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安全教育

2024-10-08

小学生的安全教育(精选12篇)

小学生的安全教育 篇1

学校的安全教育是社会的重托,是家长的期盼,更是教师千叮咛、万嘱咐的“唠叨”工程。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掌握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是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的具体体现。只有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才能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因此,安全教育是教师重要的工作职责之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除了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外,还特别注意学以致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小学生实施安全教育。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适时挖掘教材,对学生实施了安全教育。

一、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授安全知识

在教学生字“灭”时,我指导学生掌握了读音后,又让学生观察插图(一丛熊熊燃烧的火焰被一块水泥板盖住),启发学生:“图上熊熊燃烧的火焰被水泥板盖住,火焰会怎么样?”学生齐答:“火焰要熄灭!”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观察“灭”的字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它,接着我就将发生不同火险的防范、灭火方法、报警等知识顺理成章地传授给了学生。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我抓住文中关于阿曼达等14名儿童被埋在跨塌教室的三角形空间里得以生还的描写,告诉学生在遇到房屋跨塌的时候,在室内的人尽量往房间的角落里避让,减少垮塌对自己砸伤的可能性等安全救护知识。我在备这节课时在网上下载了有关地震前的征兆、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的文字、图片、影视资料,在教学本文后把搜集的资料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掌握了有关地震的知识和防灾自救的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向学生传授安全救护方法

我在教学《司马光砸缸》时有意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假山下的缸里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一同玩耍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谁的方法最好?”学生们都为司马光临危不乱、机智果断地举石砸缸救人的行为啧啧称赞,讥笑那些吓哭了或跑去找大人的小朋友没有司马光聪明。我借机问:“如果小朋友掉进的不是可以砸破的瓦缸或者是水池,那些大声哭喊找大人的小朋友的做法你觉得又怎么样?”学生们听后嘎然止笑,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声哭喊引起附近大人的注意或者找大人来救人才是有效的救人方法。我和学生由此总结:如果我们不能自救时,向其他人呼救也是很有必要的。学习了《我的战友邱少云》中“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这一段时,学生能够理解邱少云为了完成这次军事行动,大火烧身没有自救;也能理解“我”为了保证潜伏成功放弃了救护。我提醒学生:“如果我们在平时遇到自己或者别人身上着火怎么办?”学生提出了“往身上泼水”、“在沙地上打滚”等很多自救和救护的有效办法,从而在思想上提高了学生的救护能力。

三、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在教学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时,我引导学生体会小马的安全意识:当小河挡住了去路时,小马不知道河水的深浅,没有贸然过河,而是向老牛和松鼠询问河水的深浅。当老牛和松鼠的答案截然相反,自己又无法判断时,小马毅然回家找最可信任的妈妈询问,得到了自己能安全过河的可靠答案后才过河。小马的安全意识值得我们借鉴。

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小学生走出求救的误区

在教学“遇到危险怎样求救”的口语交际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题:当你遇到危重病人、火灾、抢劫等危急时刻怎么向别人求救?孩子们讨论得非常认真,他们的讨论结果是:可以拨打120、119、110报警求救,并向他们说清楚基本情况和事发地点。我当即问道:“我们地处山区,条件较边远,120、119、110等这些救助队伍赶来后已经于事无补,这时我们遇到险情到底该怎么求救?”孩子们听完我的话后觉得在我们的地域内遇到险情这样求救效率不是最高的。大家再次通过激烈的讨论后达成了一个共识:在离救助中心较远的地方遇到了险情应当首先选择较近的医院、诊所、派出所等,短时间有救护能力的,可采用电话求救;在没有通讯条件时,遇到了险情要大声呼救,从而吸引别人的注意,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助,把危险降到最低限度后再作其他处理。

从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语文案例中,让学生在安全知识、防范能力等方面得到锤炼和提高,以此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作出科学、合理的行动,保证自己的切身安全。

安全教育和管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安全教育,从“心”开始,才能让学生真正将安全转化为一种行为,转化为一种习惯。

小学生的安全教育 篇2

【摘要】:随着单独子女的不断增加,孩子成了家庭中人人呵护的宝贝,他们的安全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父母和教师的心。孩子们的安全以及安全教育成为学校高度关注的问题。小学生安全工作,做好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保证小学生人身安全,让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保学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这是每个班主任以及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程。抓好小学生安全与教育,我认为应该从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入手,采用多种教育渠道,才能将小学生安全与教育落到实处,收到明显效果。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生安全教育

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使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在交给他们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安全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做好学校教育工作,班主任有着重要作用。确保安全,根本在于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和学习自我保护能力。那么作为班主任,怎样才能抓好小学生安全与教育呢?

一、制定安全措施——增强安全意识。

作为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扎实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要时刻抓安全,万事离不开安全,把学生的安全摆在第一位。所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一套严密的安全措施,非常必要。如:一日常规、安全十不准、安全检查员等等,班委干部责任明确。消灭事故隐患,如有事故,及时处理,杜绝再次发生。建立学生与老师及时沟通制度,学生与班主任充分信任,有事及时报告,争取防范于未然。这样也增强了学生安全意识,以更好的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教育多渠道——

1、利用安全教材,上好安全教育课。

班主任可以利用少先队活动,牢牢让学生掌握安全防范、自护和自救知识。每个学校都有安全教育教材,每周按时上课,从消防,交通、饮食、防灾、人身安全等8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并利用多媒体、电视播放《中小学安全教

育警示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在学校组织活动时,事先把各种安全问题告诉学生,把注意事项交代。教育学生发现危险事件马上报告学校和班主任。对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预见预防。学生、老师都树立起安全意识,才能确保学生安全。

作为班其他任课教师,也需要特别重视体育课、劳动课、科技课的安全教育。对有一定危险的运动项目(如推铅球、跳高等),教师要事先告诫学生做好准备活动,防止发生扭伤、骨折等安全事故。对体力劳动,教师应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一般来讲,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较少,缺少社会经验,抵制诱惑、欺诈、威胁的能力较差,自我保护的意识也较差。班主任要创造条件加强安全预防训练,尽量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切实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游戏中进行安全教育。

小学生的思维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通过情境表演,创设遇到困难寻求帮助、独自在家陌生人敲门、爷爷突然昏倒、发生火灾等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设身处地,主动获取知识,加深对“110”“119”“120”等救助电话号码的认识。火灾给人类带来危害及学习着火时的如何自救,可以设计活动《着火了了》和《救火》。这样对消防安全学生会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关于消防安全的孩子们感兴趣内容,比如自救有哪些步骤,何如逃离火灾现场,可以有哪些消防用品进行自救等等;最后在各种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去亲身体验讨论过的内容。在科技发明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根据录像或画册等来制作消防用品,如小型灭火器,消防队员防毒面具,灭火长水管等。完后制作,大家一起讨论这些东西各自的用途以及需要改进之处,分角色表演救火队员,练习使用一些灭火器材,而另一些孩子表演火灾现场的人,练习逃生的动作或自救技能,有趣而又有收获,快快乐乐学到了自护知识。

另外,为使学生牢记安全知识,可以利用儿歌、舞蹈、小品、快板、三字经等艺术形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文艺表演中接受安全教育。如《消防安全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消防安全是第一……《交通安全快板》:交通安全最重要,奉劝各位要记牢。学规则,守规则,关系小命莫小瞧……

