青少年犯罪心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思考论文 篇4

1.1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潜在的人力资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后备军,他们受教育程度和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一代又一代新型农民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程度和管理力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1.2是农村儿童自身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留守的特殊性,使其缺乏系统的家庭教育,在性格、行为、心理状态、思想品德等方面容易出现偏差。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对策,使他们和其他儿童一样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1.3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整体改革

农村留守儿童目标管理责任书 篇5

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问题:农村留守儿童信息

管理系统

【背景链接】

近期,民政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启用上线工作。会议指出,此次组织开发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录入、审核报送、汇总分析等功能模块,为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数据更新、比对核实、组合查询、定期通报、实时报送等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平台支撑和有效的技术保障。去年11月,民政部首次对外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6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有902万人,其中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的有805万人,无人监护的有36万人。由于缺少父母照料,留守儿童的心灵难以得到情感的滋润,但这种情感与心理需求却往往被忽视。

外人再热烈的慰藉,也无法取代亲情的浇灌。“三年没有见爸爸妈妈了,都快记不起来他们的模样了,只要能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哪怕是挨打也觉得幸福”„„见诸报端的留守儿童心声,无不说明他们需要父母的温暖怀抱,他们渴望与父母生活在一起。2017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示,超一成农村完全留守儿童与父母一年见不了一面。这就提出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命题:能不能让父母与留守儿童在一起? 【命题预测】

当前,民政部出台相关规定,将逐步启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将实现农村留守儿童数据更新、对比核实、组合查询、定期通报、实施送报等工作。对与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谈谈你的看法。

【中公参考】

1.阐述对于这一平台的看法: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管理信息系统启用,是政府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留守儿童工作信息化的表现,非常值得肯定。

2.该信息系统积极作用:(1)便于摸清留守儿童底数,详细了解每一名儿童最新情况,数据的即时更新便于当地政府加强对留守儿童动态管理,及时解决最新问题;(2)信息系统内信息及时通报,也能反过来倒逼地方政府强化留守儿童问题解决力度;(3)信息系统使用后,留守儿童问题解决有了有效的信息保证,留守儿童各方面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保证了他们的受教育权,也能保障农村地区稳定。

3.信息系统出现的背景:(1)习总书记在多次农村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加大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2)当前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但是具体信息情况不清楚,儿童安全问题、教育问题、心理问题多发。

4.如何进一步发挥信息系统作用:(1)做好信息系统建设以及维护工作,出台切实有效的平台运行管理规范,专人负责;(2)做好信息对接工作,及时将统计信息反馈到地方民政部门,让信息能实际发挥作用;(3)加大后续配套措施建设,不仅要统计信息,更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问题解决方面人力、物力投入,联合社会公益组织和团体,做好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安全教育工作;(4)做好精准扶贫工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作,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方便农民工就近就业,从根本上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云南中公教育信息网

关爱“留守儿童”包保责任制 篇6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考核办法>的通知》皖教基[2010]14号文 第五条第(一)部分要求:“建立和执行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为此我们制定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希望各校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要制制定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工作计划,具体工作分解落实到责任人。

一.包留守儿童家长培训

学校要认真举办好合格家长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培训,对留守儿童父母进行家教函授,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意义,树立科学家教观,掌握家教的方法。要每月向留守儿童家长汇报留守儿童在校表现,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

二.包留守儿童家访

重视留守儿童家访工作,责任人要坚持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每学期都走进每一个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每学期都要走进每一个留守儿童家庭,了解他们在家生活情况,代理监护人的教育管理情况,加强与代理监护人联系与沟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成长。

三.包留守儿童寄宿制管理

学校要根据留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爱好成立一批兴趣小组;开设亲情联系电话或“亲情网络视频”室,让留守儿童与在外务工父母进行视频对话;建好图书阅览室和心理咨询室,扎实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疏导及教育工作,为留守儿童建设一个和谐温馨的校园大家庭。

四.包留守儿童假日活动

各班级充分利用节假日有计划有组织地留守儿童,开展快乐伙伴假日营活动,重点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兴趣小组、社会实践、创业文化、文化体育、手拉手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留守儿童假日生活,引导他们参与健康有益的假日活动,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他们自主,自理及综合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热情。关于建立农村留守儿童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为了切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特制定农村留守儿童联席会议制度。现通知如下:

