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育

2024-10-20

小学生教育(精选12篇)

小学生教育 篇1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我常这样思考:教育是爱, 而爱是一种给予, 我们能给孩子些什么呢?

一、给孩子一个空间, 让他们学会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是无限的。画是孩子玩的艺术, 孩子作画有别于成人, 他们从自己的兴趣出发, 大胆动手, 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全无雕凿痕迹。孩子的画不在于线条是否完美, 是否准确, 而是个性与灵性的体现, 是想象力的大胆表白。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自由想象既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重要方法, 又是儿童作画的主要特点。对孩子们的想象, 教师要因势利导。

如一次上课, 孩子们画《与大自然的对话》这一命题画时, 我一方面让孩子们去大自然中体验、观察山、河、湖、泊、花、鸟、鱼、虫, 一方面引导孩子们大胆想象。看到污水横流的黑水河, 孩子们有的想到水中有怪物, 有的说小河一定在哭……这时我问孩子们:“小河的水这么脏, 水里会不会有小动物?”孩子们回答:“肯定没有。”“有也活不成。”经过我进一步引导后, 孩子们的画中便有了小鱼的警告:“千万别吃我, 我身上有毒。”看到被砍伐的树木, 孩子们画中的小鸟也说了话:“我也需要家……”在画中, 所有的动物、植物都被孩子们拟人化了, 孩子们的爱憎在想象的世界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孩子们自由想象的同时, 教师应给予他们必要的引导, 放飞他们的想象, 以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二、给孩子一些宽容, 让他们张扬个性

郝德说:“创造性儿童最显著的特点是有他们的个性。”创造的多样性源于个人的个性差异, 没有个性的差异便没有创造。孩子们不怕没缺点, 就怕没特点, 没有特点便不能称其有创造性。艺术创造没有统一的模式, 儿童绘画更没有统一的标准。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都有独特的个性, 他们观察世界的方法和成人不一样。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表现方法, 如一味地用成人的眼光认识、理解、指导儿童作画, 让他们在模仿中学习, 其最终结果是压制了孩子的天性, 必然使儿童丧失了对画画的信心, 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例如,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棵树, 然后让孩子们照着画。这样教学很简单, 孩子们照着临摹下来就可以了, 可这样的做法是孩子们画了一棵树, 却失去了整片森林。一百个孩子画了同样的一棵树, 它也只是一棵树。

尊重孩子, 给他们一些宽容, 让他们的个性在绘画的过程中得到张扬, 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涂抹自己心中的世界, 他们会慢慢走向成功。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一要杜绝示范, 因为示范会导致没有个性的雷同;二要引导学生画自己心中的画, 画自己眼中的世界, 带有个性烙印的作品才是最具魅力的;三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让学生用眼睛观察生活, 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师对他们任何牵强的讲解都是无益的;四要多鼓励, 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挫伤孩子脆弱的创造性。在鼓励中, 孩子们的个性将得到保护;在鼓励中, 孩子们的自信心将越来越强。

三、给孩子一份精彩, 让他们保持兴趣

孩子的心灵是块神奇的土地, 你在他心中播种兴趣, 就会得到习惯的收获;在他心中播种习惯, 就会有行为的收获。唤起孩子对绘画的兴趣, 让他们感受美术的魅力, 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师可在游戏中调动孩子们的兴趣。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年龄越小, 孩子们玩的需求越强烈。因此, 教师要变玩为学, 变学为玩, 让孩子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例如, 让孩子们画“踢足球”“老鹰捉小鸡”“捉迷藏”等以游戏为题材的画时, 可先让孩子们做这些游戏, 让孩子们在玩中观察、想象, 然后迁移到画面上变成他们的作品。这样孩子不仅玩得痛快, 画得酣畅, 而且画面童趣盎然, 趣味十足。另外, 教师还要善于把教学变成游戏。例如, 在画玉米写生时, 我让孩子们一人带一个玉米来, 然后引导他们观察, 让他们触摸, 并把玉米粒掰下来看谁的玉米好, 谁的有小虫子, 谁的玉米带着皮……这样学习变成了玩, 变成了游戏, 使孩子在游戏中把握了事物的特点, 同时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欣赏大师的作品和高年级同学的作品, 参观展览都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兴趣。如我在引导孩子们欣赏毕加索的《照镜子的女人》时, 让孩子们看到了大师画中的童趣, 并告诉他们毕加索几乎耗尽一生精力去向孩子们学习, 让孩子们感到大师还得向我们学习, 我们一定要画得比大师还好, 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引导孩子们发现、认识大自然, 可激发孩子热爱自然、表现自然的欲望和兴趣。例如, 我指导孩子们进行以“我美丽的家乡”为主题的创作时, 首先安排了为期一周的下乡写生活动, 让孩子们到各个景点、古迹去寻找“美丽”的影子。孩子们在写生的过程中, 登山则情满于山, 游水则情溢于水, 带着情感在大自然中体验、观察。回到教室后, 那种对家乡不可遏止的情感, 像潮水一样涌现在他们的画里。

兴趣是学习绘画的不竭动力, 新奇的事, 精彩的活动, 对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益处。在培养兴趣的同时, 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孩子提供展示和成功的机会, 因为一百次说教不如一次体验, 一百次体验不如一次成功。培养兴趣很重要, 但巩固兴趣更重要, 让孩子体验成功是巩固孩子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我的方法是把教室变为一个展厅, 孩子们的可以画随时挂在墙上。此外, 我还选择一些比较正规的比赛让孩子们参加, 参赛的成功对孩子们兴趣的巩固有积极的作用。

四、给孩子一些方法, 让他们大胆创造

在儿童画教学中, 技法训练是必要的, 但教学中我们不能为技法而技法, 进行单纯的技法训练。技法训练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途径, 是促进学生更好表达自己想法的一种形式技法的教学, 它必须融合在儿童画的创作过程中, 为学生的创作服务。

例如, 在吹塑版画的教学过程中, 我首先让学生们画速写, 他们有的用油画棒画, 有的用水粉画, 然后我告诉他们我还能用其他的形式把同样的内容表现出来。这时, 吹塑板就成了一种稀奇的刺激。如何画在吹塑板上, 什么是阴刻什么是阳刻, 如何印, 如何让画面色彩更丰富, 便成了孩子创作的追求。学生刻刻印印, 自由自在, 不但学到了新的技法, 又不被技法所约束, 在溢满于心的兴趣中创作了许多生动感人的作品。

法国艺术家弗朗西斯在与我国艺术家交流时说:“只有孩子才能掌握绘画艺术的秘密, 因为他们的思想是自由的, 没有偏见, 没有禁区, 再也没有比孩子的画更艺术的了!”我们教给孩子的一些方法, 仅仅是投入他们智慧之海的一粒石子, 在孩子心中蕴藏着许多我们成人无法比及、神奇的东西, 这些才是他们创造的根。

小学生教育 篇2

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安全使用煤气

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二、游泳时要注意安全

1、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

2、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

3、下水前要做准备运动。

4、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5、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6、发现有人溺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

三、交通安全

1、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上街。

交通安全:全国平均每天发生交通事故 1600 起,死亡 257 人,受伤 1147 人,直接经济损失 731 万。真是令人痛心。针对我校位于市繁华地段,存在着交通隐患。提醒学生们要特别注意交通安全,上放学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要提高警惕,注意来往的车辆。及时消除交通隐患。

防火: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防火是学校安全的重要问题,学生宿舍是学校放火重点。1)禁止在校园、宿舍内吸烟、点蜡烛。2)是禁止使用电炉、电褥等电器。2)定期检查防火设施发现损坏应立即修复。希望大家能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到校园安全防范的.活动中来。

防盗:保管好个人财务。在上机、下课期间要锁好门窗。住宿人员要遵守宿舍条例,禁止到他人宿舍乱串,坚决杜绝外来陌生人员进入宿舍。在外乘车或外出期间要看管好自己的钱财,对可疑人员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发现盗窃事件即时报警。

