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庙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2024-09-24

双庙小学德育工作总结(通用10篇)

双庙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篇1

双庙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的德育工作以学习和宣传上级文件精神为主线,以“五爱”教育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坚持“突出重点,形成特色,注重实效”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条主线,是德育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结合国内外形势和重大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利用主题班会、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加强行为规范教育本学期的行为规范教育继续在“学校是我家,我是校园小主人”的自我管理方式上进一步加强。

1、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开展诚信从身边做起活动。对学生的学习习惯、遵章守纪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劳动卫生习惯进行训练和教育。

2、强化行为规范教育的检查、评比、量化措施。本学期,对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措施进一步完善与落实。重新制定评分内容和标准,重新设计较合理、较规范的评比版面。对卫生、课桌椅、眼保健操、自行车排放、黑板报评比、认知测试、佩戴情况、食堂用餐情况、违纪情况的九个项目的检查评比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个人。对卫生、课桌椅、眼保健操、自行车排放、食堂用餐采取天天检查的方式,对佩戴情况采取突击检查的方式,对黑板报评比、认知测试采取定期检查的方式。

3、充分发挥值日班、大队部、学生督察队的值日监督作用。一学期来,各部门认真负责,检查公平公正,各值日周班级工作到位。

4、继续对各班行为规范进行检查、评比,每月评出流动红旗,起到表扬一批、激励一批的作用。每月评比总分与班主任奖金直接挂钩,有力地失去了班主任工作。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让他们养成文明礼仪、劳动卫生习惯等。通过对行为规范教育的检查、评比,形成班际竞争,促进了全校的行为规范。五月二十七日,全校师生走出校门进行卫生整治活动把校门外一条街打扫得整整齐齐,改变了原来面貌。得到社会公民的一致好评。

三、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本学期的德育工作重点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们在班主任会议中自己的点滴经验作了交流。通过交流,我们深深地感到班主任工作的细腻、真诚和艰辛,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总结。

四、加强法制教育

通过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日常教育与强化教育结合,我校这学期无发生一件意外事故。我校利用板报、校会进行宣传教育。

六、其他工作

1、家庭教育工作

本学期,成功召开了全校学生家长会,家长出席率达90%。在家长会上,校领导具体介绍学校的情况教师们介绍班里的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家长会的召开,拉近了家庭与学校的距离,沟通了家长与老师的情感。家长学校上课每月一次,做到每个校领导进行一次讲座,效果很好。

2、健康教育工作正常开展

对教育局下达的精神认真落实,做好各方面健康教育的宣传;落实食堂、小商店、饮食、饮水卫生。本学期我校无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向高年级学生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向全校学生进行“无偿献血,爱心奉献”、“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宣传教育。

3、帮困工作

本学期,认真做好贫困学生统计工作,免了部分困难学生的杂费。

4、重视体卫艺科工作,认真参与区举办的各项竞赛,并取得多个获奖名次。

5、心理健康教育

与学生的书面交流,面对面地交流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以上是我校本学期德育工作小结。德育工作既要抓常规,也要抓特色,但总的感觉在班主任队伍管理上力度还不够,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创新工作。为实现学校德育现代化而努力。

双庙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篇2

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培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1]古代大儒在汇编的《大学》也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具体阐述了只有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才能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自新课改以来,国家把教育方针定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也指出了德育为先的教学策略。在不久前党的十八大报告,曾三次提及人的全面发展,报告再次强调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性可见一般,小学生的成长关乎于国家的未来。因此在道德启蒙的小学阶段,笔者认为,德育工作的重心是补救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在制度上完善,深入孩子的内心,以制度归正,以教促养成,在孩子在启蒙阶段的白纸上打上道德的烙印。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2]构建和谐德育的新局面。本文以广铁一小的校本机制为着力点,提出个人对德育工作的观点。

1. 广铁一小校本机制概况

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以德育人,全面关爱”的育人策略,“以研促教,点面结合”的教改路子,“抓实主道,拓展辅道”的办学模式,为培养“品质优良,学业扎实,兴趣明显,能力多样,身心健康,善于合作”的学生,形成“乐学、自主、自信、发展”的教育教学特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中分别从班级文化、学生素养提高和个人习惯养成上细化为铁一“养成‘十规则’”及检查制度、班级文化建设制度、“幸福六星”评比制度、“优秀一小人”评选制度、学生操行评定制度等。在教师管理方面有一个完善的教职工校本考核制度、教职工校本奖励制度,对教师的管理管理水平和教学素养有一个根本保证。

从以上校本激励制度中可见,在德育管理制度上,分别从教师、学生来年各个角度出发,既有硬性的规定,也有弹性的激励制度。制度的制定完全遵循人得心理特点。因而,一个完善合理的制度对于实施德育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保证。

2. 德育工作实施策略

2.1 加强德育工作激励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德育工作离不开一个制度的约束和促进。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须先有一个基本的制度约束,从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特别针对低学段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的特点,更应需要制度约束和引导。制度不仅是一个强制性的行为规范,还需要一定的弹性激励制度。但目前的的与工作制度多为强制性规范,没有健全的激励制度。只是“惩罚”而小学生对于激励更乐于接受。激励本是心理学术语,它所表示的是某种动机所产生的原因,即发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是如何产生的,是在什么环境中产生的。[3]因此在德育工作激励制度上要遵循小学生的习惯和心理机制规律。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具有迅速性、协调性、开放性、可塑性的特点,这一阶段学生表现出自制力差、对道德的知识理解肤浅。对于判断事情的对错,是否属于道德范畴,小学生从只是看行为结果是否和道德约束准则一致。对于道德的掌握则是简单的依赖他人、以来社会、逐步转变成自己认知道德标准。因此,对小学德育工作激励制度。要更多体现的是引导和规劝,形成鼓励性质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让学生随着习惯的养成和年龄的增长形成道德的觉醒。学生在内心形成--哪些是需要做?怎样做?思路。这样才是德育激励制度的核心所在。

