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情感教育

2024-08-07

小学生情感教育(共12篇)

小学生情感教育 篇1

摘要:现代教学应尊重人的情感,重视学生的感受。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道德问题。一个情感冷漠、缺少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社会和他人的,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鉴于此,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阅读

一、前言

作为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差,情绪不稳定、波动比较大,容易走向极端,心理学家称之为“攀风雨时期”,引导或者教育不力就会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使人饮恨终身。近年来,部分青少年漠视自己,轻视他人生命时有发生,表明他们心中缺少爱、缺少善良、情感冷漠。据调查显示: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着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开始和进行起着阻碍和抑制作用。语文教学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学科教材上,都有着进行情感教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如果语文教师怀着对学生的喜爱,及时鼓励、引导他们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用富含情感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去引领学生感受体验课文所富含的语言美、情感美、哲理美、人性美等,去领悟认识课文用语言表达的各种人类情感。就会为小学生的情感生活带来良好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关心学生的情感世界,关怀学生的精神生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措施

1.在情境中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通过实物演示、角色扮演或课本剧表演、小品表演、录音、录像、幻灯、插图、环境布置等手段为学生创造特定的环境,渲染特定的气氛,以达到营造体验情境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自然受到情感的熏染。如在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一文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桑兰比赛中不服输、勇夺金牌的视频画面,然后播放桑兰受伤致瘫后,积极乐观、豁达向上的点点滴滴,让学生遵循震撼、感动、敬佩的感情线索。以桑兰精神去震撼学生,以桑兰的重伤所带来的恶果去震撼学生,桑兰微笑背后所承受的巨大苦难,以及面对苦难所体现的坚定的信念、乐观的态度、坚强的毅力去震撼学生,让学生由感动而生敬佩,由敬佩而生对这美好精神的向往。要达到这一目标,让学生理解桑兰承受的“一切”指哪些?“天大的不幸”指什么?我们可以理解为高位的截瘫,可能永远的残疾;十几年为之奋斗、为之付出心血和汗水的梦想彻底破灭;承受难以忍受的漫长的疼痛;美好的人生可能就此停住脚步……让学生理解,这一切,桑兰是怎样承受的,承受时“微笑着”的态度给人以怎样的震撼和启迪?我们要让学生自己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体会到,桑兰非常平静地面对一切,她没有掉一滴眼泪,她忍着剧痛,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配合医生治疗,以坚强的意志与伤残进行着顽强的斗争,用灿烂的微笑来汇报所有关心她的人,她乐观地坚信自己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

2.加强语文教师自身的情感修养。情感教育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教师对学生的爱,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智力,转化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的灵魂,有极大地激励与感染作用。反过来,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了爱的满足之后,又会更加尊敬与信任教师,教师在学生这种爱的回报的激励下,会更加爱护学生。这种师生间爱的良好关系,循环往复,会促使教师更加投入教育工作,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好好做人。教师应善于与学生交往,了解并理解学生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之余,重视师生情感的交流,与学生打成一片,进行“感情投资”,将欢乐给予每个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会赢得学生对教师的理解。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把握住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教师的情感越浓烈,其感人的力量就愈深。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无疑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辅助手段。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精神十足地走进教室,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很难想象一个情感冷漠的教师能带出情感热烈的学生。因而教师自身具备的情感素养是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条件。

3.在诵读中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新大纲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的阅读都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体味,只要学生深入阅读,教师引导到位,学生一定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经验,例如老师在讲授《雪儿》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和生词做上记号,借助生字表和字典以及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自主解决。也可以和同桌或者学习小组的同学一起朗读课文,简单交流一下情况。也可以指定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还要给还有愿望朗读课文的同学以机会。还可以安排全班同学齐读课文。通过大量的诵读,每个学生基本上对课文表达的情感有了清晰的认知。一个腿受了伤的孩子,孤独、寂寞,他收养了一只翅膀受伤的白鸽,倾注了自己的爱心和同情,“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相同的遭遇使他们有了共同的向往,表现在行动上便是一同去看蓝天白云。一个孩子发生情感和爱心的迁移,把白鸽当成一个生命,一个和他一样的人,去体谅它、同情它、善待它,和它共鸣,和他一同向往美好的生活……当孩子得知白鸽是信鸽后,“更盼着雪儿的伤快点儿好起来”。当信鸽的伤好后,孩子为它欢呼,将它放飞,这是孩子纯洁美好心灵的写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那样,这种情绪记忆“不仅有思想,而且有感情和内心感受”,学生便会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不仅使学生加深理解了教材内容和词句,也产生爱和憎的、或喜和恶的、或敬和鄙的情感。

三、结语

总之,语文是一门极具思想和情感内涵的工具,教师是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要顺利实施情感教育,就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的教学观为情感教育的教学观,充分发挥情感教学风格,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动、净化,从而达到提高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雪梅.浅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7.

[2]茅海燕.教师言语表达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小学生情感教育 篇2

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培养

中学生的.情感教育与培养主要有两个方面:课堂上的教育与培养,课外的教育与培养.课堂上的情感教育与培养首先要确定目标,然后根据具体内容完成目标,还要纠正学生的一些消极情感.课外的情感教育与培养主要放在两个方面:厌学与早恋.

