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共12篇)
小学生写作 篇1
一、引言
书面表达是衡量考生语言输出能力和运用能力的主要手段, 在高考中占较大比重。然而, 用英语写出文理通顺, 无语法或结构错误的作文并不是一件易事。因此, 英语书面表达成了同学们失分较多的一个项目。许多外语学者已从不同视角分析了英语写作长期困惑学生的原因, 如对教材教法的分析、对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语言因素的实证研究等。但上述研究主要是针对大学英语写作的, 对高中英语写作现状的研究则相对较少。[1]于是, 在批阅高中学生习作时, 笔者有意将学生所犯的错误加以收集、归纳和整理, 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发现错误, 分析错误, 改正错误。事实证明, 这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鼓励他们认真思考, 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在已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二、常犯错误归类究源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把学生习作中常犯的错误分为以下几类 (文中所引例证均出自学生习作) 。
(一) 技术性错误
1. 大小写不分
英语中的大小写问题只要稍加注意, 其实并不是很难。但学生们在写作时往往会忽略这一点, 他们认为这只是无足轻重的细枝末节。殊不知, 写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 脸上若有一个疤痕, 这无疑会影响她的整体形象。但这类错误并不可怕, 只要在课堂上加以讲解, 在作文评讲中举例说明, 一般经过几次反复, 学生就会有意识地改正。如:
1) First, You can get a higher salary. (应改为you)
2) We should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only in this way can we live happily. (应改为Only)
2. 标点符号乱用
现在很多学生在汉语写作时经常是一“逗”到底, 或者干脆一“点”到底。久而久之, 形成了乱用标点的习惯。其次, 因为汉语是一种意合语言, 句子内部或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依靠语义手段 (semantic connection) 相互关联的, 而英语大致而言是一种形合语言, 句子内部或句与句之间的意义是通过句法手段 (syntactic devices) 或词汇手段 (lexical devices) 来维系的。[2]所以, 汉语中用逗号的地方, 英语中并非经常如此。同学们一则受汉语习惯的影响, 二则不清楚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这种差别, 造成标点使用错误。例如:
1) Li Ming works very hard, h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his studies.
Li Ming works very hard.H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his studies.
应改为Li Ming works very hard;h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his studies.
Li Ming works very hard, so h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his studies.
2) In my opinion.We needn’t rent apartments near the school.
应改为:In my opinion, we needn’t rent apartments near the school.
(二) 语法错误
1.动词使用错误
1) 动词单复数误用
汉语中, 主谓间不存在数的关系, 谓语部分不需要因为主语而作数的调整。由于受汉语习惯的影响, 高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经常犯主谓搭配不一致的错误。如:
(1) Watching films help us to broaden our horizons. (应改成helps)
(2) However, there’s still some students who are againstthe idea. (应改成there’re)
2) 时态错误
英语中不同时间发生的动作或状态要用谓语动词的不同形式来表示, 这种动词形式称为动词时态。时态问题一直是英语学习者最为头痛的问题, 在书面表达中频频出现。如:
(1) If you failed in exams, don’t give up. (应改为fail)
(2) They may lost their confidence after they fail in exams. (应改为may lose)
3) 语态错误
英语动词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 (Active Voice) 和被动语态 (Passive Voice) , 用来表明主语与谓语动词的关系。英语中的动词只有及物动词或一些及物动词短语才有被动语态, 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短语和联系动词没有被动语态。而有些单词又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如:want, worth等) 。这些规则, 学生可能都记得, 但一旦书写成句, 就错误百出。如:
1) In my opinion, we will be benefited a lot from films. (应改为benefit)
2) 60%of the students think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worth being kept up. (应改为keeping up)
2.冠词误用
冠词分为不定冠词a/an和定冠词the两大类。一般不定冠词仅用在可数名词前, 而定冠词则可用在单复数的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前。运用冠词的规则不难记住, 但正确地运用冠词很难。英语中表示“一”的概念与汉语中表示“一”的概念就相差甚远, 而且有许多习惯用法, 所以学生在使用时经常会犯错。如:
1) As students, we should work hard to make a great progress in our studies. (去掉a)
2) He did all he could to help the man in the trouble. (去掉the)
3) We must be careful when doing a shopping online. (去掉a)
4) Last but not the least... (去掉the)
5) The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去掉the)
3. 句子结构不符合规范
1) 句式结构错误
(1) This is our first time to meet each other.
应改为: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we have met each other.
(2) Wish you have a good trip. (去掉have, 考查wish somebody something这一结构)
2) 汉语式英语
英语是我们的第二语言,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母语的干扰, 写出“汉语式英语”。以下各句都是学生习作中典型的Chinglish:
(1) The prices of the goods are relatively cheap. (商品价相对便宜。)
应改为:The prices of the goods are relatively low.
或The goods are relatively cheap.
(2) His English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他的英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应改为:H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his English.
(3) I know my parents make money not easy. (我知道父母挣钱是不容易的。)
应改为:I know it is not easy for my parents to make money.
3) 句子逻辑错误
英语是一种形合语言, 意义的连接很多时候取决于句子的结构, 所以, 我们在英语写作中, 要充分注意所写句子的逻辑性。请看下列例子:
1) Hearing the news, tears came down his face.
应改为:When he heard the news, tears came down his face.
2) Having worked hard for many years, his English has improved a lot.
应改为:Having worked hard for many years, he has improved his English a lot.
以上各句在逻辑上都有问题。试问, 眼泪怎么可能听到消息呢?英语怎么会努力学习呢?这种逻辑上的错误究其原因是很复杂的。它既可能是受到汉语影响的产物, 也可能是汉语的思维习惯所致。句1翻成中文“听到这个消息, 眼泪流了下来”, 是说得通的, 但在英语中却逻辑不通了。
(三) 词汇错误
1.用词搭配不当
每种语言都有其词汇搭配的问题。在英语中, 词汇搭配是指经常使用的, 表达完整意义的, 结构定型的组合词或短语。而英语语言的一大特点是其丰富的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 包括动词短语、介词短语等。所以, 学生一不小心就会犯错。如:
1) All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ll support you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析:无support sb to do这一结构, 故此处应把support改为help)
2) I’ll accompany you to visit the place of interest.
(析:无accompany sb to do这一结构, 故此处应把visit删掉.)
3) He spends too much of his time to play computer games.
(析:无spend time to do这一结构, 故此处应把to play改为playing.)
4) It also promotes the economy to develop quickly.
(析:无promote somebody/something to do这一结构, 故此处应把promotes改为helps.)
2.词类混淆使用
词类误用现象主要是由于英汉语言词类差异所导致的。英语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 汉语则不受形式束缚。在英语写作中, 许多学生缺乏词类意识, 频繁出现词类混淆使用的现象。主要表现为:
1) 不同词性的单词混淆使用
如: (1) I suggest we have a relax after class.
(把动词当成了名词用, 可改为rest)
(2) An accident happened, causing 5 injures. (应改为injuries)
2) 同一词性内相近词的混淆使用
如: (1) We should take an active attitude towards failure. (应改为a positive)
(2) Insist on your goal and you’ll succeed. (应改为stick to)
3) 名词单复数的误用
如: (1) By watching films, we can get a lot of informa tions. (应改为information)
(2) I have some good advices for you. (应改为advice)
3.拼写错误
有些学生词汇量小, 经常会混淆使用拼法相近的单词。如:
1) We can suffer the Internet for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应改为surf)
2) It has a bad effort on our eyes. (应改为effect)
(四) 语篇错误
语篇是指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 是一次交际过程中的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3]而学生书面表达的薄弱环节主要就表现在缺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 在写作中往往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即通过查字典, 写出了所要表达的意思, 但整篇作文前后的句子常常缺少必要的衔接关系, 词不达意, 语义不连贯, 因而无法成为能表达整体意义的语篇。
1.句与句之间的语篇错误
所谓句与句之间的语篇错误, 即从单个句子来看, 句子是可接受的, 但若把这些句子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则是错误的。对这类错误可从逻辑性、连词等方面来考虑。如:
1) When we fail in exams, we shouldn’t lose heart.Moreover, we can ask our teachers for help. (这句话与上句不是递进关系, 应改为Instead)
2) True friends will never desert you when you are in trouble.However, they will offer you sincere help even at the cost of their own interests.
(这句话与上句不是转折关系而是对比关系, 可改为On the contrary)
2.段与段间的语篇错误
所谓段与段间的语篇错误, 即段与段之间没有合适的关联词来衔接, 使得表达不合乎逻辑, 结构散乱, 缺乏连贯性, 导致作者和读者间不能正确地交流。例: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growth of population, the size of the city grows larger and larger, (1) it brings about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ir residential conditions have improved. (2) What’s worse, more financial investment will pour into the area.?