从铁一小的校本制度中的“幸福六星”和“优秀一小人”可以看出,通过量化德育指标,从健康、劳动、文明、阅读、环保德育基本要素,并给学生发放“荣誉”星星和一定的物质奖励。这种激励有利于促进学生把德育基本道德规范转化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形成一个良好的人生观雏形。

2.2 抓住品生、品社课堂主阵地

德育工作表现在方方面面,不仅在日常生活可以组织实施德育活动,开展德育主题的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学生德育行为规范和德育意识的建立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处处渗透德育教育,使德育和智育互为促进,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德育观。那么作为德育教育专业课的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无疑是进行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教育部2011颁布的新《品生品社课程标准》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作为总目标,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维目标的内在统一。

在品生品社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几个内容板块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认识中华文明以及遵守公共秩序等。在授课时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养成自己在生活中和其他渠道收集相关资料的习惯。让学生在情感上对德育有一定的认识,如何是爱生活?如何才是爱祖国的体现?如何遵守公共秩序,做到文明出行?这些德育课堂知识加之对应的实践活动和相关的激励机制,给以引导学生在基本的道德规范内健康发展。

2.3 关注个体,释放学生心灵

小学德育工作中,在组织实践活动或德育教学时,往往有一些学生表现出不积极或者独自活动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可是性格孤僻,对于集体实践活动存在消极思想。究其原因,是因多数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以致于部分学生跟不上同学的“节奏”。因此在德育工作中要正视这种个体差异,在工作中要对这些学生重点关爱,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所需。对学生的小小改变给予口头上的肯定、或者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当众表扬。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差异分成不同的优略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是活动的主角。这些小小的情感鼓励,使学生对德育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结论

赫尔巴特曾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高德胜在所著的《生活德育论》也认为德育教育也是终身德育。小学德育工作是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对于学生德育管理要从学生内心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其以关爱,在管理制度上以激励为主。才可形成德育工作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护理教育中的德育[J].护理教育学,.2011(02).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3.1.

双庙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篇3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严格履行白庙乡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各项动态管理措施,以最大努力和热情投入日常教学并坚持不懈、善始善终,为了开创新局面,本期学校作了以下方面工作:

一、以德治校,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1、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进一步教育和引导教师自觉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崆峒区教师行为十不准》师德教育,严谨查处社会反映强烈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及各种不正当行为,要求教师形成了严谨求实、乐于奉献的教风,做到了立身立教、为人师表的楷模,用自己的表率作用教育和影响学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

2、强化作风整顿,加强业务学习。

教师都积极学习党中央政策,纠正不正之风,牢固树立育人思想,勇于实践创新,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发挥聪明才智;学校定于每周二、集体学习。要求每位教师用心学习,做到了学习有时间、有步骤、有目标、有记录、有心得,学校定期检查,学期结束笔记不得少于2万字,并纳入了学校教师思想政治考核。立足校本培训,强化骨干教师培养是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又一措施。为了努力搞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我校规定每周四为新课程培训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培训内容上,我校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思想理念,实践技能和课件制作等方面着手,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树立服务意识,加强管理,着力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浓郁氛围,全体教师业务素质及思想认识都有很大提高。

3、完善制度创新,强化学校管理。

我校在开学初组织教师学习了《开学工作通知》、《白庙回族乡2008— 2009学教育教学工作安排》等文件,通过学习,广大教师深入领会了我乡本学年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以及一些重要工作任务,结合我校实际拟定了学校本期工作计划、以及教导处工作计划,教师个人也拟定了学科教学计划,班主任老师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计划,较快的理清了本学期的工作思路,进入了工作状态,为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我校制定和完善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研教改制度、质量目标奖惩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制度化管理。并召开全体教师会讨论通过。实现以制度管理学校的目的,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付诸实施,落到实处,力求学校工作井然有序,并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我校坚持教师考勤登记及上下班签到制度,全体教师都能自觉遵守、严格执行。为了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坚持周计划、周总结制度。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我校从开学初就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始终坚持以教学为学校工作的中心,加强管理、提高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严格规范教学管理,我们制定了《栾塬小学教育教学常规》、《栾塬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目标考核办法》、等,为实施制度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也为教师开展工作提供了依据。

4、积极参与学区组织的第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多类活动,活跃校园新气象。

为活跃校园气氛,丰富学生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入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校积极筹备校园文化艺术节,并在校园建设和文艺汇演中取得了先进集体奖。

二、加强教学管理,促使教育教学上升。

1、树立“教学为主,质量兴校”的旗帜。抓质量是学校永恒不变的主题,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荣的观念,寻 找教与学中的问题,强化对教材、教法、学法的研讨,坚持向课堂要质量,向过程要质量,使自己的教学工作上升,完成质量目标。

2、发挥教导处职能,把握教学方向。

教导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龙头,势必影响着一切。因此,教导处始终坚持周一早自习教师教案审批制度,开足开齐课程,配有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教案,并开展新课程研讨会,及时安排教师公开教学4人/次,定期检查各科教案、作业3次,并将不定期的抽查教案、作业、练习册等,同时,抓好“空档” 时间,合理分配,保持课程平衡,尤为午饭时段,下午辅导是语文时,午饭时段为数学辅导;依次轮换。进一步从严、勤、细、实方面着手,努力提高教学成绩。

3、加强班主任工作职责,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班主任的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组成,他将影响着学生的做人和学习,要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细致学习,培养学生习惯化,让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成为社会上有用人才。开学初,我们选拔一些年轻有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我校实施值周员时时检查、天天总结、周周评比制度,实行班主任奖罚制,在班级中有班务日志,班干部或班主任老师每天必须将班级中学习、纪律、卫生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详细记录,以便进行总结改进,在周五下午的例行班会上对学生进行分析总结。

