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超声

2024-08-22

基层超声(精选8篇)

基层超声 篇1

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治疗白内障的先进技术已经走向基层医院, 自从Sinskey发明晶状体囊袋内超声乳化及Gimbel等发明连续弧形撕囊技术后[1,2,3], 使现代白内障手术具有切口小、愈合快等优点[4], 更容易让患者接受。2013年1-12月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共完成207眼, 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12月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共完成207眼, 其中超声乳化摘除188眼, 术中用超乳不能保证安全完成手术的, 改成非超小19眼,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30眼, 伴糖尿病的老年白内障68眼, 外伤白内障2眼,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4眼, 伴陈旧虹膜炎白内障3眼。术前视力光感 (+) -0.6。

方法:术前准备:术前1~3 d点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5次/d, 特殊情况紧急手术的, 至少术前6 h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 20 min 1次, 术前充分散瞳, 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 术前1 h开始点眼, 10 min 1次, 连续6次。有糖尿病的术前1 d开始加点普拉洛芬滴眼液, 5次/d。手术方法:超声乳化手术用表面麻醉或球后麻醉, 切口用角巩膜缘切口或透明角膜切口, 术前评估手术难度和晶体硬度及患者配合程度, 决定麻醉方法和手术切口方式。切口均是2.8mm, 硬片晶体均采用角巩膜缘切口, 植入晶体前扩口至5.5 mm。手术用环形撕囊, 完整的环形撕囊, 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囊口直径6.0 mm, 撕囊失败的用小而密集的针孔样邮票式截囊补救, 截囊的不做水分离, 只做水分层, 超乳时尽量把核移到囊口平面以上, 有完整囊膜口的, 水分离、水分成一定要彻底, 乳化核多采用拦截劈核, 4级以上核, 先刻槽, 后劈核, 根据核的硬度, 乳化前调整合适的参数, 如超声不能完成, 则改为非超小, 手术时间在10~20 min内完成。

结果

术中后囊破裂6眼, 悬韧带断裂3眼, 植入球面折叠晶体157眼, 非球面折叠晶体17眼, 硬片晶体32眼, 囊袋内植入198眼, 睫状沟植入6眼, 双襻悬吊1眼, 单襻悬吊1眼, 有1眼高度近视患者因后囊破裂未植入晶体。术中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的条件是后囊的完整, 所以术中对后囊的保护就显得很重要了, 观察的3眼悬韧带断裂病例中, 有1眼是外伤性白内障, 晶体悬韧带断裂, 2例是硬核晶体, 劈核时操作过多, 损伤悬韧带, 6例后囊破裂都是发生在超乳中后期, 核块在剩余1/4时, 前房变浅, 后囊向上飘, 误超后囊引起的, 术中注意切口宽度控制在2.8 mm, 剩余少量核块时, 超乳头移到前房, 尽量在靠近切口处, 多用劈核钩将核块喂到超乳头管口处, 用低能量或不用能量。术中后囊破裂6眼, 悬韧带断裂3眼, 植入球面折叠晶体157眼, 非球面折叠晶体17眼, 硬片晶体32眼, 囊袋内植入198眼, 睫状沟植入6眼, 双攀悬吊1眼, 单攀悬吊1眼, 有1眼高度近视患者因后囊破裂未植入人工晶体。术后角膜水肿38眼, 观察术后2个月内视力:0.06~1.2, ≥0.3有181眼 (87.4%) , 0.1~0.3有22眼 (10.6%) , <0.1 4眼 (0.02%) , 查眼底均有严重眼底病变。

讨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手术的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每一步之间的联系紧密, 如果一个小的环节做的不好, 都会给后面的操作带来困难, 我们的体会如下。

切口制作大小要适当:内切口以2.8~3.0 mm为宜, 正方形切口为最佳, 切口过大, 切口漏水前房变浅, 会影响前房稳定性, 切口过小, 会引起切口灼伤。在开展手术初期, 以角巩膜切口为主, 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 角膜切口更会提高手术效率。

连续环形撕囊:先用截囊针起瓣;然后用撕囊镊逆时针环形撕囊, 尽量不要在死角区倒手, 以免抓不到囊膜瓣, 如果撕囊失败, 以小而密集的针孔样邮票式截囊补救。成熟白内障无红光反射, 用染色剂可以很容易地完成撕囊。

水分离:对于3级以下核、核性障, 充分水分离、水分层显得尤为重要, 它可以把晶体核与皮质、皮质与囊膜分开, 在转核、吸皮质变得更为容易, 能充分保证后囊的安全。

超乳仪参数的调整及劈核:术前评估核的硬度, 3级核以下的, 用小能量, 高负压, 多用拦截劈核, 可以提高手术效率, 4级核以上的, 需要调高能量, 先刻槽再劈核就变的容易了, 如果前房不稳定, 要多注意手脚的配合, 减小动作的幅度, 同时要关注瓶高及管道有无老化等, 超乳术中充分使用负压、液流、机械分割的力量, 减少能量的损伤, 少移动超乳头, 多使用左手的劈核钩。早期乳化核多在虹膜平面下操作, 剩余小量核块时, 可以把超乳头退到切口附近操作, 越到超乳后期, 越要关注后囊。

