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期刊

2024-10-23

现代期刊(精选10篇)

现代期刊 篇1

近代以来, 随着中国大门的洞开及西学东渐, 报刊作为传播西方文明与西方先进科学知识的利器, 为先进的中国人所了解, 并把其作为实现政治理想的犀利武器。此时期, 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成为开办报刊的中坚力量, 他们在国内的20多个省市、港澳台地区及国外创办各种类型的报刊达120种, 其中文艺期刊50余种 (1) 。主要包括《新小说》、《新新小说》、《新小说丛》、《二十世纪大舞台》、《南社》等。文艺期刊不仅贡献了大量的小说作品, 初步形成了晚清小说理论的框架 (2) , 而且形成了独特的办刊特色, 奠定了中国现代文艺期刊的基础。近代文艺期刊的办刊理念和办刊策略值得我们借鉴。

向全社会征稿, 扩大稿源

古代出版商人通常受制于主流文化, 他们不会想到组织稿源, 更不会去关心市场。但是到了近代, 这样一种状况却发生了改变。文艺期刊的编辑们不仅积极组织稿源, 而且关心市场的需求。小说史上能够代表晚清文学成就的小说作品, 几乎都发表在文艺期刊上, 这同文艺期刊的积极组织稿源是分不开的。文艺期刊的编辑们极尽搜罗之能, 使得许多优秀作品得以发表和传播。《新小说》、《小说林》等文艺期刊一般都印有“征文启”、“募集小说”等征文启事, 向海内外广泛征求译著、小说、戏曲、杂论及歌谣等文艺作品。如《国学萃编》杂志第一期积极征求名家遗稿:“今荷诸同志赞助, 此编幸获成立。除选刻时贤来稿外, 每期留一二卷传刊名家遗稿。如无副本或寄本社录副, 原稿珍缴, 决不敢失或自觅抄胥副录, 由本社酌送抄费, 唯需先录一二卷寄京由本社同人鉴定。果堪传世, 并可先将抄费寄上。若系寻常文字, 不必代刊, 专集亦必立时登复。”文艺期刊的编辑们更加关心市场, 对于受到欢迎的小说题材, 给予优惠, 积极组稿。同时, 广泛发动海内外人士创作和收集小说。如刊于《瀛寰琐纪》第一卷的小说《程勿卿寻亲记》有一则蘅梦庵主的跋:“此余戚朱子钦驾部旧作也, 驾部邃于学, 于古文辞尤所致力。迨遭寇乱间, 由海道入闽……此壬戌在章门时所作也。检旧箧得之, 因录出以识一斑也。”可见该小说的发表经历了怎样的坎坷、波折。

采取策略, 激励作者的创作

据记载, 吴趼人“先是湘乡曾慕陶侍郎饫耳君名, 疏荐君经济, 辟应特科, 知交咸就君称幸。君夷然不屑曰:‘与物亡竞, 将焉用是?吾生有涯, 故舍之以图自适。’遂不就征。” (3) 吴趼人不就功名, “不治经生家言”, 潜心于小说创作。李伯元也曾拒绝曾侍郎的推荐:“自是肆力于小说, 而以开智谲谏为宗旨。” (4) 在文艺期刊出现以后, 出现了像吴趼人、李伯元等这样的职业撰稿人, 他们专心于小说创作, 甚而放弃了传统文人为官为宦的追求。这一方面与文艺期刊为文艺作品的发表和传播提供了更大更自主的平台, 逐渐成为一些知识分子谋生与安心的一种出路有关;另一方面, 也与文艺期刊编辑们的激励作用密不可分。

首先是明确的稿酬制度。中国古代没有稿酬制度, 也没有稿酬观念。中国古代文人的出版行为一般是自费的, 自己拿钱出书, 极少可能把印出的书拿到市场上去出售。这种“文不言利”的状况在近代发生了改变。1906年11月, 《月月小说》创刊, 在第二号上刊出了《月月小说征文启》:“如有佳作小说, 愿交本社刊行者, 本社当报以相当之酬劳。……如有科学、理想、哲理、教育、家庭、政治、奇情诸小说, 若有佳本寄交本社者, 一经入选, 润资从丰。”创刊于1907年的《小说林》在第一期明确标出了稿酬数额:凡小说入选者, “甲等每千字五元, 乙等每千字三元, 丙等每千字二元”。此外, 近代著名的文艺期刊, 如《小说月报》、《小说时报》、《中华小说界》、《礼拜六》、《小说丛报》等均明确表示付稿酬。

写稿计酬, 一方面为废除科举制度后的仕子们寻找到了新的出路。一批文人在仕途拥塞而谋生艰难之时, 发现能够通过创作赚取稿费, 解决生存之计, 而进入创作。如连梦青因中俄密约事牵连逃至上海, “以横遭灾祸, 资装尽失, 实无力生活于上海。且性又孤介, 不愿受人资助。时商务印书馆刊行小说杂志, 名《绣像小说》, 连经人介绍, 售稿与之, 每千字酬五元。连乃开始其笔墨生涯, 作一小说名《邻女语》” (5) 。由此可见, 连梦青是迫于生计, 才开始“笔墨生涯”的。其他如李伯元、吴趼人、梁启超、包笑天、罗孝高等, 或为生计、或为“浇胸中之块垒”、或为改良群治, 先后开始转向文学创作。另一方面使文艺期刊拥有了一批稳定的作者群所提供的丰富稿源, 不仅给期刊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而且促进了期刊特色的形成。有了明确的稿酬制度, 文人的生活有了保证, 进而可以借文艺这种形式“立言”, 因此, 大大激发了文人们的创作热情。文人的创作增加了期刊的发行量, 文艺期刊可以通过刊发广告等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进而促进其本身的发展。不同特点的作家围绕着不同的期刊聚集, 他们大量的有着共同倾向的创作, 形成了文艺期刊的特色。

其次, 密切作者与期刊的关系, 激励作者的创作。文艺期刊不仅向海内外征稿, 广泛征求名稿、遗稿, 使得尘封已久的作品得以发表。而且, 在作者的创作过程中, 采取各种策略, 不断激励作者的创作。如采取优稿优酬的方法, 激励文人的创作。由于期刊登载的传奇和小说颇受欢迎, 征稿时就特别提出优惠;稿件分出甲乙丙等各个等级, 不同等级给予不同的稿酬。或是采用连载的方式, 督促文人完成创作。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绪言》中介绍了吴趼人法律小说《剖心记》的创作情况:“既念欲俟全书卒业, 始公诸世, 恐更阅数年, 杀青无日, 不如限以报章, 用自鞭策, 得寸得尺, 聊胜于无。” (6) 晚清小说家的高产和清前一生一文的情况比较, 文艺期刊的激励作用是明显的。或是与作者建立亲密的伙伴关系。文艺期刊的主编要么与作者本来就是相交已久的朋友, 或者是志同道合的同志、或者因创作而交结成为伙伴。如《绣像小说》的主编李伯元, 与《绣像小说》的主要作者吴趼人、刘鹗、连梦青、欧阳巨源等关系都非同一般。文艺期刊的主编大多亲身参加创作, 以自己的创作实绩来吸引作者, 起到了吹箫引凤的作用。如《绣像小说》的主编李伯元就创作并发表了《官场现形记》、《活地狱》等小说, 他的这种“谴责小说”的创作实绩, 对作者的创作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坚持办刊宗旨, 突出刊物特色

1894年~1911年, 是我国近代文艺期刊的重点发展期, 出版文艺期刊达50余种。但是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发展起来的文艺期刊并不是千孔一面的, 有着各自独特的办刊宗旨, 并形成了刊物鲜明的特色, 即使是刊发的主要内容基本相同的期刊, 由于其侧重点的不同, 也具有不同的特色。以《新小说》和《小说林》为例:

《新小说》杂志的办刊宗旨可以以梁启超的“改良群治”和“新民”说为代表, 强调文学的社会政治作用。围绕这一办刊宗旨, 《新小说》聚集了一批晚清颇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 如梁启超、康有为、陈独秀、松岑、狄保贤、罗普、曼殊、浴血生、狭人、定一等, 刊载了许多启迪民智、反映时局及现实生活的小说作品, 如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 形成了“启民救世”的特色。

