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环形切除术

2024-10-08

宫颈环形切除术(精选7篇)

宫颈环形切除术 篇1

宫颈糜烂是妇科的常见、多发病, 多数是由于病原体在患者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侵入引起[1]。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 积极治疗和有效治疗成为现实, 特别是新的治疗仪器的不断问世, 治疗的效果不断提高。近几年, 我们采用宫颈环形电极切除术 (LEEP) 治疗宫颈糜烂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120例宫颈糜烂患者, 年龄25~54岁, 平均36.6岁, 其中未婚18例, 已婚102例。均排除念珠菌感染、滴虫感染及癌变等疾病。120例中Ⅰ度糜烂3例, Ⅱ度糜烂75例, Ⅲ度糜烂42例;宫颈肥大呈桶状36例;糜烂合并宫颈管肌瘤1例 (直径<2cm) , 糜烂合并宫颈息肉10例。

1.2 治疗方法

根据病变范围选用不同环形电极。用环形刀距碘不着色区外0.5 cm处进电极, 从宫颈12点处顺时针方向360°环形切除宫颈糜烂面组织, 切割深度0.5 cm左右, 切除范围超过病变边缘0.3 cm, 同时尽量保证环切标本完整性, 若需补切, 注明标本前后方向。切割深度:单纯型0.2 cm, 颗粒型0.5~1.0 cm, 乳头型0.5~1.5 cm, 根据糜烂深度呈线或深锥形切除[2,3]。宫颈创面用球形电极电凝止血。术中如遇血管活动性出血, 压迫或缝扎止血。切下组织均送病理检查, 1个月内禁重体力劳动及盆浴, 1、2、3月复查, 3个月后评价疗效。

2 结果

Ⅰ度糜烂、Ⅱ度糜烂的治愈率均为100.0%, Ⅲ度糜烂42例, 治愈40例, 治愈率为95.2%, 有效2例, 有效率为4.8%, 总有效率为100.0%, 住院时间为7~14 d, 平均10.1 d, 无感染病例发生。见表1。

3 讨论

出血、感染, 少见宫颈管狭窄及宫颈管结节再生是宫颈环形电极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4]。出血现象经常发生在术后第7~14 d, 多数是创面感染、焦痂脱落所致, 少数与手术切除范围过大、过深以及患者术后依从性差有关。所以, 宫颈环形电极切除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切除, 把握好深度、范围。术中发生出血最好用点状电凝止血, 不提倡完全烧灼锥切创面[5], 避免造成大片脱痂时大出血和日后宫颈狭窄。

这组资料显示:Ⅰ度糜烂、Ⅱ度糜烂的治愈率均为100.0%, Ⅲ度糜烂42例, 治愈40例, 治愈率为95.2%, 有效2例, 有效率为4.8%, 总有效率为100.0%。LEEP刀操作简单、花费低廉, 具有手术时间短, 不需麻醉, 出血少, 出血时间短, 创伤小, 治疗效果好, 且不损伤宫颈功能等优点。

参考文献

[1]Kietpeerakool C, Srisomboon J, Ratchusiri K.Clinicopathologicpre-dic-tors of incomplete excision after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for cerv-i-cal preneoplasia[J].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05, 6 (4) :481-484.

[2]周建斌, 李素梅.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病变140例疗效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 2005, 6 (3) :33.

[3]Brun JK, Youbi A, Hocke C, et al.Complications after effects of conizat ions and follow2up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Assessment of conizat ions methods[J].J Gynecol Obster Biol Repord (Paris) , 2002, 31 (6) :558.

[4]Cechini S, Visioli C B, Zappa M, et al.Recurrence after treatment by loop electrical excision procedure (LEEP) of high 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J].Tumor, 2002, 88 (6) :478~480.

[5]Grane JM.Pregnancy outcome after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a systematic review[J].ObstetGynecol, 2003, 102 (5) :1058.