防校园暴力: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若存在分歧、矛盾要及时沟通化解,不要心存怨恨。若发现对方寻衅滋事应及时向有关老师反映情况,寻求学校的帮助

食品卫生安全:住校人员一律在校内就餐,外出购物时一定要检查购买食品是否存有质量问题,对来路不明有卫生问题的食品不要购买,发现有质量问题的食品要及时上报,饮食后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体育运动安全:在体育运动中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听从体育教师的安排和调度,不可私自活动或打闹。老师讲解动作要领时要认真听讲,在做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时要学会自我保护,加强保护意识。在做器械运动时要检查好器械是否存有安全隐患问题。

四、发生火灾怎么办

1、要打火警电话 119 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2、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

.3、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二】

教育目标:

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进行预防灾害,防流行病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们将一起开始快乐而有紧张的学习生活,在开学之初,我们首先要提的就是安全,因为不论是国家还是家庭,都希望你们安全的生活和学习。安全得不到保障,学习成绩再好也不起作用。

二、小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一)、学生讨论。作为小学生,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注意安全

(二)、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帮助归纳。

1、校内安全:

(1)注意课间安全

请同学们在课间不做剧烈的活动,避免发生各种伤害事故;上下楼梯靠右走,做到“右行礼让”;不追逐嬉戏,不打闹,不攀高,不拥挤,不抢道;不在教学楼内打球、踢球,不到施工重地等不安

.全的地方玩耍。

(2)打扫卫生时,一定注意不能拿扫把乱打、乱闹。

(3)为了督促孩子们自律,我特意安排了课间安全监督员,发现课间或课外活动有学生有不安全的行为,安全监督员首先制止,然后报告老师,发现不安全的表现及时报告老师,老师及时教育并弥补管理上的漏

洞。

(4)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确保人身安全。不在校园内,教室里追逐打闹;不在楼道上做游戏;上下楼梯靠右行;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别是吸毒者……

(5)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不带火柴、打火机、汽油、爆竹等进入校园。

(6)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运动时不要剧烈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

(7)我们每位同学还要注意心理安全。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以免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同学之间要互相体谅、关心、理解,以平和的心态来处理自己所面对的困难。

2、校外安全:

(1)注意公共场所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把珍贵物品、现金放

.在身上,上学放学不要独行,要走大路,最好由家长接送,或者和同学们结伴而行。如果遇到坏人坏事要冷静、机智,拨打 110报案。

(2)按时上学和回家,不要早到,在外边逗留有不安全音素;放学按时回家,让家长放心,最好不要私自去同学家或相约到某个地方玩,如果去给家长说一声。

(3)路上遇到陌生人,最好少与他们交谈,一定不能要陌生人的东西。

(4)大雨天,不要再大树下避雨,大雨天出门要小心,最好不要出门。

(5)交通安全。

人人要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秩序:到校、回家做到文明行路,不骑摩托车、电动车,不骑自行车带人;不乘坐农用车辆、无牌无证车辆,不乘坐超载车辆。

同学们在步行上学和回家时,进出校门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右边行走。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马路时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的行人、车辆,确认安全后方可通过。

坐车上学的同学上下车时要格外注意安全。要排队等候,待车停稳后,按顺序上车;上车后不得抢座占座;乘车时不得将身体探出车外,不向车外抛掷物品。

在公路要靠边走,不在公路上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12 岁以下的学生不要在公路骑自行车,十二岁上以的学生骑自行车也要慢行,上、下坡要下车,不得带人。

(6)饮食安全。生水中有很多有害细菌,所以大家要注意不饮生水;不要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买食品时要看清是否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质量合格证,千万不买三无产食用;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对自己的餐具饭后要洗干净,并消毒。

提醒学生早餐尽量在家吃,一定要吃好。不乱吃小零食和地摊上的食物。多饮用白开水,少喝饮料特别是碳酸饮料。不能暴食暴饮,容易损伤肠胃的。

(7)防火安全。不带打火机和火柴在身上,室内室外都不玩火,更不能在山上玩火。火灾发生后。一是要打火警电话 119 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二是,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三是、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8)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三、进行自查,做好打算

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说说今后在哪些方面要加强注意。

小学生教育 篇3

一、农村小学生艺术教育的现状

(一)专业师资严重匮乏

艺术教育师资严重不足,音乐课美术课完全由语、数等“主课”教师兼教。目前,在农村小学教师中,艺术课教师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大部分对音乐、美术等艺术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再加上农村小学教师年龄普遍偏大,有不少是民办教师转正,自身就没有多少艺术素养,即使有心也无力。因此,在农村小学,现有的艺术任课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方面与艺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表1是我国小学应约、美术课程专任教师的统计情况。按全国总共32万多所小学计算,平均2.27所小学有一位专任音乐教师,2.61所小学有一位专任美术教师,这些师资中,有30%多只有高中或高中以下学历。虽然我们没有艺术类师资在城乡小学之间的分布数据,但是,绝大部分农村小学没有专任的音乐美术教师。超过60%的艺术类师资是在地级以上城市。

(二)艺术教育被忽视

不少农村小学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即使在课程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

量和美术课时量,但在执行中,常常被被语文、数学占用,或者任由学生教歌敷衍了事,更有甚者干脆让学生自习。安排在课表中的音乐课、美术课形同虚设。

同时,由于学校管理上常常基于主客观因素放松了对小学艺术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没有建立艺术教育的评价、测试体系,以致于教师的教学无压力,无动力,应付了事。

(三)艺术教学设备严重短缺

目前,农村小学艺术教学设备的配置,虽然在“普九”、“普图”、“普实”的工作中得到了一些改善,但有的管理不善,使用不当,导致艺术教学设备损毁、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有些学校的艺术课因为没有设备,无从开展。

我国1亿零500多万小学生,期中县镇及农村小学生人数为8千8百多万,占全国小学生总数的83.3%,其中,农村小学生6千2百多万,占全国小学生总数的59.2,他们所拥有的艺术教育师资和艺术教育器械,初步估计,不会超过全国小学艺术教师师资和艺术教育器械的15%。

(四)教师家长认识不够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十分遗憾,素质教育的理念对农村小学的影响力度远远不够,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学校领导、教师的教学观念,从学生本身到家长、农村社会的学校教育理念,仍然是把各种考试分数做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跳不出“升学率”的怪圈。由于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仍是统考成绩及升学考试的分数和升学率,艺术课程与统考、升学的关系不大,因此,学校的领导对艺术教育也不重视,音乐、美术课程可有可无,于是艺术课时间常常被用来补语文、数学等主课。绝大多数家長对艺术在学生全面素质培养中起的作用认识不清,他们大多只是从局部的、眼前的利益出发,认为农民的孩子要想学艺术既没有条件,也没有天赋,要想“跳出农门”,出人头地,只有通过高考上大学。而中招和高考又没有音乐素质测试,何必让孩子在艺术方面再浪费时间,那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传统观念在农村仍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二、艺术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

着生活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中,更加关注文化生活。事实上,物质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同时反映出物质与文化两个层面的需求特性。艺术是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的主要形式,培养艺术素质,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便是首当其冲,责无旁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艺术教育,把美育写入教育方针。教育部颁发的《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中就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

艺术教育是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倡“乐教”。在整个教育事业中,艺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运用艺术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它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艺术教育的根本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必须的思维形式,也是人在童年、幼年时期比较擅长的思维形式,形象思维可以突破某些条件的约束,是对思维的解放。而且,想象和创造不但是形象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而且也是科学发明和发现重要的思维素养。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行的源泉。”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形象思维对一个科学家来说太重要了,如果缺少它,就不可能在科学上取得重要成就。其次,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必须有感情作为纽带,才能产生教育的效果。艺术教育的特点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当前社会的发展,使得儿童、少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少了,疏远了,淡漠了。感情世界的贫乏,会给社会意识和国民素质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从长远讲,培养学生健康的丰富的感情世界,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而这一任务需要通过艺术教育来完成。第三,德育一直是教育的根本,但当前我们教育体系中的思想教育往往是以干巴巴的理论说教为主,缺少让人“如沐春风”那样的潜移默化地形式。艺术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强迫的,而是通过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感情,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通过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丑美,以“善”为美,以“德”为美。在这方面,艺术教育是其它形式教育所不可替代的。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其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其全面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提高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等全面素质的目的。

