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湾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2024-10-02

许三湾小学德育工作总结(共7篇)

许三湾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篇1

2011—2012第二学期德育工作总结

德育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灵魂,它站在思想意识形态的高度,影响到校风、学风、,它是学校办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我处认真制订计划,稳步推进,力促一步一个脚印,以使工作取得实效。在校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我校德育工作开展得较为正常,现总结如下:

(一)、抓队伍,提高教师德育素质。

正所谓:“治校之道,师德之本。”一个学校要培养出适应祖国需要的各项各类合格人才,就必须有一支德才兼备,勇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其中班主任队伍的素质尤为重要。我们从学习抓起,多途径、多渠道提高全员理论水平。这其中班主任的观念更新和理论学习是关键,为此在班主任的例会期间经常开展学习工作,在学期结束前作好学期班主任论文的总结工作。学期初,我们开展了“班主任工作交流会”,请来了上学期的优秀班主任走上台前,交流自己工作中的优秀经验

(二)、立规章,加大德育评价力度。

1、期初训练,扎实基础。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加大养成教育力度,新学期初,我们都要用几天时间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通过队伍训练,而后还进行了日常行为规范抽测,使学生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加深了理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树立典型,学有榜样。

本学年,我们开展评选校园“每月之星”的活动,每月一评,每月一认定;为了更有效的作好学校日常管理工作,还开展了“卫生示范班”评比活动,评比结果直接纳入到班主任的考核中。这几项工作使全校同学学有榜样,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3、建立规章,行有依据

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我处制定了许三湾小学学生基本规范,并加强了宣传;为了更好的促进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又修改了班主任的考核制度。

(三)、创文化,营造校园育人环境。

1、营造校园内部文化。

黑板报、橱窗是我们面向全体学生直观宣传的阵地。对于班级,我们每月要求按照月主题更换一次板报,并让班级学生轮流自行设计、出版。每月更换一期橱窗,宣传校纪校规,宣传典型,传播信息。

2、加强卫生工作,营造干净校园。

加强校园的卫生检查力度,每周由全体教师检查两次,检查结果直接与班主任的考核挂钩。同时校园实行包干到班,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通过美化、绿化、净化环境;通过板报等德育宣传阵地,为学生提供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和谐的育人环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优雅的校园文化,从而推进了教育工作的进程。

(四)、营造全员德育局面。

重视德育是我校的优良传统,使德育渗透到各班之中,把抓德育看作是全体教师责任,动员全体教师加入到德育工作中去,制定规则,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交学生的谈心记录,并纳入到个人考核中。

(五)、加强家校联系,建立警校共建。

1、学校在不断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中,特别注重发挥多渠道的教育作用,在充分发挥“三结合”教育网络功能的基础上,不断规范学生的养成教育,拓宽教育渠道,开展有的放矢的教育,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基地作用,组织开展活动。请朝阳派出所的警察来校做法制报告,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与当地派出所开展了“警校共建”活动。

2、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最主要的形式,是树立班主任权威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家长了解本学期的教育教学重点,反映家长的思想动态,共议科学的教育方法,得到家长的信任与支持,我们召开了期初家长会。学期间,我们针对学习中出现的新情况也会及时召开家长会,以便更好的教育学生。要求班主任开展家校联系。

(六)、做好特殊学生工作

特殊学生的工作是德育工作 中的一大难点,为了做好特殊学生的工作,我处做了些尝试,如:逐步建立和完善特殊学生的调查和建档工作;进行系统的谈心教育工作;加强与家庭的联合教育工作;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工作。

(七)、努力方向

1、进一步加强班主任管理工作,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班级体而努力。

2、拓宽育人阵地,开展各项活动,变单调的说教为寓教于乐,对学生进行直观、正面的教育。

3、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4、环境育人,无声胜有声。让墙壁说话;让花草传情;让“提示”伴随学生。下学年,进一步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让无声的教育深深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环境教育尽在 不言中,处处无声胜有声。

5、做好特殊学生的工作。

许三湾小学 2012-7-12

许三湾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篇2

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培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1]古代大儒在汇编的《大学》也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具体阐述了只有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才能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自新课改以来,国家把教育方针定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也指出了德育为先的教学策略。在不久前党的十八大报告,曾三次提及人的全面发展,报告再次强调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性可见一般,小学生的成长关乎于国家的未来。因此在道德启蒙的小学阶段,笔者认为,德育工作的重心是补救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在制度上完善,深入孩子的内心,以制度归正,以教促养成,在孩子在启蒙阶段的白纸上打上道德的烙印。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2]构建和谐德育的新局面。本文以广铁一小的校本机制为着力点,提出个人对德育工作的观点。