The rapid growth has brought about a lot of problems.It pollutes the environment. (3) However, more and more animals are dying out.
In my opin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duce pollution.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uld be in harmony with nature.We can enjoy a happy life.
这篇习作最致命的弱点就是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没有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和连接词乱用, 使得表达缺乏连贯性, 因而可读性不强。划线 (1) it不能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应改为which;划线 (2) What’s worse虽有递进的意义, 但表示情况更糟糕, 故此处应用What’s more表递进;划线 (3) However表转折关系, 而此处表结果, 故应改成As a result;而最后一段最后两句之间若加上so that则能使习作更为通顺。
三、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当然, 学生写作中的错误远远不止以上所提到的, 但上述几点无疑是写作过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错误。了解了这些错误及其根源之后, 我们在教学上就能有的放矢, 游刃有余了。错误分析也就有了实际意义。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 笔者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
(一) 注重写作训练, 培养写作习惯
写作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 而且还要会运用这些知识, 是一项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学习者平时要多练习, 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笔者经常教导学生不要提笔就写, 而要先打草稿;不要只是根据提示将汉语翻译一遍, 而要注意语义的流畅性;不要写完就万事大吉, 而要认真检验自己的“产品”。其实, 学生所犯的大小写不分、标点符号乱用等技术性错误就是由于习惯不好所导致的。只要我们反复提醒, 并拿出范例进行讲评, 让学生从理论上有所认识, 从实践上加以应用, 这类错误是会减少或消失的。
(二) 加强课堂练习, 减少语法错误
学生在时态、语态以及其它语法项目上犯错是很常见的。这主要表明学生还缺乏足够的实践练习。在语言学习中, 反复练习是很必要的。正如Brown (1994) 所说的, 我们必须练习、再练习。[4]笔者经常让学生用新学的句型结构及语法知识反复操练, 直到他们熟练掌握。同时, 还注重对字、词、句的优化, 通过让学生缩写、改写、仿写课文, 通过让他们背诵一些原汁原味的句子来训练其表达能力, 减少汉语式英语。关于逻辑上的错误, 笔者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错句进行分析, 让学生明白逻辑错误究竟是那方面的错误, 建议他们在每写完一个句子后, 多从逻辑的角度进行分析, 写出正确的句子。
(三) 增加学生阅读量, 扩大学生词汇
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通过阅读学习单词还能让学生在上下文中去辨别词义及用法, 这样更有助于记忆。对于高中生来说, 仅靠课本是不够的, 笔者还经常给他们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 通过不断阅读, 学生自然而然会记住一些习惯用语和典型的表达。此外, 笔者还让学生明白词各有语域, 不能乱用, 如果对某个词的用法不太确定, 就得多查多问, 切忌偷懒与想当然。正确运用英语词汇, 不仅包括单词拼写正确、分清词类、区分相似词, 还包括词语搭配正确, 能依据不同的场景, 选择合适的词汇。只有全方位、系统地加以训练, 扩大学生词汇量, 增强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才能进一步减少词汇错误, 全面提高英语水平。
(四) 注重语篇教学, 提高语篇能力
语篇教学在英语写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是因为语篇教学在注重词汇和语法正确性的基础上, 更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及其整体意义上的连贯。语篇教学不同于传统的以词句为中心的外语教学, 而是强调整体把握文章的主题、脉络, 即“to learn the tex as a whole”。因此, 在日常教学中, 要正确处理好语言点教学与语篇教学的关系。语言点教学是英语写作的基础, 而语篇教学则是语言点教学的继续和提高。两者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解决学生写作中常出现的“条理不清晰、语义不连贯、结构不紧凑”的问题, 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四、结语
正如医生研究病因有助于找到防病治病的方法一样, 学生通过研究习作中自己或别人的错误, 通过改正这些错误, 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进而减少犯错误的可能性。
写作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比较枯燥乏味, 尤其当教学只停留在表层理论上时。错误分析这种方式把学生由客体变成了主体, 从而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进行。在错误分析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有充分准备, 在课堂上有的放矢, 从宏观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 乏味的写作课可能也会上得生气勃勃,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有所得。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中学生英语写作中常犯的错误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 指出了错误分析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处理这些错误,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关键词:错误分析,写作
参考文献
[1]戴军熔.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7, (6) .
[2]庄志琳.语篇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EB/OL].http://www.rr365.com/english/200809/english_18996.html, 2008-9.
[3]董国英.英语语篇教学探析[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 (4) .
[4]Brown, H.D. (1994)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New York:Prentice Hall Regents.
小学生写作 篇2
大技巧
一、平心静气,成竹在胸
考场作文的心态很重要,特别是看到自己平时没有准备的,心中没有底的作文时,有人不免要慌乱,你要告戒自己,作文是猜不到的,很正常,但我努力思考,我肯定又是熟悉的,要有自信,对自己说我能写好,成功与失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心理素质,要平心静气,努力思考,要成竹在胸,写好作文。还要不断地给自己以积极的暗示,一般的同学不妨这么
想:千字小文何足惧,写出佳作大有希望。
二、仔细审题,把握材料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作文命题是话题作文,它包括:材料,话题,限定条件。这种“限而不死”的作文形式,其优越性日渐为人们所认识。因此,按提供的材料认真审题,就成了考场作文的起点,也是写好考场作文的关键。
话题作文的题面通常由话题材料、写作话题和注意事项三部分组成,其中材料是话题的依托,话题是写作的中心,注意事项是对写作提出的补充要求。审题时,这三部分都要认真揣摩,万不可顾此失彼。
三、文题简洁,准确醒目
文题是文章的眉目,“文好题一半”。一个好的题目,可以概括全文的内容,可以体现全文的思路,可以蕴涵全文的主旨,可以表明全文的特色,能给人清新脱俗、耳目一新的感觉,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起仔细阅读的兴趣,能使文章起到眉目传神的妙用。考场作文的文题应力求简洁凝炼,形象生动,拟题原则是“小”“准”“新”,能展示文采,先声夺人。常见的文题有三种类型。
1、采用原话题的原词句,并不多加改造。如《心灵的选择》《小议诚信》。
2、在对原话题理解的基础上,所拟文题或明确主旨,或概括内容,或体现思路,或表明特色,如《高扬道德的大旗》、《失败是种难言的美丽》。
3、采用一定的修辞方法,常见的如比喻《用语言连缀心灵的星空》,夸张式《世界很小是个家》,引用式《你不该安静地走开》(歌曲)、《忙兮忙兮奈若何》(诗句),反问式《21世纪你美吗》,情景式《滑铁卢上空的雄鹰》,符号式《出发+拼搏=到达》,呼告式《妈妈,我想对你说》,对比式《英雄无用武之地与英雄有用武之地》。这三种情况以后两种为好。
四、凤头引蝶,立意新颖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开头,称之“凤头”,西方的谚语也这样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篇800字左右的考场作文来说更是如此,往往开头便决定了整篇文章的大体走势,定下了文章的基调。同时,一个好的开头也增加考生写好下文的信心。开头的方法有很多,但究竟如何开头需要因文而定,因人而定。只要能够使阅卷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且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就是成功的文章开头。
立意时一要善于“化大为小”,口子要小,要善于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小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二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方面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
立意对文章写作的成败至关重要,应该在准确、深刻、新颖、独到上下工夫,最好能体现出创新意识,这就需要有见地、有胆识,善于避开人云亦云的观点,跳出陈陈相因的窠臼,表现出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真实感受和认识。如果想写出认识深刻的的文章来,就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要做到深思,就必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要辩证分析,自己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五、快速构思,编列提纲
快速构思是写作成功的关键。快速构思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快速调遣材料表达中心的过程。文章中心的表达因文体而异,议论文重在明确,用材料证明;记叙文贵在含蓄,让事实说话。无论写什么体裁的文章,表达中心的材料都是必不可少的。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没有材料,文章的内容便丰富不起来;有了材料而不加选择,文章的思想也深刻不起来。因此,选用什么样的材料表达中心,便成为考场作文构思的首要问题。
安排材料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组织文章结构的过程。从整体上看,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形式,遵循怎样的写作思路,都要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通盘谋划,就局部而言,哪些在前,哪些在后,哪些该详,哪些该略,也都要根据行文的需要妥当处置,这样,材料的安排才会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此外,文章怎么开头,怎么结尾,如何组织段落和层次,如何进行过渡和照应,也要精心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文章的结构才算得上严谨和完整。成功的构思使所写的文章能向人们揭示某种隐藏在客观事物里或社会表象深处的道理。只有深入构思,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对客观事物或社会表象得出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才能写出观点新颖、结构与角度不落俗套的佳作。
