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鉴别诊断

2024-06-22

超声鉴别诊断(共12篇)

超声鉴别诊断 篇1

乳腺疾病时临床上较为多见的女性多发病, 对女性患者的身体及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 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出现下降。临床上常见的乳腺疾病有乳腺炎症、囊肿、增生及纤维腺瘤等良性病患和乳腺癌等恶性病患。其中的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较为多见, 且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 其临床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1]。影像学临床鉴别诊断对乳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具有相当大的辅助及指导作用, 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率具有较大影响[2]。因此, 本文作者通过对我院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别观察其超声弹性成像 (UE) 与常规超声 (CUS) 的鉴别诊断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6年9月-2010年9月收治入院的乳腺疾病患者124例、其乳腺病灶1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年龄26~70岁, 平均年龄 (48.53±10.17) 岁, 乳腺肿块位置单侧118例、双侧6例, 最大直径3.4~118.2 mm, 平均直径 (19.3±11.5) mm。所有病例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 经临床检查为乳腺肿块, 对其进行CUS与UE的检查, 并在一周内进行穿刺活检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良/恶性病患, 对恶性病灶进行手术切除。排除复发癌患者及典型的单纯性囊肿患者, 对于单侧乳腺出现多发病灶患者只选取其中一个较为主要的病灶进行标记并探查。

1.2 方法

诊断所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为美国GE-LOGIQ-E9高档彩超仪, 有线阵探头, 其频率为5~14 MHz, 并且能够进行实时的彩色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所有的病灶在术前及病理学活检前均使用超声仪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对所有患者的超声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观察, 包括病灶的大小、部位、形态、边界及回声等方面内容, 并与活检或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分析两种超声检查方法的检查效率。

1.3 诊断分级标准

CUS检查使用3级评分法, 分类标准为:良性、不确定性及恶性;UE检查使用5级评分法, 分类标准为[3]:病灶区被粉红色完全覆盖为1分, 病灶区紫色为主混以少量绿色为2分, 病灶区绿色为主混以少量黄色为3分, 病灶区以黄色为主混以少量红色为4分, 病灶区以红色为主混以少量黄色为5分。评分超过4分病灶诊断为恶性, 少于3分病灶诊断为良性。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17.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为0.05, 可信区间95%, 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可知,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的敏感性低于常规超声, 特异性高于常规超声,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检验方法的准确性相近,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2、3。

注:对乳腺肿块CUS及UE诊断结果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P<0.05, 样本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与饮食结构的改变, 乳腺疾病在临床的发病率逐渐出现上升的趋势, 其中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的常见病之一。该病在发病初期如能进行有效的治疗及控制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及预后, 但到病程的中晚期临床治疗则无法达到预计效果。因此在临床上对乳腺疾病尤其乳腺癌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处理原则, 而影像学检查及诊断在乳腺疾病的初查及筛查中起到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

常规超声 (CUS) 已经作为乳腺疾病的常规辅助检查方法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进行鉴别。CUS影响显示, 乳腺的良性肿块形态较规则或可见浅分叶状表现, 界限清晰, 具有完整的包膜, 肿块内部有均匀回声且未见血流信号或少量不明显;而恶性肿块多为形态不规则、无清晰界限和完整包膜的影响, 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 有钙化小点, 且可见Ⅱ级血流信号。

超声弹性成像 (UE) 概念近些年才出现在临床上, 是一种全新的超声检查方法, 这种检查方法通过组织间不同硬度的区别和自身弹性的特征形成影像, 依照弹性系数的差异, 使彩色编码在二维声像图上叠加, 所显示的色彩能够对肿块的硬度进行较为客观的反映。组织硬度与其弹性系数呈正相关, 恶性肿块硬度多在良性肿块2倍以上, 因此可将评分4分以上的病灶定义为恶性, 3分以下的病灶定义为良性。

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 UE对乳腺肿块诊断的敏感性低于CUS, 而特异性高于CUS (P<0.05) , 并具有与CUS相似的准确性 (P>0.05) 。可见UE能够对乳腺病灶的相对硬度具有较为客观准确的评价, 便于对病灶的良恶性进行鉴别;但亦有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存在。据相关报道表明, 出现误诊的原因多于良性病灶伴随钙化或纤维化, 以及过度丰富的间质细胞导致硬度增高 (假阳性) ;同时恶性病灶也有部分病理类型会出现质地较软的现象 (假阴性) [5]。综上所述, 可以通过UE配合CUS在临床上对乳腺疾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 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对乳腺病灶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入院的124例乳腺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对乳腺病灶鉴别情况, 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的敏感性低于常规超声, 特异性高于常规超声,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检验方法的准确性相近,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乳腺肿块的临床良恶性鉴别新方法 , 相比常规超声检查具有更大的信息量, 虽然敏感性较低, 但其特异性较高, 综合而言相对常规超声更具有优势。

关键词:超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乳腺病灶,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胡向东, 冯彦红, 贵玉, 等.应变比值评价常规超声分级BI-RADS4级乳腺病灶良恶性的应用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2, 21 (6) :488-491.

[2]魏晏平, 李智贤, 曾健, 等.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2, 28 (6) :508-510.

[3]刘淑霞, 赵红丽, 刘伟, 等.弹性超声、常规超声及其联合应用诊断乳腺肿瘤性质的试验性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16) :1846-1849.

[4]屈建锋, 刘芬儒, 涂睿, 等.静态压缩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物诊断中的实际价值初探[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1, 27 (5) :410-412.

[5]张丽华, 赵刚, 郭卫东, 等.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三维成像技术对乳腺肿块诊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 2012, 34 (11) :1635-1636.

超声鉴别诊断 篇2

1、在科主任领导和责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内的医疗、教学、预防工作。对本岗位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负责。

2、参加门诊、急诊值班及会诊工作。做好日常医疗工作,及时对病人进行诊断及特殊诊疗操作。

3、负责门诊、急诊、病房病员超声检查,及时准确的报告检查结果。遇疑难问题,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并与临床医师共同研究解决。

4、掌握超声仪器的原理、性能、使用等操作技术,遵守操作规程,爱护设备,严防差错事故。

5、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负责保管报告单存根,做好登记、统计工作,建立档案;加强与临床科室的联系,不断提高诊断水平。

6、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参加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7、担任实习、进修医师临床教学和实践工作。按时完成各项医疗数量与质量指标。

视网膜脱离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篇3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超声诊断;鉴别诊断;三维

【中图分类号】R562.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59-01

临床中,视网膜脱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经过正确的诊断后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获得治愈,因此做好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1]。当前二维超声已经广泛应用于视网膜脱离的诊断,唯一缺憾是不能够提供三维结构以及在空间上的关系,但是近年来国内外有较多三维超声应用于眼部疾病诊断的报道[2]。现将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二维和三维联合检查的22例视网膜脱离并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的22例视网膜脱离患者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分布在11-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52岁,左眼患者13例,右眼患者9例,无两眼同时患病患者,在病史上,最短为1天,最长为发病12个月。

