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湾小学留守儿童自查报告

2024-06-07

三湾小学留守儿童自查报告(精选6篇)

三湾小学留守儿童自查报告 篇1

三湾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

工作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充分发挥留守儿童之家作用,因地制宜地开展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娱乐活动,让留守儿童之家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园地,交流的平台,娱乐的场所,健身的阵地”,使留守儿童校内有监管,课余有去处,现结合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工作开展以来的实际,自查汇报如下:

一、留守儿童现状

1、留守学生量大面广多数又是独生子女。学生居住分散,大部分来自较为边远的山区,随着打工热的升温,留守儿童人数也在不断增多,管理难度增大。

2、留守学生中大多数是隔代监护。其中80%左右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护。由他们代管的孩子,由于情感溺爱和知识缺乏等原因,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至于由亲戚代管的孩子,更由于亲疏关系的原因和独生子女这一特殊因素,使其不敢放手管理,他们往往是把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常常忽略孩子的其他需要。因此,家

庭教育和亲情教育的缺失,影响了他们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父母监护权的缺位,使他们的安全感、信任感有所丧失,缺乏对社会的好感,甚至导致心理等方面出现问题。

二、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1、我校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先后在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上做好到“七有”,即:有牌子、有教室、有场地、有设施、有热线、有制度、有活动。并因地制宜制订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计划。

2、建立了有关留守儿童工作档案。做到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准确而全面。档案中有留守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联系方式、监护人姓名、家庭住址等基本信息。

3、组建了走访、谈心组织。做到学校与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要求每学期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一次以上,每学期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每学期与监护人或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通过以上各种方式了解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记录他们的成长历程。真正的做到关爱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健康。

4、活动体现了针对性,做到“四有”,即:有计划、有人员、有记录、有总结。

5、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章立制,狠抓落实。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主任为副组长,少先大队辅导员、各班主任为成员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领导小组。

三、加强督导,及时掌握各班工作进展状况

充分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让留守儿童展示才艺、倾吐心声;每周设立的学生监督小组让留守学生自觉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要求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定期组织家访,走进学生的家里,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及时帮助他们;留守孩子可利用亲情电话向远在他乡的父母汇报自己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亲情交流。我校所做的留守儿童工作归纳起来表现为“四心”特色:一是热心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学生找回远离的父母之爱,让学生感受到无时不在的亲情,组织学生给爸爸妈妈写信,让学生把自己心中想说的话在信中用文字表达出来。二是倾心于学生的冷暖安危,让外出打工的父母放心。学生放假了,留守儿童在哪里,他们生活怎么样,班主任总是隔三差五打个电话,每一位学生家长都有班主任和授课老师的手机号码,班主任也有学生和家长的联系电话,学生的表现家长可以及时的了解,学生有困难可以及时的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四、有待完善和改进的工作

我校留守儿童之家虽然建立并已经对留守儿童开放,但条件还不够成熟,特别是活动设备如图书、体育器材等不够完善。留守儿童课余活动虽已正常开展起来,但是我校“留守儿童之家”是新建设的,如何发挥好“留守儿童之家”的教育作用,让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成长,还有待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社会各方面的援助,专家的悉心指导,更有待于自我加压、自我探索。我们将按照上级各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继续发挥组织自身

作用,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起来,将关爱行动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位留守孩子都有在家的感觉。

2012年12月2日

三湾小学留守儿童自查报告 篇2

关键词:山区小学;留守儿童;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通过本次调查,了解怀柔山区小学留守儿童现状,发现他们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解决问题建议。引起更多人关注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改善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二、调查对象:怀柔区山区小学留守儿童

三、调查方法:问卷法

四、调查时间:2016年11月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中的“留守儿童” 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本人留在户籍所在地,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的未成年人。调查对象选取怀柔山区两所小学(怀柔区渤海镇中心小学及怀柔区长哨营满族乡中心小学)1-6年级的留守儿童。调查主要从留守儿童的生活、心理、学习等方面设计了问卷,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7份。其中渤海小学82份,长哨营小学25份。

