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学生的成长

2024-11-22

关注留守学生的成长(精选10篇)

关注留守学生的成长 篇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 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 他们的子女大多留守在家乡接受教育, 或者生活在由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 或者过着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养的“寄人篱下”的日子, 有的甚至是孩子自己管理自己, 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留守学生群体。我班留守学生占总数的85%, 他们中虽然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优秀学生, 但也有一部分成绩低劣、心理脆弱、懒惰、偏执的学生存在。作为班主任, 我把他们当成了班级工作的首要任务, 为了让他们健康成长, 我采用了如下措施:

一、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

由于我平时上课任务比较重, 和学生语言交流时间较少, 我就采用了书信与谈话相结合的方法, 利用学生的休息时间开展了《老师我想对你说》和《自我介绍》活动, 规定学生把自己的爱好、家庭成员组成、在小学的成功与失败以及自己的志向和需求告诉老师。两篇简短的笔谈交流拉近了我和同学们的距离, 我知道了学生最需要的是关爱, 最缺少的是理解。如高宇卫同学说:“老师, 你不知道, 我多可怜, 姨妈不喜欢我, 外婆常说我是累赘, 唯一理解我的母亲为了我们的生活又常年在外奔波。”这些催人泪下的语言, 使我感受到身上所承担的责任。

二、把从学生处获得的信息反馈给家长,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

我班寄宿生多, 即使没有寄宿的同学也大多“寄人篱下”, 我就利用现代通讯的便利条件, 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 让家长及时地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 督促家长定期与不定期地和孩子交谈, 让孩子感受亲情, 学会理解, 也从中知道了不少学生犯错误的根源。如我班学生徐勇从小学三年级起至今, 父母双双在外打工, 由一个90岁的姥姥代管, 孩子学习怎么样, 思想有何变化, 父母一点也不知晓, 有一次, 这孩子偷喝了别人的牛奶, 一经了解, 我才知道, 他不是想偷而是想喝。父母不在家, 又没有钱, 只得去偷, 于是我就跟他父母联系, 提出要一个家长回家管理孩子的建议, 但是经过了解, 得知他父母如果不打工就断了生活来源, 于是我就请求他们回家和孩子一起过一个生日。这样一来, 徐勇变了, 懂得要为今后的幸福努力学习了。

三、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我充分利用双休日, 看一些教育管理的书籍, 提高自身修养。如最常见的《湖南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杂志, 并经常与同事交谈取经, 看一些有关学生教育的电视, 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了解现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 抓住切入口, 更好地管理好学生。

四、建立和谐班级

对于留守学生来说, 建立和谐班级容易使他们找到灵魂的依傍, 弥补他们内心缺失的爱。为此, 开学至今, 我借助学校运动会、不让爱你的人失望、诗歌背诵和诗歌创作大赛等活动, 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提高他们的集体意识, 让他们体会团结协作的快乐, 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 使他们生活在快乐、和睦的氛围中, 让他们在班级里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找到回家的感觉, 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 体会到学习、成长的快乐, 使他们感受到在这个集体中谁也不能少。

五、用阳光雨露滋润学生心田,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我班学生高宇卫是一个缺少爱、心理有些偏执的孩子, 一个星期四的早晨, 不知什么原因跑到四楼走廊, 爬到扶栏上, 八年级学生问他“你要干什么?”他不出声, 八年级学生把他拉到老师办公室, 我亲自把他领了回来, 亲切地对他说:“你有什么不高兴和委屈, 就和老师说说。”他只是一个劲儿地哭。我就给他讲了《百家讲坛》中的一个小故事, 结尾的一句话是“你母亲千辛万苦、走南闯北, 就是知道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是她今后的骄傲。”听到这, 他不但没有停止哭泣, 反而哭得更大声了, 一会才从牙缝哽咽着说出一句话:“我太让我母亲失望了, 我是为了缓解压力, 才爬到扶栏上看看风景。”我知道这孩子缺少爱, 心理太压抑, 才做出如此不可理解的举动。我就撒了一个谎, 违心地说了《百家讲坛》上另一位母亲教子成功的故事, 最后一句话说:“你父母在上次和我交谈的过程中, 说给你算了一命, 先生说你今后一定是一个成功人士。”他终于笑了, 并说了一句:“我明白了, 我一定会努力的, 再也不干蠢事了, 不让您失望, 不让我母亲为我伤心。”之后, 我针对这件事情召开了一次“珍爱生命”的主题班会, 唤醒那些迷途学子, 并经常对他们嘘寒问暖, 细心诱导。

六、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而不仅仅是优等生, 班上的留守学生更需要关爱。首先, 我从心理上接受这些学生, 绝不歧视。平时, 我一见这些学生有了成绩就抓住机会及时表扬, 要是有点过错, 总是正面诱导, 为他们指正错误, 指明方向, 上课时经常对这些学生提问,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这些学生在我批评他们时也不会反感, 认为这是老师对他们的关心。

总之, 班主任对学生要信任、帮助、善于讲、乐于听, 言语的说教是最常见的。此外, 班主任还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做思想工作, 要持之以恒, 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的心灵, 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的成长, 并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新技巧, 努力加强对留守学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提高学生素质, 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注留守学生的成长 篇2