以上构思的全过程,可以用一份简明的提纲来表示。提纲是文章内容的浓缩,也是行文思路的体现,要在考场上快速成文,列一份明晰的构思提纲是非常必要的。一些考生写话题作文时常常复制话题,原地打转,或者东拉西扯,文意散漫,有这样一份提纲控制,有利于防止这类毛病的发生。提纲的大致形式为:开头,如何扣题;中间各段主要写什么,分几层写;结尾如何照应开头,如何深化、强调主题等。“胸中有全局,笔下有路数”,作文才有可能一气呵成。
六、认真行文,发挥水平
提纲对作文有搭桥引路的作用,在行文阶段,更要高标准、严要求,继续活跃思维,一鼓作气,把文章写得尽全尽美。比如写议论文,一般说来,开头的文字能起到交代提出问题的背景,摆明自己的观点,提挈下文的作用即可。核心和主干部分,应以相当的篇幅和文字来证明自己提出的论点,阐发深刻的道理。它要求考生以严谨审慎的态度、清晰不紊的思路和简洁流畅的文字正确地反映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还要选择恰当的论述方式,总述、分述合理安排,观点、材料紧密结合。论述中力求观点明晰、判断准确、推理严密、论证过程合乎逻辑等。结尾是作文从提出论题到论证论题的水到渠成的自然终结,是全文收束部分,要干净利落,避免节外生枝或画蛇添足。
小学生写作 篇3
首先,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制定了种种外在限制:如题目、体裁、时间、空间等。 这种限制,从一个角度上讲,使写作的目的性可以增强,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却使写作成了一种程序化差事。于是,束缚了学生写作的手脚,使其失去了自由。兴趣会从哪里来呢?这样,要增强学生写作能力,只能是一纸空文了。在课文教学中我们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文教学亦然。为了培养写作兴趣,也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比如,我们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要求在某某时候必须交,可是大多数学生等到快交作文了才仓促动笔;还有,是否布置作文题目,也是让师生头疼的事。不布置作文题目,学生往往不知写什么好;布置了,题目不一定合他们的口味。有些题目死板、老套,一看就让人乏味,哪还能谈得上兴趣呢?其实,有些限制是没有必要的。交作文的时间不必固定,可以在限定的时间段内随时交,只要大家在这段时间内有了真切的感受,产生某些想法和情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动笔。作文内容也就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这样写作成了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表达,自由度也会提高,写作效果亦然。也有利于他们兴趣的培养,而且学生分散交作文,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其次,对于写作内容,以往我们强调最多的是要有生活经历,内容要丰富,真实,注重反映,忽视想象、虚构。可是,学生的人生经历毕竟有限,虽然我们出题时注意到要让学生有东西可写,但也很难照顾周全。单纯的反映式写作,对于那些缺乏类似生活经历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会让他们丧失写作的信心和兴趣。我们有必要把想象、虚构,引入到中学作文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再次,写作的总体要求,是把情感和思想用恰当的形式和方式表达出来,即“我手写我口”。也就是说要为情造文,而不是为文造情。这样,就提高了学生表达的主动性。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这一过程提出建议,进行指导。而不是以一个价值评判者的身份主导整个写作过程。这样写作的功利色彩就相对得以弱化。对写作来说,如果中学生能从写作过程中获得乐趣,这就是最好的激励。我们淡化写作的功利性,目的就在于让学生不要把写作当成一种任务,一种负担。从而有利于他们产生兴趣。有了兴趣,积极写作,写作水平自然就会提高。当然,完全的无功利是难以想象的,适当的价值评判,也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提高。通过作文评改,课堂讲评等方式进行评判,这些方法都有可取之处。在作文批改过程中,个别面批的方法和分散交作文的要求结合,是现实的,也是可操作的。
从以上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其实质是发掘写作本身的魅力——开掘写作的“游戏性” 。在于学生能把写作当成一种表达思想、情感,寄托精神的方式,可以从写作获取精神上的自由和愉悦。于是,写作兴趣便会随之而来,写作的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小学生写作 篇4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特级教师管建刚说:“写作这事儿, 只要你想写了, 只要你有着强烈的写的冲动, 不断地写, 不断地改, 不一定能成为天才作家, 却一定能成为一个不错的写手。”马正平教授也谈到:“作文能力是个虚无, 作文能力必须依附在某些因素上, 才成其为能力。”作文能力主要依附在哪些因素上?他指出, 第一是“写作兴趣”, 第二是“写作意志”, 第三是“写作人格”, 第四才是“写作技能”。的确, 学生写作, 想写, 就好。
批改学生的作文, 发现存在很多毛病:语言的毛病、构思的毛病……于是, 一周两节作文课, 我注重了作文技能的训练。课上得认认真真、热热闹闹。我以为, 这样训练, 学生的作文水平肯定上去了。可事与愿违。写作技巧的毛病, 似乎少了点;学生作文的灵气, 没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少了。怎么会这样?一定会这样!真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乎了!文字, 是有力量的。人用文字倾吐, 用文字娱乐, 用文字记录, 用文字沟通……文字的力量, 沐浴其中的人, 能感受到。
我教的班级里, 正流行“拍拍”游戏。一学生把它写进了文章, 说有个队友, 连输两场, 自信心大受打击, 想“退伍”。在班里读了此文, 我调侃道:“输了两场, 就想退出, 让我想起了一首歌……”话音未落, 就有学生唱起来:“伤不起啊, 伤不起……”全班哈哈大笑, 那队友, 也笑, 还不时和前后同学打着趣。文字, 能让人笑, 这笑, 不是嘲笑, 是快乐, 文字传递的快乐。这快乐背后, 在学生内心潜移默化地起作用的, 我相信, 不会是文字的技巧, 却是写作的兴趣。特级教师张祖庆说:“我三周上一节作文讲评课, 平常可能零碎地加入一些。”他这么安排, 有道理。讲评, 一定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的。技能, 永远不能成为写作的重点。兴趣, 才是。
反思当下的作文教学, 老师在“写什么”和“怎么写”里作了太多的文章, 至于写作前的写作动机、写作动力, 可有可无。在这样的作文教学指导下, 学生说的往往不是自己的话, 不是自己心里想说的话, 不是用自己已习惯的说话方式来说话。学生说的, 必须是老师认同的话, 成人认同的话, 试卷认同的话。没有解决内在动力、内在兴趣的问题。这, 也许是学生怕写作的最大问题所在。
二、写作兴趣的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板块作了尝试———
1. 日记———我手写我心。
如何开展日记教学, 似乎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写日记, 是培养学生发现能力、写作兴趣的重要手段。但一不小心, 日记可能会成为加重学生负担, 扼杀写作兴趣的“祸首”。
初写日记, 需要降低要求。我告诉学生, 这一天中, 任何你感到的快乐、伤心、疑惑、难受、紧张……都可以写进日记中。你要问自己, 今天你和同桌闹矛盾了吗?班级里发生什么趣事了吗?老师生气了吗?学习有进步吗?受到表扬、批评了吗?上课开小差了吗……抓住任何一个问号, 并把这个问号记下来, 就可以写成一篇日记。日记不用写长, 少则两三行字, 目的是让学生关注每天发生的事, 或是转瞬即逝的念头, 写自己想写的事, 说自己想说的话。
老师们常说, 学生每天生活在学校里, 没什么事情好写, 其实, 读了学生的日记, 你会发现, 不是没什么写, 而是能写的太多了, 以至于写也写不完。我要求一天写一篇日记, 可常常有学生在一篇日记中写好几个主题, 每个主题少则几十字, 多则几百字。平时, 写两三个主题是很正常的, 有位学生一次最多写了11个主题, 满满三页纸。
自由写作写多了, 我会适当收一下, 固定日记的主题, 或者把教材中的写作要求放进日记中。由于固定的主题, 也会有五篇日记的素材积累, 学生写命题作文往往没太大难度。双休日, 从每周的日记里, 挑选一篇或几篇, 把它们写长, 就是大作文。
学生之间的事, 他们头脑中的念头, 在我们成人看来, 似乎渺小, 不值一提, 可在学生眼里, 那是他们当下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是他们写作最宝贵的素材。教师要做的, 就是给学生言说的权利和自由, 呵护他们表达内心的渴望。
2. 周报———言说的平台。
殊不知, 作文本上教师批改的一个“优秀”、“良好”, 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微乎其微。如果教师寄希望于一个作文等第, 就能评价学生的写作状态, 久而久之, 只能使作文沦为学生应付教师的一项作业。新课标指出, 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因此, 在我班, 学生写完一篇作文, 并不是作文的终止, 我更在“表达与交流”上下工夫。
我为学生建立了一个表达与交流的平台———周报。周末写好了作文, 周一, 我就开始选稿, 选出15、16篇, 敲上“录用”章, 让学生回家输入电脑, 我再把给我的电子稿排版一下, 出版为新一期的周报, 取名为《小银杏周报》。每周五, 每位学生拿着刚出版的周报, 都会迫不及待地读上面的文章。
班里一男生的一篇《我们班的“辣女”》发表在周报上, 述说了这几位“辣女”平时如何“欺负”他, 以至于使他“忍辱偷生”, 活在一片“摧残”下。由于写的是同学身边的事, 文笔又幽默风趣, 把几位“辣女”火辣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文一经发表, 立刻在班级中引发巨大的反响。这下, 大大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纷纷把笔端指向同学间发生的各种“趣事”、“气事”、“闹事”……
后来, 这篇文章很幸运地发表在《第二课堂》杂志上, 我借机在班里一煽情:“这下, 全中国的小学生都知道我班的‘辣女’事迹了。”班里一阵欢笑, 欢笑的背后, 也激起了女生的反击, 《马景涛的那些囧事》、《同桌的毛病记录》、《我班的“娘娘腔”》……一篇篇充满童趣的佳作就诞生了。
《小银杏周报》是一个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 学生感受到了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力量, 趣味盎然。这种切身感受到的乐趣, 是教师在一旁苦口婆心地说上成百上千遍也传递不了的。
3. 讲评———快乐地提升。
“学生一看作文题, 觉得有话可说、有话想写, 它是教材编写的第一原则, 用不着老师花多少时间指导。那些要老师指导再三, 学生才有话想说、有话想写的教材作文, 完全可以抛弃, 它不成熟。”“在我看来, 百分之九十九的‘指导’都是好心办坏事。”管建刚的话, 总是这么振聋发聩。
我上讲评课, 很注重“欣赏”环节。写作很辛苦, 它需要热情而真切的赞美。每次研读学生的作文, 我都会记录下学生作文中写得精彩的地方, 小到一个标点、字词用得贴切, 大到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巧妙构思, 我都会展示给学生。每次欣赏, 都是学生最喜欢的环节。看着自己精彩的文字, 被老师朗读, 被同学朗读, 他们不但学到了写作的技能, 更体会到了写作的价值。
除了“欣赏”环节, 我还会梳理学生写作中出现的比较共性的问题, 以“病例集中”的方式出示, 给学生带来视觉和思想上的冲击。出示的“病”, 都在本次作文中, 它们离学生的真实写作状态太近了, 教师一给出“药方”, 学生往往易于接受;也因此积极改正, 呈现出更好的作品。
有时, 也会从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引申开来, 让学生一起练一练。比如有学生提示语写得好, 我就创设情境, 一起与学生练习写提示语。学习同伴的优点, 学生觉得, 自己跳一跳, 也能摘到果子。
上好讲评课, 表面上似乎是提高写作技能。其实, 这样的讲评课, 一定是基于写作兴趣的。另一方面, 写作技能的提升, 让学生有信心写好每一篇作文, 这是对写作兴趣最好的辅助。有位老师听完我的作后讲评课, 有过这样的评价:“这样的课, 学生上着有趣, 写作技能也有一定的进步, 真是寓教于乐。”
4. 关注———真诚的回应。
有时, 一张周报发到学生手中, 即使周报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如此接近, 总有一些学生是不读的。我设计了许多作文奖项, 学生发表作文会获得相应的奖励。我以为, 这些奖项一定能大大刺激学生的写作热情。的确, 一开始, 学生的写作热情极其高涨, 可慢慢地, 学生习以为常了, 奖项的吸引力也不再那么大了。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这几年的作文教学经历, 让我渐渐有了自己的答案。一位班里也办周报的老师与我交流时提到:“周报的出版, 仅仅是写作教学的开始。”一语中的, 周报只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言说的平台, 这个平台更需要老师精心呵护。
奖项是敲门砖, 它能让孩子开始喜欢写作, 可真正吸引孩子的, 一定不会是奖项, 一定是文字本身的力量。文字的力量, 是让孩子持续写作的最大动力。果然, 我的想法在张祖庆老师那得到验证。他说:“写作本身即是奖赏。”他带的孩子, 第一年也办周报, 也大张旗鼓地颁奖, 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后, 他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上来。的确应该如此, 正如《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所说:“参与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励。”