摩西在《小说林·发刊词》中明确说:“小说者, 文学之倾向于美的方面之一种也。”围绕这一办刊宗旨, 在《小说林》聚集了一批文学创作者及翻译家, 如曾朴、徐念慈、摩西、卓呆、紫涯、铁汉、天笑生、陈鸿璧、黄翠凝、陈信芳等人, 刊载内容以翻译小说为主, 也有部分文学评论, 此外还有杂剧、笔记等。刊载的作品虽然也间接地反映了现实, 如曾朴创作的小说《孽海花》、《碧血幕》等, 但更强调小说的独立性, 重视其审美。该刊的小说理论栏目《小说小语》, 总结了当时的小说创作状况, 在承认小说可以反映现实、具有改良社会的作用的同时, 特别强调了小说的艺术性, 主动运用西方美学思想进行小说研究。这个观点在当时“启民救世”的小说浪潮中, 更清楚地认识到小说的本质, 具有一定的价值。

从此可以看出, 虽然《新小说》和《小说林》都属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办的文艺期刊, 但是由于办刊宗旨的不同, 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新小说》更加强调小说的启蒙作用, 强调文艺作品的社会政治作用, 而《小说林》虽然也认同小说的社会性, 但更加强调小说的独立性及审美价值。

注释

1[1]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2[2]李九华:《晚清文艺期刊与作家群的会集》, 《宁夏社会科学》, 2003 (6) 。

3[3]李葭荣:《我佛山人传》, 魏绍昌、吴趼人研究资料,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版。

4[4]吴趼人:《李伯元传》, 《月月小说》, 第1年第3号, 1906年版。

5[5]刘德裕、朱奚、刘德平、刘鹗:《老残游记》资料,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年版。

6[6]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 陈平原、夏晓红, 《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现代期刊 篇2

[摘要]对现代文学期刊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回到文学的现场把握文学的原生态,而且为现代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域,开辟了新的天地。

[关键词]现代 文学期刊 发展研究

任何一种文学现象,都是时代和历史的产物。现代文学期刊是顺应时代潮流、迎合文学创作的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由于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区的革命形势的发展不平衡,由于各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的不同,现代文学期刊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中国现代文学期刊发展史。可以按如下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内的不同文学社团、不同文学流派、不同区域进行勾勒。

第一个时期,既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这是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的产生和发展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躯者们高举“科学”和“民主”的旗帜,用鲜血和汗水冲刷几千年来历史河床上淤积的.层层叠叠的封建思想的污泥,发动了一场空前的猛烈的批判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学的思想革命和文学勒命运动,创办了《新青年》(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每周评论》、《新潮》、《少年中国》、《星期日》、《星期评论》等许多倡导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刊物,在鲁迅先生的带动下,创造了一批崭新的具有现代意识的新文学作品,充分显示了文学革命实绩。但是,当时还没有新文学社团和纯文学刊物。从19开始,新文学社团蜂起,纯文学刊物丛生,把整个中国新文坛装点得繁花似锦,而且西方各种各样的文学思潮、流派的纷纷涌入,文学的新思潮、新观念的空前活跃,为中国新文坛增添了活力。这在当时的文学期刊中表现得相当明显和充分。

从本质上说,中国现代文学是开放性的,是和世界文学相沟通的。代是现代文学社团蜂起,纯文学刊物大量涌现的年代。这个时期,随着我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工人运动的高涨,农民运动的兴起,早期共产党人文学主张影响,不少文学刊物,特别是创造社的文学刊物,逐渐呈现出表现无产阶级意识,尝试着“革命文学”的创作的倾向,给新文学创作速写为了新的生机,给新文学刊物带进了新气象,为往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作了准备,为“革命文学”创作提供了初步经验。

第二个时期,既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这是现代文学期刊继续发展和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是一方面反革命的‘围剿’,又一方面革命深入时期。这是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左翼文艺运动的发展,是这时期的“文化革命深入”的具体表现。从1928年1月起,后期创造社和新成立的太阳社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他们在《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月刊、《畸形》半月刊、《流沙》半月刊、《日出》旬刊、《思想》月刊、《太阳月刊》、《海风周报》、《新流月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理论文章,译介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大张旗鼓地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划登了不少具有初期“革命文学”特点的文学作品,为建设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1932年底起,由于国民政府反动派的残酷迫害的摧残,“左联”的文学刊物再也无法出版而先被停刊。鲁迅和茅盾以革命家的胆略,支持、鼓励非“左联”的进步作家,如郑振锋、巴金、王统照、章勒以、沈从文、肖乾、王任叔(巴人)、曹聚仁等作家创办文学刊物,出版了《文学》月刊、《文学季刊》、《文季月刊》、《文丛》、《水星》等以发表文学作品为主的刊物,发表了茅盾的《残冬》,叶对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夏征农的《禾场上》,曹禺的《雷雨》,老舍的《黑白李》,吴组湘的《一千八百担》等许多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进一步发展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主流。也有一些作家,他们往往同时代和社会头号争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潜心于艺术的探索,如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月刊,虽也发表了如茅盾的《春蚕》等左翼作家的优秀现实主义作品,便更我的是发表具有“现代派”特点的小说和诗歌,成为当时“现代派”的主要园地。

第三个时期,即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1937—1949年)。这个时期历经搞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重要的历史阶段。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一声炮响,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给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也把中国现代文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面对全面抗战的新形势,广大作家大声疾呼:“我们应该分散的各个战友的力量,团结起来,像前线战士用他的枪一样,用我们的笔,来发动群众,捍卫祖国,粉碎敌寇,争取胜利。民族的命运,也将是文艺的命运,使我们的文艺战士能发挥最大的力量,把中华民族文艺伟大的光芒,照彻于全世界,照彻于全人类”。在抗战的旗帜下,广大作家获得了真正的统一: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汉口成立,同年5月4日出版会刊《抗战文艺》。以后又在重庆、成都、桂林、昆明、广州、香港、延安、晋东南等地成立“文协”分会,他们也出版了各自的刊物。为了宣传抗战,动员抗战,大大小小,面目不一的文艺期刊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出现,呈现出抗战初期文学期刊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抗战爆发不久,胡风主编的《七月》的出现,促使了“七月派”的形式和发展,《七月》成为团结、吸引和培养青年诗人、作家的重要阵地。这个时期,由于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各方面的原因,文艺界客观上分成了国统区、上海“孤岛”、沦陷区与解放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几个不同区域的几支文艺队伍,他们根据各地的情况,创办了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文学刊物,发展了各具特色的文学创作。

现代期刊 篇3

【关键词】民国时期;期刊封面;女性形象;现代美学

【作者单位】刘波,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文学院。

有人曾说:民国时期的中国女性形象不仅代表了一种精神,更代表了一种视觉影响。民国时期,西方国家的摄影艺术、化妆品、衣帽服饰等纷纷传入中国,民国女性开始追求时尚,学习化妆、穿旗袍,她们中不少人接受了西方新思想成为新女性。这些新女性成为一个时代的印记。与此同时,民国期刊的封面开始打造细腻的女性形象,在展现东方女子独特魅力的同时,催生了不少经典期刊。

一、商业期刊中的女性形象

民国时期创立了很多期刊,以反映妇女生活为主的期刊更是琳琅满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妇女杂志》《近代妇女》《良友》《银星》等。1920年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的《良友》画报和《银河》月刊,不仅内容丰富、制作精良,封面设计更是非常独特。《良友》画报曾经刊登过著名影星黄柳霜与陆小曼的照片。1926年,《良友》画报大胆推出封面女郎,包括郑苹如、胡蝶、谈瑛等。这一时期,民国期刊里的女性形象发生变化,从保守到开放,从单一到丰富,女性的独特魅力得到释放。随着战争的来临,期刊刊登的女性形象逐渐从影视明星转变为战地上的白衣天使。白衣天使的形象不仅丰富了期刊内容,扩大了期刊号召力,还展现了时代风貌,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当然,很多期刊之所以刊登女性形象照片,其目的在于提高销量。1930年,《生活周刊》刊登了一位身着旗袍的中国女子手持味精的画报,毫无疑问,这是一则推销广告。由此可见, 这一时期期刊里女性形象的本质逐渐发生变化,开始朝商业化方向转变。当然,并不是所有期刊都如此,很多民国期刊还是以宣传知识阶层或演艺界知名女性为主,如《北洋画报》曾经刊登陆小曼、唐瑛、阮玲玉等人的画像,《申报月刊》曾经刊登林德音、陈浩明等人的照片。

民国期刊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载体,在反映女性生活的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女性追求个性与自由的态度。通过对民国时期商业期刊中女性形象的解读,可以从侧面了解一个时代的人们对物质欲望与思想境界的追求。