三、如何解决现状,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

艺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完备的教育。根据农村地区的特殊情况,我们建议: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社会文化特征,创造条件,建设地区特色的农村小学艺术类课程教育体系: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结构体系为依托,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环境创设为手段实施艺术教育,奠定学生初步的艺术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推动农村教育的整体改革,逐步形成具有能适应、服务并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艺术教育办学特色。

首先,改革现行的小学艺术教育千校一面的单纯课程结构,增加投入,加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环节的管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结合当地文化特征,形式多样地开展小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仅仅局限于一种类型的国家课程,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包括音乐和美术,而如果按照千篇一律的评估标准,这两门课是农村小学课程中最薄弱的部分。所以,建议改革艺术课程教育内容,一方面按《教学计划》规定的周课时排课开课;另一方面,改变“唱唱、画画”的单调模式,把艺术教育与当地社会文化的实际结合起来,如美术、书法教学中,可以引入当地的书画名家、欣赏他们现场作画写字,引导学生通过线条、色彩、光线明暗等艺术手段,去表现美和创造美;同时,把板报美化、班级宣传栏设计等引进课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知识与技能技巧,更要激发学生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兴趣爱好,成立书画、民乐、合唱、剪纸、腰鼓、篆刻、雕塑等兴趣小组,学生全员参加,聘请民间艺术家作为指导教师。同时,定期展示学生的艺术成果,举办书画作品展和歌咏、书画、舞蹈、乐器演奏比赛,开展评奖活动。这些活动最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接受美的感染和熏陶。

其次是教师培训,艺术教育要有特色,师资是关键。一方面,要注重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文献资料,举办艺术教育讲座,开展小学艺术教育课题研讨,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改革实验意识,从而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创造精神,引导教师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艺术教育之路,自觉地把学校艺术教育目标与个人奋斗目标结合起来。在农村,实施音美任课教师专职化,显然还存在很大的困难,但是,要通过培训,提高兼课老师的艺术水平,改变教育观念,使他们提高工作责任意心,为他们潜心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创造条件,使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的特色。另一方面,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拓展艺术教师视野,通过邀请市、县艺术教育方面的师资和民间民乐、书画、雕塑等方面的专业人员来校辅导;同时,组织艺术教育师资去城市小学观摩,学习经验,取长补短。

第三,利用大自然、社会课堂等课外艺术教育资源进行艺术教育,扩宽课外艺术教育活动领域。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山脉、河流、云朵、各种动植物等等,都是非常好的艺术教育素材,农村小学应该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开拓艺术教育的资源,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感受、欣赏大自然,听取有关传说、趣闻、历史故事等,让学生从欣赏客体的形式美过渡到体现其内容美,从而把最美的东西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表达出来。

艺术教育是发展孩子们个性与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创建艺术教育特色,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改革,提高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水平,是每位农村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同时,我们也期望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能给予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更多地关注和支持,进一步改善农村的教育条件,为农村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争取公平的机会和环境。

参考文献:

[1]范琰.艺术教育的时代内涵和教学意识[J].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2]张波,胡冬芳.农村小学艺术教育探索[J].岱宗学刊,2005年3月第9卷第1期

小学生教育 篇4

一次真正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必须具备五个特征: (1) 有一定社会要求的社会性活动; (2) 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 (3) 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训练活动; (4) 有一定活动内容; (5) 教育者发挥积极性、受教育者发挥主动性的双向能动活动。教育者除对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要有审核人士外, 要把一次教育活动组织好, 还必须对活动本身和受教育者投入深厚的情感。教育者的情感是启迪学生心扉的钥匙, 是促进学生奋进的催化剂, 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达到心理相容的接触点。因而, 教育者对所组织的活动必须有深厚的情感, 满腔热情地投入你所组织的活动中去, 才能以情激情, 方能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相反, 教师如果对活动是消极应付, 则学生一定是冷漠懒散。

二、必须加强对活动的策划与指导

《爱国主义实施纲要》指出:“开展活动, 要精心设计, 周密组织。”作为教育者组织教育活动, 必须抓好五个环节:

1. 明确目的。

对学生进行德育, 使他们成为爱国的, 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人, 这是一个总的战略目标, 也是一个大的目的。而一次教育活动, 则应有其战役目标, 也就是具体目的, 目的确定后, 教育者明确, 受教育者也要明确。

2. 落实内容。

活动内容一方面要根据活动目的以及受教育者的年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来确定, 另一方面在安排活动内容时, 也要注意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有机结合。

3. 选择最佳形式和方法。

有针对性, 形式新颖, 使受教育者乐于参加是选择形式和方法的最基本的原则。同时, 讲究艺术性, 寻求多样性, 坚持群众性, 也是活动成败之所在。

4. 参与指导。

一次教育活动, 要十分注意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鼓励、激发、诱导, 放手让受教育者独立开展, 以培养和锻炼其能力, 这一点教育者不可忽视, 因为这本身就是组织活动的目的之一。但作为教育者的放手, 不是不管, 而是热情参加, 以现实其表率作用;出谋划策, 以显示其主导作用;全程控管, 以显示其指导作用。

5. 总结升华。

(1) 一次活动下来 (如社会实践返校、参观游览归来后) , 从真正落实思想和行为的意义上来说, 活动还只进行了一半。因为在活动中, 学生所接触的是兼收并蓄, 好的、坏的、美的、丑的, 都会装在脑里, 印在心里, 计在笔记本里。因而活动下来, 就必须引导他们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 由此及彼地提高开展活动的质量。 (2) 引导明辨是非, 巩固正确的, 去掉错误的, 正确对待消极的、阴暗的东西。 (3) 进一步把感情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使受教育这的思想认识、爱国情感、品德行为等都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4) 表彰好人好事, 批评在活动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或某些问题, 为再次组织打下基础。

三、学校安排德育具体内容的序列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 小学阶段主要是向学生进行以“五爱”教育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社会常识教育。本着这一精神, 学校在安排德育具体内容的时候不但要结合本校具体情况, 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 还要放到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中去设计, 要融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炉, 以适应教育对象的心理、新的要求, 并形成以下几个序列:

1. 爱国主义教育序列。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 而这一主旋律又要以“两史一情”教育为基础, 并开展多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活动。 (1) 要建立起升降国旗及国旗下讲话, 集队集会唱国歌等制度。 (2)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三百活动”, 即:看百部爱国影片, 唱百首爱国歌曲, 讲百则爱国故事。 (3) 强化思想、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了解近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历史, 了解建国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把这一腔热情转化成为建设四化、保卫祖国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自觉行动。

2. 集体主义教育序列。

由于改革开放的浪潮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 竞争机制的广泛引进, 成才道路的多种选择等使得少年儿童的性格特征和“群体意识”也发生了变化, 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就萌发了价值、竞争、平等、民主、自立等新观念, 加之当前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增加, 由于环境的宽松、条件的优越, 使一些家庭步入了子贵女娇的困惑。这就要求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以新的理论为指导, 按照时代的节拍, 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并使他们懂得一个道理:就是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任何一个人都代替不了的。

3. 劳动教育序列。

这一内容是德育必不可少的, 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精神的重要途径。除了向学生传授一些劳动知识和技术外, 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使他们懂得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 尝一尝粒粒皆辛苦的滋味, 进而养成懂得如何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和尊敬师长等好品质。

4.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序列。

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其思想觉悟、道德情操的外界表现。而青少年时期又是一个人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的时期, 因此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综合培养和训练, 要求他们牢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和《守则》的具体内容, 使他们逐渐养成文明、卫生的行为习惯, 具有诚实正直、谦虚宽厚、勇敢坚毅、开拓进取的良好品质。

