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通用12篇)
小学德育教育 篇1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 既要明确施教的对象又要理清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在小学阶段,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 充满幻想的学生, 他们对社会, 对生活充满了极大的好奇, 他们的头脑又像一张洁白的画纸, 可塑性强, 是养成良好习惯和培养正确观念的关键时期, 只有了解和把握这一特点, 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施教。小学生不同于大学生, 高深的道理和说教对他们讲是无效的。我们只有探讨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教育方法, 才能把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们的心灵, 走进他们的生活, 使他们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为他们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几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相契合,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相承接, 是我们党凝聚全党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 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魂。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三个层面给我们提出了要求, 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 要从自身做起, “爱岗敬业、诚信友善”这八个字是对我们每个人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 要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严格要求自己, 品行端正, 为人师表, 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
二、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创设德育教育氛围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生活的智慧, 锻炼和培养学生道德生成的自觉性、习惯性, 构建德育教育的有效环境, 我校始终把“崇德尚学, 有声人生”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 充分利用墙壁文化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爱科学”的四有新人, 引导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互助合作、尊老爱幼、团结友善, 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使学生在欣赏图画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挖掘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走廊文化设置《弟子规》《三字经》便于学生诵读;名人故事时刻感染和熏陶着幼小的心灵, 激发学生学习先贤憧憬未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充分发挥班主任教师的智慧设置文化园地、生活园地、图书角、展示台等活动板块。留给学生自由发展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像小鸟一样在环境优美、温馨和谐的校园生活中, 汲取营养, 自由飞翔、快乐成长。
三、小学德育教育方法的探讨
2010年开始, 我校就开始探究小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方法, 坚持以人为本, 德育教育优先, 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 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 采取布置“家庭生活作业”为基本内容的探求方法。家庭生活作业不同于家庭作业, 重在生活与实践。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 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教育。它的基本特征具有导向性、针对性、教育性、长期性、实践性和可操控性。各年龄段身体发展、心理发展、认知水平不同, 所以我们要求“家庭生活作业”一定要适合每个学龄段分层布置。
我们为学生设置了《课外生活作业记录卡》, 卡中内容体现在六个方面:1.生活作业的内容;2.完成时段;3.生活作业完成的过程;4.我的收获;5.家长评价;6.教师评价。
一、二年级教师布置, 学生完成, 通过定期召开班级生活会, 邀请家长参加的方式让学生汇报自己在实践中收获的快乐。三至六年级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生活作业内容自己填写记录卡。另外, 学校给教师配发《家庭生活作业记录本》, 让教师记录填写每次布置作业的时间、内容、目标、学生完成的时限, 教师检查跟踪记录, 阶段性总结。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课外生活作业记录卡》, 归档整理, 载入学生成长记录袋, 再在总结反思过程撰写德育教育论文。
学校对“家庭生活作业”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期中、期末进行总结, 并对教师学生事迹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学生奖设金卡、银卡、铜卡三个奖项。
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 让我们的学生收获了很多。在完成“家庭生活作业”的过程中, 通过给爸爸妈妈洗脚, 给爷爷奶奶端饭、倒水, 学生学会了感恩;通过洗手绢、叠被子、洗碗活动, 学会了生活自理,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动手完成;通过捡纸屑、清理街头小广告活动, 树立了保护环境意识;通过洗脸、刷牙, 学生知道了讲究卫生的重要性;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幼、病、残、孕乘客让座, 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德, 唤起了人与人的友善;学种花、学种菜、饲养一种小动物活动, 学生学到了种植和养殖的知识;通过开展公益实践活动, 学生主动为灾区的小朋友捐出纸和笔, 礼物虽小可彰显了学生的爱心;读一本好书、看一部电影, 给同学讲一个故事和童话, 培养学生渴求知识, 明辨是非的能力;参观革命圣地、祭扫革命烈士陵墓, 点燃了学生爱国的激情, 诸多事例证明了我们布置“家庭生活作业”的有效性。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我们开展布置“家庭生活作业”的探索, 来唤起社会家庭、家庭对儿童养成教育的责任, 改变过去“育在家庭, 教在学校”的观念。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主阵地, 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探索适合儿童道德品质生成的方法, 任重而道远, 我们将勇于担当, 不断探索。
摘要: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 既要明确施教的对象又要理清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在小学阶段,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 充满幻想的儿童, 我们只有探讨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教育方法, 才能把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们的心灵, 走进他们的生活, 使他们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为他们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价值观,思想道德,渗透
小学德育教育 篇2
河北省任县邢湾镇南张村小学 王四刚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位,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我们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计划。在开展德育计划的过程中,应根据德育教育自身的特性,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文字基础知识的同时,与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产生情感共鸣,潜移默化地接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计划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单单要负责向学生传授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加科学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中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因此,我们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中来。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学会设计不同的课堂形式,把品德教育融入课堂中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下面我就来谈一下在小学语文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关情况,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开展德育计划的迫切性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并不完善,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例如:一部分教师的授课形式过于单一,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在语文课堂上昏昏欲睡;一部分教师追求考试成绩,仅仅讲解语文课本中的考试重点等。以上这几种形式只能让学生学习到语言文字的皮毛,都不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品德教育,这种情况迫切需要改善。