一、对留守儿童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其基本内容包括:留守子女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对于留守儿童档案,学生和村组要各存一套,信息共享,要掌握留守儿童的成长动态,做到学校、村委会、家长互相沟通。

二、根据学校实际,建立留守儿童常规管理制度。如:《留守学生管理办法》、《留守学生双休日管理制度》、《留守学生住宿管理制度》等制度,使留守儿童教育有章可循,工作步入正常化、规范化轨道。

三、建立留守学生家长联系制度。学校要建立“联系卡”,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联系,对留守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村委会也要建立“联系卡”,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工作。

四、动员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做好服务。如:依托街道社区、文化活动阵地、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组建“爱心妈妈”队伍等。经常性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精神抚慰、道德教育、维护权益、经济扶助等各方面服务。

五、强化家庭的监护意识和教育责任,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力度,引导外出务工家长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强化他们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

六、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责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留守儿童管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乡镇分管教育的负责人、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各中小学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要各负其责,责任上肩,确保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

(一)成立全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统筹领导全省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1.省教育厅牵头,具体协调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提供相关资源支持。

2.各市、县(区)、乡镇党委、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相应的统筹协调机制。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具体负责项目建设实施工作。

3.建立各级政府、各部门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制定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监督检查和考核标准,明确检查考核的内容和办法,将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纳入对县级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中,纳入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目标考核之中。省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督察制度,定期组织专项检查。

(二)构建家庭、社区、学校相结合的关爱体系,进一步强化三方面职责。

1.强化家长的监护责任。督促外出务工人员落实子女代理监护人,妥善安置子女学习与生活。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监护责任监督制度,加强留守儿童家长培训和教育,提高家长对留守儿童监护的法律意识和能力,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

2.强化社会的关爱责任。建设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和农村家庭互助队伍,实施代理家长制度,使留守儿童都有社会志愿者结对关爱。继续推广校外留守小队建设经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外组织建设和自我管理。

3.强化教育部门的责任。进一步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监护条件,保障留守儿童在校的人身安全。形式多样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心灵关怀,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向上、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责任,增进爱心,在家校联系、心理抚慰、生活关心、学习辅导、结对帮助等方面做好工作。安徽省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抓手,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新一代人才健康成长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强化政府行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课外场所建设,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课外活动条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基本建立起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关爱体系,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温馨家园和良好环境,进一步改善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二、组织领导

各地要强化领导,健全机制,把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大局、利在长远的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程,思想高度重视,工作上积极主动。

各市、县(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协调小组要加强对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领导,组织动员成员单位积极参与和支持项目实施。教育主管部门要成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单位,负责项目建设和管理,开展业务指导,强化日常监管,解决实际问题,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将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

三、阵地依托

农村校内留守儿童之家主要依托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寄宿制中小学校建设,可单独设立,也可与校内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各类活动室等合并设立。

四、标准要求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硬件方面

1.活动用房面积不低于20平米,安全、实用,确保留守儿童方便使用留守儿童之家有关设施;

2.配备电视和一定数量的图书、期刊、报纸和文体器材,基本满足留守儿童的文化娱乐需求;

3.配备电话或电脑等设施设备,方便留守儿童与父母交流联系。

(二)软件方面

1.有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及相对稳定的关爱队伍;

2.有管理规章制度和活动安排计划;

3.有反映留守儿童基本状况、进步成长的记录簿册;

4.有工作总结和档案。

五、日常管理

留守儿童之家的日常管理要坚持责任明确、安全第一、严格有序、关爱到位的原则,加强力量配备,明确专门人员,切实加强管理,保证在课余和节假日开放,有计划开展活动。要通过家校联系、心理抚慰、生活关心、学习辅导、结对帮助、亲情电话等方式给予留守儿童关爱。积极争取农村基层组织、群众团体参与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动员组织志愿者队伍与留守儿童之家实行定点、定向、定期挂钩,协助教育管理,尽力提供服务,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丰富活动内容,扩展活动空间,使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关爱。

六、活动开展

要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作用,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根据实际需要,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积极探索和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道德品格培育。注意研究和把握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特点,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德育活动,培育留守儿童的感恩之心、进取之心、文明之心。

(二)抓好健康文化熏陶。注重适应和满足留守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开展好快乐活泼、娱情益智的文化活动,通过收看电视、播放少儿影像、读书竞赛、排演节目、书法绘画、兴趣小组、网上学习等活动,对留守儿童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留守儿童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精神得到充实、境界得到升华。