二、以《小说月报》为例解析民国期刊中的女性形象

民国时期,50%以上的期刊封面是绘画。摄影艺术传入中国后,绘画类型的期刊封面才逐渐被取代。

民国期刊中比较出名的《小说月报》,其封面设计较为单一,陈之佛加盟之后,面貌才焕然一新。陈之佛创作的《小说月报》封面共12期,每一期均以女性形象为主,人物背景多为自然山水和植物花卉。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社会文化思潮的变革中,妇女成了最接近自然的角色。将女性形象融入杂志,寄予了陈之佛的美好愿望。他结合《小说月报》的定位与内容,创作封面画;画中的女性形象或嬉闹,或舞蹈,或站立,尽可能地展现女性的青春活力。

月份牌也是当时体现女性美的重要载体。月份牌作为一种商业广告画,在描绘时重点展示女性发型、服饰及姿态,将民国女性婀娜多姿的形象描画得淋漓尽致。期刊封面与月份牌有明显的区别。月份牌多以写实类女性画像为主,利用女性胴体的美感吸引消费者眼球,具有通俗美术的特点。期刊封面多以典雅女性形象为主,将艺术的格调与品位捍卫到底。

陈之佛在绘制封面画的时候,将中国美学与日本艺术进行整合,并将西方现代艺术的美学理念融入自己的创作中。比如,在图案设计中,陈之佛将女性形象与团花的背景组合,以多重色彩勾勒再填色,这种设计具有西方艺术的现代装饰主义风格。在1927年第6期的封面画中,陈之佛采用西方彩色玻璃镶嵌画法,展现了一个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女性形象。这幅封面画色彩比较鲜明,线条勾勒圆润和谐,丰富而不凌乱(见图1)。在同年的第12期,陈之佛创作的《小说月报》封面则是以印度与中东地区的女性形象为主,其创作的主旨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见图2)。

除此之外,陈之佛为《小说月报》创作的封面还有半裸或全裸的女性形象,这是因为他曾受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思想的影响,借鉴了古希腊以人体为中心的美学设计。陈之佛采用西洋画写实的描绘笔法,并通过期刊封面进行再设计,将这种采用描绘笔法的作品与具有现代审美气息的设计融合,形成了独树一帜、风格强烈的期刊封面。图3是一幅跪坐式的女性人体画,其线条和色彩借鉴了日本绘画的构图、色彩技巧,在加入字体设计后,形成了具有东方气质的民国期刊封面。

民国期刊封面的女性形象代表了一种现代美学形态,女性形象自民国被出版商重视之后,发展到今天,逐渐成了期刊的重要图像资源。从美学角度来看,民国期刊封面女性形象是中国文化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符号。

三、民国期刊封面女性形象的现代美学传播

民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过渡时期,封建思想与先进观念的融合,造就了民国时期的文化潮流。民国期刊作为一种传媒,能够为人们传播信息、宣扬文化。民国期刊封面女性形象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展现在人们面前,是时代的标志。从美学角度分析,民国期刊封面女性形象彰显了一个时代的审美倾向。民国期刊刊登的女性照片或画像,有从私塾走出去的教育家,有知名作家,也有影视红星,她们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成长。这些融合了西方思想观念的新女性形象,正是一个时代文化的缩影。

《小说月报》的期刊封面,尤其是陈之佛负责的这12期封面,很好地融和了当时东西方的美学理念,可谓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其一,《小说月报》封面的女性形象,融合西方绘画艺术美学理念绘制,线条自然,画面和谐,部分作品能够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结合。其二,《小说月报》封面画对女性的容貌和姿态进行了艺术化处理,这种融合东西方美学理念的设计与众不同。其三,《小说月报》封面半裸或全裸的女性形象,结合封面文字设计,彰显一种独具东方魅力的气质。《小说月报》通过封面设计,促成了民国时期东西方美学的交融和传播。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民国期刊在发展过程中传播了全新的美学理念。从民国到今天,期刊封面的女性形象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她们彰显的个体意识变得更加强烈,这是现代美学传播的一个开端。

民国期刊的封面女性形象作为文化和时代的印记,是人们心中无法忘怀的经典。无论是受到西方美学理念的影响,还是坚持东方美学理念,民国期刊封面的女性形象已经成为当时女性独立与自主的重要标志。民国时期,众多期刊以新颖、独特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因此民国期刊封面女性形象纷纷出现,形成一种时尚消费与文化元素符号。通过对民国期刊封面女性形象的探析,我们可以了解当时人们对新生活、新女性美的向往与追求,可以了解当时的美学传播状况,为现代美学传播提供借鉴。

[1]李笑梅,民国书籍的封面设计艺术初探[J]. 出版广角,2015(5).

[2]索米娅. 民国时期期刊插图艺术研究[D]. 北京印刷学院,2013.

[3]吴杨. 消费主义语境下的中国封面女郎研究[D]. 重庆工商大学,2011.

[4]黄继刚. 从“新女性”到“封面女郎”——由女性期刊封面看现代性话语之嬗变[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5]陈瑛. 试析女性形象在期刊封面的应用——以《中国妇女》封面为例[J]. 新闻知识,2013(11).

[6]崔瀚文. 改革开放以来的杂志封面女性形象分析——以《中国妇女》和《瑞丽》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14(7).

现代科技期刊编辑必备素质探析 篇4

关键词:科技期刊,编辑,知识结构,编辑理念,市场经营

科技期刊竞争力的最核心要素是科技期刊的质量, 而质量的决定因素又在于期刊编辑素质、能力和水平的高低。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是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是科技期刊运作的动力, 是科技期刊质量的保证, 也是科技期刊发展的灵魂。

一、现代科技期刊编辑素质的内涵

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主要是指从事科学技术成果的传播出版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直接决定出版物质量并对社会文化积累、科学技术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和显著效果的心理品质的总和。[1]理解这一概念, 应该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 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交流与传播的重要载体, 是传播和推广科学技术信息的窗口和桥梁, 是报道科技新发现和传播科技新理论的主要工具, 也是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园地。科技期刊不仅有利于科技知识和信息的传播, 也有利于科技知识的加工、继承和创新, 进而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推广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其二, 科技期刊的编辑活动实质上是科学技术成果的传播出版活动。科技期刊的编辑是科学技术成果的传播者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推动者。没有科技期刊编辑的努力, 科学技术只能局限于狭小的地域和领域发挥作用, 无法体现其真正的社会价值, 而这将是科技发明者和创造者所不愿看到的, 也是巨大的资源浪费。由此可见, 科学技术的价值, 离不开科技期刊编辑们的辛勤劳动。

其三, 科技期刊成果的传播和转化效果倚赖于科技期刊的质量。科技期刊的质量越高, 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越大, 科技成果也容易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 越容易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从而真正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 质量较差、无多大影响力的科技期刊将会被淹没于众多的期刊之中, 无人问津, 科技成果也无法发挥其效用。

二、现代科技期刊编辑素质的现实价值

科技期刊作为科技成果和信息的载体, 在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推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要素的编辑素质, 在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科技期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扮演着主导的角色。科技期刊编辑素质的高低, 直接决定了科技期刊能否存活于市场, 关系着期刊的生存与发展。

(一) 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决定着科技期刊效能的发挥度

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 它以其科学性、知识性和学术性构成自己的性质, 反映科研领域的新成果、新动态, 承载着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的历史使命。科技期刊是传播和推广科学技术信息的“窗口”和“桥梁”, 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阵地”, 有利于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发展。科技期刊不仅能使科技工作者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最新动态, 而且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科技工作者之间架起了一座知识的桥梁, 使群体的智慧和优势得以发挥, 从而有效地推动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总而言之, 科技期刊是科技知识与科技成果的载体, 是科技传播与推广的媒介;是学术思想的向导, 是技术交流、成果展示的平台;更是求知的公开课堂和培养人才的学校和园地。[2]科技期刊的经济和社会效能能否发挥, 在多大程度上发挥, 都有赖于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的提升。现代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具备何种素质, 如何提升这些素质, 是充分发挥科技期刊效能必须探讨的问题。

(二) 科技期刊编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科技期刊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的成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使科技期刊社或编辑部脱离了国家的财政支持, 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长期生存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科技期刊, 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大多数都遇到了发行量下降、办刊经费拮据等困难,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编辑活动也仅限于组稿、编辑、出版发行等。据统计, 2005年我国目前科技期刊的种类已达4957种, [3]数量虽然不少, 但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的期刊数量却不是很多。我国科技期刊的实力和编辑的素质与国际先进期刊相比, 还存在明显差距:科技期刊质量差, 稿件低水平重复, 出版周期长, 被引频次低;高素质的复合型编辑人才严重缺乏, 科技期刊编辑策划能力差, 外语与计算机水平低, 经营意识差等现象普遍存在。[4]科技期刊市场的国内外竞争现状, 迫切要求科技期刊编辑主动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需要。惟此, 科技期刊才能保持较高的质量和竞争力, 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存活, 或赢得胜利而不断向前发展。