因此, 利用周报这个平台, 我更加注重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上好周报讲评课, 是一项最重要的举措。除此, 我还在日记上下工夫, 每天我都会选择几篇选材独特、构思巧妙或语言幽默的文字, 抽10分钟时间, 朗读这些日记。这10分钟, 常常是充满欢声笑语的10分钟。
每一期的周报, 我和学生会选出5篇左右的佳作, 获得“佳作”称号的学生, 上台朗读自己的文字, 接受老师、同学的关注表扬, 个个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评选佳作不但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周报, 选出自己喜爱的佳作, 也刺激了他们努力写出优秀的文字。
我还动员家长阅读周报, 周报上开设了“家长寄语”版块, 家长阅读周报后, 如有感想, 可以在周报上写下自己的话。我精选其中的一些寄语, 刊登在下一期周报上。这些寄语, 既能很好地刺激全班家长阅读周报, 又成为了学生写作的动力。老师的关注, 同学的关注, 家长的关注, 各级报刊编辑叔叔阿姨的关注, 班级好多学生的作文获奖、发表了……这些真诚的回应以及同伴的成功刺激, 是使学生感受到文字力量最好的方法。
小学生写作 篇5
地上的落叶沙沙的响着,像似为我们加油。快呀,快呀,我准备要超过她了,我立马把速度调到5档,随着一声“yes”’的喊叫,我赢了。天丽不满的嘟了嘟嘴,然后要强地说:“再比一次,我一定能赢你!”就这样,我们又开始了新的比赛。不巧,天丽没有看到前面的隔绿带,同时又骑的很快,一下子被隔离带绊倒了下去……
我把受了伤的天丽慢慢的扶回到我家,我的.卧室在三楼,我扶着天丽很艰难的一步一步向上爬去。平日只要一分钟就可以上去的卧室,可今不知用了多少时间。受伤的天丽紧紧的依偎在我身旁,此刻的我有几分惭愧,几分后悔,还有几分喜悦。因为此刻的我们相依相伴像是亲密无间的亲姐妹。
把她扶到我的卧室里后,我让她坐在我的床上,然后把她的一条腿放在一把软椅上,先让她在那里休息,然后我立即拿了一些药品来,我半跪着左手扶着她受伤的腿,右手拿着的一根棉签,蘸了些硼酸水给她清洗伤口。我边清洗边对她说:“天丽,我会轻轻的帮你清洗,你不用紧张!”然后我拿棉签轻轻地擦拭着伤口,血染透了棉签头。我撇了撇嘴,又拿了一根棉签,又沾了些硼酸水继续清洗伤口,还用凉风轻轻地吹着,以便麻醉伤口。正在拿棉签轻轻地清理伤口的污物时,我突然听见了一声呻吟,忙抬起头看,原来是我的手碰到了她的另一处伤口,我慌忙地把手抬起来并用棉签清洗伤口直至清洗干净。而后我就拿纱布来包扎伤口,避免感染。包扎完后,天丽问我:“萍萍,这样会不会显得太严重了点?”我说:“当然不会,这样是为了防止感染。”天丽和我对视着一会儿,我们都微笑了起来。接着把她扶到二楼,给她的阿姨打电话,跟她阿姨说天丽受伤了,回不了家,请阿姨来我家接她。
小学生写作 篇6
关键词:写作兴趣;小学生;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241-01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多学生不会作文,怕作文,甚至厌恶写作,所以写作也就成了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既然,一篇好的作文代表一个学生的综合素养,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鼓励小学生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
要想让小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必须做小学生的知心人。爱护他们想写、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保持这种热情、这种兴趣、这种自信。只有了解、摸清哪些事物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哪些材料是他们能写、爱写的,才能命出小学生愿写而又能写的题目来。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写作的人只须平心静气地问问自己……平时给他们的题目是不是切近他们的见闻、理解、思想等等。”总而言之。是不是切近他们的生活?是否是他们愿意表达的?因此,命题作文时,应贴近小学生的内心想法,是他们期待以久的。
比如,在小学生处在想象力发展期中,许多小学生观察和理解及解释生活世界中的事物时与成年人截然相反,我们应该鼓励,不能压制。我们要顺应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而且可以使他们的生命体验得到拓展,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二、拓展小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鼓励小学生自主写作,珍视小学生的独特感受。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让作文题更加个性化。让小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提倡写生活笔记、观察笔记、随感随笔,让小学生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给他们自由表达的空间。
以前,从表达内容上看,小学生喜欢的内容,不让写或没有机会写,相反,小学生不喜欢的内容,老师非逼着写,写作内容完全被老师框死;而从表达方式来看,老师规定或强调小学生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怎样写才好,怎样写不好……这无异给小学生戴上了一副副沉重的枷锁,使他们从此丧失了对写作的兴趣,这给小学生造成的内伤是很难愈合的,而且也必将给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果能拓展小学生的自由表达的空间,让他们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小学生写作的兴趣会大大增强。而且这种由写作的兴趣往往会迁移到其他学习领域,并由此形成热爱学习的内驱力,这无疑对小学生终身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激发小学生写作的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能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强化兴趣的有效手段。当小学生写作有进步或成功时,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能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功体验,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及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写作的兴趣,更能激励他们再行动的动力。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也要从激发小学生写作的成就动机人手,加上用正确地批改和讲评两种重要的评价手段和方法,鼓励和帮助小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正确地评价去强化他们写作的兴趣,促使所有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在激发小学生写作的成就动机上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一是要引导小学生在相互交流自己的习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相互交流的过程,是作者与读者角色互换的过程,也是相互分享成功欢乐的过程;二是要开辟多种园地,为小学生的作文“发表”提供可能多的机会:如优秀习作、汇编班级的优秀作文集、设计成长记录袋,将小学生的成功收集在此等等。既可以教育小学生从小要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又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更可以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兴趣。
四、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口头作文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口头作文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小学生正确流利的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作文水平,而且有利于形成演讲技能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或者说是从人才培养的趋势来看,我们也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口头作文训练。口头作文训练,主要是进行思维、语言和各种写作技巧的单项训练,发扬教师课堂辅导之长,以口带笔,抓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之先,见缝插针,走“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之路。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小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小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引导小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但提高了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提高了小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到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只有随时随地有意识地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大胆写作,他们的写作水平也一定可以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 斌,《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
激发写作乐趣,使学生乐于写作 篇7
一、广泛阅读,积累素材
要写好作文,大量的阅读必不可少。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的长河里有着无数的浪花,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脍炙人口的篇章。例如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现代优美的散文、诗歌、小说,等等,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语言华丽多彩、生动活泼,内容深邃,意义深远,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的。因此学生应看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的各种书籍。如广泛地阅读诗歌、寓言、童话和小说,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不管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不管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越广泛越好,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受限制,和那些文学语言大师亲密接触,去感受语言的魅力。另外,学生还应随身准备一个笔记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把它摘抄下来,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并把这些知识牢记在脑海里,做到随时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的素材,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和人生世态。另外,在课堂教学之余,教师也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走出教室,去了解社会,接触大自然,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的习惯,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学生明确知识的来源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并深刻领悟知识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很多知识都是相互关联的,就会见多识广,掌握更多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二、搞活课堂,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实践活动。