4、深化课堂研讨,促进教学相长。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的主战场,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效率。所以,我们严抓课堂教学,规范课堂教学,以“崆峒区中小学教师上课十不准”为最基本的纪律要求。在此基础上要求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我校课前2分钟响电铃,教师提前做好上课准备,到教室附近候课。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带教案,决不允许无教案上课,切实 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益。校长、教导主任无预约听课,督察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消除了开学初个别教师上课迟进、早出、在课堂上批阅作业等现象,教学风气明显好转。

为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水平,我校把公开课教学作为学校最重要的教研活动,从说课、讲课、评课等各个方面规范要求,公开课教师必须有公开课教案、说课材料,听课教师必须填写听课记录,作听课笔记,写评课材料。我校在第五周安排了刘小娟老师的公开课教学,在第七周、第十四周分别安排了优秀教师何峰、骨干教师朱社霞的示范课教学,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学习提高、相互促进的平台,也从根本上提高了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为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创造了条件。

5、加强落实信息技术工作,力求提高教师现代化水平。

按照乡总体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做好教师的信息技术继续教育工作,使每位教师争取做到会操作电脑、会连接、下载教学资源,为己所用,为大家共用。

三、齐抓共管,抓好学校综治工作。

学校安全事关重大,关系着一个家庭乃至社会的稳定。因此,安全工作不可忽视,要健全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力度,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建立学生路队护送制度,还将有计划的开展交通安全及防盗、防火、自救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建立健全安全防范制度。对校园内电、水路等要登记检查,实行事故报告制。将学校与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相连,共同做好安全综治工作,使学生愉快而来,安全而归。

四、利用有限资金,强化校园建设。

学校将合理计划,想方设法,改善校园环境及校舍,增添教师办公用品,改善住宿条件。将学校仅有的经费,花在最需要的地方上。服务于教学的钱,决不吝啬。教学中必要的词典、题库等参考书,刻录资源所需的光盘、打印用纸等物品学校管够,还挤出部分资金美化校园。开学初我校 组织全校师生对学校的部分道路进行了硬化,硬化面积100平方米,修建花园一个,并对教室和教师宿舍进行了粉刷,增白。

双庙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篇4

“4312”活动方案

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为切入点,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加强体育活动和艺术活动的组织开展,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进一步树立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落到实处,特制定《双庙魏小学落实“4312”活动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4312”活动的领导,保证活动落到实处,成立“4312”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韩士波

副组长:李 彬 李绪娟

组 员:姜淑元、李冬菊、蒲俊杰、齐玉迪、刘吉华

王志祥、肖冠群、袁冉冉、王 红

二、工作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艺术修养,并形成健康意识和审美观,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积极学习艺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陶冶,不断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课间操单一形式,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通过“4312”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三、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4312”活动领导小组,校长要亲自主抓,为”4312”活动的顺利开展普及提供有力的保障。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升旗、主题班会、手抄报、征文、标语等形式,使广大师生深入了解“4312”活动的重要意义。利用“家长学校”这个媒体加强宣传,让学生家长深入了解“4312”活动的重要意义,使“4312”活动深入到校外教育和家庭教育中。

3、完善校园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开展“4312”活动和艺术特长的培养,要有良好的设施和器材做保证。各小学要进一步充实体育器材设施,规范器材的使用制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扎实有效的开展“4312”活动。

4、开展丰富多彩的“4312”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操和一跑”与每天上午开展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每天要坚持跑步和做眼睛保健操,将广播体操、健美操、武术操间隔循环进行;一跑小学进行800米的跑步活动。

“三球”与体育课、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相结合,小学将以乒乓球为重点,适当开展足球和排球运动,课外活动是班级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协助体育教师组织好学生的各项活动。

二项艺术活动与兴趣小组和校园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每天上午、下午课前在诵读古诗文的基础上,再唱一首歌以国歌、少先队队歌、校歌等内容健康向上的歌曲,激情唱响校园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融入课堂;同时将本着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和兴趣的培养,丰富学生的艺术文化生活的原则,充分利用课间、课外活动时间,培养学生艺术特长(声乐、舞蹈、戏曲、曲艺、器乐、绘画、手工制作、书法、剪纸等),使每位学生掌握一项艺术特长。

5、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

各校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系,小学生体育测试成绩记入《小学生体育达标手册》,并作为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

6、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和艺术活动比赛。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艺体活动,不断丰富校园生活,并且积极参加联校及上级组织的各种比赛活动。

四、活动要求

1、要开足开全 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每位教师要认真对待每节课,必须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打造高效课堂。每学期末联校统一对音体美教师进行量化考核。

2、坚持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和下午第一节课上课前在诵读古诗文的基础上,唱一首校园歌曲。

3、组织开展好上午的“四操和一跑”活动,学生每天要坚持跑步和做眼睛保健操,将广播体操、健美操、武术操间隔循环进行。

4、组织开展好下午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要有活动计划,活动做到内容落实、地点落实、人员落实。

5、每一项活动必须纳入学校对各班的考核;与班主任的考核挂钩。

7、校长亲自主抓“4312”活动。

五、活动的具体安排(各校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调整)

(一)四操一跑 上下午课间操 星期一 升旗仪式 星期二 跑步 武术操 星期三 跑步 广播体操 星期四 跑步 武术操 星期五 跑步

武术操、广播体操

(二)三球二艺

1、三月份踢毽子和跳绳比赛

2、四月份春季田径比赛及特长生展示

3、五月份举行乒乓球比赛。

4、迎六一文艺汇演

双庙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篇5

我运动 我快乐——双庙魏小学2018夏季运动会报道

青春的脚步,快如盛夏之风;绽放的笑容,灿若春晓之花。青春的号角吹醒了明媚的阳光,2018年5月15日,运动会的集结号在双庙魏小学操场吹响,田径运动会拉开了帷幕。

本次运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它既展示了双庙魏小学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体育风采,也让夏日的校园多了一份运动快乐,让师生的心里多了一丝美好回忆!运动会锻炼的是体力,激活的是生命,张扬的是个性,收获的是品质。我运动,我快乐,运动创造奇迹,奇迹抒写辉煌,双庙魏小学的学生们因运动而更加美丽!(蒲俊杰)