2.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计划的开展是完善教育目标体系的必经途径。教育目标体系是教育教学所达到的目的是教育教学的要求等方面所形成的有机的统一。任何真正的教学不仅要向学生提供知识,而且要给予学生道德教育。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融汇渗透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注意事项
1.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学生的阶段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不同心理、情感特征去设计教学方式,将德育教育融入教学中来。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分段进行,即针对低、中、高年级的学生的教育内容应不一样。例如在教低年级的学生时,就应着中从了解入手,明白课本的思想内容,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就应更进一步要求其领悟其精神感情。
2.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注意情感的融入。在德育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注意情感的交融。教学工作者应凭借生动的教学氛围,带领学生领悟课本之中的思想感情,与文章中的作者传递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最佳的心理境界。
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注重美的教育。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塑造和陶冶学生美好心灵、和谐的个性、完美的人格、高尚的情操的一种情感教育。语文学科的美,不仅表现在课文的语言文字上,还表现在人物的思想、情感、境界上。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计划的开展中,应着重注意培养学生的美感,提升其审美境界。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计划开展的有效途径
1.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赏析文段。字、词、句是语文学习中的基本功,它们构成了一篇文章。因此,我们要特别抓好学生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在课堂中带领学生细心品读,在分析语言文字时,有意识地渗透进课文本身的思想内容,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启发。这样,学生学会语言文字的同时,又受到了生动的思想教育。
2.在教学课堂中创造氛围,寓情其中。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的共同互动,不仅是信息和语言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教学工作者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思想教育因素,凭借课堂教学这个平台,营造与课本相近的课堂氛围,以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氛围,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小学阶段又是发展儿童注意力的一个主要时期,要让学生接受到情感教育,教学者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或者一些辅助工具,创设独特的感染情境,引发学生对其产生兴趣,从而达到情感升华。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3.引导学生多在课外下功夫。我们平常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单一的互动,有更多的方面是来自学生的课外功夫,例如,围绕语文学习的课外活动以及学生在家完成的课外阅读。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丰富知识,情感共鸣。而活动应积极向上,有利于学生美好情操的培养,赋予教育性,趣味性。例如可举办课文朗诵比赛,既让学生再一次加深了课文理解,又让学生在朗诵中体会了课文的情感;或者在八一建军节这天举行歌唱爱国歌曲的表演,让学生在听歌的乐趣之中体会爱国感情。课外阅读也同样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应根据课文的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去阅读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书籍,并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地阅读书籍,掌握其思想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
语文教学的本质,便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获得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计划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真正地将德育教育的工作开展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才能在当今教育形势下,培养出国家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谈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篇3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育;教学策略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实效是德育的关键,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高处、看在远处、着手小处、干在实处。德育工作应该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以德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如今学校道德教育弱化,应该受到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学校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办法、新措施,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一、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家庭与学校两个部分,作为一名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者,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无论是对于具体学科知识的讲授与学习,还是德育教育工作,我们都需要和家长进行适当沟通、有效协作,以使得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方面,我们要多多开展家长会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要严密计划、高效组织,切不可把家长会开成听分会,开成教师向学生家长进行告密的活动。它是我们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里表现的一个平台与环境,是我们对学生采取一定的教育教学措施的有力事实依据。总之一句话,我们要常开家长会,还要将家长会的活动目的落在实处。此外,除了家长会这个形式,我们还可以通过互留电话的方式加强教师与家长间的合作,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前沿科技,通过网络技术当中的QQ聊天软件,还有诸如班级论坛、博客微博等平台来加强家长与教师的高效沟通,为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让德育回归生活实践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多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并不重视德育教育,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领导给出的具体任务,才会在课堂上,抑或学校校会中进行无关痛痒的德育教育,这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也自然难以取得实效。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环境之下良好地进行呢?笔者以为道德品质、道德习惯和道德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能力要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巩固,因此,学校应多组织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自我的道德教育中实现道德标准的内化。同时,道德教育应该重返生活世界,通过生活中的各种交往和活动等,促进道德内化的实效。例如,在学习雷锋月活动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参加敬老爱老孝老活动,不让“学习雷锋”停留在嘴上,用实际的行动将乐于助人的精神内化。我们要时时刻刻铭记:道德教育活动绝对不是所谓的嘴上说说,笔头记记而已,更多的,它需要我们把一定的德育教育理论与具体的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让道德在学生的体验中内化,在实践中升华。
三、注重学科与德育的整合
一是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寓思想教育于唱、游之中,在歌词乐曲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美术教学应立足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把绘画和手工制作结合起来,使教材从平面到立体、从立体到活动,由浅人深,形成系列;体育课教师可以通过健身操等人体运动,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的运动美感,使学生在欣赏美的旋律和动作的同时,逐步形成创造运动美的能力。二是使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品质。如语文学科不仅能使学生从一篇篇课文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而且还能初步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判断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这种启迪和培养,可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什么东西应该赞美、效仿,什么东西应该憎恨、鄙视。三是开展各种活动。活动的过程可成为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启迪心灵的过程,为学生把“知”转化为“行”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时,挖掘素材,表现自我。如低年级学生可开展“寻找校园内的美”,中高年级学生可开展“美在哪里”的讨论,让学生懂得只有内在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外表美和心灵美的结合,才是完整的美。