(二)问题及分析

1..亲子情感严重缺失

小学留守儿童年龄在7—12岁,正是其性格、情感、习惯等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父母的关心爱护,完整良好的家庭生活和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在此次調查中,我们发现有51.4%的留守儿童父母都外出务工,有40.2%的父母在外务工时间在3年以上,有的孩子在出生几个月后就与父母分离。父母都外出务工,父亲或母亲单方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是不完整的,原本由父母两个人来共同承担的家庭责任现在只能由其中一方承担,这势必会加重父亲或者母亲的负担,从而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亲子教育严重缺失。

调查结果显示99%的留守儿童经常想念父母,86%的孩子不愿意父母长期外出,即使外出务工也要常常回家。希望每天都和父母联系的占到78.5%。但现实却是10%的父母半年以上才回家一次,有近10%的孩子甚至有一年以上时间没有见到父母,41%的父母一周以上的时间和孩子联系一次,有23.4%的父母与孩子联系沟通的间隔时间更长。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心理上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心灵深处时常产生孤独感,心情容易失落。调查中发现由于父母在外、老人关注有限,留守儿童普遍缺少细致照顾,有44%的留守儿童有被同学、邻居欺负的情况,孩子们往往缺少安全感,因此留守儿童易产生自卑焦虑情绪。

2..隔代抚养弊端突出

调查结果显示41%的留守儿童和祖辈一起生活,在隔代抚养的情况下,老人作为监护人,比起父母单方抚养来说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还是有差距。同时,这些老人的受教育程度更低,84.5%的祖辈监护人文化程度处于初中以下,老人们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他们认为饮食上丰富美味,要求上尽量满足,不让孩子受老师和同学的气就是自己对孙辈们最好的教育。实际中我们也不能对这些山区农村留守老人有更高的要求,对于这些老人而言,只要孩子能吃饱喝足就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往往没有能力顾及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和学习情况。因此留守儿童在祖辈们生活中的溺爱,教育上的空缺下,独立性,意志力,情绪调节能力等方面反而不如其他同龄人。

3..学习动力明显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处于中等以下,然而,有70%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感到比较满意,尤其是有不少评定自己成绩处于班级差等水平的孩子反而对学习状况感到满意。57%的留守儿童在家里没有人能够进行全面的学习辅导,73.%的儿童希望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得到父母和老师的帮助。由于缺少有效监督和应有的学习辅导,留守儿童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较差,问题积累多了,势必影响学习的自信心,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知识一旦脱离自身的发展基础和需求,学习兴趣就会大打折扣,长而久之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动力缺乏,学习成绩也不理想。

六、建议

(一)家长要努力营造温暖良好的家庭氛围

父母应该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起到自身的作用。留守儿童主要问题最根本原因就是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中,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最重要的还是父母的作用。能在本地打工的最好留在本地工作。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父母平时加强与孩子的联系和沟通,在生活和学习上给孩子更多的关怀和关注,鼓励孩子在学业上取得成功,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学校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和学习辅导

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建立留守儿童学习指导制度。建立留守儿童学习小组,以班级为单位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任课教师,加强留守儿童的学习指导。除了关注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还应该多关注他们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课堂上,老师要多鼓励留守儿童勇于回答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建立心理咨询室,并开设相关的心理课程。心理教师联合班主任定期开展留守儿童小组团体辅导活动,让留守儿童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为他们打开“心结”。教师平日要多关心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让留守儿童深切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三)社会力量相整合发挥合力作用

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村委会可以联合起来,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文关怀活动,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开设一些有关心理健康、自我保护、公共安全等方面的课程,丰富留守儿童的各方面知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监护网络,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

七、参考文献

[1]刘颖琦.试论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法制与社会,2008,(29)

三湾小学留守儿童自查报告 篇3

我校现有学生649人,其中留守儿童198人,占学生总数的37%。我校自创建“留守儿童之家”以来,做了一定的工作。根据县局文件及中心校要求,现将我校留守儿童工作建设情况自查汇报如下:

一、留守儿童现状

1、留守学生中大多数是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其中60%左右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护。由爷爷奶奶代管的孩子,由于情感溺爱和知识缺乏等原因,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他们往往是把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常常忽略孩子其他的需要。因此,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的缺失,影响了他们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父母监护权的缺位,使他们的安全感、信任感有所丧失,缺乏对社会的好感,甚至导致心理等方面出现问题。

