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读片实训

2024-08-10

医学影像学读片实训(共4篇)

医学影像学读片实训 篇1

一、读片与核片制度

(一)读片制度

1、根据可是大小或日检查病例多少,保证每天半小时至一小时集体读片。

2、由前一天当班医师选择疑难病例若干份,作为当天读片的资料。

3、由前一天当班医师主持读片,重点介绍病史、体征灯临床资料和检查过程,全面分析所见的影像征象,提出自己的诊断意见。

4、参加读片的医师应集中精力,踊跃发言,敏锐发现征象,深入分析征象,发表自己的诊断意见,实现充分的交流。通过读片锻炼青年医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不断提高分析能力,提高诊断水平。

5、最后由高年资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师作总结性读片,对讨论病例作出诊断或初步诊断。

6、读片应做好记录,便于今后查询、教学、科研。

(二)核片制度

1、核片医师须由获得主治医师职称二年以上的医师担任,完成当日诊断报告的审核。

2、须核对“申请单、片头、报告”三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是否一致进行核对,此外,对检查号,科别,住院号,病房号/床号,检查日期、核片日期及书写报告医师的签名进行核对,急诊检查应注明检查时间和临时报告的时间。

3、应核对检查名称、部位和方法是否符合申请单的检查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应立即补救或完善检查。

4、应注意用词是否规范、层次是否清楚、条理是否分明,描述与诊断结论是否一致等。必要时提出加作某些医学影像检查,尽可能地减少误、漏、过诊。

5、对摄片中临床要求以外的阳性发现应予以报告,以供临床参考。

6、核片医师在认可的报告上签名,切字迹要清楚。

医学影像学读片实训 篇2

1 实训内容的组织

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实习前的实训主要是加强学生实践技能, 依据我校实验设施和学生实际情况, 进行为期3~4周的技能训练, 确定将X线摄影、X线平片与CT诊断、超声诊断和透视与造影4方面作为训练内容, 以15~20名学生为一组, 交叉进行。

首先, 以医学影像专业教学大纲及教材为蓝本, 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融入本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 编写《医学影像学诊断与操作指南》[2], 并将其作为学生技能训练的学习指导用书, 分为X线诊断、X线摄影技术、超声诊断3部分, 在内容上突出体现思维方式的转变。在诊断方面, 将呼吸、循环、消化、五官、中枢神经、生殖、骨骼等各系统的正常解剖、基本病变以及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鉴别难点、记忆重点分别体现, 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直接使用或借鉴。在摄影操作方面, 注重将操作步骤按实际摄影过程逐步理顺, 实用性强。针对学生只注重读片, 看重诊断结果、忽略报告书写的缺点, 引入正确报告书写范本, 使学生能规范使用专业术语、正确运用读片方式, 以期达到全面观察、仔细分析, 最终得出客观结论的目的。

其次, 为使学生能够根据病变基本情况横向联系, 并能附以文字描述予以解释, 我们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X线诊断学多媒体课件》《X线摄影技术多媒体课件》《X线诊断学技能考试多媒体课件》) 应用于教学[3]。多媒体的分散性、交互性、可操作性使教学中阅片讨论变得更为简洁、明了, 教学重点间的切换, 相对应的文字说明、标注以及相关内容的展示能在短时间内以多种形式呈现, 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 实训教学的方法

实训期间, 课堂教学弱化, 注重在教师带教下训练学生独立完成实践操作的能力。模拟医院工作环境, 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促进其顺利完成从在校生到实习生的角色过渡[4]。

技能训练注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教学中经不断摸索、改进, 形成一套符合医学影像专业特色的“三阅片”教学方法[5]。先准备有关疾病的典型或不典型的X片由教师逐一讲解, 完成课堂与阅片室2次常规读片, 使学生了解疾病的普遍性、掌握其特殊性。并在技能训练早期进行必要的系统解释后, 组织学生独立阅片, 同学间大胆交流, 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负责答疑与重点、难点指导, 课后及时调整、补充, 修正下一阶段的授课方向。促使师生在愉快的交流和合作中共同进步。因此, 在进行此项训练时, 学生进入状态快, 充满着表现的渴望, 在课堂较短时间内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多侧面的探究性学习不仅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而且使课堂教学由过去的封闭、机械, 缺乏生气和乐趣, 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 变得开放、活跃,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在影像技术实训中, 突出“做”与“想”2方面, 教师在具有代表性的体位示教后, 要求学生在“做”中体会理论与实际操作的不同之处, 如在基础体位摆放时四肢的位置甚至某个关节的屈曲程度, 以保证被照体的完全固定。同一部位中心线入摄方向不同、不同部位相同基础体位时, 欲短时间、高质量完成摄影是先调整X线球管与被照体的关系还是被照体与胶片的关系, 诸如此类问题只能在实践中寻求答案。另外, 学生在摄片后还需独立完成胶片冲洗, 并对照该片列举照片缺点, 说出产生原因及改进方法。教师针对普遍性问题进行讲解, 定期综合问题供各组交流、相互借鉴。