四、将心比心,以爱换爱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都反映班里的许多工作都非常顺利,但总有极个别的学生让每位教师都头疼,他们在课堂上不好好学习,不尊重教师,不遵守纪律,影响其他学生以及学校正常工作的开展。笔者在多年的学生管理工作当中意识到,这些学生之所以形成这样的状况,一定有其必然的家庭原因,并且我们教师的种种不当行为使得这些家庭原因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形成了恶性循环,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我们的学习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笔者以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要俯下身子,诚恳而真实地将心比心,以爱换爱,换来学生一个美好人生的同时,也给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譬如我们对待这些学生要满面春风,态度和蔼,不断进行家访活动等。
小学德育教育的思考 篇4
一、德育教育由浅入深、分层次进行
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是隐性的, 在短时间之内不容易看出成效, 小学生的辨别能力差, 可塑性强, 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 会走上不良的成长之路。小学德育教育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 制定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和要求。小学德育的重点是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 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知识的不断积累, 小学生道德教育呈现出一个从低到高, 由浅入深的进程。在进行德育教育时, 要求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 从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开始, 设置适合各个年龄段道德个性特点的内容, 要由浅入深、分层次、有计划、有目的进行不同的德育教育, 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让各个年龄段的德育教育相互衔接、协调一致。
二、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
各学科的教学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 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时, 必须深入研究本学科的教学大纲, 把握本学科的特点,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开展有效的、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例如, 学生在学习圆的面积时需要用到圆周率, 教师就可以抓住机会向学生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数学故事, 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学科德育渗透要从教材的具体内容出发, 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来进行, 而不要生拉硬扯只按照教师的主观意识, 要使德育教育和学科知识教学紧密结合。这样, 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德育, 使之产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抓好德育活动的开展
德育活动是德育工作的展现形式, 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养成就是在相关的活动中不断形成的, 学校每学期要精心策划几次有意义的主题教育活动, 抓好活动的过程管理, 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组织、活动后的总结都要抓住教育的契机, 真正起到一次活动让学生受益一生的作用, 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会激发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 学生学习兴趣极高, 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学校还可以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德育教育。校园内的宣传橱窗要定期更新, 要结合实际抓住当前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 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学校还可以利用每周一国旗下讲话开展德育教育, 设立中心内容, 围绕习惯的养成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祖国建设成就等方面进行宣传和教育工作。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如调查家乡的变化, 学生通过活动, 不仅开拓了视野, 发展了自身素质, 同时又培养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感情。丰富的活动促进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四、把传统美德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在德育教育中, 学校可以请老红军或身边感动人的事迹人物请进校园, 让先进人物把感动人的事讲给同学们听, 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启发, 以此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但是先进感人的人物事迹却不能全部代替学生的实际行动, 有时只会停留在表面, 当学生离开校园后无时无刻都在接受来自社会上的现实教育, 而当前社会的德育环境还存在着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有些娱乐场所, 虽然经营者在门口树着醒目的“谢绝学生入内”牌子, 学生却仍可长趋直入, 无人阻拦;有个别小店铺老板, 昧着良心赚黑心钱, 还有一些不健康电子游戏软件的出现, 也正在污染着孩子的心灵, 如果学校不能很好地把美德教育与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就很难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因此, 学校要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德育规范教育:如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和比自己年幼的小弟弟小妹妹要主动给他们让座;在家中主动承担家务, 帮助父母, 懂得感恩父母;学会尊敬长辈, 在学校尊敬老师, 爱护同学, 讲文明懂礼貌等。通过此类活动与学生交流体会, 做为一名少先队员应做些什么, 让我们小处着手, 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 从一点一滴开始,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从而塑造孩子们美好的心灵, 使他们长大后成为有知识、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另外, 家校两方面共同努力, 相互配合, 会使学生行为受到约束和正面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很大, 这就需要家长率先垂范, 以身作则, 因为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学生德育的影响不容忽视, 学生的家庭教育对孩子起着直接影响。因此,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就成了学生德育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
小学德育教育活动 篇5
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它是全世界无产队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为了让学生认识这个意义重大的节日,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洋溪小学于日前通过国旗下讲话、黑板报、主题班队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来历。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解放后,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五月一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是日全国放假一天。每逢这个节日,举国欢庆,开展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二、倡议小学生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第一、应当牢记自己的学习使命。培养高尚的情操,掌握丰富的知识,学会更多的技能,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劳动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家里,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床铺自己折,自己的书包自己理;在学校,积极打扫卫生,时刻保持环境的整洁;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第三,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浪费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分钱。第四,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劳动的人。劳动最光荣,劳动的人最美。无论是白领还是农民工,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清洁工,他们都是光荣的劳动者,都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