作 者:胡兴  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政法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刊 名:大众文艺 英文刊名: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G42 关键词:情感教育与培养   课堂教育与培养   转变角色   明确目标  

情感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 篇3

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创造力,促进大学生

潜能的开发,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情感教育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是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步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情感意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之以志,导之以行,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在实处。

人的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一直是古往今来教育家、思想家所追求和崇尚的教育理想。在古典人文教育时期,西方哲学家、思想家提倡教育应促使人“爱智慧”以智慧照亮人的心魄。他们认为智慧的内涵是人生意义,是心灵的善与美,主张充分发展人的天性中美好的品质,追求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崇高的人格境界。以孔子为代表的东方哲学提倡“仁者爱人”,强调个人应加强仁德修养,不断修身养性,以达人格的完善。中西方古典教育的共同之处是强调人的德性的完善,心灵的和谐,以人为中心,以人性的完整和谐、全面发展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教育家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对人性的禁锢与压抑,提出以人为中心,恢复人的自然天性,以艺术来陶冶心性,启迪智慧。当代人文主义思潮主张通过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来缓解人性的扭曲,培养完整、健全的人格,倡导关注人的尊严,理解与宽容,自由与责任,敬重自然,将人性教育贯穿于教育过程中,使教育“人性化”。尽管不同时期的人文理想的内容不一,但实质和核心都是一种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目的是引导人更好地洞察人生,完善心智,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健康正确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所追求的人文教育其内涵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培养学生对人类社会的过去和未来及自然环境的广泛的关注精神,使其具有正确的道德信念、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关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培养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使之成为具有丰富、高雅的人生情趣和健全、丰富、和谐的个性的人。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我国历史性的伟大转变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巨大进步,出现了新旧交替、除旧布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高速发展,使当代大学生倾向于用多元化的、差异性的方法来解释世界,他们渴望在理论层面上解释他们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渴望认识自然、社会、人生和自我,但信息的多元化与复杂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使他们被动接受而未经认真思考和消化;他们思维活跃、敏锐、较少保守思想,但是非辨别能力差;市场经济的双重影响在他们身上有一定的反应,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加上学业的艰难,就业的压力使他们更注重专业学习而忽视思想素质的提高,忽视对自身世界观的改造,少数人淡化理想,信仰个人利益。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需要、道德需要、心理需要、学业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应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乃至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情感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没有人的情感,永远也不可能有对科学的执着追求,而创造力需要的就是一种激情,一种对事业的执著和痴迷。从人的本性来说,每一个人内心都渴望能够做出成绩,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肯定,教育者要让学生明白成才不仅是教师、家长、社会的需要,也是他自己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和激情,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情感教育将会极大地增强大学生的美感、愉悦

感与幸福感,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情感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情感教育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人性的最大特点是自尊和获得他人的尊重。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教育管理都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进行。在教学或教育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时需要教育者在情感上给予理解与关怀。加强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在蕴涵浓厚情感色彩的人文教育实践中,诸多教育者却只重视认知系统的操作,而忽视情感系统的操作,把人文知识当作僵死的教条,企图以灌输式、填鸭式的方式强加给受教育者,结果人文教育流于过程化。传统的灌输教育的主要特征是把教育对象当作“物”对待,当作“可被别人占有的东西,”要使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建构健康的人类精神家园,在人文教育中就必须正确认识情感教育的内涵,把握其可行性操作层面。苏霍姆林斯基曾大声呼吁“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世界教育领域的潮流,它强调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重视受教育者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教育者对教育信息进行接收、择取、整合、内化及外化践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育者施加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正如柏拉图明确地指出“只有当学生自觉自愿地受教育时,才有可能达到目的。”情感教育是进行有差异的教育。因为学生是人,学生的差异就会十分显著,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很好,思维和创造力都很强,接受和领悟知识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对教育者来说,情感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性格、年龄、家庭情况和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行有差异的教育,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不会因为个别学生中的不良或不突出表现而耿耿于怀或厌恶和放弃。情感智力指主体认识、调控和协调自我表现情感的能力,也是关心他人与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情感智力是一种理性与情感的深层次结合与交融。学生情感智

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够了解自我情绪,管理调控自我情绪及理解他人情绪等。通过情感教育,首先,能让学生了解自我情绪,敏锐地察觉情感的出现和随时的变化,以调控自己的情感。其次,能让学生学会管理自我情绪,控制过激情绪,保持心态平和,使情感适时、适度。再次,能让学生学会自我激励,遇挫时能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充满信心。最后,能使学生学会理解他人情感,与人和谐相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表明,通过情感教育,学生对事物的情感反应趋于正向的群体愈加增大,攻击性的行为发生率也随之下降,不仅同学间,而且师生间的关系也更为融洽。

情感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品德,

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的根本体现

情感教育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具有积极作用。情感既是一种客观表现,又是一种主观体验,情感状态所构成的恒常心理背景或一时心理状态,都对当前进行的信息加工起组织协调作用,它可以促进或阻止学习记忆、干涉决策、推理和问题的解决。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或者说他觉得从哪些行为上能获得情感方面的满足和愉快的体验,将直接引导他认知活动的方向。成功的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消除消极情感,增强积极情感,发挥情感的动力作用。教育者可以使学生对良好的道德行为产生积极的体验,引导学生把真、善、美作为行动的指针,激发其追求高尚的热情,并形成助人为乐、追求文明、抑恶扬善等内在的情感性道德素质,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使学生在道德实践中,能有效地避免道德失范行为的出现。

小学生情感教育 篇4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教育,教学方法

作为青岛市英语学科带头人, 我被选中去平度送一节英语课。我非常珍惜这次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认真地进行了前期准备, 也满怀信心地登上讲台。始料未及的是农村孩子的语言基础低于我的想象, 整堂课的效果对我来说不尽人意。现在回味起来, 说始料未及是给自己找借口, 说语言基础低于想象, 也有推脱责任之嫌。我应该对农村孩子的学情进行充分的分析, 应该意识到孩子们面对陌生的老师时所有的羞怯、焦虑的心理, 应该更尊重、保护孩子们的情感, 将情感教育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语言学家克拉申说过:“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 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 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因此可以说, 情感因素是决定外语能力的一个关键步骤。在小学英语教育过程中,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处在极不成熟阶段, 更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培养和关注。在不断的反思中, 我领悟到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克服害羞和焦虑心理, 运用英语时不怕犯错误, 大胆发言