1. 广铁一小校本机制概况

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以德育人,全面关爱”的育人策略,“以研促教,点面结合”的教改路子,“抓实主道,拓展辅道”的办学模式,为培养“品质优良,学业扎实,兴趣明显,能力多样,身心健康,善于合作”的学生,形成“乐学、自主、自信、发展”的教育教学特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中分别从班级文化、学生素养提高和个人习惯养成上细化为铁一“养成‘十规则’”及检查制度、班级文化建设制度、“幸福六星”评比制度、“优秀一小人”评选制度、学生操行评定制度等。在教师管理方面有一个完善的教职工校本考核制度、教职工校本奖励制度,对教师的管理管理水平和教学素养有一个根本保证。

从以上校本激励制度中可见,在德育管理制度上,分别从教师、学生来年各个角度出发,既有硬性的规定,也有弹性的激励制度。制度的制定完全遵循人得心理特点。因而,一个完善合理的制度对于实施德育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保证。

2. 德育工作实施策略

2.1 加强德育工作激励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德育工作离不开一个制度的约束和促进。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须先有一个基本的制度约束,从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特别针对低学段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的特点,更应需要制度约束和引导。制度不仅是一个强制性的行为规范,还需要一定的弹性激励制度。但目前的的与工作制度多为强制性规范,没有健全的激励制度。只是“惩罚”而小学生对于激励更乐于接受。激励本是心理学术语,它所表示的是某种动机所产生的原因,即发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是如何产生的,是在什么环境中产生的。[3]因此在德育工作激励制度上要遵循小学生的习惯和心理机制规律。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具有迅速性、协调性、开放性、可塑性的特点,这一阶段学生表现出自制力差、对道德的知识理解肤浅。对于判断事情的对错,是否属于道德范畴,小学生从只是看行为结果是否和道德约束准则一致。对于道德的掌握则是简单的依赖他人、以来社会、逐步转变成自己认知道德标准。因此,对小学德育工作激励制度。要更多体现的是引导和规劝,形成鼓励性质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让学生随着习惯的养成和年龄的增长形成道德的觉醒。学生在内心形成--哪些是需要做?怎样做?思路。这样才是德育激励制度的核心所在。

从铁一小的校本制度中的“幸福六星”和“优秀一小人”可以看出,通过量化德育指标,从健康、劳动、文明、阅读、环保德育基本要素,并给学生发放“荣誉”星星和一定的物质奖励。这种激励有利于促进学生把德育基本道德规范转化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形成一个良好的人生观雏形。

2.2 抓住品生、品社课堂主阵地

德育工作表现在方方面面,不仅在日常生活可以组织实施德育活动,开展德育主题的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学生德育行为规范和德育意识的建立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处处渗透德育教育,使德育和智育互为促进,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德育观。那么作为德育教育专业课的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无疑是进行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教育部2011颁布的新《品生品社课程标准》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作为总目标,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维目标的内在统一。

在品生品社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几个内容板块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认识中华文明以及遵守公共秩序等。在授课时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养成自己在生活中和其他渠道收集相关资料的习惯。让学生在情感上对德育有一定的认识,如何是爱生活?如何才是爱祖国的体现?如何遵守公共秩序,做到文明出行?这些德育课堂知识加之对应的实践活动和相关的激励机制,给以引导学生在基本的道德规范内健康发展。

2.3 关注个体,释放学生心灵

小学德育工作中,在组织实践活动或德育教学时,往往有一些学生表现出不积极或者独自活动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可是性格孤僻,对于集体实践活动存在消极思想。究其原因,是因多数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以致于部分学生跟不上同学的“节奏”。因此在德育工作中要正视这种个体差异,在工作中要对这些学生重点关爱,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所需。对学生的小小改变给予口头上的肯定、或者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当众表扬。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差异分成不同的优略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是活动的主角。这些小小的情感鼓励,使学生对德育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结论

赫尔巴特曾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高德胜在所著的《生活德育论》也认为德育教育也是终身德育。小学德育工作是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对于学生德育管理要从学生内心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其以关爱,在管理制度上以激励为主。才可形成德育工作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护理教育中的德育[J].护理教育学,.2011(02).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3.1.