(三) 信息时代编辑活动和手段的变化对科技期刊编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时代, 科技期刊的编辑活动逐渐由单向向双向、多向交互式转化, 由静态向动态转化。[5]编辑活动领域也不再局限于选题策划、组稿选稿、编辑校对、印刷出版等传统领域, 而是作为信息产业的生产者从事着知识的生产、存储、传播、配置等新产业。编辑的工作不再是传统的单向的、线性的工作, 文化信息流动模式也不再是传统的“作者写文章———编辑加工———读者消费”, 而是主动了解作者、培养作者、组织作者进行创作, 建立与作者互动的工作关系。此外, 编辑手段也呈现现代化的趋势, 传统的编辑伏案审读、纸笔修编的方式将越来越多地被荧屏扫描、键盘操作的方式所代替, 计算机和互联网将覆盖编辑的整个出版流程, 从组稿到了解选题资料, 到利用计算机完成全部文稿的编校过程, 最终实现无纸化编辑出版。

三、现代科技期刊编辑的必备素质

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对现代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具备优良的素质, 不仅是应对国内外期刊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 也是促进科技期刊经济、社会效能充分发挥的需要。然而, 科技期刊的专业性强决定了科技期刊编辑大部分不是编辑科班出身, 而是某专业毕业的“半路出家”的编辑, 有些从业人员甚至没有接受过基本的编辑岗位的培训。有结果显示, 我国目前从事科学编辑的人员中本科以上毕业的比例高达86%, 专业对口或基本接近原来所学专业的科学编辑的比例亦有55%左右。[6]他们对自然科学非常了解, 而对其他方面知识的涉猎不够, 编辑知识更是相对贫乏。科技期刊编辑素质现状也说明了提高其素质的必要性。

(一) “米”字型的复合知识结构

拥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既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 也是学科纵深发展、相互渗透, 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的必然要求。对于科技编辑的知识结构, 学者们曾提出过“T”型、“X”型和“π”型三种结构, 这三种结构虽各有侧重点, 然而不够全面。即使拥有了这几种知识结构, 也难以适应信息时代和学科纵深发展的要求。鉴于此, 有学者提出了现代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具备“米”字型的知识结构, 即一横为专业知识;一竖为编辑学知识;其余的4笔分别为科研方法学、信息学、计算机应用及英语知识, 由此形成一个相互支撑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体系。[7]具体而言, “米”字型的知识结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 专博结合的专业基础知识

科技期刊编辑应该具备其所负责版块或栏目的较深厚的理论知识, 密切关注本学科的学术前沿, 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 如学科发展动向、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 不断学习、熟悉、识别专业领域内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规律、新技术、新方法, 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来稿中所涉及的学术问题现状, 研究的热点、焦点和难点, 如此才能在众多的来稿中遴选出有价值的精品及时发表, 把最新最有用的科学知识和技术传递给读者,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 发挥其经济、社会效用。

不仅如此,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带动了科学知识的分化和综合,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 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相互渗透日益增多, 这就要求科技期刊编辑广泛涉猎不同学科, 拓展知识面, 在广博上下功夫, 如此方能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促进自我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才能提高对稿件的鉴赏力, 准确判断文章的创新性、突破性、逻辑性及其社会价值。

2. 丰富的编辑学知识

编辑出版作为社会分工的一部分, 有自己的一整套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与技能。科技期刊编辑只有学好、掌握好编辑学知识和技能才能编辑出内容丰富、学术品位上乘、编排规范、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期刊精品。编辑是作者和读者的中介, 编辑工作是连接精神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纽带。编辑学研究整个编辑过程的编辑与作者、读者的矛盾运动, 研究编辑的作者工作和读者工作的原则。在编辑实践过程中, 应注意总结编辑工作经验, 与同行进行交流, 共同促进编辑学发展。不仅如此, 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和法制化, 要求科技期刊必须遵循相应的编辑出版规范及法律法规知识, 严格实施有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法定的计量单位, 使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从而促进科技期刊之间的交流。

(二) 竞争型的经营素质

知识经济不仅给科技期刊带来了发展机遇, 也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科技期刊正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逐步走向市场, 参与市场竞争。原来的五大类科技期刊,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也都在探索新的生存与发展战略、途径与措施。近些年期刊发行量普遍滑坡, 广告价位下滑, 科技期刊杂志社普遍感到了发行和广告营销的压力。在此情势下, 竞争型的经营素质就成为了科技期刊编辑必不可少的生存本领。只有了解科技工作者和读者的心理需求, 把握他们的知识状况、学识水平和阅读爱好, 学习市场规律, 同时还要了解同类杂志的发展水平, 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整合优势资源, 找准定位, 拥有固定的作者群、读者群与广告合作单位, 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 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对自己所办刊物的市场进行调研, 根据行业、文化背景和偏好等因素对读者进行细分, 确定主要面向和服务的读者群体。在选题、栏目设置、文章编排及其风格再塑造、广告创意与整体包装上仔细琢磨, 狠下工夫。如可以为某一特定读者群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设置出一系列精彩的特色栏目, 这样既尽量满足了读者群体中不同个体的需求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品牌风格。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拓宽广告渠道, 做好广告经营, 可以结交新的广告商家, 以扩大广告业务。同时, 还要不断开发新的广告版位, 以满足广告客户的各种需求, 才能使广告量保持持续增长率。■

参考文献

①⑤刘仲秋.信息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素质的优化[J].编辑学报, 2006, (5) :395-397.

②郭海莉、王大锐、单东柏.试论科技期刊及其编辑素质[J].石油科技论坛, 2008, (3) :65-67.

③朱晓东、宋培元、曾建勋.我国科技期刊现状及管理政策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6, (6) :1045-1049.

④赵彦杰.市场经济时代科技期刊编辑人员能力问题探析[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6, (3) :76-77.

⑥刘仲祥、韩冬梅、王志成.科技期刊编辑与编辑经营[J].现代情报, 2006, (12) :131-132.

现代期刊 篇5

Modern Urban Research

主办: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

周期:月刊

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 1009-6000

CN:32-1612/TU

邮发代号: 82-275

复合影响因子: 1.307

综合影响因子: 0.621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现代城市研究

曾用刊名:南京城市研究;城市研究(与太原办事处《城市研究》不属同一刊物)

创刊时间:1986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现代城市研究》杂志期刊简介

本刊创刊于1986年,本刊为月刊,主编:叶菊华。国内统一刊号:CN32-1612/TU,国际刊号:ISSN1009-6000。

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追求学术性、前沿性和前瞻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学术界和实际部门的新动态,刊载有创见的现代城市研究成果、述评、实例分析、文摘等。深受高校、研究机构、设计院所的广大读者的好评。本刊内容充实、版式清新、装饰精美。

《现代城市研究》杂志期刊栏目

主要栏目有: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特色,城市设计,城市建设与管理,城市经济,房地产,城市交通,城市生态。

学术论文快速发表绿色通道—期刊之家网

发表流程:收稿---稿件初审---商定期刊---杂志社审稿---办理定金(付润色建议)---修改定稿---确认---付余款---杂志社发采稿通知---发表见刊---接收期刊样册---知网收录

论文刊发时间:从收到论文版面费起3-4个月(特殊情况除外),针对需要快速发表的作者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本站声明:期刊之家网与多家医学期刊结成了学术联盟,如果您有发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SCI收录期刊的需求,以及对于需要论文发票的作者可以与我们联系

1、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期刊之家唯一投稿信箱:qikanbox@126.com;

2、不违反宪法和法律,不损害公共利益。

3、是作者本人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不侵犯任何著作权和版权,不损害第三方的其他权利;来稿我方可提供“中国知网期

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检测,提供修改建议,达到文字复制比符合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

4、本站初审周期为2-5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2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

5、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

6、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7、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

8、切勿一稿多投,稿件一律不退,请自留电子稿。

《现代城市研究》杂志常见论文发表范例

8-12为“生活更美好”而设计城市

13-18近代殖民风貌中心区空间形态对比研究

19-23基于GIS平台的历史建筑价值综合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以《南京三条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