术中并发症的防治:术中常见严重并发症就是后囊破裂或悬韧带断裂, 如超乳中发现前房变深, 核块跟随性下降, 要及时检查后囊的完整, 防止出现更大的并发症, 特别是在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初期, 后囊破裂发生率高。随着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 我们在临床上所使用的手术方式也在不断地进行改进, 这就大大降低了后囊破裂的发生率[5]。我们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发生后囊破裂的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即为操作人员的技术还不够娴熟。因此: (1) 要对手术操作过程进行正规化的培训[6]。 (2) 术中一定要循序渐进, 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3) 对膨胀期和成熟期白内障进行撕囊时可用电撕囊, 成熟期灰白核晶体亦可采用吲哚青绿使前囊染色后再行撕囊[7]。 (4) 恰到好处地熟练掌握超乳的各个环节:撕囊口形状最好是略呈纵椭圆形;水分离时BSS中加盐酸肾上腺素, 针头轻贴囊口缘的囊膜下;注吸时不要过分强调吸完12点钟的皮质;在中间挖洞后拦截劈核;植入人工晶体前扩大切口勿忘记先注黏弹剂。 (5) 开展超乳之前进行动物眼练习。 (6) 出现后囊破裂, 如果前囊完整, 可以前囊膜做支撑, 植入人工晶体, 如果无法确定前囊膜的完整情况, 可以单攀或双襻悬吊, 并用前波切清除干净突出的玻璃体。 (7) 如继续超乳不能保证手术的安全, 要及时改变术式, 不要一味追求超乳, 增加手术的危险。

我院是县级医院, 县内人口50余万, 下乡宣传及义诊, 普及白内障知识, 对低保户家庭手术者, 减免手术费用, 保证手术量。以前手术多是以脱盲为主, 术前视力在0.3以下, 多数是0.1以下, 开展超声乳化以后, 拓宽了手术适应证, 术前视力在0.6~0.2者占多数, 随着手术质量的提高, 增加了高端晶体的使用, 缩短手术后恢复时间, 提高手术后视觉质量, 使复明手术向屈光矫正手术发展, 使白内障手术更加完美。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转型到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方法:采用普通手术设备, 对12个月内完成207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手术后3个月随访, 术后视力≥0.3者占87.4%, 其中视力≥0.8者占72.9%, 其中后囊破裂6眼, 悬韧带离断3眼, 囊袋内植入198眼, 睫状沟植入6眼, 双襻悬吊1眼, 单襻悬吊1眼, 超声时间平均0.5 min, 超声能量33%66%。结论:基层医院虽设备较差, 初学者并不能完全撑握超声乳化术, 但只要充分准备, 细心操作, 完全能够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晶状体植入,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Sinskey RM, Cain W.The posterior capsule and phacoemulsification[J].Am Intraoular Impant Soc, 1978, 4 (4) :206-207.

[2]Gimbel HV, Meuhann T.Development, advantages, and methods of the continuous circular capsulorhexis technique[J].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0, 16 (1) :31-37.

[3]Neuhann T.Theory and surgical technic of capsulorhexis[J].Kin Monatsbi Augenheilkd, 1987, 190 (6) :542-545.

[4]Singer JA.Frown incision for minimizing induced astigmatism after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with rigid optic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J].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1, 17:677-688.

[5]何守志.重视正规化培训积极稳妥地推广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技术[J].中华眼科杂志, 1998, 3 (4) :85.

[6]何守志.21世纪白内障复明工作面临挑战[J].中华眼科杂志, 2001, (37) :321-322.

[7]王丽天.高度重视白内障手术中的并发症[J].中华眼科杂志, 2000, (36) :327-329.

基层超声 篇2

【关键词】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在白内障手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超声乳化已成主流。但在我国许多医疗机构尚不具备开展超声乳化条件,所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在白内障手术治疗领域有无以取代地位。现选择我院2009~2010年救治的100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进行总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择白内障手术适应证100例,年龄48~86岁,平均63.3岁;术前视力:光感约为0.2。

1.2 手术方法

术前用复方托吡卡胺滴液充分散瞳,用倍诺喜表面麻醉,3次/术前,每次1滴,制作结膜瓣,作巩膜切口5.5~6.0mm,潜行作巩膜隧道,经过透明角膜穿刺进入前房,注入黏弹剂,作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使晶体核移入前房,注入黏弹剂,扩大内切口至7.5mm左右,注入水圈匙娩出晶体核,注吸皮质,囊袋内注入黏弹剂,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吸除黏弹剂,关闭切口,涂碘必殊眼膏,包扎术眼。

2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后囊破裂2例,虹膜脱出1例,角膜水肿5例,经处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术后视力:除个别眼底病患者视力<0.2,视力为0.3~1.0者占90%以上。

3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有3000多万盲人,90%的病人住在发展中国家及贫穷地区,因此贫困白内障成为全世界致盲的主要原因,约占60%以上。白内障的治疗,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方法,超声乳化具有切口小,恢复快,在基层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推崇,但其昂贵的价格限制了超声乳化的普及[1]。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相对配套的设备费用低,器械简单,耗材费用少,减轻患者及医院的负担。同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容易掌握,通过动物试验及上级医师指导可以缩短学习时间,手术安全,并发症少,恢复快,相对于传统的手术,该术式的自闭性,巩膜隧道切口省去了缝线步骤,缩短手术时间,使手术源性散光大大减少[2]。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已有更多的医生掌握了该项技术,服务于更多的白内障患者,在大规模开展防盲手术时实用价值更为突出,近年来逐渐受到基层医生的青睐,非常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 张秀英,张鑫.巩膜瓣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6,16(3):160-161.