3、我校留守儿童,其家长大部分不是外出务工,他们将孩子的一切都交给了学校和老师,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却加重了学校与老师的工作量。

二、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对贯彻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和活动材料。

三、学校于2009年11月份设立了一间20平方米的“留守儿童之家”,设立了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活动阵地。房子放置了上级配备和自个的文体用品、桌椅板凳,电视机、电话等,改善了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儿童之家成为留守儿童的乐园。

四、广泛动员,组建留守儿童心理咨询队伍和兼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我校积极发动教师组建了1支留守儿童心理咨询队伍,由各班班主任担任,由2名教师担任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开展心理疏导,对 “留守儿童之家”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服务。

五、积极探索开展“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运行机制,不断强化措施,创新工作方法

(一)是加强管理,规范制度。首先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班子成员研究制定出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计划及中长期规划,对留守儿童工作实行动态化管理,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各项活动与学习档案,制定出台了“留守儿童之家”学习、活动、管理和财产保管等各项制度并悬挂上墙,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疏导和健康咨询,组织开展留守儿童主题班(队)活动或文体活动,如以“感受你的爱”为主题的班队会、演讲大赛、书画大赛等;促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达到家校共教的目的;播放有教育意义的电视电影节目;每学期召开家长会,促进家校沟通以推动儿童之家德规范化管理。

(二)是加强对活动的督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展状况。充分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红领巾广播站,让留守儿童展示才艺、倾吐心声;每周设立的学生监督小组让留守学生自觉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要求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定期组织家访,走进学生的家里,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及时帮助他们;留守孩子可利用亲情电话向远在他乡的父母汇报自己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亲情交流。热心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慈母,帮学生找回远离的父母之爱,让学生感受到无时不在的亲情,组织学生给爸爸妈妈写信,让学生把自己心中想说的话在信中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的心理疏通了,家校之间的联系紧密了,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紧密了,体现了我校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一片忠心。组织看书学习,参加各种有益活动,增添了生活的乐趣,拓展他们的视野,当学生的心理出现波动时及时介入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从小就有一颗永不改变的善心。

我校留守儿童之家虽然建立并已经对留守儿童开放,留守儿童课余活动已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但是如何发挥好“留守儿童之家”的教育作用,让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成长,还有待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社会各方面的援助,专家的悉心指导,更有待于自我加压、自我探索。我们将按照上级各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继续发挥组织牵头作用,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起来,将关爱行动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三湾小学留守儿童自查报告 篇4

做好团场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为深入了解学校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和身心发展情况,着力改善学校留守儿童教育条件,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按照《兵团教育局关于开展团场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对学校前一阶段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学校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留守儿童情况。

143团小学共1185名在校学生,24个教学班,留守儿童23人,占学校学生总数的1.94%。

经调查23名留守儿童详细信息,9名留守儿童的父母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10名留守儿童的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4名留守儿童的父母和孩子见面为半年以上一次。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都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都是隔代抚养。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23名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占2.61%,学习较差的占2.53%,但是64.71%的留守儿童学习习惯较差。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 “想早点长大独立”,“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别人特别是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

5、家庭教育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甚至部分监护人不识字。多数监护人很少或不主动与孩子聊天,不关心孩子的思想动向。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老人年龄较大,与孩子沟通、交流少,谈不上对留守儿童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 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习惯较差。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照顾不到孩子的学习,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任课教师们也一致认为: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完成家庭作业方面有明显差别。

2、行为习惯较差。留守儿童家庭的监护人都是老人,且文化程度大都偏低,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不讲卫生、挑食挑穿;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骂人、打架的现象时有发生。

3、家校沟通后,学生无改变。教师通过家访,将留守儿童的学校表现反馈给监护人,有的监护人根本不认可教师的反馈,有的监护人听了教师反馈后,根本不配合学效对孩子进行及时教育,有的监护人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与自己无关。这样致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

4、团场学校经费有限,教育教学设施落后,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5、团场留守儿童的家长打工地点不固定,联系电话号码时有更换,取得联系比较困难。

