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成像仪

2024-09-06

超声诊断成像仪(共12篇)

超声诊断成像仪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2008年经我院超声科检查的16唇腭裂胎儿, 均经产后及引产后证实, 孕妇年龄21~42岁, 孕周18~40周。

1.2 仪器与方法

超声仪器采用GE公司生产的Voluson 730Expert超声诊断仪器, 三维容积探头, 频率RAB4-8L, 频率4.0~8.5MHz。对胎儿唇腭部进行三维表面成像后, 以矢状切面 (主要切面) , 冠状切面, 横断面作为三。维扫查基本平面, 启动三维程序, 选定扫描角度 (一般为55~85) , 并将三维容积数据进行TUI后处理分析。

2 结果

16例胎儿产后及引产后结果:6例单纯唇裂, 9例唇裂合并硬腭裂, 1例唇裂合并软腭裂, 9例唇裂合并硬腭裂有2例仅诊断了唇裂漏诊了硬腭裂, 诊断率77.8%, 1例唇裂合并软腭裂仅诊断了唇裂漏诊了软腭裂。TUI技术结合三维表面成像技术, 检出了所有16例唇裂胎儿, 诊断率100%, 9例唇裂合并硬腭裂有2例仅诊断了唇裂漏诊了硬腭裂, 诊断率77.8%, 1例唇裂合并软腭裂仅诊断了唇裂漏诊了软腭裂。

3 讨论

先天性唇腭裂时最常见的颜面部畸形, 我国最近统计资料为1.8%[1]。其发生受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共同影响[2], 唇裂发生是多种因素的, 其中包括遗传因素、高龄孕妇、早孕期环境因素等致畸因子作用, 以及早孕期服用药物等, 均可使唇裂发生率增加。唇裂多发生于上唇, 有单侧、双侧和正中裂, 单侧或双侧唇裂是因一侧或双侧上颌突未与同侧的内侧鼻突愈合所致, 上唇正中裂是由于左右内侧鼻突未能在中线愈合或愈合不良所致[3], 腭裂的发生是由于两侧腭突愈合不良所致。

由于颜面部复杂的曲线特征, 传统的二维超声难以获得完整的颜面整体图像, 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技术的应用, 使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超声断层技术 (Tomographic ultrasound imaging, TUI) 是近年来开发研制的新型三维超声显像模式, 利用容积超声原理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多方位断层可实时成像, 能够显示检查部位的一系列平行断面, 类似CT与MRI的显像方式, 可以对静态容积数据进行多方位断层成像, 也可以实时多方位断层成像, 图像方位可以根据X、Y、Z轴任意调节。颜面部正常胎儿在一系列断层平面及三维图像上显示上唇连续, 唇裂胎儿在TUI多幅平行切面中显示上唇连续性中断, 三维表面成像显示直观, 上唇与鼻间可见裂隙。牙槽突裂胎儿显示牙槽突的弧形强回声带连续性中断, 硬腭裂图像为牙槽突后方半椭圆形硬腭出现裂隙, 与牙槽突裂隙延续。双侧唇裂合并腭裂胎儿可在颜面部的多幅平行冠状切面上显示颌骨前突及两侧裂隙。三维表面成像技术能显示颜面部直观图像, TUI技术可以连续显示胎儿颜面部的连续多个断面, 可使唇腭裂病变部位在一系列平行断面一个或几个得以显示, 操作者可以选择最大一幅进行测量, 通过旋转X、Y、Z轴和前后移动切面, 可以观察上唇, 上牙槽, 腭部的连续图像。通过三维重建、旋转、使胎儿局部正面向前, 检查者尤如直接观察胎儿面部一样, 对唇腭裂的诊断尤其唇裂诊断较为实用。唇腭裂畸型儿不但影响其容貌, 而且会因为吞咽、吸乳困难等, 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 从围产医学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讲, 产前正确诊断出唇腭裂并明确其类型, 对于评价胎儿预后, 指导临床选择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以根据唇腭裂口的大小及类型情况, 告之临床医师及孕妇以决定分娩方式, 生后手术效果。二维超声只能显示胎儿面部及唇部结构的断面图像, 三维表面成像技术显示胎儿颜面部直观逼真, 上、下口唇缘清晰可见, 唇与鼻结构清晰, 诊断直观形象、准确真实。TUI技术获取容积数据后, 可获得A、B、C3个平面的正交断层图像, A、B、C3个平面可相互旋转, 但始终保持正交关系, 用4Dview程序观察可任意调节层间距0.5~10mm, 平移图像, 对感兴趣区重点观察, 也可以旋转图像, 获取不同方向上断层图像, 还可以放大图像倍数, 仔细分析裂口大小, 判定唇腭裂位置及严重程度, 具有较大优势。

综上所述, 作为一种超声新技术, TUI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显像模式, TUI技术结合三维超声表面成像技术能可以更好的提高唇腭裂的诊断率, 在产前诊断唇腭裂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运用断层超声技术 (TUI) 结合三维表面成像分析唇腭裂的图像特征, 评价胎儿唇腭裂的价值。方法对16例18~40周唇腭裂患者进行三维表面成像后行断层超声扫查, 将采集到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结果16例18~40周唇腭裂胎儿包括6例单纯唇裂, 9例唇裂合并硬腭裂, 1例唇裂合并软腭裂, 应用断层超声成像结合三维超声表面成像诊断胎儿唇裂准确率100%, 9例唇裂合并硬腭裂有2例仅诊断了唇裂漏诊了硬腭裂, 诊断率77.8%, 1例唇裂合并软腭裂仅诊断了唇裂漏诊了软腭裂。结论TUI技术能显示胎儿唇腭部各个切面的断层图像, 三维图像能直观地将胎儿鼻唇部各结构展现在人们面前, 二者结合, 诊断唇腭裂准确度高, 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断层超声成像,三维表面成像,唇腭裂

参考文献

[1]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 2:445.

[2]蔡爱露, 解丽梅, 竹内久弥, 等.三维超声对正常胎儿唇及唇裂的诊断评价并与传统二维超声诊断对照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1, 17 (3) :218~220.

[3]刘斌, 高英茂.人体胚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39~240.

超声诊断成像仪 篇2

超声成像以其使用安全、成像速度快、价格便宜和使用方便等优势在临床诊断中被大量使用,是临床诊断的重要工具之一[1]。随着超声在医学诊断领域的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以及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探头技术等工程技术的进步,促进了超声诊断技术不断发展。不仅仪器的图像质量明显提高,而且诊断的模式和方法也更加丰富。国内外很多研究人员从事着超声的研究,使超声技术从模拟技术扩展到数字技术,即数字声束形成技术[2];从低帧率成像扩展到高帧率成像[3];从二维成像扩展到三维成像[4];从线性技术扩展到非线性技术[5],以适应临床不同的需求。本文着重对多普勒血流成像、三维成像技术和谐波成像技术作一下介绍,并对各自在临床方面的应用进行概括。超声多普勒成像技术

超声多普勒技术主要应用于心脏和血管疾病的诊断。它是无损诊断血管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对超声多普勒血流信号的分析处理可以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6]。当超声源与人体内运动目标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回波信号将产生多普勒频移,由此确定其运动速度大小、方向以及在断层上的分布。

2.1多普勒成像技术简介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有一维连续多普勒、一维脉冲多普勒、彩色多普勒、能量多普勒和多普勒组织成像[7]。下面就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及其应用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7]是将低速高振幅的心肌运动信息进行彩色编码显示心脏运动信息的图像诊断技术。该技术能够直观的观察心动周期内各时相的室壁运动方向,并定量分析心脏各节段的室壁运动速度。与传统超声目测分析室壁运动相比,能够更为客观地评价心脏的运动特点。但多普勒组织成像无法克服多普勒声束与室壁运动方向夹角所产生的影响[8]。