1.2方法

本次研究患者均采取卧位,双眼微闭直视天花板,眼睑处涂抹耦合剂,并将探头放置于眼睑处,运用麦迪逊Voluson730以及百胜DU6实时三维超声诊断仪,首先进行水平扫查,嘱咐患者左右转动自己的眼球;随后在进行垂直扫查,嘱咐患者上下转动眼球。对于患者仔细观察玻璃体内带状回声的位置、形态、灵活度、厚度、连续性以及检测眼轴的长度,从而形成三维重建,对于病情较为复杂的病例可以多次反复对于原始图像进行重建观察,做进一步明确诊断。

2结果

在22例视网膜脱离患者中,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为9例(40.9%),新鲜视网膜脱离13例(59.1%);完全性脱离患者7例(31.8%),部分脱离患者15例(68.2%);患者眼轴长度最短为15mm,最长为31mm;有8例患者存在合并玻璃体积血,4例患者合并脉络膜脱离。22例患者中有21例最后经过手术确诊为视网膜脱离,诊断符合率高达95.5%,仅有1例患者误诊,为部分视网膜脱离患者误诊为玻璃体机化物。

3讨论

经过临床研究发现,当患者在屈光间质浑浊而无法有效看清眼底的时候,超声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成为对于视网膜脱离进行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3]。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二维超声已经表现出日益完善的程度,但是仅仅只能呈现平面图像;因此三维超声所具备的优势便显示出来,所给人带来的立体感更强、空间位置更加明确以及构建的图像更加直观,可以为医疗工作者直观的整体的看到病变。

二维超声通常依据后运动的状态、光带的起止点以及综合血供情况进行相应的鉴别,例如高度机化的玻璃体形成的出血膜和沉积在其下方的出血带所产生的带状回声,如同视网膜的脱离症状,同時在后运动状态上也会存在交叉现象,尤其是在几种病理状态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二维超声的鉴别诊断就会显得更加困难[4]。眼部由于富含有液态物质因此成为重建图像的最为理想的部位,三维超声具有立体感十足、超声图像形象逼真,可以为临床提供全方位的眼部立体观察结构以及空间上的位置关系信息,充分弥补了二维超声上的不足。本次研究过程中,有2例患者出现玻璃体脱离后部由于和视乳头保持一定的连接,因此二维超声呈现出视网膜的脱离,通过对患者三维超声冠状面的观察发现玻璃体后部呈现出扁平状的回声,与视网膜脱离的声像图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从而实现明确诊断。二维基础图像的好坏以及成像模式的选择决定着三维超声重建图像的优劣,若二维图像的质量不高,便会直接影响三维重建图像的效果,因此需要注重二维图像的质量水平,从而实现适当的相关参数的调整范围,获得逼真的、清晰的三维图像。

通过应用高频超声技术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视网膜脱离疾病的准确性非常好,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降低疾病所致的失明具有重要意义[5]。二维以及三维超声技术的联合运用具有独特的检测诊断价值,对于眼部疾病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具有较强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珑,张华.视网膜脱离的超声诊断及术后观察护理[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08:1158-1160.

[2]邓萍,李玲,赵开银,等.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超声诊断价值[J].西部医学,2009,10:1785-1787.

[3]邱恩祺.超声内镜在肠道溃疡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D].南方医科大学,2014.

[4]王艳艳,赵跃华,张红,等.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J].黑龙江医药,2014,05:1161-1162.

超声鉴别诊断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院2008年4月~2008年12月进行乳腺肿物切除的患者175例共175个病灶,患者年龄12~75岁,平均40.9岁。病灶最大径线3.5~42.6mm,平均15.0mm。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HITACHI公司HV9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备实时彩色超声成像弹性技术;使用PHILIPS公司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弹性成像检查方法与我们既往研究相同[5,6]。超声造影检查使用声诺维造影剂(Sonovue,Bracco,Italy),选择病灶最大切面或是形态欠规则切面,进入实时超声造影模式,经肘前静脉快速团注4.8ml声诺维,随后冲注10ml生理盐水,实时存贮动态图像180S,进行图像分析。由两位高年资医师分别根据病灶的弹性成像检查结果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对病灶的良恶性进行鉴别诊断。弹性成像采用改良5分法[7]进行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1~3分为良性,4~5分为恶性。超声造影则根据病灶的增强模式,是否均匀增强,增强范围,是否有蟹爪样增强,增强程度等指标,对病灶进行观察,并做出良恶性诊断[8,9,10]。

1.3 统计学处理

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对乳腺肿物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运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运用Medcalc软件比较曲线下面积,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检查结果175个病灶中,良性病灶123个,恶性病灶52个。

恶性病灶中,浸润性导管癌47个(90.4%),浸润性小叶癌1个(1.9%),Paget病3个(5.8%),导管内原位癌1个(1.9%)。良性病灶中,纤维腺瘤72个(58.5%),纤维囊性乳腺病45个(36.6%),慢性脓性炎3个(2.4%),叶状肿瘤2个(1.6%),腺肌上皮瘤1个(0.8%)。

2.2 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对诊断乳腺肿物的敏感性,特异性的比较

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计算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肿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表1)。两者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注:与弹性成像相比,※P=0.424,◇P=0.227,△P=1.000.

2.3 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肿物的ROC曲线

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别绘制弹性成像和超声造影鉴别诊断的ROC曲线(图1)。两种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弹性成像的Az:0.897,超声造影的Az:0.878,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z=0.464,P=0.642)。

3 讨论

超声造影技术在腹部脏器超声诊断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肝脏肿瘤的诊断方面,其准确率已经可以与CT、MR媲美。但是,在浅表器官如乳腺、甲状腺的应用,虽然有了不少探索,但仍没有制定出统一的诊断规范。由于声诺维是纯血池造影剂,超声造影可实时客观地反应病灶内的血流灌注情况,对乳腺病灶的良恶性鉴别可能存在一定的作用。有研究认为,乳腺病灶造影增强模式和时间强度曲线,仅能够提示肿瘤新生血管,但与良恶性无明显统计相关[11]。但也有不少研究认为,乳腺肿物的增强模式,对于肿物的鉴别诊断有统计学意义[8~10]。本研究对乳腺肿物的增强模式进行观察,将病灶增强范围大于二维所见范围,病灶周边可见蟹爪样增强,病灶增强后边界不清晰作为诊断乳腺恶性病灶的诊断标准;以病灶均匀增强,边界清晰,范围与二维所见范围一致;包膜增强;病灶内未见造影剂进入(提示囊性病灶),病灶与周边乳腺组织呈等增强,无明确的肿物轮廓等为良性病灶诊断标准。结果表明,超声造影对于乳腺肿物的鉴别诊断还是有较高的价值。然而,由于超声造影是对肿物的血供进行观察,一些肿物的增强模式可能存在叠加,如富血供的纤维腺瘤,乳腺的炎性包块,以及恶性肿瘤,增强时都可能出现范围大于二维所见的高增强,造成误诊。而弹性成像反映的是肿物的硬度,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图2)。