这一点是农村学生学习英语的致命根源, 因为农村学生与外界接触少, 信息流通不方便, 致使学生知识面狭窄, 胆量不大, 所以必须先鼓舞勇气, 克服害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营造一种学英语的气氛, 让孩子学得轻松自然, 教师一定得做好榜样, 尽可能用些委婉语气。必要时课堂教学可加些汉语, 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也有助于克服他们因不懂而出现的焦虑情绪。让学生觉得愉悦, 同时还应更多地创造运用英语的环境, 如课堂上值日报告的情景教学, 是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好方法之一, 可因材施教, 见机行事, 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如这次送课的主题是谈论最喜欢的食物的阅读教学, 上课伊始, 我自编了一首歌“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I have….” (通过两个手偶演示) 我观察到孩子们饶有兴趣, 如果接下来能让孩子们作一个跟主题有关的值日报告, 互相用英语交换信息, 我多从积极方面给与肯定, 树立其信心, 逐渐形成积极参与、争相自由讨论问题的学习气氛, 从而使他们主动接受知识, 提高技能。在这一过程中, 我会逐渐摸清他们的前置英语基础, 及时灵活地调整教案和教学策略, 学生们会慢慢卸下难开口的害羞心理负担, 这时再树立典型带动其他学生说英语, 起到传、帮、代的作用, 形成一种好风气, 浓厚的学习气氛会制止哑巴英语的蔓延, 从而人人爱讲英语。

二、激发学习动机, 产生积极的情绪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外语学习中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他们探究和学习、获取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动因。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 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 思维也会活跃开阔, 所学知识就容易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英语课是实践课, 工具课, 上课应“精讲多练, 以练为主”, 即使是阅读教学, 也应在充满情趣的练习中, 完成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的任务型语言活动。

2. 教学内容新颖有趣。

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 备课内容要有所选择, 灵活地设计教案, 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有意思, 好学、乐学。

3. 教学方法要生动。

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对象采取不同的教法, 可通过游戏、表演、唱歌、竞赛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 教师应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昂的激情、喜悦的心情上好每一节课, 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感染学生;同时有着改进英语教学的愿望, 善于运用各种能够激活学习兴趣、创造成功的体验和激发学习内在动机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享受成功、获得愉悦感、保持长久的兴趣感, 并引起其感情上的共鸣, 信念上的自觉, 行动上的顺应, 目标上的认同, 达到教学活动的共振。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教学的过程, 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 而且也是师生情感交流, 心灵碰撞的过程, 更是学生沐浴教育爱的过程,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必须从情入手, 以情唤情, 以情激情, 才能开启学生蒙昧的心扉, 才能弹奏出教学艺术的美妙乐章。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人的认识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 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 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得不到发展和实现, 而只有用真实的, 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 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1. 教师改变角色。

要平等地对待学生, 要让每个学生感觉到你喜欢他, 关爱他, 有时一个亲切的微笑, 一个抚摩学生头的动作, 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关爱。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 穿着打扮简洁明快, 肢体语言要丰富生动, 语言语调要洋气地道。对学生的错误要宽容, 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每一个教师都要有爱, 既要严格要求学生, 又要爱护、宽容学生, 使他们感到你不仅是他们的师长, 同时又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 学生才愿意和你进行思想交流, 对你敞开心扉、倾吐心声, 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微笑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面带微笑, 从容而自信地步上讲台, 会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加强友谊合作的桥梁。一位政治家曾说过:“一个微笑, 价值百万美元。”的确, 人与人相逢时, 各种表情中, 只有微笑才能最动人, 才会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感觉, 才会给你赢得好的第一印象。

3. 多赞美, 少批评。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了解学生的优点, 并加以真诚的赞美、接受、认同的心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你说他行, 他就行;你说他不行, 他就不行。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多一份宽容、体贴和关怀, 以亲切的态度、殷切的话语、深切的爱心和多用“我相信你”、“你能行”、“你真行”等激励的语言去启迪他们的潜能, 伴随他们的学习过程, 就会使他们在爱的体验中肯定自己, 在爱的沐浴中克服困难, 战胜逆境, 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个原理也符合当今流行的“赏识教育”理论。孩子们一旦得到老师真诚的赞美, 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 因为孩子们都有表现欲, 获得的赞美越多, 就越希望做得更好, 慢慢地, 他们的行为习惯、思想表现、知识水平就会越来越接近教师的期望值, 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大进步。总之, 一个不会赞美的老师是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四、营造互帮互学的英语交际氛围, 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情感教育之“用心去感动学生” 篇5

崇州市廖家中学张开祥

从教数年,当班主任也断断续续几届.总的来说我的班主任生涯是失败与收获并重.从这几年的经历告诉我要当好班主任,必须要用心去感动学生,感化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你,尊敬你,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班主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记得我的第一届班主任是中途接手的一个班.由于是一个普通的理科班,学生的基础非常差,行为习惯也非常差,班上没有一点学习气氛.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男生占了百分之八十,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当时班上有我们年级上公认的调皮学生和问题学生.十多个男生一天到晚把你的精力分散的所剩无几.为了尽快改变这些,我深知要让他们在学习上有多大进步是不困难的,惟有从行为习惯上下功夫.所以,我首先从早操和卫生抓起.与学生约定我和他们一起做起,老师要求的老师首先做到.一 早操在第一遍音乐完之前每个人必须到,否则算迟到.如果迟到的要有所惩罚。当然我也不列外。我每天坚持早早的来到操场,从不迟到。渐渐的学生看见老师都能做到他们也慢慢的养成了早起的习惯了。

