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刍议

2024-06-28

小学德育工作刍议(共11篇)

小学德育工作刍议 篇1

引言

德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影响,以培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1]古代大儒在汇编的《大学》也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具体阐述了只有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才能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自新课改以来,国家把教育方针定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也指出了德育为先的教学策略。在不久前党的十八大报告,曾三次提及人的全面发展,报告再次强调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性可见一般,小学生的成长关乎于国家的未来。因此在道德启蒙的小学阶段,笔者认为,德育工作的重心是补救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在制度上完善,深入孩子的内心,以制度归正,以教促养成,在孩子在启蒙阶段的白纸上打上道德的烙印。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2]构建和谐德育的新局面。本文以广铁一小的校本机制为着力点,提出个人对德育工作的观点。

1. 广铁一小校本机制概况

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以德育人,全面关爱”的育人策略,“以研促教,点面结合”的教改路子,“抓实主道,拓展辅道”的办学模式,为培养“品质优良,学业扎实,兴趣明显,能力多样,身心健康,善于合作”的学生,形成“乐学、自主、自信、发展”的教育教学特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中分别从班级文化、学生素养提高和个人习惯养成上细化为铁一“养成‘十规则’”及检查制度、班级文化建设制度、“幸福六星”评比制度、“优秀一小人”评选制度、学生操行评定制度等。在教师管理方面有一个完善的教职工校本考核制度、教职工校本奖励制度,对教师的管理管理水平和教学素养有一个根本保证。

从以上校本激励制度中可见,在德育管理制度上,分别从教师、学生来年各个角度出发,既有硬性的规定,也有弹性的激励制度。制度的制定完全遵循人得心理特点。因而,一个完善合理的制度对于实施德育工作是不可缺少的保证。

2. 德育工作实施策略

2.1 加强德育工作激励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德育工作离不开一个制度的约束和促进。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须先有一个基本的制度约束,从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特别针对低学段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的特点,更应需要制度约束和引导。制度不仅是一个强制性的行为规范,还需要一定的弹性激励制度。但目前的的与工作制度多为强制性规范,没有健全的激励制度。只是“惩罚”而小学生对于激励更乐于接受。激励本是心理学术语,它所表示的是某种动机所产生的原因,即发生某种行为的动机是如何产生的,是在什么环境中产生的。[3]因此在德育工作激励制度上要遵循小学生的习惯和心理机制规律。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具有迅速性、协调性、开放性、可塑性的特点,这一阶段学生表现出自制力差、对道德的知识理解肤浅。对于判断事情的对错,是否属于道德范畴,小学生从只是看行为结果是否和道德约束准则一致。对于道德的掌握则是简单的依赖他人、以来社会、逐步转变成自己认知道德标准。因此,对小学德育工作激励制度。要更多体现的是引导和规劝,形成鼓励性质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让学生随着习惯的养成和年龄的增长形成道德的觉醒。学生在内心形成--哪些是需要做?怎样做?思路。这样才是德育激励制度的核心所在。

从铁一小的校本制度中的“幸福六星”和“优秀一小人”可以看出,通过量化德育指标,从健康、劳动、文明、阅读、环保德育基本要素,并给学生发放“荣誉”星星和一定的物质奖励。这种激励有利于促进学生把德育基本道德规范转化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形成一个良好的人生观雏形。

2.2 抓住品生、品社课堂主阵地

德育工作表现在方方面面,不仅在日常生活可以组织实施德育活动,开展德育主题的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学生德育行为规范和德育意识的建立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处处渗透德育教育,使德育和智育互为促进,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德育观。那么作为德育教育专业课的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无疑是进行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教育部2011颁布的新《品生品社课程标准》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作为总目标,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维目标的内在统一。

在品生品社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几个内容板块热爱生活、热爱祖国、认识中华文明以及遵守公共秩序等。在授课时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养成自己在生活中和其他渠道收集相关资料的习惯。让学生在情感上对德育有一定的认识,如何是爱生活?如何才是爱祖国的体现?如何遵守公共秩序,做到文明出行?这些德育课堂知识加之对应的实践活动和相关的激励机制,给以引导学生在基本的道德规范内健康发展。

2.3 关注个体,释放学生心灵

小学德育工作中,在组织实践活动或德育教学时,往往有一些学生表现出不积极或者独自活动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可是性格孤僻,对于集体实践活动存在消极思想。究其原因,是因多数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以致于部分学生跟不上同学的“节奏”。因此在德育工作中要正视这种个体差异,在工作中要对这些学生重点关爱,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所需。对学生的小小改变给予口头上的肯定、或者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当众表扬。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差异分成不同的优略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是活动的主角。这些小小的情感鼓励,使学生对德育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结论

赫尔巴特曾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高德胜在所著的《生活德育论》也认为德育教育也是终身德育。小学德育工作是一个漫长的培育过程,对于学生德育管理要从学生内心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其以关爱,在管理制度上以激励为主。才可形成德育工作的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护理教育中的德育[J].护理教育学,.2011(02).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3.1.