弹性成像,在乳腺肿物的鉴别诊断应用上,已经成熟。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病灶体积过大伴有出血或坏死、钙化时对弹性检查结果存在影响[12];对于一些体积大且位置浅表的病灶,或是一些体积小位置深在的病灶,弹性成像结果都受到一定影响;对于导管内的肿物,如果导管扩张明显而实性病灶较小,则进行弹性检查时,由于受到肿物前方局部导管内积液的影响明显,难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对于弹性成像的这些不足,超声造影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在以往研究当中,我们发现不少病理为纤维囊性乳腺病的病灶,由于导管扩张合并沉积物,病灶张力较大,弹性评分多为3~4分。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超声造影对于纤维囊性乳腺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45例纤维囊性乳腺病中,22例表现为与周围乳腺组织等增强,6例表现为病灶内部无增强。有1例弹性成像4分诊断为恶性的低回声病灶,经超声造影,病灶内部没有造影剂进入,考虑为囊性病灶内积乳声像,病理示纤维囊性乳腺病(图3)。肿瘤组织是由肿瘤细胞和间质组织组成的,肿瘤的硬度取决于两者的组成比例。对于以肿瘤细胞为主,质地偏软的恶性肿瘤,弹性成像容易误诊。而超声造影由于反应的是肿物的血流灌注,因而能做出正确诊断(图4)。

尽管超声造影对某些特殊病灶的诊断有一定优势,但与弹性成像相比,两者的诊断价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同时,超声造影诊断乳腺肿物仍缺乏统一诊断标准,造影剂的价格比较昂贵;因而,制定完整的诊断规范,提高乳腺超声造影诊断效率,更好的指导临床进一步诊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 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某些特殊病灶的诊断,二者具有互补作用。有机结合这两种检查方式,有利于对乳腺肿物鉴别诊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Itoh A,Ueno E,Tohno E,et al.Breast disease:clinicalapplication of US elastography for diagnosis.Radiology,2006,239(2):341–350.

[2]Zhi H,Ou B,Luo BM,et al.Comparison of UltrasoundElastography,Mammography,and Sonography in theDiagnosis of Solid Breast Lesions.J Ultrasound Med,2007,26(6):807–815.

[3]Regner DM,Hesley GK,Hangiandreou NJ,et al.BreastLesions:Evaluation with US Strain Imaging-ClinicalExperience of Multiple Observers.Radiology,2006,238(2):425-437.

[4]Tardivon A,El Khoury C,Thibault F,Wyler A,BarreauB,Neuenschwander S.Elastography of the breast:aprospective study of 122 lesions.J Radiol,2007,88(5 Pt1):657-662.

[5]罗葆明,欧冰,冯霞,等.乳腺疾病实时组织弹性成像与病理对照的初步探讨.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9):662-664.

[6]罗葆明,欧冰,冯霞,等.乳腺疾病实时组织弹性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对照研究.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5,2(11):265-267.

[7]曾婕,罗葆明,智慧,等.应用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改良超声弹性评分标准在乳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24(8):704-706.

[8]Du J,Li FH,Fang H,et al.Microvascular architectureof breast lesions:evaluation with contrast-enhancedultrasonographic micro flow imaging.J Ultrasound Med,2008,27(6):833-42;quiz 44.

[9]Jiang YX,Liu H,Liu JB,et al.Breast tumor sizeassessment:comparison of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and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Ultrasound Med Biol,2007,33(12):1873-81.

[10]张,姜玉新,戴晴,等.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在乳腺良、恶性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30(1):49-53.

[11]Du J,Li FH,Fang H,et al.Correlation of real-timegray scale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withmicrovessel density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expression for assessment of angiogenesis inbreast lesions.J Ultrasound Med,2008,27(6):821-31.

超声诊断科工作制度 篇5

1、凡需做超声诊断检查的病人,主治医师须严格掌握适应症,认真填写申请单,本室根据病情预约检查时间,住院病人及年老、重症者优先照顾,急诊抢救病人随来随做。

2、本室工作人员每日应提前十分钟到岗,做好诊前卫生和准备工作。

3、工作中要坚守岗位,严肃认真。检查病人时不得闲聊,要详细询问病情,耐心听取病人主诉,细致检查,确保超声诊断质量。

4、遇疑难、重症抢救病人,超声诊断不明确,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

5、要认真书写诊断报告,内容要全面、文字要确切、字迹工整、不得涂改。

6、严格执行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做到不多收不漏收。

7、严格遵守仪器操作规程,经常检查仪器的使用运转情况,如有异常及时记录并请有关科室人员检修。

8、爱护仪器设备,仪器使用后要注意清洁探头上的油垢,轻拿轻放,并盖好罩布。

9、科内贵重物品设专人妥善保管,防盗防火,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蝙蝠尖叫与超声诊断 篇6

人们正是从这里获得了灵感,才有了以后的超声诊断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军舰已使用回声探测术来侦察水下的潜艇。50年代超声波探测技术开始应用在医学上,英国格拉斯哥的唐纳德医生发现,用超声波脉冲通过孕妇腹壁,可以探测到胎儿的情况。1955年美国人莱斯科尔首次利用超声波观测人的心脏。这项技术不断改进,特别是在使用了微信息处理机后就更趋于完善。到70年代初,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超声回波描记术。

现在超声类诊断器种类很多,其中常见的有A型超声波诊断仪、B型超声波诊断仪、超声心动图仪等。

A型超声波诊断仪又称幅度调制型超声仪器。它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遇到不同密度组织界面时,部分能量被反射回来形成反射波,根据反射波出现的时间间隔,区分、测量体内不同组织分界面的位置,根据反射波的有无、多少、强度、形态等综合判断疾病。

B型超声诊断仪是亮度调制型超声诊断仪的简称。由于能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断面图像,所以又称断面显像仪。它所显示的图像具有与人体解剖位置直接对应的特点,所以十分直观,使用方便,诊断正确率高。

超声鉴别诊断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我院生殖中心2011年2月-2012年1月间收住院宫外孕人数154例, 其中153例确诊为输卵管妊娠.其中壶腹部妊娠114例, 间质部妊娠8例, 峡部16例.输卵管伞部15例.年龄20-43岁, 平均30.12-5.81岁。148例有明确的停经史 (停经30-80天, 151例阴道少量出血, 147例下腹疼痛, 139例尿妊娠试血β-HCG检测阳性, 15例弱阳性。

1.2 仪器和方法

使用SIEMENS G-50、SIEMEN-Prima彩色超声诊断仪, 腔内探头频率为5.5-7MHz。检查方法:患者排空膀胱, 取膀胱截石位, , 于阴道探头表面涂上耦合剂, 覆以避孕套后, 轻放入患者阴道内。掌握好深度, 推拉并旋转探头柄, 行纵向, 横向, 采用倾斜、推拉、旋转多角度扫查。团块距探头较远时, 局部用手按压腹部相应位置以增大检测范围。

1.3 观察内容

(1) 子宫大小; (2) 内膜厚度及子宫腔内回声; (3) 附件区有无包块, 包块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边界, 有无妊娠囊结构, 胎芽、胎心管及血管搏动、滋养动脉血流情况; (4) 与周边器官关系, 调整彩色多普勒 (CDFI) 的条件, 准确显示包块周边及内部彩色血流信号, 脉冲多普勒取样, 测量3-5个周期的Vmax及Vmin, 屏幕显示阻力指数, 取其平均值; (5) 有无盆腔积液等; (6) 同时记录患者尿妊娠试验及血β-HCG数值。

2 结果

2.1 阴道超声检查能更早地确定宫内妊娠和发现异位妊娠:

本组154例患者中, 包块大小在1.0-5.5cm之间, 经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9.12%。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治疗并作病理检查。

2.2 输卵管妊娠的超声像图特征:

2.2.1 孕囊型 (早期) 86例, 子宫较正常饱满, 内膜增厚, 回声增强, 宫腔内无胚囊, 其中8例见假孕囊。附件区能探查到肿块, 肿块呈“面圈征”即“Donut”[2]征, 壁光滑, 分三层结构, 周边是输卵管的低回声, 中间强回声是绒毛和着床部位输卵管黏膜, 中心为无回声区 (见图1) 。肿块间与卵巢可出现“相对运动征”, 此征象可排除宫内孕的妊娠黄体。彩色多普勒可在包块处探及环状血流 (见图2) , 但血流速度低, 与妊娠黄体的血流差异有显著性, 团块内可探及厚的滋养层和滋养叶血流, 其阻力指数 (RI) <0.4。

2.2.2 流产及破裂型35例, 患者多有较剧烈的腹痛及腹膜刺激征, 声像图在子宫旁见不匀性囊实性包块, 外形不规则, 呈包裹状, 内部回声不均 (见图3) , 彩色多普勒可显示黄体和包块内滋养叶血流减少, (见图4) 血流速度减慢, RI增高。2.2.3陈旧性输卵管妊娠4例, 患者多有月经紊乱病史, 妇科检查发现有盆腔肿块, 且病史较长, 血、尿HCG既往曾有阳性结果, 超声检查子宫大小多正常, 于一侧宫旁或子宫直肠陷凹见较大的强弱不等的包块, 边界不清, 内部回声紊乱 (见图5) , CDFI显示其内多无明显血流信号存在, 保守治疗肿块不见缩小, 经手术证实。

2.3 鉴别诊断

2.3.1 黄体破裂

可出现急腹症、内出血, 甚至休克症状似输卵管妊娠。但黄体破裂无停经史, 腹痛发生在月经前, 无阴道出血史。声像图:子宫直肠陷凹有不同程度的液体, 出血多时与腹水特征相同, 宫旁肿块不明显, 妊娠试验阴性。2.3.2卵巢肿瘤蒂扭转典型症状为突发一侧剧烈腹痛, 伴恶心呕吐;无停经史及不孕史, 无阴道出血, 尿妊娠试验阴性, 声像图表现为附件肿块, 外形为圆形或椭圆形, 内部回声由肿瘤性质而定, 推动肿瘤有明显疼痛。

2.3.3 流产

临床上不同过程的流产均有停经后出现程度不等的阴道出血或下腹疼痛, 阴道出血由少增多, 尿妊娠试验阳性或阴性;附件区无包块及液体暗区。

2.3.4 急性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时月经不规律, 腹痛, 混合性包块及积液, 与输卵管妊娠很相似。但盆腔炎常有发热、白细胞增高, 无阴道出血, 尿妊娠试验阴性。

2.3.5 急性阑尾炎

可有自上腹部转至右下腹的持续性疼痛, 无停经史, 无阴道出血, 尿HCG (-) , 超声可无阳性发现或在阑尾区域内见到类咖啡豆征的团块。

3 讨论

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为多见, 在输卵管妊娠中占95%, 病因多为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发育畸形或功能异常、各种节育措施之后及受精卵游走等,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高频探头对异位妊娠包块的检出率高[3,4], 已成为临床对输卵管妊娠的重要检查手段, 并作为手术指征之一, 及时准确地诊断或排除输卵管妊娠、避免不必要的腹腔手术, 对减少患者痛苦具有重要价值。

总结以上输卵管妊娠病例, 分析如下:

3.1 检查步骤应全面仔细, 尽量不要遗漏死角将探头送入阴道后, 应遵循一定的检查步骤, 子宫轮廓、宫体、宫内膜、两侧宫角、双侧卵巢的判定、卵巢周围有无团块、探头稍退或用手局部加压将远侧区域纳入检查视野、子宫周围的积液, 重点在子宫体后方及两侧髂窝, 估测积液的量和性质, 每一步骤都不能漏。

3.2 输卵管妊娠声像图特征具体特征有: (1) 子宫体积正常或稍增大, 但小于闭经月份, 边界清楚, 宫腔内回声增多, 子宫内膜增厚, 回声增强, 有时可达1cm以上, 部分病例在子宫内膜中央可见单环状假孕囊。 (2) 包块性质的判断胎囊型:包块多数体积不大, 呈类椭圆形或不规则, 其内可见一特征性的小囊性回声, 囊壁回声异常增强, 且多为偏心性, 如看到卵黄囊或胚芽及原始心导管搏动可确诊, 如小囊直径<0.5 cm, 此时用CDFI见明显滋养层血流, 配合血液HCG测定, 亦可判定;包块型:输卵管妊娠形成破口或流产后, 由于反复多量出血形成血肿包绕, 形成3种类型包块, 衰减包块型, 形成的血块不久回声衰减;混合包块型, 输卵管破裂较长时间, 已形成较大血凝块, 与流出胎囊混合;实性包块型, 多见于陈旧性输卵管妊娠, 血块机化, 血肿外可形成假包膜, 可与子宫粘连, 此时用CDFI血流特征呈怪异频谱。漂浮型:急性出血可见于间质部妊娠破裂, 子宫漂浮于大量血液中, 同时亦可见团块。团块的性质认识很重要。

3.3 腹腔积液的判断输卵管妊娠盆腔可伴有或不伴盆腔积液, 子宫后穹窿穿刺抽不到不凝血不能作为排除输卵管妊娠的指征, 盆腔积液可积聚于双侧髂窝而子宫直肠陷凹无液性暗区, 因为输卵管妊娠患者盆腔粘连情况多见, 血液被分隔积聚于宫体两侧或前方而未积聚于宫体最低处。渗出性积液超声图像上为无回声区或有稀疏光点, 陈旧性渗出性积液可见不均匀散在点状回声飘浮。血性积液超声图像上为均匀细密点状回声飘浮, 探头接近液性暗区可见自发声学造影征象, 即细密点状回声像流沙一样在宫体及组织间穿行。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34:115.

[2]常才.经阴道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238.

[3]李嘉, 张炽敏.经阴道与经腹超声诊断输卵管妊娠的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1, 35 (8) :624-626.

宫腔内疾病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4例, 年龄最小23岁, 最大61岁, 平均年龄38岁。临床以月经过多或阴道不规则出血就诊。

1.2 使用仪器

使用SSA-240A超声显像仪, 探头频率3.75 MHz.检查方法:患者膀胱适度充盈, 取仰卧位, 观察子宫大小、形态;子宫内膜位置、形态、厚度、回声强弱并记录结果。

2 结果

2.1 子宫内膜增生症28例。

临床表现为月经期延长, 经量多, 其中16例伴中度贫血, 4例伴重度贫血。声像图表现为子宫形态规则, 大小正常或轻度增大, 肌层均匀, 内膜位置居中, 呈条形或椭圆形均匀增厚, 厚度为1.1 cm~2.5 cm, 呈强回声, 回声可均匀或不均匀伴有小的囊腔, 内膜与肌层间的回声增强呈“三线征”。其中23例伴卵巢偏大, 偏大的卵巢内可见小囊泡。

2.2 子宫内膜息肉13例。

超声表现为子宫大小形态正常, 肌层均质, 正常宫腔线消失、变形, 代之为不规则的光团, 呈舌状或圆柱状, 直径为0.7 cm~2.3 cm, 光团回声稍强不均质, 周边回声增强。