策划单位:乐源小组

背景:“汇源果汁慈善基金会”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与汇源果汁共同发起,区域内全部经销商参加,将主要应用于救助扶贫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和人道主义救援。

“汇源果汁慈善基金会”启动后的募集方式为:汇源果汁每销售一瓶,就自动捐入基金5角,基金使用区域将主要集中在全国各地偏远地区。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

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

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一)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公益活动启动仪式

活动时间:2012年5月1日

活动地点:天一城

参加人员:各级领导、媒体记者、志愿者代表、邢台汇源总代理等

横幅名称: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公益活动启动仪式

事物分工:

一、策划单位:签名喷绘设计制作、落地牌安装、横幅、开幕仪式的活动流程、拍摄、摄影、捐款箱、活动海报、嘉宾名字牌、背景布

二、外联单位:来院领导联系、嘉宾联系、条幅审批、三、媒介单位:约记者、接待记者、新闻通稿、领导发言稿、联系主持人、以上工作内容请各组负责人安排在5月1日前执行完成。

仪式议程:(待议)

1、主持人介绍来宾

2、宣布活动开始

3、××领导讲话

4、剪彩

(二)捐款活动

时间:2012年5月3日

地点:天一城

参加人员:全体市民、汇源员工

一、策划单位:签名喷绘设计制作、落地牌安装、横幅、拍摄、摄影、捐款箱、活动海报、背景布

关注留守学生的成长 篇3

一、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

从宏观上说,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它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紧密联系,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人口增加,又是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这一现象反映了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由于城乡壁垒的客观存在,农村孩子进城之后,在户籍、教育、医疗等方面与城市孩子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许多农村家庭只好把孩子留在农村。

从微观来说,农民离开土地进城打工,也会做利益上的权衡。由于受自身经济条件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局限,他们大多处会把打工赚钱、维持生计作为第一选择,他们的孩子就这样加入了“留守一族”。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令人担忧,老师、家长普遍反映留守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比父母在身边的孩子要差,有的差之甚远。留守儿童存在的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如下:

1、性格缺陷。留守儿童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在性格上表现为冷漠、内向和孤僻。家长待孩子又多半是放纵和溺爱型的,更助长了儿童自私任性、霸道横行的极端性格。

2、行为偏差。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加上管理不力,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缺乏认知能力,一部分易受外来不良社会因素影响而成了“问题孩子”,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3、价值扭曲。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孩子零花钱增多,容易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的陋习。

4、学习教差。留守儿童大都由老人照顾,负责照顾留守儿童的老人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知识水平相当低,缺乏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对孩子的学习介入过少。

5、心理障碍。有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不喜欢与人交往,加上学习成绩不好,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产生孤独、封闭等不良心理现象。

三、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浅析

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造成留守儿童存在不良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方面的原因,有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户口政策方面的原因。但笔者认为,留守儿童的父母对待子女方式上的失误是造成留守儿童存在不良倾向的重要原因。

1、父母双双外出,使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最主要的关爱——父母之爱。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和谐美满、安详幸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在未成年子女心目中,父母是家庭的支柱,是幸福的源泉。家庭幸福的关键不是物质生活条件的优裕,而是家庭成员在时间、精神和亲情上的投入。儿童时期的孩子希望与父母及家庭成员一起生活,共度时光。哪怕是捉迷藏、放风筝、猜谜语、听故事等,都会使感到无限的快乐,这样的家庭生活环境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反之,父母双双外出,天各一方,孩子有乐不能与父母分享,有苦不能向父母诉说,年长日久,孩子对父母的感情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冷漠、怨恨等。

2、留守儿童父母把子女托给家中老父母,代沟的存在苦了老人,害了孩子,既不利于孝敬父母,又不利于培养子女。现今农村中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监管的,他们与儿孙年龄差距大,代沟明显。教育孩子时,祖父母常用过时的道理、乏味的唠叨教育孩子,效果不明显,有时还引起孩子强烈的反感。

祖父母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本身体弱多病,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监护好孩子。当他们疾病缠身,饱受病痛折磨,而孩子又不听话时,出现急躁、粗暴是难免的。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顶撞老人,导致祖孙关系恶化、矛盾激化、感情僵化。因此,留守儿童交给祖父母隔代监护,既加重了老人的负担,影响了老人的晚年生活,又不利于子女的培养。

3、留守儿童由亲戚监护,亲戚往往心存顾虑,教育时进退维谷,孩子也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受。留守儿童由亲戚监护,不管是直系亲属还是旁系血亲,这个角色都很难扮演得好。一是对所托管的孩子缺乏真正的了解,其个性、品德、爱好如何,很难说出一个“甲乙丙丁”。二是对孩子管得严,担心其心理承受能力,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影响亲戚关系。对孩子管得严也难,管得松也难,在这种矛盾心理下,亲戚很难胜任监护人的责任。

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矫正留守儿童的不良倾向,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的、和谐的良好环境,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1、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别

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是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分隔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合理流动。政府应制订和实施优惠政策及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有序流动,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在配套改革到位前,可先期开辟农民工子女就学“绿色通道”,让他们享受同等受教育待遇。