抓好课堂教学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针对学生写作中存在问题指点迷津,做到一课一得。教师如何把学生引进作文之门呢?我认为:首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分析命题作文的特点,审好题目。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尤其最怕老师布置的命题作文。因为他们不会审题,对题目感到无从下手,觉得无话可说,结果写出来的只能是七拼八凑,最后敷衍交差。其次,教师指导学生把握思维的方法,因为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不同,所以作文教学就要能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培养学生的多维思维方式。运用“扩散”型的思维,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觉得要写的东西其实是很多的,在写作中就会感到绝非是“山穷水尽疑无路”,而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学生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中选择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来写,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了。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文体知识。学生掌握了一些文体知识,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没有“规矩”。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们的共性和个性特点,教师通过不同文体的比较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还有开头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记叙与描写,议论和抒情结合方法,等等。学生一旦掌握这些知识,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就会“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地写出一篇篇好文章来。
三、有感而发,积极写作
作文是表达,是创造,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作文要有感而发,由事而发。但是,目前有不少的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他们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影响颇大的事,而对于那些鸡毛蒜皮、琐碎的小事则认为无必要去写。还有的学生认为,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件事都是令人感动的,这些小事写不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一现象说明了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心中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因此,一节作文课下来,有的学生作文本上仍然是孤零零的一个题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学生要激发生活联想,形成生活积淀,但可惜的是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学生如果长期困在课堂写作,他们就会产生“如在鸟笼中”的感觉,对作文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课外活动,让他们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激发他们的写作情感。指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做到对每天发生的事情进行一次回忆,想想有哪些事可以成为作文写作中的素材,鼓励学生去去收集素材,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思考可以把它写成什么作文。为了带动全班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观察、记忆、积累,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或自习课,组织学生进行比赛,看看谁说得或摘抄的数量多、质量高。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开始喜欢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为作文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不再为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而发愁了。
四、学生互改,写有所成
学生互改、自改作文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好的途径。为了发挥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自己评改外,还采用学生自改或互该的方式。做法如下:先浏览一下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针对性分析,指出本次作文的优、缺点,再发放给学生自改、互改。然后收上来再批阅,选出优秀之作,再进一步点评。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对每一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就更加深刻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多年的实践,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创设写作情境拓展学生写作空间 篇8
一、在习作中以本为本, 利用文本资源创设情境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出自名家之手, 文质兼美, 课文中也蕴涵着丰富的创造因素, 还需要读者感情和想象的介入, 才能够唤起形象的鲜明性、生动性和创造性, 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1) 情境具象。这是一种化抽象为形象, 化概括为具体的想象训练。如把人教版第九册中的《秋思》这首诗改写成寓情于事的记叙文, 学生只有借助于具体想象, 才能把这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具体地描写下来。再如常识性说明文《鲸》, 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 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学完后学生兴致盎然, 教师随机布置学生课后搜集有关鲸的资料, 结合课文, 写一篇自述性的文章。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其中仿写成文, 生动语句使课文内容也自然得到延伸。
(2) 情境扩展。引导学生在保持原文思想的前提下, 把原文中某些精练的文字或一笔带过略写的内容, 通过想象与联想, 扩展, 丰富原作的情节和细节。如人教版第十一册中的《穷人》, 原本生活贫穷的桑娜一家收养了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之后, 他们的日子过得怎样?可让学生发挥想象, 续写作文。在学生热情高涨的同时, 教师要提醒学生, 续写故事一定要与前文相结合, 既要有新意, 也要合情合理。在学生的续写中, 有担忧、欣慰、关爱、也有赞美和祝福:“一晃几年过去了, 桑娜的七个孩子也渐渐长大了, 他们都很懂事, 也十分体贴、孝敬父母。帮助父母出海打鱼, ……在这并不富裕的渔民村里, 渔夫和桑娜关心贫苦、乐于助人的品德得到渔民们的颂扬。”
再如学完课文《彩色的翅膀》, 学生还沉浸在“尝瓜会”里, 教师趁热打铁, 让学生给驻扎南疆的边防军战士写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学生投入情境, 他们联系课文, 充满激情地在信中表达了对边防战士的钦佩、赞美、关心之情, 甚至道出“彩色的翅膀放飞着你们对边防海岛的希望, 也放飞着我对祖国边疆生活的向往”的感受。这样的训练不但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3) 情境转换。引导学生把原文的内容或中心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 这种训练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从印第安酋长西雅图的角度来写的, 可创设情境从“华盛顿特区”白人领袖方面去写一个回应演讲词。再如《草虫的村落》学完后, 学生对作者奇异的游历嘘唏不已, 这时可结合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 布置学生观察一种小昆虫, 并把自己想象成小昆虫, 所有的奇特经历, 充分想象后再写下来。这样的训练, 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 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学生的文章也充满童趣。
(4) 情境组合。教材的“语文园地”中有一些“合众为一”的创造想象训练, 引导学生把彼此独立互不关联的几个材料, 通过一定的手段巧妙安排, 创造性地综合到一个新的形象中去, 既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如教师事先录制几组音响或音乐, 让学生想象他们之间的联系, 描述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还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波浪线、单横线、双横线等, 先分别说说看到某种线条想到了什么, 组合在一起又想到了什么, 充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构思出有创意的文章。
二、在习作中以人为本, 运用生活实践活动创设情境
作文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界相融合及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融合的广大空间, 实现“生活向作文转化”, 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 让他们在习作的自由天空中翱翔, 展现个性特长。
(1) 在活动中体验情境。喜爱活动是学生的共性, 节日活动、体育活动及有趣的语文活动课深深吸引着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优化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 用语文丰富知识, 提高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针对语文学科开放性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的明确要求, 因此, 习作指导应融入学生喜爱的活动中, 积极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积累, 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从校内拓展到校外, 从语文向其它学科融合。如学校举行广播体操比赛, 教师引导学生用笔摄下精彩的场面和激动的心情;中队举行“我为奥运添光彩”的主题活动, 学生积极投入。广泛收集资料、校园采访等, 无一不倾注着学生的心血、智慧, 在体验活动中丰富了感受, 酸甜苦辣真切地融入了学生日记中;个人或几个同学自由组合地进行社会用字情况调查, 学写调查报告;收集新闻进行小小新闻发布会, 选择其中一点畅谈感受;在社会课中针对“生活中应该讲诚信还是需要善意的谎言”这一问题分组进行激烈辩论, 大家各抒己见……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了快乐, 激发了强烈的表达欲望, 既得到了作文的成功体验, 又受到深刻的自我教育, 真正做到了有话可写, 有情可抒。
(2) 在生活中捕捉情境。在学习生活中常有偶发事件, 要善于运用“注意”, 灵活抓“情景”练笔。儿童无意注意胜过有意注意, 新奇、有趣、不可思议的事物容易吸引学生。如飞入课堂的麻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新来的实习老师……面对纷繁复杂而又充满生机、不断变化的世界。学生有许多话想说, 老师不妨给他们充分的说的机会, 再有条理地写下来, 然后小组内互念作文, 相互PK。又如同学们很重视学校举行的期中检测, 情境其实已经自然生成了, 只要教师稍稍点拨让学生揣摩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 再运用课文中学的心理描写方法, 好文章自然就出来了。这样多关注生活, 留心身边的人和事, 用眼睛“摄影”, 用耳朵“录音”, 用心灵感悟, 作文又怎能无话可写呢?