许三湾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篇3

新坝乡许三湾村,位于高台县城西南60公里,北部和西部与肃南明花乡接壤,元许路、团结路贯穿全村。全村现有17个村民小组,464户,1684人,其中劳动力1167人,有耕地22000亩,纯属井灌区,水资源较为紧缺,种植作物主要以番茄、制种玉米、洋葱、甘草、孜然套玉米为主。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0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35元。“双联”行动中,市政府成广平副市长、县政协赵春主席、市文广新局、县职业中专等单位的63名领导干部积极与许三湾村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65对。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我们坚持把“双联”行动与推进重点任务落实结合起来、与促进全村稳定和谐结合起来,紧扣民意,创新载体,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初步成效,现将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安排部署到位

县、乡“双联”行动动员会之后,我们便积极行动起来,及时召开村民大会,传达县、乡“双联”行动会议精神,并对全村“双联”行动进行全面的安排和部署;成立了领导小组,讨论制定了符合政策、切合实际的《新坝乡许三湾村“双联”行动实施方案》,并根据全村的发展状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性地制定了短期和长期的帮扶计划,进一步明确

了任务,把“双联”行动转化为密切联系群众,反映村情民意,培养锻炼干部和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生动实践。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采取召开群众会议、村头院落会议、田间地头小会、悬挂横幅、出黑板报、分发宣传单、发放资料、座谈交流、邀请专家讲座等形式,深入宣传国家、省、市、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及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重点工作,对农户进行宣传教育,使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家喻户晓,引导村民转变发展思路,增强脱贫致富信心。至目前,许三湾村共制作大型固定宣传版面2幅,墙体标语2幅,悬挂横幅10多条,张贴标语100多条,编发简报16期,并发放了《惠农政策宣传读本》400多本,为全村“双联”行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明确帮扶责任,重点工作协调推进

根据许三湾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紧围绕“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六项重点工作任务,把开展“双联”行动与村上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村上重点项目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相结合,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相结合,与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相结合,整体提高全村发展水平。按照“四化”建设要求,在巩固2011年“四化”示范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今年许三湾村各项工作重点突出,成效显著。一是设施农业建设步伐加快。按照“项目带动、科技

支撑、突出主业、提升效益、做靓特色、示范引领”的宗旨,以发展优势精品蔬菜为方向,计划新打建日光温室100座,各联系领导和单位帮助村上抓规划、解难题。市政府成广平副市长协调银行方面解决了资金贷款问题;县政协赵春主席协调水务部门为村上解决了旧井改造资金4万元,并协调电力部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解决了625米高压线路,680米低压线路架设问题。市文广新局组织部分群众、能人大户等赴临泽、甘州等地实地考察设施农业。目前,已发动31户农户,筹措资金560多万元,落实日光温室打建基地两个,完成88座的主体工程建设、电力基础和灌溉井的配套建设。并多次邀请张掖市农科所专家对发展温室产业的联系户进行了温室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培训,提高了群众科学种植水平。同时,充分利用“三农乐”专业合作社,发展玉米制种4000亩,商品玉米及孜然套作8000亩,落实番茄面积2093亩,洋葱种植1600亩,甘草栽植2000亩。二是养殖小区建设步伐加快。抢抓县上出台扶持奶肉牛发展的优惠政策机遇,充分利用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优势和本村肉牛养殖大户较多的实际,结合“四化”示范村建设,把发展规模化养殖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点,计划新建养殖小区一个,养羊1000只以上,养牛100头以上。至目前,已经完成主体工程,正在进行补栏工作。同时扶持30头以上养牛大户4户,累计达到12户,带动全村规模养殖户达到29户,使全村牛饲养量达到3000头,户均3头以上。三是农户创业发展势头良好。在现有产业发

展格局的基础上,乡政府积极为有一技之长和在发展现代农业、草畜产业等方面有愿望的农户,协调争取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和惠农贷款,扶持创业发展,提高农户的自身致富能力。目前,为270户农户联系协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1300多万元,涌现出陈其金、李生波等创业典型9人。四是排查调解纠纷力度加大。把“双联”行动与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相结合,积极配合村社干部通过走访调查、阐述政策、解疑答惑等活动,对群众开展思想教育和情绪疏导工作,政策法规宣传解释工作,认真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深入排查各类矛盾纠纷,掌握可能引发群体上访、越级上访的苗头和隐患,找准各类矛盾纠纷症结,真正做到底子清、情况明。至目前,共排查矛盾纠纷6起,调处成功6起,确保了全村社会和谐稳定。五是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按照“四化”建设要求,在巩固2011年“四化”示范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在美化靓化村容村貌上下功夫,在改善人居环境上求突破,积极协调完成重点地段绿化带造林1条5公里,栽植樟子松1165株,垂柳1540株。通过采取财政配套和农户自筹的方式,投资873万元的5公里“通乡路”、29.1公里“通社路”硬化,已完成村内主干道4.3公里,居民点门前硬化24.8公里。在道路建设中市政府成光平市长多方协调,为村上解决了通社道路加宽的难题,进一步方便了群众的通行。市文化出版局邀请张掖市农科所专家对村民进行了温室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培训,给党群服务中心赠送电脑两台,帮助解