总之, 在新时期的德育工作中, 只要我们瞄准培养目标, 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 拓宽德育领域, 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不断改进德育方法, 加大工作力度, 德育工作定会收到预期效果。

摘要: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 是对他们进行德育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也是为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 进一步加强和改革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 对培养跨世纪的“四有”人才将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小学生家庭教育论文家庭教育论文 篇5

-----平桥区一小二二班王浩家长

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所走的每一步对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代大多数的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农村家长一门心思地扑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贪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空巢家庭”的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空白。家长缺乏责任心。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将他扶养成人,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家长对孩子的最大希望是读好书、上大学,将来从事脑力劳动或较轻的体力劳动,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这些家长的教育方法,大多是简单粗暴,信奉“不打不成才”,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新“读书无用论”思想影响。近年来,由于高中、大学的教育费用高,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走向市场,找工作难的现象使部分农村家长产生了新“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的说,培养一名大学生,家庭要负担十多万元,供不起。毕业出来即使找到了工作,微薄的工资在城市安家落户也很困难,因此只讲究“实惠”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培养热情不高,对孩子的升学持无所谓的态度。

二、对策及建议

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已不容繁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建议:建立家长教育培训机构

在学校建立家长学校,通过专业的学校社会工作者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家庭教育信息。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庭教育咨询等形式开展工作,主要工作包括帮助家长树立“为国教子”的家庭教育观念;通过定期培训提高父母在子女成长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识;提出关于家庭教育的建议,组织学生和班主任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评价;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交流等。2 建立学校与家庭互相沟通制度

适时召开家长会或让教师家访,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工作和班级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能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理解。建立学生家庭教育信息档案,掌握学生家庭情况,如家中人数、每个人的姓名、出生年月、监护人或代理监护人工作单位或地址、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联系方式及学生的有关成长信息等,以便能及时向学生家长或家庭人员了解和汇报学生的情况。重视家访制度,发挥家访的多向性作用

家访是教师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普及,登门家访已渐渐淡漠,但家访仍有其不可替代作用的:能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闪光点,让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能及时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家长配合帮助学生清除身上的消极因素,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积极向上;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针对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给家长提出建议,将学校和

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师与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能及时结合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能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使教育具有针对性;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有着独特的作用。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应该以言传身教及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为此,家长要努力做到: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一套能被孩子接受的家规;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做孩子学习上的助手,指导和帮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和耐挫力。在孩子的学习之余,家长可以订阅一些有益智力的杂志,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质量。

小学生教育 篇6

关键词: 小学教育家校联系家校共建

随着社会制度的不断进步,学校已成为培养人才的主要。众所周知,学校教育一直是现代人们所认识并接受的的一种教育模式,它依然是我国以及社会教育工作最坚实的基础。但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教育的力量不可忽视。家庭教育可以看作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更可以看作是学校教育的实验。因而社会发展势必要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建立一个彼此沟通的平台。

为了创造有利于孩子成长和成才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我们就必须寻找一条能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融合的途径。

1 问卷调查与分析

从教师问卷调查来看,有三项选项有很大一部分老师选择,分别是,第4题:您一般对于家长在家校联系册提出的建议和要求怎么处理?大部分老师选择了A项,也就是采取打电话询问的方式。客观来讲,打电话方式的确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所以从这方面来讲还是做的不错的,当然也有老师选择了其他方式;第6题:您最常以哪种方式与家长联系?大部分老师依然选择了电话联系这个方式。所以通过这两个题目的选择来看,电话交流这一种形式还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虽然电话交流的确很方便直接,但有时候难免会有解释不清的情况;第7题: 您要求学生家长对学生的作业或考试卷做哪些反馈?很多老师选择了A,也就是家长看过后,签名。当然也有老师选择B。家长和老师的互动有点少,有点局限于打电话交流。

综合分析可归纳为如下几点:1、学校越来越重视家校联系制度的建立,而且形式多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家校联系的方式补再局限于电话、面谈、家长会、家校练习册,还有了短信平台、班级网页、QQ等等,使得家校联系更为便捷和多样化,从中能感觉到学校对于和家长之间的联系愈发重视,想尽一切更可行的方法和家长做到一个有效的沟通。2、家长主动与老师进行联系交流的次数比较缺乏。从老师反馈的情况可以看出,每学期与老师主动交流的家长数并不是很多。说明在家校联系制度的建立上,多数家长往往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并不积极主动的与老师联系。3、老师就学生成绩学业方面的信息与家长交流的比较频繁。如考试前后的联系,考试成绩阅读并签字等。说明家长和老师对学生成长比较关注的还是成绩,而家校联系制度建设的着眼点更多的也是学生的成绩。建议可以开设家长开放日,可以让家长来听老师上课,然后和老师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当然,学生家长有时候也要主动一点,主动和老师交流,相信这种互动多一点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1.2.1学校北区步行街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发放问卷意在了解孩子在校和家里的学习情况以及家长与老师的沟通等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有些孩子平时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外,还需要完成家长布置的课外作业,但是寒暑假期间,孩子的学习时间很少,而且由于各种原因很少参加培训班。每一学期,老师很少来家访,学校也只在期中、期末的时候开过两次家长会,平时与老师的沟通很少。在随后的个别访谈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了解到这些孩子暑假基本不上培训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可能是费用问题,现在的家教或者培训班费用还是有些昂贵的,所以有些家长就望而退步了;二也可能是家长培养孩子的观念不强,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情况。问卷调查显示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更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关注,来引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健康成长。重视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孩子在各方面的成长,并给民工子弟的孩子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正面的引导。

1.2.2学校双桥村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发放问卷,结果显示:家校共建有待增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平台还不够完善,有些家长甚至一学期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老师的电话,老师也很少进行电话沟通以及家访。那这样的家校共建合格吗?家校共建的出发点就是为了让家长和学校共同合作为孩子的成长都付出一份力,可是实施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却恰恰暴露了这一活动的弊端,家校共建形同虚设。

1.2.3涨监碶社区外来民工子弟学生以及个别家长的访谈结果及分析

在家长访谈中,有些家长也坦言,孩子从学校回来后在家做作业时间不多,也没有时间学习其他课外的知识,家长也每天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同孩子进行学习,孩子们多数跟周围的同龄孩子一起玩耍,假期尤其是暑假玩耍占了绝大部分的时间。而民工子弟的老师几乎不来家访,有小部分家长连老师电话也不知道,学校的家长会多数在其中或期末开一次,而由于家长忙,家长会只是形式而已。基于这些信息,我们知道家长对这种情况不是很满意,他们觉得是学校不够重视他们民工子弟的孩子,他们极其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得到学校以及老师的关心和培养。对于民工子弟的孩子的学习,我们应该加强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不仅是老师,学校,更应该是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对于家长反映的情况,我们作为未来的老师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我们不应该忽视他们,更不应该看不起他们,他们同样是我们国家的栋梁。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关系着孩子的成长,必须建立并完善。希望通过调研,我们能从中得到启发,并在之后的日子里重视家校共建,给民工子弟的孩子一个同样和谐的学习环境。

2宁波现有小学家校联系方案调查及利弊分析

通过小学生,学生家長,学校教师三方的问卷调查,总结归纳出现有的家校联系方式有:

1、家访: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地对部分学生进行家访,通过家访活动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交换意见,共同教育学生。在家访活动中,班主任要有准备,有目的和有针对性地就学生的教育问题充分与家长磋商,以达到相互配合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2、家长会:根据实际需要,学校或班主任在确定的时间内将全体或部分家长召集起来以开会的形式进行活动。通过家长会向学生家长宣传学校有关的教育管理制度与规定、措施和方法。向家长汇报学生的有关情况和学校的工作情况,总结成绩找出差距,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同时可以对家长提出一定的要求和希望。

3、家长学校:家长可利用空闲时间个别来校访问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向教师反映学生在家表现,询问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活动等情况,可以提出各类问题及意见。