(3) 在展示中构建情境。兴趣是作文的内在动力, 是一种长效的兴奋剂。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成就感, 增加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 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仅仅班内交流、评赏是不够的, 还必须为学生搭建起展示写作才华的更大舞台。如:在教室后墙开辟一块写作乐园, 定期更换内容, 换下来的稿子集结成册, 订成班级《优秀作文选》, 供大家阅读;鼓励学生踊跃向校刊《绿洲》和其他各类报刊杂志投稿, 积极参加各项作文比赛, 投中或获奖后复印展出证书并发表感言, 大家分享喜悦;在班级中分大组进行“流水作文大比拼”, 同一个本子, 按日轮流写作, 并给前一位同学写评语, 之后有不同意见的可再评、再写, 欢迎家长参与写评语、写感言;把自己或者小伙伴的优秀作文以手抄报的形式进行展示……
小学生写作 篇9
一、改变传统,提升学生日记写作的兴趣
在传统的小学日记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以作文写作的要求为学生布置日记任务,甚至会有字数、内容等方面的要求。这样模式下的日记写作教学为部分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了对日记的写作兴趣。对此,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日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衡量学生日记写作的标准,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写作空间,从而激发学生日记写作的兴趣。
首先,教师应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要考虑到小学生的生活圈相对较小且生活内容相对单调,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写作素材,时常出现写流水账的现象。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相关的提示,如:“日记的写作范围不一定仅仅局限在课堂、学校生活,大家也可以多观察日常生活现象、社会新闻、书籍资料中记录、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对你有什么影响,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通过这样的形式拓展学生的日记写作思维,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日记中有话可说、有话愿说。通过这样的形式,提升小学生对日记写作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加深生活感悟
创设生活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快速地融入学习环境中,帮助学生加深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知识。所以,在小学日记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为学生创设日记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观察生活、感知生活。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从学生的日记中捕捉学生真实的内心感受。
以“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这一背景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今年的六一你们想怎们过呢?”由于小学生的年纪尚小、玩心较重,因此对节日这个话题学生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借助一些话题引发学生讨论。“同学们,你们知道六一儿童节起源于哪个国家吗,它又是怎么由来的呢?”由于小学生的求知欲较强,所以教师可以抓住他们这一特点为其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的好奇,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同学们还记得往年的六一儿童年你们是怎样度过的吗?那一天中有没有你最难忘的事情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发学生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这样情境创设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日记写作热情,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感悟。
三、积累素材,提升学生的日记写作水平
据调查发现,很多小学生在日记写作中存在词不达意、语句不顺、逻辑混乱、内容单调等现象,这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日记写作效率的提升。对此,在引导学生日记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累日记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日记写作内容,促进学生日记写作水平的提升。
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注意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在遇到课文中精彩的段落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仿写练习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其次,要鼓励学生增加阅读量,通过课外阅读开阔其视野、拓展其知识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教师害可以建议学生建立一个素材本,将他们在日常课文中、课外阅读中的好词好句以及精彩的段落进行整合、分析并记录下来,为自己将来的日记写作练习积累丰富的素材。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与发生的事,引导学生积极挖掘实际生活中的日记写作题材,以丰富小学生的日记写作内容。另外,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日记写作技巧,如:可以从日记的题目入手,鼓励学生拟出一些标新立异的题目;从一件小事中引出其映射的大事件等。
四、认真批改,通过赏识表扬学生促进其进步
批改与评价在小学生日记写作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批改的形式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发现学生日记写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为其做出不同评语,以提升小学生的日记写作水平。但是,教师在评价学生日记时,应以赏识鼓励、表扬为主的形式评价学生的日记,以增加学生日记写作的自信。
分析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表扬与批评十分在意。因此,为提升小学生的日记写作兴趣,教师应在学生日常的日记写作中做出以表扬、鼓励为主的评价,以增加学生的日记写作信心。事实上,大部分小学生的日记中时常记录一些生活琐事,这些事情可能无法吸引教师的眼球,时常造成教师批改的随意。但这些随意可能就是扼杀学生日记写作兴趣的重要因素。对此,教师在批改评价学生日记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分析,要能从平淡的日记中发现学生的优点,并采用以鼓励为主的评语激发学生对日记写作的兴趣。同时,教师在鼓励学生之余可以借助评语为学生渗透一些写作技巧,通过这样的形式逐渐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日记写作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为学生将来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其次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加深对生活的感悟。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积累写作素材以提升自身的日记写作水平。另外,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日记采用以鼓励、表扬为主的评价来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
摘要:日记是一种记叙文性质的应用文,其内容源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其表现形式相对自由,可以写人、记事、状物或抒情等。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有助于为学生将来的写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当前小学日记教学中大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不高,且部分家长、教师对学生写日记的要求较高,这些情况的出现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日记写作兴趣。本文就对小学生日记写作兴趣的培养进行一些探析。
关键词:小学生,日记写作,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安文萍.试述培养小学生写日记的兴趣[J].新课程:上,2015(7).
[2]史荣梅.从日记入手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9).
[3]华芸.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J].赤子:上中旬,2014(20).
小学生写作 篇10
诚然, 任何人的行为, 只要其精神正常, 都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 但就学生的作文来说, 其目的和动机应该是把写作视为一种对心理的折射。因为反映真实的内心世界应该是任何写作的本真意图, “饥者歌其饥, 劳者歌其劳”, 即使是学生的作文也应该反映生活, 表达愿望, 而不是附在生活的表层上, 做抽象而空洞的时代的喇叭。受功利心理驱使的写作意图达不到反映学生真实心理的目的, 尤其当应试教育的势力还很强大, 它的评价体系仍然守旧、封闭且一统化的时候, 没有正确的引导, 千千万万的学生只会以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个性去迎合单一的评判标准, 结果是导致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被扼杀, 鲜活的思想被禁锢, 独创的语言被否定, 不断地塑造并强化出学生写作的功利心理。
尽管学生的写作不可能和高层次的文学创作在审美形态上达到一个层级, 但它们却有共同的本质, 即学生的作文也是主观之识与客观之物互相渗透, 互相融合后统一于书面语言这一物化形态的结果。学生作文也是客体世界投射在主体精神世界并经后者过滤与筛选并被二度制作、二度组合的产物。或者说, 写作不仅是内在情思的单向外化, 更具前提的是主体对外部大千世界的真实内化。在这整个过程中, 作者充分发挥主体能动精神, 以情绪为动力进行积极的创造思维活动。内化的客观性和原真性决定了外化的价值高低, 再加上书面语言的艺术表达水平, 它们共同决定了文章生命力的强弱。内化客观世界源于两种力量。一种是以写作主体的感知方式获得的对客观世界的本初认识, 它是主体世界在无意中自主得来的;另一种是社会意识的强制灌输。当这两种力量一致, 即写作主体自主无意识中得来的本初认识与社会意识的强制灌输相吻合时, 内化的客观性和原真性的水平不仅将有保证, 而且在主体精神世界里还能得到强化, 这时候的写作是最轻松容易的;反之, 会使写作者处于一种亦真亦假的矛盾状态。两种力量吻合会使写作者的写作轻松而容易;反之, 写作会艰难, 作品也会显得艰涩。后者中, 如果再把强制性灌输得来的社会意识强加给写作者内化的本真的客观世界, 典型的功利心理就形成了。但错位的感觉也并非全是消极的, 如果写作主体能够以自己的视点对强制进入主体精神世界的社会意识独立地加以区分与取舍, 且能坚持自己的本初认识, 其写作则会因独立的特性而出人意料, 此亦为创新之始。现在, 强调外化的意义在于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期, 社会的思想和价值体系还没有形成, 传统的主流意识方面的宣传又不能总与复杂的社会面目保持一致, 对还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的学生来说, 被置于这种亦真亦假的模糊状态已不可避免。典型的功利心理正式这种情况迫使形成的。
那么现在学生内化的真实的图景又怎样呢?长期以来, 不管是宣传媒体还是学校家庭, 教导学生从小就沉湎于一种宏伟而神圣的群体性话语体系, 让学生扮演时代的代言人或年青的英雄, 向学生灌输美好理念, 支配学生尽情礼赞现实生活的幸福和发展前景的诱人, 因而学生感知社会的触角往往停留在社会的表象而未能探入社会复杂的层次。显然学生内化的结果并不像有目共睹的由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所决定的客观世界的本真面目那样。两种力量的偏差必然给学生带来内在情思上的矛盾。
例如习作《命运》, 它显然在于赞美面对厄运依然坚强不屈的意志, 表白自己从这种精神里所得到的鼓舞与感染。那么这种内化结果的客观性和原真性的水平到底有多高呢?文中有明显的漏洞:惨白的脸上, 嘴唇则那样乌黑。多么有活力的一个女孩啊!唯一可以解释这一点的是:作者的生活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一个“她”, “她”是通过各种渠道强制性地灌输到她的主体精神世界里去的。她没有见过“她”, 没有与“她”接触过, 更不可能仔细研究过“她”。“她”不过是在考试中为了满足题目的深度要求而创造出来的精神体, “她”是非生命体。“她”不是客观真实的存在, 因此也就谈不上它内化的客观性和原真性。写作满足了评判体系对写作主体的“思想觉悟”水平的要求, 却违背了写作要遵循的最本质的要求。
由于内化的客观性和原真性不能得到保证, 使内化的价值高不到哪儿去, 而且写作中的外化过程也受到来自评判体系的干扰。由于这种干扰, 有可能剥夺掉写作主体仅存的一点内在精神。一个对“我”热情, 和“我”谈得很投机的鲜活的生命, 最后留给“我”的是什么呢?是她的精神, 而不是对一个生命逝去起码应具有的惋惜、悲痛。为了使评判的老师满意, 写作者在这里不得不从内化中搜刮出老一套的清浅甜腻、积极健康的主题, 尤其是还不忘带上一个预设的光明的尾巴。人性中的情感力量丝毫不见诸于文本, 多么有悖于人之常情!