2.3 子宫黏膜下肌瘤7例。

临床表现为出血多, 其中5例伴有贫血。超声表现圆或椭圆形低回声结节使宫腔增宽, 呈“宫腔分离征”;结节直径为1.0 cm~3.3 cm, 边缘清晰, 周边可见增厚的子宫内膜环绕, 其中5例同时伴肌壁间肌瘤。

2.4 子宫内膜癌6例, 均为绝经期妇女。

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 其中4例伴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超声表现为子宫均有不同程度增大, 子宫内膜增厚3例, 厚度为0.8 cm~1.3 cm, 呈规则性增厚1例、不规则性增厚2例, 且不规则增厚的子宫内膜与子宫界限不分, 宫腔线断续, 回声不均;子宫内膜增厚伴不均质光团2例, 内膜厚度1.0 cm~1.2 cm, 光团小者为1.0 cm×1.4 cm, 大者为2.0 cm×2.5 cm, 光团界限欠清晰, 无包膜;宫腔内实性不均质性光团伴不规则液性暗区1例, 光团大小为2.6 cm×1.9 cm, 与肌层界限不清。

3 讨论

宫腔内疾病在临床上均表现为月经过多, 不规则性阴道出血、贫血。正确诊断临床上存在一定困难, 但超声显示不同疾病各有不同特点和规律性, 对临床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1 子宫内膜增生症好发于绝经期或青春期, 是由于雌孕激素水平失调而引起月经异常, 经量增多而出现贫血。

本组病例中单纯性增殖型 (Ⅰ型) 9例, 腺囊扩张型 (Ⅱ型) 14例, 腺瘤样增生 (Ⅲ型) 3例, 非典型性增生2例, 均表现为内膜居中增厚大于1.0 cm, 而以腺囊扩张型及腺瘤样增生型增厚明显, 单纯性增殖型次之。其中腺囊扩张型较多占50%, 其属良性病变;腺瘤样增生、非典型增生较少占19%, 多发生于绝经期 (5例中4例为绝经期) , 其属于内膜癌的癌前病变, 因此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非常重要。鉴别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症超声可显示子宫内膜规则性增厚, 纵横断面内膜回声沿宫腔形态分布, 与肌层分界清晰, 伴卵巢单或双侧增大, 内可见小囊泡等。根据以上图像特点可初步与子宫内膜癌相鉴别, 再结合临床资料如年龄、伴随症状可明确诊断。

3.2

子宫内膜息肉是被覆单层柱状上皮的内膜腺体及纤维间质局限性过度增生而形成的, 与炎症、雌激素过高有关, 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 本组年龄28岁~45岁, 平均年龄35岁。B超常表现为高回声不均质光团, 体积小 (本组平均1.4 cm) , 边界清且周边回声增强。当宫腔内有积液时, 在液性暗区的衬托下, 较易诊断。笔者体会:较小的病灶在分泌期探查时容易漏诊, 而于月经干净3 d检查, 此时子宫内膜较薄, 结构较清晰, 易鉴别。

3.3 子宫黏膜下肌瘤为子宫平滑肌肿瘤向黏膜下生长, 多发于育龄期妇女。

B超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 以前后径增大明显;结节较大 (本组平均2.0 cm) 。其声像图及临床表现与子宫内膜息肉有相似之处, 但又各有其特点:黏膜下肌瘤表现为较大、基底较宽的圆或椭圆形低回声结节, 边缘规则, 常伴有子宫壁间肌瘤及子宫增大;子宫内膜息肉通常表现为体积小、基底窄、回声较强、形态不规则的光团, 内部有时可见扩张的腺体形成的薄壁囊腔, 子宫大小多正常。根据以上不同特点可鉴别。

3.4

子宫内膜癌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恶性肿瘤, 与长期雌激素持续刺激有关, 80%发生在50岁以上, 本组年龄47岁~61岁, 平均年龄55岁, 均为绝经期妇女。笔者体会:如声像图典型再结合临床资料、子宫内膜癌能明确诊断, 而缺乏特征性图像的病例诊断较困难, 但如出现以下表现则应警惕: (1) 绝经期不规则阴道出血是不可忽视的症状, 本组6例均为绝经期妇女, 且均以阴道不规则出血就诊。 (2) 对于绝经期子宫大小与绝经年龄不相符者, 子宫有不同程度增大应仔细检查, 警惕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本组6例子宫均有不同程度增大。 (3) 由于绝经期随卵巢功能的减退, 雌激素水平下降, 子宫内膜逐渐萎缩, 若子宫内膜厚度大于0.5 cm, 则应进一步排除子宫内膜病变。本组1例患者, 61岁, 超声示子宫轻度增大, 内膜规则均匀, 厚度为0.8 cm.超声诊断:子宫增大, 伴内膜轻度增厚 (请结合临床进一步检查) 。病理学检查:子宫内膜腺癌。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多为老年妇女, 临床表现有绝经期后的子宫出血、阴道排液、下腹或腰骶部疼痛等, 且患者多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 根据声像图特点, 结合上述临床表现则可与宫腔内其他疾病相鉴别。

超声对膀胱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篇9

关键词:膀胱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鉴别诊断

膀胱肿瘤在临床比较常见, 早期给予确诊能够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在膀胱的常见疾病中诸如膀胱结石、膀胱炎、膀胱结核、前列腺增生等疾病中鉴别出膀胱肿瘤, 达到早期准确诊断出膀胱肿瘤, 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本文对我院超声科2008年9月—2012年9月早期确诊的膀胱肿瘤55例进行分析并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膀胱癌20例, 其中男15例, 女5例, 年龄45岁~80岁;腺性膀胱炎5例, 男3例, 女2例, 年龄60岁~65岁, 男性多伴前列腺增生;膀胱血块和膀胱结石10例, 男8例, 女2例, 年龄52岁~73岁, 多伴膀胱炎和肾结石史;膀胱结核5例, 男2例, 女3例, 年龄45岁~52岁, 多有结核病史;良性前列腺增生15例, 年龄63岁~80岁, 均为男姓。使用Vivids6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4 MHz。主要行腹部检查, 仰卧位, 重点观察充盈的膀胱及膀胱三角区和膀胱壁, 观察膀胱壁的厚度、层次、浸润程度及周边器官有无转移, 然后依据探头方向与所采集的血流存在分流和返流情况, 以红、蓝、绿、黄、深蓝各色变化判断血流方向、性质。

2 结果

根据二维声像图特征, 各种膀胱肿瘤表现为: (1) 膀胱癌, 显示膀胱壁向腔内突起的赘生物, 其大小不一、形态各样、边界清晰。膀胱局限性增厚, 极少数弥散性增厚;肿瘤呈中等偏高回边血流, 静脉频谱多见, 检出的动脉频谱呈高阻型阻力指数 (RI) >0.7。本病有恶变倾向, 病变向膀胱基层浸润时, 应考虑癌变, 需经膀胱镜活检确诊。 (3) 膀胱内血块和膀胱结石, 血块与膀胱不连接, 改变体位并振动腹壁有较大幅度移动, 膀胱结石具有典型的强回声伴声影, 有位移, 与表面钙化的肿瘤较易鉴别。 (4) 膀胱结核, 膀胱壁早期以炎症改变为主, 超声无明显异常, 当病情继续发展肌层增生、变厚, 内膜不光整, 可见强回声钙化点, 膀胱容量缩小及对侧肾积水, 尿液内有脓血及组织碎屑时, 可见无回声区内点状回声漂浮或尿液分层现象[1]。 (5) 良性前列腺增生, 主要鉴别是增生的内腺不同程度突入膀胱, 前列腺体积增大各径线测量值增加, 主要表现为内腺呈瘤样增大, 横径大于2 cm或最大径大于2.5 cm, 内外腺界限清楚, 内腺宽/外腺宽比值大于0.66±0.16;外腺负压薄[2]。