4、电话联系:老师于家长直接电话联系和沟通。

传统模式下的家校沟通一直比较落后:从老师的角度讲,上班期间往往很难找到家长,而下班之后又要忙于备课和家务,要将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及时地反馈给家长几乎是不可能的。至于家长,经常打电话怕打扰老师的日常生活,不打又无法了解孩子的情况。虽然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但是留给每位父母的时间那么有限,况且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在家长会上讨论的。久而久之,家长与学校之间会形成一片教育上的“真空地带”,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发展。因此,寻找一种理想的家校教育的模式一直是教育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3新思路的提出

通过分析结果和查阅文献资料,可以提出来新思路。从学校方面来看,我们走过每一所学校都可以看到家长学校的牌子,但是如果深入实际就会发现,这些家长学校多是名不符实,形同虚设。而作为学校领导和老师,都非常清楚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家长学校怎样办才能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如何让学校的教育有效地向家庭延伸与扩展,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无疑是家长学校的最佳选择。

5、学习型家庭是21世纪的家庭模式。前面已有不少人涉猎研究,但由于受地域、家长的文化层次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没有谁的经验可直接搬来用的,学习型家庭实际上就是在倡导一种文明的家庭生活,把学习当成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提升家庭的文明程度、家庭的生活質量、形成最理想、最有利于儿童成长和家庭成员发展的家庭类型,能在真正意义上让素质教育走进家庭,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正向合力。

3总结

现代社会中家长普遍工作繁忙,教师的业务负担也日益加重,家长和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家校联系工作死板、被动,滞后,家长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班主任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因此,改变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建立一种高效、便捷的家校联系方式势在必行。学习型家庭不仅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也有利于父母自我改变和自我发展,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家庭免疫力,有利于在社会竞争中把握主动权。家庭成员不受文化水平高低,不受经济条件限制,不受职业影响,只要有信心,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建出不同类型的学习型家庭。

作为学校应积极参与学习型家庭创建过程,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整合,让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获得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华进.加强与家长沟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经济研究导刊,2009,(30):117-119

[2]王海芳.家校合力,共建和谐教育[J].考试周刊,2011(16):203-204.

[3]张崇强.做好家校联系促进学生成长[J].中小学教育,2010(12):74-76

[4]吴华川,罗文.农村小学住校生管理初探[J].文教资料,2010,(24):136-138

[5]刘长海.家长如何成为学校教育变革的动力[J].江西教育科研,2006,16(4):45

[6]安彦琴.新形势下德育教育形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07,(8):112

[7]姜琼.家校携手,共建爱生校园[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5(6):117-118

[8]朱静.心桥—家校沟通的几点探索[J].中国教育,2007,(36):37-40

[9]王金凤.构建”家校同盟”,促进学生发展[J].考试周刊,2011,(4):225-227

[10]杨云卿.让现代通讯手段成为沟通家校的桥梁[J].学周刊:C,2011,(8)

[11]李剑.“家校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探析 [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 (18) :241

[12]王绍文.形成教育合力需加强家校沟通[J].家教世界,2010,(27):238-239

[13]申庆良,陆桂芝.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从学校延伸到家庭[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5):219-220

谈教育学生的艺术——赏识教育 篇7

赏识学生就是要尊重所有的学生, 只有懂得尊重所有的学生, 才能合格地参与文明的教育教学活动。爱一个优等生每个教师都能轻而易举地做到, 可对于那些“差生”呢, 就未必了。我认为能够爱那些“差等生”才是真正爱学生。因为他们更需要精心的关爱和呵护。一个赞许的目光, 一句肯定的话语, 一次成功的鼓励, 都会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因此, 教师要善于拿起赏识这把“金钥匙”, 通过表扬、激励等手段, 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 鼓励学生不断追求成功。那么老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去赏识每一个学生呢?

一、要尊重学生, 保护学生的自尊

任何人都是有面子的, 也是爱面子的, 青少年学生尤其如此, 且他们爱面子来得更感性更直接。因此, 老师在教育学生时, 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通过告诫、谅解、宽容、补偿等手段, 给学生以内心体验, 诱发学生悔改的动机,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通过艺术的批评能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达到批评的最佳境界。

二、批评教育学生要挖掘学生的优点

孩子犯了错误, 批评时既要看到其错误与缺点, 又要看到他的长处与优点。陶行知为什么能看到一个打架孩子的四个优点并给予奖励呢?这是与他具有现代的教育观点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密不可分的。他认为, “难管的孩子多半不是劣童, 也不是真正的坏蛋, 这态度要坚定。否则你主观上咬定他是劣童则一切措施都错, 便愈管愈难管了”, 他说教育者要能“慧眼观人长处”, 这样才能“在平庸中体会出真的瓦特, 在坏蛋中体会出真的爱迪生”。由此可见, 老师和家长必须不断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 练就一双善于看到孩子潜在优点的敏锐目光, 批评前要多做调查分析, 给孩子申述的机会, 设身处地体会孩子的心理感受, 以便分清是非, 以理服人, 激励进取, 获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批评要简洁, 点到为止

老师或家长对孩子的批评, 最忌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纠缠不休。孩子有了错, 在学校已受老师批评了, 还要通知家长, 回家再受家长责骂;昨天已经认了错, 而今天又要翻旧账, 这种教育方式无疑是收不到好效果的。陶行知对犯错误的孩子主张“宽容”, 不以“整人”为目的, 他认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基于这样的认识, 陶行知先生批评孩子总力求言简意赅, 点到为止。一个打架的孩子本是做好准备来经受校长的“电闪雷鸣”和“狂风暴雨”式批评的, 想不到这么快就“和风细雨”“雨过天晴”, 还受到充满母爱般温馨甜蜜的奖励。对于这样的批评, 孩子会牢记终身, 并受益终身。

小学教育工程——师范教育 篇8

1. 师范教育产生的原因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注重培养传导、授业者,是师范教育的先驱。现代在普及教育的过程中,对教师这种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由此师范学校应运而生,它是专门训练教育教学人才的机构。也就是说师范教育最初是源于培养普及初等教育师资的需要。师范教育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解决教师的“如何教”的问题,它体现了教师的教育专业性,也就是说,师范生必须有专业的教育水平。高专师范教育,是专门培养小学师资的行业教育。上师范学校的人大部分是下决心准备干教师这一行的人。因此说,师范学校,是培养那种甘心奉献自己的未来人才的摇篮。祖国的建设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而育人是基础。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而“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需要高专师范教育为其源源不断地输送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良好个人素质的小学教师。

2. 高专师范生的素质要求及素质教育

高专师范生,作为未来站在小学讲台前的人,为人师表最重要,品格的培养应该是第一位。可以说,道德、人格素质是小学教师的立身之本,也是教师教育“师范性”的最集中体现。高专师范个人素质包括很多,不仅指一个人的能力,更看重人文性,具体来说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行为素质等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一个人的个人素质可以说代表了一个人处世立足的能力,决定着一个人做人和做事的成功与否。师范生的个人素质,不仅关系到其本人的为人处世和工作能力,而且因其将来所要从事的是教育人的职业,要担负“以人格塑造人格”这一特殊使命,来培养祖国的花朵,这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所以对其个人素质的要求也具有不同寻常的高度。因此,师范学生必须具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素质。现在,师范生的个人素质现状还是很不错的,大多数师范学生是因为喜欢教师这个行业而自愿报考师范学校的,他们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好地完成学业和自觉地进行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一部分师范生,他们的个人素质现状较差。就专业而言,学业不精,点到为止,没有扩展知识面的渴求,没有培养创新意识的要求;就品德而言,自我道德教育松懈,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就身心健康而言,不注重心理教育,不能自觉加强心理教育,培养心理健康、个性健全、人格完善的自我。因此,加强对师范生的素质教育任重道远。“要成才,先做人”,加强做人、为师的基本道德和人格素质培养,历来都是师范教育工作的重点。因此,对将要担负“以人格塑造人格”这一特殊使命的师范生而言,其品德发展、人格完善、心理健康的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其次,技能的培养是资本。师范生学习与一般学生不同,各门功课要全能。在所学的科目中,尤其要注重基础课。另外,师范生还要学习怎样备课,怎样教学,怎样批改学生作业,怎样管好学生,怎样指导学生生活等等。师范生应该是一个全才,是小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才能符合一个合格教师的称号,才能有资格培养祖国建设需要的人才。作为新世纪的师范生,不仅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教育科学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教育教学任务。要重视调动学生参加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训练,无论是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是普通话训练、口语表达、书写、课堂设计、课堂组织能力、组建班集体技能、培养优良班风、组织学生的课内外活动、对学生的个体教育和心理指导、学生家访、班主任技能训练等,都要重视起来。作为新时代的师范生,将担负着二十一世纪的小学基础教育的重任,无论是专业基础知识、技能,还是个人素质修养,跟上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才能不辱使命,培育好新时代的小学生。