双庙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篇6

工作区位于山东省汶上县南部,地处鲁中山地泰沂山区西南部的山前倾斜平原地带,由黄河及汶河多次冲、洪积作用叠加而成。大致以京杭运河为界,东北部为汶河冲、洪积扇的中部至前缘地带,西南部为黄河冲积平原区。研究区大部处在汶河冲、洪积扇区。全区地势总趋势为东北部高、西南部低。地面标高多在38~49m之间,平均地面坡降0.25‰。总体地形较平坦,局部地段略有起伏。

本区属于淮河水系南四湖流域。主要河流有京杭大运河、泉河、新赵王河、红旗河及洸府河。除京杭大运河长年流水外,其余均为季节性河流。

全区第四系厚0~240m,一般厚60~200m。除个别地点有基岩残丘裸露外,其余均为第四系所覆盖。第四系之下绝大部分地段为寒武一奥陶系地层,仅在南部局部地段为石炭—二迭系地层,研究区也因此被分割为蜀山背斜和双庙地垒两个岩溶水系统。

2 模拟区范围的确定

研究区包括蜀山背斜岩溶水系统与双庙地垒岩溶水系统。其中蜀山背斜岩溶水系统西南部与区外岩溶水系统互为一体,无明显自然边界。为了避免人为划界的随意性,在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时,将西南部边界分别向西和向南扩展到马村断裂与嘉祥南部的地表自然分水岭一带;双庙地垒岩溶水系统与兖西地区岩溶水系统关系密切,为了正确评价本区岩溶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及拟建水源地对相邻地区的影响程度,将双庙地垒岩溶水系统的计算边界向东延伸至兖州西部一带,将兖西地区岩溶水系统包括在内,并将二者作为一个统一的水文地质单元进行计算。建立模型时,将两个计算区合为一体,故实际参加计算面积包括了两个计算区及其之间的煤系地层分布区,总面积约964km2。

3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3.1 水文地质结构模型

本区岩溶含水岩组大部分为隐伏型,孔隙含水岩组分布广泛,二者之间分布有不连续的黏性土弱透水层或煤系地层。孔隙含水岩组通过弱透水层与岩溶含水岩组存在着补给与被补给的关系,但各地的补给强度不同。据此,可将研究区概化为3层结构(图1),第1层为孔隙含水层,按潜水-承压水处理;第2层为弱透水层(包括孔隙含水层底板以下的黏土层和隐伏灰岩边界附近的煤系地层),只考虑垂向一维流;第3层为裂隙岩溶含水层,具承压性。其中上、下层不完全重合,且各层的厚度也不稳定。

3.2 边界条件的处理

考虑到岩溶含水系统的完整性,以及边界有可能对评价区计算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在确定模型边界时的主要原则为:尽量以自然边界作为模型边界;在没有自然边界的情况下,模型边界尽可能远,以减小边界对评价区计算结果的影响。基于以上原则,结合本区实际水文地质条件,计算区孔隙含水层一般不存在自然边界,计算过程中按第二类流量边界处理。而对岩溶含水层的水文地质边界则作以下处理:

(1)计算区东部边界的北段以嵫阳断裂为界,作透水边界;东部边界中段与煤系地层接触,作隔水边界;东部边界南段,通过埋藏型岩溶含水层向区外径流排泄;为透水边界。

(2)西部以马村断裂为界,北段隔水,南段具透水作用,但从地下水流向分析,该地段区内、外水量交换较小,在不影响重点研究地段计算结果的前提下,将本边界南段处理为零流量边界。

(3)南部与煤系地层接触,为隔水边界;西南方向,即嘉祥以南裸露山区,由于山脊较高,山体宽厚,可认为地下分水岭与地表分水岭基本一致,流域内与流域外无水力联系,且山体东侧分布有寒武系下统砂岩、页岩地层,透水性弱,故西南部边界亦作隔水边界处理。

(4)北部以郓城断裂为界,郓城断裂以北为晚近系和煤系地层,厚度大,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埋深也大,故该地段以郓城断裂为计算区隔水边界。

(5)潜水含水层自由水面为模型的上边界,通过该边界,潜水与系统外发生垂向水量交换,如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河渠补给、农灌入渗补给、蒸发排泄等。

(6)本地区最大岩溶发育深度为600m左右,故数值模型的底边界以埋深600m为界,600m以下视为隔水底板。

(7)有些地段,由于裂隙岩溶含水岩组与隔水地层的过渡并非是突变的,而是呈契型逐渐过渡为隔水地层,即跨过地层界线后,裂隙岩溶含水岩组的埋深逐渐增大。为了符合本次计算模型以埋深600m为底界的要求,计算区边界外扩至裂隙岩溶含水岩组顶板埋深600m界线处。

4 数学模型的建立

研究区地下水补排量和水位动态随时间而变化,表现了非稳定流特性;受构造影响,岩溶发育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水文地质参数空间上各异,反映了系统的非均质性。因此,本地区地下水系统可作为非均质、各向异性、三维非稳定流模型来研究。在不考虑弱透水层自身弹性释水的情况下,可用下列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来描述本地区地下水系统:

式中,Ω—渗流区域;

h—含水层水位标高(m);

h0—含水层初始水位(m);

hs—地表河流水位标高(m);