2、提高父母与第二监护人的育人责任和水平

(1)父母要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未成年子女最理想的监护人和老师,应尽到自己的全部责任,着眼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努力创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2)努力提高育人水平。留守儿童的父母可在孩子入学五年后再外出打工,或者夫妻留一人在家抚养和教育孩子。家长和第二监护人应当主动和积极参加“家长学校”培训,提高监护孩子和教育孩子的水平。经常与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取得联系,及时掌握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配合学校做好育人工作。

3、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学和管理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儿童进行认真摸底调查,做到四个清楚:一是清楚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二是清楚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三是清楚留守儿童的病历状况;四是清楚留守儿童第二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并将调查信息打印成册,分发给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做到心中有数。

(2)学习上加强辅导,让他们体验成就感。在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安排教学设计,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分类提问,把比较简单的问题有意识地让留守儿童回答,使他们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学校把留守儿童逐

一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科任老师。由科任老师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业情况,订立学习帮助计划,明确帮助的时间、内容、阶段性效果。除教师的帮助外,还要确定一名学习帮手进行结对互助,教师定期检查效果,建立进步档案,使留守儿童的学业和大家一起进步。

(3)心理上注意沟通输导,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要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就必须努力探寻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的途径,主动与他们谈心,和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①开展谈心活动。学校应建立“每天必谈”“遇事必谈”制度,科任老师、班主任要结合留守儿童学习情况经常与他们开展谈心活动,用爱心呵护、疏导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就是父母。学校心理咨询室要鼓励留守儿童心里有话或有不懈之结都去咨询,心理咨询室老师要有耐心,切实做好心理疏导工作;②开展家访活动。班主任、科任教师每学期都要定期进行家访,向家长或第二监护人通报孩子学习、生活和取得的进步,探讨帮助孩子的方法,并写出有质量的家访报告;③畅通通信渠道。学校、班主任都要有一份留守儿童的通讯录,随时与他们沟通。有条件的学校要安装电话,让留守儿童通过电话与家长传递亲情,拉近他们与父母的距离;④生活上给予更多关爱,让留守儿童找到归属感。教师平时要多关心他们的饮食情况,教育他们注意营养均衡搭配达到身体发育需要。当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带他们去诊治,并给予悉心照料,敦促他们搞好个人卫生,要根据天气变化给他们发出添减衣服,防止患病的友情提示。

4、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

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参与,齐抓共管。要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尽可能地给孩子必要的关怀和帮助,为他们解决生活和教育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民政部门要为农村留守儿童中的贫困学生纳入重点资助对象。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组织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面向家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和教育留守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职责和抚养教育义务。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清理校园附近的游戏厅、录像厅、美容厅、卡拉OK厅及网吧,杜绝网吧经营者接纳未成年人。对音像、出版制品的发行经销要加强管理,开展经常性的扫黄打非工作。司法部门应到学校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自律自护意识。

总之,只有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格,齐抓共管,才能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促进留守儿童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注留守学生的成长 篇4

根据笔者对与本校留守儿童的调查统计发现, 我校在校生中留守儿童占据了超过一半的比例, 如此众多的留守儿童留守户籍地, 要么是自己的爷爷奶奶照顾, 要么是自己的亲朋好友监护, 不管是什么人陪在身边, 和自己的父母相比, 他们根本没有办法享受到一个完整家庭的关爱, 无法享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而且父母是儿童第一任教师, 这一环节的缺失, 很容易导致儿童心理、性格上出现一些问题。综合起来看,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 坚持自我为中心, 情绪的自控能力差

这些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之一就是自我为中心, 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情绪的自控能力比较差, 学习的自控能力更差, 这点表现最明显的就是男生。在十个留守儿童里, 八人都会有这样的问题。留守儿童的自我为中心, 并非与生俱来的, 它和后天生活中由于他人对其合理或者不合理的要求和欲望盲目满足有很大的关系。爷爷奶奶辈的老人天生就具有一种慈爱, 这种慈爱表现在孩子身上就变成了溺爱, 在加上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不在身边, 因此他们往往也只能重视对孩子简单形式上的满足, 不愿意让孩子收到些许的委屈, 长此以往, 就会养成孩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 而且情绪的控制能力还很差, 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只会按照自身的兴趣与需要照顾自我利益的得失。

(二) 自卑与焦虑

在儿童的家庭生活中, 他们对父母的依恋与依赖是其他人不可取代的。此依恋情结导致学生在遇到生活上的问题以及学习上困难的时候, 就会依赖自己的父母, 寻求他们寻求帮助自己找出一个解决办法。再者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都不在身边, 这些孩子大多缺乏安全感以及依赖感, 对什么事情也都没有信心, 自尊心很容易受挫, 即使有爷爷奶奶的照顾, 还是不能给予他们这种心理上的关心与呵护。要知道爷爷奶奶的照顾毕竟只能在生活上或者在身体上, 给予关心。可是在留守儿童的心理方面, 他们想帮助也不知道从何做起, 呈现爱莫能助的状态。这样的成长环境就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上面容易焦虑, 学习上也是, 遇到难题了就显得忧心忡忡, 烦躁不安, 甚至于有的孩子无心学习, 落得辍学打工的下场。