基层超声 篇3

关键词:基层超声,监测卵泡,指导受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延庆县永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卵泡监测的33例患者,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32岁,其中不孕症经治疗后25例,高龄结婚4例,两地分居4例。本组病例排除子宫、附件、男性因素,行监测治疗。监测1个周期受孕3例,2个周期受孕8例,3个周期受孕7例,4个周期受孕3例。未受孕者有4例无优势卵泡,3例有优势卵泡子宫内膜发育不良,3例小卵泡排卵,1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1例有优势卵泡,内膜发育正常。判断标准[1]:(1)无优势卵泡形成:连续超声监测,无卵泡平均直径达1.5cm。(2)小卵泡排卵:排卵前平均直径小于1.7cm。(3)未破裂卵泡黄素化:卵泡持续生长至预计排卵日后数日仍无排卵征象。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PHILPS飞凡彩超诊断仪,凸阵探头5~2MHz和经阴道探头4~2MHz。对肥胖和肠气干扰大的患者采用阴道探头,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探头顶端涂上藕合剂,套上避孕套,在避孕套外顶端再次涂上藕合剂,左手轻分大阴唇,右手持探头轻轻插入阴道达子宫口或后穹窿,对子宫、卵巢分别做纵横斜等全方位扫查。对卵巢位置较高、体型偏瘦和肠气干扰小的患者,让其充盈膀胱,用5~2MHz探头经腹探查。观察子宫、内膜、卵巢内卵泡数目形态大小等[2]。从月经第9天开始监测,连续监测至月经周期第19天左右或根据月经周期监测到预计排卵期后3~5d,同时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卵泡<0.5cm时隔2天测1次,在0.5~1.5时隔1d测1次,卵泡≥1.5cm时每天测1次,当卵泡直径≥1.7cm,张力增大壁薄,呈圆形、椭圆形,卵泡表面无组织覆盖,卵泡移到卵巢边缘向外突出,子宫内膜厚度≥1.0cm,嘱其同房。

2 结果

本组病例受孕成功21例(其中监测1个月经周期受孕的3例,2个月经周期的8例,3个月经周期受孕的7例,4个月经周期受孕的3例)未成功12例(其中4例无优势卵泡,3例有优势卵泡,子宫内膜发育不良,3例小卵泡排卵,1例未破裂卵泡黄素化,1例有优势卵泡,内膜发育正常但未受孕)。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生活呈多样性,生活压力增大,不孕人群不断增多。在众多不孕因素中卵泡发育情况直接决定受孕是否成功。监测卵泡发育状况可明显提高受孕。

通过对不孕患者卵泡监测,可观察卵泡成熟情况,内膜厚度,指导受孕时机。成熟卵泡标准:(1)卵泡直径≥1.7cm,张力增大壁薄,呈圆形、椭圆形,卵泡表面无组织覆盖,卵泡移到卵巢边缘且一侧无卵巢组织覆盖,向外突出[3]。(2)发现不孕因素,包括无成熟卵泡及空卵泡、内膜厚度<1.0cm、小卵泡排卵、未破裂卵泡黄素化、卵泡及内膜正常未受孕可能与年龄较大或其它因素有关,指导患者寻找不孕因素。(3)超声检查直观、可靠、简便、迅速、经济、无创、可重复和动态观察易被患者接受。(4)农村妇女比较保守,对腔内探头不能完全接受,所以能用腹部探头查清的,就不用腔内的,腹部探头和腔内探头各有所长,联合应用效果更佳。(5)基层农村检查手段缺乏,交通不便,农村社区超声诊断仪普及,操作简单,对环境、条件等要求偏低,是女性不孕症诊断和治疗不可缺少的手段。基层超声在监测卵泡指导受孕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夏晓军,朱晓芸.118例经阴道超声监测不孕症卵泡发育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5):668~669.

[2]汪龙霞.妇科与产科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2~13.

基层超声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共100眼, 男59眼, 女41眼, 年龄最大87岁, 最小35岁, 采用拓普康手术显微镜, 美国进口超声乳化仪, 手术者为同一医师完成, 人工晶体均为美国欧视进口硬性晶体。

白内障核分级, Ⅰ级核 (软核) 12例, 其中5例超声乳化, 7例小切口, Ⅱ~Ⅲ级核64例, 其中34例采用超声乳化吸出术, 30例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Ⅳ~Ⅴ级核14例, 10例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4例采用超声乳化。