2.2 超声多普勒成像技术应用

关于超声多普勒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的报道有很多。学者经研究发现二维及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一定的诊断价值[9]。李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颈部肌瘤的声像图特征及其相应的生理、病理学基础作了相关的实验分析,得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颈部肌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10]。也有人针对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多层螺旋CT两种检查方式进行比较[11]。另外,超声多普勒成像技术也可用于心脏图像的动态三维图像[12]。三维超声成像技术

三维超声成像的概念最初由Baun和Greewood在1961年提出[13]。他们在采集一系列平行的人体器官二维超声截面的基础上,用叠加的方式得到了器官的三维图像。在这之后,很多人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三维超声成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一些实用的系统开始进入临床应用。

3.1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原理简介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包括数据获取、三维图像重建和三维图像的显示[14]。三维超声成像是在采集二维图像的基础上进行重建而成。

要获得理想而准确的三维图像,需要清楚地了解二维图像的位置及角度,还需尽快扫查以避免运动伪像。常用机械驱动扫查、自由扫查、一体化容积探头扫查等方式获取[15]。

获取二维图像数据后,便可形成三维立体数据库。当选择一个参考切面对三维立体数据库进行任意方向的切割和观察时,即可完成对感兴趣结构的三维重建与显示。常用的重建方法为[15]:基于特征的三维图像重构法、基于体素的三维图像重构方法。显示方式有:断面成像、表面成像、透明成像。

3.2 三维超声成像的优缺点

与传统二维超声成像相比,三维超声成像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6]:直接显示脏器的三维解剖结构;可对三维成像的结果进行重新断层分层,从而能从传统成像方式无法实现的角度进行观察;可对生理参数进行精确测量,对病变位置精确定位。

无可厚非,三维超声成像还存在不足之处[16]。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成像速度慢;(2)空间分辨力低;(3)成像效果未达到临床诊断要求。

3.3 三维成像的应用

三维超声在产科领域的应用较早,技术也较成熟[14]。不仅可以对胎儿体表结构进行表面成像,还可利用透明成像对胎儿体内结构进行三维重建,从而对胎儿整体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可用于多种心脏疾病以及血管内疾病的检查。随着实时三维超声成像的研究成功,三维超声有望在心脏疾病检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另外,三维成像对慢性膀胱炎症、憩室、结石、凝血块等膀胱疾病的诊断,也显示出优越性[14]。当然,它的临床应用还有很多,如在肝脏疾病、肾脏疾病以及眼科疾病等方面的治疗中也取得不错的成效[17],再次不一一列举。谐波成像技术

在谐波成像应用于临床之前,所有超声成像系统都是按照线性超声来设计的。非线性声学的理论和实验表明,有限振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非线性效应,因此可以利用人体组织产生的高次谐波进行成像[18]。当前应用较广的有造影谐波成像,组织谐波成像等。具有谐波成像和Doppler血流成像功能成为高端超声成像仪的主要标志。

4.1 组织谐波成像和造影谐波成像

临床上,由于肥胖、胃肠气体干扰、腹壁较厚或疾病等原因,约有20%-30%此类的病人被称为超声显像困难病人[18]。对于此类病人需要较低频率的超声检查以增加穿透力从而得到进一步的诊断研究,组织谐波成像便能解决此问题。

组织谐波成像是利用超声传播过程中由人体组织自身产生的高次谐波进行成像[19]。组织谐波成像和造影谐波成像都是通过提取回波信号中的高次谐波分量进行成像,但高次谐波产生的物理原理却不相同。造影谐波成像的原理如下

[20]:超声造影剂内存在大量的微气泡,若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由于造影剂中的微气泡与周围血液的声阻抗差异较大,增强了超声束的后向散射信号,从而提高超声图像的对比度,改善图像质量。这种利用造影剂反射回波的二次谐波成像的方式称为造影剂谐波成像。

4.3 谐波成像应用

目前谐波成像技术在心脏和腹部疾病超声图像诊断方面的应用较为广泛。但谐波成像发射频率较低,接受频率较高,使得靶区图像分辨力降低。因此,此项技术尚处在初级应用阶段。国内对组织谐波成像研究仅限于临床应用研究,尚缺

少对该项技术在理论和实验方面的深入研究。国外已经开展了组织谐波成像模型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Yadong Li研究了用于产生谐波B型超声图像的计算模型[21]。组织谐波成像已经被证实具有较好的影像解析度,它比基波图像有着更好的对比,造影剂二次谐波成像可以增强造影剂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使成像更为清晰。展望

从早期超声诊断技术到目前的超声多普勒成像技术、三维成像技术和谐波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超声图像诊断技术的发展目的是为了提高图像质量,准确反映疾病信息。超声成像技术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医学影像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随着技术的发展、研究的深入,相信将会有更多新发现和新技术用于超声成像中。

参考文献:

[1] 王艳丹, 高上凯.超声成像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6,25(5):553-556.[2] 伍于添.超声诊断方法和设备的前沿技术[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20(6):470-475.[3] 彭虎,韩雪梅,杜宏伟.高帧率超声成像系统中一种高信噪比扇形成像模式的实现[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6,23(1):25-29.[4] B.SEDGMEN, C.McMAHON.The impact of two-dimensional versus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und exposure on maternal–fetal attachment and maternal health behavior in pregnancy[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06(27): 245–251.[5] 杜宏伟,彭虎等.吸收媒质中非线性gauss聚焦超声场的仿真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7,37(9):1120-1124.[6] 张良筱,张泾周,马颖颖.超声多普勒血流信号的分析方法.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7,26(5):548-551.[7] 吴立顺, 管喜歧.超声图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J].医疗卫生装备, 2007, 28(12):35-36.[8] 余薇, 胡佑伦.医学超声成像方法学进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1,20(3):225-228.[9] 米和伟,颜社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J].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8, 17(4):211-212.[10] 李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颈部肌瘤的价值[].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8,17(4):187-189.[11] 兰莉,许方洪.彩色多普勒超声与多层螺旋CT成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的对比研究

超声诊断成像仪 篇3

【摘要】近年来,乳腺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乳腺疾病筛查作用日益突出。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价格低廉等特点,是依据组织内部弹性特征不同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超声技术,能对乳腺实行病变无创性检查,本文对弹性成像原理、图像分析方法、临床应用及展望等作一综述。

【关键词】弹性成像 超声 技术诊断

乳腺由腺体、腺管、脂肪组织组成,乳腺疾病发病率因人种、年龄、生育情况、内分泌等因索不同。超声可筛选乳腺肿块的良恶性,为乳腺癌普查提供了一种简便、安全而有效的检查方法。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是一种新的超声显像技术,通过检测施加外部压力所致组织变形和扭曲程度来反映被检测组织的弹性程度即硬度。采用自相关综合分析法,根据压迫前后回声信号移动幅度的变化获得图像,以灰阶或彩色编码表现,该技术为鉴别乳腺肿块的良恶性提供了新途径,提高了确诊率。

1UE的基本原理

1991年Ophir等首先提出“弹性成像”的概念。弹性成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各种组织的弹性系数(应力/应变)不同,在受外力压迫后组织发生变形的程度也不同,把受压前后回声信号移动幅度的变化转化为实时彩色图像;弹性系数小、受压后位移变化大的组织显示为红色,弹性系数大、受压后位移变化小的组织显示为蓝色,弹性系数中等的组织则显示为绿色,从而借图像色彩反映组织硬度。

2UE图像分析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2.1定性诊断

2.1.1弹性评分法

最早的评分法是源自日本Itoh评分系统(共5分),1分:病灶整体发生形变,弹性图整体为绿色;2分:病灶大部分形变,小部分无形变,弹性图为绿色和蓝色相间的网格状;3分:病灶边缘变形但中心无形变,弹性图中心为蓝色,周边为绿色;4分:病灶全部无变形,弹性图整体为蓝色;5分:病灶全体和周边均无变形,弹性图病灶和周边均为蓝色。其他还有日本筑波大学植野教授提出的5分法和罗葆明等的改良5分法等。