3. 高专师范生的小学教育

高专师范生个人素质对小学教育有重大影响。一些优秀的师范毕业生,已在小学教育领域,为小学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像蜡烛一样奉献着自己,照亮着别人,成为小学教育的主力军,为基础教育创下了不可磨灭的业绩。而混在师范学生群体里的部分学生,目标模糊,糊里糊涂混日子,他们素质不高乃至素质低下。这些学生连基础知识都学不好,更别谈个人修养的锤炼和个人素质的培养了。试想,这样的师范生毕业后,怎么从事“为人师表”的职业呢?又怎能言传身教去带好小学生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和技能?

高专师范生个人素质的提高对小学教育极为重要,高专师范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文化知识素质是职业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师范生的学习和知识功底直接影响着小学的教学质量,师范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基本功,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才可能在自身不断成长的基础上有效地组织教学,并言传身教地影响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观。道德、人格素质是小学教师的立身之本,师范生的道德水准、做人标准的高低当然也关系到将来他所要塑造的小学生的为人。作为小学教师其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不仅影响到个人,而且对小学生心理的完善和个性的发展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高专师范教育是一最基础的教育工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高专师范生必须具备全面的、优良的素质,才能在明天的小学教育中大展鸿图,为祖国的未来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摘要:高等专科教育工程是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启蒙工程,任重而道远,必须肩负培养具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重任。

小学生诚信教育“四要诀” 篇9

一、起点要低。

小学生姓“小”, 他们涉世不深, 心地纯洁, 没有复杂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一些“唯天下至诚, 唯能尽其性”之类的道理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晦涩难懂。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关心每一个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 欣赏每一个学生。常言说, 寸有所长, 尺有所短, 月有圆缺, 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 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 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在优秀教师的眼中, 学校没有“差生”, 只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对这样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心和尊重。如果把他们像一块用旧的抹布放在一边, 置之不理, 那就是用错误对待错误了。因此, 施教时应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比如, 以“不说谎话, 做个诚实的孩子”入手, 使他们懂得这是诚信品格的最基本要求。不说谎话, 就要说真话, 说实话, 如承认自己的错误, 敢于说出事情的真相, 既不自欺, 也不欺人, 从小养成诚实的品质。

二、内容要实。

诚信教育要从小事抓起, 抓点滴, 才能知微见著, 正所谓“曲 (指细小的事) 能有诚, 诚则形, 形则著, 著则明”。正视学生的差异, 不同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与成年人相比较, 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 有着独特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必须正视学生与成人间的巨大差异, 探求符合其特点的教育方式, 不压抑学生的主体性, 引导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小学教材中所叙述的很多事例包括名人故事, 都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是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素材, 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当教师根据教材举证引申、补充事例时, 也需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用学生看得见、想得出的事例来激起共鸣, 求得认同, 特别是用学生身边的鲜活事例来进行教育, 以产生“亲近感”, 尽量少用陈年旧事, 避免“间距感”, 这样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不食人间烟火”的超凡脱俗式的空洞说教, 更应当废弃。

三、针对性要强。

在实施诚信教育的过程中, 首先要针对学生道德实践中的错误认识和行为,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如有些学生认为做错事情的时候, 自己能够主动承认就是诚实的表现, 帮别人隐瞒错误则是讲义气的表现, 教师在教育时要深挖产生这种错误认识的根源, 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 通过学文明理, 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讲义气, 而他们所认识到的义气, 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是隐瞒别人的错误, 是袒护, 是包庇, 是最不讲义气。其次, 针对现在学生比较流行的享乐主义思想、虚荣心理、失宠失重心理、嫉妒心理等不良表现, 教师要及时进行教育引导, 结合课文教学、典型事例、辨析讨论, 让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真正让“诚信”成为时时、事事、人人的行为准则。

四、要循序渐进。

青春年少是人最宝贵的黄金年代, 是身心发育、励德睿智的关键时期。生命规律决定了学生成长过程中, 身体与心理的发育是不同步的, 这便导致了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心理困扰。心理健康, 如同人的身体健康一样, 对青少年学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 它与身体健康相比, 更容易被成人世界忽视。在进行诚信教育时, 应根据班级情况、学生年龄特点, 在教育内容上体现教育目标的递进性。低年级以“不说谎话”、“不随便拿别人东西”、“借东西、捡东西要还”为主, 如, 可以在低年级开展“夸夸我诚实”活动, 通过讲身边的诚信故事, 做一件诚实的事情, 说一句诚实的话等, 使学生认识到诚实才能让人更美丽。中年级以“不隐瞒错误”、“不要不懂装懂”、“不贪小便宜”为主, 如, 可在班级中开展辩论活动, 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和行为进行剖析, 在辩中明理。高年级则以“不弄虚作假”、“与人相处讲信用”为主, 如, 可以开展实践调查活动, 通过看报、上网、阅读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守信用”的事例和人物, 在班级中展开讨论, 进一步明确守信用是一个人的美德。在进行某一内容教育时, 则要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在引导学生行为时, 从大处着眼, 小处入手;从远处着眼, 近处入手。

小学生诚信教育的探索 篇10

一、小学生诚信问卷调查

为了较全面地了解我校 (注:此处指上林县大丰镇中心学校, 下同) 学生的诚信度, 为下一步诚信教育提供重要的参考, 我校进行了一次学生诚信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是一至六年级部分学生, 发出调查问卷213份, 收回211份, 问卷有两个问题。由于实行无记名答卷, 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如实地填写。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第一个问题:你曾撒过谎吗?

面对第一个问题, 在调查的学生中只有18%的学生敢说自已从不说谎, 而有75.4%的学生说自已偶尔撒过谎, 有6.6%的学生说自己经常撒谎。从上表还可看出, 高年级学生不诚信的比例远远高于低年级。

第二个问题:当你周末作业没完成你会怎么做?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学习的重要内容, 学生周末作业没完成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周末作业没完成能先向老师说明再补写的学生占66.4%, 先说谎, 课后再补写的占21.8%, 周一提前到校抄同学作业的占11.8%。

从这两个调查表不难看出, 尽管我们在诚信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效果还不是很理想, 学生的诚信度不容乐观, 学校的诚信教育还有待加强, 我们的工作任重道远。

二、影响学生诚信教育的因素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学校把诚信教育作为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突破口来抓, 可为什么总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呢?笔者认为, 学校的诚信教育之所以收效甚微, 是因为受到了一些不良因素的干扰:

1. 学校方面:

(1) 学校在学生诚信教育方面应发挥着主渠道作用, 可由于教育的方法缺乏针对性、趣味性、可操作性, 导致诚信教育效果不佳。

(2) 有的教师对诚信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不到位, 重视不够, 认为诚信教育只是针对商家企业而言, 和学生的成长关系不大, 于是对学校的有关要求应付了事。

(3) 个别教师平时言而无信, 没有做好学生的表率。李老师是六年级某班的班主任, 该班因学生经常迟到连续几周都得不到流动红旗, 李老师为此非常苦恼。周一的班会上, 他高兴地向学生许诺:“如果本周我们班没人迟到, 评上流动红旗, 我们将举行一次联欢会来庆贺!”话音刚落, 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要知道这个班的学生活泼好动, 不少是学校文艺骨干, 他们都巴不得有这样的表现机会。接下来的一周里, 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纪律上, 同学们都能相互提醒, 严格要求, 没有一个人迟到。在颁奖会上, 这个班顺理成章地获得了流动红旗, 同学们为此兴奋不已, 都盼着早点开联欢会来庆贺。可万万没想到, 李老师却以学习紧张为理由食言了, 学生嘘声一片, 很是失望。此后, 学生一切照旧, 只在该班逗留一周的流动红旗又匆匆地“流”走了。可见, 李老师的言而无信, 让他的班主任工作陷入了困境。“亲其师, 信其道”, 这样的老师, 怎值得学生“亲”, 又如何让学生“信”?学生的诚信教育怎么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呢?