以前班上的卫生是一个老大难题,很多学生不愿意扫地,非常懒散。于是我与学生约定我也参加扫地,并且是他们不愿的星期六。刚开始有好多学生都以为我是说说而以,不会当真。但是当每周他们来上学的时候看见教室了干干净净时,一个个傻眼了。原来老师不是说了不做的人,每个人都感到不好意思。渐渐的大都能主动的打扫卫 生了。这样继续了半期学生见老师不是那种说说得人,非常尊敬我了。大家都不再让我扫地了,看见我要动手时都把扫把给我拉了,我想要的效果达到了。可想而知,以后我不用再操心学生的扫地问题了。渐渐地文明班级有我们班了,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多次得到学校的表扬。

三 对于学习没办法的学生该怎么办呢?上课不讲话不睡觉,学习又困难。这是多么困难的事情。我想学习没办法,上课可以练习书法。这样可以间接培养他们的耐心,只要静得下心来什么事都好说。渐渐地好多学生的字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室里从此安静多了,没有人在影响他人了。后来有几位学生书法还获得了登记证书。

由于男生比较多,他们非常喜欢体育。我也喜欢体育锻炼,于是我在我们班成立了篮球队和足球队。下午的时候学生有了事可做了,我也不再担心他们惹事了。由于投其所好,渐渐地学生的身体好了,班级荣誉感强烈。记得在校足球联赛,我们班进入决赛,拼尽了全力还是没有拿到冠军。几个大男生抱着我痛哭了一场,都说没拿到第一对不起班主任,没有为班集体争光,女生也感动的哭了。我知道我想要的效果达到了,我的班级有凝聚力了。

虽然班上的情况越来越好,我的工作也越来越好做了,同学们也非常听话了。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差的缘故,很多学生非常懂事了,知道自己考大学是不可能的。高三上期完了大多都辍学回家了。记得几个学生在走得时候对我说:“老师我们几个要走了,说实在的学校好玩,但是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把钱花了对不起父母,还不如早点 出去挣钱为他们减轻一点负担。更重要的是如果还在学校了的话,有时控制不住自己,一不小心又犯错误,给班集体抹黑,给班主任添乱,对不起你。”

就这样高三下期时我们班只有40个人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班不再存在。这是我的失败的的地方,虽然我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尊敬人如何处世,但是我始终没能让他们知道知识的重要性,知识才能改变他们命运。他们过早的进入社会,会吃许多亏,走许多的弯路。

教书育人,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人,更重要的还是要教会他们用知识来武装他们的灵魂。

小学语文情感认知教育浅析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072-01

引言

小学语文是一门蕴含着丰富情感的学科,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独特作用,通过情感教育能将语言、作品有机结合起来,向学生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因子,达到培养他们情感品质、调动课堂气氛以及提高教学水平的效果。本文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总结出如下几点情感教育教学,希望为其他老师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用参考。

一、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语文情感教学的有效性

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在语文教学中也会发现“中学化”的教学模式,其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被广泛采用,课堂内容相对比较单调,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一定的灵活性。长此以往下去,学生也逐渐会对语文课堂产生一种恐惧与厌烦的情绪,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利用情感教学方法教学,以此来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情感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时,在授课时可以适当植入一些关于家乡的其他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更能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使师生、师生与课文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更深层次地去体会作者所描述出来的情感,提高情感教学的有效性。

二、活用课件,拓展视野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为一体,为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带来了强烈冲击,合理使用,则会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有助于学生心里沉淀的情感发酵释放。

例如,在教学《颐和园》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制作一些与之相关的课件,多展示一些颐和园长廊的彩画。比如:人物故事、山水树鸟、花卉翎毛、建筑风景四大类。其中的二百多幅包袱彩画最引人注目,包括古典文学古著、历史人物传奇、民间传说以及神化故事等。学生观赏后也都惊叹画的精美与种类的繁多,而且还真切地体会到“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完全相同的。”的深切内涵。也都为古代劳动人民那种超凡的智慧而惊叹。

三、要对课文情感点进行有效把握

在学习语文知识时,鉴于小学生阅历浅,知识储存量小的不足,很难对一篇课文的重点进行准确且深入的探讨,也就很难从文段中体会作者的真实情感以及文章的思想主旨。为了使得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对小学生的情感特点深入把握,再找出文章的情感点,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把情感因素作为全文教学的线索,引导小学生对文章的情感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在思想上形成情感共鸣。

例如,在探究童话故事《七颗钻石》这篇文章时,教师需要把握的情感点主要是:一是水源缺乏、天气炎热,女孩在寻水的过程中不幸晕倒,这一线索也显示出水源的珍贵;二是母亲把来之不易的水让给了女儿,凸显出母爱的伟大;三是当口渴的女儿把珍贵的水让给过路人时,则彰显出善良的心灵以及博爱的情怀。学习这篇文章时,把握好这三条情感线,以此作为基点引导学生探究,学生也会在学习中找到情感的共鸣。再如,在欣赏安徒生的经典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其中的情感点则是小女孩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卖火柴,文章对寒冬的深入描写从侧面则衬托出小女孩的困境和无助。在讲授课文时,对文章情感点进行有效穿插,学生也能在理解文章的主体内容基础上,深化文章主旨:深切体会到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有利于把学生对贫苦儿童的同情之心激发出来。

四、联系实际,深化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会随着生活实践的不断丰富深刻起来。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不断深化、丰富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掌声》这篇文章时,设置问题:你们认为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呢?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一想、谈一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也很容易感悟到:当别人身处困境时,要把“掌声”献给他们;当自己身处困境时,也同样需要珍惜别人的“掌声”。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需求,把学生带入到社会、带入到大自然中,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片段,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再以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将其鲜明地呈现给学生,不断深化他们的情感。例如,在指导学生习作作文《我的家乡》时,在写作之前,就可以组织学生去调查家乡的风土人情,去看看人们繁忙的景象等。既让学生搜集了素材,又能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也要及时激发鼓励学生,再指导学生写一篇自己家乡的作文,学生由于之前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习作情绪也会高涨起来,都能认真参与到这项活动当中,逐渐深化学生对家乡热爱之情。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有效践行也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对学生知识传授的“灌输式”的模式,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又拉近了师生间的关系。学生也会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高丽君.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语文学习周刊,2010(06).