2.1.2弹性应变率比值法

UE技术的诊断与人工施加外力或与患者呼吸运动相关。弹性图评分可受操作者主观认识的影响,相同条件下不同操作者对同一病灶可给出不同评分。通过测量“应变率”(应变指数、弹性比值)可进一步减少上述影响因素的干扰,首先测量病变部位的平均应变值,然后将其与乳腺旁相似区域平均应变值相比较得出应变指数,此值即为应变率,反映病变组织相对硬度,恶性病变应变指数高于良性病变。面积比是分别测量病灶在弹性图及二维图的面积,软件自动算出二者面积比值,通过良恶性病灶面积比差异对病灶进行定性分析。

2.1.3面积比值法

面积比是将UE图上乳腺肿块面积与灰阶图像上面积相比,浸润性导管癌在UE图上大小较其在灰阶声像图上大,可能与恶性肿瘤周围的结缔组织增生反应而导致硬度增加有关。Leong等提出,将面积比的临界值设为1.2时,UE对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可高达100%,但对某些类型良性肿瘤的特异性较灰阶超声差,如无明显包膜形成的纤维腺瘤。孙卫健等对72例乳腺肿块患者进行UE研究,当面积比为1.5时,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82.8%、特异性为87.8%、准确性为81.1%。吴文娟等研究结果显示,弹性面积比值>1.5为界,UE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为82.4%,特异性为92.7%,准确性为90.3%。当前使用的二维超声仅能显示病灶形态、结构,对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显示不佳,但UE技术有较大优势,尤其是恶性病灶对周围组织牵拉形成的毛刺在弹力图上显示更清晰,且弹性应变率之比及面积比减少了操作者主观因素影响,为乳腺疾病提供了相对客观的诊断指标。

2.2定量诊断

2.2.1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

此技术通过超声给组织施加局部辐射压力,组织受到辐射力的推动产生一定纵向位移及横向位移应变,经检测组织单位时间内横向位移,反映出病灶硬度,以单位(m/s)表示剪切波传播速度。剪切波传播速度越快表示病灶质地越硬,恶性程度越大;剪切波传播速度越慢表示病灶质地越软,恶性程度越小。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包括声触诊组织成像技术和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

2.2.2剪切波弹性成像

剪切波弹性成像是利用声辐射力技术产生剪切波,然后通过超高速成像技术获得剪切波图像,将弹性成像图经过彩色编码后叠加在二维灰阶图上,较硬的组织显示为红色,较软的组织显示为蓝色。进行乳腺检查时可根据情况在0~180 kPa量程下调解。Tamer等研究结果显示,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及囊性病变的相对硬度进行量化检测。黄炎等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弹性最大值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以60.12 kPa作为诊断界点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5%和88.3%。

3结语

UE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技术,正在不断探索与研究中,应用于乳腺、甲状腺等各种器官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进一步丰富了诊断信息,拓宽了超声诊断思路,使现代超声技术更完善。由于生物组织构成的复杂性及疾病组织病理特征的多样性,病变的弹性特征也呈现多样性,且不同超声弹性检测技术可能存在不同技术缺陷,因此要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优化弹性分级参数、辨别及分析伪像的产生。

参考文献:

[1]王伟,金正吉,唐波,等.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5).

[2]罗建文,白净.超声弹性成像的原理及理论分析[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13.26(3).

[3]徐智章,俞清.超声弹性成像原理及初步应用[J].上海医学影像.2010.14(1).

超声诊断成像仪 篇4

1 故障一

1.1 故障现象

无法开机,按ON/STB(开/关)后机器只有“嗡”的一声启动声,随即安静下来,风扇不转,ON/STB灯常亮,机器后面绿灯常亮,拔掉交流插头后机器状态依旧。隔一段时间后重启有时能恢复正常。

1.2 故障分析与排除

拔掉AVIO RIP上的插头,机器绿灯灭,表明机器完全关机。电源隔离:断开PPS和APS的联系,开机,后端可以启动,屏幕仍旧无信号。APS不动,表明问题可能在前端。拔掉APS所有负载,开机,APS启动。加载AFP,APS能启动。加载HV、APS不启动。换上HV,开机,机器一切正常。

2 故障二

2.1 故障现象

机器能启动并进入成像画面,但扇区内无图像。各种控制按钮有效,可切换探头。

2.2 故障分析与排除

查各路逻辑供电电压是否正常,排除探头高压供电异常。做FEC DEBUG,数据显示正常。检查超声后端,查看DSC和彩虹线,发现彩虹线有的地方绝缘层脱落,怀疑其可能会碰到机壳,将绝缘层脱落的部分与其它线隔离防止短接,并将彩虹线悬空,使其不与机壳接触,开机,一切正常。将彩虹线有绝缘层脱落的部分用绝缘胶带重新捆绑,问题解决。

3 故障三

3.1 故障现象

机器启动后,进度条到56时停止不动。很长时间(至少10分钟)后,跳出505报错,随即自动关机。

3.2 故障分析与排除

进MTE,做FEC REINSTALLEMBEDD,故障现象没有变化。重装软件。在最后一步应该报OPTION错误的时候,提示为“005!”后面是207,但不是OPTION。进入维修模式,作FEC的CONFIGURE,屏幕显示PLEASE WAIT。等候很长时间,直到关机。重启,进度条停在56。拆开机器前端,发现AFP上连FEC的槽中有一根针弯曲。小心扳直,装好,开机,启动正常。装好OPTION,作好SET UP的各项设置,并校准了TOUCH PANEL,开机,恢复正常。

4 故障四

4.1 故障现象

机器启动到成像画面,扇区无图像。

4.2 故障分析

作FEC DEBUG,无数据输出。后端打开,整理后开机,故障不变。打开前端,整理后开机,故障仍无变化。换FEC,不加3DMC,开机正常,只是报错找不到3DMC。加上3DMC开机,机器启动到成像画面,扇区无图像。DEBUG有正常输出。3DMC拆掉,开机,机器启动到成像画面,扇区无图像。DEBUG有正常输出。更换AFP,将旧FEC插回,反复开机试验,进入到正常成像画面了。换上AFP,开机,配置硬件后再开,故障排除。

摘要:本文介绍了飞利浦IU22彩色超声诊断成像仪几种较少见的故障现象及维修方法。

关键词:彩色超声诊断成像仪,故障维修

参考文献

[1]唐伟,尚长浩,汪洪伟,等.西门子Sequoia512彩色超声维修两例[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6):101.

[2]杨军,何贤国,裘定心.彩超典型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J].医疗装备,2005,18(5):60-61.

[3]史文兵.飞利浦彩色超声IU22维修一例[J].医疗装备,2009,22(9):59.