3 实训技能的考核

X线诊断技能考核在医学影像专业学生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 现行考核方式难以达到要求。我们制作了技能考试多媒体课件, 学生按照系统与题号随意抽取10题, 设定时间5~10分钟。根据报告书写的项目 (姓名、性别、年龄、申请科室、照片位置、张数、照片号码) 、病变描述 (病变描述的准确性、逻辑性、格式、顺序、术语应用、诊断结果、层次性、描述内容的前后呼应) 、其他 (如字迹工整、签名正确等) 作出测评。这种考核方式省时、省力, 且题量较大、兼顾了各系统内容。每组考核内容一致, 既可照顾各章节内容、又使难易程度相同。考试评价标准易于掌握, 按同一标准进行评分, 可避免考前漏题、考中作弊等现象, 提高了考试结果的可信度。

技术操作考试的开放性、发散性、自由性[6], 不再是整齐划一, 唯书、唯师, 为教师和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思维的发展留有较大的余地和空间。通过大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水平参与, 获得自身的充分发展。考试过程提倡学生间的合作, 如在完成自己所考体位的口头描述后, 以合作者身份为患者进行操作, 根据学生操作过程 (摄影前准备、基础体位、中心线设定、照射野、滤线器使用、呼吸方式、完成时间) 、胶片冲洗 (显、定影操作) 、完成情况 (照片缺点、产生原因、改进方法) 进行综合评价。

4 实训结果的评价

学生实习前的技能训练[7]是为培养学生科学的将所学理论付诸于实际操作而安排的实践性课程。此课程的设立实现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 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 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 也为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到知识, 在参与中提高思维能力, 使探究意识和精神得以养成;为学生的成长创造适宜的氛围和条件, 挖掘学生的巨大潜力, 使其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得以延伸;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突破思维定式。

在技能训练中, 随着逐渐对探究技能训练要求和梯度的加深, 给教师提出了如何创造条件教会学生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 通过现成的实际反馈、实验现象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和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 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避免将指导、控制学生作为自己神圣使命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 教师较强的反思能力可及时发现个人及他人的优缺点, 从而拓宽专业视野, 激发不断追求超越的动机, 提升自身专业创新能力。教师应了解学生思维发展遵循的顺序和规律, 根据不同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和适当的教学进度, 从而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

实践证明, 以加强学生教育技能的训练与考核为突破口, 实施素质教育, 有效实现了基础扎实、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培养目标, 缩短了实习生上岗的适应期, 增强了学生能力和自信心, 提高了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忆微, 田红梅, 赵雪.进行实训教学势在必行[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5, 21 (5) :97~98.

[2]郝庆卯, 杜西伟.医学影像学诊断与技能操作指南[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3]郝庆卯, 陈现辉.X线诊断学技能考核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1, 19 (3) :24~26.

[4]胡野, 李旭升.“仿真医院”构件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12) :57~58.

[5]郝庆卯, 韩聚强.医学影像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前培训[J].医学影像学教学与临床, 1998, 2 (1) :10.

[6]李源源, 仝霞.中职生实训教学与核心技能考核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5 (9) :124.