24-29+41当代南京现代建筑形态传承和创新初探

现代期刊 篇6

《现代农业》自1976年创刊以来, 30年来锐意进取, 与时俱进。在几代编辑人的努力下, 从一本32开本、铅印的小册子, 发展成为今天这本图文并茂、印制精美、集可读性与实用性于一体, 发行辐射全国30个省市的期刊。

一、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以服务“三农”为己任

1. 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

《现代农业》创刊之初 (创刊时刊名为《农业科学实验》) , 就确定了“以宣传党的农业政策、普及农牧林业科学技术, 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办刊宗旨。这个宗旨使我刊有了准确的市场定位, 多年来人员更替, 但始终是以这个宗旨为指导方针编辑出版刊物。

2. 宣传党的农业政策是我刊的第一要务

根据我刊的办刊宗旨, 我刊一直把宣传党的农业农村政策当作第一要务。从“土地承包责任制”到“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农民合作社法》等法规都在我刊大力宣传。使农牧民朋友能及时准确的了解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法规。使农牧民朋友对国家政策法规心里有数, 做起事来有法可依, 明明白白。

3. 以“服务三农”为中心任务

由于农业的弱质性, 农业刊物在经济效益的创造上并不占什么优势, 所以我刊主要重心就放到了为“三农三牧”服务的社会效益上来。多年来我刊密切注意农业新技术、新情况的动态。及时组织农牧业专家撰写稿件。使农牧民读者得到了无数实实在在的技术。例如:有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根据小麦的不同生育阶段对外界条件的要求, 总结当地的实际生产经验, 提出了一套增产方法在《现代农业》发表, 这就是模式化栽培的雏形。我刊编辑部立即认识到推广模式化栽培对提高农民科学种田、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马上组织有关专家撰写了一系列模式化栽培的文章, 对全区乃至全国的模式化栽培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 模式化栽培技术已在全国广泛的推广开来。据不完全统计, 仅内蒙古自治区推广面积就达到2000多万亩, 每年增产5亿千克, 增收2000多万元。

4. 开拓创新, 创造两个文明双丰收

近年来, 期刊市场的竞争尤为激烈。特别是农业期刊, 各家期刊社都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我刊这两年来在抓好社会效益的同时, 努力探索增收的渠道。这几年来农牧业龙头企快速发展, 我刊主动联系我区的各大农牧业龙头企业, 与区内“蒙牛”“金鹿”“东达蒙古王”“通辽大华”“呱呱叫集团”等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一方面为我区的农牧业龙头企业的宣传做了很大贡献, 另一方面也使我刊的经济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在“现代”两个字上做文章, 提升我刊的品牌效应

1.“现代农业”就是创新农业

为了体现“现代农业”, 我刊尤其注重刊载内容的创新上, 农业战线上的新技术、新论点、新方法、新情况, 都是我们刊载的首选内容。我刊2006年2期与内蒙古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农技专家约的系列稿件“自治区农作物五项核心技术”就是2006年我区的重点农业推广技术, 为保证全区粮食总产达到330亿斤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刊载后受到了读者和有关专家的广泛好评, 对区外各省的农业技术推广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我刊每期连载的“全国农作物审定新品种”和“自治区农作物审定新品种”, 为我区及区外的农民读者购买良种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2. 农业需要最贴近农村实际的实用技术

我刊的办刊宗旨之一就是普及农牧林业的科学技术, 我刊一直遵循这个办刊宗旨, 把每期刊物80%~90%的版面用来刊登实用的农牧业科学技术。我刊按农时安排实用技术, 农闲时间登载良种介绍、春耕时节安排大量的大田农作物栽培技术、夏季安排果菜类技术、冬季刊载大棚等设施农业技术, 全年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 强调内容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农业科技不像其他行业的科学技术, 它具有长效性和稳定性的特点, 而且出成果是非常缓慢和不易的。例如袁隆平院士的超级稻研制了许多年, 试验了许多年才推广开来。推广以后就会在很长时间内发挥巨大的效益。我刊作为科学普及刊物, 针对农业科技的这个特点, 用80%以上的版面篇幅刊载多年来我国已经很成熟并已推广开来的农业技术, 有比例的在“科研动态”栏目中上一小部分正在试验示范的良种介绍和实用技术。有效的保证了我刊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4. 积极发挥刊物的导向作用

作为一个农业期刊, 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发挥刊物的导向作用, 我刊开辟了“三农论坛”栏目, 请我区的农业专家和农业部门的领导撰写一些指导性的和前瞻性的文章, 使农牧民对农业的新动向有及时的了解。今年以来我刊还开辟了“博士硕士论坛”栏目, 邀约一些高校的师生为我刊撰写一些有学术价值的稿件, 在本行业、本学科领域多了一个研讨的阵地, 使刊物内容多了一些变化、多了一些清新, 也成为我刊一个新的亮点。今年我刊紧密关注新农村建设, 新开辟"新农村视点"栏目, 集中宣传报道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好典型、好经验, 充分发挥了农业期刊的导向作用。

三、高标准、严要求抓好《现代农业》的编辑出版环节

1. 抓好选题出精品

因为期刊具有提前性, 每年的10月份, 我刊的总编辑亲自根据调研、读者反馈 (我刊常年开设读者反馈表, 与读者、作者保持密切联系) 、农业战线上专家、领导的意见, 充分论证研究, 确定第二年的全年的报道大纲、表现形式、报道任务, 做到年有重点, 期有中心。并及时把任务分解到所有编辑人员, 使编辑人员心中有数, 提前组织稿件, 有的放矢。每年确定的报道任务由于目标清晰、责任明确、工作及时。2006年我刊确定的“良种”“作物栽培”“特色农业”“畜禽养殖”等几个主要选题都按预定方案完成了报道任务。

2. 像绣花一样做好编校工作

在编校流程中, 我刊严格按照三审制的要求, 实行责任编辑负责制和主题编辑负责制, 作者的来稿责任编辑在3个月内给与答复, 保证了稿件的时效性。在每期的编排上, 主题编辑保证每期的主题稿件内容精而全。在有限的版面中为读者提供最多最好的内容。在校对环节中我刊实行责任编辑一校, 二校、三校交叉校对, 编辑部主任统校, 总编总把关, 另外还聘请有校对经验的和农牧业专家外校把关。这些措施有效的降低了我刊的差错率, 使我刊的差错率控制在了万分之二以下。

3. 特殊的文字加工

农业期刊的稿件加工就像农民种地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 文学期刊的稿件就是错了几个字, 文法不好一点也影响不大。但农业期刊可是不行, 一个玉米品种的行距弄错了几厘米那就要影响收成。我刊的稿件加工不仅要注意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文字精练。最重要的就是准确性, 正可谓是差之毫厘, 失之千里。为此许多稿件编辑人员往往要和作者反复商榷, 很多稿件要请有关专家审阅把关。我刊的读者对象很多是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的农牧民, 为了使刊物更贴近读者, 内容更通俗易懂, 编辑同志们在文字处理上还要力求简洁、通俗、易懂, 使农牧民读者一看就懂, 一学就会, 一用就灵。

4. 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的《现代农业》

2005年起, 《现代农业》的开本改成了国际大16开, 采用亚光腹膜, 印制考究。封面采用一贯的风格, 每期配以不同的精美图片, 在众多的期刊中一眼就能认出是《现代农业》。在内文的版式设计上, 我刊既考虑了内容的信息容量, 又考虑到便于读者的阅读, 在文章中插入了部分应题图片, 在标题字体的使用上力求富于变化, 使版面清新活跃, 和谐美观。

5. 按期按时出版, 准时把期刊送到读者手中

期刊的要求就是按期按时出版。我刊数年来, 每期准时出版, 没有出现过一次误期现象。为了防止误期, 我刊总是打提前量, 提前5天下稿, 准时交稿、校稿 (不因休息日而延期) , 提前3天印刷 (以防止印刷环节出现停电、机器损坏等原因而误期) 。

现代期刊 篇7

作为最早的职业教育形式之一, 学徒制在公元前2100 年就已经成为人类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 并且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都表现出极为明显的优势。 近年来, 许多国家在吸收借鉴传统学徒制优点的基础上发展了现代学徒制, 将传统学徒制模式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 逐渐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 现代学徒制在推动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培养熟练工人、解决青年失业、传承技能技艺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 奴隶社会时期的手工业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就已经出现了学徒制的初级形态, 即 “父教子”和“师教徒”。 后来, 学徒制几经变迁, 逐渐被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形式取代。 进入新世纪之后, 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国外的现代学徒制, 这期间主要做了一些比较研究。 2011 年3 月, 教育部有关领导提出了要“建立国家级别的现代学徒制”的设想。 2014 年5 月,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 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2014年8 月, 教育部颁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进入了实质推进阶段。