超声诊断成像仪 篇5

1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优势

我国对于压力容器检验的关注度较高,而且在很多技术的选用上,都表现为严格的特点。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优势,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应用,能够针对压力容器检测的多项指标有效明确,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不会对检测质量造成问题。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操作,能够与计算机技术、超声技术、成像技术等,均能开展有效的联合操作,这就很容易在压力容器检测的过程中,将各项指标有效的体现出来,减少疏漏。第二,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操作,在自身的难度上并不高,而且经过长时间的优化、革新以后,还增加了自动化、智能化的理念,这对于未来工作的开展,将会提供更多的保障。

2TOFD超声成像检测技术的原理

超声诊断成像仪 篇6

【摘要】目的探讨经直肠弹性成像在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前列腺特异抗原升高,怀疑前列腺癌患者,应用经直肠超声(TRUS)及经直肠弹性成像(TRTE)检查,查找可疑结节行目标活检,并进行12点系统活检,比较恶性结节的检出率。结果:TRUS检出可疑恶性结节58个,其中25例38个恶性结节,检出率55%,TRTE检出可疑恶性结节40个,其中35例38个恶性结节,检出率80%,TRUE和TRUS的恶性结节检出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TRTE能提高前列腺恶性结节检出率,有助于提高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的活检检出率。

【关键词】经直肠弹性成像前列腺良恶性结节

【中图分类号】R737.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080-01

前列腺疾病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比例的增加,生活环境,饮食结构的改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老年人健康的巨大威胁,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而常规检查方法会造成一定的漏诊或误诊,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可靠方法,但各种系统活检方案都有一定的假阴性率,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直肠实时超声弹性成像(TRTE)在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价值,提高超声引导前列腺目标活检的检出率。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疑诊前列腺癌(PSA值增高)并拟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男性患者共100例,年龄56~83岁,平均(64.8±10.3)岁。血清PSA值1.89~200ng/ml,平均(57.5±44.4)ng/ml。患者既往无前列腺穿刺活检史、亦无前列腺或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史。100例患者均通过活检获得病理诊断结果。

2.仪器与方法:

2.1仪器:西门子S-2000超声仪,腔内端扫式探头(探头频率5.5~8.5MHz),具备弹性成像定量分析功能,并配有专用金属穿刺引导架。Magnum自动活检枪(美国Bard公司),配套的18G活检针。

2.2方法:患者取左侧卧位,由1位具备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检查经验的医师先行常规经直肠超声检查,将边缘模糊的低回声结节或区域标记为可疑病灶;然后进入弹性成像模式,用双幅显示功能,取样框覆盖整个前列腺,同时观察灰阶超声与弹性成像图。检查时使用经直肠超声探头对前列腺手动施压,通过平稳抖动进行弹性成像,根据成像显示情况来进行压力的适当调整。压力指数2~4时留取图像,参考前列腺弹性评分标准,TRUS显示的可疑病灶内出现局限但稳定的蓝色区或病灶完全为蓝色覆盖以及由TRTE检测到的稳定的蓝色区域均确定为可疑病灶,即为目标活检的靶目标。使用巴德自动活检枪、18G活检针,先对TRUS和TRTE检出的可疑病灶行病灶局部活检取材,后者计为目标活检,根据病灶大小穿刺2~4針不等;然后进行12点系统活检,所有标本标识后送病理检查。

2.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手术和病理结果

100例患者中,前列腺腺癌55例,前列腺增生25例,前列腺增生并慢性炎症16例,前列腺慢性炎症4例。

2.TRUS和TRTE的前列腺恶性结节检出情况,100例患者中,TRUS检出可疑病灶76个,病理结果38例46个病灶为前列腺癌,检出率60.5%(46个/76个);30个病灶为良性,占39.53%(30个/76个),其中25个经TRTE成像后,表现为绿色为主,考虑良性病变占32.9%(25个/76个),病理结果为增生15个,增生并慢性炎症4个,慢性炎症1个,5个TRTE支持前列腺癌诊断.占6.6%(5个/76个),病理结果为增生4个,增生并慢性炎症1个。TRTE检出可疑病灶60个,病理结果46例52个病灶为前列腺癌,检出率86.7(52个/60个),8个病灶为良性,占13.3%(8个/60个),病理结果为增生6个,增生并慢性炎症2个。76个TRUS检出的可疑病灶中,71个TRTE良恶性判断正确,占93.4%(71个/76个);55个前列腺癌中,TRTE在46例前列腺内找到病灶,占83.6%(46例/55例),其中6例TRUS阴性而由TRTE明确诊断,占10.1%(6例/55例)。TRTE与TRUS的前列腺癌病灶检出率有明显差异(P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环境卫生恶化等因素,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前列腺癌的临床症状在早期往往无明显异常表现,发现时大部分已属中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前列腺穿刺活检术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金标准,但目前的系统穿刺法,由于缺少目标穿刺,穿刺点数多,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就越高,如何提高前列腺癌穿刺检出率而不增加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是一个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弹性成像的原理是根据不同组织的弹性系数不同,组织的弹性系数大,其引起的应变相对较小;弹性系数小,其引起的应变相对较大.即将组织受压前后回声移动幅度的变化转化为实时彩色图像,使用不同颜色对不同组织的弹性进行编码,借其反映组织的相对硬度[1]。弹性成像技术提供的组织的弹性信息可增加超声检查对病变硬度的判断能力,在乳腺和甲状腺[2]的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已得到肯定。由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在组织学上不会引起移行区与周围区组织硬度的明显增加,而前列腺组织癌变后上述区域硬度会有增加。本研究就是应用TRTE对怀疑前列腺癌的患者进行了病灶的查找和良恶性的鉴别。

本研究应用TRTE在100例患者中检出60个可疑病灶,其中46例52个病灶为前列腺癌,而在TRUS检出的76个可疑病灶中仅有38例46个病灶为前列腺癌,TRTE的前列腺癌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TRUS;在TRUS检出的76个可疑病灶中,46个病灶弹性图完全为蓝色或以蓝色覆盖为主,根据弹性评分完全支持前列腺癌诊断,25个病灶弹性图以绿色为主,根据弹性评分考虑为良性;在TRTE检出的60个可疑病灶中,52个病灶与病理结果一致,其中6个病灶TRUS未检出;TRTE检出的60个病灶均成功行目标活检。因此,TRTE能通过对前列腺硬度的评价,发现恶性病变并对TRUS检出的可疑病灶进行良恶性的鉴别,同时确定病灶的位置和范围为目标活检提供明确的靶目标。本组TRUS检出的可疑病灶中,94.5%的病灶良恶性应用TRTE正确区分,纠正了41.7%的假阳性结果,并避免了20.0%的前列腺癌漏诊,表明TRTE的应用可有效提升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技术的诊断效能和引导穿刺的活检效能。但在TRTE检出的60个可疑病灶中,8个病灶TRTE诊断前列腺癌而病理结果为良性,提示应用TRTE诊断前列腺癌也有局限性,分析原因发现:病灶所在前列腺均明显增大,3个病灶较小且偏出弹性施力中线区、1个病灶位于远场均无形变而产生假阳性结果;另55例前列腺癌中有6例TRUS表现为前列腺整体受累,而弹性图无局灶性改变呈假阴性结果,但TRUS依据前列腺整体形态和内部回声改变[7]诊断为弥漫浸润型前列腺癌并不难,且系统活检采用6点方案即可明确诊断而不致造成漏诊。本研究表明:弹性成像技术的前列腺癌病灶检出能力与其组织学类型及部位有关,对可能表现为孤立病灶的结节型和结节浸润型前列腺癌弹性图较易识别;位于探头施力范围的病灶可得到客观的弹性图像,而在前列腺明显增大者,远场或过度偏离中线区的病灶则弹性成像困难,此时应用弹性图来甄别病灶良恶性并不可靠。由此可见,TRTE和TRUS检查结果综合分析颇为重要,一方面可预估弹性成像的应用效能,客观分析弹性图;另一方面可正确选择更适合的活检方案。本研究的目标活检结果表明:TRTE可在84.0%的前列腺癌患者中正确地找到病灶;100%的病灶可成功获得目标活检;87.5%的病例可经目标活检明确的诊断。对本组68例患者而言,获得明确诊断,目标活检穿刺点数明显少于系统活检。

结论

TRTE可提高前列腺癌病灶的检出率,有助于引导目标活检,提高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的活检效能,保证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穿刺。

参考文献

[1]徐智章,俞清.超声弹性成像原理及初步应用.上海医学影像,2005,14(1):3-5.

[2]罗葆明,欧冰,智慧.乳腺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30(1):112-115.