Kx、Ky、Kz—分别为x、y、z方向的渗透系数(m/d);

S—承压含水层储水系数;

μ—孔隙含水层给水度;

ε—含水层的源汇项(1/d);

Γ0—渗流区域的上边界,即地下水的自由表面;

Γ1—渗流区域的二类边界,包括含水层隔水底边界和渗流区域的侧向流量边界;

p—孔隙水的蒸发和降水补给等(1/d);

Γ2—混合边界,即地表河流边界;

r—边界面的法线方向;

Kn—边界面法向方向的渗透系数(m/d);

q(x,y,z,t)—定义为二类边界的单位面积流量(m3/d·m);

σ—河底部弱透水层的阻力系数,σ=L/Ks,L为底部弱透水层厚度(m),Ks为河流底部弱透水层垂向渗透系数(m/d)。

5 地下水补排项的确定

侧向流入与流出量是一个随季节变化的量,模拟时,用达西定理初步估算给定,计算过程中根据拟合情况适当进行调整,并根据所处季节不同分时段给定。

大气降水入渗量和农业灌溉回渗量,采用常用公式及本地区试验系数计算得出。

地下水和河流之间的补排关系由模型通过地下水位和河水位差以及阻力系数计算得出。

根据以往研究资料,本地区蒸发量与地下水水位埋深的关系可以下式表示,且在水位埋深大于4m时,蒸发作用微弱,一般认为可忽略不计:

E=1277e-1.45△

式中,E—潜水蒸发强度(mm/a);△—潜水水位埋深(m)。

以上各垂向补、排量除地表河流按第三类边界由模型自动计算外,其他各项经代数叠加后,统一换算成补给强度(m/d),作为一个模块输入模型。

模型识别与验证时采用现状开采量,分为农业开采、生活饮用水开采及工业用水集中开采。农业与生活饮用水开采量根据重点地段的统计结果推算至整个模拟区,并参考水利部门资料和以往工作成果分时段综合给定;工业用水主要开采对象为裂隙岩溶水,包括嘉祥城区开采量3.0×104m3/d、运河电厂长沟水源地开采量2.0×104m3/d等。模型预报时除以上现状开采量外,还考虑了南旺、河里第四系水源地及红运、长沟岩溶水源地等多个水源地的规划开采量。

6 模型的识别与验证

6.1 识别

模型的识别期为2004年5月12日至2004年8月26日,包括抽水试验期和水位恢复期。根据识别期间应力的变化(即抽水的延续性、间断性和降水的连续性、间断性等),将识别期划分为5个应力期(106天),同一应力期内地下水补排项相对稳定,每个应力期包括若干时间步长,时间步长为模型自动控制,严格控制每次迭代的误差。

识别时根据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将各水文地质参数分为若干个区,并以抽水试验成果为基本依据为每个分区赋值,最后根据实测资料给定地下水初始流场。在模型计算模拟过程中再对各项参数分区范围及其参数值进行调整,最终得出优化结果。图2是模型识别期岩溶水计算、实测流场拟合结果。由图可见,计算与实测数据拟合程度较高。经优化后,全区大气降水入渗系数口的取值范围为0.22~0.35,并将储水系数S (给水度μ)分为14个区,孔隙含水层与岩溶含水层渗透系数K1、K3分别分为16个区和11个区,弱透水层垂向渗透系数K2分为12个区。从识别期地下水系统水量均衡情况看,大气降水是研究区最主要的补给来源,侧向流出则是识别期整个地下水系统主要的排泄途径。对于岩溶水来说,侧向流出主要发生在兖西岩溶水系统南部(对整个计算区而言系东南部)边界处,该排泄量将来开采状态下可转化为开采资源,成为增加开采资源的一个途径。

6.2 验证

为了检验模型识别结果的准确性,选用长期观测资料对其进行验证,验证期为2003年6月初到2004年5月初,划分为13个应力期,计326天,基本构成一个完整的水文年。在验证期内,将经识别后的各项水文地质参数代入验证模型,进行计算、实测水位与流场拟合,如果拟合效果良好,则说明识别参数可代表模拟区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否则,则需要重新回到识别模型继续调试,直到达到要求为止。图3为模型验证期岩溶水计算与实测水位曲线拟合图,由图可见,计算、实测水位曲线拟合程度较高。从验证期地下水量均衡表(表1)看,2003年6月下旬至2004年5月上旬,孔隙水系统与岩溶水系统均为正均衡,地下水位上升,与实测情况一致,说明计算结果可靠。

7 水源地岩溶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及水位预报

7.1 预报模型

将识别与验证模型稍加调整即得预报模型。根据勘察结果,选择邵庄、东刘庄及双庙较强富水地段为模拟开采水源地,采用1983~2004年连续22年的降水资料,并以2004年底水位标高为基本依据为模型赋水位初值。给定开采约束条件,输入拟定的开采方案,预测在拟定方案开采状态下地下水位动态和流场变化过程,满足约束条件则说明方案可行,否则需重新调整方案。

7.2 开采约束条件

预报开采资源量应以符合目前开采技术条件、不影响农业用水和已有水源地正常运行为基本原则。根据该原则限定预报开采约束条件为:

(1)根据现有开采技术和本区水文地质条件,参考长沟水源地以水源地水位埋深40m进行设计安装,故本模型预报计算时设定开采主孔附近观测孔水位最大埋深不应超过40m,岩溶含水层正常年份平均水位埋深应不大于20m;

(2)根据现有农田灌溉井的成井深度和实际取水能力,由岩溶水开采引起的孔隙水水位降深应不大于2.0m;

(3)预报水源地开采总量不能超过区域岩溶水开采资源总量。

(4)开采状态下各类型地下水水位不应出现持续下降趋势。

7.3 预报方案的确定

根据本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和实际水文地质条件,拟定以下2种预报方案:

方案1:维持嘉祥、长沟岩溶水现有实际开采量5.0×104 m3/d,增加红运水源地岩溶水4.5×104m3/d与南旺水源地孔隙水1.8×104m3/d规划开采量,计算与评价本次详查水源地岩溶水允许开采量;

方案2:在方案1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早期规划但至今仍未使用的河里水源地孔隙水3.0×104m3/d和长沟水源地规划新增岩溶水1.0×104m3/d的开采量,计算与评价该水源地岩溶水允许开采量。

7.4 允许开采量及水位预报

给模型分别输入以上2个方案的开采量值,通过反复计算,其结果是:在符合开采约束条件下,采用方案1,即只考虑增加红运、南旺水源地未来规划开采量时,邵庄、东刘庄及双庙水源地岩溶水允许开采量分别为6.0×104m3/d、2.96×104m3/d和1.2×104m3/d;采用方案2,即进一步扣除长沟、河里水源地未来规划开采量后,邵庄、东刘庄及双庙水源地岩溶水允许开采量分别为4.2×104m3/d、1.6×104m3/d和1.2×104m3/d。相应水位埋深及流场变化情况分别见表2和图4、图5。

7.5 预报开采量评价

从地下水流场预报图(图4、图5)看,开采22年后岩溶水降落漏斗范围较小,且第四系孔隙水并未在岩溶水源地附近形成降落漏斗,说明越流补给是面状的,岩溶水开采一般不会对孔隙水产生明显的局部降落漏斗。事实上,孔隙地下水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量是通过侧流、蒸发及补给地表河流等方式排泄的,将来开采状态下可最大限度的袭夺该部分排泄量而补尝地下水系统的开采量。故在允许的范围内合理开采,一般不会对孔隙水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京杭运河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主干河道,工程实施后,本工作区段京杭运河将长年保持35m以上的高水位,对附近孔隙水具有长期补给作用。这不但有利于增加孔隙水的补给量,同时,也保证了孔隙水对岩溶含水层的越流补给。

本次数值模拟计算采用连续22年的降水资料;其中包括极枯年份与极丰年份,尤其包含了罕见的连续4个枯水年(1986~1989年),22年平均降水量602mm,低于多年平均(1956~2004年)降水量623.55mm,采用的降水量偏保守,故计算结果的保障程度是较高的。同时,本次数值模拟经过了历时40天的大型群孔抽水试验资料的识别和一个完整水文年长测资料的验证,计算结果的精度也应该是较高的;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该地下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摘要:蜀山背斜—双庙地垒岩溶地下水是近年来鲁西南地区勘探开发的一项重要水资源,对鲁西南地区工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蜀山背斜—双庙地垒岩溶地下水资源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邵庄、东刘庄、双庙3个拟建水源地在不同开采方案下的允许开采量及其水位进行了预报,为合理开发和利用该地下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蜀山背斜—双庙地垒,岩溶地下水资源,数值模拟,预报

参考文献

[1]王大纯,张人权,史毅虹.水文地质学基础[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0.

[2]薛禹群,朱学愚.地下水动力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 1979.

双庙社区治保条线09年工作计划 篇7

1、认真学习党和政府及上级领导部门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 规,积极配合派出所及社区民警各项工作。

2、认真贯彻和落实开发区综治办公室有关要求,及时完成综治办交办的各项任务,并做好台帐工作。

3、加强本社区居民遵纪守法教育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教育园地、宣传栏板块进行公民素质、公民道德、公民权利和义务,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指导,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市民。

4、加强暂住人口的科学管理,督促领取暂住证,逐一登记造册。严格控制流动人口的非正常事件的发生,确保社区安全防范。

5、加强社区保安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加强业务和突发事件处理等知识学习,做好社区安保工作,严禁酗酒上岗。

6、加强本社区对刑事释解教人员的帮助和学习,改造世界观,教育他们懂得劳动光荣、劳动致富,做遵纪守法公民。

双庙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篇8

一、德育导师制的内涵把握

导师制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最早起源于英国, 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的检验以后, 仍然在英国很多较为传统的大学以及中小学存在, 可见其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有其自身特殊的价值。中国现代教育大多是从西方引入的, 导师制作为舶来品也被带到了中国。如何借鉴使用好这种形式, 首要的是加强内涵的把握。

1. 何为德育导师制

对于德育导师制内涵的研究, 学者们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陆少芳认为, 简单从形式上看, “德育导师制就是由一名德育导师带一名或几名有进步要求的学生, 使他们提高政治觉悟, 迅速成长”[2], 她对德育导师制的参与对象以及主要工作内容进行了圈定。朱玉林和沈轶群则表示“德育导师制是在促进每一个学生和谐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指导下, 通过导师与迫切需要关心指导的学生建立一定的联系, 及时进行个别指导的德育模式。按照‘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 原则上每位教师都应成为学生的德育导师”[3], 他们对德育导师制的内涵以及形式给予了更为充分的解读和描述。根据以上观点不妨这样来总结德育导师制的本质内涵:通过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来整合并且优化德育资源, 德育导师个体则在具体的德育工作中将德育以知识或者活动的形式来传播道德理念和价值, 并且注重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德育方式。在这里, 将德育的关系双方分为导师和学生, 导师来源是全体教师, 但是分工却更加的清晰明了, 对基础工作和深入工作进行了有效的区分;学生的特点则更加强调个性化的特征, 德育导师制的根本目标是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服务的。