3、总结生活小事,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日常生活小事儿,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教材,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总结,学生接受教育特别容易。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收集广播、电视、生活中的安全事件,谈谈体会和看法。教师进行必要点评,并张贴、宣传,让大事小事起到安全警示教育作用。如班级中有无视“有电危险”的安全警示,用铅笔插电源插座,结果被电麻。虽无生命危险,但足以吓人一跳。利用这个事例,引导学生交流,一些学生在体会中写到:我也曾经有爬上电压器捉小鸟的想法,今天我听到了有这样的事,想想当时的想法是多么的无知。生活中许多小事同样也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如今年的冬天,我班一名学生下楼梯时不慎碰伤,抓住这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上下楼梯安全教育。有同学不小心手被玻璃划伤,捏着伤口,哭着,跑进办公室寻求老师帮助;有同学上游戏活动,不小心脸破了皮,哭着……针对各种大小事全部找老师,学生没有自己处理的意识召开班会,倡议大家自己能解决的事情自己解决。班级准备了一些消毒药水及包扎伤口用的物品,让学生尝试包扎一些轻微的小伤口。这样学生在校园中发生的一些小意外,不仅他们能自己能简单地处理,还在处理时小事中学会互相帮助、协作,更是获得了各种自救本领。

4、手抄报、安全知识比赛、文娱表演等,强化安全知识。

为强化安全知识,发动家长参与在中队开展办安全手抄报、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竞赛的题型多样,如必答、抢答、图连线、是非题和情景题。通过活动巩固了安全知识,增强自护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安全自护知识的浓厚兴趣。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想自救方法,再用文娱表演进行演示,从而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提高了自救技能,增强应急能力,有了这样的活动,力求让学生遇事不慌不乱,沉着冷静。

5、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联系,齐抓共管。

学生安全管理靠班主任一人是不行的,只有加强同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和部门的联系,才能把安全工作落实。与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密切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情绪变化,发现学生有反常或异常行为及时与班主任交流并共同教育;要求每个学生相互关心、帮助、监督,发现异常同学告之家长,并帮助同学走出困境;学校开展思想道德、安全法规、安全知识教育及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活动;要把班级发现的安全隐患,诸如门窗、水、电路、室内地板、天花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学校,并督促及时进行排除。

家校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进行的交往,学校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各自的特长,互补不足,形成合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校合作的基础是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与家长的合作,这是家校能否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

总之,学生安全关系到学校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只要教师、家长、学生都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特别是班主任必须明确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采取多种活动他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意思,才能创建安全管理模式,构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网络,才能真正确保小学生的安全。

浅谈农村小学生的安全教育 篇3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意识;措施

小学生的安全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历来受到党和政府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为全社会所关注。社会安全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最让人牵挂揪心的是孩子的安全。“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安全重于泰山,安全高于一切。”21世纪的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学校安全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安全工作应该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必须认真对待,必须以对师生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避免安全意外事故发生。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所以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不强,往往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伤害。农村小学由于硬件设施较差,师资力量短缺,而父母又多常年在外务工,农村小学生的安全问题就凸显出来。像留守儿童受到交通、溺水、拐卖、人身侵害、意外事件等伤害事故的现象屡屡发生,对社会稳定和农村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加强农村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保障农村小学生人身安全,促进农村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学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是摆在我们农村小学教师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努力提升学生、教师以及小学生监护人的安全意识

农村小学生的安全问题突出,最大的原因就是农村小学生以及他们所接触群体安全意识的淡薄。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大部分常年在外务工,他们多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而这辈人整体知识水平不高。在农村,学生在家里根本得不到有效的安全教育。而在学校,部分农村小学教师一味地追求应试教育,过分地强调学习而忽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这样农村小学生受到的安全教育很少,安全意识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提升农村小学生以及和他们有关群体的安全意识尤为重要。

二、要重视安全教育,设立安全课,把安全常识贯穿于课堂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学生安全的重视,小学已经开设了安全教育课。但这些课在有些学校名存实亡。尤其在农村,在缺乏师资力量的情况下对安全课置之不理或是干脆上别的内容。所以我们不仅要上安全课,还要对安全课进行精心的准备,让学生在安全课上切实得到安全教育。此外在上其他课时,也要对学生灌输安全知识。

三、营造安全氛围,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得到安全教育

学校要通过张贴安全标语、设置安全宣传栏、出专题安全黑板报、安全专题讲座等方式,使小学生从多方面了解掌握安全知识,在重视安全的浓郁氛围感染下培养重视安全的意识。

四、注重对学生的体验教育,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要从细节抓起,在细节中让学生体会自我保护的重要性,了解自我保护的过程,从而形成技能。如学生有时不小心划破了皮就会惊慌失措,自己没有处理的意识,其他学生也只会找老师。我们要利用这些机会让学生学会自行简单的处理,并在处理时让学生互相帮助、相互协作,一同经历自救、互救的过程,感受自救、互救体验。同时,我们还要创设各种情境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如,定期进行安全演练,让学生观看安全教育影片,参观一些事故现场、安全教育图片展等,通过情境体验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使之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应对突发事件。

五、要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多方面进行安全教育

农村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光靠学校单方面教育是不行的,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的密切协作,才能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比如,任课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及情绪,发现学生有反常的情绪或异常行为要及时同班主任“会诊”并“对症下药”;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监督,对言行、情绪异常的要找学生了解情况并告之家长,共同“医治”心理创伤;要求学校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安全法规、安全知识教育及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活动;要把班级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与校总务处联系,并及时进行排除。

以上是我对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一些看法。“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安全无小事,只有学生、教师、家长都真正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并把安全工作做细、做好,我们的农村小学生才能健康地发展,才能为祖国培养更多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伟珂,赵军.中小学校园公共安全应急知识手册[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

[2]彭正梅,[德]本纳.赫尔巴特教育论著精选[M].李其龙,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刘东才,男,1973年9月出生,本科,现任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太平堡小学二级教师,自2010年以来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和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的研究。

周建平,男,1975年5月出生,本科,现任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夏官营镇太平堡小学二级教师,自2006年以来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和学校教导工作。

对小学生踩踏事故安全教育的研究 篇4

关键词:小学生,踩踏事故,安全意识

学校安全工作关系到在校师生人身及财产的安全, 也关系到千千万万的家庭安宁和社会稳定。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 重大活动人员聚集人数上限不断提高, 人们处理危机的能力却不断降低, 因此, 加强小学生的踩踏事故安全教育工作, 保障小学生人身财产安全, 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确保学校安全与稳定, 是摆在班主任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

美联社2015年10月9日报道, 最新统计显示, 在今年的麦加朝圣期间, 至少有1399名朝圣者于发生在沙特圣城麦加附近的踩踏事件中丧生。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系教师王起全等人在发表于2008年的论文中表示, 经统计, 仅2000-2006年间, 国内外大型活动中就发生85起踩踏事故, 造成4026人死亡, 7513人受伤, 平均每起踩踏事故死亡人数约为47人, 受伤人数约为88人, 每起事故都达到了我国规定的特别重大伤亡事故级别。