宫颈环形切除术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抽取74例接受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的重度宫颈糜烂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已婚患者23例, 未婚患者14例;患者年龄22~58岁, 平均年龄 (38.9±1.5) 岁;患病时间1~6年, 平均患病时间 (2.7±0.5) 年;观察组中已婚患者22例, 未婚患者15例;患者年龄21~56岁, 平均年龄 (38.7±1.4) 岁;患病时间1~8年, 平均患病时间 (2.9±0.4) 年。抽样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几项自然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组间差异 (P>0.05) , 可进一步进行科学比较研究。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式

采用常规电切术护理模式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

1.2.2 观察组护理方式

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 主要内容为: (1) 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 (2) 进行全面术前准备和常规检查; (3) 术后进行科学健康教育; (4) 对阴道实施消毒处理; (5) 时刻防止出现感染症状和各类并发症[2]。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重度宫颈糜烂症状治疗效果、宫颈糜烂症状控制时间、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不良反应率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痊愈:宫颈表明光滑, 糜烂病变已完全愈合, 症状表现和体征已经彻底消失;有效:糜烂病变的表面与治疗前比较已经明显缩小, 或病情严重程度已由中度逐步转为轻度, 或已由重度逐步转为中度, 深度也明显变浅, 症状表现显著减轻。无效:糜烂病变面积、深度、症状表现均没有任何好转[3]。

1.5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 以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表示计量资料, 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当P<0.05时, 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重度宫颈糜烂症状治疗效果

对照组经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后有9例患者的重度宫颈糜烂症状达到痊愈效果, 有16例患者治疗有效, 有12例患者治疗无效, 宫颈糜烂治疗有效率67.5%;观察组经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后有14例患者的重度宫颈糜烂症状达到痊愈效果, 有20例患者治疗有效, 有3例患者治疗无效, 宫颈糜烂治疗有效率91.9%。两组患者重度宫颈糜烂症状治疗效果组间差异显著 (P<0.05) 。详见表1。

2.2 宫颈糜烂症状控制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经 (6.08±1.06) d治疗后重度宫颈糜烂症状得到控制, 观察组患者经 (3.63±0.58) d治疗后重度宫颈糜烂症状得到控制, 两组宫颈糜烂症状控制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共计实施 (9.58±1.62) d, 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案共计实施 (6.64±1.37) d, 两组患者治疗方案实施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率

有8例对照组患者手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 占该组人数的21.6%;有1例观察组患者手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 占该组人数的2.7%。两组不良反应率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 。

3 体会

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是近年来新型的一种妇科治疗技术, 手术操作时间短、方法简单、安全性高、产生不良反应少、恢复速度快, 不仅可对疾病进行治疗, 还可以对疾病进行准确诊断, 患者接受起来比较容易。护理人员应该对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器械的管理和保养方法有全面了解, 积极做好手术治疗准备、术中准确配合、术后实施健康宣教, 保证手术能够顺利进行, 达到预期的临床治疗效果[4]。

摘要:目的 对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接受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的重度宫颈糜烂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74例接受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的重度宫颈糜烂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平均每组37例。采用常规电切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采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治疗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重度宫颈糜烂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宫颈糜烂症状控制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全面护理模式对接受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的重度宫颈糜烂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全面护理,宫颈环形电切除术,重度宫颈糜烂

参考文献

[1]邓新粮, 肖松舒.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早期宫颈癌诊治中的价值[J].中南大学学报, 2009, 30 (3) :361-362.

[2]汤宏, 任丽.基层医院LEEP刀治疗宫颈疾病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22) :22-23.

[3]崔建民, 郑爱存.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201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1) :53-54.