决了村文化健身器材设施3台件;组织开展了送戏下乡演出、全市知名书法家笔会等活动。县职业中专举办了西葫芦栽培技术培训班,发放国学读本《格言连璧(精选)》150本。六是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开展,以强组织、增活力、促发展为主线,把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制度,从规范党务、村务公开入手,建立完善的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的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手机信息平台作用,在实现党员教育即时化和经常化的同时实现了“流动”不“失控”,离“村”不离“党”的良好氛围,在加强社会服务管理上做文章,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的作用,以“四不出村”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了运行机制,确保发挥应有的作用,帮助村“两委”班子提高了创新能力、领导发展能力、凝聚群众能力、致富带富能力和维护稳定的能力。

三、今后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照省、市、县委的安排部署,抓重点、破难点、促深化,进一步做好“双联”行动的各项工作。一是在转变群众思想上做文章。要进一步加大对市县惠农政策等方面知识的宣讲力度,通过宣讲拓宽群众眼界,解放群众思想,进一步转变群众小富即安、不愿发展的意识;二是在广树典型、宣传典型上下功夫。要树立一批帮扶典型户和单位,让典型成为拉近距离、增强信心的样板,成为转变作风、联户连心的样板;三是在健全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如何创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 篇4

一、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存在忽视倾向。

目前的基础教育中, 以素质教育为先, 而德育教育更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忽略德育教育的素质教育, 犹如离水之鱼。某些地区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只强调相关学科的重要性, 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进而忽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久而久之, 陷入恶性循环之中。近年来, 少年犯罪率普遍升高, 究其原因, 问题就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忽略了德育教育这一最简单却又最重要的环节, 同样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需深思的环节。

2. 教学研究流于形式, 教学课程安排未得到有效落实。

缺乏专职教师、缺乏教研配备, 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就难以深入地开展起来。尽管许多学校在课程安排中明确地标明了德育课程的设置, 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日程中, 德育课程却常被挪作语文、数学、英语等所谓的“主课”之用。同时, 任课老师对德育课程也鲜有相应研究, 对课程的把握不够。

3. 德育工作的方法趋于简单。

由于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教师在实际工作中, 对德育教育所花的时间和精力远少于其他学科, 对德育教育工作缺乏研究, 对社会发展缺乏长足的认识, 更缺少对学生变化和发展的辩证认识。总之, 缺乏对目前社会负面影响对青少年的腐蚀这一课题的研究。故而, 多数时候, 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流于说教、流于喊口号的形式, 没有对学生的终身教育负责, 更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4. 缺乏人本认识, 思想意识模糊。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 同样在对学生的教育实践中, 理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 就要求我们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中去, 德育教育工作不容忽视, 更是教育工作中的第一阵地。试想, 德育作为人生教育的第一步、第一环, 如果缺乏, 我们的学生会心智健全吗?答案是否定的。有言为证:人若无德, 与禽兽何异?我们的教育成果绝不是培养一批有才无德的后继者, 否则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将交托于谁呢?总而言之, 我们的德育教育忽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 没有考虑学生将来一生的需要和发展。

5. 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方法。

长期以来, 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社会教育缺乏有机联系, 主要停留在把学生的有限信息和学校、班级的有关情况提供给家长, 机械地要求家长予以配合, 没有很好地让家长扮演家庭教师的角色, 忽略了家长角色的重要性, 从而大大减弱了学校和家庭的整合资源教育优势。进而, 让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怪圈:学生的教育, 是学校的事、教师的事, 导致教育观念上的偏差, 以致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不畅通, 教师家访不充分, 教师、家长双方了解不够。从某种意义上讲, 降低了家长的教育积极性和主动性, 殊不知“孟母三迁”的另一层含义, 正在于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6. 学生基础道德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现今的学生, 多是独生子女, 生长于优越的家庭, 缺乏对具体社会细节、生活细节的了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自我为中心, 在关心他人、互帮互助方面, 表现不积极;二是攀比思想严重, 表现在比吃、比穿、比玩上;三是劳动观念淡薄, 缺乏对劳动的正确认识。

二、对于德育工作的思考

1.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 切实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水平。

首先提高德育工作管理者的能力。小学德育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刻不容缓, 重点应巩固管理干部在教育队伍中的引领作用。“上梁不正下梁歪, 中梁不正垮下来”, 身处德育工作一线的工作者,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 无疑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校管理干部队伍必须正确导向, 以科学发展观为宗旨, 进行合理配置, 造就“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将合适的干部人选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组织学习相关的德育工作研究理论, 做到理清、理顺, 研究切实可行的德育教学方法, 从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 积极探索适合本校、本年级、本班的德育教育方法。加强德育教育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须知优秀的德育教师理应成为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典范。提高业务能力, 深入开展德育工作的绩效评比, 激励先进, 鞭策后进。业务水平的高下, 直接决定德育工作的实效, 也直接决定学生受益面的大小。