1.2 手术方法

超声乳化吸出术, 术前充分散瞳, 表麻加球周麻醉, 开睑器开睑, 一般不用直肌牵引线, 切口选在10:30~12:30, 角膜缘后0.5mm处, 水平型, 隧道长2~2.2mm, 侧切口在2:30处, 黏弹剂填充前房, 撕囊镊环形撕囊, 囊口6mm左右, 最大7mm, 用含肾上腺素的BSS作水分离、水分层致核能活动旋转 (表1)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术前充分散瞳, 表麻+球周麻醉, 开睑器开睑, 一般不用直肌牵引线, 切口选在以12点为中心角膜缘后1mm处做水平型切口, 深1/2巩膜厚度, 隧道刀分离至角膜缘内约2mm, 黏弹剂充满前房, 环形撕囊, 直径约7mm, 扩大隧道内口, 分离晶体核后以圆匙托出核, 植入人工晶体。

2 结果

两种术式主要并发症比较, 见表2。

3 讨论

3.1角膜水种是白内障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 角膜损伤来源于超声乳化水滴对角膜内皮的弹射伤和超声乳化头的高温对角膜组织的烫伤以及小切口排核时对角膜内皮的擦伤, 而超声乳化角膜水肿常发生在Ⅳ、Ⅴ核的白内障上, 超声时间长且需使用大能量的超声,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在其排核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碰伤角膜内皮, 可以避免角膜水肿[1]。

3.2后囊膜破裂

分析原因主要有:①初学者, 精神紧张, 在乳化核时用力不当;②注水分离核时不彻底, 对晶体核进行乳化时, 核与后囊未完全分离而损伤后囊;③Ⅳ、Ⅴ核的核碎块的角比较坚硬, 划伤后囊膜;④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晶体摘除, 出现1例后囊膜破裂, 考虑高度近视眼, 其眼球角膜特别是巩膜较薄弱且厚度不均, 加之玻璃体液化, 悬韧带数量相对少和脆弱, 术中易出现后囊膜破裂, 玻璃体脱出[2]。

3.3切口漏水

超声乳化切口很小, 几乎不发生漏水, 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因切口相对加大, 切口密闭性降低, 所以发生切口漏水的相对多一些, 必要时要手术中缝合切口。

4 结论

对于基层的眼科医师,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是都应该掌握的技术, 切口由大变小的趋势使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之间的技术互为补充, 联系更加紧密, 在基层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需要指出的, 单纯为了追求小切口手术方式, 而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手术方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作为基层的眼科医师, 我们认为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 根据患者晶体的混浊程度, 核的硬度以及患者的经济状况, 还有手术者的熟练程度, 选择更合适的手术方式, 对于未开展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医院, 更应该选择好手术适应症, 对Ⅳ、Ⅴ级核白内障, 成熟期白内障, 过熟期白内障, 晶体脱位, 外伤性白内障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应选择更为稳妥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林振德, 李绍珍.小切口白内障手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基层超声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门诊施行宫腔操作术的患者128例, 年龄在19岁~48岁;其中早孕行人工流产术者52例, 药流后残留者20例, 上环37例, 取环19例。

1.2 方法

1.2.1 采用CHISON600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3.5~5.0MHz。

1.2.2 所有患者均采用膀胱截石位, 固定患者双下肢, 适当充盈膀胱, 饮水或者经导尿管注入膀胱生理盐水300~500 m L, 充分暴露子宫底部及宫颈内口。操作前先由超声医师在患者下腹部局部皮肤涂耦合剂, 探头置于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 经腹部多切面扫查子宫及双侧附件。一般先采用纵切面扫查, 以子宫矢状面为中心, 探头向两侧缓慢滑行, 观察子宫纵径和前后径大小, 然后探头转动90°, 改为横切面扫查, 从上向下或者从下向上平行切面连续扫查。了解子宫大小、形态, 双侧附件区域有无异常回声, 宫腔内容物的部位、大小、发育, 或节育环的位置和节育环有无嵌顿等情况。

1.2.3 早孕行人工流产术者术前1 d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 取环及上环者均在患者月经干净后3 d。常规消毒外阴、阴道, 铺巾, 扩张阴道, 暴露宫颈, 看清宫颈方向, 用宫颈钳钳夹宫颈前唇, 消毒宫颈管。在超声监护下将探针缓慢插入宫颈管至宫腔, 根据超声监护所显示的子宫位置指导探针操作, 勿使用暴力。若遇阻力, 应在超声监护下仔细分辨探针位置与宫腔关系, 有无子宫肌瘤或者子宫畸形等异常情况。探针触及囊胚或者到达所需刮宫部位方认为超声导向成功。然后在超声监护下扩张宫颈管, 将吸头或者刮匙缓慢送入宫腔, 根据囊胚种植部位或残留胎物部位, 重点吸刮该处宫壁。上环时在超声监护下, 将节育环缓缓送至宫腔底部, 正常情况下, 超声显示节育环的下缘距宫颈内口20 mm以上为节育环在宫腔合适位置。取环时, 在超声监护下将取环器从宫颈管缓缓放入宫腔, 并指导取环器在宫腔内的方向和位置, 勾住节育环后, 超声声像图上可见节育环随取环器缓慢外拉而拉长变形, 移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器械在宫腔位置, 跟踪其走向, 注意观察宫腔内异常情况, 防止子宫穿孔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引导手术顺利完成。手术结束后再次超声观察宫腔情况, 注意宫腔有无异常回声及节育环位置, 并嘱咐患者术后观察阴道出血情况。