(三) 学习困难与注意缺陷

在学习上, 因为缺乏监督, 这些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本来就低, 在加上自控能力差, 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低, 对孩子学习监督力度不够, 加之缺乏父母的引导和鼓励等因素, 导致这些留守儿童对学习没有什么信心。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没有继续学下去的勇气。除此之外,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 留守儿童的心理比较孤单, 思念自己在远方的父母, 使得他们不能将心思放在学习上, 课堂上很容易走神, 不能聚精会神地进行学习。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压力剧增, 或者开始出现厌学情绪, 导致成绩下滑, 甚至还有些留守儿童是十几岁就想跟随父母去外地务工。

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们要想在学习上帮助留守儿童, 矫正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 首先就应该认真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 坚持人道主义的精神以及科学的方针、态度,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 在学习上帮助他们, 鼓励他们。与此同时, 我们还应该发挥宣传的作用, 将视野放到全社会中去, 让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关心与呵护留守儿童。

其次, 留守儿童在学校的班主任以及认可老师, 都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关心, 经常鼓励他们, 提高留守儿童的信心。除此之外, 班主任还需要积极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与交流, 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 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这样的话, 彼此接受, 实现融合, 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爱, 他们就会在出现生活或者学习问题的时候, 向教师倾诉, 才利于教师引导。

结束语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远在他方, 他们在心理发展以及学习中都会有很多的困惑与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隐形的问题, 疏导学生的心理情绪, 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是当下留守儿童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为此笔者还建议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定期给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以便于配合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帮扶的工作。建立完善的班主任、家长以及监护人联系体系, 方便三者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当留守儿童出现问题, 可以及时予以解决。儿童是祖国发展的未来, 我们应该用心呵护他们, 用科学的理念与教育方法教育他们, 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与效果, 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健康成长,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周宗奎, 孙晓军, 刘亚, 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05 (01) .

关注留守学生的成长 篇5

随着农村地区外出务工人员的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成为留守孩子。由于长期缺失父母的关心与呵护,这些孩子在多个方面走向了极端,甚至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留守孩子需要社会的关注,有效疏导才是引导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培养健全人格的一剂良方。

以刘寨中学七年级二班为例。全班共有学生53人,男生24人,女生29人。据学校数据显示,全班共有留守儿童16人,包括单亲儿童。这些孩子的父母,大部分在外地打工,一年中只回一到两次家。对于孩子的关心,最多的只是电话上面的寥寥数语。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在新疆打工,从小到大只见过父母四次,父爱母爱的缺失可见一斑。七年级的孩子,年龄尚小,心智也不成熟,父母爱的缺失对这些孩子的成长与学习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尤其在孩子的性格塑造方面影响尤甚。

缺失父母管教,形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为了弥补对孩子缺失的爱,这些孩子的父母往往在生活补助方面给予孩子最大的补偿。据我了解,一个学生一周四五十块钱的生活费用非常普遍,一百块钱以上的也不在少数。多余的生活费用,这些留守孩子并不把它花在学习方面,而是用之培养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麻辣垃圾食品的消费成为多余生活费的主要花销之一,一些孩子甚至学着去抽烟。这些不仅给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也为孩子种下了一些难以改变的恶习。

缺少父母监督与辅导,留守孩子学习成绩不佳。以七年级二班为例,全班成绩靠前的学生悉数是父母在家或父母一方在家的孩子,父母的监督与辅导成为这些孩子学习进步的重要因素。留守孩子往往成绩靠后甚至集体垫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父母因素的缺失。这些孩子学校学习之外无人督促,再加上学习问题长期无人辅导,久而久之,往往放任自流,将学习抛在脑后。

长期缺失父母呵护,性格偏于内向,心理问题日益严重。这是留守孩子最严重的问题。一次语文作文要求以父母的爱为主题,孩子们都以自己的表达方式书写了对父母的爱。留守孩子的作文尤其引人注意,思念至深,令人怜悯。一些孩子对父母的思念甚至已经转变成失望与“恨”。有一部分留守孩子性格偏于内向,不喜欢与其他同学交流,将自己的心事深深埋在自己心里。久之,性格更加孤僻内向,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这些孩子,最需要的是学校的帮助,老师的疏导。可是,学校的关注远远不够。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学校工作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虽然问题由来已久,却没有得到基层教育部门的重视。我实习所在刘寨中学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①一位老师联系3至5位留守儿童,一个学期和留守儿童谈心1至3次。②正在建设留守儿童之家。这些举措对解决学校留守儿童问题有一定作用,但远远不够。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源在社会,关键在家长,疏导的主体是学校。因此,只有社会、家长、学校等各方面都行动起来,留守孩子才会走向阳光,健康快乐成长。

留守儿童的成长关乎祖国、社会未来,关注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成长,全社会应该树立起关注农村教育,关爱留守儿童的意识。每一个人都为农村留守儿童献出一份爱,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表达关爱的方式有多重,不一定用金钱去衡量。只需一个书包,一个文具盒,一句亲切的问候,就可能点燃留守孩子的希望。

学校应该制定详细的留守儿童工作计划,把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学校、班主任要定期联系这些孩子的监护人,及时了解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对于这些孩子的一些不良生活学习习惯要及时予以纠正;任课老师要给予留守孩子一些额外的关注,例如找这些孩子谈心,为他们进行功课辅导等;引导留守孩子积极参加体育文化艺术活动,培养他们阳光的心理。总之,学校、老师都要有明确分工。