一、踩踏事件发生的原因

踩踏:一般指在某一事件或某个活动过程中, 因聚集在某处的人群过度拥挤, 致使一部分甚至多数人因行走或站立不稳而跌倒未能及时爬起, 被人踩在脚下或压在身下, 短时间内无法及时控制、制止的混乱场面。踩踏是一种极其原始的事故。每年东非大迁徙的过程中都有很多食草动物死于踩踏。

人意识到危险时, 奔跑、逃生是本能反应。大多数人都会因为恐惧而“慌不择路”, 引发拥挤甚至踩踏。

二、校园踩踏事故的特点

2002年7月1日, 中国教育部出台《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其中对班额、校舍面积、生平均面积做出了详细规定 (以完全小学为例, 12个班, 生均面积应该达到十平米) 。然而,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集中到城市。很多学校出现了超班额招生、班内超人数, 许多学校在不知不觉间, 学生密度超过相关规定。

特别是教学楼建设, 有些教学楼设置的楼梯并不宽敞, 并且楼梯过少, 上学放学、上课下课, 学生集中在楼道, 这是踩踏事故最易发生的区域。

统计发现, 学校踩踏事故的时间也非常集中, 就是下课、上课、放学, 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学生, 伤亡人员多以小学生为主。

通常来说, 发生踩踏事故有三个条件:高密度、骚动、奔逃。这三个因素缺一不可。另外, 狭窄的街道、楼梯、出口, 都会增加踩踏事故发生的概率, 也会增加踩踏事故的伤亡。

三个原因中, 人口密度高是避免不了的, 随着合班并校, 学生扩招, 校园密度不断增加, 而学校统一活动时, 极易发生人员拥堵, 一旦发生骚乱, 引发的恐慌就能把小事故酿成大事故!

另外, 某些偶然因素, 如照明不畅、天气、恐怖袭击也会造成或者加剧踩踏事故的发生。

三、校园踩踏事故的教育性预防措施及相关主题班会

学校所能做的, 常常是把引发骚动的和骚动引发的恐慌进行杜绝。基本上是三类措施:第一, 减小人口密度;第二, 减少引发骚动;第三, 减少恐慌、制止奔逃。

而作为班主任, 在班级中, 我组织了一堂安全教育课程。教育课程的内容有四大模块。

1.班会的开始, 结合新闻, 实施安全教育。这样也能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点的敏感。

2.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 做成幻灯片, 观摩讨论。学生寻找到校园踩踏事故案例, 并进行展示。

3.组织班内角色扮演游戏, 针对性地教授自救动作。

4.组织小组讨论, 开展学生查找安全隐患班会活动, 并且整理成公开信进行呼吁。

在班会中, 师生探讨并建议学校加强以下措施:

1.进行危险状况演习, 如地震演习, 恐怖袭击演习等, 特别是下楼的演练。

2.在楼道等容易发生拥堵的位置设立警示标志, 移走杂物, 保障畅通。

3.开展绘制校园平面图等课程, 教育每一个学生熟悉学校的每一个安全出口。在遇到拥堵的时候要学会用灵活使用安全出口逃生。

4.作为班主任要和学校的心理教师一起准备好心理干预课程。师生一同学习急救课程, 如果事件发生, 要做好救助。

5.学会在遇到危险时应该如何呼喊, 用以警告后面的同学停止前进。

6.要考虑到各种特殊情况下的踩踏事故发生。例如地震和袭击。另外, 阴天, 雨雪等特殊天气, 也要考虑应对。

班级以公开信的形式对学校的安全隐患提出建议, 获得了学校的表扬和肯定。

四、安全教育中的一些不妥做法

学校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在当前的重压之下, 很多班主任和学校采取了宁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做法, 该开展的活动不开展, 该组织的活动取消。这种行为表面上是安全第一, 实际上却是一种渎职。

在校园踩踏事故发生后, 济南某校园要求学生排队上下楼, 下课铃错开打。各班错开时间上下楼。甚至要求手牵手, 喊口令上下楼。

还有的学校, 只要下课, 就把教师派出去守着各楼梯口, 以教师的权威来保障秩序。

可实际上, 这不是教育而是管理, 教育的目标不应该是在学校负责的年龄段不出事, 教育应该让孩子学会面对危险, 并且把这种技能带入成年。

踩踏事故的发生, 必然是各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的预防只在管理上做文章明显不对。排查安全隐患也似乎不够, 校长唯独忽视了教育, 忘记了教育的作用。

五、校园踩踏安全教育的意义

当我们总结和整理踩踏事故案例时, 我们发现, 成人的踩踏事故死亡率、发生率、死亡人数都远超儿童。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作为一种求生技能, 可以说, 社会的大部分成人都不具备, 而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从娃娃抓起, 把安全教育上升为一种学生的技能, 而不应该把安全当作学校的管理责任。

教师和学校, 更应该从能力上对学生教育, 让学生具备观察到危险的敏感, 也知道远离危险的人群, 具备应对危险的技能, 甚至自救的能力, 具有面对危险而不慌张的勇气。

离开学校之后, 学生也能把学校所学习的技能固化到自己的技能储备中, 甚至上升为自救和处理危险的能力, 这才是教育应该做的。

参考文献

[1]单雪强, 苏国锋.中小学校园踩踏事故统计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0 (20) .

小学安全教育的论文 篇5

一、科学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学生是在校人员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生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防卫能力缺乏,为了更大可能地规避安全风险,我们还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实践演练。下面我们通过三个角度来分享一下如何落实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1.安全专训

安全防卫也是一门专业课,为了帮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提升他们对安全风险的把控和应对能力,我们首先就要开设安全知识讲座和安全活动实践,让他们系统地掌握排查和应对安全隐患的知识和技能。农村小学由于教育资源有限,可以让已经接受安全培训的教师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专门抽时间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和宣传的活动。安全专训时,我们要多发放相关材料,多方位了解和掌握学校安全防卫发展的信息和动态,然后再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设置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安全认知和实践方案,比如,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集声影于一体的优势,通过学校火灾、踩踏等事故报道,给予学生心灵上的震慑,引起他们从心理上对安全知识的重视,这样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然后我们还可以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让一些安全法规及防卫方式(诸如防火、灭火、火中逃生)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摩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防卫操作要领。

2.学科渗透

小学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专门的安全专训以外,我们还要让各位任课教师通过学科教学适时渗透安全教育。由于农村环境多柴草、水坑,道路车辆行驶也往往没有约束,对于这些安全隐患,语文教师和品德与社会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水火无情,让学生养成不乱玩火、不乱玩水,不在大街上乱跑的良好生活习惯。这样设置,让安全教育常态化,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起对安全隐患的警惕,才能让他们全面掌握安全防卫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3.课外活动

小学生处于身心飞速发展的初期,剧烈和不当的活动容易出现意外,造成身体伤害。所以,我们还可以借助课外活动来渗透安全教育。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知识交流的课外活动平台,让大家搜集和整理材料,举办一期以“安全防范”为主题的演讲会、剪报、知识竞赛、手抄报等活动。当然,条件允许的话,我们还可以定期举办由公安消防人员参加的安全专题讲座和火灾自救演练活动。此外,每学期我们还要召开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家长会,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和严密的安全教育体系。