6、学校“留守儿童之家”虽然建立并已经向留守儿童开放,但是由于资金不足,里面设施还需不断完善,使 “留守儿童之家”的教育作用得以实现,让留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成长。

三、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开展情况。

(一)、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机构。

为切实做好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减少学校留守儿童数量,让全校学生能健康成长,2015年3月特成立了143团小学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组 长:苏萍 王锦秀 副组长:龚豫新

成 员:乌拉四海 郝海凤 王勤 代文 刘斌 马秀花 李江 各班班主任

(二)、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

为了摸清留守儿童的情况,2015年9月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

(三)、发挥了学校对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2015年3月,学校各部门按照 “143团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方案”指导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做好了以下工作,真正发挥了学校对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1、真情关爱,落实“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主任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了分类、分组,任课教师具体分析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了学习帮扶计划,明确了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教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2)、生活上优先照顾。通过教职工大会,校领导要求了:每一位教职工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校医要及时诊治及时联系,生活教师和班主任要悉心照料。指导留守儿童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每位班主任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愉悦了他们身心,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2、对留守儿童实施了结对帮扶。班主任根据每位留守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了结对帮扶对象,要求:帮扶者每周至少与留守儿童交流、沟通了一次,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班主任每月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了一次,及时反馈了儿童在校的情况。学校定期召开了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

3、注重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安全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及时对他们进行了心理教育课,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学校指定了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了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定期举行了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4、建立了 “留守儿童之家”。

结合学校具体事情,2015年3月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室内布置体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有留守学生档案资料柜,分班级存放留守学生档案袋,安排教师每天轮流值班,管理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等。

5、为留守儿童建立了“亲情电话”5190044.2015年3月,学校为留守儿童建立了“亲情电话”:5190044.公开了电话号码,发挥了亲情电话的作用,为留守学生在课间、休息时、课外活动、节日等时间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了方便,增进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感情。

6、开展了各种人文、兴趣关爱活动。

学校成立了各种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留守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了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班级也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留守儿童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了家的感觉,增强了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7、加强了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每班通过校讯通、qq群的形式及时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和监护人公布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利用电话、家访等方式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了他们教育儿童的水平。班主任还指导留守儿童通 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

8、学校进行了监护人的教育培训。学校充分利用了教书育人的阵地,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对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了培训,向他们传授了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他们转变了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

9、班级间进行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交流了经验,促进了班级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10、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个大工程,仅靠学校的微薄力量是不够的,为此,学校呼吁了有关部门及社会人士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

四、今后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努力方向。

1.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让所有留守儿童都能够及时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呼吁、宣传,使更多人关爱留守儿童,切实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

3、继续加强沟通交流,真正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4、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使社会真正和谐。

5.继续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贯彻《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石河子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团场留守儿童工作力度,做细、做实、做好团场留守儿童工作,积极摸索团场留守儿童的教育思路和方法,引领团场留守儿童在同一片蓝天下学习、生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关心团场留守儿童的春风雨露,健康、快乐、和谐成长,从而拥有自己美好的未来!

留守儿童自查报告 篇5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 题。为了全面了解我校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 作,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我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一、基本情况

1、我校现有留守儿童 58 名。调查显示,有31.3%的属父母外出务工,一个星期左右与孩子联系一次,36.5%的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和孩子见面的多为半年以上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长期和孩子分离,对孩子缺少关爱,缺乏交流沟通,导致亲情缺失,监护不力,致使一些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情况。从总体情况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近亲属。其中78%的留守儿童随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2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2%的留守儿童由其他人担当监护人,隔代抚养情况较为普遍。

3、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成绩优秀的较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需要辅导时首选的是老师,单独选择监护人或哥哥姐姐辅导的较少。

4、留守儿童心理情况。从调查看,大多数孩子性格内心、孤僻、倔强、与人交往少。在不开心时,都会出现一些 “想早点长大独立”,“想让父母安慰自己”,“觉得没有人关心自己”,“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自己不如别人” 超长的想法;有些还甚至想离家出走,多为男孩。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怀与社会的关注,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的沟通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

5、家庭教育情况。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及文盲的居多,监护人教育孩子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摸索。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聊天,关心最多的是孩子的学习,其次是生活情况,过问孩子情绪问题的很少。