[3]ElwagdyS,SamyE,SayedM,etal.Benignprostatichyperplasia:clinicalbenefitsonthree-dimensionalultrasoundextendedimaging(3DXl).IntJUrol,2008,15(4):332-339.

[4]马旗,方军初,单玉喜,等正常前列腺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经直肠超声实时弹性成像[J].援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3):543-545

[5]张艳,唐杰,李岩密,等经直肠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联合灰阶超声诊断前列腺周围区病灶的价值[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0,16(11):979-983.

[6]张旭,黄品同,刘春媚,等经直肠超声弹性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1.20(9)775-778

超声诊断成像仪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79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中男26例, 女53例;年龄23~88岁, 平均年龄 (46.9±14.5) 岁。患者病理诊断证实患有甲状腺癌, 病理诊断方法为术后石蜡切片检查, 病理类型为髓样癌13例, 未分化癌17例, 滤泡状癌26例, 乳头状癌23例。临床症状包括肿块破溃及出血21例, 疼痛59例, 呼吸不畅62例, 吞咽困难47例, 声音嘶哑50例;就诊时发现癌症向远处转移的患者为15例, 骨转移6例, 肺转移7例, 骨转移合并肺转移2例。

1.2 方法

采用CUS、UE联合CUS的方法对本组79例患者进行检查、诊断, CUS检查方法在检查时采用的是Hi UEachi Eub-9500彩超诊断仪, 检查时让患者保持仰卧位, 将软垫垫于肩部下方, 以便确保甲状腺充分暴露在诊断仪的检查视野中, 检查时确保探头工作频率为7~14 MHz。进行CUS扫查的过程中, 需要仔细观察与辨认甲状腺结节形态, 同时记录好结节大小、具体数量、结节边界、结节周围是否存在声晕以及钙化现象、结节内部是否有回声及回声是否出现后方减弱现象等, 记录好相关数据后可进行UE检查。UE检查方法如下:将诊断仪的CUS检查模式调整为UE检查模式, 检查的过程中保证诊断仪始终处于实时双幅显示状态, 且屏幕宽度应与取样框保持一致, 取样框应比病灶部位大2倍左右, 以便能够全面检查甲状腺中的结节。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对结节周边血流以及结节内部血流进行观察记录, 扫查至结节部位时需要轻轻震动探头, 根据显示屏中的数值控制好压力指数, 确保检查过程中压力指数为3~4, 同时保证弹性图像处于稳定状态, 持续稳定时间应达到3~4 s。获得UE图像后, 在图像中的正常组织与病灶区选择好感兴趣区, 同时对正常组织感兴趣区与病灶范围感兴趣区的应变率比进行计算。对比CUS诊断、UE联合CUS诊断的阳性率。

1.3 判定标准

1.3.1 CUS判定标准[2]

结节出现微钙化、低回声、不规则形态、边界模糊、血流信号明显增强中的2项或2项以上表现, 诊断为甲状腺癌。

1.3.2 UE诊断标准[3]

依据正常组织感兴趣区与病灶范围感兴趣区的应变率比判定是否为甲状腺癌, 如应变率比≥3.3, 判定为甲状腺癌。UE联合CUS诊断标准:同时符合CUS及UE关于甲状腺癌的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US诊断阳性62例, 阳性率为78.48%;阴性17例, 阴性率为21.52%;UE联合CUS诊断阳性71例, 阳性率为89.87%;阴性8例, 阴性率为10.13%;CUS、UE联合CUS的阳性率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849, P=0.049<0.05) 。

3 讨论

CUS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方面具有分辨率高、操作简单以及价格低廉的特点, 诊断符合率为74%~82%。另一方面, 应用CUS对结节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仅能够获得血供、有无钙化、回声以及边界等信息, 无法了解结节硬度信息, 且良性结节的CUS图像与恶性结节的CUS图像可出现交叉问题。因此, 单纯采用CUS对结节进行鉴别诊断, 可出现误诊、漏诊现象。本研究采用了CUS检查、UE联合CUS的方法对79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检查、诊断, 结果证实UE联合CUS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纯CUS检查, 提示联合应用CUS、UE可显著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符合率。UE诊断技术可以利用机体组织生物力学方面的特性对结节的良恶性进行分析, 在检查中利用探头在病灶部位施加适当的外力, 在施加外力后根据形变程度判断组织硬度, 从而准确诊断或鉴别甲状腺癌。将CUS诊断与UE诊断结合在一起, 不但可以了解结节回声、形态及边界等信息, 同时能够获得结节硬度信息, 因此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本研究再次证实了上述观点。

综上所述, CUS联合UE对于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优于单纯CUS诊断。

摘要:目的 评估超声弹性成像 (UE) 联合常规超声 (CUS) 对于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79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CUS、UE联合CUS的方法进行检查、诊断。结果 CUS诊断阳性62例, 阳性率为78.48%;UE联合CUS诊断阳性71例, 阳性率为89.87%。CUS、UE联合CUS的阳性率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849, P=0.049<0.05) 。结论 CUS联合UE对于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优于单纯CUS诊断。

关键词:甲状腺癌,超声弹性成像,常规超声,联合

参考文献

[1]郭辉, 张宇哲, 陈静, 等.超声联合增强CUE检查在甲状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残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 19 (3) :373-376.

[2]郭欣, 吴志宇, 陈春悠.免疫负调控分子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8样蛋白2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5, 32 (3) :601-604.

超声诊断成像仪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期间所收治乳腺肿块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在25~65岁范围内, 平均年龄为 (40.62±11.47) 岁。上述患者均经过常规二维超声检查, 发现病灶97个, 肿块径线大小为0.54~4.21 cm, 平均大小为 (1.6±1.13) cm。

1.2 仪器和方法

使用日立HI VISION Avius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线阵探头频率7.5~10 MHz, 具有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 (KTE) 。操作方法:首先是二维超声仪对患者双侧乳腺进行多切面扫查, 确定肿块位置, 测量肿块大小范围, 观察肿块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灶等指标, 以及同侧腋窝淋巴结是否出现肿大等状况。其次, 应用彩色多普勒对患者乳腺肿块周围与肿块内部血供情况进行观察, 测量血流速度、阻力指数。三是加用弹性成像, 取样框大于病灶范围, 包括皮下组织、腺体组织和部分胸肌组织, 使病灶居于取样框中央部位, 采用徒手加压法, 手持探头在病灶部分做微小、中等速度振动 (加压–减压) , 保持振动方向与胸壁垂直, 仪器显示屏上的压力数多控制在2~3级为宜。

1.3 弹性图硬度分级标准

弹性成像系统以彩色编码显示不同组织的弹性大小, 绿色表示取样框内组织的平均硬度, 红色表示比平均硬度软, 蓝色表示比平均硬度硬。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是Ueno等推荐的硬度分级标准[1], 该方法根据低回声病灶区显示的不同颜色, 将病灶表现分为5级:1级, 病灶区域整个变形明显, 病灶表现为均匀的绿色, 与周围乳腺组织相同;2级, 病灶区域大部分扭曲变形, 病灶表现为蓝绿相间的“马赛克”状;3级, 病灶区域的边缘扭曲变形, 病灶中心为蓝色, 周围部分为绿色;4级, 整个病灶区域没有明显变形, 整个病灶表现为蓝色;5级, 病灶区域及其周边没有明显变形, 表现为整个病灶及其周边组织均为蓝色。

2 结果

2.1 本组病例中二维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分布为:

良性57个, 恶性24个, 从而可以看出97个病灶, 常规超声检出率为83.5%。

2.2 病理分型:

良性病变64个, 其中乳腺纤维瘤33个, 囊性增生病变20个, 乳头状导管瘤8个, 脂肪瘤3个;恶性病变33个, 浸润性导管癌30个, 髓样癌2个, 硬癌1个。

2.3 弹性图硬度分级结果:

组织弹性1~3级为良性病变, 4~5级为恶性病变。在病理诊断64个良性肿块中, 组织弹性评分1~3级者61个;33个恶性肿块中, 组织弹性评分4~5级29个。

利用统计学相关理论对本组病例进行有效性分析与研究, 得出结论, 常规二维超声诊断肿块准确率为83.5%, 误诊率16.5%;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肿块准确率92.7%, 误诊率7.3%。由此得出, 结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使超声诊断敏感性得到提高。

3 讨论

常规二维超声对乳腺肿块的发现和诊断与病变的大小、深度及所在的乳腺背景回声类型有一定关系, 对较小的病灶显示率低, 有一定的局限性。弹性成像技术提供了组织弹性差异这一新的力学属性, 由于某些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间的弹性系数的变化较之与常规超声的声阻抗差大几个数量级, 故可以发现常规超声图像上显示模糊不清的病变[2]。本组病例中, 有1例浸润性导管癌, 二维超声发现1个病灶, 径线1.4 cm, 而弹性成像发现其周边有1个浸润病灶, 径线0.5 cm。由此可见, 超声弹性成像在二维超声检查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可以反映病灶的信息, 提高了诊断准确性。

部分乳腺病变在常规超声中显示为低回声局限性结节, 加用弹性成像显示为1级, 说明其硬度与周围组织相近, 提示良性病变, 避免了不必要的组织活检。本组病例中, 发现1例低回声小结节, 径线0.6 cm, 边界不规则, 弹性成像提示病变为良性。对常规二维图像上边界不清, 形态不规则的良性病变、部分炎性病变的准确性有很大帮助, 提高了诊断特异性。

弹性成像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乳腺肿块的特殊组织学改变可能直接影响到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特异性。部分特殊类型的乳腺肿块, 如髓样癌、黏液癌及一些内部合并坏死、液化的恶性病灶, 影响弹性成像的准确性[3];另外较大的病灶, 由于缺乏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对照, 无法准确评价其应变, 因此使诊断的准确性下降;从病理结果分析, 引起良性病变硬度增加, 造成弹性成像假阳性, 如纤维腺瘤合并钙化灶, 硬化性腺病, 导管乳头状瘤合并梗死、变性等。因此, 弹性成像技术和常规二维超声相结合, 对诊断的准确性有很大帮助。

4 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诊断中有较高的准确性, 其准确度高于常规二维超声, 与常规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起来进行综合诊断, 将有助于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的的准确率, 弹性成像作为一种全新成像技术, 拓展了超声诊断范围, 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 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Itoh A, Ueno E, Tohmo E, et al.Breast disease:clinical application of US elastography for diagnosis[J].Radiology, 2006, 239 (2) :341-350.

[2]张缙熙, 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155.

超声诊断成像仪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60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21~72岁, 平均年龄44.3±9.7岁。经过病理和手术证实, 本组60例患者中共存在71个乳腺肿块, 其中良性30个 (12个乳腺纤维瘤, 9个乳腺增生结节, 6个单纯囊肿, 3个乳头状导管瘤) , 恶性41个 (24个为浸润性乳腺癌, 10个为乳头状导管癌, 7个为髓样癌) 。

1.2 仪器和方法

使用GE公司GE730-Expert型号彩色多普勒诊断仪, 二维高频探头频率为5~12MHz, 三维容积探头频率为6~12MHz, 取样容积的大小随着观察的范围改变而改变。患者以仰卧位的方式, 充分暴露乳腺, 诊断中首先采用二像进行任意切割、旋转, 与常规超声断面图像进行对比发现不同;然后对肿块内部回声、肿块后方回声、立体层面结构及周围组织的位置关系进行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分析;最后观察三维超声血流能量成像情况。

1.3 诊断标准

由2位高年资医生分别阅片, 二维与三维共同评估内容包括:形状、长轴方位、回声强度、内部回声、境界轮廓、微小钙化、后方回声。三维超声观察冠状断面上有无汇聚征, 边界是否完整清晰, 境界轮廓是否有不规则毛刺状。依据BIRADS标准进行判断, 1至3级为良性, 4至5级为恶性。1级:正常乳腺声像图, 无异常发现。2级:发现病灶, 但是良性的几率极高 (恶性的几率2%) 。3级:发现病灶, 恶性几率5%。4级:发现病灶, 恶性几率>5%但95%。5级:发现病灶, 恶性几率≥95%。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恶性肿块冠状断面可见呈放射状向肿块聚集的中强回声, 可出现在多个甚至全部冠状断面上 (图1) 。维探头对患者双侧乳腺实施全面扫查, 初步确定肿块部位和数目, 在此基础上, 记录肿块的大小、边界、形状、纵横比、内部回声、包膜情况等;其次通过彩色多普勒显现肿块血流分布和多少情况, 开启三维成像中Freehang 3D模式, 把探头慢慢匀速平移, 扫描整个肿块, 再存盘分析;再次启动自动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 在这个过程中对图

通过对超声结果判断显示, 二维超声59个乳腺肿块诊断正确, 诊断符合率为83.1% (59/71) , 其中恶性误诊良性5个, 良性误诊恶性6个, 没有检查到肿块的1个。三维超声68个乳腺肿块诊断正确, 诊断符合率为95.8% (68/71) , 其中恶性误诊为良性1个, 良性误诊恶性2个, 没有查到肿块的0个。各诊断医师依据三维超声诊断准确率率高于二维超声,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二维超声血流检出率63.41% (26/41) , 三维超声血流检出率97.56% (40/41) , 三维超声血流检出率高于二维超声血流检出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本组40个乳腺恶性肿瘤于肿块内部及周围同时出现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 彩色超声血流能量成像可以清楚看到恶性肿块滋养血管的空间分布状况, 直观显示肿块血管分布行走状况。三维超声具有较高的诊断乳腺肿块准确率和血流检出率。

注:与二维超声比较*P<0.05

3 讨论

超声是乳腺疾病诊断检测中最为常用的方法, 这一技术能够清晰显示乳腺结构, 有效分辨肿瘤的活动性以及肿瘤血液信号, 辅助临床进行诊断[3~5]。

在肿块良恶性辨别中, 二维、三维超声图像有不同特点[6~8], 见表2。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三维超声诊断准确率高于二维超声,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三维超声血流检出率高于二维超声血流检出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三维超声技术是按照一定顺序将计算机内所采集的二维图像参数加以重建而得到的三维立体图像, 其优势在于保留二维超声成像的所有信息, 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更为形象和直观的三维信息, 从而为定性定量诊断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应用三维容积探头进行扫查。采集完图像后在超声屏幕上可获得3个互相垂直的平面 (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 及重建后冠状面的空间立体图像, 通过调整旋转方向与角度等可获得不同方位组织或病变的空间立体形态、边缘、基底浸润深度、周围组织及血管结构等。三维超声技术不仅使乳腺肿瘤的检出率有很大提高, 而且也提高鉴别肿瘤类型准确率。

通过三维超声技术的重建, 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病灶和周围组织的立体形态, 空间关系, 并完整地观察界面回声聚集的情况。三维超声能定量评价肿瘤体积、了解肿瘤内部情况, 清晰显示肿瘤周边组织和血流情况, 进行术中引导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切除中提高手术的准确性[9]。三维图像能清晰显示乳腺肿瘤与周边组织的立体层次关系, 所以也为临床手术科室提供有益的其他信息[10]。

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60例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行二维、三维超声检查, 对比2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及检出率。结果 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穿刺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60例患者共71个肿块。二维超声对59个乳腺肿块诊断正确, 诊断准确率为83.1% (59/71) , 三维超声对68个乳腺肿块诊断正确, 诊断准确率为95.8% (68/71) , 三维超声诊断准确率率高于二维超声,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二维超声血流检出率63.41% (26/41) , 三维超声血流检出率97.56% (40/41) , 三维超声血流检出率高于二维超声血流检出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三维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准确率和血流检出率高于二维超声, 使用三维超声可提高乳腺肿块鉴别诊断水平。

关键词:三维超声成像,乳腺增生,诊断

参考文献

[1]王伟平.乳腺增生症的彩色多普勒分型与病理组织类型的比较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 2007, 14:1849.