2. 创建德育课程评价体系, 完善德育工作的监督与评估。

教育行政部门和督导部门应制定出适合本地区德育工作的督导操作体系和指标评价体系, 倡导“会诊式"的评估方法。每次教学检查评估结束后, 要负责任地向社会、向家长汇报工作情况, 向被评估学校提出德育工作、德育课程的改进意见, 并定期检查改进情况。接受社会监督、接受群众监督, 以期提高德育教学水平。

加大学校对班级德育工作的评价、指导力度。学校应高度重视德育学科的建设, 创设王牌学科, 提高德育学科教师的待遇。建议学校相关部门, 对全校的思想道德建设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导向, 并依据方案, 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估, 以此作为德育教师、班主任晋职、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 将责任落实到人。

3. 改进对学生的道德评价。

以往我们看待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 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 如若真实考评学生的道德水平, 须仔细考察他们的言行举止, 是否与成绩相符, 所谓“行胜于言”就证明了一点。因此, 考核学生的德育水平, 不能以试卷成绩为唯一参照, 而应综合学生的思想水平、日常言行、德育知识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积极推广成长记录评价法等形成性评价, 同时辅以传统的评价方式, 形成学生自评为主, 同学互评, 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学生品德评估机制。通过动态、灵活的评价, 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状况, 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三、加强德育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

1. 积极利用网络平台。

网络已经成为第三次世界革命的急先锋, 悄然地降临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作为一项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网络同样可以进入学生的课余生活。只是网络是把双刃剑, 如何积极地利用它的积极影响, 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中发挥优势作用, 是德育工作者所应深加思索的。反之, 如果学生为网络的消极作用所影响, 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如上网成瘾、利用网络犯罪等。

因此, 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利用现有的资源设备, 构建德育教学的信息平台、拓展德育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有效开展网上德育教学, 打造符合时代特征、适合本土教学、与学生心理特征相符合的新型德育教育课程。这一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2. 建立德育教育课程观的新导向。

首先, 改变传统的知识德育观为生活德育观。学生, 尤其是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 在于行动、在于实践, 而不仅止于言传身教。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 简单地将道德知识的传授等同于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 就如苏格拉底的名言:“知识就是道德。”德育内容来源于生活实践, 因而德育教育应是活泼、富予实践内涵的。脱离生活实践的德育教育, 只能是无源之水。

其次, 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观为人本教育观。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应扎根于学生内心深处, 融入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去, 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 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最后, 改变传统的知识德育观为生态德育观。倡导“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德育理念, 教育学生遵循生态规范, 懂得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道德观念出发, 通过一系列实在的体验活动, 提高生态智慧和生态道德能力, 养成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3. 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合作和有机联系。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既与学校教育有关, 又与家庭教育、社会影响有关。因此应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加以整合, 形成“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在争取家长配合、支持、理解的同时, 学校还应通过家长会、家庭教育研究会等形式,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向家长宣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解释、推广全面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家长明白家庭教育应如何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相衔接, 成为积极向上的教育合力, 共同促进孩子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言传身教, 扮演积极角色, 与孩子平等相处, 尊重孩子, 与孩子共同分享成长的快乐与忧愁, 使孩子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只有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 共同深化德育教育, 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应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强调学校“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 在教育实践中, 高质量地注入人本内涵, 领悟德育的真谛, 才是真正探索学生德育教学的光明之路。

摘要: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面临课程设置陈旧、观念传统、模式老套等问题, 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融合力。因此, 改变传统的知识德育观, 倡导生活德育观、人本德育观、生态德育观, 已刻不容缓。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 将科学发展的真谛融汇到小学德育工作中去, 是新时期德育工作者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德育,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封平.加强学校生态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6, (1) .

[2]李下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N].南方日报, 2001.

[3]周峰.现代人本主义教育功能观试析.教育研究, 1990, (12) .

[4]周峰.素质教育:理论、操作、经验.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8.7, (1) , 1999.6, (2) .