(4) 有的教师处事只重结果, 不看过程, 方法不当, 这样不仅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 反而受到误导。如有的学生考试作弊得了高分, 教师不调查、不分析, 不分青红皂地给予表扬;有的做了错事但能勇于承认, 教师却不依不饶, 尖酸刻薄地横加指责, 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如此一来, 学生是非难辨, 何谈诚信?

2. 家庭方面:

(1) 父母、长辈言行不良, 不能言传身教。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权威性的影响。有的家长时刻给孩子灌输“老实人吃亏”的思想;有的平时爱说谎话脏话、弄虚作假;有的做生意短斤缺两, 坑害顾客;有的违法乱纪, 吃喝赌博, 行为放纵……家长的这些不良言行与学校的诚信教育背道而驰, 导致学生的诚信教育事倍功半。

(2) 父母、长辈教育方法不当, 正确引导不够。有的家长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 对子女要求过于严厉, 孩子一旦有错, 轻则训斥辱骂, 重则棍棒相加。为了逃避家长的批评、训斥和惩罚, 有的孩子不得不撒谎。小军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男孩。星期天, 他独自一人在家做风筝, 在试飞风筝时, 不小心把爸爸心爱的烟缸打坏了。晚上, 在爸爸气急败坏地追问下, 小军战战兢兢地承认了, 可等待他的却是一顿毒打。事后, 他告诉同桌他很后悔, 后悔当初说了实话, 他说如果当时随便撒个谎就不会遭这份罪了。从那以后, 小军换了个人似的, 养成了撒谎的坏习惯, 不论是对老师还是同学, 他撒起谎来面不改色心不跳。小军这不良品质的形成难道不是家长“棍棒教育”的结果吗?

3. 社会方面:

社会环境的主流从整体上说是好的, 应当肯定, 但也存在不利于小学生诚信教育的一些消极因素。如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 一些商家为了追求暴利, 以次充好, 不择手段;社会上赌博行骗等一些不良现象屡禁不止。

这些社会毒瘤对小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三、多方合作, 扎实开展

小学生的诚信教育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遵循生动活泼、循序渐进的原则, 多方合作, 扎实开展, 方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1. 学校要将诚信教育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要树立以诚信立校、以诚信立教、以诚信育人的思想, 切实加强领导, 将诚信教育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 把诚信作为对教师工作考核、对学生操行评定的的重要内容之一。

2. 以学生为主体,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诚信教育重在知行统一, 关键在践行。学校要精心安排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

(1) 开展读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教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事倍功半。应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诚信读书活动, 通过阅读古人的诚信故事, 如《立木为信》、《烽火戏诸候》等, 让学生感受到诚信对做人、做事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讲诚信的人受人尊重, 能广交朋友, 能成就大事。而不讲诚信的人, 会失信于人, 为千夫所指, 将一事无成。在读书的同时, 让学生收集有关诚信的诗文、名言警句, 如“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等, 并熟读成诵, 学生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 同时, 体会自己的日常行为, 增强诚信意识。活动后期, 通过讲诚信故事、写读后感、制作手抄报、诗文朗诵、诚信故事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活动成果, 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体会到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2) 举行“诚信”主题会。经过读、收集、讲述等一系列活动, 学生在心中对诚信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对诚信做人、诚信做事的意义有了较深刻的了解, 此时, 不少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有关诚信的人或事, 同时会对过去自己的一些行为加以反省。这个时候, 举行“诚信”主题会, 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 畅所欲言, 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活动开始, 许多同学都滔滔不绝地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诚信故事, 并谈了自己对这些人或事的看法。教室里掌声不断, 热闹非凡。这时, 笔者发现一贯喜欢发言的小刚没有吱声, 便走过去想问个究竟。他突然站了起来, 哽咽着说:“老师, 对不起!”笔者心里一震, 但很快就冷静下来, 示意他把话说完。他小声地说:“上次我为了买一个玩具, 问妈妈要十元钱, 说是学校要交资料费, 事后, 妈妈和爸爸还骂学校乱收费。老师, 是我坏了学校名声, 我错了!”说着呜呜地哭了起来。教室里鸦雀无声。笔者拍拍他的肩膀, 安慰他说:“你过去是做得不对, 但是今天你有勇气把这件不光彩的事说出来, 并当众认错, 你是个勇敢诚实的孩子!”教室里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小刚如释重负, 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接下来, 许多同学也纷纷讲述了自己不诚实的经历, 并作了深刻反思。大家都切身感受到守诚信的人是舒心的、坦然的, 生活是轻松愉快的;而说谎、不守信用的人总是为编造谎言而操心费神, 提心吊胆, 惶惶不可终日。从而与自己不诚信的过去划清界线, 彻底告别, 重新回到做诚信好少年的起跑线上。

(3) 开展诚信作业、诚信考试活动。在学习上学生之所以不守诚信, 无非是因为害怕成绩不好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在此活动之前, 老师要让学生明白, 只要自己尽到努力, 无论取得怎样的成绩, 都问心无愧, 老师、家长都不会怪罪自己。从而让学生放心作业, 轻松考试。平时作业要求学生独立思考, 遇到难题, 要虚心请教同学或老师, 切不可抄袭。考试要严守考试纪律, 不作弊, 考出真实水平。为了让学生自我约束, 在每次作业或考试的题目中都安排5分的诚信分, 只要学生本次作业或考试能独立思考, 认真作题, 不抄袭他人答案, 总分都可以加5分的诚信分。这样一来, 那些经常作弊的同学为了得到这宝贵的5分, 都能自我约束。习惯成自然, 以后班上再也没有抄袭他人作业、考试作弊的现象了, 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 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诚信教育不只是班主任的事, 也不只是品德科的事, 教师要人人参与, 时时抓, 事事抓, 方能见成效。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 结合教学内容, 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德育课程和文科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 丰富诚信教育内容, 寓诚信人物、事件于课堂教学之中。理科教学要在体现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基础上, 融入诚信教育。从而达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4. 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要教育学生诚实守信, 作为教育者, 教师必须言必信, 行必果, 守时、守法, 言行一致, 为人师表。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工作中, 老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也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 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同学行为的同时, 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 老师们做事严谨的态度, 一丝不苟的精神, 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其身正, 不令则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只有严于律己, 在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 才能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望, 自己所讲的, 学生才乐意接受, 才能踏踏实实地照着去做。这样, 我们播撒的诚信种子才能在学生的心田开花结果。

5.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诚信教育氛围, 精心设计每一块板报, 让每一块板报都能说真话吐真情, 让师生心悦诚服。如教师值日板报、少先队值日板报、学校领导值日板报, 都要如实地反映当日学校的工作情况、师生的工作、学习、纪律等情况, 切不可避重就轻或报喜不报忧。学生的习作板报, 所张贴的作文应该内容真实, 感情真挚, 不可抄袭他人或瞎编乱造。还可以在学校走廊过道的墙壁上悬挂有关诚信的名人像或名言警句, 让师生学有榜样。总之, 要努力打造校园浓浓的诚信氛围, 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6. 走向社区、进入家庭。

诚信教育要取得实效, 仅仅停留在学校教育是不够的, 要通过多种活动形式, 将学校诚信教育与社会道德和家庭道德建设结合起来。社区和家庭是小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 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区紧密配合, 扩大学校教育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特别是要重视和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帮助学生家长充分认识诚信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学校可通过家访、家长会或发宣传资料等形式, 向家长宣传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介绍学校诚信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并指导家长教育方法, 尤其是要求家长重视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 以身作则, 积极配合学校抓好诚信教育, 促进孩子诚信素养的提高。