(三)开展体质体能锻炼。注重关心和增强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开设防病健身卫生常识讲座。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个体特点,科学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坚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组织各类体育运动小组,开展有益身心的兴趣体育,使留守儿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具备锻炼健身的能力、一定的运动技能和强健的体魄。

(四)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引导和拓展留守儿童与社会接触,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开阔心胸,增长见识、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夏令营、冬令营、调查走访、劳动体验、科技探秘、关爱老人、保护环境、公益活动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尽可能地走进自然、走进城市、走进企业、走近名人、走近故事,使留守儿童广泛汲取社会生活的丰富营养,强基固本,茁壮成长。

(五)培养独立合作能力。注重培养和增强留守儿童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的意识,提升他们善于沟通、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本领。通过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面前我能行”等活动,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六)进行心理健康疏导。注重了解留守儿童产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抓好人文关怀,促进心理健康。组建一支心理教育队伍,与留守儿童面对面、心贴心地开展工作。对带有倾向性、易发性、规律性的心理问题,实施重点教育疏导,把解决心理问题与抓好生活关怀结合起来,做到及时发现、正确疏导、悉心矫正、有效化解。

七、工作要求

(一)因地制宜,注意实效。各地要立足于明实情、举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如实了解和把握辖区内留守儿童的分布情况、基本现状、迫切需求和变动趋势,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计划,采取坚实有效的工作措施。在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过程中,可以首先选择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社会需求相对迫切的地方进行,抓好试点以点带面。对已经创办一段时间且取得明显成效的留守儿童之家,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巩固提高,精心打造品牌,扩大社会影响。要把“让留守儿童满意,让外出父母放心,让社会舆论认可”作为衡量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效果的标准和工作目标。

(二)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工作,做到人、财、物、智的有效集聚,发挥整体效应。各级教育部门要按规划有序推进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规范留守儿童之家管理,不断扩充数量、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主阵地作用。要协调宣传部门广泛宣传留守儿童之家创办的目的意义,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造浓齐办共建的社会氛围。要积极争取各级关工委、妇联、团委的支持,广泛发动、精心组织“五老”队伍、爱心妈妈、青年志愿者,积极投入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担任留守儿童之家的临时父母、兼职教师和知心朋友。要会同司法部门加强法制教育,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提供相关安全保障。会同公安、文化、工商等部门持续开展留守儿童之家周边治安及文化、生活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经费支持。努力促使各部门齐抓共管、齐心协力、尽心竭力地做好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工作,增强留守儿童的归属感,广大家长的认同感,社会各界的责任感。

(三)严格考核,落实奖惩。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是我省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纳入2010年民生工程。省将制定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考核办法,明确检查考核的内容和方法。在开展民生工程考核的同时,将此项工作列为对县级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和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检查考核结果在全省进行通报,并作为奖励的依据之一。各市、县(区)要结合工作实际,建立检查制度,落实考核办法,推动工作有效开展。

安徽省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 考核办法 为规范校内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建设和管理,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皖发[2 0 0 9]32号)、《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民生办[2010 ]1号)和《安徽省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皖教基[2 0 1 0]6号),制定本办法。第一条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考核工作在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的领导下,由省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协调办”)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第二条 考核的原则是:注重实施效果,力求客观公正;简化考核方式,量化考核指标;实地抽样验证,统一规范操作;公开考核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条 考核以日常常规工作考核和年终阶段目标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省协调办年终组织开展专项考核,并结合各地日常工作开展情况,提出初步考核意见。各县(区)的考核工作由市级协调办统一组织。

第四条 考核工作实行百分制,对照考核指标逐项进行测评打分,扣分以事实和实证材料为依据。

第五条 考核指标主要分领导机制及制度建设情况、政策性保障措施出台和落实情况、规划和计划制定及其完成情况、软硬件建设情况、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情况等五个方面。(一)领导机制及制度建设情况

成立留守儿童协调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相应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和执行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并实行了有效的分级督查、考核制度;规范档案管理、建立了信息系统;按要求及时准确报送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有关信息。(二)政策性保障性措施出台和落实情况

结合实际制定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办法;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考核办法。(三)规划和计划制定及其完成情况

制定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规划和计划;严格执行工作规划和计划,完成建设任务。(四)软硬件建设情况