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篇5

一、小学德育现状分析

1、小学德育工作取得的实绩。

(1) 德育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近年来, 各小学都把德育队伍的建设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并做到了真抓实干。各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 组建了德育领导班子, 由学校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 分管领导具体抓, 成员包括了德育处、工会、团队干部和班主任教师。与此同时, 学校还建立了一支德才兼备的学校德育工作骨干队伍。他们狠抓师德、师风建设, 努力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和评选优秀教师活动, 建立新教师和骨干教师培训制度, 提高了德育工作者的水平和能力。德育工作者任劳任怨、勤勤恳恳, 在育人工作中无私奉献, 培养出了一批批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理想情操都十分出色的学生群体, 赢得了社会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2) 爱国主义教育卓有成效。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近年来, 各校根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对学生进行了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收到了很好的实效。其实施的途径大致如下:长期坚持升旗仪式, 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他们借此机会, 举行国旗下的讲话。其内容涉及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祖国近代曾经遭受的劫难, 还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与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结合起来, 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其次, 学校还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 游览祖国名山大川及德育教育基地, 让学生在切身的感受中, 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此外,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有层次性、阶段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还充分利用思品课、语文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 社会主义礼仪教育有声有色。礼仪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讲究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 各校相继开展了社会主义礼仪教育活动, 通过规范化、系列化的训练, 使学生礼仪行为习惯得到了培养。各校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礼仪实践, 进一步内化了学生的礼仪品质。

2、小学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及存在的问题。

(1) 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目前, 我国的基础教育从总体上看, 素质教育的实施已走上了正轨, 课新程改革也在蓬勃开展。然而, 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某些地区、某些学校仍在走“应试教育”的老路, 他们仍片面追求升学率, 依然把学校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准。教师只强调学科的重要性, 不断地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 由于某些地区或学校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 教育评价的单一, 致使教师把考试分数作为教学的终级目标。另外, 家长们的思想意识、观念也还没有真正转变, 他们的一些不恰当的做法, 甚至是一些错误的做法, 给学校的“素质教育”实施带来了影响。以上三方面的问题, 带来的后果是学校、教师、家长普遍重“考分”, 而对学校德育工作则放在“第二位”, 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体魄却被淡化。总而言之, 我们的教育没有做到以人为本, 没有考虑学生将来一生的需要和发展。这就足以说明我们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 德育工作方法简单。由于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 在德育工作中所花的时间和精力就远比教学工作少, 缺少对德育工作的研究, 缺少对社会发展的认识, 缺少对学生变化和发展的认识, 缺少对目前社会负面影响对青少年腐蚀这一问题解决办法的研究, 因而, 我们的德育工作大多数时间是在说教、喊口号, 甚至是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 没有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总是浮在空中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3) 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方法。我们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研究, 所以, 长时间来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主要停留在把学生在学校的信息或学校、班级的有关情况提供给家长, 要求家长如何给予配合, 这样做的结果把家长在家庭中作为教师的地位大大削弱, 最后我们的家长没有扮演教师的角色, 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识——学生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教师的事。除了教育观念上的偏差外, 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有时不畅谈、家访有时不及时甚至不家访、对家长有时还存在不尊重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也打击了家长的积极性。有时我们还在经常埋怨家长素质怎么这么差。 (4) 学生基础道德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以自我为中心, 在“关心他人”方面做得差。这部分学生处处表现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二是“攀比”思想严重, 表现在比吃、比穿、比玩上。三是劳动观念淡薄, 这部分学生在劳动中要么袖手旁观, 要么表里不一。

二、关于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进一步提高德育队伍“战斗力”。

一是加强德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其管理素质。小学德育管理干部队伍, 在德育工作中起领导作用, 要使学校德育工作有序开展, 学校管理干部队伍必须正确导向, 进行合理布置, 制订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实施计划。因此, 必须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德育的有关理论, 研究并学习德育工作的具体方法, 要求他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积极探索与本校实际相符合的德育管理体系, 用以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二是加强德育工作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二是要提高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三是要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以便更好地为德育工作服务。四是要深入开展德育工作的评比、表彰活动, 要激励先进, 鞭策后进, 从而带动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

2、狠抓薄弱环节, 继续探索德育工作的有

效途径。首先, 端正学校的办学思想, 积极构建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彻底消除“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要使小学德育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我们的教育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困扰, 向“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如果让我们仔细探究“一手硬”、“一手软”出现的地区或学校, 它们大多带有“应试”的成分, 从办学思想上还没有端正起来。必须更新观念, 加快它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 从而从根本上淡化考试竞争、按分排队, 彻底摒弃单纯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做法, 使德育真正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其次, 加大德育工作力度, 狠抓学生基础道德教育, 学校在具体工作中出现了“断层”或教育没有形成序列化, 从而造成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出现“裂痕”。作为德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加大德育工作的力度, 在精心设计小学德育工作的总目标时, 还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 制订阶段性的德育工作目标。尤其是针对基础道德方面出现的问题, 要采取有力的措施, 反复训练, 并定期检查实施教育的效果。最后, 要倡导并激励德育工作者投身德育研究之中, 在实践中去发现并创造新的德育工作方法, 从而使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3、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浅析 篇6