[2]梁燕, 邓旦, 赖小今,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 2011, 21 (1) :48.

[3]张衿熙, 姜玉新.前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41.1

[4]王小燕, 刘时才.乳腺增生症高频超声及彩色血流与病理学对比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2, 18 (5) :377-378.

[5]杨光华, 病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85-86.

[6]徐栋, 钱超文, 边晔萍, 三维超声成像对乳腺癌外科手术的指导价值[J], 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6, 189 (3) :167-168.

[7]Caproni N, Maichisio F, Pecchi A, Canossi B, Battista R, D’Alimonte P, et al.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in thecharacterisation of breast masses:utility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in comparison with MRI.Eur Radiol.2011 Aprl;52 (3) :248-55.

[8]李俊来, 唐杰.全面提高超声检查技术努力提高乳腺疾病诊断水平[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电子版) , 2008, 5:789-794.

[9]Gufler H, Buitrago-Tellez CH, Madjar H, et al.Ultrasound demonstration of mammographically detectednmicrocalcifications.Acta Radiol, 2008, 41:217-221.

超声诊断成像仪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室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测与手术病检证实的乳腺肿块506例进行分析。均为女性, 年龄21~79岁, 平均年龄 (41±4) 岁, 其中包块良性肿块382例 (其中包块纤维腺瘤, 乳腺囊肿, 乳腺炎性包块, 增生结节, 脂肪瘤邓) , 恶性肿块124例 (其中包块髓样癌, 腺癌, 肉瘤, 浸润性导管癌, 非浸润性导管癌等) 。包块直径 (0.4~8.7cm) , 对患者都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1.2 仪器与方法

(1) 仪器:应用日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具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功能, 并能计算弹性应变率比值, 高频探头5~10MHz。 (2) 方法:常规采取仰卧位, 必要世可根据乳房病变情况取侧卧位或者坐位, 选取7.5MHz或以上探头, 通常将探头直接置于患者乳房上进行检查。探查时, 以乳头为中心, 行放射状和逆放射状检查, 对局部病变处进行纵、横、斜切面检查, 并注意要与健侧乳房比较, 注意仔细观察包块的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及后方声衰减, 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 采集血流频谱, 观察频谱的情况。超声弹性成像检查, 在彩超上选取最佳切面, 探头尽可能轻触包块, 方向与皮肤保持垂直, 包块尽可能置于取样框中心。手握探头, 以一定频率轻压探头, 施加的压力保持在1∶1之间。超声弹性成像以包块的颜色及与周围组织的硬度比值来判断包块的性质。弹性系数小的组织受压后位移变化大, 显示为红色, 反之, 则显示为蓝色。以红色到蓝色表示病变区组织从“软”到“硬”的变化程度, 以绿色表示兴趣区域的平均硬度, 评分标准为:1分, 肿块整体发生变形, 图像显示为绿色;2分, 肿块部分发生变形, 图像显示为绿色和蓝色的“马赛克”状;3分, 肿块周边发生变形, 中心部分不发生形变, 图像显示为病灶中心为蓝色, 周边为绿色;4分, 肿块整体无形变, 图像显示病灶整体为蓝色;5分, 肿块整体及周边无变形, 图像显示病灶整体及周边为蓝色。弹性应变率比值即选取与病灶同一层次的周边正常形态组织, 在肿块中心取一定面积的区域及在周边同层取相同面积的区域进行比较, 该比值即弹性应变率, 我们定义若该比值<3.08则为良性, 反之则为恶性。

1.3 统计学处理

我们以病检结构作为标准, 应用四个表对诊断实验进行分析。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声弹性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卡盘值,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乳腺肿块的鉴别结果

良性组382例中,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准确356例, 误诊26例;恶性组124例中, 其诊断准确97例, 漏诊27例,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为78.2%, 特异性为93.2%。

2.2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乳腺肿块的鉴别结构

良性组382例中,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准确363例, 误诊19例;恶性组124例中, 其诊断准确109例, 漏诊15例。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为87.9%, 特异性95%。

2.3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乳腺肿块的结果比较

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肿块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率高, 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χ2=106.64, P<0.01) , 见表1。

3 讨论

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新型的超声诊断技术, 超声弹性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对组织施加一个内部或外部的压力。在弹性力学, 生物力学等物理规律作用下, 组织将产生一个响应, 如位移, 应变, 速度的分布产生一定改变。利用超声成像方法, 结合数字信号处理或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可以估计出组织内部的相应情况, 从而间接或直接反映组织内部的弹性。弹性成像是利用组织的硬度及肿块在灰阶声像图与弹力图中的大小差异来区分实性肿块。恶性病灶在弹力图上比良性更硬更暗。近年发展的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则将受压前后回事信号移动幅度的变化转换为实时彩色图像, 弹性系数小的组织受压后位移变化大, 显示为红色;弹性系数大的组织受压后位移变化小, 显示为蓝色。弹性系数中等的组织显示为绿色, 以色彩对不同组织的弹性情况来反应组织硬度。研究表明, 弹性图分级为5级, 代表组织弹性系数从小到大, 反映组织硬度从软到硬, 以弹性系数>3分, 弹性应变率比值>3.08作为诊断恶性的标准, 弹性评分在良恶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本组病例中, 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为87.9%, 特异性为95%, 其诊断乳腺肿块的性质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准确率高 (χ2=106.64, P<0.01) 。在此研究中, 我们看到仍然有一些漏诊及误诊的情况存在, 经对比病理结果分析, 发现漏诊的主要是一些比较大的包块, 因为其中心发生液化坏死, 导致其硬度下降, 还有就是髓样癌这类本身就比较软的病灶;误诊的主要情况在于一些良性的肿块内发生钙化, 还有就是乳腺炎等情况[1,2,3,4]。

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新的诊断乳腺肿块的方法, 它能给我们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多一些信息。在诊断乳腺肿块的良恶性方面有一定的价值。如果将其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钼靶等, 能更一些提高乳腺肿块的诊断率, 为广大患者提高更早的更准确的诊断。

摘要:目的 探头超声组织弹性成像在乳腺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06例乳腺肿块的弹性成像结果与手术病检结果对比。结果 506例患者中, 手术病检示良性病例382例, 恶性病例124例, 超声组织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肿块的灵敏度87.9%, 特异性95.0%,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块的灵敏度78.2%, 特异性93.2%。结论 弹性成像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如果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能对乳腺肿块的性质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关键词:超声组织弹性成像,乳腺肿块

参考文献

[1]钟晓绯 (译) , 彭玉兰, 刘吉斌.美国放射学会BI-RADS乳腺超声术语及评估[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9, 11 (10) :719-720.

[2]智慧, 罗葆明, 欧冰, 等.对乳腺弹性成像5分评分法的进一步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7, 23 (5) :349-351.

[3]陈翠京, 张彦, 史秀云.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2, 13 (12) :843-845.