小学感恩教育活动小结
感恩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它是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性,是深藏于我们内心的优秀品质。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事物都依赖其他事物而存在: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还是朋友的关爱,大自然的慷慨赐予……我们无时无刻不沉浸在恩惠的海洋中!感恩,是一个人的内心独白,是一片肺腑之言,是一份铭心之谢……所以感恩应该年年、月月、时时、刻刻。在本次感恩教育活动中,小结如下:
一、活动分三个层次进行,首先是知恩、感恩,使学生明白时时刻刻都在享受父母、师长、朋友、学校和社会的恩惠,要心存感恩;其次是让学生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懂得对生活和他人心存感激,不断增强学生的报恩意识和报恩能力;最后是学会给予爱、播种爱,让学生学会施恩,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快乐。
二、学会五个感恩、感激祖国之恩
收集祖国之最、祖国的世界之最以及祖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等有关文字、图片资料在宣传栏上展览。、感激父母之恩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起点,但是许多孩子对父母冷淡,很少沟通,为此我们开展了《致谢感恩》活动。(1)让学生学习有关的诗歌,比如反映母爱的《我看见了妈妈的爱》、《游子吟》;有反映孩子对母亲的爱《小乌鸦爱妈妈》,一首首生动的诗歌让学生感受到:妈妈关心爱护我们,我们应该听妈妈的话,做个好孩子。(2)开展“爸爸、妈妈,我向对您说”书信征文活动。(3)布置爱心家庭作业,利用休息时间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4)给父母过节: 适逢母亲节、父亲节,给父母过节,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为父母送上一个温馨的祝福,让父母享受一份感动。(5)与父母交流人生中最难忘的事。学生家长感动的说孩子懂事了,回到家会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了,还懂得心疼妈妈。3、感激师长之恩
老师每天辛苦地教学生,学生一点点小进步,一句问候,都能让我们感动不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关心学生的生活,教学生懂礼貌,讲文明,学生们慢慢地从心底里接受老师,每天到校,学生就会冲出教室,恭恭敬敬地鞠躬,向我问好,在学校里无论走到哪里,遇到哪个学生,都能收到笑脸和问候。感恩,使老师感受到了心灵的慰藉。(1)帮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道一声 “ 老师辛苦了 ”。(2)向老师说说学习中最感动的一件事。
4、感激他人之恩
(1)开展我为同学做好事活动。(2)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的 1-3 个人,然后把他们对自己的帮助通过一封信、电话表达感恩心情。(3)给班级同学的一个好建议。
5、感激自然之恩
怎样开展小学德育教育 篇6
关键词:小学;德育;效率
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爱做小动作,注意力也很不稳定,那是因为他们还没能完全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他们主要凭借具象思维、感性思维以及简单的逻辑推理等思维方式来观察周围他们觉得好奇的事物,但这种观察方法比较笼统,也不够精确。这就要求小学教师要站在成人的角度对他们进行指导,以培养他们基本的学习技能,引导他们快乐、主动地学习,激发他们的智力,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同时,这也会对学生的情操陶冶、品行发展、个性塑造等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有利于加快小学德育教育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告诉小学生要懂礼貌,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也能够直视自己的缺点,要敢于大胆地展示自己,要鼓励他们积极地和同学、教师交流,以尽快地适应校园生活,并建立初步的人际关系。
一、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师可以抓住低年级学生爱动、喜欢集体活动这一特点,开展“六项竞赛”等各种集体性的行为规范的竞赛,让学生在心中树立起“集体”的概念,逐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明白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班级的荣誉也是个人荣誉的一种表现方式,个人要努力为集体争光,要努力为班级的荣誉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而损害集体的利益,要让他们从小就树立起集体荣誉感。这种集体荣誉感的培养是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我們可以在学校建立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活动,对小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事实证明,将大的奋斗目标化为一条一条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通过集体的力量接受到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成为少先队员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件很骄傲的事,所以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点开展一些简单可行的活动,并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关于道德的情景和一些具体的范例,以帮助队员更好地理解道德的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每得到一枚奖章都会产生莫大的喜悦,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来设置一些具体的活动,例如,捡纸屑等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三、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借助课堂这一主战场,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引申,让他们根据自身的情况明确导行目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建立起多维的课堂交往结构。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理解,这样也能满足他们与人交往的欲望,这种自我教育和同学间相互交流学习的方法能够让小学生很容易地掌握应有的德育知识,也能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总而言之,小学生对道德的理解往往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即概括水平差,对德育的理解还是比较表面的、肤浅的。因此,教师要设置道德情境,在课堂上把一些课文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活动。例如,体育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能使学生通过拼搏树立起信心与勇气,能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进而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自觉、刻苦、坚持与勇敢的学习精神。
四、循循善诱,坚持正面教育
低年级的小学生会因为教师的大声批评而感到害怕,这会导致他们不敢或者不愿再和教师进行交流。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和他们多讲道理,多开展以美好的、先进的人和事物为主要内容的说服教育,并通过多表扬、多关心和多呵护来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切不可增添他们的痛苦,要循循善诱,要让他们能够慢慢地接受道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五、建立校内、外德育规则,开展德育规范活动
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能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深刻地体会到什么事情是应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应该做的。例如,教师要让小学生明白上、下学路上的小摊卖的零食是不卫生的,是对人体的成长有害的,是不能随便买的。教师还可以通过互动交流让他们意识到,作为一名少先队员要及时为别人提供帮助,如帮助小朋友和老人过马路等。
六、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相结合
在小学德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以活动为主线,开展“家长+学校”模式的活动,把家庭和学校的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教师上门家访制度、家长学校对话等制度,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家长会,如组织家长参观校园、和学生一起听课、评论校风和校园管理等“双边”活动,以拉近学校和家长的距离,学校和家长的关系密切了,德育工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七、结语
总之,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是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学生的道德素质是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再从外部调节到内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所以,学校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余志权.小学德育[M].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许元新.江苏教育[M].江苏教育报刊社出版,2005.