下面, 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历和实践心得, 对小学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谈两点个人看法。

一、为人师表, 率先垂范, 给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

班主任是与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人, 小学生的很多性格和品质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所以, 班主任每天的言行和举动在无形之中给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若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作为班主任就得为人师表, 率先垂范, 即起到带头作用,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从而给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

比如, 我们要求学生谦虚有礼貌, 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待人和善, 和蔼可亲, 不大声说话;我们要求学生干净整洁, 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穿戴整齐, 不能邋里邋遢;我们要求学生和睦相处、团结友爱, 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和同事互相尊敬, 和睦团结……这样, 我们要求学生做到什么, 我们自己首先做到, 就会在无形之中给学生树立一种良好的榜样形象, 学生会在无意之中对我们的行为进行模仿, 对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性格的形成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意识

只是运用口头语言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理论说教, 对于某些行动力较差的学生而言, 有时并不能将其真正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 所以, 身为小学班主任, 我们除了向学生讲授一些道德表面知识, 还应积极开展一些道德实践活动, 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意识。

比如, 我们可在周末, 带领孩子们到本地的养老院, 为孤寡老人带去温暖和问候, 我们可以让学生和老人聊聊天, 为他们唱个歌跳个舞, 或者是端一杯热水, 打扫打扫卫生, 等等。这样, 我们便能使我国的传统美德尊老敬贤得到弘扬, 使学生养成尊敬老人、敬爱老人、帮助老人的良好习惯。又如, 在一些节日如父亲节、母亲节, 或者是父母亲的生日, 要求学生给父母写一张卡片, 卡片上写上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和对父母的祝愿, 以此使学生产生感恩父母、报答父母的决心。另外, 在清明节, 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到烈士陵园进行扫墓活动, 并借这一时机向学生讲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胜利而浴血奋战的故事, 让学生深入体会革命烈士在国家有难时挺身而出, 勇于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这样,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 使道德教学变得多姿多彩, 实现了知与行的统一, 增强了学生的道德品质意识。

综上所述, 作为小学班主任,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并积极采取各种德育的途径和办法, 使学生在获取各种学科知识的同时, 还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参考文献

许三湾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篇7

德育导师制工作模式是一名导师可以同时带5到10名学生, 导育过程的要求是每周至少1到2次和被导学生进行交流, 导师要及时了解其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变化;要求导师每一次都要有书面的记录并完善学生成长档案袋;要求导师每月至少1到2次与被导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帮助与指导学生家长进行有关的家庭教育;要求导师养成做工作记录的习惯, 完善工作记录袋, 主要是记录师生活动的全过程。

德育导师的职责主要包括:关注被导学生在思想、品德以及行为上的动向, 帮助受导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好的道德品质;关心被导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变化情况, 及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与健康指导;关心被导学生学业及个性特长上的变化, 有效地帮其改进学习的方法, 提高学习的能力以及学习的效率;经常保持与受导学生家长间的沟通, 保证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

那么, 就小学生而言, 笔者认为, 其提高德育导师能力的途径与方法有以下5种。

一、坚持因材施导, 提高导育目标设计科学性

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 表现为儿童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独立完成任务, 即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 但在成人的帮助下, 通过模仿, 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同样, 在德育中也存在着最近发展区。事实证明, 导师只有在充分了解被导学生的各项实际情况后, 才可以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导育目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们所制定的目标不应该固定而应是动态的、分阶段的, 并且目标的设计要具体且便于检测, 不能含糊、笼统、不易操作。

二、坚持因材选材, 提高导育内容选择正确性

导育要达到预期的目标, 导育内容选择至关重要。如果导育内容与被导学生实际联系不够紧, 必然会影响其导育效果。笔者认为导育内容的因材选材可以概括为三个原则, 即:系统性原则、务实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德育要增强系统性, 必须在基础理论性内容的系统性、稳定性、连续性上下功夫, 以克服教育内容选择的随意性;要增强导育内容的务实性, 导师须紧紧抓住被导学生最关心的热点、疑点、焦点、盲点问题进行导育内容选择, 防止贪大求全, 华而不实;要增强导育内容的创造性, 导师对传统的导育内容要大胆地取舍, 科学地“加减乘除”, 使导育内容的选择具有灵活性、创造性。小学生理解能力尚未完全形成, 因此在选择内容上更应注意, 多选取对比性较强的内容作为导师导育的内容。