现代学徒制不是一种简单的技能学习形式, 而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职业教育系统, 只有全面了解了这个系统的外延及内涵, 才能真正构建出“中国化”的现代学徒制。 因此, 笔者通过对2002—2014 年间国内期刊有关现代学徒制的学术论文进行内容分析, 对现代学徒制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等进行梳理, 以期为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方法

笔者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能对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系统的分析并加以描述的研究方法。 这里“明显的传播内容”是指任何形态、可以记录、可以保存并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 从具体的实施过程看, 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包括:研究内容抽样;确定类目和分析单元;评判记录;信度计算;定性分析和统计描述。

在教育研究中, 内容分析法通常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 采用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方式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发展趋势分析、意向分析、态度分析或者比较分析等。 因此,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2—2014 年间国内学术期刊中关于现代学徒制的论文进行研究显然是十分合适的。

(二) 研究内容抽样

笔者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www.cnki.net) 为检索源, 以2002—2014 年为时间跨度进行检索。 由于有部分论文的标题中称“学徒制”, 亦有的称“现代学徒制”, 因此, 仅以 “学徒制”作为篇名进行精确查找, 得到论文467 篇。 又考虑到在一些研究中有学者将“学徒制”称为“师徒制”, 因此, 又以“师徒制+职业教育”为篇名进行精确查找, 得到论文23 篇。

为了提高研究样本的信度和效度, 首先将卷首语、新闻稿、评论、会议通知等删除, 然后将与本研究不相关的论文删除, 最后共得到论文396 篇, 将其作为研究样本, 如表1 所示。

(三) 确定类目与分析单元

笔者以样本的文献来源分析、研究内容分析作为研究纬度。 分析单元为独立成篇的论文。 凡结构完整的论文, 不论其篇幅长短, 均按照一篇计算。

由于目前我国对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比较零散, 尚没有形成明确的研究领域和系统的研究成果。 因此, 笔者通过对396 个研究样本进行分析, 设计出本研究的六个内容分析类目: (1)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 比较研究; (3) 关键因素研究; (4) 特征和作用研究; (5) 历史研究; (6) 理论研究。 对具体的每一类也进行了细致的划分, 如表2 所示。

(四) 研究信度分析

内容分析法中的信度是指两个以上参与内容分析的研究者对相同类目进行判断的一致性。 一致性越高, 内容分析的信度也越高, 进行内容分析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精确性也就越高。

内容分析的信度计算公式是:R=n×K / [1+ (n-1) ×K]。 其中, R为信度, K为平均相互同意度, K =2M / (N1+N2) , 其中M为两个研究者一致同意的栏目数, N1 为第一研究者所分析的栏目数, N2 为第二研究者所分析的栏目数。 在笔者的研究中, 第一研究者是作者本人, 第二研究者是课题组的两名成员, 通过计算后得出的评判信度R≈0.9125, 具体的计算过程在此不再描述。 根据经验, 如果信度大于0.90, 则可以将第一研究者的评定结果作为内容分析的结果。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文献来源分析

1.论文数量分析

我国关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论文最早出现在2001 年, 是何小瑜发表在 《中国培训 》杂志上的 《英国的现代学徒制》。 在随后的三年内, 有关现代学徒制的论文也只有十余篇, 主要是介绍国外的现代学徒制情况。2004 年之后, 国内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逐渐上升, 大致在2010 年之后, 论文数量显著增长, 呈现出井喷态势, 如下页图1 所示。 这一发展趋势非常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这说明随着现代学徒制进入到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设计体系, 开始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

2.期刊来源分析

笔者研究所用的396 个论文样本经统计来自180 种期刊。 其中, 载文5 篇以上的期刊有10 种, 包括8 种职业教育类刊物、1 种职业院校学报和1 种培训类刊物, 共载文154 篇, 占论文总数的38.8%。 职业教育类的4 种核心期刊 (即《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 共载文101篇, 占论文总数的25.5%, 载文总数明显高于其他期刊, 如表3 所示。

学术期刊的载文数量反映了一个研究领域的活跃程度, 核心期刊中的载文则是该领域最新和最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能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趋势。 因此, 学术期刊中有关现代学徒制的论文数量逐年增加与国家对现代学徒制的推进步伐是一致的。 作为引领国内职业教育研究前沿视点的核心期刊, 其所刊载的相关论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 都远远高于其他刊物, 很好地把握了国内职业教育领域对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方向。 特别是《职教论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这两种刊物, 都为此开辟了专栏进行跟踪研究和报道, 为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而作为培训领域的重要刊物, 《中国培训》较早就开始关注现代学徒制, 所载论文主要是企业在新员工或者学徒培训方面的经验总结, 而这恰好为职业教育领域的现代学徒制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很多有益的观点。

3.作者单位性质分析

笔者将作者单位分为普通高校、科研院所、高职高专、中职学校、企业、政府、杂志社等7 个类别, 统计结果如图2 所示。

很显然, 来自高职高专的论文数量远高于排在后面的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及其他单位, 这说明高职高专的广大教研人员已经意识到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性, 并开始了对它的研究。 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作者主要来自高校的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职业教育学院和教育科学学院, 他们的科研力量雄厚, 研究资源丰富, 研究成果的质量也比较高, 特别是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23 篇) 、北京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8 篇)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 (6 篇) 等研究机构, 他们的研究成果多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可以说, 这些科研机构已经成为国内现代学徒制研究领域的领头羊。

4.作者所在地区分析

笔者以论文第一作者所在的省份 (直辖市和自治区单独列出) 为统计对象, 进行分类汇总后发现, 他们共来自全国25 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其中, 上海、浙江、广东、北京、江苏、江西、山东、湖北、辽宁、湖南的作者数量占据了前十名, 如图3 所示。

上述统计结果符合现实, 与我国各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是一致的。 位列前十名的省市大部分都属于京津沪、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 这一方面说明区域经济水平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提高了本地区职业教育的研究水平;另一方面, 职业教育研究水平的提升加快了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步伐, 使其教研人员对国内外最新的职教理念和方法更加关注。 如江西省部分职业院校在2005 年就开始了自发性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新余市在2010 年出台了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浙江省在2009 年就开始了政府主导下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广东省的部分职业院校在2009年也开始了现代学徒制的实践。 有研究表明, 职业教育的经济效能高于普通教育, 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 有利于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回报。 因此, 经济发达地区大力推广现代学徒制可能会成为今后的一个趋势。

(二) 研究内容分析

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人才培养模式是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落脚点。 有关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数量高达152篇, 占论文总数的38.4%, 其中有122 篇发表在2012—2014 年间。

研究表明, 各类职业技术院校 (含高职、中职) 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主力军, 他们根据各自学校的特点, 在很多专业中进行了不同形态的现代学徒制尝试。 例如, 杨小艳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从“收徒、学艺、出师”三个方面构建了现代学徒制的三环节培养体系;陈若蕾在秘书专业尝试了具有广东特色的“234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吴业亮等人建议, 实践现代学徒制要把好“四关”:入门关、培养关、出师关和保障关;王希旗以“首席工人、技术能手带徒工程”模式为视角, 提出了个性化培养学生的思路, 此法还被《中国教育报》以评论的形式进行了全面介绍, 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除学校之外, 很多企业也总结了内部实行的学徒制 (有的也称为师徒制) 情况。 例如, 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制定了完善的现代学徒制培训体系, 其中包括技能传承带徒模式、提高式带徒模式、专项式带徒模式、以老带新的带徒模式等多样化的带徒方式;中原油田为解决长期以来面临的工学矛盾, 下达了名师带徒管理办法, 组织开展了名师带徒活动, 通过“签订协议、设定计划、传授技艺”的方式进行师徒技术传承, 通过“组织引导、制度保障”的方式确保名师带徒工作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 通过“入门体验、量身定做、达标发展”制定个性化的的徒弟发展目标;大连的大起集团有限公司总结了培养企业高级技工师徒制的流程: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培育计划、评估培育结果、动态调整培育方案。