小学生感恩教育实践 篇11

关键词 感恩 教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103-02

一、感恩教育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今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孩子们内心深处对亲情、师生情、友情的感觉却越来越淡漠,尤其是独生子女自私自利、重索取轻付出的心理问题十分突出。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教育孩子们学会感恩要引起社会、学校、家长的关注,特别是小学教师更应该做出深刻的反省,在学校教育的实践中不断加以探究和完善。

1.学会感恩是社会现状的需要。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各种道德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导致部分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在物质与精神上给予孩子过度的满足,导致孩子形成许多不良的品行。感恩教育是以一种合乎人类情感的方式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使人类逐渐疏离的情感重新焕发生机,因此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学会感恩是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感恩教育已经成为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许多课程的设置都蕴含了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要求学生拥有对父母、对他人、对自然、对一切生命的感恩情怀。

3.学会感恩是儿童成长的需要。儿童在小学阶段是学习知识培养道德情操的关键启蒙阶段。儿童如果在儿童阶段没有产生感恩情怀,成人后也必将缺少感恩意识,缺少与社会、与伙伴的团结友爱。只有从小就接受感恩教育,为感恩情感的养成、感恩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快乐健康成长。

二、感恩教育的达成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学会一定的感恩方式,养成感恩习惯。

2.通过各种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和学习中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感激自然的赐予之恩,使“爱护环境,保护自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三、感恩教育的主要措施

1.营造感恩教育的校园环境。主要通过校园的物化和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感恩氛围,做到潜移默化。①在校园的墙面上,悬挂感恩名言诗句,学校广播播放感恩歌曲,利用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橱窗等为渠道,全方位地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发动。②在教室开辟了“班级感恩文化角”,定期召开 “感恩教育”主题班队会活动。

2.加强学科教学的感恩渗透。通过挖掘语文、思品、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的相关育人因素,整合和优化,在课堂中有机渗透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等以此来感化学生。

3.展开感恩教育活动。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为主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把握生活切入点,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在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提出具体分层次的要求。

4.利用多媒体进行感恩熏陶。利用优秀电影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熏陶,在愉快的影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培植学生的感恩心,提高学生道德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

四、感恩教育的具体策略

1.对父母的感恩。①首先开展体验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可结合母亲节、妇女节、父亲节等开展“做一天家务”“为父母洗一次脚”“给父母过生日,亲手制作小礼物”等活动。②在切身体验的基础上,上升为情感的具体表现。鼓励孩子阅读有关学会“感恩”的书籍。如《感悟父爱母爱》《爱的教育》,充分利用作文的机会表达学生对父母的爱。召开“感恩父母”的主题家长会。请家长上讲台讲述在外打工、为生活奔波的经历、见闻、感受。

2.对老师的感恩。①通过举行演讲比赛、举行作文比赛、开展“尊师重教”活动。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用语,遇到老师自觉向老师问好,遇见年长者自觉问好。②开展“我当小老师”的体验活动,体会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精力。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主动帮助老师做如擦黑板等力所能及的事,

3.对同学乃至他人的感恩。①“我的同学”主题活动,可以选择征文、班队会、交流等方式进行。②开展每周“我为同学做一事”“今天我值日”等活动。

4.对自然、对祖国的感恩。了解大自然为我们的生存提供的物质条件,人类对于自然的依赖和利用,感受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开展“环保小卫士”等活动。

小学生在校感恩教育初探 篇12

一、当前学生现状以及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 是人性善的反映;感恩, 是一种生活态度, 是一种品德。学会感恩, 就是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 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学会感恩, 就是让你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

目前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父母的宠爱, 生活的安逸, 助长了他们奢侈浪费、盲目攀比、拈轻怕重等不良习气。再加上网络虚拟世界的诱惑, 或是生活在单亲家庭、隔代家庭, 甚至是长期与父母分居的留守中, 更加使他们认为优越的生活是与生俱来的, 是应该的, 因此不懂得珍惜, 不懂得感恩。《北京晚报》报道, 一名就读于京城某高校的女大学生, 因事和父亲闹了点意见, 又因自己的电脑坏了急需用钱, 就在其居住的村内张贴了5张借钱启示, 目的是“寒碜寒碜我老爸”。《福州晚报》8月10日报道某小学生自己忘带课本后, 立刻在电话里命令家长尽快把课本送到学校来, 态度之蛮横、口气之粗暴, 令在场教师感到吃惊。

所以实施感恩教育, 提升学生们的思想素质,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让所有的孩子都学会感恩, 学会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感恩手足、同事、互爱互助之恩, 感恩师长启蒙教导之恩尤为重要, 感恩成为学校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二、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日常生活中进行感恩教育。

让孩子学会感恩, 首先要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小学生可以利用他们喜欢听故事这个特点, 给他们声情并茂地讲关于感恩的故事。讲到感动之处, 我与学生一起体会、一起感受。慢慢地, 学生明白了父母生养他们并不容易, 逐渐地在行为上发生变化, 如:知道在父亲节和母亲节的时候, 祝他们节日快乐;回家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同学间相处更加友好了……不过, 要让感恩成为他们良好的品质, 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的引导和长期的渗透培养。如背诵理解感恩的诗歌“感激生育你的人, 因为他们使你体验生命……”教育学生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恩之情。使学生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同时, 学会感激他人。

三、寓教于游戏, 使学生深化认识

作为小学生, 最能让他们记忆深刻的就是通过游戏带来的教育, 寓教于游戏中。在一次班会课上, 本人做了一个既让学生深受教育又深感震撼的游戏:“谁是你最重要的人”。我先让学生在一张纸上写下10个人的名字, 可以是亲人、朋友和亲戚。学生很快就写下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然后我叫学生删掉其中一个, 学生迟疑了一会, 照做了。接着又删掉一个, 学生还是照做了。再删一个, 有几个女生开始哭了。教室里静得出奇, 游戏还在进行, 直到纸上只剩下一个人时, 很多学生已经哭出来了, 连最有男子汉气概的班长也是泪流满面。我趁机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这些都是我们最亲近、生命里最重要的人, 有一天, 他们将一个个离开我们, 永远都不再回来, 我们该怎么办?最后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受。这一次, 学生的习作让我大为震惊, 几乎所有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就连平时最调皮的学生也认识到了要听父母的话, 要孝顺父母。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真诚的泪水, 以及心灵深处一种美好感情的苏醒。其实学生并不是没有一颗感恩的心灵, 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地开展感恩教育, 给学生的情感一个“出口”。

四、利用班会、队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中队会是德育教育形式之一。为了从感性上增强对感恩教育的认识, 我充分利用班会课、队会课, 组织开展“寻找身边的爱”“父母的爱”“老师的爱”“难忘同学情”“与自然和谐共处”等践行感恩教育的主题中队会。中队会上, 激发学生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感人事例, 针对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见所闻所感, 感恩恩父母, 感恩同学和老师, 感恩社会和自然。把感恩教育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五、培养劳动意识, 体会劳动的快乐与意义

学校可以每周开展一节小学生手工劳动课及卫生劳动课,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锻炼平台 (例如手抄报活动、小小清洁员活动等) 。老师与小学生们一起参与劳动, 在这过程中, 让学生体会辛苦、体验成果、收获快乐, 引导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体会父母养育我们的不易及给予的一切, 感恩亲人、老师、同学的关心, 学会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同学。与此同时, 学校每个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家校互动”劳动与感恩主题活动课, 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家长与老师一起引导学生:学会劳动、学会感恩、学会关心。

参考文献

[1]尹映霞.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与责任感的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7) .

[2]谢丽芳, 胡光明.高校“感恩”的缺失与重拾[J].科技资讯, 2008 (33) .

[3]胡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实施, 教育评论[J].2007 (2) .

上一篇:发电厂电气设备下一篇:婚纱照艺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