医学影像学读片实训 篇3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影像设备在临床检查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影像诊断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影像专业的学生其理论学习情况和临床读片能力也同样受到重视。通过对我校学生的部分抽样调查,我们发现医学生的影像诊断学理论学习和实际临床读片能力存在巨大的差距。

【关键词】医学生 影像诊断学 理论学习 读片能力 探究

1 医学生影像诊断学理论学习和读片能力现状

1.1医学生影像诊断学理论学习现状

科技的进步使影像设备的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越。但是,光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对于疾病的诊断是远远不够的,经验丰富、基本知识扎实的影像医生才是诊治疾病的关键。对于病人的负责和生命的尊重,要求我们对疾病的诊断不能有丝毫的差错。理论知识是将来诊断疾病的基础。因此,我们对医学生影像诊断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方式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仅约6.9%的学生对影像诊断学知识掌握在80%以上,而有约57.1%的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在50%以下。同样,大约37.5%的学生上课时仅仅是简单的画书,约9%的学生上课时随便听听,而仅有53.5%的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同时注重理解和记忆。约17.5%的学生课后花1~3小时的时间学习影像诊断学,而约79.9 %的学生课后学习时间少于1小时或者根本不学习。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发现医学生影像诊断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是不容乐观的。理论学习是基础,是将来诊断疾病的关键。a

1.2医学生影像诊断学读片能力现状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一个影像科医生或者影像专业的学生其能力的最终评判标准都是以临床读片能力为基础。理论知识的积累是为将来走上临床、诊断疾病做准备。而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仅约有13.2%的学生读片能力是能够详细地描述影像图片,大约49.7%的学生只能简单地描述,而约有37.1%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描述。当前,医学生影像诊断的实际读片能力还是十分欠缺的。影像诊断是临床诊治疾病最初步的,同时也是最直接的依据,及时的诊断对于早期发现和治愈疾病发展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医学生影像诊断理论学习和读片能力现状分析

2.1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态度决定高度。作为医学生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要知道学医是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是为了救死扶伤。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约6.4 %的人根本不喜欢医学。很多人学医可能是由于父母所迫,也有人可能是为了谋求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没有学习的兴趣,也就缺乏了该有的专注。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是学习影像诊断学以及任何一门医学课程所必需的。正确的态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以及将来的临床工作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2缺乏自我思考的能力

不断的思考是取得进步的关键。当前,影像诊断课程学习主要以老师讲授和PPT展示的方式进行。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就是一味地接受,没有反思,更没有对老师所讲内容的质疑。这样一种被动的,不交流的学习方式很大程度使得我们的学习变得低效。通过思考,我们才会知道某种疾病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征象,才能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味的被动接受,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去应付考试,则让我们的思维变得僵化、刻板,缺乏创新。

2.3缺乏足够的读片练习

医学是一门综合了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的科学,但其终究还是要应用于临床,为临床服务。临床读片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大量的读片练习。但是,我们在学习影像诊断学过程中缺乏读片的练习。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通过课堂上老师讲解的数量有限的影像图片根本无法满足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需要。同样,在影像诊断课程中也鲜有临床见习的机会,这在无形中进一步束缚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与此同时,学校也缺乏相应的适合学生使用的影像读片库。课堂时间有限,而课后练习不足,使得我们的读片能力无法得到实质的提高。临床读片能力的培养没有捷径可走,需要的是不断的重复和不断的练习。

2.4课本典型表现与临床无法衔接

当前在我们的课堂上或书本中所讲授的影像图片都是关于某些疾病最基本的、最典型的影像表现。然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面对的是不同的病人,每种疾病的影像表现未必都像书本上描述的那样典型和直观。面对这些不典型的影像图片时,很多人往往表现得无所适从。典型的表现是为了更直接地去了解这种疾病,是初学者入门的桥梁和导师。说到底,非典型的影像特征也是从典型发展而来的。这就要求我们抓住根本特征和主要矛盾,顺藤摸瓜,从而正确地诊断疾病。

3 提高医学生影像诊断学理论学习和读片能力的策略

3.1扎实基本知识 建立学科联系

影像诊断是通过影像图片对患者所患疾病进行初步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一张张影像图片就要对部分疾病进行诊断是一件极其困度的事情,因此要求我们首先要具备扎实的解剖学基础知识。比如,当你拿到一张影像片,你首先要知道这是人体的哪个部位,是头部,胸部还是四肢。其次,要对临床常见疾病,常见的征相高度熟悉。每一个疾病的发展都有其特征性的变化。熟悉疾病的常见表现可以让我们在诊断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概念和印象。再者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有一定的病理过程,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间所获得的影像图片,其所表现出的特征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各学科间的学习和联系。解剖、病理、内科和外科,这些都是和影像诊断学密切相关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表现?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接下来会出现怎样的变化?疾病最终的转归是怎样的?通过一连串的问题,不断的思考,进而提高自己的影像诊断学理论水平。