2.比较研究

在所有研究样本中, 有98 篇采用了比较研究法, 且数量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从这些论文的研究内容看, 我国研究者重点关注了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家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情况。 例如, 赵志群在对比研究后发现, 现代学徒制在国外越来越受雇主欢迎的原因有:雇主需要高素质员工、学徒制能减少培训成本、校企合作能提高公司声誉、师徒互动能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颜忠军通过分析中世纪西欧学徒制教育的兴衰历程, 得到以下几点启示:积极认识教育培训合同的法律意义、强化目标责任意识、对学生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徐瑾劼从实施动机、培训框架、职业证书、政府政策、课程特色等方面比较了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体系, 总结了两个方面的经验:要体现市场导向驱动, 培训框架要与能力标准统一。

3.关键因素研究

作为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系统, 现代学徒制是由学生、学校、企业等多个主体有机构成的。 因此, 能影响这些主体的因素也必然会影响到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与运行。 比如, 学徒的沟通能力会影响学习效果;培训成本会影响企业参与学徒制的积极性;政策环境会影响学徒的社会地位;学校的管理制度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 如果我们能从微观的角度探究这些关键因素对现代学徒制的影响情况, 将可能让我们制定出更合理、更完善的现代学徒制实施体系。

所有研究样本中有60 篇论文涉及影响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关键因素。 例如, 针对政府的责任, 翟海魂认为, 要推进现代学徒制的改革, 必须在有关法律法规体系中明确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苑国栋提出, 政府要担负起四个责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及实施保障机制、 加大资金投入、发挥组织协调的职能、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王喜雪在从政策的视角对比分析了英国和我国的现代学徒制之后, 建议我国政府要建立政策利益相关方的合作组织, 建立促进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机制, 完善国家职业资格相关制度, 建立过程监督体系。

在谈到影响学校这一主体的关键因素时, 贾忠革认为, 职业院校要主动解决企业担忧的问题, 主动与企业开展社会服务项目;胡秀锦认为, 课程和教学改革是落实现代学徒制的基本保证;王振洪提出, 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应该是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模式的重要基础;高葵芬认为, 高职院校要发挥自身的优势, 用实证和行动研究的方法对现代学徒制进行系统研究。

企业也是现代学徒制模式中的重要环节, 如何保证企业的合理利益, 降低企业的实施成本, 促进企业的合作积极性, 这些都是密切关系到企业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地位的关键因素。 例如, 毕爱学、李鹏等人认为, 企业对学徒制的明文规定、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和保障机制都可能影响学徒制的实施效果;陈卓认为, 校企合作的紧密程度、合作深度、对学徒制的理解程度也会影响企业的积极性;田巨认为, 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制定的行业标准对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周红利认为, 参与学徒制培训的投资成本也会影响企业的信心, 必须建立人力资本产权保护制度, 确立谁投资谁获益的原则。

4.特征与作用研究

所有研究样本中有46 篇论文描述了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和作用。

关于现代学徒制的特征, 关晶在分析了传统学徒制的几种形态之后认为, 现代学徒制的“现代性”应该体现在:以教育而不是以生产为目的, 是职业教育而不是就业培训, 是正规教育而不是非正规教育, 是终身教育而不是终结教育, 是国家统筹而不是行业管理, 是结构化教学而不是“放羊式”教学;李玉珠从教育现代化的视角出发认为, 现代学徒制应该具有国家化、法制化、民主化、理性化等特征, 这也是其区别于传统学徒制的本质特征。

关于现代学徒制的作用, 研究者一致认为其在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矛盾、节约教育资源、节约企业成本、促进教育与产业结合等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 例如, 徐明波认为, 它能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和实践能力;关晶认为, 它符合职业教育规律, 可以解决职业能力与岗位要求不匹配的问题, 能提供高质量的劳动者, 促进全民学习;马庆发认为, 它可以使我国职业教育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可以使企业充分参与到职业教育改革中来, 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而且, 研究样本还显示, 现代学徒制已经在我国很多职业院校的矿山机电、艺术设计、电子商务、数控、电梯工程、计算机仿真、护理等专业进行了试点应用, 并取得了很多成绩和好的经验。

5.历史研究

研究我国学徒制历史的主要论文有:《我国学徒制发展历史考略》《我国学徒制的历史沿革与创新》《1949 年至1965 年中国学徒制政策研究 》《学徒制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我国的选择》《晋商学徒制习俗礼仪初考》《山西商号教育特点解析》等等。 研究国外学徒制历史的主要论文有:《论学徒制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学徒制在英国沉浮的背景分析》《西方学徒制的历史演变及思考》《美国学徒制的移植、 断裂与重塑》《西欧学徒制的历史演变及现代意义》《欧洲古代职业教育中学徒制的特点和影响》等等。

6.理论研究

十多年来只有20 篇论文进行了现代学徒制的理论探索。

2003 年, 赵健将学徒制作为一种特殊的学习组织模式进行了研究, 提出内隐学习和默会知识习得是这种学习组织的主要特点。 后来, 张成玉、王帅、董仁忠等人在自己的研究中都关注了职业教育中的默会知识理论。 2008 年, 赵蒙成将“工作场学习”的理论引入国内, 并将职业教育中的学徒教育形式与工作场学习联系起来。 徐瑾劼研究后也认为, “工作场学习”是对当前职业学习模式提出的新挑战, 要重新认识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学习模式, 重新评估知识和技能的性质, 重新划分学习与工作的界限等。 肖凤玲在研究了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默会知识后发现, 职校生的动作技能通常要经过活动定向、模仿、熟练操作等三个阶段, 而学徒制的模式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三个阶段中通过自我构建形成属于自己的个人知识 (即从师父那里获得技术知识) 。

四、思考和建议

(一) 对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反思

首先, 我国国家层面上关于激励和保障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制度尚属空白, 企业对参与职业教育仍缺乏主动性, 行业组织对校企合作的指导和干预也非常微弱, 而且我国很多地区 (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对现代学徒制的了解还很欠缺, 因此, 在全国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环境是否成熟还需考虑。

其次,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完善的人才培训制度和长远的员工发展规划, 那么这个企业是不可能理解现代学徒制的真正涵义的, 也就无法在与学校的合作中真心实意地参与进来。 从笔者的分析结论来看, 企业对现代学徒制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可能会成为推广现代学徒制的绊脚石。

再次, 无论把现代学徒制看作一个多么复杂的系统, 最后的落脚点都是师傅和学生 (即学徒) 。 国家政策、管理机制、激励制度、评价体系等都是学徒制系统的外部因素, 而徒弟的积极性、师傅的态度、师徒的交流技巧和沟通能力等是该系统的内部因素。如果只关注对外部因素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内因的思考, 也许我们的现代学徒制研究就只能成为美丽的空中楼阁。

最后, 工作场所中的学习一般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缺乏通识性知识, 徒弟获得的知识也不具有可迁移性, 这样的工作场所学习对学生个人的智力发展是没有太多帮助的, 也会使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后劲不足。 因此, 研究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应该成为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点, 也应该是现代学徒制研究的重点。

(二) 对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建议

1.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方法。 职业院校使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可以对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情况进行多层面、多方位、多维度的研究, 可以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科学方法发现很多存在的隐性问题, 并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和最直接的经验。 这些资料和经验对于国家政府制定本土化的现代学徒制政策有重要作用。

2.重视现代学徒制体系中的微观研究

从笔者的研究样本看, 目前我国的研究者多把视线集中在政策、制度、框架等因素之上, 尽管这些因素都很重要, 但是在现实环境下, 这样的研究结果最终也只能作为中肯的建议或者美好的设想。 因此, 应该将目光集中在位于现代学徒制体系中心的学校、学生、企业上, 从微观的视角研究这三个主体以及影响他们的因素, 比如课程设置、企业培训成本、知识获取、学生的知识迁移、学习理论等问题。 只有真正了解了现代学徒制的细微之处才能把握全局。

3.学校要自觉加强校本研究, 提高企业合作信心

在2010 年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一语道破我国职业教育中的致命弱点:弱在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本是职业院校办学之根本, 也应该是校企双赢的一个局面, 为何好的想法却不能得出好的结果呢? 在我国, 学生属于学校而非企业, 企业如果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 不仅可能会影响生产, 而且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不一定会留在企业, 从这点看,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得不到任何收益。 因此, 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一个前提是, 学校应加强科研水平, 在规模化生产和智力支持等方面加大对企业的帮助, 让企业提高对学校的信心, 切实感受到校企合作的收益。 也许在这一点实现之后, “国家调控+市场导向”的现代学徒制模式才会出现。

4.促进行业协会主导的现代学徒制

现代期刊 篇8

我刊影响: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期刊资料库收藏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检索期刊、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收藏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最近几年, 我刊仅在中国知网的全球访问量就达数百万次, 全球范围内下载量达几十万次, 名列同类期刊前茅。