利普刀宫颈环形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患者中, 年龄最大66岁, 最小22岁, 平均年龄38岁。宫颈轻度糜烂14例, 中度糜烂46例, 重度糜烂60例, 并伴有不同程度增生, 均适合采用利普刀宫颈环形切除术治疗。

1.2 方法

术前无须麻醉麻。根据宫颈病变的范围及程度, 采用合适利普刀行环形切除子宫颈直径2~3cm, 平均2.50cm。切除深度0.60~1.5cm, 平均1.0cm。术中出血量1~50mL, 平均12mL, 其中轻度糜烂平均5mL, 中度糜烂平均10mL, 重度糜烂平均15mL。术后均在宫颈切除部位放置烧伤湿润膏药、明胶海棉及云南白药止血粉。并放置纱球一个。

2 结果

2.1 利普刀宫颈环形切除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 极少发生并发症, 本组仅有2例术后5~7d出血需行止血治疗。

利普刀治疗宫颈病变手术安全、效果佳、患者满意。

2.2 患者治疗半年内随访观察, 第3个月及半年做阴道镜检查等, 利普刀宫颈环形切除术治愈率达100%。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协助患者做好阴道镜、白带常规、血常规等检查并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 掌握其适应证及禁忌证, 阴道宫颈炎症较重者应控制感染后再行利普刀治疗, 在治疗前3d早晚进行阴道冲洗, 以提高阴道洁净度, 防止术后并发症[2], 配备好止血药、氧气、吸痰器等急救药品及物品, 利普刀治疗应选择月经干净3~7d为宜, 术前3d禁同房, 术前排空大小便。做好心理护理, 虽然利普刀治疗宫颈疾病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但绝大部分患者都是第一次, 患者对利普刀治疗宫颈疾病的不了解, 使其心理担心与害怕, 因此治疗前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利普刀宫颈环形切除术治疗的有关知识, 治疗目的、原理、过程及效果, 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使患者对自己的治疗过程充分了解, 消除心理压力, 排除紧张情绪, 从而更好的保证治疗过程顺利进行。并与患者签订利普刀手术知情同意书。

3.2 术中护理

首先检查好利普刀仪器的性能并处于正常状态, 备好手术所需的器械及物品, 协助患者取好截石位, 固定体位后禁止患者自行改变体位, 告诫患者在手术中应听从医师的指导, 以免因体位变动而造成手术周围组织损伤, 术中严格执无菌操作, 预防术后感染, 同时严密观察出血情况及生命体征, 以缓解患者紧张害怕的情绪可握住患者的手, 嘱其尽量放松, 若有不适, 可作深呼吸, 术中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手术完毕协助患者下床休息, 并做好记录, 包括宫颈病变情况、切除病变组织的范围及深度、出血情况、标本交接等。

3.3 术后护理

做好健康教育是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健, 告知患者术后活动要适中, 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活动, 减少下蹲动作, 1个月内避免过热的水淋浴, 避免骑车, 防止创面出血及不适, 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盆浴、游泳, 防止感染发生。富有营养饮食可促进伤口愈合, 患者宜进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如禽蛋、肉类、疏菜、水果等, 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及热性食物如辣椒、红糖等, 多饮水防止大便干结排便时增加腹压引起创面出血。告知患者术后2~3d有少量阴道流液属正常现象, 术后10d左右脱痂时有少量带有些异味深入褐色液体流出, 但不用担心, 过些天会自行消失, 如果阴道流血有月经量多, 应及时来院作相应处理, 交待患者术后24h来院取纱球。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来院复诊。

宫颈糜烂是诱发宫颈癌的重要因素, 积极有效地治疗宫颈炎, 对预防宫颈癌有着重大意义。利普刀治疗宫颈病变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极少, 是预防宫颈癌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护士应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认真做好利普刀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应护理, 从而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利普刀宫颈环形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奉新县人民医院门诊120例宫颈病变患者采用利普刀宫颈环形切除术治疗。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及护理。结果 本组均顺利完成利普刀宫颈环形切除术的治疗, 不良反应小, 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 对宫颈病变患者行利普刀宫颈环形切除术治疗过程中做好相应护理, 能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利普刀,宫颈,护理

参考文献

[1]袁雄英, 黄云.LEEP术配合药物治疗慢性宫颈炎165例临床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9, 29 (2) :249-250.