[2]吴端取.激情感 促发展——谈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3(10).

[3]查贺琴.发挥语文教学优势,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教育[J].新课程学习(上).2011(05).

[4]何敏.加强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策略, 课堂内外·教师版[J] ,2014年(06期).

小学语文教育的情感教育 篇7

一、精备课文, 准确地找到文章中的情感因素

小学课文, 语言表达一般都很简单易懂, 通过语言的表达, 蕴含着动人的情感。简短的故事情节, 却凝聚着深深的情感和教学生做人处事的道理, 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对于课文中的情感因素, 是不能准确无误地整体把握, 不能透过表层进行深刻理解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 精备教材, 教师要对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准确把握。理清情感因素后, 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将情感因素贯穿于课文的始终, 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为读者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不管是在导入环节, 还是在课文分析环节, 或是课文的小结环节, 用这种情感去感化学生的幼小心灵, 形成思想上的共鸣, 有意识地在认识教育的过程中, 进行情感教育。

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天冷极了, 下着雪, 而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光”是指没有帽子戴, 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冷。“这一整天, 谁也没买过她的一根火柴, 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 从这里可以看出, 小女孩已饿了一整天。“她爸爸会打她的”、“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从这里可以看出小女孩家里没有温暖, 没有人关心疼爱她, 小女孩很可怜。

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理解重点词句, 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出的思想感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课文有了整体把握, 对现实生活展开合理想象。再通过课上的精讲, 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 让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 从而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对于人物描写的课文, 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剖析, 从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等抓起, 剖析人物形象;对于风景的文章, 就要抓住作者对景物描写的用词分析作者写景状物的意义, 让学生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在情感体验上形成共鸣, 从小就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

二、利用多媒体创造情境, 激发出学生的情感

小学生的直观反映很强、模仿意识很强, 他们的情感很容易被老师的情感所感染, 被文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所感染。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创设课文所需的情景, 激发出学生的情感。

比如在讲《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 笔者下载了电影《十里长街送总理》在课堂上放映, 渲染气氛, 看完之后, 教室里鸦雀无声, 学生们被一种怀念之情深深感染着。学生在低沉的音乐中, 带着对周总理怀念之情朗读了课文, 有的人还流下了眼泪, 表现出了他们对总理的热爱和无比的怀念之情。最后, 再次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片段, 笔者用自己写的词句, 带领学生再次向我们伟大的总理致敬:凄风苦雨, 天地同悲!只为一生坦荡, 只为昂首无愧天与地, 星月两肩披半世的奔波不停息, 百姓祸福心中系———向周总理致敬!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三、安排学生进行表演, 陶冶学生的情操

教师要一改传统的唱独角戏的做法, 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笔者的做法就是, 文章中的重点情节让学生去表演, 在表演的过程中, 进行情感交流与沟通, 学生在表演中亲自感受、亲身体验文章中的情感, 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的热情, 不仅对文章有更全面的把握, 更对文章中蕴含的情感有进一步的切身体验。小学生的表演欲很强, 多数人都善于模仿, 都试图表现自己, 教师要充分利用孩子们的这一特点, 让他们身体力行, “触”景生情, 满足孩子们表演的冲动, 并将这种情感外化表达出来。让学生在动的过程中体验作者所要表达出的情感, 通过动的过程将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表现出来。这样的记忆是最深刻的、难以忘记的。

比如笔者在讲授《触摸春天》一课时, 这是一篇简短的抒情散文, 真切地描写了一个盲童, 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 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 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笔者在讲授完课文之后, 让学生分组, 到讲台上来进行片段的表演。

课文中重点语句,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表演, 设身处地感受一下睁着眼睛的蝴蝶被盲女孩捉住了的那种神奇。让同学们闭上眼睛, 感觉自己就是那个盲女孩安静, 慢慢地伸出自己的双手, 在花香的指引下, 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那朵花上, 正停着一只蝴蝶, 安静的手悄然合拢, 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蝴蝶在你的手指间扑腾。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 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到的地方。学生表演后体会到的情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让学生在表演中去体会生命的美好, 从盲童的角度, 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从而更加懂得热爱生活, 关注生命、珍爱生命。人生路途坎坷, 不可能风调雨顺, 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命的心, 像这位盲女孩那样的坚强乐观,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精彩的奇迹, 在不幸降临时, 不要气馁, 可以坚强地对自己说:“谁都有生活的权利, 谁都可以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的世界!”通过表演很容易地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意义。

总之,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加强情感教育。作为教师, 要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能够启发学生的情感, 并使之升华。要深入钻研教材, 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情感教育。

摘要: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认知教育可以培养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可以改善认知过程、提高认知效率, 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新课标的要求, 是学生全面发展之所需。

论小学语文教育的情感教育 篇8

一、增强教师的情感修养, 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导师, 尤其是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小学阶段, 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最佳时间, 小学生除了平时在家接触父母, 大多数时间小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位教育学者曾经说过, 教师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 教师自己就应当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小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知识和文学素质, 这样才会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

1. 培养情感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的关键, 不是在与让学生认识字、词、句、的结构和读法, 也不是在让学生背诵唐诗宋词, 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文学的无穷魅力, 当然, 掌握好基础的语文知识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基于全面的考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不仅要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 同时还要要求教师对其它方面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 避免把错误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2. 培养巧妙教学技巧。

教学技巧, 是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体现, 教学技巧也是教育好小学生的关键, 如果方法运用得当, 那么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第一,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教学的重点, 把我好教学的基本内容。第二, 在教学中一定要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的联系结合在一起, 这样才会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三, 运用问题式的教学方式, 对学生实行情感教育。