二、结语

浅析小学教育中的儿童安全教育 篇6

【关键词】小学教育 儿童 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32-02

一、当前中小学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中小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中小学仍是只以知识学习作为教育的重点,其并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学。部分学校只在安全事故出现之后,才进行安全教育工作的补救和工作反思。并且,有的学校安全教育形式化,没有实效性,比如,有些学校虽然说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讲座或者遇到灾害时的疏散演习,但是多数情况下只是书面形式。类似这种的安全教育是无效的,不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万一发生安全事故,学生依旧缺乏自救能力。如上所述的问题在现阶段的中小学安全教育中普遍存在。安全教育要考虑的方面非常多,并且安全教育要有系统性,不能杂乱无章,但是在现阶段的中小学教育中,并没有一套系统科学的安全教育教材与之配套,学校基本都是从自身实际考虑选择相应的安全教育教材,这些教材内容层次不分明、缺乏系统性、内容五花八门,根本不能达成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目标。

2.家庭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安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工作,也是学生家长所应尽的责任。在学生的生活中,与之最密切的就是家庭与学校,必须要重视家庭安全教育工作。然而在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其宠爱有加,让孩子一直处于被保护的状态之中,避免起遭遇危险,但是这样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意识,一旦面临危险,孩子缺乏对危险的抵御和自身的自救能力,面对危险毫无对策,进而出现对其人身的伤害。

二、加强小学教育中的儿童安全教育的措施

1.不断完善安全教育制度

完善的教育制度可以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教学中要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普及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宣传:第一,提醒学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或生活活动中会遇到的安全问题。比如,在乘车、行走或其它有危险性活动中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要注意体育课堂中的运动及器材使用的安全宣讲。第二将校园及其附近范围内潜在的安全隐患告诉学生。比如,校园或附近有工程建设,施工场地、校园内的水电安全等等只要是可能存在隐患的部分都要告知学生。第三,做好与家长沟通,及时向其反馈学生情况。

2.运用案例教学

小学教育中的儿童安全教育运用案例教学,避免空洞说教教学方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初级教育教育阶段,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就是教育的方式及手段。在安全教育这一方面的知识学习,学生总是缺乏兴趣。起主要原因就是教育方式的匮乏与落后。根据调查显示,在我县的小学中普遍都是以说教、板报等形式完成安全教育工作,几乎没有现场模拟教学项目。例如,与相关的消防、交通等单位联合举办教学活动,增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有资料显示,小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类型有:影视观摩、实例分析、实际实践等形式。由此可见,最容易被学生认可的教学方式是贴近生活的、可以亲自实践的、有具体事例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案例教学的实际教学成果显著,适合应用到小学安全教育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放弃那些虚无空洞的概念描述或理论说教模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注重与实际事例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提高教学的效果,确保学生对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全面理解与掌握。

3.运用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的教学效果非常有效,它既不局限限于科学的范畴,也会因为学科不同有所偏见。优秀的情景教学如同菜肴中的各种调料,可以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让学生融入所设置的情景环境中,在实践中里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经过与实际活动中的事实与知识的对比,进而对其深入思考,理解事实中所含知识。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完成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根据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配置不同的教学场景及安全设施模型,提高情景的真实性。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模拟安全演练。

学生的安全非常重要,学校必须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为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和帮助,提高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确保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让家长安心。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和睦和团结友爱的生活学习环境作为教学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世清.浅谈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管理的具体方法[J].时代教育,2013(6).

小学生的安全教育 篇7

近年来, 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 海城市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不断加大教育基础建设, 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强化学校安全管理措施, 加大学校安全投入, 政府对校园安全管理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的大力支持, 使我们的校园安全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取得了较大成效。但是, 校园安全事故的预防和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应急避险能力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 长期以来, 传统的安全教育和教学只注重书面知识传播, 采用说教的方法, 形式比较枯燥, 内容不全面, 学生难以理解, 缺乏感性认识, 因此难以显现效果。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依托传统书本教育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时代变化, 为创新学生安全教育形式, 使学生在体验中增强自救互救能力和安全责任感, 海州管理区投资50余万元, 为北关小学打造了省内首创、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现代高端的安全模拟体验室。

安全模拟体验室约150平方米, 共分11个体验区, 内容涉及地震安全、溺水安全、交通安全、消防教育安全及意外伤害安全等。该体验室最大的特色就是演示性、体验性, 操作性与互动性。如:交通环境模拟体验、烟雾黑暗走廊逃生、模拟地震体验、消防救护 (逃生结绳) 体验。心肺复苏体验、模拟安全考核等均能让学生在有安全保证和充分刺激的震撼中增添一段“有惊无险”的经历。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运用, 事实证明, 安全模拟体验室的建立, 通过安全模拟体验室进行安全教育教学, 是安全教育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一、寓教于乐, 转变观念, 使学生对安全教育兴致盎然

学校安全关系到全校师生的切身利益, 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从来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抓好安全教育, 近年来, 各级各类学校都安排了安全教育课, 并制定了安全教育计划及相关制度, 但是安全教育内容多、范围大、程式化过强, 加上学生年龄小, 生活经验少, 对教育内容不感兴趣, 这就大大增加了学校安全课的难度。因此, 怎样上好安全课就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如何上好安全课, 让学生真正地爱学、学会, 并能够学以致用?安全模拟体验室的建立, 就解决了这一难题。进入安全模拟体验室,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消防安全标志识别系统, 挂在墙面上的消防安全指示标志和疏散指示标志可以告诉你在发生火灾时如何进行逃生。绳结练习体验区则教你学会打多达十几种绳结, 在紧急的情况下帮助自己逃离危险的地带。学生分别对地震、火灾、交通安全、雷击等多个主题20多个场景进行体验, 填补了学校安全教育只停留在课堂说教而没有专门场所实践的空白。

在20多种中小学生的安全事故隐患中, 交通事故是易频发的安全隐患之一, 所以在交通安全体验室设置了交通安全教育模拟体验区。这个体验区逼真生动, 布置了各种道路模拟器材及安全模拟场景, 置身于模拟区之中, 仿佛走在现实中的道路上,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可以说这个区是一个集交通安全教育、道路场景、交通标志、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模拟区。学生通过模拟基地亲身体验, 可以比较全面地学习到交通安全知识, 学习掌握安全过马路的常识。同时, 学生也可以对现场事故展开讨论, 加深对交通安全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模拟体验室, 学生还可以跟随老师通过多媒体了解台风、雷电灾害中的科学自救知识, 练习报警、结绳、使用灭火器、包扎、心肺复苏等技能, 通过“情景式+体验式”的教学模式, 寓知识和趣味于一体, 在“寓教于乐”中掌握应对交通、消防、卫生等突发事件的安全知识, 从而大大提高了应急避险能力。

二二、以生为本, 创新课堂,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安全模拟体验室最大的不同在于有模拟真实场景的互动体验。场地内共分11个功能区, 可以展示20余个安全教育重点。安全模拟体验室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 采取声光电技术模拟真实场景, 运用动漫多媒体再现安全事故过程。通过计算机程序系统控制与教育对象进行仿真模拟互动等形式, 把日常生活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安全知识和事故隐患向学生展示, 使参与者能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 进而提高自救、互救、防护等安全能力。以前是由专人讲解平面知识, 现在则是通过模拟场景、设计游戏、亲身参与等立体教学方式来进行安全教育, 确实是安全教育方式的创新。