宫颈环形切除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行宫颈环形电切术的确认为宫颈上皮肉瘤样变且要求生育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 另随机选取同期60例未有宫颈病变且未性宫颈环形电切术的有生育要求的健康妇女为对照组。观察组随机选取的60例患者均经细胞学确诊为宫颈上皮肉瘤样变, CINII-CINIII。两组患者的年龄均在40岁以下, 观察组平均年龄 (32.08±2.3) 岁;已生育者38例 (已生育一胎者31例, 已生育二胎者7例) , 未育者22例;CINII者48例, CINIII者12例。对照组平均年龄 (31.14±1.9) 岁, 已生育者35例 (已生育一胎者27例, 已生育二胎者8例) , 未育者25例;CINII者44例, CINIII者1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例学分期及孕产情况方面的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2 治疗方法[2]

患者月经过后3~7 d, 术前常规进行白带、凝血、肝肾功能检查, 并予抗炎药物治疗控制炎症。手术取膀胱结石位, 由外向内消毒外阴及阴道后, 宫颈外口涂碘液暴露病灶,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根据病变范围选择刀头, 电切输出功率为50 W, 锥形环切宫颈病变部位组织, 包括病变周围3 mm内的正常组织, 深度1.5~2.0 cm, 创面止血, 标本送病理检验。术后第一个月每周来院复诊, 观察患者阴道流血血量及宫颈修复情况;以后术后每半年行阴道镜检测, 妊娠期行常规产前检测, 产后两个月内复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妊娠时间及妊娠和分娩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收集观察组与对照组两年内的妊娠时间、妊娠情况及分娩方式相关数据, 并经统计学检验可得P>0.05, 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体数据见表1、2。

经统计学检验χ2=0.3896, P=0.9424, 以P>0.05, 两组患者妊娠情况无差异。

3 讨论

宫颈电环切除术是一种新型的电切方法, 它的手术效果非常好, 手术的精细程度也很好, 是一种微创手术, 且不需要复杂条件设备, 简单易操作, 安全有效, 治愈率高。宫颈电环切除术可以在诊断的同时进行治疗, 切除宫颈的异常病变部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 能够得到完整的组织标本, 可明确宫颈病变的程度, 避免二次手术和过度治疗, 减轻年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患者容易接受[3]。

虽然宫颈电环切除术切除宫颈内口部分结缔组织, 愈合后形成瘢痕, 影响宫颈管的弹性, 导致宫颈扩张困难, 引起宫颈性难产, 增加剖宫产率, 但大多研究均提示宫颈电环切除术对分娩方式无明显影响[4]。且手术对妊娠结局无不良影响, 不会影响流产率、早产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体重等。

本院结果显示宫颈上皮肉瘤样变患者接受宫颈电环切除术P术后, 其妊娠及分娩与未接受手术的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可见宫颈环形电切除术不影响患者的妊娠结局, 对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参考文献

[1]朱慧芳.应用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行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疾病205例分析[J].医学信息, 2012, 25 (4) :233-234.

[2]江涛, 付丹, 李隆玉, 等.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及治疗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 2012, 20 (5) :1012-1014.

[3]李晓琳, 白彩云, 薛艳霞, 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06例[J].陕西医学杂志, 2009, 38 (7) :904.

宫颈环形切除术 篇5

关键词: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LEEP) ,宫颈冷刀锥切术 (CKC) ,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效果

宫颈上皮内瘤变属于宫颈癌发展、演变过程中较早期的癌前病变, 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近年来, 随着宫颈癌普查工作的逐步推广和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 宫颈上皮内瘤变在临床的发现率也逐渐提升, 且明显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 这就对该病的临床治疗有了更高的要求[2]。如何在彻底清除病灶组织的前提下进可能的为年轻女性保留生育功能, 成为该病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重点难题。因此有必要对该病治疗方法的选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3]。该研究通过对该院2005年3月—2010年3月收治入院的部分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分别实施LEEP与CKC治疗, 探讨评价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抽取60例, 年龄20~42岁, 平均年龄 (31.75±3.86) 岁, 孕次1~5次, 平均孕次2.7次。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活检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 其高危HPV检验均呈阳性, 无精神病史或认知障碍、无血液疾病、无其他器官严重功能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了解手术方案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自愿服从治疗安排。