3 讨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因其无创性、价格低廉、无放射性、无损伤性、易反复检查、病灶定位准确而被普遍应用。其能够将膀胱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膀胱壁的程度、与周边脏器的关系准确地报告出来, 较其他检查手段更优越。

超声图像表现:在膀胱肿瘤的非侵犯区, 正常的膀胱壁超声显示由内至外的“高-低-强回声”三层结构变化, 膀胱壁三层回声结构均匀光整。在肿瘤区及侵犯区, 膀胱壁连续性破坏, 局限性隆起、增厚, 肿瘤基底部较窄, 壁呈乳头状、结节状、菜花状突向膀胱腔内;若基底部较宽则以团块的形式突向膀胱腔内, 表面不规则不光滑, 肿瘤内部显示不均一强回声。超声特点:膀胱壁向腔内突起的赘生物, 大小不一、形态多样、边界清晰、回声强弱不一;乳头状瘤显示乳头状或菜花状, 基底较宽, 呈浸润生长;血流可见点状、线状、分支状不一;未浸润膀胱肌层时膀胱壁光整, 回声清晰连续性好。

膀胱癌依据肿瘤在膀胱壁的浸润程度国际上分为4期, T1期:肿瘤基底部狭窄有蒂, 突向膀胱腔内, 其基底部仅限于黏膜, 内层黏膜高回声连续性好;T2期:基底部宽, 与膀胱壁界限模糊不清, 病变侵犯浅肌层, 浅肌层以外的肌层及外层黏膜的低、强回声连续性存在;T3期:肿瘤侵犯深肌层, 即肿瘤基底部位于深肌层, 内部的高回声及外部的强回声均连续性好, 表现为肌层的低回声连续性中断;T4期:肿瘤侵犯膀胱壁全层, 壁的三层回声连续性中断, 并向周围组织浸润及可见盆腔淋巴结肿大。临床发现膀胱肿瘤超声声像图可见充盈与膀胱腔内单发或多发的中心回声低、边缘回声高、表面呈菜花状、侵犯肌壁而连续性中断的特点, 肿瘤中心血流丰富。上皮性肿瘤可见乳头状瘤、移行细胞癌, 鳞状上皮细胞癌和腺癌较少见, 非上皮性肿瘤可见血管瘤、纤维瘤和平滑肌瘤等[3]。而膀胱结石的发病率一般男性多于女性, 男女比例约为27∶1。膀胱结石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 结石起源于膀胱内者, 为原发性结石;起源于肾盂或输尿管下降至膀胱后逐渐增大者, 为继发性结石。膀胱结核一般为继发, 来源于肾结核、前列腺结核、精囊结核, 水肿期超声诊断无明显特点, 出现溃疡、纤维化、肉芽肿时可见明显超声变化, 到肌层时膀胱壁增厚, 不光滑, 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形成瘢痕, 膀胱容量减少, 也可使输尿管口发生粘连狭窄导致肾积水。此外经直肠超声检查, 对于膀胱三角区和膀胱颈部的肿瘤容易显示, 弥补了经腹部超声检查的盲区。经腹和经直肠超声联合应用, 可提高膀胱三角区和颈部检查率和诊断率。

综上所述, 根据肿瘤侵犯膀胱壁的深度和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 超声可为临床诊断膀胱肿瘤提供一种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罗定平, 胡翔.经腹及直肠超声联合检查对膀胱肿瘤的诊断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 2009, 13 (11) :1010.

[2]周丽冰, 蒙振明.超声对膀胱癌诊断的临床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13) :80.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肝脓肿的价值 篇10

关键词:超声造影检查,肝脓肿,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

肝脓肿虽然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所占比例不高,但其鉴别诊断非常重要,因为肝脓肿一般需要抗生素及局部引流治疗,而肝脏肿瘤,特别是肝脏恶性肿瘤,往往需要积极的手术治疗[1]。肝脓肿随着病程的不同,其声像图表现多样,缺乏特异征象。CT发现病灶内气体对提示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但仅有不到30%的脓肿内可发现气体[2,3]。新一代超声造影剂能够敏感反映肝脏病灶的血流灌注,在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4,5,6]。本研究利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 TIC)分析软件,定量分析比较肝脏恶性肿瘤与肝脓肿的造影特征,旨在探讨超声造影在肝脓肿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10~2008-03,31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男22例,女9例,年龄42~79岁,平均54.5±8.9岁,其中原发性肝癌20例,17例合并肝硬化;肝转移癌11例,包括胃癌3例,结肠癌、乳腺癌、肺癌各2例,胆囊癌和胰腺癌各1例。肝脓肿11例(8例结核,3例非特异感染),年龄16~67岁,平均33.8±19.6岁。

1.2 仪器

使用Philips iu22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显像模式为contrast general,机械指数0.06~0.08。

检查方法 超声造影剂为磷脂包裹六氟化硫冻干粉制剂(声诺维),由意大利Bracco公司提供。使用前注入生理盐水5ml溶解,振荡制备成混悬液。常规超声全面检查肝脏病灶,肘前静脉建立通道,团注2.4ml声诺维混悬液,随之冲注生理盐水5ml。实时扫查病灶,观察时间不少于4min,同时录像。

1.3 分析方法

回放录像,选取病灶最大最清晰切面测量造影和灰阶图像病灶最大直径,用椭圆或自由勾边模式测量造影异常显影区面积和灰阶图像异常回声面积。上述测量分别重复3次,取其均值。对于多发病灶,选取图像较清晰,造影特征明显的病灶纳入研究对象。启用TIC分析软件,将取样框分别置于病灶增强最明显区域及病灶周边正常肝实质区,绘制TIC曲线,根据曲线计算始增时间,峰值时间,及增强持续时间。增强持续时间的截点为病灶部位的回声强度与肝实质回声强度相等时,即两条曲线交汇点。

1.4 统计分析

采用Stata 7.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造影显像与灰阶显像病灶直径及面积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各组间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及增强持续时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2 结果

2.1 灰阶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

2.1.1 肝脓肿

11例肝脓肿共发现19个肝内病灶(3例为多发病灶,其中1例肝结核共发现7个病灶),纳入研究的11个病灶大小20.5±6.6mm×26.6±11.0mm,灰阶超声均为低回声或不均低回声。造影后11个病灶动脉期均出现快速的环状或整体强化。灰阶超声显示病灶最大切面面积为5.06±2.46cm2;超声造影显示病灶最大切面面积为15.07±6.89cm2。超声造影显示病灶显著大于灰阶超声(P<0.01;图1)。