关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 篇6

一、祖辈的“爱”助成长

1. 老年人要注意学习利于孩子成长的新思想,尽量用现代科学的、文明的方式来抚养教育孩子,而不要遇事即责骂、鞭打孩子,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以身作则,尽量戒掉以往的陋习,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2.“不是不爱,不可错爱”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有尺度,一方面要表现亲情之爱,同时也要彰显教育之爱,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才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3. 外出的父母要经常与孩子沟通,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寒暑假尽量接孩子在身边,让他们明白自己是被呵护、被惦记着的,而不是被遗弃在寂寞下成长的孩子。多跟老人和老师联系,这样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动态。

二、学校的“爱”助成长

1. 每个班级都应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包括联系卡、统计表、基本情况登况表等等,教师应不定期的家访留守儿童,与其家人互相沟通,从而制定出有利于其精神成长的计划,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从内心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以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2.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活动,根据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各种活动方案,让孩子在游戏中懂得道理。例如通过“亲力亲为”活动,让留守孩子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通过“争分夺秒”活动,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时间。通过给孤寡老人“送爱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

3. 一对一的“爱”,让两个离家比较近的留守儿童成为“手牵手好伙伴”,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在每个节日里,让他们共同制作的小贺卡、小礼物等送给其他学生,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在班上开辟关爱留守孩子的专栏,制作一些爱的标语,记录下孩子们每天的心情与发自内心的话语。让这一句句爱心宣言,组成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让孩子从内心发出阳光般的微笑。

三、社会的“爱”助成长

1. 地方政府应建立详细的留守儿童档案,并积极联合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联合公安部门集中清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把网吧作为整治重点,严格执法加强监督,为留守儿童创造绿色空间。联合卫生部门,做好农村留守儿童保健工作,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享受基本的医疗服务,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 成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阳光驿站”,动员一些退休在家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发挥他们的余热,建立农村留守儿童跟踪教育服务点。开展针对老年人的隔代教育的培训,学习教育新观念,为留守儿童举办爱心活动,开展法律讲堂让他们能知法懂法守法。寒暑假可以邀请地方上专业美术或音乐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培训,让农村孩子也能多才多艺,不再拘于课本。

3.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现状存在缺陷,监护力度不够、监护方式不稳定、监护倒置、监护职责不明确等,所以地方政府应建立并完善举报机构,防止他人虐待留守儿童,由群众实行监督,尽量阻止对留守儿童进行辱骂、恐吓,联合公安部门突出特殊保护,严厉打击拐卖、虐待、伤害留守儿童的犯罪行为,违者将依法严惩。

摘要:关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让祖辈的“爱”助成长,学校的“爱”助成长,社会的“爱”助成长。这不仅是家庭、学校、社会的事情,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此有所作为!

关注留守学生的成长 篇7

这, 是一个10岁小女孩最想说给外出打工父母听的话。女孩叫曹娟, 是梁平县蟠龙镇完全小学224名留守儿童中的一名。

一份沉甸甸的调查报告

读五年级的曹娟和弟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家住梁平县蟠龙镇户槽村3组。由于缺少营养, 她面带菜色, 个子比同龄孩子还要矮小, 一双大眼睛充满了疲惫和焦虑。今年开学才10天, 她的父母就到广东打工去了, 除偶尔在电话里同父母说说话外, 她很难享受到父母的贴身关爱。“家里有一个两岁多的弟弟, 又喂了一头猪, 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 先煮猪吃的, 再煮人吃的, 吃完饭喂完猪我得往学校赶, 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山路。晚上回家天快黑了, 我摸黑去挑水, 再去找猪草、找菜……, 总是要晚上十点多才睡觉”。曹娟如是说。

户槽村是梁平县蟠龙镇留守儿童比例较高的一个村, 村里80%以上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在蟠龙镇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

2007年“六一”儿童节, 梁平县教委领导对该校249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形成了研究报告, 发现有224名学生是留守儿童, 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9.9%, 其中父母均不在身边的占68.7%, 有171名。该镇万民村小有9名学生, 其中有8名学生父母均不在身边。调查报告还对留守儿童的情感、道德、行为、心理以及安全等方面作了详细了解。当地村民说, 在农村, 中青年夫妇到外地务工, 把孩子留在家里的现象很普遍。有的孩子才出生两三个月就开始了漫长的留守生涯。调查报告让不少老师心情沉重。

一串令人痛心的缺失

“独在家乡真孤独,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问双亲在何处, 心中有无儿女情。”在学生中, 这是老师经常听到高年级学生吟诵的一首小诗。他们说, 诗歌倾诉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

在父母远离家乡的日子里, “孤独”成了留守孩子长期的伴侣。调查显示, 有的父母外出时间长达10年之久。在通讯发达的今天, 电话成了父母和孩子之间唯一的联系。但这种通常一个月才能打上一次的“亲情电话”, 往往以孩子的学习为主要内容。父母很难顾得上孩子的情感世界, 双方的情感交流几乎为零, 有专家称留守儿童为“心灵孤儿”。