3.2画图和观察病理标本

人体的每一个组织结构都有其特征,每一种疾病在影像图片上都有其特殊的表现。面对错综复杂的影像表现,我们的认知能力和记忆力是有限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基础解剖学,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画图,将人体各个局部的影像特点了然于心。画图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形式。通过我们的绘画,包括肢体的协动,使得我们对疾病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加强了我们的记忆,同时也便于理解。而病理标本可以让我们从组织层面,观察病变器官的形态,对于其最终影像表现的形成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知。通过这些感性的方法,进而提高我们的影像诊断能力。

3.3建立适合学生的影像图片库

影像读片能力的提高归根到底需要我们不断的练习。当前,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很少有适合学生使用、对学生开放的影像图片库。影像图片库可以让学生更加自由、不受约束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疾病,很大程度上激发学习的热情,对于提高其读片能力大有裨益。当前,建立影像图片库,加强读片练习可以说是提高医学生读片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3.4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

合理的考核方式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式和端正学习态度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绝大多数高校的考核方式都是通过试卷的形式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检查。然而,这样的考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试卷的形式、基本理论知识,无疑让很多的学生觉得只要通过考前突击就可以通过考试。同样,理论知识并不能代表一个学生最真实的读片能力。我认为,当前我们的考核应以读片能力为重点。通过提供影像图片、病史,以及其他相关的检查报告,给学生自我诊断的机会。影像图片和病史报告是反映疾病状况最重要的依据。这样的模式可以激发热情,同时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挑战。通过这样一种合理有效的考核方式,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读片能力。

4 提高医学生影像诊断学理论学习和读片能力总结

医学生影像诊断学理论学习和读片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基础,大量的读片练习是关键,但最根本的是树立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以及如何提高效率,提升能力仍需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邵成伟,田建明,左长京,萧毅,王敏杰,任丽. 影像医学科实习医生读片能力的培养[J].实用医技杂志, 2006(6).

[2]马德智.提高学影像学专业学生主要临床课程实践能力的探索与思考[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1).

医学影像学读片实训 篇4

传统实训教学主要包括教师演示、学生练习、课后考核环节, 教学刻板、单调, 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主动参与意识薄弱, 教学效果有限, 教学模式滞后。不同于专业主干课程, 临床课程作为辅助课程在实际教学中会被适当压缩, 因此课时偏少。如何将专业和辅助课程设置得科学合理, 使辅助课程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是本研究的主题。本文以我院临床课程实训教学为例, 介绍我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近年临床课程实践课开设状况及效果, 以期为临床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设置临床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设置需依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满足当今医院临床工作需要, 突出学生技能学习特点。因此, 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 技能学习和锻炼是教学的重要任务, 不仅要会摆放体位、操作和维护影像学设备等, 还要掌握一些临床常用的基础应用技能, 如心肺复苏、切开缝合等。我院通过与临床专家交流, 针对现阶段临床基本要求, 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制定临床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实训内容涵盖临床必需的基础操作和技能训练。

2 TBL教学法引入实训教学

TBL (Team Based learning) 教学法不同于传统任务驱动教学法, 是一种以团队协作为基础的促进学习者学习的新型教育模式, 由Larry K Michaelsen等[1]于2002年提出。曹礼荣等将该方法运用于外科学教学中, 认为其效果优于传统教学, 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2]。近年来我们大胆将该教学法运用于临床课程实训教学中, 将每个教学班随机分组, 6~7人一组, 推选一名责任心、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 每组自行设计组徽和组训。教师预先对组长进行实训项目培训并考核, 要求组长在临床技能考核中必须合格, 此后再由组长负责实训项目的任务分配和技能训练。实训中, 学生所遇到的瓶颈问题或是动作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由组长汇总, 并由实验教师集中解答或现场纠错, 以促进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在此过程中, 我们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团队, 教师对组长进行培训、组长将实训项目任务分解给组员, 均于课前完成, 课堂中将大量时间用于学生反复练习和答疑解惑。这种“教师—组长—成员—组长—教师”模式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 同时也解决了教师示范、学生练习这种“一对多”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教学效果不佳、练习时间不足、学生兴趣不浓问题。最后, 每组推选一名学生代表参与组间实训比赛, 以团队形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精益求精的品质。