在利用安全模拟室的安全教学中, 学生安全教育没有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 安全知识通过实践被学生牢牢掌握, 真正做到安全教育走进学生的身边, 走进学生的心里。此外, 安全模拟体验室还试行了创新“安全小讲师”制度, 讲解员不是校领导, 也不是老师, 而是经过招聘和选拔的学生。“小讲师”们承担讲解工作, 从学生的角度在安全模拟体验室讲解安全知识。一方面, 讲解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讲解的形式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因此, 讲解的效果也就更加明显;另一方面, “安全小讲师”制度采用学生对学生的讲解形式, 改变了老师对学生讲解的传统形式, 创新了安全课的形式, 突出了学生在安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更加符合安全教育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三、互动体验, 模拟训练,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有研究表明, 体验是学生发展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途径。教师只是一味地反复叮嘱或是训斥, 而没有真正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 那么学生是无法形成良好的技能的。学生们之前只在电视上、老师讲课中了解了一些地震知识, 但不曾体验到震感。在地震模拟体验中,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站到地震体验台上, 一边看电视里播放的地震知识, 一边体验震感。随着地震模拟台的间歇震动由弱变强, 配合震动体验的灯光、音效, 令人不禁紧张起来, 原本嬉笑的孩子们逐渐没了笑容, 专心致志地看着电视屏幕, 等待下一阶段的震动。进入地震自救模拟互动区后, 讲解员告诉同学们遇到地震时该如何应急逃生和躲避。在地震科普展示区和交流活动区里还设有自助触摸式的电脑屏幕, 通过多媒体互动浏览的形式向学生们普及地震知识,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感受到地震这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巨大破坏。这种通过亲身体验后再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 强调消防演练、模拟疏散的重要性, 培养了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使之有足够的能力和勇气沉着对付突发事件。在创设的情境中, 通过体验让学生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批评教育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安全 篇8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转型期,即生理和心理机能都在逐渐走向成熟,如何让学生守住自己的心理防线,不受外界的干扰,进而健康成长?学校教育责任重大,教师的批评教育要“审时度势”。

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学生犯错误。为此,常常想尽各种办法避免学生犯错误,如果发现学生犯了错误,就会立即采取自认为各种有效的措施批评教育学生,杜绝学生再次犯错误。其实这是不现实的,因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何况是成长中的学生呢?他们更容易犯错误,而且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即使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十分到位,也不可能杜绝学生犯错误。学生也正是在这不断犯错误、校正错误的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但不管怎么说,学生犯了错误都是要批评教育的,那么批评如何才能既保证学生的心理安全,又能达到教育之目的?

第一,要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正确区分批评的轻重缓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明察秋毫,善于换位思考,不断用自省的目光审视自己,审视学生,进行心灵深处的反思:我是否应该以这种态度对待学生?我的做法会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威胁到学生的心理安全?批评失当我该怎样弥补?采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学生既能认识到错误又能改正错误呢?

要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之疗效,就要确切诊断病情。心理承受力比较差的易于“伤心”的学生一般有这样几个特点。

1.性格内向、思想偏激,有的还胆小怕事、喜怒哀乐不溢于言表,他们缺乏与师长和同学朋友的交流沟通,造成人际交往上的障碍。对此类学生,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因为他们受了委屈也不讲,在心里要琢磨好长一段时间,进而影响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而这些学生又往往具有很大的潜在爆发力,如果批评方法得当,这种爆发力就可变为积极进取的动力,反之就可能是一种破坏力。

2.心胸狭隘,对老师或同学的批评教育不能正确理解。这样的学生一旦遭到比较尖锐、严厉的批评就感到是被拒绝、受冷落或者是受到嫉恨、歧视,甚至是受到威胁,感到危险和焦虑。他们表现为自我过敏,神经质倾向、自卫倾向、自卑等。对此类学生,教师要注意进行批评的意义和作用的教育,使他们感到批评就是对他们负责,就是爱护和喜欢他们;理解批评就是被人喜欢、被人接受;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大家庭的温暖和热情,就是一种归属感,就是对他人的信任、宽容和友好等。

3.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这类学生以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优越者居多。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目中无人,不屑考虑别人的意见或做法,对自己不善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他们常把享受、金钱放在首位,做事从不考虑别人的需要,总把别人当作自己的对手,当别人有困难时,自己意识不到要帮助别人,甚至是意识到了也不愿伸手援助,有的还暗自得意,等着看别人的笑话。此种类型的学生,常常是目光短浅,缺乏远大的理想。如果批评不当,就会造成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种种矛盾,矛盾恶化之后就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对此类学生,要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理想前途的教育。

4.缺乏同情心。同情是由真实或想像中的他人情绪、情感状态所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反应能力。它使我们有能力置身于他人境地,与之同哀乐、同甘苦;它是保证人与人交往的感情基础。可是现在的大多数学生缺少这种同情心,他们受家庭、学校及社会只讲“钱”,不讲“情”,只关心“分”,不关心“人”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在家里,不懂得与父母相亲相爱,不懂得全家人相互关心和帮助;在学校,不懂得热爱、尊敬老师和同学,不懂得关心体贴他人;在社会,不懂得尊老爱幼,关心帮助弱势群体,不懂得社会需要仁爱之心……对此类学生,要注意培养“荣辱观”,培养对人的情感的感受力和对同伴的友谊,让他们经常去体会帮助人的快乐,引导学生的爱心沿着正确方向逐步得到升华。

5.沉浸于某种不良状态而不能自拔或违法乱纪。沉浸于早恋、网络等不良状态而不能自拔者;具有小偷小摸、吸毒等违法乱纪倾向者。轻者说,或分散精力、影响学业;或感情冲动、种下苦果;或涣散意志、影响风气。重者说,一旦失恋或违法乱纪行为败露,罪恶、羞怯、失落、惆怅感就交错产生、伴随左右,就具有明显的自我谴责倾向,以致于产生自杀的念头。这些问题的出现,离不开社会、学校及家庭因素,更离不开心理及思想因素。因此,解决这类问题应从心理、思想入手,做好预防和疏导;加强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理想和前途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

第二,要明确教育批评之所以对学生心理安全构成威胁的根源。

1.功利性的应试教育体制,是构成学生心理安全威胁的头号大敌。重显性外在的学习成绩,而不够重视素质教育以及内在隐性的思想和心理教育等。在安全中只重视外在的发生现象,常常采取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是“堵”的惩戒、威慑等批评教育方式来处理校园安全事故。仅仅追求“严”字当头,把学生“管住”并不出事,在“防”上下的功夫就很少等。另外,在现实情况下的教育资源短缺而采取的大班额教学,使教师难于进行个体的“心”的管理;家庭教育比较落后,除了提供物质支持就是盲目的质问成绩,忙于生计疏于与孩子进行“心”的交流等问题的客观存在,就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产生了孤独感,甚至出现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后受关注程度降低和在新集体中的心理定位的偏差,进而出现心理安全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仅仅是教育者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安全问题还不够,还要从根本上改革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只有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才能把束缚中的孩子解放出来,才能让他们快乐地接受教育。