[3]赵晓玲.大学生德育激励机制的作用、优化体系及实现途径[J].当代大学生研究,2011.9

小学德育工作刍议 篇2

在将近一年的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多,有几许辛劳,但更有学习、收获的愉悦。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班级来实施的,而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直接领导者、具体管理者,是联系班级教师与学生集体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班级所取得的成绩与班主任的工作分不开,要使班级成为一个运行有序、不断前进的班集体,让班级学生成为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一代新人,班主任的责任重大。

那么如何做好班级工作,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做班主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素质教育就是依据人的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以人的发展和人的素质提高为目标,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我在开学之初,就注意抓住各种时机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段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各种手段,营造氛围,让学生从思想、知识、心理等各方面开始做好准备,以良好的心态、拼搏的精神去面对学习,迎接挑战。

二、紧抓常规管理,规范学生行为。

1、制定班规班纪,有规可依。

校有校纪,班有班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接手班级时,第一件事就是制定班规。我制定班规重在实用,不包办,而是先由学生讨论,提出不同的纪律要求,然后我把收集的原始材料归纳成文,形成草案,交全班讨论通过,最后生效执行。所以班规内容能代表学生心声,能引起班级共识,从而有效顺利地执行。

2、健全班级管理机构,以点带面。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建立班委机构,合理选用班干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正确选用班干部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班干部们的引领和督促下,不仅可以让学生思想品德受到教育,好的学习风气得于养成,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也有所监督和互相教育的作用。反之,就会对整个班级的管理目标相挬而行。周四的主题班会,班级集体活动都要求班委亮相并轮流登台,使每个人都能策划活动、主持活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才干,把班级各项活动开展得形式多样。

3、建立班级管理日志,量化积分。

实行班干值班制度,建立班级管理日志,分门别类,从考勤、大课间、卫生值日、眼保健操等班级常规管理各方面严格检查,量化积分,奖罚分明,加强课堂课间管理,同时也以此为班级学期表彰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家校联系,促进沟通交流。

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仅仅通过班主任单枪匹马地完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这其中家长的配合是极其重要的。除了传统的家访、校访、电话联系等方法,还可以合理地利用“校讯通”、班级QQ群等新的交流沟通平台,加强家校联系,多与家长沟通,让老师和家长双方及时了解学生的身心变化情况及学习情况,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刍议如何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 篇3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策略

G625.1

目前,在开展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及时的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爱好,合理的设置教学问题及准备教学方案。同时,有效的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促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高效的进行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的探究如何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一、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在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其言行及管理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较强,对于学习中遇到的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班主任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促使学生可以有效的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1]。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合理的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学习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学习。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如何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

(一)细心观察,深入的了解学生

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级作为一个集体组织,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需要班主任老师付出很多的努力和心血。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班主任老师应在日常学习中,细心观察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做到真正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意愿,积极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及教学工作,促使学生可以真正感受到其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地位,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接受班级管理规范,有效的规范自身的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其次,班主任老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業素养,以全面的提升班级管理效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细心观察,做到真正了解学生,可以有效的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2]。

(二)以点带面,做好班干部培养

在小学班级管理活动中,除了班主任老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班干部也始终发挥着一定的影响力。如何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作为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主要目标,也需要班干部积极的进行配合。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抓好班干部的培养,以点带面,可以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影响力,带动班级学生逐渐适应班级管理的相关规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全面的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制定合理的班级管理方案及规定,并抓好班干部的培养,实现以点带面的目标,这对于促进班级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重视抓好班干部的培养,以点带面这一策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强化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通过营造良好的班级舆论气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方式,提高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对于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目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班级集体荣誉的重要性,积极的倡导学生之间加强沟通,使之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营造良好的班级舆论气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策略,也是班主任教师应时刻关注的一种工作方式。

(五)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班主任老师的言行,会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老师应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方式,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并进一步完善班级管理工作的措施,更好的为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扰问题。其次,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方式,可以最为直接的影响学生的言行,促使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活动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方式,也可以有效的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更加有利于学生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也是其中一种有效的管理策略。

(六)科学规范,重视文化的建设

不断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积极的探究如何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发挥班级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逐渐引导学生对班级管理工作形成正确的理解,并能够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断完善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其次,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一种积极表现。改善以往传统说教中存在的弊端问题,针对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的完善管理措施,将有效的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如何抓好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已经逐渐成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求班主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重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表现,深入到学生中,时刻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及学习动向,更好的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理的建议,促进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张海燕. 谈小学班级管理[J]. 吉林教育,2016,41:102.

刍议农村小学少先队工作的开展 篇4

一、塑造学习型的少先队组织

少先队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 在时代的感召下, 更应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工作中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 让书香伴成长

少先队工作与学校教育工作的密切融合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点。笔者提出让教师和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倡议, 使校园充盈着书香气息。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 为学校购置了大量的图书, 这也为塑造学习型的少先队组织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将学校的图书室面向全体队员开放, 每读一篇好文章或一本好书都要写读书笔记及心得, 评选出好的进行交流和学习, 定期召开“书香伴我成长”读书演讲活动, 促使队员们都能做一名博览群书的小主人。

(二) 强化队员知识教育

发挥少先队员的主力军作用, 是少先队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大队辅导员为队员们创造机会进行队知识培训。笔者利用各种节日及少先队建队日对全体队员进行队知识讲座。让队员牢记先锋队的性质, 明确队干部及队员的基本职责, 使队员们通过队知识的学习, 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成为学校的主力军。

二、精心抓好少先队常规建设

农村小学少先队常规建设, 应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 依托农村实际, 打好根基, 使其成为制度化、规范化的和谐组织。

(一) 细心抓好队伍建设

根据现代教育的理念, 让学生学会尝试, 懂得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明确适者生存的规律。笔者采用竞职演讲的形式, 选拔队干部, 精心培养了一支责任心强、自觉性高、管理能力好、创造性思维活跃的少先队干部队伍。大队委员带领中队委员各司其责, 开展丰富多彩的队活动。为了严抓队伍建设, 笔者制定了队干部工作职责制度, 使队干部管理制度化。