我刊对部分栏目进行了调整, 主要栏目设置及相关刊登内容如下:通信与信息技术:军事通信, 无线通信, 通信设备, 信息安全, 测控技术, 数控技术, 自动化技术, 工控技术, 汽车电子, 智能交通, 新型显示技术, 电子技术等。

计算机与电子器件:

集成电路:集成微系统、集成电路设计、设计验证与测试等。

计算机应用技术: 嵌入式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技术、总线与网络、图像分析、科学计算与信息处理等。

新型元器件:元器件与应用、传感器技术、虚拟仪器与应用、光电子器件、新型储能器件等。

电源技术:电源设计、控制与测试、电能质量、新能源技术 (包括太阳能、风能、新型化学能源等) 、 最新资讯等。

投稿邮箱:xddz@xddz.com.cn

newfile88@163.com

现代期刊 篇9

主要栏目有:军事通信, 无线通信, 通信设备, 信息安全, 测控技术, 数控技术, 自动化技术, 工控技术, 汽车电子, 智能交通, 新型显示技术, 电子技术。嵌入式技术, 人工智能与仿真, 软件技术, 总线与网络, 图形图像处理, 科学计算及信息处理, 航空航天技术, 元器件与应用, 光电子器件与测试, 新型功率器件, 电子测量与仪器, 集成电路设计, 新能源&电源, 控制与驱动, 电能质量。

刊登的领域:

《现代电子技术》 (半月刊) 以电子技术为主体, 探讨和报道信息产业及电子行业中新技术, 新器件, 新应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提供国内外最新的电子技术发展动态及产品市场信息;为企业的新产品, 新技术, 新成果在产业及行业内的推广架起一座金桥。

投稿要求:

来稿务必论点明确, 文字精练, 数据可靠, 每篇论文 (含图、表) 一般不超过 6 000 字, 必须包括 (按顺序) :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齐全) 、关键词 ( 4~8 个)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简称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英文信息 (题名、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和关键词) 、正文、参考文献 (不少于 6个) 。文中图、表只附最必要的 (一般不超过 6 幅) 。插图务必清晰, 请用计算机软件 ( Word 或 Visio ) 绘图 (矢量图或高点阵图) 。

科技期刊的运营现状与现代化发行 篇10

科技期刊论文的字数不多, 但涵盖的信息非常广泛, 且内容都能够体现最新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 成为很多科技工作者收集资料、了解行业动态的重要途径。

1我国科技期刊运营模式现状

1.1出版方式现状

1.1.1现代出版科技技术利用率不高

目前, 我国的科技期刊从约稿、审稿到出版都仍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 这种方式耗时长, 延长了出版时间, 增加了人员的工作量, 同时, 还不能及时报道新的科技成果。

1.1.2科技期刊出版方式单一, 缺乏特色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 要求科技期刊的更新速度加快, 但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出版方式仍旧采用传统的印刷方式, 即使大部分学术期刊已经加入到综合实力强的数字化期刊中, 但是仅仅依靠外界的力量实现自身的网络化并不现实。不仅会浪费很多时间, 而且集约批量出版的方式还会使期刊丧失自身特色, 逐渐埋没在千篇一律的期刊大海中。

1.2运营模式现状

1.2.1新闻出版系统在思想观念、创新意识、体制机制、行政管理能力以及队伍素质等方面还存在着突出问题

我国的期刊仍旧没有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阴影, 特别是出版单位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 计划经济体制下出版资源行政化配置造成出版资源过于分散, 结构趋同和地区封锁, 出版产业集中度低、规模小、实力弱、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十分突出。目前, 我国国内的部分科技期刊出版单位虽然形式上发生了变化, 逐渐脱离事业单位编制, 但是内部管理方法仍旧沿用传统方式进行, 导致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 工作效率低下。 从国际形式来看, 我国科技期刊的运营模式落后, 没有掌握市场的主体地位, 规模化、现代化程度都不高, 在走出去的道路上仍旧存在许多瓶颈。因此, 国内科技期刊工作人员必须努力改变这种现状, 深化我国科技期刊体制改革, 总结经验, 正视期刊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探索新的运营方式, 推动我国科技期刊的现代化。

1.2.2科技期刊没有建立起各自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数字化平台

我国大多数期刊的数字化都是借助知网、万方这样的综合资源平台实现, 没有自己的网站。投稿作者无法通过网站进行投稿、修改, 期刊管理人员也无法通过网站进行组稿、审稿等工作, 如果采用传统的书信或电子邮件的方式既延长了工作时间, 而且效率也得不到保障, 同时, 减缓了科技期刊知识的更新速度。

1.2.3缺乏策划、营销观念, 宣传方式单一

目前, 我国科技期刊的管理人员仍旧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业务拓展, 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市场推广。我国仅有一小部分的科技期刊以电子期刊形式发行, 很多期刊即使有了自己网站, 但利用率较低, 没有发挥其最大作用, 无法为出版商、编辑、作者、读者提供便利, 导致读者对期刊的真实想法得不到反馈。

2科技期刊出版现代化分析

2.1编辑工作现代化

科技期刊实现出版现代化需要从编辑工作现代化入手, 科技期刊的出版包含很多内容和环节, 这些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编辑工作是科技期刊出版发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 编辑工作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就是计算机技术贯穿编辑工作的全过程。这样既能够提高稿件内容的准确性, 缩短编辑时间, 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避免传统的誊抄方式出现的错误, 还能够实现即打、即排、即校。同时, 为了减少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越来越多的排版软件和查重软件被相继开发,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编辑的工作更加方便、快捷。为了提高稿件的科技含量, 一般的杂志都会有自己的查重系统, 这些系统的应用避免了抄袭现象。

编辑和审稿人是文稿质量的把关人。审稿人是稿件质量的重要保证, 为了进一步提高稿件的质量, 可以利用计算机及时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和学术动向, 对稿件进行核对和校正, 并提出专业性的意见。利用计算机进行审稿和校对可以提高稿件审核的客观性, 避免稿件的审核受到编辑人员自身水平的限制而出现审稿随意性的现象。一般期刊都有自己的论文格式, 利用计算机对众多稿件进行处理不仅能够提高稿件审核的准确性, 还能够减轻编辑的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稿件编辑利用一般的文字处理软件对稿件进行规范化处理能够缩短稿件的出版周期, 使最新科技信息能够被更多的人熟知和利用。利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方正等以及制图软件Photoshop等对文字进行加工修改, 不仅可以使稿件的版面更加清晰简洁, 也易于被读者接受。

2.2管理工作现代化

2.2.1稿件管理

(1) 来稿管理:来稿应当日下载存储, 给稿件编号, 然后将相应资料和数据输入来稿管理库, 记录的内容包括稿件信息、作者信息、送审情况、送修情况和费用记录等5大部分。 (2) 稿件处理:实现稿件处理的现代化, 责任编辑的支持必不可少, 责任编辑应该与稿件的作者保持联系与互动, 记录稿件的各个处理阶段的详细情况, 以方便编辑及时掌握稿件的处理情况。

2.2.2审稿专家管理

为了提高稿件的质量和科技含量, 一般期刊都会根据期刊的种类、学科类别等条件选择一部分专家进行审稿。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不同期刊类别将对应审稿专家的资料进行汇总, 通过电话、邮件或者其他通讯方式与他们联系。

2.2.3出版发行情况管理

刊物的出版发行资料对期刊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实现更好的管理, 需要管理人员及时记录刊物的定价、订阅资料等, 并进行核对和修改。

2.2.4数据统计和管理

编辑部应收集下列基本数据:每年收稿数、退稿数、刊出稿数、存稿数、组稿数、刊出稿获各级成果奖的数量、基金项目数、 作者分布地区数、内外稿数、作者学历及职称情况、出刊期数, 以及编辑、校对和印制错误数等。

2.2.5稿费及其他费用管理

稿费和其他费用管理包括稿费、审稿费、办刊经费的登记, 各种费用标准的设置, 及对各项收入支出进行统计、显示、列表与打印。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也势必促使科技期刊走向现代化之路。科技期刊的现代化主要包括编辑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等。文章分析了科技期刊的运营现状, 提出了科技期刊的现代化发行, 希望能够为科技期刊的良好运行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科技期刊,运营现状,现代化发行

参考文献

[1]刘芳.论科技期刊中稿件的管理[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 (10) .

[2]周青.因特网在实现科技期刊出版现代化中的作用初探[J].编辑学报, 2000 (3) .

上一篇:跨国企业法律责任下一篇:高效课堂中的朗读教学