3.周勇.论德育教育的叙事方式[J].思想、理论、教育,2004(01).
4.刘慧.生命叙事的道德教育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04(01).
5.丁钢.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N].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2.
如何加强小学德育教育 篇7
关键词:德育教育,以人为本,校园氛围,实践活动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 小学教育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还要在教学中对他们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 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教师用自身良好的言行来引导学生, 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小学生正处于教育的初级阶段, 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 教师的正确引导能够使学生避免不良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的影响, 使他们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才能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所以, 德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在教学中, 教师要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引导: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实施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往往是对学生进行说教, 针对某个学生出现的行为错误进行长篇大论的批评和指责。在德育教学中, 教师过于注重德育理论的灌输, 没有从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指导。德育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 不关注学生的体验, 使德育教育很难取得实效。随着新课改的进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 又要从学生的情感出发, 对他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让学生对道德理论认识的更清晰, 并能够把学到的道德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使他们知识和行为相统一, 使德育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创设良好的学校氛围, 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 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 环境对他们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在学校教育中,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德育氛围, 使他们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 在升国旗、唱国歌之后, 向学生介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进行校园建设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都参与到其中,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把校园建设的更美。在学生动手参与过程中, 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校园。
三、尊重和欣赏学生, 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人, 他们都具有很多优点。在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关点, 并对他们进行表扬, 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动力, 树立好好学习的信念。在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 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的进行指导, 帮助学生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美好的一面, 更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和学习。在面对后进生时, 教师不要对他们进行一味的批评, 而是要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在教师的关心下对学习产生兴趣, 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 后进生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 使他们摆脱了以往的自卑心理, 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四、以身作则, 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
在传统教学中, 针对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 教师采用强制性要求让学生改正, 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 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的管束、限制的教学方法, 采用引导、影响和熏陶的方法, 用教师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让学生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 从思想和行为上都获得提高。在教学中, 教师要从自身做起, 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用爱心来引导学生, 使教学顺利开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行为, 需要教师首先做到。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 严格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 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开展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和学习。通过参与活动, 让学生的道德认识更清晰, 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道德认识。例如, 教师可以开展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学习革命烈士坚强不屈的精神;开展以考察国情社情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让学生调查和采访, 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增强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开展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的活动, 让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并在活动中让他们的道德观念行动化。德育实践活动的种类多种多样, 除了让学生亲自参与体会,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活动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有违背道德的现象展开讨论。在讨论时,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允许他们在相互的争论中剖析现象的背景、原因, 了解正面作用、负面影响, 从中吸取正确的道德思想, 剔除其中糟粕, 使他们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操作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 培养其自律的品质。
总之,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德育教育。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渗透德育教育, 利用一切教育契机来对学生进行引导,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和他人交往过程中, 能够积极主动的帮助有困难的人。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还可以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通过具体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 使他们在丰富的活动体验和感受中提升自我, 促进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小蔓主编.中小学德育专题[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马樱.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
小学数学德育教育实施策略 篇8
一、紧密结合数学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数学知识教育之中。
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因素,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例如,在低年级认识数时,要通过引导学生数各种不同的实物,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使学生看到这几种实物的个数都一样,然后说明所有跟这几种东西的个数一样的,可以用相同的数字来表示就可以了;到了较高年级,可以举例简单说明数是从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在解答课本中有教育意义的应用题时,要通过有说服力的材料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言传身教,渗透人格魅力教育。