(二) 精心抓好阵地建设

1. 充分发挥板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的教育功能, 用来展

示各中队队员们的风采, 中队板报按各年级的要求定期更换, 要内容丰富, 设计独特。我们还为队员们建立了“成长的足迹”“阳光百花园”等实践活动阵地。

2. 充分利用校园周围空地, 开辟花卉园, 作为农村小学具有特色的活动基地。

让队员们亲自种植、浇水、锄草等, 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劳动的乐趣。

3. 由队员们组成红领巾监督岗, 定期检查各中队的纪律、卫生、红领巾的佩戴、板报设计、宣传栏等。

每周对各中队进行检查、评比、反馈, 评选出“流动红旗”班级。每学期累计分数最高的评选为“文明班级”。红领巾监督岗的同学, 对于中队中有违规、违纪的同学发放违纪卡, 以便中队辅导员及时发现队员的不足, 适时教育引导, 使他们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 为创设文明班级打基础。

4. 加强红领巾广播站的建设。

红领巾广播站的成员都是由大队委及中队委组成, 工作中队员们自主性强。每天中午为队员们进行广播, 栏目众多, 形式多样, 节目新颖, 贴近队员们的学习生活, 关注学校、社会大事, 颇受师生青睐。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农村少先队活动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根据学校实际及学生的年龄特点, 充分利用独特的校本资源和农村优势, 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学生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

(一)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学校要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旋律, 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学校少先队活动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陪伴青少年成长, 活动中以重大节日为契机,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读书征文、摄影比赛、书法比赛等活动, 激发队员们的爱国热情。平时组织队员观看爱国影片, 读爱国书籍, 把爱国主义的种子播入学生心中。

(二) 加强队员的社会公德教育

结合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抓住重大节日, 联系实际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在“三八节”“教师节”等节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让队员们从小心存感恩。法制宣传月中采用多种形式对队员进行法制教育, 让每位队员都成为知法、懂法的好少年。

(三) 艺术活动精彩纷呈

少先队要经常举行各种艺术活动, 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在活动中涌现出许多小艺术家。如举行校园艺术节活动, 队员施展才华;举行故事演讲比赛, 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 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充分施展才华, 为队员们创设广阔的文体艺术天地。

刍议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 篇5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級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1

前言

小学班级管理作为学校其他教学活动的基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套良好的小学班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太完善,有着较强的可塑性,班主任应该及时给予他们正确的管理和指引,不仅要让学生学好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学生的德体美发展,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出综合素质较强的优秀学生,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小学班主任要协调好教学与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不断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树立良好班风

良好的班风能够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班风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好的班风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以后的生活也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要树立良好的班风,小学班主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构建科学的规章制度

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离不开规章制度的支持,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育不够完善,小学生自身无法准确判断是非对错。因此,合理的规章制度可以对小学生起到约束作用,使他们认识到违反纪律要受到惩罚,从而“遵纪守法”。一般每个学校都有一些约束学生行为的准则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等,除了这些规章制度外,小学班主任还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具有班级特色的规章制度,这样可以使班级规章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发展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二)班主任要做好榜样

合理的规章制度能够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任何人不能随意违反制度,班主任也不能例外,班主任应该做好学生的榜样,积极遵守规章制度,小学生具有模仿的天性,而班主任作为小学生的表率,自然也成为了小学生直接模仿的对象[3],因此,班主任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涵养,努力塑造良好形象,处处争做学生表率,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三)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积极开展班级活动

只有为全班学生设立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班风,让所有学生朝着一个目标奋斗,还能让全班学生更加团结友爱,增强集体荣誉感。班主任在平时要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经常开展一些关于热爱班级、团结同学的主题班会或演讲,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热爱集体以及如何热爱集体,在潜移默化间使小学生具有“班荣我荣,班羞我耻”的思想。

(四)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良好的班风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反过来,小学生拥有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况且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班主任需要着重加强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要使学生养成热爱学习、专心听讲、不懂就问的学习风气,同时还要教育小学生养成艰苦朴素、讲究卫生、懂得文明礼貌等生活习惯。在教育小学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述名人事迹、寓言故事等,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加深印象。

二、科学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一)班干部的选拔

由于班主任的工作任务较重,对于班主任来说没有时间和经历做到每件事都亲力亲为,所以需要创建一个班干部团队来帮助班主任分忧,同时能够锻炼小学生的处事能力。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助手,可以帮助班主任处理班级事务,从而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二)班干部的培养

班主任应该信任民主选举选出的班干部,认真倾听班干部对工作的了解和认识,通过班干部的汇报了解学生的发展现状,做得好的要及时表扬,坏的要进行批评。班干部在管理班级过程中不可能做到事事尽善尽美,难免出现一些疏漏,班主任要进行指导与引导,对班干部做得好的方面进行鼓励,增强班干部的自信心与自豪感,而对于班干部做得不好的地方也要及时的指正,以便以后能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

三、班主任与学生之间互助互爱

班级管理还需要建立在互爱互助的基础上,班级是一个大集体,只有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才能落实好班级管理和教育工作。只有这样小学生才会亲近班主任,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与班主任分享。

知己知彼才能做好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班主任要尝试和小学生做朋友,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校生活,还应知道学生的家庭生活及其性格等。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别的个体,班主任不能以学生的成绩决定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平等的,应得到一视同仁的对待,善于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与他们做朋友,关心爱护他们,在师爱的沐浴下他们会逐渐改掉坏毛病,努力学习、不断成长。

四、适当的沟通

(一)及时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

要想让小学生全面发展,光有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任课老师们的共同努力。班主任要搞好和其他老师的关系,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班主任在私下应主动与任课教师沟通,了解学生课上表现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针对学生的问题要与任课教师共同探讨,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解决问题。

(二)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

除此之外,班主任还要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可以借此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更深入的了解学生性格,还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与家长携手完成学生的教育管理。

结语

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小学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只有耐心是不够的,还要有恒心。由于每一个学校的发展情况不同,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也不同,因此班级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这就需要小学班主任的不断研究与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才能做好管理工作,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雯.论小学班主任如何抓好班级管理[J].新课程学习,2014(09),163

[2]倪红霞.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研究[J].赤子(中旬)2014(01)151.