二、情感教育, 增强学生学习效率

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近年来, 在语文新课程的要求下, 教师开始用情感化教学去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列宁曾经说过, “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 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可见, 情感对人的追求和学习有非常重要的推动效果。

1. 重塑教学理念, 培养和谐的师生交流关系。

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中, 教师以往都是以一种灌输的方式来教育学生, 学生只能够在学习中充当容器的角色, 所以为了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在日常学生中教师一定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只要让学生把教师当成朋友这样才能够达到交流的目的。

2.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 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合。如果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是沉闷的, 中学生又怎么会提起学习的兴趣呢?兴趣, 是促使学生学习的最佳动力。在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情况下, 无论教师如何丰富自身的学识, 提高教学技巧, 学生也不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因此, 语文教师需要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掌握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精心打造课堂流程, 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重视鼓励教学。

人的情感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当学生消极的情趣在学习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时, 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效果也不是非常明显。一旦学生遇到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就会产生回避、退缩和烦躁的心理。长久以此下去, 学生会对自己失去学习的信心, 也会丧失自信。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十分注重学生情感中的积极一面, 必要时要善加利用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三、打造情感教育课堂,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应该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当中, 在参与过程中逐渐掌握需要的知识, 才会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 设计一个内容丰富的教学课件。例如, 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声音、和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 打造情感教育课堂, 让学生通过情感教育课堂的学习, 培养学生感知和认知的能力, 情感和学习得到全面锻炼, 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感官感受, 也营造了一个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小学生快乐地学习。同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当学生求知欲上升, 课堂的学习效率自然也会上升。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情感教育, 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这点, 积极发挥自身的推动作用以及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既有利于使中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 培养深厚的文学素养, 也有利于实现语文新课程教学目标, 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程。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新的教学要求是在进行语文文字教育的同时,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回报社会的理念, 着重培养小学生的意志, 品格和爱美的情趣, 本文旨在论述了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希望能在论述中提供可行性建议, 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综合能力,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巧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2010 (14) .

小学生情感教育 篇9

一、情感教育对学生长足发展的重要性

1. 情感教育与情感的区分

情感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加深,对客观事物产生不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心理体验与价值判断,通常我们所说的七情六欲就是指的情感。而情感教育是专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验教育内容所传达的种种美好体验,培养学生美好的品德,健康的心理,进而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通过课堂,实现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和自我控制能力,使教育教学更加体现人性化。情感教育始终坚持从教中学,从体会课堂教学内容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感,是阅读课内容的教育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增强学生的道德感,正义感,美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是一般情感的深化和专门化,根据研究表明,通过情感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的情商,对其以后个人发展、家庭和谐、处理人际关系都有着重要作用。情感教育的重要地位逐渐被校领导和家长重视,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情感教育对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在社会的生存压力也来越重,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学习应对压力和失败是青少年应该掌握的技能,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临危不惧、越挫越勇、分析能力。此外,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相互协作的能力在工作越来越被强调,学习互相理解,学习关心体贴他人,从而更好的与他人交往。再者,面对各种挑战,青少年一个应该对自己的能力形成一个正确的评估,同时学会自我激励,努力完善自己的技能,提高和塑造自己的独特点。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青少年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缩短,情感塑造上语文教育的作用就显得日益重要。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下的学生应该是健康阳光的、有创造力、有个性的。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手段。从素质教育的本质来看,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能力的青少年,使他们成为新社会建设的有力支柱。情感教育是充分发掘学生潜力的教育,把全面发展教育方针落实到实处的教育,是着力培养适应市场经济人才的教育。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语文基础知识渗透到对学生情感培养中,有利于学生感情熏陶、个性发展、自我激励。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与情感教育的详细分析

1. 小学语文课堂内容对青少年的培养目标

小学语文课堂的主要授课内容有:拼音、识字、阅读、写作、词汇五个内容,目标是通过这五个方面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文字进行交流,并且能够进行阅读和在创作。通过小学课堂所学到的内容,进一步进行阅读,完成对青少年人格、思维、心理的初步塑造。小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必须注意培养他们身上的良好品质。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语文课堂为了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合作精神、开放视野的学生,在阅读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上对学生多做训练。

2. 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情感教育的可能性

情感与教育的关系非常密切,小学期间,学生的发展空间有无限可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单纯的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对学生关爱,反过来,学生也会爱戴老师。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情感的优良载体。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加具备人文性质和教育性质,包含了祖国千万年的优秀文化传统,是一门有丰富情感的学科。选载的文章都饱含了作者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就包含了双重性质,既承担着知识传授的作用,也承担着情感培养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优秀文章有的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对人民的无私奉献、对科学文化事业的热爱、对家人朋友的思念等等,包含了人世间的各种喜怒哀乐,学生通过语文课学习,接触到了大量的情感素材,体会到了不一样的人生。语文阅读课上的文章,编写教材人员投入了情感,写作文章的作家也投入了情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投入情感来理解作者传递的情感就无法完成教学,同样,学生不把情感参与进来,也就没有办法体会到老师上课所讲内容的妙处。编写者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也就决定的语文课的情感性。

三、小结

浅谈小学生的情感教育 篇10

一、情感教育要有鲜明的形象性

儿童是按照形象、颜色、声音来思维的,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 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 那么, 生活中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的思想的影响就越强烈, 形象能进入人的意识, 能够打动儿童心灵, 给他们以感染, 因此, 提供和创造鲜明、生动的各种形象, 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条件, 在实际工作中, 我注意了情感教育的形象性。