德育教育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自身的形象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刻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感化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德育示范作用,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例如:教师上课时,着装朴素得体、简单大方而不华贵,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一种无形的教育和引导,引导学生不穿奇装异服,教育学生不互相攀比,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普通话,口齿清楚,板书整齐、书写规范。对学生有爱心,不歧视学困生。辅导学困生时要耐心细致,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多多鼓励他们,对他们说“你进步了或你也非常棒”等,利用肢体语言,如摸摸他们的头等,这样学生会感到老师是和蔼的、亲切的、慈爱的,愿意与老师交流。如果在教学中,老师总是绷着面孔、不苟言笑,则教室里的气氛必然紧张、严肃,师生之间容易产生一种距离感,学生就不愿意与老师交流,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更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和潜能。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真正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要善于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教育,这种教育作用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也是巨大的、深远的。
三、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实践活动是渗透德育教育较好的方式之一。例如教学《面积的计算》实践活动,在学生认识图形和会计算面积的同时,带领学生开展实地测量教室、操场等活动,把测量的数据整理出来,再计算出面积。这样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在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意识到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加强了所学知识与具体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态度。既让学生认识到了团体合作的重要性,又让学生增强了集体责任感,学会了与人合作交流。
四、在数学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时要一丝不苟,那么教师在教学训练中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是通过不断地反复训练、再现来实现的。通过严格训练,学生能形成对任何事情都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要注意循序渐进,又要贯穿始终。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对于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完整,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画等号的时候要用直尺,计算要准确等;对于中年级学生要求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是重点的字句要用尺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对于高年级学生要求不仅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做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的方法,要自觉检查等。只有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做好各个方面,才能在要求不断提升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做事态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在讲授“全等三角形”时,结合课本中的“读一读”中的“巧测河宽”,向学生介绍早在1805年,拿破仑率领大军与反法联军在莱茵河两岸激战,拿破仑想使炮弹准确的落到对方的阵地,就必须知道河有多宽,但直接测量是不可能的,拿破仑急中生智,巧妙地利用了“三角形全等”解决了这个难题。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知识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建筑物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
现代小学德育教育的探讨 篇9
德育教育是我国教学领域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位置是不可或缺的。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突出的个性以及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基本道德是历史传承下来为人类社会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德育的基础是教会学生做人,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等。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教育、培养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学生无论在学校、家庭或是公共场所都应当遵守文明行为,这也是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的标志。
2.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道德与政治品质教育主要包含了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其他的各种常识教育等。爱国主义是一种长久而古老的感情,是成百上千年逐渐积累和巩固起来的、人们对国家的强烈的情感,是对祖国进步有深刻的认识,也是能够为了祖国的繁荣和进步作出努力,能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做出更大贡献的坚定意志;集体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习惯,让学生能够树立集体意识、喜欢服务集体和服务其他同学,对集体有足够的荣誉感和责任心,促进同学之间能够团结共进;在小学阶段应该充分重视民主法治教育,让学生对社会生活有直接的了解和认识,进而促使其从小就树立起民主与法治的观念。
3.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在小学阶段,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培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德育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在这个阶段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够让学生进行自觉健康的发展,才能够形成真正优良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二、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探讨
1.以学生为主体。小学的德育教育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去积极的探索、认知,从而构成只属于自身的素质品德结构,老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实际例子来激励学生,如以身边的优秀学生为榜样来激励每一位学生,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2.明确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小学的德育教育教学在开展的过程当中需根据国家的基本路线来执行,以学生的德育教育为主要目标,以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紧抓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将爱国教育、国情教育以及品德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将德育教育教学融入到小学的教育教学当中,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期望在长大后可以成为四有青年。
3.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科的教学当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要以学生的课堂为载体,德智体美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基于此,在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的时候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各个学科独特的教学特点,才能促成最好的教学效果。由于知识本身就具有德育教育的功能,因此各个学生的老师要充分的挖掘教材当中的德育信息,才能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将德育教育有效的融入其中,不断的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时性。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途径有很多,可以从课堂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但老师需要注意结合的方式方法,力求将德育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最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老师的人格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要求老师要有健康的心理及得体的言行,这样才能够做好学生的典范,以进一步的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三、依托校园、促进德育教育的开展
1.开展班级的文化活动。比如定期的开展教室的美化比赛,每个月根据各班的主题来做好班级的黑板报,评选出优秀的班集体,对班集体进行奖励,以此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各个班级学生的和谐发展,而且也能够激发各个班级奋勇争先的热情。
2.丰富校园及班级的文化墙。为了可以全面的发挥出学校的特色,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开辟国学教育,利用国学教育来引导学生的德育教育,如在很多所小学的走廊上都可以看到一些非常经典的名人头像简介或者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古诗词,这种设计不仅可以让学校走廊的观赏性得到提高,且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有效地利用校园内张贴的宣传标语,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氛围。比如“下楼梯靠右行、请节约用水”等提示语,随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思想的渗透。
四、加强家庭教育的功能,促进德育教育的渗透
若校园是引导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场,那么家庭作为安居和休憩的场所,其对于个人成长的影响是渗透性的,且影响极其深刻。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加强家庭教育的功能,能够帮助小学生以更为日常和轻松的方式接受人生观和道德观的树立培养。