我市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刍议 篇6

从当前我市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情况和发展趋势来看, 倡导和实现“三个转变”, 是推动此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所谓“三个转变”, 即从以重视硬件设备建设为主转变到重视管理和应用为主, 从以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为主转变到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主, 从教师运用传统教育方法教学转变到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为主。为此, 需要全力做好下列重点工作:

一、狠抓培训, 建好队伍, 全面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抓好教师、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 是组建高质量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及管理队伍的关键, 必须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在培训工作中, 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做到师资、经费、教材“三落实”。首先是要通过各种方式, 选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骨干教师, 形成培训的骨干力量。第二是要开拓思路, 到远程教育工作扎实、技术力量和教育工作比较先进的地方, 去选取培训教材, 进行学习参考。第三是要保证培训经费的及时足额划拨。

二是积极探索培训工作的有效方式。要结合当地实际, 组织开展集中讲座式的基础性培训、任务驱动式的应用性培训和问题解答式的针对性培训, 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建立远程教育校本培训机制, 实行以校本全员培训为基础的分级负责制, 明确市、县、校三级培训责任, 提高参训人员对三种模式的应用能力。

三是严格培训考核, 确保培训质量。建立健全培训工作激励机制, 将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加培训, 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情况列为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 激发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二、狠抓主线, 突出应用, 推动远程教育教学工作扎实开展

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质量的提高, 要求我们狠抓主线、突出应用。要牢固树立服务教学、方便教学、促进教学的意识, 坚持以面向学生推进教学应用为核心, 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为根本目的, 把设备和资源的应用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

1. 切实抓好基本应用。

例如, 对于比较边远的农村项目学校来说, 应充分利用教学光盘, 组织学生观看光盘教学资料,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并将光盘播放与课堂讲授相结合, 实现光盘中的教师、学生与教室中的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这种模式, 使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学生可以直接看到全国优秀教师讲课, 从而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城市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学校来说, 则要抓好信息的收集、筛选、分类、存储与利用等基本应用,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进行跨县、跨地、跨省网上教研、网上学习辅导等应用发展工作的研究和试验, 为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奠定基础。

2. 推动学科教学的整合应用。

目前, 在我市城乡已经有一些中小学校组织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包括:实施教学资源整合:将从互联网搜集到的资源进行科学的编排和再加工, 建立符合课程需要的教学资源库, 为教学设计奠定基础。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项目学校将整合后的资源有机融合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实施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整合:一些学校积极探索在网络环境下, 实现学生、教师、教材、信息技术四要素合理建构及有效互动, 通过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小组协作学习等方式, 开展探究式、合作式学习,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3. 在尝试与探索中开展“三种模式”综合应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德育整体建设以及义务教育的巩固与提高是当前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各学校要根据各自的实际与特点, 充分用好远程教育资源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 提高道德素养。要把英语、语文、音乐、美术、科学等课程的优秀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普遍使用起来, 解决教师的结构性短缺和学校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 提高教学质量。要利用远程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 推进课程改革培训, 使广大教师接受现代教育理念, 学习先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能力。各地可以尝试建立“三种模式”教育教学应用的示范校以它们为基地, 开展教育教学观摩活动, 以点带面, 带动其他学校普遍开展教学应用工作。

摘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在我市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市作为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试验点, 已经初步具备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条件。因此, 如何组织好这项教育工程, 逐步提高我市远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是值得每一个站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的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小学德育工作刍议 篇7

1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

1.1 体育教学活动的本身优势

把体育教学活动作为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手段, 其本身就是一种有约束力的、有规律可循的社会活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各种活动项目都有着完整的规则, 并在体育教师的直接监督下有组织地进行的, 体育教师和学生都必须严格遵守规则, 共同维护有关规定或临时协定, 在互相礼让和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精心的组织, 严格的纪律以及自觉的行动, 无不孕育着生动自然的道德教育因素, 有助于培养提高小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荣誉感。这些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社会公德、约束自己行为、学会服从等有显著的效果。同时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是以集体的形式进行的, 既是小学生集体活动锻炼的过程, 也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1.2 体育教师的自身优势

相比较其他学科的老师来说, 体育教师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比较高的、易于亲近的。在体育教学活动结束后, 他们大都愿意接近体育教师, 向体育教师谈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共同语言较多。所以, 体育教师比其他科目的老师能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动态, 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 经常对学生加以感情输入, 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具有相当地针对性。因此, 体育教师相比较其他学科的教师来说, 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接触交往是直接的、经常的也是频繁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向小学生进行思想品行教育, 能有的放矢, 具有及时、具体、自然的特点, 可以避免形式主义和空洞的说教, 学生也容易接受, 心服口服。