2.封建家长式教育。师长的教育不讲究民主,用自己的思想和一整套清规戒律去禁锢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习惯于用讽刺、挖苦、奚落、呵斥等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强行矫正学生思想行为。这种批评教育的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形成紧张与压抑的感觉,导致学生心理失衡和言行的变异,严重的还会造成不良人格和各种心理疾病。

学生人格的成长和心理安全主要取决于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的隐性课程。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师生关系紧张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影响他们自由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发展,进而威胁学生的心理安全。虽然“师道尊严”的影响今天仍然存在,但是,实现师生平等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必须要打破师生尊卑的樊篱,找到一条平等对话的渠道:在教育教学中要多给学生一点理解和尊重、多给学生一点宽容和沟通、多给学生一点自主和民主……如果说学生怕你,那就证明你不是一位完全称职的教师。因为学生只有与教师和谐相处,没有顾虑,感到心理安全,才能自由地发表意见,提出问题,并打开创造的闸门。为此,教师只有从心理上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无局限性,才能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

当然,这不是说教师就不要威信,只不过这种威信要来自于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即学生对教师的管理决策、专业知识、为人处事等“德”和“才”的信服度,而不是封建家长式教育。和谐民主才能保证安全。

第三,要掌握批评的艺术。当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关心、爱护、尊重、谅解和宽容犯错误的学生,只有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了这几点,才不会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犯错误的学生,才不会使学生感到犯了错误后恐惧、害怕,才会投入更多的情感和精力,通过批评教育传递对学生的关心、尊重和宽容,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爱和自强,促使他们积极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当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不可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就是一顿乱批,要选择适当场合,把握最佳时机,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来实施批评策略:如先充分表扬,再适度批评,寓批评于鼓励之中;旁敲侧击,寓批评于幽默之中;行为暗示,寓批评于无声之中;帮助矫正,寓批评于宽容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寓批评于和风细雨之中;促膝谈心,寓批评于友善交流之中等。不仅如此,教师在实施批评策略时还应特别注意:批评要掌握事实、有的放矢、留有余地、刚柔相济、迂回启发等。

浅谈农村学生的道德安全教育 篇9

一、学生不良行为成因分析

农村中小学生的不道德行为和不安全因素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男生打架斗殴、抽烟酗酒、践踏庄稼、小偷小摸等,因玩火、戏水、滑雪溜冰造成伤残者更是屡见不鲜。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思想道德、安全教育重视不够。有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教师只管校内,不管校外;家长只顾打工挣钱,不顾子女教育,甚至毫无道德和安全意识。

2.学校的教育管理不够。部分学校对学生不能坚持经常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条文只是挂在墙上。学生对此不屑一顾,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更为淡薄。

3.教育管理有漏洞。有些学生在回家的路上做了不道德的事,有安全隐患,家长不知晓,知情学生不敢报告,导致学校对这类事件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4.学困生的思想转化不到位。学困生在学校普遍觉得自卑,加之学校各方面的压力,使他们心理受到压抑,产生逆反心理,成为不良行为和不安全因素的直接策划者或参与者,最后发展到辍学。

5.录像、网络等媒体里的不健康内容对农村学生的身心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和影响。

二、道德安全教育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思想道德和安全教育。思想道德是“成人”的基础,也是“成才”的基础。安全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基础,安全关系到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学校要在重视养成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安全教育。

2.充分利用道德和安全教育资源。加强团队组织,以团队会、班会、思想品德课为主要阵地,对学生开展以思想道德与安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宣传学习思想道德方面和安全方面的知识,组织预防安全事故的演练活动。让全社会共同关心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安全教育,使之形成一个浓厚的关心下一代的社会氛围。另外,老师应认真上好思想品德和安全知识课,不能流于形式。

3.建立路长负责制。放学后以自然村为一路,再按住宅区域分成小组,选出路长和小组长,负责该路的学生行为和安全。如有越轨行为者路长随时向学校报告。

4.成立校内外综合教育管理领导小组。由乡政府、学区出面组织村干部、村委会成员、本自然村退休教师、学生家长代表、负责该路的在校教师、路长组成校内外管理组,管理该自然村的学生的行为和安全。特别是要重视节假日的管理。如有见义勇为等好人好事或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村委会可在喇叭上表扬或批评,开学后在学校进行通报。

5.留守学生的管理。对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在亲戚家的学生,学校要主动关心,使之不能脱离管理圈。如我们学校在春节前,组织部分留守学生及其亲属通过视频与未回家过春节的父母交流活动,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这既是一次师生家长之间别开生面的交流活动,又是学校对留守学生及家长的一次人文关怀。

6.学困生的管理。对此类学生老师要本着“不成才,便成人”的观念对待他们,在学习上不要过分苛求,要配备思想道德好,学习好的学生结对帮助。学困生往往爱劳动、爱体育、爱文娱活动,学校要尽量满足这方面的要求,提供机会让他们觉得学校生活快乐有意义。

7.建立“文明卡”登记制度。学生“文明卡”人手一册,把学生的好人好事、见义勇为的事迹,排除安全隐患的行为、做法都记在“文明卡”上。

8.创建新闻报道组。学校要组织团队小记者,对先进事迹典型人物要在黑板报、校报、校园广播等地方及时表扬。

9.对在综合管理中有突出成绩的个人和集体,学校每学期要表彰奖励一次。

10.创办农村学生家长培训班。在每年农闲之际,由综合教育管理小组组织、学校主办,给家长讲述一些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和安全防护基本知识.教育管理和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和留守学生及代理监护人填好协议,老师家长互抄通讯录,为三结合教育提供平台。

我们有必要在农村建立一个长久的农村中小学生校内外综合教育管理机制来统筹、协调、合理地进行管理,以弥补农村中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漏洞,为创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发挥巨大的作用。编辑:蔡扬宗

家庭对学生安全避险教育的缺失 篇10

1、概念

安全避险教育就是通过传授, 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人身伤害事故、校园暴力等各种形式的危险事件, 掌握这些危险事件的特点、成因、可能造成的伤害、逃生或者避险措施等相关知识, 凭借较好的身体素质和正确的应对措施进行有效地自救和互救行为, 最大限度的减少这些危险事件对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

2、要素

安全避险教育具有三个基本要素: (1) 安全避险知识, 即掌握与危险事件有关的知识, 包括这些危险事件的特点、成因、可能造成的伤害、逃生或者避险措施等; (2) 安全避险技术, 即掌握应对危险事件的基本技术, 包括逃生技术、防御技术、制敌技术等; (3) 安全避险能力, 即处理危险事件的能力, 包括身体和心理等多方面的能力。

安全避险知识是培养避险能力的理论依据, 安全避险技术是实施避险能力的必要手段, 安全避险能力是运用避险技术的基本保障, 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主要内容

根据以上三个基本要素, 安全避险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认知能力、身体素质、应对技能、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

(1) 认知能力方面, 包括急救或报警电话的号码, 所要陈述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等;对自然灾害、人身伤害事故、意外事故等相关应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如发生地震、水灾、火灾时的应对知识, 发生抢劫、勒索、车祸、中暑时的应对知识等等。认知能力的教育和培养能够使学生对危险事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以至于情况发生时不会慌乱无章, 无法应对, 为其他安全避险能力的培养和运用奠定理论基础。