实际上, 目前学生的写作, 不管是内化还是外化都受到来自评判体系的严重的制约。因此, 脱离这种制约, 脱离屈服于这种力量的功利心理的影响, 单纯地想以技巧方法推动教改, 恐怕作文教学中的各种弊端难以从根本上克服掉。
综上所述, 目前学生写作中的种种弊端都主要是由于受功利心理驱动的内化失去了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原真性, 并且在外化时写作主体又过分屈从于评判体系所造成的。正是从写作过程内化和外化的要求考虑, 使学生克服功利心理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 从内化的形成机制入手, 克服内化时两种力量的矛盾, 使其互相渗透, 互相融合, 从而在学生的主体精神世界里还原客观社会的真实面目, 也就是力求内化的原真性和客观性。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和丰富度必定能给学生的作文带来相应的复杂性和丰富度, 并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主题单一, 语言干瘪, 弄虚作假的现象。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以正视现实的无畏之眼全方位摄取生活的原生态, 既看到“向阳面”, 也注意背阴面;既面对宏大的叙事, 也面对一些琐屑;尤其要透视生活深蕴的本质和真谛, 增加学生情感的纯度, 减少粉饰性的偏颇;反对先入为主地给学生强加一种非此即彼的情感取向和价值尺度, 也反对错误的以次来衡量和匡正生活从而导致的“真实的虚构”;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和评估, 不能脱离写作者的“自我”。即应允许学生在生活中形成自己的理念, 让他们从大量的感性的认识中提升并确立自己的判断标准。这样, 有了真实的内化结果又解除了对评判体系的屈从, 学生写作出来的作文必定有较高的可信度, 甚至会有一种特殊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礼物》是《命运》的作者写的另一篇作文。在这篇作文里, 她没有像《命运》里那样给主题生硬的镀上一层光晕, 不是从伟大而温暖的母爱这一司空见惯的老一套主题里去发掘“客观世界投射在主体精神世界的产物。”而是把时下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后代时所常用的偏激的做法不留情面地给揭示出来, 从而学生心迹有了真实的流露。一个性格内向且孤独的学生, 面对繁重的作业, 父母在耳边的絮叨, 老师办公室里被叫进叫出和急剧直下的成绩, 其内心的渴求是什么?不言而喻首先应该是关怀, 其次才是成绩。生活学习中这一组矛盾曾强烈地困扰着她, 在她的内心里这一点内化既强烈又真实。因此她拿这样的内化结果来写文章, 真实的程度就必然会提高, 感染力随之也相应而生。那么学生作文中的这种真实性是否是一种新的虚假的滥情呢?《全面素质教育手册》里说:“在这种传统的主流教育下 (应试教育) , 生活本身被忽略了, 变相的为生活作准备的观点与行为充斥着教师、家长、乃至学生自己的头脑, 也充斥着学校、课堂。人们总以美好未来为诱饵, 强制学生们苦学苦练, 学生们也丝毫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 甚至认为这不是生活, 手教育不是生活, 仅仅是为生活做准备。1”显然, 苦学苦练的受教育方式违背了生活的真谛, 从而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这在时下的教育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不是滥情。
第二, 从外化的过程入手, 尊重学生的个性, 使其在过滤与筛选、二度制作、二度组合的时候, 能够从自己的个性出发, 而不以评判体系的好恶为尺度, 写出“性灵”的文章。因为学生是从个体生命出发写作, 因而其作品里的个性色彩会大为加强。我们今天所主张的个性“首先要求每一个个人都要有独特的真精神, 包括情感、兴趣、见解等等。其次, 这种真精神可以是传统的精神的对立面, 只有摆脱了传统精神的束缚才能发挥。再次, 这种真精神是艺术的创造力, 它的自由表现就是美。2”有个性的学生写出的带个性的作文当然要求有学生自己的情感、兴趣、见解, 能摆脱传统精神的束缚, 并且能自由表现。
对当前学生作文文风沉闷, 千篇一律的状况, 尤其应该强调“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的写作原则。要让学生的作文流露出学生的自然天真和自然趣味来, “大都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 非从自己的胸臆流出, 不肯下笔, 有时情与境会, 顷刻千言, 如水东流, 令人夺魄。其间有佳处, 也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 即疵处亦多本色独创语。3”这也应该成为今天我们的主张。充满个性的写作会使作文在叙事上与表达的情感有相一致的价值取向, 避免拿慷慨激昂、热情洋溢的陈词滥调做单纯的喇叭号角。
“法轮功”是近年来危及社会最为严重的一个组织。学生是怎样认识它的本质与危害的呢?要他们像成人一样理性地对它进行揭批显然不可能。但《我眼中的生命》从被玩弄于股掌之上的一只蚂蚱写起, 引发出一番对生命的思考, 从而揭露出“法轮功”邪恶的危害生命的本质。生命到底是什么?一个少年的认识就是这么浅显, 他也只能写的这么浅显。没有慷慨陈词, 也没有严密的论证。只有这样浅显的写作才是他真正的个性。否则, 他就不是一个少年。
再有, 学生写作时, 个性化要以“情”为基础, 因为人的性情, 感情是为文之本。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三曰情文, 五性是也。”还说:“情之于辞章, 神理之数也。4”情在作文中要自然流露不能雕饰。《我眼中的生命》也做到了这一点。对学生来说要“为情而造文”, 而不要“为文而造情”。《我眼中的头发》是一个开放式题目, 它通过写头发在时代中的变化, 以自己的视角审视社会, 在较为幽默的个性化语言里于字里, 行间几乎不见雕琢地融入个人情感。显然, 对社会的观察、认识以及长时间受时代氛围感染所形成的情感是写好这片作文的基础。
如前所述, 正视写作过程中内化与外化的作用机制, 遵从写作的客观规律, 纠正功利心理在写作中的影响, 是可以克服当前学生作文中的许多顽疾的。
参考文献
[1].《全面素质教育手册》第176页, 方建文、丁祖诒、武宝瑞主编, 中国物质出版社97年10月第一版出版。
[2].《中国美学范畴辞典》第478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5年6月第一版, 成复旺主编。
[3].《中国美学范畴辞典》第481。
小学生写作 篇11
关键词:小学;写作教学;改进
G623.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写作部分提出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小学生的写作困难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学生的写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养成,乃至今后的发展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问题
写作能力不是生来具备的,要在教师的训练和指导下不断养成。但现阶段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训练存在不少问题,使得学生无法通过这种训练学到写作知识,养成良好写作习惯。这种训练长期进行下去不但不利于学生写出优秀作品,反而对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一种挫伤,会阻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这种写作训练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一是忽视能力上的培养。很多教师在写作课上强调训练写作能力,给学生灌输了不少知识和技巧。如:如何写好开头和结尾,如何深化主题,如何突出中心等等。但忽视了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包括观察身边生活的能力,思考生活的能力和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忽视了能力培养和训练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学生写作的模式化倾向严重。他们可能写出符合教师要求规范的写作,但缺乏个性和创造力。二是忽视了学生情感和兴趣的培养。很多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技巧的同时,忽视了对情感和兴趣的培养。教师在训练的同时,忽视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不愿意面对写作,不愿意主动去写。学生在不断的枯燥训练中逐渐失去了写作的兴趣。还有的教师过分强调技巧而忽视了写作中情感的表达。学生写出来的写作显得麻木生硬,成了死八股。
此外,教师在布置写作题目的时候忽视小学生的生活状态,这样就会让很多学生觉得无话可写,缺少了真实的体会自然提不起写作兴趣,当然也很难写出优秀的写作。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书本上的要求,忽视现阶段学生生活特点命题的话,无异于让写作题目成为一潭死水,小学生只能是在死水中痛苦的挣扎,无法写出鲜活的写作。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改进策略
1.改进写作命题
(1)实现命题方式的多样化
在命题方式上,教师不能总是采取一成不变的命题方式,要避免因为命题的难深和要求众多而限制学生的发挥。在命题时尽量做到提供选题的范围,提示所写的重点内容,而不多作硬性规定。教师在命题时还可以采用儿童的视角进行命题,这样可以更加贴近学生,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可以不给学生命题而只提出写作范围:比如写一次春游的写作,就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拟定题目,尽量不要限制写作题目为《记一次春游》。同时在学生还不会自己拟题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拟出几个相近的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
(2)实现命题准备的充分化