2.1.2 肝恶性肿瘤

31例恶性肿瘤大小约25.9±10.9mm×31.8±14.0mm。20例原发性肝癌动脉期均为高增强,异常灌注区清晰。11例转移癌中,3例动脉期整体稍高增强,5例动脉期周边环状高增强,3例动脉期周边稍高增强。肝恶性肿瘤灰阶超声和超声造影显示病灶最大切面面积分别为7.29±5.83cm2、7.77±5.70cm2。两者大小无显著性差异(P>0.01;图2)。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比较 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及肝脓肿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均明显不同于周围正常肝实质曲线。曲线均表现为陡直的上升期,峰值期及消退期,各曲线均与相应的肝实质曲线有交汇点。肝脏恶性肿瘤超声造影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及增强持续时间分别为16.03±3.15 s、26.90±4.82s、24.48±7.11 s。肝脓肿超声造影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及增强持续时间分别为10.4±2.95 s、15.47±2.07 s、17.00±3.19 s。肝脓肿的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及增强持续时间显著﹤肝恶性肿瘤(P<0.01)。

3 讨论

3.1 肝脓肿、肝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比较

肝脏良好的声阻抗条件,肝内病灶不同的血管构筑及肝脏独特的双重供血特点是现代超声造影技术对肝内病变进行鉴别诊断的基础[7]。肝脏恶性肿瘤的血管是随着肿瘤的生长而生长,原发性肝癌血管进入肿瘤结节时呈树枝状分支,血管排列紊乱,管腔形态不规则,管壁薄,平滑肌少或缺如,内膜不连续或缺损。肝转移癌的血供除了血管的结构与前者类似外,特点在于血管分布主要在肿瘤结节的周边部呈环状[8]。而肝脓肿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新生血管形成,只存在血管反应及病灶出现坏死时随着组织的破坏对血管构成的破坏。新一代超声造影剂声诺维能敏感反映组织的灌注特征。肝脓肿超声造影动脉期呈整体或环状高增强,其超声造影显示的异常灌注区边界不清,范围明显大于灰阶显像异常回声区,这一特征明显不同于肝脏恶性肿瘤。另外,肝脓肿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及增强持续时间均明显早于肝脏恶性肿瘤。这一现象增强CT称之为“一过性肝实质强化(Transient Hepatic Parenchyma Enhancement, THPE)”,国内外学者对此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这一表现在肝脓肿的鉴别诊断中有很高的价值,其不足是肝脓肿增强CT只有不到70%的病例出现此征象,其诊断的敏感性还不高[9,10]。本组11例肝脓肿超声造影均出现动脉早期一过性增强现象,明显高于增强CT。这可能是因为超声造影较增强CT能更敏感捕捉局灶性病变的灌注特征[11]。关于肝脓肿动脉早期一过性增强现象的机制,可能是因为肝脏局灶性炎性肿胀所致。正常肝脏的血供70%由门静脉供应,30%由肝动脉供应,当局部发生炎症时,炎细胞渗出,局部水肿,会造成肝静脉窦受压,静脉窦炎症甚至静脉窦阻塞,此时门静脉血流会相对减少,再加上各种炎症因子刺激动脉充血,因此肝动脉血流会明显增加[12]。又由于肝动脉血管走行及结构正常,因此血流通过较快,所以其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及增强持续时间均早于肝肿瘤。

3.2 肝脓肿与肝恶性肿瘤异常灌注区比较

本研究显示: 肝脓肿超声造影异常灌注区明显大于灰阶显示的异常回声区。分析原因可能是灰阶超声只能反映结构异常,对于灌注异常区灰阶超声往往无法显示,而炎性病灶的灌注异常区一般都大于结构异常区。肿瘤则不同,肿瘤血管是随着瘤组织的生长而生长,所以结构异常区与血管异常区大致一致,这一点在肝脏炎性病变和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可能有重要的价值。

超声鉴别诊断 篇11

【关键词】阴道超声;腹部超声;早期妊娠;诊断率

早期妊娠,又称早孕,是受精卵向胚胎、胎儿剧烈分化的重要时期,也可以说是胎儿“分化组装成形”的时期[1]。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早期妊娠的确诊也非常的明确,为患者的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院对收治的早期妊娠患者采用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对患者进行诊断,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间本科室早期妊娠患者5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34岁,平均27岁,所有患者均有停经史,停经时间33~56天,平均44.5天。血β-HCG均增高,尿HCG均阳性,其中伴阴道不规则出血的4例,阴道出血伴腹痛的1例,无症状者45例。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腹部超声检查,仪器:LOGIQ5PRO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患者检查时需充盈膀胱,将探头放置在患者下腹部处,对患者进行横切和纵切以及斜切等多方位的检查[2]。阴道超声检查时患者需将膀胱排空,并且在探头的头部抹少量的一次性耦合剂,将探头轻轻地送入到患者的阴道穹囊部位,对患者的子宫和附件以及盆腔进行横切和纵切以及斜切等多方位的扫查。对患者的子宫大小和子宫内膜厚度进行测量,同时观察患者的卵巢和附件区是否存在包块,在包块内是否有孕囊和胚芽以及原始心管搏动等[3]。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着性差异。

2 结果

经腹部超声检出43例,诊断符合率86%,经阴道超声检出46例,诊断符合率92%,其中,经腹超声误诊3例,漏診1例为未破裂型宫外妊娠,3例可确诊早孕。两种方法对比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本文主要有以下类型:①宫内早孕46例。能清晰显示孕囊回声,内见胚胎,可显示心管搏动及胎动,胎儿内可见彩色血流信号。腹部超声清晰显示43例,腔内超声显示46例。②孕卵枯萎2例。腹部超声显示2例均为孕囊形态不规则,大小符合停经月份,内未见明显胚芽。腔内超声显示其中一例孕囊形态不规则,内可见卵黄囊及胚芽,未见明显心管搏动。另一例孕囊形态不规则,内可见增大卵黄囊,未见明显胚芽。③混合性包块1例。出现在流产或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中,包块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回声不均匀,以实性、嚢实性多见,盆腔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经腹超声检出混合性包块1例,腔内超声1例。④未破裂型异位妊娠1例,患者无腹痛、阴道出血。超声表现为:经腹超声见子宫内膜增厚,宫腔内未见孕囊回声,左侧卵巢显示良好,右侧附件显示欠清晰。经腔内超声显示右侧附件区见类孕囊样回声,内见卵黄囊及点状胚芽。

随着近年来早孕期孕卵枯萎、先兆流产、胚胎停育及宫外孕等一系列疾病发病趋势的增高,早期及时正确地判断宫内早孕对越来越多晚婚晚育且只能孕育一个孩子的妇女及家庭来说就非常的重要。超声诊断具有无创、准确、可重复检查的优势,是目前早期妊娠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宫内早孕的超声诊断准确率与宫外孕包块显示情况及超声诊断仪的分辨率有关,对于早期妊娠,经腹部超声难以与卵巢分清,易导致漏诊[4-5]。尤其对不易或不宜膀胱充盈以及肥胖者,有腹壁瘢痕限制腹壁超声检查时,腔内超声是一个更为理想的检查方法。可是经阴道超声检查也有它的局限性:虽然腔内超声有着诸多优点,但操作中可能会让病人有一些不适感尤其是早孕期的患者会出现心理上拒绝和排斥的现象,甚至对于个别有先兆流产的患者会引发医疗纠纷问题,在临床工作中要增加人文因素的考虑,做到患者身体和心理上都满意,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自主选择权,灵活选择检查方式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也为病人创造更满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爱兰,张增芳.经腹超声与经阴道超声双向检查在早期妊娠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9):1445-1447.