1.2.4 所有患者均在1周后复查超声, 超声图像显示宫腔线整齐均匀, 无残留物;上环者节育环位置在宫腔居中, 节育环下缘距宫颈内口20 mm以上;取环者宫腔无出血积液等异常液暗区, 为超声监护下宫腔操作成功。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手术顺利, 手术时间平均为3 min~5 min。监护成功率100%, 无吸宫不全、漏吸、子宫穿孔、节育环移位、节育环断裂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出现。

3 讨论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 超声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早孕要求终止妊娠的人群数也在逐年递增。宫内节育器是我国成年妇女普遍采用的避孕工具, 具有经济、简便、有效、可逆等优点, 但节育器带来的出血、月经过多、节育器嵌顿以及绝经后节育器取出困难等并发症却依然存在。基层医院常规宫腔操作如清宫术及取环上环等, 由于是在盲视下进行, 可能会出现吸宫不全、漏吸、出血、子宫穿孔, 以及宫腔反复操作, 节育器断裂, 取出困难等并发症, 而且宫腔反复操作会增加宫腔感染, 出血等不良反应的概率, 增加了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基层医院开展在超声监护下的宫腔操作, 与传统的盲视下宫腔操作相比, 其具有直观性, 可实时动态观察子宫内部情况, 对整个宫腔操作进行监护。实时超声监护可清楚显示是否有合并子宫肌瘤, 子宫过度屈曲, 和一些节育环嵌顿、异位, 以及显示孕囊在宫腔的位置, 是否在宫角处等特殊部位的异常情况, 给手术医师及时调整手术方案提供有力支持[1]。超声监护可动态观察宫腔内情况变化, 指导手术器械在宫腔的位置和方向, 引导手术器械的操作, 能及时检测手术中子宫情况, 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手术成功率, 使手术操作更加人性化。超声监护下宫腔操作能完成传统操作盲视不能完成的操作, 降低宫腔操作失败率, 减轻患者痛苦, 缩短操作时间, 减少患者因疼痛而挣扎造成的不必要损伤, 减少出血量, 避免不必要的反复操作, 减少感染机会, 减少漏吸、残留、误吸、子宫穿孔及节育环断裂等手术并发症。避免了传统宫腔手术时盲视下可能发生的手术并发症, 克服了常规手术操作的盲目性和危险性, 并且超声监护设备成本低, 操作简单, 易于掌握, 效果良好, 值得基层医院开展[2]。

参考文献

[1]曹海根, 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

基层超声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2 年12 月-2014 年12 月收治尿频、排尿困难、夜尿增多的女性患者42例, 年龄45~84岁, 平均63岁, 其中<50 岁者4 例。临床均有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状, 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夜尿增多等, 多伴有排尿不畅, 排尿时间延长, 尿流变细, 其中2 例出现充盈性尿失禁, 均经超声检查及膀胱镜检查, 证实为膀胱颈增厚。

方法:采用仪器GE LOGIG-5, 3.5MHz腹部探头或7.0 MHz阴式探头, 经腹部扫查者需适度充盈膀胱300~400 m L, 对腹壁较厚或不能充盈膀胱者经阴道探查, 阴式探头不能放得太深, 对膀胱进行纵横多切面、多角度扫查, 尽可能将膀胱各壁清晰地显示, 然后仔细观察膀胱颈部, 对其进行各径线测量, 注意:不要将宫颈横切面误认为膀胱颈。

正常膀胱颈纵切面声像图:膀胱前后壁汇合处略为增厚, 回声稍低, 排尿前呈尖端向下的等腰三角形, 排尿时颈部扩张, 尖端开放, 呈小漏斗状。横切面上见膀胱无回声区与阴道前壁间, 有一椭圆形低回声区, 形状如前列腺, 其大小:横径<15 mm, 前后径<10 mm, 周长≤35 mm。

结果

本组病例中, 膀胱颈前后径测值均不同程度地增大, 前后径>25 mm 3 例, 16~20 mm 10例, 其余11~15 mm。7例病史较长患者, 膀胱黏膜有小梁小房形成, 2 例伴有膀胱憩室, 2 例伴有膀胱结石, 5 例排尿后体内残余尿量>50 m L, 最多达400 m L, 部分经膀胱镜证实, 见图1~2。

讨论

女性膀胱颈硬化症, 在症状上同男性前列腺增生症状相似, 是女性下尿路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原因, 可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膀胱颈硬化症可能是由泌尿生殖系在胚胎期的发育障碍、颈部平滑肌肥厚、括约肌开放障碍所致[2]。而后天性膀胱颈硬化症大多数发生于中老年妇女。随着年龄的增长, 其发病率出现递增趋势。中老年妇女由于体内的雌激素缺乏, 平衡失调, 局部抵抗力下降, 从而导致尿道周围前列腺的同基腺体增生, 造成膀胱颈梗阻。此外, 女性雌激素有增加阴道上皮细胞糖原的作用, 糖原经阴道杆菌分解为乳酸, 从而抑制其他细菌生长;当雌激素活性降低或消失时, 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老年性阴道炎, 从而继发尿道膀胱炎症, 进一步加重膀胱颈梗阻[3]。