二、存在问题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多半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监护孩子。因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使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加重家庭负担,危害社会。

2、家庭学校沟通不够。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或参加家长会,缺乏与学校的沟通,也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情况,加之学校老师缺少对孩子的家访,有的孩子抓住这个空档,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双方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使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得不到发展而走向消极的一面。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近年来,虽然每年都开家长座谈会,在指导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监护人尤其是祖辈监护人,不注重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三、工作策略

1、加大家庭教育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根据留守儿童多的特点,学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工作,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镇里联合,继续开展“爱心妈妈”活动,在学生中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互动网络,对所有留守儿童(外来学生)逐个建立学习、生活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保持和留守儿童父母定时(不定时)联系,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及时通报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让监护人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映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使学校和监护人能有效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3、学校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以工会牵头,组成以党支部、团队、班级等组织为主的关爱留守儿童组织机构、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困难学生补助等实际问题,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和监护人改变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使社会真正和谐。

留守儿童工作自查报告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6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对策

据全国妇联2010年公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研究报告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占全部农村儿童的28.29%,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近3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迫于经济条件、城乡体制和户籍限制等,不得不将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由一方父母或祖辈亲戚等照顾的儿童。在城市里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无法享受到市民待遇,他们的身份和生活状态无法做到家庭式迁移,迫使他们将子女依然留在农村。随着农民劳动力涌入城市的数量不断加大,留守儿童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并有不断增长趋势。黑龙江省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其现有留守儿童145750人,年龄在6-14岁居多,年龄普遍偏小,正是塑造性格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多由祖辈或亲属照顾,致使很多留守儿童性格孤僻、缺乏自信,学习成绩和初中教育的在学率大幅下降,若无家人和学校的及时引导,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易出现情感缺失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顾。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留守儿童情绪消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

2.留守儿童易存在成绩欠佳现象

一是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农民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大,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二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此次受访中达到大专及本科学历仅占10.5%,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隔代监护,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

3.留守儿童易产生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儿童无法与父母及时进行情感上的交流,监护人无暇顾及儿童的心理变化,这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是不利的,易使儿童产生心理脆弱、自暴自弃、悲观消极等不利的心理问题。

4.留守儿童存在道德行为较差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不少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

5.留守儿童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双休、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不力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一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儿童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二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针对性给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

2.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淡薄

父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智力发展将起着决定的因素。

三、对策及建议

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老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当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需要家庭的关爱,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共同的努力。

社会方面,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农村建设、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改变农村就业环境,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让农民在家就业,从根本上解决父母与儿童分隔两地的问题,让父母留在家里。同时,在政策上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保证流动农民的权利,降低学校入学门槛,在社会保障和子女入学方面给予优惠,改善城市打工子弟小学教学环境,使农民工无后顾之忧,让孩子们可以随父母到打工的地方生活。加强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政府相关部门监督其办学行为。

学校方面,一是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各中小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道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二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在中小学校普及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或学生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三是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有序的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把乡土文化引进课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和推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评价过程变成教育引导的过程,对学生产生约束力,实现由纪律和自律的转变,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助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是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心理咨询辅导站。特别是班主任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与由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交流。五是注重培训。尽可能对临时监护人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常识,开展一些座谈会,让他们了解孩子,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同时,要充分的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黄金季节”,召开家长会。

在家庭方面,在外务工的家长要配合学校的工作,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知老师,定期与儿童进行沟通,尤其年龄在11岁以上的儿童,正处在青春期的关键时期,家长更应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不要只关注儿童的学习,提供物质上的满足。要关注儿童的思想和心理变化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才不会误入歧途。

四、结语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的父母很多在外务工多年,与孩子很少有机会进行沟通,不知道孩子心里到底想什么,因此我们应该让父母看到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让他们了解他们不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从而真正了解孩子心理的想法,在他们想通过拼命挣钱,为孩子铺就成才之路的误区中醒来,看看孩子最需要什么。因此对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引导,尽可能使他们与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给孩子最贴切的帮助和指导。

参考文献:

上一篇:春班主任工作计划下一篇:市移动公司2008上半年党建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