加强家庭教育的功能,搭建与学校教育互相沟通的平台,并不是单纯地通过教师家访这类的方式实现的。在学校单位的环境中,教师接触小学生的时间较长,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的独特个性,因此可以建立学生的个人档案,分析每个学生的真实心理状况以及个性区别,与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如深圳荔园小学每年都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此活动可让家校零距离接触,增强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共同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在家庭的氛围中需要营造的是自然且轻松的氛围,最好的德育教育方式便是以身作则,让学生自行模仿家长的有益举止。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育是当前我国重点关注的教育教学组成部分,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关键内容,我们要不断的增强教育的水平,不断的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让小学生能够在受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自身的德育素养,不断地完善学生的自我成长。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工作 篇10
关键词:德育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方法基础教育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德育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德育的教育, 是不完整的教育。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 承担着育人的功能, 同时也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德育是学校各种教育的首要任务, 在学校教学中处于首要的、基础的地位。伴随着新课改的发展, 我国小学德育教育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何做好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 使小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个学习阶段, 打下坚实的道德品质基础, 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注重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 教师不但要耐心, 而且还要细心。现在的小学生都喜欢听一些表扬和赞美的话, 但是正确的表达方式是教育学生的关键。教师可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有利因素去激励和鼓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思想品德。这样有利于学生们之间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达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例如:在自习课上, 存在着学生随便说话的现象, 这时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和恰当的方法来教育学生, 比如教师可以表扬某个同学做得非常好, 以此来鼓励好的同学, 同时也影响并教育了那些说话的同学, 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良好的品德的修养。
二、美化小学德育教育环境
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和德育教育氛围能够对小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美化小学生德育教育环境是对小学生进行有效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所以我们在学校德育教育方面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 学校、社会、家庭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学校德育工作需要学校与社会、家庭之间, 各类学校之间从社会整体的角度相互配合, 积极合作, 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 为学校德育教育开创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 德育教育就能得到更好的实施, 使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二, 创建文明校园环境。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环境。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 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德育水平。在现实生活中, 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的建设, 他们认为优美的环境会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形成。通过改变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 影响师生的精神风貌, 培养学生讲文明、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利用校园中的花草树木, 各种校园文化的布置等创造教育气氛。由此可见, 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可以为实施德育过程提供重要的条件, 而且也是实施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因此, 校园环境的建设和班级文化的创建对小学生的德育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思想道德上出现问题, 学生们受到的影响最大。因此,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 依靠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小学里, 各个班的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 很多活动都是他们组织开展。小学生离开家庭步入校门, 主要的教育者就是老师, 老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 规范学生的行为, 首先要规范教师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 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首先要带头做到。也就是说,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四、要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水平
在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中, 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加强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 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应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因此学校管理者应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在进行师德教育的同时使教师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全面性、艰巨性。切实把德育同知识教育结合起来, 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把德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
五、学校建立健全德育教育管理组织机构
在小学教育的过程中, 应该建立德育教育管理组织机构, 明确任务和工作制度, 通过组织领导进行正确的德育教育, 分析德育工作的情况, 把学校的各种教育力量有机结合起来, 加强对小学生的基础德育教育工作。
总之,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 是国家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系到国家的前途, 民族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 为了把他们培养成才, 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德育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尤为重要, 事关长远。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 它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 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的过程中能否成功地完成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因此,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 只有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拓宽德育教育, 美化德育教育的环境, 加强师资力量, 是现在小学德育教育的关键。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个性心理品质, 只有从基础教育做起, 采用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 才能培育出正常、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因此, 抓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非常重要。
关键词:德育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方法,基础教育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李方.张俊洪.现代教育学[M].高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小学德育教育从孔子谈起 篇11
关键词 孔子 德育 习惯 爱心