留守儿童之家内部建设情况符合省定标准,具体参见《安徽省校内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皖教基[2010]6号)。(五)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情况

1.日常管理到位:明确专门人员;健全工作制度;落实管理职责。

2.活动内容丰富:加强道德品格培育;抓好健康文化熏陶;开展体质体能锻炼;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独立合作能力;进行心理健康疏导。

第六条 考核结果将进行通报,并作为其他有关教育考核、评先等依据。各省辖市必须对本辖区内的县(区)工作进行考核排序,有关县(区)的留守儿童工作评先评优工作必须建立在考核的基础之上。第七条 本办法由省协调办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各省辖市可结合本办法制订具体的考核细则,报省协调办备案。

2007-2008第一学 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江苏省《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实施意见》和《连云港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们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学校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4、关爱留守儿童,在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组 长:戴俊峰 副组长:李正东

组 员:徐士康 孟辉 李冬青 周在广 刘加贵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电话号码:10518-83482050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配对帮扶教师和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寄宿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尽最大努力,动员留守儿童寄宿,抓好寄宿生的晚辅导、住宿、就餐等日常工作,让寄宿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班级要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按政策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留守儿童活动计划 2010年2月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落实上级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相关文件精神,打造我校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特色,为迫切需要关爱的特殊少年儿童群体尤其是“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和帮助,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园文化生活更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综合素质,培养集体荣誉感,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寻找快乐、培养自信、得到进步,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二、活动主题 快乐 自信 自立 进步 和谐

三、活动解决的主要问题

1、学业失教:部分留守学生不能很好完成学业,学习习惯差。

2、心理失衡: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抱怨、自卑、骄横、、焦虑,有的甚至沉迷网吧,行为失控、如校园暴力等恶劣行为。

3、亲情失落:留守儿童感到亲情失落和孤独,非常想得到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爱。

4、安全失保:由于缺少亲人的照料,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如生活安全问题、煤气、火、开水、电)人身安全(上、放学)。

5、由于少数留守家庭中的孩子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强,比起一般儿童,他们对父母少有依赖性,因为少数留守儿童承担生活劳动量超出了范围,对身心健康不利。

四、活动具体安排:

1、家校联系活动

(1)、2010年3月30日前,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集体家访。

(2)、2010年7月30日前,组织留守儿童向父母写信,汇报本学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课题研究

(1)、2010年3月15日前典型个案的选取,材料的收集。(2)、2010年6月15日前形成阶段性报告。

3、留守儿童互助交流联谊活动

(1)、2010年5月1日前,协调安排社区爱心人士与我校留守儿童结对并进行面对面交流联谊。

(2)、2010年6月10日前,留守儿童作客本班同学家庭“一日亲”活动。

(3)、2010年5月1日前联系相关人士针对“留守儿童教育保护”进行专题讲座。

4、留守儿童健身文娱活动

(1)、2010年4月1日前,开展“同伴互助我能行”郊游活动。

(2)、2010年6月1日前,开展“快乐的六一” 游园活动,进行体育健身活动比赛。学生活动设置奖品。

5、我能行成长教育活动

(1)、2010年4月30日前,通过家访了解留守儿童在家自理生活情况

(2)、2010年6月1日前,开展学校留守儿童自理生活能力比赛

6、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展示活动

(1)、2010年4月30日前,开展“学校也是我的家”征文活动。

(2)、2010年6月30日前,开展检验留守儿童读书效果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演讲比赛;留守儿童读书笔记评比活动。

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暨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中 国教 育文 摘 www.eDUzhai.NEt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2008年,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现将这一年多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马村有4万多人,是属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地区。因此,仅靠务农为生的老百姓,其生活困难程度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乡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我校目前有860名学生,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就有200人,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中国教育文摘提供)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每班推荐4—5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2—3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村干部、乡政府人员、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中‥国 教☆育文 摘=WWW.eDuzhAi.NET

5、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6、定期安排免费体检。

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校将定期为他们安排免费体检,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健康情况。做到有病早发现,及时治疗。彻底排除他们因病失学、因病至贫的隐患。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过程跟踪和结果的评比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8、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三、成绩和困难

经过近一年来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在结对的老师中更是涌现了像张德磊这样的优秀教师,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现在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但是,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中国教育文摘提供)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那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

一、定期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每学期一次,并向监护人汇报学校工作计划和工作情况,通报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共同探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措施。