3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由于每班均实施了团队管理, 实训项目预先通知到了小组, 小组成员课前有充分时间进行准备, 包括实训设计、实训物品整理等。实训设计方案由各组成员讨论决定, 多采取头脑风暴、集体表决等方式。由于临床技能操作多且具有规范性, 有的实训项目对学生无菌观念、爱伤观念要求较高, 因此, 不少实训步骤和规范都有相关技术标准, 即不可以随意更改或变动。但是由于实训大多数是在各种模型上进行, 所以我们指导学生根据医院日常工作情景进行场景模拟, 以更加贴近临床实际。在技能训练中, 由各组成员自行扮演医生和患者角色, 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沟通技巧的培养, 也提高了学生实训课学习兴趣, 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得到增强, 有利于培养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增强团队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3]。

4 运用“互联网+”模式

近几年, 微课、慕课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掀起了一阵风暴。互联网的发展推进了社会各个功能版块的进步, 教育也不例外。我们在临床课程实训教学中引入互联网, 让临床实训课也分享互联网发展的成果。

4.1 实践操作微视频学习

将教学大纲规定的实训项目以模拟场景、真人操作的形式预先录制成视频, 将各个重要步骤进行分解, 重点讲解实训难点, 再通过后期剪辑、合并形成新的教学微视频。这些优质视频短小精悍、方便存储和播放, 一方面丰富了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将其上传到学生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 方便了学生课前学习[4]。由于视频可以下载, 并且不受时空限制, 真正做到了方便学生自学。对于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效果更明显, 其可以反复观看直至掌握。

4.2 手机二维码扫描实现移动智能终端学习

现阶段智能手机已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我院学生智能手机覆盖率几乎为100%, 而微信也日益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社交软件。二维码扫描是一种非常便捷且广受欢迎的获取信息的方式, 我们在实训教学中将手机二维码与教学内容相融合,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将课后作业和任务通过微信二维码形式发给学生。这种形式改变了传统布置作业的方式, 教学行为更为直接和便捷, 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灵活性[5]。当然, 该项目需要学院网络资源平台和网络运营商的技术支持。

5 临床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效果

由于互联网融入实训教学时间不长, 我们对2014级影像技术专业两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调查133人, 发放调查问卷133份, 回收133份, 有效率为100.00%。问卷总分值为20分, 有17个问题, 按照问题在各教学环节中的权重不同, 对其分值进行差异性分配, 每个问题分值和总分均设置4个等次, 分别为非常好、良好、一般、差。

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对前期所开展的教学改革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63.91%的学生认为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实训教学效果是行之有效的, 并且对此非常满意;35.34%的学生认为这些教学手段的尝试是容易接受的, 且效果较好;另有1名学生对于教学效果感觉一般;无人觉得教学方法改革毫无意义和价值。因此, 我们认为学生愿意并且努力去接受突破传统观念的教学方式, 希望利用多种途径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完善自身认知结构。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我们调查的学生样本量有限, 并且只针对学生对该教学改革行为的认知层面, 尚未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调查, 结果可能受到一定的主观因素影响, 因此, 对实训教学改革效果的调查还需要后期进一步跟进。

6 总结

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 地方财政对我院实训教学硬件建设投入加大, 网络教育平台逐渐得到优化, 为我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更好地开展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了优良基础。当然, 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不仅依赖于教学硬件的建设, 还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优秀的组织能力, 与时俱进, 主动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在这方面, 我院鼓励青年教师外出学习、进修, 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为深化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临床课程实训教学中, 我们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以期有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和善于思考的习惯, 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教育特性。虽然本研究还处于进行阶段, 但从学生问卷调查来看, 初期效果已经显现。由于我们尚未对教师教学的主观感受进行调查, 也没有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评估, 因此尚不能对此作出完整、系统、更为可靠的评价。我们将在后续的教学改革中不断调整、完善, 以取得学生、教师、社会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L K Michaelsen, A B Knight, L D Fink.Team-Based Learning: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M].Virginia:Stylus Publishing, 2004.

[2]曹礼荣, 王玉云, 金笛, 等.TBL教学法在高职高专《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 (11) :1858-1860.

[3]陈晓光, 任伯绪, 柯茜, 等.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11) :55-56.

[4]何炜, 罗声娟, 彭松.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 2014, 30 (19) :3020-3021.

上一篇:大数据测试题答案下一篇:上海证券从业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