尽管外出打工的父母最关心孩子的学习, 但缺乏父母监管的留守儿童极易放松自己对学习的要求, 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上进心和自制力。陈奉旭, 蟠龙完小四年级学生, 在他不到一岁父母就外出了, 此后, 陈奉旭一直住在外婆家。陈奉旭说道:“我害怕呆在家里。每天在外婆家吃饭, 外婆太唠叨, 我扒完饭就赶紧溜出来。我觉得好孤独好失落, 渐渐加入了父母不在家的学生队伍。我们男生女生一大群, 今天走东家, 明天串西家, 都没父母管, 自由得很。我们一起玩游戏、打牌、看电视, 常玩到深夜。第二天起晚了干脆就不上学, 在路上玩耍, 开心又快乐。说实在话, 我很想念爸爸妈妈的, 也恨自己不争气。然而外面的诱惑太大了, 实在无心学习。这次又逃课几天了, 听说老师和外婆到处找我。外面呆久了, 还是想上学, 但又怕上学, 一是无脸见到老师, 二是落下这么多功课, 反正跟不上了,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混一天算一天吧。”

老师们在调查中发现, “读书无用论”成为部分留守儿童的想法。据一些老师介绍, 农村留守孩子的处境十分困难, 上学之余, 还要回家挑水做饭洗衣种菜, 柴米油盐样样得自己张罗, 冷了饿了无人知, 病了痛了没人管。他们还是儿童, 稚嫩的肩膀怎堪如此重负?这自然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有些是托给了奶奶或外婆照看, 他们往往是把学生交到学校, 除了生活费用, 什么都不管了, 常要求老师把孩子管严些。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 他们在学校表现出好动、调皮, 无人能管, 大胆放肆, 在受管理时, 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与教师顶撞。另一类学生产生失落心理, 不爱说话, 不爱交往, 自卑、孤僻, 给教师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不少班级的留守儿童占90%以上, 一个班上召开家长会, 来的大部分是些老头、老太婆, 学校家庭的沟通基本上是无实效的。与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 留守儿童的成绩普遍较差。调查发现,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性格孤僻、胆小的情况, 容易出现偏执、冷漠、自私等不良人格特征。不少初中留守儿童养成吸烟、喝酒等不良行为习惯。

一种无可奈何的承担

那么, 如何破解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真空呢?一位有着数年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认为, 做父母的最好不要双双外出, 至少要留一人在家, 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教育和督导。同时, 要经常通电话、信件等方式, 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

县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学校的教育理念应由单纯追求升学率转变为追求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上来, 对留守儿童要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 掌握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 并经常与外出的家长联络, 共同作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 蟠龙等镇乡已经建立起关心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这些镇乡的学校定期与留守儿童家长通电话, 告知这些儿童在学校、家庭的学习、生活状况。

如何关注留守学生的假日生活 篇8

在我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 留守学生尤其是农村的留守学生的假日生活该怎么度过、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成了摆在各学校面前的难题。这必须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思考。

一、让五天的校内教育功能更强化

学校是留守学生学习的场所, 是他们的“第二个家”。这里有关心爱护他们的老师;有朝夕相处的同学、伙伴;有他们喜爱的球场;有他们求知的图书馆、实验室;还有他们了解天下的阅览室、微机房。他们一周在这里学习生活五天。因此学校必须强化这五天里的教育功能。

1. 建立关注留守学生成长的组织

学校要建立由校长领导的, 德育处、教务处、团委室等部门负责人, 班主任、辅导员共同参加的关注留守学生成长的组织。组织成员要真正深入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及时了解他们的成长状况, 乐于倾听留守学生的烦恼, 善于解决留守学生在心理、个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 建立和完善留守学生档案

每学年学校都应建立新入学留守生的档案, 准确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父母务工地点、联系方式等信息, 还要不断完善高年级留守学生的档案。学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档案资料, 针对留守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 并把他们的成长历程记录在档案里。

3. 强化课堂的教育功能

留守学生由于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 缺少家长的有效监管, 学习的自觉性、习惯普遍较差。因此强化课堂的教育功能, 发挥其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就成了提高留守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的关键。老师要从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每一个环节中关注留守学生, 让每一个人在五天的在校时间里都能从课堂里最大限度地得到知识, 对学习充满信心, 对前途充满希望。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学校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活动。比如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要通过该活动让留守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 培养兴趣爱好。努力用良好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假日生活。

二、让学校的教育功能延伸至两天的假日

1. 设立热线电话

学校可将老师的电话或其他通讯方式打印成册, 发给每个留守学生, 鼓励他们在假日里把遇到的学习、生活或思想上的困难反馈给老师。

2. 完善家访制度

老师利用星期六日家访是对留守学生进行监督各管理的有效方法。学校应完善这一行之有效的制度, 以便其适应规范办学行为后的这种新形势。老师要根据学校建立的留守学生的档案, 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

3. 建设好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对留守学生的家长或委托监护人进行辅导和教育的校办机构。学校要利用好建设好这一机构。学校可以在假日里定期组织家长或委托监护人到校学习教育子女、与子女沟通、相处的方法。学校也可以请有经验的家长或专家为留守学生的家长开讲座, 介绍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

4. 开放校园设施

假日里学校可以将校园设施对留守学生开放, 让图书馆、阅览室、活动室、球场等校园设施成为留守学生愿意来、乐意来的地方, 成为留守学生的假日乐园, 从而杜绝不良嗜好 (如赌博) 和不良的社会环境 (如网吧、游戏机) 对留守学生的影响。