女性患本病后, 常有尿频、尿急、排尿不尽、夜尿次数增多、小腹或会阴部胀痛, 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降低生活质量, 给患者带来沉重的思想负担。由于基层医院检查手段有限, 临床医生常根据患者症状查尿常规, 偶有隐血, 无白细胞, 细菌培养阴性, 做盆腔检查, 无明显阳性体征, 往往被诊断为尿路感染, 有的由于病史较长, 长时间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而症状不能缓解, 被诊断为抑郁症, 给予抗感染及抗焦虑治疗。

本病需与以下疾病的鉴别诊断: (1) 尿道狭窄:多有尿道炎及尿道外伤史。尿道造影可显示尿道狭窄。 (2) 神经源性膀胱:两者都有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但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多伴有神经系统病变, 常合并双下肢运动障碍。 (3) 女性尿道综合征:中青年已婚妇女 (年龄40~49岁) 为高发人群, 有尿急、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部分患者有排尿困难。 (4) 尿道息肉:较大的尿道息肉阻塞尿道导致排尿困难, 需注意鉴别。尿道外口可见紫红色肿物, 活检可明确诊断。 (5) 尿道结石:有排尿困难, 常常有突然发生的排尿困难或者尿流梗阻病史。经阴道触诊检查, 在阴道前壁和尿道扩张可以触碰到结石, 有阻挡感或与结石摩擦感。

膀胱镜检查是确认女性膀胱颈硬化症的可靠方法, 镜下可见不同程度的膀胱脊梁化和假性憩室形成, 膀胱颈部黏膜苍白、僵硬呈环形狭窄, 后唇抬高、隆起, 呈堤坝状, 三角区呈下陷状, 是检查膀胱颈梗阻的可靠方法[4], 但因其具有创伤且价格相对较高, 患者不易接受。尿流动力学检查有一定的价值, 但女性患者因其解剖结构关系, 不易操作。超声检查能清晰地显示膀胱颈、尿道内外情况, 准确地测量膀胱颈大小, 并能判断病变程度, 为临床提供准确、简便、可靠、可行的诊断依据, 以免长时间、大剂量地应用抗生素, 既产生耐药性, 又会给患者带来经济损失和精神上的负担。

参考文献

[1]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7.

[2]王守学, 周小庆, 李呈凤.女性原发性膀胱颈部梗阻诊治体会[J].安徽医药, 2007, 11 (2) :148-149.

[3]周晓云, 沈周俊.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 (泌尿系统分册) , 2004, 24 (3) :267.

基层超声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孕妇5600例, 均为在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采用超声心动图接受产前筛查的中晚期孕妇, 年龄l8~35岁, 平均 (26.5±4.2) 岁。孕期14~41周, 平均孕周 (27.3±6.1) 周。

1.2 仪器

超声检查采用GE-VOLOSON730PROV对孕妇进行系统筛查, 探头频率3.5~5.0MHz, 采用组织谐波技术以及局部放大和回放功能, 功率<100mW/cm。仪器可进行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扫查, 具备能量多普勒等多种功能条件, 调整至胎儿条件最佳状态。

1.3 检查方法

孕妇取平卧位, 充分暴露腹部, 探头常规置于孕妇腹壁探测, 按9个标准切面, 经孕妇腹部纵、横、斜各个方向扫查, 连续顺序追踪法, 对胎儿进行二维超声检查, 观察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包括胎儿头面、颈、胸、腹、四肢结构、脊柱、胎盘及羊水情况, 并常规测量双顶径、胸腹围、股骨长径等参数。发现异常时记录异常部位及超声特征。可疑心脏畸形者行胎儿超声心动图进一步检查。先确定胎位、探查到心脏位置, 确定心脏与内脏的位置关系。以四腔心、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及三血管切面为标准切面。其中: (1) 四腔心动面, 观察左右房室瓣位置形态, 房室位置及大小, 十字交叉, 室间隔, 室间隔的完整性, 卵圆孔大小、卵网膜飘动方向, 并测量心胸比例。 (2) 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观察大动脉的起源, 大动脉内径及其与心室的连接, 以及主、肺动脉瓣情况。 (3) 胎儿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 观察与右房的连接关系。 (4) 胎儿主动脉弓及动脉导管弓切面, 观察动脉弓的连续性。 (5) 三血管切面:显示主肺动脉、主动脉和上腔静脉。每个孕妇孕中期至分娩酌情做2~4次超声检查。以上检查均为有两年以上胎儿系统结构筛查经验的产科超声医师, 且均经过胎儿心血管超声专业培训。所有异常病例均经上级医院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

2 结果

5600例胎儿最终确诊为心脏病的患儿35例, 异常率为6.25‰ (35/5600。佛山市三水区妇幼保健院超声确诊30例, 其中孕中期17例, 孕晚期13例, 确诊率为85.7%。漏诊5例, 2例轻度法洛四联症, 2例单纯小室缺, 1例室缺并肺动脉闭锁。漏诊率为14.3%。30例中确诊的胎儿中大型室间隔缺损8例, 心内膜垫缺损4例, 法洛四联症4例, 左心室发育不良3例, 永存动脉干2例, 房间隔缺损2例, 主动脉狭窄2例, 大动脉转位2例, 单心1例, 三尖瓣闭锁并室缺1例, 主动脉弓离断1例。