二、各班设立、开通“亲情热线”,建立留守学生父母与孩子、留守学生监护人与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的电话联系制度,及时与家长交换意见,同步教育好“留守儿童”。

三、在学期结束时,要求留守儿童给在外的爸爸(妈妈)写一封信,汇报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情况。

农村留守儿童目标管理责任书 篇7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 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需要其他亲属或委托人照顾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2008年2月27日全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 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 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 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28.29%。有些偏僻山区远远高于这个比例。我曾在一所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做过统计, 这个拥有1300多名学生的学校, 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多达700人 (包括单亲外出打工在内) 。由于这些留守儿童从小得不到父母长期的、全面的关心和照顾, 亲情的缺失, 使他们的身心得不到健康地成长, 因而他们的教育与管理中存在严重的问题。

(一) 家庭管理能力弱, 隔代监护存在“盲区”。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委托监护人, 文化水平低, 无法辅导留守儿童的功课, 学习上的问题越堆越多, 导致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 辍学现象较为严重;教育观念和方法相对落后, 或娇生惯养, 或放任自流, 或不敢管, 或管不了。在这样一种缺乏管理与指导的环境中, 很多学生迷恋上网、玩游戏和看不健康书籍。由于存在一种补偿心理, 大多数农民工在外节衣缩食, 却给留守儿童较多的金钱, 因缺少管教, 手头有钱, 反而滋长了一些不良行为, 如比阔气、喝酒、抽烟、早恋、赌博甚至打架斗殴等。

(二) 教育经费紧张, 师资力量短缺, 学校教育存在“弱区”。

据调查:经济落后的地区, 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多、基础教育往往投入不足, 师资力量缺乏, 教师任务较重, 往往没有过多的精力对留守儿童进行特别的关照;迫于升学指标的压力, 学校把有限的师资力量重点放在有升学希望的学生身上, 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 难以得到老师的重视, 以至于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 教育合力尚未形成, 社会教育处于“困区”。

农村对留守儿童教育未成体系, 难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合力。适合留守儿童的公益性健康、娱乐、体育场所等几乎没有, 仅有的文化活动室往往被成年人所占领, 甚至有赌博现象存在, 对留守儿童负面影响较大。节假日期间和放学回家时间段, 留守儿童往往沉溺于电子游戏厅、网吧等不良场所。社会上不法分子往往把留守儿童作为侵害的对象。【2】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 从家庭方面来看, 一些家长目光短浅, 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考上大学, 考不上大学还读什么书?

即使考上大学也未必能在毕业后找到好的工作。正是这种错误的思想, 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甚至有的家长鼓励自己的孩子放弃学习去打工挣钱。也有一些家长也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可是平时不关心子女的学习, 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 考得好就单纯给予金钱奖励, 考的差就破口大骂, 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二) 从学校方面来看, 首先是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的不足和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

教师的任务过重, 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负担太重, 往往每周有20多节课的教学任务, 还要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 而每个班的学生都在60名左右, 班主任老师累了一天下来, 总是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很难再有精力对班上的留守儿童进行特别的关照。其次是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应试教育对学生个性差异的认识, 往往拘泥于考试分数的高低, 并以此冠以“优生”“差生”之名。在分数挂帅的思想指导下, 一些成绩不好的留守儿童从厌学发展到弃学, 教师由于失去信心, 也难免对其产生厌弃心理。

(三) 从社会方面来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人们的价值观逐渐多元化, 农村中流行着许多不良的亚文化。

比如“读书无用论”“打工也能赚钱”等, 直接影响留守儿童对学习的态度。社会上的不良书籍, 不健康的网络内容和不良的社会青年对留守儿童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部分留守儿童往往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有的留守儿童甚至因此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 家庭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每一位家长都要懂得“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的道理。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长远利益, 要正确处理好外出务工挣钱和教育子女的关系。

1. 家长应该给留守儿童委托可靠的监护人, 保证监护的落实。

被委托的监护人要主动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经常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同时注意他们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情况, 及时给予指导, 并定期与班主任老师联系, 了解他们在学校的情况, 随时向家长汇报。

2. 家长要经常与学校老师和委托监护人保持联系, 共同教育留守儿童。

家长不仅要与留守儿童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还应与其班主任老师和委托的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 共同商讨教育留守儿童的对策与办法。