三、家长要履行义务, 自觉承担起家庭教育的重任

家长是留守学生最好的老师。他们的言行、道理品质、个性心理等都对子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留守学生长时间缺少家长的关爱和家庭教育, 这必将导致他们的情绪、情感的变化, 个性心理、道理品质的缺陷, 以及学习成绩的下降。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如果家长责任、义务意识不强, 不能自觉担负起家庭教育的重任, 造成子女行为异常、心理畸形, 那么这不仅是家庭的不幸, 而且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首先, 家长要明确责任, 尽量要将子女留在身边教育。

其次, 家长要加强与子女的联系, 或打电话、或写信。要经常了解子女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 教育和指导子女的行为。假期里家长可以将留在农村的子女接到务工地, 让他们真实地了解父母生活、工作的条件, 感受父母在外的艰辛, 增进对家长的理解, 反思自己平时在家、在校的表现。

四、政府要履行职责, 为留守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留守学生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群体, 对他们的关爱和监管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 而且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如派出所、文化站、妇联、团委、村委会等要履行职责, 与家庭、学校共同承担起教育和保护留守学生的责任。

一方面, 派出所、工商、文化等部门要严查本辖区内的游戏机室、网吧等可能影响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公共场所, 对违规经营者进行严厉打击, 直至取缔。努力为留守学生的成长创造平安、和谐的环境。

另一方面, 地方政府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大力开发本地优势, 发展地方经济, 积极开拓渠道引导在外务工家长回乡创业, 回乡发展,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学生缺少家长监管和关爱的问题。

有了五天功能更加强大的校内教育和延伸至两天假日里的校外教育, 再加上家长、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新形势下留守学生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更精彩。

摘要:在我省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 对我省农村留守学生在校内的五天的学习、生活和校外的两天学习、生活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成了摆在各学校面前的难题。但是只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 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 我省留守学生的明天就一定会更美好、更精彩。

关键词:留守学生,假日生活,农村中小学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

[2]段成荣, 周福林.我国留守学生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 2005, (1) .

[3]叶敬忠, 詹姆斯.莫瑞.关注留守学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4.

高中留守学生问题亟需关注 篇9

然而高中留守学生的问题似乎并非是个问题。因为在这一问题上人们有误解, 大多数人认为高中生已经基本成熟, 不是小学生那样的弱势群体, 可以不需要教育部门或社会的更多的照顾和关怀。事实上, 这忽视了高中生自身特点, 忽视了他们的年龄特征及所需的呵护和关爱。高中生的年龄一般在十四到十八岁之间, 这一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意志、情感、判断也都正在成长。但他们还缺乏判断和独立思考能力, 善恶是非观念也较淡薄。一旦管理不力或放任自流, 出现的问题往往更为严重。

高中留守学生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成长问题作为准成年人, 高中留守学生虽然处在青春期, 但青春期的苦闷、成长的焦虑也时刻伴随他们。未来与前途、升学与就业的忧虑也是他们这个年龄段难以承受之重。家庭、经济、就业、情感都使高中留守学生远比其他同龄人更加充满困惑和焦虑。此外, 对异性的渴望和自制力欠缺也使一些学生要么早恋、要么陷入感情漩涡———这样也带来了学习的问题:他们普遍学习兴趣较低、成绩较差。当然他们成绩的普遍糟糕也和各自的气质、禀赋、能力有关, 但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约束力、自制力。他们的早恋、成长焦虑往往导致他们心思旁骛、学习兴趣下降, 厌学、逃学严重, 并最终导致成绩下滑或糟糕。由于现在的班级管理基本上是班主任“一个人的战争”, 所以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做到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因而许多高中生的成长问题更无法顾及。

行为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行为不端和人身安全。现在有许多高中生选择在外租房居住生, 主要是为了彻底摆脱学校和班主任的监控。一些人开始还能循规蹈矩, 但不久就任意而为了:打台球、上网;睡懒觉、逃学;不做作业、通宵打牌;酗酒、寻衅滋事……由于生活条件很差, 容易生病。在孤独而病痛的生活里, 他们就会寻求安慰或刺激———比如斗殴、性刺激、网恋等。他们会把学校制度看作束缚, 加上青春期反叛, 他们往往会与同学、老师发生冲突。而这些又会反过来影响他们生活和学习。从网络迷恋到参加帮派团伙再到参与违法乱纪, 部分高中留守学生的行为失范是从他们失去约束的生活中衍生的。而那些守规矩的留守生又往往是被攻击的目标、被侵犯、敌对或勒索的对象———因为他们会被其他人看作是告密者、向老师打小报告者。女生还可能受到其他侵犯, 比如讹诈、勒索、强奸等。在管理严格的学校或班主任那里, 部分留守生往往不堪管束, 最终选择辍学。同时也将不稳定因素带向社会。

心理失调和小学生或初中生明显不同, 部分留守学生还养成攀比心理。这样他们往往就会好逸恶劳、焦虑狂躁、精神空虚, 甚至逃学躲避或寻衅滋事。由于远离父母, 实际上他们很早就形成一种空缺感和挫败感。当然留守高中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这和他们性格、禀赋、气质、家庭、周边群体都相关———而内向的学生心理问题往往更严重。而长期的心理郁结最终会生成疾病:幻想症、恐惧症、精神分裂等。