超声诊断成像仪 篇11

关键词:AD9271;FPGA SPI

前言

随着电子计算机、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成像系统逐渐向全数字化方向发展。全数字超声成像技术在接收前端将回波信号转变为数字量,通过设计专用ASIC系统替代传统模拟处理电路,实现信号的延迟、叠加及信号处理,使图像更清晰、更准确,分辨率更高,提高了超声诊断设备的质量。

AD9271是ADI公司针对全数字超声系统推出的8通道单芯片模拟前端。其极高的集成度允许医疗设备设计师将超声系统的信号通道尺寸减少50%,电路板占用面积减少约40%,顺应了当今超声仪器向小型化、便携式方向发展的趋势。同时,可大大降低仪器的噪声水平,各项性能指标得到显著提高,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保证了图像的高质量,提高了医学超声影像诊断的准确性。

基于AD9271的全数字超声成像系统

图1为基于AD9271的全数字超声成像系统框图。发射电路产生发射脉冲,通过阵元选通电路激励线阵换能器生成超声波。超声波遇被探查物体所产生的回波信号传至AD9271。AD9271可独立完成前置放大、抗混叠滤波、高速A/D变换等模拟信号处理过程,替代了传统全数字B超系统中前端IC电路多芯片分立的设计方案。获得的数字信号通过FPGA,完成信号和图像的处理,包括波束形成、动态聚焦、动态滤波、可变增益放大、对数放大、检波和DSC;最后将处理完的图像传人显示器进行显示。

线阵换能器

本系统中采用80阵元16通道的线阵探头,其内部包含阵元选通电路。阵元选通电路由10片8通道高压模拟开关芯片组成。80通道高压模拟开关一端分别与80个阵元相连,另一端则每5个一组分别与16个输入输出通道相连,由FPGA输入控制码实现换能器阵元的选通。

发射电路

本系统共有16路发射电路,单路发射电路如图2所示,其是在现有超声诊断仪的发射电路为基础进行适当改进而得到的。FPGA发出的控制脉冲需要首先通过一个功率触发器,将脉冲的幅值提高到12V后,作为激励脉冲送入场效应管的栅极。当无激励脉冲时,作为电子开关的场效应管断开,电源通过限流电阻R1向隔直流电容c充电到V0当出现激励脉冲时,开关打开。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瞬时改变,因此在电容c的右端在理论上会出现-V0的电压脉冲,通过电缆加到换能器上。两个二极管可以隔离高频振荡,减小噪声干扰。

AD9271

AD9271是首例将8信道的放大器电路和A/D转换器集成在1枚芯片上的产品。每个通道包括常规超声信号模式和连续多普勒信号模式两种,通过控制信号进行选择使用。其中常规超声信号模式由低噪声前置放大器(LNA)、可变增益放大器(VGA)、抗混迭滤波器(AAF)和采样速度为10MSPS~50MSPS的12位A/D转换器(ADC)组成。

AD9271集成度高、尺寸小,功耗低。在以10MSPS和50MSPS采样速率工作时,其每通道功耗分别为115 mW和175 mW,与其它近似解决方案相比,功耗降低25%,从而允许增加通道数而不必加大电源功率。此外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关闭不使用通道的电源,减少了功率的损耗,对小型化仪器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此系统中,使用AD9271的常规超声信号通道模式,其控制是由FPGA通过SPI接口输入控制码实现的。SPI接口由串行时钟端口(SCLK)、串行数据输入输出口(sDIO)和片选端口(CSB)组成。SCLK输入串行位移时钟,用于保证输入及输出数据与AD9271同步;SDIO为一双向端口,用于输入输出数据;CSB为SPI的使能端,控制SPI接口的开闭,其中CSB为低电平时SPI有效。三个端口的时序如图3所示。

当CSB变为低电平时,SDIO开始跟随SCLK输入输出数据。首先输入的是一16位指示码,其中第一位为输入输出控制位,低电平为输入,高电平为输出;第二、三位控制传送的字节数;第四位到第十六位为输入输出数据的起始地址,当传送的数据多于一个字节时,数据地址以起始地址为准按序定址。指示码传送完毕后开始传送控制码。AD9271的内部寄存器大致可以分为芯片配置寄存器、片选及模式转换寄存器、程序寄存器三部分,将控制码存人相应的寄存器以实现相应的功能。此外,FPGA还为发射接收电路和AD9271提供时钟,以保证它们的同步性。

AD9271输出的数字信号将传送到FPGA中进行后期的信号、图像处理。

图4为此超声成像系统对正常眼部组织进行检查所得的超声回波信号。图中左端杂乱的多个饱和、高衰减波峰为始波,这是探头本身、探头与皮肤接触产生的回波。始波后平段表示无回声界面的玻璃体。始波后约25mm,可见玻璃体一视网膜波峰,其后高低不等的波峰是球后软组织回声。

结语

超声诊断成像仪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接受乳腺病变活检的300例患者进行研究。术后病理证实乳腺导管内癌20例, 以20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25~75岁, 平均年龄 (53.0±18.0) 岁, 本研究经医学伦理会批准, 所有患者具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检查方法

采用EUB-8500超声仪联合超声弹性成像仪进行检查。常规超声检查选择预设的乳腺检查条件, 以患者的病灶情况为依据, 调整深度、聚焦部位, 获取最佳的图像效果。根据声像图特征分型, 一种是肿块型, 另一种是结构紊乱型。对于结构紊乱的病变, 其回声和周围组织回声类似, 无明显占位效应, 边界模糊。对两种分型病灶的钙化情况进行观察。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观察病变组织的血流情况。在采用弹性成像仪器进行检查时, 采用探头专门的压迫板, 弹性图取样框设置范围应大于病灶范围, 超过其边界的5 mm为宜。使用探头在病灶位置进行缓慢的震动, 观察弹性图的彩色编码, 不同颜色表示不组织的弹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n表示, 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病灶>2 cm对比, 病灶<2 cm无血流病例更多, 中等血流和丰富血流病例更少, 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显示为3级的患者有5例, 4级的患者有10例, 5级的患者5例。同时, 显示硬度特性为:高硬度表现为团状分布, 含杂着正常的硬度组织。

3 讨论

乳腺导管内癌发病部位主要在于终末导管小叶, 上皮伴随增生、细胞异形等情况, 但是增生上皮没有发生间质内浸润, 只在导管内部, 同时导管内癌基膜具有良好的完整性, 因此患者预后情况较为理想[3]。本研究采用常规超声技术进行诊断, 其显示为阳性病例的灰阶声像图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一种是肿块型, 另一种是结构紊乱性, 分别占比为69%和31%。本研究结果显示, 高硬度表现为团状分布, 含杂着正常硬度的组织。究其原因, 乳腺导管癌病理组织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4], 因此存在与正常组织混杂的现象, 表现出阶段性结构紊乱, 但没有发现明显的肿块。并且, 不同范围的病灶早期血流丰富程度有所不同。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器检查, 发现范围较大的病灶其血流信号处于中等和丰富的程度, 伴随乳腺血管扩张, 或可见穿入血流。仅使用常规超声检查难以发现该种情况, 因此容易发生漏诊。由此可见, 常规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难点在于区分癌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混杂状态, 二者回声差异不明显。而联合采用弹性成像仪器进行诊断, 则可对病变区域的血流丰富程度进行观测, 进而在常规超声检查的基础上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综上所述,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导管内癌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乳腺病变活检的300例患者进行研究。术前超声检出病变330个, 术后病理证实乳腺导管内癌20例, 以20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 采用EUB-8500超声仪器联合超声弹性成像仪器进行检查, 分析乳腺导管内癌病灶大小和血流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病灶>2 cm对比, 病灶<2 cm无血流病例更多, 中等血流和丰富血流病例更少, 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导管内癌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 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技术,联合应用,乳腺导管内癌

参考文献

[1]孙琳, 杨顺实, 田青青, 等.乳腺导管内癌及其微浸润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及病理特征[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5, 31 (5) :394-397.

[2]李伟伟, 陈牧云, 陶玲玲, 等.乳腺导管内癌超声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3, 29 (1) :45-48.

[3]李伟伟, 陈曼, 詹维伟, 等.超声及X线摄影、磁共振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比较[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3, 29 (6) :510-513.

上一篇:变电站中的自动化系统下一篇:汇率变动国际贸易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