1.2 方法

1.2.1 分组

将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例, 年龄22~42岁, 平均年龄 (32.46±3.57) 岁, 孕次1~4次, 平均孕次2.5次;对照组患者30例, 年龄20~41岁, 平均年龄 (31.56±3.71) 岁, 孕次2~5次, 平均孕次2.8次。经统计学检验, 两组患者的年龄结构与生育情况无明显差异,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阴道镜检及血常规、白带常规检验, 均正常患者于月经干净后7 d内择期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实施CKC治疗, 麻醉消毒后, 用鼠齿钳将宫颈向外、下牵拉到阴道口, 参照宫颈管作为轴线, 向宫颈深部逐层切入, 直至均匀、锥形的切除宫颈, 创面填塞纱布止血[4]。观察组患者实施LEEP治疗, 消毒后, 病变区域用碘实验明示出来, 使用与病变范围相适应的环形电圈将病变宫颈组织锥形完整切除, 一般无需止血, 如情况特殊可用电凝止血[5]。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并对其术后残余率和复发率进行统计,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检验水准为0.05, 可信区间9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

经统计学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进行统计学分析,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术后残余率与复发率对比

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术后残余率与复发率基本相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残余率与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作为宫颈癌的常见癌前病变之一,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对于宫颈癌的病情发展和预后影响较大, 因此在临床上需要提起注意, 早诊断、早治疗, 以终止病变恶性的转换[6]。对于该病的传统治疗方式是进行全子宫切除术, 以确保病变不会复发。但随着普查工作的开展和临床诊断能力的提高, 越来越多年轻女性被查出宫颈上皮的内瘤变, 作为未育甚至未婚女性, 对生育能力的重视程度较以往患者群体有较大差异[7]。因此, 临床对该病治疗方法的选择逐渐倾向于保存完整的生殖器官及生育能力、相对保守的处理方式[8]。

新型的LEEP手术技术便是在确保病变组织被完全清除的前提下, 尽可能的对生殖器官进行完整的保留, 为患者尽量保存生育能力[9]。该术式操作方便、简洁, 无需麻醉, 相比传统的CKC术式术中出血量较少少, 手术风险得到极大的降低, 且手术创面因电凝作用一般不用缝合[10]。该研究结果同样表明, LEEP治疗使手术时间缩短, 术中出血量减少, 在降低手术风险的同时, 能够达到与传统CKC相近的治疗效果。由此可见, LEEP可以替代传统的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 并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何素芬, 金绍辉, 唐良萏, 等.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155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0, 26 (2) :115-117.

[2]刘锦钰.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中的诊治价值[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9 (5) :32-33.

[3]胡向荣, 杨文君, 付琼, 等.宫颈环形电切术后上皮内瘤变及切缘阳性者病灶残留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9) :1018-1020.

[4]Zeng, SY, Liang, MR, LiLY, et al.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and compli-cations of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for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J].European journal of gynaecological oncology, 2012, 33 (3) :257-260.

[5]江涛, 付丹, 李隆玉, 等.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及治疗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 2012, 20 (5) :1012-1014.

[6]李柱南, 吴丹, 丁李, 等.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环形电切术后2098例标本切缘阳性的临床病理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2, 28 (2) :150-152.

[7]Guo HY, Guo YL, You K, et al.Twelve-month follow-up detection of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DNA for93cases with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ade2or3 (CIN2-3) after a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al procedure (LEEP) [J].European journal of gynaecological oncology, 2011, 32 (2) :164-167.

[8]向安玲, 董晓静, 龚元杰, 等.宫颈环形电切术与冷刀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1, 27 (5) :371-374.

[9]陈淑贞.LEEP、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疗效对比分析[J].山东医药, 2011, 51 (34) :6.