3 讨论

超声影像诊断应用于产科观察胎儿并诊断胎儿疾病已有30余年的历史, 近年来发展更为迅速并成为产科不可缺少的影像诊断工具。超声不仅可以用来显示正常胎儿形态结构, 实时地观察到胎儿在宫内的运动、行为及胎儿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而且能对胎儿的主要结构畸形进行筛查。孕妇就诊检查胎儿畸形的时机不恰当。不少临床医师和孕妇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误区, 总以为胎儿越大检查出畸形的可能性越大。在我国, 虽然超声已广泛应用于妇产科临床, 但有关对基层医院胎儿产前检查的具体内容和检查规范等方面的资料尚少, 尚未完全形成统一的认识。先天性心脏病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是引起儿童体格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 严重者可导致新生儿死亡。本研究中检出的异常率为5.35‰, 在围生儿中占据一定比例。超声检查是产前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胎儿超声心动图是目前公认产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最有效的方法, 其在产前胎儿先心病的诊断中无创伤, 可多次重复的进行检查[2]。本研究采用胎儿四腔心、左室流出道、右室流出道、三血管、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弓这六个切面为标准对5600例围生儿进行筛查, 超声确诊30例, 其中孕中期17例, 孕晚期13例, 确诊率为85.7%。漏诊的5例胎儿考虑可能与缺损较小, 左右心室压力基本相等, 室间隔缺损处分流速度较慢, 彩色血流显示不敏感有关。为了减少误诊和漏诊, 在胎儿先心病的诊断中, 医师应尽量仔细和多次观察。有研究表明, 随着孕周的增加, 胎儿逐渐长大以及羊水减少的影响, 各标准切面的获取率明显低于孕中期[3]。因此, 在孕20~26周之间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可以作为产前检测胎儿心脏复杂畸形的重要手段。综上所述, 胎儿超声心动图常规筛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较高, 建议在孕中期 (18~27周) 以六个切面为标准快速进行胎儿心脏筛查, 减少漏诊率。

参考文献

[1]陆献大.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常规及系统筛查的临床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 2009, 16 (6) :56.

[2]常红梅, 斯蓉华.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8, 24 (7) :1099-1101.

基层超声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3月至2009年4月,10 630例孕妇在我院接受产前胎儿畸形超声筛查。年龄20~41岁,平均24.5岁,孕周14~40周。

1.2 使用仪器

PHILIPS i E-33和GE Vivid7彩色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分别为1.0~5.0 MHz和2.0~5.0 MHz。

1.3 筛查方法

(1)胎儿头部:主要观察侧脑室、丘脑、小脑三个平面。这三个平面均正常,可排除95%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侧脑室平面正常,可排除脑积水、脑萎缩、全前脑畸形、脑积水和胼胝体发育不良;丘脑平面正常,可排除脑中线畸形、全前脑畸形、视隔发育不良、胼胝体发育不良;小脑平面正常,可排除Dandy Walker综合症、脊柱脊膜膨出、后位蛛网膜囊肿、交通性脑积水、Chiari畸形、枕部脑膨出。(2)颜面部:采用矢状、冠状、横切三平面相互垂直正交切面扫查,观察眼、鼻、唇、牙槽突、上腭等结构及有无回声连续性中断。(3)脊柱:作矢状和横切面扫查,观察胎儿脊柱连续性、完整性及弯曲度等。大多脊柱裂都是没有作连续扫查被漏诊。(4)肢体:采用连续顺序追踪扫查,判断肢体有无、长短、数目、形态、结构、位置关系及活动度等,尤其对膝、肘关节以下肢体认真扫查。(5)胸腔:横切胸腔观察胸廓形态、大小、肺的回声强度、心脏大小、位置。胎儿心脏检查主要有四腔心、左、右流出道、三血管、主动脉弓、动脉导管六个标志切面。(6)腹腔:腹围标准切面、胆囊脐孔切面、脐血管膀胱切面、双肾纵切面和横切面,观察腹腔各脏器的形态、大小、结构、回声及前腹壁连续性。(7)检测脐带数目、胎盘大小形态及羊水深度等。对胎儿异常部位进行多切面扫查及动态观察,若已存在单发畸形,全面观察判断是否有复合畸形。对高危孕妇、胎儿外观和脏器结构显示不清晰、羊水量异常、切面观察的内容暂时不能明确诊断、胎儿生长参数的评估存在异议,产前都将进行超声重复检查和测量,对胎儿心脏可疑的要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2 结果

产前10 630例经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先天畸形共266例(见表1),胎儿畸形发生率为2.50%(266/10 630),检出率88.96%(266/299),单发畸形228例,复合畸形38例,总检出304处畸形,漏诊33例(见表2),其中小畸形和复杂畸形漏诊29例。诊断结果经引产证实168例,足月产后证实37例,超声结果同上级医院确诊情况符合61例。其中孕18~24孕周检出147例,占55.26%(147/266),提示22~24孕周是产前超声筛查最佳时间。