在写作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在课堂前不做任何准备。直接布置写作题目,进行写作指导后就放手让学生去写。在这样的写作课堂上,学生由于心理反应和材料回忆的滞后性,所以往往感触不深。这种无准备的命题也会让学生产生反感,让学生觉得在打无准备之战,如临大敌。因此在写作教学指导之前,教师最好给学生提前布置写作题目,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搜集整理资料,认真唤起生活中的记忆。这样在写作指导中学生才能有所准备,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产生共鸣。教师还可以在命题之前先与学生进行互动,可以与学生一起观察某项事物,组织一项小活动,设计好教学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学情境自我设计写作题目。这个准备过程会使得学生较为轻松地拟出写作题目,培养学生自我命题的能力。
2.加强写作指导
叶圣陶先生曾做过一个比喻,说小学生学习,就跟幼儿时期学走路一样,需要不断有人去搀扶,去引导,这样才能少摔跟头,少走弯路。教师为学生做写作指导也是这个过程,不能代替学生去写,而要不断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会写。因此在写作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写作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解决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指导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学习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写作的情境来让学生深处其中,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片或观察事物,可以让学生进行现场表演,还可以给学生播放影片等等。学生在对这些教学情境进行感官体会后。教師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把体会表述出来。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课堂小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到写作知识,进行写作练习。此外,写作辅导前教师最好先写一写“下水文”,这样能体会到有什么好的写作方法,看到教师亲自来做示范,也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总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不是单一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出多种多样的方法,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项乐事。
(2)解决学生的写作困难
学生在初学写作时往往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比如缺乏写作的思路,不了解写作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在写作指导过程中要解决好学生的写作困难,让学生顺畅地进入写作阶段。首先,教师要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示范,给学生提供一些生动的范例,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使学生头脑中的材料宝库敞开大门。其次,教师要在写作指导课上向学生传授简单而必要的写作方法,如写作的顺序,组织语言的方法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具有写作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将材料合理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一篇优秀的写作。
参考文献
[1]马金梅.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J].学周刊,2015(07)206.
小学生写作 篇12
关键词:微日记,写真生活,写作水平
写作能力, 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展现, 是学生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最好反映。对于小学生来说, 写作最关键的是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只有这样, 才便于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而“微日记”恰好迎合了这个特点, 它像微博一样, 只需要用短短的几句话就能表达自己一天的心情, 学生更容易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对自己迸发出的思维火花格外珍惜。所以, 教师不妨好好利用“微日记”, 以它独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笔耕不辍, 从而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一、记录生活点滴, 提高观察力
流水账式的作文只能算是日程表, 而非情感书签, 不仅毫无益处, 还使学生丧失写作的兴趣。“微日记”强调的不是日程的记录, 而是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 需要学生取材于生活, 练就一双慧眼来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借助事物或事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拥抱, 都是情感的表达。
比如在一次期中考试后, 有这样一篇微日记打动了我:看到她强忍着泪水, 我不禁有些心疼, 忽然让我想起被她打败后我流泪的夜晚, 我想对她说:准备下一次。但我只是悄悄地递上了一张纸巾, 不知道怎么安慰。这朴实的话语显示了浓浓的同学情, 为了宣传这篇短文, 我以这篇日记为材料, 让学生写了一篇题目为《对手亦朋友》的作文。这个题目一写出来, 学生好像找到了共鸣点, 有几个学生眼里都带有了泪花。最后这次作文写得非常成功, 也呈现出了几篇奋进而又激扬的好作文。正是学生对生活细节的观察, 才发现大自然的一棵小草能带领我们领略四季;母亲梳头时不经意掉下的白发, 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亲情;哭泣时的一张纸巾, 让我们感受到同学的关爱。正是学生收录自己那转瞬即逝的感触, 才让我挖掘到生活中如此绝妙的材料。好的文题就是要让学生产生共鸣, 使学生顺利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凸显出来, 写作就变成了一颗巧克力, 值得我们去享受和回味。
二、展示学生个性, 增强创新性
写作不是模仿, 写作风格是作者个性的表现。在学生写“微日记”的过程中, 要尊重学生的个性, 积极给予肯定, 使其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个性。这种个性不是新、奇、偏, 更不是所谓的另类, 而是更真、更切, 是学生自己个性能力的切入点, 或如小桥流水, 或如浩瀚大海, 但都是处处闪烁着自己的情感和智慧, 让读者品味到感动、振奋和焕然一新。
比如新学期开学的时候, 我就读到了这样一篇微日记:奶奶家门前的小河慢慢地隐退了, 小鲫鱼们都随着河水游走了, 只有小乌龟不肯走, 把自己埋在泥沙里。而我, 也随着小乌龟一起埋葬了那些快乐的时光。学生借用小乌龟的不肯走, 来表达自己对那条小河和在小河边玩耍时那段快乐时光的留恋。我便以此为材料, 让学生结合暑假生活写一篇作文。学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 写出的文章也让我眼前一亮, 如有的将自己“暑假补课的苦”写得很是真切, 不仅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还加进了自己的见解, 融进了自己的创新。其实, 写作不是培养文学家, 而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 将自己对写作的灵感挖掘出来, 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为今后的学习和表达建立自己的风格。
三、浓缩真情实感, 体现价值观
日记可以倾吐心声, 成为学生与老师沟通的一种方式。而采用“微日记”的形式, 与老师的沟通则更为直接, 主题更为突出。作为老师, 这小小的“微日记”就是学生真情实感的一个浓缩, 凸显了学生的价值观, 表现了学生在性格方面的一些变化, 有助于我们对学生的了解和沟通。
比如我们班上有一个学生, 爸爸与妈妈离婚后娶了现在的后妈, 孩子从此表现得非常叛逆, 但我却在孩子的日记中看到:当我躲在楼道后面, 看到你为了找我而进进出出;当我装病躺在床上, 看到你为了我而放弃自己孩子的家长会……妈妈没有做到的你都做到了。妈妈, 这个名字我还是叫不出口。孩子在日记中吐出了自己内心的那份矛盾, 想用叛逆来证明自己不容忽视。事后, 我悄悄地找到这个孩子, 告诉他:妈妈是真心爱你的, 她每天都会在窗后悄悄地看你一会儿, 放心后才离开。通过孩子的微日记, 我们发现了学生内心的变化, 这正是价值观的萌动。对于老师来说这就是宝贵的资源, 孩子在微日记中倾诉了自己的心声, 需要我们的帮助, 这不仅是对写作的提高, 更将孩子的真情实感浓缩在其中, 让我们也聆听到了孩子成长的声音。微日记, 不仅提高了写作水平, 同时也让我们及时了解学生内心, 及时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总之, “微日记”的提出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 学生们也因此对写作产生了兴趣。他们在观察中, 加强了对细节的描写;在张扬个性中, 创新了写作风格;在情感上, 表达了心中的那份真情, 让父母、老师、同学都感到温暖。“微日记”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情操、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若能成功地将这种良好的写作方法养成习惯, 将会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好伙伴。
参考文献
[1]能艳艳.如何利用日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J].科教新时代, 2012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