三、坚持因材取法, 提高导育方法实施针对性

方法对于导育结果的影响是非常明显, 因此针对小学生选择导育方法就更为重要了。通常在工作中教师们选择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榜样法等。说服教育法是我国目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最广泛的德育方法。它借助语言或者事实,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影响受教育者, 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增进学生的辨析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说服教育的主要形式有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而“身教”法是以导师的人格熏陶对学生进行导育。实践证明, 导师在导育过程中不重视自身人格修养, 不注重身教, 那么其结果必将是失败。合格的导师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笔者认为导师必须要了解与准确判断自己所导对象的特点。同时, 对于现有的导育方法我们也可以给予优化与整合。例如, 我们在选择方法的同时有意识地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操作技巧运用到我们的导育过程中。

四、坚持因材施威, 提高导育过程的导师影响力

所谓威信就是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影响程度, 或者说赢得众人的尊敬和信任后形成的一种无可替代的影响。我认为导师树立威信可以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德”立威。“德”是指导师的道德、品行、作风。《诗经·小雅》中说:“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意思是品德像高山一样崇高的人, 自然有人敬抑, 行为光明正大的人, 就会有人效法。二是以“识”增威。这里的“识”包括导师广博的知识。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是衡量一个合格导师的必备条件和起码要求, 它直接关系着导师所导内容的优劣。三是以“信”取威。这里的“信”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信任, 二是信用。信任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 也是体现人格力量的纽带。讲信用, 就是不食言、不说空话和大话, 信守诺言;对做不到的事情, 决不能许诺, 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只有这样, 导师才能树立较高的威信。四是以“绩”壮威。导师要努力工作, 争取获得一定的成绩。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使你所导的学生对你更加敬佩。五是以“情”升威。鲁迅曾经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当代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人期望得到别人, 尤其是领导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哪怕是一个主动的招呼、一句亲切的寒喧、一句玩笑话, 都会使人感到是对自己的尊重和亲近, 从而达到心理相容, 感情相通。

五、坚持导研联动, 提高导育过程的导师技巧

长期从事导育工作的导师更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 并对其进行经验梳理, 这就是所谓的导育研的联动。例如, 案例反思就是促进自身导育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之一。一般导育案例的书写格式主要包括案例背景、问题分析、施导措施、实施效果、案例反思等。这样用文字形式将其记录下来更有利于导师们导育技巧的提升。因此, 笔者建议小学的德育导师们要积极地参与导与研。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主要表现为易动情与易重情。因此, 小学的德育工作需要导师们做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感人。但是除了这些之外, 笔者认为还有必要对几个技巧进行完善。首先是表情技巧。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学生学习的过程并不单纯是一个“纯认识”过程, 其接受教育的过程第一环节就是对教师教态表情的接收。因此, 导师身着得体、大方的服饰, 一副亲切、和蔼的面容以及充满期待的目光, 再配以适当的肢体动作, 其导育将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其次是导言技巧。心理咨询研究领域中对于咨询师引导能力要求非常高, 德育导师的工作类似于心理咨询师。导师通过语言的引导使学生感官产生兴奋, 能强化受导学生的主观感受, 从而最终激起学生理智感的发展, 促进其快速地进入特定沟通氛围, 提高导师的导育效率。最后是导师的评价技巧。评价是德育导师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对导育全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环节。评价的有效性将会对学生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情感达到激励与调节的作用。小学生更需要导师们的评价, 因为他们有着较为强烈的心理需要。通常导师可以用“对”、“不对”、“好”、“不好”等简单词语评价普通的学生, 但是对于学校所分配的受导学生则要配以表情与手势, 多采用启发性、示范性的评价。

总之, 德育导师工作是意义深远且烦琐、复杂的工作, “责任心”是有效完成工作的保障。尽管导师的工作能力有所不同, 但其目的都是一个, 那就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对于学生选导师和导师选学生要力争做到双向选择且受导学生名单要具体化, 即受导学生名单上除了班级、名字, 还应该交代学生的主要问题、受导方向。当然, 学校要多宣传与培养德育导师, 即使做不到每个教师都担任德育导师, 也一定要保证每个老师都很清楚德育导师是怎么一回事。当然, 学习的方式有很多, 比如全校教工大会;或者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学习;通过学校网站, 要求教师上网学习。当然, 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是“德育导师优秀案例”的学习, 即看看别人都干了些什么。

参考文献

[1]刘莉.中小学德育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反思[J].教学与管理, 2011 (34) .

[2]郭蓉.多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挑战与机遇[J].教学与管理, 2012 (18) .

[3]丁银辉.加强小学德育有效性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10 (2) .

[4]李本同.中小学德育实效较低的成因分析及消解对策[J].教学与管理, 2007 (28) .

[5]卢勇, 何松毫, 杨璐.德育导师制内涵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 2007 (2) .

上一篇:sop的标准操作规程下一篇:优秀安全员自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