宫颈环形切除术 篇6

关键词:慢性宫颈炎,环形电刀切除术,疗效,并发症

已婚妇女中慢性宫颈炎属于较为普遍并且多发的一种疾病, 并且有较大的概率诱发宫颈癌。针对慢性宫颈炎患者, 临床治疗方法有多种, 传统方法对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治疗难以获得显著的效果, 并且容易表现出久治不愈的现象。近几年, 环形电刀切除术 (LEEP) 在临床获得了广泛应用[1], 此种方法主要选择高电流、低电压以及小环形电刀将宫颈病变切除, 可以选择于医院的门诊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 而且能够将切除的标本进行送检, 具有操作简单易行的特点, 且不会对后续的妊娠造成任何影响, 其针对宫颈病变进行诊治可以发挥显著的效果。我院对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选择环形电刀切除术治疗, 获得确切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2例慢性宫颈炎患者, 根据《妇产科学》对于宫颈糜烂程度标准, 最终全部确诊。患者年龄29岁~53岁, 平均年龄 (40.2±1.9) 岁;所有患者均无生育要求。患者均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宫颈肥大症状, 实施宫颈刮片, 显示为细胞学Ⅱ级;对患者实施病理切片, 全部证明患有慢性宫颈炎疾病;对患者实施阴道涂片, 患者未表现出滴虫以及霉菌的情况。

1.2 方法

选择UM-150A高频电刀对患者进行治疗, 正确选择混切Ⅱ, 控制最大输出功率为60 W, 控制功率档次为0~10档, 控制电切档次为5~6, 控制电凝档次为7~8, 在患者月经干净后的3 d~7 d实施临床治疗。具体手术步骤为:①首先对患者实施阴道镜检查, 主要选择截石位, 选择浓度为3%的醋酸溶液于患者的宫颈上部进行涂抹, 之后选择碘溶液进行涂抹, 将患者宫颈暴露病变位置进行充分暴露。②临床无需对患者实施麻醉治疗[2]。③于待切病变位置2 mm~15 mm宫颈12点钟的位置, 将环形电刀置入, 从患者宫颈表面, 保证以垂直的角度切入, 控制深度为5 mm~7 mm, 确保电刀由患者宫颈病变位置有效切入后与表面平行, 到达患者对侧宫颈。针对表现为碘不着色的位置, 有效实施切除, 如果患者合并出现了息肉的现象, 需要从根部保持同宫颈管黏膜平行的位置有效实施切除。在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 需要利用吸管将烟气全部吸入。如果患者表现出较大的病变范围, 需要对其再次进行切除。为了将表现出的宫颈管病变有效排除, 临床选择宫颈管刮或者选择宫颈管细胞刷样对患者实施检测。④选择球形电极针对患者的宫颈创面浅表的位置实施电灼止血, 成功完成止血后, 在创面上涂抹止血药粉[3]。⑤针对切除的组织, 于临床有效实施定位标志, 完成后病理送检。完成手术后的2个月, 患者需要禁止性生活、禁止进行阴道冲洗或者进行盆浴。完成手术后, 分别对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6个月的随访[4]。

2 结果

所有患者全部于门诊完成手术, 完成手术后1个月, 患者宫颈上皮覆盖率达到82.00%, 完成手术后2个月, 患者宫颈上皮覆盖率达到100.00%。患者的宫颈全部光滑, 临床一次性治愈率达到96.32%, 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100%, 宫颈全部恢复正常。患者临床平均实施手术治疗时间为 (4.9±1.3) min, 在手术过程中, 患者的出血量为3~11 m L。完成手术后的2个月, 对患者进行疾病复查, 未表现出糜烂复发以及表现出息肉的情况。实施LEEP刀手术的过程中部分患者表现出阴道热胀痛的情况, 及宫颈创面表现出出血的情况, 完成手术后患者未表现出创面感染的情况以及宫颈口黏膜闭锁并发症的现象。

3 讨论

针对慢性宫颈炎患者, 临床治疗方法多样, 主要包括红外线治疗、微波治疗、冷冻治疗以及激光治疗。疾病的治疗机制主要通过物理方法以及化学方法, 确保患者局部糜烂细胞能够坏死, 从而发生结痂脱落的现象, 从而使宫颈变为光滑状态, 最终获得有效治疗效果。但是针对表现为重度糜烂的患者, 临床难以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较易表现出疾病复发的现象。而针对患者选择宫颈锥切术进行治疗, 会表现出较多的出血量以及疾病并发症。