3. 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儿童保持联系, 并注意与其沟通与交流的内容和方式。

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 还要更多关心他们的生理、心理等问题;在沟通方式上, 除了电话联系外, 还可以采用书信方式, 这对孩子的情感发展和书面表答能力训练均有好处。

4. 家长要保障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等方面费用的供给, 满足其物质方面的正当需求。

农民工的收入不大稳定, 有时可能几个月都领不到工资, 所以要做好较长时间的安排, 确保留守儿童的生活费按时足额到位和生活用品及学习用品的及时供给, 保证留守儿童有饭吃有衣穿有必要的学习和生活用品。

(二) 学校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学校是对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主要阵地, 因为留守儿童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改善教育环境, 建设和管理好农村寄宿学校, 对留守儿童提供住宿, 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好办法。我们认为办好农村寄宿学校, 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管理工作, 领导要带头担负起几个留守儿童的管理工作, 并将其余的留守儿童分别安排给其他的老师管理, 做到每位老师都承担几个留守儿童的管理工作。将责任落实到人头, 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2. 学校要多方面筹集资金, 完善寄宿学校的硬件设施如学校食堂、洗澡室、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建设好学校图书室、阅览室, 并且免费开放, 建设好学校的文化娱乐、体育等场所, 供学生免费使用。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3. 配备专职的生活老师, 如果条件不允许, 可以由富有管理经验的老师兼任, 落实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另外生活老师还应做好留守儿童青春期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指导和帮助工作。

4. 班主任要主动承担起留守儿童大量的管理工作, 班主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留守儿童大多在缺乏爱的环境中长大, 他们通常情感比较脆弱、心理褊狭, 班主任老师应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和感情走向, 以便对症下药。二是做好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的管理工作。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一种缺乏管理与指导的环境中, 需要班主任及时地指导和管理。三是做好留守儿童与家长的联络工作。家长外出打工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既担心家里又担心孩子。为了让家长安心打工, 让留守儿童安心学习, 班主任要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3】

5.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节假日和双休日的管理。节假日和双休日是对留守儿童管理的空档时间, 学校要对他们开放图书馆、运动场等文体设施, 并安排老师轮流负责或专人负责管理, 真正做到时时有人管, 事事有人管, 处处有人管。

6. 学校要进一步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家长学校要正常开办, 经常开展活动, 并开设“爷爷奶奶家教培训班”“临时托管亲属培训班”, 通过培训和各项活动的开展, 让“第二家长”懂得照顾孩子的知识, 学会教育孩子的方法。

7. 成立留守儿童自立组织, 实行同伴教育。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在于引导他们形成健康乐观的心态、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据调查, 这些儿童中也有些很懂事, 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处境孩子。因此, 班级可以成立“独立儿童”小组, 学校可成立“独立儿童”组织, 选用独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组织和领导, 不断扩大他们的影响, 使他们在学校和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健康成长。【4】

(三) 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工作。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不仅是家庭、学校的事, 而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大事, 需要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和支持。

1. 认真贯彻落实《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对儿童权益的保护, 严厉打击侵害留守儿童权益的单位和个人, 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 要综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政府相关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 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内不得有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 营业性网吧不得让未成年人入内, 所有网吧终端设备必须安装封堵不健康内容的过虑软件。

3. 要充分发挥妇联和共青团的作用, 开展帮扶活动。社会各界要致力于营造一个充满人间温情, 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 妇联可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妇女的特殊作用,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 争当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团委可以充分发挥青年志愿者队伍的骨干作用, 开展“心手相连, 共赴未来”结对帮扶活动。【5】

4. 要大力鼓励农民工回乡从事经商、搞养殖业等活动, 彻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相关精神, 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创造有利条件, 优化投资环境, 完善产销市场, 鼓励有技术, 有资金的农民回乡建设农村经济。

5. 鼓励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和支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问题。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问题, 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共同努力, 让所有的农民工都感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让所有的农村留守儿童都能健康成长。

摘要:农民工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他们却面临着留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教育与管理难的问题, 本文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 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入手, 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同时倡议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工作。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1]刘可为《对农民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中国青年研究2006, 01.

[2]丁晓宁等《农村&quot;留守儿童&quot;问题及对策》精神文明导刊.

[3]桂瑞红等《给&quot;留守生&quot;一片完整的天空》班主任之友2006, 04.