(2) 身体素质方面, 包括生理机能、身体形态、运动能力等等。通过拉伸运动、力量训练、有氧运动等, 改善生理机能, 使机体新陈代谢水平与各器官系统的工作效能, 如神经系统功能、心肺功能、骨骼和关节的功能等达到最佳水平;通过体育锻炼, 塑造较为良好的身体形态, 避免肥胖;通过仰卧起坐、引体向上、跑步、肢体配合和柔韧性练习, 使人体具备良好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和柔韧性;通过走、跑、跳、攀爬、游泳等培养良好的运动能力等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和运用避险技术, 发挥避险能力的必要保证。

(3) 应对技能方面, 包括急救技能, 如止血、包扎、人工呼吸法、心肺复苏法等;生存技能, 如在野外或遭遇危险情况时, 能够在食物和水源短缺、气候恶劣的条件下维持生命, 等待救援; 逃生技能, 如遭遇火灾、地震、洪水、暴雨时能够运用正确措施逃生。

(4) 心理素质方面, 是指保持良好情绪和清醒的头脑, 在灾害发生时能够不慌乱, 联想和运用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保护自己。

二、家庭对学生安全避险教育的缺失

1、传统观念上缺乏对学生安全避险教育的重视

家庭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文化课成绩, 而忽略其他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并且又有当代社会巨大的竞争压力和望子成龙的心理原因, 使得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 对文化知识方面的培养投入大量的金钱和时间, 将学生的课余时间都用来温习和补习。殊不知, 这种教育方式造成了学生应对危险情况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的缺乏。如果真的遭遇危急情况, 书本上所学的东西并不能帮助学生有效的保护自己和安全的逃生。

家庭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认为灾难不会降临于自身的家庭和孩子, 在危险事件的发生方面存在侥幸心理。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思想变得麻痹, 不能够居安思危。大众普遍认为灾害不会降临, 缺乏忧患意识, 这就造成家庭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会涉及到安全避险知识的普及, 甚至是根本不会提及到一些危险情况或者相关的应对知识和措施, 造成学生对于灾害和事故的一无所知。如果危险真的发生, 学生一定会不知所措, 这就影响了自救和互救。

2、实际行动上缺乏对学生安全避险教育的重视

家庭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缺乏体育锻炼的重视。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在家长为其营造的温暖无害的环境中, 缺乏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培养安全避险技术、能力的基础和保障。加强体育锻炼, 可以保持较好的身体素质, 改善生理机能, 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 增强运动能力等等, 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安全避险教育, 而且有利于学生培养健康的体魄, 对于其成长和生活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家庭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缺乏应急技能的培养。由于家庭条件的改善和家长的溺爱, 学生往往处于一种非常安全, 甚至是安逸的生活环境中, 家庭教育中缺乏对必要的急救技能、生存技能、逃生技能等的传授、讲解与训练, 学生在生活中就更是接触不到这些东西了。应急技能的教育与培养, 不仅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 同时作为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技能, 也能够在危急时刻或者日常生活中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 家庭对学生安全避险教育方面存在一些显著性的问题。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在安全避险教育方面, 仅凭学校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家庭的参与和配合。灾难也并不是永远都不会发生的, 所以人们要具有忧患意识, 居安思危, 在对学生的家庭教育上要注重安全避险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培养、训练, 就算人生没有危险情况发生, 还能够当作是增长知识, 强身健体。如果某一天, 危险情况真的发生, 也能够尽可能地保持清醒头脑, 沉着冷静的采取正确措施, 进行积极有效的自救和互救行为, 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吴晓蓉, 白芳丽.论应急避险教育的人本价值及施行路径[J].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1 (3) .

[2]魏红.国外儿童的安全教育[J].劳动安全与健康, 2001 (8) :52.

[3]张献.国外未成年人安全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公共安全, 2007 (1) :88.

加强中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 篇11

【摘 要】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关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大工作。文章分析了中学生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表现,阐述了加强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和主要措施,以增强中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中学生的自我保护、防范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 安全教育 必要性 主要内容 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的办学规模不断集中、扩大,在校学生日益增多,校园周边环境日趋复杂,给中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带来许多新的难题,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加强中学生安全教育,提高中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可以有效减少和避免各种安全问题,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中学生安全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例如学校一再宣读《学生校内外安全公约》及处罚办法,让学生学习《安全事故手册》。但学生总有追逐打闹,滑行楼梯扶手的;有翻越校门、围墙的;有体育课上不听从老师要求的;实验课上未经老师允许,擅自使用药品进行违章操作的;在校外有不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共秩序的;有私自闯入施工现场的;有结伙斗殴、盗窃、惹是生非的;财物随意乱放,离开宿舍不关门窗,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另外,中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社会了解不够,一些社会上的犯罪分子、小混混利用中学生在校内学习生活而接触社会少、辨别是非能力差等特点,骗取中学生财物。还有的中学生不注意用电、用火安全,夏天不注意游泳安全,冬天不注意滑冰安全,平常不注意饮食安全,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要切实加强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中学生安全意识。

二、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安全教育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学校应结合中学生的特点,与一切教育活动相联系,重点进行五个方面的安全教育。

一是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学校应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用文本材料学习与视频材料学习相结合,法治课堂与法治知识竞赛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聘请法律工作者或公安、法院、检察院干警,结合工作实际与典型案例进行教学,使广大中学生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深切感受到法就在身边。这不仅对中学生健康、安全成长有益,而且对其走向社会乃至一生都有益。

二是网络安全教育。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吧、智能手机、微型电脑如雨后春笋般走进人们的生活。一些学生迷上网络游戏后,便欺骗家长和老师,设法筹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去网吧上网;一些学生经常浏览不健康的网页,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走上违法犯罪之路。针对这种情况,学校首先要加强网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培养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使中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一道能抵御外来反动、邪恶势力侵蚀的“防火墙”。其次要积极开展呼唤网络文明,净化网络环境等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提倡网上道德,树立良好网上风气,摒弃不文明、不道德的网上行为,自觉抵制网上有害信息的侵蚀,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再次要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宣传教育活动,用科学的理论占领网络阵地,教育中学生不登录反动网站,不看淫秽及内容低调的网页,不下载传播反动及煽动性信息,不在网上发表煽动性言论,对个人电子信箱中接收到的反动信件要自觉删除,保证不转发、不投递。

三是消防安全教育。当前中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识和自救逃生技能。有的学生遇到火灾发生时惊慌失措,不知道如何报警,由于没有掌握简单的救火常识,往往小火酿成大灾;也有的学生在大火发生时,因缺乏自防自救的知识和能力,丧失了逃生的最佳时间,最终被火魔无情的吞噬。针对上述问题,学校首先要组织中学生学好、用好消防法规,增强依法治火的观念。其次要大力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使学生掌握灭火技能和火灾发生时逃生、自救、互救本领。学校可通过开展消防知识讲座、图片展览、演示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等方式教给学生常见火灾的扑救方法和不同情况下的逃生自救方法,让学生熟悉防火、灭火全过程,学会使用灭火器材扑灭初起火灾,懂得疏散自救。