近年来, 针对慢性宫颈炎患者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LEEP刀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其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诸多优点:①针对患者实施手术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目的性, 临床能够获得较高的治愈率, 于阴道镜引导下可以成功对患者宫颈增生的炎性组织以及移行带进行有效切除, 将出现宫颈癌的概率有效降低, 表现出较高的精确率以及较小的盲目性;且其无需将过多的正常宫颈组织切除, 能够有效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损害现象。其可以有效确保同时对患者实施电切治疗以及电凝治疗, 在对患者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出血量较少, 患者产生的疼痛感较轻, 完成手术后的4个月~6个月, 患者的宫颈伤口可以有效恢复。针对患者的生理功能以及组织弹性不会造成任何影响。②其能够同时对患者实施临床诊断以及临床治疗, 能够早期发现患者是否表现出恶性病变的情况, 以便临床可以及时治疗[5]。

本次研究中, 所有患者完成手术后1个月, 患者宫颈上皮覆盖率达到82.00%, 完成手术后2个月, 患者宫颈上皮覆盖率达到100.00%, 患者的宫颈光滑, 临床一次性治愈率达到96.32%, 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100%, 宫颈全部恢复正常。患者临床平均实施手术治疗时间为 (4.9±1.3) min, 在手术过程中, 患者的出血量为3~11 m L。有效证明了LEEP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 慢性宫颈炎患者选择LEEP的方法进行治疗, 具出血量少、无需麻醉以及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可显著提高慢性宫颈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荣贵川.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顽固性慢性宫颈炎的疗效[J].中华全科医学, 2012, 2 (11) :1733-1734.

[2]曹琴英, 王丽娜, 梁珊.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慢性宫颈炎性病变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 2010, 1 (12) :1586-1587.

[3]陶小燕.用环形电切术联合药物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 (下半月刊) , 2013, 1 (5) :50-51.

[4]张雪梅.分析探讨利普刀宫颈环状电切除术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2 (2) :116-118.

宫颈环形切除术 篇7

关键词: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干扰素,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 CIN) 是一种与人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密切相关的一类癌前病变, 病理学上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1]。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HPV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感染、吸烟、免疫功能紊乱都是导致CIN的重要因素。目前有关CIN的治疗仍存在争议。虽然有少量级别低的CIN能恢复正常, 但目前对于CINⅡ、Ⅲ级患者, 临床上多采用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LEEP, 也称LEEP刀) 是一种通过微创手术清除病灶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不但具有损伤小、无疼痛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同时也保留了育龄期女性的生育功能, 因此已经成为妇科用于治疗CIN的主流方法[2]。由于HPV是导致CIN发生的主要病因, 因此仅仅通过LEEP刀切除局部病变组织而无法根除HPV, 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为了探讨干扰素联合LEEP刀治疗CIN的临床疗效, 从2011年2月—2015年10月, 该院对收治的118例CIN患者开展了该临床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湖南省衡南县妇幼保健院门诊于2011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18例宫颈CIN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第6版《妇产科学》关于宫颈上皮内瘤变标准诊断为CINⅡ、Ⅲ级[3]。其中CINⅡ级51例, CINⅢ级67例。患者年龄26~46岁, 平均 (34.5±5.5) 岁, 病程5~28个月, 平均 (16.5±8.5) 月。所有患者均有性伴侣, 其中104例患者存在妊娠分娩史。所研究的病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62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所有患者及家属在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且该研究符合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LEEP刀治疗, 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 铺巾, 暴露宫颈, 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根据病变的范围进行手术。对于CINⅡ级, 切除病灶外3 mm, 深度为15~20 mm, CINⅢ级切除病灶外侧5 mm, 深度为20~25 mm。并根据出血情况采用球形电极电凝或明胶海绵填塞止血。观察组的手术方式与对照组一样, 但在宫颈环形电切除术前给予α-2b重组人干扰素栓 (武汉维奥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10980006) 治疗, 1枚/次, 隔日1次, 睡前阴道局部给药, 共用药14 d。