2. 为何实行德育导师制

在我国, 德育导师制虽然已经存在于部分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中,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还是处于逐渐发展的过程之中。如果要使德育导师制得到普遍的推广和应用, 还必须深刻挖掘德育导师制的意义。我们认为, 其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 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人们普遍认为,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的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 有的人甚至认为是无效的。而德育导师制则有助于解决德育工作实效性不足的问题, 因为它不仅明确指出了德育工作的主体———德育导师, 而且进行了专业化的强调———认为德育导师应该是专门的工作而不是兼职。第二, 弥补传统德育模式的不足。传统模式有着其自身的价值并且德育导师制也存在着不足。所以, 德育导师制的定位是对传统的德育工作形式的有效补充, 可以解决其针对性不强和专业性不够等问题, 而不是取而代之。第三, 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育人观念, 改善教师素质。张华健认为德育导师制“不仅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更人性化和亲情化的教育初衷, 对教师而言更是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契机”。[4]

3. 如何实行德育导师制

德育导师制最终还是指向实践的产物。既要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 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前进。要做到这一点, 首先需要注重导师的生命关怀和情感成长的意识培养。如果想做好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没有观念先行是根本行不通的。对于要求较高的德育导师来说, 一方面应该具有超越一般意义的对于生命关怀的情绪和认知, 当面对中小学学生时应该认识到这一群鲜活的具有极强可塑性的可爱生命正等待他的呵护和关爱;另一方面德育工作核心不在于知识性的说教或者传递, 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感染和交流, 德育导师应具备合理释放自我情感的能力, 这样在无声中将德育工作巧妙地完成。其次要认识到德育工作的过程性和发展性。卢勇等学者强调, “德育导师的工作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向, 在全面了解受导学生的基础上, 师生共同讨论协商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 但是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生命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学生成长的过程, 成绩有好坏、情绪有起伏、心理有变化、毛病有反复才是真实的生命成长过程。正视这一过程, 我们才不会为学生的屡教不改、屡学不好而气恼。我们应该微笑着、静静地欣赏着他们的变化, 帮助他们茁壮的成长”。[5]

二、德育导师制的价值彰显

德育导师制的出现对传统的德育模式做出了众多的改善, 这也是德育导师制本身的价值彰显。

1. 德育导师制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传统的德育模式中德育工作并没有专门的负责教师, 一般由政教处和班主任相互协调共同来完成这项工作。而德育导师制则强调由导师带领固定的学生群体 (当然规模并不是确定的, 少的两三个, 多则十个左右都是有的) 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 这很显然加强了教师和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联系。学者李晔认为通过德育导师制, 一方面“增进了师生感情, 融洽了师生关系。德育导师与受导学生的关系亦师亦友, 德育不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式’, 而是‘平等民主’的‘引领式’”, 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人格, 提高了学业成绩。‘亲其师信其道’, 在导师人文关怀下受导学生学习此门功课的兴趣日益浓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导师的鼓励之下, 受导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增强, 学习成绩逐步提高”。[6]据此可以梳理出这样的逻辑关系, 首先通过德育导师制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联系的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 双方更好更融洽地相处在一起了;其次这种融洽的关系并不只是表征在双方较为紧密的联系上, 同时在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成果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最后可以得出结论, 利用新的德育导师制这种模式加强的不仅是师生之间的联系, 而且是有效的、可以做出成绩的联系。

2. 德育导师制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既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又体现时代的要求, 使我们明确意识到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同样是一大基本任务”。[7]新时代人才的培养追求两个目标:一是教书, 二是育人。然而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 教师在其工作中只是完成教书的任务。一方面是因为教书是显性的成绩, 最终通过升学的指标来体现;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道德教养是一个长期形成的结果, 并且依赖于家庭教育的效果, 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成绩。而德育导师制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建设性的制度设计。德育导师制的德育资源来源于全体教师, 但并不做硬性的规定和要求, 而是在宽松的氛围中获取和整合这些资源, 这就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此外, 对于这些资源的利用和发挥则是由德育导师负责, 不仅加强了专业性的程度, 同时对于效果的评价和测量也有了客观的依据。德育导师制为“教书”与“育人”的传统理想的教育目标带来了实现的可能。

3. 德育导师制有助于教学与改革的互联互动

教学是学校之所以成为学校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教学是学校的核心业务, 学校发展的好坏与层次的高低往往直接与教学的水平挂钩。而德育工作虽然看似和教学无关, 但是实际上同样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不过, 从传统意义上来看, 德育和教学是分开的, 甚至德育常常为教学让路, 变得虚无化了, 亦或分散了教学的精力, 成了教学的负担。德育导师制的推行有效地改善了这一情况。德育导师制从表象上看是完成德育工作, 但是其衍生了一个重要的副产品, 那就是良好的师生关系。众所周知, 学生是教学的最终“购买者”, 教学的评判最终还是依赖于学生的接受程度。当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学校的教学工作也处在不断改革的氛围之中, 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反馈体系的构建, 教学改革是难以成功的。而德育导师制对师生关系的有效突破则是为教学与改革这两个主体之间的互联和互动提供了充分的支持和反馈。因此可以说, 德育导师制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动力。

三、德育导师制的策略选择

在我国, 德育导师制目前还是一种较为新兴的德育工作方式, 而且在实践层面, 德育导师制只是在较小的范围内得以开展, 没有普遍的推行。所以, 在其策略选择上应该加以周全的考虑, 并且进行较为谨慎的处理才是合适的。

1. 明确德育导师职责及合理确定导师

德育导师制当前正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之中, 随着其成熟度不断地提高, 完全有可能演化出“德育导师”这一专门的职位来。然而, 一个成熟的职业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其职责。有研究认为, “德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成长”, 而“德育实践过程应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允许学生自由阅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探索构建”。[8]由此可见, 德育导师的职责首先是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资源, 阅读就是重要且核心的手段之一;其次德育导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习惯, 这是学生道德成长和发展最重要的支撑力, 因为道德的习得依赖于个人判断力的不断提升;再次德育导师应该认识到德育也有着一定的“功利”倾向,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什么用。其实德育的“用”正是在于帮助学生对于世界的探索和自我的构建, 从而真正成为一个“人”。当然, 德育导师制的职责要求根本上还是依赖于德育导师的工作水平, 所以合理地确定德育导师是践行德育导师制的关键。整体来看, 德育导师不仅应该具备先进的道德教育理念, 同时也应该具备落实道德教育目标的行动能力, 如此才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德育导师。