3 讨论

3.1 产前胎儿畸形超声特征和漏诊原因分析

本组畸形儿检出率88.96%(266/299),以中枢神经系统最多,最早诊断出的是无脑畸形,本组无脑儿中36.36%病例伴脊柱裂,其中有2例脊柱裂漏诊,漏诊主要原因是对脊柱扫查缺乏连续性,尤其在晚孕,羊水偏少,对比性差更要注意;本组2例胼胝体缺失胎儿均有侧脑室增大呈“泪滴状”改变,第三脑室扩张,无透明隔腔,与相关报道结果相同[1]。本组1例脑膜膨出畸形,超声检查时颅骨缺损小,膨出物不明显被漏诊。颜面部畸形中2例唇腭裂胎儿,发现唇裂,腭裂漏诊,造成漏诊的原因是胎儿过大,胎位固定,检查受限。1例单纯腭裂漏诊,是因上颌骨牙槽突声影的遮挡,常规面部切面不能显示出腭裂影像。由于腭裂诊断困难,有学者研究了与腭裂有关的异常,认为羊水过多和胃泡过小可提示腭裂的存在[2]。本组心脏畸形漏诊3例,1例主动脉弓断离漏诊,因孕妇过胖,胎儿心脏透声极差,检查时左心室无明显缩小,大动脉显示模糊而漏诊。正常情况下以脊柱与胸骨连线的平面为基准面,探头稍向左侧即得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构成的主动脉长轴切面[3]。2例室间隔缺损漏诊,缺损处较小,心腔无明显变化,缺损处分流不明显被漏诊。消化道畸形中,2例孕妇中期未发现明显结构异常,晚孕发现羊水过多,胃充盈良好。产后因新生儿不能进食,检查发现食管闭锁伴气管食管漏。提示:羊水过多,在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后,即便胃泡正常,也需对胎儿进行复查,如气管食管漏或十二指肠闭锁胎儿胃内容物通过食管反吐到羊水中,胃泡均无明显变化[4]。肛门闭锁漏诊1例,产前超声检查未发现胎儿肠管扩张,出生后发现肛门外形存在,但肛门中间有一胎隔膜不与外界相通。提示:存在直肠尿道漏或直肠阴道漏时可不出现肠管扩张[4]。1例孕中期未发现肢体异常,晚期检查长骨虽无明显弯曲、成角和增粗现象,但明显小于孕周,出生后确诊肢体短小畸形,提示测量正常情况下股骨长与足长比相等,如二者比小于0.85,提示染色体异常可能[4]。多指畸形漏诊3例,并指畸形漏诊1例,因胎手常处于握拳和半握拳姿势,影响检查者对胎手观察。

3.2 执行产前超声检查技术规范,进行胎儿畸形产前超声筛查工作

严格遵守知情选择原则,每例孕妇都要签署知情同意书,使孕妇通过健康指导,知晓不同时期超声检查目的、要求、内容及局限性,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孕妇,使孕妇有较充分时间向专家咨询,减少误解。我院自实行签署胎儿产前超声检查知情同意书制度后,未发生过超声筛查医疗投诉或纠纷。本组1例超声检查发现胎儿侧脑室扩张,建议孕妇一个月再复查,由于未引起孕妇高度重视,分娩前检查确诊为脑积水,由于出具的报告如实反映胎儿情况,对怀疑畸形部位进行了规范化存图,而且认真履行了告知义务,避免了医患纠纷。

3.3 基层医院开展产前胎儿畸形筛查的意义

产前超声筛查就是对胎儿形态及结构进行系统排查,尽早发现异常,提高畸形儿检出率,减少围产儿病死率。超声筛查要按规范操作程序进行,从头颅、颜面、颈项、脊柱、胸腔、腹腔、四肢、脐带、羊水、胎盘有顺序地逐步排查。若产前超声检查探测不到正常结构关系,本身就是胎儿结构异常线索,应采用连续顺序追踪法(SCSA)进行排查[5]。

掌握常规切面扫查方法,熟悉相应切面图像特点,可快速地发现异常,缩短筛查时间。胎儿畸形在筛查时会出现特征性声像图改变,但有些畸形有可能到晚孕才能表现出来,本组1例短肢畸形和1例腹腔积液,均是在晚孕行第二次产前检查时有幸被查出。1例在18孕周检查未发现异常,34孕周检查时发现脑积水,产后确诊。实施动态观察胎儿及多次复查,掌握形态变化与孕周增加的关系,在超声产前筛查中至关重要。

我院为开展产前超声检查添置了较先进超声检查设备,对技术人员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的培训,或及时推荐上级医院会诊,基本避免了严重畸形儿出生,综合性基层医院开展产前胎儿畸形筛查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邓学东.超声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4):671-673.

[2]姜小力.胎儿唇腭裂畸形的二维及三维超声诊断分析[J].苏州大学医学科学,2007,27(5):766-768.

[3]许川一.多伦多大学儿童医院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程序的临床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9):93-95.

[4]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99,311.

【基层超声】推荐阅读:

超声振动10-16

超声氧化10-16

超声脉冲10-21

超声探头05-14

定量超声05-17

超声回弹05-25

超声辅助05-26

超声处理05-30

超声冲击06-08

超声特征06-09

上一篇:新课标下的情感教学下一篇:西药制剂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