谈德育教育,首先让我们回忆一下中国德育教育的历史,汲取营养。中国教育历史悠久,伊尹,周公为帝王师;春秋以降,孔子开启一代师风,其教育以德行、言语、文学、政事四科为要;①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大学之教;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小学之教,《周礼·保氏》有言“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其重实践的同时开启中国教育之德育教育。战国时期,儒家有孟子、荀子设坛讲学,墨子、庄子集众讲学,大都以政教为主。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又言:“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同时孟子其教育中人的德育,孟子曰:“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吾善养吾浩然正气”②正是中国德育教育其本质精神之所在。楚汉之争,教育俱废;刘邦建立汉室,重儒术,中国教育之风又起,各地学者并起,今古文尚书之学,三家诗之教,重家教,重师承,同时汉朝是一个特别重孝道的朝代,中国为封建宗法制国家,以家庭为基础,所以,《论语》有言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其德育教育以孝道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期,群雄逐鹿,人们朝不保夕,流于佛老,聚众谈玄虚。教育以家族教育为主,其德育教育盖有所松懈。隋唐五代,古代中国兴科举,科举考试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其社会思潮儒释道并重,故其教育注重内在修养。宋明时期为我国儒学复兴时期,私学兴起,特重人的道德修养,内圣外王之道重内圣而轻外王,程颐程颢、朱熹、周敦颐、王阳明为这一时期教育大家,开书院,开会场,切磋学术的同时教书育人,希望通过教育民众来改变社会。胡瑗曾言:“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
《中庸》上说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宋明理学教育思想注重事理和心性的辨析。朱熹曾说:“博学,谓天地万物之理,修已治人之方,皆所当学”。正所谓“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清朝重考据之学,讲求实事求是,重证据。近代以来,随着西学的引入,西方教育理论引入。陶行知讲求实践,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蔡元培开兼容并包之学风。他主张,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发展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 尊重学生的个性。梁启超主张教育救国,“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吴玉章提倡青年独立思考,积极发挥青年的创造性,少年儿童要注重培养和发展才能,认真钻研科学。胡适,梁思成,鲁迅都是一代教育大家。可见这一时期对德育教育的重视。
孔子在《论语》中有一段教育弟子的经典之作,在此以孔子德育教育释例:加以分析之,以窥探中国古代的德育教育,以求对我们德育教育有所帮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③
孔子教育因材施教,其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其言语不多,而颇多启发。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谈其教育理想后,独赞赏曾皙,可见其教育导向。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即我们所言德育。
以此我们来探讨小学教育的德育教育,一定要循循善诱,善于引导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情、特点因材施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学生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德育教育应从一点点小事做起,尊师重教,互帮互助,尊老爱幼,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小学德育教育,重在养成良好的习惯,亚里士多德有言:“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养成习惯”。爱比克泰德有言:“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人的习惯”。坎普滕的托马斯:“一个人如果每年根除一种恶习,那么他用不了多久就成为十全十美的人”。可见习惯的重要性。小学生性格并未发展完全,尚可雕琢,同时小学生自我意识并没有完全独立,所以老师的引导和学生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所以,要在学习之余定期举办德育活动,可以以写日记的形式写其心得。
德育,小学生德育应从培养其感恩之心做起,父母之恩,当怀感激之情,古诗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深深母子之情。郑振铎曾言“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正所谓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是小学生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其对父母依赖感很强,所以应该注重培养其感激之情。老师之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尊敬老师,教学应从重教做起。同时要培养其爱心,对国家的爱,对大自然的爱,对动植物的爱。爱因斯坦曾说过:“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左拉曾言:“爱是不会老的,它留着的是永恒的火焰与不灭的光辉,世界的存在,就以它为养料”。正如一句歌词所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所以德育的重要工作是培养学生的爱心。善恶之心人皆有之,要扬其善隐其恶。爱心,是指同情怜悯之心态,推而广之可以培养一个人高洁的性情,宽广的胸怀,济世的救世情怀。
德育教育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勿以善小而为之勿以恶小而不为”,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依托小学数学文化 加强德育教育 篇12
一、数学文化———简约文化
数学文化就是一种简约文化, 它能够让我们在看似杂乱无章的自然和社会中找到规律, 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而这种文化的任务之一是化复杂为简单, 一切复杂的道理只要一个公式或一个定理就可以概括。题目再复杂终究离不开那几个公式。从这一点来看, 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很烦琐却也很简单。只要我们明白这些公式、定理以及概念的来龙去脉, 无论什么样的难题, 我们都能解决, 这样的思维有利于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现在的小学生偏向早熟, 或是因为某种原因, 整天忧心忡忡, 思想负担过重, 那么这样一种数学文化, 这样一种思维就可以让学生看清这个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 或许有些事情乍看起来复杂了些, 但我们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一切也就顺利地多了。为人处事有时候就是一个心态, 如果我们放宽心, 用简单的心态去面对, 能够化繁为简, 那么再复杂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二、数学文化———精确文化
数学崇尚精确, 它是一种精确文化, 人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生产中, 都会崇尚精确。在我们的数学学习过程中, 每个数字都是那么精确, 哪怕是个小数点, 不能省略的我们绝对要保留, 精确的数字、精确的计算不允许我们粗心, 仅仅是落下一个小数点都不行。在工作和生产中, 同样要求我们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一颗细腻的心。如果学习时不精确, 那么我们无法达到想要的成绩。如果工作生产不精确, 漏掉一个数字或一个小数点, 那么将给自己、企业甚至是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比如说有一天你给雇员算工资:25.4+54.6=80, 可是如果因为粗心你将小数点忘算了, 变成800元, 而发工资的是其他人, 对工资的算法完全不知情, 他的职责只是根据你结算结果来发工资, 那么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了。因此, 精确文化要求个体要心思细腻, 认真负责, 不能投机取巧, 侥幸过关。这一数学文化告诉我们,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细心、认真、诚实的品质, 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对自己负责, 在平时的数学作业以及考试中要严格要求自己, 一丝不苟, 实事求是。
三、数学文化———生活文化
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 数学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无论是数字还是数学中的题材、例题、习题、插图无一不是来自生活。可以说没有生活就没有数学, 数学是生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一文化首先要求教师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多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的信息, 并通过语言、动作、小实验、小活动的方式将这些信息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例题、习题尽量与生活实际贴近, 当然教材中的例子可以用, 因为这些例子一般来说也是来自生活, 但有可能是与当前学生的实际生活并没那么贴近。因此, 笔者认为, 教师应该要及时地捕捉发生在学生生活周围的与教材中的知识点相匹配的生活实例作为教学内容, 这样在引起学生对数学的极大兴趣的同时能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引起共鸣。透过这些生活题材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数学也是在学习生活。让学生觉得“每个人都应该要好好学习数学, 才能好好生活”。学生才能对学习充满热情, 对生活充满阳光、充满期待, 才能减少甚至消除学生厌学情绪, 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良好心理品质。
四、数学文化———美的文化
数学很美, 在一些研究中认为, 数学美可以分为形式美和内在美。数学中的公式、定理、图形等所呈现出来的简单、整齐以及对称的美是形式美的体现。形式美还包括数学的字符美、构图美、对称美、简洁美。数学的内在美有数学的和谐美和严谨美, 包括数量的和谐, 空间的协调以及严密的数学推理等。笔者要特别强调的数学美有以下几种:一是语言美。教师在传递数学知识或是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 措辞要文明简洁科学恰当又形象生动, 还要口齿清晰。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教会学生文明用语, 礼貌待人。二是内容美和插图美。在平时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抓住一些具有德育教育内容的知识和插图, 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说利用一些图形、文字、插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艰苦朴素教育、爱心教育等。三是板书设计美, 或许有些教师认为板书只要学生看得懂就可以了, 学生不会管老师的板书好不好看, 很明显这是个错误的认识。板书设计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视觉感受, 好看的板书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得学生注意力集中, 上课认真听讲, 同时也能从教师的用心中体会责任感, 对于教师所教育的内容更能接受。四是老师的仪容仪表美。这个美不是指教师的长相, 而是教师端庄稳重的气质。这种美体现的是一个教师的人格美, 这种人格通过学生无意识地模仿可以传递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