2. 加强德育导师本职工作的培训和学习

一个合格的德育导师应具备相关素质, 但是德育导师的素养并不只能依赖先天的获得或是后天的简单培养。当下教师进行德育工作的能力已然不能完全符合时代的要求, 同时我们的教师培训体系也亟待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德育导师制固然是好, 但是如果没有完整的学习和培训体系加以结合, 那么这种好只能停留在研究层面或者认识层面上, 而无法落实到行动上。故而加强德育导师的培训和学习是十分急迫的。首先, 要转变教师培训观念。德育导师制是一种较新的模式, 传统的培训显然不能满足要求, 故而观念上必须有所转变;其次, 要加强相关培训体系的建设。德育导师的学习和发展是一套系统的流程而并不是在传统模式上进行细节修正;同时, 还要加强资源供给。目前来看, 对于德育的重视和创新较多的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而资源的供给, 包括时间资源和金钱资源都相对匮乏, 有效推行德育导师制的前提之一就是改善德育工作的资源供给。

3. 制定对德育导师的评价和激励制度

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有效的激励和评价, 德育导师制也不例外, 其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自身的合法性的建立根本上还是依赖在评价上能够取得好的效果。此外, 德育导师制将德育教师从一般教师的意义上抽离了出来, 形成了自我的一个特色的群体, 自然也期待着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能够得到外界的期许和认同。不过对于德育导师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 学者杨姝认为关于“德育导师工作评价应该尊重个性, 强调共识”, 强调“德育导师制的建立无疑是为了将德育工作带入一个属于个性化的时代, 符合中小学生德育多样化的需求特征。尽管德育导师制是社会多元化情境下的德育需求的产物, 但是任何个性化也不能偏离最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9]由此可见, 制定合理科学的激励评价制度对于德育导师制的推行有着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方文军, 蒋岳祥.对研究生德育导师工作的认识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 1998 (6) .

[2]陆少芳.试论中学德育导师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06.

[3]朱玉林, 沈轶群.中小学德育导师制的内涵、特点与价值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 2013 (8) .

[4]张华健.浅析高中德育中的导师制[J].才智, 2013 (13) .

[5]卢勇, 何松毫, 杨璐.德育导师制内涵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 2007 (2) .

[6]李晔.关于寄宿制小学实施“德育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S2) .

[7]赵和平.中学德育成功模式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 2009 (1) .

[8]王祖亮.浅谈德育实践过程[J].基础教育研究, 2012 (19) .

双庙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篇9

2013年春政治学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职工关心国家大事,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思想水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勤奋工作,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努力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受学生及家长称赞的人民教师。

二、学习内容

1、上级文件、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

2、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

3、十八大会议精神。

4、加强师德修养,提升教师素质的有关文献。

三、学习要求

1、间周星期二集中学习,其余时间自学。

2、作好学习笔记,讨论积极发言,认真交流。

3、按照学校要求写好心得体会。

四、总体要求

1、要求教职工全员参加学习。

2、按时上交文章,集中学习时不得迟到、早退、缺席,自学要学完规定内容,否则,学校按照有关规定逗硬。

双庙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篇10

(相公中心小学 代岩)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思想道德素质在人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的提升,而小学生强烈的模仿性和好奇心,就使得小学德育教育成为了整个社会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不得有丝毫的偏差和懈怠。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知“要成才,先成人”的道理,所以我校一直奉行“百年大计,德育为本”的理念,将德育工作放在了所有工作的首位,并且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改进学校的德育措施,经过长期的摸索,逐渐形成了我校独特的德育模式。

一、落实“国学+德育”的办学理念,促进道德教育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传统美德在我们悠久而灿烂的文化中可信手拈来。我校经过长期的摸索,将《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著作与日常教学和德育工作紧密联系,并利用周三早读和周五活动课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其在国学教育中懂得真善美,通过德育工作中的教、唱、背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构建起小学生做人的起码道德底线,为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好坚实的基础。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的道德构架不断形成的同时,国学水平也较其他学校的学生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以“孝”为先,保障人性基石,凸显校园特色

《论语》有言“不孝不教”,而教育的“教”字从字体结构来说是孝顺的“孝”加一个文教的“文”,经此启发,以“孝”为德育之首便成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又一特色。学校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而感恩教育的重要方面便是“孝”。“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有别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经常对广大教师和学生说到这两句话,并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和德育工作中。我认为孝是人性的基石,针对近年来发生在青少年中一些令人发指的惨案,我更加坚信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凸显“孝敬父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利用红色文化,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长武地处陕甘交界,在解放前是我党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区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县有很多仁人志士参加革命,并且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所以学校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便成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又一特色。学校经常利用清明节为烈士扫墓、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较为直观的形式潜移默化的在学生的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并且利用“谈家乡的变化”“爷爷、爸爸、我”等征文活动,使孩子了解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的逐步富强,并且逐渐树立学生成才报效国家的思想。

四、提高教师素质,夯实学校德育工作基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校始终坚持每周一次的理论学习。全校教师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法规及党和国家重大时事。教师既充实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和教学管理水平。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全校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的先进事迹,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并落到实处,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为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建设发挥表率作用。

五、将德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

1.挖掘教材德育因素进行品德教育。我们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思想教育。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爱国爱民、立志勤学、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勇敢刚毅等教育。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巩固德育成果。我们始终注重校园活动的经常开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一系列活动,从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以重大节日或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义务劳动、歌咏比赛、故事会、献爱心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

上一篇:我努力过!无悔!作文下一篇:描写困难的排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