2 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2.1 根据体育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体育教材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材, 其他科目的教材大多数只有理论部分没有实践部分, 而体育教材既有理论部分也有实践部分, 其教材内容的理论部分有着鲜明的思想性。体育教材的理论部分是体育教师有目的性的向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使小学生更加正确认识体育, 树立牢固的锻炼身体思想, 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相结合;树立牢固的科学锻炼身体方法、原则, 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教材的实践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属于体育运动的技术。每个运动技术动作都有其自己独特的特点,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各种教学因素, 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思想教育。如:篮球、排球等运动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 维护集体利益, 自觉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教授各种器械体操、跳跃等运动项目便于培养学生勇敢精神;练习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

2.2 结合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渗透

体育教学的特点很多, 主要表现在: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几个方面, 这为体育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因素。由于各个体育运动项目内容的不同, 导致了进行不内容教学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 所以体育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 对小学生不断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 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 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 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优秀道德品质的主题很多, 有爱国、勇敢、团结等。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指定相关的内容以及游戏, 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

2.3 结合体育课堂常规进行渗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可以利用各个教学的不同环节, 对小学生进行课堂常规教育, 使课堂教学制度化、规范化, 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 向学生贯彻组织纪律、文明礼貌、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等, 逐步养成小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和优良的思想品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要对小学生进行动员, 提出课的目的、要求, 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 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 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通过竞赛和游戏, 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值日生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 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因此, 把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相结合, 既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又能增强小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

3 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方法

3.1 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体育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常规方法, 同时也是其他教师通用的品德渗透方法。体育教师通过座谈讨论、讲评、讲解、个人谈话等形式, 阐明自己的观点, 引导小学生明确是非、提高认识, 在课堂上遵守纪律, 刻苦锻炼。

3.2 表扬鼓励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采用表扬鼓励法都是不可少的, 这是有小学生的心里特点所决定的。对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思想行为、积极拼搏的精神, 体育教师要及时表示赞许, 做出好评, 鼓励小学生奋发向上, 调动积极性。表扬要注意方法, 要一视同仁, 对过去犯过错误的学生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实事求是地进行表扬, 让他们从彷徨中奋起。

3.3 实践体验法

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身体练习为主, 实践性很强, 体育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特点, 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实施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小学生敢做敢当、不怕吃苦、勇于实践的优良品德。通过各种难度不同的实践参与活动, 小学生可以从中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会人生价值, 培养集体荣誉、爱国主义思想品德。

3.4 环境熏陶法

体育教学主要是在操场上进行的,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 冬天寒冷, 夏天炎热, 风吹日晒, 而这恰恰是对小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 能不断地提高他们对不同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有利于学习的教学环境, 如把运动场地扫得干干净净、体育器材摆放得整齐有序等, 都能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 养成小学生爱清洁、爱美观的良好习惯。

3.5 挫折磨炼法

挫折磨炼法是在小学生能够承受的心理前提下, 让其经受挫折、失利, 在心理上使他们抗挫折能力逐渐增强, 走出心理低谷、心理调节平衡能力增强的一种方法。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项目的不同技术特点, 设置不同目的和计划的困难环节, 使得小学生只有突破难点做出意志努力, 学习任务才能完成, 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3.6 行为规范法

体育教学需要有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实施的, 这有利于利用制度和规则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 对学生的着装规定、集体协作、练习规定等方面有了制度才能进行控制, 才能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因此, 要求体育教师常观察及判断学生的行为, 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得以激发, 形成正面的集体舆论, 肯定和支持符合规范的行为, 批评违反规范的行为, 集体的荣誉直接受到个人的努力程度的影响, 学生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这一观念, 而集体的荣誉给每一个成员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义务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

3.7 时机捕捉法

道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有时是突发性的、偶然的, 有些是隐性的、潜在的, 特点是非常没有可预料、可把握性, 不能够事先设计出来的,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 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多变, 巧抓时机实施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何福健.浅谈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新课程 (教育学术) , 2010 (8) .

[2]蒋荣.寓思想教育于体育理论教学中[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4.

小学德育工作刍议 篇8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由此可见, 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 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 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另外, 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 如“九九口诀”和“七巧板”的发明, “珠算”的历史, 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适时从小培养学生的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品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 在生活中仔细观察认真探究, 就会找到德育的素材。

二、加强言传身教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在工作中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 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平时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 我本人在工作中首先就早到晚归, 经常深入班级。有的学生不喜欢学习, 厌恶做家庭作业, 我就经常利用空余时间或放学后守着他们做, 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解不懂的知识点, 这样做既改正了他们的坏习惯, 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说,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从教师的身上, 学生会无形中感到什么是应该做的, 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他们会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自觉地约束好自己, 管理好自己。教师应以高尚的师德向学生倾注爱心, 去赢得学生的信赖, 构建纯洁的友谊。学生尊师, 往往是教师爱生的体现。学生只有生活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 才能体会到校园生活的乐趣, 乐于学习, 激发其热爱学校、热爱人生的情感, 进而会增强荣誉感、进取心。

三、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渗透德育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几个板块中有一个板块是研究性学习, 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将这一内容落到实处, 对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来说也具有良好的功效, 在数学活动研究的某一主题中, 在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慢慢提升的学生的自理能力、自学能力、自治能力、自律能力和自强能力, 养成遵纪守法, 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

四、数学学科中的德育渗透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每一位科任教师要树立全员德育和全程德育的思想, 摒弃对学生的德育教师只是学校领导的事情, 或者只是班主任的事情, 摒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仅仅是思想品德教师职责的消极思想。只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献出一点爱, 把学生的品德教育看成是自己的工作, 就会做到教书与育人相辅相成。

2.各科教师加强理论学习, 知晓科学的德育理念和现代教育理论, 并能理论联系实际。

3.各科教师通过学习和研究, 能熟知学科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找准数学学科实施德育的着力点, 并能创造性地加以联系, 力争形成体系。

4.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要公正、合理, 允许多种评价方式的存在, 注重德育实效。

总之, 准确提炼和寻找到数学学科德育的切入口, 使我们的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 逐步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提升国民道德修养。

摘要: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 为我们的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带来了生机。新课程要求对学生施行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渗透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和价值观教育, 可见德育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核心部分, 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不仅仅是政治课和语文课上的事, 数学教学中也同样不可忽视。教育工作者要发挥集体教育的力量, 全面育人, 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 200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 2002.