因此, 高中留守学生问题亟待关注。当前, 可以从学校教育入手争取做好高中留守学生工作。学校和班主任要认真研究高中生特点, 加强留守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 树立其自信心、培养其积极性。同时也要加强他们生活学习的指导和管理。但是, 更为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来自于政府和社会。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需要转变观念和做法, 在政策上和具体规划上努力促进高中留守学生的管理和疏导。要结合当地情况、研究学生特点, 针对性地做出规划和指导。也可以建立救助体系和心理热线, 通过民政部门和青年组织积极引导留守生走上健康成长的轨道。

高中留守学生问题是个社会问题, 它的解决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个人、社团组织或政府相关部门都需要付出自己的热情和关爱, 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在政府、社会、学校、家长的多方协作与努力下, 留守高中生问题才有望得到解决。

关注留守学生的成长 篇10

从政教处处理违纪纪录看, 2009年度上学期共发生重大违纪事件9起, 受纪律处分共38人, 其中有8人重大违纪两次, 留守学生为35起, 政教处、团委利用心理咨询室平台, 针对留守学生问题突出的实际, 就留守学生管理进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探索:

一、密切家校联系, 形成良性互动

学校开学伊始, 即建全做实档案资料, 通过学生简明登记表, 摸清学生家庭基本状况, 随即建立留守学生档案。起始年级更侧重于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家长引导, 高二侧重于学习心理的家长引导, 高三侧重于高考期望值与学生自身努力能达到的水准的家长引导。

二、建立同伴互助制度, 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其一, 留守学生心理不稳定因素远远超过非留守学生, 但留守学生同样也有非留守学生的优点, 懂事、吃苦、有耐力、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视野相对开阔。因此, 本课题组尝试, 利用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 激发学生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兴趣, 从而树立留守学生的自信心。

其二, 通过心理咨询室对高一年级学习状况调查得知, 高一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了问题, 留守学生选择的第一求助对象是同伴, 比例为60.9%;第二为父母比例为20.7%;选择老师的比例为巧14.1%;选择亲戚的比例为4.3%。数据显示,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 更愿意从同伴中获取支持的力量, 更信任同伴的信息传递。

因此, 在实际纪律处理中, 政教处有意识借助心理咨询室平台, 从高一年级有意识运用同伴互助的方式帮助教育违纪学生, 首先, 心理咨询建立特殊学生记录表, 重点跟踪, 其次, 要求相关班主任提供详细资料, 在开学一个月后对结成帮扶小组, 从寝室和座位给予一定的倾斜, 有意识让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交叉, 同时班会课做大力宣传。实践表明, 同伴的提醒和帮助往往能够成为部分行为不良学生渡过难关的关键所在。

当然小组互助制度, 同样还存在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何大面积推广, 并保持质量, 是我们课题组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三、有意识利用陪读家长资源, 强化留守学生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普遍发展, 家长们的文化素养也在不断提高, 同时多年的打工生涯, 让他们迫切需要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因此学校周边不同程度地出现专职陪读家长的现象。政教处总结归纳出这样几种类型:

1.为高三学生服务, 父母担心学生体质不够好, 难以应付高三高强度的复习迎考工作, 同时为弥补多年成长不在身边的缺憾, 母亲从打工地返乡, 在学校周边租房, 以孩子的日常生活料理为主, 同时兼职打点零工。

2.家居偏远山区, 父母双方在外打工, 不放心老人与孩子, 干脆举家搬迁到本集镇, 或买房或租房, 老人主要以照顾孙辈生活为主;本部分各年级都较普遍, 以高一居多。

3.由于孩子长期离开父母照顾, 养成诸多不良习惯, 或是青春期叛逆严重, 在校多调皮不听管教, 父母担心学坏, 因此, 父母一方不得不选择在校外附近租房陪读, 多以专职为主, 常与校方联系。

针对以上现实情况, 课题组成员建议, 政教处、团委用足用好陪读家长资源, 因此, 本学期进行了以下几点工作:

其一, 以班级为单位, 建立陪读家长联系表, 同时召开陪读家长联谊会, 让家长之间互相熟悉, 彼此了解互相孩子的特点, 互相监督, 及时交换相关学生动向信息, 尤其是双休日孩子的去向, 堵住学生撒谎隐瞒家长的盲区。

其二, 政教处在每学期的班会课的安排上, 要求班主任适时请经历丰富、有口才的家长来班级做座谈, 祖辈重在谈两个年代的差异, 告诫学生要珍惜当今优越的读书生活环境, 父辈重在谈大城市生活的不易, 通过家长的亲身经历的演讲, 让学生理解生活艰辛, 理解父母在外的无奈, 懂得学习的重要性, 这种形式的班会课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普遍欢迎。

其三, 在组织学校大型德育活动中, 积极邀请陪读家长参加。

上学期, 我校大型德育活动“感恩励志”专题教育活动中, 有几大环节请陪读家长参与, 如每周五下午活动课的全校性的才艺展示;邀请家长观看, 全校性的学生演讲比赛, 邀请家长旁听;最为感人的是青年演说家杨青松老师做感恩教育演讲, 让家长和自己的孩子坐在一起聆听, 这种活动密切了家校联系, 对调皮难以管教的学生身上有积极正向的作用。

上一篇:充满爱的校园下一篇:企业思想先进性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