创造形象, 以情感人, 俗话说, 触景生情,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鲜明、生动、形象的情景能引起人们相应的情感, 情景中的各种因素, 如环境布置、音乐声响、表情动作、语音声调等, 对情感的激发往往有综合作用, 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 可以有意识地创设相应的情景, 使孩子迅速进入“角色”激发情感。如六一儿童节到了, 教室里布置得喜气洋洋、张灯结彩, 同学们穿上节日的盛装, 优美的旋律在教室回荡, 同学们在这样的情景中开展活动, 心情格外舒畅, 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给他们的童年生活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重视榜样, 以人感人, 榜样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往往能够把一种优良品质从动机、情感、意志和行为上有机地、完整地体现出来, 使他们更具体地理解道德要求和了解前进的方向, 共产主义道德如能以激动人心的形象展现出来, 易为孩子们所接受, 一个好的榜样, 往往能给孩子们一生产生良好的影响, 会常再现于他们的脑海, 以情为支柱, 给他督促, 给他激励, 给他导航。在教育中, 应把典型的人物形象有计划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注意情感的催化, 达到教育的目的, 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语文课、引导他们学习邱少云、刘文学、张海迪等模范人物, 让孩子们了解他们的光辉事迹, 受到崇高的思想、献身精神的感染, 并导之行, 与孩子们的进步结合起来。如天下雨, 天气很冷, 同学们能够坚持到校, 不怕严寒, 表扬他们学习边防军叔叔学得好, 同学们守纪律, 专心听讲, 不受外界干扰就表扬他们学邱少云同学得好, 同学们积极争取做好事, 就表扬他们学雷锋学得好。这样, 把孩子们良好的道德行为与英雄形象联系起来, 使他们感到学英雄并不是高不可攀。情感的连结加强, 榜样就在心中树起来了, 看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激起了学习的志向, 加深了道德认识, 促进了道德行为的行成。

二、情感教育要有积极的启发性

为了培养学生对某件事物的情感, 就应当让他们了解有关知识, 懂得有关道理, 知之越多, 爱之越切, 情之越深, 讲道理, 并不是搞空洞说教, 那样会事与愿违。正确的方法是采取积极的启发, 使学生的思想认识由近及远,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步步深入, 逐步提高, 把情感逐步深化。如儿童对祖国的认识比较模糊, 就应从儿童熟悉、了解自己的家乡做起, 因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让儿童收集家乡的可喜成绩, 名胜古迹以及家乡的著名人物。开展“我们的家乡真可爱”的主题队会, 大家积极踊跃发言, 以具体的事例中体会到家乡确实可爱, 由此产生热爱之情。进一步激发儿童热爱祖国的情感, 利用品德课给同学们介绍祖国壮丽河山, 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 杰出的科学家等, 使儿童知道我们生长在这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有灿烂文化、丰富自然资源辽阔疆城里的伟大祖国, 无比荣幸。我们要用勤劳的双手把她建设得更加富强, 这样, 由近及远, 由浅入深, 孩子们的激情调动起来了, 情感得到了升华。在此基础上, 我又设计了一系列的了解妈妈——祖国的教育活动, 让同学们收集祖国之最, 进行图片展览。争当祖国好儿童等活动, 孩子们得到了启发, 逐渐对祖国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对祖国的认识开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思想产生了飞跃, 精神得到了充实, “祖国——亲爱的妈妈, 我永远爱您”。这个信念开始在孩子们心坎上扎下了根。

我认为, 情感教育只有具有积极的启发性, 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打开情感的闸门, 沟通情感的渠道, 使情通、理达, 以情育情。

三、情感教育要有强烈的实践性

怎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条件和机会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陶冶学生情感的重要途径。在集体活动中, 儿童的情绪相互感染, 容易形成情感的共鸣, 丰富多样, 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对学生多方面的情感的培养起了很好的作用, 有的强烈直接, 有的潜移默化, 效果显著。如“送温暖”“扫红领巾一条街”等活动, 激发了儿童热爱劳动, 关心他人的情感。

加强日常行为为习惯的训练, 儿童的情感大量是通过日常生活, 平凡小事逐渐培养起来的, 儿童不善于隐藏造作, 他们的思想感情很容易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来。因此, 加强日常行为习惯的训练, 是培养美好情感的有效途径。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了对学生文明礼貌行为的训练, 如早上到校见了老师“向早、向好”, 放学回家向老师说“再见”坚持打扫公地卫生、排队, 课前准备做到“快、静、齐”, 鼓励孩子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学生情感表现是好的, 班风受到老师们的好评。

重视个别学生的实践指导, “从上一百, 形形色色”, 学生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孤僻, 有的粗暴, 有的勤奋, 有的懒惰, 有的诚实, 有的撒谎, 有的谦虚, 有的骄傲等。即使是一个学生, 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反映, 不能只凭集体实践活动来解决的一个孩子的所有问题。当然, 集体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孩子们的情感的重要的主要途径, 但是, 离开了个别的实践指导, 也是难以完成情感培养任务的。这就需要教师接触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 性格差异, 根据各自的情况, 对症下药, 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有的学生适应表扬, 教师发现其闪光点, 应及时给予鼓励, 使其得到老师的信任。有的儿童胆小, 应多提问多安排一些工作让他独立完成, 使其得到锻炼, 在集体里, 情感得到了陶冶, 学习成绩进步很快。总之, 要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 培养美好的感情。

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篇11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感教育 学习兴趣

古人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即情感也。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尚未成熟,因而其学习热情主要靠老师引导和培养。因此,教师如何结合数学抽象而系统的特征,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通过情感教育,循循诱导,潜移默化,调动孩子们学好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其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情感以及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其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是日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亟待解决的课题。近几年,笔者潜心这一领域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师生间建立真挚的友谊,平等关系可促进沟通,从而使学生爱老师自然而然地爱学老师教的数学,形成一种迁移的爱。联系以往的教学实际,笔者有几点感想颇深。