[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 2001.

[4]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小学美育功能刍议 篇9

小学美育工作是复合性教育教学过程, 绝不是简单意义的美术、音乐课堂教学。其教育目的也绝不仅仅是学生会画画、会唱歌, 其功能是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学生的品质,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种功能的特点又是直观性、形象性和渐染性的完美统一。学生主体的内动力是兴趣爱好, 教师主导的外作用力是引导、服务和助推, 而学校的作用是科学管理、组织、实施和创设具有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与人文环境。

一、美育的功能

美育即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笔者认为, 美育的功能是多层面的:一是德育功能, 培养美的情操, 从德育角度理解, 就是培养高尚的品质, 引导学生进入高尚的道德境界, 而培养审美的能力, 也是多层面的教育目标, 既有对一般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也有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辨识能力。二是美育功能, 美育功能首先表现为培养审美的能力, 其次还表现为通过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所形成的创造美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三是感悟功能。美育因兼具直观性、形象性和渐染性完美统一的特点, 因此必然有感悟功能。所谓感悟功能, 就是说美育可以使受教育者通过观察和实践, 走进美好的境界之中, 从而感悟到美的真谛, 悟出生活的道理。美育的这种功能, 恰恰也是其他教育所难取代的。四是人文与文化功能。美育能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更好地解读人性, 领悟到文化和人文的丰富内涵。

美育的功能是多层面的, 恰恰是这些功能, 体现出美育的巨大育人功能。

二、美育是直观性、形象性和渐染性的完美统一

音乐和美术是美育的重要内容, 这就决定了美育的功能特点是直观性、形象性和渐染性的完美统一。直观性是指受教育者通过感官 (视觉、听觉等) 直接接触美育的图文、音像、载体, 从而受到最直接的教育, 小学音乐课和美术课就是美育直观教育最直接的目标化教育过程;形象性是指美育过程能够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 美育就是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激发受教育者的思想或情感活动的;渐染性则是指美育的目标是以渐染来实现的。这是一个形象作用于直观产生的感染作用, 进而使受教育者的情感受到陶冶, 心灵得到净化, 情感随之升华的渐进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直观具有不可取代的触动作用, 形象具有不可取代的激发作用, 而渐染则有微妙的升华作用。小学音乐、美术的美育功能恰恰是通过这个过程实现的。因此, 直观性、形象性、渐染性是完美结合的。

三、对发挥小学美育功能的几点构想

小学美育的功能在现代教育中具有区别其他教育的独特性, 如何发挥小学美育功能, 关系到现代小学教育的成败。基于此, 笔者形成以下构想。

(一) 把美育纳入系统工程的轨道

首先, 小学美育功能绝不仅仅是在音乐、美术学科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来的。音乐和美术固然是美育的重要内容, 但绝不是全部内容。只有音乐课和美术课的美育是功能不全的美育, 因而也完不成美育工作的现实任务。

现代科学的研究证明, 事物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并与其他事物相联系的。系统论深刻指出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 强调的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系统工程成为事物科学优化的组合形式。小学美育作为教育系统, 也必须纳入系统工程的轨道。只有这样, 小学美育才具有科学性。

把小学美育纳入系统工程的轨道, 首先要把小学美育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有序排列组合, 比如:学校美育教育目标———美育计划———美育措施———美育责任分工———美育网络等等;又如:美育网络、教材资源开发及利用———教师资源管理与利用———高科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美育环境的营造等等;再如:小学美育过程的构想———课堂教学———环境育人———实践活动 (校园艺术节、书画展、演唱会) 、特长生的培养等等;再如:美育的学校行为———职能部门行为———教师行为———学生主体参与行为———师生互动行为———评价总结行为等等。

实践证明, 这种有序的排列组合是美育工作多元要素的有序排列组合, 一旦把这种排列组合动态化, 小学美育就成了充满生机的、和谐运作的系统工程。

(二) 重视情感及价值取向教育

小学音乐、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多维教育目标。多维目标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这一理念出发, 小学美育首先应该使学生主动参与, 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艺术活动是有意义的高尚的活动,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此基础上, 实行教育民主, 以解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问题,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 还要做到方法科学, 过程优化, 即运用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教育, 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育。

重视情感教育是指在小学美育的过程中, 教育者要进行感情投资, 实行情境化教育, 对学生动之以情。而重视价值取向, 则应让学生明白美育对于他们成长的意义, 引导他们去学会学习, 学会做事, 学会做人。

(三) 把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音乐和美术是美育的重要内容。音乐课和美术课在小学的课程设置就承载着美育的重要任务, 旨在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情的感染、智的启迪。因此, 在现代教学管理中, 只有强化音乐、美术课堂教学才能使学校美育做得扎扎实实。