1.3 免疫学检测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4 d后获取外周静脉血, 通过ELISA法检测体内Ig A、Ig G和Ig M水平, 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CD4+和CD8+T细胞亚群的含量。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 宫颈光滑, 且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和阴道镜检查无CIN病变;有效:CIN病灶范围减小, 阴道镜检查病变级别降低;无效:术后1年复查存在CIN病变;复发:术后1年出现新的病灶。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两组患者中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和免疫功能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 临床疗效计效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出血量比较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 (10.5±3.5) m L, 平均愈合时间为 (5.5±1.5) 周, 观察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 (5.0±1.5) mL, 平均愈合时间为 (4.0±0.5) 周, 经统计学分析, P<0.05。

2.2 免疫功能比较

患者治疗结束后, 两组患者外周血中Ig A、Ig G和Ig M以及CD4+和CD8+T细胞水平见表2所示。结果显示LEEP刀联合干扰素治疗后, 患者Ig A、Ig G和Ig M水平, 以及CD4+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CD8+T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

2.3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 (40/56) , 而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 (58/62) ,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0.2275, P<0.01) 。随访1年后对照组有2例复发, 而观察组无复发病例, 见表3。

3 讨论

目前, CIN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冷冻、微波、激光、宫颈环形电切术、冷刀锥切以及子宫切除术等。LEEP刀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其电极尖端产生高频电波, 接触患者组织后可吸收电波瞬间产生高热, 从而完成组织的切割和止血。这些热量能在瞬间随蒸汽散发, 因此对比邻组织影响很小[4]。该研究结果也证实显示, 对照组采用单纯LEEP刀治疗CIN后, 术中出血量及平均愈合时间均长于观察组。HPV是影响CIN治疗效果以及复发的重要因素。干扰素是最常用于HPV的抗病毒药物[5]。该研究通过随访后证实, LEEP刀联合干扰素治疗能进一步提高CIN的治疗效果。说明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联合干扰素能彻底清除病灶、预防疾病复发。干扰素除了直接抗病毒作用外, 也能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该研究结果也显示, 联合干扰素治疗的观察组, 患者的Ig G、I-g A和Ig M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此外, 反映细胞免疫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也得到了改善, 这意味着术前给予干扰素不但可增强机体的抗病毒能力, 同时也可能通过减轻局部组织的充血、水肿等病理学改变, 加速创面愈合[6,7,8]。

尽管如此, 但LEEP治疗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切除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时不易进行定位。此外, 热损伤可能会影响标本边缘组织的病理检查等缺陷。因此, 在开展该治疗方法前建议: (1) 阴道或宫颈炎症严重的患者, 建议给予抗炎治疗后再手术; (2) 操作时应把握好切除的深度和宽度, 止血时建议采用点状电凝止血; (3) 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出血量, 并视情况给予局部止血甚至住院观察。

总之, 宫颈环形电切除术联合干扰素治疗CIN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好等优点, 配合术后定期复查, 是治疗CIN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Spinillo A, Gardella B, Iacobone AD, et al.Multiple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and Size of Colposcopic Lesions Among Women With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J].J Low Genit Tract Dis, 2016, 20 (1) :22-25.

[2]李俊强, 刘绪义, 陈晨, 等.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219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5, 31 (11) :874-877.

[3]乐杰.妇产科学[M].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4]李宏.宫颈上皮内瘤变行子宫颈环形电切除术的临床疗效[J].实用癌症杂志, 2015, 30 (12) :1863-1865.

[5]牛风萍.重组人工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 (辛复宁) 对hpv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22) :159.

[6]Rositch AF, Soeters HM, Offutt-Powell TN, et al.The incidenc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following treatment for cervical neoplasia:a systematic review[J].Gynecol Oncol, 2014, 132 (3) :767-779.

[7]穆琳, 宋静慧.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女性生殖道局部免疫[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4 (6) :561-562.

上一篇:信任基础下一篇:小学生的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