四是自我防范保护教育。中学生在社会交往中要防止上当受骗;遇到险情,看到犯罪行为发生时要及时采取适当方式报警;正确处理同学、舍友之间的纠纷;夜间不独自外出;不吃霉变食物和过期食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财物;不酗酒,不参与赌博;不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的物品;不拉帮结派,不打群架,不惹是生非,不染社会不良习气,不参与社会恶势力等非法组织;不进歌舞厅、游戏室等娱乐场所;遵守交通规范,注意交通安全,不横穿马路,不抢道,不强行爬车、超车;既要防止性骚扰、性攻击,也要自尊、自重、自爱;有困惑时,应向老师、同学倾诉,听取别人劝说;受到伤害时,要学会防身自卫和寻求法律保护;等等。

五是心理安全教育。成绩下降、考试压力等情况,容易导致中学生产生焦虑、强迫、恐惧、抑郁、冷漠、固执、消沉、暴躁等心理问题。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之中,尚未成熟,其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伴有强烈的情緒色彩和偏激的行为特征。近几年发生在学生中的打架斗殴、偷盗、染上不良习气等行为,相当一部分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应采取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办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关系的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性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预防教育,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促成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和完善,从而避免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

三、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措施

第一,调动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依靠学生管理工作者、学生组织及学生家长等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特别是要发挥思想教育阵地的作用,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和优势。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因人因事,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老师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如在化学、物理实验课中讲授有关防火防爆方面的内容等。严厉打击危害学校及中学生安全的不法行为,切实改善校园周边治安状况,优化育人环境。对校门口的一些摊点,校园附近的一些黑色网吧,对中学生存有安全隐患的一切问题,严管重查,从苗头上杜绝安全问题。

第二,突出重点,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一是安全教育的内容要以防人身伤害、防财务受损、防心理失常、防违法犯罪、保学业完成为重点。二是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开展不同内容的教育。如对有不良行为的后进生要以防违法犯罪为主要内容,帮助、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对喜爱运动,行为又过于冒险的学生,要加强防运动损伤教育,教育他们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对有心理失常表现的学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等等。

医学护理专业学生的医疗安全教育 篇12

关键词:医学护理专业,医疗安全教育,解决措施

医学专业学生一般对临床工作非常向往, 充满热情地进入临床实践中, 但往往因为实战经验少而可能产生安全隐患。临床实验中安全事故常有发生。因此, 加强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安全教育是医院工作的一项重点工程。本文通过了解医护专业学生的损伤及防护措施, 对安全教育的普及情况做了研究和分析。

1.医学护理专业学生的医疗安全现状

1.1利器损伤

在学习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和利器经常接触, 如注射、输液时的针头, 手术时用的剪刀、刀片、缝针、一次性用品的毁形器等都给护理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尤其传染病患者用过的一次性医疗用品, 更是提高了危害程度。利器损伤不只针对医护专业学生, 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也难以避免, 要避免利器对人体的损伤, 正确使用、手法娴熟是根本。还要让学生懂得被利器割伤、划伤等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 通过加强安全教育降低利器损伤的发生率是关键[2]。

1.2放射性隐患

放射性物质产生的放射源发出的放射线会对人体的造血机能、免疫能力造成伤害, 还会破坏细胞组织。当人受到大量射线照射时, 可能会产生诸如头晕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严重时会导致机体损伤, 甚至死亡。医疗人员避免不了接触放射科, 或陪患者到放射科做检查, 或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等, 这些工作增加了医疗工作人员的安全隐患。放射性或腐蚀性物质在医护专业学生中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 院校在进行安全教育时应增强学生在此方面的保护意识。学校安全教育与临床实践工作中的安全教育相结合才可以有效保障安全。

1.3化学物质

化学物质大都有非常强的腐蚀性, 护理工作中会经常接触到化疗药物、消毒用品等, 这些带有腐蚀性的药物一旦接触皮肤会有很强的灼痛感, 导致皮肤损伤, 甚至导致皮肤组织坏死等。学生在接触带有腐蚀性物体时要做好自身防护, 佩戴专业手套、口罩等[2]。

2.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对医疗安全教育的解决措施

2.1开设专业医疗安全知识教育课程

现在医学院校大多开设了口腔学、中医药学、护理学、临床医学等多门专业, 每个专业都分为理论课、专业课、基础实践课三个课别, 要求每位教师分别教学不同课别。其中专业课程中要加入医疗安全知识教育,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病例与医疗差错案例相结合;模拟诊疗与角色互换相结合;人文教育与医护道德相结合。

按照以上内容授课, 学生不仅能充分掌握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及方法, 还能把单方面问诊转变为医生与病人之间沟通的从医习惯。

医疗安全指导贯穿不同专业的不同学科, 涉及方面广, 理论内容多。学院方面要实行医疗安全教育学的单科结业方式。医疗安全知识及实践与毕业考试一同进行。考试时根据平时课堂笔记不同程度地理解考试题目, 从而做答。

学生毕业考试将参考医疗安全知识教育学科成绩, 成绩未达标者不予毕业, 必须再次接受专项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方可毕业[3]。

2.2加强医疗护理专业学生的医疗安全常识

医护人员进入实习阶段后, 很直接地从学校的学习环境中转换到医院的实习环境中, 这样的转换能更直观地了解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学校应委派一位区域教师负责学生实习期间的医疗安全教育培训。医院可提供一些典型案例或医疗安全性事件加以分析、总结, 说明不同医疗安全事件主要发生在哪个环节、具备哪些客观因素、如何应对补救等教训启示, 使学生对医疗安全的认识更清楚、更形象化。

2.3学生撰写有关医疗安全问题论文

即将毕业的学生要结合自己在实习学习中发生的医疗安全隐患、医疗事故等真实案例撰写一篇评述论文, 详细阐述事故的发生、原因、事件分析、结果及个人看法等, 并通过学校审核后存入人事档案[4]。

2.4结合医疗安全问题充实教学资源

在医疗安全教育的建设中, 提供互动式、开放式教学模式, 使医疗安全问题具有传统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既可方便教师之间的交流, 又可为学生提供自学、讨论、测试等功能。在医疗安全教育学科中, 既可以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又可使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能力与实验课的整体教学水平提高[5]。

3.结语

本文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安全教育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讨论, 发现医护专业学习中发生危险的概率很高, 其中最主要的是注射器、手术刀等利器及放射性隐患和化学物质。由于我国目前对医学护理专业学生的医疗安全教育在部分地区比较落后, 现阶段最应全国推动医护专业安全教育课程的展开, 院校领导要加以重视, 加快实施医疗安全学科, 并进行很好的培训教育、考试考核及论文撰写。当然以上这些措施的有些细节还需要在实际情况中不断修正, 努力完善, 但医学院将医疗安全问题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研究, 势必会迅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 会在实际工作中增强对医疗安全的防护意识, 对自身与病患是种保护, 降低医院损失。

参考文献

[1]高志严.医疗安全教育应从在校生抓起[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06:148-149.

[2]黄弋冰.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 2007.

[3]刘伟.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

[4]张玲芝.大学生毕业实习中的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以护理专业学生为例.

上一篇:宫颈环形切除术下一篇:环境景观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