强化音乐、美术课堂教学就是对教师备课、教学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让教师认认真真上足、上好音乐、美术课, 坚决杜绝音乐、美术课放纵学生的教学随意现象和无组织倾向及教师教学的自由主义等不良倾向。同时, 要加大对音乐、美术课的检查、考核、评估力度, 以美育的功能为标准, 对老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水平、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考核、评估,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音乐、美术的教学研究也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要鼓励音乐、美术教师大胆进行教学创新, 对于他们取得的教学与研究成果要及时界定论证。

然而, 这些远远不能充分发挥美育的功能, 必须在系统工程的总体教育框架下充分考虑把强化音乐、美术课堂教学与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 小学生对“美”有着强烈的追求感和表现欲, 仅仅靠有限的音乐课、美术课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的。“给学生一个蓝天, 他们就会自由的飞翔。”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以拓展美育的空间。实践证明, 学校开展校园艺术节、歌咏比赛、书画展览等活动, 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片天空。学生在上述活动中表现都很优秀, 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和所获得的成功感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可见, 这种有机结合才是充分发挥了美育的功能。

(四) 重视环境效应

环境育人作为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已日渐深入人心, 这是因为环境对人的成长尤其是少年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学校不仅作为教育实体存在, 同时也作为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环境存在, 而学生在这个环境里生活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其在家庭生活的时间。因此, 他们所受到的影响也远比在家里所受到的影响多, 且这种影响一般说来是渐染性的, 这种影响比刺激性的影响更具有隐性效应, 是无形的, 但一旦形成, 却是很难矫正的。这恰恰是学校环境的美育效应之所在。

学校环境对于小学生来说, 要么是美育的正效应影响, 要么是负效应影响。对此, 我们应该都深有体会。当校园环境很不好的时候, 学生就容易养成乱扔垃圾、乱抹乱画等不良的行为习惯, 而矫治这些行为习惯, 说教是苍白无力的;而当校园环境优美的时候, 他们不但改掉了那些坏习惯, 还能主动拣垃圾, 保护优美的环境。由此可见, 搞好校园环境建设不仅是为了改变学校的面貌, 它更是学校教育尤其是美育系统工程的重要内容。

1.校园环境建设应充分体现美育的功能。校园环境应该是青山绿水、花鸟鱼虫、人文景观, 布局和谐, 充满生机和生命的色彩。

2.校园环境建设应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和文化特质。众所周知孟母择邻的故事。小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强, 但其模仿的能力却很强, 稍不注意, 他们就可能成了环境的“俘虏”。因此, 校园环境建设的人文性和文化性是不可忽略的问题, 比如:可以在青草绿树中点缀些石桌、石凳;给甬路起个有内涵的名字;设立文化长廊、艺术长廊;课余进行歌曲播放、朗读播放、古文播放活动等等, 这样, 学生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生发出对美的追求与热爱。

小学德育工作刍议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价值观;德育教学

在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要加强每门学科的德育教学,我们要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施行全方位德育、全学科德育,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在人的成长历程中,学校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基础,我们要抓好各学科的德育契机,渗透教育,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会或多或少渗透着德育的因素,这些德育有一定的显性与隐形之分,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寻找载体,挖掘德育的有利因素,将其与数学学科教学的具体特点相结合,渗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进行德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一些数学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和分数,由于目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没有落到实处,在数学教材中,涵盖的德育因素我们没有挖掘和利用,这也导致了对于这一资源的浪费以及流失。因此,教师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德育。

一、联系生活的实际,渗透价值观教育

现在,我们在利用教材资源的前提下,要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造优良的环境,使学生真正领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连带因素,达到学生爱数学、爱生活的目的。如,在教学乘法时,为了减少我们因为不认真而出现的计算错误,为学生创设了工程师因为计算而出现的错误,进而导致整个工程陷入困境,这也使学生在前进的征程上,意识到准确计算的现实必要性。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列举在购物中心里如果出现误差可能会导致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实例。医学上,外科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时,如果出现误差可能会使病人的逆向健康心理,实践例子激发学生懂得严谨认真的态度,也是做好各项工作应注意的问题,这也明确了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类社会的。

二、挖掘德育素材,增强德育渗透实效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的一些要点,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要紧密结合学科内容挖掘德育素材,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课本是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工具,我们打开数学课本会看到很多关于德育素材的一些内容,如:德育素材的数据统计分析、生动形象的图示、数学发展史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感受到爱社会、爱祖国等现实教育。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年月日”的例1主题图出示的是2003年的年历,教师可以以此创设一个买牛奶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购买物品时,学会首先观察日期,不买过期食品。这就达到了适时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和健康教育的目的。

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折线统计图”的一课,书中例题呈现的主题图是某市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教师可以把它改编成在四川地震中我校各年级捐款数统计图,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思想品德教育,也为后面的德育情境创设做好一定的铺垫。

三、因势利导,加强言传身教

在工作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平时要求学生的不早退、不迟到,要求学生注意做到的事情,我们在工作中就应首先做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工作中,我发现班级里有的学生不喜欢学习,不习惯做家庭作业,课余时间贪玩。对此,我经常深入班级,到学生中间,经常利用空余时间或放学后指导学生学习,不辞辛苦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解不懂的知识,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这样做既改正了他们的不良习惯和爱好,从中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我们可以以教师自身作为立足点,什么是学生不应该养成的习惯,学生会无形中意识到、感受到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自觉地约束好自己,管控好自己。教师应以高尚的师德向学生倾注一份社会爱心,构建纯洁的友谊去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只有生活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体会到校园生活的乐趣和阳光温暖,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人生的情感,进而增强其进取心和舒适感。