[2]赵春平.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妊娠诊断中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3,(6):153.

[3] Wang Y, Wang W, Wang L, et al. Ultrasound-guided 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treatment for 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 preliminary results[J].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1,79(1):56-59.[4]李红梅. 经阴道B超与腹部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9:1581-1582.

超声鉴别诊断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4月到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孕产妇1556例为研究对象, 孕产妇均采用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检查, 孕产妇年龄最小为20岁, 最大为45岁, 平均年龄为 (30.2±8.8) 岁;孕周22~36周, 平均孕周 (28.3±8.2) 周;单胎1546例, 双胎10例;初产妇1282例, 经产妇274例;所有孕产妇均为正常妊娠、有生育能力, 排除患有肝肾疾病、心肺疾病、血液病、精神病与免疫性疾病的孕产妇。

1.2 方法:

二维超声采用的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HITACHI-Avius型) , 探头频率选择3.5 MHz。孕妇采取平卧位, 暴露腹部, 然后采用探头自胎儿头部、面部、颈部、胸部、腹部、四肢、脊椎、胎盘与羊水等实施检查, 并对胎儿的胸腹围、股骨长度、双顶径等进行测量, 观察并记录数据。

四维超声诊断仪与二维超声诊断仪相同, 探头频率选择3~7.5 MHz, 首先采用二维超声进行检查, 然后切换到四维容积采样框, 选择表面光滑模式, 启动四维模式, 对X、Y、Z轴调整好后移动探头对胎儿各个部位进行检查, 采集图像, 屏幕上出现动态立体图像, 及时拍照并存储。针对无法一次确诊的患者可进行随访复查。详细分析二维、四维图像, 诊断胎儿有无畸, 与产后或者引产后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二维超声、四维超声与联合诊断的胎儿畸形、胎儿体表畸形诊断确诊率, 以及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资料采用百分[n (%) ]表示, 组间采用χ2检验, 当P<0.05时, 表明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筛查胎儿畸形情况:

1556例孕产妇中, 一共娩出胎儿1566例, 其中经临床验证的胎儿畸形21例, 所占出生胎儿总数的比例为1.34%, 包括心脏畸形2例, 面部畸形5例, 肺部畸形2例, 神经系统畸形7例, 骨折畸形1例, 颈部水囊瘤4例。21例胎儿畸形中胎儿体表畸形有6例。

2.2 胎儿畸形诊断准确率以及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

二维超声检查确诊15例 (71.43%) , 疑诊1例 (4.76%) , 漏诊5例 (23.81%) , 诊断准确率71.43%;四维超声检查确诊17例 (80.95%) , 疑诊1例 (4.76%) , 漏诊3例 (14.28%) , 诊断准确率80.95%;联合检查确诊21例 (100.0%) , 诊断准确率100.0%。联合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二维、四维超声诊断准确率 (与二维超声检查比较, χ2=7.00, P<0.05;与四维超声检查比较, χ2=4.43, P<0.05) 。联合检查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二维、四维超声诊断准确率 (P<0.05) , 见表1。

注:敏感性:与二维超声检查比较, *χ2=11.46, P<0.05;与四维超声检查比较, #χ2=5.68, P=0.017<0.05。特异性:与二维超声检查比较, *χ2=57.03, P<0.05;与四维超声检查比较, #χ2=46.69, P<0.05。

2.3 胎儿体表畸形诊断准确率以及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性:

胎儿体表畸形诊断:二维超声检查确诊5例 (83.33%) , 漏诊1例 (1 6.6 7%) , 诊断准确率8 3.3 3%;四维超声检查确诊5例 (83.33%) , 疑诊1例 (16.67%) , 诊断准确率83.33%;联合检查确诊21例 (100.0%) , 诊断准确率100.0%。二维超声、四维超声检查准确率与联合检查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检查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二维、四维超声诊断准确率 (P<0.05) , 见表2。

注:敏感性:与二维超声检查比较, *χ2=8.57, P<0.05;与四维超声检查比较, #χ2=4.00, P<0.05。特异性:与二维超声检查比较, *χ2=112.95, P<0.05;与四维超声检查比较, #χ2=96.92, P<0.05。

3 讨论

胎儿畸形有多种形式, 包括神经系统异常、先天性心脏病、腹部畸形或异常、肺部畸形、泌尿系统畸形、面部畸形等, 不仅对产妇的心理造成严重影响, 也严重威胁胎儿身体与生命[3]。因此胎儿分娩前及时准确地判断胎儿畸形, 及早终止妊娠对减少畸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超声检查具有重复性好、无损伤等特点, 成为产前检查胎儿畸形的一种重要方法。临床上常用的超声有二维超声, 操作简单, 但是仅能够显示机体某个部位的断面, 并不能提供清晰的直观立体图像, 容易造成漏诊与误诊。本次研究中, 经临床验证的胎儿畸形有21例, 采用二维超声检查疑诊1例, 漏诊5例。采用二维超声检查不仅需要对肢体分别追踪, 耗时长, 同时需要多个切面扫查才能获得该部位的完整影像, 而面对手足、肢体曲率复杂的结构也难以将细节表现详尽、清晰[4]。

实时四维超声图像生动逼真, 可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 可对胎儿的肢体结构进行多方位与多角度的观察, 进而有效减少漏诊情况, 如缺指、多指、手足姿势异常等。高菊红等[5]在报道中指出, 二维联合四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诊断符合率达95.7%, 胎儿体表畸形的诊断符合率为92.4%, 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诊断结果。本次研究显示, 联合检查胎儿畸形、胎儿体表畸形准确率均达到100%, 其中胎儿畸形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二维、四维超声;研究结果还显示, 联合检查胎儿畸形、胎儿体表畸形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二维、四维超声诊断准确率 (P<0.05) 。结果提示, 利用实时四维超声诊断对胎儿肢体形态学观察的优越性, 可弥补二维超声的不足, 用于更早期胎儿畸形的诊断具有优势, 可显著提高胎儿畸形诊断率和准确率[5]。

综上所述,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应用于产前胎儿畸形诊断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减少漏诊情况的发生, 为胎儿畸形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检查手段。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应用于产前胎儿畸形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4月到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孕产妇1556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孕产妇行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检查, 分析其诊断准确率。结果 确诊胎儿畸形21例 (1.34%) , 联合检查胎儿畸形准确率明显高于二维、四维超声诊断准确率 (P<0.05) 。联合检查胎儿畸形、胎儿体表畸形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二维、四维超声诊断准确率 (P<0.05) 。结论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应用于产前胎儿畸形诊断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减少漏诊情况的发生, 为胎儿畸形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检查手段。

关键词:胎儿畸形,产前诊断,二维超声,四维超声

参考文献

[1]周威广, 王黎明, 孙海英.实时四维超声对产前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 2015, 27 (6) :765-766.

[2]李艳辉.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10) :1618-1620.

[3]王海玉.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不同孕周胎儿畸形诊断的价值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5, 23 (1) :38-40.

[4]彭怡.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17) :83-84.

上一篇:课堂提问浅见下一篇:超越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