[4]谢启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与学校教育的对策》教育探索2008, 10.

探究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篇8

一、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现状和不足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外出打工的父母对自己的儿女的教育在方法上显得简单粗暴,他们认为每个月给家里寄回一定的生活费,解决了孩子的吃穿问题即可,而当孩子出现严重问题时,总是让学校和老师管理严厉些。由此可见父母没有真正了解孩子,没有在精神和情感方面给予更多的关爱。

第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显得力不从心,有的是祖父母,有的是外祖父母,有的是叔叔伯伯,或者其他一些亲戚朋友。这样就出现了弊端,祖父母们年岁已高,行动不便,在教育过程中,有的过于溺爱自己的孙子(女),过于迁就他们。有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辅导孩子学习谈不上,也没有科学方法教育孩子们。

第三,地方政府第一要务是求发展搞经济,促增收,缺乏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足够认识,,忽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力度。

第四,就留守儿童自身而言,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一年难得两次回家,由于失去父母的亲情呵护和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品质、性格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旦接触社会的不良风气,或受不法分子的诱惑,容易步入歧途,迷失方向,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第五,学校教育方面,虽然对留守儿童形成了管理措施,但是,每到双休日和节假日,他们就脱离了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当这个教育“盲区”来临时,留守儿童就像孙悟空似的“大闹天宫”了,终究留守儿童还是“江山依旧,恶性难改”。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对策

上述种种问题表明:教育不是单边活动,留守儿童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形成一整套长效管理机制,齐抓共管,常抓不懈。

1.学校教育管理方面

学校要走在时代的前沿,创造性地解决当前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除了一些原有教育机制和确实有效的手段措施之外,更要树立人文理念和服务意识,尽到我们的职责,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建立健全三个档案,分别是学生,家长和临时监护人,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这样学校才全方位立体式的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状况,及时了解他们的发展动态,同时,档案信息要做到随时变更随时补充,当某一个信息变更时,我们要及时的补充完善,这样就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留守儿童资料库。

第二,建立留守儿童帮教结对档案,以班为单位,具体落实每一位留守儿童结对的老师和同学,具体帮助他们。

第三,我们知道留守儿童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不像其他普通孩子一样经常得到父母关爱,所以我们承认其特殊差异,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三优先政策:优先辅导他们的学习,优先关照他们的生活,优先帮助他们的困难。

第四,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许多留守儿童已不愁吃穿,缺的是父母的那份情,那份爱,为此,我们就做到四个定期:(1)定期召开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培训会和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共同商讨解决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2)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座谈会,邀请心理学专家对孩子们的心理培训和疏导,及时纠正学生心理不良倾向。(3)定期做好家访,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4)定期和留守儿童父母取得联系,及时反馈孩子在校在家的情况。

第五,消除“盲区”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不到位现象,解决好学生在节假日期间教育“盲区”的问题。(1)每周安排好帮扶学习小组同学,分组到留守儿童家中,一起学习,一起活动。(2)学校要以留守儿童教育为重中之重,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包括捐助、春游、联欢等。

2.家庭教育管理方面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教育至关重要。(1)父母如果有客观原因要外出打工,要经常给孩子和家里打电话,关心孩子的身体、学习、思想、生活情况,让孩子们有父母陪在身边的感觉,同时,要和班主任保持联系,共同教育孩子。(2)有条件的要就近打工,保证每晚都可以回家。这样既能挣钱,又能关照孩子。(3)作为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要多向老师请教一些教育的方法,生活上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越俎代庖,做到严而有度,爱而有方。

3.社会影响方面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仍在增长,仍是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在教育管理方面离不开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参与。

(1)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科学种养,快速发展本地经济,为当地农民增收提供保障,从而减少或杜绝留守儿童家庭。(2)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开展经常性的联合检查,力求从源头上杜绝对孩子们的不良影响。(3)必须强化社会综合治安的管理力度,在留守儿童的诸多问题中,安全问题往往被忽视。近年来农村发生儿童安全事故中,多为留守儿童。2009年广西贺州市发生的“11·12”非法生产爆竹爆炸事件中,死伤12人,其中留守儿童11人,这是血的教训。

因此,留守儿童的安全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们要群防群控,公安、教育、政府、村委共同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让犯罪分子无机可乘,确保孩子安全无事故。

上一篇:课堂教学2课堂管理下一篇:h型钢材销售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