四、应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在教学“认识人民币”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认识人民币的面值,还应该展示出人民币的样币,以及其当时发行的意义。要让学生对人民币产生神圣的敬意,使学生懂得人民币是重要的金融工具。我们要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习惯,做到使用时不折不损,同时保证币面的整洁,不在人民币上面乱涂乱画,这也是一种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我们要以简洁的交流谈话方式,让学生述说自己的压岁钱、零用钱都是怎么花销的。进而教育学生不要乱花钱,尊重家人的劳动成果。还可以教育学生把自己的零用钱或者压岁钱捐助失学儿童,把握“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还可以引导、教育学生把零用钱捐助灾区,依托这一德育的渗透点,让这一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惠及长远。

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渗透德育,需要切实把握好学生的思想总脉搏,教师要从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稳妥进行。与此同时,我们要充分开发数学课本中的相关知识内容,要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贯穿到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施智刚.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科普童话,2016(2).

小学作文教学刍议 篇11

一、写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用独特的视野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做了如下的尝试。由于生活阅历、经历的限制,加之家住农村,见到的东西很少,因此,学生每天写的日记除了写上山放牛、放羊,就是写上山割猪草,根本写不出具有新意的文章。我深思良久,小学生写不出新意的文章,其实责任不在他们,而在我们,是我们没有把他们引导好,因为他们的生活面太狭窄,许多同学没有看见过斑马线,没看见过红绿灯。他们怎么可能写出一些新鲜的他们不熟悉的事情呢?于是我就让他们写他们所熟悉的领域,如回家去观察大白鹅,看看大白鹅的外表、生活习性、喜好、叫声等,通过自己的观察,描写一篇动物的文章。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还做了如下的尝试:

1. 我买了许多看图作文书,每天把书上的图用简笔画画出来,然后把画好的挂图挂在黑板上,要求学生观察图后写作文。如我画了这么一幅漫画,一对双胞胎小狗,他们长得一模一样,一天他们去深林里参观哈哈镜,一只小狗照的是左边的凸镜,另一只小狗照的是右边的凹镜,两只小狗照了镜子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照凸镜的小狗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小不点,照凹镜的小狗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庞然大物,从此照凸镜的小狗变得垂头丧气,照凹镜的小狗变得趾高气扬,最后狗妈妈发现了两只小狗的变化,赶紧从街上买来了平面镜,两只小狗照了平面镜后,发现自己原来没有变化,又和好如初了。在学生看图时我加以引导,如这副图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写,每部分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在这些段落中可能用到哪些词语,我和同学们讨论后写出提纲,并且分析哪些段落需要详写,哪些段落需要略写,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们的作文有所提高。

2. 引导学生多读,多观察。学生只有多读、多观察、多写,才能提高作文水平。如我在上五年级第八单元时,学习了《开国大典》,该单元的作文就是要求学生进行场面描写。如何进行场面描写呢?虽然学习了《开国大典》的场面描写,但对学生来说场面描写是一片空白,于是我想到我们刚刚举行了一次“知识抢答赛”,就让学生们写“知识抢答赛”的情景。我和学生讨论如何写“知识抢答赛”的场面,首先“知识抢答赛”应分为几个场面:第一步写主持人宣布比赛规则,应该略写;第二步写抢答赛分为抢答和必答两个部分,应该详写;第三步把镜头转向台下的观众,应该略写;第四步就是比赛结束。通过这次比赛,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其中在写抢答赛时,要对抢话筒的动作进行细节描写,如黎志洪,何博等人随时蹲跑姿势,准备去抢话筒,最后抢到话筒时的兴奋劲要进行细节描写。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能够把那天的场景用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了。

3. 引导学生说出心里话,让他们把心中最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作文只有表达真情实感,才能是最感人的。如有一单元的作文就是敞开心扉,给爸爸妈妈说出心里话。我批改了一个学生的作文,他生在云南,长在云南,父母离异就随父亲来到贵州。当我要求他写下对爸爸妈妈的心里话时,他写道,他想回云南,回到他妈妈的身边;他写道他非常恨他的爸爸,有时和他爸爸吵架后,他想跳楼。看了他的作文,我胆战心惊,他是一个腼腆的男孩,但他的内心如此脆弱。我知道这是一棵受伤的小苗,于是我给他的作文批语: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如果你努力学习,你就会回到你的家乡,私下里我找他聊天,对他进行心理疏导,现在他变得爱发言了。

二、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我在上课时,遇到优美的句子,或者好的短文,就让学生读和背诵,而且在布置学生作文时,给他们一些适合该篇作文的词语,让他们在作文中选用。“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作好了铺垫,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三、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写日记,它能整理我们一天的思路,我们可以把自己不想对别人说的,或者感触深的,如遇到一个感人的场面,一次大扫除后的感受,都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每天坚持写日记,他们的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提高。

四、及时修改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加快思想交流

以往都是学生写好作文后教师进行批改,其实,据我所知,很多学生写好作文后根本没有认真去修改,教师批改后,他们也只看看批语或者分数,根本不去看看教师是如何给他们修改的。因此,教师要以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因此我在批改作文时,经常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修改,首先我让他们先读几遍习作,看看习作是否顺口,及时发现错漏之处,然后自己进行修改,修改后再读给我听,然后我又让他们重新习作,这样他们第二次习作就比第一次好得多。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上一篇:观摩活动下一篇:高校对外宣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