一、培养兴趣,以趣激学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因此,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的首要条件是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决不是讲几个笑话,教师的教学艺术应是如何激发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懂得各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当前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存在着数学难理解的困难情结,对数学不感兴趣,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没能注意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根据小学生既好奇又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创设一个让学生乐于学习的情境。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兴趣,那么,他的努力往往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遵循乐情原则,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尝试参与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2.学用结合,提高兴趣。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直接兴趣,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但要注意不可空洞说教,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使学生普遍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实践操作,增强兴趣。操作活动总是在动态中进行,符合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也符合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给儿童的思维提供了直观的支持,有利于激发思维活动,并且能集中注意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运用媒体,引发兴趣。随着社会的发展,传递信息的手段也发生了变化,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恰当的配合,不仅能把抽象的数学内容用现代化的工具直观的展现出来,而且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是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它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之处,可以使静态变动态,使难以在课堂上展现的事物,变得易于演示且清晰可见,还有利于突出某些概念的本质特征,起到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重要作用,从而符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的特点,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可以综合利用声、光、形、色等形式,同时触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了桥梁。

二、唤起情绪,调动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都是在一定的心境状态下传授或接受教学内容,当个体处于某种心境之中,他们的行为举止、心理活动都蒙上一层相应色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师生情感融洽会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发挥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才可能调动起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使学生喜爱学习。而建立这种氛围首要的是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有感情、有理智、内心世界极为丰富的人。通过真诚交流,让师生关系成为培养学生人格健康和谐发展的一块绿洲。教师不仅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还要发扬民主,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积极改进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主动学习。

2.热爱每一个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需要同情和爱,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习惯存在差异,但当教师对学生都抱有期望,而且通过态度、表情体验与行为方式传递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老师,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实践证明,小学生往往因喜欢那位教师也就喜欢他所教的那门课。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给予鼓励、关心、同情。教师要把微笑带进教室,用和蔼、慈祥的目光看着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勃中。

3.形成合作竞争的生生关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竞争能力是教育的目标之一,同时,教育还要使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教他们认识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要相互依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各种机会来进行这一双重教育,使学生在竞争中发现他人、尊重他人,在合作中平等竞争,合理竞争。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浓厚了,学习成绩也就相应提高了。因此,我们可以确信无疑地说,兴趣情感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能力是随着兴趣的加深而逐步提高的。

小学生情感教育 篇12

情感教学, 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 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以完善教学目标, 增强教学效果。如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人们越来越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教师要挖掘教材中所寓含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作者的感情, 领悟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 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 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由此可见, 语文情感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我对语文情感教学进行了如下一些研究和尝试:

一、开掘情感源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情感因素, 开掘情感的源流, 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 身临其境, 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 憎其所憎, 陶醉其中, 以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如何开掘教材中内蕴的情感因素, 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1. 定好情感基调。

从总体上讲, 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总有差别, 或激昂愉快, 或悲抑凄婉, 或勃发豪放, 或凝重深沉。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 可以从全局、整体角度去把握好作品中的情感。如《养花》中开篇写道:“我爱花, 所以也爱养花。”一个“爱”字为全文楔定了感情的调子。教学时, 只有扣准了“爱”, 才能使学生深刻地领略老舍养花的乐趣。

2. 理清情感层次。

古人云“情者文之经, 辞者文之纬”。优秀的文章, “情”往往潜隐于“辞”中, 形成一条情感发展线, 体现了情感变化的层次性。《送给爸爸的新年礼物》中人物的感情经历了由矛盾→紧张→激动的变化过程。理清了这条情感线, 便能使学生清晰地感悟到, 家境贫寒的麦克与父亲之间的真挚感人的情感。

3. 把准动情之点。

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文艺性较强。阅读这些篇目, 统观全文时, 总有一两处感人至深的佳境, 深深地打动着学生的心。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回忆与作者相似的生活经历, 激发学生的情感。

4. 辨明情感差别。

人的情感具有较强的复杂性, 显现出差异特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抓住表现情感差异的语句, 引导学生仔细体味, 培养学生丰富而又细腻的情感品质。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七自然段, 展现了“我”的内心活动。当邱少云烈火烧身时, 我“紧张”、“担心”、“矛盾”、“焦急”、“痛苦”, 表现出情感的复杂性, 烘托了邱少云烈火烧身时令常人难以忍受的危险处境。教学时, 要抓住“我”的复杂情感, 让学生细品情感的迥异。

二、引导学生感知体悟

从某种意义上讲, 学生认知语文教材的过程, 也是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 情感逐渐被认同, 逐渐被熏染的过程。由于学生受知识经验、阅历深浅等因素的限制, 往往不能独立、及时而正确地领悟作者的感情。因此, 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体情的方法, 培养学生悟情的能力, 为学生较好地表达情意酝酿情势。

1. 以理激情。

情感是以认识为前提的, 只有被感知过的事物, 才能对这一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教学时, 教师要善于运用讲解的方法, 讲清与文章有关的背景、故事, 引领学生认清事物的涵义、功用、丰富学生的认识, 达到以理激情、情理交融的境界。

2. 想象入情。

教师引领学生感知描述性优美语言时, 依据已有知识经验, 在头脑中形成表象, 像过电影一般,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从而透过语言文字达到领略作者表述之情的目的。

3. 读中悟情。

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 引起情感反应, 从而体验书中的优美滋味。抓住字、词、句, 进行朗读训练, 体悟情韵。

4. 比较体情。

有比较才有鉴别, 通过比较可以明晰差别, 抓住特点, 较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 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燃火柴幻想与大年夜相关的食物、圣诞树等物———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了。教学时, 可启发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 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 张灯结彩, 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这样, 通过鲜明的对比, 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对罪恶的旧制度的痛恨以及对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热爱之情。

上一篇:高层次领军人才下一篇: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